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的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1 08:59:55

初中孩子的教育

初中孩子的教育篇(1)

现在就有了义务教育这样的政策,这样的政策是为了确保孩子们在学校当中能够正确的学到知识,并且能够正确的建立起来相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现在的义务教育对于孩子很重要的三年甚至四年的教育在初中当中,初中的学生既脱离的小学时候的幼稚,又不够成熟,是他们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黄金时期,相关义务教育的学校和政府也相当的重视孩子在初中的教育问题,在不断的进行改革,让孩子们在学校当中的学习更加丰富,让孩子们对于学习更加感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的方面就有着这方面的体现。

一.培养孩子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性

在现在这个新的时代下,相关的义务教育也有很多的改革,国家对于义务教育看的十分重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相关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学就有着新的要求,要求相关的初中物理教育的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改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孩子们的各方面的能力,在平时的有关初中物理的教学当中,不让孩子们在这科目学习的时候被动的接受,而一定要让孩子们对于初中物理有一个新的认识,让孩子们主动去学习这门课程,让孩子们主动的提出问题,主动的去解决问题,在学习当中找寻自学的方法,建立相关同学之间的友谊,这对于初中这样需要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是相当重要的。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如今的教学了,相关学校在教育的问题上只能改革,物理学就是一科跟实验息息相关的科目,所以相关的学校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应该运用到实验,让孩子们在实验当中发现和探索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孩子们在实验当中自助的去学习。提高孩子们的思考能力。

1.教学当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当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相关的老师如果能够在教学当中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那么孩子们在学习初中物理的时候回获得相关的学习方法,能够提高学习能力,这对于相关的教育来说是相当好的,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获得学习的能力。

2.教学当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让整体孩子的素质提高

总所周知,现在的教育方式是素质教育,初中的学生是能够建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的时期,所以相关教学当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提升孩子们的素质,让孩子们建立相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孩子们在处理事情的问题上,能够更加的理性,但是不缺乏创造性。

二.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有效的策略

1.设置有关的教学情境,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孩子们在小的时候就对很多事物感兴趣,好奇是人类的天性,在初中学习的学生更是如此,在相关初中物理的教学上,相关的老师和学校在课堂的设计上,要不断的建立相关的物理情境,帮助孩子们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在相关的初中物理教学时候,相关的老师只是对于孩子们有引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自己有兴趣,自己去探索,发现问题,通过相关的物理情境,让孩子体会到知识,让孩子们掌握知识。

2.课堂上老师与孩子的互动要多一些

在进行初中物理的教学课堂的时候,相关的教学老师一定要跟孩子们有一定的互动,如果一位老师只是一味的讲课,而不跟孩子们有所互动时,孩子们在课堂上会觉得很无聊,从而减少了对于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有些孩子甚至丧失了对于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相关的初中物理教学的老师可以通^建立小组来讨论的方式来增多与孩子们互动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学习当中互帮互助,让孩子们在相互帮助中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

现在的初中教育,书籍是一个很重要的传播方式,学生们对于初中物理课本有没有兴趣直接关系到了孩子们有关初中物理的学习问题,所以相关的出书单位在设计初中物理课本时候一定要在课本当中设计吸引孩子们的内容,孩子们对于课本有了兴趣,那么对于相关的初中物理教学肯定也会感兴趣的。

有关于初中物理的教育工作是一项相当复杂,而且涉及十分广泛的工作,相关的教学人员一定要在工作当中多发现问题,多改善问题,让相关的初中物理教育成为能够让越来越多学生接受的教育,让相关的物理教学能够让现在的孩子家长放心。

参考文献

初中孩子的教育篇(2)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优秀的家庭教育能为初中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过去,我们较多地关注了城市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城市初中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但农村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却令人担忧。本文拟从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类型,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主要类型 

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类型可分为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四种。溺爱型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这种教育方式妨碍了孩子的自主精神的培养和独立生活技能的发展,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任性、懒惰、不思进取等不良性格特征。专制型的家长对孩子管教过于严厉,对其行为过多干涉和制止,孩子必须服从父母,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这种教育方式培养的孩子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或是变得服从、压抑、退缩,或是变得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放任型的家长不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进行批评和引导。这种教育方式培养的孩子容易形成自由散漫、自以为是、冷酷等不良性格特征。民主型的家长能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与孩子人格平等,关系融洽,对孩子理智施爱,爱严结合。这种教育方式给孩子创设了自由规范的发展空间,孩子往往充满自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和创新精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二、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中家长存在的问题 

(一)学历低 

目前,农村初中生的家长学历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60%。他们是经过人才筛选后剩下的。有的学者研究发现,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自觉采取正面、积极的教养方式,文化程度越低越容易采取负面、消极的教养方式。而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程度低,无法对子女进行科学的教育和有效的指导。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深感困惑。由于学历低,家长对读书学习没兴趣,家庭中缺少文化氛围,相当一部分家长闲暇时间自娱自乐,没有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在对农村家长的调查表明,回答“孩子做作业时你家的电视或电脑是开着还是关着?”的问题时,回答“没注意过”的占12.95%,回答“开着,孩子有自己的房间学习”的占35.7%。 

(二)教育观念落后 

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表现在发展观、亲子观和教养观三个层面。在发展观层面上,一些家长不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只注重结果。脑子里只有分数,认为分数代表着孩子的一切,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单纯用分数衡量孩子的发展。不少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如果学习不好,其他方面再好也无所谓。过分地看重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发展缺乏全面认识。在亲子观层面上,许多家长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情,把孩子的成长与自己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养动机往往是养儿防老、光耀门庭;在教养观层面上,一些家长有着“树大自然直”的观点,认为父母的责任就是把孩子养大,孩子小不懂事,长大了自然就变好,还有的家长认为“家长管养,学校管教”。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认识是行动的先导,错误的教育观会影响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三)教育方式失当 

许多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盼望着孩子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出人头地,当孩子不听话或发展不尽如人意时,他们就会心灰意冷,不愿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而是动辄大喊大叫,令孩子不知所措。当孩子不听话时,他们就会粗暴地责骂孩子。身教重于言教,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也学会了以粗对粗,顶撞家长和老师。另外,农村初中生家长从事的主要是体力劳动,甚至有些还是重体力劳动,劳作一天下来,筋疲力尽,很难跟孩子和风细雨地交流。当子女不听话或做错事,甚至有时是被误解时,许多家长都会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狠狠训斥,严厉惩罚。 

(四)教育影响不一致 

在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甚至父亲和母亲有时也会不统一,严父慈母在中国的家教中是比较典型的形象。另外,有的家庭是双亲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而管孩子的这一方教育孩子比较随意,带有情绪性,心情愉快时,和孩子交流,反之,对孩子不理不问;也有的家庭,平时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时,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托付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农忙或逢年过节回来,再集中教育孩子。以上诸多情况往往会造成孩子的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 

三、改善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家长的素质 

农村初中生家长的素质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提高孩子的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首先应从提高家长的素质开始。农村初中要开办家长学校,在农闲时间成立文化补习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定期请有关专家和学者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具体辅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家长在学校的指导下,应自觉参加“家长学校”的文化补习和教育专业培训,订购家教报刊,学习教子理论。家长想要让孩子喜欢读书,自己首先要捧起书本来,身教重于言教,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勤于学习、乐于学习的榜样,与孩子一起成长,想方设法营造家庭学习的氛围,使学习成为每个家庭必要的生活内容,从而构建学习型家庭,这样家长才能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二)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 

家庭教育新理念是农村初中生家长必备的教育素质,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亲子观和教养观。首先,家长要有正确的发展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综合的,既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更要有完善的人格,因此,家长要使孩子全面发展,使其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其次,家长要有正确的亲子观,要认识到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而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每一位家长都应树立“为国教子”而不是“为己教子”的观念,把教育孩子看作是为社会尽义务,按照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把孩子塑造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再次,家长要有科学的教养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家长要做到教养结合,及时纠正,否则会使孩子形成“恶习”,要认识到树大并非自然直,孩子要成为栋梁之材,家长必须随时关注成长中的问题,合理地教育和引导。另外,家长还要认识到教育孩子是学校的工作,也是家长的职责,每一位家长要在养育孩子的同时,自觉承担起教育责任,并主动与学校配合。 

(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的效果与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密切相关。初中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的矛盾,逆反心理强,如果得不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就容易心理反常,或烦躁不安,粗暴凶狠;或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或不听劝告,与人对立;或公开反抗,桀骜不驯。每一位农村初中生的家长都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育实践中做到: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理解、尊重并善于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引导并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满足其合理需要,同时对孩子提出明确要求,从而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在求知方面,要鼓励孩子发挥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不断探求新知;在品德修养方面,应要求孩子自觉按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慎独的境界。 

(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教一体”的教育网络 

影响学生的因素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者非常重要,单纯地强调任何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都是错误的。但在这三者中,农村学校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主动地去协调这三个方面。首先,指导学生有效地接受社会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增强辨别能力。比如,要关注学生的上网情况。现代社会,想要让孩子关掉网络,像戒毒那样戒网,是不可行的。处在网络时代的老师与家长与其对孩子进行“追堵打压”,不如顺应时代潮流,正视现实,引导孩子健康、文明上网。其次,要积极地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的教育方式。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能让孩子成为“留守少年”,父母任何一方都不能只顾着挣钱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要尽可能地亲自教育孩子。父母双方还要经常性地讨论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教育立场、观点应一致起来。另外,还要做好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工作,不能让他们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使家庭教育影响取得一致,否则孩子无所适从,这样会抵消教育作用,甚至会产生副作用。总之,我们要使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影响一致起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教一体”的教育网络,从而使这三个方面步调一致。 

 

参考文献: 

初中孩子的教育篇(3)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优秀的家庭教育能为初中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过去,我们较多地关注了城市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城市初中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但农村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却令人担忧。本文拟从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类型,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主要类型

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类型可分为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四种。溺爱型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这种教育方式妨碍了孩子的自主精神的培养和独立生活技能的发展,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任性、懒惰、不思进取等不良性格特征。专制型的家长对孩子管教过于严厉,对其行为过多干涉和制止,孩子必须服从父母,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这种教育方式培养的孩子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或是变得服从、压抑、退缩,或是变得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放任型的家长不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进行批评和引导。这种教育方式培养的孩子容易形成自由散漫、自以为是、冷酷等不良性格特征。民主型的家长能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与孩子人格平等,关系融洽,对孩子理智施爱,爱严结合。这种教育方式给孩子创设了自由规范的发展空间,孩子往往充满自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和创新精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二、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中家长存在的问题

(一)学历低

目前,农村初中生的家长学历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60%。他们是经过人才筛选后剩下的。有的学者研究发现,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自觉采取正面、积极的教养方式,文化程度越低越容易采取负面、消极的教养方式。而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程度低,无法对子女进行科学的教育和有效的指导。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深感困惑。由于学历低,家长对读书学习没兴趣,家庭中缺少文化氛围,相当一部分家长闲暇时间自娱自乐,没有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在对农村家长的调查表明,回答“孩子做作业时你家的电视或电脑是开着还是关着?”的问题时,回答“没注意过”的占12.95%,回答“开着,孩子有自己的房间学习”的占35.7%。

(二)教育观念落后

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表现在发展观、亲子观和教养观三个层面。在发展观层面上,一些家长不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只注重结果。脑子里只有分数,认为分数代表着孩子的一切,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单纯用分数衡量孩子的发展。不少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如果学习不好,其他方面再好也无所谓。过分地看重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发展缺乏全面认识。在亲子观层面上,许多家长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情,把孩子的成长与自己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养动机往往是养儿防老、光耀门庭;在教养观层面上,一些家长有着“树大自然直”的观点,认为父母的责任就是把孩子养大,孩子小不懂事,长大了自然就变好,还有的家长认为“家长管养,学校管教”。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认识是行动的先导,错误的教育观会影响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三)教育方式失当

许多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盼望着孩子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出人头地,当孩子不听话或发展不尽如人意时,他们就会心灰意冷,不愿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而是动辄大喊大叫,令孩子不知所措。当孩子不听话时,他们就会粗暴地责骂孩子。身教重于言教,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也学会了以粗对粗,顶撞家长和老师。另外,农村初中生家长从事的主要是体力劳动,甚至有些还是重体力劳动,劳作一天下来,筋疲力尽,很难跟孩子和风细雨地交流。当子女不听话或做错事,甚至有时是被误解时,许多家长都会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狠狠训斥,严厉惩罚。

(四)教育影响不一致

在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甚至父亲和母亲有时也会不统一,严父慈母在中国的家教中是比较典型的形象。另外,有的家庭是双亲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而管孩子的这一方教育孩子比较随意,带有情绪性,心情愉快时,和孩子交流,反之,对孩子不理不问;也有的家庭,平时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时,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托付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农忙或逢年过节回来,再集中教育孩子。以上诸多情况往往会造成孩子的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

三、改善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家长的素质

农村初中生家长的素质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提高孩子的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首先应从提高家长的素质开始。农村初中要开办家长学校,在农闲时间成立文化补习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定期请有关专家和学者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具体辅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家长在学校的指导下,应自觉参加“家长学校”的文化补习和教育专业培训,订购家教报刊,学习教子理论。家长想要让孩子喜欢读书,自己首先要捧起书本来,身教重于言教,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勤于学习、乐于学习的榜样,与孩子一起成长,想方设法营造家庭学习的氛围,使学习成为每个家庭必要的生活内容,从而构建学习型家庭,这样家长才能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二)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

家庭教育新理念是农村初中生家长必备的教育素质,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亲子观和教养观。首先,家长要有正确的发展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综合的,既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更要有完善的人格,因此,家长要使孩子全面发展,使其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其次,家长要有正确的亲子观,要认识到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而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每一位家长都应树立“为国教子”而不是“为己教子”的观念,把教育孩子看作是为社会尽义务,按照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把孩子塑造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再次,家长要有科学的教养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家长要做到教养结合,及时纠正,否则会使孩子形成“恶习”,要认识到树大并非自然直,孩子要成为栋梁之材,家长必须随时关注成长中的问题,合理地教育和引导。另外,家长还要认识到教育孩子是学校的工作,也是家长的职责,每一位家长要在养育孩子的同时,自觉承担起教育责任,并主动与学校配合。

(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的效果与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密切相关。初中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的矛盾,逆反心理强,如果得不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就容易心理反常,或烦躁不安,粗暴凶狠;或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或不听劝告,与人对立;或公开反抗,桀骜不驯。每一位农村初中生的家长都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育实践中做到: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理解、尊重并善于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引导并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满足其合理需要,同时对孩子提出明确要求,从而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在求知方面,要鼓励孩子发挥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不断探求新知;在品德修养方面,应要求孩子自觉按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慎独的境界。

(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教一体”的教育网络

影响学生的因素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者非常重要,单纯地强调任何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都是错误的。但在这三者中,农村学校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主动地去协调这三个方面。首先,指导学生有效地接受社会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增强辨别能力。比如,要关注学生的上网情况。现代社会,想要让孩子关掉网络,像戒毒那样戒网,是不可行的。处在网络时代的老师与家长与其对孩子进行“追堵打压”,不如顺应时代潮流,正视现实,引导孩子健康、文明上网。其次,要积极地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的教育方式。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能让孩子成为“留守少年”,父母任何一方都不能只顾着挣钱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要尽可能地亲自教育孩子。父母双方还要经常性地讨论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教育立场、观点应一致起来。另外,还要做好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工作,不能让他们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使家庭教育影响取得一致,否则孩子无所适从,这样会抵消教育作用,甚至会产生副作用。总之,我们要使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影响一致起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教一体”的教育网络,从而使这三个方面步调一致。

参考文献:

初中孩子的教育篇(4)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当前的人才竞争更加激烈,为孩子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而近年来,更多的孩子选择了音乐的道路,在音乐学习中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挖掘潜能,成为有才华的音乐家。其中,中提琴教学的影响力巨大,在孩子的学习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与此同时,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文化娱乐更加丰富,孩

子的中提琴初级启蒙教育理念也必须及时更新,创建科学规范、严谨而快乐的教学思路。借此,不断激发孩子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和整体素质。

一、学生

家长为孩子选择中提琴教育,是想开发孩子的智力、挖掘孩子的潜能、陶冶孩子的情操,让孩子有一技之长。孩子通过中提琴初级学习,培养了自己的记忆力、协调能力、集中能力,为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智力

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那些在学习中提琴之前文化课不太理想的学生,通过对中提琴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系统学习,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践证明,中提琴乐器的学习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它对孩子器官协调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比如说手指和手臂的配合,眼睛看谱、耳朵听音、脚打拍子,都必须具有很强的协调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孩子有较强的记忆能力和识谱能力。由此可见,中提琴的演奏是一项脑力与体力配合的运动,能够培养孩子的音乐情操,促进孩子脑神经的发育和成长。

(2)音乐素质

音乐素质会随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变化而变化,而影响孩子中提琴乐器演奏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听觉能力——由于孩子成长的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孩子的听觉能力有所差别,而听觉能力直接影响孩子对音准的把握,自然音程掌握不精准会影响到孩子的中提琴的演奏能力。

再次,记忆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会影响孩子记谱的时间和对一段旋律节奏的模仿时间,从而影响到孩子中提琴的演奏能力。

然后,模仿能力和想象能力——孩子对音乐的旋律、节奏、音准、打拍的模仿能力和想象能力会制约孩子中提琴的演奏能力。

最后,反应能力——是对周围事物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不同的孩子性格差异很大,内向的孩子通常反应较快,但是不愿意轻易表达;外向的孩子反应快,表达能力也比较强。而对音乐的反映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中提琴乐器的技巧掌握情况。

(3)兴趣及环境

孩子对中提琴初级的启蒙离不开浓厚的兴趣和投入热情,因为兴趣能够产生主动性和自觉性,它可以在学习中创造奇迹,是中提琴学习的维生素、催化剂。兴趣的产生主要是由接受了外界的刺激、影响和引导,因此,兴趣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因素。

二、教师

在音乐教学环节,音乐教师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他们是发展国民音乐教育、提高国民音乐素质的重要推动力量。音乐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理念、道德修养、专业技能、教育知识、教学能力、创新素质,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帮助孩子在音乐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中提琴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自己的专业和学生

中提琴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德才素质。中提琴的德才素质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决定性条件,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加强对本专业的研究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启迪学生对中提琴专业知识的追求。中提琴教师要用真诚为饱满的情感去陶冶孩子的情操,帮助孩子体会和领悟音乐的美妙,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2)熟悉孩子的心理学和教育学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特征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医学研究表明,孩子在6-7岁的时候,最适合学习中提琴。因此,音乐教师要根据孩子注意力集中情况合理安排中提琴教学的时间,在有效的时间里提高孩子的中提琴水平。由此可见,孩子的中提琴教学,要求音乐教师除了掌握娴熟的中提琴演奏技巧外,还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

(3)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中提琴初级启蒙教育初期,孩子天性中的好奇会激发孩子的兴趣,体现一定的学习热情。但是教学活动的深入和推进、中提琴理论知识的加深、演奏要求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孩子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应该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和鼓励孩子提升孩子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和形式

孩子中提琴初级启蒙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以中提琴教学为切入点,让孩子在美的熏陶和感染下练好 基本功,更好地学习、理解和表现音乐,与此同时,培养自己专注、认真、有毅力、克服困难的能力,从而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变成社会优秀的人才。 (1)重视孩子演奏姿势的培养 正确的演奏姿势是中提琴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要通过亲身示范,不断纠正孩子的演奏姿势,采用一些简单的比喻进行一定的启发。如:演奏前

保持手臂、手腕的放松,不能僵硬通过朗朗上口的口诀加深孩子的理解。

(2)激发孩子的兴趣

人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提琴初级启蒙阶段,为了激发孩子对音节、练习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孩子的演奏水平,教师要选择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旋律优美的乐曲和合奏曲,通过这些耳熟能详、悦耳动听的乐曲形式,加深孩子对中提琴的理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和形式

教师要根据孩子心理和生理的变化规律,在孩子中提琴学习的不同阶段,选用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及时跟踪孩子在家的练琴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纠正和指导,提高孩子分辨好坏、对错能力,解决孩子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初中孩子的教育篇(5)

尊敬的家长同志:

您好!

在您的支持下,远志高中初中部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圆满结束,在此远志初中部全体教职员工向您表示忠心的感谢,并向您拜个早年。远志高中初中部根据学校办学体制和年度工作安排,决定本学期___月___日(农历:___月___日)放寒假,___月___日(农历:___月___日)开学上课,假期为___天。

现把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成绩通知您。希望您在假期中间用更多的精力关心孩子的生活,关注孩子的成长,鼓励孩子多接触社会,多做有益身心健康的事情;同时督促孩子不忘读书学习,认真完成假期作业;更要教育孩子注意安全,防止学生遭受意外伤害。让孩子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新年。

远志高中全体教职工衷心祝愿您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2、班主任真情寄语:

远志高中初中部

____年___月___日

初中寒假成绩通知书范文二

各位家长:

您好!在过去的一年中,学校在你们的关心、支持、配合下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此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了使您的孩子度过一个平安而有意义的寒假,过一个祥和而愉快的春节,我们诚挚地希望您在寒假期里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学校将寒假注意事项及下学期开学的有关安排告知与您,希望您能积极配合。 接上级通知,我校定于2月6日(正月十五)上午8:30到校报到,领取新书;2月7日(正月十六)上午正式上课。假期中,需要您对孩子做出如下关怀: 1.帮助孩子制定假期学习计划,坚持每天学习,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 2.督促孩子按时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实践。 3.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教育孩子做文明小公民,遵守国家法规。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燃放烟花爆竹需要公安部门指定的区域,并注意防爆、防火、防盗、防煤气中毒;远离电源,正确使用家用电器,以免发生危险;遇到紧急情况,请拨打报警电话110。 4.春节前后出行人员较多,如您需要带孩子外出,一定需教育孩子遵守交通秩序,注意交通安全。春节前后期间人员流动较大,请家长一定教育好孩子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与陌生人说话,独自在家勿给陌生人开门。 5. 教育孩子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食暴饮、不吃过冷过热及变质、不合格的食物,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6. 教育孩子利用假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公益活动,养成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教育孩子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对人有礼貌,积极参加各种迎春活动。 最后,祝全体同学们度过一个愉快、充实、有意义的寒假!

祝全体家长新春快乐、万事如意、龙年大吉!谢谢!

XXXX小学

年1月16日

初中寒假成绩通知书范文三

尊敬的家长:

我校根据上级要求,决定从2012年 6 月 21 日开始放寒假,下学期于2012年 8月 26 日学生返校上课,请按时督送孩子到校上学。

现将你的孩子 本学期在校学习成绩、表现以及寒假期间的安排通知如下:

感谢您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尽全力教育好您的孩子。

项城五中 年级(班)班主任:

年 6 月 21 日

 

初中寒假成绩通知书相关文章:

1.初中寒假通知书评语

2.初中寒假通知书样本

3.初中寒假家长通知书

初中孩子的教育篇(6)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给农村带来了新的问题。党中央针对农村面临的新问题,制定了“三农”政策来加以解决,“三农”政策对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农村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将提升教育理念,作为对初中班主任的基本要求。当今社会,“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等观念深入人心,知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所以,对初中生群体,所处这一特殊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显得尤为重要。能否提高农村初中班主任的教育理念,直接将影响孩子们的一生以及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农村初中学校教育面临的问题

1.当今农村发展趋势,是多数农民进城打工,造成农村中学教育的对象留守孩子居多

留守孩子情况比较特殊,他们心理和生理处于成熟与不成熟的过度阶段,在日常行为养成上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成长,内心发育会产生很多问题,对孩子的行为养成极其不利,直接影响孩子今后人生发展方向。

2.教学设施不完善,农村教育手段单一

农村基础教育设施有限,针对农村孩子的教育手段还很局限导致,农村孩子不能像城里孩子那样,通过多媒体设备在日常学科教育中的应用,激发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质量,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能培养出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对农村初中教育的开展十分不利。农村孩子对外界的接触和认知手段具有局限性,使农村孩子的知识面比较狭窄,不能通过网络主动获取知识学习课内教学无法涉及的知识,这直接表现在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

二、农村初中班主任要提升教育理念

1.在思想和生活上提高理念

(1)针对初中阶段孩子心理和生理的特殊性,农村初中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由于当代农村的发展趋势导致多数初中阶段的孩子都变成留守儿童,所以班主任应制定关于留守儿童的相关教育工作计划,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农村初中班主任要从日常生活管理中,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考察,分析学生心理的倾向性变化,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处理。争取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及时引导、及时帮助、及时解决,真正落实并加强班主任教育工作中关于思想教育的内容。

(2)农村初中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关心和帮助。对学生生活上的困难,要联系学生监护人核实情况,如果困难无法依靠个人力量解决,必须连同学校共同解决学生的生活实际困难。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班主任应直接承担起父母的角色,走进孩子内心,强化孩子的心灵建设对提升教育质量很有帮助。日常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对个别学生身上出现的一些不良问题或行为,要给予正确的批评教育,以说服教育为主,严禁体罚和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行为发生,因为初中阶段的孩子心理发展具有特殊性,不能增加孩子对教育的叛逆感。

(3)农村初中班主任,无论从生活上还有思想上帮助学生,其宗旨都是为了保证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能顺利有效的展开。解决日常工作在学生身上发现的问题并切实地解决这些问题,都能对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2.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理念

(1)加强班主任针对学生的教育工作,除了思想上的和生活上的帮助之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教无类,一视同仁。针对个别学习态度不认真或者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情况,要进行个别谈话,通过谈话找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制定解决方案。针对学习态度不认真的同学必须加强说服教育工作,加深他们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改变厌学情绪。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班主任必须分析其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不能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教育方式,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教学内容。必须落实因材施教,达到对每个人开展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农村初中教育的质量。

(2)农村初中班主任还应加强自身的素质。农村初中班主任通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对教育内容的完善,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不断调研,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能适应学生心理特点,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农村初中教师除了日常教学内容的教育之外,还应增加对课外知识的普及和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从而将传统农村教育模式向新的模式转变,也就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迈进。

三、总结

在新形势的挑战下,必须提升农村初中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切实加强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依靠提升农村初中班主任的教育理念,为今后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初中孩子的教育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家庭教育责任转移、家庭教育责任缺失导致学生成长的问题现象尤为严重。做好这一特殊地区的学生家庭教育责任转移的原因分析研究,有助于改变城乡结合部的家长对家庭教育认识上的偏差,担负起家庭教育职责;有助于教师了解城乡结合部家庭教育现状,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道德情感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助于学校开展指导家庭教育的实践,让家长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教育。

一、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家庭及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以下的情况

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家长的职业多为工人、农民,属于社会中下层;有部分家长因为婚姻受挫,导致家庭关系冷漠或紧张,不能很好地对孩子尽到管教义务;有部分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只好把孩子当做留守儿童,孩子的日常教养责任转移给自己的父母或一些亲戚长辈;甚至有的家长完全推脱责任,让孩子自己独立生活,任其放任自流。

更有大部分家长对学校有过度的期望值。对学校期望过高,就有可能弱化自己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自动削减了本应承担的责任。

二、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家庭教育责任转移的原因分析

1.家庭经济利益与教育职责权重难分

(1)家庭经济压力过重、家长时间和精力不足

城乡结合部大多家长是工人和农民,如何增加经济收入是家庭的主要功能。家长忙于生计,每天回家后与孩子的交流只限于晚上回家的“抽空”时间,有的甚至在孩子睡梦中才能回到家。家长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少之又少,不能保证家庭教育的实施,造成孩子的日常教养责任过重地转移给了学校或亲戚长辈。

(2)家长观念的误区

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家长对家庭教育认识普遍还比较欠缺,大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的理解上出现偏差,把家庭教育单纯地理解为只是对孩子学习成绩和将来工作的关心,甚至有些家长直接把家庭教育看作是“养育”,其它一切事情都是学校的事情,与己无关,甚至有部分家长认为家庭就是提供吃和穿,花钱让孩子到学校接受教育,因而出现了父母的家庭教育责任转嫁给学校、教师、保姆或祖辈的现象,造成孩子与父母之间亲子交流的空白,进而使家庭教育责任落空。

2.家长文化素养和教育素质低下、家长教育能力与子女教育需要之间相差甚远

城乡结合部的家长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大部分家长误以为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不能够辅导子女的学习,因而放弃了对孩子其它方面的管理,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指导和心理支持作用。因此,在这样的家庭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越来越觉得无力承担教育孩子的任务,使得家长不得不放弃或把家庭教育责任转嫁他人。

3.社会环境与传统价值观的多重影响

(1)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

城乡结合部普遍存在社区自然环境差、治安隐患多、部分村民无所事事甚至生活颓废等社会问题,城乡结合部家庭子女的行为受到了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2)传统教育价值观约束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就意味着把孩子发展和进步的责任完全交给了老师,从学习到生活,从身体到心理,一切的一切都是教师的职责,教师是无所不能的人。把子女全权交给学校和教师是最放心的,自己只要提供物质经济支持就足够。家长的这种教育观念与我们传统的社会取向有关系,学校的专权与封闭、教师的权威与崇高,在人们的内心当中根深蒂固。

综上所述,虽然出现家庭教育责任转嫁现象的原因复杂,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但真正解决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而绝不是城乡结合部家庭自身的问题。今后我们将对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家庭教育责任转移的状况、原因及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借鉴国内外的一些政策与实践经验,结合现状提出构建城乡结合部教育责任共同体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韦乡逢 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家庭教育责任转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2]裴水凤 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家庭教育误区及对策探析[J].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5),102-104。

初中孩子的教育篇(8)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7―0027―01

农村初中学生给教师起绰号,折射出他们缺乏良好的家庭德育教育。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来临,这些孩子在家中饱受溺爱,缺少良好的家庭德育养成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教育环境。笔者提出这一问题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与广大同仁探讨,以提高农村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质量,找到提高农村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初中学生的家庭之爱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独生子女时代在农村已显现,随之而来的是全家人对孩子的疼爱、呵护,对孩子应有的批评、责备不见了,他们适当的家务不做、劳动不参加了。据调查,我校17岁以上80%的女生不会做饭、洗衣服,80%的男生没有干家务、农活的经历。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少了,孩子的任务是学习,家务活、农活都是大人的事。他们主观上给了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但客观上剥夺了孩子劳动锻炼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他们为片面地提高孩子学业成绩而不关心孩子的言谈举止、思想变化,甚者对孩子随便骂人、说脏话的现象充耳不闻,更谈不上对孩子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等良好品德的熏陶和培养。

这是典型的溺爱,它使孩子缺少了必要的劳动锻炼,缺少了独立生活需要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生活经验的锻炼机会,缺少了学会吃苦、学会努力、学会自我磨练、学会独立处理生活事务、学会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殊不知通过说教把良好品质灌输给孩子是徒劳的,说教苍白无力,灌输无济于事,实践的教育才是无言的,在劳动锻炼、社会实践中社会问题的存在引起孩子的思考和思想冲突,那就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条件、情景和过程。这些都不存在,何来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呢?

二、农村初中学生家庭德育教育现状

农村孩子出生于农民家庭,农民的小农意识,文化素质低,无可非议。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满足,与之相比精神文明、文化素质的提高相对滞后。笔者在与家长交流时发现,家长从来不给孩子订阅健康的读物,家长更不读书看报。对孩子的教育是盲目、简单粗暴、放任自流的,粗俗语言是家长的口头禅,粗暴行为已成习惯,这使得农村初中学生在家庭中没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榜样可模仿,没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家庭氛围,他们在家庭中的德育教育几乎是空白,这更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大缺失,从而使得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大打折扣。

三、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亟待提高

家庭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是家庭德育教育的升华。家庭是孩子长期生活的居所,孩子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做人和做事,首先是从家庭获得的,因而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家庭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尤其是在早期的教育中起着学校难以起到的作用。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今天,农村家庭德育教育现状已不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家长应该配合学校做到:

初中孩子的教育篇(9)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使很多孩子输在了起点上。

5月25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希望能“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是国家第一次将教育公平用这么正式的方式提出采,意义重大。”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丁刚认为。

择校是谁的错

庭婷上的八一中学住宿部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三年初中,给学校缴纳的费用是79500元。这几乎是她妈妈两年的全部薪水,庭婷的妈妈表示,为让女儿上个好初中,花多少钱启己都愿意,因为进了八一中学,再上重点高中几乎不成问题。

与北京相同,上海早就取消了重点初中,小学升初中也免试入学,但每年各初中都会暗自公布本校毕业生被重点高中录取的比例。原先是重点初中的学校,被录取比例就是会比非重点高不少。

“初中阶段的教育是一个潜在的瓶颈,初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长期的教育。因为,义务教育的公平还关系到与非义务教育的衔接,所以初中的公平性就非常重要。”丁刚认为,

正因为意识到了初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便都绞尽脑汁地将孩子往师资优良的初中里送。家长们花大价钱交纳择校费、在重点中学所在地买房子、迁户口,导致好学校附近的房价超出该地区平均水平,这些都已司空见惯。

北京师大附属中学学生李不言的妈妈知道这个文件后说,“这不可能实施的。差学校没人想去,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四中,二中,这样的学校,拿好几万块钱还要排队。”

“我们家孩子考初中比我当年考大学压力还大,他在家里学习和睡觉的时候,我们连电话都不敢接。后来他考上了平价的,就是不收费的那种。”她语调中充满了自豪和满足。”

就这样,家境富裕或是拥有其他社会资源的孩子向好学校集中,他们获得了比别人更好的受教育条件。虽然表面上大家都是就近入学,但是教育资源并没有实现公平的随机分配。

“择校问题的出现不是家长的错,而是政府资源分配时不合理、不均衡的做法造成的,”丁刚说,“在各个初中水平良莠不齐已是现实的情况下,一刀切地就近入学反而有可能造成新的不公平。”

在这次教育部出台的《意见》中,“逐步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之风”是一个重点。

重点学校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原因。

设立重点学校可以提高培养人才的效率,所以在人才紧缺的新中国成立初期,诞生了一批国家倾力扶持的重点中学。改革开放初期,政府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加大了对一些学校的支持力度。办重点学校或变相地办重点学校,是基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状况。

“重点学校大多是在政策扶持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政策扶持实际上就是一种资源垄断,本身具有明显的不公正性。所以,取消重点校的意义很大,义务教育作为整个社会的公共产品,在资源分配的问题上应该体现出公共性的要求,而公共性在原则上的体现就是要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育政策法规所博士苏君阳说。

取消重点初中的新问题

“要淡化在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所产生的不公,国家就要通过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形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高初中的整体质量。”丁刚说,“让这些重点高中和它们附属的初中脱钩,是现在可以做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

事实上,重点高中和初中部相脱离,早在上海已经开始实施。

在上海,很多重点中学的高中部和初中部脱钩后,初中部出现了分化:一种是变成公办初中,另一种是转制初中。与前者相比,后者的教师待遇较好,原先初中里留下的好老师也比较多。而前者因为数量相对较少且生源都来自电脑派位,所以二者间教学质量渐渐有了差距。

其中,一些公办初中与原重点学校脱钩后甚至没有老师留下。于是,他们干脆直接把牌子“卖”给别的学校来吸引生源,这就叫做“翻牌学校”。

“比如,从1998到1999年间,徐汇区原先的三所普通中学淮中中学、嘉善中学和茶陵中学分别翻牌为三所重点中学南洋模范中学、上海市第二中学和南洋中学的初中部,翻牌之后的师资基本来自原先的学校,性质是公立初中。”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校长告诉记者。

“徐汇区目前的公办初中里最好的是位育初中,因为它是由原先的位育初中部直接改过来的,保持了原有的师资。部分家长目前都想方设法把孩子的户口迁到位育附近,以求能够就近入学。”该校长说。

可见,同样是与重点高中脱钩,但初中的水平却依然高低不均。“虽然名义上没有重点初中和普通初中之分子,而校际间的师资并没有有效流动。”南洋模范中学政教主任张邦浩认为,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取消重点初中从而达到平衡教学资源的做法值得商榷。

当然,取消重点初中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抑制或消减了择校现象的发生。

近年来,由于上海市教育局对公办学校的投入力度加大,公办学校老师的收入有大幅提高,公办学校与转制学校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另外,后来徐汇区教育局也有一些举措采推行均衡化教育。“比如,包括2000年将沪闵中学更名为徐汇区教育学院附中,2005年委托上师大附中承办龙华中学、凯旋中学并入徐汇中学等,都是教育质量较差的学校合并入较好的学校,以达到平衡各学校教育资源的具体举措。”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党支部书记柴贤璋说。

北京却呈现出另一种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王秀丽老师说,“北京教师的流动方向是从普通学校到重点学校,从丰台、崇文、宣武到朝阳、西城、海淀,而北京市教委没有对这种教师人才流动做什么规定。只要是老师愿意来,学校愿意收就行了。差一点的学校成了为好学校培养教师的摇篮,培养出了有经验的好教师就会飞走。”

消除城乡教育差别刻不容缓

就在城市的学生为了进入一所具备优秀师资的初中而奔走的时候,那些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们却在为能获得义务教育的机会而发愁。

现在,上海的民工子弟小学大体分为两种,一是政府特意扶持的“品牌”学校,这类学校设施很好,但是数量很少。只招收民工子弟,不收取借读费,并为成绩优异但家里贫困的孩子减免学杂费。

另一种是由政府监督的,在政府登记、备案。政府对他们的教学条件设定基本的要求,比如要有操场、防火器材等。这类学校多处于城郊结合部,校舍多是废弃的仓库改建,其他设施也很陈旧。

“对于在这样的学校就学的孩子来讲,与城市孩子的差距在一开始就注定了。”做了多年进城务工人员子弟教育志愿者的张轶超认为。

在上海的公立初中开始招收民工子弟的时候,张轶超曾带了三个成绩最好的孩子去考试,他们的英语却只有20多分。

还有一次,他给两个同年级的孩子出同样的英语考题。结果,在公立学校考 70分的孩子这次考了100分,而另一个在民工子弟小学的考试中英语拿100分的孩子却只有10分。

他还发现,在一些动手性的考试,比如物理、生物实验、英语听力能依赖硬件教学设备的科目上,城市的孩子拥有很大的优势。

“事实上,民工子弟的孩子都是非常聪明的。在我组织的志愿者里,有一个日本留学生,她给一个民工子弟小学的孩子们上过一个学期的日语课,我当时只是想让孩子们多接触些知识。但是,令我非常震惊的是,在间断了一年之后,那些孩子依然能准确地回忆起当初所学的日语,这一年中,没有任何的复习。”张轶超很感慨。

“从那时起,我就想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他们真的很优秀,浪费了他们的才智实在太可惜了。”张轶超说。

“民工子弟小学的问题事实上也是城乡教育差距的缩影。因为那些进城务工人员也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先进的教育。如果他们家乡的教育和城市相差不大,那进城务工人员子弟的就学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张轶超认为。

丁刚认为,“国家要考虑到当地城市公立学校有没有足够的吸纳能力,因为农民工子弟一般没有能力将孩子送进私立学校,他们只能选择公办的,那这就是国家和政府必须要负起的责任。”

一个都不能少

“义务教育在城市和中东部地区还只是个教育质量差别的问题,但是到了西部却还有巩固率的问题。好多孩子上了学但是又辍学了,根本无法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这种情况在农村很严重。”丁刚说,“这其中不公平是大面积的。如这次教育部出台的《意见》中说,要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间的差别。而这里的重点就在于城乡差别,国家应该优先解决农村的基础教育建设。”

教育部在《意见》中强调:“优先解决好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的问题,把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和改造城镇薄弱学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对于缩小城乡教育不均衡性发展的问题,湖南省宁乡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文志兵认为,在现阶段不可能完全解决。因为农村义务教育与城市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宁乡县的山区,由于计划生育的开展和越来越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其子女带倒外地上学,这里农村小学的生源越来越少。一些小学往往只有3到4名教师,两个年级同在一间教室上课。

由于中国的义务教育依赖地方财政,所以,富的地方教育也富,穷的地方教育亦穷。

初中孩子的教育篇(10)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12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呈现出早熟的趋势,一些初中生会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不断加强,随之对异性产生爱恋,并相互吐露心声,致使初中生早恋现象频频发生。初中生能不能谈恋爱,称为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中学生正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心任务是学习,早恋是不应提倡的;另一种意见认为,早恋的产生是寻找爱、归属及尊重的需要,是无法禁止的,主张正确地引导早恋。笔者认为,初中生是学知识、学智慧、学做人的时期,主要精力是学习,如果有早恋现象出现,初中生很容易由于自控能力不足而严重影响学习,教师与家长不能放任自流;另一方面,对早恋的孩子,家长与学校不应粗涉,而是予以疏导和教育。因此,对于初中生早恋,家长与学校必须给与重视,正确引导,使初中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一、早恋的类型

早恋,也叫做青春期恋爱,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早恋的划分标准不同,早恋的类型也不尽相同。按年龄发展划分,早恋可分为模仿性早恋、自然纯真型、天真钟情型等;按行为表现划分,早恋有冲动型、浪漫炫耀型、叛逆逆反型。所以,针对早恋的不同类型,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引导,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初中生早恋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进步,价值观念的转变,初中生早恋的现象屡屡出现。究其原因,与学生自身、学校的引导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一)学生个体生理心理因素

一方面早恋是初中生在许多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发生的,许多个人因素都会造成早恋情况的发生。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丧失信心,这些精力与兴趣不合理的转移就可能发生早恋;而在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容易成为别人追求的目标,如果忍受不住诱惑,容易产生早恋。另一方面初中生早恋的基础原因还与生理成熟、性心理过早的发育有很大关系。科技的发展等诸方面都促使中学生的生理发育逐渐提前。在调查统计中发现,当代学生平均14、15岁便产生了性心理活动,容易产生性冲动,如果在外界不良诱因刺激下,很容易产生早恋。

(二)特殊家庭环境的不良熏染

初中生早恋同时也深受家庭环境的感染。比如父母离异、父母早亡或家长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一些家庭人员起不到很好的榜样作用,父母在孩子面前过分亲昵或者家庭人员有性犯罪行为,道德堕落;有的家长忙于事业,对孩子缺乏关心与教育,都会成为诱发初中生产生早恋的因素。

(三)学校缺乏对学生早恋的教育和引导

作为学校教师,有责任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有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前提是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可如今学校总是把成绩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在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环境下,学生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发泄自己的情绪,整天面对枯燥、乏味的学习,课外活动又缺乏,跟教师沟通少,这些都是产生早恋的原因。

(四)大众传媒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初中生早恋心理同样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媒体等不良信息的传达成为早恋的社会原因之一。大众传媒的发展,导致性自由逐渐根深蒂固在人们的心中。一些报刊,媒体等为了扩大影响力,传播一些不良信息。有许多学校又忽视对学生的性教育,多数家长也羞于与子女沟通关于性的话题,所以使初中生产生早恋的愿望。

三、初中生早恋的应对措施

对于中学时期的早恋,家长、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要坚持梳理、引导,但不要围追堵截,社会也要营造良好的氛围,优化环境,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一)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我督促

初中生要培养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一时期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段,要拥有丰富的人生,就要勤奋学习,生活中要学会乐于助人,学习中与同学共同成长,家庭里要尊老爱幼。初中生要认识到,自己经济上尚未独立,主要依赖父母或他人,恋爱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而且心理上尚未成熟,易冲动,注意力易转移,容易感情用事,做出越轨的事情来。所以,这时期的任务就是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自己的理想,不辜负父母、老师的期望。

(二)家长应充分尊重和关爱子女,加强沟通

作为家长应该与孩子保持沟通,况且每一个早恋的初中生,都希望父母能够理解,不要粗暴的对待。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情感,取得孩子的信任,与孩子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才能对症下药,总结教训,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同时要引导孩子阅读欣赏健康的有益的书籍,让孩子在书的海洋中自由的翱翔,帮助孩子净化心灵。同时培养孩子自信、阳光的个性,让孩子从健康的书籍中学习一些人生哲理。通过一些名言名句来激励孩子为追寻人生理想而奋斗,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

(三)加强学校对教育的引导,增强初中生的道德情操

首先,老师要向孩子传播一些正确的知识,引荐孩子看健康向上的书籍。其次,在对初中生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道德教育。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以德育常规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有责任培养道德品质优良的学生。一个具有道德意志力的人,才有较好的自控力,才能更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最后,老师应当通过道德榜样学习,不断提升初中生的道德意识。因此,加强初中生道德教育,让他们明白纯洁的友谊还是存在的,友谊比恋爱更长久,回忆会更美好。

(四)优化社会环境,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

社会应该创造和谐的环境,弘扬社会正风气。我们当今社会的文化宣传一定要从增长孩子的知识、陶冶孩子的情操、丰富孩子的精神面貌等目标出发,用优秀的作品鼓舞孩子,不要让那些冰冷无情的游戏、不健康、不雅观的报刊杂志侵入孩子的心扉。政府也要做好调节,营造乐观向上、助人为乐、奉献社会、遵纪守法等良好的文化传统与社会风气,要让学生的发展有榜样可以学习,强化初中生自身的责任意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初中生自身的认知能力、父母的立场、教师的态度以及社会大众传媒的发展都会对初中生的早恋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们,身体迅速生长以及各方面的因素,早恋的出现也很正常。在早恋现象发生时,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对初中生的正确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爱情观,才能有效消除早恋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当前经济环境分析 下一篇: 社科科研课题研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