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经济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1 09:23:22

专升本经济管理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1)

一、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逐渐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为广大考生提供了学历提升的多样化选择。各个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生源素质良莠不齐,高校的教学质量也出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急需创新型、复合型经济管理类人才,而高校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因此,高校应根据经济发展对人才质量的社会诉求,提升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向社会输送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各高校教育进入到提升教学质量和内涵发展的新时期,而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就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势在必行。经济管理类专业以培养具有经济管理理论基本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目标。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经济管理创新精神的培养大都是在教学课堂上进行的,因此,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是符合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选择。

二、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

1、顺应时展需要

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社会上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人才需求增加。高校作为培养社会需求人才的主要场所,应积极顺应时展需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效推行贡献自己的力量,提供高质量的高校毕业生。另外,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大量新建本科院校及民办高职院校逐渐增多,高校招生竞争比较激烈,为维持高校的持续运营,不免会招进综合素质比较一般的学生。针对这类学生的培养,更需要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

2、有助于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在课堂上进行知识传授的主要工作者,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高校将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指标,有利于教师在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改正并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推进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学生是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主要群体,课堂作为学生获取技能、成为高技能人才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其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质量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清晰明确的表述给学生,还可以将实践中可能遇见的专业技能进行讲解,学生可以全方位的学到经济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进而在找工作时可以更有竞争力。

4、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会对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三、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1、学校层面

高校应根据教育部要求,明确教育理念。教育理念要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严格把控教学质量关,力争为社会输出高质量人才,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不断完善和整合校内外有效教学资源。在“互联网+”教育时代,高校除了引进必要的教学基础设施之外,还需要完善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智能化的教室、图书馆自习室和电子阅览室,为学生接收新知识提供服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为在校教师提供各类经济管理方面的在岗培训;邀请经济管理类的知名学者、专家、教授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以学校名义组织省内或国内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与本校教师互动交流教学经验,为本校经济管理类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多条途径。学校应积极寻求和企业合作的机会,共建实训基地。使高校教师能够到企业挂职实习,了解经济管理类毕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实际技能,以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侧重的讲解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内容。

2、教师层面

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正确且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根据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材的理论知识,采取设置问题和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书本中的知识,进而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1]教师应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满足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的需要,高校教师应积极学习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继而将学到的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传递给学生。教师应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也要重视实践经验的传授。[2]教师应当慎重的选择教学内容,在经济管理类课程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社会发展情况,摒弃课本中比较陈旧过时的内容,添加新时期的新内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及时更新经济管理学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应拓展教学技能。部分新建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是刚毕业的研究生,没有教学经验,也缺乏实践经验。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应积极到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课堂上听课,学习教学技巧,拓展自身的教学技能,这样才能有利于提升经济管理类课堂的教学质量。[3]

3、学生层面

高校学生应明确自身的定位。大学生作为高校中最大的群体,要深刻的认识到考上大学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是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学习。学生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自身的知识积累和专业技能提出新要求,在经济管理类课堂上认真听讲,形成良好学习氛围,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高校学生应对在高校的每个阶段做好规划。比如,在大一阶段,加强自觉性,学会学习方法,掌握大学通识课程;在大二阶段,熟练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在大三阶段,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选修课程,扩宽知识面;在大四阶段,认真做好毕业设计和就业选择。只有学生在每个阶段都有了规划,才能充实的渡过高校的每一阶段,这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显然是有益的。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2)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园林景观工程企业存在成本管理粗放,忽视施工过程成本控制的问题,这使得很多企业蒙受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使得园林景观工程的经济效益难以得到提升。对于企业来说,通过科学的成本控制管理,提供高质量、短周期、低造价的园林景观产品能够使企业的信誉得到有效的提升,也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园林景观企业来说,实施成本控制要求企业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工程直接成本、管理成本和其他间接成本进行超前预测、计划、控制、分析以及核算,从而保证成本控制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最终实现项目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综上所述,对园林景观工程经济效益提升的相关策略进行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园林景观工程经济效益综述

(一)园林景观工程成本构成

一般来说,园林景观工程的成本主要由直接成本、管理成本和其他间接成本构成。直接成本主要包含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费、绿化苗木购买费、人工费、机械台班费等;管理成本主要包含施工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项目行政管理费用、日常办公费用等;间接成本主要包含工程保修费用、排污费用、差旅费用、施工人员培训费用等。

(二)园林景观工程经济效益提升方法概述

对园林景观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提升主要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案,以有效控制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直接成本费用、管理成本费用和间接成本费用而实现。例如,通过内部招投标模式,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对项目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监控,堵塞支出浪费环节,加强生产管理,控制人力物力成本等。

三、提升园林景观工程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

(一)施工准备阶段

1、构建科学合理的成本管控机制

为了使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控机制显得十分必要。具体来说,施工企业应根据园林景观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构建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开源节流的成本管理体制,例如,编制合理的项目成本管理目标表,包含《工程数量复核表》、《工程单价分析表》、《工程两算对比表》、《综合管理费分析表》等,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措施。此外,还可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为工程项目构建专业、合理的成本管控机制。在施工过程中,将相应的机制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并对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水平、能力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从而为项目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础。

2、进行施工图纸会审工作

在工程开始之前,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提供的施工图纸进行认真的会审能够有效提升施工的经济效益。一方面,设计方人员提供的施工图纸方案与实际的施工要求可能存在偏差,如一味按照施工图纸进行项目施工,有可能会出现实际与图纸不相符的情况,从而提升项目方案反复校验的风险,最终导致工期贻误,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专家能够为施工图纸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性意见,而这些意见对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因此,在项目施工前组织专家对施工图纸进行优化会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设立专门的项目成本管理部门

在工程项目实施前,施工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项目成本管理部门,用以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进行专业控制。一方面,该部门内应配备专业的预决算管理人员、材料费用分析人员、采购员等专门的成本控制人员,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力,使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发挥各自的成本控制作用。另一方面,项目成本管理部门的工作流程应落实在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中,以实现对工程直接成本、管理成本、质量成本、资金成本等的有效控制,从而为整个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提升给予充分保障。

(二)项目实施阶段

1、合理配置施工设备,控制机械台班费支出

目前,机械施工设备已逐渐成为园林景观工程施工中的必备器械。例如,挖掘机、装卸机、吊车、叉车等机械设备在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合理控制机械设备的支出费用是提升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策略:

第一,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理的机械型号。大多数机械设备进场是按照半个台班的价格起价,因此,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预决算员应计算好相应的工程施工量,选择合理的机械型号,使得项目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选择专业人员负责施工作业。在施工过程中,应保证应用专业人员操作机械设备,保证连续作业,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返工、废工导致的成本支出损失。

2、控制施工材料支出,降低材料成本

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材料主要包含相应的苗木和植株幼苗。对施工材料进行成本控制也是有效提升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施工方在购买苗木材料前,应根据施工量进行准确计算,防止过剩;另一方面,应指派专业人员购买高质量的植株苗木,保证栽种的一次成活率,避免死株、问题植株给工程项目带来的经济损失。此外,应对苗木进行集中管理,在施工中按需分配,在施工结束后要派专人统一收回保管,避免随意掩埋造成的浪费损失。

3、优化景观栽种工艺,有效提升经济效益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工艺技术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景观栽种工艺,已达到项目栽种最优化的目的。例如,在园林施工路基开挖时,遇到地基状况较好的地段可对挖掘深度进行合理调整,减少边坡开挖量,从而缩减施工时间,降低功耗成本。种植苗木时,应根据当地土质的实际情况对树穴的大小和移土量进行合理调整,以此有效控制成本支出,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

结论

“加强成本控制,提升工程经济效益”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工程企业施工中最为关注的焦点和共识,同时也是园林景观环境、审美效应最大化的前提保证。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人员应将成本控制的理念落实在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从而保证工程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3)

一、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报考条件

报考专科起点升本科的考生应具有专科毕业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不影响所报专业学习。

二、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招生专业

专科起点升本科:会计(业余2.5年),人力资源管理(业余2.5年),金融学(业余2.5年),工商管理(业余2.5年)。

三、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科目

专科起点升本科: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四、授课

我校成人高等教育采取业余学习的形式。授课方式为面授与网教相结合。业余学习的面授一般安排每周2个晚上和双休日的其中一天。上课地点: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校区。

五、录取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4)

引言: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的管理水平,最大化地为公路运输经济效益提供保障的同时,提高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与投资规模,这也是充分体现我国现代化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若能通过完善与升级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水平,将对切实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公路运输与经济管理的关系及意义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新时期国家公路运输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整体上看公路运输的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只有不断加强公路运输监管,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公路建设和管理效能,才能更好地提升公路的使用寿命,进而实现更大的效益。同时公路运输管理过程中随着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公路运输经济业务往来也更加密切,加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公路运输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将更大,推动作用也将更加凸显。加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提升公路运输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进而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公路运输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公路运输和经济管理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应当进一步加强保障体系建设,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相关的风险,才能进一步提升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效能,更好地服务地区经济发展。

2场经济理念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问题分析

2.1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

预算管理实现了经济业务的有计划开展,体现了经济管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有利于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益,降低交通运输成本,最大化创造收益。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经济预算管理工作并未落到实处,预算管理机制不完善,工作流程不明晰,预算编制方式不科学,导致这项工作流于形式化。虽然说,交通运输企业也会按照要求进行预算管理,但是在预算编制中,通常采取以上年的报表为基准的编制方式,随着公路运输经济业务的拓展,经济预算和执行活动间必然存在矛盾,经济预算实际效果无法得到体现。

2.2管理人员专业程度较低

由于我国公路运输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但后期发展又较为迅速,导致我国经济管理专业人员较少。特别是在一些地方性的基层经济管理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经济管理专业的培训,缺乏经济管理的经验,导致地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受到较大的阻碍,从而影响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的总体发展。一方面,相关工作人员缺少定期的培训,对员工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清晰的升迁流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经济管理的模式带来了一定的转变,非相关专业的经济管理人员在对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上都会产生较大的问题,从而影响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

3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策略

3.1提升信息化管理力度

一定要加大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管理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目标。将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信息化管理基础,便于优化资源配置,还可以有效实现工作目标。并且可以综合性掌握市场发展信息。为了更好的发挥市场经济体制价值,提升信息化管理力度,就要注重先进技术的掌握,深度改进和升级,不断提升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水平和质量。

3.2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

交通运输企业全体员工都应该意识到预算管理的作用,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施行,对于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积极作用,积极响应,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同时,企业基于自身实情,制定相适应的预算管理机制,配备相应的预算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相应的硬件与软件,通过在各级部门加强预算管理的业务培训,推动预算管理在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中的落实。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该明确盈利目标,对运输成本、现金收支等情况开展预测,提前编制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展现出企业在下一阶段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再以此为依据开展财务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于现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以成本控制为基础,按照预算管理计划,强化现金流控制,同时,结合目标成本管理,制定可行的营销策略,降低成本,提升收益。

3.3优化公路运输企业内部管理

公路运输企业内部管理的强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实施,首先,建立公路运输行业市场发展反馈机制。即在公路运输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调研部门,对行业市场进行运作、管理等方面情况的研究、预测以及开发。通过对流动客流量与货源等进行随机抽调,全面、及时地掌握公路运输市场的实际营运状况,找出其中不足之处加以改善,切实有效地提高我国公路运输企业的运作效率与经济效益。其次,培养公路运输行业专业人才,为公路运输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持。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人力是其中重要的资源,也是至关重要的发展因素,因此要从人才培养制度上着手,提高管理层的管理技术与综合能力。对于具有创新能力,富有高度责任感且积极进取的年轻管理团队要着给予着重培养与重点考核,更好地服务于公路运输经济发展。

3.4建立综合性、高素质人才队伍

当前在公路运输规模不断扩大背景下,要适度提升财务管理工作门槛,选取更多高素质员工,確保其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满足规定要求。此外,还要选取更为科学化的方式对各个入职员工展开针对性培训,引导员工学习更多法律法规,获取行业发展动态。从实践中不断更新理论知识,转变固化思维,对传统工作模式进行创新。积极构建员工良好的发展环境,强化各部门员工沟通协作,提升综合工作能力。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5)

为了丰富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高校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现阶段,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模式已经在各大高校逐渐开展起来。从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上看,大学教育急需打破知识壁垒,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实验基地的创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如何创建合理、科学的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成为高效管理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创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的意义

(一)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

经济管理专业是一门交叉性非常强的学科,它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获得更多实践机会。经济与管理专业对实践要求非常高,如果学生仅仅只掌握理论知识,而不懂得如何具体操作,仍然无法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由于经济管理专业具备一些特殊性质,它对学生实践性的要求与其他专业的实践性要求存在很大差异。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它并不是固定的操作模式,而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随机应变。学生长期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无法了解经济管理中的实际操作,且不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只有通过创建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学生的实践机会才能够得到增加。很多高校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得到有效提升。

(二)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目前,很多高校都为相关专业设置了专门的实验室,且购买了很多实验仪器,充实了教育内容。通过创建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有利于使各类专业的实践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软、硬件资源也会得到整合,教学方式变得更简单,教师工作量大大降低,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是一个十分开放的教学平台,它有利于保护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实践组织方式的合理化。

(三)教育手段变得多元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变大,同时对人才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相关要求,通过创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有利于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使实验项目、模拟、竞赛集于一体,实现教学手段的多元化,以此达到教学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业务处理能力、系统操作能力得到提升。未来社会的竞争将会演变得更加激烈,只有通过创建经济管理实验基地,才能够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二、经济管理实验基地的教学模式构建

(一)强化综合素质教育

实践教学基地的创建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也需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创造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学校在教育方面一定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尽早实现这一目的,且可以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更多自己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实验设计、实验内容上,老师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能单纯听从老师的教学指令,而是需要自己去独立思索,与老师探讨该如何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他们要学会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这样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专业技能教育

经济管理的一门专业涉及内容广,知识组成结构相当复杂的学科,学生除了要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外,同时还要从实践中获取更多知识,因此,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有效提高他们的专业操作技能,学校可以采用模拟法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购买在教学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模拟教学数据库,给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通过采用这种教育模式能够实现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一旦得到提高,便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压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三)强化综合实践能力教育

经济与管理专业对实践性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强化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育非常有必要。通过创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学校可以为学生组织和策划寒、暑假的实践活动,还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社团竞赛,使学生从中得到实践锻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与老师间的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也能够使综合实践能力教育得到强化。

三、经济管理实验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实验教学的重点内容就是使学生能够将创新性与专业性融于一体。教学方式可以根据专业性质进行选择。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学生需要更多机会投入于实践中,才能够彻底了解该项专业所需具备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未来社会对创新要求很高,因此,学生要从实践中充分提升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自身创造力。

(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学生专业技能得到提升是创建一流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的主要目的,学校可以建立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引入新型教学设备,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学校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时就应该建立相应的发展计划。要想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首先必须高老师的专业技能,可邀请著名的相关教授或专家来学校开展讲座,促进师生间的共同进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开展与之相关的竞赛,使学生在竞争中获得自我认可,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通过创建一流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创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的意义,分析了实践基地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法,便于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使学生尽早适应未来的社会的激烈竞争,并且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赢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公广,刘永萍,谢军.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2)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6)

近些年,高校贫困生逐年上升,由此暴露的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维系高校稳定,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制约因素。完善高校资助工作,帮扶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有利于体现社会的公平。在这些工作中,对困难学生的认定是资助工作中最基础性,也是资助工作中最重要的的工作。目前,高校对贫困生认定工作高度重视,认定工作越来越科学规范化,但是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殊群体的认定有待提高,通过文献检索,目前很少有进一步在深度、广度方面加强对“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重视与落实。本课题以“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目前认定工作的现状,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尝试性地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从而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对实现助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果最优化,实现社会发展和教育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

“专升本”教育模式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终身教育的思路。“专升本”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本科生中的专升本学生,一种是成人教育中的专升本学生。本课题中研究的对象是普通本科生中的“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

2“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现状

2.1“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

“专升本”学生与正常入学的大一新生有所区别,他们在之前的学校已经经历过三年大学生活,熟悉大学生活,思想相对成熟。选择继续求学的“专升本”学生,注重个人发展,有部分在原来学校已经实习或者找到工作,但是他们希望通过自己两年的努力,获取本科文凭,在人生起点上有更高的平台。和他们以前步入社会工作的同学相比,他们会背负更大的经济和精神的压力,尤其是“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

2.2“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难以核实

很多“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在以前的学校也得到过资助,他们了解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熟悉贫困生认定的过程。新生入学报到时很多学生都会第一时间向班主任提交贫困证明,所以在争取助学名额时,会显得更加积极主动。通过贫困证明,班主任、辅导员会对“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情况有了深刻的了解。但是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出具贫困证明的政府部门有时会把控不严,导致贫困生证明的可信度降低。同时,新学期“专升本”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一般在学生入学一个月左右完成,但是转本学生来自江苏各地,时间紧、涉及范围广,学校难以核实每个经济困难的家庭经济情况。

2.3“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消费情况难以掌握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学生们的生活方式也和以前大不相同。学生不仅仅是在学校的食堂、超市等通过一卡通进行消费,也可以通过手机APP、电脑等进行网上购物、订餐等。学校管理部门通过后台查询一卡通消费情况也只能作为参考。“专升本”学生相比普通新生,对校园生活更加了解,“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消费情况难以全面掌握。

2.4认定“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缺乏客观标准量化

经济困难学生贫困程度难以量化,要将“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做到科学规范,就必须有一套系统的客观认定体系。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没有专门的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他们的认定过程和正常新生是一样的。

3“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对策

3.1关心和爱护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

由于“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的特殊性,他们需要得到学校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班主任、辅导员应该密切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鼓励他们经济困难只是暂时的,人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追逐的目标。同学们既然选择了继续求学,就应该在学校两年的时间内,用知识武装自己,学有所成。学校应该做好“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给相对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助学的机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减少他们经济的压力,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3.2确定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思路

根据“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现状,学校应该改变工作思路,确定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思路。资助的目的是鼓励品学兼优的“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在学校更好的学习生活。在认定学生经济困难程度时,可以通过学校出函调查学生在以前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通过贫困生证明考虑学生家庭的贫困程度,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参加社会活动等的情况等多指标综合评价。可以建立综合评价的模型,通过指标所占的比例来引导学生在校全面发展。

3.3制定“认定小组评议”工作方法

在“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过程中,我们还要讲究科学的工作方法。学校应该制定班主任牵头的班级认定工作小组,辅导员牵头的年级认定工作小组,学院牵头的认定工作小组,层层投票,层层认定、负责,并将最终认定结果以合适的方式在学院公示,做到零异议零容忍。

3.4完善贫困生认定的平台和建立贫困大学生的动态管理机制

学生的贫困情况是动态的,经济情况差的学生家庭,可以脱贫致富,条件好的学生家庭也有可能因为重大变故,一夜致贫。学校应该注重跟踪调查,定期更新贫困生档案,定期或不定期找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宿舍同学谈话,安排部分老师利用节假日回家的机会回访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建立多方位的监督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为了科学化有效的管理“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可以搭建贫困生管理系统,在系统中设置专门的模块,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7)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国内工商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国内80%以上本科院校逐步开设工商管理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快速扩大,短期内完成了规模扩张、学科设置和专业布局。由于主要强调扩大规模、申请学科、提高培养层次、引进理论体系,教育质量与社会需求很不适应,工商管理教育成为近年来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之一。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国工商管理教育迫切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经济转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进行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转变与升级,更加注重有特色、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与供给,并通过社会评价和监督,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

1、转变工商管理教育发展方式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教育的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实际人才需求,主要是人才培养定位存在盲从性、趋同性,缺乏特色;教育内容偏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人文素养与管理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竞合式学习重视不够,导致学生探索学习动力不足、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佳。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重大变革,提出了人才需求的更高要求,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要在稳定规模的同时,优化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强化素质教育,依靠质量提升实现进一步发展。

2、培养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

目前,国内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育主要以知识教育为目标,尽管一些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聘请外国教师进行语言锻炼,引入了国际原版教材,采用双语乃至全外语教学组织模式,以加快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但由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的考核等方面的不足,在实践中普遍存在以教师授课为依托、单一教材为基础、课堂活动为中心的人才教育模式,难以体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要求(赵德武,2015)。在现代企业经营范围逐渐扩大、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传统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甚至管理理论受到空前挑战,新的管理模式不断涌现,管理的知识内容更新加速,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标准和要求大大提高,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注定会遭到市场淘汰。只有具备基本的专业管理知识和多元化的知识体系、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管理技能与素养,拥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才能够迅速把握全球市场机遇,控制商业风险,适应外部环境变革、个人成长的需要。可以说,培养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既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三、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转型升级的关键措施

1、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和素养

首先,要通过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改革,使学生熟练掌握经济活动基本规律的专业知识,具备管理的理论基础与方法,掌握国际交流、管理沟通、计算机办公、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快速及时地获取管理信息等基本技能,了解国际管理和实践的前沿动态、经营法则法规。其次,要重视现代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熏陶,通过科学思维训练以及世界历史、地理、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教育,提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管理国际经济活动的综合素养。工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活动,良好的科技与文化修养、健康的道德情操、得体的行为模式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获得他人尊重与合作的基本前提,更是增强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培养合格的职业管理人的重要载体,尤其是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没有社会独立生活与工作的经历,更需要科技、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审美意趣,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工作方式。最后,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国际意识与创业精神,使学生能够适应全球经济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要求。经济全球化是以一系列国际规则与合作准则为基础的,并已经形成了规范的全球治理结构。中国的工商企业是全球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际规则从事经营活动是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实现转型升级的前提。重视和加强国际规则的教育,提升国际意识与创业精神,是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减少冲突和摩擦,真正走向国际化运营的必然要求,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教育在这方面普遍比较滞后。

2、切实强化创新与创业教育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进行产品与工艺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但前提是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公司内部创业。工商管理人才作为企业未来的领袖,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企业家精神。为此,创新创业教育就成为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必然发展方向。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创新与创业教育目标不仅仅是以书本知识为主,系统教授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公司治理等理论知识,更不是培养创业奇才或者创业竞赛冠军(陈炜,2015),而在于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和创业梦想,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具备敏锐识别发展机会、整合社会资源,把创意想法进行产品化、商业化、产业化的能力与素质,培育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不断改进人才培育过程的质量

一是转变教学观念、组织方式。变革以教师知识讲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凸显学生为中心、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理念,采用以小组为单位主动学习、讨论、汇报与评估的竞合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实践中掌握如何学习、团队合作、说服、分析与解决管理问题的知识与综合技能。二是重视实践与国际化教学。通过实习、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等多种途径与方式,以及学生对国际案例的独立分析、小组研究、讨论与展示等教学组织形式,推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国际意识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三是依托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科技提供的优质资源,推动教育手段的转型升级,形成开放教育背景下人才培育的竞争优势。基于网络共享平台的开放教育,促进了国内外优秀网络教学资源的公开化与共享,为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提供了高质量课程的系统学习机会和自主学习平台,不仅可以模拟工作环境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还有助于推动工商管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8)

关键词:

市场经济;建筑企业;成本管理

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建筑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建筑施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成为建筑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建筑企业应不断改善发展现状,注重经济成本估算及其成本剖析工作,用最小的成本投资来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并提出实用性应用策略。

一、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简述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是建筑企业为了降低建筑产品构建成本,从而开展的各项管理工作,其间包括建筑成本的预估、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这些工作的开展可让工作人员更加清晰的掌握施工中的各项工作,从而降低资源浪费以及成本损失。以最少的成本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这也是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建筑成本观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很大,其间关系到人、财、物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各项工作的关系也非常复杂,这时就要求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科学有效,以有力可行的方式进行管理。

二、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1、建筑经济管理理念落后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中,其相应的管理理念落后,管理缺乏一定的前瞻性,总是出现问题之后才处理,这使得管理工作非常滞后。并且,没有全程动态化管理理念的支撑,许多管理人员基尼注重建筑施工阶段所产生的经济成本控制,缺乏全程成本控制观念,也并未注重建筑施工阶段的经济成本控制在整个施工中的贯彻。管理工作仅是某个现象的分析,并未根据工程进度而施以动态化管理,使得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及其工程进度相互脱节。同时也没有全面性成本管理理念,仅注重眼前经济利益,不注重经济管理工作的长远性。也没能真正的落实全面协调以及精细化管理,各个部门间缺乏配合,管理工作也不能真正的切合实际。

2、建筑企业人员建设素质偏低

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使得建筑管理工作未能真正落实。同时施工人员素质也偏低,相关工作都未能和施工人员的经济利益联系,这使得施工人员成本意识较弱。并且,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由于专业素质不高则影响着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许多建筑企业均是片面性的培训,总是大力投资物力及人力,其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并未进行更大的投资。投资量少且对培训的要求不高,使得管理工作未能真正落实,这时的培训工作就仅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的为建筑企业创造利益,这也严重制约了培训工作的实际效益。

3、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

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其间成本管理组织保障未能真正落实,许多建筑企业并未构建专门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部门,大都是财务部门兼职的,也有的建筑企业成本经济管理工作部门多,且其职责不清,职能交叉问题严重。同时其间成本管理奖罚制度不健全,未能真正的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及其自觉心,且相应的成本核算监督体系不完善,核算工作很多方式不正确,核算结果也不准确,监督方式也较为单一,没有主动性、机动性、超前性,这时的监督工作则仅流于形式。

三、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改善策略

1、树立建筑经济管理新理念

应尽早树立前瞻意识,注重各项预防工作,积极做好预算编制,要施以科学有效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预防控制策略,加强漏洞管理工作。同时要树立全程动态管理意识,把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真正的贯穿于整个施工中,要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各项工作,这样管理人员也能尽早的发现问题且及时处理。要树立全面成本管理理念,加强显性建筑经济成本工作工作,也应更深层的注重隐形建筑成本管理。以统筹协调的理念来有效加强各部门间的配合,把成本管理工作合理分解且严格落实。

2、注重建筑管理及其队伍建设

应积极拓宽人才引进途径,可以高校对口引进,或者是社会招聘,尽量提升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水平。同时要不断加强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的专业培训,加强培训工作全过程控制,要充分提升培训实效。并且,不断创新人才晋升机制,要择优选拔,创建良好的用人环境,做好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这样也能更好的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健全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体制

要不断加强成本管理组织保障工作,同时设置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要职责分明且分工合理,这样也能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以形成更全面系统的组织系统。健全和完善成本管理奖惩机制,一定要奖罚分明,这样可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及参与性,同时也能充分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并且,要不断健全成本核算监督体系,用正确合理的核算方式进行核算工作,尽量避免出现各种误差问题,积极强化建筑经济成本运行监督机制,从而明确监督执行主体,要使用各种监督方式结合的方式,以便保证监督工作的实效性。

结束语

经济发展与建筑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又是建筑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些问题均是息息相关的。建筑工作人员应不断学习,于实际工作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全面收集各类问题及其处理方式,注重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体系的健全与完善,要不断提升全体员工的职业素质,不断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因此,分析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对我国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并提出实用性应用策略,以提升国内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水平。

作者:张峻铭 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传福.探讨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J].新经济,2015(1).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9)

2、实习类型:会计学、市场营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毕业实习”,会计学专升本专业为“综合实习”。

3、实习时间:会计学、市场营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20xx.11.17-20xx.03.29”、会计学专升本专业为“20xx.03.02-20xx.03.29

4、实习报告字数要求:5000字

二、实习日记要求

1、时间要求: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10)

一、我校经济管理类学科介绍引言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学校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部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高校。而以“立足安徽现实、传承徽商精神、培育一流人才、服务江淮大地”为使命的经济管理学院,于2004年正式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着“崇德、尚学、笃行、创新”的院训。学院设有经济、财务会计和工商管理等系以及经管实验中心、安徽创新经济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皖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皖江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公司治理与企业投融资研究中心等七个研究机构。

经济管理学院现有经济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物流管理和投资学六个本科专业。同时,与ACCA协会合作开设会计学ACCA方向班,与美国西东大学斯蒂尔曼商学院合作开设中美2+2会计学本科专业。并且,经济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专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读》、《身边的会计学》、《计量经济学》、《大众消费行为》等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会计学导论》为省级MOOC课程。经济管理类学科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一门应用性学科,以社会微观经济组织为研究对象[2]。具体地说,经济管理类学科将企业或经济组织的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把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作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统计学、运筹学等数理分析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等为主要研究手段,探讨和研究企业或经济组织各项管理行为和管理决策的形成过程、特征和相互关系,以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从中探索、归纳和总结出旨在获得成效,提高效率的一般理论、规律和方法[3]。因此,研究我校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发展历程有利于为企业或经济组织的管理决策和管理实`活动提供管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

二、经济管理学院学科发展情况

工商管理学科是安徽师范大学比较年轻的学科之一,起始于2004年7月经济管理学院正式成立,当时设工商管理系和财务管理系,两系分别下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2006年开始至今我院与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合作,联合培养MBA。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2009年增设会计学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2010年增设物流管理专业。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经济管理学院2011年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申报成功,并于2012年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生。为适应学科发展需要,2010-2014年间,学院先后从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引进6名博士,还通过在职培养的方式,先后送7名教师赴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同期,共有2名副教授晋升教授、8人成功晋升副教授。为提升本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先后主办或承办了10余场学术会议,聘请校内外专家来校进行学术交流作学术报告近20余次。

2008年获批1个校级研究中心,名称“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作用是长期研究安徽省和长三角地区企业发展的现实问题中,为地方政府与企业发展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规划咨询。2013年经济管理类学科获批1个校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称“安徽省小微企业成长协同创新中心”,作用是安徽乃至全国以小微企业成长研究为特色的重要研究基地,安徽创业教育和小微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安徽小微企业咨询服务基地,成为高校、科研院所与安徽小微企业间技术交流和交易的重要平台,小微企业信用建设、释放信用价值平台。2014年获批1个校级特色优势研究领域,名称“安徽产业升级与小微企业发展特色优势研究领域”,作用是立足安徽本土实际,力争在安徽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安徽小微企业发展、安徽产业升级与小微企业互动发展等领域取得有益成果,形成特色更鲜明、优势更明显的安徽产业升级与小微企业发展的研究领域,促进安徽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关于安徽小微企业发展企业和政府决策咨询服务中心,构建安徽现代产业和小微企业发展的良性发展体系。

(一)师资队伍情况

本学科专任教师平均年龄40岁左右,相对较年轻,思想活跃、工作热情高涨;专业结构相对合理、学科背景多元化,不仅有经济管理类专业,还有教师具备自动化、数学教育、工程造价和农业经济等专业背景;从学历层次分析,拥有博士学位人数为13人、占比为36%;从学缘结构分析,最高学历毕业于211以上大学人数为24人、占比为67%,最高学历毕业于经管类知名高校(985高校)7人、占比为19%;从职称结构分析,教授5人、副教授14人、讲师15人。

(二)科研水平

上一篇: 建设项目开发流程 下一篇: 保险学常见问题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