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9 16:14:43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篇(1)

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住院病人进入医院以后各方面的适应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活动。使病人明确自己特定疾病的护理过程,医患共同努力,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最佳的质量效果。尤其是老年精神病复杂多样,有的病人产生与脑组织退化相关联的症候群,出现意识障碍或痴呆状态。有的病人与身体功能相关,出现食欲下降,营养不良甚至全身衰竭导致死亡。老年精神病的症状极不稳定,有时变化无常。很多病人与身体疾病一起并发,特别是与心血管病、肺气肿、糖尿病、肾脏疾病、骨关节疾病等躯体疾病一起并发。因此,在对老年精神病进行治疗时,必须充分顾及这些并发疾病。老年精神病受环境的因素影响很大。住院、搬家等环境的突变,会引起痴呆症状的恶化,导致忧郁症状等。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1 健康教育的对象

健康教育的对象不仅是患者本人而且涉及到患者家属,陪护等任何参与患者护理工作的人员。

2 健康教育方式

对健康教育对象可采取多种表达方式,如口头讲解,病区宣传栏。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知识水平的不同,采用适合的教育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护理,缩短治疗时间,提前进入康复阶段。

3 老年精神病护理中健康教育实施

3.1 老年精神病人体质较差、抵抗疾病能力弱、生活自理能力欠缺,容易发生意外、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病情、性格改变、不易合作。对药物敏感且易产生药物副反应,常并发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给临床诊治和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针对老年精神病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护理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警惕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患于未然,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3.2 老年精神疾病多由脑功能的退化引起,根据不同情况,组织必要的活动以丰富患者的生活内容,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安排一些文娱活动或体育活动,如欣赏音乐、看电视、听广播等,活跃充实病房生活。既可以激活大脑功能、防治脑功能退化,又有助于克服消极情绪滋长和驱散患者心头忧郁与烦闷。

3.3 老年精神病患者具情感脆弱、幼稚孤独、恐惧感、猜疑心等情况,对他们的称呼要保持尊敬之意,听他们说话时要专心,回答询问语速要慢,声音要大些,必要时多重复几次。护理人员对待老年患者要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多关爱他们,使他们感到温暖,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康复。

3.4 老年精神病人容易产生肺气肿、冠心病、偏瘫等严重的并发症,要注意加强躯体疾病护理。特别是病人吃饭时,严加管理,密切观察,防止呛咳吸入食物或水分,引起吸入性肺炎;长期卧床者要定时翻身,局部按摩,防止褥疮,多改变或增加户外活动,从而增强抗病能力。

3.5 老年精神病人由于年龄偏大,记忆减退,容易走失 护理人员对走失高危人员制定防范措施,同时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和防范性,护理人员对这类病人特别关注,多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的行为动向,禁止单独离开病区,如需离开必须有专人陪伴。

3.6 对老年精神病人要随时看管和照顾,并要关心、体贴,做好思想工作 不要在病人面前交头接耳,使病人产生猜疑,使精神受刺激而导致发病。要严密观察发病的诱因和先兆。一旦发现有发病可能,就要做好预防工作,可给予镇静药。对狂躁的病人要随时跟随保护,及时藏好各种危险物品,防止自伤和伤人。

3.7 老年精神病人服药时。应现场监督病人服药,防止病人将药物含在舌下及口腔的两颊部,过后将药吐掉。

3.8 加强老年精神病人的饮食管理,适当给以营养丰富的饮食。对拒食者要劝其进食,食欲旺盛者要适当限制,做到合理定量。食品要以质软易消化的为主,不要吃带骨刺的食物。同时,要防止患者吃得太快,以免产生误咽或呃逆。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篇(2)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6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186-02

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就目前而言,精神分裂症的结局并不理想,单一的治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的治疗需求[1]。人性化护理护理以人为本,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注重给予服务对象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有研究显示人性化护理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其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对5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病例的诊断标准均符合CDMD-3的标准。所有患者无严重的躯体疾病,能完成量表的测评,经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阳性症状消失,入组时仅以阴性症状为主。排除因各种原因不愿或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持续合作者。排除有严重自杀倾向及癫痫病史者、脑肿瘤患者;其中男性67例,女性33例,年龄50~75岁,平均62.5±4.8岁。病程1~10年,平均6.2±2.5年,小学以上文化程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精神分裂症入院后采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均相同,均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等)治疗[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具体措施有:①营造文献的医疗分为,合理布局病房,温度和湿度要适宜,色调和谐,在生活上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让患者安心住院[2]。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对待患者要耐心、细致、周到。在感情上接受和理解患者,认知倾听患者的主诉,每周开展心理卫生课,讲解精神疾病的基础知识,所用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用药方法、疗程及坚持负压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③帮助患者建立应对心理障碍的方式[3]。每周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肯定患者为病情康复所做出的努力,并指导、教会患者在心情烦躁、抑郁时进行肌肉放松训练或情绪转移法缓解情绪。④在缓解期多鼓励患者的家属及同事、领导、朋友关心、探望患者,让患者感受到被关怀,多获得这种社会支持性感受,以提高患者的支持及应对能力,消除患者的孤独和无助感为原则[8]。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社会技能训练(旨在训练交往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旨在提高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和解决生活困难的能力)。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后的认知功能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调查。共包括四个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每个项目评分采用5级(1~5级)。认知功能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包括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护理满意度:从宣教、环境、态度、操作及治疗结果来评价,每个项目满分均为20分,满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7.05±22.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17±18.57(P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除了存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以外,患者还普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分裂症具有迁延性、易复发、高致残性疾病等特点,给患病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各种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药物治疗在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方面的效果仍然不理想,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2]。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在满足患者疾病需求的同时,也满足患者的人格尊严及社会需求等方面的需求,从患者的信念、价值观、情感表达、沟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启发,让患者感受到被关怀,被照顾,被重视,缓解了患者因疾病而产生心理障碍。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篇(3)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住院期间;问题;预防;护理

精神病就是指患者具有非常异常的心理状态,或者可以说是心理障碍。得了这种病得患者会出现在意识、情绪、认知、情感以及动作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心理变化,且这些变化都是持久性和明显性的。患者无法正常地进行工作和学习,生活不能自理,行为怪异,常常做出一些人们难以预料和无法理解的行为来。具有严重性精神病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伤人或者自伤的行为,更有甚者会出现自杀的现象。老年精神病就是指在老年时期产生的精神类疾病,它与普通的精神类疾病有着很大的区别,老年人患上老年精神病导致死亡的几率更大,且危害性也更强。

1. 患者资料

分析的对象自2010年5月到2011年7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老年精神病的患者的病历,均为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4岁,患者的患病程度、病程长短、并发症情况等都不存在明显的差距。

2. 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5月到2011年7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老年精神病的患者的治疗过程,分析出几类比较常见的问题,并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3. 结果

3.1 问题

3.1.1 合并严重躯体疾病

这类问题就是指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了各类身体的并发症,例如:肢体类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这些疾病的出现是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所能出现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也是最容易导致患者死亡的问题。

3.1.2 噎食

这是由于病人的脑部萎缩,导致了各类神经的迟缓,对于吞咽动作的神经反应不够灵敏,导致在进食的过程中出现了噎食的现象。

3.1.3 摔倒

老年人的运动反应本身就出现了迟缓的现象,再加上由于脑部萎缩造成神经迟缓及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行动力迟缓,在碰到光滑的路面,或者被其它患者碰撞时就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摔倒的情况。

3.1.4 失眠

老年人本身的睡眠时间就比普通人少,而失眠也是精神类疾病的诱因之一。因此,老年精神病患者就会经常性出现失眠的症状,导致患者出现情绪上的焦虑、烦躁、暴动等,很容易是患者出现过激行为。

3.1.5 便秘

这种问题的出现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患者自身行动困难,对于排便功能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出现了便秘现象;而另外一种原因是由于患者所服用的治疗精神类疾病的药物具有导致便秘的副作用存在。

3.2 预防和护理方法

3.2.1 合并严重躯体疾病的预防和护理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患者不经常运动、随意捡食不卫生的食物、饮用生水等,而医护人员就要对患者进行预防和护理。带患者多去户外运动,培养患者的兴趣爱好,多与患者聊聊天,组织患者在一起进行活动,例如看电视、听音乐、做保健操等等;还要监督患者的饮食,对于患者吃剩下的食物要进行及时的处理;为患者多准备一些开水,并督促患者养成各种卫生习惯。

3.2.2 噎食的预防与护理

噎食出现的原因除了患者本身的身体机能的退化外,还因为受到了干食的影响,这类现象一般会出现在患者进食干食时。医护人员在监督患者进食时要督促患者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还要对进食的患者进行及时的给水,通过水将食物顺利送入胃中。

3.2.3 摔倒的预防和护理

患者所穿的衣物、鞋子要合身,尽量不让患者穿拖鞋,保持地面干燥无积水,避免造成摔伤。同时,还要对那些情绪焦躁的患者进行隔离,避免这些患者冲撞到其他的患者。对行走不稳的患者及用药量大的患者要进行陪同和必要的帮助。

3.2.4 失眠的预防和护理

对于失眠的患者就要采取诱导措施了,在患者的睡眠时间里将患者病房内的灯光调成昏暗的,避免强光刺激患者,还要培养患者正确的睡眠习惯,定时定点的进入睡眠状态,必要时要与医生商量,给予患者适当的安眠类药物。对于一些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就要给予严密的监护,尤其是清晨,一般的精神病患者在清晨发病的情况严重,因此,对自杀倾向严重的患者在清晨时要给予查房措施,避免出现意外。

3.2.5 便秘的预防和护理

要督促患者进行排便,并且要锻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在饮食方面要多为患者提供一些蔬菜类、水果类的食物,帮助调节患者的消化系统。鼓励患者多饮用开水,增加胃内的水分,而对于药物引发的副作用只能通过服用止泻剂进行缓解。

4. 结 语

综上所述,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经常会出现上述的五个问题,而这五个问题也会导致患者受到进一步的损伤,甚至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现象。因此,对这些问题的预防和护理时必要的,这样做,不但可以减小患者的痛苦,避免患者出现二次伤害,还可以使得患者的恢复几率大大增加。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篇(4)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护理的96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8例,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参照组患者48例,采用普通护理手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护理满意率为100%,患者在护理期间未出现事故;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护理满意率为58.33%,3例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事故。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率、患者事故发生率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结合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病理特点,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能够稳定患者病情并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应用。

[ http://

关键词 ] 精神病;老年患者;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4(c)-0146-03

[作者简介] 王冬梅(1973.12-),女,黑龙江黑河人,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护理。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1-4]。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步伐的加快,老年人的健康生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让老年人有一个健康稳定的晚年生活,就需要对患有老年精神病的患者加强护理工作,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护理的96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①其中观察组患者48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65~89岁之间,平均年龄72.5岁,在疾病分类上,精神分裂症11例,情感性精神病12例,器质性精神障碍13例,老年痴呆症12例。该组患者全部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手段。②其中参照组患者48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66~88岁之间,平均年龄73.9岁,在疾病分类上,精神分裂症13例,情感性精神病9例,器质性精神病障碍14例,老年痴呆症12例。该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手段。两组患者在组别构成,性别构成,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与分类第3版的诊断标准,患者大为中轻度病患。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的病房护理手段;观察组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在护理措施上,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及时的了解,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老年精神病患者长期服用药物,加之自身疾病的困扰,很容易就会出现抑郁心理,表现为沉默寡言,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里感受,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使患者敞开心扉,护理人员要尊重,理解,关系,鼓励患者,让老年患者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

1.2.2 睡眠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具体应该包括新鲜流通的空气,柔和的光线、舒适的床位等基本要素;其次在保证了舒适的睡眠环境的基础上,护理工作人员要避免让患者食用有刺激性的食物或饮品,保证患者在睡觉前用温水泡脚;最后一些老年精神病患者属于长期卧床休养的类型,护理人员需要在护理过程中定期更换床单被罩以保持其平整、清洁、干燥,并帮助病患定时更换体位,在床位的选择上应使用气垫床。此举的目的是防止患者长期卧床而发生皮肤破损、继发感染、褥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1.2.3 饮食锻炼护理 饮食方面:在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时,要遵循饮食上的“三高两低”原则,即在食物的选择上以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蛋白质、低糖、低脂类为主,合理进行的饮食的安排,注意在食物的选择中含富含纤维且易于消化吸收的多样化食物,如绿叶蔬菜、豆类、粟谷类、果蔬,钠盐的摄入量进行合理控制(以5 g/d左右为最佳),饮食控制上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切忌暴饮暴食。

锻炼方面:通过健康教育,辅助以适当的身体锻炼能够帮助老年精神病患者增强体质,舒缓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提供更优质的生活,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鼓励患者参加集体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信心,避免逃避社会的悲观情绪。比如护理人员可以带领老年精神病患者一起打扫卫生,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生活参与度,感受到自身劳动的成就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进而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1.2.4 安全护理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的全过程中,应给与安全检查工作以足够的重视,患者入院时的随身物品如剪刀、指甲刀、钥匙、镜子、鞋带、腰带等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的物品要给予禁止(患者普遍选择的自杀工具),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病房内的物品进行不定期检查,对于服用药物的患者,要给予口腔检查,防止患者吞服药物自杀,对患有家族精神病史的患者要给予集中管理。

1.2.5 家属护理指导 护理人员需指导家属,一方面加强庭成员的关心和照顾;另一方面加强家庭成员提供给老年精神病患者足够的护理帮助。患者出院后其实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病情的缓解与控制,家庭人员要对老年人进行进一步的心理护理,因为家庭亲属所带来某些护理作用是医护人员所无法代替的,要让患者最亲近的亲属给患者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动力,护理过程中做到有爱心、有耐心、细心、有责任心、有警惕心等等。除了心理护理外,日常的饮食起居,衣食住行也是需要着重加强的方面,比如便秘几乎是所有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生活问题,那么家属在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就需要注意对患者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及摄取有益于排便的食物,叮嘱家属指导患者定时进餐,切勿暴饮暴食,避免夜间进食,不偏食,摄取均衡营养,多食含纤维多的蔬菜,水果和粮食,多补充水份,保证每日饮水。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和护理后,统计结果见表1所示。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护理满意率为100%,患者在护理期间未出现事故;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护理满意率为58.33%,3例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事故。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率、患者事故发生率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该组研究结果表明,提升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水平,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疾病治疗效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但相关护理研究报道显示[5],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平均只达到60%左右,护理事故的发生率也平均达到了8%以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老年精神病护理工作的难度,而该研究结合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病理特点,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稳定患者病情并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在张凤云[6]的研究报道中,采用了与该研究相似的护理方法,结果显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9.2%,这与该研究结果相一致,但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9%,与该次研究的结果存在差异,考虑可能是因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病理特点缺乏系统的研究,导致护理缺乏针对性。结合该次的研究经验及以往的相关报道[7-9],为提升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的针对性,现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病理特点进行总结。

3.1 自理能力呈下降趋势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人步入老年后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开始下降,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后脑功能开始退化,自身也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动作反应迟钝缓慢,自身感觉知觉逐渐减退,智力、记忆力等方面下降,合并有多种身体疾病等等。而老年精神病患者实际上就是在智力减退到一定程度后,出现老年痴呆,再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出现生活无法自理的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自我伤害的问题,自理能力下降是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典型表现。

3.2 脏器功能衰退

当老年人患有精神病问题时,会引发全身脏器功能的减退,进而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一般老年精神病患者要长期服用大量的药物,加之老年精神病患者自身身体机能的下降,药物代谢能力的降低,极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储积的状况,且从老年人服用药物的特点来看,治疗精神病一类的药物大多会引起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如让患者出现便秘等药物副作用。除此之外,老年精神病患者大多记忆力下降,很容易在药物服用的过程中出现多服、漏服等问题,对脏器功能造成更为严重的损伤。

3.3 患者睡眠出现障碍

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一直都难以得到保障,睡眠障碍也是困扰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主要问题。导致老年人睡眠出现障碍的原因分为很多种,主要包括以下5点:原发性障碍,例如行为障碍、睡眠暂停、昼夜规律障碍等;神经系统病症,例如帕金森综合征;心血管病;药物作用,例如酒精、咖啡因等;睡眠习惯不良等。这些睡眠障碍都会导致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下降,存在睡眠功能障碍,例如睡眠较浅容易被惊醒、失眠、早醒等情况。

3.4 精神障碍问题

老年精神病患者都会受到精神障碍问题的困扰。人类在步入老年之后,身体的各个器官和机能都大幅度的下降,包括记忆力和身体组织,造成情绪多变,很容易出抑郁、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在性格方面也会变得固执、多疑,经常会出现恐惧的心理状态,由于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而出现一些列情绪反应。精神障碍问题是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这也给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护理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5 出现多种并发症

老年精神病患者多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并发症,这是由于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下降,身体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大不如前,细菌侵入易诱发老年人感染,一旦老年人没有专人护理,加上自身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就容易染上腹热,褥疮,跌伤坠床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结合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病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是提升护理水平的关键所在。

[ http://

参考文献]

[1] 曲红.略论老年精神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99-100.

[2] 张文.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3(8):122-123.

[3] 徐晔.舒适护理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3):3640-3641.

[4] 胡春碧,杨波.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5):2163-2165.

[5] 兰师萍,喻青媛.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原因与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1):207.

[6] 张凤云.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2012(12):173-174.

[7] 赵美平.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56-57.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篇(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ain points of nursing service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eas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work.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96 elderly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ease nur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3 to November 2014.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reference group. 48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other 48 cases in the reference group were given the general nursing.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and therapeutic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was 89.58%,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was 100%, there was no nursing accid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nursing, and in the reference group that was 75%, 58.33%, 3 nursing accidents,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bove three asp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Mental disease; Elderly patients; Nursing service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1-4]。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步伐的加快,老年人的健康生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让老年人有一个健康稳定的晚年生活,就需要对患有老年精神病的患者加强护理工作,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护理的96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①其中观察组患者48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65~89岁之间,平均年龄72.5岁,在疾病分类上,精神分裂症11例,情感性精神病12例,器质性精神障碍13例,老年痴呆症12例。该组患者全部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手段。②其中参照组患者48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66~88岁之间,平均年龄73.9岁,在疾病分类上,精神分裂症13例,情感性精神病9例,器质性精神病障碍14例,老年痴呆症12例。该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手段。两组患者在组别构成,性别构成,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与分类第3版的诊断标准,患者大为中轻度病患。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的病房护理手段;观察组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在护理措施上,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及时的了解,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老年精神病患者长期服用药物,加之自身疾病的困扰,很容易就会出现抑郁心理,表现为沉默寡言,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里感受,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使患者敞开心扉,护理人员要尊重,理解,关系,鼓励患者,让老年患者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

1.2.2 睡眠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具体应该包括新鲜流通的空气,柔和的光线、舒适的床位等基本要素;其次在保证了舒适的睡眠环境的基础上,护理工作人员要避免让患者食用有刺激性的食物或饮品,保证患者在睡觉前用温水泡脚;最后一些老年精神病患者属于长期卧床休养的类型,护理人员需要在护理过程中定期更换床单被罩以保持其平整、清洁、干燥,并帮助病患定时更换体位,在床位的选择上应使用气垫床。此举的目的是防止患者长期卧床而发生皮肤破损、继发感染、褥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1.2.3 饮食锻炼护理 饮食方面:在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时,要遵循饮食上的“三高两低”原则,即在食物的选择上以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蛋白质、低糖、低脂类为主,合理进行的饮食的安排,注意在食物的选择中含富含纤维且易于消化吸收的多样化食物,如绿叶蔬菜、豆类、粟谷类、果蔬,钠盐的摄入量进行合理控制(以5 g/d左右为最佳),饮食控制上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切忌暴饮暴食。

锻炼方面:通过健康教育,辅助以适当的身体锻炼能够帮助老年精神病患者增强体质,舒缓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提供更优质的生活,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鼓励患者参加集体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信心,避免逃避社会的悲观情绪。比如护理人员可以带领老年精神病患者一起打扫卫生,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生活参与度,感受到自身劳动的成就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进而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1.2.4 安全护理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的全过程中,应给与安全检查工作以足够的重视,患者入院时的随身物品如剪刀、指甲刀、钥匙、镜子、鞋带、腰带等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的物品要给予禁止(患者普遍选择的自杀工具),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病房内的物品进行不定期检查,对于服用药物的患者,要给予口腔检查,防止患者吞服药物自杀,对患有家族精神病史的患者要给予集中管理。

1.2.5 家属护理指导 护理人员需指导家属,一方面加强庭成员的关心和照顾;另一方面加强家庭成员提供给老年精神病患者足够的护理帮助。患者出院后其实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病情的缓解与控制,家庭人员要对老年人进行进一步的心理护理,因为家庭亲属所带来某些护理作用是医护人员所无法代替的,要让患者最亲近的亲属给患者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动力,护理过程中做到有爱心、有耐心、细心、有责任心、有警惕心等等。除了心理护理外,日常的饮食起居,衣食住行也是需要着重加强的方面,比如便秘几乎是所有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生活问题,那么家属在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就需要注意对患者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及摄取有益于排便的食物,叮嘱家属指导患者定时进餐,切勿暴饮暴食,避免夜间进食,不偏食,摄取均衡营养,多食含纤维多的蔬菜,水果和粮食,多补充水份,保证每日饮水。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和护理后,统计结果见表1所示。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护理满意率为100%,患者在护理期间未出现事故;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护理满意率为58.33%,3例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事故。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率、患者事故发生率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该组研究结果表明,提升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水平,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疾病治疗效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但相关护理研究报道显示[5],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平均只达到60%左右,护理事故的发生率也平均达到了8%以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老年精神病护理工作的难度,而该研究结合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病理特点,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稳定患者病情并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在张凤云[6]的研究报道中,采用了与该研究相似的护理方法,结果显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9.2%,这与该研究结果相一致,但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9%,与该次研究的结果存在差异,考虑可能是因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病理特点缺乏系统的研究,导致护理缺乏针对性。结合该次的研究经验及以往的相关报道[7-9],为提升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的针对性,现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病理特点进行总结。

3.1 自理能力呈下降趋势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人步入老年后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开始下降,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后脑功能开始退化,自身也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动作反应迟钝缓慢,自身感觉知觉逐渐减退,智力、记忆力等方面下降,合并有多种身体疾病等等。而老年精神病患者实际上就是在智力减退到一定程度后,出现老年痴呆,再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出现生活无法自理的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自我伤害的问题,自理能力下降是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典型表现。

3.2 脏器功能衰退

当老年人患有精神病问题时,会引发全身脏器功能的减退,进而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一般老年精神病患者要长期服用大量的药物,加之老年精神病患者自身身体机能的下降,药物代谢能力的降低,极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储积的状况,且从老年人服用药物的特点来看,治疗精神病一类的药物大多会引起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如让患者出现便秘等药物副作用。除此之外,老年精神病患者大多记忆力下降,很容易在药物服用的过程中出现多服、漏服等问题,对脏器功能造成更为严重的损伤。

3.3 患者睡眠出现障碍

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一直都难以得到保障,睡眠障碍也是困扰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主要问题。导致老年人睡眠出现障碍的原因分为很多种,主要包括以下5点:原发性障碍,例如行为障碍、睡眠暂停、昼夜规律障碍等;神经系统病症,例如帕金森综合征;心血管病;药物作用,例如酒精、咖啡因等;睡眠习惯不良等。这些睡眠障碍都会导致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下降,存在睡眠功能障碍,例如睡眠较浅容易被惊醒、失眠、早醒等情况。

3.4 精神障碍问题

老年精神病患者都会受到精神障碍问题的困扰。人类在步入老年之后,身体的各个器官和机能都大幅度的下降,包括记忆力和身体组织,造成情绪多变,很容易出抑郁、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在性格方面也会变得固执、多疑,经常会出现恐惧的心理状态,由于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而出现一些列情绪反应。精神障碍问题是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这也给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护理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篇(6)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护理水平,中医药知识

中国共产党第十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新要求”包括居民收入倍增目标。随着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伴随着人口的平均寿命也显著延长,社会正迅速的步入老龄,同时老年精神病患者亦随之增加。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家庭、社会及医疗机构的重视。为了让老年患者维持健康的身体的同时保持健康的愉快的精神状态,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细致全面的护理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加强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家属护理指导和适当学习中医药知识提升老年精神病护理水平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希望文中的观点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加强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1-6]

对待精神病人,护理人员均应热情、诚恳,尊重其人格,说话要亲切、通俗易懂,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应加强保护性医疗工作,尤其对病人病态内容要注意保密,要积极主动关心,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康复期病人虽然精神症状已消失,自知力有所恢复,因此对疾病严重性有所认识,加上社会上对此病讽刺和歧视,而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要鼓励病人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细心观察,防止疾病反复及意外事件发生。护理人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熟练的专业技术技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病情反复及发生意外,要沉着、冷静,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治疗。

二、加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家属护理指导

老年精神病患者通常会带给家庭一定的困扰,给家庭成员带来精神和生活压力。老年精神病患者出院,只能表示病情得到缓解和控制,还不等于治愈。出院后主要在家庭中生活护理人员要对家属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同时要对家属强调其是患者最亲近者,也是患者力量的源泉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家属所能起到的作用在某些方面是任何人取代不了的。护理人员要告知家属在护理老年精神病患者时应做到五个心,即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警惕心,加强对患者的观察,防止各类意外事件的发生,以提高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9]。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生理功能的减弱,而更需家庭成员的关心和照顾,护理工作者应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工作,让家属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7]。有文献显示患者家属(83.3%)对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包括治疗用药、药物不良反应预后以及费用等),并且对治疗期望值较高,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疗效不好、费用较高,即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和影响后续治疗[8]。通常直立性低血压是引起精神疾病患者跌倒的最主要因素,是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在老年患者中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约为5%~33%[10]。无论是否是精神病患者,老年人都有便秘的特点,而有些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导致便秘。所以护理人员督促并鼓励患者在家中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及摄取有益于排便的食物,叮嘱家属指导患者定时进餐,切勿暴饮暴食,避免夜间进食,不偏食,摄取均衡营养,多食含纤维多的蔬菜、水果和粮食,多补充水份,保证每日饮水1000ml左右[11]。

三、适当学习中医药知识提升老年精神病护理水平

中医药知识具有简单、实用,廉价等特点,在有长久应用中医药的我国很有市场。护理人员应当积极掌握中医药知识提升护理质量。医院可以组织护理人员来到有规模的大药房,通过参观中药店、学认常见中草药等方式,了解中医药知识,培养学习传统中医的兴趣,现场与中医师交流。通常基层医务接受培训方式要以参加培训班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辨证施治培训为主,而开展突出重点,分层次的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12]。

参考文献

[1]张冬阳.老年精神病患者药物不良反应302例观察与护理.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4):1848-1849.

[2]叶芳.老年精神病患者家庭意外伤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8):2169-2170.

[3]李补顺,张爱玲.20例精神科意外事件分析.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12(3):39-40.

[4]杨文丽,武克文.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819-820.

[5]姚敏杰,李秀兰,李桂锦,等.语言艺术是胜任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206.

[6]张冬红.康复期老年精神病患者抑郁状况与家庭支持的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41-43.

[7]张冬红.康复期老年精神病患者抑郁状况与家庭支持的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41-43.

[8]杨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重庆医学,2009,38(7):796-797.

[9]叶芳.老年精神病患者家庭意外伤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8):2169-2170.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篇(7)

1.2方法整理与归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并将护理成果记录下来。

2结果

根据临床观察资料统计,老年精神病人在护理过程中各项风险因素的发生率。

3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护理对策

3.1饮食不当这里的饮食不当既是指老年精神病患者吞咽食物时发生噎食现象。有的精神病人会有暴饮暴食的症状,这就更加增加了发生噎食现象的几率。对此,护理人员应该:①在病人进食时,要做好陪护工作,一旦发现病人噎食就要马上进行救治;同时也要防止病人偷偷食用来路不明的东西;②给病人提供的食物要以易于消化且富含营养为准则,防止病人食用坚硬的食物;③病人进食完毕后,要让病人在餐厅休息,不可让他们离开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

3.2跌倒据研究资料表明,65岁以上的老人跌倒的几率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服用大量的抗精神病药物,造成理解力较差、对护士的安全宣教接受能力较差的情形。此外,老年精神病患者长期待在医院中,封闭的环境也给他们的身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大多数老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跌倒的几率比较大。对此护理人员要做的工作有:①在医院的公共活动领域安装尽可能多的扶手,使病人在需要帮扶的时候能够得到有力的支撑;②在浴室、水房等比较容易造成跌倒的地方铺设防滑垫;③病房门口不能有门槛等障碍物。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篇(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医疗保健的进步及发展,人的寿命不断延长[1],2011年我国老年人口达1.85亿,老年人已经成为住院患者中重要的群体。尤其是老年精神障碍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院老年精神科病房于2010年4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正式启动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老年精神科病区2011年1月至8月出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评分表为研究组,2009年1月至8月我院老年精神科病房出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为对照组。

1.2 实施方法 通过100份研究组和100份对照组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平均得分统计进行比较。

1.3 评价方法 查找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2009年1月至8月老年精神科病房出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和2011年1月至8月出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各100份的平均得分情况,每一项满意5分,基本满意4分,不满意1分。

2 结果

2组老年住院患者满意度各项平均得分对比如表1。

P

3 护理体会

患者满意度表达患者对所接受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是评价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的最佳指标。上表显示研究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3.1 夯实了基础护理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由于各器官生理机能退行性变化,行动迟缓、自理能力较差[2]。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我们通过加强晨、晚间护理,与患者增进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身需要,协助患者做到“三短、六洁”。由于我科老年患者多,病员依赖性很强,患者的很多在生活起居方面要靠护士协助或代他们完成,在协助患者完成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人文关怀,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让患者始终信任护士,使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3.2 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病房实行责任包干到人,弹性排班,合理调度,全员积极参与,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护理人员自觉的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品位,赢得患者的普遍赞誉和信任。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转变了护士的服务理念,实行亲情服务,护士在每项操作前称呼“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使患者感到无比亲切[3]。实施了绩效考核,体现“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则,充分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护士的待遇与职业成就感。

3.3 提高了健康教育知晓率 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力差,健康教育需反复进行[4]。每个护士都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疾病等具体情况对患者实行相应的入院宣教和健康教育,制定护理计划,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所患疾病的治疗措施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特殊检查的意义,知道用药名称及作用、各种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建立了健康教育登记表,使健康教育覆盖率达100%,提高了健康教育知晓率。

参 考 文 献

[1] 韩永惠,石玉.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0):6—7.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篇(9)

(长沙市精神病医院湖南长沙410004)【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对2011年2月12日~2011-6月12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64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则在上述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饮食护理等干预护理措施,分别于入组时及第2、4、6、8周进行自编问卷、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前BP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进行治疗后在第2、4、6、8周BP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进行治疗后在第2、4、6、8周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则在上述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饮食护理等干预护理措施,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 加强封闭式病房安全管理 对待老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所在的病房坚持每天进行病房安全大检查,消除对患者不利的一切因素,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陪住探视的管理工作,防止患者家属不经意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造成不必要的人身损害;在为住院患者发药时要认真检查老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口腔,证实病人确已将药物咽下后方可离去,防止病人将多次药物收藏后1次服下造成过量服药中毒;对重点老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病人将其安排在护理人员易于观察的病室,严禁老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单独行动,加强巡视;护理人员严格交接班制度,防止因交接班不清楚而造成意外。医生办公室、护士办公室、主任办公室、物理治疗室、洗漱室、餐厅、仓库及通向室外或者阳台的门均应随时随手关门锁门。办公室不得让老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便出入,以防老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发生意外。在病区内储存危险物品时要将其妥善放置并加锁保管,严格交接。对新入院的老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外出返回老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做好认真细致的安全检查,严禁其将外界危险物品带入病房,减少因抑郁情绪而导致患者出现自杀行为。(2)密切观察老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自杀先兆 对出现下述行为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要加强观察: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严重情绪低落,有罪恶或自责自罪妄想、坐立不安及频繁入厕等;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无特殊外界原因的情况下突然表现过分合作,并有支使他人离开的举动;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喜欢向僻静处观察,窥觅合适自杀地点的可疑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收藏绳索或利器等行为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储积药物的行为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待患者的上述行为,护理人员应提高警惕,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严禁让病人单独行动,认真做好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以防患者发生意外事件。(3) 密切观察精神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避免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药源性焦虑及抑郁的产生。特别是在应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时,更应该加强巡护,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一旦发现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理。(4) 加强病房薄弱环节的护理防范,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 大多数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在节假日夜间或者中午,在这些时候往往值班人员少,而且医护人员的工作繁忙,给患者自杀有可乘之机。因此,加强病房管理尤其应该着重加强夜班、午班及节假日的安全防范工作,掌握巡视的技巧,采取不定时及不定方向的巡视方法观察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密切观察病人的睡眠状态,对蒙头睡觉的病人,应劝其将头露出被外。(5) 争取得到老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精神病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在病情好转后往往无法面对来自亲友、家庭及社会的压力,再加上老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经济不独立,而治疗又需要较长的时间,往往经济拮据,怕连累家人,产生自杀行为。因此,护士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多与病人沟通,及时了解其家庭背景,向社会宣传有关精神分裂症的防治知识,让全社会的人都关心精神病人,接纳他们,帮助他们,减少刺激,使其早日再次融入社会。(6) 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定期举办一些有关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知识讲座,使他们了解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复发的先兆症状及预防复发的措施等。向病人讲解抗精神病药物的药理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并教会病人防治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告诉其坚持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鼓励和组织病人参加各项病房工娱体活动,使病人的住院生活多样化和规律化,以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巩固治疗治疗效果,防止精神分裂症再复发。1.3 临床疗效评定方法 由2名经过统一培训且临床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使用自编问卷、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在入组时,第2、4、6、8周对患者进行测评。HAMD分4级评定标准:临床痊愈:HAMD减分率≥75%,显著好转:减分率≥50%,好转:减分率≥25%,无效:减分率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后导入SPSS16.0,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及x2检验。检验水准x2=0.05,双侧检验。2 结果2.1 2组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比较 2组患者在治疗前BP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进行治疗后在第2、4、6、8周BP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进行治疗后在第2、4、6、8周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进行治疗后在第2、4、6、8周BP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进行治疗后在第2、4、6、8周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篇(1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267-02

我科是以收治老年精神病人为主的科室,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精神病患者也越来越多,本身老年人由于生理各功能下降,对事物反应的敏感性明显下降,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呛噎食等安全问题较一般患者高。而老年精神病人由于一些异常的精神因素,比如:老年痴呆者反应迟钝、老年精神病患者存在一些幻觉等,从而导致老年精神病人比一般老年人更容易发生不安全事件,因此作为老年精神病科,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坠床呛噎食是临床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的。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2000年至2008年在住院期间共发生跌倒、坠床、呛噎食老年人共48例,其中跌倒26例,坠床14例,呛噎食8例,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66~95岁,平均年龄79.5岁。老年痴呆抑郁症21例,躁狂发作8例,老年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者8例、合并骨质疏松6例、合并心脏血管病变的5例。

2 原因分析

2.1 病人高龄:据报道,每年有1/3的65岁以上老年人,1/2的80岁以上老年人有跌倒的事例。老年人各个器官系统都处于衰竭状态且大都合并多个疾病,体力和智力状态下降,使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提高。同时老年人视力、听力及平衡能力、感知能力的下降,肌力减退也易引起跌倒。老年痴呆病人由于其吞咽功能也下降,因此非常容易出现呛噎食。

2.2 精神异常:由于痴呆病人个人行为能力下降,会有一些怪异行为,如夜间睡眠障碍、夜游、言行紊乱等情况,极容易出现坠床跌伤情况。

2.3 躯体疾病:痴呆患者常伴有多种以上疾病如帕金森病、脑卒中等,某些影响心、脑、血流灌注及氧供应的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颈椎病等可致患者跌倒易发生坠床及跌伤。老年患者体弱,骨关节不灵活、骨质疏松,患者躯干姿势、本体感觉、转身及体力下降也导致步态的变化,引起跌倒损伤的发生。

2.4 环境因素:地板湿滑不平整、楼道不够宽敞、室内照明不足、床的高度不合适等都可以导致跌倒发生。

2.5 医护人员方面的因素: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缺乏护理经验,缺乏对意外事故的预见性及应急能力。

2.6 服用精神科药物:多数痴呆患者服用抗精神药物反应慢、性低血压、部分患者有视觉空间障碍,步态不稳,其步高、步幅、速度、连续性、直线性及平稳性等都有改变,也会出现跌倒及坠床。

3 预防对策

3.1 对新入患者进行危险度评估:预防大于治疗,科室必须将老年精神病人跌伤及坠床的防范放在第一位,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新入院病人,在及时掌握病人的跌伤坠床危险系数,对每个入院的病人从以上易发生不安全的因素进行详细评估,以便在各班交接时均可对跌倒坠床的高危人群进行防范。并根据评估情况在病人一览表上示上警示标记,便于各班交班时认真交接,对于高危人员夜间多加强巡视。

3.2 加强病情观察:夜间多巡视病房,对于躁动易激惹的病人,要多加强管理,防止其躁乱时坠床或者跌伤。

3.3 加强喂食的管理: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要耐心喂食,取半卧位或者坐位,避免大口喂食引起呛噎食。

3.4 保持病室环境安全:地面无积水,病区路面平整、卫生间不能潮湿、光线必须充足,地面无障碍物,做检查的各种电线不能放在病人活动的场所,加强病房的设施配套,如卫生间、楼道墙壁上安设扶手,卫生间配备坐式便器,室内外地面保持平坦,铺上防滑地毯和地砖,卫生间及床头配备报警装置,病床装有护栏等。不能自理的老年病人要有人协助行走。

3.5 严格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一套完善、系统、有效、科学的规章制度,如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和探视制度等,并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要求护理单元组织学习,以提高护理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坚持用制度规范和约束护理行为,从制度上保证安全护理工作的落实。

3.6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知识的基本技能: 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维护安全护理的基础。要求护理人员除了掌握基本知识外,还要具备本科室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能,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行为准则,便于在临床工作中运用自如,逐步培养提高对意外事故的预见性及应急能力。掌握与患者交流的方法,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料理时运用科学方法和技巧,减少老年痴呆患者危险的发生。

3.7 做好精神科药物副作用的观察:护士应熟悉掌握精神科用药的药理作用及副作用的观察,如病人出现椎体外系反应后动作僵硬,行走步态不稳等,要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避免擅自增减药物。应告诉患者服用降压药、降糖药、安眠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3.8 创造有利于患者的安全环境:定期对环境与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如灯光合适,床、柜、椅摆放整齐、高度适合,地面平坦、通道无障碍,窗户、门锁、水龙头、开关插座完好,开水房随手锁门,各类悬挂物牢固。工娱治疗环境及物品尽可能对患者无危害。

3.9 加强护士的责任感:患者入院后护士应对其进行跌倒危险性评估,筛选出高危跌倒患者。在病床上贴一醒目标志,使其家属及所有医务人员都知道并及时予以协助或提醒。对高危跌倒患者应告知并动员其家属陪护,并要求其签署跌倒知情同意书,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对高危跌倒患者应班班床头交接班。

4 讨论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住院患者也越来越多。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呛噎食等意外发生,关键在于全面的护理评估,消除引起不安全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护理对策,通过护理人员、老年人和家属的共同努力,使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不安全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科研经费管理问题 下一篇: 医疗事故的刑事责任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