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科学知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4 16:19:44

有趣的科学知识

有趣的科学知识篇(1)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说:“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之知道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对科学有兴趣,就必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单纯地把科学与升学系在一起,而应结合科学对整个社会的巨大作用,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密切联系,造福于人类的事实,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了解到人类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科学知识,如电灯、电视机、汽车、飞机、农药、化肥等的制造都离不开科学知识,使他们意识到学好科学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有极为紧密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

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相关的科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生活实际的“生活化”问题情境。教学中渗透一些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环境保护、资源、能源等休戚相关的科学知识,把科学学科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可使学生了解科学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了解和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的发生与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激情。

三、利用科学实验激发兴趣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只有科学实验才能反映科学学科的特点。从许多科学家成长的历程来看,他们都非常热爱科学实验,而且无不是通过实验取得科学成就的,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奇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究和求知欲。科学实验具有形象鲜明、联系实际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科学实验是最形象、生动、直观地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之一。教师通过实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亲眼看到科学现象,亲手做科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中不仅应该认真做好课本规定的每一个实验,还应该增加一些跟教学内容有关趣味性实验,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科学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相应的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

式,它涉及探索自然或物质世界的过程,在寻求新的理解过程中,它促使人们提出问题、获得发现并对这些发现进行严格检验。在义务教育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得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同时,科学探究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身边的许多科学事物令他们感到新奇,对探究身边的科学事物有浓厚的兴趣。

五、利用现代媒体激发兴趣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集合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其教学方式有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特点,可进行快速的信息处理和图像传输,同时还配有悦耳的音乐和图像描绘。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更直观、生动地看到一些传统教学无法展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较难的理论知识。这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学习分子、原子的知识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并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六、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科学片断、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科学史,科学魔术、科学谜语、科学游戏、科学趣味实验等资料,组织学生进行江水污染检测,参观学校附近的化工厂,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与成就,举办趣味科学小讲座、科学竞赛专题讲座,撰写小论文,出科学墙报等。通过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趣味性的、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一方面可使学生们增长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对科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有趣的科学知识篇(2)

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使生物学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并使学生在兴趣引导下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生命科学和我们”教学中,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奇趣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对生物世界充满好奇,引导其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又如,利用故事启发学生对生物科学进行思考、认知和理解。如1744年,普鲁士国王因麻雀啄食樱桃而下令扑杀麻雀,并给予扑杀麻雀者一定的奖赏,导致麻雀绝迹,害虫猖獗,樱桃也不再结果,后来不得不从国外引进麻雀,当地生态才得以恢复。这个故事会使学生对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共存产生兴趣,在兴趣引导下对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动性,拓展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生物教学的教学效果。再如,利用生物科学史中的名人故事,增强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和神秘性,使学生体会生物科学家打开一个个生物谜团的经历和喜悦,使其对生物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加投入,勤奋学习生物知识,更多的探求知识及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对高中生物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和应用,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水平。此外,还可以应用生物科学中的一些小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参与生物教学的主动意识。例如,“光合作用”教学中,可通过赫尔蒙特的实验让学生自信探索发现光合作用,使学生对水、土壤与植物体构造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通过蜡烛熄灭实验、小白鼠实验来认识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密封的玻璃罩中,有绿色植物的蜡烛会晚一些熄灭,小白鼠的生存时间也好延长,足以证明绿色植物可对浑浊的空气进行更新。总之,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生物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对生物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同时,教育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在兴趣的引导下更加认真的钻研知识,拓展求知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用好生物科学史,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是素质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利用生物科学史可以培养学生研究精神,使其主动研究知识,探索求知。例如,“生命科学和我们”教学中,生物科学史可引导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区、人工繁殖技术等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教育学生热爱生物科技、热爱研究,积极关注现代社会的生物科学技术,认知现实中生物知识的具体应用,从而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欲望,使其更加主动的参与教学,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此外,生物科学史能够教育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动手,将自己思想中的疑惑通过“动手”加以实践,获得答案。例如“基因的自由组合”教学中,对于基因学的抽象概念学生很难理解,且难以产生兴趣,课堂教学表现出极大的消极性、被动性。结合豌豆实验,让学生认知豌豆粒色、形状的组合和变化,对显性基因、隐性基因产生兴趣,再结合人类的血型遗传,如“A型血”与“B型血”的两个人结合为什么会生一个“O型血”的宝宝,宝宝的血型还有什么可能情况。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实际调查产生求知的欲望,使其主动的参与教学。另一方面,利用生物科技史教育学生“真知出自实践”,启发其积极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勇于实践,揭开生物科学真相。由此可见,生物科学可调动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树立正确的生物学习方法,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保了生物教学质量。

有趣的科学知识篇(3)

1.缺乏对科学学习趣味培养正确的认识

当代学校的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其采用各种方法提高其学习兴趣,但是却迟迟看不到结果,因此,很多教师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科学学习趣味培养和提高后,就会放弃该方法,认为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没有作用。另一方面,一部分家长只是在乎学生的期末期中的学业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趣味性的培养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其认为成绩才是硬道理,能考上好的中学才是学生有用的教育。趣味课堂对升学率毫无作用,小学时期应该把基础知识学好,先取得一个好的名次比较重要。

2.当代科学课堂教学形式枯燥单一

目前,各个学校为了升学率都在实行各种各样的措施,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课堂上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很多其他课程还会私自暂用科学课堂的时间。为了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科学知识,课下会布置很多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上课时,会表现出乏味无趣的表情,对教师所讲的有关科学的内容都是被动的接受,丝毫不会动脑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课上课下的时间都被教师的任务排满了,失去了自由思考的时间,而且,课堂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很多学生在上课时倒头就睡,对科学的学习没有丝毫的趣味可言。

二、小学科学趣味课堂的构建的具体方法

1.游戏化教学,构建科学趣味课堂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的应用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其应该学的科学知识,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多加思考,开拓其想象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小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利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做一个合格的领路人,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利用游戏教学增加学生思考的时间,增加课堂趣味性,继而培养其多加思考的能力,为将其培养成为新时代背景下需要的综合素质能力过硬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以及思维的发散性。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关于科学知识的活动,比如说科学小知识接龙。规则与成语接龙的游戏一样,只不过把其中的成语换成了科学小知识。在该游戏中教师把学生随机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功接上上一组的相关科学知识的句子则的一分,接不上则不得分,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组有奖励。该游戏促进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组织复习学过的科学知识,进而接上上一组提出的小知识。在本次游戏中更有利于学生大脑发散思维的开发,同时增加了科学课堂的趣味性。

2.结合学生兴趣,构件趣味课堂

有趣的科学知识篇(4)

【摘 要】当今社会的发展突飞猛进,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为此,我们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基本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教育幼儿,启迪幼儿的科学意识,激发其探究欲望和主动求学的兴趣,引导幼儿热爱科学、理解科学,并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解决问题,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在学科教育中,教师要十分注重从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入手,并不断强化引导,使之发展成为志向,把学习自然跟献身科学的远大理想联系起来,实现培养儿童科学志趣的基础教育目标。教师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实践,旨在保护和培植幼儿科学家般的好奇心探究兴趣,在尊重幼儿认识特点和科学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强调幼儿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早期养成,为幼儿终身发展作好准备。【关键词】激发;榜样作用;探索环境;提升;发展 一、教师对于科学领域知识的自我提升及榜样作用是培养幼儿科学志趣的前提条件(1)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纲要》中幼儿科学教育观,不再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儿童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能力的培养,要与他人及周围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幼儿的知识经验尽量减少教师直接告诉给幼儿的,而是幼儿主动获得的,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用范例和操作实验向幼儿分步讲解或示范,而是支持、引发和引导幼儿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例如:大班科学,让幼儿了解浮沉的条件,是大的物体能浮起来呢,还是小的物体能浮起来呢?老师告诉幼儿是物体的浮沉与大小无关,然后再提供给幼儿两个不同的物体操作,验证老师的想法或老师告诉的答案,这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探索。真正的引导幼儿探索,应该是让幼儿先调动原有经验,充分猜想是什么样的物体能浮起呢?什么样的物体能沉下?孩子的猜想可能会有很多种,孩子猜想后就想迫不及待的知道Y果是否正确,结果将强化或调整其原有认识,这样的教师支持、引导才会让幼儿认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为了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教师应强调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加强幼儿不断学习的能力,如果通过科学教育培养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幼儿就有了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如果孩子通过学习科学,获得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就能不断的运用这些方法去获得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当我们预想的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发生矛盾时,我们尽量不能以牺牲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为代价来求取知识的传递。(2)其次在《纲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教师的学识素养、言行举止、科学态度、勤奋的作风,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志趣的形成。作为一名教师,应努力做到:以我对祖国幼儿的无限热爱,来激发幼儿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浓厚兴趣。教师还要加强理论学习,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逐步运用具体教学方法来让幼儿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逐渐把感性经验条理化、概括化、组织和升华为科学经验,用自身较好的科学素养去影响幼儿,学会用儿童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善于用教育评价来促进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教师的评价应有利于激发或促进幼儿对科学探究兴趣。如:大班的《小鸡出壳》研究拱形面承重较其他形状的面承重大,教师通过小鸡吵架:未孵出蛋壳的鸡妹妹一定说自己从蛋壳里啄破出来的,蛋壳外面的鸡姐姐一定说是自己从蛋壳外面帮鸡妹妹啄破蛋壳的,到底是谁呢?于是教师为了研究这个现象,翻阅了很多有关拱形面承重原理的书,并用孩子们一样好奇的心去学习,把感性经验升华为科学经验,再和孩子们一起用蛋壳、铅笔等操作材料,通过实验调整验证拱形承重大的原理,孩子的兴趣非常高,觉得和老师一起做实验、探究非常开心有趣,下一次的学习欲望就更强烈了。二、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正是兴趣和求知欲的培养基础,教师要保护好,并不断引导,使之成为学习科学知识的契机幼儿兴趣一旦被导起,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对幼儿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是,科学领域所涉及的空间地理范围大,时间长,知识面广。实验本身有趣,而抽象概括成科学概念却很困难。这些都时时考验着幼儿的兴趣、毅力。教师要努力改革教学思想,贯彻愉快教育原则,大力实施良好习惯、科学态度及竞争、鼓励等措施。我经常用科学家幼年的故事,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如生物学家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但他酷爱大自然,并以最大热情从事学习,搜集标本和进行野外观察,因而对人类作出了重大贡。“自然区域”是大自然的高度浓缩,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窗口。利用“自然区域”来开展科学发现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发现意识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为了让“自然区域”能与孩子互动起来,发挥其教育功能,我们把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融入到“自然区域”中,尝试将以前的简单种植变成具有生动有趣情节的角色扮演活动,以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技能和方法,助其掌握科学的知识。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料理植物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有关植物生长的丰富经验,从中获得愉快体验,还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培养了分享与合作的意识。正是“自然角”这一丰富的、富含教育价值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了观察自然、认识自然与亲自实践的广阔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增强了探究精神,提高了探究能力。三、积极定期准备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及时提供适宜的材料并提出有一定难度一定质量的问题来提升幼儿探究能力大自然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最好课堂和环境,其生机勃勃、变化万千的景象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因而幼儿的科学学习具有直观性和活动性的特点。他们对探究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更感兴趣,更喜欢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物质材料来充分感知事物、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其中,材料是物质环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蕴含教育价值的各种材料,不仅能为幼儿的思维活动提供有效的载体,而且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此外,由于幼儿在不同的科学活动中获取不同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更换操作材料,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调整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教师在设计出引导幼儿思索的问题时,我觉得有一定探索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更值得推崇,例如;鸟类的翅膀是为了让它们很好的飞行。那还有什么有翅膀,幼儿就会想到飞机、风筝、飞碟、羽毛、纸片等,孩子就会充分利用想象,大胆的创造,教师好的引导提问,能巧妙的把幼儿无意性、偶然性、不稳定性的兴趣转移,转化为学科学的兴趣,使幼儿在发散性思维的同时集中注意的去实践、探索、寻找正确的科学知识。总之,时代的发展要求幼儿园既要注意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又要重视孩子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为此,我们幼儿园将不懈努力,使科学活动与幼儿的生活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山东教育》《幼儿教育》

有趣的科学知识篇(5)

物理课程是物理科学的起点,对人们科学素养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这些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养、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因此,物理教学不应该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经历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探究过程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而我们现行的物理教育,尤其是在现在的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只是在按教材进行教学,只注重重点知识、中考常考知识点的教学,对一些诸如小实验、课外阅读材料、科学史、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学科前沿知识、科学家的故事等都涉猎较少,缺少主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手段。过分注重物理知识的传授,只为知识学知识。这样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不利的。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同时还包括三个维度。所以,物理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的精神外,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就是说,初中物理教学本质上就承担着科学普及的重任。

在教学中实时的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读物、书刊或借助网络阅读相关的发现史、发明故事及科学家在发现发明过程中的表现,从而让学生接触科普、认识科普、关注科普,从而阅读科普,发挥科普读物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让科普读物、科学书刊成为一种新的课程资源。这种资源的补充对物理教学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通过阅读科普读物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学生一步也越不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说起他对知识有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要做到这一点,在讲解教材时,就应当用教材以外的知识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比如,在讲课的时候让学生从阅读科普读物做起,从科普读物中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问题。有了疑惑,就会激发他们解惑的兴趣,通过一些途径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这些知识有一些就在我们的物理教材中。通过学习物理,既解决了自己的疑惑,又有一种成功感,那兴趣不就来了吗?

二、通过阅读科普读物让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得更清楚

我们在讲解教材的时候由于时间关系可能对知识的来龙去脉讲得不是很详细,但学生有了阅读这些知识的基础,就会对所讲知识理解得更清楚。

三、通过阅读科普读物解决教学中比较难的一些问题

在教学中一些比较难的章节,我们会让学生就这些章节阅读一些与之相关的科普书刊。在讲解之前及时把相关的书籍、文章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及时阅读。有了这些知识做储备,对学生来说就大大降低了它的难度,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阅读科普读物可能有理解不了的地方,也就是阅读科普知识会产生很多疑惑,积累了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学生头脑中积累的问题越多,他对课堂上和学习新教材过程中所讲解的知识兴趣就越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有了,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他们对物理的认识就不仅仅局限在学习知识,而是把其延伸扩展,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从而让自己也站在了科学的宝座上,不断地去创新,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去改变我们的世界,从而成为社会的栋梁,成为国家的创新人才。

科普读物中有很多科普小制作,通过这些小制作,可以让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增强趣味性。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学有所用,与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碰撞出火花,这样不仅能巩固了所学知识,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究兴趣。

有趣的科学知识篇(6)

弱科就是学生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弃学,学习成绩与同龄人相比相差极大,严重影响总成绩提高的学科。弱科产生的原因:产生弱科的原因分析起来主要与兴趣有关。中学生的兴趣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兴趣一旦形成,往往非常强烈,不易动摇。但中学生的兴趣指向性往往带有盲目性和片面性,这种情况反映在课程学习上,就出现了弱科现象。兴趣中心、兴趣深度、兴趣稳定性影响学习。有些学生兴趣游移不定,只看到知识应用性的一面,缺乏进一步的理性思考,从而学生从心里“喜欢不起来”的原因。

有的学生弱科与学习基础有关。学生对某门功课有兴趣、是由于原来基础就不错,喜欢学,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因此,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对另一门功课,因为基础没打好,学习起来吃力,成绩越来越差,就越学越没有信心。

学生弱科与升学考试的科目也有一定的关系。有些学生对考试分数多的科目很下功夫,认真学,对考试分数少的科目就不愿学,认为分数少的科目,在学这些课程时,就不用心听课。、

导致学生弱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因素,往往在最初,每个人没有明显的“弱科”但因偶尔一次未考好或者成绩不理想,便对该科“畏而远之”害怕以后考试成绩更差,结果就越怕越失败,以至陷入失败的怪圈,时间一长,导致弱科。“

总之,弱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老师必须找出弱科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二、挑战弱科的策略

1.帮助学生认清弱科的危害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只有学好各门功课,才能适应。学和就业的需要。而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属于基础教育,学生若有一门或几门弱科,会导致学生总分大幅度下降。从就业角度看,弱科不能适应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学生走上社会后,不管做什么工作,都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就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从心理角度来看,由于学生存在弱科现象会造成严重心理障碍,如自信心的丧失,自卑感的增强,失败的阴影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挑战弱科动力

弱科产生往往与兴趣有关,学习动机不强烈意志力较差,从而丧失了成功的机会,慢慢产生弱科。

针对学习兴趣缺乏,应培养多种兴趣。首先,面对知识要豁然大度,培养热爱知识的浓厚兴趣。在学习中要避免因教师教的不好或不喜欢老师而迁怒于相应的课程。其次,力争在学习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就学好功课,成功可带来希望的曙光,激发兴趣。比如:在学期开头,或者刚刚开始学一门课的时候,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的关键时刻。再次,对待没有兴趣或失掉原有的兴趣的学科,不能冷眼旁观应当强制自己去学习,因为兴趣可随学习的深入而逐渐产生出来。第四通过向弱科挑战,激起兴趣。因为从心理上应树立战胜弱科,会使人获得某种满足,这对建立学习兴趣是有利的。第五、永远保持自己的好奇心,不要因别人的嘲笑和讥讽而放弃或消弱自己的好奇心,应当永远记住:”好奇是难能可贵的品质。“第六、紧密联系学习内容,积极参加第二课堂的各种活动,从课外培养兴趣。第七、以科学家和自己崇拜的其他人物作为榜样,用理智培养和保持获得学习兴趣。

意志力的培养。意志力的培养是获得成功的前提和保证。意志发动和抑制力量源泉来自对目的的深刻认识和体会。弱科的产生往往由于这些学生意志力不强,或急功近利或一曝十寒,并且对该学科的学习意志力认识肤浅。扫除智力因素的三大障碍――知识障碍、方法障碍、思维障碍。

知识障碍。由于过去的知识没有学好,没有弄通弄懂,或者产生遗忘,这就形成知识障碍。这就形成知识障碍。这障碍犹如拦路虎,阻碍新知识的学习。学生要消除知识障碍,就要进行知识补救,知识沟通,或者引起对旧知的回忆与联想,或者简介过去的回知,或者提示有关的旧知、或者有针对性地向有经验的教师求教,这一切补救的手段,都不是旧知的重复,而是为了对新知进行准备。

有趣的科学知识篇(7)

生物是初中生必须接触的科学类知识,它有利于学生培养理科思维习惯与掌握自然知识常识。为了更好地应对新课程改革中创新思维理念的要求,教师应当从生物的教学方法入手,认真琢磨课堂教学的技巧与方法,对课堂知识进行全面的提升与整理,让学生产生积极和感兴趣的学习心理,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师的课堂成效并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有趣的科学知识篇(8)

学习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相当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发和利用。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20世纪初,欧洲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德可乐利把兴趣作为其教学法的中心,他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由此可见,让学生产生兴趣是多么的重要。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下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通过诱发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来引起兴趣

怎样使学生爱上科学课呢?怎样来激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呢?首先要引起他们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我在每次教学新知识前,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

如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做了一个小魔术——会走的回形针。首先老师竖放着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呢?真神奇呀!我把“神奇”两个字特别加重了语气。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我不慌不忙地把纸的背面反过来,让同学们看到用条形磁铁遥控着回形针的走动。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这时,我又说“回形针自如地走动的奥妙在哪里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短短2分钟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我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了。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后,老师就要精心组织教学,或通过讲解,或通过实验、讨论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渴望知道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游戏可以使儿童在体力、智力、交际、能力、感情等方面得到发展。尤其是小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使他们能够兴致勃勃地观察、探索和研究问题。例如:在教《科学在我们身边》一课时,在学习了用摸的方法认识东西之后,我设计一个摸袋子游戏,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纸袋,里面装有铅笔、橡皮、糖、小刀、硬币、花生、黄豆等东西,要求学生不准看,只能用手伸进去摸,比一比谁摸出的东西最多,最后把东西倒出来看,究竟摸对多少,摸对了的学生开心得不得了。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带领学生开展“认识大科学,热爱大科学”的实践活动来发展兴趣

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班队活动的机会,结合科学教学,带领学生开展“认识大科学,热爱大科学”的实践活动,如采集标本,参观科学博物馆、动物园、苗圃、生态公园、科研劳动基地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传递知识信息,开阔视野,培养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进一步发展探求大科学奥妙的兴趣。

有趣的科学知识篇(9)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62-001

随着初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推进,科学教学也面临了极大的困境和挑战。因此,如何加强科学教育,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等等问题,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和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想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创作潜力,提高科技课的教学效能,培养学生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至关重要。

科学课不仅是知识教学,而且还包括培养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多方面的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我注重从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入手,并不断强化引导,与学习科学跟他们以后的成长紧密联系起来,事先培养儿童热爱科学的教育目的。那如何让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能够长久持续?下面浅谈一下我是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的。

一、由浅到深,生活和教学紧密联系

1.教学环境的布置

教育是要讲环境的,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确实有着不可低估的熏陶作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环境包括校园环境和教室环境两大部分,而教室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科学家他们不平凡的一生,伟大的业绩,崇高的人格和光辉的形象,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并对照典范严格要求自己,推动自己积极上进。

2.联系生活和大自然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兴趣

为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偶尔我会先寻找一些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让学生去寻找答案,利用科学知识解决。久而久之,让学生发现并搜集自己周围的小科学,然后集中在一起大家讨论,研究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年级时刚接触科学,可是教授内容都是些理论知识,如植物方面的知识。坐在教室里学根、茎、叶实在是够乏味的。于是我尝试把孩子们领到校园里,甚至到广阔的大科学中去学习植物知识,学生参与其中,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了。配合学校科技节“美化校园”的活动,给植物挂上名牌,孩子们为了种好、介绍好这些植物,主动地去请教老师、翻阅书刊、查找生物辞典,从而学到了大量有关植物的知识,并提高了学习植物的兴趣。

这种求知欲的积极性,单凭课堂枯燥乏味的教学是调动不起来的,对孩子们来说,大科学真是学习的好课堂,在田野里,可观察各种植物、小动物、小昆虫。孩子们在大科学的课堂中,容易理解和记住有关知识,还能为自己发现许多大科学中的奥秘而欣喜,这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大科学、喜爱科学课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能力,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通过增强主体意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来引起兴趣

1.真诚的交流,融洽的课堂

课堂中除了学生就是老师,老师占引导作用。教师要设法让每一位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课程,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除了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提高教学水平,更要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有想法愿意说给老师听;上课有听不懂或理解不深的地方,敢于提问;有不同想法,学生也能积极地提出。教师不能用压制的办法来管理学生,否则会造成师生之间隔阂。教师讲课再详细,学生就是不配合,形成教师说是对的就是对的,教师说是错的就是错的。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怎么能提高呢?在课堂上,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也是感情的交流。

2.创设情境或设置巧妙问题

怎样使学生爱上科学课呢?怎样来激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呢?首先要引起他们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我在每次教学新知识前,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

如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我做了一个小魔术――会走的回形针。首先我竖着放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呢?真神奇呀!我把“神奇”两个字特别加重了语气。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我,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我不慌不忙地把纸的背面反过来,让同学们看到用条形磁铁遥控着回形针的走动。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这时,我又说:“回形针自如地走动的奥妙在哪里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短短2分钟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我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了。

3.抓住学生的爱好,和科学紧密结合

学生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单凭兴趣还是不够的。教师有责任帮助每个孩子立志学好必要的科学知识。例如,学习了《月相变化及其成因》这一课以后,开展了一次“我到月球去”的假想旅行,学生以书上学到的知识为依据,结合电视、画报、书刊上了解的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描绘了到月球施行的有趣过程。同学们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是多么密切。由于老师注意培养儿童的英雄主义,鼓励儿童去想象,学生的积极性便被调动起来。

因此,要使严谨的科学充满乐趣,就是要从课外、课内多方面地使学生的兴趣得到自由的发展,点燃学生学习的“一把火”,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形成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其个人价值。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会变得个性化,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清时.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6

有趣的科学知识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205-02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好化学这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弱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则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相对就高,反之,则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低。学习效率又间接影响学生是否学好化学这门课程。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让学生学好化学这门学科,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化学这门学科,如何让学生花费少量精力和时间学好初中化学[1]。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解决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从初中学生化学的学习现状来看,初中生才开始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对化学学科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初中生的思维不像高中生那样具有独立、发散的思维能力,大多数只具有跟随和借鉴的思维,这是初中学生的正常表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很多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喜爱程度不是很高,这对初中学生学好化学有较大的影响。如在教学中学生觉得学习枯燥、厌倦情绪较多,上课容易走神等,都会对学习化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初中生学习化学现状调查并研究其对策尤为重要。

该文通过问卷调查[2-4]探究了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和课外时间培养学生化学兴趣。

1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现状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此问卷调查的范围是遵义仁怀市四所已实行了新课程改革的初中在校学生,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30份,共收回223份问卷,其中有7份问卷未收回。问卷调查回收率为96.96。此调查问卷回收结果,符合对学生学习兴趣情况的调查法要求,调查结果真实、有效。

本次调查是以不记名随机调查的方式对四所中学的学生进行展开的,不涉及学生的隐私和真实姓名,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有据可查。此调查的方式既能反应学生实际问题,又能给学生制造一种宽松的调查状态,能充分真实反映出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喜爱程度其原因,以便追溯。

1.1 学生对化学学科喜爱程度的调查

为了了解初中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本文是从调查学生是否喜欢该门课程入手,进而掌握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是否感兴趣。本项调查在问卷中设计了五个层次来界定学生在课堂上对化学这门课程的兴趣强弱的,这五个层次分别是:非常喜欢、比较喜欢、说不清楚、不喜欢、非常不喜欢。调查结果统计如表1。

从表1中数据分析可知,对于初中化学的喜爱程度分析得出:非常喜欢化学的学生有41名,约占18.4;比较喜欢化学这门学科的学生有111名,约占49.8;说不清楚自己是否喜欢化学的有59名,约占26.5;不喜欢这门学科的有9名,约占4.0;非常不喜欢化学的有3名,约占1。如果将非常喜欢化学和比较喜欢化学统一看成有兴趣,大约有68的学生对化学具有学习的兴趣,约26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学习兴趣情况,把不喜欢和未选的统一看成不喜欢,那么大约6.3的学生不喜欢化学学科。

该组数据表明68.16初中学生对化学学科有兴趣,31.84学生学习的兴趣亟待教师激发,这是一个较大的群体,需要教师加以特别关注和重视。

1.2 学生课堂主动学习、阅读化学教材和相关书籍时的状态调查

对于课堂以外的调查主要设计了阅读与化学相关的教材、书籍时的程度,是否会主动的关注、学习、使用化学;是否会主动、认真地去探究家庭小实验、课外实验等几个方面。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表2,从表数据分析可知,(1)积极参与,有71人,占31.9。(2)有时主动参与,有112人,50.2。(3)被动听讲,有21人,占9.4。(4)做其他事情,有19人,占8.5。以上数据得出只有31.生在上课时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即是这部分学生对化学有学习兴趣,能主动学习。约68.1的学生没有主动学习化学的兴趣或者学习兴趣不浓。

问卷设计了四个选项对学生课下阅读化学教材和相关书籍状态调查:(1)疲劳与厌倦,想睡觉。(2)不太情愿,但没有办法学。(3)很辛苦,但是必须的。(4)很充实,有意义。调查结果如表3。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课后阅读化学教材、书籍时,只有27.8学生觉得有意义、很充实,而对于72.2的学生在看书籍时想做其他的事情,没有学习兴趣或者学习兴趣不高。

1.3 学生厌倦化学学习的原因调查

了解学生产生厌倦学习化学和喜欢学习化学的原因,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学习状况,找到学生在学习中厌倦学习化学知识时出现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

该项调查在问卷中设计了8个方面的厌学原因,调查结果如表4。从表3可知,(1)教学呆板、照本宣科,有57人,占25.6。(2)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有61人,占27.4。(3)学习竞争压力大,太累,有113人,占50.7。(4)与旧知识脱节,难学,有43人,占19.3。(5)读书无用,没有意义,有10人,占0.05。(6)不爱学习,无心听课,有25人,占11.2。(7)学科内容枯燥,无新意,有53人,占23.8。(8)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有46人,占20.5。

从统计分析结果说明,学生厌倦学习化学课程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习竞争压力大、迫于考试的压力;其次是教学的方法不得当,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教师教学技能不是很强,教学呆板、照本宣科,因此出现讲授学科内容枯燥、无新意;最后,由于学生本身学习意识淡薄造成的学习兴趣低下。

除了上表所列出来的这几个主要原因以外,从问卷调查中还发现有同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主要有(1)教师的性格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2)讲授知识比较繁重、过多,导致学生无法接受,因此记不住知识点;(3)与实际生活联系很少,无法想象,与实际联系起来;(4)演示实验太少,造成学生只是死记硬背的记住知识点,但没有理解知识的本身概念;(5)学生的学习经历不集中、容易走神;(6)教学课堂上的纪律不是太好,这会造成学生无法安心上课等,这几个方面也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2 提高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223位学生的问卷调查得知,有31.生学习兴趣不高,有68.1的学生具有学习兴趣,这68.1的学生,虽然有学习兴趣,但学习化学的兴趣不够浓。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亟待解决重要问题。通过研究、教育实践结合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几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途径和方法供教师们参考。

2.1 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学习兴趣

在调查中发现,有大约一半的学生觉得学习竞争压力大,学习很累。而新课改的目的就是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因此,过多的学习内容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会影响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好化学教学技能。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运用化学历史故事、趣闻,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渴求欲望。初中生的心智属于探索、求知的萌芽阶段,对于这样的“讲故事”形式的学习方法很乐于接受;同时也会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其次,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长期而复杂的脑力劳动,一时的兴趣容易激发,要保证每堂课都能让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则应具有较为高超的教学语言艺术。有高超教学语言艺术的教师,能以生动形象的口语、优雅亲切的姿态、炽热动人的情感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求知欲[3]。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希望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得到肯定,产生化学学习兴趣。主要是在教学中多鼓励和表扬学生积极发言、讨论,少批评学生、对于不善于发言、讨论学生要运用一些鼓励的话语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讨论实践。

最后,教师还应在课外作业布置上,做到层次清楚、难易结合,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适当削减难度大的题目,从基础习题进行练习;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练习。

2.2 开展课外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调查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希望开展课外的探究学习,并且与学生所生活的环境相结合,课外探究可以运用几种形式来开展,其一,开展化学兴趣小组,在课余时候讨论多种解题方法及一类题目的解法、探讨学习各节知识的速记、巧记方法,最后给全部学生分享。其二,开展学习兴趣知识问答、比赛。如在化学实验中举行初中几个实验的实验仪器组装比赛、仪器认知比赛等。其三,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化学实验,设计探究性实验,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设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精神,唤起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6]。从而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提升其本身的化学学习兴趣。

2.3 强调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精力投入

学习投入指的是一种与学习活动相关的积极、完满的情绪与认知状态,具有持久性和弥散性的特点。表现为学生把时间和精力倾注于学习活动之中,或者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7]。

教师在进行讲授知识的同时,多选用贴近生活的案例、小实验;与时俱进的主题来讲解知识,同时强调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和乐趣。从而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化学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生活没有用处的思想,将初中所学的知识与一些现时的东西联系起来给学生说明学习化学学科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和探索精神,逐渐将学生厌倦情绪化解,转化成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当今学生面临着许多未知的压力,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大,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程度,从而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根据初中生所处的学习状态和造成厌学原因,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要让学生学习化学时能更好、更快的掌握所学化学知识,又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无味。这是一个摆在每一位化学教师面前的严峻而必须接受的挑战,只有每一位教师认真重视、不辞辛苦的接受这一挑战,将课堂教学做到深动、有趣、艺术化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丹,张颖之.高中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调查[J].学科教育,2003(1):37-40.

[2] 谢津津.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J].绍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1):19-27.

[3] 李长河,张克东,何大光.重庆市中学生学习兴趣调查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2):106-113.

[4] 王晓东,吴英杰,余春艳,等.算法与数据结构学习兴趣影响因素分析[J].计算机教育,2010(12):73-76.

上一篇: 房地产宣传设计 下一篇: 安全生产调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