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的护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1 09:23:28

高血糖的护理

高血糖的护理篇(1)

【摘 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74 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7 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37 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肺部感染及消化性溃疡发生率、死亡率,并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肺部感染及消化性溃疡发生率、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另外,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62.16%。两组数据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更显著,不仅控制患者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同时获得患者认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http://

关键词 综合护理;糖尿病;高血压脑出血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两者相互影响较大[1]。高血压脑出血本身是一种死亡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更是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相关资料显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死亡率是单纯高血压患者死亡率的7 倍[2]。因而,在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施以合理的护理服务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我院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服务取得了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 年12 月~ 2014 年4 月收治的74 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37 例,男18 例, 女19 例; 年龄55 ~ 76 岁,平均年龄64.3±2.8 岁; 病程5 ~ 12a,平均病程7.8±1.7a。对照组37 例, 男17例, 女20 例; 年龄54 ~ 76 岁, 平均年龄65.3±2.5 岁;病程5 ~ 13a,平均病程8.2±1.5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37 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如定期测糖、头颅CT 检查、检测心率、血压等。干预组37 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多和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感受,并耐心倾听患者倾诉,对患者的观点多持理解、支持态度。多安慰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1.2.2 用药指导

耐心指导患者药物服用方法、剂量,并叮嘱患者遵照医生嘱咐,不要中途擅自改药、停药等。定期检测患者血糖,并密切观察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一旦发现患者血糖过高无法控制,则要及时让患者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且注意降糖药的使用剂量和药物副作用。服药期间要密切检测患者血压情况,一般血压控制在130/80mmHg 为佳。若患者出现多汗、心悸、头晕等情况,则是低血糖表现,应及时让患者补充含糖类食物或注射50%的葡萄糖。

1.2.3 饮食指导

饮食治疗是控制患者血糖的有效方法之一。因而,护理人员应对患者饮食作出正确指导,以使患者病情稳定。鼓励患者多喝水,水有稀释血液、降低血糖的作用。叮嘱患者控制糖、盐的摄入,多食维生素较高的食物,如蛋、牛奶、胡萝卜等。饮食要清淡,少吃多餐,忌过饱、忌辛辣刺激食物。

1.2.4 运动指导

患者适度运动不仅能控制体重,还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肺部感染及消化性溃疡发生率、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另外,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62.16%。两组数据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干预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肺部感染及消化性溃疡发生率、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另外,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62.16%。两组数据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综合护理能帮助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挽救患者生命。此外,实施综合护理更能得到患者认可,提高患者满意率,增强我院在患者心中的良好形象。

http://

参考文献

高血糖的护理篇(2)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高血糖护理;血糖调控;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9(b)-0174-02

危重症病人各项生命体征均处在非常危险的边缘,是临床上非常危险的患者,患者随时都会出现死亡。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受手术应激、感染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很容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很有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需要医护人员高度重视[1]。现对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高血糖护理于血糖调控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ICU病房收治的80例危重症高血糖患者分为观察组(有糖尿病病史)和对照组(无糖尿病病史),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女性18例,男性22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为(49.2±6.2)岁,其中呼吸系统患者14例,消化疾病系统患者6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例,外科和外伤大手术患者7例,其他疾病患者5例。对照组女性19例,男性21例,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48.4±6.7)岁,其中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为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7例,呼吸道疾病患者为13例,外科手术患者6例,其他疾病患者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血糖的控制 两组都采用胰岛素治疗。(1)胰岛素的使用:血糖值控制在7.8~10.0 mmol/L之内。当空腹静脉血糖在10.0~15.0 mmol/L范围时,采用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当空腹静脉血浆血糖大于15.0 mmol/L,选用持续微量静脉泵(在40 mL生理盐水中加40 U普通胰岛素,依据血糖值的大小控制静脉泵入速率)对血糖进行调控。(2)血糖的监测:选用电脑血糖仪测量胰岛素使用过程中的血糖变化。使用皮下注射的患者血糖测量频率为2~4 h/次,静脉泵的患者血糖测量频率为2~2 h/次,对于特殊患者(病情危重且血糖变化不稳定)血糖测量频率前期为30~60 min/次,待稳定后,可适当改变血糖测量频率,不低于4次/d。(3)血糖的影响:要格外注意影响血糖的各种因素,如患者的饮食、营养摄入、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降糖药使用后的协同作用等。

1.2.2 患者的护理 (1)对于危重患者的护理:实时监测并24 h记录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瞳孔等生命体征值变化,避免水、电解质发生紊乱;做好对患者呼吸、循环、神经、消化、泌尿等系统的护理及防预并发症,做好导管护理。(2)对于高血糖患者的护理:定期对护士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把控细节与难点。每日由责任护士负责进行血糖仪质控,确保其准确性;在进行末梢血糖测量时,需对未输液手的无名指选用针刺自然流出法进行采血,可以减少用力挤血引起血液稀释进而造成测量值降低;测量用血应弃去第一滴血,进一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外周循环不好的患者需测量静脉血血糖;正确掌握胰岛素皮下注射捏皮法要领,由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捏起皮肤,禁忌五指捏皮,防止注射入肌内;要严格控制胰岛素注入速率,防止血糖波动太大造成低血糖现象的出现。ICU重症患者常常不能正常表达自身状况,生命体征不稳定,容易忽略其低血糖表现。严重的低血糖可能造成危重患者各脏器功能的恶化,进而诱发医疗事故。胰岛素使用过程中,一旦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慌、呼吸浅快、脉搏快而弱的症状,需要马上进行血糖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处理;对于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及静脉泵治疗的患者,需严格床头交接班,定时查看注射泵运行状况及胰岛素用量,输注部位及患者个人体征反应(如皮肤红肿、脱出、出血、过敏及感染等);对输注部位进行管理,防止局部皮肤出现硬结、增生等;注重患者饮食的护理,对于血糖升高的患者要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原则给予能量补充,对于昏迷的患者需通过鼻饲管输入特定的流食,还可匀速泵入肠内营养液,频率为1 000 mL/d,整个过程要严格控制营养液用量和滴速,防止血糖过高。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无论既往有无糖尿病的ICU危重症患者都因其存在应激因素,故而常伴有高血糖症状,又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以及肠内肠外营养的摄入都将引起危重症患者的高血糖症状。有研究表明,ICU危重症患者的高血糖症状会加速患者的死亡及并发合并症。赵京阳[2]研究发现,重症患者进入ICU时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概率高达97%,炎性介质和应激性高血糖变化呈显正相关关系,血糖升高炎性介质也会随之升高,而应激性高血糖和人体自身机体的免疫功能呈负相关关系[2]。

目前,专家学者及医疗机构常认可的ICU危重症患者血糖水平控制范围为7.8~10.0 mmol/L,其借鉴是AACE和ADA于2009年共同发表的危重症患者血糖控制目标标准。当患者血糖小于6.1 mmol/L或大于10.0 mmol/L时都属于不正常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血糖调控。

研究发现,在高血糖的ICU危重症患者中,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外科ICU危重症高血糖患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既往有糖尿病病史的ICU危重症高血糖患者。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死亡概率分别为15%和37.5%,其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分别为30%和50%,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综上所述,结合对该院ICU危重高血糖患者的重症监护过程中数据值的研究,发现血糖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对于ICU危重症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具有很明显的效果,但是血糖的良好控制给患者带来的预后效果也不尽相同,这反应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存在着个体差异,需针对不同的糖尿病患者选择不同的血糖调控标准。但血糖调控标准的研究需要大量的循证医学知识来验证。

[参考文献]

[1] 潘英彩.危重症患者高血糖护理及血糖调控对预后的影响[J].糖尿病天地,2013(1):24-26.

[2] 赵京阳.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外科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5):1052-1054.

[3] 鲍佳萍. 高血糖护理及血糖调控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33.

高血糖的护理篇(3)

    1.1 临床资料:选取的5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年龄在35~88岁之间,平均年龄62岁,男性为30例,女性20例,男女比率为3:2。全部患者的舒张压(≥12kPa)和收缩压(≥18.7kPa)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描述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标准,另外,经生化、眼底检查、肌电图、心电图及 X线等,排除了其它疾病及原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

    2健康教育的含义

    2.1 实施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健康教育:(1)把糖尿病的病情、病因、护理知识和病情观察等内容按篇章编写成方便阅读的手册,对于重要的或者理解上有困难的地方给予相应的解释和指导。(2)对于阅读上有困难或者没有接受过教育的患者,则要使用口头讲解的方法,并交代家属协助监督[2]。

    2.2饮食指导:每个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劳动强度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计算患者每日从饮食中需要的热量时要考虑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以及身高,依据患者原有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更准确科学地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

    应尽量避免肥胖,维持理想且合适的体重。饮食上定时定量。少吃或者不吃油煎、炸、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烹调宜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涮、烤、烧、炖、卤等方式。饮食不可太咸,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烹调宜用植物性油脂。配合长期性且适当的运动、药物、饮食的控制。经常选用含纤维质高的食物。含淀粉质高的食物及中西式点心均应按计划的份量食用,不可随意吃,以免过量吸取。少吃精制糖类的食物,如炼乳、蜜饯。对于体重已经超标者,应尽量使体重减轻,减少总热量的摄入[3]。除以上的各点需要牢记外,还应做到饮食上要有所忌口,“忌过甜、过咸、过油腻、过饱、辛辣、烟酒”。同时,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安排餐次、少食多餐,规律饮食。

    2.3运动指导: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之一。饮食后适宜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运动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轻体重,促进组织和肌肉与糖进行有效的作用,增加心肺功能,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应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有无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运动时间以每日30分钟~60分钟为宜,分1次~2次进行,初始运动量宜偏小,时间不宜长,逐步增加,直到达到适于个体的运动量。运动千万不可以在空腹的情况下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空腹或血糖高于13mmol/L时不宜剧烈运动。也不宜在药物作用巅峰期剧烈运动。接受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应避免注射部位剧烈运动。

    此外,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运动量不能过大以免诱发眼底出血, 有严重心、肝、肾、肺疾病、急性感染以及急性并发症的患者。

    运动中如出现头晕、眼花、出大汗、面色苍白等症状,应立即中止,如低血糖发生可进食一些食物或含糖饮料,必要时及时就医。

    2.4心理护理指导: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在某些患者中,形成病理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加大了情志为病的因素,因此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减少“情志为病”的因素,则成为治疗糖尿病的关键之一。首先纠正患者对此病的错误认识,讲清楚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以解除其精神压力,克服心理失衡状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最佳效果。

    患者想到疾病将伴随终生心里很难过 ,表现为精神抑郁,心情不畅。此种心态,自然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4]。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心理治疗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一般患者住院时间都比较长,与医护人员朝夕相处,做好心理护理就更为重要了。

    要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例如:有些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常因为病程日久,缠绵难愈而背上思想包袱,抱有“难治好,死不了”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随意进食,不按时服药,起居无规律,从而使病情加重,即使治疗方法正确及时,亦收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医护人员及家属要关心爱护患者,使其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积极排除干扰,安心配合医生治病。

    2.5 患者的日常自我监测:由于糖尿病患者患病后就会伴随血液的粘稠度偏高,就会相应地出现血管壁脆弱的情况,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则会受到高血压的影响使得血管出现进一步的收缩变窄现象,发生出血或者阻塞的概率就会更高,导致糖尿病并发症恶性循环。因此,让患者熟悉血糖、血压的控制标准,牢牢掌握尿糖、血糖、血压的监测要领等是非常有必要的,医护人员也要及时叮嘱患者按时用药,长期坚持。由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终身性的特点,不能因为症状有所缓解而私自停药。

    患者在进行自身的一系列指标的监测时容易因缺乏规范的指导和严格的环境条件和设备而出现一些误区,所以,患者在日常自我监测中要注意一下几点:a.学会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出现问题时应尽早咨询负责医生;b.尿糖和血糖因坚持至少每天监测一次,血压可每个月测量一次,并及时记录和观察数据;c.有几个比较理想的测量血糖时段:空腹时、用餐前、用餐后以及凌晨两到三点;d.在有以下情况时需要增加对尿糖和血糖的测量数量: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者、更换药物时和病情出现不稳定等。e.患者除了需要测量血糖外,还需要对腰围、体重和血压进行严密的监测,配合自身对于相关数据指标在正常情况下的了解。

    并非说患者熟练掌握了以上自我监测的流程就可以完全脱离医院的检查,笔者在这里建议,对于糖尿病患者,在稳定的自我监测的基础下仍然要去医院进行每一季度的常规检查,包括糖化血红蛋白、心电图检查、肾功能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眼底检查以及血脂等,做到预防和治疗双管齐下,科学预防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

    3 结果

    5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指导后,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基本上有详细的了解,其中完全掌握健康教育内容的比率为90%,基本了解率为7%,理解率为3%。患者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4 讨论

    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对病情起到一个很好的良性的促进作用,患者如果要想将血糖控制得比较平稳,就必须坚持规律的生活,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5]。凌晨4时到上午9时,是血糖最容易升高的时段。如果早晨没有按时起床,没有按时服药吃饭,整个白天的血糖规律就会被彻底打乱,会引起血糖的明显升高,增加肾脏的负担,随后导致血糖的波动,增加对血管的伤害,也加重了病情。

    除了规律的起居和睡眠习惯外,保证平稳、宽容的心态,不让情绪牵着自己走,也是患者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当人的心态稳定时,与血糖调节密切相关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使参与血糖调节的内分泌激素亦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下,这样血糖易被控制,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反之则可因精神、神经及内分泌因素的紊乱而致血糖显着波动。特别是当人生气、发怒、焦虑和烦躁时,交感神经系统占据绝对优势,刺激升高血糖的肾上腺素、胰岛素分泌,结果就使血糖直线上升,即使常规用降糖药也无法使其降至正常,由此而加重病情。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当重视积极的心理调节,将其切实作为控制糖尿病的“法宝”之一。日常生活要更加豁达宽容和大度些,不为一得一失而情绪激动,不为生活琐事而斤斤计较,力求忌怒、戒愤,避忧,使自己拥有平稳心态和健康情绪,以更好控制血糖,稳定病情。

    目前我国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多种多样,然而患者缺乏对药物的正确认识,不能合理、科学地应用,造成病情反复或加重,同时也造成了药物的浪费。

高血糖的护理篇(4)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导致的终身性疾病,需要合理的饮食调节;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最终严重的脏器功能衰竭。迄今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笔者现将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8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52例,女性36例,年龄在62-88岁,平均年龄68.33±4.39岁。其中Ⅰ型糖尿病23例,Ⅱ型糖尿病65例,高血压1级的患者20例,高血压2级的患者48例,3级高血压的患者2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程度、文化程度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饮食指导合理的饮食是治疗各种类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最基础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制定针对性个性化的饮食指导,掌握进食的规律性,每日定好进餐时间。减少烹调用盐,食盐量不超过6g/d为宜,因此限钠盐入量首先要减少烹调用调料,并减少食用腌制品。减少脂肪的摄入量,膳食中脂肪的控制量应在总热量的25%以下,主张少量多餐,每餐最少包含50%-60%的碳水化合物食物,餐中多增加高纤维食物,因高纤饮食有助于稳定血糖浓度[2]。

1.2.2药物的护理对于患者口服降压及降糖药物时,护理人员要将药物的服用方法详细的讲解给患者和其家属,尤其对于老年记忆力减退的患者。主要讲解内容包括用药的剂量、服药的方法、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等;患者如果肾功出现减退,尽量避免服用刺激肾脏的降糖药物。注射时选择不常运动的部位,以免因运动使胰岛素吸收过快而发生低血糖[3];当血糖降至正常范围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相应的减少注射剂量。对于高血压严格正确的口服降压药物,并给予有效的临床检测血糖及血压。

1.2.3运动护理运动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控制血糖及血压的简单方法,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但是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建议中、轻度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拖地、平地骑车等,注意老年人活动要适度,剧烈运动可致血糖降低。

1.2.4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①感染:针对患者的病情严格控制饮食治疗。加强口腔护理;对于有留置尿管以及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防止发生感染。日常护理要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按摩身体受压部位以免发生压疮;并随时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以及生命体征的情况,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准确的测量血糖并记录。定期检查尿酮体值。用药后注意观察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②糖尿病足:每日检查双足。观察足部皮肤的颜色、皮温情况、感觉功能,注意检查趾甲、趾间、足底部皮肤有无甲沟炎、皮癣、水泡、红肿、溃疡、坏死等,及时发现足部病变给予有效处理。指导患者保护足部,禁止穿拖鞋外出,禁止用足踢物,要穿纯棉质宽松的袜子,每日进行泡脚,保持足部卫生。修剪指甲时不要剪的过于短。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加重足部负重,学会按摩足部,保持足部血液循环通畅。③糖尿病眼病:对于糖尿病十年以上的患者要加强糖尿病眼病的预防,定期检查眼底及视力,以免出现急性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对于眼底出血的患者嘱其绝对卧床休息,尽量避免头部震动及低头,加强基础护理。

1.2.5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讲解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告知并发症的危害,以及出现低血糖的自救方法。禁止患者吸烟饮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教会患者自行使用快速血糖仪测量血糖,帮助患者建立血糖记录本,为医生提供血糖值的记录,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指导患者随身携带少量糖果,在发生低血糖反应或运动时适量加餐。对于延迟就餐和有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应适当减少用药量或停药。出院后进行规律的血糖监测,定期到医院复诊,医生可以根据监测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1.2.6合理用药遵医嘱合理用药,进行定期监测血糖和血压的变化,严禁随意减药,漏服药、停药等现象。

1.3数据统计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

2结果

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血糖控制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而高血压人群认知率、控制率以及治疗率仅为30.2%、6.1%和24.7%,这些总结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4]。现今高血压已成为我国目前患病率最多、人群患病最为普遍的严重疾病之一。随着高血压患者的不断增多,随之出现的心、脑血管性疾病、肾功能不全以及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在本次的调查结果中表明,高血压的高危因素主要与高盐膳食、饮酒、缺乏锻炼,肥胖、吸烟,精神压力过大密切相关。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危险因素之一,又是一种人为可以改变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防治方法是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使社区高血压人群认识到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以及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的作用,指导患者坚持有效的治疗,规律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健康的生活习惯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重点措施,而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坚持合理适当的运动,让患者配合治疗,提高血压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宋玲.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2009,21(3):1334.

高血糖的护理篇(5)

1 临床资料

本辽区 2009年初至 2010末共收治 38患者 , 年龄平均50岁, 男25例, 女13例, 骨折前具有糖尿病者25人, 骨折后出现应激性血糖增高者 13例。

2 护理

2. 1 心理护理 患者因骨折需要治疗时间长 ,易产生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介绍成功病例 ,告知恢复良好, 使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决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 2 饮食指导 合理安排患者饮食 , 使血糖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患者饮食要营养丰富 , 少量多餐、既要提供足够的能量 , 又要控制好血糖 , 并配以补钙药物 , 以保证骨折早日愈合[1]。

2. 3 功能锻炼 此类患者病程长 , 护理人员要正确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 , 既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胸、腰椎骨折要采取轴式翻身 , 指导患者腰背肌练习及抬腿、屈膝等活动。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到离床活动至正常[2]。

2. 4 并发症的预防

2. 4. 1 预防控制感染 术后认真观察术区周围血运情况 , 保证患者敷料包扎完好、敷料清洁、松紧度适宜;教会患者进行有效排痰 , 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 , 预防坠积性肺炎;留置尿管每日膀胱冲洗一次并更换尿袋 , 患者尽早拔除尿管 , 鼓励患者多饮水 , 以防止泌尿系感染;每 2 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 按摩受压部位, 防止压疮的发生[3]。

2. 4. 2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折患者因病情限制、活动受限、手术创伤及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 ,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3];护理人员采取预防措施 ,抬高患肢 15度左右有利于静脉回流并按摩 , 指导在床上正确活动 , 加强肌肉锻炼 , 禁止患肢输液 , 遵医嘱给予改善微循环药物及抗血栓药物[4]。

2. 4. 3 禁止低血糖发生 高血糖患者因饮食及胰岛素使用不当易出现低血糖症状 , 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监测血糖 , 并根据血糖值及时调整胰岛素量 , 告知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低血糖症状时, 及时吃含糖食物自救。

2. 5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出院后及时复查的必要性;教会患者回家后如何监测血糖 , 把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 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做好生活护理如脚部卫生以防止糖尿病足 , 生活规律 , 心情愉悦 , 合理饮食[5];科学进行关节、肌肉的锻炼 , 每日有规律的进行温和的体育锻炼 , 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 活动时注意安全 , 避免意外发生 , 以保证理想地控制血糖同时促进疾病的恢复[6]。

3 小结

对于骨折合并高血糖患者 , 既要对症治疗外又要控制好血糖 , 做好住院宣教及心理护理 , 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 合理饮食控制血糖促进骨折尽早愈合 , 指导患者科学的锻炼方法, 做好出院指导, 使患者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金芳 . 骨科临床实用护理 .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05:12-17, 54-59.

[2]杜克 , 王守志 . 骨科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5: 345-357.

[3]李振香 , 房玉霞 .骨科临床护理学 .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 2005:111-114.

高血糖的护理篇(6)

我科2003年6~11月共收治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56~90岁,平均(68±5)岁。其中Ⅰ级高血压27例,Ⅱ级高血压40例,Ⅲ级高血压13例;全部为Ⅰ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损害的30例。经过良好的治疗及精心护理,除1例死于重症脑梗塞,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例死于尿毒症外,其余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2 护理指导

2.1 血压监测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血压控制与单独高血压时应有某些不同:要尽可能使血压降到<130/85mmHg,糖尿病肾病及重要并发症,在降压治疗时需对肾功能和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影响多加考虑,减慢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1] ,另据报道,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后微血管病变患病率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尤以糖尿病肾病显著,纠正高血压对临床的糖尿病肾病的预防治疗有积极作用 [2] ,正常人的血压呈明显的昼夜波动性,血压昼夜波动曲线呈长柄勺形状,夜间0~3时处于最低谷,8~10时达最高峰,而白天基本上处于相对较高的平坦水平且略有波动,在病理情况下,血压波动分为三种类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化型,夜间血压升高型和嗜铬细胞瘤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多属于第一、二两种类型,尤其是老年人可表现为卧位时高血压,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3] 。我们对本组病例入院后均监测记录动态血压24h,了解血压高峰情况以指导用药,对老年人高血压尤其是合并糖尿病时,多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小剂量的利尿剂 [4] ,护士应帮助和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并观察服药效果因糖尿病本身就多饮多尿,加上老年人常合并肾脏、膀胱、前列腺并发症后常存在夜尿较多,起夜频繁,应叮嘱动作轻缓,必要时照顾,尤其是要防治性低血压及脑血管意外的发作,尤应做好独居患者的起居指导,对有自备血压计者应教会患者或家属正确测量方法。

2.2 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出现24h动态血压节律紊乱与自主神经病变有关,而高血糖所致的多之醇通路增强和蛋白非酶糖化增加是产生神经病变的重要因素,因此早期及时有效控制血糖是根本治疗措施 [2] 。护士应向患者解释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并为患者监测血糖,入院时查4次早中晚餐前餐后及睡前随机血糖,同时查血脂、糖基化血红蛋白、尿糖、尿酮以了解血糖控制是否达标。理想空腹血糖<6.4mmol/L。餐后2h血糖<7.8mmol/L。现在各种指血糖仪的广泛运用,护士不仅应熟练掌握其测量方法,还应教会患者或家属。

2.3 饮食指导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除药物治疗外,饮食治疗也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治疗,使病人摄入食物其热量受限制,长期坚持不仅能使体重下降,达到减肥的目的,减轻胰岛的负担,减少胰岛素抵抗,有利血糖的控制,护士根据患者标准体重及劳动强度计算其热量,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为无糖尿病的50%,提倡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少吃动物内脏、海产品、少吃煎炸和腌制品,限制钠的摄入,每日食盐量应不超过2g,同时戒酒或戒烟,慎服一切可能引起血压增高的药物(如盐皮质类固醇、同化剂、抗交感药物、四环类、抗抑郁药和麦角生物碱等),补充含钾和钙的食品 [4] ,本组患者或家属经过详尽的饮食指导,均掌握了本病的治疗原则,并学会了制定食谱。

2.4 运动指导 运动可以巩固饮食治疗的效果和减轻体重,运动使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而加速对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粘度的控制,运动后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前列腺素增加,血粘度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心血管的功能,改变血浆中脂蛋白成分,有利于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可以减少降压药和降糖药的用量。运动应在血糖、血压控制较好且无代谢紊乱时进行,尤以餐后1h左右运动为宜,笔者对本组Ⅰ、Ⅱ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散步、慢跑、爬楼、太极拳及有氧中强度运动量,每天20~30min,对Ⅲ级高血压患者则在家属陪同下进行散步,太极拳锻炼,在主管护士指导下定期进行健康评估,以达到有效的运动效果。

2.5 服药指导 老年患者由于服药依从性差,记忆力下降和认识分辨力差,加上药物品种多,对药品的名称、剂量、使用方法、服药时间记忆不清,易漏服、误服或多服,护士应严格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根据动态血压和血糖监测结果指导用药,目前降压药多用控制剂和缓解剂,它们需整片吞服,勿嚼服,磺脲类药物应餐前半小时服用,双胍类应在餐 后服用,α-糖酐酶抑制剂应在进餐第一口服用,让病人及家属了解药物名称、用量及注意事项及副作用,并学会处理出现毒副作用时的应急方法,如低血压时应尽量休息,变动应动作轻缓,出现心慌、全身大汗等低血糖反应应立即进食等。

2.6 出院指导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长期坚持治疗,患者心理压力大,经济负担重,易对生活失去信心,护士应配合医生指导病人解除恐惧、忧虑情绪,告诉他们坚持治疗的优点,使他们树立生活信心,并让他们定期门诊随访血压、血糖、血脂、尿糖。讲解康复指标及自我保健常识,在出院前一天填好出院指导单,并将家庭护理的重要内容及注意问题写成书面材料交给患者,留下患者的详细地址和电话号码以备随访。

3 效果评估

本组77例患者均在出院前1~3天由护士对病人或家属掌握护理指导内容情况作了检查评估,评价项目分掌握、了解、不了解。77例患者均达到了掌握或了解,这有利于长期控制血压、血糖、提高住院治疗效果,同时也增进了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赵光胜.现代高血压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366.

高血糖的护理篇(7)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3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25~68岁。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升高,均行CT或超声等影像学诊断,全组均有空腹血糖升高,为12.8~23.2mmol/L.

    1.2治疗方法

    按葡萄糖与胰岛素的比例4~6g:1u配置胰岛素注射液,用微电脑输液泵匀速输注,定时(4~6h)监测血糖和尿糖,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葡萄糖与胰岛素的配比。

    2、护理措施

    2.1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血压、心率、神志、尿量、腹部体征,若出现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心率增加、腹痛剧增、无尿等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用药护理

    胰岛素的配置要准确,用1ml注射器配上7号针头,按医嘱剂量准确抽吸,注入输液瓶后应充分摇匀,胰岛素配制液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4h.用快速血糖仪监测。根据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的滴速,开始使用胰岛素时1~2h监测一次,血糖水平相对平稳后4~6h监测一次,使24h的血糖波动在8~2mmol/L.妥善固定输液,维持静脉通道的通畅,严防留置针扭曲、脱出或堵塞。使用微电脑输液泵控制胰岛素的输注速度,医学|教育网搜集调节胰岛素用量时不宜大起大落,且不能从使用通道内推注其他药物,以免引起血糖水平波动。如在胰岛素控制期间出现头晕、恶心、大汗淋漓、心悸等低血糖反应,应暂停胰岛素,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3管道护理

    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管要及时抽吸,以减轻胃肠道的压力,减少胰酶的分泌,减轻胰腺的负担。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胃液的量、色,严防病人拔管。同时做好导尿管的护理,严密观察24h的尿量、颜色、性质、透明度,每日晨晚间用0.5%的碘伏消毒尿道口。维持三管静脉通道医学|教育网搜集,一管为微泵静脉输注思他宁或善宁等生长抑素,一管为补充热量、抗生素,另一管为RI调节GT.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保持胃管及静脉通道的通畅。

    2.4基础护理

    急性胰腺炎并发高血糖的患者感染的几率增大,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3次,防止口腔感染;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及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的发生。

    2.5心理护理

    由于此病疗程长,治疗费用高,加之躯体所经受的各种不适,以及疾病的反复与波动,每日大量的输液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特别是一些经济状况较差的患者及家属担心住院费及疾病的预后。因此针对不同的心理状况,我们要密切与患者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本病的病因、发展、治疗方法和检查情况,解除患者的恐惧、焦虑等心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以期早日康复。

    2.6出院指导

高血糖的护理篇(8)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治疗复杂,患者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且合并高血压往往心理负担很大,常表现为焦虑、精神高度紧张、恐惧,尤其是有家族史的患者,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因此应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①患者入院应热情接待,向其介绍病区的环境、主管医生、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关心体贴患者。②告知患者保持乐观、稳定情绪,并解释病情不可怕,只要生活规律,遵医嘱用药并及时检测血糖、血压的变化,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就会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用药护理

糖尿病合高血压的患者要坚持长期规律用药,患者所用药物的种类多、药量较多,且不可随便自行停药、减药或更换药物,这就要求护士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让患者和家属各降压药和降糖药的名称、用法、剂量。许多降压药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如钙离子拮抗剂等,需嘱咐患者起床活变换体位时动作要缓慢。对服用噻嗪类利尿利尿剂患者,同时注意代谢变化,因长期应用可引起低血钾、高血糖等代谢障碍。严格询问患者有无口、咽部不适及咳嗽、皮疹等,对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瞩其饭后服用,以减少胃黏膜刺激,用药期间应观察有无出血征象。对服用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应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在心率<60/分或出现心率不齐时需及时告诉医生。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往往会因进食少、用药量大等各种原因而出现低血糖反应,瞩其每天必须定时定量进食及用药,一旦出现头晕、饥饿、出汗等症状时,应立即进食糖果、点心或遵医嘱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对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并有计划地教会患者或家属胰岛素注射的方法、操作要点、注射部位等注意事项。

饮食指导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给予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每天钠盐控制在5g以下,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脂肪的摄入量,防止血脂过高。禁吃咸肉、咸菜、咸蛋及油炸、油煎食物。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血压控制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内,对特殊的病理阶段还有进一步的要求。护理人员要告诫患者在控制高血糖的同时要严格控制高血压,强调饮食疗法的重要性。应注意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及每天所需食物的总热量,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饮食习惯,同患者一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饮食计划,教会患者在限制每天总热量的前提下,如何在多种食物及蔬菜水果之间变换花样。每天可选择的主食有小麦粉、大米、小米、芥麦面、燕麦片等。少食水果,如:西红柿、黄瓜等。血糖高时不吃或少吃含糖高的水果,如:香蕉、柿子红枣等。鼓励患者多饮水,1000~20000/日,以达到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糖的作用,但稀饭不可随意喝因其消化吸收快、常致餐后血糖快速升高,以豆浆、菜汤代替、多吃蔬菜尤其是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如:芹菜、白菜、蒜苗等,以增加饱腹感,同时又起到降糖、降脂、润肠、通便的作用,适当选择富含必需氨基酸或质量较高的动物蛋白质(瘦肉、鱼类、蛋类、牛奶等)、植物蛋白等,每天肉类总量以100~150g为宜,同时可用豆类代替部分肉类。每周进食2~3次鱼类。少吃油炸食品,忌咽、限酒。另外,每天的进餐时间及量需基本固定,防止服用降糖药后因催迟吃饭时间而引起低血糖反应。

运动指导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患者的基本疗法之一,运动可加速血液循环、缓解心脑血管缺血状态,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对增强心血管功能,纠正质代谢紊乱大有帮助。运动量以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以运动后不感到劳累或轻微出汗为宜。运动前应测量血压。按医生规定的运动强度、时间、类型、频率进行运动和检测。运动的时间以下午或傍晚最适宜,因为下午免疫反应性胰岛素水平高,垂体-肾上腺系统的活性降低,有利于降低血糖。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者最好每天定时、定量运动,肥胖患者可适当增加活动次数,但血糖>13.3mmol/L,尿酮体阳性者及伴有严重心、脑、肾并发症或视网膜病变者不宜进行运动。运动前适量饮水,并备适量含糖较高并吸收较快的食物,以备运动时发生低血糖时急用。

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保持血压稳定。睡眠质量不好尤其入睡困难者,睡前可用温水泡脚或喝杯热牛奶,以帮助入睡。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冬天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勤观察足部皮肤,穿舒适的鞋袜,勤剪指甲、趾甲,洗浴水温不超过40℃。指导患者学会一些自我保健的方法,如每天早晚各梳头10分钟,以疏通血脉,刺激头皮的血液循环,防止脑血栓的疾病的发生。

高血糖的护理篇(9)

结果:实验组的降压效果和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服药的依从性和健康生活的采纳情况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在护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给予有效地护理干预和出院指导,使降压效果和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越,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同时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 糖尿病 优质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5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70-02

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心血管和肾脏的重要危险因素,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1]。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高2倍,同样糖尿病也使高血压人群的心血管风险增加2倍,两者合并危险性提到5倍,死亡率更是增加到7.2倍 [2]。因此,为探讨有效的护理和治疗措施,延缓疾病的恶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特选取我院3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具体报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份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3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7例。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在45~75岁,平均年龄(64±3.2)岁。所有患者均按照WHO统一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分级,来进行筛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和血糖。

1.2.2 观察组。观察组除了给予常规治疗外,同时辅以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运动疗法,用药指导,家庭干预等方面进行优质护理。

1.2.2.1 心理护理。护士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对疾病的态度,以及有无焦虑,紧张的负面情绪,讲解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对于疾病的负面影响。教会患者心理疏导的方法。

1.2.2.2 饮食护理。①合理搭配,控制热量。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惯,病情和药物治疗的需要进行安排。②限制食盐,油脂和糖分的摄入。③高纤维素饮食:豆类,蔬菜,粗谷物等。④禁烟限酒,以及充足的水摄入。

1.2.2.3 运动疗法。患者根据的病情,兴趣爱好,血压和血糖控制水平来安排合适的运动。运动以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适宜的有步行,慢跑,太极拳等。运动不宜空腹进行,防止发生低血糖,运动中注意补充水分,随身携带糖果,当发生低血糖时及时食用,身体出现不适应该暂停活动。

1.2.2.4 用药的护理。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服药,用口头,书面材料的方式讲解降压药和降糖药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告诉患者不能随意更改剂量,停药或换药。

1.2.2.5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要规律,劳逸结合,心态平和,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体力,脑力过度兴奋。指导病人沐浴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太长,定期检查足部。

1.2.2.6 家属干预。家属是患者日常护理的关键人物。让家属了解高血压,糖尿病的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指导家属督促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教会病人和家属应对突况,预防意外的发生。同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注和爱,满足情感需要。

1.2.2.7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发放手册。组织高血压糖尿病俱乐部,分享治疗心得。教会病人一些预防和护理知识,提高自护能力。

1.2.2.8 医务人员干预。医务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知识,勤巡视,勤观察,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降压效果和血糖控制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健康生活方式。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P

2 结果

2.1 降压效果和血糖控制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降压效果和血糖控制水平

注:与对照组相比,w、*P

2.2 服药依从性和健康生活方式比较。见表2。

表2 服药依从性和健康生活方式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人数正逐年增加,这也给医学界带来了难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因需要长期的治疗,给患者,家庭带来了负担,再加上长期的生活习惯,所以在护理和治疗上野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医护人员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提升医疗水平和职业素养。

在临床上,护患沟通至关重要。良好的沟通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进行。因此,护士不仅要掌握疾病知识,还需要学习心理学,人际交往等。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护理意识,充分认识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自我监测的重要性,指导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大部分患者都是老年人,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都有所下降,以及记忆功能减退,而导致服药依从性下降,这就要求护士和家属在护理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满足情感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综上所述,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护士与患者建立一种指导合作的护患模式,给予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减缓疾病的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也促进了护理事业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高血糖的护理篇(10)

临床资料

2006年2月~2007年2月收治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68例,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48~82岁,平均62±5岁。其中合并肾损害者32例,心绞痛者3例,心肌梗死3例,脑梗死6例,下肢动脉栓塞1例。

护理指导

血压监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降压目标与普通高血压患者不同,根据现有证据,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对如此高危病人,血压降至目标水平及对于其他危险因素的治疗尤其重要。大量资料表明,血压受生理活动和睡眠的影响。生理活动使血压升高,睡眠时血压下降,血压昼夜波动曲线呈长柄勺状,称勺型曲线。而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这种病理情况下,24小时动态血压波动曲线多呈非勺型或反勺型分布。老年人可表现为卧位时高血压,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我们对本组病例入院后均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了解动态血压波动曲线,以根据时间治疗学指导个体化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因每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压波动曲线可不一样,护士应根据医生给病人制定的治疗方案帮助和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并定时测量血压观察治疗效果,以便医生根据测量血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老年人要注意防止性低血压的发生,尤其是要做好独居患者的起居指导。对有自备血压计的患者应教会患者或家属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

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管壁脆弱,血液黏稠度高,高血压可使血管进一步收缩变窄,很容易发生阻塞或出血,促使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所以,一定要让患者熟悉血糖的控制标准。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入院后需要多次监测血糖,为取得患者的配合,护士应向患者解释清楚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告诫患者要坚持治疗,切勿随便停药。

饮食护理指导:饮食治疗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治疗。护士可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及活动强度、经济状况、饮食习惯等同患者一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饮食计划,教会患者在限制每天总热量的前提下,如何在多种食物及蔬菜、水果间变换花样。提倡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少吃动物内脏、蛋黄、鸡皮、鱿鱼等,少吃油炸和腌制品。限制钠的摄入,每日食盐量不应超过5g。多食含钾和钙的食品。同时戒烟限酒。慎用一切可能引起血压增高的药物,如盐皮质类固醇、促红细胞生成素、避孕药、甘草、麻黄碱等。本组病人或家属经过详尽的饮食指导,均掌握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饮食原则,并学会了自己制定食谱。

运动护理指导:运动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治疗之一。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即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适当运动对增强患者体质、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心血管功能,纠正脂代谢紊乱中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运动是一把双刃剑,不适宜运动可能给机体带来危害。运动应因人而宜,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运动应在血糖、血压控制较好且无代谢紊乱时进行。对于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者不宜进行运动。运动方式包括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健身操、太极拳等,下午或傍晚最佳,每次30分钟。每周3~5次。

服药指导: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坚持长期规律用药,不能随意自行停药、减药或更换药物。护士应严格指导病人遵医嘱用药,根据动态血压监测和血糖监测结果指导用药。注意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病人要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心律等。对服用有性低血压不良反应的药物的患者,要嘱患者起床或变换时要动作缓慢。对服用控释片或缓释片者要指导患者整片吞服,勿嚼碎。磺脲类药物应餐前半小时服,双胍类降糖药要餐中服。让病人及家属了解药物名称、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如糖尿病患者出现心慌、全身大汗等低血糖反应时要立即进食等。

心理护理指导:首先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工作的前提。使患者能与医生和护士密切配合诊治。同时要告知其保持乐观的情绪对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上一篇: 高风险贸易业务 下一篇: 渔业经济与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