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医生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6 15:53:55

心血管内科医生总结

心血管内科医生总结篇(1)

2心血管内科学研究生临床规范化培训教学目标及模式

心血管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除了第一学期为期半年的研究生课程学习外,其他时间均在临床参加临床训练。心内科硕士研究生要求完成8个月的内科二级学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和内分泌科)基础培训,还要完成10个月的心血管内科专科培训。在专科培训期间,明确硕士研究生规范化培训的目标,探讨适宜的培训模式对培养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高素质专科临床医生有重要意义。

2.1心血管内科学研究生专科临床规范化培训教学目标

①心血管内科研究生必须熟练掌握心血管内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循环系统解剖,常见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及其发病机制。②心血管内科研究生必须熟练掌握心血管内科基本操作技术,包括心电图仪、心电监护仪、电除颤仪。熟练掌握体格检查及心脏听诊、熟练分析心电图、生化、胸片、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熟练掌握心血管疾病危重患者的监护手段。③掌握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及心血管疾病危急危重症的诊断和处理。

2.2心血管内科学研究生专科临床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模式

2.2.1重视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学习上述本科招收的心血管内科学研究生虽然医学基础知识扎实,但其心血管内科专业理论知识相对缺乏,且大多数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及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经验。通过临床培训,使其具有独立诊断和处理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及心血管急症的能力,达到心血管内科医生高年资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水平。首先从培养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做起,同时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5]。结合临床,每周开展一次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的理论教学、心血管内科基本技能操作培训,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开展一次教学查房。培养“三基”水平过硬的临床研究生,使研究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基本临床技能更熟练。

2.2.2一对一带教、分阶段培养由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一对一带教,采取分阶段分步骤的培养方式。第一阶段:临床前培训,时间为2周,熟悉环境,掌握心血管内科基本操作,包括心电图仪、心电监护仪、电除颤仪操作,熟练掌握心脏听诊、规范的病历及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第二阶段:临床实习培训,时间为6周,在带教老师带领下,接诊心内科普通病房住院患者及住院患者的诊断、治疗及完成医疗文书的书写,并在老师带领下一线病房值班。初步掌握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生化、胸片、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分析。第三阶段:普通病房临床培训,时间为3个月,掌握心内科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熟练心血管内科基本操作。独立接诊心内科普通病房住院患者及住院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独立完成心内科普通病房一线值班。第四阶段:重症监护室临床培训(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轮转),时间为3个月,掌握心血管内科危急重症的处理。第五阶段:夯实临床培训,时间为2个月,完成前四个阶段的专科培训后,由科室专家组对研究生进行心血管内科“三基”及临床思维和能力考核,发现问题,查漏补缺,进一步夯实临床培训,以培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过硬,临床专业基本技能熟练的具有高年资住院医师专业水平的研究生。

2.2.3教学模式①研究生带教老师的要求:研究生带教老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向研究生讲解相关疾病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并发症及处理措施,同时研究生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培养临床思维提高临床专业水平。②“三级医师负责制”在研究生教学中应用:依据“三级医师负责制”原则,科室每日安排主管医师或主诊医师查房制度,查房过程中由研究生汇报病历,就临床诊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讲解,培养其临床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研究生掌握对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③由研究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查房:每周一次科室教学查房,提前2d告知病例,查房前要求研究生对患者的病情、诊治经过进行前面分析,并且要求研究生查阅教材、文献,先自己学习,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参与教学查房。此外,主持教学查房的专家,首先由主管患者的研究生汇报病例,并总结病例特点,分析病例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之后大家讨论并提出问题,先由主管患者的研究生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针对分析过程专家针对问题进行逐一分析,最后由专家总结并对该疾病领域的新进展、新理念、新技术进行讲解,培养其临床思路同时并对疾病的诊治及进展全面了解。

2.2.4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6-7]在临床培训阶段,使学生主动参与老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在日常临床工作中,针对病例,在临床实践中由研究生针对患者临床情况,对其诊治过程提出问题或有带教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利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方法,这一过程中带教老师作为指导者分析、纠正研究生错误,研究生作为解决问题的主导者,不仅加深了对疾病诊治过程的全面理解,而且提高了研究生临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8]。

心血管内科医生总结篇(2)

科室建设,日益壮大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在卞策教授和他的同事共同努力下,近些年来,第二炮兵总医院血管外科发展迅速,技术力量日益雄厚。他们较为擅长的是介入及手术治疗布加综合征、门脉高压症、大动脉病变、先天性血管畸形及动脉硬化性疾病,在这些领域,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谈及这些,卞策教授首先感慨地介绍说:“我们二炮总医院血管外科专业,由我的导师汪忠镐院士亲自创立于2006年。当时,血管外科还和心胸外科专业在一起,叫‘心胸血管外科’。我本人于2008年6月到二炮总医院工作。2011年9月,血管外科便发展成为独立的临床科室,我被任命为科主任,汪忠镐院士担任我们的顾问,是我们科室得到良性发展的坚实后盾。这些年来,我们在布加综合征、儿童门脉高压症、先天性血管畸形、大动脉疾病等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本人也多次受邀在国内、国际的学术会议上介绍我们的经验,获得了同行的赞誉……”

卞策教授继续说:“在过去几年间,我们科室发挥学科优势,收治了布加综合征患者100余例。这些患者多数是复杂的、或者是疑难的病例,经过我们的治疗,大多得以康复。当然也有终末期的病人由于全身情况太差而失去了手术的机会,这虽然是客观因素,但无疑是令人十分遗憾的。同时,我们还与‘天使妈妈基金’合作,在他们的帮助下,成功地为十多位家庭贫困的门脉高压症的患儿解除了病痛,最小的一位仅12个月,获得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赞誉。我们抢救成功多例破裂的感染性动脉瘤患者;我们采用选择性插管溶栓配合抗凝治疗广泛门静脉系统血栓、广泛下腔静脉血栓,取得了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我们采用腔内技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内脏动脉瘤、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先天性血管畸形、血管瘤的治疗等,其临床诊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

谈及该科的人才配置,卞策教授简略介绍说:“目前,我们科室有主任医师两名,副主任医师一名,主治医师两名和住院医师四名,其中包括两名博士后、一名博士和两名硕士。可以这么说,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精干高效、团结和谐的团队,能够完成血管外科领域的各种开放及介入手术、包括诸多疑难、高难度手术。”

谈到这里,卞策教授谦逊地接着说:“我一直认为,我们二炮总医院血管外科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逐渐壮大;我本人和科室之所以能够取得诸多成就,是与医院党委的大力支持和我们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分不开的。同时,在这些年里,我们也得到了兄弟医院专家真诚无私的帮助。此外,我还想借此机会透露一个好消息:最近,我们刚刚搬了新病房,原有的床位增加了一半儿。这是我们科室快速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举措。借此机会,我代表科室全体同仁,向所有为二炮总医院血管外科的发展壮大倾注过心血、给予过帮助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量体裁衣”,精益求精

介绍完由他领衔的科室情况后,卞策教授终于触及了记者期待了解的核心话题——二炮总医院血管外科一直秉承的“个体化治疗理念”。

对此提问,卞策教授坦率地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其实我们一直提倡并坚持的‘个体化治疗’,通俗一点儿讲,就是‘量体裁衣’、因人制宜地为每一位患者制订具体的治疗方案。我认为这既是现代的医学理念,更是医学科学发展的结果。因为人体是一个高度精密的有机体,由于每个人的个体不同,同一种疾病在临床上的表现也就不尽相同。比如说每个人性别的差异、年龄的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免疫力有高低、手术耐受性也不同,用同样的方法治疗不同的个体,可能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卞策教授在进一步诠释其“量体裁衣”的学术理念时这样说:“就因人制宜而言,举个例子说:同样一个布加综合征病人,一个是肝功能A级的,一个是肝功能C级的,临床上同样为他们采用肠系膜上静脉到右心房转流术,结果一个术后顺利的康复了,一个因为耐受不了手术的打击,术后出现心功能不全、心衰、肝肾综合征,最终却死亡了。再比如,同样是布加综合征,适用于成人的手术方案却不一定能用于儿童的治疗。所以,我们倡导的‘采用个体化的治疗,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患者获得最大的收益。当然,这个话题展开来讲,还有诸多因素促使我们锲而不舍地固守我们的‘个体化治疗理念’;而所有这些客观因素,也都进一步促使我们在以后更加科学严谨、精益求精地完善我们这方面的做法……”

顺着这个话题,卞策教授还谈及未来学科建设的设想:“接下来,我们需要加强对外交流,注重人才培养,突出特色,扩大影响。同时广泛与国内知名的院校合作,与国际知名的科研机构合作,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在布加综合征、儿童门脉高压症的流行病学、病因学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争取做到未病先防,造福百姓,全力建设国内一流的血管外科中心……”

搭建平台,广泛交流

在采访中,记者和卞策教授还谈及了2013年5月7日在二炮总医院隆重举行的“2013年京津冀三地军队血管外科及介入放射科学术研讨会”。那次学术盛会,由二炮总医院主办,卞策教授出任大会主席。

谈及举办这次会议的初衷,卞策教授介绍说:“首先,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目的是为了促进京津冀三地军队医院血管外科和介入放射科在血管外科疾病治疗方面的深层次的交流,并结合部队医院的特点,在一些血管外科热点领域进行深入的讨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地域不同、病人来源差异、技术优势各异,各家医院在不同类型血管疾病治疗上各有所长。因此,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充分展示了各家医院的经验及最新治疗进展。京津冀三地在地域上相邻,以此为契机,我们以后将会定期召开会议,加强不同专业间的交流,使各个医院之间展开更为密切的协作,以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

记者此前了解到,目前腔静脉疾病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的发病率较高,涉及多种疾病,并且难以治愈,长期以来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痛苦,而在“2013年京津冀三地军队血管外科及介入放射科学术研讨会”及其他学术会议上,卞策教授曾经就这方面的临床经验,做过多场学术报告。他认为:“腔静脉作为人体最大的静脉承担着人体头部、躯干、四肢及内脏血液的回流,同时静脉管壁薄、血流量大、流速相对缓慢等特点,在治疗上相对于动脉更为棘手。腔静脉疾病根据部位,主要分为上腔静脉综合征、下腔静脉综合征、布加综合征等等。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腔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引起腔静脉系统血液回流障碍,导致腔静脉系统远心端高压,侧支循环形成。上腔静脉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颜面部、头颈、双上肢肿胀,颈胸部及上肢浅静脉扩张的临床症候群,由肿瘤所引起最为常见。下腔静脉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及下半躯体的肿胀,浅静脉代偿性扩张,严重者下肢可出现明显的色素沉着甚至经久不愈的溃疡等的临床综合征。布加综合征是由于肝静脉的流出道阻塞所引起的肝脾肿大、腹水、黄疸、消化道出血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由于血栓形成而导致的腔静脉阻塞,在急性期可考虑予以溶栓治疗;慢性期可以考虑导管开通,球囊扩张,必要时置入支架。在扩张操作时,预先放置临时性滤器或者大的球囊对于预防严重PE的发生有一定作用。对于肿瘤侵犯血管或瘤栓所致的病症,要通过评估病人全身情况,可以考虑手术切除+行人工血管置换,或者采用将病变旷置+人工血管转流术。”

此后,卞策教授又从专业角度,谈及了二炮总医院的重点学术研究领域——布加综合征的临床认识。他首先介绍说:“作为腔静脉疾病的一个病种,自汪忠镐教授首先在国内开创布加综合征的系统治疗以来,布加综合征已被国内同仁广泛认识,从手术和介入治疗方面国内均有多人报道大宗病例的治疗经验。布加综合征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肝脾肿大、腹水、黄疸、呕血或者黑便。病程长者多有营养不良,甚至恶液质状态。经过临床实践,我们已经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的诊治方法:首先根据病人的一般状况及Child分级评估手术风险;术前常规B超、CT、下腔及肝静脉造影检查明确病变部位、范围;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浓缩腹水查找抗酸杆菌、检测抗磷脂抗体、蛋白C、蛋白S等等,查找可能的病因;对于既往做过手术再次复发的患者仔细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手术前严格的内科治疗,改善全身状况,提高手术耐受性。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制订个体化的诊治方案,力求达到简单有效、安全、患者受益。根据这一原则,我们治疗了许多复杂的、既往手术复发的患者。同时对于儿童的布加综合征患者,在无法采取现有的治疗方法的情况下,为挽救生命,赢得再次治疗的机会,我们开拓性地采用人工血管转流的方法施行了手术,目前随访三年的结果是满意的。”

卞策教授继续说:“我们科室对于布加综合征的治疗经验,汪忠镐院士及我本人曾经多次在国际、国内会议上交流,获得了国际、国内同行的赞誉。在去年5月份召开的‘2013年京津冀三地军队血管外科及介入放射科学术研讨会’以及2013年8月29日举行的‘2013二炮总医院秋季血管论坛’上,也都向业内同仁做了介绍。在‘二炮总医院秋季血管论坛’上,我还做了‘儿童门脉高压症的治疗方式探讨’的发言,向与会同行报告了我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情况……”

医者言行,患者口碑

关于卞策教授的医术、医德,感受最深的是那些经过他救治的患者。记者在一家网站上就看到了诸多赞誉卞策教授的患者留言。

一位来自山西吕梁的患者冯××说:“我到二炮总医院之前曾住过好多医院,花了很多钱,但却一无所获,连是什么病都没搞清楚,我的情绪一度非常低落……卞主任非常平易近人,完全没有其他医院的医生们那种对病人不耐烦的现象,最主要的是医术非常高明,一下子就看出了我两个月没有确诊的病,说我患的是布加综合征……卞主任针对我的病情设计了两套手术方案。因为有卞主任这样的好医生,我终于有救了……”

另一位来自吉林省吉林市的患者闫××则真挚地说:“亲人般的医治啊,效果好!找卞医生看病,是我和我的家人的荣幸!说句心里话,卞策医生是我家的亲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一位在京打工的年轻人留言说:“我是回家过春节,才得知父亲得了一场大病。他去了好多医院都不给看,也没有医生愿意给看。卞主任,是您菩萨心肠、医术高明,收留了他并治好了他的病。您不但救了他的命,让爸爸有了健康的身体,也救了我们一家。我在这里由衷地感谢卞医生。谢谢您还我一个健康的爸爸。谢谢您!真心的感谢您!”

而来自山西大同的女患者刘××则充满诗意地抒怀道:“春天是万物复苏、生命开始的季节。我沐浴在春风里,感谢卞主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在此,我携全家献上最真挚的感谢和祝福!祝您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事业蒸蒸日上,在医学领域取得更大的成绩!”

心血管内科医生总结篇(3)

CEC大会共同主席、总医院(301医院)血管外科郭伟教授介绍说,目前,国内血管外科的开展并没有普及,具有独立血管外科的医院仍集中在少数大中城市。据初步统计,全国有独立血管外科的医院为230多家,而从事专业血管外科的医生总数约不到1500人;同时血管外科医师的专业化程度仍然参差不齐,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迫切需要一个倡导规范化培训的教育平台。当记者问到CEC各种亮点以及学术平台的创建思路时,郭伟教授感慨地说,思路初衷就是希望尽力推动血管外科在中国的发展步伐。这是一项事业,而我们三家中心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希望政府相关医疗部门、业界以及社会各界朋友能够一同关切中国血管外科的发展。有大家共同的力量支持,中国血管外科的事业才可能更加强大。

心血管内科医生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155-01

医院的发展总是伴随着风险,医疗风险已经逐渐突出,成为医院和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心血管内科室是医患风险较高的科室,多发纠纷。本文分析了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了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旨在为心血管内科护理降低风险。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选取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我省省级医院心血管内科患者60例,其中高血压冠心病28例,心肌梗死32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9-80岁,平均年龄63岁。

2.方法

对60例患者进行病历回顾,通过调查总结分析,归纳出心血管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二、结果分析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1.护理操作中的因素

1.1护理人员的因素

有些护理人员由于入职时间短,缺乏经验,其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无法与现行制度相适应,法制意识单薄,对于护理质量也不能足够的重视。这就会造成医患之间沟通的缺乏,造成误会的发生。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如果疏忽了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对护理行为、病情等没能准确及时的传达,缺乏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容易导致医患纠纷。

由于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大多数病情危重,病情不稳定,护理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往往面对更高强度的工作和更大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易造成护理人员工作疲惫,心理产生厌烦情绪,服务态度差,甚至出现事故错误。

除此之外,目前科技迅速发展,治疗手段不断改善,许多护士临床经验不足,对于新的理论和技术难以及时掌握,护理工作难以单独开展,对于除颤仪、监护仪等医疗器械不能单独操作,难以发现患者病情的改变,容易造成医疗事故的发生, 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1.2 护理记录因素

护理记录在护理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大多数护理人员都知晓护理记录的重要性,但是在执行时难免出现漏记、少记、记录时间间隔久等诸多问题。对于患者病情的变化,个别护士不能做到及时进行护理记录,造成护理记录与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差异,难以完全符合。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具有发病急的特点,需要迅速的抢救,如果登记时间与抢救时间之间存在过久的时间间隔,医护人员只能通过残存记忆来判断病情,就会造成信息失真的现象。除此之外,护理人员护理记录字体潦草和下达医嘱时间久等问题也是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

2.患者方面的因素

2.1 患者不遵守医嘱导致的不安全因素

很多的疾病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或者护理之后,症状就会变得不是十分明显或者是某些症状会基本消失,部分患者就会对于此疾病产生轻视的心理,便开始不遵守医嘱,请假之后不及时返回,或者是在没有经过医护人员同意的情况下,就擅自决定离开医院或者是病房,但心血管的疾病的发病往往十分急促,变化很快,如果患者没有处于医院病房的环境之中,就会因为噪音较大没有办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再加上还有疲惫等等的因素,也会导致疾病的突然发作。所以,很多患者不遵医嘱的行为经常都会带来不安全的隐患,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埋下一颗隐性炸弹。

2.2 部分患者对治疗的期望过高导致的不安全因素

有很大一部分的患者以及其家属对于疾病没有充分的认识,过度期望了医疗的效果。这样一旦出现病情恶化的情况,他们往往都会认为医护人员应该负起全部的责任,再加上患者自身可能对医院的部分治疗环境以及治疗的过程有点不适应,患者本身又会因为心血管疾病,产生情绪变化过大的现象,而且由于医护人员由于各种原因会对病情的变化预测产生一些不一致的现象,这就导致了患者以及其家属对于治疗产生很大的怀疑心理,不信任医院的治疗和护理,这就很容易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三 、由结果分析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改进方法

1.要提高护理的水平

医护人员应该提高专业的技术水平,尽快使得各种科室实施并且有效的操作制度以及规范得以制定以及实行,这样就能够通过操作的规范化,提供给所有的患者十分及时并且有效的护理。医嘱在处置前、中、后都必须要十分重视,在用药的前后,要严格检查患者生命体征。要在静脉滴注或者是静推的过程之中,密切关注滴注或静推速度,随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这样防止因为过快而引起的没有必要产生的危险。

2.充分进行医患之间的沟通

医护人员应当主动地为患者营造安静并且舒适的治疗环境,尽量做到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的要求,要从小事做起,从患者的身心体会出发,对患者的人格以及感受表示尊重。

在部分治疗的操作中,应该尽自己的全力来排减患者的痛苦。经常和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要以积极的态度十分耐心地处理出现的状况,并且耐心地解答一些病人的提问。因为病情的变化而改变了患者的诊疗方法以及用药的,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的说明以及解释。

要防止发生错收或者漏收医疗费用的情况,坚持运用一日费用清单的制度,让患者和家属能够清楚各种治疗以及护理产生的具体费用。加强实行对患者以及家属的告知制度,要及时地通过用药卡等方式来使得监护、吸氧费用或者是费用较高的检查费用让患者和家属能够及时知晓。

3.加强学习关于法律方面的知识

医护人员还应该加强学习法律知识。不仅要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熟记于心,还要将它切实地贯彻落实到护理的工作之中,要能运用法律的知识来避免各种不安全的因素发生。在发生不合理的医患纠纷时,能用法律知识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约束和管理好自己的医护行为。还要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时自己书写的护理记录尽量规范,避免出现主观臆测、少记、错记、涂改等等的现象。要确保护理记录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要把护理记录以及医疗文件上的偏差降低到最少的程度。

四、总结

总而言之,医院的形象、声誉、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和护理工作息息相关,护士应该直视并且承认自己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加强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安全意识,坚持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尽可能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尽全力提高护理的质量,避免发生护理纠纷,真正地和谐医患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心血管内科医生总结篇(5)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8.138

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 进展快, 可导致患者合并严重的意识障碍, 对人类人体健康、生命安全具有严重威胁。单纯西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虽然能够发挥一定治疗效果, 但是疗效存在局限性。所在医院在为此类患者开展临床诊疗时,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本研究选取所在医院2013年6月~2015月10月9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主要对象, 目的在于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所在医院2013年6月~2015月10月收治的9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主要观察对象, 所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及治疗标准[1], 年龄41~80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患者男23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66.25±3.57)岁。对照组患者男25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63.38±3.6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排除标准[2] ①年龄>80岁者;②对相关治疗药物过敏者;③脏器功能严重损伤者;④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史者;⑤合并严重脑外伤损伤者;⑥精神疾病者及无法定监护人者。

1.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 口服阿司匹林(陕西省万寿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61021251), 50 mg/次, 1次/d。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药方组成(自拟)为:丹参、桃仁各30 g, 红花、桑叶、全蝎、生地黄各15 g, 远志、附子、当归各10 g, 煎汁服用, 早晚各1次。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

1. 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3]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并对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全血高切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沉)进行比较。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患者生活能够自理;有效:患者活动功能良好, 但需要他人帮助;无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32例, 有效11例, 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显效20例, 有效18例, 无效8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2.61%,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0, P

2. 2 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 具有发病快、病情凶险等特征, 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 可导致患者合并严重的意识障碍, 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均具有严重的威胁[4]。单纯西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虽然能够发挥一定治疗效果, 但是由于长期服用西药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及用药不良反应, 因此疗效往往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祖国医学认为, 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中风”范畴, 其主要发病机理可总结为经络血瘀, 患者体内存在严重的气虚状态, 引发血液运行停滞, 并在特定位置发生淤积, 导致血管闭塞, 引发疾病[5]。所在医院在为此类患者开展临床诊疗时,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方中中药材能够发挥宽胸通阳、温阳化瘀等功效, 可有效增加血流量, 减少耗氧量, 从而缓解缺血性临床症状[6]。现代药理学证实, 中药可有效促进血管扩张, 进一步提高脑血管流量, 改变血液黏性, 因此能够快速改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61%,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疗效显著, 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35-67.

[2] 王伟, 韩永升, 韩咏竹.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 27(2):283-286.

[3] 陈城, 鲁德甫. 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17):176.

[4] 黄廷耀.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14):57-58.

心血管内科医生总结篇(6)

doi:10.14033/ki.cfmr.2017.5.0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5-0095-02

风险管理作为现代化的一种先进护理模式,不仅有效降低了护理不安全因素,更强化了护理结果,具有重要意义[1]。为研究心血管内科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2例病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2例患者,患者经临床检查后确诊,同时排除认知障碍、精神疾病及不配合护理工作的患者。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所有患者中冠心病心绞痛30例、高血压21例、心律失常15例、心肌梗死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心肌炎4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在对照组中,男26例(63.41%),女15例(36.59%);年龄55~78岁,平均(61.5±2.8)岁;病程3~7年,平均(4.6±1.0)年。在观察组中,男27例(65.85%),女14例(34.15%);年龄53~80岁,平均(62.8±2.7)岁;病程2~8年,平均(4.0±1.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进行临床生命体征监测和简单的饮食指导、药物指导,并对其进行言语激励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的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如下,(1)建立和谐的医患沟通关系: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时仔细询问患者的基本个人信息及病历信息,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宣教,介绍医院环境和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禁烟、安全通道、防火及禁用电器等规定,保证个人安全。(2)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详细评估分析,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等紧急情况需及时报告给主治医师;定时巡查病房,巡房时需要注意观察患者输液的滴注速度、是否存在回血问题、各项治疗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3)针对患者个人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方式:强化医护人员的自身专业能力,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同时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知识讲解,让其协助进行护理工作,例如行动不便的患者下床时需要家属或护理人员陪同,不可私自行动,遵医嘱服用药物,不可私自中断。护理人员需要对药物的种类、服用剂量、注意事项对家属作详细介绍,交接班时对各个患者出现的情况做详细交接,以免出现不良事件。

1.3 观察指标

(1)两组经相应护理后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2)两组经相应护理后护理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满意+基本满意);(3)两组护理熟练程度、医疗纠纷及风险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结果数据录入SPSS 16.0统计软件,对该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经相应护理后临床疗效

观察组经护理风险管理后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后总有效率为79.9%,观察组治疗总效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经相应护理后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39例,满意率为95.1%;对照组护理总满意33例,满意率为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护理后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护理熟练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医疗纠纷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各类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尤其是心血管疾病,近年来一直呈现出攀升的发病率[2-3]。临床研究发现,在给予有效治疗措施的同时加强护理对患者健康恢复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现今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急需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风险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管理模式在临床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护理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药物因素

心血管内科患者服药的种类较多,服用或注射不当易出现不良反应。如:(1)漏发、错发口服药物;(2)异丙肾上腺素滴注速度过快时患者会出现心率过快等不良反应;(3)硝酸甘油滴注速度过快时患者会出现低血压不良反应,因而需要对注射的速度进行合理控制[4]。

3.2 意外事件因素

部分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自身活庸δ苁芟蓿极易出现坠床、跌倒、摔伤、烫伤等不良事件[5];部分心肌梗死、心绞痛患者排便过度用力还会引发休克;长期卧床易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形成压疮等。

3.3 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技术不精

医患人员责任心不强,不能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评估风险因素,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方式。加之技能操作、仪器使用方法熟练程度不够,极易造成操作失误情况的出现,从而引发医疗纠纷问题。

了解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是风险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的关键,通过对风险因素的分析,根据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方案对护理工作的进行和完善极其必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护理风险管理后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后总有效率为79.9%,观察组治疗总效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1%,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万淑芳,万晓芳.护理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实践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2):89.

[2]润香,汪喜华.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5,29(16):177-178.

[3]郭艳,翟红丽,周金娥,等.心血管内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与对策[J].世界临床医学,2015,9(6):200-201.

[4]闫强,高丽英,马爱兰,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0):91-93.

心血管内科医生总结篇(7)

时隔仅仅半个多月,刘红旭教授为什么就同一个话题在两次重要的学术会议上与同行交流?本刊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对刘红旭教授做了深入采访。

中医药在介入心脏病学领域

具有独特优势

采访一开始,刘红旭教授首先阐述说: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留给人类的一大瑰宝,是中华民族科学与文化的结晶。在中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如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诸多杰出的医学家。然而,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西方医学进入中国,并逐渐占据主流医学地位。在此背景下,医学界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前途、中医药学与近代医学的关系也产生了诸多不同的主张与见解。一些中医界的有识之士主张以我为主、兼容并蓄,比如当时的北京四大名医均主张要进一步发展中医药事业,同时要中西医交流,团结合作,为人民解除病痛。

他回顾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作出了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该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的规律等的重要指示。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与中医药学一样,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以,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应该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学科,为全人类共享。因此,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发展中医、造福患者的必然选择。

介绍到这里,刘红旭教授话锋一转接着说:介入心脏病学无疑是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成果。当前,介入治疗在心血管病治疗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引入中国内地以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得到了迅速发展。2015年,中国内地冠心病介入治疗超过60万例;但是,尚有一些与PCI手术相关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无复流与慢血流、缺血再灌注损伤、支架内再狭窄、晚期血栓形成、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CI术后生活质量等。

刘红旭教授进一步介绍说:随着冠脉介入治疗技术在国内大型中医医院的普及,中医药对介入手术患者干预的相关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比如:吴以岭院士和杨跃进教授共同领衔开展了通心络胶囊防治AMI介入治疗后心肌无复流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其结果显示:通心络明显促进PCI术后24内ST段回落,改善AMI急性期和恢复期心肌有效再灌注,减轻无复流。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院士领导的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础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具有较强的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陈可冀院士2006年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报告了第一个前瞻、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中药干预PCI术后再狭窄多中心临床试验芎芍胶囊防治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臨床研究。张伯礼院士领衔组织的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芪参益气滴丸与阿司匹林对冠心病二级预防效果相当,安全性更好。邓铁涛教授以自己的临床经验拟方而成的通冠胶囊,可以改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他接着说:我们在临床上观察了丹参粉针、丹参酮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丹参类制剂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择期PCI围手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之后认为,中医药在介入心脏病学领域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些实验对于中西医结合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搭建脑心同治平台,

推进中西医结合学术发展

2016年4月16日,由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中医药学会主办,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二届北京中医药科学与文化大会在北京如期召开,刘红旭教授出任大会执行主席。

谈及这次会议,刘红旭教授首先阐释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致死率、致残率居于首位。因此,其治疗和预防便成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2015年1月22日,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北京中医药科学与文化大会,包括了国医论坛、科普论坛、公益论坛和脑心同治论坛,并在大会上成立了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霍勇教授担任首届主任委员。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在搭建脑心同治理论的基础研究平台、临床合作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方面正在逐步推进,目前已经在我们医院建立了脑心同治实验室,希望能够不断推动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学术发展。

他接着介绍说: 第二届北京中医药科学与文化大会设有科学与文化论坛、脑心同治论坛和公益论坛,高润霖院士专门录制了祝贺大会召开的视频。脑心同治论坛仍然是本次大会的核心论坛,并与全国脑心同治学术大会进行了视频互动,将北京的会议盛况传送到全国。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北京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域专家、学者进行科学与文化学术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我们希望把这个大会打造成北京地区中医、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临床合作、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的平台,推动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学术发展;把它办成具有北京特色的中医药学术盛会,办成北京中医药学术活动的精品,办成北京中医药学术活动的经典。目前,第三届中医药科学与文化大会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京津冀一体化将成为此次大会的新亮点。

中西医并重、内外兼修、

医教研一体的学科发展理念

据记者了解,刘红旭教授供职的北京中医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全国成立最早的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对此他介绍说:我们医院建院之初,便荟萃了北京地区众多著名的中医专家,许公岩老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耄耋之年的许公岩教授仍虚心学习西医的诊断技术与检验知识,志在西为中用,使中医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刘红旭教授还介绍说,从1990年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采用了传统的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这一举措成为中医学术传承的关键措施。除许公岩先生之外,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还拥有许心如、魏执真、黄丽娟、柯微君、夏军等多个部级、北京市级名老中医工作室站,在继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许公岩先生过世前,曾立嘱捐献自己的个人财产,建立了许公岩、夏寿人中青年奖励基金。我在做住院医师时,曾有幸跟随许老查房,也是首个许夏基金的获得者。如今,作为北京市薪火传承许公岩名医研究室的负责人,我衷心希望许老的学术思想能够更好、更广泛地得以传承和发扬;而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培养青年中医才俊,造福广大患者,更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谈及自己领衔的心血管科,刘红旭教授如数家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是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心血管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目前由心内科诊室、名老中医继承诊室、心血管病房、CCU病房、心功能室、心导管室、心血管病研究室、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重点学科实验室、脑心同治实验室、教学科研工作室、GCP办公室及实验药品库等12个功能结构单位组成。心血管科努力探索发展科研-教育-临床三位一体方法学的创新,包括流派传承的创新、循证医学方法学的创新、中医外治技术的创新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他进一步介绍说:我们在对老中医学术思想的不断传承与发展中,凝练了心血管科学术领域的泻肺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凉血清热法治疗心律失常和益气逐瘀法治疗冠心病的治心三法,特别是益气逐瘀法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冠心病领域不断创新;拥有三参通脉口服液、参元益气活血胶囊、调脉饮口服液、益气生津袋泡茶、醒脑延寿片、清脑平肝片、清血消脂片、益气生脉合剂等多个医院内制剂,临床应用疗效十分显著。与此同时,心血管科病房同时建立了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绞痛、高脂血症等一系列具有中医特色的心血管病诊疗规范,拥有中药离子导入、穴位贴敷、中药泡洗、中药灌肠等中医特色诊疗方案。

在开展中医特色诊疗的基础上,该科室近年来还引进并开展了多项心血管病诊疗新技术,包括IVUS、FFR、OCT、冠状动脉旋磨技术、三维标测房颤射频消融术、ICD及CRTD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PDA封堵术、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非体外循环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手术、Mix手术、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体外膜肺氧合治疗(ECMO)等,每年心血管病介入诊疗近千例,心血管科在危重症急救水平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与此同时,我们心血管科还成为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介入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协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三个学会的挂靠单位,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逐年提升,并先后与日本草津心脏中心、中国台湾台中荣民总医院、美国亚拉巴马州伯明翰普林斯顿医学中心等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刘红旭教授说。

对于科室未来的发展,他坦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初步建成一个医教研防一体、内外兼修、中西医并重的心血管病中心。未来,我们的心血管科将在本学科多个部级名老中医工作室与名老中医传承工作的基础上,以本学科重点优势病种为核心,总结、凝练、形成具有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特色的常见心血管病中医诊疗规范体系,并通过北京地区中医心血管病协作平台,推广、辐射、形成北京地区中医心血管病诊疗的特色优势。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培养机制,构建梯队式骨干人才队伍,多层次、多途径、多方向地全方位培養人才,建立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的人才梯队。在此基础上,发挥中医特色,构建心血管疾病管理的新模式,在现有的北京地区中医心血管病协作平台基础上,拓展北京地区中医心血管病特色诊疗中心功能;依托大数据等手段,初步建立北京地区心血管疾病慢病管理体系及心血管急危重症监控平台,提升北京地区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整体水平。

多年来,刘红旭教授本人也取得了诸多学术成就。他先后承担了3项国家自然基金以及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教委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100余篇,仅最近3年间,就被SCI收录10篇;同时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2011年,他凭着中医药治疗AMI多中心十年质量管理及其动态信息监控项目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与此同时,刘红旭教授还担任着卫生部国家中医心血管病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心血管病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北京市中医心血管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的学术带头人,是北京市中医125人才1类、北京市卫生系统215高层次人才,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十层次杰出人才。目前他还担任着国家自然基金中医药项目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库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库专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药品价格评审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药审评专家、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专家等职务。

心血管内科医生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 R472.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6(a)-197-02

医疗风险问题是困扰许多医院发展的问题之一。心血管内科是医院所有科室中医疗风险相对较高的一个科室,常出现因护理问题引发的法律纠纷。因此,分析研究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寻求改进措施是降低护理工作中风险的最佳方法,也是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面前的首要任务。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5年2月~2009年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55例患者,其中高血压冠心病24例,心肌梗死31例。男28例,女27例,年龄48~82岁,平均65岁。

1.2 方法

对5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归纳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2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

2.1 护理操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2.1.1用药及配伍因素心血管内科用药品种较多,品名、药名复杂,同名药物也会因产地不同而剂量有所不同。如护士在配药过程没有严格进行药物配伍核对,没有严格按处方剂量配药,或配药过程粗心大意没看清剂量,只是按常规习惯操作,就容易给患者带来危险。此外,护士在为患者做静脉滴注或静推过程中,滴注的速度或静推速度控制不好,容易造成心脏负担过大、血压升高等危险,严重者还会导致心力衰竭。

2.1.2 护理记录书写因素护理记录的书写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护理记录的真实性问题。由于护理工作监督不到位,部分患者擅自外出或离开病房时恰好是护士定时巡查的时间,不能及时获得监测记录,往往是护士主观臆测后随意填写应付上去的。因此护理记录反映的体温单及其他生命体征并不真实。②护理记录的完整性问题,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内容繁多,如:急性心机梗死的患者需每30分钟就观测心电图和生命体征一次,护理工作中往往待患者症状稍有缓解就不能持续保持这样的观察频率,造成护理记录的漏记或记录不全。因此,提供的护理记录往往并不完整。③护理记录的及时性问题心血管内科患者多是危重患者,发病通常很急,多需进行抢救,此时的护理记录多是事后通过回顾补写的,因此,记录的书写并不及时。还有就是记录偏差的问题。医嘱开出时间与护士开出的医嘱执行时间存在偏差,医生与护士的观察记录常不一致,对病情轻重描述不一致患者对抢救实时间及死亡时间记录往往存在偏差,容易因此发生延误抢救和治疗不及时的医疗护理方面的法律纠纷。

2.1.3医患费用纠纷因素当前心血管疾病的医药费用和检查费用较高,患者的经济条件有限,医疗保险能解决的也只是杯水车薪,如护理中不能及时告知各种治疗费用和药费,或者催款方法不当,费用名细不够透明,就容易导致患者及家属的不满而发生护理纠纷。

2.2 来自患者的不安全因素

2.2.1 患者不遵医嘱造成的不安全因素部分患者因症状不明显,或经治疗症状已基本消失,就对疾病产生轻视心理,不遵医嘱,请假不按时返回或者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就擅自离开病房和医院,但是心血管疾病通常发病急,变化快,患者处于医院病房外的环境中,会因为缺少及时休息的条件、且噪音较大,再加上疲惫的等因素而导致疾病的发作。因此,患者的不遵医嘱行为常会带来不安全的隐患。

2.2.2患者对治疗期望之过高造成的不安全因素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缺少认识,对医疗的期望值过高。一旦病情恶化,常把责任完全归咎给医护人员,加之患者对医院治疗过程和治疗环境不适应,患者本身因心血管疾病导致情绪变化较大,不同的医护人员对病情变化预测不一致,导致患者及家属对治疗产生怀疑心理,对治疗护理产生不信任,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3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改进措施

3.1提高护理水平

为彻底杜绝心血管内科的不安全因素,最关键应改进的就是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水平。应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如是入手,制订各种行之有效的操作规章和制度,通过规范化的操作,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处置前、中、后均对医嘱和所配药物以及用药前后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格检查。在静脉滴注或静推过程中,严格监控滴注或静推速度,防止因过快引起不必要的危险。

3.2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医护人员还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不仅要熟记于心,还要切实贯彻到护理工作之中,能够用法律知识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在发生医患纠纷时能够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利,对自己的医护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还应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避免漏记、误记、涂改、主观臆造等现象的发生。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将护理记录与医疗文件的偏差降至最低程度。

3.3加强医患沟通

主动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就医环境,严格按照《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小事做起,从患者的切身感受出发,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感受;讲究语言的文明、操作的规范和贴心的关爱;努力提高自身的医德,操作中应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或出现的状况,以积极的态度耐心解答;还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以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血管疾病的认知教育;对因病情变化而改变的诊疗方法和用药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避免漏收、错收费用等现象,坚持发放一日清单制,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各种治疗和护理费用;坚持对患者或家属告知制度,及时通过用药卡告知监护、吸氧费用及费用较高的检查费用等,使患者家属知情;消除和化解因费用误会引起的护理纠纷;对某些素质较低的患者或家属的过激语言和行为应心平气和地耐心解释,予以安慰和体谅;以实际行动赢得他们的信任,杜绝护理纠纷。

总之,心血管内科的医护人员应加强各个治疗环节的规范化护理,杜绝患者在住院的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通过提高自身专业护理水平,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国力.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7,2(8):96-97.

[2]富川华,雷静,袁莉.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4):20-21.

心血管内科医生总结篇(9)

《健康报》讯一位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时常阵发性鼻痒、鼻塞及连续性喷嚏,有大量水样分泌物,重时还伴有哮喘、荨麻疹等。每次治疗后都有所好转,但一遇“风吹草动”,旧病又复发。不久前,他来到总医院东院皮肤科,尝试了一种新式“生物共振疗法”。

“生物共振疗法”靠电极可测定出常见的400余种过敏原,如食品类(谷、鱼、肉、水果)、吸入类(霉菌、螨虫)、添加剂类(防腐剂、调味剂)、接触物(杀虫剂、金属、工业毒物等)、花粉类(草类、灌木、树类等),另外患者可自带可疑过敏物进行临床确认。大部分患者1个疗程(8次)即可见效,部分患病时间长或病情严重者需治疗2~3个疗程。这比以往脱敏疗法1~2年的治疗时间大大缩短。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语言表达不清楚的儿童患者,其疗效明显优于成年患者。

关键词: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超声波为血管“清道”

《健康报》讯4名年龄为74~76岁的患者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下肢动脉闭塞超声消融治疗后,下肢疼痛缓解,肢体回暖,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近日已康复出院。这项治疗是该院血管外科谷涌泉教授、李建新教授在著名血管外科专家汪忠镐教授、张建教授指导下完成的。

医生采用血管介入技术,运用导管将超声探头输送到血管闭塞处,通过低频、高功率的机械振动以及空化作用等生物学效应,使之反复在斑块部位释放能量,裂解动脉硬化斑块,继而打通血管通道。该法可选择性作用于动脉硬化斑块,对正常血管壁损伤极小。手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疗效好,特别适用于手术耐受性差、高龄和药物溶栓效果不佳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关键词:血栓病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植入支架帮肺癌患者减轻痛苦

《中国医药报》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日前在国内首次应用腔内导管溶栓法,对一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成功的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该病发生时患肢深静脉血液可在数小时到数十小时内凝固并形成血栓,这不但会造成患肢功能丧失,甚至可造成患肢坏死,严重者会因肺栓塞形成而危及生命。

近日,该院血管外科黄晓钟副教授在张纪蔚、张伯根教授的指导和放射科的密切合作下,采用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及导管介入局部持续尿激酶溶栓的方法,对患者进行了成功的治疗:患者术后的造影检查显示,其股深静脉血运已全部通畅;临床检查发现,患者症状消失,两腿粗细相同。

关键词:巨型主动脉瘤武汉协和医院

人工血管替换巨大动脉瘤

《健康报》讯25岁的患者由于先天性主动脉发育不良,其主动脉起始部至末端一直在显著扩张,术前已扩张为高42厘米、直径8厘米的罕见巨型主动脉瘤。由于患者的血管壁十分脆弱,随时有可能破裂危及患者生命。

武汉协和医院心脏外科接诊该患者后,孙宗全教授集中全科骨干力量讨论攻关,决定用人工血管将扩张病变的巨大主动脉血管全部替换,彻底解决问题。手术历时24小时获得了圆满成功。

关键词:膀胱痉挛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超短波治疗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痛

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一直是影响该病患者顺利康复的一大问题。最近,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和理疗科利用超短波技术,对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进行了治疗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该研究表明,超短波治疗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疼痛作用确切,而且具有操作方便,患者无痛苦、无不良反应的优势。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天津人民医院

胆管内架桥微创取结石

《健康报》讯一名患有严重肺部、心脏疾病的90岁大娘,被多发胆总管结石折磨得骨瘦如柴。日前,天津市人民医院内镜专家李文利用先进的无痛内镜技术,将结石成功取出,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考虑到患者的体质太弱,不可以直接作结石取出术,李文主任先在胆总管内放入一枚支架,巧妙地绕过结石,将胆汁成功引流,使大娘不适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恢复了消化功能,能够正常吃饭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患者的体质明显增强,长胖了很多。李主任经过认真准备,利用无痛内镜技术,让患者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醒来时李主任已经利用娴熟的内镜技术,通过十二指肠镜,将原先放入的支架拔除,应用碎石网篮将结石勒碎后取出,再放进肠道。在之后的三天时间内,患者通过大便排出了大大小小的结石数十块。

关键词:眼底病宁波光明眼病医院

心血管内科医生总结篇(10)

一、督导内容和对象

根据各地上报的活动总结及近期重大医疗安全事件暴露出的问题,针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部门和环节,我部组织专家反复修订完成了《百日安全活动检查表》,内容涵盖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急诊、麻醉、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管理、血液净化、血液安全等7个方面,共222个标准明确的检查项目。

本次督导是近年来我部第一次针对医疗安全的专项检查,并首次将县级医院纳入实地检查范围,共抽查了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16个省、直辖市的省级三级医院、设区的市级医院和县医院,共48家;血液安全主要抽查采供血能力相对较弱的边远地区医疗机构血库(输血科),共62家。督导组还收集了被检查医院20*年有关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总结材料及部分县医院日常运行的统计数据。

二、督导方式

督导工作由我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带队,从全国抽调44名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8个督导组,分别负责2个省(市)的督导。每个督导组由管理、医院感染管理、麻醉及ICU、血液净化、血液安全5个方面专家组成,其中湖北、湖南增加医用氧舱专家,甘肃、青海增加病理专家。督导采取听取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检查、模拟操作、临时夜查等多种方式,帮助被检查医院查找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并及时反馈督导结果,提出整改意见。

三、督导结果

(一)各地的主要做法。

百日安全活动启动后,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等26个省(区、市)成立了由厅(局)长或主管副厅(局)长牵头的专项工作小组,及时转发文件,周密部署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共对773家各级医院进行了百日安全活动专项检查。

在百日安全活动中,各地结合辖区内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工作,取得明显效果。黑龙江、江苏、浙江、新疆等22个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具体活动方案、实施细则及考核标准,将百日安全活动与医院管理年活动、医院等级复核和评审评价工作、平安医院考评工作等有机结合,统筹安排。辽宁省政府将百日安全活动与医院消防、餐饮卫生、环保等各项安全工作结合起来,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医院安全百日专项检查的通知》,成立了由省政府副秘书长任组长,省卫生厅、公安厅、质量技术监督局等五部门组成的百日安全活动领导小组,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合力,全面推动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工作。四川省卫生厅将百日安全活动同灾后重建工作相结合,针对阿坝、绵阳、德阳、广元等灾区医疗机构恢复重建的情况,组织专家现场查看,及时纠正部分重建医疗机构布局、流程不规范等问题,杜绝了医疗安全隐患,为保障重建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取得的成效。

总体来看,经过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和百日安全活动的整体推进,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被检查的基层医疗机构采供血服务日益规范,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现象,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明显加强,医疗服务环境、流程明显改善,较好地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1.深入开展全员医疗安全宣传教育,医疗质量安全意识显著增强。黑龙江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切实抓好医疗安全教育,健全院、科二级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完善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着重围绕医疗安全高风险科室,认真查找安全隐患,针对存在问题召开医疗质量安全分析会,采取有力措施及时纠正、改进。吉林省卫生厅对全省9个市、州68家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专项督导,针对查出的340余条问题,召开了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400余人参加的大型通报会,反响强烈,收效明显。湖南省卫生厅制定了《“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专项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在全省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教育活动;围绕该主题,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通过开展医疗安全专题知识竞赛、讲座、演讲等活动,强化了广大医务人员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

2.加强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基础医疗质量显著提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合本院情况,进一步完善了“三基三严”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配合百日安全活动开展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优质服务百日竞赛”活动,通过加强对运行病历及终末病历的质控,使基础医疗质量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的提高,乙级病案率从百日安全活动前的15.4%降到2.4%,基本杜绝了“不正确涂改”、“不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等问题。

3.完善医疗核心制度,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得到落实。各级医院普遍采取完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大自查力度、明确责任到人等措施,进一步强化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运转有序,各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到位,分工明确,且记录完备。山西省卫生厅针对省内发生的重大医疗安全事件,总结经验教训,化压力为动力,要求各级医疗机构以“病历书写、核心制度落实、医疗安全隐患排查”为突破口,把自查工作落到实处,制定以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为主要内容的责任书,任务到科室,责任到个人,切实敲响医疗安全的警钟。

4.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医院内涵得到提升。各级医疗机构按照《活动方案》要求,对急诊科、手术室、ICU、麻醉科和医院感染管理等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科室建设予以高度关注,下大力气改进、规范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青海省针对血液透析专项检查的情况,着手制定全省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规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百日安全活动中,下决心从软、硬件两方面加强血液净化安全管理,完善血液净化安全工作规程,规范各项常规质控指标监测,有效地保证了血液净化质量和安全;增派医疗专家,充实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力量,扎扎实实推进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加强多重耐药菌和医院感染高危环节、高危因素的监测,以监测结果指导临床诊疗,较好地发挥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作用。

5.健全医疗纠纷防范处理机制,医患关系明显改善。甘肃省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会议制度,深入分析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措施,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督导考核制度,以及参与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和医疗质量分析评议会议制度,并将制度的落实情况列入对省内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目标责任考核。江苏省卫生厅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核心,以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为重点,不断完善医疗纠纷防范处理措施。截至20*年底,江苏省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一级以上医院达到了1484家,其中二级以上医院225家,投保总金额达到7091.8万元;设置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74个,已经调处医患纠纷2258件;同时加强医院内部技防设施建设,医院内部治安管理得到了加强,医患纠纷和院内各类治安刑事案件的处置能力得到了提升,医院内部发案数呈下降态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督导发现,各级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各地医疗安全工作开展不平衡,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医疗安全工作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医疗机构满足于医疗纠纷的解决,缺少针对医疗安全事件和医疗差错原因的总结分析和具体整改措施。部分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仍存在较多薄弱环节。由于客观条件和历史原因,县医院在医疗安全管理、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与省、市级医院相比差距较明显,亟待改进。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百日安全活动是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对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我部将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医院评审评价等工作,推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为巩固百日安全活动的工作成效,提出以下几点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加大医疗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2009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和整体推进的开局之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医疗服务监管工作力度,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严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医疗安全。要根据督导发现的问题,切实督促医疗机构做好整改工作,狠抓医疗质量安全的薄弱环节和缺陷管理。同时,要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等专业组织的优势,全方位推动医疗质量安全工作。

(二)城乡支援,对口扶持,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内涵建设。

医改近期五项重点工作中明确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城市医院支援县医院工作,重点帮助引导县医院加强管理、学科、人才等方面的自身能力建设,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和临床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业务能力。

上一篇: 小学师德标兵事迹材料 下一篇: 董事长年终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