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贸易业务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1 09:23:28

高风险贸易业务

高风险贸易业务篇(1)

0前言

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的发展,加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银行业的竞争,国际贸易融资因独特的优势而成为银行和企业重点发展的一项金融业务。但是银行和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其中存在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的环境下,更应树立起融资风险意识,努力探索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以有效规避风险,帮助我国银行和进出口企业获得资金支持,进而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实现稳定外需的目标。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方式上和市场组织形式上均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1.1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再只是对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局部的融资,而是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例如jp摩根于先后收购了一家物流公司和一家票据管理公司,不仅打破了厂商、物流公司、银行独自参与的局面,而且完善了公司在供应链上的金融服务,真正为进出口商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有效地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1.2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创新应收账款融资来提高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力。因为随着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减少,客户对托收、货到付款、赊销等应收账款的融资需求将不断增加,银行应抓住这一机遇,创新业务,增加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便利。银行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大力开展保理、福费廷和出口商票等融资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风险参与、再担保等方式来分担风险,提高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进而促进贸易融资和银行汇票的发展。

1.3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银行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尝试。例如荷兰银行开发研究出maxtrad技术,通过max-trad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在线服务,为买卖双方自动处理贸易交易及管理应收、应付账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它被评为最佳网上贸易服务提供者。

2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为我国银行业和企业的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了它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方式和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2.1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就以福费廷为例,这是一项无追偿权的贸易融资方式,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可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对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但目前我国各银行对该项业务开发力度不够,很难满足企业需要。而且我国银行的融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型的外贸企业。这些企业资金雄厚,国际竞争能力强,业务发展稳定。而对于广大的中小型企业,则往往设定不利于中小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贷款的条件,从而缩小速效的范围,限制了融资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2.2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为复杂,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的。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都建立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粗放经营,没有针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和风险进行周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隐患较大。

2.3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银行和企业的服务质量、融资产品的创新以及融资风险的管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内部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国际结算、信贷、法律等知识水平不高,因而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2.4融资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规范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虽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各家银行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国际结算业务量,竞相降低对企业的融资贷款要求,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3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我国政府、银行、企业都必须探索出当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3.1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提出了严峻考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

3.2创新贸易融资方式。降低贸易融资风险

如今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大多数企业的出口贸易不景气,贸易融资需求放缓,银行业务量下降。另外,伴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我国当前贸易融资方式、业务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因此,我国必须认真面对,重视融资风险,积极借鉴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不断开发和拓展新业务,不断扩大保付、福费廷等新业务的覆盖面,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帮助进出口企业度过金融危机,也拓展了自身业务量,促进了贸易融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降低贸易融资风险,推动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3.3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

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做好贸易融资贷中的审核,把握好贷中的决策和管理,细化业务风险审核,严格关注资金使用去向,必要时可派人跟单操作。因为国际贸易是一种时效性极强的业务,只要有一点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交易的失败,所以要依据贷前的调查结果,加强监管,进行事后跟踪,以及时做出融资决策,降低风险。

3.4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的研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和存在的漏洞,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立法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通过有关途径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快与国际惯例和通行的做法接轨,从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3.5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时间较短,相关人员的知识、管理水平和经验还不能满足这一业务发展的需求,目前急需一大批既懂国际惯例,又懂操作技术和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银行和企业务必安排好人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树立融资风险的意识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并且要明确权力与责任,贯彻落实到位,促使员工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工作之中。另外,银行和企业也可通过引进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全面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员工的识伪和防伪能力,增强融资的风险防范能力。

3.6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高风险贸易业务篇(2)

0前言

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的发展,加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银行业的竞争,国际贸易融资因独特的优势而成为银行和企业重点发展的一项金融业务。但是银行和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其中存在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的环境下,更应树立起融资风险意识,努力探索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以有效规避风险,帮助我国银行和进出口企业获得资金支持,进而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实现稳定外需的目标。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方式上和市场组织形式上均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1.1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再只是对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局部的融资,而是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例如jp摩根于先后收购了一家物流公司和一家票据管理公司,不仅打破了厂商、物流公司、银行独自参与的局面,而且完善了公司在供应链上的金融服务,真正为进出口商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有效地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1.2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创新应收账款融资来提高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力。因为随着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减少,客户对托收、货到付款、赊销等应收账款的融资需求将不断增加,银行应抓住这一机遇,创新业务,增加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便利。银行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大力开展保理、福费廷和出口商票等融资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风险参与、再担保等方式来分担风险,提高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进而促进贸易融资和银行汇票的发展。

1.3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银行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尝试。例如荷兰银行开发研究出maxtrad技术,通过max-trad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在线服务,为买卖双方自动处理贸易交易及管理应收、应付账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它被评为最佳网上贸易服务提供者。

2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为我国银行业和企业的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了它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方式和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2.1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就以福费廷为例,这是一项无追偿权的贸易融资方式,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可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对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但目前我国各银行对该项业务开发力度不够,很难满足企业需要。而且我国银行的融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型的外贸企业。这些企业资金雄厚,国际竞争能力强,业务发展稳定。而对于广大的中小型企业,则往往设定不利于中小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贷款的条件,从而缩小速效的范围,限制了融资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2.2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为复杂,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的。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都建立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粗放经营,没有针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和风险进行周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隐患较大。

2.3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银行和企业的服务质量、融资产品的创新以及融资风险的管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内部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国际结算、信贷、法律等知识水平不高,因而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2.4融资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规范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虽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各家银行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国际结算业务量,竞相降低对企业的融资贷款要求,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3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我国政府、银行、企业都必须探索出当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3.1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提出了严峻考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

3.2创新贸易融资方式。降低贸易融资风险

如今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大多数企业的出口贸易不景气,贸易融资需求放缓,银行业务量下降。另外,伴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我国当前贸易融资方式、业务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因此,我国必须认真面对,重视融资风险,积极借鉴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不断开发和拓展新业务,不断扩大保付、福费廷等新业务的覆盖面,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帮助进出口企业度过金融危机,也拓展了自身业务量,促进了贸易融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降低贸易融资风险,推动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3.3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

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做好贸易融资贷中的审核,把握好贷中的决策和管理,细化业务风险审核,严格关注资金使用去向,必要时可派人跟单操作。因为国际贸易是一种时效性极强的业务,只要有一点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交易的失败,所以要依据贷前的调查结果,加强监管,进行事后跟踪,以及时做出融资决策,降低风险。

3.4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的研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和存在的漏洞,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立法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通过有关途径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快与国际惯例和通行的做法接轨,从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3.5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时间较短,相关人员的知识、管理水平和经验还不能满足这一业务发展的需求,目前急需一大批既懂国际惯例,又懂操作技术和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银行和企业务必安排好人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树立融资风险的意识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并且要明确权力与责任,贯彻落实到位,促使员工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工作之中。另外,银行和企业也可通过引进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全面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员工的识伪和防伪能力,增强融资的风险防范能力。

3.6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高风险贸易业务篇(3)

1.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方式上和市场组织形式上均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1.1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再只是对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局部的融资,而是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

1.2 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银行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大力开展保理、福费廷和出口商票等融资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风险参与、再担保等方式来分担风险,提高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进而促进贸易融资和银行汇票的发展。

1.3 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银行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

2.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2.1 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

2.2 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为复杂,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的。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都建立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粗放经营,没有针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和风险进行周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隐患较大。

2.3 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内部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国际结算、信贷、法律等知识水平不高,因而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2.4 融资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规范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虽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各家银行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国际结算业务量,竞相降低对企业的融资贷款要求,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3. 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我国政府、银行、企业都必须探索出当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3.1 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提出了严峻考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

3.2 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

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

3.3 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的研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和存在的漏洞,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3.4 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高风险贸易业务篇(4)

1.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方式上和市场组织形式上均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1.1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再只是对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局部的融资,而是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

1.2 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银行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大力开展保理、福费廷和出口商票等融资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风险参与、再担保等方式来分担风险,提高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进而促进贸易融资和银行汇票的发展。

1.3 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银行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

2.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2.1 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

2.2 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为复杂,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的。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都建立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粗放经营,没有针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和风险进行周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隐患较大。

2.3 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内部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国际结算、信贷、法律等知识水平不高,因而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2.4 融资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规范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虽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各家银行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国际结算业务量,竞相降低对企业的融资贷款要求,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3. 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我国政府、银行、企业都必须探索出当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3.1 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提出了严峻考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

3.2 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

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

3.3 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的研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和存在的漏洞,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3.4 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高风险贸易业务篇(5)

1.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方式上和市场组织形式上均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1.1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再只是对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局部的融资,而是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

1.2 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银行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大力开展保理、福费廷和出口商票等融资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风险参与、再担保等方式来分担风险,提高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进而促进贸易融资和银行汇票的发展。

1.3 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银行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 2.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2.1 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

2.2 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为复杂,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的。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都建立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粗放经营,没有针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和风险进行周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隐患较大。

2.3 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内部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国际结算、信贷、法律等知识水平不高,因而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2.4 融资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规范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虽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各家银行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国际结算业务量,竞相降低对企业的融资贷款要求,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3. 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我国政府、银行、企业都必须探索出当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3.1 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提出了严峻考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

3.2 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

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

3.3 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的研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和存在的漏洞,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3.4 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高风险贸易业务篇(6)

一、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含义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指的是,银行为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资金融通或信用便利[1]。除了由银行向客户提供直接的资金融通,也能够为客户提供信用保证,以便于客户能够从贸易对方或第三方获取融资。以往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种类繁多,包括进出口押汇、提货担保、打包贷款以及票据贴现,等等。而随着近年来银行业务的发展,涌现出更多的业务种类,例如国际保理、有福费延、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以及出口商业发票贴现,等等。从狭义上来讲,国际贸易融资仅指银行提供与国际贸易结算相关的资金融通给进出口商,即资金支持。其含义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其是银行的资产业务,为银行向客户提供资金。另一方面指的是有关进出口贸易的业务,其中进出口为贷款对象。从广义上来讲,国际贸易融资指的是与进出口贸易相关商及其相关产业的企业的资金融通、信用便利以及金融服务的提供。与狭义上的国际贸易融资范围相比,这个定义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扩大化。一方面,银行提供的资金融通不再单一,还包括其他业务,例如信用便利、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银行融资和服务的对象范围被扩大,不再指进出口商双方,进出口商在一个“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也被包含在其中。

二、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与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难以实现风险的早期防范。例如贸易融资风险预警模型、快速预警防范制度等相关国内商业银行预警机制的建设并不理想,其中相关风险指标暴露出来的问题尤为突出。例如资本充足率、盈利能力、流动性水平,等等,风险预警系统的数据基础难以实现真实性与可靠性。其次,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一大问题。尤其是专门的中间机构缺失这一问题更加突出,进而难以明确风险管理的职责,无法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再者,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健全的风险分摊机制。现阶段,一些银行风险分摊机制的建设并不理想,缺乏一个包含总行、存款保险机以及同业的风险分摊体制,从而导致风险分摊体制无法有效处理单个银行存在的流动性清偿现象。

(二)缺乏对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正确认识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不断发展,一些中高级管理人员逐渐意识到融资贸易业务与资产质量的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然而,他们仍然缺少对相关风险的准确识别,无法将具体风险管理方法落实到实处。有些人员还认为,贸易融资是只需要出具单据或开立信用证,就可以获得可观的手续费的银行业务,而忽略了在此期间实际资金的作用,认为这一产品完全没有风险存在。有的人则认为,贸易融资业务中的付款承诺具有刚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和操作难度,持保守的态度来面对贸易融资,进而使得业务的正常发展受到限制。

(三)业内缺乏竞争秩序、加大融资业务的风险

我国贸易融资业务起步相对较晚,所以其市场环境的建设方面有待完善,缺乏健全的约束体制。首先,各家银行急于参与到贸易融资业务市场中。其次,贸易融资产品种类比较单一,从而导致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交叉业务相似产品现象,进而形成了愈发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在这一背景之下,各家银行不断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客户,实现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的目的,但却放松了对客户资信与财务状况的审查。比如一些银行进行授信开证时,未收取任何保证金,或者收取的保证金无法不足,而且办理的抵押担保手续不全,这些行为就使得行业管理准则受到严重的破坏,进而使融资业务的风险加剧。

(四)缺乏完善的法律环境而引发的问题

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环境,导致整个行业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例如质押、信托、货物抵押、担保等,需要依靠法律规范对其进行界定。然而,在我国银行贸易融资业务中相关的金融立法规范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甚至部分业务经常使用不完善的法律规范进行界定,从而导致贸易融资业务风险不断提升,影响了该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三、加强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的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保证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数量与范围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新业务不断涌现,从而导致与之对应的贸易融资业务类型更加复杂与多样,其潜在风险呈现一个持续增长与变化的态势。现阶段,各家银行在国际业务的竞争中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从贸易融资风险管理能力这一方面的提升入手,如果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相对完善,那么,在竞争中必然处于优势地位。关于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方法,具体介绍如下。

(一)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散策略

商业银行根据其承担风险性质的不同,对不同风险进行了有效地风险组合,以使其达到最优化。即在最大程度降低总体风险的情况下,实现资产保值或盈利提高的目的,即风险分散策略。一方面,风险分散策略是对贸易融资授信期限的风险给予有效的分散,其一般是指以长短期资金作为参考,对授信业务的期限进行合理组合,确保来源与运用的期限具有对称性与一致性。另一方面,该策略是分散贸易融资产品种类的风险,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散一般是针对统一客户而言的,并为其提供不同贸易融资产组合方式,从而使风险得以有效的分散。

(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抑制策略

对于信用授信、大额授信以及高风险客户而言,风险抑制策略可以有效的控制其风险发生。在审批贸易融资授信额度过程中,银行有其专门的管理规定:对于风险较高的客户,其管理措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对其授信一般选择减少或追加停止处理[3]。一旦客户出现信用下降、资金困难的情况,其新增授信就立即停止,并确保贸易融资款项得以及时收回,进而使得对该客户债权的最大损失得以减少。第二,在贸易融资业务中应实施资产抵押、担保金额或担保人的追加策略。对于货权业务无法控制的现象,则需要采取有效方法对被授信人的资产情况进行分析,如果发现紧急情况,此时银行需要委托律师来办理保全手续,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护。

(三)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转嫁方式

借助担保等手段,对可能出现的损失进行有效的转移,并委派第三方来承担,即风险转嫁。一旦商业银行出现不可避免的贸易融资损失的情况,那么,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实现风险的转嫁是非常必要的。从根本上来讲,风险转嫁并没有使风险得以缓解,只是将风险的承担者进行了改变,这是其最显著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特征。目前,担保人已经成为大部分商业银行转嫁风险的首选,但是部分商业银行也会通过质押或处置抵押的手段来使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抵消。而针对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市场风险,大部分商业银行采用的风险转嫁方法则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实现风险的转化。

四、中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策略

(一)加强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范意识

目前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商业银行需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的化解与防范,在金融危机中对主要客户所遭受的影响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给予关注。同时还要加强银行系统内的沟通与联系,降低风险排查的难度,并且要对新的业务种类进行挖掘。国际业务部门要加强与风险管理部门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保证各项风险管理要求得以充分落实,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得以加强。针对金融危机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对风险防范与业务增长的管理进行正确的处理。

(二)强化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评估、建立健全风险决策机制

商业银行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应遵循有关原则,实现对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并以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各类风险的程度,其中包括经营风险、操作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等。商业银行还需要做好贸易融资风险的评估工作,从而做到对贸易融资风险的定量与定性,有效预测与判断风险的可能性、影响性及其后果,进而实现对融资风险的有效控制,使得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得以及时弥补。

(三)强化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范内控制度

目前,贸易融资风险内部控制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使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范,商业银行要对其覆盖范围进行扩展,完善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控制制度,从根本上提高风险防范体系。首先,应加强内部稽核监督机制的建设,确保其具有独立性与权威性,以此实现内控制度的完善。其次,还要对信息与安全管理进行加强。商业银行应对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进行引进和利用,加强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反馈系统建设,确保其具有灵敏性与可靠性。同时,还要严格管理各种业务档案,加强资料保全制度建设,便于各项业务档案的检查与监督。

(四)加强业务人员队伍建设、培养风险风范意识与能力

作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主体,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业务水平。由于该业务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技术含量较高。因此,必须对相关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其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培养其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为业务水平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从计划型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变,各家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这一业务上得到了充足的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在这一业务上起步较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阻碍了我国银行以及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为此,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提出相应对策,采用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使风险得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为促进我国银行业与经济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林枢.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探讨[J].国际商务研究,2010(5):47—55.

高风险贸易业务篇(7)

1.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业务迅速发展起来,从最初的沿海城市到近年来的内地城市,出口企业越来越多。一方面,由于大多数企业对贸易融资意识的缺乏使企业发展壮大受阻;另一方面,融资机构对融资风险缺乏有效预测和控制,直接导致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形成,或大量的贸易融资只是针对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苛刻,审批时间长,不但导致风险过于集中,而且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众所周知,融资就是指资金的融通,是银行的一种信用行为。贸易融资是银行以出口商或进口商信用为基础,为其提供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资金融通或信用便利,可由融资银行直接提供融资,也可以由银行提供担保,使客户获得融资。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国内的进出口企业国际结算业务量也持续增长,从而对贸易融资需求也大幅增加。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以真实的贸易背景为基础,在相应的国际结算业务模式上,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或信用支持。目前,我国主要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有打包贷款、进口开证、出口商票融资、进出口信保融资等。

国际贸易融资是在国际贸易进行的过程中,为国际贸易融资主体提供资金融通服务,这在当今国际贸易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起到了剂的作用。早在中世纪,国际贸易融资就已经存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融资和国际结算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国际贸易融资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对金融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逐渐成为现代金融机构最为重要的金融服务之一。各国政府也纷纷将国际贸易融资作为调节外贸政策的有效措施,通过建立政策性的金融机构,引导商业性融资机构的发展,从而发挥贸易融资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促使金融资机构必须发展更加高效、安全、经济的国际贸易结算手段,从而带动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和改革。国际贸易融资也逐渐从票据贴现、打包贷款等传统的金融服务,逐步创新出共应链融资、应收账款保理等一系列新的融资方式。

2.风险预防在国际贸易融资中的重要性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使得我国的外贸发展和银行业竞争加剧,国际贸易融资因其独特的优势而成为银行和企业发展的重点业务。国际贸易跨国业务的特点决定了其融资的风险要远远高于其它行业,因此在贸易融资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贯彻风险控制和管理意识,做到“风险可控”,从而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它可以使银行或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对金融业的风险特征都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将风险管理融入国际贸易融资中,才能保证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只有风险可控才能使业务顺利开展,这是风险预防的核心思想。风险管理文化有助于完善国际贸易融资的完善和发展,增强企业或银行的风险意识,从而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快速发展。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最大优势就是低风险、高回报、资金占用少等,而这些优点也是其被银行和进出口企业关注的主要原因。然而,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贸易融资环境不断恶化,对企业和银行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此外,由于银行和企业在如何发展这项业务的问题上也存在一些缺失,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假如风险将至,银行和企业就会显得无能为力,束手无策,所以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措施来避免和控制国际贸易融资中银行和企业拓展业务所带来的风险,是目前中国融资机构的首要任务的。

3.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风险防范意识的缺乏首先源于对国际贸易业务缺乏经验和全面的了解,在实践中,融资机构一般过多的关注企业本身的财务能力,忽略了贸易背景和上下游情况,对进出易过程业务知之甚少。在没有深入了解贸易背景、客户生产经营过程及相关客户资信的情况下,降低了融资条件,这些都会导致风险的产生。

由于融资对象都集中在大型的外贸企业,导致风险相对集中,虽然这些企业实力雄厚,一旦发生利率、政策风险或汇率风险等,金融机构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3.2管理体系不完善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有出口商信用风险、国家风险、汇率风险、银行内部操作风险等。对这些风险占的防范和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将银行的相关部门和总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我国的信用业务起步晚,国人的信用意识淡薄,企业信用制度不够完善。目前,中国监管部门认可的中资评级公司仅有5家,即便取得了评级报告,其可信性也大打折扣。在这方面,世界其它国家已经做得非常成熟,如澳洲的Veda、南非的Experian、美国的PayNet第三方征信机构,可直接了解客户在银行的评级和信用得分,评估其潜在的道德风险。

另一方面,我们的外汇业务处理模式比较单一,信息共享度差,从根本上无法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和管理,缺乏统一管理,相互制约机制,无法达到资源共享、监控风险的目的。在实际业务中,此类问题屡见不鲜,贷后管理不够深入,信贷人员只注重公司的财务实力和担保情况,对交易双方的贸易进程不太了解,在信贷资金拨付之后,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按时归还以及以什么形式返回都没能很好的掌握。

3.3 缺乏高素质的从业人才

国际贸易融资较国内贸易融资,对业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我国的国际业务起步比较晚,发展还不够完善,国际贸易融资的管理人才缺乏早已是众所周知。员工的知识结构单一,相关从业人员往往只熟悉与一些国际结算、信贷管理相关的知识,缺乏财务和金融方面的知识,直接导致其无法从财务资料和企业经营信息言面来掌握和判断客户的资信状况。

4.加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4.1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上的灵活性和适应广泛性,是促进外向型企业进出口业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很多企业大多是从国内销售转向出口导向型企业,缺乏外贸经验,对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所以在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时,还要认真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加强对贸易背景的审核。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外贸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中小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企业经营经验的积累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将会随之降低,除了要严格审查融资主体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还要结合贸易业务背景来加强风险管理。

风险防范意识还在于要有转移风险的意识,利用对客户上下游交易对手的资信捆绑,跳出单个企业的传统局限,站在产业供应链的角度控制风险。

4.2完善管理体系

为了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国内许多金融机构和厂商系的融资公司先后都在借签国外的经验,开发信用评级模型,KPMG、德勤等都走在前列。

除此之外,要求我们必须严格做好前期调查,找出融资主体是否有真实贸易背景和稳定的海外市场,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等。要通过多种渠道调查企业的信用情况,如企业的客户信誉。其次,要关注企业选择的贸易结算方式,因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在对应的国际结算方式下(汇款、托收、信用证)进行融资的,而具有不同性质的结算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融资的风险。最后,还要加强贷后的管理,根据不同的贸易融资业务特、进出口商品价格和汇率波动等特点,采取灵活的评级制度。

4.3创新贸易融资方式,增加对贸易相关信用保险的支持

伴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已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求,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开展贸易供应链担保融资,保理、福费廷等业务。其次,除了银行自有平台融资以外,还可积极开展第三方担保融资等。再次,由单一产品开发转变为提品组合或整体解决方案,设计贸易融资产品组合,根据企业需求形成差异化的产品包服务方案,帮助客户解决融资需求、获得最佳效益。

为降低融资风险,融资主体可以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发达国家均有出口信贷机构,如英国的出口信贷担保局(ECGD),加拿大出口开发公司(EDC),奥地利财政担保公司(FGG)等,而中国对应的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4.4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国际贸易融资需要具备国际结算业务相关知识的从业人员,能够清晰辨别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掌握国际贸易知识,以了解国际市场的变化,同时要具备分析和识别能力,以便明确辨别出交易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使企业和银行双赢。

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提高贸易融资从业人员的素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新形势迫切需要尽快培养一批熟悉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不断积累经验,加强对国际贸易业务的学习,了解国内外商品市场的变化情况,增强对国际贸易的市场洞察力。

5. 结束语

国际贸易中的融资方式分出口商融资和进口商融资,它在外贸企业的业务中运用日益广泛,贸易融资存在其优点,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潜在的商业风险。风险无法杜绝,但是可以尽量避免,并不是大企业融资风险才小,只要规范管理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适应市场需求创新融资产品,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为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带来新希望。

参考文献

[1]焦利,《信用证融资风险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J],《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6

高风险贸易业务篇(8)

一、引言

当今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国家低碳政策的推出,让煤炭贸易企业感到巨大的压力,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也遭到阻碍,煤炭贸易企业为应对现在财政风险必须进行改变,需要将可持续发展观念融入企业发展中,采用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利用科学创新技术,企业利用新能源,将污染较大的能源减少使用的次数,达到低碳和企业发展之间双赢的局面,本文对煤炭贸易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应对展开描述。

二、煤炭贸易企业面对的财务风险

(一)市场风险在全球各地区由于煤炭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在资源价格竞争方面比较激烈,致使煤炭价格变动的根本原因是供求之间的变化,由于市场分布不平衡和资源分配不均匀,让供求关系的问题更加严重,进而使煤炭价格波动激烈,所以,煤炭贸易企业存在更大的市场风险。

(二)政策风险在勘探测量和生产方面的监督,政府有关部门实施对煤炭管理,这样的管理要求对煤炭贸易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对煤炭企业的要求,发展对煤炭贸易企业的具有较大的阻碍,对于煤炭贸易企业的发展有巨大的风险。

(三)利润风险对于煤炭贸易企业而言,资本产业价值的降低、利润效率风险的加大、流动资金成本的提高,将出现在煤炭贸易企业发展中,企业投资含有财政风险,在企业股份经营中,金融部门建立了有关制度。提高企业投资难度,煤炭贸易企业违反合约的风险更大,煤炭贸易企业筹备资金的难度加大。

(四)政治及财政内部管理风险由于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全世界各地都十分重视不可再生资源的储存备用,所以煤炭行业不仅是商业斗争,还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安全,煤炭贸易企业终究要面对政治风险。预算风险,由于我国制度的要求,一部分煤炭贸易企业采用消极的态度处理,对于预算的计划不够全面,对于企业季度的规划不完善,分散管理企业资金,对流动资金的调动也不规整,对于资金的科学合理使用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结构风险,由于煤炭贸易公司基础薄弱,管理人员比较混乱,公司的规章制度不严格,职工职责不明确,财务管理不清楚,企业之间缺乏交流,煤炭贸易企业财务管理不完善。

三、煤炭贸易企业财政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根据市场需求制定风险政策建立市场风险预算制度,对煤炭贸易企业进行监督防控,煤炭企业收款力度的加大,企业要保障产品的质量,公司的管理者了解煤炭的形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煤炭贸易企业财政风险降到最低,假如公司出现财政风险时,采取控制,避免,分散等方法,将财政风险仔细分类,预防煤炭贸易财政风险的发生,在企业财政风险发生之前估计风险造成的损失,并采用有效的方法,降低风险的影响,如果企业财政风险发生,立即实施有效的解决措施,把企业的经济损失尽最大可能降到最小,在市场变化中,通过企业财政管理公司的运营,吸引投资者投资煤炭贸易企业,总结以前的教训,制定有效的决策,有目的投资,并在投资前进行调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避免企业恶性经营,假如公司负债的金额不大,而且有一些资产,如果公司负债的金额较多,就会恶性经营,在负债的情况下企业还债的资金,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煤炭贸易企业负债应该科学合理的经营,促进煤炭贸易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财政管理加强风险干预当今时代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变化无常,煤炭贸易企业在发展生产时必须筹备资金,假如没有采用有效的管理方法筹备到的资金收益波动比较大,所以筹备资金的风险就出现了,在借资情况下,考虑到投资的资金投入,没有偿还利息的压力,企业可以在以后的发展中长期使用资金,合理利用,控制发生的财政风险,由于是用投资者的资金,在企业收益时,还要偿还借资,可能会出现不可预知的事情,通过资金投入煤炭贸易企业获取资金,还可以利用证券市场筹集资金,煤炭贸易企业进行经营生产,对于风险制定策略。要积极进行风险投资,获得一些收益,与此同时要理性面对,把风险减少到最小,根据这样的问题,应该进行收款记录,进而建立可靠的信用,确定客户的信用度展开企业的偿还债务考评,合理的收款记录,销售进行责任化管理。煤炭贸易企业财政的最后一项是收益的合理分配,其中,股份分配和收益,公司股份的分配可以让股东得到满足,收益让企业的规模发展的更加大,两者之间互相辅助,在煤炭贸易企业发展时,销售和生产也逐渐提高,如果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企业发展就会更加稳定,在煤炭贸易企业管理时,要建立风险制度,构建预算警惕机制,进一步加强收益,合理分配资金,强化煤炭贸易企业财务管理,进而降低煤炭贸易企业财务风险,达到公司良性发展的目的,保证煤炭贸易企业的经济收益。

(三)改善资金使用,提高企业结构根据煤炭贸易企业的现状,资金结构的不完善,较高的负债,在煤炭贸易企业经常出现,企业应根据煤炭行业的特征及企业结构,制定合理的金融结构,预防过高的负债带来的风险及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应利用竞争优势,开拓投资途径,将债券和股份融合在一起,把煤炭贸易企业资金结构进行改善,让企业不仅降低了成本,还能享受到收益,具有较高的偿还能力,应该分散资金管理,提高煤炭贸易企业的管理水平。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资金,实施有效政策管理,采用高效的财务管理方法,建立资金管理部门,成立不同的账户,统一企业授权,提高企业财务的效率,推动煤炭贸易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高风险贸易业务篇(9)

一、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方式上和市场组织形式上均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1.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再只是对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局部的融资,而是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例如JP摩根于先后收购了一家物流公司和一家票据管理公司,不仅打破了厂商、物流公司、银行独自参与的局面,而且完善了公司在供应链上的金融服务,真正为进出口商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有效地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2.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创新应收账款融资来提高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力。因为随着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减少,客户对托收、货到付款、赊销等应收账款的融资需求将不断增加,银行应抓住这一机遇,创新业务,增加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便利。

3.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银行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

二、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1.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就以福费廷为例,这是一项无追偿权的贸易融资方式,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可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对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但目前我国各银行对该项业务开发力度不够,很难满足企业需要。

2.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为复杂,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的。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都建立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粗放经营,没有针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和风险进行周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隐患较大。

三、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1.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提出了严峻考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

2.创新贸易融资方式,降低贸易融资风险

如今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大多数企业的出口贸易不景气,贸易融资需求放缓,银行业务量下降。另外,伴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我国当前贸易融资方式、业务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

3.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

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

4.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的研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和存在的漏洞,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立法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通过有关途径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快与国际惯例和通行的做法接轨,从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四、结束语

有贸易就需要融资,要融资就一定有风险,随着国际贸易业务的迅猛发展,进出口企业和银行对贸易融资的需求更加迫切。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作为促进贸易发展的一种金融支持,既能有效提高银行和企业的业务量,提高盈利能力,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银行和企业必须强化风险意识,积极探索,创新融资业务,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运作机制和预警机制,规范各项业务操作,从而把贸易融资风险控制到最低水平,促进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参考文献:

[1]黄蕴洁,肖新华.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及防范[J].今日财富,2012(2).

高风险贸易业务篇(10)

近年来,温州国际结算业务量呈现增长态势,贸易融资年度余额也呈倍数增长态势。2009年的12月份贸易融资余额更比2005年增长了618%。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2009年,贸易融资余额达到创记录的10.26亿美元,仅占当年银行本外币贷款余额的1.34%,占当年进出口总额的7.7%。从国际银行业看,贸易融资一般占银行信贷的20%以上,发展中市场的贸易融资约占进出口总额的1/6。这说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温州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同高速增长的进出口贸易相比仍相对滞后。这也说明了温州贸易融资业务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贸易融资业务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

温州开展国际结算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商业银行主要以中资大型商业银行为主(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辅以中资中型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中资小银行如浙商银行、温州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展极少量国际贸易融资业务。

温州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现状

近些年,温州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不良率维持较低水平,远低于一般贷款不良率。温州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不良率较之全国来说是偏低的,这与温州相对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也有关系。但是随着国际贸易融资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还是不容忽视。并且较之发达国家银行,温州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还是存在不足之处。

(一)温州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模式有待完善

在银行实务中,不同的银行对于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模式不同,同一银行在不同时期采取的风险控制手段也不同。风险控制模式的选择和设置主要应看该模式是否灵活,在能够适应市场的竞争的同时,是否有效地增强控制风险的能力。

1.部门管理模式。温州大部分

商业银行(包含贸易融资业务量最大的中资大型商业银行)都是采用以下管理模式,即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管理由信贷管理、授信审批、公司业务、国际业务部门等多个部门分工协作完成。此种分部门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加强了银行部门之间、位之间的风险监控,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即这种模式对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要求较高,业务衔接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容易影响整体竞争力的发挥。同时,大部分银行由风险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而风险管理部门人员对国际贸易融资专业知识了解不够深入从而造成风险管理有时候有失偏颇。

2.授信管理模式。温州大部分商业银行主要采用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纳入统一授信管理模式。目前,银行对客户授信额度的审批更多注重财务报表的资产负债、抵押担保等,而对贸易现金流等体现贸易型企业的数据资料,关注产品的市场状况、销售的分布等具体因素关注不够,也就是贸易融资授信的实效性和灵活性还不够。

(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有待完善

事前控制主要包括贸易背景真实性、客户资信状况的调查、审查、审批等控制措施。很多银行常常比较重视对国内客户的资信调查,但对国外贸易商、国外银行的资信缺乏风险控制手段。很多银行贷前授信更关注的是企业的财务报表、抵押物,没有对企业的贸易背景和上下游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目前,温州部分企业利用假贸易融资来套取资金进入楼市、股市,给银行带来很大的金融风险。同时,近几年温州转口贸易发展迅速,而转口贸易下贸易真实性很难监管。同时,近些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频繁,银行相关人员需要对融资企业的产品紧紧盯住,否则容易造成风险。但是在真正实施中,紧紧“盯”住有难度。

事中控制主要包括对担保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对申请材料和合同的真实性和完备性,对贷款金额、利率、期限的合规性等方面的审查、审批等控制制度和措施。温州有些进出口企业融资担保合法性、有效性不足。信用证项下银行对信用证收汇期限监管不到位造成表外信用证变为表内信用证,从而使银行遭受风险。

事后控制主要包括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交易进展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建立对物流、单据流和资金流的跟踪监控制。贷后管理中,多数银行主要是通过资金流、单据流实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监控,但对物流的监控手段较少。特别是温州近些年转口贸易发展迅速,此种方式下物流监控难度更大。

促进温州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的内控机制

银行需要系统地梳理商业银行业务和管理流程,对流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系统排查,有必要针对不可接受风险制定控制措施。在系统防范操作风险的基础上,实现对信用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全面控制;从零散的、静态的、被动的风险防范措施向建立系统的、动态的、主动的风险管理体系转变,向监管部门、社会、市场提供一套透明的、规范的、可验证的控制体系。

(二)打造风险文化

努力营造“诚实守信、审慎科学”的风险文化,认真做好每一笔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银行要引导员工树立对风险管理的认同感。倡导用理念统一人,用制度约束人,用文化培养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银行要强化制度执行力,严格防范道德风险隐患,使风险意识真正融入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行为规范中。

(三)建立风险监控和评价机制

1.改革授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额度的审批不能仅仅注重财务报表的资产负债、抵押担保等,应更关注贸易现金流等体现贸易型企业的数据资料,关注产品的市场状况、销售的分布等具体因素。同时,需要加强贸易融资授信的时效性和灵活性,快捷的审批流程是市场竞争的关键。对于单笔金额较大的贸易融资业务,可以通过参与企业的贸易流程来确定临时授信额度。根据业务类型不同,风险度不同,可以调节风险系数,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摒弃“重贷前、轻贷后”的惯性思维,通过实施授信的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率评价,加强对贷后管理的监控。

2.加强事前、事中、事后贷款控制。在事前贷款控制中,银行需要对市场风险、国家风险有更严格的评估制度。加强对市场的监控,对大宗商品价格、行业景气度等保持时时跟踪。同时增强对国外贸易商、国外银行的资信调查,提高事前控制力度。这类资信资料可通过专门的咨询公司进行,以及通过行调查国外客户资信情况。要建立产品评价系统。对每一业务种类的融资业务,研究其各自系统内的风险因素,尽量使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做到既科学又灵活。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比较频繁,有时波幅比较大。银行一定要密切关注商品价格,不仅要关注当前的价位,还要进行历史数据比较,并且对未来的走势做出判断。

办理融资后,应当联合会计部门共同把关,监督其资金的使用方向,防止企业将资金挪作他用,要紧盯风险敞口。同时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帮助企业组织好生产、发运、资金运用等环节。跟踪监督基本客户的进出口授信额度,实行分级管理权限、完善业务操作规程。在事后控制上要增加对资金流、物流的管理。事后控制可以着手增强对物流的监控,建立对物流、单据流和资金流的跟踪监控制。对物流的监控,可通过现场检查客户备货、生产过程、跟踪了解货物出运、到港及提货情况进行物流监管。必要时可以引入第三方监管方式,如与船代公司、港口或者仓储公司、物流公司合作,代替银行进行质押物的监管和处理,以降低银行成本和市场风险。同时,银行要加强对授信使用的评价。

3.建立科学、客观的评级标准。现金流量是国际贸易融资还款的第一来源,对客户进行评级时可多参考其结算量大小,并考察其业务往来中的客户业务能力、交易对手资源及客户履约的信用记录等,因地制宜地建立科学、客观的评级标准。

4.建立专业评审机构。鉴于国际贸易融资有别于一般贷款的特殊性和专业性,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应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实施专业评审,打造贸易融资评审委员会,提升提高评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进而逐步形成“专家型”评审。

(四)改善风险监测与控制的技术手段

银行需要改善风险监测与控制的技术手段,加强各业务决策层次的合作,实时监控,及时预警,化解风险。可以引进成熟安全的信息技术,全面构造商业银行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风险控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此系统可以覆盖银行各项业务前、中、后台全过程操作,以及业务调查、执行和资金划拨的权限控制,将风险控制从事后监测转为实时监控,能及时预警。通过银行决策系统和支持系统能提高业务部门综合分析国家经济、产业和金融政策的能力,加强对客户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预测;通过建立信息化的风险控制系统可以使得银行内部人员的违规行为在计算机技术限制下无法操作,加强风险控制。

(五)和信保公司加强合作并转嫁风险

联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通过同出口企业的协商与参保将有关保险赔款权益转让至银行,确保银行贸易融资的安全。针对温州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中小企业又存在自身信用不足的问题,与保险公司加强互动,将银行融资与保险公司的信用保险紧密结合。银行凭借交易单据、保单以及赔款转让协议等文件,在保险公司承保范围内,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利用保险公司承担风险能力较强的优势,转移风险,提升银行风险承担能力,扩大中小企业融资的能力。

(六)对贸易融资风险管理必须延伸到对结算业务的风险管理

上一篇: 生活与健康论文 下一篇: 高血糖的护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