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4 09:43:47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篇(1)

白教授提到中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高血压、高血糖及血脂紊乱发病率的增高所导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针对“三高”的防治措施没有广泛实施,脑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没有到位。而对于脑卒中这类突发性的疾病,白教授强调,预防是关键。

脑卒中有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针对未发生过脑卒中的人,二级预防是针对发生过脑卒中患者的预防,三级预防则是指对脑卒中后造成残疾的患者的干预措施。其中,二级预防与临床医生的关系最为密切,其目的是防止脑卒中复发。二级预防有两个主要措施:一是控制危险因素;二是抗血小板、稳定斑块和调控血压治疗。只有坚持二级预防才能有效减少脑卒中的复发。二级预防提倡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长期药物干预。白教授强调,药物吃吃停停是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禁忌,应遵从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配合治疗。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证明,重视二级预防,并针对脑卒中的可干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将发生卒中的危险降低32%~43%,死亡率降低50%。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白教授向我们介绍了ASA治疗方案,即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降压三重配合治疗,是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基石,推荐所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均应接受ASA治疗方案。首先是抗血小板治疗,目前用得最多的药物是阿司匹林;其次是使用稳定斑块的他汀类药物,多项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抗炎症、抗氧化等多种途径稳定或逆转斑块效果较好;第三就是调控血压,患者血压必须控制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而同时患有高血糖、慢性肾病及血脂紊乱的患者血压必须控制到130/80毫米汞柱以下。白教授介绍道,ASA治疗方案是近几年诊断治疗上的进步,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应积极配合医嘱,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脑卒中自我评估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评估是否患有脑卒中?白教授介绍了“FAST”评估方法,在两分钟内即可评估患者是否发生了脑卒中。

“F”(Face) 脸部是否麻木或者一侧面部无力,不能微笑;

“A”(Arm) 双手平举时是否在同一水平线,是否感觉手无力,无法抬起;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篇(2)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401-01

流行病学的资料显示,中国的疾病结构近年发生很大变化,冠心病发病率由1957年的第五位到1975年的第二位,到1984年就已经上升为第一位。由于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高,被称为“第一死亡杀手”.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根治性措施,因此对冠心病的积极预防便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冠心病是一种受多因素影响的疾病,甚至有研究将影响因素列有246种。许多流行病学家将影响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分为:①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②一些易患冠心病的生活习惯;③冠状动脉循环受累的临床指征,以及性别、年龄、家族史。这些指征并非致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但可预示冠状动脉已有相当程度的病变。除性别、年龄、家族史外,其他因素都可以预防和治疗。

本文将冠心病的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是指对尚未患上冠心病的人群采取措施控制或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防止患病,减少发病率,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二级预防是指对全人群检查和发病筛查,以早发现、早治疗;对已患上冠心病的患者采取药物或非药物措施,以预防病情复发或防止病情加重。是对病情的干预。三级预防是控制和减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延长或逆转病程进展,防止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是对预后的干预。

1 一级预防措施

冠心病一级预防是预防和减少冠心病总体负担的基石,是对危险因素的干预。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措施包括两项措施:

1.1 加强健康教育:是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阻断危险因素作用从而预防疾病发生。

对整个人群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公民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或改变不良习惯,如戒烟、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从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1.2 控制高危因素: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危险因素中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少活动的生活方式等是可以改变的;而有些是无法改变的,如冠心病家族史、年龄、性别等。就此采用如下策略:

1.2.1 彻底戒烟,且远离烟草环境:吸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血小板聚集、降低冠状动脉及侧支循环的储备力,加重冠心病,诱发再梗。被动吸烟也可以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由此要远离烟雾环境。它是一级预防的关键问题。

1.2.2 合理膳食:低热量,控制体重;限制脂类和胆固醇,血脂异常是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低盐补钾;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适量饮酒。

1.2.3 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通过限制饮食和体育锻炼使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体质指数范围内。稳定型冠心病可进行有氧运动和柔韧性运动,不稳定型不宜参加运动。

1.2.4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有家族史的在青少年期就应预防高血压,目标为140/90mmHg或者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患者,则为130/80mmHg。

1.2.5 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5倍,而且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糖尿病对全身血管都有破坏作用,患者处于冠心病的高度危险之中。

1.2.6 保持心理平衡:抑郁、易怒、紧张是冠心病发作的重要因素,积极调控情绪有利于自身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2 二级预防

在人群中对冠心病早发现、早治疗,是对病情的干预。其目的是改善症状、防止病情进展、改善预后,防止冠心病复发。

2.1 首先要控制好各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定期筛查早防早治:通过健康教育增强自觉检查和早期就诊意识。对高危人群和个体,通过普查、筛查和定期体检,及时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等危重患者。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舒张压降低5mmHg,冠心病减少21%.因此对高血压高危人群,至少每年2-4次,并做相应检查,此外儿童和青少年应每年测血压一次,20岁以上成年人除每年测一次血压外,每次就诊都应测血压借以早发现和减轻高血压带来的危险.

高血脂:总胆固醇下降10%心肌梗死总发生率下降15%,降低低密度值蛋白胆固醇,可使冠心病事件和死亡率降低27%―35%。因此大于20岁者应五年查一次血脂;大于40岁男性、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家族史每年至少一次;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或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者每年2―3次。

高血糖:筛查高血糖的目的是预防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对高危人群监测血糖每年大于1次,必要时检查餐后2小时血糖,并加强冠心病事件的监测,即监测血糖、血脂、血压和控制危险因素。

2.2 规范治疗、警惕先兆、适时转诊:良好治疗效果的保证有赖于在患个体的规范治疗;警惕先兆能降低各种冠心病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有症状及时转诊于专科医院可早期明确有否冠心病事件,并确定治疗方案。

2.3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有五道防线,应全面综合考虑,并持之以恒。提倡双有效―有效药物和有效剂量。

A.aspirin抗血小板凝聚

anti-anginals抗心绞痛

B.beta-blocker预防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荷

blood pressure control控制好血压

C. cholesterol lowing控制血脂水平

cigarettes quitting戒烟

D.diet control控制饮食

diabetes treatment治疗糖尿病

E. education普及冠心病教育

Exercise有计划、适当的运动锻炼

3 三级预防

就是预防或延缓冠心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目的是减少和控制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延长或逆转病程进展,防止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

重症者,采取积极、及时的抢救措施及治疗护理项目,提高抢救成功率;病情较轻提倡早期综合治疗,采取康复护理、功能恢复等,降低病残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维持治疗效果。

4 小结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加强一级预防,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重视二级预防,提高全社区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关注三级预防,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冠心病患者通过实行有计划合理治疗和积极的自我保健相结合的对策,做好饮食调养、体育运动及药物预防,可以防止冠心病病情复发和恶化。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篇(3)

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954(2010)03-0180-02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03.008

1 高血压病社区干预的必要性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对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和稳定治疗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75%的高血压及并发症得到预防和控制。

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干预,最重要的任务是一级预防(控制危险因素)和二级预防(检出和治疗高血压病人),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其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普及高血压知识,从社区干预着手加强高血压的监测和预防,不仅必要,而且意义十分重大。

由高血压防治作先导的社区防治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末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心血管计划提出。近年来,国际上高血压的防治研究发展较快。在美国,除了坚持在人群中实施高血压筛检和患者随访的方案外,又开展了多中心的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并提出了高血压的综合防治应该是药物与非药物干预并举、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并存的新观念。1993年美国高血压检出、治疗和评价委员会就此提出了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报告。

近二十年来,我国在借鉴发达国家的高血压防治经验上,从“七五”开始,也开展了大量心血管病防治研究。1998年卫生部确定每年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高血压群防群治的热潮,这既说明了党和政府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同时也是全社会开展高血压健康促进项目的一个重要成果。

2 高血压病社区干预的措施

自2007年9月,全国开展了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防治的试点工作, 实行对社区尤其是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实行建档随访、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及行为干预、心理疏导、合理用药等措施,应用社区干预的方法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干预。旨在更好改善病人服药的依从性、降低血压水平。

2.1 全社会关注

由医疗、科研为主向社区综合干预、防治为主转变,由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由专业部门参与向全社会参与转变,需要政府加大对慢性病干预在政策上的支持,尤其是报销政策的优惠,并得到社区领导重视,有居委会参与。

2.2 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

一项中国医疗卫生人员高血压防治观念和防治知识调查表明:1988年按部级专科、省部级、地县、乡村四个级别选取医疗卫生人员1609人,结果至少有33.1%的医疗卫生人员不知道抗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心血管事件,而选择血压140/90mmHg作为血压控制目标的占60.8%;几乎所有的医疗卫生人员没有危险分层的概念;正确选择高血压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标准的卫生人员仅占9.5%;自述对所有高血压患者建议非药物治疗的医疗卫生人员仅占34.5%。因此可见,我国各级医疗卫生人员是无论是对高血压的防治观念,还是在高血压检出、诊断、评估、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以及控制目标等方面的知识应努力跟上国际先进水平,才能具备应有的防治能力[2]。由政府主导,支持经费用于卫生人员的业务学习,不断跟上国内外高血压诊疗的最新进展。

2.3 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

国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社区综合防治,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和全人群策略相结合的方法。指导患者掌握有关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它强调医患合作、病友互助、患者及家属参与,可以弥补分级动态管理模式的不足,特别适合高血压的日常管理。

2.3.1 正确分级及建档 高血压分级标准可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制订的分级标准。1级:收缩压140~159 mmHg,舒张压90~99mmHg;2级: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级: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由社区医生对辖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正确分级管理,并建立“一册一卡” 动态管理档案,进行长期追踪,每个月至少上门随访一次,了解他们的血压监测情况、服药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等,并做好登记,根据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和治疗指导,反馈的结果输入电脑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软件,并科学严谨地进行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分析。

2.3.2 健康教育内容 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健康的饮食指导:高血压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饮食习惯或膳食组成有密切关系,如钠摄入过多,钾和钙的摄入不足,热量过剩等,应以清淡、低脂、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的食物为宜,强调低盐饮食,建议高血压患者每日食盐量在6g以下,而且要严格戒烟、限酒。

治疗依从性指导:要说服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并向患者详细说明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如在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要向患者强调高血压患者一般需要终身治疗,要按医嘱服药,服药要根据血压水平、季节、气候等情况随时调整剂量,调整药物剂量的原则应该是缓慢增减。提高患者的信心和依从性。

有益的运动指导:运动可以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而且对减轻体重、增强体力都很有帮助。但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体重的增加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肥胖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减轻体重也有利于血压的下降。

正确的心理指导: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焦虑和恐惧也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保持胸怀开阔、精神乐观,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等。指导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正确面对生活挫折;做到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篇(4)

据WHO预测,我国在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疾病将占首位[1]。而高血压病又是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病,会导致众多的心脑血管疾病,因而也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据近年来的几次抽样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目前有继续增加的趋势,但是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很低,只有30%左右,但是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很高,故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3]。目前国内外公认,对高血压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同时也是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重要手段[4]。

1 我国高血压病的防治现状

1.1高血压病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逐年增高

调查发现,在我国高血压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据1991年全国普查数据,高血压病发病率已达11.26%,比1980年提高约25%[5]。据2004年卫生部等部委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中的数据,我国高血压病人数约1.6亿,且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病发病率已达18.8%。由高血压病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病死率最高的疾病种类[6]。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如目前不予以有效干预,那么我国的高血压病、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仍将逐年增高[1]。

1.2高血压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常年偏低

在我国,多次调查反映出高血压病患者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特点,这与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形成了强烈反差[7]。2002年的调查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病知晓率仅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即使是积极发达的省份,高血压病知晓率不到33.3%,治疗率仅25%,控制率只有6.9%。说明相当部分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意识不强,自我保健及随访不重视,其结果导致了许多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如: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对大众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危害,增加了社会与家庭的经济负担[8]。

1.3高血压病危险因素难以控制

在多次抽查显示,相当多的人群缺乏高血压病相关防护知识,不知道避免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如高盐、吸烟和饮酒等[9]。研究也显示,膳食高盐是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国膳食中食盐含量普遍比WHO推荐剂量要高的多,且越往北方地区含量越高[10]。有流行学调查显示:咸食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8.21%,明显较普食组的12.78%要高的多;饮酒组25.39%,高于非饮酒组5.84%;吸烟组为29.32%,高于非吸烟组的10.36%。说明咸食、吸烟和饮酒是高血压病较为明显而显著的危险因素[9]。同时发现多做有规律锻炼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4.86%,明显低于于非锻炼组的26.39%,表明不喜欢锻炼也是高血压病危险因素之一[11]。由此可见,膳食高盐、吸烟、饮酒和锻炼减少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需要干预。

1.4治疗依从性低,社区干预水平不高

高血压病的治疗分生活方式改善和药物治疗两大类[12]。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进行心理调节等综合干预措施对于高血压病防治必不可少。同时,有效的药物治疗是降低血压的最为常见措施,目的是:确保血压降到目标值、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以及改善病人行为等[13]。但目前由于我国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很低,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缺少个体化的护理干预等问题,因而对治疗依从性较低人群的社区随访并没有大规模开展[14]。根据我国发展现状,目前高血压病社区干预的手段主要是健康宣教,但是健康知识的获取并不总是伴随着不良行为的减少。因而对依从性差的患者缺乏深入的分析,也缺乏通过干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的有效措施[15]。

2 我国高血压病的干预措施进展

2.1开展社区三级预防措施

2.1.1一级预防即消除高血压病的病因或易患因素

有前瞻性对照研究证明:健康生活方式能使高血压病发病率下降[6]。健康生活方式获得离不开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是健康教育。因而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模式,正确的健康生活模式,有利于病人提高服药依从性[11]。健康教育形式可以多样,可以通过书面指导、个别咨询、团体授课、张贴科普宣传画、出黑板报等形式,使患者了解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危险因素、预后和随访的重要性,并建立正确的健康生活方式理念[16]。

2.1.2二级预防即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二级预防的措施多样,大致有以下:要求对于35岁以上的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应该首诊测血压,可以早期发现高血压病患者;基层卫生机构建立高血压病慢病档案,确定专人负责预防、随访跟踪服务,对于早期发现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16]。这种在基层卫生机构中固定专人和以患者为中心的良好医患关系,能提高了病人治疗的依从性[17]。

2.1.3三级预防即减少病残或死亡,促使其恢复自理能力

三级预防是以临床治疗为主,针对高血压患者采取住院和门诊相结合,以避免延误治疗[18]。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生治疗时要详细告知病人所用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消除其对不良反应的顾虑[19]。只有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促使病情康复,降低并发症和致死率。

2.2指导生活方式的改变

2.2.1合理膳食限制食盐摄入

WHO推荐一般成人一天摄入盐5g~6g,因而要减少膳食的盐的摄入。并且高脂血症的患者过多摄入脂肪也是高血压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要严格控制饮食,选择低胆固醇食物,多吃蔬菜、豆制品、鸡肉、海蜇和鱼类等,尤其应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要限制食用动物脂肪、蛋类、内脏等。膳食要合理,品种多样,以谷类为主,增加新鲜蔬菜、牛奶、水果等[9]。

2.2.2限制体重

除了宣教教育肥胖的危害外,还应指导病人如何减少腹部脂肪,安排适度增加有氧活动量,肥胖者要多参与运动,逐步减轻体重,要注意应保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20]。若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可引起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等。

2.2.3加强适度的体育锻炼

建议患者每天坚持从事一些户外活动,并持之以恒。适度运动能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尤其是久坐的劳动者每天早晚可以跑步或快走,逐步地增加运动量[21]。

2.2.4避免过度紧张

患者生活要有安排,有规律,以保持正常的神经活动。过度兴奋、过度紧张、剧烈的情绪波动都不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会加重病情变化[22]。

2.2.5限制饮酒,提倡戒烟

生化研究显示,长期饮酒者其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高,易引起高脂血症,应戒酒,偶尔饮少量的酒关系不大。但吸烟已肯定成为冠心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应当戒烟[9]。告知病人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毒害作用,对已吸烟者劝其戒烟[23]。

2.3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

高血压病的治疗、护理目的,不是单纯的降低血压,而要着眼于高血压病人治疗、护理的个体化[15]。医患关系的和谐保持,有利于医疗活动的开展,更重要的是为病人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提供保障[24]。国外研究也表明医护人员尊重、体谅、理解病人,病人信任医护人员,有利于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25]。

转贴于

3 结语

目前我国高血压病防治现状是严峻的。面对这1.6亿的高血压病人群,高血压病防治仅仅依靠医疗机构的临床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并加强基层人群生活方式改善和对患者的危险因素的控制。要做到实现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目标就必须做到高血压病防治观念的转变,即要从以医院为中心转向以医院和基层相衔接;以临床医生为中心转向以医患互相沟通;以单纯治疗为中心转向以预防保健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国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做好。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0-1064.

[2] Perriere G,Thioulouse J.Use and misuse of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in eodon usage studies[J].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02, 30(20):4548-4555.

[3] 郭冀珍,赵连友.高血压防治策略[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45-50.

[4] 叶曼,张静平,刘宇.生活方式与高血压[J].护理研究,2006,20(9):2357-2360.

[5] 王悦宁.我国高血压社区管理模式及效果研究进展[J].预防医学论坛,2009,15(4):331-334.

[6] 翟聚山.疾病与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杜,2001:10-11.

[7] 李娜,贾建利,胡晓光.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4):475-477.

[8] Mancia G,Ruilope L’Palmer C,et al. Effects of nifedipine GITS and diuretics in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8 subanalysis of the INSIGHT study[J].Blood Press, 2004, 13(5): 310-315.

[9] 周超,雷燕,杨春霞等.饮酒、吸烟和嗜盐等生活方式与高血压发病关联的Meta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4):488-489.

[10] 许亮文,马海燕,杨廷忠等.居民饮食行为分阶段转变的现状调查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38(3):179-180.

[11] 张晓萍,赖小平,李丽萍等.138例高血压病病人生活方式干预[J].护理研究,2005,19(1):131-132.

[12] 白红梅.社区高血压运动干预效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102-103.

[13] Krousel-Wood M, Thomas S, Muntner P, et al. Medication adherence: a key factor in achieving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good clinical outcome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J].Curt Opin Cardiol, 2004, 19(4): 357-362.

[14] 武琳,牛小红,丁兰等.职业人群高血压杜区综合防治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7):1310-1312.

[15] 李玉慈,黄浩,李田等.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0):848-850.

[16] 褚建春.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方案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08,15(24):116-119.

[17] 段翠乎,郭淑玲.社区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5,19(3B):557-558.

[18] 陈丽,成猛.浅谈社区高血压的综合康复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4,7(24):1851-1852.

[19] 朱大乔,毛红娟,何丹丹等.高血压患者自我监测血压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581-582.

[20] Ezzati M, Lope AD, Rodgers A, et a1. Elected major risk factors and global and regional burden of diseases[J].Lancet, 2002, 360(9343):1347-1460.

[21] 蔡俊明,邓建忠等.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卫生行为和疗效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6):1343-1344.

[22] Busold CH, Winter S, Hayser N, et a1. Integration of go annotations in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facilitat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micro-arrray data[J]. Bioinformatics, 2005, 21(10): 2424-2429.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篇(5)

脑卒中的预防分为两个级别,其一是针对没有发生过脑卒中的高危人群的预防,叫做一级预防。高危人群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甲亢等患者,针对这些人群的预防可从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饮食调节、运动疗法、定期体检等几方面进行。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高血压被认为是脑卒中的最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的人比无高血压的人患脑卒中的危险高7倍。长期持续的高血压不仅会加速动脉硬化,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而且在突然增高血管内压力时,可导致脑内血管破裂发生出血性脑卒中。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坚持合理治疗,将血压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但也注意不要将血压降得过低,因为低血压可引起脑供血不足,易导致脑血管栓塞。其次,应积极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等可能导致脑血栓形成的各种疾病。对于已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和病史者,以及有冠心病病史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长期预防性治疗。

饮食调节高危人群在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少吃肥肉、减少食盐的摄人、少饮酒、多吃水果蔬菜。有研究显示,醉酒和长期大量饮酒都会增加脑出血的机会,每天饮酒的酒精含量超过60克时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明显增加;而每天如果增加一盘水果和蔬菜的话,大约可使卒中的危险降低6%。

运动疗法适度运动可预防脑卒中发生,据统计,40岁以后的男性积极运动比不活动的同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低30%。实践中,以每天快走30分钟为例,脑卒中的概率可降低30%。因此,高危人群应该选择一项适宜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体育锻炼。

定期体检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早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此外,戒烟、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心态稳定平和,对防止脑卒中发生也大有裨益。

防止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

脑卒中的复发率很高,尤其是首次卒中后6个月内是卒中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卒中再复发后,病死率和致残率要比第一次更高,其中有25%的比例因为复发而导致死亡。所以,已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经治疗好转以后,应及早通过二级预防防止卒中再发。专家指出,卒中的二级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正确评估首次发病机制这对于积极有效地进行卒中的二级预防至关重要,只有明确了解患者第一次卒中的发病机制、发病类型和相关危险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用合理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无论是初发还是复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房颤、甲亢等都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如果能将这些危险因素有效稳定在理想范围内,就可以大大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和致残程度。如高血压患者应该把血压控制到不超过140/90毫米汞柱,理想值应低于130/80毫米汞柱。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篇(6)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b)-040-02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其主要原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我国脑出血占脑卒中的40%~50% ,是我国脑卒中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类型[1]。根据国内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为120/10万~180/10万,死亡率为60/10万~120/10万,每年新发病例130万~150万,每年死于中风者近100万,患病人数500~600万人[2]。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本研究从1999 年开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二级预防,包括健康教育、改良生活方式、规则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去除可能的诱因等方式。通过二级预防,脑出血患者再次出血、致残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神经外科1999 年1 月~2001 年6 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例275例,男154 例,女121例,年龄(58.1±7.1) 岁。随机分成二级预防组及对照组。二级预防组141 例,男75 例,女66 例,年龄(58±7) 岁;对照组134例,男79例,女55例,年龄(57.0±7.1) 岁。

1.2 方法

二级预防组由随访的医生、护士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避免高盐饮食,戒烟、酒,适当运动,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并要求每个月随访一次,严格控制血压,每周由护士电话随访一次以了解患者的服药和血压情况。对照组同样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改良的指导,但没有严格要求随访和控制血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2年来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统计患者血压控制、再次出血、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病死率等情况。

1.4 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的评价

采用ADL功能评定方法-Barthel指数(BI)对出院时和随访2年后评价,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控制、上下楼梯、行走、轮椅转移、上厕所等项目,每项在60分以上者生活基本能自理,41~60分者生活需要帮助,≤40分者需要很大甚至完全需要帮助。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两组血压控制、脑出血及死亡情况,见表1。出院时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的差异,通过实施二级预防,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有显著的差异(P<0.01)。说明了实施二级预防能促进患者的康复,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二级级预防是指有过一次急性脑出血的事件,为防止再次出血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重视二级预防并采取有效措施是减少脑出血再次出血发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唯一有效方法。众所周知,脑出血是一种复发性的疾病,但对脑出血的病因诱因不了解,对其防治存在一些误区,没有引起重视,造成了复发率和病死率升高。我们认为应该予以纠正,应让每一位患者及家属知道脑出血二级预防的具体方法。现介绍如下:

3.1 干预危险因素

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本研究的临床资料显示,大多数脑出血的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死亡的病例大多是再次出血,原因是间断或不规则服用降血压药。根据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有78.05%高血压患者存在不遵医嘱服药的行为,其中自行停药致血压控制欠佳占22.76%,不按时服药者占34.98%,自行更换药物占20.33%[3]。其原因是患者对高血压病需要终身服药这一概念没有充分的认识,经一段时间服药后,血压已控制良好,也无自觉症状,即自行停药。另外,大多数患者不懂得一般血压昼夜波动的规律,不养成按时服药的习惯,由于不按时服药或服药不规则,导致血压波动大,未能定期到医院复诊及定时监测血压,加重靶器官的损害,导致脑出血或脑梗死。所以强调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应让其知道脑出血的病因及诱因,按时服药,定时监测血压及定时到医院复诊的重要性,使其能自觉遵医嘱。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及测压率。本研究结果显示,2年来,二级预防组血压控制较好,再次出血及病死率明显减少。这说明定时随访、监测血压是很重要。

3.2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是脑出血二级预防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3.2.1 避免高盐饮食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能超过5 g,少吃油腻食物,少食动物的内脏,多吃复合糖类,如淀粉、标准面粉、玉米、小米、燕麦等植物纤维较多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胆固醇限制在300mg/d 以下。可多吃一些鱼,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可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预防血管破裂。高血压患者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1 g 为宜,例如:60 kg 体重的人,每天应吃60 g 蛋白质。其中植物蛋白应占50% ,最好用大豆蛋白。每周还应吃2~3 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平时还应多注意吃含酪氨酸丰富的食物,如去脂奶、酸牛奶、奶豆腐、海鱼等。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如土豆、芋头、茄子、海带、莴笋、冬瓜、西瓜等,因钾盐能促使胆固醇的排泄,增加血管弹性。

3.2.2 纠正不良习惯与嗜好,戒烟、酒香烟中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增加体内交感物质释放,可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脂增高。吸烟可造成动脉壁氧含量不足,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关研究表明,男性的吸烟率接近60%,饮酒率50%,吸烟会使脑出血危险增加1 倍 。一次醉酒或长期酗酒,都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生,所以应让患者了解其危险性。

3.2.3 适量运动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轻快的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每天至少30 min ,控制体重。对于高血压病,专家提出了“三个三”的健康处方:即三个半分钟、三个半小时和三杯水的方案。这“三个三”的实施,简单易行,行之有效,养成习惯,对高血压患者的带病延年大有禅益。①三个半分钟:夜间起床时,醒来睁开眼睛后,继续平卧半分钟,再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垂床沿半分钟,最后才下地活动。临床资料发现,脑血栓、脑溢血、心脏猝死等常发生在夜间。②三个半小时:早上走半小时;中午睡半小时;晚上散步半小时。世界卫生组织曾在国际睡眠会议上强调了午睡的好处,但午睡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特别提醒心脑血管患者步行运动要注意“三五七”:“三”是指每天要步行三千米以上,且保证30 min ,并坚持做到有恒、有度、过分激烈的运动对身体不利。“五”是指一星期要运动5 次以上。“七”是指运动后心率加年龄在170 次/min 左右。例如,50 岁的人,运动后心率达到120 次/min(当然,身体极好者可达到190 次/min ;但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者不要超过150 次/min) 。这样中等量的运动能保持有氧代谢,而运动量过大,心率过快,不利于身体健康。③三杯水:早晨起床饮一杯温开水,晚上睡前饮一杯温开水,半夜醒来饮一杯温开水。因为早晨8:00~10:00 是血压高峰期,心脑血栓极易形成;早晨起床饮一杯水可稀释血液,防止血栓形成,另外还可起到通便的作用。夜间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睡前和半夜饮一杯水可稀释血液,但也不必刻意半夜饮水而影响了休息。

3.2.4 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及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忧虑、失眠,尤其是A型性格人(有时间紧迫感、竞争性强、易激动、缺乏耐心) ,情绪波动时可使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产生血压增高、脂类代谢紊乱等不良后果,尤其瞬时血压增高,常导致血管破裂出血。人们应该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A 型性格人更应当对心理调整,适当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缓解大脑的紧张状态,保持情绪稳定。

3.2.5 定时复查血脂和血糖血脂、血糖升高,使血压相应增高,控制血脂血糖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高血压脑出血虽然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通过二级预防,规范治疗,正确功能锻炼,严格调控血压,使缺损的神经功能早日康复,从而减少脑出血的复发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所以强调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必须掌握脑出血二级预防的方式,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认真做好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黄如训, 苏镇培. 脑卒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9,364.

[2]侯熙德. 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8.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篇(7)

初步建立减盐支持体系框架,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和餐饮服务单位开展减盐行动,启动重点职业人群减盐防控高血压知识专项培训,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减盐防控高血压综合干预措施。年内食品相关行业低盐膳食知识培训率达到60%以上,医疗卫生专业人员低盐膳食干预知识与技能培训率达到80%以上,40%以上的居民家庭能够正确使用控盐工具。

二、工作内容和重点任务措施

(一)推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采取减盐措施。通过媒体、会议、行业培训等多种方式面向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低盐膳食宣传培训,把低盐膳食知识纳入食品从业人员上岗前培训,年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宣传培训覆盖率达到60%以上。鼓励支持企业改进工艺,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减少食盐使用量。发挥各类食品行业协会作用,鼓励并引导骨干企业率先减盐,引导更多的企业参与减盐行动。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日常管理中增加对减盐环节的监督检查,督促落实减盐措施,年内有3家规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采取减盐措施。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相关规定,做好低钠盐市场供应。

(二)推动餐饮服务单位采取低盐措施。面向餐饮服务单位开展低盐膳食宣传,把低盐膳食知识纳入食品从业人员上岗前培训,年内餐饮服务单位宣传培训覆盖率达到60%以上;引导餐饮服务单位积极开展低盐膳食宣传,研制推出低盐菜品,提供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低盐食谱及食盐含量分级标识食谱;把低盐膳食知识纳入公共营养师、中式烹饪师和营养配餐员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鉴定;对餐饮服务单位日常管理中增加对减盐环节的监督检查,督促落实减盐措施,年内有3处大型餐饮服务单位采取减盐措施;结合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对有关单位进行卫生协管时,增加对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减盐技术指导的内容;积极发挥各行业协会作用,年内在餐饮行业发起减盐倡议,引导更多的餐饮服务单位主动参与减盐行动。

(三)积极开展食品销售环节的减盐宣传与干预。面向食品销售单位开展低盐膳食宣传培训,把低盐膳食知识纳入食品从业人员上岗前培训,年内餐饮服务单位宣传培训覆盖率达到60%以上;组织食品销售单位积极开展低盐膳食宣传,通过在调味品专柜摆放低盐膳食宣传品和低盐膳食提示标牌等方式,提醒广大消费者科学选择含盐食品。在对食品销售单位日常管理中增加对低盐膳食宣传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落实低盐膳食宣传措施,年内有3处大型食品销售单位(商场)有减盐相关宣传设施或宣传品。积极动员食品商场、超市等食品销售企业开设低盐食品专柜,引导和帮助消费者识别、购买低盐食品。鼓励零售企业供应销售标准控盐工具。

(四)认真做好学校、托幼机构减盐干预工作。面向学校、托幼机构开展低盐膳食宣传培训,加强学校、托幼机构健康教育教师、保健医生减盐防控高血压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年内上述人员减盐相关知识培训率达到80%以上。组织辖区内各学校及托幼机构,通过家长培训及家长会等方式,开设高盐膳食危害、减盐与控制血压等知识讲座;在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课中增加低盐膳食及高血压防控的内容,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减盐防控高血压调查及知识竞赛活动,通过校报、广播等手段进行减盐防控高血压宣传,年内中小学生低盐膳食和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

(五)切实做好医疗机构宣传干预工作。组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切实发挥减盐防控高血压主导作用,落实各项宣传干预措施;通过岗位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在线远程培训等方式扩大培训范围,年内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专业人员低盐膳食干预知识与技能培训率达到70%以上。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标语、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建立包括低盐膳食在内的健康生活方式;在开展院内诊疗和出院随访等医疗卫生服务时,要针对服务对象的膳食习惯及其它高血压危险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发放低盐膳食教育处方,指导适宜人群使用低钠代用盐。通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创建的“病友之家”、“孕妇学校”,加强对重点人群的饮食健康指导;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设立免费血压测量点,安放半自动或自动电子血压计,方便病人自测血压,摆放、发放低盐膳食宣传材料。

(六)结合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落实人群低盐膳食干预措施。认真落实《省减盐防控高血压综合干预项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规范(试用)》(卫妇社发〔〕20号),各基层医疗机构要在服务的居民社区设立低盐膳食宣传栏,并定时更新;以村(居)单位每年至少组织社区内基层医疗机构开展2次以上减盐主题健康讲座和1次以上减盐主题参与式宣传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发放控盐工具及低盐膳食宣传材料,年内40%以上的家庭能够正确使用控盐工具;以村(居)为单位积极开展社区人群高血压普查和行为危险因素调查,对发现的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纳入规范管理,并指导高血压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自我管理。

(七)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富有知识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减盐防控高血压知晓率。结合党校、行政学院、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干部培训课程,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减盐防控高血压宣传培训。通过妇联组织及所属妇女之家、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组织等阵地,组织面向家庭的低盐膳食知识培训,推广使用盐勺、盐罐等限盐工具。

(八)发挥媒体优势,建立低盐膳食知识传播平台。利用电视台、《通讯》等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对食品生产加工、餐饮服务、食品销售单位的减盐行动给与充分的宣传报道,推出宣传倡导健康餐饮的服务类节目,营造浓厚的减盐行动氛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专业机构实施、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工作机制。把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的各项工作纳入“健康行动”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调整充实减盐防控高血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能分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项目工作推进力度。

(二)推动出台减盐相关政策,初步构建减盐政策体系框架。实行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制度,要求进行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的食品加工企业,对其生产的主动添加食盐的食品一并进行食盐含量标准备案。逐步规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在其预包装食品标签中标注营养成分,鼓励引导其在预包装食品标签中标注含盐(钠)量。同时加大对新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宣传,督促企业认真落实,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标识标注。开展建立预包装含盐食品食盐含量分级标识体系试点,选择部分含盐调味品、预包装肉制品、预包装腌菜等主要含盐食品开展试点,制定食盐含量分级地方性标准及标签标识使用规定。在制修订菜地方菜系标准中增加食盐使用量标准,并做好推广工作。推广在食用小包装盐的外包装上印制低盐膳食健康提示。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篇(8)

高血压是以血压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它不仅表现为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而且常伴有糖、脂质代谢异常,以及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并为国内外公认的身心性疾病。面对庞大的高血压患病人群,极高的致死致残率和极低的服药率、控制率,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卫生保健和社会问题[1]。

1 高血压社区干预的必要性

国外九项前瞻研究结果显示舒张压105mmhg者比76mmhg者患脑卒中的危险增加10倍,患冠心病的危险增加5倍。美国弗莱明翰研究34年随访结果表明血压水平在最高四分位者比最低四分位者患心力衰竭的危险高2~4倍。而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对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和稳定治疗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75%的高血压及并发症得到预防和控制。

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干预,最重要的任务是一级预防(控制危险因素)和二级预防(检出和治疗高血压病人),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其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普及高血压知识,从社区干预着手加强高血压的监测和预防,意义十分重大。

2 高血压社区干预的发展

由高血压防治作先导的社区防治概念在60年代末由who心血管计划提出。近年来,国际上高血压的防治研究发展较快。在美国,除了坚持在人群中实施高血压筛检和患者随访的方案外,又开展了多中心的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并提出了高血压的综合防治应该是药物与非药物干预并举、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并存的新观念。1993年美国高血压检出、治疗和评价委员会就此提出了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报告。日本研究证实,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远比单纯的血压控制或单项的高危因素干预效果为佳,同时在社区慢性病研究中,提出了健康促进的概念[2]。

近二十年来,我国在借鉴发达国家的高血压防治经验上,从“七五”开始,也开展了大量心血管病防治研究。1998年卫生部确定每年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高血压群防群治的热潮,这既说明了党和政府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同时也是全社会开展高血压健康促进项目的一个重要成果。到目前为止,取得了良好效果,已有大量的经验报道及创新发展。

2002~2005年深圳市西乡人民医院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3个大型社区实行全科医生分片负责制并利用罡正电脑专案管理系统对259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为期4年的综合管理,通过人一机结合模式管理,结果显示:管理后病人对健康生活的“四大基石”(适当运动、合理膳食、心理平衡、戒烟限酒)在高血压病治疗中所起作用的知晓率明显提高;非药物治疗率100.0%,药物治疗率由32.0%升至73.0%,规律服药率为71.0%,血压控制达标率为95.0%,血压稳定者所占比率为78.0%[3]。

2005年,重庆化龙桥社区被抽查的4913例中,社区抽样调查显示该社区“患病率”为6.29%,跟踪监测血压后,又新诊断高血压患者111例,高血压患病率为8.55%,比以前增加36%。女性“知晓患病率”高于男性89%,而女性患病率则高于男性63%,本研究显示年龄越轻,新确诊的比例越高,表明年龄越轻知晓率越低,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应从年青人开始抓起[4]。

200709开始,深圳市罗湖区医院以东环街农村社区≥32岁254例高血压病人为对象,经过1年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药物治疗等措施综合干预,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患者自身前后比较评价农村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团队规范化综合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此规范化管理后,高血压病人的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率之间差异显著,并对农村地区进行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干预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5]。

3 高血压社区干预的措施及途径

自200709,全国开展了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防治的试点工作,实行对社区尤其是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实行建档随访、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及行为干预、心理疏导、合理用药等措施, 应用社区干预的方法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干预。旨在更好改善病人服药的依从性、降低血压水平。

3.1 全社会关注 由医疗、科研为主向社区综合干预、防治为主转变,由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由专业部门参与向全社会参与转变,需要政府加大对慢性病干预在政策上的支持,尤其是报销政策的优惠,并得到社区领导重视,有居委会参与。

3.2 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 一项中国医疗卫生人员高血压防治观念和防治知识调查表明:1988年按部级专科、省部级、地县、乡村四个级别选取医疗卫生人员1609人,结果至少有33.1%的医疗卫生人员不知道抗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心血管事件,而选择血压140/90mmhg作为血压控制目标的占60.8%;几乎所有的医疗卫生人员没有危险分层的概念;正确选择高血压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标准的卫生人员仅占9.5%;自述对所有高血压患者建议非药物治疗的医疗卫生人员仅占34.5%。

因此可见,我国各级医疗卫生人员是无论是对高血压的防治观念,还是在高血压检出、诊断、评估、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以及控制目标等方面的知识应努力跟上国际先进水平,才能具备应有的防治能力[6]。由政府主导,支持经费用于卫生人员的业务学习,不断跟上国内外高血压诊疗的最新进展。

3.3 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 国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社区综合防治,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和全人群策略相结合的方法。指导患者掌握有关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它强调医患合作、病友互助、患者及家属参与,可以弥补分级动态管理模式的不足,特别适合高血压的日常管理。

3.3.1 正确分级及建档:高血压分级标准可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制订的分级标准。1级:收缩压140~159 mmhg,舒张压90~99mmhg;2级: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级: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由社区医生对辖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正确分级管理,并建立“一册一卡” 动态管理档案,进行长期追踪,每个月至少上门随访一次,了解他们的血压监测情况、服药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等,并做好登记,根据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和治疗指导,反馈的结果输入电脑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软件,并科学严谨地进行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分析。

3.3.2 健康教育内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健康教育指导:①健康的饮食指导:高血压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饮食习惯或膳食组成有密切关系,如钠摄入过多,钾和钙的摄入不足,热量过剩等,应以清淡、低脂、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的食物为宜,强调低盐饮食,建议高血压患者每日食盐量在6g以下,而且要严格戒烟、限酒。②治疗依从性指导:要说服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并向患者详细说明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如在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要向患者强调高血压患者一般需要终身治疗,要按医嘱服药,服药要根据血压水平、季节、气候等情况随时调整剂量,调整药物剂量的原则应该是缓慢增减。提高患者的信心和依从性。③有益的运动指导:运动可以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而且对减轻体重、增强体力都很有帮助。但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体质量的增加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肥胖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减轻体质量也有利于血压的下降。④正确的心理指导: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焦虑和恐惧也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保持胸怀开阔、精神乐观,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等。指导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正确面对生活挫折,做到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

4 结束语

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我国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还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开展高血压的社区干预工作,在降低社会医疗成本,大面积普查普治,降低高血压致死、致残率,提高全体国人身体素质等方面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快速跟踪国际上高血压防治的最新进展,规范全科医生预防、诊治高血压的医疗实践”已迫在眉睫。同时社区高血压的干预模式又是一项非常系统、面广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投入和管理,相信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交流,我国的社区高血压干预一定会总结出一套成功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武爱娟.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9(12):5859.

[2] 孙凤,郭淑霞.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其社区防治进展[j].农垦医学,2005,27(6):461463.

[3] 余信国,李静.人机结合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8(3):13781380.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篇(9)

高血压是以血压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它不仅表现为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而且常伴有糖、脂质代谢异常,以及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并为国内外公认的身心性疾病。面对庞大的高血压患病人群,极高的致死致残率和极低的服药率、控制率,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卫生保健和社会问题[1]。

1 高血压社区干预的必要性

国外九项前瞻研究结果显示舒张压105mmhg者比76mmhg者患脑卒中的危险增加10倍,患冠心病的危险增加5倍。美国弗莱明翰研究34年随访结果表明血压水平在最高四分位者比最低四分位者患心力衰竭的危险高2~4倍。而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对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和稳定治疗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75%的高血压及并发症得到预防和控制。

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干预,最重要的任务是一级预防(控制危险因素)和二级预防(检出和治疗高血压病人),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其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普及高血压知识,从社区干预着手加强高血压的监测和预防,意义十分重大。

2 高血压社区干预的发展

由高血压防治作先导的社区防治概念在60年代末由who心血管计划提出。近年来,国际上高血压的防治研究发展较快。在美国,除了坚持在人群中实施高血压筛检和患者随访的方案外,又开展了多中心的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并提出了高血压的综合防治应该是药物与非药物干预并举、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并存的新观念。1993年美国高血压检出、治疗和评价委员会就此提出了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报告。日本研究证实,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远比单纯的血压控制或单项的高危因素干预效果为佳,同时在社区慢性病研究中,提出了健康促进的概念[2]。

近二十年来,我国在借鉴发达国家的高血压防治经验上,从“七五”开始,也开展了大量心血管病防治研究。1998年卫生部确定每年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高血压群防群治的热潮,这既说明了党和政府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同时也是全社会开展高血压健康促进项目的一个重要成果。到目前为止,取得了良好效果,已有大量的经验报道及创新发展。

2002~2005年深圳市西乡人民医院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3个大型社区实行全科医生分片负责制并利用罡正电脑专案管理系统对259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为期4年的综合管理,通过人一机结合模式管理,结果显示:管理后病人对健康生活的“四大基石”(适当运动、合理膳食、心理平衡、戒烟限酒)在高血压病治疗中所起作用的知晓率明显提高;非药物治疗率100.0%,药物治疗率由32.0%升至73.0%,规律服药率为71.0%,血压控制达标率为95.0%,血压稳定者所占比率为78.0%[3]。

2005年,重庆化龙桥社区被抽查的4913例中,社区抽样调查显示该社区“患病率”为6.29%,跟踪监测血压后,又新诊断高血压患者111例,高血压患病率为8.55%,比以前增加36%。女性“知晓患病率”高于男性89%,而女性患病率则高于男性63%,本研究显示年龄越轻,新确诊的比例越高,表明年龄越轻知晓率越低,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应从年青人开始抓起[4]。

2007?09开始,深圳市罗湖区医院以东环街农村社区≥32岁254例高血压病人为对象,经过1年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药物治疗等措施综合干预,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患者自身前后比较评价农村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团队规范化综合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此规范化管理后,高血压病人的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率之间差异显著,并对农村地区进行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干预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5]。

3 高血压社区干预的措施及途径

自2007?09,全国开展了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防治的试点工作,实行对社区尤其是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实行建档随访、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及行为干预、心理疏导、合理用药等措施, 应用社区干预的方法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干预。旨在更好改善病人服药的依从性、降低血压水平。

3.1 全社会关注 由医疗、科研为主向社区综合干预、防治为主转变,由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由专业部门参与向全社会参与转变,需要政府加大对慢性病干预在政策上的支持,尤其是报销政策的优惠,并得到社区领导重视,有居委会参与。

3.2 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 一项中国医疗卫生人员高血压防治观念和防治知识调查表明:1988年按部级专科、省部级、地县、乡村四个级别选取医疗卫生人员1609人,结果至少有33.1%的医疗卫生人员不知道抗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心血管事件,而选择血压140/90mmhg作为血压控制目标的占60.8%;几乎所有的医疗卫生人员没有危险分层的概念;正确选择高血压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标准的卫生人员仅占9.5%;自述对所有高血压患者建议非药物治疗的医疗卫生人员仅占34.5%。

因此可见,我国各级医疗卫生人员是无论是对高血压的防治观念,还是在高血压检出、诊断、评估、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以及控制目标等方面的知识应努力跟上国际先进水平,才能具备应有的防治能力[6]。由政府主导,支持经费用于卫生人员的业务学习,不断跟上国内外高血压诊疗的最新进展。

3.3 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 国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社区综合防治,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和全人群策略相结合的方法。指导患者掌握有关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它强调医患合作、病友互助、患者及家属参与,可以弥补分级动态管理模式的不足,特别适合高血压的日常管理。

3.3.1 正确分级及建档:高血压分级标准可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制订的分级标准。1级:收缩压140~159 mmhg,舒张压90~99mmhg;2级: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级: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由社区医生对辖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正确分级管理,并建立“一册一卡” 动态管理档案,进行长期追踪,每个月至少上门随访一次,了解他们的血压监测情况、服药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等,并做好登记,根据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和治疗指导,反馈的结果输入电脑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软件,并科学严谨地进行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分析。

3.3.2 健康教育内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健康教育指导:①健康的饮食指导:高血压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饮食习惯或膳食组成有密切关系,如钠摄入过多,钾和钙的摄入不足,热量过剩等,应以清淡、低脂、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的食物为宜,强调低盐饮食,建议高血压患者每日食盐量在6g以下,而且要严格戒烟、限酒。②治疗依从性指导:要说服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并向患者详细说明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如在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要向患者强调高血压患者一般需要终身治疗,要按医嘱服药,服药要根据血压水平、季节、气候等情况随时调整剂量,调整药物剂量的原则应该是缓慢增减。提高患者的信心和依从性。③有益的运动指导:运动可以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而且对减轻体重、增强体力都很有帮助。但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体质量的增加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肥胖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减轻体质量也有利于血压的下降。④正确的心理指导: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焦虑和恐惧也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保持胸怀开阔、精神乐观,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等。指导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正确面对生活挫折,做到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

4 结束语

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我国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还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开展高血压的社区干预工作,在降低社会医疗成本,大面积普查普治,降低高血压致死、致残率,提高全体国人身体素质等方面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快速跟踪国际上高血压防治的最新进展,规范全科医生预防、诊治高血压的医疗实践”已迫在眉睫。同时社区高血压的干预模式又是一项非常系统、面广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投入和管理,相信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交流,我国的社区高血压干预一定会总结出一套成功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武爱娟.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9(12):58?59.

[2] 孙凤,郭淑霞.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其社区防治进展[j].农垦医学,2005,27(6):461?463.

[3] 余信国,李静.人?机结合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8(3):1378?1380.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篇(10)

【中图分类号】R544.1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86-02

我们于08年结合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暨农村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热烈地开展了社区范围内的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采取了分层与政群互相结合的随机抽样法,在十二个乡镇的83个社区,针对35岁以上的居民,一共有24752个人进行了为其几天的原发性高血压筛查活动。检查结果如下,其中共有共有8559名高血压患者,大约占调查总体人数的35%左右。同时在经过患者本人同意,同时患者心甘情愿的情况下,针对其中4029里患病人员采取了以规范治疗,不适用药物以及随机访问等为前提的社区综合防治措施。经过调查以及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以下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止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成立专门的机构组织并针对其内部有相对明确的分工

组织机构最好是由政府领导、卫生部门组织协调、疾控机构实施管理和评价、医疗机构进行防治、社区、新闻、健康教育机构参与的网络型综合性社区高血压防治机构。这样就能保证机构的权威性以及实行时候的可靠性,便于防治工作有效的开展和实行。政府领导作为社区综合防治的最有效力量,是社区组织建设的核心所在。能够高效地进行诸如制定相关有效策略,和部门之间达成有效地沟通以及合作;有效地调动资源量,实行调配工作,还有保障经费能够顺利流通等,都是最为核心的关键力量。故而强化政府职能在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方面的职责,是一切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和保障。

组织和协调高血压综合防治最直接的操作行为是卫生部门实行的,同时他还会制定较为细致的工作方案,并呼吁下属部门进行开展。技术制定的落实,则要依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力量。通过知道相关的业务以及培训工作,进行质量的控制盒督导,相关的考核和评价等等。高血压的筛查、诊断、登记、治疗、随访管理和转诊等工作是由医疗机构具体实施的。由于患者疾病也有多样化的特点,故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和解决。上级的医院依据病情的不同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措施以及干预方法。社区医生的相关专业培训以及患有重病病人的救治也是有上级医院全权负责的。社区医疗机构负责高血压患者的规范治疗、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实施、并发症预防、随访管理等工作。新闻媒体也可以有效参与其中发挥其舆论导向的作用。还有健康教育机构等,可以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或者是有效防止高血压的技巧等等。

2拟定出有效治疗社区型高血压的综合防治方案并具体落实到位

只有详细周密,具体可行的实行方案,才会使得我们在解决社区高血压防止问题上取得根本性进展。所以,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疾病控制机构以及相关的医疗机构,还有相关部门的专家制定出了详细的操作性较高的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方案。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谈论会议和讲座等,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像政府部门申请批准实行。

3紧抓实践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相关的社区高血压防治人员的工作能力,从而使得社区高血压干预更为有方向,就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加强高血压社区防治队伍的综合性实力。社区医生普遍对于社区高血压治疗,干预以及随机访问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所欠缺,故而会延缓社区综合防治的效果,还会延长时间耽误病情的治疗。所以在这一方面的培训工作的开展是迫在眉睫的。培训的主要人员是由疾控和医疗机构专家进行的,针对对象是社区医生。培训中疾控和医疗机构专家主要强调的重点是如何有效地对高血压进行预防以及治疗,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社区高血压的干预技能等等。

4监督以及评定工作要到位

从事任何活动最基本的保证就是经济。故而足够的经费是一切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各项活动的展开都需要金钱。

社区高血压的综合防治当然也不例外。对于开展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就必须设立专项经费,并对其合理化管理。拟定详细的经费支出计划以及可行的使用方案,并要求人员严格按照其执行,使得项目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得以执行和开展。

5考核以及督导工作做到位

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势必要成立相关的监督考核机构对项目进行的成果加以检测和评估。纠正社区高血压防治综合计划在具体实行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是以后的进行变得更加有方向,更加高效。督导和考核各级疾控机构、综合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自履行职责情况,确使得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真正做到实处。

督导内容主要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具体工作开展情况。还要审核相关的工作方案与计划的实施,质量控制等具体的展开等;发现,建党,对随访的管理工作,转诊是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的。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兼管着患者自我管理,开展相关健康教育,资料的分析与共享等情况,以及工作中具体工作能否有效顺利地开展。

6结语

有效地开展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室社区的责任所在。我们必须做好相关的社区高血压防治,才可能间接的控制心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扩展,达到预防的效果。所以我们要汲取前人经验,以上提出的相关方式方法为大家作参考,使高血压的社区防治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岳松然.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现状与展望[J].河北医学,2007,(07)

上一篇: 不动产档案整理范本 下一篇: 市政工程施工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