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战略研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9 16:14:44

公司财务战略研究

公司财务战略研究篇(1)

近年来,我国的民用航空行业发展迅速。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许多大型的民用航空企业都开始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有些大型民用航空企业由于资产结构不合理,导致资产负债率严重超标,成为其他航空公司积极避免的对象。因此,如何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已经成为许多民航企业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国内航空公司财务管理特点

航空业与其他行业一样都有着自身的行业特点,对于航空业来说,快速流动的大量货币资金、巨大的资产规模和亟待改善的融资渠道等都是进行管理时需要注意的。下面,就这三个方面对国内航空公司的财务管理特点进行分析。

1、货币资金流动量大且流动迅速

和其他行业相比,航空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较大的特点是航空公司在营运的过程中需要较大的资金流支持。例如在运营时客人空乘和货物运输的款项在迅速聚集之后又用于各项成本费用需要支付。此外,航空业作为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构建全国分布的营业网点,网点的建设和运营也对航空业资金流动规模和流动性提出了巨大的要求。

2、巨大资产规模需要更加科学的管控

对于航空业而言,如何对这些资金进行管控也是很重要的问题。飞机和飞机维修航材等都是公司的大规模资产,这些固定资产对于航空企业至关重要,如何将这些高度专业性的材料与公司的财务管理系统相融合是航空企业需要思考的重大议题。正因如此,航空业就更加需要精细化管理。只有加深航空企业精细化管理,才有可能在巨额的资产规模上进行成本的节约,在行业内取得成功。

3、通过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实现最优融资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融资行为都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企业可以通过融资行为确定自己的资本结构,使自身的资本成本最小化。通常来说,为了维持资金的平衡,当企业资金短缺时,企业在基本市场筹资主要是通过借款、发行股票或者债券;当企业资金富余时,企业在自身没有更好的投资项目时会选择合适的直接投资或者间接投资的方法将资金放出去。那么,对于资产规模巨大的航空企业,往往是处于资金需求方,其融资方式也是有自己行业的特殊性的。这些融资决策是决定着企业未来的资本模式和状态,需要企业在决策时考虑渠道多样性,实现对企业最为合适的融资方案。

二、航空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

正如前文所述,航空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特殊性,需要的是更为专业以及合适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以规避财务风险。对于航空公司,财务风险有宏观方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有源自自身经营的也有源自行业环境的。在这里我们主要讲述和航空公司有关的原材料风险、利率风险和投资风险。

1、与燃料价格有关的风险

航空燃料是航空企业最为关注的运营原材料,每一次航空燃油的大涨大跌都会对航空企业造成较大的影响。在2005年左右,航油的价格逐步上升,而2013年又开始下降,航空公司的经营利润也随着航油的价格起起落落。据统计,航油成本占据航空公司运营总成本的百分之四十,成为影响航空公司经营业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虽然航油价格的涨跌并不能够为企业所控制,但是航空企业应重视对航油价格变动带来的财务风险管理。

2、与利率有关的风险

我国的航空企业,大多数都是负债经营的。也就是说,因为借款得来的资金不但占据企业经营资本的大部分,而且借款产生的利息费用对企业经营利润表影响巨大。一旦借款利率出现较大变动,航空企业的经营效益也会跟着变动。当利率升高时,航空企业借款的成本就会相应地增加,其盈利率也就降;当利率降低时,借款的成本降低,需要付出的利息减少,自然其经营业绩也会上升。利率风险和航油风险一样都是宏观环境决定,企业应当针对不同的利率环境都有所准备,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利率风险。

3、与投资有关的风险

航空公司的筹资活动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需要谨慎进行。事实上,资金筹集来以后如何进行更好地投资也是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对于航空公司,投资风险分为内部投资风险和外部投资风险两类。内部投资风险主要是指飞机型号选择以及基建项目的选择。一种典型的错误就是企业在进行飞机机型的选择购买时缺乏经济性分析,导致引进的机型在运行之后就会出现亏损,或即使飞机机型的经济性可行,但是在进行项目建设时的可行性分析盲目乐观,导致机型和项目不匹配,引发财务风险。在外部投资方面,主要是由于企业的盲目扩建,公司的资金摊归于庞大,容易给民航公司资金运转造成负担,给航运主业务运行形成制约。

三、针对航空公司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1、对航油等原材料的价格风险控制

总的来说,航空燃油作为一种高级石油燃料,其价格主要还是受到国际油价的高低而决定的。对于石油这种价格变动频繁的产品,最理想的就是运用石油期货手段帮助控制石油价格。虽然我国并没有建立期货市场,但是航空公司可以签订国际订单,利用国外较为完善的期货市场。石油现货的价格波动频繁,如果航空企业仅仅依靠石油现货,那么其成本也将会受到影响,造成其利润的不稳定性。期货市场具有降低价格波动速度、规避风险等特点,利用期货市场可以弥补现货市场的内在缺陷。就目前来说,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对于现货和期货都是分开核算成本收益的,对于期货的核算也多是采取账面价值,而账面价值多是现在的亏损未来的收益。如果不能将会计核算改革成为可以真正显示期货真实价值的核算方式,那么企业还是对期货市场的运用积极性不高。因此,对航油等原材料的价格风险控制不仅需要企业使用石油期货市场,还要对财务会计系统改革以适应期货的真实水平。

2、加强对债务风险的管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民用航空企业的负债率都普遍偏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开拓企业的融资渠道,并对企业资本运作的方式进行改革。对于相关债务的风险管理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企业应合理控制其债务水平,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控制债务规模的增长速度。二是筹集资本在满足其发展水平的同时,还应想办法降低其负债水平,逐步降低资产负债率,规避因为负债水平过高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3、控制公司投资风险、筹资风险

与项目相关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是航空公司财务风险的重大来源之一。因此,企业应该在基建项目的建设方面更加慎重小心的决策,要根据公司可以承受的范围,注重项目的经济性,争取在规避流动性风险的同时做出相应的决策。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本国银行贷款、出口融资及租赁型融资等都是航空公司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可以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要注意的是,在确认融资方式的时候,要与航运收益率相匹配,在投资额度上要适量,以保障航运主业正常运转为主,切不可因急于扩大规模而无序投资。

四、对航空公司财务战略的建议

1、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合理选择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在对历来各个公司的财务管理研究中,不难发现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是紧密不可分离的。表面上看企业融资渠道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融资结构下指导的融资途径,但融资结构实际上是一个与公司治理结构密切相关的系统。也就是说,公司即使能够通过各种融资渠道筹集资金,但是公司的治理水平决定了公司投资的基建项目能不能如期开展,能不能有效运营,能不能最终为公司获利。因此,在基建、融资的同时应考虑公司治理问题。在融资方面,出口融资及租赁型融资等新兴融资方式公司可以仔细考量、大胆尝试,只有谨慎的选择才能找到合适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2、制定合理的资本结构指导公司财务行为,从而控制负债风险

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实务界,大家一致认为资本市场的完美状态的可能性为零,但是公司总是可以通过许多手段提升自身企业价值。根据MM理论,不完美的资本市场中企业价值受到负债水平的影响,公司应当积极对自身的情况进行评估,过对自身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的综合分析,确定最优最适度的负债规模。在负债规模确定后,负债结构也是应该慎重设定,债务种类、债务期限是确认负债结构的重要考虑因素。

3、建立偿债保障机制,确保负债经营的有序进行

偿债保障机制在我国尚属于初步发展阶段,但是许多国际性的大公司却因为在针对大量债务建立偿债保障机制而失败。对于航空公司这种资产规模大、负债高的企业更需要的是稳健的财务机制来规避财务风险。具体来说,有效的偿债机制包括偿债能力的预警机制评析、偿债能力的体系评析和偿债能力的体系。只有这三个体系的有效运行,偿债保障机制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从而帮助企业规避财务风险。与国外许多航空企业相比,我国航空公司起步晚,财务管理建设也不完善,跟国外先进航空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正是因为这种差距,我们才可以占有后发展优势,积极学习已经成熟的理论,吸收成功的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建设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只有不断完善健全财务管理体制,才能够为航空公司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杜红琴 单位: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杨娜娜:刍议民用航空行此财努风险管理的评价与控制[J].财会学习,2015(10).

公司财务战略研究篇(2)

0 前言

我国财务开发的相关领域因为起步阶段落后于国际上同类企业的起步时间,所以在发展阶段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然而随着我国现阶段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大和业务范围的不断增长,这些现实情况的存在都要求我国的财务开发公司能够对我国的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但是我国财务开发公司却存在着种种限制性的因素,甚至部分企业自身存在都存在着严重的经济问题,连生存问题都十分严重更谈不上对我国的企业发展提供帮助。所以,为了我国企业的发展,为了帮助我国的财务开发领域取得与国际同类公司相提并论的程度,适时的进行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分析多年来一线财务开发控制管理的实践经验,在结合相关财务开发控制管理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有关于我国财务开发控制管理领域的战略规划的阐述,来为我国财务开发行业的经济发展指出一条具有实践意义的道路,从而使得财务开发行业能够在一个较短时间内走向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

1 我国财务开发公司相关经济领域内的现状研究

在我国现阶段的财务开发公司的相关经济领域内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影响着我国的财务开发领域的长远健康发展。要想真正实现我国财务开发公司相关经济领域的建设与战略规划,解决这些存在与我国财务开发公司中的主要限制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是来自人才资源上的限制,因为我国的财务开发领域发展起步阶段较晚,所以相关的人才梯队的建设不够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其次就是与财务开发公司相关的经济领域的理论发展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其应用的现实需要,这一切都导致了我国财务开发公司的经济发展缺乏一个具有战略性的规划。所以,本文将针对我国财务开发企业在经济领域发展缺乏一个战略规划的问题展开相关解决措施的讨论,以求能够帮助相关领域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1)缺乏相匹配的经济型复合人才

作为整个财务开发公司发展的基石,相关人才的培养对于财务公司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我国现阶段财务开发公司经济领域的发展打不到相关行业的要求最为主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相关人才的极度缺乏,进而制约了相关机构的进一步升级与换代。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产业,企业财务开发公司的发展可以说完全是建立在我国企业快速更新换代基础上得到发展的,而企业财务开发公司的经济发展领域则是一个附属于我国财务开发公司的子行业。作为这个行业的母行业财务开发的发展在现阶段也处在一个并不是十分乐观的阶段,更不用说是我国的经济领域,所以,要想提高我国财务开发领域相关经济方面的战略规划实现,加强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是其中最为应该值得注意的地方。

(2)对于相关国家政策的熟悉程度不够

国家政策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导向型风向标,如果不能够对国家政策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自然无法对相关行业的战略规划做出有针对的现实引导。随着全球一体化晋城的不断加快以及我国企业对外交流程度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与国外进行对外交流,在这种大的市场先决条件影响下,自然而然的要求与企业息息相关的财务开发控制领域要加强对于外国的了解程度。我国的很多企业因为涉及到对外交流的需要,这就要求我国的财务开发控制公司能够提供相对应的财务上的指导,能够帮助其加快提升其在国外的竞争力。但是我国的财务开发公司因为长期以来都处在一个竞争相对较少的国内环境,对于国外业务的熟悉程度不够,这也就造成了二者之间十分严重的矛盾,所以企业财务开发经济领域相关方面的战略规划要针对经济领域进行规划。

(3)自身的技能素养达不到相关企业的业务需求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现阶段另外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就是相关从业的技能水平较差,无法满足先关企业赋予其的行业要求,承担不起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就无法满足相关的产业升级的要求。在财务开发公司发展之初,在里面担任主要职能任务的大多数都是管理专业毕业的人才,相对来说经济领域的人才较少,所以这也就使得我国的财务开发的经济领域得不到专业人才专业技能的有效支持,进而影响到了企业财务公司发展的进一步需求。所以要想提高我国相关产业的产业支持力度,实现对于经济型和管理型符合人才的训练与吸收是行业进行战略规划的十分重点的影响因素。

2 如何规划我国财务开发公司的相关经济发展战略

(1)加强对于国际先进财务开发控制理论的研究与追踪

要想实现我国的财务开发公司经济领域战略规划的有效实施,加强对于国际先进财务开发控制理论的研究与追踪就显得十分必要,只有实现了对国际前沿理论的学习,才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落后的理论水平。首先,应该定时定期的对国际上的最新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与分析,探讨存在于其中的可取之处。其次,针对自身服务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细致的落实,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的同步,进而实现通过理论知识的提高达成企业财务开发控制相关经济领域的战略规划。因为我国相关行业的起步阶段较晚,理论水平较为落后,选择这种办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2)增强财务开发相关人才梯队的建设与培养

人才是一个行业进行不断发展的基础所在,所以要想让企业财务开发相关经历领域的战略规划落到实处,开始有关财务开发相关人才梯队的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我国的财务开发相关经济领域的人才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提高对于合理人才梯队的建设,使得人才梯队年龄合理、专业技能搭配能够符合公司的发展。其次就是要注重引进与经济领域相关人才的工作,经济领域在财务开发控制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不应对其忽视。

(3)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主要引导性作用

政府是一个国家进行产业规划的标志性旗杆,关系到企业禅院发展的未来道路,所以要想真正呢个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落到实处,政府就必要主动的发挥其自身应该担负的责任,加强对于相关行业的产业引导作用。首先,政府应该从转变传统的财务开发控制行业的审批上入手,使得自身的行政审批流程能够符合企业财务开发的实际需要。其次,政府应该关注该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并针对这种趋势做出自己的预判,进而引领整个行业走向正常和健康发展的长远道路。

3 结语

我国的财务开发相关经济领域是关系到我国财务开发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财务开发公司能否正常运作又关系到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可以说如果缺少了对于我国财务开发相关经济领域的战略规划,必然会导致我国的企业发展陷入一个较为落后的境地,进而影响到我国整个的经济形势。所以,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要注重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而实现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公司财务战略研究篇(3)

近年来,我国的民用航空行业发展迅速。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许多大型的民用航空企业都开始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有些大型民用航空企业由于资产结构不合理,导致资产负债率严重超标,成为其他航空公司积极避免的对象。因此,如何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已经成为许多民航企业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国内航空公司财务管理特点

航空业与其他行业一样都有着自身的行业特点,对于航空业来说,快速流动的大量货币资金、巨大的资产规模和亟待改善的融资渠道等都是进行管理时需要注意的。下面,就这三个方面对国内航空公司的财务管理特点进行分析。

1、货币资金流动量大且流动迅速

和其他行业相比,航空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较大的特点是航空公司在营运的过程中需要较大的资金流支持。例如在运营时客人空乘和货物运输的款项在迅速聚集之后又用于各项成本费用需要支付。此外,航空业作为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构建全国分布的营业网点,网点的建设和运营也对航空业资金流动规模和流动性提出了巨大的要求。

2、巨大资产规模需要更加科学的管控

对于航空业而言,如何对这些资金进行管控也是很重要的问题。飞机和飞机维修航材等都是公司的大规模资产,这些固定资产对于航空企业至关重要,如何将这些高度专业性的材料与公司的财务管理系统相融合是航空企业需要思考的重大议题。正因如此,航空业就更加需要精细化管理。只有加深航空企业精细化管理,才有可能在巨额的资产规模上进行成本的节约,在行业内取得成功。

3、通过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实现最优融资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融资行为都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企业可以通过融资行为确定自己的资本结构,使自身的资本成本最小化。通常来说,为了维持资金的平衡,当企业资金短缺时,企业在基本市场筹资主要是通过借款、发行股票或者债券;当企业资金富余时,企业在自身没有更好的投资项目时会选择合适的直接投资或者间接投资的方法将资金放出去。那么,对于资产规模巨大的航空企业,往往是处于资金需求方,其融资方式也是有自己行业的特殊性的。这些融资决策是决定着企业未来的资本模式和状态,需要企业在决策时考虑渠道多样性,实现对企业最为合适的融资方案。

二、航空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

正如前文所述,航空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特殊性,需要的是更为专业以及合适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以规避财务风险。对于航空公司,财务风险有宏观方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有源自自身经营的也有源自行业环境的。在这里我们主要讲述和航空公司有关的原材料风险、利率风险和投资风险。

1、与燃料价格有关的风险

航空燃料是航空企业最为关注的运营原材料,每一次航空燃油的大涨大跌都会对航空企业造成较大的影响。在2005年左右,航油的价格逐步上升,而2013年又开始下降,航空公司的经营利润也随着航油的价格起起落落。据统计,航油成本占据航空公司运营总成本的百分之四十,成为影响航空公司经营业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虽然航油价格的涨跌并不能够为企业所控制,但是航空企业应重视对航油价格变动带来的财务风险管理。

2、与利率有关的风险

我国的航空企业,大多数都是负债经营的。也就是说,因为借款得来的资金不但占据企业经营资本的大部分,而且借款产生的利息费用对企业经营利润表影响巨大。一旦借款利率出现较大变动,航空企业的经营效益也会跟着变动。当利率升高时,航空企业借款的成本就会相应地增加,其盈利率也就降;当利率降低时,借款的成本降低,需要付出的利息减少,自然其经营业绩也会上升。利率风险和航油风险一样都是宏观环境决定,企业应当针对不同的利率环境都有所准备,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利率风险。

3、与投资有关的风险

航空公司的筹资活动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需要谨慎进行。事实上,资金筹集来以后如何进行更好地投资也是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对于航空公司,投资风险分为内部投资风险和外部投资风险两类。内部投资风险主要是指飞机型号选择以及基建项目的选择。一种典型的错误就是企业在进行飞机机型的选择购买时缺乏经济性分析,导致引进的机型在运行之后就会出现亏损,或即使飞机机型的经济性可行,但是在进行项目建设时的可行性分析盲目乐观,导致机型和项目不匹配,引发财务风险。在外部投资方面,主要是由于企业的盲目扩建,公司的资金摊归于庞大,容易给民航公司资金运转造成负担,给航运主业务运行形成制约。

三、针对航空公司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1、对航油等原材料的价格风险控制

总的来说,航空燃油作为一种高级石油燃料,其价格主要还是受到国际油价的高低而决定的。对于石油这种价格变动频繁的产品,最理想的就是运用石油期货手段帮助控制石油价格。虽然我国并没有建立期货市场,但是航空公司可以签订国际订单,利用国外较为完善的期货市场。石油现货的价格波动频繁,如果航空企业仅仅依靠石油现货,那么其成本也将会受到影响,造成其利润的不稳定性。期货市场具有降低价格波动速度、规避风险等特点,利用期货市场可以弥补现货市场的内在缺陷。就目前来说,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对于现货和期货都是分开核算成本收益的,对于期货的核算也多是采取账面价值,而账面价值多是现在的亏损未来的收益。如果不能将会计核算改革成为可以真正显示期货真实价值的核算方式,那么企业还是对期货市场的运用积极性不高。因此,对航油等原材料的价格风险控制不仅需要企业使用石油期货市场,还要对财务会计系统改革以适应期货的真实水平。

2、加强对债务风险的管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民用航空企业的负债率都普遍偏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开拓企业的融资渠道,并对企业资本运作的方式进行改革。对于相关债务的风险管理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企业应合理控制其债务水平,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控制债务规模的增长速度。二是筹集资本在满足其发展水平的同时,还应想办法降低其负债水平,逐步降低资产负债率,规避因为负债水平过高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3、控制公司投资风险、筹资风险

与项目相关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是航空公司财务风险的重大来源之一。因此,企业应该在基建项目的建设方面更加慎重小心的决策,要根据公司可以承受的范围,注重项目的经济性,争取在规避流动性风险的同时做出相应的决策。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本国银行贷款、出口融资及租赁型融资等都是航空公司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可以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要注意的是,在确认融资方式的时候,要与航运收益率相匹配,在投资额度上要适量,以保障航运主业正常运转为主,切不可因急于扩大规模而无序投资。

四、对航空公司财务战略的建议

1、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合理选择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在对历来各个公司的财务管理研究中,不难发现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是紧密不可分离的。表面上看企业融资渠道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融资结构下指导的融资途径,但融资结构实际上是一个与公司治理结构密切相关的系统。也就是说,公司即使能够通过各种融资渠道筹集资金,但是公司的治理水平决定了公司投资的基建项目能不能如期开展,能不能有效运营,能不能最终为公司获利。因此,在基建、融资的同时应考虑公司治理问题。在融资方面,出口融资及租赁型融资等新兴融资方式公司可以仔细考量、大胆尝试,只有谨慎的选择才能找到合适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2、制定合理的资本结构指导公司财务行为,从而控制负债风险

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实务界,大家一致认为资本市场的完美状态的可能性为零,但是公司总是可以通过许多手段提升自身企业价值。根据MM理论,不完美的资本市场中企业价值受到负债水平的影响,公司应当积极对自身的情况进行评估,过对自身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的综合分析,确定最优最适度的负债规模。在负债规模确定后,负债结构也是应该慎重设定,债务种类、债务期限是确认负债结构的重要考虑因素。

3、建立偿债保障机制,确保负债经营的有序进行

偿债保障机制在我国尚属于初步发展阶段,但是许多国际性的大公司却因为在针对大量债务建立偿债保障机制而失败。对于航空公司这种资产规模大、负债高的企业更需要的是稳健的财务机制来规避财务风险。具体来说,有效的偿债机制包括偿债能力的预警机制评析、偿债能力的体系评析和偿债能力的体系。只有这三个体系的有效运行,偿债保障机制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从而帮助企业规避财务风险。

与国外许多航空企业相比,我国航空公司起步晚,财务管理建设也不完善,跟国外先进航空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正是因为这种差距,我们才可以占有后发展优势,积极学习已经成熟的理论,吸收成功的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建设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只有不断完善健全财务管理体制,才能够为航空公司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娜娜:刍议民用航空行此财努风险管理的评价与控制[J].财会学习,2015(10).

公司财务战略研究篇(4)

一、物业管理行业财务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物业管理行业正式被引入国内,当时,其运作模式和财务管理都是学习香港、新加坡等的物业管理,并结合我国情况,总结出了适合我国当时实际的“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等财务管理的基本指导方针,进入90年代,深圳等一些物业管理较为发达的地区又进一步发展总结出“保本微利”、“量出为入”、“独立核算”和“保证佣金”、“多退少补”等既保证业主利益,也保证企业利益,同时又促进行业发展的物业管理财务管理思路。如今,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已发展约30年,随着时过境迁的变迁与与时俱进的潮流,业主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相反,物业行业的服务水平与管理模式却呈现落后,笔者将其归纳如下:

1、 物业管理行业管理者理财观念相对落后

如今,随着物业服务需求的进一步扩大,物业管理行业已经逐步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和智能化。但长期以来,受“物业管理工作就是简单的维修保养、清洁卫生以及环境绿化和保安”等观念的影响,致使一些物业公司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物业企业,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的市场定位,没有长远的经营谋略,形不成规模效益,再加上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未能优化配置,甚至存在严重浪费,致使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因此,物业管理企业经营者应树立现财观和成本核算观。

2、 物业管理行业内部财务控制相对落后

当前,我国物业管理公司内部财务存在着诸多问题,其原因归根到底是因为物业管理公司还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办法可供遵循,很多物业管理公司甚至没有制定相应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这对于物业公司来说都是不合理的。大部分企业需要设立账目,但会计基础管理薄弱、依法建账不到位,并没有按照会计科目的要求分门别类的设置明细的账目,这不仅不利于公司及时的向业主客户反映物业管理费的使用情况,而且会计信息也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

3、 物业管理行业内部资金管理的力度不够

主要包括物业管理的启动资金,即资本金;物业维修资金;日常综合管理服务费及经营性收入。至于其他渠道,如银行借款资金,由于物业管理企业几乎都是中小企业,其注册资本较少,资本实力有限,土地、房屋等银行认可的不动产资产数量较少,缺乏信用保证,所以难以取得银行贷款。

4、 物业管理行业内部财务报表过于笼统

各层次的管理需要物业公司根据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外提供的报表。现今大多数物业管理公司只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数据过于笼统和宏观,缺少管理需要的各种报表。如提供给业主的各房屋维修基金使用情况表、提供给业务部门的各小区各楼宇、各项目成本费用明细表和利润表、应收未收物业费明细表、提供给公司决策者使用的资金状况表、客户付款周期表和客户信用档案等各种财务信息,只能采取统计办法获取,耗时耗力,且容易出现差错,无法满足内部管理的需要。

二、物业管理行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目标和理念

众所周知,物业财务管理就是物业管理公司资金运行的管理,在资金运行过程中,包括整个物业经营出租、管理服务收费等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收入和分配,必须遵循有关规定。只有规范了财务行为,加强了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物业管理行业财务管理才会更加完善。首先,物业财务管理的对象就是物业经营、管理、服务的资金费用和利润。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扩大收入来源,使物业不断保值增值,这就需要物业管理企业加大经营力度,建立多元化经营,仅此而言,便是增添了财务管理的工作量,这就需要物业企业建立更新更完善的财务管理模型,只有如此,才能使得公司本身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在此尝试拟定,其管理模型内容是:对资金筹集运用的管理,固定资产和出租房产租金的管理,租金收支管理,商品房资金的管理,物业有偿服务管理费的管理,流动资金和专用资金的管理,资金分配的管理,财务收支汇总平衡等。而其应当建立的主要任务是:

1、筹集、管理资金

主要是保证物业经营的需要,加快资金周转,不断提高资金运用的效能,尤其是提高自有资金的收益率。物业管理公司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房租收入、物业有偿服务管理费收入,要大力组织租金收入,加强有偿服务管理费的收费工作,做到应收尽受,提高回收率。另外,在资金使用上,对各项支出要妥善安排,严格控制,注意节约,防止浪费。充分发挥资金的效果。

2、经济核算

本文通过财务活动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降低修缮、维修、养护成本,降低消耗,增加积累,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好方法之一。

3、多元经营

积极组织资金,开辟物业经营新市场,所谓“一业为主,多元经营”,只有不断寻求物业经营的新生长点,不断拓展物业经营的新领域,形成新优势才能使得企业走的更远。

4、财务监督

物业管理公司的经营、管理、服务,必须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以及财务计划,对公司预算开支标准和各项经济指标进行监督,使资金的筹集合理合法,资金运用的效果不断提高,确保资金分配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

总而言之,物业管理行业未来发展的发展战略、投资扩张规模和对资金巩固及管理,应当兼顾资金筹措的难易程度和成本高低等因素,做出合理的筹资规模和结构决策。将资金投放战略的重点建立在对集团内部的资金需求及时进行了解和分析,以提高集团的整体效益为出发点,根据集团内部和外部理财环境及其变化趋势,对资金进行整体和长期的规划,合理运用集团公司的财务分配功能,适当集中核心企业的收益,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培育利润增长点。此外,重点培养和吸引一些熟悉国际理财规则、经济分析专家、风险控制专家等知识型财务高级管理人才,为集团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理财方面的人才储备。

三、战略财务管理措施

财务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研究领域,有其发展的客观性和迫切性。物业管理行业由于其特殊性,按照国际水准管理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前瞻性地制定企业财务战略十分有必要。本文作者力图在这一方面做出新的尝试,从战略财务管理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1、货币资金集中管理

货币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任何企业的启动和发展必须靠足够的资金来解决,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资金或者是资金不足,再好的计划、项目,都是空想,再好的投资活动都有可能中途搁浅。因此,物业管理行业加强资金的管理及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对物业管理行业经营环节实施有着根本上的影响。所以,物业管理企业务必做到对资金统一筹措、统一调度和统一监控。一方面将货币资金结算集中在集团的银行存款结算户,减少资金沉淀,确保经营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加强对经营单位资金使用的计划管理,利用资金收支的时间差合理安排银行贷款和还款计划,节约资金利息支出。

2、统一财务会计制度

一般说来,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会计是运用凭证、帐簿和专门报表,采用以货币为主要计算单位的各种计量方法,收集、分类、记录、报告、分析、比较和评价特定单位经济活动和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工作。所以,物业管理企业只有严格的遵从国家制定的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再进行企业内部一系列会计制度的建立,只有严格遵守会计制度,才会进行会计工作、保证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只有如此,各公司在费用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方面,执行集团统一制定的管理制度,及时、准确地填报内外部会计报表。

3、统一财务机构的设置和财会人员的管理

主要是各分公司的财务经理由企业财务部委派,其工资奖金由集团考核发放,分公司财会人员按集团的标准任用。以改革会计核算体制为契机,从严定岗,以岗定人,务必对全公司财会人员进行培训、调整,使财会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4、统一税务管理

公司财务战略研究篇(5)

美国学者W.H.Newman认为,企业战略是确定长远的主要任务,以及完成这一任务而采取的主要行动。财务战略是在财务方面全局性的规划,这要求企业不但要着眼于当前的财务状况,而且要树立长远眼光,以企业永续经营为目标进行全方位谋划。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必须建立更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构建财务战略框架以适应企业规模的扩张。经济新常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务战略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构建财务战略体系时,一方面,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财务效益;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培养创新意思,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1.2 上市公司财务战略框架构建的特点

上市公司在构建财务战略框架时,应遵循科学性、持续性、完整性、新颖性及技术性的一般原则,以及针对企业的经济性、公开性、集权性特有原则。这样构建财务战略框架,才能够更加适合企业的现实所需,更加有益于企业的长时间持续的发展。财务战略框架构建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因而构建时需考虑环境要素。探究上市公司财务战略框架构建问题,应该掌握上市公司财务战略框架构建所处环境的真实现状及发展方向,掌握实施财务活动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为企业的财务战略框架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并总结出相应的策略,增强财务工作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利用能力。

2 科学决策理论在构建财务战略框架中的应用

科学决策对企业管理和企业战略资源规划至关重要,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Herbert A.Simon曾经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理念,管理与决策相辅相成,科学的决策将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构建财务管理框架是上市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发展战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强化公众监督、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企业科学决策的重要目标。财务战略框架构建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具有最直接、最有效、最紧密的关系,尤其是在如今知识经济环境下,上市公司更需要以科学决策为基础,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财务目标和发展战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公众的信息披露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3 上市公司构建财务战略框架存在的问题

3.1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在传统的经济制度下,我国的财务管理体系中囊括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战略框架,所以,以往的上市公司财务战略规划受到行政因素的严重影响,政企不分现象越来越严重,公司并没有适应自身发展的市场地位和财务理念。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财务战略框架的构建,只需要依照国家的政策制度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实施,上市公司在进行财务战略规划过程中,仅片面结合国家财务政策体系,而忽视了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决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企业制度逐渐得到推广和实施,上市公司实行现代化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政府和上市公司的分离,但是企业文化和生产经营理念并未适应时代潮流,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3.2 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财务战略的规划与实施离不开基层财务人员,只有财务人员依照财务战略框架的规划,落实每一个财务管理细节,公司的财务质量才能得到提升,财务管理体系才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但是当前很多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的执行者专业素质偏低,并不具备现代化的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上市公司当中,很多企业欠缺对财务战略框架构建的认识,还处在记账、算账的认知中,普遍存在不合理的建账、做账、代账、白条等现象。这种财务战略规划和执行过程中的无序及混乱现象,致使企业财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隐患。

3.3 财务战略具有滞后性

通常上市公司在进行财务战略规划时,大都以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实现的预期收益为基础,仅仅关注会计期间的投资收益率和投资回报周期,而没能把非系统风险和货币的时间价值充分考虑在内,这就导致很多投资项目或资本运作规划。因不可控的意外情况而无法达到预期收益。上市公司在当前经济条件下,财务决策具有滞后性,难以全面有效地分析内外部环境,无法用市场经济的变化法则来理顺投资与回报之间的关系。

4 上市公司财务战略框架构建

4.1 决策层需转变管理理念

基于科学决策构建财务战略框架新模式,企业的决策者一定先要树立创新思维,善于接受新事物,立足当前的经济局势,从企业自身出发,将传统的固有战略框架逐步转变为符合经济新常态运行状况的战略决策。要明确企业的具体状况和进步阶段,规划与企业自身发展相切合的财务战略框架。在构建财务战略框架时,可以实行企业资本多元化,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主动探索和外资协作的途径,拓展多元化资金来源。对因为环境改变而产生的突发状况做好应急预案,及时解决问题,将损失和风险降到最低,增强企业本身的抵挡风险的水平。

4.2 基层管理人员需提高综合素质

公司财务战略研究篇(6)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考虑近期经营目标和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经营环境中持续取得盈利增长和能力提高,并力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长盛不衰。

一、可持续发展实践经验

设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国家给予大型企业集团最好的金融扶持政策之一,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在2001年成立之初,经多方调研,综合考量,提出了“建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加强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初步设想。为积累管理经验,2006年组建成立资金管理结算中心,开展煤炭产品统一销售之后煤款的集中管理和内部划转。2008年8月山西焦煤集团成立财务公司筹备组,正式启动机构筹建工作,经过多方努力,经尝试收购重组和最终新设成立两个主要阶段,2009年12月25日山西焦煤财务公司成功挂牌成立运营,通过几年的实践运行,有以下经验可供借鉴。

(一)强化战略引领,步入健康成长轨道

战略规划是企业行动的冲锋号,为企业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只有正确而强有力的战略规划才能确保财务公司准确定位、快速入轨、规范运行、健康发展,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和政策环境,寻找合适切入点,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完善和有特质的金融服务,持续推动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山西焦煤财务公司成立初期,站在全局高度描绘发展规划,制定财务公司运营基本政策。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专业财务金融平台,不仅规范开展专业金融服务,同时也承担着资金监管职责,应充分发挥账户管理、资金结算、票据管理、融资管理和资金监控等职能作用,以协调集团内部财务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公司成立之初科学规划了财务公司阶段经营计划,在2010至2012年三年时间内,分别实现“夯实基础、巩固提高、创新发展”的目标,并配套部署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2010年山西焦煤财务公司多方调研,科学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贯彻落实集团总体发展战略、思路和目标,积极实施“经济多元化促进战略”,持续强化资金集中管理,积极推动金融产业延伸,精心构筑财务资金运营和管理创新平台,努力打造一个现代规范、绩效优良、综合竞争力强、发展带动力强的国内一流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担当起金融引领、率先发展的历史使命。

(二)狠抓基础建设,严守安全运行底线

财务公司负责企业集团资金运营,与生俱来的金融风险对企业集团和自身发展的波动影响具有几何倍数的放大效应。资金安全是类似于煤矿井下安全的头等大事,要时刻警惕,加之山西焦煤财务公司仍处在巩固提高、创新发展的前期阶段,在强调规模扩张、快速发展的同时,要下大力气抓好基础工作,特别是加快做专、做精、做优各种核心业务的进程,加大专业人才和管理基础的储备力度。经过近三年的持续推动和积极探索,财务公司基础建设工作已取得一些进展。一是治理结构优化。除规范设置“三会一层”外,还依托风险管理、信贷审查、内部控制和资产负债管理等四个专业委员会,依靠结算、资金、信贷等八个职能部门,初步构建了前台、、后台分离的三道工作程序和风险防控体系,基本保证了财务公司安全稳定运行;二是内部控制完善。内控体系由治理结构控制、内控文化控制、部门岗位控制、人员管理控制、内控制度控制、业务操作控制、信息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稽核监督控制和外部审计控制等组成,系统高效的风险内控体系最终实现了业务活动真实化、操作流程规范化、信贷风险谨慎化和监督过程全程化。三是制度体系健全。按照现代金融机构管理要求,结合新的经济形势和金融政策,先后编写和修订了安全制度和协议、内控制度、信息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等制度92项,财务公司管理制度体系基本成熟稳定,推动了运营管理模式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健康发展。

(三)坚持核心使命,强化资金管理职能

公司财务战略研究篇(7)

财务战略管理是战略管理思想在财务管理上的实践,随着战略管理理论的蓬勃发展,战略管理的方法和要素被引入财务管理领域,推动财务管理向着财务战略管理的高度发展。本文研究国内外关于财务战略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动态,首先就战略管理的研究进行综述,然后阐述财务战略研究的进展与动态。

1 战略管理及财务战略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ansoff教授(1976)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管理”,此后tom copeland(1990) 等学者指出,公司财务和战略经过20 多年时间发展,这两者的思维和行为已经逐渐融合到一起[1],对公司财务战略的研究,对公司管理和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在西方得到深入的发展。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立场界定战略管理的定义,虽然这些定义差异性很大,但西方学者对企业战略管理过程有一致的观点,即企业战略包含公司战略、经营战略与职能战略3个层次。西方学者们首先在职能层次提出战略管理,并随后在战略管理的实施阶段进行研究。

e.f.harrison与c.h.john (1985)等在《组织战略管理》一书中的“战略实施”一章中提出了“财务战略”[2],定义财务战略是“企业为配合其发展与竞争战略的实施而须提供的资本结构与资金的计划”,该计划包括一系列的财务决策,如“合适的负债杠杆、资金来源、资金计划、资本与费用预算、各利益相关集团的财务利息以及股利政策等”。fred.r.david(1985)从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对财务职能的要求进行了分析[3],主要有4个方面:筹集所需的资金、进行资本预算、编制预计财务报表、评估业务价值。j.a.pearce和r.b.robinson(1988)在其《战略管理学》一书中提出了“财务策略”的概念[4],并指出企业财务策略包括资金筹集、资金分配(投资)与分红、营运资金管理三大方面。ruth bender 和keith ward等人(1993)提出应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将公司划分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强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反向搭配战略[5]。

carl m. sandberg(1987)等认为财务战略研究的核心是融资决策中的财务杠杆使用度[6],即公司的债务与资本总额的目标比率。国外一些商学院将“财务战略”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向学生们讲授。美国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的a. madhavan教授曾开设“公司财务战略”课程的财务战略模块,重点讲授企业在经营战略和经营环境保持协调一致的前提下,如何综合考虑筹集所需的资金。

综上所述,西方对于财务战略的重要性已经形成了基本一致的意见,对财务战略的研究,从主体来看,主要集中于单个企业的财务战略;从研究的角度来看,是将财务战略定位于战略管理的职能层战略,从战略实施的过程来研究如何进行战略决策;就研究的内容而言,主要包括:筹资、投资、分配及营运资金管理等几方面。

2财务战略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学者对战略管理的研究主要是以国外战略管理研究为基础,仅将财务战略作为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个职能层次。从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主体来看,主要是关于单个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以及国家财务战略的研究。

在单个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领域。吉全贵(1997)介绍了企业财务战略的含义、分类、特点和程序,论述了利润战略、成本战略、投资战略、融资战略、周期财务战略和竞争财务战略[7];分类研究了常规企业的财务战略,并提出了3种企业可选择的财务战略类型:积极型财务战略、稳定增长型财务战略、收缩型财务战略。罗福凯(2000)论述了成本减除、最优资产组合的选择、资金结构理论等通用财务战略,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除应选择相应的战略外,还要考虑资金运动引起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8]。魏明海(2001)研究了周期性因素对财务战略的影响,他以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制度基础,研究了财务战略生成的理论框架[9]。郭复初(2001)分析了财务政策与财务战略的差异[10],认为财务战略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财务活动的纲领,每一种财务政策都要受到企业财务发展战略的约束。此外,蓝海林、胡建绩、赵德武等学者从财务战略在战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研究了财务战略作为一种职能战略,在其制定过程中的出发点、战略目标以及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研究领域。刘志远(1997)从现财环境下财务战略管理过程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集团财务战略的基本范畴与具体内容[11],对企业资金投放战略、企业资金筹措和分配战略的目标与原则、生成方法和类型等进行了论述。陆正飞(1999)以企业目标与财务目标作为企业发展财务战略分析的逻辑起点,分类研究了常规企业的财务战略,并提出了3种企业可选择的财务战略类型[12]:积极型财务战略、稳定增长型财务战略、收缩型财务战略。朱元午(1999)研究了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和基本对策、财务管理系统的构建和理财环境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和审计模式、资本结构、内源融资,现金流、管理利润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体系等内容[13]。冯建(2000)论述了企业发展战略与财务管理体制、集团财务公司与融资渠道、集团投资策略和集团企业的利益分配。张志刚(2001)着重从企业集团的母公司这一角度研究了集团公司的理财环境及理财目标[14]。张延波(2002)研究了企业集团的治理结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战略、预算控制体系、投资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和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等内容[15]。王斌(2002)研究了财务管理体制、财务战略、预算控制体系、财务委派制研究、业绩评价研究、会计管理目标与政策研究、会计政策选择研究、内部信息披露研究等内容[16]。

在国家财务战略的研究方面。国家财务战略研究是以国有资本为研究对象,以郭复初(2001)的国家财务论为基石,对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等财务战略问题的研究。王锋(2006)将经济发展理论与国家财务理论有机结合[17],从经济发展观角度,由资本积累和结构优化这两个推动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推演出优化价值结构战略和构建资本平台战略这两个国家财务基本战略,并将微观的企业财务战略向宏观的国家财务战略进行推演,形成了国家筹资战略、投资战略、收益分配战略和资本重组战略4个国家财务基本战略,并进一步构建了包括8项具体战略的国家财务战略框架。

3 结论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财务战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个企业的筹资、投资、分配及营运资金管理等职能层面的财务战略;国内学者扩展了财务战略研究的主体,不仅包括单个企业的财务战略、还包括企业集团财务战略和国家财务战略,而研究角度和研究内容与国外研究基本类似。国内外财务战略的研究,在面向企业联盟体——供应链方面的财务战略研究文献较少,这也是笔者今后需要致力研究的领域。

主要参考文献

[1][美]汤姆·科普兰,蒂姆·科勒,等.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m].第3版.郝绍伦,谢关平,译.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美]杰夫利·哈里森,卡隆·h·圣约翰.组织战略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3][美]弗雷德·r·大卫.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4][美]约翰·a·皮尔斯二世,小理查德·b·罗宾森.战略管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5][美]卢斯·班德,凯斯·沃德. 公司财务战略[m].干胜道,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6]carl m sandberg, wilbur g lewellen, kenneth l stanley.financial strategy: planning and managing the corporate leverage posi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7,8(1):15-24.

[7]吉全贵.现代财务战略与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

[8]罗福凯.战略财务管理[m].青岛:中国海洋大洋出版社,2000.

[9]魏明海.财务战略——着重周期性因素影响的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10]郭复初.公司高级财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150.

[11]刘志远.企业财务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28-31.

[12]陆正飞.企业财务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13]朱元午.企业集团财务理论探讨[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

[14]张志刚.集团公司理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公司财务战略研究篇(8)

一、财务战略的本质范畴

当战略管理理论风靡西方多年后,h.i.安索夫(1976)发现: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上,战略管理与财务资源管理之间并没有形成足够紧密的联系。美国的梅厄教授(1984)也指出,尽管财务理论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它对战略规划却几乎无影响,财务理论必须加以扩展,以便协调财务和战略分析。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企业内部的财务决策是公司财务的关键问题(j.f.weston,1992),并将财务管理定义为“有关创造财富的决策”(a.j.keown,1997),其决策功能包括“ 投资 决策 、 融资 决策和资产决策”(j.c.van home,1998),但是并没有说明这些决策的制定是如何适应、支持公司战略与经营战略,或者说财务决策如何与企业的战略决策相互动。这表明公司财务与战略管理两者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事实并非如此。人们第一次认识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来自一项实证 调查 (在这之后财务理论界还引发了一轮研究财务战略的高潮)。麦肯锡公司通过每年与全球范围内数百家大公司的合作,研究持续改进经营状况的战略,发现过去十年来,思想与活动都曾水火不相融的两大管 理学 分支——公司财务与公司战略,经剧烈冲突后融为一体。公司财务不再是财务专家的禁地,公司战略也不再是总经理的特区,战略与财务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和明显(汤姆·科普兰,1997)。尽管财务活动就其本质而言不能说是全局性的,而是企业活动的一个职能领域,但某些内容对企业全局的长期发展确有重大影响,因此“财务战略应该是整个 企业战略 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滕维藻,1992)。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公司财务与战略管理两者之间存在着的某种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已日渐被人们所接受,并有选择地应用于实践。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印证、相互协调的动态反馈关系。即一方面企业战略居主导地位,对财务战略有 指导 作用;另一方面,财务战略又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对企业战略起着制约和支持作用”(刘志远,1997)。明确了公司财务与企业战略管理的辩证关系后,再看财务战略的本质范畴。应该说,“财务战略”的出现,远滞后于战略管理理论,即使是在发达的西方国家,其财务管理或战略管理方面的教科书一般极少出现财务战略一词,通常只是用一定的篇幅论述在作财务决策时应考虑战略因素的影响,或在战略管理中应注意的财务问题(魏明海,2001)。如美国战略管理专家w·h·纽曼(1996)曾指出:在制定关于资本运用和来源的战略时,最需要关注的是现金流量。对“财务战略”一词没有明确的定义,更缺少系统的研究。由此可见,财务战略理论研究尚属“婴儿期”,人们对“财务战略”持有不同的认识也就不足为奇。西方学者哈利森和约翰(1998)认为:财务战略的本质旨在企业为配合其发展与竞争战略的实施而须提供的资本结构与资金的计划。卢斯·班德和凯斯·沃德(2003)认为:财务战略是企业通过采用最适当的方式筹集资金并且有效管理这些所筹集资金的使用,包括企业所创盈利再投资或分配政策。近年来我 国学 者对财务战略的本质范畴也进行了探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财务战略关注的焦点是企业资金流动,这是财务战略不同于其他各种战略的质的规定性(刘志远,1997);财务战略是对企业总体的长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财务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其出发点必须是站在企业全局的立场之上的(陆正飞,1999);“财务战略是在企业战略统筹下,以价值分析为基础,以促进企业资金长期均衡有效地流动和配置为衡量标准,以维持企业长期盈利能力为目的的战略性思维方式和决策活动(魏明海,2001);科学地界定财务战略的本质,既要反映财务战略的‘战略’共性,又要揭示其‘财务’个性(陈兴述,2003)等。

公司财务战略研究篇(9)

关键词:报表阅读 战略识别 理论分析 案例说明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企业高管阅读财务会计报表时,经常停留于报表的表面数字,不能与公司战略相联系,致使在做战略决策时不能很好地识别已实施战略的落实和实现状况,造成不必要的偏差甚至失误,同时也影响财务部门与管理当局的沟通与协调,甚至影响财务总监与其他董事、监事、高管的工作关系。为此本文就此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文献回顾

长期以来,国内外以战略为导向的财务报表分析并没有统一成型的理论体系。通常认为源自于美国的哈佛分析框架是其中较为成熟的一套分析体系,该框架以企业的战略为切入点,通过对企业会计政策、会计策略分析以评估企业会计数据资料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根据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归纳总结并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应该说哈佛分析框架跳出了传统单纯进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的狭窄视角,初步构建了战略导向的财务分析结构和理论体系。近年来,国内对于战略导向的财务分析也已经开始研究,李心合与蔡蕾在《公司财务分析:理论与框架》(2006)中通过对传统财务分析框架的解析,提出新的财务分析框架,认为分析框架应将企业战略作为最高的发展动因,跳出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分析的目标,分析评价企业战略主要应落脚到企业是否实现了已有的战略,将财务分析与价值创造和战略联系起来。张新民教授在《资产负债表:从要素到战略》(2014)一书中从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关系和组成项目之间的关系入手,结合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对主要财务报表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构建了战略结构资产负债表、战略关系资产负债表和战略方向资产负债表的全新分析框架,以全新的视角剖析了资产负债表,将资产负债表要素与战略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从会计要素到企业战略的突破,贯通了企业战略与会计要素之g的联系,为战略财务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二、理论分析

财务会计报表综合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状况等综合财务信息,是公司的晴雨表。公司战略的实施与实现影响甚至决定着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这些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结果最终主要通过财务会计报表及其内容反映出来,比如近一时期以来,很多企业积极响应中央“创新发展”理念,会积极审视已有的创新发展战略,调整相应研发战略,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会计准则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中对开发阶段的资本化支出单独列项披露,在利润表管理费用项目中列示披露研究阶段的费用化支出,因此,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研发支出等相关信息资料来分析公司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状况。再比如坚持“开放发展”,要求企业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大趋势,奉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为此企业多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包括实施海外销售、海外合作设立子公司、海外上市融资等,这些业务活动及其结果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报表相关项目中,可以进行识别。

三、案例分析说明

本文以上市公司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A股,以下简称“海润光伏”)为例,该公司2011年借壳上市以来确定的主要战略目标是“进一步推进产品低成本化、布局国际化、市场全球化,做大、做专、做强、做优,打造全球光伏领军企业。”下面分别对这些主要战略实施及实现情况作简要分析。

(一)产品低成本化战略实现情况分析。产品低成本战略实施实现情况主要可以从利润表中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的相关关系和增减变化以及产品成本构成及其增减变化来分析,如果成本的增长低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通常就可以识别其低成本战略实施实现状况。限于篇幅这里仅以案例公司营业成本增长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的比较加以分析说明。

由表1不难看出,除2012年营业成本下降幅度低于营业收入和2014年营业成本增长幅度高于营业收入外,其他各年营业成本增长幅度均低于营业收入增长的幅度,说明产品低成本化战略实现情况较好。

(二)“布局国际化、市场全球化”及“做大、做专、做强、做优”战略实现情况分析。公司实施国际化、市场全球化战略通常可以从公司产品国外购销、国外投融资等指标进行分析。公司实施“做大、做专、做强、做优”战略通常可以从销售规模及其增长、主要产品销售增长及其占比高低等指标来分析,其中“做强、做优”战略可以通过销售毛利及毛利率增长情况来分析,限于篇幅这里仅以国外销售比重和主营产品占比等指标来分析国际化和“做专、做强”战略的实现情况;以主要产品销售毛利率等指标来分析“做强、做优”战略的实施实现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营业收入中国外实现收入比重最高的2012年到达了39.36%,尽管近几年该比重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21%以上,说明该公司布局国际化、市场全球化战略的实现情况较好。从主营业务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占比情况来看,该公司生产销售多晶硅、电池片、组件、发电等主要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占比基本达到80%或以上,说明“做专、做优”战略的实现情况也较好。

从表3可以看出,通过该公司主要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及毛利率情况可以分析说明其做强、做优战略的实现情况,其中发电业务毛利率最高的产品达到40%以上,但是,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的毛利率情况较差,存在亏损经营情况,面临战略调整问题。

(三)打造行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战略实施情况分析。公司实施创新型战略有许多标志,如研发投入、获取专利、开发新产品、实施新工艺新技术、行业竞争力排名等,其中不断加大研发费用支出是主要标志之一。

由表4可以看出,该公司近年来研发费用支出均在5%以上,近两年达到5.8%或以上,说明创新战略确实得到落实,特别是在我国光伏产业受到国际制裁较为严重、主要产品毛利率偏低的情况下,公司还不断提高研发费用支出规模实属难能可贵。

总之,看报表识战略不仅仅是对财务战略的分析,更主要是对公司整体战略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司战略的落实实施以及实现情况的分析。看报表识战略可以进一步拓展参与战略决策、支持战略决策的职能作用,为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会计部门的积极作用。X

参考文献:

[1]张新民,钱爱民.财务报表分析(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黄世忠.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方法与案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3]李心合,蔡蕾.公司财务分析:框架与超越[J].财经问题研究,2006,(10):67-73.

[4]傅元略.公司财务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公司财务战略研究篇(10)

我国学者对财务战略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如刘志远(1997)、陆正飞(1999)、阎达五(2000)、黄国良(2004)、谢国珍(2006)、王满(2008)、曹玉珊(2010)、闫华红(2011)、戴天婧(2012)等。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中我们认为财务战略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企业基于公司特定目标,对未来财务活动的目标、方向、实施手段等进行的指导性规划。

二、跨国公司财务战略

当下,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财务战略的制定与管控对跨国公司而言至关重要。在本文中,跨国公司财务战略是指跨国公司在特定环境下和一定时期内,为实现公司整体战略目标,对未来财务活动的目标、方向、实施手段等从总体上作出的指导性规划。跨国公司的特殊性导致其具有不同于一般公司财务战略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系统性与整体性、范围的广阔性、风险的全面性等。

三、跨国公司财务战略管控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汇率风险、税率风险与利率风险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货币计价的收支款项、资产负债造成损失或收益的不确定性。汇率变动直接影响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变动,同时导致跨国公司现金流量的不稳定性。税率风险是由于各国政府税收政策的变化或管制松紧程度的变化导致原预测税负的不确定性。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的变动导致损失或收益的可能性。

(二)信用风险与国家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契约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国家风险,是指在对外投资、贷款和贸易活动中,外国资产在东道国面临的危险程度,这是源于因别国政治或经济形势变化而导致的外国暴露价值的变化。国家风险往往会给跨国公司带来致命性的打击。

(三)资本结构管控风险

跨国公司财务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优化资本结构,保证资本成本最小化,从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跨国公司在资本结构管控中面临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筹资决策不当、投资行为不规范、资本结构缺乏弹性等。

四、跨国公司财务战略的管控原则

(一)现金流转平衡原则

现金流转平衡是财务战略的一项基本原则。跨国公司从事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现金流转平衡对其而言尤为重要。一般而言,当跨国公司现金短缺时,我们建议其提高财务杠杆、增加权益资本、降低股利支付率或将资金从价值毁灭型项目中抽回。当跨国公司现金剩余时,我们一般建议其扩大内部投资或增加股利支付。

(二)风险与收益相匹配原则

风险与收益相匹配原则要求公司对每项财务活动分析其风险性和收益性,使公司可能获得的收益与可能承担的风险相互匹配,并据此作出财务决策。实际操作中,我们建议公司一方面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另一方面也鼓励公司善于承担风险,巧妙化解风险的不利因素,将风险转化为收益。

(三)系统性和集成性原则

跨国公司应当重视财务战略基础上的系统性和集成性管理,强调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以发挥整体财务效应的优势。跨国公司应当追求系统的、集成的财务目标,各子公司在此基础上优化内部分工协作。

(四)动态管控原则

财务战略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国际市场变化莫测,跨国公司的财务战略也必须保持动态的调整。当环境出现小幅变动时,可以在稳定性前提下对财务战略进行适当调整。当环境变化导致财务战略不合时宜时,则应考虑改变财务战略,以变制变。

五、跨国公司财务战略的实施策略

(一)制定合理的筹资决策,优化公司资本结构

筹资决策的核心是确定筹资规模、筹资方式,力求获得资本成本最低的资金来源。实际操作中,跨国公司还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明确投资需要,确定筹资规模。第二,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筹资方式。第三,权衡筹资风险,建立偿债保障机制。筹资决策的重点之一就是优化公司资本结构。跨国公司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的优化组合,力争达到最优资本结构。

(二)规范跨国公司投资决策,合理管控投资风险

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应当遵循系统性、可行性、应变性和效应性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层在投资决策管控中应当注意建立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和投资监管体系。巧妙利用多种风险管理工具,合理管控投资风险。

(三)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控体系

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其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跨国公司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参考以下流程进行:第一,风险信息采集与风险监测;第二,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第三,风险度量与风险分级;第四,风险预警报告;第五,风险处理措施;第六,监督与改进。值得注意的是,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

六、结语

上一篇: 金融监管的基础 下一篇: 个人工作规划及展望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