土建工程专业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5 16:21:37

土建工程专业

土建工程专业篇(1)

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旨,是指通过结合、挖掘高校专业课教学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客观科学的世界观,实现人文知识的内化和道德情操的升华。要顺应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发展,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应该做些什么,值得关注和思考。本文试图通过对在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中开展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寻对策。

一、专业课中开展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中对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引导性不够

由于长期以来学校存在将专业课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割裂分块的教学安排,对专业课教学的评价标准往往重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与传授,而对通过专业课程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重视不够,缺乏相应的制度规定和保障,在教学考核中没有发挥相应的教学引导作用,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二)专业教师对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高等学校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往往比较重视将一门学科中的主要概念、原理和方法,但是较少考虑到通过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意识的渗透和引领,甚至于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和任务,与己无关。

二、土木工程专业课中开展思政建设存在的对策与途径

(一)在教学目标上,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也需突出体现引领

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设置过程中,要按照课程思政的新要求,要将课程教学目标的教育性、知识性、技能性相互交融,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与激发个人理想、社会责任感进行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科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使专业课、实践训练课同样承载正确的职业观、成才观教育。课程思政在教育理念层面的突破,集中体现在将所有课程的教育性提升到思政教育的高度,表明课程教学目标之首要是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高校教学按照课程思政的新要求,学知和学技的原动力要将个人理想与社会担当有机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的“红专”与课程教学目标的教育性、知识性、技能性相互对应。课堂教学中可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三十年以来,我国在土木工程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突破,对学生进行主人翁意识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对土木工程新政策的认同、国家道路发展的认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而激发其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二)在教学内容上,把价值引领贯穿到专业课、实践课及其教育活动中,形成课程教学

“大思政”的新格局在教学体系层面的建构上,要将学科教学与政治素养、国家意志高度统一;课程思政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反映在教学体系上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学什么样的知识技术,在顶层设计上,理想成长教育和专业发展教育要有机联系。在土木工程专业课堂上不能仅限于理顺知识体系,而更多地要从历史、因果的角度阐述整个土木工程的发展历程,并上升到哲学层面来观察、思考和理解问题。引导学生在处理科研或者工程问题的时候,不能够完全照搬经验,而是要考虑它们的前提假定是否一致。土木工程教学要引导学生意识到:一个合理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设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应根据国民经济状况、当地地质水文情况、工程施工水平判定自己做的设计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而不能过分地重视计算而忽略了工程“功能”在设计中的核心位置;更不能仅仅根据目前的计算流程,生产出一系列的“图纸”和“计算书”。

土建工程专业篇(2)

1完善基础技能知识教育

为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在开展测量学课程时需要进一步拓宽基础知识范围。不同于测绘工程领域的测量学,土木工程专业中的测量学需要立足于以测绘科学的最新成就与功能,并尽可能的实现该技术知识的合理运用。基于此,在开展测量学过程中,教学人员需要改变单一的工程放样等内容的讲解,还需要确保课程内容深度以及广度的进一步延伸,强化新型测绘技术、仪器运用等内容的分析以及讲解。除此之外,教师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可以依据自身的测绘经验进行讲学,从而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稳步提升。

2科学设定教学内容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测量学的实际教学内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以满足社会岗位的需要。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需要科学的设定教学内容,才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此,教师需要确保传统专业知识与先进技术的紧密结合。关于这一变化的主要操作,笔者总结如下:

2.1精简传统专业知识

为保障学生对于测量学基础知识以及理论方式的有效掌握,教学人员需要尽可能的精简教学内容。依据实际的土木工程操作状况可以得知,测量学在该工程实践中最为常用的技术是经纬仪和角度测量、地形图知识应用等。基于此,在课程内容设定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实现新旧技术的融合,确保学生具备测量技能。

2.2引进新技术与设备

为提升测绘质量以及效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仍旧需要注重新的测绘仪器的引进以及更新,并将该设备的理论知识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构建全站仪与数字一体化测图等技术的教学,确保学生在后期的就业过程中能够直接运用新设备,并为新仪器设备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保障。

3创新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仅面对教学内容的变革,还需要结合实际状况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紧密结合。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确保在知识能力的综合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1建立多元化教学方式

在测量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主动的学习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知识内容的难易状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教学要求。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完成教学。对在讲解测量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时,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工程状况进行,从而引导学生理性的对待教学内容。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分析的方式,实现各项问题的仔发现、分析以及解决,确保其能够树立起综合的学科素养。

3.2课堂教学体系与新教学方式融合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除了依托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之外,还可以借助电脑辅助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科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设备,将各类的知识以图片、视频等生动形式展现出来,使得单一的教学内容和表现形式能够多元化,以此大大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托CAI课件进行各类演讲稿的制作,并在传统的文字图像形式上结合动画声音进行操作。事实上,视频图像的出现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清晰展现教学内容,诸如定位原理等。不仅如此,多媒体设备教学方法可以在测量仪器设备内部构造等内容讲解中运用,从而促进教学信息量的稳步提升,实现知识范围的扩大。

4强化工程意识测量学

教师在推进教学作业时,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工程建设的总体概念,并依据测量教学实习的具体概况,实现设计工程量的进一步模拟。不仅如此,教师人员还需要结合土木工程的就业范围,明确测量的实际操作领域。目前,土木工程就业范围逐步涉及到地下工程以及道路工程建设,故而需要涉及相关领域知识。在实际过程中教学人员需要依据工程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设定,从而增强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与理论能力。这种工程意识的强化,能够确保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后期的职业生涯中,带动教学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大步向前。

5改革考核制度

在改革测量工程专业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转变考核制度的标准以及依据,实现成绩标准过渡到技能需求。由于工程测量专业具有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点,所以其在理论考察时注重方法的实操性,而在实训过程中,则由注重技能标准的设定。在这样的状况下,高校的相关专业设定就形成了以职业资格技能需求为标准的状况,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双证制”的学生毕业制度,并在技能取证方面强化标准,确保其技能水平朝着注册测绘师的方向转变。在这样的状况下,需要高校重新划定技能标准,立足于行业岗位需求,将以往培养工程测量单一的能力方向向复合型、通用型转变。

6改革职业素养培育

土建工程专业篇(3)

沉井下沉主要靠自重来克服土对沉井外壁的摩擦阻力和基底反力。沉井过程可能会遇到三种情况:其一,开始时靠自重大于阻力自身下沉;其二,当阻力等于或大于沉井自重时,则需要人工挖土下沉;其三,阻力过大难以下沉。

1.当自重大于阻力时,沉井自身下沉,计算沉井靠自重下沉深度h,已知:土对井壁面的磨擦阻力为1.1吨/米2,沉井外周长为25.2米,基底反力为8吨/米2,井底面积为11.6米2,井壁自重123.25吨。则:h=(123.25-8*11.6)/1.1*25.2=1.098 m,靠自重沉井,需要借助支护系统缓慢进行,防止沉井倾斜。当借助支护系统沉井沉入150mm时,需要更换支柱高度,用备用二台千斤顶和二根支柱顶住一侧横担,替换下来的支柱拆下一节,循环操作。

2.当阻力大于沉井自重时,需要井内人工挖土沉井。应先从沉井中部向下挖深约40~50cm,并逐渐向四周均匀扩挖,到距刃脚约1m处,则分层(每层不大于100mm)挖除刃脚内侧的土台使沉井下沉。

3.当挖土不沉时,则可以采用沉井外壁均匀注水或注泥浆降低磨擦阻力使沉井下沉。

4. 当沉井下沉一定深度,将钢梁从牛腿上取下,用30#槽钢做成吊环焊接在钢梁上,从牛腿上方起吊。

5.当沉井基底土面全部挖至设计标高,检查符合下沉稳定后,方可做砼垫层,并将新老砼接触面打毛刷净,绑扎钢筋、浇筑砼。浇砼时,应尽量降低出灰高度,减小对淤泥的冲击面产生井壁下沉。

6.为防止沉井过程不发生意外现象,支护系统直到底板砼强度大于70%时方可拆除。当底板砼强度大于70%时,剩余段方可施工。

经过共同努力,我们仅用4天就把1#吸水井下沉到位,轴线、标高、倾斜偏差均小于20mm,远远小于施工标准要求,得到了项目部,甲方的一致好评,积累了宝贵的施工经验。

XXXX年8月我来到了某新能源公司,先后在XXX项目部担任土建专责工程师、XXX项目部项目经理、XXX项目部项目经理、XXXX项目部项目经理。风电场建设对于我来说是个新鲜事物。但对电力建设的土建施工来说又是相同的。风电场项目的土建部分主要由升压站、风机基础及吊装、场内集电线路几个大部分组成。同时对应火电厂变电所、大体积砼基础及设备安装、输电线路等单位工程。而我也在从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建设单位项目管理的身份转变,通过这几个项目的施工,也使我更深刻的了解风电建设重点、要点,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一个风电场的建设,最主要的施工点就是风机基础施工和风机吊装工作,其中风机基础根据连接形式不同分为基础环式连接和锚栓式连接。对于风机基础内的基础环或锚栓式连接的锚板平整度要求精度很高,一般不超过2mm安装误差,也是风机基础施工中重点施工控制点。风机基础混凝土施工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何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裂缝为主要出发点。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较复杂,主要有以下三因素引起的裂缝必须控制:即混凝土温升阶段由内外温差导致的表面裂缝;由混凝土失去水分形成的收缩裂缝;由碱集料反应使大体积混凝土产生的裂缝等。针对上述引起混凝土裂缝的因素,在混凝土配比设计时,应采取以下措施解决:1)采用低碱、低水化热普通硅酸盐水泥,骨料采用低碱集料,选用粒径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2)加入粉煤灰掺合料,粉煤灰中的高活性SiO2、Al2O3能与水泥浆中的Ca(OH)2进行二次水化反应,可以消耗吸收混凝土中的碱,从而降低混凝土中的碱含量,消除大体积混凝土由于碱集料反应产生的裂缝;另一方面,粉煤灰可以在很大程度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从而进一步保证混凝土的泵送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养护,也是控制裂缝产生的关键环节,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主要为了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和保持湿度,通过浇水和覆盖相结合的办法。混凝土终凝后开始浇水养护,在基础表面覆盖塑料布保水保湿,然后在基础表面和模板侧面覆盖棉被保温。养护期间,定人定时进行混凝土测温,根据测温结果,调节保温层厚度,以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环境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温差不大于20℃ ,养护14天,确保混凝土结构不出现温度裂缝。

风机吊装工程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要求属于危大工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应认真审查施工单位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内容,其中应包括:

1.工程概况:危大工程概况和特点、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2.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等;

3.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

4.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操作要求、检查要求等;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措施、技术措施、监测监控措施等;

6.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施工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其他作业人员等;

7.验收要求:验收标准、验收程序、验收内容、验收人员等;

8.应急处置措施;

9.计算书及相关施工图纸。

并且该方案还应召开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会,经与会专家讨论通过后上报实施。专家论证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专项施工方案内容是否完整、可行;专项施工方案计算书和验算依据、施工图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专项施工方案是否满足现场实际情况,并能够确保施工安全。

吊装施工中的安全要求应贯穿全过程,应该做到以下方面:

1.在施工前必须逐级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其交底内容针对性要强,并做好记录,明确安全责任制。

2.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佩戴好安全帽

3.凡从事两米以上且无法采取可靠安全防护设施的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严禁高处作业临空投掷物料;

4.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好安全鞋。在塔筒内爬梯必须有保险绳,安全带吊钩必须有防脱钩装置,梯级上的任何油脂和残渣必须立即清除掉,以防止攀登人员滑倒坠落;

5.只允许一人攀登梯子,在通过楼梯口后或爬上另一个平台后必须关闭楼梯口处的盖板,防止物品从敞开的楼梯口落下,砸伤下面的人员;

6.噪音为90分贝或超过90分贝时,施工人员必须戴耳套;使用液压设备时,施工人员必须戴护目镜;设备部件在组装对接时,手脚千万不能放在对接面之间,防止被挤伤压伤;

7.操作人员在离开机舱前必须把安全带系在安装在机舱外的弓形安全架上,只有风速低于15米/秒时,操作人员才能走出出入口;

8.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应完好,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和调换,工具的外绝缘应完好无损,维修和保管应由专人负责;

9.现场应配备足够的干粉灭火器材,消防器材应保证灵敏有效,干粉灭火器必须按规定时间更换干粉;

10.加强雨季施工的防护措施,及时掌握气象资料,以便提前作好工作安排和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雨天对施工造成恶劣影:

11.五级以上大风、大雨、大雪、雷电及浓雾等恶劣天气,禁止从事露天高空作业。施工人员应采取防滑、防雨、防水及用电防护措施;

12.通常情况下,一项工作应由两个或以上的人员来共同完成。相互之间应能随时联系。

13.所有施工机械的进场必须符合质量和安全要求,机械进场进行验检制度,实行人机配套管理,并经常对机械进行维修和保养;

14.起重指挥一律使用对讲机进行地面与高空的指挥;对吊车司机及起重人员要制订专门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大型机械的正常使用;吊车司机实行书面交接班制度;

15.吊装前,驾驶员必须对每一件等吊装物进行重量估计,严禁盲目起吊,保养好车辆,确保车辆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尤其是要经常检查主臂、支腿缸、支撑垫、变幅缸等部件有无裂纹、漏油等现象,选择吊装场地时,必须选择无松软、塌陷及有下水道井盖等平坦硬实的开阔场地,车辆加装力矩限制器,从根本上消除因超负荷而带不定期的安全隐患;

16.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与安全技术培训,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方准上岗,严禁无证人员操作,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懂得所操作机械的性能、安全装置,熟悉安全操作规程,能排除一般故障和日常维护保养;

17.工作时,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集中思想、服从指挥、谨慎操作,不得擅离职守或将机械随意交给他人操作;

18.交付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必须性能良好,防护装置齐全,生产及安全所需备品配套,并经设备部门和现场负责人认可,方能使用;

19.吊车组装拆卸过程中严格遵守该吊车操作手册中的要求,按照操作说明书中的拆、装顺序进行该吊车的拆卸或组装;检查各部制动轮、制动带有无损坏,制动部分要求灵敏、可靠、有效;检查吊钩、滑轮、卡环、钢丝绳应符合要求,安全装置应灵敏可靠;检查操作系统、电气系统,应灵敏准确,无接触不良,松动和导线裸露现象;.工作前要进行空载试车,检查吊车的液压系统,操作杆的灵活度,测试吊车最大工作半径,雷雨季节下班前必须对吊车进行接地。

20汽车吊及车辆驾驶人员应集中思想,严格遵守各类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起重作业应坚持“十不吊”的原则,听从起重指挥人员的指挥;起吊作业时必须保证通信设备畅通,交叉作业要有相应的防碰撞应急措施;同时应做好大型起重机械及风机拼装的防风和防倾覆工作。

XXXX年2月我任工程建设部主任,XXXX年12月任副总工程师兼工程建设部主任,正赶上公司5个工程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为了完成集团公司下达投产目标,我制定了全年的施工计划,并组织各项目按计划逐步实施。在年初冬歇期时,结合现有岗位人员现状及人员岗位要求等实际情况,开展为期10天的工程管理系统全员封闭集中培训。采购了相关的培训书籍、查阅了大量施工资料、制作了丰富的培训课件,内容涵盖了从升压站、风机基础、集电线路土建安装施工到现场施工安全、质量、档案、创优等多方面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在各项目开工前期,组织工程部依据集团公司、分公司工程管理各项制度,重新梳理公司工程管理制度并按期下发执行,共制定、修编工程管理制度82项,其中包含工程管理的安全、质量、进度、招投标、合同签订、款项支付等相关制度,确保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均按章执行、有据可依。在此期间我带领工程部、项目部全体人员放弃了节假日时间,加班加点、积极协调地方政府、设备厂家、各施工单位,克服了村民阻工、设备供货不及时、施工队伍力量薄弱、质检验收困难等多项难题,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三棱山、马友营、杨树沟三个项目并网投产目标。取得这样来之不易成绩,是工程部、项目部共同努力的结果,现我将施工过程中进度管控的经验总结如下:

1.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在各项目开工建设后,项目部应全盘摸排现场人员情况,设备供货能力以及图纸交付情况,首先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根据公司下达的里程碑节点,结合实际工程施工任务量和当地的气候情况编制合理的二级网计划,下发给施工单位。同时要求项目部、监理单位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三级网络计划,做到不窝工、不违背施工程序,即保证工程质量又做到进度合理。编制进度计划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1)参建单位的影响。风电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对施工进度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设备厂家、运输单位及政府的有关主管部门都可能给施工某些方面造成困难而影响施工进度

2)施工条件的变化。施工中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与勘察设计的不符可能造成临时停工或破坏。

3)技术失误。施工中采用技术措施不当,施工中发生技术事故;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缺乏经验,不能保证质量等都要影响施工进度

4)施工组织管理不利。施工组织不合理、劳动力和施工机械调配不当、施工平面布置不合理等将影响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

2.制定有效的实施计划。根据这几年的项目经理工程管理经验,我要求各项目部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应做到:

1)施工进度事前控制。编制本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同时以总工期为依据,编制工程进度分阶段实施计划,包括施工准备计划、劳动力进场计划、施工材料、设备、机具进场计划、分包单位进场计划等。

2)然后对关键过程或特殊过程编制相应的施工进度计划,制定相应的节点,编制节点控制计划。编制施工节点实施细则。

3)施工进度事中控制:审核施工(各供货、配合等)单位进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并监督施工单位按照已制定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实施。

4)每周定期与分包单位召开一次协调会、协调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和存在的问题,按每周施工进度要求检查完成情况,并落实下周施工生产进度。

土建工程专业篇(4)

2015年10月,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一在建房屋倒塌,造成轻伤14人、重伤9人、死亡17人的重大人员伤亡,在记者调查过程中据称“房主觉得他们家一楼太低了,就想垫高一些”,同时“施工队伍无证施工”、“施工方案未经任何论证”均被列为事故发生原因,但笔者认为,作为工程活动的核心――人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起事故中,业主和施工队人员都没有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盲目施工、自行蛮干,都体现出我国目前对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

目前,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仍大多以培养定位建筑业岗位需求为主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层次以本科居多,且其就业的毕业生中约有80%―90%从事生产一线工作,如何提高本科层次的土木工程专业安全教育(以下简称“专业安全教育”)质量是亟需探讨的问题。刘佳亮等提出应该开发针对交通行业的“土木工程安全评价”课程,尹瑜认为应该从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方面入手,提高全行业的安全意识[1],刘海涛等在认为工程管理人员缺乏生产安全意识仍然是导致安全事故的内在原因 [2]。

1 专业安全教育存在的缺陷及原因

1.1 专业培养方案定位与实际就业存在差异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安全生产十分重视,但侧重并不在生产一线所常用的工法、管理、法律知识上,培养方案的课程(例如课程、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等课程)设置更多的是关注的是结构工程本身的设计安全问题,是以培养结构设计人员为目标的,这与学生的就业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最终造成毕业生对建筑结构的相关技术熟悉,却对安全生产技术比较生疏。

目前国内多所高校在化工、采矿等专业都开设了针对专业特点的安全课程,这些课程多建立在一些具有深厚专业实力和悠久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例如华南理工大学的化工安全课程等[3],但是对于大多数开设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来说,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目的多是为了配合市场就业和地区发展需要,学科建设的历史和沉淀深度有限,加之土木工程安全类的研究课题较难出学术成果,高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1.3 开展安全教育的资源缺乏

首先人力资源方面,专业安全教育需要有现场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或管理人员担任教学工作,但是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引进人才重视的是学历、课题、论文等学术指标,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因工作性质在这方面处于明显劣势,同时安全课题的研究相对来说也难以较快地出各种学术成果,导致在校教师也对这方面的知识热情不高。其次,教材建设并没有专业化、体系化,安全相关的知识点分散在施工技术、工程管理、工程法律法规等各门课程中,且相对来说理论知识多于实践教育,教学效果有限。

1.4 师生缺少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着“重效率、轻安全”的错误观念,虽然经过了二十余年的行业发展和制度改革,但在偏远地区和部分中小企业目前还是存在,笔者在与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师交流中多次听到“工地死亡一个工人花多少钱就可以了”的言论,甚至还有人讨论地区间赔偿额度的差异,这种错误的安全价值观必须隔离在课堂之外。

2 专业安全教育的构建原则

首先,专业安全教育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为核心,任何形式的教育只是一个有限的行为过程,要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必须要参与生产者持有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从业人员自我主动地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实践安全职责。

其次,教育对象除在校专业师生外,还应覆盖地区内的从业人员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安全事故发生后,往往生产方、监督方都有相应的责任,安全教育应该覆盖所有涉及到的责任人员,消灭安全死角。

然后,安全教育的过程应该从学生入学一直延伸到在岗期间。目前我国的执业资格证书制度保证了在职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较好的得到了实施,但是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教育与其连贯起来,做到“终身”的安全教育,既可以保证安全观念的早日成形,也可以实现教育效果的阶段化、层次化。

最后,专业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应做到系统化、专业化、标准化,改变目前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分散的局面,编写专用教材,以专题讲座或独立课程的形式将相关知识点系统化地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安全教育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

3 建设思路

在现有的土木工程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展开专业安全教育,首先应对整体有所规划,安全教育的过程应从专业学生入学一直延续到就业后的继续教育,不同时期的教育内容应体现出阶段化、层次化,做到有的放矢,见图1 。

图 1 土木工程安全教育整体构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在校期间的安全教育应该特别关注,这一阶段是安全意识产生、安全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企业、建筑业相关主管部门应共同重视,作为实施教育主体的高校,可根据现有的培养方案展开安全教育工作,图2中的架构可供参考。

图 2 在校期间的专业安全教育构架

4 结语

安全生产是建筑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的严峻问题,在土木工程专业突出应用型特点的今天,如何通过高校内外的专业安全教育不断改善安全生产的现状是本文的目的所在。应当看到,土木工程专业的安全教育体系需要有长期的计划、多方的协作、系统的资源,而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作为一名普通的专业教师,希望土木工程专业的安全教育能够不断地在时展中进步与完善,形成专业性强、体系完善、满足行业需要的一个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尹瑜. 中国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现状与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13.

[2]刘海涛,郭院成.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安全生产课程建设[J]. 高等建筑教育,2012,02:37-41.

土建工程专业篇(5)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 our country, in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ields involved is very extensiv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other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s closely linked, in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ite, the technical staff of relevant professional should be the influence and interdependent factors make a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should grasp the civil construction and other professional emphases and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and even the civil construction and other professional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the methods of master in time.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ivil engineering; Other major;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了使土建施工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与其他的专业的技术做到相互配合,那么就要不断的满足施工中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因此,本文主要阐述土建工程与屋面施工的配合、土建施工中上水、下水与土建的配合施工、以及土建施工强电、弱电与土建的配合施工。

一、土建工程与屋面施工的配合

1.土建工程与屋面施工配合的重点

土建工程与屋面施工进行配合主要是针对屋面的整体结构和屋顶的一些设备进行连接。主要包括房屋顶部的风机、冷却塔,以及通风的设施,还有冷却水管的支架等等,同时还包括屋内各种电路,电器的电源,下水管道,保温的隔热层以及雨水管。其中相互联系的还有屋内使用的所有照明设备,包括电视、电脑、电灯,还有在下雨天打雷的时候防雷电的避雷装置。

2.土建工程与屋面施工采用的配合方法

要想使土建工程能够与其他的专业技术很好相互配合,就要对其相关的专业进行全面的了解,因此,土建工程在与屋面施工进行配合的时候,需要有序的进行,首先应该对屋顶的设备进行考察,主要考察其是否符合设计单位的设计理念和思想。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不相符合,就不能进行下一步,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努力想解决的办法,可以和设计单位保持联系,还可以联络供应房屋屋面设备的厂家,想想解决的办法。其中一些管线设备要按照厂家所出示的样品进行设计,同时,还要和设计人员意见达成一致,只有当安装专业把安装位置标记完成后,土建专业的施工人员才能在屋面上进行施工。土建专业的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将屋面的厚度、坡度情况提供给安装专业,由安装专业负责完成所有的线路和管道铺设。在屋面施工平整以后,相关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技术人员对屋面的设备、线路和管道进行统一的检查,如果检查结果符合所有相关专业的设计和施工的标准,那么审核过程就通过了,之后就可以要求各方形成书面文件,各专业都要保留一份。同时,土建工程专业要在各种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才能对屋面的防水层进行施工。

二、土建施工中上水、下水与土建的配合施工

土建施工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土建施工中上水、下水与土建配合施工工序是庞大的,主要涉及到楼市内的上下水、采暖工程。主要的给水管是用热熔管制成的,排水管主要是利用建筑排水用的硬聚乙烯管制作的,用乘胶粘连接,主要的消防管道埋地的部分是主要采用无缝钢管,其他部分是利用热镀锌钢管制成的,然后在进行焊接,在安装消火栓的时候,主要是用丝扣进行连接。其中采暖的管道也是采用热镀锌钢管,连接的主要方式是丝接和焊接。在室内安装卫生器具的时候,要按照室内的上下水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安装,主要是要敷设饮水管、总水管、立水管、立管和通往配水点的支管。引水管可以在系统安装过后,然后在接通。

安装的饮用水管道在使用前要进行消毒,消毒后的引用水要进行冲洗,并且对水质进行试验,等达到一定标准的时候,水才可以正常的引用。上下水管道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埋在地下的管子应该在土建施工前进行安装,室内的埋地管应在施工安装的外墙处,管的口部要及时堵上,同时还要注意施工中的每个细节部分。

三、土建施工强电、弱电与土建的配合施工

土建施工中强电、弱电与土建的配合施工要做好强弱电系统的整体规划,要设计一个系统的施工方案,同时要根据主要土建工程施工的需要,要对强弱线管进行检查,弱电中的电缆、线管、线槽,不能和风管、水管、机电设备、强电走线之间发生冲突,应该选择和建筑施工安装相互适应的方式进行。要进行合理的布局,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主要是有土建还有装饰、安装、弱电系统汇集成多个共享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弱电和土建等一些机械设备,强电安装,不管是施工,还是为了实现强弱电系统的功能,其中都有很大的关联性,这样就导致了整体的体制尚未健全,使彼此的接口上的界面看不清楚,这主要是在具体的设计当中,设计的思想不明确,造成在施工中出现相互之间不协调的状况,同时,弱电系统的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在施工中雇佣的一些人员不够专业,他们的施工技术水平不高,对施工没有高度的责任心,他们对强弱电系统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更不能做到安全管理。因此,在土建施工强电弱电与土建相互结合的时候,就应该对强弱电系统有个充分的认识。

总结:

综上所述,土建工程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一定要和其他的相关的专业相互配合,并且施工过程要满足所涉及专业的条件,如果相关的专业在施工的时候出现了问题,那么就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土建工程在施工建设中,还要采用创新的的施工技术,在不断的创新中摸索经验,坚决制止一些专业单独完成施工的某个环节,各个专业之间密切配合、共同进步,只有在施工的过程中安装工程专业和土建工程专业相互配合完成,才能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丽红.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度企业发展影响分析[J].建工资讯,2009,1.

[2]常金钰.土建工程施工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开展的总结[J].水利工程建设,2010,5.

土建工程专业篇(6)

土木工程专业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讨论的话题。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让建筑这个行业需求量十分的壮大,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过程中,专业建设方面注重行业发展的突破口。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是土木工程专业, 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主要分为下面几个方面:

一、满足市场需求,以技能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目标

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专业教学计划的确立,它规定了业务规格和培养目标确立了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建设了课程体系的专业要求,规范了各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配置及其内容。它既是组织教学的一种理论知识,同时也是制订各项配套教学文件的根本依据。在开发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发展和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做法:

1.专业调查,迎合需求

为了将学生推到一个更为高层次的平台,得以被社会很好的需求且有用武之地。我们组建了专业的调查人员,成立了一个组织。对有关土木工程专业方面的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及管理等用人单位都对其进行了调查, 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也成立了顾问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更接近社会供需水平,使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毋庸置疑将更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实践性的连接。但是,和其他专业层次相比较,得出了土木工程专业应该要培养此方面的专业型的人才,具备了高等技术应用型的人才。根据需求力来制定出科学的培养方案,做到理论与实践有力的结合在一起。但在培养时要注重各人学习的特点不同对其要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找出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来逐一的完成。应用型的人才讲究的是适应这个社会的时局。社会上缺少的是综合性的人才,在对其培养的时候要均匀的培养,注重各种能力的结合,如:组织管理,工程运营等。

2.人才培养方案的与市场同步看齐

土木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是有一个特定的范围的,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十分的高层次的。所以,能力的培养是基础。它必须满足特定专业的能力培养需要,才能培养实用性的人才。以“培养、发展、适用”为方针,并要求具有一定的潜在发展力。在知识结构的分析上,首先注重能力的培养与应用。要求以能力为出发点,采用循序渐进的分解法分解出能力。在能力分解的各个层次的基础上,分析出满足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性的知识和专业性的知识。提出相关联的知识点,规划相关联的知识体系。构建出互补性、综合性、应用型的且拥有高技术的人才为目的而来的。

3.教学改革与管理模式的完善

教学计划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大概模板,是一个整体的框架,教学内容也是应运而生的。它涵盖了几方面的特点:有课程体系、理论知识的考核、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等的次序安排和时间分配。为了培养出综合性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计划的制订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还要考虑方方面面素质的提升。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计算机、英语等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对于其课程和应用要保证能够不断线,并规定学生一定要取得计算机及英语等级证书。强调在课程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为人处事,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不仅制订出了基础性的教学计划,同时还呈体出了需要的各种需求,力求做到因人而异的学习模块的设置。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动态实施设置,明确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方向。还要根据社会信息的反馈快速的制定与社会相适应的计划出来。

二.专业建设要注重, 培养模式要完善, 良好的教育环境要创造

专业建设是要注重和加强的,在在加强的同时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不断的完善培养模式的专业化,提出了发展是重点,培养模式要循序渐进的走向高峰,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重中之重的大事件。

以素质教育来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工程学院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出的人才要适应社会在这方面的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实践性强的课程需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理论教学为辅。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多学多练。综上所述,在制定课程体系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衡量:一是职业能力的掌握的课程模块,专业知识的课程模块,实践操作的课程模块,必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还要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专业的理论基础方面,不能从书本上死记硬背要能够结合实际突出其应用性,在理论的推导过程上是不强调的。社会是千变万化的,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制定相辅相成的计划,课程模块的专门化不同岗位的人要给予不同的设置, 在教学过程中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要做动态调整。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国际工程、建筑工程等专门型的课程模块。

2.教材建设要搞好, 教学改革被教材建设带动起来

教材建设是学科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制定的教材必须要能够全方位体现出能力方面的培养与训练,具备提升整体素质的要求。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特点,校院系组织核心教师和各个专业型的人才积极配合,并广泛吸收在土工工程专业上有所建树的工程师,共同研制和开发出实用性的土木工程专业不同类型的教材。目前己出版的有《AutoCAD2008》等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注重大学生在实践和理论知识方面结合型的特点为主线,力求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在工程实践中基础性理论、基础性技能和基本方法上要加强,还要兼顾到材质、工艺、实际应用的内容。

3.开放式实践教学

土木工程作为技能型学科,内容与实践有不足以被忽视的差距,为了弥补学生实验知识方面的薄弱环节,开放性教学将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授课教室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或者施工现场进行实时参观教学,通过辨认分析使得对本门学科有更深刻地认识,并可以带着问题回到课堂进行交流实践。

其次,老师需保证学生有一定量的生产实习。工科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是异常注重实践操作的,所以建议学生每年联系单位至少实习一次。

最后,学生应尽可能多地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解决老师布置的大问题,让每位同学都在实践中成长起来。并且小组的选题内容要和实践紧密结合,而不是空谈理论功夫。这也将作为考核同学的一个基础点。

为了适应土木工程专业的现代化需求,学院务必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让其具备一定的探索、创新精神。这是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土建工程专业篇(7)

作者简介:侯钢领(1973-),男, 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理论和核电站建设研究,( e-mail) hougl@hrbeu.edu.cn。

摘要:哈尔滨工程大学是中国“哈军工文化”的载体之一,其大学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文章从文化教育的角度,阐述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哈军工文化”与核电站建设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哈军工文化”将核电站建设人才和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相结合,为培养具有“军工”文化特征的核电站建设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关键词:核电站建设;土木工程;大学文化;军工文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03803科教兴国和文化强国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也就是说,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应该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军工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不同历史阶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张德江副总理在纪念“人民军工”成立80周年时,将“军工文化”概括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工报国,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其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国家利益至上的中华文化的传承。

哈尔滨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哈工程)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哈军工)海军工程系的基础组建的,并在哈军工原址上发展起来的。哈军工办学17年期间,创造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为中国军事技术现代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仅从教育角度来看,以“哈军工”为基础,就形成了今天的国防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防化兵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等五所高等军事院校。“哈军工”奠定了新中国高等军事工程技术教育的基本格局,更将几代人新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光荣与梦想,凝结成赤诚保国的一座座丰碑,并就此形成“哈军工”特有的文化和历史。

“哈军工文化”是中国“军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军工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良好的发展空间。随着历史的发展,挖掘并发展“哈军工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哈尔滨工程大学 “三海一核”办学特色与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相结合,从“哈军工”特色文化的角度,探讨土木工程专业核电站建设人才培养的大学文化教育。一、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哈军工文化”

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中具有一定历史延续性和群体特征的行为习惯。大学文化是大学思想、制度和精神等所体现的面貌和氛围。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中国的大学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大学文化的特色是其存在的根本[1-2]。由于大学的起源、历史过程、发展趋势乃至地域的不同,不同的大学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3]。即使同一所大学,各个学科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冲突、变异和发展[4]。当某一个大学的文化面临消亡或者失去特色时,那么该大学也将逐渐的走向衰败[5]。

哈尔滨工程大学继承了“哈军工”特有的文化历史[6-7]。哈工程承载着“哈军工”特有的物质文化。哈军工的建筑以飞檐碧瓦的中式建筑为主,以浮雕造型的欧式建筑为辅,构成了刚毅、豁达、开放和奋勇向上的大学物质文化。哈工程在继承哈军工历史文化的同时,根据时展的需要,结合哈军工的历史建筑特色,新校区的建筑风格,以现代的中式建筑为主,以超现代的建筑为辅,构成了厚重的历史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大学建筑文化。

哈工程传承了“哈军工”丰富的非物质文化。毛泽东为哈军工院刊题写了“训词”,为院报题写报名“工学”。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也在学校留下了视察的足迹。“哈军工”老院长陈赓睿智、豪情满怀而又平易近人的个人魅力,以及雷厉风行、大刀阔斧而又灵活多变的工作作风,已深深地融入“哈军工”的血脉中,成为“哈军工”的精神财富。哈工程通过创建“军工文化园”、“陈赓院长纪念馆”和“数字与实物船舶博物馆”等载体,传播并传承着“哈军工”的精神。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侯钢领,等土木工程专业核电站建设人才的培养以大学文化教育

哈工程从“哈军工”一路走来,发扬军工精神,保持军工特色,传承军工文化,而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超越发展。2000年,哈工程首次提出

“三海”(海运、海防、海洋)的办学特色。并将“三海”进一步发展为“三海一核”(核工业),着力建设“三海一核”特色学科体系,以实现主体超越,整体升级。2008年开始,学校重点进行了“哈军工文化园”、“陈赓院长纪念馆”、“数字与实物船舶博物馆”等大学文化建设,目前,“哈军工文化”已成为哈工程的显著特征。

二、核工业建设的“军工”文化

中国的核工业随着原子能工业的诞生而产生,随着国防工业的发展而发展,具有明显的军工特征。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以下简称:中核建)是中国核工业唯一的建设载体,是中国核工业完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核建在承担中国大陆所有核武器基地、核燃料基地等核工业建设项目的同时,还肩负着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军工行业各类国防科技工程。在履行国家赋予的保军建设重任的过程中,中核建形成了“爱国奉献,自主创新”的军工文化。

中核建把军工文化精神,推广到民用核电站建设领域。中核建完成了由中国自主设计的秦山核电站以及援外的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从国外引进技术的大亚湾核电站、田湾核电站等核电站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中核建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攻关,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改项目,全面掌握了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建造能力。在核电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中核建传承着军工文化,发扬了军工文化。

中核建的企业文化可以概括为“创新发展,勇当国任”[8]。“创新”就是要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要求,加强国家核工业建设,不断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开拓核工业事业发展的新领域;同时,要培养创新人才,鼓励广大职工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活动,在市场竞争中要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发展”是推动创新的动力。“发展”是第一要务,要通过增强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发展目标。“勇当国任”的具体内涵就是要为中国的“两弹一艇”和核电站“零”的突破作出贡献,在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中担负重要使命,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保军建设为责,成为核工业和核电发展的主力军。  三、核电站建设人才的培养与大学文化教育

核建设人才的培养,从应用范围来讲,与核能应用比较密切。而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看,与土木工程专业更紧密。有鉴于此,从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角度,探讨核电站建设人才的培养具有较强地现实意义。

根据2008年统计数据,中国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共392所,其中211大学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约60多所。每年仅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约在5万人左右。中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核电站建设对人才的素质要求高、专业性要求强,在安全文化方面的要求则更为突出。目前,核电站建设人才的培养还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中国国家核电公司王炳华董事长指出:核电人才缺乏,不仅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也是世界核电发展面临的问题。一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有4年以上的建设高峰期,需要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约上千人。同时,在核电运行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当前,中国商运核电机组17台,装机容量1 474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8台,装机容量3 056万千瓦。根据核电发展相关规划,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5 800万千瓦,在建3 000万千瓦[9]。因此,中国核电站建设和发展急需大量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根据哈工程的办学理念和国家核电建设发展的需要,从军工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高校核电站建设人才的文化教育。

1.爱党爱国,服务核电。由于放射性和裂变能的存在,核电系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发生的一起核事故,都可能带给世界严重的后果。核安全可以概括为三个负责:为核电职业健康与安全负责,为项目和行为的质量安全负责,为国家和子孙后代负责。其核心在于教育学生具有爱党爱国、保卫祖国、服务核电的军工爱国精神。

2.自觉自律,忠诚敬业。核安全文化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要我安全(被动约束);二是我要安全(主动管理);三是我会安全(自律完善)。核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广泛的协作才能完成,需要具有集体意识、大局意识和团队意识。因此要求学生自觉自律,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要有心甘情愿为整体服务、为安全服

务、为核电事业服务的行为意识和习惯。

3.崇尚科学,勇于创新。做好核电安全一方面依靠制度和管理,另一方面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按科学规律办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具有高效能、高安全性和长寿命的核电技术将成为核心竞争力。高新技术不能只依赖引进,还必须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和自主创新。因此,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基本素养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有忠诚地服务于祖国核电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抱负。

四、结论

中国核电事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适应性强、素质高和具有较大潜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哈尔滨工程大学以特有的“哈军工”大学文化,在土木工程专业核电站建设人才的培养方面,坚持传统文化教育,突出人才特色素养的培养,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也为中国核电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 加强大学文化研究推进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4-5.

[2] 李楠,许门友.内涵式发展趋势下的高等教育发展[j].教育评论,2013(1):9-11.

[3] tylor,e.b.primitive culture[m].encyclopedia britannica,inc.1992:874.

[4] clark,b.r.the academic :small worlds,different worlds[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7:142.

[5] 高山.大学学科文化冲突融合与创新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 2012(5):72-76.

[6] 哈军工文化园网站:http://gongxue.cn/

[7] 赵平,李赫亚.军工核心价值观、军工核心价值体系、军工精神的关系[j].军工文化,2012(11):86-87.

[8] 中国核建网站:http://cnecc.com/.

[9]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r].2007.

talent training for nuclear build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in an university culture education view

hou gangling1a, chang jiang2, sun xiaodan1a, wang qinhui1b

(1a. college of aerospace and civil engineering, 1b.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p. r. china;2. jiangsu china nuclear industry huawei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nanjing 210019, p. r. china)

土建工程专业篇(8)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近年来,全球一体化的飞速发展,促进各种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同时促使我国建筑市场朝着国际化靠拢。面对新世纪日益复杂的市场需求,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行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复杂的市场条件下急需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一线人才。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企业单位无法直接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因此,在现阶段的职业院校教学中就需要一个独立的培养阶段,使得学生能够拥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充满实践操作技术要求。

1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现状

在现阶段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之中,其教学内容、知识系统复杂、而且实用性较强,其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是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教学内容,因此,调整人才培训计划和教学方法对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决定性作用。但由于很多职业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其在教学中各种问题还较为明显,主要的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相对于科学技术发展而言,教学内容滞后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有的教材无论是内容还是知识的覆盖面,都有了一定的增加删减,与以往古板的教学内容方式相比而言,技术含量有所增加。同时伴随着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教学内容也呈现出不断发展的现象,但是就目前的内容而言,滞后性还较为严重。

1.2 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手段落后.教学环境呆板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教法”,而对学生的“学法”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容易出现“满堂灌”和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教学效果往往会受到影响。另外该课程教学如果只停留在课堂上,就很难把涉及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及施工关键点等具体问题讲清楚,同学们也难以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的核心问题。

2教学改革和完善措施

2.1 完善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体现高等教育特色的首要问题,直接关系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现代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相应的管理方法日趋成熟。课程内容应跟上施工技术发展水平,选择重点应放在那些先进和适用的应用技术(建设部推广的十大新技术)上,并且要兼顾传统的成熟施工技术。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各专业就业形势的具体情况,对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课堂讲授应重视基本概念、施工工艺方法及新技术,对不同的专业方向精选不同的教材内容。

2.2改革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

现行教学中重视分析推理缺乏综合应用;采用课堂灌输,缺乏启发式教育;讲得多,缺乏讨论、实践。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变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变静态封闭的教学过程为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变传统的“填鸭式”传授为现代的“研究性”学习。改革后应多采用下述教学方法:(1)本质内容教学法:土木施工技术部分主要围绕工艺流程、关键工序、质保措施、安全技术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土木施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施工方法。旨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员。弄清这个问题,教学思路就十分清晰,教学内容就很明确,这也是教师驾驭这门学科能力的反映。(2)学科联系教学法:《土木工程施工》涉及到许多相关学科,例如:大跨度薄腹式屋架梁的钢筋下料时,从《工程力学》角度考虑,接头位置应避开剪力和弯矩较大的截面;从《结构学》角度考虑,应避免发生吊装时的平面外弯曲破坏;从《材料学》角度考虑,砼所用的石子粒径要特别注意满足薄腹最小厚度要求。如此授课,学生便能温故而知新,真正将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使得日后的施工实践有理有据。

2.3注重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是紧密围绕《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开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切入点”,是理论过渡到实际的桥梁。应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基本目标,实施创新教育。

首先,建设实习基地。近年来由于经济效益、安全管理等原因,许多单位不愿接收学生实习,而实习经费又捉襟见肘,加之高校扩招,学生人数逐年递增,所以实习基地较为紧张。对此,应在充分利用学院的基建工地的基础上,积极开辟校外可靠的实习基地。每年应联系五六个具有代表性的工地,学生定期轮换以确保对不同的工程、不同的施工阶段、不同施工企业的不同管理方法都有所了解。

其次,改进并完善课程设计。具体做法是:(1)明确课程设计的任务。(2)改革课程设计的选题,使选题既能体现施工技术的发展又切合教学要求,且大大加强由学生独立思考、自选方案的设计内容,给学生提供自我发挥的空间。好的选题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2.4教学与实践并重,提高教师素质

土建工程专业篇(9)

生产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教学环节。

1.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对—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整个施工过程有较深刻的了解;

(2)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深入理解已学的理论知识(如测量、建筑材料、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等),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积累感性知识;

(3)通过亲身参加施工实践,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4)通过工作和劳动,了解房屋施工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土石方、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安装、装饰等)中的生产技术技能;

(5)了解目前我国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管理的实际水平,联系专业培养目标,树立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建筑施工水平的远大志向;

(6)与工人和基层生产人员密切接触,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

2.实习要求

参加实习的学生,应在工地实习指导人员的帮助下,具体参加有关的技术工作和生产工作,在工作中参照本指导书的要求,全面地完成生产实习工作。实习期间要求做到:

(1)认真按时完成实习指导人员和指导教师布置的实习和调研工作;

(2)每天写好实习日记,记录施工情况、心得体会、革新建议等;

(3)对组织的专业参观、专业报告都要详细记录并加以整理;

(4)实习结束前写好实习报告,对政治思想和业务收获进行全面总结;

(5)对实习指导人员和指导教师布置的“专题作业”要及时完成并写出报告;

(6)利用业余时间,结合本工地或本地区自选专题进行社会调查,写出报告。

(1)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可以从事下述工作或学习下述内容:

1)柱、梁、板、楼梯的模板构造;模板(定型组合小钢模)的配板方法(绘制配板图);模板支撑方式及模板设计等有关内容;

2)结构配筋情况(分析其是否合理);钢筋的配料、制备方法;钢筋绑扎方式、安装、验收及隐蔽工程记录;钢筋代换;钢筋的下料长度等;

3)钢筋验收、质量管理;

4)钢筋机械及加工工艺,车间平面布置;

5)钢筋焊接及其它连接工艺、冷拉、冷拔工艺及质量控制验收标准;

6)先张法、后张法施工工艺及预应力筋的配置、张拉制度及质量控制;

7)混凝土的原材料的质量要求、配合比施工控制;

8)混凝土的制备及机械设备、掺合料、附加剂的应用;

9)混凝土运输(水平与垂直运输)机械、运输组织方式及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

10)混凝土浇筑顺序;混凝土捣实机械及捣实方式;

11)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拆模时间和拆模方式;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和验收;

12)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及处理方法;

13)伸缩缝、沉降缝的构造;

14)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

15)模板的定位方法;轴线和标高的控制等;

16)各种结构模板构造、支模方法、模板配置;

17)模板安装及质量控制、模板拆除、维修及周转;

18)隔离剂的种类与应用;

19)工程的流水段划分和流水施工方法;

20)现浇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施工方案或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21)劳动力的调配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等;

22)其他有关的内容(根据工程特点和现场情况确定)。

(2)多层砖混结构

可以从事下述工作或学习下述内容:

1) 了解砌筑操作规程及砌筑规则;

2) 皮数杆的作用及其控制;

3) 砖、砌块、砂浆、砌体的强度等级及相互关系,砌体施工验收规范;

4) 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区别及制备;

5) 每层墙身轴线的引测,平面弹线和标高控制;

6) 所用砖、灰浆材料特性,材料运输机械和运输方式;

7) 脚手架的构造和搭设方法,安全网的设置;

8) 砖基础、砖墙等的砌筑方法,纵、横墙的联接方式,过梁的施工等;

9) 砌砖质量检查与验收;

10)墙体可砌高度,砌体分层分段流水施工组织,砌筑阶段现场平面布置;

11)装饰工程种类、工艺、质量标准,各种饰面材料的应用;

12)楼板的配板,楼板吊运方式和铺设顺序及方法;

13)现浇楼面的配筋,钢筋绑扎方法和混凝土浇筑方法等;

14)材料、劳动量的计算方法,劳动力调配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等;

15)多层砖混结构的施工方案或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16)其他有关内容。

(3)单层工业厂房

可以从事下述工作或学习下述内容:

1)结构型式与结构特点;

2)建筑物的定位与轴线的测定方法;

3)柱子现场预制方法(包括预制位置布置、模板构造、配筋特点、预理件固定、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浇筑和捣实方法、叠浇时的隔离措施、质量要求等);

4)屋架现场预制方法(包括预制位置布置、模板构造、配筋特点、预理件固定、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浇筑和捣实方法、预应力留孔和张拉方式、叠浇时隔离措施、质量要求等);

5)吊车梁、屋面板、天窗架等的运输方法和现场布置;

6)现场吊装构件布置图与起重机开行路线的设计和绘制;

7)结构构件的吊装过程及质量要求;

8)单层工业厂房的吊装施工方案或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9)材料供应组织与劳动力调配等;

10)其他有关内容。

(4)高层结构

1)结构型式及结构布置;

2)深基坑的支护方案及降水措施;

3)剪力墙的模板体系(大模、滑模、爬模等);

4)垂直运输机械布置及楼面水平运输的安排;

5)外墙脚手架的型式及布置;

6)混凝土供应及浇捣方式;

7)现场总平面布置(生产、生活设施、材料堆放及道路布置)。

3.小专题

小专题是加深实习内容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有条件时尽量去完成。如实在无条件亦可以不进行。

小专题内容可以是各种工程的新技术总结,亦可以是施工组织设计的专题总结,以及新机具、新材料、新结构的使用和研制小结等,由实习指导人员或由学生本人确定。其参考内容如下:

(1)土方机械化施工的机械配套及经济分析;

(2)深基础施工方案的选择,基坑支护结构的布置及选用;

(3)降低地下水位方法的研究及施工中实际问题的处理;

(4)土方填筑对土质的要求及压实方法的选择;

(5)大直径钢筋的焊接问题;

(6)冷拉钢筋的性能与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新品种钢筋的性能与加工方法;

(7)钢组合模板的规格与组合,计算原则和方法;

(8)大模板的构造和计算,施工中具体问题的处理;

(9)爬模、台模等新型模板的构造及使用;

(10)混凝土搅拌机的组成与布置,掺合料应用效果的总结;

(11)泵送混凝土的布管,浇筑、配合比的分析研究;

(12)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注方法及温度应力问题的处理;

(13)张拉机具和锚夹具的分析、张拉方式对应力均匀的影响;

(14)无粘结预应力施工的研究;

(15)构件吊装应力计算方法;

(16)结构物吊装方案和吊装阶段建筑物稳定性的研究;

(17)特种工程(大跨度屋盖、升板等)吊装工艺的总结;

(18)滑模的构造,组成与计算方法;

(19)散装水泥运输、储存和使用方法总结;

(20)起重安装机械的利用和如何提高其使用效率;

(21)本工地施工组织设计与实际施工进度的比较,从中找出改进的措施;

(22)新型装饰材料及其施工工艺的总结;

(23)网络图使用效果的总结与分析;

(24)有关工程管理问题的总结与分析;

土建工程专业篇(10)

关键词: 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室建设

Key words: experimental teaching;open laboratory;civil engineering;laborator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229-02

0 引言

开放实验室打破以往实验室的封闭状态,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科研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建设好土木工程专业开放实验室,需要对其建设背景、建设要求及土木工程专业开放实验室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

1 开放实验室建设背景

实行实验室开放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创新。通过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资源实行开放式使用,有利于学生开展课外实验活动[1],这不仅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理论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有效提高。近年来,尽管许多高校对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投入较大的工作力度,但并没有彻底解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1 对实验室教学地位重视不够 高等教育一直以来受到“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影响,实验教学被视为理论课程的一部分,实验项目根据理论课程综合设置,缺乏整体性、系统性规划,造成管理上各自为政、封闭独立。分散的管理模式使得实验设备分散单一、重复建设等现象比较严重,不能有效整合有限的实验资源,最大限度利用教学资源,实验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低下,维护成本较高;同时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不到位,实验场地严重不足,实验仪器设备落后,实验室安全环保条件欠缺等等问题随之产生,实验室建设通常只能应付眼前急需,而没有长期整体性规划,实验室进一步发展深受影响,交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得不到有利开展。

1.2 学生实验创新能力无从发挥 许多高校实验教学项目内容单一陈旧,试验时间有限,学生只能按实验教学计划的时间进入实验室,实验过程中过分依赖指导老师与指导书,对仪器设备的结构原理及用途了解不足,实验大多以验证性和演示性等基础型实验为主,设计型、创新型实验较少,综合能力培养的实验较少,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步骤去实验,被束缚在教师制定的框架内,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专业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大,新实验项目开发数量不足的现象,满足不了专业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2]。

1.3 实验教师队伍建设边缘化 目前,各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各专业实验室划分归属不清,有些学校归属教务处管理,有些学校归属二级学院管理,也有归属国有资产管理处管理的学校,这出现了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机制运行不顺畅等问题。受此影响,实验室队伍建设缺少政策支持,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普遍不受重视,在实验室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上,缺少统一规划和全面成套的培训机制,参与实验教学工作的中青年教师和技术骨干力量不足,业务水平与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很难形成一支热爱实验工作、懂技术、会管理知识以及年龄结构合理的技术管理队伍[2]。

2 开放实验室建设要求

2.1 健全各项实验室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开放实验室运行和管理的必要保障。实验室管理部门应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开放实验室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制订出台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对本科生的实验教学课程进行安排,学校负责开放实验室基本建设,提供其实验室正常运转的各项保障机制,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学院负责开放实验室实验项目规划、实验教学内容的组织、实验项目的开发、接受实验教学任务和日常的开放性实验室管理工作。开放实验室应积极对校外开放,定期进行评教、评学和检查工作,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开放实验室制度的制订,除了一般应有的制度外,还应包括:开放实验项目申报、审批;实验预约及批准等制度。通过制度对开放实验室的管理过程进行全局性监控,确保开放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参与开放实验项目的学生进行激励、约束和管理,使实验室的开放效率和实验水平不断提高[3]。

2.2 明确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 因开放实验室将不局限于单一课程,学校应专门设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机构,担负开放实验室建设的各项任务,对实验室建设进行规范化、科学化和效益化管理。开放实验室人员组成层次、结构数量应科学、合理。鼓励理论课老师从事实验教学、实验室老师兼任理论教学,实现两类教师与教学的融合贯通。开放性实验室还可大力推行聘请研究生做助教的制度,并加强对其管理和教学指导,保证教学质量。实验室人员从事实验前后的准备、实验设备的研制、新实验技术的研发、实验仪器的日常维护及实验室的工作管理等。确保实验室开放过程中,所有的事有人干,所有的事能干好[4]。开放实验室每年应根据国内外先进知识与技术的发展制定对开放实验室的规划,以确保开放实验室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2.3 构建实验室网络信息化平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信息交流的效率和共享程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开放实验室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可轻松实现各级各类教学与实验课件的智能化、多元化教学功能,学生根据自己的培养计划和实验室开放计划进行预约实验项目,在校园网任意终端提前了解实验项目的具体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同时教师也可实时了解学生实验计划安排,了解学生实验的进展情况并进行辅导,极大的提高了实验效率。

3 土木工程专业开放实验室建设现状

学校鼓励建设多种形式种类的开放实验室,验室开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贯彻因材施教、多样性为实验项目设置的原则。开放实验的实验教学内容涵盖教学计划内的选做实验项目和教学计划外学生感兴趣的实验项目。每学年将要开设的开放实验项目由各实验室在上一学年末提出,填写《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开放实验室申请表》,经分管领导审批后,各实验室具体实施。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进行试验项目的研究需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项目的创新点、实验操作规程、实验数据等认真归纳,实验报告由指导老师签字评分,作为实践创新学分的主要评判依据。开放实验室在开放实验项目完成后,实验室老师及时填写《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开放实验室工作情况记录表》,定期对开放实验的情况进行统计汇总。

4 结束语

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充分发挥各类学科实验室资源的使用效益,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达到理论学习、动手实践、创新相互促进,为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提供有效捷径。开放实验室的建设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完善,为培养综合性人才服务,为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林卉,胡召玲,赵长胜,孙华生.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3):152-155.

[2]王晓华,王杰,李海燕,杨会如,王红.高校开放实验室建设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9):219-221,254.

上一篇: 安全技术防范 下一篇: 个案研究法概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