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专科护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9 16:14:48

心血管专科护理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1)

心血管外科疾病涉及心肺等重要脏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往往具有病情多变、病员所具备的条件差、手术难度大而要求多、医护配合要术高等特点。目前,手术室护士均毕业于普通护理院校,心外科手术学知识非常肤浅,而心脏手术的配合技术更是处于空白状态,专业技术的提高主要靠手术配合过程中的传、帮、带,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我科于2005年至2009年通过对七名护士进行分阶段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人员挑选 针对体外循环手术复杂,参加人员多,抢救多、用药多,配合要求快的特点,应在手术室选用身体素质良好、性格内向、情绪稳定有耐心,工作细心扎实,业务技术过硬,思维敏捷,应急能力强的护士配合体外循环手术,器械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和知识技能。

1.2 人员安排及手术器械包分配 在科内选择在手术室工作5年以上对普胸手术非常熟悉的护士(乙护士)进入体外循环手术配合组。由外出进修学习体外循环手术配合半年及以上的护士(甲护士)带教。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四名完成一台体外循环手术的配合。将一台手术所用器械分成普胸包和特殊器柜包。

1.3 初期培训 前半年,甲洗手护士带乙洗手护士上台,乙护士在甲护士的指导下,主要是整理普胸包,参加开胸、止血、关胸的手术配合。甲护士整理特殊器械包,配合心内操作。先完成一些简单的心内直视手术。两名巡回护士:甲护士负责手术中的主要工作,乙护士在甲护士指导下工作,负责供应台上物品,与器械护士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等,取血、制冰屑。其它工作均由两人互相配合。在上手术前,先给她们介绍手术间的布置和物品准备,认识体外循环手术的基本器械和特殊器械,手术中使用的缝合针、涤沦补片及常用药物。介绍体外循环手术配合的基本程序,体外循环插管方法。

1.4 中期培训 半年至1年。乙护士在甲护士的指导下完成普胸器械及特殊器械台的整理,并完成开胸、心内操作及关胸等整个手术的配合过程。主要培训讲解心脏的应用解剖,如特殊的心表部位、升主动脉—上腔静脉隐窝、房间沟等及心脏四腔各部位结构。在甲护士的指导下配合复杂的心脏手术,讲解不同的心脏手术的手术方法及配合技巧,每配合一台手术后写读书笔记。

1.5 后期培训 一年后将两个手术器械包整理成一个包,由一名洗手和一名巡回护士完成一台手术的配合,巡回护士必须是业务过硬、应急能力强,能及时指导台上配合的护士。此阶段应熟悉体外循环监测、体外循环并发症等,诊断不明的复杂心脏病的配合技巧,如何做好术中的心肌保护等方面的培训。由于心脏手术复杂,参加手术配合的护士必须参加医生的术前讨论及心脏外科的相关学术讲座。复杂心脏病在洗手配合过程中,仔细聆听主刀医生对术式的选择,以便及时应对,应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术前一天准备并仔细地检查术中用物是否齐全合用,避免因用物不齐影响速度。洗手护士要熟悉洗手程序,术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动作敏捷,做到及时准确地配合。

2 讨论

2.1 专才教育 通过分科培训,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1]。在手术困难时,准确迅速的配合能给予医生极大的心理支持,这些看似简单,实际并不容易,需要护士不断地学习掌握每个手术特别是一些高难手术的过程及每个医生的喜好。了解其手术的难点是什么,需要什么特殊器械及材料,改变医生要什么给什么的被动局面。做到准确迅速,缩短手术时间。通过培训,医生对护士配合手术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0%增至98%。

2.2 体外循环手术经常使用一些精密仪器及外科新材料,掌握它们的性能、特点及规格,从而能在手术过程中,真实地向不了解其性质用途的医生介绍和准备这些材料,使手术变得快速、安全、质量高、并发症少。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2)

糖尿病专科护士接到心血管内科病区的会诊申请后,一般48h内对患者进行会诊,协同联络护士一同对患者进行系统的糖尿病评估,针对患者的主要糖尿病问题,进行个体化的教育,方式有讲解、演示、发放教育资料,具体措施情况见表2。

测量感觉阈值(VPT)和肱踝指数(ABI),与患者或家属共同制定近期护理目标,如戒烟,根据患者年龄指导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目标,拟采取的可行及易操作的措施,并做好护理会诊记录。护理会诊实施后,由联络护士负责制定实施计划。

巡诊与反馈:糖尿病专科护士每2周巡视所负责片区的DM患者,对曾接受会诊的患者检查了解措施落实情况,在患者出院前,糖尿病专科护士建立随访档案,电话随访,并进行门诊跟进预约

本次研究中,要求指导饮食运动疗法的35人次经口头讲解1h后均表示能够理解内容,其中20例要求继续参加专科组织的糖尿病知识讲座,另外15例由于行动不便或者路途遥远无法参加,但均表示会继续寻求学习的途径;曾经发生低血糖反应或者疑似低血糖反应的24人次经过教育后,表示掌握低血糖反应发生的预防措施,病区护士经培训后能按照要求为患者监测7点血糖;13人次中4例患者入院时抗拒胰岛素治疗通过糖尿病专科护士的护理会诊,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后,均能接受胰岛素治疗,全部患者及其家属在出院前均掌握了胰岛素笔使用方法;9例DF患者解除了对介入治疗的困惑,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均有所缓解,无1例请心理科会诊;9例DF患者掌握了足部护理知识;10例患者掌握出院后自我管理方法。

此次研究中,心血管病区护士在我科会诊护士的指导下纠正3例不正确使用胰岛素笔,对低血糖发生和处理的知识均有明显的提高。所有患者在出院后均能坚持准时复诊。

解决专科护理的疑难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整体护理模式的深化,护理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综合性医院大多分科较细,住院患者危重度增加,合并症、复杂症增多,当患者出现非专科的问题或器官功能障碍,或在应用非本专科药物、仪器设备、开展新技术、新疗法时,护理效果往往得不到最佳保证。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法。

要做到科学地控制饮食,糖尿病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既往我科护士在护理糖尿病患者时,仅仅停留于执行床边微量血糖测定,注射皮下胰岛素,对于如何指导患者饮食控制的专科知识宣教较为困难,患者的血糖往往控制欠佳。自从实施糖尿病专科护理会诊后,患者主动控制饮食配合医疗的意识有所增强,血糖波动幅度较小,由于目前本次研究案例数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而且DF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较多,无法评价严格的血糖控制对DF介入治疗术后远期效果。但是专科护理的开展仍然为目前我科在护理DM患者方面解决了问题,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3)

0引言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居多[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每年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数逐渐增多并且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2]。临床上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很多,如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粘稠、吸烟酗酒等,以上几类人群的心血管发病率大大高于正常人[3]。对于心血管病患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以及促进预后的关键。但是在患者的治疗中,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也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了规避这种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顺利进行,本院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将其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44-81岁,平均(62.3±3.1)岁;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42-79岁,平均(62.1±2.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对其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具体如下:

1.2.1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1.2.1.1护理人员因素

由于心血管内科患者多数病情复杂且变化较快,要想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这就导致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劳动强度更大且心理压力更重,进而使得她们对护理工作产生厌烦、倦怠的心理,反映在工作中就是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待工作没有耐心,不能严格执行工作制度以及操作流程,因此容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4]。而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不过关也是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1.2.1.2患者自身因素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除了与护理人员有关之外,与患者自身的配合程度也有一定的关联。由于心血管疾病病情容易反复,使得患者常常会存在一定的消极情绪,有些患者甚至不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以及护理,不能很好地遵从医嘱,从而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为病人的病情带来不利的影响。

1.2.1.3环境因素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住院人数较多,并且患者的年龄普遍较大,因此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更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5]。同时如果对患者的住院环境管理不善,也容易发生风险事件。如地面湿滑容易发生患者滑倒事件,从而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引起护患纠纷的发生。

1.2.2防范对策

1.2.2.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

在所有护理不安全因素中,因护理人员工作不足产生的风险事件占比最大,因此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显得十分重要[6]。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1)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定期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对于低年资护士可以采用带教的模式,由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护理指导,使其尽快成长为专业技术过硬的护理人员;(2)加强职业道德培训: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增强她们的责任感,使她们在临床护理中始终保持工作的热情。

1.2.2.2增强患者的护理

依从性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同时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以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与依赖感。同时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及护理工作对其疾病转归的重要性,从而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1.2.2.3不断完善护理环境

护理环境的不完善对患者的病情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护理环境的管理工作,定期组织专人对护理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规避,以确保患者就医环境的安全。1.3观察指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风险事件发生原因。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行χ2检验,用(%)表示,当P<0.05时表示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5%(1/80),发生原因为患者自身因素;对照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50%(6/80),其中护理人员因素造成的风险事件3例,患者自身因素造成的风险事件2例,环境因素造成的风险事件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同时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较高,然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为患者的治疗带来不利的影响[7,8]。为了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就医安全,本研究通过对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果表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同时医患纠纷的发生也大大减少,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蓓.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08):43,46.

[2] 董泽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15(09):111-113.

[3] 徐敏.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3):121-122.

[4] 宋建华.论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防范[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21):101-103.

[5] 王玉美.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01):75-76.

[6] 申时艳.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13(04):100-102.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1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应的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过多的摄入胆固醇、脂肪等高油脂食物导致了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显著提升。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病器官是心脏,这就表明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风险很高的疾病,而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心慌、疲乏无力等,但是一般情况下,心血管疾病都是突然发生的,这就要求医院的心血管内科护理部门能够拥有很强的风险处理能力。本文中将抽取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的160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血管内科护理案例,探讨应当如何应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面临的风险。

1 简述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1.1 存在于患者自身的护理风险。作为一种风险很高的内科疾病,心血管内科疾病具有种类多、发病突然、疾病转换快等不利于护理的特点,在医院护理的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心力衰竭、血压突升的情况,这就大大提升了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难度。

在实际的心血管护理工作当中,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并没有重视护理人员的嘱咐,而是不遵守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经常食用严禁食用的食品或者擅自外出活动,这就大大提升了心血管护理中风险发生的概率(例如高血压患者擅自外出,容易引发急性血压上升等状况,而此时因为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此外,由于心脑血管疾病还会有行动不便、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副作用产生,这就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问题,这也是使得心血管护理的风险大大上升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1.2 来自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护理风险。由于心血管类疾病是一种高风险的疾病,这就需要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需要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可以很好地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现实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但是,目前,我国各个医院的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并不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也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这就使得医院在应对紧急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时难以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这也使得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风险大大上升。

在具体的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也可能会在护理文件的书写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首先,护理工作人员很有可能不能够真实、全面的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疾病特征全部写到护理文书当中去;第二,护理工作人员可能由于一时的疏漏,将部分不真实的护理记录写入了护理文书里面去,这就很有可能给护理工作带来一些风险和困难;第三,护理工作人员不能够连续的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记录书写到护理文书中去,给心血管护理工作带来风险。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也有可能出现职业道德不强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行动能力比较差,这就需要护理工作者无微不至的对其进行照顾与关怀。但是,有的护理工作者由于职业道德素养不够,而有一些护理工作者不愿意去主动地帮助心血管疾病患者解决他们的问题。(例如本应当嘱托高血压患者具体的服药规律,但是护理人员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及时的告知等)这就导致护理风险的上升。

1.3 来自医院的护理风险。鉴于心血管类疾病的突发性和高风险性特点,就需要医院的相关医疗设备和相关的药物符合国家相应的标注,如果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突发的情况,而相应的医疗设备又不达标,就会大大的提升心血管疾病护理工作的风险。

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医院理应保证患者所处的病房环境舒适而安静,这就要求医院制定相关的规章政策,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或者提高病房的隔音效果等。

2 应对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的对策

针对上文中提及到的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

第一,从患者的方面考虑,护理人员应当鼓励患者积极地参与到疾病的治疗中来,只有患者真正的参与进来,才能够保证患者不抵触护理工作的进行。

第二,从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方面考虑,应当定时组织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并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教导年轻的护理工作人员相关的工作经验。除此之外,还应当对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不定期考评,降低护理工作人员的懈怠情绪,让护理工作人员真正的为患者着想。

第三,从医院的方面考虑,应当定期检查心血管疾病相关医疗器械,并引进治疗效果好的相关药物,使得从设备层面最大的满足患者的需要。除此之外,医院应当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

3 资料与结果对照

3.1 资料的来源。本文的实例资料来自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的160位心脑疾病患者的真实护理案例,并分为改良护理组合传统护理组两组,两组患者基本没有差异,用来比对两种内科护理模式。

3.2 治疗结果。

4 总结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高发的一类疾病,鉴于其突发性和高危性特点,在其护理进行中很容易出现风险事故。本文通过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容易出现风险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良处理措施,并列出了笔者所在医院具体的对策有效比率。

参考文献

[1] 孙海英;张红伟;护理风险管理的讨论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05)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5)

关键词 非住院患者;PICC置管;安全隐患;管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51

作者单位:430023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科

闻曲:女,硕士,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PICC护理门诊是一个主要负责住院及非住院患者PICC置管维护,协助患者解决置管后并发症,为出院置管患者提供PICC相关知识咨询及健康宣教的科室[1]。其中非住院患者(含外院患者)置管是PICC护理门诊置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许多地方医院仪器不够先进,不能满足患者建立合理静脉输液通路的需求,PICC护理门诊则解决了未开展PICC置管医院患者静脉输液的问题,加速了PICC的推广和使用。但门诊置管患者均来自外院或本院其他科室,置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规避这些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我们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分析了非住院患者PICC置管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从而保障了非住院患者PICC置管的安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12月我院PICC专科非住院患者置管286例,男95例,女19例。年龄7个月~88岁,均来自我院其他科室以及地方市级或县级医院,其中我院其他科室105例,地方市级或县级医院181例。白血病109例,乳腺癌91例,肠癌12例,宫颈癌12例,肺癌11例,淋巴瘤11例,胃癌8例,卵巢癌8例,其他24例。使用导管材料为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4Fr导管,均为硅胶材质。

1.2方法组织PICC护理门诊专科护士,进行小组讨论,参与会议8人,其中7人提出门诊患者置管安全问题需要分析和解决。总结286例非住院患者PICC置管情况,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类、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非住院患者PICC置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非住院患者PICC门诊置管的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2非住院患者PICC置管安全隐患

2.1医护风险意识低PICC置管是一项高风险的护理操作,置管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存在法律问题。在PICC置管过程中,外院门诊置管患者管床医师没有及时告知患者PICC置管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等,认为置管是由专职护士实施的操作,与医师无关,而完全依赖护士,医护没有密切地配合,导致非住院患者PICC置管在无医嘱的情况下执行,置管过程中如出现突发状况或特殊状况,易引起护理纠纷。

2.2PICC门诊与会诊科室或医院之间运作流程不完善PICC门诊与会诊科室或医院之间缺乏规范、详细的患者交接。非住院PICC置管的患者中有63%来自地方市级或县级医院,医院医师或护士未与我院PICC专科联系,仅让患者及家属携带相关资料至PICC专科置管,医院与PICC专科之间没有交接,PICC专科对患者的病情、置管目的均不了解,不能明确患者的身份,患者如发生病情变化等意外情况, 病情往往涉及相关几个科室,这样置管就会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风险性。

2.3对非住院PICC置管患者病情了解不全面

2.3.1非住院PICC置管的患者中有181例来自地方市或县级医院,患者携带的病情资料不全,PICC专科护士对患者其他相关疾病不了解,不能预见患者是否会在置管过程中突发紧急状况,如患者有心血管方面疾病,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插入过深、刺激心内膜,心肌应激性增高,心肌自律性改变,置管过程中均可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2],表现为突发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2];不能明确患者有无上腔静脉压迫,上腔静脉如有压迫置管会加重患者病情,属于PICC置管的禁忌证。对患者病情不了解,PICC专科护士对患者病情的观察没有针对性,对患者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因此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使患者安全受到威胁,易引起护患纠纷。

2.3.2患者既往病史不明,医务人员有职业感染的风险。286例非住院PICC置管患者中有2例患者为HIV感染患者,3例乙肝感染患者,均在患者PICC置管后发现。PICC置管过程中会有血液暴露,如果在不明患者既往病史情况下置管,会有相关传染病感染的机会,对医护人员的人生安全也造成威胁。

2.4患者置管目的不明有2例可疑吸毒患者要求置管,PICC专科护士通过对患者血管及皮肤的评估后怀疑患者为吸毒患者,未给予置管。置入PICC是为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方便患者疾病治疗,如不明患者置管目的,就会为患者建立一个不正当的输液工具,不仅纵容患者,还给社会造成威胁。

2.5白血病患儿门诊置管存在风险非住院PICC置管患者中有109例白血病患者,婴幼儿占83%,其中有42例患儿白细胞血小板检查结果异常,PICC置管属于侵入性操作,白血病患儿置管后易出现感染,由于小儿置管时爱哭闹不配合,患儿血小板偏低,有皮肤黏膜甚至颅内出血的风险。

3管理措施

3.1协调好PICC专科与患者所在医院的交接工作非住院PICC置管患者病情不详,患者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等意外情况。病情往往涉及相关几个科室,所以置管前与患者所在医院或科室取得联系,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如有特殊情况PICC专科与医院之间可以通过电话联系来帮助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密切交流与合作不仅保证了患者的安全,也加强了医院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3.2必须在有医嘱的情况下置管PICC置管前,医护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家庭状况、自我护理能力等,充分分析患者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医护必须密切配合,PICC置管必须由医师下达医嘱,并在第一时间内准确地把PICC置管知识传达给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后,由护士实施具体的操作,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3]。外院置管患者需携带置管医嘱及出凝血时间、血常规结果前来置管。

3.3做好患者置管前评估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穿刺部位静脉情况及患者的配合程度,了解患者血小板及出凝血情况,详细评估血管情况。对躁动不配合的患者必要时给予镇静药,仔细检查患者穿刺部位血管是否有感染及血管畸形。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准备好置管需要的用物,并根据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准备相应的抢救药物和器械。PICC门诊毗邻协和肿瘤中心门诊,PICC部门管理人和门诊办公室负责人进行沟通,提出存在隐患,门诊办公室将非住院PICC门诊置管患者置管相关风险的处理归为门诊医师管理,确保患者医疗安全。

3.4置管时护理详细询问患者既往史,有相关传染性疾病的患者置管时置管床必须使用一次性中单双层完全覆盖,尽量腾空置管间,移除非置管操作中使用物品,应由经过专门培训、技术好的护士执行操作, 以保证穿刺成功率。置管护士应穿隔离衣、手术裤,戴手术帽、口罩、护目镜及塑料鞋套,带2副无菌手套,如护士皮肤发生破损,不宜参加置管操作,助手必须戴手套,穿具有防渗透性能的无菌手术衣,以避免患者血液或体液污染皮肤。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应绝对无菌,穿刺及送管过程中尽量减少出血,动作轻柔,避免动作过快,防止针刺伤,尽量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如果因血管条件导致穿刺失败,对针眼的按压应充分,防止再次扎止血带后血液喷溅,导致传染的危险。操作中应时刻警惕针刺伤,保护患者及操作者,对使用过的被患者血液污染的敷料及其他物品应收集集中、专门处理。置管成功后对穿刺针眼应按压15~20 min,局部有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3.5特殊疾病患者PICC置管前做好谈话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置管存在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对白血病患儿置管时使用最大无菌屏障,置管时使用玩具或糖果安定患儿的情绪,减少患儿哭闹;置管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及时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置管后穿刺点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密切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白血病患儿置管必须出示前1日或当天的血常规结果,如发现患儿血小板计数过低或有出血倾向,则需在输注血小板并复查血常规后来门诊置管。

3.6建立非住院PICC置管患者的档案对每位非住院PICC门诊置管的患者进行登记,包括患者姓名、医院科室、诊断、特殊病情(过敏史、既往史等)、血液常规检查、PICC用途、PICC置管同意书、穿刺者、是否用麻醉药、时间、具体名称、PICC放置位置、血管、导管型号、导管头端位置、插入长度、外露长度、是否抽到回血、封管有无阻力等相关信息。置管后发放PICC维护手册,包括PICC专科地址、联系方式、PICC门诊时间、患者相关置管信息、患者自我护理及功能锻炼注意事项等。

3.7制定非住院PICC置管患者就诊流程和管理制度非住院PICC置管患者必须按照相关就诊流程置管,先由患者所在医院或者科室与PICC专科联系预约置管,详细告知患者的病情,包括患者现病史、既往病史等,患者按照预约时间携带相关病历资料、检查结果等到PICC专科置管,规范非住院患者PICC置管管理,从而保证患者安全。

总之,对非住院患者PICC置管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管理对策,以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吴清香,范爱飞,丁小容,等.肿瘤患者对PICC护理门诊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34-1036.

[2]冯毕龙,姚述远,周素军,等.PICC置管过程中腔内心电图的变化及其对置管的指导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6-28.

[3]王萍,周桃,赵红,等.PICC置管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0):4994-4992.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6)

2病例分析

2.1、外阴及尿道口皆为人工再造,尿管留置困难

行剖宫产手术时为了避免术中误伤膀胱,术前常规留置尿管引流尿液。此病人自2008年地震伤后,先后行外阴重建术、膀胱造瘘吻合口术,其、外阴及尿道口均为人工再造,在留置尿管时操作稍有不慎将导致再造外阴及尿道口损伤,给留置尿管带来了极大困难。

2.2长期反复静脉穿刺,静脉穿刺困难

病人近年来上百次的静脉穿刺输液,此次住院,其双上肢已无可供穿刺建立静脉通路的血管,但行剖宫产手术,必须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术中及术后用药,同时为发生危急状况提供抢救的生命通路。

2.3腹部血管重建,血小板计数减少,术后大出血风险大

病人近年先后行横结肠双腔造瘘术、膀胱造瘘吻合术、外阴重建术、横结肠还纳术等,盆腔重要血管都已行重建,术中稍有不慎即可误伤血管,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92×109/L,术后发生大出血的风险极大。

2.4多次腹部手术使切口不易愈合

入院查体:腹部多处手术瘢痕,左大腿残端骨隆突处皮肤有破溃。已形成的手术瘢痕会影响病人再次手术时伤口愈合的进程,且左大腿残端骨隆突处皮肤已有破溃,术后伤口处理不当可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甚至感染。

3多专科护理会诊,制定并实施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3.1泌尿科

病人先后行外阴重建术、膀胱造瘘吻合口术,其、外阴及尿道口均为人工再造,多次手术形成的瘢痕可能导致尿路狭窄,留置导尿时尽量选择小号的尿管。插管前先予以止痛胶充分尿管及前尿道,插管过程中动作轻柔,遇阻力时勿强行插管,嘱病人放松情绪,深呼吸,再缓慢将尿管送入。由于病人曾行膀胱造瘘吻合口术,为避免尿管插入过深损伤吻合口,见尿液流出尿管继续插入1cm。

3.2静脉输液治疗专科

病人上百次的静脉穿刺及长期静脉输液治疗,双上肢外周血管已严重受损,无可供穿刺的血管,但行剖宫产术又必须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因此只能行中心静脉置管。通过权衡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利弊,最后由具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置管资格的专科护士在B超引导下经腋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导管深度13cm。置管后穿刺处予以无菌透明敷料妥善固定,按PICC置管后的护理要点进行导管的维护,病人血小板低,用肝素钠6250U+0.9%氯化钠100mL稀释液封管。

3.3伤口/造口治疗专科

病人肢体残疾,活动受限并有压疮病史,在加强翻身的同时可在压疮易患部位使用压疮贴进行减压保护;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饮食,加强营养支持;定时给病人翻身,促进伤口局部血液循环。

3.4血液科

病人血小板减少,出血风险大,术前积极配血,并进食提升血小板的食物,如红枣、桂圆、连皮花生米及高蛋白饮食;嘱病人卧床休息避免外伤,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3.5产科

术前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胎动、胎心、胎监、宫缩及阴道流血流液情况,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术后行特级护理,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生命体征、尿量、子宫收缩情况、宫底高度、阴道流血情况、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及受压部位皮肤情况。静脉输注缩宫素促进宫缩、头孢曲松预防感染。指导病人饮食,协助翻身,因新生儿转入儿科观察,指导挤奶,每天6次~8次,每次30min,保持泌乳。

4结果

4.1护理措施全面、有效,病人满意

通过上述护理,病人于3月18日在全身麻醉下顺利完成剖宫产,手术顺利,术中出血300mL。新生儿男,体重2490g,身长48cm,阿氏(Apgar)评分10-10-10分,新生儿转儿科观察。病人子宫复旧好,恶露量少,双乳泌乳通畅,于3月26日出院。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7)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产生意外伤害的潜在风险,由于心血管疾病种类多,病因复杂,病情变化迅速,预见性差,皆为高风险疾病[1],若护理不当极易引起护理纠纷,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了解其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对应的防范对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5年9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在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以及对应防范对策,得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8月~2015年9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1.23±8.74)岁。其中心肌梗死患者22例,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2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例,其他6例。相关护理人员20例,年龄20~46岁,皆为女性,心血管内科工作1年及以上。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对抽取的60例患者及20位护理人员发放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问卷调查表,总计80份,填写完成后全部回收完毕。①护理问卷调查表(患者)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专业水平、人际情况以及住院环境等5个项目,每个项目均分为满意、较满意、尚可、不满意4个等级。②护理问卷调查表(护理人员)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医院管理制度、用药情况、文书书写是否规范、是否存在护理水平的缺陷以及是否为患者因素等5个项目,医院管理制度、用药情况分为合理及不合理两个等级,文书书写是否规范、护理水平的缺陷以及患者因素分为是,否两个选项。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

2 结果

60例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对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满意13例(21.67%),专业水平不满意3例(5.00%),对工作责任心不满意15例(25.00%),对护理人员人际处理情况不满意12例(20.00%),对环境不满意4例(6.67%);20例护理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医院管理制度不合理2例(3.33%),用药不合理3例(5.00%),文书书写不规范为6例(10.00%),患者因素10例(16.67%)。

3 讨论

3.1护理过程中风险因素分析

3.1.1护理人员 在对心血管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是主要执行者,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效果的好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满意占21.67%,对专业水平不满意占5.00%,对工作责任心不满意占25.00%,而护理人员自身认为文书书写未达标准占10.00%。不难发现,护理人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工作责任感不强:血管内科患者病情一般较为严重,有较大的护理工作量,护理人员易产生焦躁情绪,对正常护理工作产生影响,导致工作态度差,医患交流障碍等现象发生;②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有待加强:部分护理人员由于工作年限短,临床经验不足,对部分仪器使用不熟悉,较为生疏,而部分护理人员不重视患者心理需求,导致医患矛盾;③部分护理人员轻视护理文书书写工作,存在书写不规范现象,如:未能真实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书写潦草等。而护理记录是日常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万一出现医疗纠纷,也是司法鉴定的重要依据。

3.1.2患者 患者是护理工作的直接受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因素占16.67%。主要影响行为有:①不配合护理:心血管疾病多数病情严重,稍有不慎即可能威胁生命,部分患者或由于对自身病情的认识不足或不够重视,擅自离开病房或者未遵医嘱,极易出现病情复发甚至加重的情况;②期望过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期许过高,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与期待稍有落差,就认为医护人员不尽心,引起医疗纠纷。

3.1.3医院 心血管内科仪器设备多,相对噪音较大,影响患者休息,易引发患者不满情绪。心血管内科治疗费用一般较多,若医护人员没有详细告知病患或其家属费用情况,结账时易引发医疗纠纷。根据研究结果,除上述因素,医院制度、饮食、病房环境等也易导致患者不满,引发纠纷。

3.2对策

3.2.1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①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及水平,重视患者心理需求,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尽量满足患者需求,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2];②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护理人员不仅要加强基础护理技能的训练,对心血管内科使用仪器的操作、维护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最终能独当一面,高效完成护理工作。③加强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的了解,可定期开展讲座,培养法律意识,如护理文书可作为医疗纠纷中司法举证证物[3],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护理文书书写标准,正确记录患者真实病情变化。此外,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标准操作,避免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

3.2.2加强医院管理建设 ①保持病房洁净,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②缓解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增加护理人员资源配比,减轻护理人员负面情绪;③建立、健全合理规范的护理管理制度,规章制度是流程有序进行的重要前提和保证[4],医院需根据心血管内科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如药物安全管理、仪器安全管理、病房安全管理等,明确护理人员相关职责,严格按照制度完成本职工作[5]。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是一线工作者,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水平和态度直接决定护理工作的好坏,对患者病情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应明确护理责任,提高风险意识,规范护理操作和记录,避免由于护理不当造成医疗纠纷事故。对于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应积极主动采取相应对策,以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玉霞.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和安全防范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8):107-109.

[2]YE Xiaohong,W Chen,H Huang.Risk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linical nursing work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department[J]. Clinical Medicine&Engineering,2013,6(20):721-722.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8)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085-02

如今显微外科护护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提高护士能力素质是专业护理实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护士的能力高低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护士们在对病人的关怀和照顾方面有独立做出临床决策的权利,所以作为一名专业护士其职能不仅仅是机械地执行医嘱,护士应该能够通过收集病人的信息形成正确的判断做出有效的护理决策,解决病人现存或潜在的问题。

1培养与提高护士素质

1.1培养护士努力学习知识的意识

现代护理要求护士成为患者的教育者、帮助者和咨询者,管理者要从改变护士意识入手,分析护理新形势,使护士树立紧迫感、危机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1.2加强全科知识的学习

整体护理的最大特色是健康教育,科室以开展整体护理为契机,以评价健康教育内容和效果为手段,检查和督促护士学习有关理论知识。针对显微外科特点,我们查阅最新书籍,把收治范围内的所有疾病的有关护理知识全部打印成一本专科护理手册,编好目录和页码后以该书为标准,逐项规范落实护理程序,把最新的护理理论和方法贯穿到日常护理中去。科室还订阅了多种报刊杂志,开阔护士思路、视野,增加其知识面,便于护士全面掌握护

理新进展和新理论。

1.3促使护士更新知识结构

1)在职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已成为提高护士素质的首要推动力,科室密切配合护理部,对各层次护士进行培训,组织护士定时参加护理部举办的各种业务讲座,定期检查教学笔记,对关键问题以晨会提问和每月考试的方式督促护士学习。2)护理部每年度举行各种技术大比武,要以此为契机,对护士操作技能进行演练,形成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的争先精神,促进护士技术素质的提高。

2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

2.1 明确护理质量目标、确立核心质量标准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学发展的需要,医疗、护理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每一位护士都是质量管理的一员,必须明确护理质量目标,首先要加强落实护理制度,增加护士责任心,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其次要对护理缺陷进行控制与分析,使之减少至最低。根据显微外科的专科特点,确立护理核心质量,即重中之重是密切观察各损伤肢体的血运,如断肢(指)再植术后的再植肢(指)体、游离移植或带蒂移植的皮瓣、游离足趾移植术后的再造指及其他各种急性损伤的早期都要密切观察血液循环。

2.2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计划

1)培养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修复组织、再植指体的成活,首先必须保证修复组织或再植指体有良好的血供,血液循环是直接反映移植、移位皮瓣成活情况的重要客观指标。其观察护理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因此显微手外科护士必须有熟练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术后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排除并发症,对手术成功十分重要。2)定期组织学习培训。重点掌握专科理论和观察及处理方法。采用外派学习、邀请专家或专科医生讲课、由有临床经验的护师介绍经验等方法,特别对低年资和新调入护士应加强培训。学习掌握离体指(手)的保存方法,术前心理、皮肤准备及相关检查内容,术后病室环境的要求、、血运观察、药物作用与观察、卫生与康复指导。3)实地指导。血管危象的判断和处理:血管危象是本专科的危急症,且往往发生在瞬间,如不及时处理往往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对患指体血运的观察是护士的重点和难点,护士应有较好的观察和判断能力,更需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对血管挫伤严重或术中只能缝接动脉不能缝接静脉及精神较紧张的病例,更容易发生血管危象,应重点观察。要求责任护士及当班护士争取机会与主治医师、有经验的医师、护师查房,分析伤指的血运情况以及观察、判断的方法,以不断提高自身观察能力。4)加强学习。新开展手术及复杂手术前后组织业务学习,让全体护士了解该患者的特殊性,掌握其病情、心理状况、拟施手术术式及术前准备相关内容、术后护理的注意问题。5)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护士除应有熟练的专业知识和观察处理问题的能力外,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时刻保证适宜的环境,工作认真细致,有严格的消毒隔离意识,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和做针对性处理,才有利于指体的顺利康复。6)严格病房管理。保证所需物品呈备用状态并保持洁净。患者手术结束前:调好室温,床边放置局部照射的红外线灯、湿度温度计、垫承患肢的枕或支架、警示牌、血压计、听诊器,有条件的配备点温计和血管探测仪。7)做好健康指导 。术后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卧位。术后7至10 d要求平卧或低半坐卧位,抬高患肢10b至20b(略高于心脏水平),保证患指的血液供应和利于静脉的回流;严格卧床期间,指导和协助患者定时更换,用软枕垫高身体的一侧并避免患肢受压,防止局部受压过久形成压疮。说明禁烟的重要性。家属指导。适当的陪护对患者能起到心理安慰作用,但不必要的人员流动会增加切口的感染机会,应控制陪护人员,并做好相关的健康指导。损伤不但是血管的损伤,还有神经、肌腱和骨骼的损伤,结缔组织修复和制动造成的局部僵直,因此术后的康复锻炼非常重要,必须逐步加强。护理人员要有耐心,根据医疗计划加强督促、指导。

3小结

现代护理管理的目的是高标准的护理质量要求,然而护士素质的不断提高与完善是确保护理质量的必要前提,只有提高护士素质并对护理质量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才能促使护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41-01

长期以来由于血液透析室专科性强的特点,血液透析室护士重视专科技能的掌握,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现将血液透析室护士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1 存在问题

1.1 管理者将培训重点放在护士对透析机的熟练操作上,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

1.2 个人不重视学习 个别护士认为只要掌握了血液透析技术的操作就可以了,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这种现象特别体现在高年资护士。

1.3 护士责任心不强 未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1.4 急救能力低 表现在抢救危重患者时与医生配合不默契,急救技能不熟练。

1.5 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低 医学术语使用不准确,护理记录缺乏内涵质量。

1.6 职业防护意识淡漠 护士锐器伤时有发生。

1.7 基础护理不到位 危重患者透析治疗时,忽视了基础护理的落实。

1.8 法律意识淡漠 非抢救患者时,护士盲目执行医生口头医嘱等。

2 对 策

2.1 护士长重视专科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将相关培训项目纳入平时的业务学习计划,认真落实,不流于形式,根据护士考核情况再进行个体化培训,以达到预期效果。

2.2 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和引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自学为主,科室培训为辅,高年资护士带领低年资护士开展业务讲课,科研创新,护士间交流学习心得和工作经验,积极进取,不断更新知识。

2.3 制定,完善落实规章制度是风险管理的前提,是预防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1]。强化护士岗位职责和工作责任心,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透析治疗过程中,护士加强巡视和观察病情,熟练掌握透析并发症的处理和护理,护士长不定时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各专业组长加强督促落实。

2.4 定期对护士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不定期地抽考,要求人人掌握,并将考核成绩纳入个人绩效考核。

2.5 指导护士准确使用医学术语,加强专科知识的学习,护理记录体现专科特点。

2.6 强调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完善各项防护措施,认真执行标准预防,加强督促检查,提高护士职业防护的自觉性和依从性。

2.7 对本病房的透析患者实行专人接送,认真填写病房和血液透析室患者交接登记(包括患者生命体征,血管通路,心电监护,吸氧,皮肤,引流管等),以保证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得到连续性的护理,防止了压疮,引流管脱落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2.8 强化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和医生的沟通,非抢救患者不执行口头医嘱,透析器复用,必须在患者及家属签署透析器复用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复用。

3 小 结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肾脏替代疗法,专业性强,风险性大,治疗过程中存在各种不安全因素。血液透析室作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场所,是护理高风险部门[2]。加强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预防血液透析室差错的关键[3]。通过对血液透析室护士急救技能,护理文件书写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真正实现对患者优质、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10)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42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47-01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循环系统的疾病,涉及心脏、血管,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等,会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晕厥等现象。心血管疾病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平均年龄较大,病情呈现复杂多变情况,而心血管治疗方案以及用药复杂,对医护人员提出更高的标准,给用药安全和护理质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5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护理质量情况,根据结果总结导致该问题的不规范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3月我院25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资料,男143例,女107例,年龄50-90岁,平均年龄68岁,其中60例高血压患者、160例冠心病、30例心肌梗死患者。

1.2方法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用药安全情况和护理质量,根据结果总结导致该问题的不规范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其中,院方因素涉及医疗费用问题;药物问题涉及剂量控制不严,用错药物,药物的副作用过大;护理人员会出现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同时其本身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患者不遵从医嘱、不信任护理人员都会降低护理质量。

1.3统计学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结果

250例患者资料中有30例不规范事项,其中涉及院方因素、药物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和患者因素四个方面的分别是3项、5项、20项、和2项,分别占1.2%、2%、8%和0.8%,见表1。

表1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与护理质量不规范因素(%)

院方因素1药物因素1护理人员因素1患者因素3(1.2%)15(2%)120(8%)12(0.8%)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的不规范因素主要集中于院方、药物、护理人员和患者本身,需要对症下药,采取对应的有效措施,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和执行水平。

3.1严格收费管理治疗心血管疾病所需费用较高,医务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对于没有医疗保险的患者更应该做到提前告知,同时做好每天的医疗费用清单,仔细回答患者的疑问,减少医患纠纷。

3.2强化用药安全的监管心血管内科的药物品种繁多,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现意外,本研究中5例药物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2例药物剂量控制不合格,2例药物副作用过大,1例用错药。这些情况要求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进一步关注用药安全问题,护理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药物的使用制度,对于副作用较大的药物需要提前告知患者,让患者有心理准备能积极配合治疗。在使用容易引起患者心律变化的药物时要密切观察,防止出现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

3.3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本研究中,有20例护理人员因素而导致的安全问题,占总数的8%,其中13例违反护理的操作规程,3例缺乏相关的知识技能,4例护理文书的书写不符合规范,由此可见,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是迫在眉睫的。从一下几方面提高:

3.3.1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活动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技能和对新设备的使用操作规范的认识,容易导致不规范事件的发生。心血管疾病是复杂多变的,如果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及时对病情做出判断,会导致不能及时救治,加重患者病情甚者死亡,所以,院方要定期组织专业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技术手段层出不穷,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更好的掌握新技术,同时要定期考核,做到跟得上技术创新和改革,确保护理过程中的没有疏漏。

3.3.2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执行力度护理人员要做好“三查七对”,做好交接班制度,落实电脑医嘱录入核对工作,巡房过程中,要提醒患者服药时间剂量以及使用方法等,同时要提醒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危重患者和刚入院患者要密切监控生命体征,预防突发性疾病,做到随叫随到。

3.3.3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护理记录要求客观真实、要准确及时完整,这样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深入病房,每次护理的记录要仔细客观全面地反应入院患者的真实病情,要不断提高记录的质量,减少不规范现象的出现。

3.4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不易控制,一般是终身治疗,这样增大家庭经济负担,患者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会出现经济问题不配合甚至放弃治疗。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自身原因而导致的安全问题,表现为对护理不信任和不遵从医嘱。护理工作需要患者的积极高度配合,这样可以提高疗效。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交流,关心和尊重患者,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普及心血管方面知识,增加患者的勇气,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心。4小结

上一篇: 化学生物学笔记 下一篇: 房地产项目调研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