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病人的护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3 16:27:21

导尿病人的护理

导尿病人的护理篇(1)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05-01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症。作为慢性终身性疾病,要全面、有效的控制血糖,必须系统、全面地对出院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教。因此,护理工作者要加强对患者心理、饮食、运动、用药及血糖自我监测等方面指导,维持血糖稳定,防止和延缓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我院内分泌科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577例糖尿病患者,出院时给予护理指导,取得良好效果。

2 指导内容

2.1 心理指导: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护理工作者要用真诚的态度使之信任, 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感染患者,让患者了解到糖尿病目前虽不能根治,但通过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完全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 解除其精神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饮食指导:根据病人生活习惯、病情和配合药物治疗的需要,合理安排饮食,忌吸烟和嗜酒,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严格并长期坚持执行饮食治疗。要合理分配食物,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包括食糖、糖果、甜点心、饼干和各种含糖饮料等,如确需甜食时,可用甜味剂来满足患者需要。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使餐后血糖下降,控制体重[1]。

2.3 运动指导:体育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一项基本措施,适当的体育活动有利于降低血糖和血脂,减轻体重,增强体力和体质,但须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具体制定指导方案。体育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活动。

2.4 用药指导:病人出院时,在加强饮食和运动指导的基础上,指导患者掌握胰岛素注射的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非常重要,指导内容包括:准确使用剂量;按时注射;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可常温下28℃保存28天,未开封的胰岛素保存于2~8℃冰箱中;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等,交代患者注射胰岛素可能发生的低血糖反应以及预防措施。口服降糖药主要有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等药物,护理工作者向患者介绍口服降糖药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2.5 血糖自我监测指导:护理工作者在病人出院前教会病人血糖自我监测的方法。指导血糖监测时,建议应用便携式血糖仪,监测时间选择在餐前、餐后2h、睡前,出院的病人病情一般都较稳定,可以要求其每1~2周中选择一天测该天4~7次血糖,并记录不同时间的血糖水平,为门诊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提供依据。

2.6 并发症防治的护理指导:糖尿病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而预防的关键是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有规律的饮食、生活、运动习惯。定期门诊复查,不可擅自停药、减药、改药及乱用药。如并发低血糖,指导患者一旦出现心慌、出冷汗等症状,及时进食糖块、点心、含糖饮料、水果或食物,并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合理饮食和运动。

3 指导方式

3.1 门诊宣教指导:门诊宣教指导在医院门诊开设糖尿病宣教门诊,由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的内分泌科资深护师宣教,出院患者复查时可以面对面、一对一的形式及时了解自身的健康护理指导方案,效果非常显著。这种方式省时、省力,方便医护人员,患者也易接受,对控制血糖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3.2 集中授课指导:集中授课是由医院和科室组织,由内分泌科资深护师或医师对糖尿病患者及家属集中讲课。一般安排在周末、多媒体教室内以幻灯片形式授课,内容广泛,患者易于接受,且直观、生动,语言多采用方言,通俗易懂,知识普及面广。同时病人与病人之间相互沟通,传授经验,提高防病治病的能力。这种授课方式密切了护患关系,也锻炼了护士的沟通能力。

3.3 电话随访指导:电话随访指导时,由专职护士建立随访登记本,将随访病人的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诊断、地址、联系电话、生理和心理状况、病情等做记录。指导出院后每个月电话随访1次,专职护士先主动询问病情,了解病人生活是否规律、是否坚持用药、是否定期复查、健康状况及自我保健情况如何等,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并提供有关治疗、保健、护理的信息。同时解答病人的咨询,正确预约病人来院复诊时间,专职护士将每次随访情况做好详细记录。从而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强了病人自护能力和保健意识[2]。

3.4 其他方式指导:健康指导方式也经常采用多种方式联合开展指导,如电话随访加门诊宣教指导,电话随访加集中授课指导,电话随访加邮寄信函等方式指导,这些联合指导方式更能为患者提供多渠道的健康指导。另外,举行糖尿病知识进社区、义诊活动以及让患者参加糖尿病俱乐部等方式,也能使患者了解到更多地糖尿病防治知识。

4 体会

多年来,我们不断的努力和实践,通过糖尿病病人出院指导,使病人有了自我参与意识,并具有对糖尿病的认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了自我护理、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自我监测,发现血糖异常及时调整饮食、运动计划和用药方案,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病人的住院率下降,降低了医疗费用,对控制糖尿病起到了非常积极有效的作用,这种糖尿病人的出院指导内容和方式切实可行,值得在医疗行业推广。同时,在出院指导过程中,我们护理工作者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体现了护理工作者的自身价值,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在当今医疗市场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糖尿病出院指导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医患关系,使医患关系趋于和谐,社会更加稳定,意义深远。

导尿病人的护理篇(2)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慢性的高血糖伴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可发生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而危及生命,慢性高血糖可导致各种组织器官尤其是眼、肾、神经以及血管损害,引起功能不全或衰竭。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疾病。目前仅次于心脑血管、癌症,列为第三位大病。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25年糖尿病病人将上升至3亿人。临床分型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异性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临床表现:早期往往无任何明显症状,也可有明显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疲乏无力,即“三多一少”症状。可有皮肤瘙痒、反复感染及眼、肾、神经、血管病变。?对25例出院后糖尿病人进行生活护理指导、健康宣教,经院后随访、调查,发现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

1 资料?

选取2008年我院出院后的糖尿病病人25例,对其进行生活护理指导及健康指导,并定期随访。选取的25例患者为2型糖尿病病人,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为46—71岁,病程4—14年不等。其中1例肾功能严重损害,并发眼病—视网膜病变,3例合并高血压、肾功能损害,11例病人肥胖伴高血压。?

2 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不可治愈的慢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超重及肥胖,缺乏体育锻炼,可导致疾病加重。病人都渴望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所以,通过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教育、生活护理及健康指导,能够使病人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自我监测、饮食活动、运动方法,能正确合理地控制饮食,稳定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危害。建立个人档案,定期监测血、尿糖,病人全程参与合作,才能坚持并达到预期效果。?

2.1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各型糖尿病人最基本的治疗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过度饮酒、吸烟成为释放生活压力的主要方式。糖尿病人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人必须坚持规律的生活来控制饮食。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影响血糖的波动,因此,饮食治疗是治疗各型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合理地控制饮食,可以减轻b细胞的负荷,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通过饮食治疗,控制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范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维持适当的体重

。?

病人每日所食蔬菜必须依照“糖尿病饮食治疗规则”上指定的品种任选几种,所食品种和副食要多样化,不可单调,每日烹调油(植物油)不超过10g,食盐不超6g,清淡为宜。主食做到大米、白面混合食用,做到控制总热量,建立合理饮食结构,均衡营养,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戒烟、戒酒。

中医养生学认为“汗要出透,水要喝够,便要排清,才能长寿”。所以说,糖尿病病人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每天的水要喝够,不要等渴了才暴饮。

水对于糖尿病人极为重要,因高血糖的利用,使体内水分大量丢失,易出现缺水,对体重超标的糖尿病病人,首先减体重,晚餐可不吃,适量的饮水。?

2.2 运动疗法:运动可增加肌肉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量,提高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运动的过程是机体消耗能量的过程,使肌肉等组织消耗的葡萄糖数量增加,因而可以降低血糖。运动还能促进血液在血管中的运动,降低血脂和血液粘稠度,有利于控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没有适当的运动治疗,其他治疗就很难取得满意效果。?

2.2.1 糖尿病病人要根据自己的心肺功能状态进行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在运动后脏跳动不过快,呼吸平稳,运动时吸入的氧气能满足人体氧化代谢之需,一般是指中小强度、节奏慢反复多次的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平地慢跑、做家务等。呼吸频率虽然加快,但应自觉呼吸流畅,微微汗出,面色红润,运动时间应适中,每次连续运动的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但不宜超过1小时。运动前应监测血糖,过高不宜运动,过低运动前应加餐、多饮水,并携带易于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一天之中较适宜运动的时间一般在早晨或下班后,不能在饱食后即刻运动,也不可在饥饿中进行运动,应该在饭后1—2小时进行,因此时血糖水平较高,运动中不易发生低血糖,并有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运动时衣着鞋袜舒适,长期坚持,循序渐进。?

2.2.2 运动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糖尿病病人,病人存在以下情况的应限制或停止进行运动疗法;重症心血管疾病、严重的糖尿病肾病、严重的视网膜病变-视力下降者、糖尿病足者、严重的直立性低血压、血糖控制不稳定频繁出现低血糖反应者。糖尿病病人在运动治疗过程中,最易出现的问题是低血糖和意外损伤(特别是足部损伤),因而指导病人制定运动方案时,让病人掌握预防和处理方法。?

3 心理护理?

随着病程的迁延,经济支出的增加,血糖的波动,以及逐步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病人宜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挫伤病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和勇气,通过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如:经济、性格、病情变化及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除普及一般知识外,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健康教育,随时对其帮助及鼓励,使患者心情舒畅,健康向上,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4 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 ?

让病人充分了解运动后热量消耗增加,血糖水平会下降,可能出现低血糖,因而,要采取低血糖的预防措施:不要再空腹进行运动,应餐后半小时后开始,必须携带饼干、糖果,在运动中一旦出现明显饥饿感、心慌、冷汗、头晕、手颤等情况,提示可能是低血糖反应,应立即停止运动,及时补充携带食物。条件允许的病人在运动前、后应检测一次血糖水平,以了解所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对于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病人,在运动前,餐前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宜在腹部进行,这样肢体运动时不宜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减少发生低血糖的危害性。病人应随身携带本人信息卡片,以备发生意外。?

5 休息?

导尿病人的护理篇(3)

【关键词】老年导尿;困难;护理

留置导尿术是泌尿外科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由于男性尿道细长、弯曲与狭窄的生理特点,特别是老年男性患者,如果合并前列腺增生、尿道炎、尿导损伤、精神紧张等原因,增加了导尿的难度,容易造成插管失败、尿道损伤、出血等。既给病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严重的心理负担,又增加了感染的机会。2010年元月~12月对来我院外科就诊的50例老年男性病人采取局部麻醉导尿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0例,年龄63~96岁,经B超检查提示:前列腺轻度增生5例、中度增生22例、重度增生23例。急性尿潴留就诊28例、住院麻醉手术后尿留21例、长期留置导尿自行将气囊导尿管拉脱致尿道损伤1例。

2导尿方法

按常规导尿准备用物,另备2%盐酸利多卡因5mL×1支和无菌液体石蜡油,选择合适型号的硅胶气囊导尿管。常规清洁消毒会及尿道口,用注射器抽取2%盐酸利多卡因和无菌石蜡油混合液,拔掉针头,把注射器轻轻插入尿道口,将利多卡因和石蜡油混合液注人尿道,等待3~5分钟,让利多卡因充分发挥麻醉作用后,将好的气囊尿管自尿道外口缓缓插入,见尿后再插入5~7cm,气囊内注水15~30mL,将尿管轻轻向外牵拉至有阻力即可,连接好引流袋。

3护理

本组病例均为男性老年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有反复导尿的病史,有的还长期留置尿管,多数病人都是烦躁、紧张、痛苦、不配合的表现。因此,为老年男性病人导尿时要做好以下护理。

3.1心理护理

针对病人紧张、怕疼痛的心理,护士在操作前要先向病人简明解释导尿的操作方法和必要性;告诉病人是在麻醉镇痛的情况下插管,无疼痛感觉,使病人精神放松;对有行动困难的病人要给与搀扶和安慰,使病人身心放松,全力配合。

3.2操作中护理

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动作要轻柔,随时与病人沟通,询问插管的感觉,必要时让家属在场陪伴,使其有安全感。

3.3尿管的护理

对留置尿管的病人,要选择封闭式导尿引流系统以减少细菌污染,集尿袋每日更换一次,尿管每周更换一次。每日进行会阴护理保持会清洁,用0.5%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鼓励病人多饮水,禁饮浓茶和咖啡,预防尿结石。要交待给病人和家属不能随便拉扯尿管,妥善固定引流袋,预防膨胀的气囊拉出损伤尿道。对带尿管出院的病人,要交待病人4周更换尿管一次,3天更换尿袋一次,要教会病人和家属进行会清洁及尿道口护理,妥善固定好集尿袋。

4结果

一例为自行拉脱尿管至尿道损伤改为手术治疗,其余49例病人均一次导尿成功,病人无疼痛感。

5讨论

5.1尿道损伤的预防

导尿病人的护理篇(4)

1 心理护理

1.1 入院时病人的心理护理:病人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而入院,由于情绪低落,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其表现为恐惧、懊丧、焦虑、抑郁。有时病人甚至难以接受这个事实。这时,护士应让病人进入角色,即让病人承认事实,从心理上给予耐心疏导,帮助病人及家属了解疾病的过程,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并注意礼貌性语言。护士在进行各项处置操作过程中,更多关心病态,让糖尿病病人知道糖尿病虽目前尚不能根治,但合理的控制饮食,适当的体育运动,科学的应用药物,可以使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延缓其并发症的发展,并能像健康人一样,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长寿。

1.2 治疗中病人的心理护理:治疗开始后,患者较注意自己的病情变化,对其现的症状的改善,有关项目的检查结果不很理想时,就会担心疾病是否会好转,心理负担较重,情绪不稳定,表现为痛苦、抑郁。此时,护士要用所掌握的知识,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客观实际给病人做好解释疏导工作,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因此它的治疗是长期的,既来之,则安之。从而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

有些糖尿病患者,经多方医治后,对自己的病情、常用药物一知半解,凭借自己“久病成医”的经验,点名要药或私自停用、加用药物。有的病人经常询问同种病的病人所用的药甚至偏信道听途说,到处寻找验方、秘方,只要涉及医治本病,就背着医生偷偷试用。过分迷信广告宣传,还有人片面地认为价格昂贵的药就是好药,好药治疗效果就好,忽略了对症下药。这时护士应向病人解释清楚药物的作用及用药方案的科学性,不同的药或同一种药,对不同的病人有着诸多的个体差异,劝说病人坚持合理的药物治疗,耐心讲解错误用药所造成的危害,真正解决病人的思想问题。

2 健康指导

2.1 检查、治疗过程中给予健康指导:病人确诊后,下一步进行的是各种检查、治疗。这时,护士便可结合病人的具体病情进行个别宣教,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预防、自我护理常识、饮食调护、用药常识及注意事项等。 转贴于 2.2 出院指导:虽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但由于各方面的条件所限,患者不能长期住院治疗,当病情趋于稳定,血糖、尿糖及并发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医生同意出院前,护士应帮助病人学会身心两方面的自我管理。

2.2.1 让病人认识到适当的运动和饮食的控制是促进和维持健康的需要。

2.2.2 指导病人正确测尿糖、血糖及家用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2.2.3 保持皮肤清洁,适当的护理好腿、足及趾甲,避免感染。

2.2.4 教会病人及家属以无菌技术正确注射胰岛素,轮换注射部位,剂量准确,了解所使用胰岛素的类型、作用时间、强度及高峰期。

导尿病人的护理篇(5)

通常情况下,导尿术以及留置尿管是妇科手术术前准备工作的内容,护理人员要选择适合患者的导尿管,对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1 妇科手术病人的导尿管

常用气囊导尿管是一条长为30至40cm的气囊硅胶管,它的前端圆头微多孔型,在2至3cm处有一气囊,气囊可容纳5至30ml的液体,测管是气囊可注入水,只管是导尿管,可直接接引流袋。由于妇女的尿道长度不同,妇科手术病人所使用的导尿管型号为12Fr至16Fr。

2 引起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2.1导尿操作

在为患者导尿时,没有进行严格的消毒就会把细菌由尿道口带入到膀胱中,因而引起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病症的发生,所以说要防止此病的发生,正规的无菌操作是最有必要的前提。据相关研究表明,在为患者进行导尿时,如果污染了导管的末端,就会使细菌通过管内以及外壁进入到膀胱内【1】。在插管时,护理人员要考虑患者有无紧张情绪,万不可强行插管,如若强行对患者插管,就会导致患者的相关神经组织破裂或是受损,受损的神经组织也会受到细菌的袭击,从而造成尿路感染。

2.2集尿袋更换时间

由于留置导尿管的腔内细菌大多来自于集尿系统,因而要保持集尿系统的封闭性,这样才能阻隔细菌,所以应避免导尿管与集尿袋接头之间发生分离,从而导致细菌进入。正常情况下,每星期更换一次集尿袋与每日更换一次集尿袋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集尿袋最好选择活瓣集尿袋,因为活瓣集尿袋要比普通集尿袋更具有防止尿液反流膀胱的作用【2】。如若使用普通无菌集尿袋,标准的更换方式为每周更换两次为最佳。

留置导尿管的时间与尿路感染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留置导尿管的时间与尿路感染病症的发生有着之间的关系。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时间越长,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也就越大【3】。回顾了从2012年至2014年在我院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其中有一半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长于2d,这些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病率是导尿管留置时间短于2d患者的两倍之多,由此可见留置导尿管的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发病率是成正比的【4】。

2.3膀胱冲洗与尿路感染之间的关系

对于尿道管腔内上行所导致细菌感染的患者,使用膀胱冲洗法,是一种不错的治疗方法。但此法对于通过尿管与尿道粘膜间上行引起的尿路感染效果并不显著【5】。冲洗液的种类有多种,其中包括:呋喃西林冲洗液、生理水冲洗液等,但其疗效大致相同,由此可见,膀胱冲洗液中即使加入抗生素也不会有突出的疗效。所以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大量饮水,从而增加排尿量,利用生理性的方法冲洗膀胱。鲍兴华等【6】在为患者冲洗膀胱时应用三通及肝素帽,这种方法可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性,而且降低了发生逆行感染的机会。因此,并不鼓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膀胱冲洗,即便是为患者进行冲洗,也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冲洗装置,以免冲洗不当反而造成感染,应鼓励患者多饮水,自行排尿,用生理性的方法对膀胱进行冲洗。

2.4会阴处的护理

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做好尿道口的护理,这项护理工作可大大减少患者泌尿系统发生疾病的概率。护理人员通常用的操作方法是使用碘伏消毒来为患者的尿道口以及导尿管的近端3至5cm处,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杀灭留置尿管中伴随性尿路感染中的大量细菌【7】。据相关研究证实,用无菌袋装的生理盐水来冲洗患者的会阴处,2次d,可有效的杀灭大量细菌,在杀菌的同时,又不会造成会阴处的菌群失调。杀菌护理液的种类对其杀菌效果也略有不同,护理人员通常为患者使用的消毒液为利宁凝胶为患者的尿道外口进行护理,使用此护理液可大大降低患者感染泌尿系统疾病的概率【8】。也有研究证实,护理人员使用清洁水为患者每天清洗两次尿道口,在清洁的同时,要使患者有舒适感,不要让患者的皮肤收到严重的刺激,便可减少患者感染泌尿系统的概率【9】。总之,护理人员应该使用护理液为患者清洗,还是使用清洁水为患者擦洗,尚且没有明确定论,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才能得出结论。

2.5拔出导尿管的最佳时机及方式

据相关数据表明,患者的膀胱属于充盈状态需要排尿时,为拔出尿管的最佳时间,因为这样可以借助患者自身的排尿反射,能有效的帮助患者自行排尿。范亚芬等【10】对120例妇科手术患者采用基护教材书上的常规方法操作,为其拔出尿管,其中,观察组拔出尿管后排尿的成功率为96%,而对照组在拔出尿管后排尿的成功率仅为63%。由此可见在膀胱充盈时拔出尿管为最佳时机,这有利于锻炼膀胱逼尿肌的功能,从而使排尿的成功率大大的提高【11】。

2.6护士的知识与实践

护士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与患者是否感染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疾病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当今,由于护士的自身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还未能达到很高的水平,这就需要我们的护士人员能够多多学习,并且用新学到的知识来指导实践,这样才能使此项疾病得到很好的控制【12】。

3 总结

综上所述,在妇科手术中,留置尿管与泌尿系统疾病是息息相关的,这与留置尿管的导尿操作、集尿袋更换时间、以及是否为患者进行膀胱冲洗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的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以及在最佳的时间拔出尿道管。与此同时护士也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并且能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这样才能减少在妇科手术中,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管媛媛,罗军,文平. 妇科手术病人护理干预对留置尿管舒适度的影响[J]. 药物与人,2014,08:212.

[2]周美云. 探讨拔除尿管前是否夹管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自主排尿的影响[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2:139-140.

[3]王秀云,肖文辉,姜晶. 妇科术后留置导尿管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09:2297-2298+2314.

[4]莫丽萦,陈琼霞,李群. 妇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后预防尿路感染的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1:2803-2804.

[5]史国仙,马晋玲,平慧芬,郭梁. 留置导尿管时间对妇科腹腔镜术后病人恢复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4,15:1859-1860.

[6]鲍兴华. 浅谈妇科手术留置尿管的护理体会[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4:199.

[7]车力凡,李秀丽,潘东斌,刘玉刚. 妇科患者术后不同留置尿管时间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7:4356-4358.

[8]刘雅玲,温亚娜. 妇科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改良式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2014,26:135+137.

[9]颜惠琴,郑珍珍. 妇科术后长期保留导尿患者拔管后重置尿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社区医师,2014,34:165+167.

导尿病人的护理篇(6)

留置导尿管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由此引发的尿路感染,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医院感梁。因此,在临床上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加强责任心,降低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减轻病人不必要的痛苦。2007年3月-2007年5月探讨了不同干预措施对留置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3月-2007年5月我院泌尿科因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病变、膀胱肿瘤等疾病需要留置导尿管病人54例,男38例,女16例;年龄17~80岁,平均48.5岁;留置导尿管前尿细菌培养均为阴性。随机分为3组,A组9例,B组18例,C组27例,3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A组留置导尿管后未用任何抗生素;②B组全身应用抗生素,留置导尿期间静脉输注抗生素,每天2次;③C组全身应用抗生素配合局部抗生素冲洗,即除全身应用抗生素外,用0.2%甲硝唑250ml加庆大霉素1.6×105U行引流管及膀胱冲洗,每天2次,半小时后排出尿液,并用0.1%碘伏消毒导尿管外口,同时配合会阴护理每天2次(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清除尿道口周围及整个会阴部分泌物,然后用0.1%碘伏棉球擦拭消毒)。3组病人均采用密闭式引流,从留置导尿管即日起,隔日按无菌操作收集尿液送细菌培养,尿培养细菌数≥105/mt定为尿路感染。

观察并比较3组病人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第10天、第12天、第14天细菌感染阳性率。

2 结果

3组病人各时段细菌感染阳性率发生情况(略)。

3 护理

留置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约占整个院内感染的40%,因此,加强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其发生、发展和转归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转贴于

3.1 选择尿管粗细适中,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导管在尿道内移动摩擦,特别是男性病人导尿管与尿道之间成角都可能加重尿道损伤及尿道感染,因此操作要轻柔,避免男性尿道在耻骨下角处成角,并将尿袋及尿管妥善固定。以防意外拖拉,损伤尿道,尿管脱接或打折。

3.2 随时巡视病房,保持尿管通畅 检查尿管是否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量变化,及时放空贮尿袋,以防尿液过满,病菌随尿液逆行导致导尿管腔内逆行感染,曾有报道此项感染约占尿路感染的20%。导尿管引流部分连接要严密,引流系统密闭不严也是导致其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临床工作中一定要高度重视。

3.3 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 导尿管留置时间与其病的发生率有密切关系,一般说它可以每天以8%~10%的速度递增。长期留置导管的病人几乎100%发生菌尿。本研究对54例留置导尿管病人的观察发现,随着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引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应尽量缩短留置时间,并按规定2周更换1次导尿管。

3.4 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 留置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但其侵入方式皆为逆行感染,并且以导尿管外逆行感染为主,约占尿路感染的80%,多见于自身菌丛感染,所以加强导管外的细菌防范和清除也是临床工作中降低感染发生率的关键。本研究中,应用抗生素加冲洗在很大程度上延缓并降低了尿路感染的发生。

3.5 全身联合局部应用抗生素 全身应用抗生素可杀灭尿液中的细菌,延缓尿路感染的发生,但很快产生耐药性,难以完全杜绝其病的发生;局部应用抗生素是否可阻断逆行性感染延缓或杜绝尿路感染的发生,前几年有争议,曾有报道用10%碘制剂从导尿管与引流管连接处注入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逆行性感染,有效阻止留置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但也有报道,认为抗感染药物冲洗反而产生更多的耐药菌株。近几年来,医学的进步和发展,临床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采用全身、局部、联合应用抗生素收到良好的效果。本研究显示,0.1%碘伏是表面杀菌力很强的一种消毒剂,作用快、毒性低、刺激性小、对皮肤黏膜无损害而且抗菌谱广,对多种细菌和病毒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庆大霉素抗菌活力强,体内不被代谢,主要以原形经肾排泄,尿中浓度高,可杀灭尿液中逆行侵入的细菌,有利于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且抗药性产生慢,多为暂时性;甲硝唑对厌氧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适用于密闭式引流系统,防止尿路厌氧菌感染。

本研究显示,全身应用抗生素配合局部抗生素冲洗疗法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细菌逆行感染的途径,明显延缓了尿路感染的发生,是近期延缓降低或杜绝留置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措施。

导尿病人的护理篇(7)

        在给截瘫病人实行间歇导尿术,进行膀胱功能的训练,以防止此类病员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我院泌尿外科与骨外科护理人员,于2007年12月至2010年10月,对合作45例截瘫病人作术后间歇性导尿护理,现将研究方法、结果报道于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急性胸12、腰1、椎体骨折、脱位,引起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截瘫病人45例,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17~55岁,平均38.7岁,受伤至来院时间为1h~3d。都经ct证实,并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待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在全麻下作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

        1.2方法  

        1.2.1 分组  将45例,均数分成3组,每组15例。其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具有可比性。分别称7d组、14d组及21d组。

        1.2.2 7d组病人术后继续留置导尿,按需放尿。第8天上午8点,排空膀胱,并拔除留置尿管。开始实施无菌间歇导尿,14d组病人术后第15d上午8点,排空膀胱,并拔除留置尿管,开始施行无菌间歇导尿。21d组病人术后第22天上午8点,排空膀胱,拔除留置尿管,始施行无菌间歇导尿。三组在留置导尿期间,不更换 尿管。

        1.2.3 留置尿管按需放尿。病人入院后留置foley尿管导尿。留置尿管施行夹闭,定时开放。日间每30min观察1次。夜间每小时观察1次。使用速尿、甘露醇或七叶皂甙等利尿剂时,每15min观察1次。每次放尿前提醒病人有意识的参与排尿过程。使其产生空虚感和排尿感。排完后记录尿量、尿色。尿量维持在每次300~500ml,留置尿管期间,以0.5%碘状擦洗尿道口每天3次,每天更换1次储尿袋。

        1.2.4 无菌间歇导尿术。跟病人以及家属宣讲神经源性膀胱的建立过程,和控制摄入量的方法以及重要性,以取得配合与理解。内置尿管为12号塑料尿管,方法(1)定量。每天入液控制在1500~1800ml间。一日三餐,每餐入液量大约400ml,10点、16点、20点各入液200ml,20点后到次晨6点不饮水。(2)定时。每6h导尿1次,导尿时间为8点、14点、20点及2点。若两次导尿期间内能自动排出≥200ml尿液而残留尿≤200ml,则改为每8h导尿1次。(3)定人。2w内由护士操作,自第3周开始,由经培训合格的家人操作,期间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采用留置导尿,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及膀胱冲洗治疗,炎症控制后,继续间歇导尿。

        1.2.5观测指标。(1)每周作尿液沉渣分析和中段尿细菌培养,若尿内出现脓细胞或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或细菌计数连续2次≥105/ml,可确定为尿路感染,观察两组的感染率并比较,有不有统计学意义。

        1.3统计学方法。t检验。比较,若p<0.05则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留置导尿感染率比较,见表1。

        表1   3组留置导尿感染率比较[n(%)] 

         

        7d组与14d组比较p<0.01,7d组与21d组比较p<0.01。

        2.2  3组滴漏性尿失禁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2   3组滴漏性尿失禁发生率比较[n(%)] 

         

        7d组与14d组,与21d组比较,p均>0.01。

       2.3  间歇性导尿  15d3组感染率比较,见表3。

        表3  间歇性导尿15d  3组感染率比较[n(%)] 

         

        7d组与14d组、21d组比较 p均>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本组,在观察期内,无一例死亡。

        3  讨论

        3.1 外伤性截瘫病人,由于全部脊髓膀胱反射中枢和大脑皮层连接中断,膀胱排尿反射消失,对充盈无反射性收缩,所以产生尿储留。此前,留置导尿的方法较为有效,但也为致病微生物进入,提供了通道和条件。细菌进入后,可附着在导管表面,分泌一种有机胶,让细菌大量繁殖。加上尿路上皮细胞分泌多糖蛋白,共同形成导管表面的生物膜,保护细菌免受尿液冲刷,并阻抗抗生素对细菌的作用,从而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机会[1]。

        3.2 本研究显示,留置导管时间7d、14d、21d比较,留置时间越短,尿路感染率发生率愈低。不过,间歇导尿措施的出现,其尿路感染发生率逐渐稳定,早期采用间歇导尿术,增加了膀胱的容量,保持膀胱适量充盈,为自主排尿创造了条件,并减少了残余尿量,使截瘫病人处于相对不带尿状态,不影响运动疗法、水疗法等康复训练,同时改善病人心理障碍。

        3.3 此类病人排尿障碍是终身的,病人不可能长期住院。要求病人及家属学会间歇导尿术[2]。这对病人是终生受益的训练。

导尿病人的护理篇(8)

1 留置导尿失败的原因

1.1 护士自身原因

1.1.1 护士的技术水平 经验丰富的老护士多能一次性导尿成功,而新上岗护士由于操作不熟练、选择了不合适型号的导尿管、对男性尿道长度及生理弯曲的解剖知识了解较少,未能完全消除尿道耻骨前弯,使尿道变直,对导尿管及尿道润滑不够,已致导尿失败。

1.1.2 护士的心理素质 尿潴留病人十分焦急、痛苦,有一系列的护理操作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这要求护士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如果护士的心理素质差、缺乏自信心,就可能不知所措、操作无序,如果再遇到家属催促、不理解及不信任,操作时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可能导致操作失败。

1.1.3 其他 护理工作繁重、尤其夜班护士人少,护士在护理尿潴留病人的同时还要顾及其他病人,可能因此操作动作较快,未能做到细心、认真;护士连续夜班休息不足、工作压力大、病人刁难等都可能导致操作时精力不集中,未能做到手、眼、脑很好并用,因此导尿容易失败。

1.2 病人方面的因素

1.2.1 病人本身的病情 尿潴留病人主要临床表现为:尿急、排尿困难、下腹胀痛,大多数病人就诊或告诉护士时,已至少排尿困难几小时,膀胱高度膨隆,尿道内口充血、水肿,尿管插入难度增加,很难顺利完成。另外病人极度痛苦、焦急烦躁、辗转不安、不配合,这些都会影响导尿成功。

1.2.2 病人前列腺增生或尿道狭窄 有些老年病人出现前列腺增大,压迫后尿道,加之尿潴留使前列腺充血明显,导尿管在前列腺部受阻,很难进入膀胱腔内;有些病人因包茎、尿道炎,反复慢性炎症刺激导致尿道狭窄,难以进行正常导尿。

1.2.3 病人对疼痛过度敏感 有少数病人对尿道疼痛刺激过度敏感,全身肌肉收缩,尿道外括约肌挛缩,增加导尿难度。

1.2.4 病人心理因素 大多数老年男性病人,受传统思想影响,对护士导尿有害羞心理,全身紧张,不能完全配合,影响操作者。

1.3 环境因素 大病房内其他病人及陪人较多,环境嘈杂,护士难以全神操作;该病人的家属多,且不断催促,影响护士操作水平。

2 对策

2.1 加强技术操作培训 对于新来人员要有计划地进行培训留置导尿,多提供临床锻炼的机会,使其动作由不熟练变为熟练;在导尿管型号选择、正常男性尿道长度、生理弯曲、操作流程、插入膀胱内尿管长度等方面应由有经验的老护士给予指导,不断提高操作水平。老年尿潴留患者通常选用F16气囊乳胶导尿管。

2.2 总结经验 要引导年轻护士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要多思考、多分析总结。比如尿道狭窄的病人,可选用一次性导尿管,管壁较硬,易于通过狭窄部位;部分病人合并有前列腺增生时,可选用相对较细导尿管,如F14,提直病人阴茎与腹壁呈直角,用稀释碘伏润滑橡胶导尿管及尿道后,逐渐插入尿管,遇到阻力明显时,左右轻微旋转导尿管,操作应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而出血,通常插入膀胱见尿液流出后继续插入2~3cm,然后向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8~10ml,轻轻向外牵拉尿管至有阻挡感为宜,切勿见尿后急于向气囊注水,这样容易引起后尿道黏膜撑裂而大出血。应用乳胶导尿管时避免用石蜡油润滑,以免腐蚀引起导尿管气囊破裂。

2.3 提高心理素质 护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得益于日常培训与锻炼,面对急诊做到临危不乱、保持平稳的心态、不急于求成是关键。让护士多参加心理素质的讲座和急救培训。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更不能带情绪工作,面对家属不理解甚至无理取闹时冷静处理,避免激化矛盾,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2.4 合理排班 应按床护比例标准、轻重病人多少,灵活、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减轻工作量,劳逸结合,让每一位护士精力充沛的为病人护理,提高工作效率。

2.5 环境准备 当为病人导尿时,尽量安排到操作、换药室进行,并且让家属在操作室外等候,保持安静,既能稳定病人的情绪、减少干扰,又方便操作。

导尿病人的护理篇(9)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合并其他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在非糖尿病专科住院治疗的现象愈发普遍[1]。在现代医院医疗体系中,护士与患者接触机会最多,患者对于糖尿病知识的认识大多来自于护理人员的宣教,由于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相对缺乏,使得对于此类病人的护理工作成为护理上的难点及盲点,故专科护士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与防治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糖尿病护理专科护理组的设置

设置专科护理组长1人,专科护士3人,要求专科组成员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或主管护师以上职称,至少有六年以上的内分泌科工作经验;能够对糖尿病患者从心理、饮食、药物治疗以及适量运动等方面综合处理,同时也强调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性;对本专业有一定的独到的见解,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善于沟通交流,协调能力强。专科护士相对固定,每二年轮转一次,这样有利于保持专科组的稳定性,充分发挥专科护士的技术优势,保证专科化和全面化协调发展。专科组长固定上班的时间,不参加科室倒班,专项负责糖尿病患者全面的护理。

2 糖尿病护理专科护理组的工作内容

专科护理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每月月底召开小组会议,总结当月工作,安排下月工作进度及重点;每位小组成员就本科室存在的糖尿病护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总结,在小组会议上提出进行讨论,并记录讨论内容,同时对每月所开展的工作定期进行效果评价,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整改。

2.1 业务培训:采用集体和个别授课的方式对全院其他护士开展糖尿病专科知识培训,帮助其获得糖尿病专科护理及健康教育知识,每年讲课2~3次。

2.2 院内进修:非专业科室的护理人员安排到内分泌专科,针对糖尿病专科护理知识进行短期进修学习,时间为半个月至一个月;糖尿病护理小组根据来科进修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培训结束后进行糖尿病专科护理知识和相关操作技能考试。

2.3 专科护理会诊:对全院出现的疑难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会诊,对其他科室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或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进行血糖监测、胰岛素使用技术等相关知识的指导,各科室遇到糖尿病病例时,书写“专科护士会诊单”,糖尿病护理小组接到会诊单后及时安排专科护士到患者床边进行一对一的专科指导,会诊及指导内容包括:糖尿病饮食、健康知识宣教,胰岛素注射技术指导以及糖尿病足护理指导等。

2.4 专科护理督导:对医院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提供专科领域的信息和建议,指导和帮助其他护理人员提高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对于本院存在的糖尿病护理不规范的地方,及时向护理部反馈,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3 糖尿病护理专科护理组的工作成效

我院于2008年l0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共收治糖尿病患3 261人,包括第一诊断为糖尿病的384人.合并糖尿病的有3645人。通过建立非糖尿病专科住院患者的专科护理会诊制度,解决了专科疑难问题,期间有11例患者通过护理会诊提高了遵医行为,同意接受胰岛素治疗,纠正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者的不正确护理6例,在未建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前,每年度因缺乏糖尿病专科知识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为lO―18起,通过糖尿病护理小组的建立,院内因缺乏糖尿病专科知识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下降为4起;病人出院时填写“病人满意度调查表”. 凋查病人对住院期间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上年度同期对比.满意度均有提升。

4 讨论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病症,病情各不相同,临床单一的治疗方法往往疗效不满意,只有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与综合治疗才能更有效地控制病情[2]。糖尿病专科护士在指导和帮助患者学会与糖尿病相处的技术、能力和技巧方面,在糖尿病护理、教育和管理方面,都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通过专科护理,患者能积极接受糖尿病教育,提高对糖尿病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主动参与疾病的控制,改善生活质量,有效促进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通过对非专业的护理人员提供糖尿病专科领域的信息和建议,指导和帮助其他科室护理人员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健康管理技巧,护理小组成员来自不同的科室,覆盖面广,影响范围大,可进一步协调各科室之间的关系,为护理管理带来了方便,共同推动全院糖尿病护理工作快速发展。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会诊,专科护士能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具体教育和指导,如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和健康相关行为指导,帮助患者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和方式,建立健康观念,提高遵医行为,可以促进患者健康,有效降低医疗费用。

我院自糖尿病小组成立以来.小组成员积极学习糖尿病防治知识.同时带动了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使其他科室护士对各自科室的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从而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导尿病人的护理篇(10)

【关键词】  脊髓损伤;漏尿;膀胱康复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effect of carrying out bladder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in advanced stage.methods:based on different wards,a total of 42 spinal injury patients in advanced stage were divided into test and control group randomly 21cases each.routine nursing care was given for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besides that,patients in test group were carrying out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bladder functional training.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2% in test group cases and 19.1% in control group cases.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p<0.01).conclusion:the bladder functional training is helpful for bladder function recovery of spinal injury patients in advanced stage.

key words spinal cord injury;leakage of urine;bladder rehabilitation nursing

2008年1月—2009年12月,随着我院康复医学科的成立,康复护理干预随之实施。针对来我院康复休养的21例晚期脊髓损伤病人出现漏尿现象,采用膀胱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例晚期脊髓损伤病人均为男性,年龄28岁~57岁(41.7岁±2.6岁)。病人因自我膀胱管理不当,出现尿路不稳定现象,每天有漏尿发生。病人入院时随机分配到一病区、二病区进行康复休养,将一病区21例作为观察组,二病区2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均为男性;年龄41.3岁±2.5岁;病程21.6年±12.8年;第12胸椎以上脊髓损伤7例,四肢瘫1例,第12胸椎以下脊髓损伤13例。对照组病人均为男性;年龄42.6岁±2.7岁;病程20.5年±12.6年;第12胸椎以上脊髓损伤6例,四肢瘫1例,第12胸椎以下脊髓损伤14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损伤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指导病人多饮水,注意会阴局部清洁卫生,加强活动锻炼,排尿困难时,病人自行敲打、挤压膀胱区,促进排尿;通过留置导尿,定时开放,训练反射性膀胱形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有计划地进行康复护理,但不留置导尿,而是采取诱导排尿、间歇性导尿、按压排尿等方法。

1.2.2 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每周漏尿小于1次;好转:每周漏尿小于2次或3次;无效:每天都有漏尿现象。总有效率=有效+好转。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疗效比较

3 护理

3.1 密切观察病情

观察病人进水量、尿量、尿色;注意尿道口分泌物颜色、气味;每周做尿液分析1次;观察有无自主性神经反射障碍,防止膀胱涨满引起异常升压反射及大量出汗。

3.2 一般护理

鼓励病人适当多饮水,以促进排尿,达到生理性冲洗膀胱的目的。做好会阴部护理,勤换尿垫,每日清洗会阴,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尿壶持续接尿,及时倾倒尿液。留置导尿,通过定时开放促进反射性膀胱的建立。

3.3 膀胱康复护理

3.3.1 制订膀胱训练计划

收集资料,对病人膀胱情况进行评估。了解病人既往排尿方式;做尿液分析、b超、肾功能等相关检查;了解漏尿方式、残留尿和进行尿动力学测定。结合以上情况和病人损伤程度确定排尿方式,还要看病人痉挛程度,如果痉挛严重,避免刺激,不可采取间歇性导尿。对四肢瘫的病人由护士帮助完成训练。定期复查残留尿和进行尿动力学测定,一般1个月~3个月1次,以修正方案。根据膀胱压力监测,观察膀胱大小,小膀胱用药物调节,大膀胱(尿液大于600 ml)只能靠增加导尿次数来控制,一般500 ml以内为宜。

3.3.2 第12胸椎以上脊髓损伤的膀胱训练

采取先诱导后间歇性导尿的措施。诱导排尿采取:①一般在导尿前20 min叩击下腹部的膀胱区,时间为10 min~20 min,训练到周期性排尿为止。②摩擦大腿内侧、牵拉阴毛、挤压龟头、扩张肛门等,均能促发出自发性排尿放射[1]。③间歇性导尿,即在排除输尿管反流、尿道损伤、尿道狭窄、肾功能异常、严重泌尿系感染、发热等禁忌证后,实施间歇性导尿。有学者提出,对脊髓损伤病人实行无菌性间歇性导尿术代替留置导尿膀胱周期性扩张与排空,维持近似正常的生理状态,促使膀胱功能恢复[2]。间歇性导尿应注意:①4 h~6 h导尿1次,每次导尿时膀胱容量不超过500 ml。②根据病人情况调整导尿时间,病人的膀胱容量最好在400 ml左右,当残余尿量少于80 ml~100 ml时可停止导尿或每日导尿1次,帮助清除残余尿渣。③可选用橡胶、塑料、硅胶等材料制成的导尿管,最好选用能反复使用的材料。本研究采用的是一次性无菌塑料制成的导尿管。④教会病人自行导尿的正确方法。病人掌握这种导尿术,利于自我护理、独立生活。⑤制订饮水计划。有专人负责制订饮水量和导尿时间,并做好入量、尿量、残余尿量等的记录。

3.3.3 第12胸椎以下脊髓损伤的膀胱训练

①滚动按压法:当病人膀胱中度充盈时嘱其坐起,将拳头放在病人的耻骨与脐连线的中间,由脐部向耻骨方向滚动按压,顺时针方向,由上而下,由浅到深持续挤压膀胱,逼尿液排出。②拇指、四指分开按压法[3]:拇指放在髂前上棘,其余四指放在脐部由上到下缓慢滑行按压膀胱以助排尿。以上两法按压深度4 cm左右,间隔约1 min,重复1次挤压,直到膀胱排空为止,间隔2 h~3 h,再行挤压排尿。此方法可教会病人自行挤压排尿,但一定要注意手法得当,否则易引起尿液逆流。

4 讨论

漏尿是膀胱功能障碍的表现之一,尤其是滴漏性尿失禁,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本组42例皆排除了感染和结石的存在,出现尿路不稳定的原因是因训练缺失使原有的反射性或部分反射性膀胱(需用手协助挤压排尿)不能保持。通过调查,训练缺失主要表现在,脊髓损伤早期规范的膀胱训练时间短(一般要求3个月~6个月,1.0年~1.5年基本稳定),加之出院后原有训练中断或间断进行或缺乏科学的指导,而出现漏尿等尿路不稳定现象。即使这样,经过规范的康复训练,仍可以再建反射性膀胱或部分反射性膀胱(本研究对象的年龄未超过60岁)。训练时间要充分,尤其是第12胸椎以下脊髓损伤晚期病人,目的是稳固反射性膀胱的建立。本组训练及巩固时间共2年。康复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订膀胱康复护理计划,通过规范的膀胱训练措施,重建和稳固反射性膀胱。对于第12胸椎以上脊髓损伤晚期病人,因此类膀胱为高压性膀胱,训练时不可挤压膀胱,而应采取诱导排尿。当病人出现自主排尿后,如不能排尽尿液可实行间歇性导尿。当病人排尿间隔在2 h以上,膀胱容量超过150 ml,残余尿量少于80 ml,可停止间歇性导尿[4]。 第12胸椎以下脊髓损伤晚期病人不能直接按压膀胱,以免膀胱内压力骤升,使尿液经输尿管反流至肾脏形成肾积水。膀胱过度充盈时,不能压迫协助排尿,以免膀胱破裂。

【参考文献】

   [1] 黄雪芳.脊髓损伤病人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及护理[eb/ol].[20100226]..cn/cn/infosystem/document/new 1664.htm.

上一篇: 电子商务平台财务分析 下一篇: 互联网的优劣势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