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教研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3 16:27:39

中学教学教研

中学教学教研篇(1)

学校成立教学教研领导小组,保证学校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由石会来校长具体负责。

二、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县教学评估之后,我校先后组织包科领导、教研组长会,科任教师会,再次学习了《评估标准解读》和“教师个人档案具体要求”。每位教师对评估内容有了深层次的认识。石校长通报了教学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各位领导和老师通过学习认识到教学评估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

三、明确分工逐层落实

学校和各包科领导、教研组长层层把关,要求每位教师明确各自职责,规范个人档案资料和教学教研工作。

1、学校档案:档案细目按5大项22小项整理,贴新标签,成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将在新学期初提高标准,把教学常规抓到位,力求使教学管理、课程管理、教学条件、校本研修和评价研究等各项档案更加完善。

2、个人档案:每位专任教师设档案盒,贴标签存橱。按评估标准细目顺序装个人材料。学校下发“宏润中学个人档案整理须知”规范个人档案。包科领导、教研组长负责检查本组教师个人档案,做到:①教育叙事、教学设计规范化。②学习笔记专业化。③听评课记录过程化(表头,时间填写整齐,旁批、总结反思详实)。教务处安排专人抽查个人档案,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中学教学教研篇(2)

(1)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理论及专业知识。

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为进一步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把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暑假中,我们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多方面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我校积极与长沙雅礼天心学校开展“人工智能科普进课堂”活动,与之结成伙伴单位,使教师获取先进的教改信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尝试开展“青蓝工程”,举行“师徒结对”活动,让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更快成长;互帮互学,齐头并进之风继续传扬,使教师无论是教学理论还是实践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3)以课题研究和网络教研为载体,扩大教师学习视野,不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本学期我校开始《中小学课堂培育德育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要求人人参与,全体合作,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教研水平。

(4)认真组织教师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活动,如赛课、撰写论文等。通过各种活动的参与,许多青年教师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他们的专业能力得以提高。

二、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学校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其运行将是混乱无序的。因此,加强常规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教导处在不断完善管理措施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教学常规管理。

1、实行分层管理。为使常规管理落到实处,我们继续采取教导处和年级组两个层次对教学工作实行有序管理。教导处负责全校教学活动的监控调度,各年级主任携手教研组负责日常管理,落实具体的教学目标及各项任务的完成,在充分发挥年级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通过他们了解教师中的一些思想意见和建议,使他们在教学管理中起到教导处与教师之间的桥梁作用。

2、继续从“备、上、批、辅、考、评”诸环节着手,加强教学常规检查。本学期由教导处牵头,教研组配合,每月组织一次教学常规检查,每周由教导处抽查。检查内容为教师的学科计划、教案、听课记录、教学反思、学生的作业等。如发现问题,则要求教师及时整改。全面配合中心学校组织的教学常规检查。

3、规范考试制度,以考促教。教导处认真组织考试,实行月考制度,年级组考,严格要求教师监考,狠抓考纪考风,对违纪学生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对评卷、成绩统计、质量分析和试卷讲评等环节作严格要求,以考风促进了我校教风和学风。

4、面向全体,继续组织教师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求教师关心和爱护学差生。这是做好学差生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爱护学差生是打开学差生心扉的金钥匙。因为他们更需要温暖、信任和热爱。第二、培养和激发学差生对学习的兴趣。学差生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不仅思想品德上后进,而且普遍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业成绩比较差,这就是所谓的双差生。我们要求教师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加强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具体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而培养学习兴趣。第三、抓反复,反复抓。学差生的思想转化过程是新旧矛盾的过程,也是一个个长期过程,要改变也非一日可成,一般都会出现重复。在这方面,我们注意研究他们思想反复的规律,耐心对待,反复教育引导,使他们看到希望,看到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

5、认真开展实验和竞赛活动。由教导处专人负责督促,要求科任教师组织兴趣小组、科普活动小组,引导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开展科普、美术、书法等技能竞赛,开阔学生眼界,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要求理化生教师每个学期必须完成二个学生教学实验,由实验老师和科任教师负责,实验后班主任签名确认。各教研组分别组织了作文竞赛、数学竞赛、英语竞赛。

6、加强音、体、美学科的教学管理,探索特殊群体成才的策略。我们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组织了七年级“啦啦操”比赛,八年级男女混合排球赛,推进学生课外活动的正常进行,从时间、场地、器材等多方面给予保证,确保教学的正常进行,使音、体、美教学体现出新的特色。在本学期学校代表中心学校参加了县教育局举行的全县中学生篮球赛,我校代表队取得了女子组亚军,男子组亚军的好成绩;代表中心学校初中组队参加县教育局举行的“邵阳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团体第二名。

三、突出重点,加强毕业班工作。

毕业班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了集中精力抓好初三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每一个毕业班学生在我校能顺利地完成学业,同时继续提升我校办学效益和声誉,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加强毕业班工作的领导。我们成立了初三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并组织行政人员协助年级长开展工作。各行政人员积极深入年级、深入课堂、了解真实情况,定期、不定期地研究解决初三的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协调各班各学科的平衡,使各项工作开展得更细、更实、更好。

2、认真学习和研究中考指导性文件,加强毕业班教学和应考的分析研究。本学期我们充分发挥了初三年级组的作用及各学科备课组职能,在讲授新课的同时,组织各学科备课组开展了近两年来的“两考”试题分析研究和学科考点研究工作。目前已较好地把握中考复习方向,为下一步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复习做好了准备。

3、加强备课组建设。强化备课,以强带弱,互为资源、互相帮助,加强教法、教材的处理和考试动态的研究。各备课组活动以提高课堂效率为重点,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加强学科之间的平衡和学科分析,为每一位学生寻求发展的空间。毕业班各学科教师加强了对学生的学科平衡研究,各科老师之间互通信息,认真作好学情的分析,寻找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空间,帮助每一个学生确立好奋斗目标。

四、制定并实施化解大班额的方案。

1、加大宣传力度

学校多次利用家长会、家访及家校互动短信平台等方式,大力向家长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取得越来越多家长的理解。

2、分层负责落实化解大班额方案

3、规范招生行为,坚决防止2019年七年级出现超大班额情况。

五、做好邵阳学院体育系见习生工作

1、做好见习生日程安排;

2、安排好体育教师和实习生教学事项;

3、做好实习生的后勤工作;

4、搞好实习生欢送会;

六、如期高质的出好校刊(《春晨》校报)。以文学社为阵地,以作文活动为载体,带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七、今后的工作方向。

成绩属于过去,辉煌还待明朝!我们还需不断努力——

1、继续组织教师加强业务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中学教学教研篇(3)

在肇庆地区,有心让学生读中职学校的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只有成绩好才有可能学到更好的技能,孩子出路问题就解决了。对于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如交际能力、活动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等,他们都忽视了。另外因为招生任务的影响,所以农村中职学校的领导们不敢轻举妄动。

2.学校硬件的缺乏。

一般农村中职学校经济条件比较贫乏、各种设施设备缺乏、活动的场所较少、信息资料比较欠缺,这些都是研究性学习所必需的硬件,为研究性学习提供的保障。

3.环境氛围的缺乏。

中职生大多学习成绩不理想,教师们的思想早就被德育教学这根指挥棒牵着,为了德育教育,让学生陷于死板的状态,只会读书、记忆、反复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重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十分不利。

4.教师教研水平的缺乏。

农村中职学校的教师受到学校条件的限制,教研水平不高,即使有好课题想去研究,但苦于学校没有条件,只好放弃。如果想去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则变得有心无力、捉襟见肘了。

二、探索与实践

1.观念更新,重视过程。

教育观念的更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基础教育面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是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分低能的人不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2.联系实际,科学选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联系农村的生活实际,并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来选题。这些问题主要来自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所学知识相关,切合实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生活经验。

广大农村的学生,最熟悉的就是身边的这一块土地,所以与土地相关的,如农业、渔业、种植业、养殖业等都比较熟悉。课题选择时,可以充分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课题研究起来也容易成功。例如,现在大多数农村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好坏、父母外出务工对学生的影响、留守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等都是不错的课题。

(2)善于发现问题,注重身边小事。

农村的学生也是生活的主人,只要我们用心去发掘,多问几个为什么,身边的小事也包含着多种多样的知识,值得我们去研究发掘。如校园内学生卫生意识问题、手机对中学生成长的危害、学生早恋现象的解决方案、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等都是现阶段学校普遍存在且比较突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做学习的主人,自己亲身去研究、去了解比教师口头教育的效果要好很多,学生也会乐意去研究这些问题。

中学教学教研篇(4)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称《标准》)的全面实施,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有计划地进行,《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均有大幅度的改变。这不仅仅体现在教材的变动,而且对从事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师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数学课程改革产生的更深层次的变化体现在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上,提出了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改革教法的要求。这些变革相应地对培养中小学教师后备军的高师数学专业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是培养数学教师基本数学教学技能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以下称《教法》)课程必须适应《标准》的要求。然而,很多高师院校数学专业的《教法》课程面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却反映迟钝,教材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课程的教法陈旧,不能及时体现《标准》的新要求,结果是学生学习前对该《教法》课程期望值高,以为能寻求到把握最新数学教育的金钥匙,但随着教学的深入,传统的内容与教法逐渐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以至于在实习、求职试讲中与中学的要求脱节,最终失去课程设置本来的目的。如何改变现状,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满足学生要面对残酷就业竞争的要求,笔者认为,《教法》要从实际出发,在教学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改革。

一、开展《标准》专题学习, 更新教学观念

为推动高师数学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相适应,首先是转变教师的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高师院校教师在头脑中要时刻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是高素质的教师,要改变别人,必先改变自己,更新教学观念。实现教师的自我定位应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应从知识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形式从封闭式转化为开放式的三个转变,只有进行观念的充分准备,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才能在教育环境中掌握好方向。其次是组织学生学习《标准》理念、课程目标、评价方式,开设《标准》专题学习并积极开展讨论,分析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角色、能力、工作方式、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的新要求,充分认识数学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二、结合《标准》改革《教法》教学内容

1.结合课改,吸收和补充新的研究成果

数学和数学教育都在不断地发展,教法与相关学科和新兴学科之间的关系还不很协调,有些教学内容陈旧,未能与当前的思想观念、生活实际和学科的发展同步,没有结合当前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理论脱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应走出课本,在保持《教法》内容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增加数学教育领域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该领域前沿的基础研究状况,形成较为先进的数学教育观念。同时特别要联系目前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改革实施现状,介绍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教法》要在学习《标准》的前提下,开设中学数学发展的专题课程,明确符合时展的课程目标,使学生的学习紧跟时代的要求,实行教学内容和学生主体的开放,建立开放型知识结构。

2.对《标准》新增内容进行研究

新的中学数学课程在内容上有了重大的变化,突出了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标准》强化了概率统计,设置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有些具体内容在教法课程中从未涉及乃至现行的高师数学课程中较薄弱和不能完全覆盖。如,算法、框图、信息安全与密码、球面上的几何、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开关代数与布尔代数、优选法与实验设计、风险与决策、数列与差分等[1],结合其高师专业课程的相应改革,专门补充讨论新增内容设置原因,正确把握《标准》对新增内容的定位,并对其教法及相关问题开展讨论研究。

3.调整教学顺序

《教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基础上开设的,通常是先学习了解研究对象、任务、特点,对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再讲教学原则、逻辑知识和教学方法,最后介绍中学数学教学工作[2]。如果先让学生明确中学数学教学应做哪些工作,再介绍做该工作具备的知识、原则、方法,就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学习,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习方式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师素质与课改要求的差距明显显露出来。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下,要具有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其变化的实质就是教法、学法上的改进,教法与学法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许多有效的学法正是直接从教师具有示范性的教法转化而来的。高师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其未来的教学方式,高师生经历“大学教法—学习方法—中学教法”的过程,作为《教法》课,更应该在新的教育教学观指导下从“满堂灌、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中解脱出来,运用探究、参与、研究的教学方法,进而促进学生从被动听、做笔记、围绕解题、练习、考试关心分数向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有效的学习方式转变。

1.强化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与学两方面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通过教师精心选取典型的优秀教学案例,引导分析获得蕴涵其中的那些已形成的教育原理、教学原则和方法等;分析常规教学模式,并探讨新的数学教学模式(探究式数学教学、数学质疑教学模式、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型数学教学模式整体教学与范例教学)[3];学习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方法;深入学习分析案例中的教学设计如何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方法,既可体现学科特点,又可将已有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知识运用其中,学生又能处于积极参与状态创造性地获得学科教学的有关知识,增强对教学问题的分析决策能力,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对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充分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根据情况进行总结。通过这种观摩—交流—反思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未来教育教学的反思精神,发展学生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批判的技能,使他们掌握对教学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的方法,进而形成一定的数学教学研究能力。

2.加强分析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标准》提倡使用信息技术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因此《教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体会信息技术不仅作为教与学的辅助工具,更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究、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整合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四、加强实践环节中的理论分析和技能培训

《教法》课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系统师范性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不仅要求学生很好地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技能。然而,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要体现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就应该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因此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机制,创设一种能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研究活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开展合作交流的研究性活动中把握数学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然而,长期以来,《教法》课重理论轻教学技能训练,同时大学在追求学术高品位时,不可避免地脱离基础教育的实际。因此,教法课程必须由重理论轻技能转向借理论促技能,并将其作为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其理想的改革方式是实行开放式教学,发展专业发展学校,让学生经常到中学去见习,参与教研和教改活动,尝试教学设计和实施。这是一种互惠的行动,它不仅有利于大学教师、学生和中学教师双方的专业提高和发展,而且对师范生的知识应用和教学技能的训练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但由于教育体制和条件的限制,这种方式难以实施。因此,在目前的状况下,只有加强和改进教学活动,活动始终以尝试教学设计、模拟课堂教学为中心,同时兼顾专业和技能的训练,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个人的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具体做法:改变将《教法》课与试教课分离的现状,在《教法》课学习理论的同时,就开始分小组对中学的典型课题进行试讲,小组既作为教学基本功训练小组,又作为学习理论小组和反思研讨小组。在教师的引导督促下形成一种合作交流、相互切磋、共同发展、和谐统一的学习氛围,增进知识的应用,在应用中进一步提高对理论的认识,继而在以后的全面试讲和教育实习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反思阶段针对实践中出现的矛盾与分歧,例如结合《标准》理念,分析《标准》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以及不足等,提出研究探讨课题,更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确定毕业论文选题,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能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方式和手段,善于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既能从事数学教学又能从事数学教育科研的高质量的数学教师[5]。

五、实行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教学观念、内容、方法的改革,《教法》所采用的传统的一张考试卷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已经无法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效果,因此,评价内容和方式必须进行改革完善。一方面,利用多渠道多种方式评价,如采取笔试、口试、教学研究小论文三结合的方式评定学生成绩,具体可包括课堂讨论、小论文、调查报告、平时作业、动手作业、课堂示范、书面考试等方面综合评价作为最后成绩。另一方面,加大平时成绩的权重,平时成绩比例增大为30%,期中和期末各占20%、5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以及课堂讨论等成绩,期中和期末考题改封闭型占主体为开放型占主体,主要考查对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每一名学生平时就积极投入到教法课的学习与活动中,促进教育理论的掌握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及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形成和教学研究能力的初步养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赵振威,章士藻.中学数学教材教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中学教学教研篇(5)

1 对象与方法

在2007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随机抽取2个班,即实验班A班36人,和对照班B班35人。A班以研讨式教学法教学,B班采取传统教学法教学,A、B班采用同样的授课教师,统一的教材。

研讨式教学法具体分为以下5步:(1)老师简要概述基本理论和解释重点难点,学生分组;(2)老师指导选题,学生查找资料;(3)同学间或师生间分析、讨论;(4)小组完成论文或综述,学生介绍组内讨论、研究成果;(5)组间交流学习,老师补充相关知识并总结提升。

2 结果

2.1 师生对研讨式教学法评价的调查

在教学中,我们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无记名方式问卷调查,发出问卷71份,收回有效问卷7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同时邀请了我校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和中医教研室的老师参与研讨式教学法教学的听课,课后发出教师调查问卷7份,收回有效问卷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详见表1。表1 实验班学生、老师对研讨式教学法的评价(略)

通过对表1结果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初探研讨式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学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喜欢初探研讨式教学法的学生达到70.4%,其中非常用喜欢的为53.5%,一般喜欢的为16.9%;老师达到71.4%,其中非常喜欢的为42.8%,一般喜欢的为28.6%。对于不喜欢此教学法的11.2%学生也经过分析,这些学生主要是基础较差,自学能力差的学生。从结果可以看出初探研讨式教学法并不适应所有的学生,尤其对于大一新生还需要采用传统教学法。

2.2 考试成绩分析

我们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期末统一考核并进行成绩分析。考卷由教务处统一命题,实验班为(77.28±12.12)分,对照班为(72.84±11.13)分;实验班与对照班中医学成绩比较,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P

3 讨论

3.1 运用在中医学教学中的优点

3.1.1 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旧的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淹没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相反,研讨式教育法实现了教学的三大转变,教学方式从“讲授式”到“研讨式”,课堂不再是“一言堂”而是“群言堂”;教学目标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学生不在是知识的简单“存储器”而是“发现者”,师生关系从“主客关系”到“都是参与者”,堂上堂下师生可以充分的交流和研究,学生成为整个中医学学习过程的主体。

3.1.2 有利于学生知识积累和综合能力提升

研讨式教学法在每个阶段都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1]。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并经过自己处理后运用知识来完成论文或综述,并逐步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

3.2 在实践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研讨式教学法在中医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基础较差,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适应。此外学生数量多,很多都采用大班上课,教师数量相对不足,使教学效果难以为继。

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针对性强的社会活动,研讨式教学法当然也不可能完美无缺或在任何情况下都完全适用,至少不是对所有类型和基础的学生都适用[2]。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运用教育理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探索。

中学教学教研篇(6)

教师:(讲完同类项的概念并进行练习后,给出书上的引例:有两个小长方形组成一个大长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很快就用代数式表示出了结果:8n+5n。怎么计算呢?)

学生:13n.

教师:对,我们计算8n+5n时,可以先将它们的系数相加,再乘n就可以了。用乘法分配律也可以得到这样的结果:8n+5n=(8+5)n=13n。

接着教师给出了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给出了合并同类项的练习题。通过练习,总结出了合并同类项的步骤:(1)找出同类项,(2)合并同类项。(后面是大量的练习。)

结果,我从作业中发现了这样的问题:x-f+5x-4f=(1+5)x-(1-4)f=6x+3f。自习课上,我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解释:x-f+5x- 4f=x+(-f)+5x+(-4f)=(1+5)x+(-1-4)f=6x-5f,但是上述错误仍然屡禁不止。于是,我开始思考:问题出在哪儿?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后来,与学生共同分析研究发现: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是将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减,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如果我们将它们的系数“拎”出来,在草稿纸上计算,即1+5=6,-1-4=-5,计算过程就可以直接写成x-f+5x-4f=6x-5f。学生易于理解,错误也少多了。

教学案例2:《去括号》一节(实习生上)

教师:(用小黑板给出书上的引例:用火柴搭正方形时,计算搭x个正方形需要火柴棒的根数的三种不同方法。)

学生思考说出答案:4+3(x-1),4x-(x-1),3x+1。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并比较运算结果。4+3(x-1)=4+3x-3=

3x+1;4x-(x-1)=4x+(-1)x+(-1)(-1)=4x-x+1=3x+1,发现这三个代数式是相等的。)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去括号前后,括号里各项的符号变化,从而得出去括号法则。后面是练习。)

学生应用去括号法则对诸如:(1)4a-(a-3b),(2)a+(5a-3b)-(a-2b)等题目的练习,逐步地熟悉和掌握了法则。但后来发现对3x+1-2(4-x)这一类题目出现了多种错误,如3x+1-2(4-x)=3x+1-8-2x,3x+1-

2(4-x)=3x+1-8+x,3x+1-2(4-x)=3x+1-8-x,3x+1-2(4-x)=3x+1-8-2+x.

分析以上错误,才发现学生去括号时,存在的问题有:(1)不是忘了变号就是忘了乘以2,顾头不顾尾的现象很普遍。(2)2与x相乘不知道怎样表示,就像2a×3b不知道等于什么。这是什么原因?怎么办呢?自习课上,对2a×3b等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后,把问题又回到了根本上:利用乘法分配律,3x+1-2(4-x)=3x+1+(-2)(4-x)=3x+1+(-8)+2x=3x+1-8+2x,但这样做显然“喧宾夺主”了,用它是为了帮助学生归纳去括号法则,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代数推理能力。后来我认真思考一下,去括号应该是乘法分配律运用的另外一种形式(含有字母),是一种升华,而不能用它去“独当一面”,为什么不能继续发挥乘法分配律的优势,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呢?

于是,先复习用乘法分配律计算:3(-x+1),-2(4-x);有理数乘法:(-2)×4,(-3)×x,在此基础上,对上述题目直接用乘法分配律来去括号,结果错误就大大地减少了。

中学教学教研篇(7)

学习数学主要是对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能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并处处都存在着数学的应用.然而,数学的学习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对一种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合理的模式,它抛弃了单纯的“灌输式学习”方式,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主.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这是数学学习的完美体现.

中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他们的身上都蕴涵着丰富的跳跃性思维,这是理科学科的学习,特别是数学的学习不能缺少的能力,也是学习探究必不可少的可贵品质.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对中学生来说是非常明显的.研究性学习给学生们提供了发挥其创造精神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是适应当代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的,也是适应时展需要的.

二、课堂中研究性学习的具体表现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科中每一个细节的,其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实践性三个显著特点.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结合研究性学习的这三个特点,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思想和方法,把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发挥各种感官作用,学好数学的本质并应用于实际.

1.研究性学习在开放式题目中的渗透

数学的开放式题型体现了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开放式学习表现了数学思想问题的生成过程,利用开放式题目来引入研究性学习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开放题型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涵义的精髓.这也是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典型体现.

例如,一道几何题:ABBD,CDBD,且AB=6㎝,CD=4㎝,BD=14㎝,点P在BD上移动,并使ABP与P,C,D组成的三角形相似,求PB的长.这是一道开放式题目,由于没有指明ABP和PCD之间顶点的对应关系,分析题意可得两种情况:(1)ABP∽PDC,有6∶(14-PB)=PB∶4,解得PB=2或12;(2)ABP∽CDP,有6∶4=PB∶(14-PB),解之得PB=8.4.所以本题有三个答案:PB的长为2,12或8.4.这就是研究性学习的具体体现,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感受数学的多变性.

2.探究式教学模式与研究性学习的相辅相成

逻辑是数学的真理,数学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探究式教学,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它的重点是要诱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个人或者群体参与讨论研究,在问题探索中经历失败,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合作中获得成功,从而达到与研究性学习相辅相成的结果.教师领导学生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研究问题.

例如,在讲“过三点的圆”时,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个破碎了的圆形硬纸片,并让学生想象这是一个破碎了的机器,如何把这个破碎的机器修复好.动员学生们拿圆规,量角器进行测量、连接,使之恢复成完整的圆形,也就是修复这个“机器”.学生们在自主动手研究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得到结论,也可以互相合作得到结论.这一个教学过程,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几何定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数学的学习研究方法,像数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并努力进行研究和创造解决问题.

三、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中学教学教研篇(8)

论文摘要:批评是对学生的否定评价,使他们认识到与教师要求或自己与同伴的差距。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慎重使用否定评价,必须注意使用否定评价的时机和场合,必须避免使用使学生感到绝望的斥责方法。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总结教育经验,将批评教育的技能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中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德、智、体全面人才的重要一环。体育教学受到场地、器材、环境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教学形式、组织调动更为复杂。活动中,学生又都表现得个性鲜明,体育课中往往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就显得更重要。

表扬和批评是为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表扬较容易为学生接受,是通过对人的正确思想和良好行为的肯定、提倡和鼓励而进行的一种正面积极的教育,是发现美倡导美的教育形式。而批评则是教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上的过错提出责备并帮助改正的一种教育方式。由于批评是对学生言行的矫正或否定,所以轻易地否定往往使学生的情绪受到负面影响。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贝蒙认为:继续强调否定行为可能影响学生用一种否定的方法评定自己,从而导致他们在一种自我知觉一致的方式里行动。影响批评效果的因素很多,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往往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使他们产生抗拒心理。而正确的批评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口服心服,消除不良情绪,还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动力。采取何种批评方式是因人而异的,不存在对任何人都立竿见影的批评方式。一般来说批评比表扬更复杂,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批评教育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优秀的体育教师在批评教育时往往体现出一种艺术性。

一、体育教师威信的树立是批评艺术的基础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知敬爱。”这是说一个教师愈有威信,就愈被学生所尊敬、爱戴、信任和拥护,他的教导就容易为学生接受并付之于行动。没有威信的教师常常被学生从心理上自觉不自觉地轻视,他的教导便难以被学生接受。优良的思想品质、精湛的业务能力是树立威信的保证,当然体育教师的仪表风度等也不可忽视。

二、语言表达能力是批评的主体

研究表明:某一种信息的传递是由7%的语言(单纯语言)、38%的声音(语调、声音节奏等)和55%的身态语言(表情、姿势、手势等)组成的。因此,体育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在语言、声音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发挥身态语言的作用。如一声示意的口令“立正”,教师自己应该目光炯炯,身体直立,精神抖擞,信心十足,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喊“立正”时自己左右顾盼,精神颓唐,信心不足,就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良好的批评效果,应该注意语言、声音和身态语言等的正确选择和配合。

(1)批评的语言力求准确,富有逻辑性。体育教学的复杂多变,要求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划分错误的责任界限,分清错误的性质、影响大小。根据不同对象和不同情况选择准确规范的字眼,并配以相应的表情和手势,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语言要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如果用些粗鲁、生硬、讥讽的语言和表情,则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多读一些书籍,平时注意现代生活用语和科学的外来语,以及民间谚语、歇后语,经锤炼、选择、积累,日益完善自己的语言。另外,教师还应学一点逻辑学,在批评时便可抓住问题的关键,语言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推理,无可争辩。切忌拖泥带水,颠三倒四,文理不通,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2)批评的语言应形象生动,饱含激情。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从爱护学生的思想出发。情动于中而溢于表,对学生的态度应是热情诚恳的,推心置腹的。教师在批评时,他的表情、音调、手势要在同批评内容相对应的基础上,或高亢激昂,或和风细雨,或形象风趣。

(3)批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启发性实质上是把问题分解为小问题,采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分析,渐次引导,最后使学生分辨是非,提高认识。学生受批评时往往带有防御抵抗、惶惑不安、羞怯紧张等消极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坚持启发性教育,以扣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内部蕴藏的动力,而不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甚至强词夺理,这样才能实现较好的教育目的。

三、要掌握批评的时机、时间和场合

一般在错误的苗头刚出现时,就要及时处理。如体育教师在队列训练中,发现有个别学生做小动作、讲话等,就应立即停下来,进行批评教育,以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有的问题则应延时“冷处理”,如:连贯性集体练习中,某学生出现错误时情绪过于激动,教师就应先让其一旁冷静思考一会儿,然后再做处理。

四、要区分批评的对象

教师常有可能对体育骨干、班干部等学生以及和自己有交情的学生有意无意地偏心“照顾”,对他们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不仅会在其他学生中引起怨恨,而且受“照顾”的学生会产生盲目的优越感,易产生自私自负,不关心集体等毛病。因此,不论是哪个学生,出现错误时,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处理。

五、掌握批评的尺寸

要掌握合理的批评尺寸,首先就要明确行为准则与判断原则,规定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于中学生来说,组织纪律方面以《体育课课堂常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要求比较合适。同时注意某些不成文的,没有具体形式的规范,它是师生在集体生活中形成的自觉习惯,它往往比规章制度更有约束力。要掌握合理的批评尺寸,还要杜绝提出要求却又不严格执行,或提出不符合学生实际的过高过严的要求。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鞋,上课时却从不检查,或学生没穿运动鞋也不加批评指出;又如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等等。掌握合理的批评尺寸,必须坚持要求的连贯性和严肃性,不能因为个人感情的需要而此一时彼一时。

总而言之,体育教师的批评要显示其艺术性,就应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因人因地因时因事,充分体现出批评的准确逻辑性、形象趣味性、自觉启发性、公正连贯性,并用批评教育的机智巧妙性达到良好的批评效果。

中学教学教研篇(9)

1、分层教学的意义

(1)近些年,高中学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由此造成学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基础素质、学习水平以及心理状况上存在明显差异,如果高中数学教学采取统一灌输的方式往往会导致不同层次的学生难以得到最大的进步,“优生进步小,差生退步大”的现象时有发生;

(2)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整体素质显得更为重要,此时分层教学能够很好的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情感状况、身体状况、知识接受能力状况等。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意义重大,已成为新时代高中数学教学中值得重视的话题。

2、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研究发现,人对新事物的接纳能力总是有外到内,由浅入深,有抽象到具体,有现象到个体。高中数学教学是老师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认识的过程,由于不同学生的基础存在差异性,因此老师应该遵循人接受新事物的认识规律,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进行教学方案的编制。分层教学正印证了这一点,它告诉老师应该把学生的认识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逐步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正确指引下对知识的认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高中学生在学习能动性、心理状况、智力水平、身体素质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表现各不相同,而且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会严重影响接受知识的效果,个别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不能获取更多知识点,而在课堂听课过程中却能反应敏锐,紧跟老师思路,在经过课后逐步练习后,能很好掌握每个知识点;而有的学生通过预习就能熟练掌握知识,此时老师可根据这种实际情况,要求这类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拓展练习,争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更大的进步。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应该从大局出发,高瞻远瞩,统筹把握全班同学的状况,指定兼顾所有人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新的进步。

3、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现措施

(1)保持师生关系良好。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成功实现分层教学的必要条件。良师益友讲的便是这一关系,教学与学习是一个接触的过程,只有师生关系良好,老师才能真正关心、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境况,才能和学生共同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积极性,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2)分层定制教学目标。老师要实现分层教学,首先要大致明确什么学生处于什么层次,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育,要求老师在教学目标的定制上进行分层,比如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身体状况、基础知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三个层次的划分,即优等生A级,中等生B级,待提高生C级,对于处在每个层级的学生,老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因材施教。原则上遵循“把握大局,带中间抓两头”,以高中数学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以及新课标等为基础,根据课本架构以及不同级别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真备课,努力实现区别教学,共同进步。对教学目标的定制也可分层:了解;认知;掌握;应用;熟练应用。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应针对性的对其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级学生应达到熟练应用或应用;B级学生应达到掌握或应用;C级学生应达到了解或认知,在此基础上,再制定下一步教学目标,进而取得更大进步。

(3)学生的课前预习应分层。高中生在经过了多年的教育之后,已具备了自我学习、自我理解的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可向学生提出课前预习的要求,明确课前预习要等到的目标,此时老师应详细交接预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对待不同层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课前预习目标,例如对待C级学生,要求阅读即将学习的章节,对新知识有一个大概了解,尝试完成课后练习题,遇到不懂的题目或知识点应及时向老师或周围同学请教,甚至可以做出标记等待课堂老师讲解;对待B级学生,应要求他们能看懂课本,对例题能自行推演、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课后练习题,中间遇到困难,应自行认真翻看课本解决问题;对待A级学生,应要求其全面了解课本,对课本中的例题、知识点、课后练习题等熟练解答,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延伸试题,争取从理论以及实操试题中对知识完全消化。通过这样分层次的要求,使得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4)课堂教学应分层。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应根据每章的知识特点和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对课本设置悬念,巧妙的引入新的数学知识点。新知识引入后,应对即将教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清晰的分层和详细的说明,保证不同级别的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制定课堂教学方案时,必须分层设计,以B级学生为立足点,统筹兼顾两头,活跃课堂气氛,调整教学态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知识的学习当中。此时,每个学生都能很好的确定自己的位置,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对号入座,集中精力主攻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

总结:

新时代下,知识已成为武装头脑的有力武器,老师是灌输知识的园丁,因此,对老师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应清晰的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制定分层的教学方案和计划,最大程度上缩短各个层级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同时,老师应在教学中认识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自身优势,因材施教,制定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力争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加有力的跳板,进一步发扬他们自身的长处与特长,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中学教学教研篇(10)

研究性学习是人类进入高度文明、高度综合、高度信息化社会后逐渐形成的一种现代的学习观。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有效地突出学生学的方式,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教学方式。具体讲,研究性学习应注重以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原则

1.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已有成果的再发现或通过研究发现新知

识,是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亲身体验,它的意义在于教师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创造的机会。由于要求学生要大胆地进行想象和推测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让学生证实了自己猜想的是与非,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扩展了知识视野,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增强了科学协作精神和探究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实践性原则

学以致用是研究性学习的又一基本特征。在新教材中,我们常看到许多课题就是实践活动,如硫酸工业和环境保护、土壤溶液的pH与作物生长的关系等都是观察、实验及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这有利于学生从目前中学教学中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到社会中学习,增强面向社会的能力,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主体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其实是学生自主发现的过程,是学生自己思考问

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亲身参加科学研究的情感体验,不仅体会到了创造的艰辛,也体会到了创造成果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越俎代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合作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机结合,许多研究性学习都是在自主与合作的过程中完成的,其中小组合作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能有效的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在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相互争论与讨论,最后取得小组的探究结论。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同时学生间增进了相互了解,学会了相互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策略的师生良好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充分利用新教材,开展研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才。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1.用实际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本身就很有趣,并且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玩密切相关。为使学生

热爱化学,真正对化学产生感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从化学在社会和生活的实际应用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探究意识。

(1)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

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灭火器为什么会灭火?酒是怎样产生的?汽水饮

料的生产原理是什么?身上穿的、脸上抹的、头上染的、洗衣粉、洗洁精等等,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

(2)用生产实例激发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农业上的农药、化肥;工业上的涂料、颜料、粘合剂、

添加剂以及化工产品和实用化工产品等都离不开化学。

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感受到化学是生动有趣的。当学生能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后,他们就会产生成就感,自然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自主学习,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

自主学习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在课堂和实验室里经常处于不断发展,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善于总结的环境下,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大大增强,创造精神一定可以提高。

3.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在教学中,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特别要注重教学策略,真正起到主导作用。

首先,要以情动人。这里的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与教育对象建立感情。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专业知识影响和感染学生。同时,要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其次,要联系实际。任何科学知识都是与生活和社会紧密相关。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不但理解了书本知识,同时掌握了生活中的化学。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又对学生产生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听你的课就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提高。

再次,要发扬民主。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因此,课堂教学需要民主、平等的气氛。只有大力发扬民主,让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说话,才能真正推动研究性学习,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

最后,要重视差生。由于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因而我们就不能把所有差生都简单归结为“脑子笨”或“不用功”,教学中应针对差生的特点进行帮助和教育,使师生间形成“情感共振”,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喜爱化学课,这样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目前,我国提出的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讲,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往往在下等学生中,他们与众不同、胆子大、敢说话、敢与老师较劲,他们可能是创新人才。因此,要爱差生、关心差生、帮助差生,尽可能的保护他们的特长,才能有效地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研究性学习像春风,给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像催化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像舞台,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收益。

参考文献

1蔡云波.化学污染与农业职业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上一篇: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下一篇: 叙事分析理论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