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8 15:53:39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篇(1)

一、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农村与城市的幼儿园不同,农村幼儿园在师资、硬件设备等各方面都不及城市幼儿园,因此想要规划好农村幼儿园,应认真研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学前教育文件的基础上,针对农村幼儿园发展现状,确定幼儿园在新一轮发展起点上的办学目标。

制定幼儿园发展规划,必须首先明确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制定规划的过程,是凝炼重点建设内容的过程。经过反复研讨,农村幼儿园应构建管理文化、打造“三度”教师、实施阳光课程、建设阳光环境等工作列为重点建设内容。

二、创新制度文化建设,奠定幼儿健全的人格

“以幼儿为本”幼儿园制度文化既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幼儿园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的重要体现。农村幼儿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强调在制订和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要体现人的价值。为了将各项制度内化为全体教职工的自觉行为,幼儿园管理者在建立、修订制度之前,首先向教职工宣传,使其明确管理者的意图,并发动全体教职工参与讨论,人人献计献策。由于制度的建立,有教职工自始自终的参与,教职工对制度规定的内容有高度认同感,增强了教职工的责任意识,也保证了制度的顺利执行,教职工也能从整个过程中找到自己工作的定位,从而营造给教师充分的创造和发展空间的氛围。

家长参与制度建设也是管理者工作的一大特色,新《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在工作中我们以平等的态度唤醒家长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家长主动参与,积极合作的热情,为幼儿园的工作献计献策,使家园融为一体,形成教育的一致性,以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三、打造具有文化厚度、师德高度、专业深度的三度教师

在农村幼儿园发展与规划中,师资队伍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农村幼儿园应积极打造一支具有文化厚度、师德高度和专业深度的强大教师队伍。

1、“学习+反思”,打造具有文化厚度的教师。建立学习制度,营造学习氛围,引导教师博览群书、阅读经典,打造学习型队伍。2、“引导+激励”,打造具有师德高度的教师。全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为人师表、群众满意的教师队伍,努力实现在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上有新的提升,在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幼儿上有新的提升,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上有新的提升。3、“培训+研究”,打造具有专业深度的教师。加强园本培训与教研,分层次培养教师,拓展培训渠道,加大培训力度,提供多种平台,让每位教师都有参与培训、上优质课、教研课和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促使教师专业技能获得充分发展。

四、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建设阳光课程

1、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悟生活

每个幼儿园都应该开发自己的特色课程,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其最丰富的资源就是自然资源,热爱大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生来就是对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大气、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农村的孩子,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大自然。因此,幼儿园在课程开发上,应该结合当地实际开发一些阳光课程。如:可以增加一些了解彝族服饰、彝族风俗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充分的运用好幼儿园周边的自然资源,积极的引导孩子走进大自然,让孩子自主的去大自然中探索种种有趣的现象,使学生愉快的在对大自然有效探索中,渐渐感悟生活、学到知识、培养各种能力。

2、利用民间游戏,充实幼儿体育活动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简单易学,富有趣味性。所以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民间游戏入手,将乡土材料与民间游戏巧妙融合,引导学生、家长收集民间各种无毒无害的自然材料、废旧材料,引导认识民间各种材料,并充分运用材料制作器具,组织开展民间游戏,丰富幼儿的体育活动,强健幼儿的体魄。如:用易拉罐制作的踩高跷、废纸箱制作的滚筒等游戏。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篇(2)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充分了解与观察儿童,从幼儿日常活动中找出适宜的有教育意义的游戏。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形式,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可见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游戏又是幼儿的自愿和自由的一种活动,幼教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游戏通常可分为创造性游戏(包括音乐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角色游戏是创造性游戏中最典型的游戏,它主要是孩子通过模仿和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生活中的一种游戏,农村幼儿园的角色游戏可选一些农村生活的题材,诸如“墟天赶集”、“放牛”等,来促进幼儿交际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品德行为的形成。结构游戏是运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与结构活动相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通过幼儿在拼、插、搭的和谐操作中构造物体,加深幼儿对物体外形特征的认识,培养幼儿的空间感、数的概念、动手操作能力,可以采用农村中一些普通的材料,如沙土、白陶土等。表演游戏以扮演文艺作品中角色,再现作品,从而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规则游戏是以唱歌、跳舞为内容的音乐游戏,以走、跑、跳等基本活动为主的体育活动,以观察、注意、想象、记忆的思维为内容的游戏,都是有明确发展目标,据一定要求用规则编制而成的。

总之,游戏的目的是为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培养幼儿独立性、交往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对周围环境的直接经验。只有了解和把握了游戏教育的真正意义,才能更好地利用农村游戏资源,充分发挥广大幼教工作者的聪明才智,找到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又符合农村幼儿园基本条件的游戏。

二、充分利用农村自然场所,搜集、改编农村民间游戏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流动。

农村有良好的进行游戏的天然场所:草地、竹林、山坡、小溪、田地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一切,在幼儿游戏中只要应用得当,还是开展游戏的极好场地和材料,如在田间草地做“大灰狼”、“老鹰捉小鸡”等角色游戏,小溪边练投掷游戏,田埂上练平衡,沙水的地方玩沙土游戏等。随不同季节,春天可引导幼儿编柳条、采野花做装饰品,夏天捉知了、蝴蝶等进行观察、辨认。另外,许多传统的民间游戏,也有较强实用性、教育性、趣味性,且不受时空、人数、材料限制,非常符合农村幼儿游戏要求,有必要去收集、整理、改编,赋予其新的含义,使其具有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和安全性,并且根据幼儿发展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具体运用。

三、充分发挥教师在农村幼儿园中的作用。

游戏是幼儿的一种自愿和自由的活动,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幼儿游戏中不更多强加、替代或干预,也不放任自流。广大幼教工作者要根据游戏不同阶段,做隐蔽的策划、自然的启发、间接的指导和潜在的教育,从而起到隐性的作用,使幼儿生动活泼地开展游戏,获得健康的成长。农村幼儿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发现新的游戏,想出更多的玩法,就比如沙袋游戏,是农村幼儿最喜爱的玩具之一,它可以用于抛接、带沙袋跑、丢框框、跳拍沙袋、顶沙袋走、比投掷、夹沙袋跑等等。要认真观察幼儿,从其日常活动中或民间游戏中积极搜集改编出一些新的幼儿游戏。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篇(3)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9-0022-04

“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主体,只有提高占学前儿童大多数的农村学前儿童的素质,中华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才有保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村对幼儿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尽管国家重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逐年加大了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但是仍不能满足农村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农村民办幼儿园数量急剧增加。教育部2011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幼儿园有58684所,其中民办园为36522所,约占农村幼儿园总数的62%。这些民办园在办园条件、教育质量上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办园条件简陋,缺乏基本的学习、游戏、保育资源,师资水平偏低。特别是以家庭院落为主要办园场所,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师资的家庭式幼儿园在办园方面更是存在严重问题。家庭式幼儿园为什么会得以存在并不断发展?这类幼儿园的存在与发展反映了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哪些问题?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通过实地考察一所农村家庭式幼儿园对上述问题加以探讨。

一、家庭式幼儿园实地考察

1.家庭式幼儿园概况

山东省聊城市开发区K镇下辖4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为3.5万人,流动人口为1.5万人。据不完全统计,3-6岁的户籍幼儿为1600多人。与当地农村适龄幼儿总数相比,K镇公办、注册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特别是符合国家学前教育办学资质的合格园所数量极少,只有新办的镇中心幼儿园和原有的Y小学、z小学附属幼儿园三所公办幼儿园,以及五所获得当地教育局审核批准的民办幼儿园。按照2012年颁布实施的《山东省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对班级规模及师幼比的规定,这八所幼儿园的招生总量应控制在800人左右,但实际上它们的招生规模都超标了,镇中心幼儿园的师幼比甚至达到了1:40。

农村学前教育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的矛盾为不具备办园资质的家庭式幼儿园提供了生存的机会。K镇的家庭式幼儿园数量逐年增加,从2010年的20多所发展到了现在的70多所。调查发现,K镇的每个行政村都有1-2所家庭式幼儿园,招生规模有大有小,大多未经过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批。研究者重点考察的小太阳幼儿园成立于2010年,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其招生规模已从最初的20多名幼儿发展到现在的103名幼儿,目前是z村规模最大的幼儿园。

2.家庭式幼儿园存在的主要原因

(1)农村有广大需求

农村学前教育供需失衡为家庭式幼儿园生存提供了机会。家庭式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农村家庭对幼儿教育的需求。

(2)经济利益可观

农村日益增长的幼教需求所产生的可观的经济利益,是激发投资者开办家庭式幼儿园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不少投资者都将开办幼儿园视为发家致富的一条捷径。

3.幼儿家长和教育部门对家庭式幼儿园的态度

(1)幼儿家长的态度

尽管家庭式幼儿园缺乏办园资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但仍受到z村许多幼儿家长的青睐。一是因为家庭式幼儿园离家近,接送幼儿入离园方便,二是因为收费低廉。如K镇中心幼儿园的收费标准为每月320元,而绝大多数家庭式幼儿园的收费仅为每月180元左右。

(2)教育部门的态度

教育部门在学前教育发展中负有一定的宣传、审查、监督等管理职责。然而,研究者在调查时发现。大约有90%的家庭式幼儿园的开办者在办园初期不知道开办幼儿园应向教育部门提出申请。教育部门的监管也存在问题。比如小太阳幼儿园在开办两年后,教育局才派人来检查,检查时告知办园者应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办理申报审批手续。至于办园者是否按要求去做便不得而知,因为“从那以后教育局再也没来检查过”。

事实上,教育部门对一些家庭式幼儿园的办园状况是有所了解的,但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也是出于对矛盾激化的担忧,而客观上也存在着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当地教育局一位主管学前教育的科长说:“尽管国家大力扶持农村幼儿园发展,但资源还是有限,不是每一个农村幼儿都能享受到国家的幼儿教育资源的。这些家庭式幼儿园尽管条件差,但总比孩子没园上好吧。如果强制取缔,恐怕会激化矛盾。再加上家庭式幼儿园数量多、分布散,我们一共才三四个人管理学前教育这一块,不可能天天进村检查。作为管理部门很多时候只能这样。”

二、从家庭式幼儿园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1.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稀缺

近年来,尽管国家把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放在了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位置,从中央到地方加大了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新建、改扩建了不少农村幼儿园,但与适龄幼儿总数相比,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特别是符合资质的合格幼儿园数量仍然十分有限。正如中央教科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易凌云指出的,目前,在我国各阶段教育中,学前教育是普及率最低的。近年来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幼儿园数量少,无法满足适龄幼儿的入园需要。

2.相关管理机制不健全

学前教育具有奠基性和公益性,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应承担重要职责。《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同时,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然而,笔者调查发现,K镇人民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并没有形成一体互动的管理机制,也没有切实履行应当履行的相关职责。

目前,不少地方乡(镇)政府停办了一些规模较小、附属于小学的幼儿园,按高标准、严要求建立了乡(镇)中心幼儿园。这种举措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缺乏正规幼儿园的现状,但乡(镇)中心幼儿园难以惠及农村所有适龄幼儿。对于一些家长来说,方便接送孩子比幼儿园教育质量更有吸引力。

依靠村民自治组织来监管本村幼儿园更是不太现实。研究者在访谈时发现,许多村干部根本没有监管本村幼儿园的意识和能力,认为这是教育部门的事,不属于村干部的管辖范围。

3.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尽管农村幼儿家长对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应到幼儿园接受教育普遍表示认可,但对幼儿应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怎样接受教育等问题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就是看管孩子的地方,幼儿园教师就是保姆,只要收费低廉,不让孩子磕着、碰着就行了。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就是去学识数、学认字,幼儿园不能由着孩子玩,或只学唱歌、跳舞。K镇中心幼儿园作为新建的示范性幼儿园,是按照国家提倡的幼儿教育理念办园的。然而,一些家长对此并不认同,认为该幼儿园的教师没有用心教孩子,不教孩子识字、计算。个别家长甚至将本来在镇中心幼儿园就读的孩子转到村里家庭式幼儿园就读。

4.教师整体素质较低

幼儿园教师是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然而,无论是农村公办园还是民办园普遍存在教师素质较低这一严峻的问题。一项调查发现,山东省17个地市的2500名农村幼儿园教师中,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仅占3.8%。农村幼儿园教师大多数是高中毕业生甚至初中毕业生,没有接受过任何学前教育方面的专业训练就直接进入幼儿园做了教师。家庭式幼儿园的师资水平更是令人担忧。许多家庭式幼儿园的开办者和雇佣教师从来没有接受过幼儿园教师教育,他们当中甚至有不少是没有接受过初中教育的家庭妇女或待业青年。

农村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情况也很糟糕。农村幼儿园教师自我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薄弱,外出培训机会极少,教师学习资源匮乏,专业素质提高极为缓慢。庞云凤对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作过的调查显示,这些教师工作后从没接受过培训的达62.7%,接受培训的时间在10天以上的仅占0.5%。最近几年,不少县级幼儿园教师培训机构开始把农村民办园教师纳入培训范围,但家庭式幼儿园从业者的培训仍是空白。

三、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建议

1.立足农村实际,合理布局,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

政府的重视和资金投入是农村学前教育获得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针对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不能满足需求的矛盾,政府应利用多种筹资渠道,加大对学前教育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在这一前提下,政府要认真反思近年来农村学前教育建设中的诸如资源整合、集中办园与农村实际之间的矛盾,充分考虑村落分布分散的特点、农村留守家庭增加、隔代教育现象普遍等现实因素,对新建幼儿园进行合理布局,使新建幼儿园能辐射到每个农村家庭。

对于家庭式幼儿园,在公办园难以满足农村幼儿教育需求的前提下,政府不能简单强制取缔,而应在认真评估其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办学前景的基础上,择优采取资金扶持、专业指导等措施,引导家庭式幼儿园朝良性方向发展。事实上。德国、瑞典等国家已将家庭式幼儿园视为与公办幼儿园同等重要的社会保障系统组成部分。政府给予财政支持,并对家庭式幼儿园办园质量进行严格监控。为了保证家庭式幼儿园的生源、生存及盈利,政府明确规定家长只负担孩子入托费用的35%,其余部分由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均摊,以此来缓解公办幼儿园的压力。

2.教育部门要履行监管职责

教育部门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主导力量,应建立上下一体,灵活互动的管理机制,提高自身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组织管理力度,同时加大对学前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依法办园和科学办园的意识。此外还应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审批、质量监管和评估机制建设。如丹麦政府为保障家庭式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对其招收规模作了限制(一个家庭式幼儿园最多只能招收5名幼儿),这保证了每一名入园幼儿都能够得到精心的照顾和良好的教育;规定由社区办公室督察员负责管理一个社区内的家庭式幼儿园,明确了督察员的任职资格、角色、工作内容等,这不仅保证了国家教育政策的贯彻执行及科学幼教知识和方法的传播,还使得社区内分散的家庭式幼儿园形成一个系统。山东省临邑县从2011年开始对部分农村家庭式幼儿园进行“收编”和规范管理,鼓励地方教育部门接管民办园,规范其办园行为,改善办园条件,同时提出推进公办园带动民办园发展的思路。

3.努力建构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系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篇(4)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11-0023-04

近年来,在国家宏观教育政策越来越凸显农村教育地位的大背景下,作为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教育虽然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整体薄弱、与城市教育差别较大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以农村幼儿园教师为例,目前存在着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数量不足、学历不高、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的情况。〔1〕同时,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课程改革的深入,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发展正面临着更纷繁复杂的文化背景。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视角分析我国农村幼儿园教师发展的问题与困境,并思考农村幼儿园教师发展的文化支持与方向。

一、农村幼儿园教师发展的文化困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明确指出:“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存在于个人与集体的需要和愿望之中……在文化和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性,文化是发展的摇篮。”〔2〕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农村幼儿园教师身处传统与现代、农村与城市文化的冲撞之中,其面临的困境既来自外部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也来自教师个体观念和行为上的困惑与模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二元体制文化的制约

在我国,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的教育在制度建设、保障机制和资源配置等方面至今仍存在着明显的落差,这与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和经济体制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导致城乡教育经费投入总量的巨大差距,造成了目前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3〕据统计,“中央的教育拨款的92%是用于占人口30%的城市,而占人口70%的农村教育只得到8%的中央财政支持”。〔4〕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农村教育的方方面面:学校硬件和设施的简陋、匮乏,课程资源的不足与缺失,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经费短缺,等等。全国的调查和统计数据表明,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费用由个人支付的比率从省城到农村呈递减趋势,具体比率为:省城34.8%、县城51.0%、乡镇68.1%、农村79.3%。〔5〕

此外,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还带来了城乡教师发展权的差别。首先,由于城乡教师有不同的职业准入体系,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准入标准普遍比城市低得多,优秀的、高学历的教师往往会被城市吸引。在上海,由于幼儿园师资存在巨大缺口(集中反映在郊区农村),致使大量尚不具备教师专业合格资质的人员“仓促上阵”,以职后培训取代职前教育。其次,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要低于城市教师,且越是在偏远的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越得不到保障,致使偏远乡镇教师流失严重,师资队伍极不稳定。再次,农村教师发展的外部支持不利。例如,农村幼儿园的班额往往比城市幼儿园高出很多,师幼比的严重失衡导致教师工作倦怠、身心俱疲,丧失职业发展动力;教师进修机会少、层次低,等等,这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发展。

2.集权式管理文化的束缚

自学校教育体制建立以来,确立统一的教育教学目标与内容、制定严格的组织管理制度一直是学校教育体制化、理性化发展之路。在科层组织理论与科学理性精神的影响下,控制化的管理制度和严格规约使教师成为依附于制度和层级管理体制下的一颗“螺丝钉”,教师的工作和任务变得“格式化”了――规定的课程、统一的教材、程式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翻版的活动方案、按部就班的作息制度……教师沦为机械的“程序执行者”,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仆从”而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个性化成长的权利。

在省市―区县―乡镇―农村的多层级程序化、集权化的管理模式制约下,农村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赋权变得微乎其微,由此滋生出一种盲从唯上或消极应对的“做作业”心态,他们满足于现状,视野狭窄,自主发展动力丧失……这在无形中磨灭了教师职业和教师发展应彰显的自由意识和开创精神。

3.传统与现代、农村与城市文化观念的冲突

一方面,农村幼儿园教师在无形中沿袭着在农村自然生活世界和祖辈农耕实践中形成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特质。相对于城市文化而言,农村文化既有其自然、朴素而简单的一面,也体现出封闭和保守的一面:(1)边缘性、滞后性。由于现代文化是以城市文化价值取向为中心的,农村文化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成为城市文化的追随者和模仿者。这种文化意识表现在农村教育文化中就是“城市中心”价值取向严重,农村教育成了城市教育的翻版,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形式脱离农村生活实际,导致教师在课程实践中迷失了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2)保守性、封闭性。我国农村传统农耕生活的闭塞和与外界沟通交流的缺乏,使得生活在这一文化社区中的人们可能表现出“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听天由命”“不思创新”的文化特征。农村幼儿园教师若没有对自己文化的自知之明,就可能在支配了我们几千年的实用理性的教育价值观下滋生惰性,随遇而安。

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幼儿园教师也深受城市现代文化所赋予的认知方式、价值观念、处世态度、人生追求等方面的影响。乡土传统的农村文化和现代城市文化虽在地理维度上相互隔离,却在时间维度上并存。由此,特定的文化生态背景和特征成为影响农村幼儿园教师发展的、不容忽视的因素。

4.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文化的缺失

自2001年开始的国家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要成为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及课程生成能力的“研究型教师”,要通过不断研究、反思与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但对于农村教师来说,要达到这一要求尚有不小的困难,更为重要的是在农村幼儿园、农村教育中缺乏对研究型、学习型教师文化的培育。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和素养相对缺乏,由于职前教育的缺位和职后教育的乏力,农村教师无法获得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其次,农村教师在观念意识上出现错位,受传统知识观和教育观的影响,他们往往停留在从“知识传递”和“输入―产出”的价值认识出发的职业观上,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程序化规范操作的流程,尚没有认识到“教师应当是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要不断学习和敢于创新以保持‘水源’”;〔6〕再次,支持农村教师学习与研究的组织和外部支持相对缺乏,表现在园本教研的有名无实、教师职后培训的“加工模式”以及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捉襟见肘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匮乏上。

二、农村幼儿园教师发展的文化支持与方向

教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教育理论工作者、教师教育者、教育管理者、教师个人作为相关因子都应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以切实有效地推动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成长与发展。

1.健全机制、政策保障

从支持农村幼儿园教师发展的物质文化重建角度而言,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从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思路出发,以统筹城乡教育经费投入来改变农村学前教育经费不足的现状。政府应按照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优先保证将农村学前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体制的范畴,优先考虑改变农村教育“以县为主”的投入和管理体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以改变农村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低、人员编制紧、进修机会少、培训经费缺等不利状况,切实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发展的起点。(2)通过机制性调整以实现政策保障。针对我国农村教育占大多数的现实情况,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以及幼儿园都应在政策上积极扶持,并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以支持和推动农村幼儿园教师发展,如规范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资格准入机制、实行农村幼儿园教师特殊津贴机制、城乡幼儿园教师定期流动和带教机制、名师巡回指导机制、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等,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开辟发展的绿色通道,有关职能部门要依据《宪法》《教育法》《教师法》等制定具体而便于操作的、确保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培养和发展的相关政策,尤其是对新入职教师要建立科学系统的一体化的培养机制,以改变“师徒制”培养的单一模式。

2.突破理性、关注人文

我国的教育法规虽然对教师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如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等作了基本的规定,但在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文化下,在理性实用的科层管理体制下,教师成了照章办事、按部就班的盲从者,强权管理和行政权威消解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和权利,竞争+考核的评价机制“使得教师如上了套的牛马般疲于奔命,任职初期原本具有的饱满的工作热情也在应付各种制度的过程中消磨殆尽”。〔7〕

事实上,密集式的制度规约并不是学校教育管理的成功之道,“制度的奥秘就在于:制度的精神重于形式。通过制度创新来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不是求取制度的形式,二是催生内在制度精神”。〔8〕因此,教师是具有自由意识和创造精神的职业群体,教师只有真正拥有了对自己职业及其发展的最终控制权,才是具有主体精神和自主发展意识的独立个体,幼儿园管理和教育管理应当突破科学理性的机械规约和效率原则,从关注人文、体现民主的精神出发,为教师赋权,倡导“刚柔并济”的幼儿园管理文化,以消除教师对制度本身的抵触情绪,增加教师的个人选择、自主空间和参与机会,从多种角度、多个层次、多种方式入手培育教师对幼儿园和幼儿的责任感以及对工作的幸福感,使教师在充满着和谐与人文关怀的环境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和生命发展。

3.化解依附、走向自觉

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不仅需要外在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支持,更需要实现自身文化观念的重建。

人在本质上是有理性、能判断、能选择、能创造的独立个体,教师也应当是自身发展的最终责任承担者。对于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发展,我们需要构建和谐、开放、内发式的发展观:首先,要摆脱“依附性”“控制性”的个人观,追求个性解放、和谐生长的个人观,即视自己为独立、自主的个体,培养自己的职业勇气――学习的勇气、行动的勇气、反思的勇气、批判的勇气、创新的勇气,化“服从”为“内化”、化“依附”为“自主”,视自身发展为思想、态度和行为的自觉而积极的转化过程。其次,追求“文化自觉”,在对自身文化脉络及其发展的理解与反思中加强自觉性、责任性和主动性。作为个体发展的人是镶嵌在其生活的文化和历史之中的,并且总会在发展中受到过去经验和文化观念与传统的影响,但人也是可以且应当在对自己生活的选择、筹划和反思中主动把握自己命运的个体。同样,农村幼儿园教师也应当在自己的专业发展中加强“文化自觉”意识,树立开放的文化心态,努力摆脱农村传统文化在代际传递和福利依赖中可能承袭的保守、惰性、被动听命的消极文化影响,在新旧文化的冲突中加强理性调适,为自身的主动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兼容与并蓄、开拓与创新中不断成长与发展,从而真正成为大胆尝试和接受新事物、坦诚合作与交流、乐于学习与思考、追求变革与创新的积极的生命个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3.

〔2〕金生.教育与文化力〔J〕.学术研究,1996,(5):21.

〔3〕〔6〕王勇鹏.论当前农村学校新课改可能面临的文化困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11):32,30.

〔4〕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民权益保护〔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31.

〔5〕顾明远,檀传宝.2004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7.

〔7〕车丽娜.教师文化的嬗变与重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119.

〔8〕杨全印,孙稼麟.学校文化研究:对一所中学的学校文化透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72.

The Roadmap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Huang Jin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篇(5)

幼儿园有了“园魂”,园长的工作就有了方向,有了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了理论武器,园长就可以运用一切机会适时地强化这一理论。用科学的思想引导家长,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老师,这是一个优秀幼儿园长所必须掌握的成功要领,也是园长高超的领导艺术的真正功底所在。同时,还必须向同级同类公办幼儿园看齐,不断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根据教育规律、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做好保教工作,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牢固树立为国育才的理念,为幼儿的一生成长奠定好基础。

二、园长要以身作则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通过几年的园长生涯,他们深深地感到,园长就是幼儿园的“一家之主”,是教师们的主心骨。全体教职工都看着园长,要求教师们做到的园长必须先做到,当教师们出现工作失误或者有问题时,作为园长,首先要冷静地分析处理,要敢于为教师承担责任。幼儿园里无论出现什么问题,园长是第一责任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看到教师们出现失误或者问题后,园长把责任都推给教师,生怕自己承担责任。

如果一个园长满口大道理,满腹小算盘,那肯定是有权无威、有言无信的。因此,身为园长,要做到言行一致,时时处处都要说实话、办实事,实实在在地搞好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工作,发扬求实精神,做教师的表率,树立公仆意识,合理、合情、合法,自己要做自己所说话的忠实示范者、忠实执行者、忠实履行者;作为园长,还应提高自身的道德、心理和文化素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到容人、容事、容言。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奋斗目标。作风民主,顾全大局,不独断专行,始终把自己定位在与其他成员平等的位置上,为集体的团结奋进作贡献。只有这样,园长才能成为一名群众拥护的好园长。

三、为教师营造团结和谐的人际环境

1.园长的情怀。幼儿园是由多数女性组成的一个特殊群体,有其感情细腻、争强好胜、又极自尊等共性特点。园长必须清楚地了解每个教师的心理需要,以情动人,以爱换心,真心实意地去尊重每位教师,用情感手段激励他们热爱事业和幼儿,体贴、关心、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用诚挚的语言给予教育教学上的指导,用商量的口吻安排工作。同时,园长要注意团结与自己意见相左的教师,要有容人之短的雅量,更要避免因亲你疏他而人为造成矛盾,削弱了集体的战斗力。孟子曾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是双向的,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园长在管理过程中的情感投资是维系与教职员工团结和谐关系的粘合剂。

2.为教师营造团结和谐的人际环境。作为基层农村幼儿园,一向是教师少,工作量繁重,只有让教师们达到最佳的组织状态和精神状态,才能发挥出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为此,园长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那就是他们不是家长,不能高高在上。园里的事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大事要和老师们商量,小事要让老师们知道,使每个老师都有主人翁意识,把他们的幼儿园当作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将大家比小家,互相之间要以诚相待。园长还要把老师们视为自己的姐妹。平时要和老师们多交流,对老师们在工作上或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关心和解决。做事讲原则,做人讲感情,情与法做到有机结合,该批评的批评,该表扬的表扬,公平公正,使教师们的公平正义感得到激发。总体上对教职工要多赏识、多鼓励、多赞美,让老师们和园长没有距离感,使老师们心情愉快,她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使老师们的工作激情、责任感、使命感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工作中充分体现。老师们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心情舒畅。

3.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俗话说“青石板上难创高产”。只想让老师们出成绩,而不去为她们准备必要物质条件不行。所收取的相关经费,自己只能取合理的一部分,另一部分要用于提高教职工待遇、改善办学条件等。譬如要使多媒体进课堂,就要有电脑、多媒体设备,还要强化对教师的培训;老师们排出节目来,幼儿园就得提供服装、道具;有培训班,就得组织和鼓励教师去参加,学校提供经费。老师们每出去学习一次,收获都很大,提高很快。

4.充分依靠每一位教职工,人尽其才,各尽所能。身为园长,如果教师们在情感上排斥你,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工作效率会是怎样呢?相反,老师们都愿意跟着你工作,都愿意和你交流,你怎么说他们怎么应,这样的工作效率又会是怎样呢?显然后者的工作效率远远大于前者。这其中的秘诀就是领导要善于和老师们进行情感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情感的投入。幼儿园既然树立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就要相信教师,依靠教师。依靠教师就是在保教工作中依靠她们,有了困难依靠她们,有了成绩表扬她们鼓励她们。相信教师,就是信奉“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英国石化公司总经理约翰.布劳菲说过“不需要做每一件事,90%你要做的事别人会比你做得更好”。园长的理解是,作为我们园长,不要事无巨细,要放手让你的教职工去做,既然分配给她们任务,就要相信她们一定能做好,当然少不了园长的指导和调控,更少不了情感的及时交流。及时的沟通能够及时地发现老师们在工作中的困难和情绪,能够了解到老师们的进展情况,能够了解老师们的工作热情和欲望。幼儿园的教师,除了完成保教任务,还都兼部分园务分工任务,同时还有许多临时性的工作要做。园长要引导大家把握机会,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定下高标准。他们常常用“机会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来鼓励老师们。不可否认,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只要园长能合理利用,就能发挥她们的最大潜能。譬如该园有一位有十多年教龄的代课老师,她和年轻教师比,显然在专业上的能力要差。跳舞、唱歌都比不上年轻的,她有自卑的情绪。但是她有一套丰富的管理班级的经验,且考虑事情细致周到。幼儿园就让她给年轻教师作专题经验介绍,并承担全园的安全工作的有关任务,她平时也愿意和老师们交流,她有了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和被重视感,从而在工作上事事为老师们做榜样。她所教的班,年年是“红旗班级”“安全先进班”。年轻教师们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特长,承担不同的任务,如舞蹈队、绘画兴趣小组、手工小组等。园里每学期都提供一次让她们展示成绩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有价值体现感。以此来激励她们更有信心地主动地去干好自己的工作。

四、重视支持教师的培训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是为孩子的一生成长奠基的重要启蒙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的座右铭;“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的最高境界。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和由教育部、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都提出:“幼儿园教师承担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职能,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明确幼儿园教师须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确保教师质量。具有其他学段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到幼儿园工作,应在上岗前接受教育部门组织的学前教育专业培训,从制度上严把教师质量关;建立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提高园长专业化水平;完善幼儿园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制度。

古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师出高徒”。 一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推而广之,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他们渴望把幼儿园创办成一流幼儿园,教师队伍是关键。教师弱,则学校衰;教师强,则学校兴。一个好园长等于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教师能教出一批好学生。教师素质绝对是决定教育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作为园长,既有领导教师、管理教师、使用教师的权利,更应有教育教师、培训教师、培养教师的义务。培训是对教师最好的奖赏。该园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请相关专家到幼儿园来对教师和家长现场开展园本培训培训,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提高,开展专题研究,鼓励教师在职学习提高等。

该园在开展早期阅读教学过程实验中,通过和负责搞实验的教师的随时交流和沟通,感觉到她这段时间来对搞实验课好像信心不大,因为我们是农村幼儿园,家长的文化素质比较低,对阅读实验有热情,但是在家园沟通上有困难,并且刚刚开始,自己的教育活动老觉着心里没数,孩子接受起来慢,交谈中这位教师透露出想参加一个早期阅读培训班的想法。当时园长没有表态,只是鼓励她最近的工作是有成绩的,不要急于求成,慢慢来,适应了就好了。过后,该园分析了具体情况,核实了她所说的早期阅读课程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本着取众家之长和开阔眼界的学习思想,决定让她去参加培训学习。当这一决定告诉这位教师以后,她显得异常高兴,没想到领导这么快就让她去学习。她学习回来后,搞早期阅读的信心倍增,全园教师也都认真看了她带回来的影像资料后,该园将不同版本的早期阅读教材及它们的教法学法,相互柔和,取长补短。

五、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是每个教师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有了这种爱岗敬业精神,教师才会真正达到对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义务的自觉,才能把教育这种平凡而艰苦的劳动当成光荣而充满趣味的工作来对待,才会将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乃至生命奉献给教育事业,才能自觉地、不断地完善自我,不怕辛苦,不斤斤计较得失,不图名利,敢做“蜡烛”和“人梯”,才能在教育岗位上,长年累月地为他人的发展奉献自己,才能在教育岗位上有所作为。

一个民办幼儿园的园长,只有诠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奉献,才能激发教师做好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也才能为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拼搏奋斗,也才能尝到成功能的喜悦,也才能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该园的教师,她们工资待遇低,有的拖家带口,家里有责任田,然而为了不耽误上班,她们宁愿雇人做农活,也不请假1小时。常挂在老师们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不在1小时,老师们的工作量就多1个小时,就累1个小时,责任就大1个小时,我在家也担心1个小时”。因此,即使是给家里小孩过生日,也要等到放学以后才回家买蛋糕、做饭。可以说,除了特殊情况,该园的教职工没有请假的习惯。如果没有敬业精神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为了美化活动室内外,白天没时间,老师们只能利用晚上。老师们将搜集来的废旧物品,剪剪贴贴画画涂涂粘粘,时不时有的教师还说个笑话,每天晚上忙到很晚,老师们不但不觉得累,反而觉得有趣。可以说该园的成绩取得,没有这些老师们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是很难取得的。成绩的取得不是靠某一个人,而靠的是全体教职工的无私奉献和进取,靠的是凝聚力,靠的是合作精神。

同时,他们还利用不同的节假日组织丰富的活动,以达到和教师们情感沟通的目的。譬如,利用“三·八妇女节”,我们把年轻教师的家长或家属请到幼儿园里召开座谈会,汇报教师们在幼儿园的工作成绩,家长们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一天,尤其是年轻教师在等待家长来园的时候,她们都显得非常激动,都说此时的心情和上学时盼着父母参加家长会一样。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们受到了自我教育,都认识到,只有好好工作,出成绩,才不至于在家长或家属参加这样的座谈会时很尴尬。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无形中就提高了。再譬如,他们利用“国庆节”,组织教师去参观纪念碑,去登山游玩。系列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们畅所欲言,交流思想,交流生活。她们既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自然而然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感情,又增强了幼儿园的凝聚力。

六、爱心播撒幼儿,为孩子的一生成长奠基

做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就要有一颗爱心。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因为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的过程。在幼儿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因而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在幼儿保教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并不只在于向幼儿传递知识,而更在于对幼儿的整个精神世界施加影响,而影响幼儿精神世界的关键之一就是对幼儿的爱,通过给予幼儿真诚的关爱,促使幼儿学会如何接受爱以及如何施爱予人,并在与幼儿进行心灵与情感的接触过程中向幼儿传播知识,以达到教育之目的。

著名的幼教专家朱敏老师倡导的“蹲下来讲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的教育信念体现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正是对“爱”这个字眼的最好诠释。就是要求我们把自己摆在和孩子同等的高度,与孩子们平等相处,做孩子们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强迫孩子们接受不认同的事物,多和孩子们进行思想交流,给孩子们保留一点小秘密的权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若是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当今社会,孩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知识、懂得的道理远远胜过他们的父辈青少年时代,所以对待孩子我们要把自己摆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朋友般地与他们沟通、交流,甚至在某些方面要向孩子学习;做任何事情都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感到自己与大人在人格上使平等的。故教师一定要调整一下自己与孩子的距离,使自己与孩子有共同语言,有心与心的沟通和默契,在与孩子交往时,应努力使自己变换角色,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去想他们遇到的问题,然后,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供他们参考。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因孩子趴在地上逗蚂蚁玩而动怒,才不会因孩子的想法与自己相左而发火,才不会因孩子远离自己为他设计的轨道而发火我们才能了解孩子的思想,理解孩子的言行,走进孩子的世界,成为孩子的朋友。

为诠释好这一信念,该园把教师的爱心作为选择老师的一个必要条件,把家长对老师的监督和评价作为老师绩效奖的发放依据,明确了各类人员的责、权、利,做到精细化的管理运作。建立家校联合育英才的相关方案,做到教师爱心育人才、家长爱心为国教子,家校全一为孩子的一生成长奠基。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篇(6)

2004年,浙江省在全国第一个宣布普及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教育,标志着浙江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民、普及、大众的基础教育发展新时期。综观整个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就区域性来看,薄弱环节在农村;就教育阶段来看,薄弱环节在幼儿教育。因而,农村幼儿教育成为浙江省15年普及教育的一个关注点。

乡镇中心幼儿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起着示范辐射作用,抓好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可以带动农村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为此,我们聚焦乡镇中心幼儿园,试图通过专题调研,廓清全省乡镇中心幼儿园发展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作深度剖析,并从成功的案例中提炼出有政策意义的制度规范。

一、浙江省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的现状

1.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十五”期间,浙江省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平均建园率达到77%以上(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乡镇中心幼儿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较好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6个市来看,虽然乡镇中心幼儿园仅占农村幼儿园总数的18.8%,但由于规模相对较大,因此,在园幼儿数要占到44%。显然,如果能把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好,那么整体提升农村幼儿教育水平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从表1还可以看出,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等市情况比较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已在95%以上,而温州、金华、衢州等市则相对较低,尤其是丽水市,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尚不到 40%。

2.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水平总体较低

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可以用示范园的情况来衡量,从调查中可以看到,这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浙江省已建的114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中,省市示范幼儿园只有361所,占31.6%。浙江省教育厅2004年统计数据表明,全省有省示范幼儿园188所,到2005年年底乡镇中心幼儿园仅有26所省示范幼儿园,占13.8%。由此可见,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在总体上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规范化建设是当前农村幼教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3.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体制多元化

近年来,随着农村幼儿教育的改革,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园体制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公办幼儿园的数量急剧下降,民办幼儿园大量兴办(详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在全省114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属于公办性质的仅有145所,占12.7%;而纯民办的就有342所(缺衢州的数据),约占30%,如果加上民办公助的,这个比率就更大了。

应该看到,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体制的多元化对推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乡镇中心幼儿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处于特殊地位,即要承担示范辐射作用,而民办乡镇幼儿园往往难以发挥这种作用,这就给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带来困难。

二、制约乡镇中心幼儿园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从各地的情况分析,影响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1.一些乡镇政府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行为不力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一些乡镇政府对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农村幼儿教育发展迟缓,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滞后,与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极不协调,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没有将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纳入事业发展规划。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凡是那些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迟缓的地方,几乎都没有幼儿教育发展的规划与年度工作目标。由于缺少对乡镇中心幼儿园乃至整个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因此在一些地方,乡镇中心幼儿园有名无实,幼儿园的布点极不合理,有些地方一个村有多个幼儿园,有些地方几个村也没有一个幼儿园,基本上呈现为“散、小、乱”的格局。

其次,乡镇中心幼儿园投入严重不足,教育教学设施缺乏。为了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以形成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这无疑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思路。但是,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由于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简单套用企业改制的做法,将幼儿园推向市场,减少或停止投入。结果,使得乡镇中心幼儿园乃至整个农村幼儿教育陷入困境。有些乡镇政府借幼儿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之名,盲目将公办幼儿园“卖掉”,不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而且使本来已经发展起来的幼儿教育事业受到破坏。

再次,民办幼儿园缺乏“准入”规范。由于对幼儿教育的放任,在一些地方,办幼儿园无须审批,不论条件如何,谁都可以办幼儿园,导致自行办园现象突出,出现了一大批庭院式幼儿园。这些幼儿园不仅谈不上教育质量,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安全、卫生隐患。

第四,幼儿教育观念落后。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其目的是让儿童在充满童趣的环境中通过游戏、合作、交往,学会基本的生活习惯,初步认识社会、自然,为今后进入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但是,一些乡镇中心幼儿园为迎合家长口味,提前进行识字、计算教学,小学化倾向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保教质量无保证。也有一部分幼儿园只是管管孩子,忽略了启蒙教育对儿童今后发展的重要性。

由于乡镇政府对幼儿教育整体上不够重视,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自然也就难以摆上议事日程,因而导致规划问题、经费问题、教师问题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且始终未能很好地解决。

2.体制不一,多头管理而主体缺失

目前,乡镇中心幼儿园的体制各不相同,有公办的、乡镇或村集体办的,也有股份制的、个体办的等。

体制不一,导致产生许多问题。例如,一所个体举办的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了扩大自己的生源,很难设想它会去真心实意地指导其他村办幼儿园。又如,一些幼儿园属于租赁性质,如富阳大源镇中心幼儿园每年要向村里上缴10万元(2004年实际上缴6万元),试想,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去不断改善办园条件?再如,有的村集体办幼儿园虽然变为乡镇中心幼儿园了,但关系没有理顺,导致现在处于两头不管的局面。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对农村幼儿教育,乡镇政府、县妇联、教育、卫生等部门谁都管,但谁都没有真正管,到有问题时又是找谁谁都不管。近年来,明确将幼儿教育收归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后情况虽有所好转,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忽视,导致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不高(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的情况稍好于一般农村幼儿园)。不少农村幼儿园教师是初中毕业程度,学历不合格,专业化水平低,许多在岗教师没有资格证书。但是,由于体制问题,农村幼儿园教师(包括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的在职继续教育并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这就使得农村幼儿园教师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另一方面,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福利待遇普遍很低,难以留住人才,提高保教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四、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的成功案例剖析

自幼儿教育归口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之后,各地教育部门纷纷统筹规划,明确目标,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促使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可以说近五年是浙江省幼儿教育大发展的时期,其中不乏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的成功典型。下面,我们对湖州的安吉县、杭州的西湖区、绍兴的诸暨市、嘉兴的平湖市在解决乡镇中心幼儿园发展中的成功经验进行剖析,为行政决策提供思路。

1.安吉经验:镇村一体化管理,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发展

安吉县是一个山区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80%以上的幼儿在农村。近五年来,安吉县幼儿教育超常规发展,提前实现了高标准普及幼儿教育的目标,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2.6%,2000年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达到100%,2005年规范办园率达到100%。 安吉县的经验是: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发展。

首先,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安吉县针对农村幼儿教育管理混乱、软弱的状况,建立了“一乡镇一中心辐射行政村”的管理模式,理顺农村幼教管理体制,将农村幼儿园的管理从妇联、小学、村委会分离出来,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主体,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每个乡镇注册一所中心幼儿园,各村幼儿园(班)作为其教学点。全乡镇幼儿教育由中心幼儿园统一管理,幼教经费统筹统支,教师统一调配,行政和业务统一管理。同时,明确乡镇政府为中心幼儿园的办园投入主体,各村为教学点的投入主体。

其次,以制度规范幼教经费使用。为确保幼教经费专款专用,制定了《安吉县幼儿园(班)财务管理办法》。全县各乡镇均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单位单独设立账户,分村记账,全乡镇统筹统支,实行中心幼儿园园长或幼教负责人“一支笔”财务审批制度,并单设出纳,各村教学点设报账员。中心幼儿园每学年主动接受县教育局的经费监督和抽查,并将各教学点经费收支情况向村民委员会通报,全县幼儿园使用专用票据亮证收费。

第三,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作用。为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广大农村幼儿园的业务指导作用,建立了以3所省示范幼儿园为龙头,16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主体的指导和服务网络。示范园每年派骨干教师到农村幼儿园担任园长和保教主任。对个别散居在深山里、无法受到正规早期教育的儿童,组织“幼教大篷车”,开展定时、定点一日幼儿园和不定点入户指导及城乡联谊等非正规教育活动。

2.西湖区经验:从规范化建设入手,提升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园水平

西湖区的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农村适龄幼儿的学前三年入园率由1998年的75%提高到2003年的100%。近年来又狠抓农村幼儿教育规范化建设,使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部达到规范化标准,并且全部建成杭州市农村示范性幼儿园。西湖区的经验是:加强制度建设,使乡镇中心幼儿园走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之路,从而整体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水平。

一是通过撤扩并,走规模办园之路。西湖区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村村联合,即将那些规模小、条件差的村级幼儿园合并,各乡镇通过大规模的布局调整,解决布点分散、效益不高的问题。为了调动积极性,区教育局对按布点规划实施建设改造的乡镇或幼儿园给予30%的经费资助。

二是对未经审批的幼儿园加强引导和管理。区里出台了《西湖区对未经审批的托幼机构实行备案制管理的实施意见》,对非法托幼机构实施“堵疏结合”、强化管理的政策,引导其规范办学。对未正式审批的幼儿园每年督查两次,对幼儿园的园舍设备、园务管理、卫生保健、安全工作和保教质量等方面加以规范和指导,幼儿园及时进行整改。区里还出台了《西湖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办园基本条件》,要求学前教育机构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申报、整改,依法办学,正式申办办园许可证和收费许可证等,变无序为有序,变非法为合法,并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对一些具有一定办学条件又暂时达不到审批标准的学前教育机构,积极加以引导和管理,对其招生、财务、安全和教师业务培训等加以规范、指导,引导其逐步向合法办园过渡。对明显不具备办园条件又拒不整改,对幼儿的安全和教育构成严重危害的非法学前教育机构,通过合法程序令其停办。

三是通过城乡挂钩结对,提高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水平。根据本区内幼儿教育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的特点,让城区的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与乡镇中心幼儿园挂钩结对,通过签订《城乡幼儿园挂钩结对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落实双方的工作职责,开展一系列教育帮扶活动,促进城乡幼教一体化,大大提高了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学水平。目前,西湖区内8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先后都被认定为杭州市农村示范性幼儿园。

3.平湖经验:走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之路,加快农村幼儿教育发展

平湖市地处杭嘉湖平原,“十五”期间,农村幼儿教育发展迅速,学前三年入园率从2000年的70%提高到2005年的94%,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达到90%,规范办园率达到90%,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从2000年的36%提高到2004年的95%。平湖市的经验是:通过乡镇中心幼儿园实行公办的方式,来加快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第一,坚持乡镇中心幼儿园由政府办园为主的管理体制。平湖市政府强调,幼儿教育是义务教育之基础,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是乡镇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乡镇中心幼儿园是体现政府办学的窗口,承担着对村级幼儿园、学前班的管理和指导职能。因此,乡镇政府决不能通过出卖或转让幼儿园来推卸责任,必须坚持乡镇中心幼儿园由政府办为主的管理体制。根据这一思路,平湖市1个港区、6个乡镇、3个街道的中心幼儿园都由政府举办。自2000年以来,教育局根据全市农村教育“一镇(乡)四校”布局,调整规划,积极协调指导每个乡镇建设好一所标准化的中心幼儿园,让广大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幼儿教育”。到目前为止,平湖市全市有8个乡镇(街道)幼儿园已达到嘉兴市乡镇达标中心幼儿园以上标准,到2006年可达到100%。

第二,充分发挥中心幼儿园的指导辐射作用。在明确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管理体制后,平湖市组织中心幼儿园对所辖的村级幼儿园的园舍、布局、师资、经费等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按照乡镇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各自的职责狠抓落实。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实行全乡镇(街道)幼儿教育六个统一的管理:即经费统一管理,教师统一调配,教师工资统一发放,教师工作统一考核,教玩具统一配置,办园质量统一评估。为了加强农村幼儿教育,平湖市还采取了三个结合,即将村办幼儿园的网点布局与改造破旧园舍结合起来,与行政村撤并工作结合起来,与推进村级幼儿园办学体制多元化改革结合起来。对于村级幼儿园的改造,采取了在乡镇政府统一布局下的多元化办学体制。新建的村级幼儿园必须达到3个班以上的规模,要有活动室、午睡室、盥洗室、教师办公室,室外配有大型玩具。2000年以来,平湖市村级幼儿园(学前班)的网点已从284处减少到110处,园舍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农民群众对孩子上不上幼儿园无所谓的旧观念也得到改变。村级幼儿园的调整为提高农村适龄幼儿入园率、加快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4.诸暨经验:重心下移,通过改造中心村幼儿园推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十五”期间,诸暨市幼儿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从1992年的5所幼儿园及657个学前班发展到现在的303所幼儿园,2003年被命名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市)。2004年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已达95%以上。

近两年来,诸暨市把幼儿教育的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幼儿园建设上,加大了中心村幼儿园的建设力度,狠抓“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到2001年,28个乡镇全部建有中心幼儿园;所有乡镇中心幼儿园都按规范化标准建设,合格率达到100%。2004年,已有24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成为绍兴市农村示范性幼儿园。诸暨市的经验是:在抓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的基础上,适时推出“中心村幼儿园规范化建设”,形成农村幼儿教育层层推进,向纵深发展的深层机制。

一是适时将工作中心下移到中心村幼儿园建设上。在完成了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与改造以后,及时将重心下移,从村级幼儿园的网点布局不合理、园舍设施条件相对落后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抓好农村幼儿园的网点调整工作,积极创办中心村幼儿园”的工作目标,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中心村幼儿园建设上来,大力进行村级幼儿园的网点调整和园舍改造。

二是制定并启动村级幼儿园网点调整规划与建设工程。村级幼儿园的园舍大多为原有村校遗留下来的旧校舍或村集体旧房、村民住宅,条件较差。教育局要求各乡镇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幼儿园网点调整规划,由此启动了村级幼儿园网点调整和建设的工程。2003年,绍兴市政府根据省政府实现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的思路,提出了争创教育基本现代化的目标,并把中心村幼儿园建设及学前三年入园率作为必备指标。仅2003年至2004年,诸暨市共撤并了57所条件差、规模小的村级幼儿教学点,新建或改建38所中心村幼儿园,基本实现了幼儿教育从城区、集镇向广大农村地区的延伸、扩展。

五、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推进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经过前五年的发展,浙江的学前教育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依靠机制构建和制度建设。

1.制定关于农村学前教育的浙江省地方性法规

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和目标,规范幼儿园的办园行为,使浙江省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有法律保障。

地方性法规的内容应包括:

(1)明确各级政府对当地幼儿园建设与发展负有首要责任。学前教育是国家学校教育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发展学前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学前教育是实现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前提,也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国民教育体系的首先条件。尤其在2004年浙江省宣布基本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之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更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各级政府首先要从认识上实现从“九年义务教育”到“十五年普及教育”的转轨,要像抓九年义务教育那样落实学前教育的发展。县(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教育局负责制定本地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依法将学前教育纳入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统筹规划,明确目标。各级政府要协同有关部门努力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包括资金筹措、土地租用、人事编制等等,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2)理顺和完善农村幼儿教育管理体制。乡镇中心幼儿园是由乡镇人民政府主办的独立、全民教育事业法人单位,力求采用公办体制,即统筹统支;或实行国有民办体制,即幼儿园园舍为国家所有,办学经费以自筹为主,乡镇政府每年给予一定办园经费补助。乡镇中心幼儿园实行分级办园、分级管理,各乡镇政府要研究制定加快本乡镇幼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规划和目标,提高幼儿园布点的合理性,要把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列入乡镇政府工作实绩进行考核。乡镇中心幼儿园是农村学前教育的核心机构,负责管理和指导全乡镇的幼儿园。在乡镇政府办好中心幼儿园的同时,村级幼儿园可实行多元办学,并接受乡镇中心幼儿园统一管理。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政村、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幼儿园,但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民办幼儿园的开办、停办,必须由举办单位提出申请,报县(区)教育局审批。实行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未经登记注册和教育局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或停办幼儿园。登记注册一年后可通过办园水平的年检,正式申办办园许可证和收费许可证。

(3)明确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投入体制。县或区政府财政支出教育经费中应列出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并逐年增加投入。各乡镇政府对乡镇中心幼儿园每年要有专项经费,用于园舍新建或改造以及添置设施和玩具。乡镇中心幼儿园要依法规范经费管理,确保幼教经费专款专用。

(4)明确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章“资格和使用”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有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要求全体幼儿园教师与园长必须达到幼师以上学历,并持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方能上岗。各乡镇要首先为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解决公办教师编制,与中心小学校长享受同级待遇。同时,努力落实非公办教师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解决这些教师的后顾之忧,并逐步推行与落实继续教育制度。

有必要强调,由于地方性法规的出台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法规尚未颁布之前,各地政府应先行制定相应的政策,解决上述问题,为形成正式的法律文本奠定基础。

2.以布局调整为抓手,构建农村幼儿教育督导机制

一要抓住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有利时机,推进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县政府将幼儿园布局规划纳入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总体规划之中,乡镇政府将幼儿园布局规划纳入全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总体规划之中,并优先考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以对教育强县和教育强(乡)镇的督导为契机,加大政府和民间资本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新建或发展高标准、高规格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带动整个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要开展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学水平的等级评估,依据等级亮证收费,促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要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级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并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或幼教办组织专家评审组对各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进行评估。

3.加强对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质量监控,促进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规范化建设

首先, 乡镇中心幼儿园的体制可以也应该多元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及其教育职能部门可以对非公办幼儿园不管。政府必须组织专家定期对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保教质量等进行检查评估,加强监控,使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能遵循教育规律,切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其次,要加强对乡镇中心幼儿园内部管理的指导,使乡镇中心幼儿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依法治园。

第三,要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切实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落实非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解决好大病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做好幼教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的选拔和聘任,必须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政府协商任命;开展以园本培训为平台的继续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形式,不断提高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的业务素养和科研能力。

A Policy Study to Enhance Construction of Central -kindergarten System in Town, and Promot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WANG Jianmin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篇(7)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6-0017-0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观念的逐渐转变,农村对幼儿教育这一准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提高。然而,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及巩固仍是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工作重心,对学前教育的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这就为各种民办园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巨大空间。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园数量远远超过公办园,成为农村幼儿教育中的办园主体。当然,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园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教育投入不足、管理松散、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待遇低、队伍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在人们呼吁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投入、规范民办园管理、加强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等问题的同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农村民办园教师实践知识的积累和幼儿园、教师获得的社会支持已成为促进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幼儿园教师的实践知识与自我效能感

(一)教师实践知识的积累

传统的教师知识观认为,教师知识是关于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公共知识,它不依赖于教师个体而存在,这一观点排斥了教师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主体参与性、能动性与实践性。而新的教师知识观重视实践在教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区分了教师具备的两种知识,一是公共知识,二是实践知识。前者是不具有信念、判断、倾向等价值成分的知识,后者则包含了个体的各种价值判断,是教师在教育现场通过种种实践与体验而形成的个体性知识。〔1〕

有调查表明,在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园实际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中,52%为非幼师中专学历,其次为高中和大专及幼师学历,尚有部分人员仅具有初中学历,具有本科学历的非常少,在这些教师中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的仅占6.8%(谢秀莲,2007)。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园教师职前教育的先天不足直接导致了他们职前理论知识或公共知识的匮乏。对没有充分的职前专业准备的农村幼儿园教师来说,更多的教育、教学知识来自于个人的经验积累、领悟与同行之间的交流等。

教师1:刚上班时,园里另外两个老师比较有经验,她们教了我不少东西。幼儿园购买的教学参考书中的好多东西,像冰箱、空调、电脑等,孩子们根本就没见过,也没有教具、挂图。那两位老师告诉我可以根据情况讲些其他内容,于是我就给孩子们讲讲我们当地的风景和风俗,这也很有意思,孩子们很喜欢。

教师2(园长兼教师):上学期我们幼儿园收费200元,这学期涨了20元。家长们刚开始不理解,我把家长们都请来,召开了价格听证会。我把幼儿园的开支给大家算了算,家长们也就知道我不是乱收费,都表示理解了,配合得好着呢。不少其他村子的孩子也到我们这里上幼儿园了。

教师1和2均为高中毕业生,这在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园教师队伍中非常普遍。在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专业知识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欣喜地看到,在面对教学或管理问题时,虽然他们可以运用的公共知识很少,但是在教育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尝试、模仿或体验,也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如面对教学资料匮乏、儿童缺乏相关知识的现状,教师1灵活地利用当地教育资源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也与我们所倡导的儿童学习要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的主旨不谋而合。教师2遇到的“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是很多民办园园长深感困惑的问题之一。在农村,孩子多由爷爷奶奶照料,当我们埋怨他们教育观念落后,不支持和配合教师工作的同时也要自问:我们为家长做了什么?如何赢得他们的支持?教师2及时地利用听证会这一形式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最终获得了家长的理解、信任与支持。这个案例也反映出教师2具备一定的实践智慧,而这些,往往都是在实际工作中慢慢积累起来的。

不同于发达地区、城市幼儿园教师相对充分的职前专业准备,这种基于实践的知识积累是农村民办园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设性工具――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教师行为的意义,还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找到切实可行的出发点。教师实践性知识对教师教育的一个启发是:开发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也许比灌输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以及模仿教学技艺更重要。〔2〕目前,虽然不少县级幼儿园教师培训开始把民办园教师纳入其中,但由于农村民办园教师大多实行“一人包班制”,能够外出参加培训的机会非常有限,加之培训经费的限制,以专家讲、老师听为主的培训对教师在实践中的问题、感受关注不够,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实效性,对民办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作用甚微。而教育现场观摩、专家点评的学习方式深受民办园教师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基于实践的学习能够与教师已有的教学感悟和经验有效衔接,从而帮助民办园教师建构起自己的知识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同时,这种实践知识的积累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实践知识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激发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育价值、对自己做好教育工作与积极影响儿童发展的教育能力的自我判断、信念与感受。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体验与感受,教师自我效能感无论对于教育工作、儿童发展还是教师自身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3〕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本文中的两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自我效能感较高。

教师1:我挺喜欢当老师的,尤其是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我很喜欢唱歌跳舞,最擅长的是组织艺术教育活动。我上学的时候就比较喜欢数学,现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效果也不错。

从室内的墙面布置到窗台上摆放的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而成的物品等可以明显看出,教师1动手能力较强,这与她曾经从事过裁缝工作有一定关系。虽然该教师坦言自己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知识面不够宽”,导致组织科学、语言活动教学效果较差,但由于自己在组织数学、手工等活动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自我效能感仍然较高。教师1在访谈中还提到,自己已经意识到可以通过借阅幼儿教育的相关书籍或者看少儿节目等来提高自己跳舞和讲故事的能力。正是因为具备了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教师1才有了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和动机。

教师2:我在院子里用水泥做了个大型玩具,孩子们可以滑滑梯,我还将这个大型玩具的内部设计成迷宫。我在幼儿园后面的一面墙上挖了些小窝,孩子们可以攀爬。刚开始孩子们很喜欢玩,现在都觉得没有挑战性了。我今年贷了款,在房子后面买了一块地,准备做沙池和水池。

教师2谈起工作充满了激情,表达了很多美好的愿望。因为获得了村民的认同,附近其他村子的孩子也来上她的幼儿园了,加之教育部门的关注与支持,她对幼儿园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这种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无疑能成为幼儿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教师对自身教育能力的判断与评价对幼儿园的发展十分重要,自我效能感不仅是教师教育行为产生的基础和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引导教师知觉与理解其自身外在行为的重要中介变量。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教师,对自身的教育能力与对儿童的影响力具有积极的自我信念,对行为目标与要求也较高,并可以产生较强的工作动机,往往会投入较多的精力去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在工作中通常信心十足,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对教育工作和儿童都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遇到困难也能坚持不懈地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4〕

二、幼儿园教师获得的有效社会支持

推动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除了需要管理者、教师具备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之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有效支持。

易进(1999)指出:社会支持是以个体(被支持者)为中心,个体及其周围与之有接触的人们(支持者),以及个体与这些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支持性的活动)所构成的系统。Barrera和Ainlay(1983)将社会支持分为六类,具体包括:(1)物质的帮助,比如以金钱和其他物质为主的切实的帮助。(2)行为的援助,比如分担体力劳动的工作。(3)亲密的交往行为,比如说倾听,表示尊重、关心、理解等。(4)指导,比如提供帮助、信息和指导。(5)反馈,比如提供有关他们行为、思想和感情的认知反馈。(6)积极的社会交往,比如参加娱乐性和放松的社会交往活动。〔5〕

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对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园、教师获得的社会支持加以分析。

(一)家庭的支持

本文所述及的两位农村民办园教师获得的家庭支持主要是指来自物质、精神和行动上的帮助。

教师1:我在这里当老师一个月才500元!我丈夫开车经常不在家,我就一直住在我父母家。我父亲在砖厂上班,收入还行,每个月还会给我一些钱。我也不用操心家里的事,所以全部精力都放在这里了。

教师2:我们两个每天忙着管这群孩子,我母亲做饭,给孩子们烧开水。农忙的时候,孩子中午就在我家吃饭,交1块钱就行了,困了就在我家睡。

教师1所在的地区为少数民族地区,女性工作机会相对较少。与服务行业的工作相比,教师工作更稳定,也更“体面”。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态度很积极,“盖头底下掩盖着一颗火热的心”。在当地,女教师的社会地位较高,到了结婚年龄来说媒的人较多,但是由于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结婚后有2/3的家庭就不允许女性继续出来工作了。当地很多已婚女教师坦言:宁可不睡觉,洗完衣服做完活,都要来上班,因为上班后人的精神状态不一样。因此,与城市民办园不同的是,女教师婚后的家庭是影响农村民办园师资队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教师2所在地区为汉族聚居地区。她丈夫负责设计玩教具、筹款设计布置室外环境等全部事务性工作,她自己则负责具体的班级活动,两人全身心投入幼儿园的工作。母亲做饭烧水,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她的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学习成绩都很好,有时候还能帮父母在教学内容、环境创设方面出个主意。他们一家其乐融融,幼儿园也不断发展壮大。

(二)社会和宗教力量的支持

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十多个,所有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6〕作为民族文化的内在核心,宗教在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也离不开宗教因素。办好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要注意发挥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如在1994年,回族老人马效忠带头捐款3万元,并发动穆斯林群众集资84万元,在贫困的木场地区创办了临夏市第一所群众自发捐资兴建的幼儿园。该园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公开向社会招聘园长和教师,走出了一条经费自筹、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的办园之路。之后,众多由清真寺、信教群众集资兴建的民办幼儿园纷纷成立,极大地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幼儿的入园率,缓解了公办幼儿园的招生压力,也为少数民族地区积极探索多渠道办学、全民办教育开辟了新路子,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办园经验。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私立的民族幼儿园,还是乡(村)、单位举办的集体性质的幼儿园,它们都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把幼儿园看作是社会公益、福利事业,收费普遍很低,很多贫困家庭的幼儿都是免费入园的。幼儿园的日常开支包括教师工资则由幼儿园举办者(董事会、寺管会、村委会等)筹钱解决。这一点从根本上有别于很多以赢利为目的的城市民办园。西部地区农村,尤其是民族地区民办幼儿园的举办及发展大多出自为娃娃办实事的朴素的民族情感,有的是在贴钱办教育,这一点尤其值得肯定。

(三)教育部门与公办园的扶持

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园的发展还离不开当地教育部门和公办园的管理和指导。

以教师1所在地区为例,当地教育部门、公办园对民办园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帮扶作用。一是通过施行民办园资质审核证书制度,教育部门把民办园纳入全市统一管理的范围。在大型活动、个人表彰奖励及教师培训等活动中对民办园一视同仁。二是加强对民办园负责人、园长、教师的岗前培训,要求做到持证上岗。三是建立了幼儿园质量评价制度。教育局每年对各类幼儿园的办园规模、卫生保健、教育教学、园务管理、玩教具配备、园舍设施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价考核,通过量化打分评出等级,并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给予表彰奖励。分类评估考核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规范化、标准化。四是推行民办公助的管理体制,即从公办园选派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到部分民办园担任园长,强化了民办园的内部管理。

教师1:由园里安排,我现在每个周六都去参加学前中心①举办的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活动。这个培训对我帮助特别大,主要是观念改变了。以前我认为应该给孩子们多教点知识,但现在我知道了,让孩子们心情愉快才是最主要的,强迫学习对他们也是一种伤害。

教师2:我经常去县里的公办园,还有其他地方的幼儿园学习。看看他们是怎么布置环境的,听听老师的课再学习评课,这对我有很大的影响。虽然我们的条件相差很远,老师的能力也相差很大,但是我们农村也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

教师1和教师2所在的幼儿园虽然都地处农村,但均与市区或县城较近,在市、县幼儿教育资源的辐射与带动下,他们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师培训工作等方面收益颇多。教师1所在地区教育部门每年寒、暑假期间均免费举办民办园教师技能技巧培训班,对民办园教师进行集中的业务培训。此外,还会采用公、民办园结对子、优秀课评选、技能技巧竞赛、普通话演讲、自制教具展评、论文评比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活动,这对当地民办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也深受他们的欢迎。

(四)国际国内项目的带动

近年来,在西部地区农村选点实施的国际、国内儿童教育项目对当地幼儿教育管理者、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影响日益扩大,辐射和带动了当地幼儿教育的发展。

教师1所在地区曾于2002年承担了由教育部、中央教科所和新西兰政府合作的“促进贫困地区早期教育发展”项目的试点工作。该项目以环境创设为突破口,关注开发和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废旧材料,动员教师及家长自制玩教具,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在该项目的带动下,该市的学前教育中心以及各类幼儿园都在废旧材料的利用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教师2所在的民办园被纳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商务部国际司合作开展的2006~2010年“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行动项目”(LARC)。按照项目计划,教师2外出去公办园参观、观摩听课的机会比较多,在走出去学习的同时,也由项目专家到园给予现场指导与专业引领,为该民办园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姜勇.知识管理:教师专业成长新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9):32.

〔2〕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10-111.

〔3〕〔4〕庞丽娟,洪秀敏.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J〕.教师教育研究,2005,(4):43-45.

〔5〕赵丽君.社会支持对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6〕杨建新.中国少数民族通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53-354.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and Social Support: Major Motives for Development of Private Kindergartens in Western Rural Areas ――Taking Two Teachers as Example

Zhang Guoyan, Wang Donglan

(College of Educatio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Guan Rui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篇(8)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25-03

课程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实施培养目标的具体方案。农村幼儿园课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幼儿园课程作为幼儿园教育的载体,承载着教育的价值和幼儿发展的希冀。然而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幼儿教育逐渐丧失自身应有的特色,盲目追求华丽的内容,对实现教育本土化、发展地方特色的认识不充分,课程“离农”现象较为严重。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只有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把教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通过与社会、文化、自然科学知识的交互作用,才能使幼儿的经验得到不断积累,人格不断发展。农村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些都为农村幼儿园课程提供了城市幼儿园无法比拟的丰富课程资源。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直接物质刺激对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丰富的乡土课程资源无疑会增强课程的有效性和经验性。我们应正确看待农村幼儿园课程的“离农”问题并采取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农村幼儿园课程“离农”现象

“农”即是“农村”,“离农”从表面意思来看,就是幼儿园课程脱离农村生活。《教育大辞典》指出,幼儿园课程( kindergarten curriculum)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而组织安排的全部教育活动。亦指全部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和进程的总和。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因此,幼儿园课程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以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在农村的一些公立幼儿园中,教育目标以培养“城市人”为目的,培养满足城市幼儿教育需求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建设满足城市幼儿园标准的农村幼儿园,规范以城市幼儿园教育内容为蓝本的农村幼儿园教育内容,出台“城市化”色彩厚重的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等。这样的做法促使农村幼儿园向“城市化”发展,对幼儿的成长是有利的,但是部分农村幼儿园课程内容向背离生活发展,使农村幼儿园失去立足实际的根基。此外,部分私立农村幼儿园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多为家庭内办的封闭办园模式,教学设施简陋,环境设置单一,园内缺乏幼儿自主活动的条件,教师专业素质较低,教学内容以保育为主,没有系统的教学计划,幼儿在园内生活单调枯燥,缺乏适宜的物质刺激。

在盲目“城市化”的教育潮流下,农村幼儿园课程严重背离社会需求,也不能满足幼儿健康发展的需要,然而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为幼儿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打下广泛的基础。幼儿的发展是在生活中进行的,他们的一日活动就是在不断地探究中学习,这就要求幼儿园的课程要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但是,很多农村幼儿园课程环境中,农事、农家、农作物等体现地方风土民情的农村乡土文化资源被拒之门外,塑料瓶、泡沫板、旧轮胎等工业废弃物依然是大部分幼儿园为幼儿投放的主要半成品及废旧物品操作性材料。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是许多农村幼儿教师普遍存在的观念误区。而在课程内容上,受传统农村父母教育观念等的影响,很多农村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倾向日益加重。很多教师教育管理思维松懈,过于关注集体授课,强调幼儿获得的书面知识,忽视游戏活动,忽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将幼儿“囚禁”在一个“离农”的狭小课堂之中,脱离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这些因素不但不会促进幼儿的学习进步,而且对于正在刚刚接触课程的幼儿来说,不利于幼儿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的形成。

二、农村幼儿园课程出现“离农”现象的原因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篇(9)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在中国知网上,查阅了2010-2014年农村学前教育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认真研读,为本文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参考。

2. 访谈法:采用电话和走访方式,按方位对河南省八所农村幼儿园进行走访调查,对调查笔记进行总结整理,为本文提供了较好的实践依据。

3. 逻辑分析法:在理论和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对问题展开逻辑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河南省农村幼儿园师资匮乏

有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在园幼儿数是1977年的2.5倍,全国农村在园幼儿数翻了一番。随着我国幼教事业的迅速发展,对于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骤增,幼儿师范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尽管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院校增建了学前教育专业来培养幼儿教师,仍然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幼儿师资严重匮乏,县、乡私立幼儿园正规幼师毕业的教师不到10%,村级幼儿园正规幼师毕业的教师几乎为零。

2013年1月下旬,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提出全日制幼儿园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或配备3名专任教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同幼儿师资的培养实际不同步,使得省内农村幼儿园不得不在师资短缺的情况下,维持办学。师资的短缺也是造成幼儿伤害、教师分工不明确、幼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诸多问题的原因所在。

2.河南省农村幼儿园师资需求状况

通过调查农村幼儿园的岗位情况,得出:农村幼儿园主要需求岗位是保教一体化;次要是幼儿教师、保育员、后勤人员;其发展岗位是教学主管、园长助理、园长。人数分布情况下图所示:

走访调查显示:虽然农村幼儿园在教师引进上做了一系列努力,但仍无法吸引正规幼儿师范毕业的学生。教师都是在自己本村找的一些具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女性。因为缺少必要的幼师课程培训和学习,幼儿园教师很难在教学及活动的组织上给幼儿以更多形式的培养。基本是以哄带孩子及保证孩子基本安全为一日教学的全部。农村幼儿教学质量令人堪忧。

3.幼儿园办学处于无序状态

3.1 农村幼儿家长择园标准低导致幼儿园开办无序

农村幼儿园一般地处偏远,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很多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很多儿童又都是 “留守”儿童。家长对学前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等等原因使得很多家长在选择幼儿园的过程中,没有绝对的标准。调查中得知:很多家长都将离家近作为首要“择园”的标准,而将幼儿园教学质量、办学条件等作为次要考虑。这就为不具备办园条件的幼儿园提供了生源,只要有学生,幼儿家长又没有太高要求,使得很多不具备办园条件的人也纷纷办起幼儿园。

3.2有关部门监管不力,使得很多私人幼儿园办园条件差

农村幼儿园大多为小学附设公办园或个体园,多数园的办园条件不符合要求,活动室、午休室、室外活动场地、活动设施及教玩具等大小硬件严重不足,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多数处于“懒散无序”状态。个体办园多数财力有限(当然更多是为了追求“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效益),不愿花钱增大办园成本(有的是利用私人住房办园),因此,不仅硬件设施较差,幼儿园活动室面积狭小,多数幼儿教师都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更不懂得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开展幼儿活动,更谈不上创新性地进行幼儿玩具制作或创造性地开展幼儿活动。相关部门在幼儿园校车监管上,不能严格执行规定,农村幼儿园没有配备合乎规格的校车接送孩子等。包括在幼儿饮食,幼儿活动场所等各个方面的检查上,都需要严格要求,这样才能尽快规范农村幼儿园的办学秩序。

4.教材选择随意,课程开设欠合理

农村幼儿园课程应依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根据儿童兴趣爱好来设置相应的课程。但在走访调查中得知,半数以上的农村幼儿园根本没有相应的课程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随意性很大。幼儿园中教材也都是园长自己做主订购,没有充分考虑教材在幼儿教育中的可行性。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音乐也能激发幼儿的学习表现欲望,培养幼儿自信。但是,因农村条件有限,很多学校并没有开设这些相应的课程。

5.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低,队伍不稳定

根据我国有关的教育法法规规定:学前专任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量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或根本没有上过幼师的人充斥在教育第一线,成为制约农村学前教育的瓶颈[2]。

农村幼儿园聘用的幼儿教师的工资主要由幼儿园收费支付,工资相对较低,最少有500元/月,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低待遇导致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极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三.农村幼儿园的几条可行性办园建议

3.1 积极响应国家相关会议精神,将幼儿园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

幼儿园教育是儿童受教育的开始,对其教育质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把农村的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教育事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将农村幼儿园建设和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增加,逐步带动农村幼儿园的发展[3]。

3.2 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对农村私人幼儿园的监管力度。

加强对不符合规定幼儿园的查处力度,取缔非法和不合格幼儿园的办学资格。积极扶持具有一定规模的私人幼儿园,定期组织园长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园长及在园教师的整体质量。

3.3 定期检查工作,严禁一切走形式的检查

对农村幼儿园定期进行检查,包括每学期开学的教材检查、幼儿园课程设置的检查等,利用一些特殊节日,例如儿童节、国庆节对幼儿园学习成果进行汇报表演,在表演中发现课程开设的问题及教学的不足等。使得农村幼儿园教学逐渐走向正规化。

3.4 利用多种形式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假期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整体质量。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篇(10)

农村幼儿教育的顺利进行,不仅可以改善幼儿受教育的环境,还可以提高农村家庭的生活质量,使更多的幼儿提供接受良好学前教育的机会,更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然而,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和安全隐患,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再加上农村幼儿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收到了严重的影响。

一、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因此农村幼儿数量占全国幼儿的比重也较大,但是因为农村的经济发展缓慢与其他环境因素,导致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使得很多适龄幼儿并未接受正常的学前教育。近几年,国家为了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也提到“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对农村幼儿教育进行了积极的引导。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农村幼儿教育机构中只有一部分符合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大部分还不够规范,因此存在很多的问题。

1.农村幼儿园入园率低。农村家庭的思想观念还比较传统,大部分农村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觉得幼儿教育对幼儿影响不大,因此选择自己在家照看孩子,忽视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大部分儿童没有进入幼儿园,从而导致农村幼儿教育机构幼儿入园的人数较少,制约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2.农村幼儿教育教学设施落后。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以及家庭对幼儿教育的不重视等问题,导致大部分农村幼儿园的教学设施很落后,不能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的环境和设施,农村幼儿园大多规模小,设施简陋,幼儿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他们的个性化发展。甚至有些贫困地区教学环境非常艰苦,教学所用的桌椅板凳、玩具、教材和保育设施,都严重不足,舍得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有限,严重阻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3.农村公立幼儿园相对较少。尽管近几年国家提高了对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视,但是农村公立幼儿教育机构数量较少,其发展还是十分缓慢的,农村公立幼儿园主要集中在乡镇所在地,覆盖面积比较小,,因此有很多教育机构或者个人会租赁农家院作为办园的场所,教师大多素质偏低。

4.农村幼儿教育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幼儿管理体系非常不完善,公立幼儿园一般条件相对较好,硬件设施、保育人员素质较高,使得幼儿教育有所保障,但是农村幼儿园有一部分设在小学里,没有专门的保育员,不仅使得幼儿的安全有隐患,并且也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农村幼儿园缺乏专业的教材和相对来说素质较高的教师,致使幼儿教育不规范并且小学化,很多农村幼儿园将小学教学内容照搬到幼儿园,幼儿园中缺乏适龄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对策

幼儿教育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当地幼儿未来的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主要还是由于幼航逃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导致的,农村家长的传统思想和幼儿教育机构的硬件设施不够健全等因素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良好的农村幼儿教育是农村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改善农村经济状况,因此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显得刻不容缓。

1.改善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家长是幼儿的第一启蒙者,由此可见家长对幼儿的影响之深。想要改变家长的传统观念,首先要在农村宣传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更了解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目的,使家长关注和支持幼儿教育的发展。在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应注意对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并且保证幼儿教育的普及率和教育质量。

2.增加对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视。首先,政府要增加对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视和扶持力度,加大资金的投入,努力健全农村幼儿教育中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为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农村幼儿教育机构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让孩子回归自然,更好的接触和了解大自然,使教育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充分发挥农村贴近自然的优势。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幼儿教学机构进行规整,严格审查幼儿教学机构的办学资格。

3.加强农村幼儿教育“幼儿化”。农村幼儿教育有非常严重的“小学化”倾向,使幼儿接受不适龄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农村幼儿园可以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选购适合幼儿的教材,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使幼儿在游戏、探索中了解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让幼儿不仅局限于教室,让幼儿走进自然,在万物生长中学习到知识,鼓励幼儿观察自家农作物的生长,然后再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所见,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等能力。

4.全面提高幼师的素质。加强农村幼儿教育的规范性,推行保育员、教师、食堂等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的制度,对搜游的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幼儿教师资格审定,只有取得资格证后,才被允许在幼儿教育机构任职。其他教师也要通过专业培训取得幼师上岗证书后,才可以充实到幼儿园任职。政府相关部门要督促建立又是培训机构,使幼师培训等活动达到有计划、有考核、规范等要求,鼓励幼师自觉进行幼师培训,尽快培养出一批幼师骨干队伍。对农村幼师奖励档案卡,定期对其进行审核,并推行幼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吸引更多专业的幼师。

三、结语

幼儿教育是所有教育中非常特殊,但是又很关键的一部分,幼儿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幼儿教育有助于幸福感的提升,对人一生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且落后,家庭和学校对幼儿教育的不重视,教育资源的落后以及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不规范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但是只要政府、学校、家长都对幼儿的教育予以重视,采取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监督、加强幼师队伍能力建设等有效措施,就可以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随着近些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我国的幼儿驾驭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其他问题,这就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广告制作方法 下一篇: 钢结构建筑防腐工程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