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理论学习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7 15:44:17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篇(1)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这个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是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由于地理地位低、教学时间少,很多教师采用“讲授法”教学,认为既节省时间又能应付考试。课堂上教师讲知识、讲实验,把学生当作“容器”,久而久之,学生对地理失去了兴趣,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老师不用教;学生可以互相讲明白的,老师不用教;学生看不懂的,老师再教。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很广,有些知识学生早已耳熟能详,如地球的形状,就不用再讲了。有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学生自己看课本完全可以掌握,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老师以习题或问题的方式检测。有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可以让讨论之后明白的学生讲一讲。在学生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发现问题与漏洞,加以纠正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了学习金字塔之中的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种学习方式,避免了课堂的枯燥乏味;而且,在这样的讲解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与反应速度具有相似性与同步性,效果更好,也避免了学生听老师讲,一听就会,但做题不会,没有真正吃透的原理。

二、通过多种方式呈现知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学中可以运用挂图、模型、演示实验等手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或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动画、PPT等,让学生看得见、听得见、感受得到,这种全信息的表达能使学生少走弯路,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做中学”

学习金字塔理论中的“实际演练/做中学”强调的就是体验学习。体验式学习不仅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学习目标、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还需要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观察、探究、实践或讨论,最后得出自己认同的结论。如教师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参与社会服务,进行实地调查、访问、参观与实验,实际进行讨论或发表见解,并经由实践、体验、省思与分享,以觉察活动意义和达成目标的学习。体验学习不仅包含学习的结果――经验,也包含学习的过程――体验。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做”、“调查”“实践”“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重在情感激发和心灵感悟。整个体验式学习的过程都需要他们自己在行(下转79页)(上接77页)动中概括总结。这不仅仅是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实际应用,更是为了通过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四、让学生当“小老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教别人”是检验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自己学会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概括、梳理,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够准确、清晰、有条理地讲给别人听。与其一味地采用讲授、读书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倒不如让学生把所要掌握的知识表述出来,并能传授给他人,即“学进去,讲出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我们的学生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识通过合乎规律的途径教授给他人,实现“师”“生”角色互换,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而且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师生共赢的局面,不正是我们理想的课堂追求吗?

通过实践发现,“学生教学生”的方式很有效,这种模式转变了学生的角色,由被教者变成了教人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思考问题的高度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居高临下”,考试自然能考好。

五、当堂训练,“马上应用”

课堂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记忆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学习知识的技能、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课堂练习有口头练习与书面练习两大类。口头练习适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插入进行,易于搡作。书面练习检测知识的面相对比较宽,学生参与也比较广。书面的课堂练习通常放在一节课的结尾,内容也主要针对当堂课的教学内容。也有将练习放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具体操作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

总之,以上所用的方法并不是有效教学方法的全部,这些方法也不能运用到所有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传统的讲授法在教学中仍然占重要地位。在实际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习金字塔理论,结合学生记忆规律和注意力特点,教师可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篇(2)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讨论学习方式确实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特别是地理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进行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他们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地理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笔者将重点在讨论小组组建、讨论问题创设、讨论小组评价等方面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合理组建课堂讨论小组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开展小组讨论学习及取得成效的基础。在组建讨论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同学关系等合理搭配,讨论小组的人数一般为4至6人,并且从2人或4人相邻合作学习开始,循序渐进,取得经验后再深化发展。

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组长”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主持人”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其学习的一般步骤是:组内成员自学在“主持人”的协调下学生依次发表意见(相同的意见不再重复)若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 具体分工如表1。

二、科学创设小组讨论的问题

1、问题要明确:小组讨论学习探讨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度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

2、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地理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小组讨论学习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必要,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一般一节课最多两个回合。

3、问题要设计:苍白、直露、难度过高的问题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层次性。其步骤是:教师情景导入、分层次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记录 小组汇报、教师点评。

三、有效评价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1、制定适宜的小组讨论学习目标:小组讨论学习的精髓是通过学生互动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讨论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目标,只有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自身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目标才算最终达成。

2、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对小组讨论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小组合作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它包括: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个人对集体学习的贡献等。教师要将激励性评价指标公布给学生,并定期引导学生对小组讨论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3、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讨论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要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4、评价和奖赏整体与个体相结合

我们研究小组讨论学习时,认为小组讨论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讨论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

总之,小组讨论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参考文献:

[1]余文利. 高中地理合作学习的三种常用方法简介[J].基础教育研究, 2008年06期

[2]王枫. 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32期

[3]徐建红.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篇(3)

一、 高效的课堂应该突出教学活动的“主导”和“主体”

1. 教师的“导学”作用

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因此,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者、激励者、促进者、辅导者、调节者的作用。这样才能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导学”作用。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师应变单一、呆板的传统教学为互动、形象的“导学”,引导学生在探求知识中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讲课中所散发的创新意识与新颖的教学方法,变“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为“主动式”,促使学生对学习英语口语产生浓厚兴趣,在体验成功中增进了主体发展的欲望。

2. 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为了让学习者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总目标都能由学生自己提出。许多课是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事先设计出各种任务、课题,但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己确立这些任务或课题中所包含的各个子任务,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来确立子目标,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寻找达到各个子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启发和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对初始的目标进行分解或将其转化为其他目标。新课改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人,而且是自觉能动性的人看待。教师居高临界下,唯我独尊,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喂以知识”的学习者,课堂活动就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的灵感就会被抹杀掉,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挫伤,这是两极分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3. 学习者在“做”中进行学习

课堂活动中,学习者在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中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对象,也就是说总是要有一定的事情让学生们去做。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习题,其潜在的假设是: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是习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为开发个人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实现远大理想奠定基础。这些品质的形成不是靠教师讲解来的,需要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随着年级的升高、掉队的学生也在增加,其原因在于课堂活动的开展、参与不充分。

二、 高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高效互动的过程

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单向的。教师们应该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还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因此,在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就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学习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1)促进者:教师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是包办代替,不是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

(2)指导者: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必要线索的反馈,发展学生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通过示范、讲解,尤其是提炼和概括,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3)合作者:教师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去学习,敢于承认自己不如学生的地方;同时也愿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和专业人员合作,敢于冒风险去开拓自己专业以外的领域。

三、 高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想通过提问“Do you understand?”或“Have you any questions?”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1)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

(2)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

(3)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

(4)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5)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

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而要做到这些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则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只有理解和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才能促进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四、 高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学生在学习某门学科时,总是带有一定的情感的。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生学习该学科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检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在促进学生获得对学科积极体验的重要性和引导作用。因而这种评价不能简单地形式化为一种肤浅的表扬,要通过这些评语,受表扬的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受到鼓舞而信心倍增,更加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也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更加清晰的榜样形象。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篇(4)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组建学习小组来实现合作学习的关系和活动,绝大多数的学习小组由3到7名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学员通过共同的自主学习和学员之间的学习交流合作来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促进合作小组学员之间的课程知识学习的成长,加强彼此之间的团结合作.

1.2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概念

高效是指在固定的时间内通过利用固定的资源,而取得最大的收益.高效课堂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无效性的,高效课堂教学应当把教学的速度和质量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表现.物理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积极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过程,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利用课堂内时间,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物理知识增长.

1.3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概念

高中物理小组组员,在课前进行自主的学习和研究,课堂进行彼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对相关知识进行研究和分析,用团队组员的智慧与个人知识相结合,最大限度的促进学习小组中各个组员的物理成绩,提{课堂教学和学习效率,增强小组组员的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实现物理教学为主要目标的高效教学策略.

2 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存在的问题

2.1 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学习存在问题

虽然高中物理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高中物理课堂上采用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视程度偏低,导致学习效果偏低.针对高中学生对物理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其一,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员参与积极性并不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组员与组员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互助;其二,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没能有效的规则和约束合作学习小组组员对问题讨论的有效性;其三,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不能更好的将问题与组员之间进行分享和讨论,这与组建合作小组的目的相悖;其四,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组员之间缺乏相互监督学习的管理机制,合作学习目标并未实现;其五,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缺乏必要的合作兴趣和保障,不能很好的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机会,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不足.

2.2 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学习兴趣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和分析当前高中学生对物理合作学习小组的兴趣,发现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兴趣并不高,绝大多数学生觉得高中物理较难理解和掌握,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自觉性偏低,并对物理知识学习缺乏耐心和毅力.这些现象的发生,主要由于高中学习课业压力过大,再者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化,让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

2.3 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行为状态存在问题

由于高中学生的课程较多,学习压力较大,绝大多数学生在物理课前缺乏必要的准备的预习,绝大多数学生只是单方面的听教师讲授物理知识内容,而当遇到听不懂或不明白的内容时,绝大多数学生也没有及时提出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这使得物理相关知识的疑问从此产生,对后期的学习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另一方面,教师由于对学生期望值过高,所布置的物理作业难度偏大,学生自身或小组都很难解答,这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3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准备策略

小组合作学的教学准备方面是指,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之前应当做的准备工作,以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为基础,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3.1 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在组建物理合作学习小组之前应当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各项基本情况,比如: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成绩、学生的性格、爱好、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并与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与此同时,通过采取自愿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小组意向调查,最大程度地以学生意愿为前提,分配并组建较为科学的、合理的物理合作学习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3.2 明确规范合作小组规模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规范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各学习小组人数不能过多或过少,每组人数大概规定为6人左右,座位方式采用前后各三名成员之间连在一起的方式,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和讨论.

3.3 进行合理化角色分工

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后,应设置小组组长一名,主要负责营造本组学习氛围、检查组员学习情况和负责解答组员问题,如果小组组长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当由其他组员共同研究、解决,组员之间形成互助互爱的学习模式.各物理合作学习小组组员形成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学习对子,让合作学习更显灵活多变,合理化角色分工,保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运行.

4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4.1 小组合作学习前应当开展自主学习

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重要的是应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之前应当进行独立的物理知识学习和思考分析,不能让学生只一味的依靠其他小组成员来解决全部物理问题.在出现问题时应当多角度、多层面的进行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充分的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热爱.

4.2 小组合作学习应当学会表达和倾听

开展物理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思考能力以外,还应当培养小组成员的表达和倾听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与组员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与交流.首先,应当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其次,应当给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充分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主要是指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让小组组长将本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展示,这样能够有效的构建学生平台,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弥补不足.与此同时,还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3 善于肯定,敢于质疑

在开展高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讨论热情.让学生善于肯定,敢于质疑,这样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组员之间开展讨论,有利于深入研究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合作学习小组组员对某一问题出现了不同意见时,首先由各位组员进行发言,其次对每位组员的发言进行分析和辨别,最后大家通过肯定和质疑,判断出正确和错误的结果,达成共识并归纳出结果.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大胆提问的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高中物理课堂学习效率.

4.4 实现学生之间的共同合作与竞争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篇(5)

1. 二语习得理论的概念诠释

所谓的“二语习得理论”,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指的是有关除了母语学习之外的其它语言的学习理论。这是一套较为复杂的理论系统,包括二语习得先天论、二语习得环境论以及二语习得相互作用论等。这三种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其观点所有者对于第二语言学习的相关缘由和诞生方式,比如二语习得环境论认为,语言学习并非是得益于先天性条件的结果,而是取决于学习者周围的外部语言环境;二语习得先天论则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依靠大脑中所固有的语言学习机制来完成对于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习惯的生成;二语习得相互作用论则与辩证法中的联系和内外因相互作用关系原理有几分类似,认为语言习得并非先天性因素或外部语言环境单一作用的结果,而是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实现的一种发展状态,只有当内部元素与外部环境相互融合到一致的频率时,才能产生促进语言习得的条件和环境,有利于个体对于除了母语之外语言的学习,反之则会产生一种阻碍的力量。在这三方面理论观点的作用和比较之下,笔者认为二语习得能否有效实施和推动,关键在于其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能否有效融合,因此,二语习得相互作用论将是有效推动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展开的主要理论原则。

2. 在二语习得理论指导下如何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效

2.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广大高中英语教师而言,必须充分认识到每一名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思维活跃度、有上进心,同时想象力丰富、充满智慧的被教育者,只有从外部环境上予以其学习状态和学习地位的高度肯定,学生才有可能保持自身作为一名学生所应该拥有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投身到学习过程当中。英语课堂中所谓的有效教学,就是一种不违背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促使其不断适应英语学习的自然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其学习的自主地位的教学方法和准则。通常,片面追求教师对于教学环节的过度引导和过分“尊重”教师在课堂上身份与地位的唯一性的教师,其课堂多数无法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无法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才华表达的机会和平台。

2.2课堂教学中应用二语习得理论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尝试

通过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我们可以将任何一种非母语的语言学习,视作内因和外部环境相融合、相互刺激和作用而产生记忆的过程。因此基于这样的观点,笔者在日常展开教学的过程中,也做了这样两方面尝试,暂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

首先,为了提高学生对于陌生段落文章的理解能力,应加强学生对于段落上下部分文章大意的分析与解读,所谓以偏推全,就是利用已知的知识储备去推测未知的内容,利用已知的词汇、语法,来实现对于陌生段落的解读;其次,应鼓励学生展开网络自学,随着多样化的网络资源以及各种教学终端的兴起,网络成为了一个几乎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切“疑难杂症”的地方,通过网络自学,学生可以充分培养自身基于已知、提炼未知,并根据已知去尝试不可知的学习推理。

2.3加大英文阅读量和词汇积累量,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英语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而在这四个角度的学习当中,最为基础的是词汇的积累以及阅读量的达标。没有良好的词汇储备,学生很难能够实现对于英文阅读酣畅淋漓地理解,口语视听练习时随心所欲地表达。当前部分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确实陷入了一种较为矛盾的情绪之中,一方面认为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积累和掌握更多的词汇,也没有时间去阅读更多的英语文章;另一方面出于英语学习的必然要求,加强对词汇的积累和阅读量的提升,却又是掌握好英语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鉴于这样一种情形,笔者认为可以将“考试”这样一种形式充分利用起来,考试是增加学生阅读和词汇积累的重要途径和最为便捷的方法之一,能将考试题目当中所涉及到的新旧词汇完全掌握、细腻接受,吃透、研究透,求精不求粗、求深不求光,等于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词汇海洋中解脱出来,让其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和学习。

2.4适当调整教材内容,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分级掌握模式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征,因此要想充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不能忽略这种层次性差异,必须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笔者认为要想细致而充分地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适当调整教材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有目的性和策略性地展开“分级”。当前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于词汇和语法普遍采取了“掌握”和“理解”两种划分类别,这两种划分形式说明了其两类知识点所不同的难易程度,比如后者就是通常意义上理解较为困难、不需要过多记忆,甚至考试也基本不会出现的题目类型。对此,教师可以鼓励成绩优秀、探知研究能力和记忆容量较好的学生去多掌握原本只是“理解”就可以的知识点;要求基础较为薄弱、分析能力较差或是外语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对“掌握”类别的知识点重点学习,直至弄通弄透为止。通过对知识循序渐进的掌握与提升,不断增强每位学生的学习信心,实现内部修行与外部环境构建的完美组合。

3. 结论

综上所述,二语习得理论是一种基于除了母语之外其它种类的语言学习功能、现状以及技巧分析而进行的理论研究。尤其是二语习得相互作用理论对于当今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性的提升,将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当然必须要说明的是,教育理论归根到底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其能对事物发展产生一定的能动作用,却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本质性、彻底性的改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升、词汇和阅读量的积累以及有效的教学方式,归根到底是依托学生的个人学习特点,根据课堂整体教学效果来确定的,要想真正意义上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发挥学生个体的自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升其个人文化积累和阅读能力,进一步提升学习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 李明雪. 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 考试周刊, 2015(57).

[2] 孙国芳. 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误区和对策[J]. 考试周刊, 2015(48).

[3]余华. 提高学生参与高中英语课堂积极性的有效措施[J]. 新课程(中旬), 2013(10).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篇(6)

“高效课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亲身体验学习活动过程的现代学习方式。教师努力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和环境,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学习初中物理,增强学习的热情。

一、初中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在以“主动参与、乐意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构建过程中,学生必须做到:

(1)在学习方式与学习能力方面,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水平,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调控和反思,能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具有探究意识、问题意识、批判意识、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等。在探究学习中要力争做到: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整理求证、表述结果。

(2)在交流意识和交际能力方面,要有强烈的交际意识和合作意识,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

(3)在个性和情感方面,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对生活、学习有着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拥有自尊和自信;能积极乐观地对待挫折与困难。表现出勤奋、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秀的个性品质。

二、新的初中物理学习方式简介。

“高效课堂”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感情的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地互动;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整理;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的途径。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试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新课程课改以来,学习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学生的情感经历“兴趣盎然——跌宕起伏——身心愉悦”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

三、初中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四点工作:

(1)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倡导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先决条件。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尝试,敢想敢说,保护他们的每一个创造欲望。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迸发出的每一点思维的火花,教师都给予适时适度的肯定、鼓励或赞赏,真正使他们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教法灵活,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得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追求“活、趣、新、奇”,关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兴趣,逐渐变成持久兴趣。启迪学生发现问题、找出规律,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以往先讲规律,再机械训练的做法。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发现规律,不自觉地运用了数学归纳思想方法。

(3)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合作方法,形成合作能力。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既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又学会了怎样合作学习。

(4)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老师不包办代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在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达的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

“高效课堂”背景下,初中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系统的综合工程,教师要改变角色,学生也要改变完全依赖老师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只有师生齐心协力,共同合作,加大校本研究的力度,相信我们的努力必定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杨玉新.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罗辉.初中物理学习方法介绍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篇(7)

初中物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实践性自然科学,对初中物理的学习,仅仅依靠物理教师的传统的口头传授的模式进行讲解,只会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爱之情。在此,针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一简单探讨。

一、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多为理论课与实验课。理论课上,教师对物理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实验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对理论课上教师讲解的理论加以佐证。然而,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仍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兴趣缺乏,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有效性

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仍较为单一,尤其是理论课的教学模式。物理学科的理论知识不是单单凭借教师讲解学生就可以理解掌握的,而是需要通过相关实验加以辅助,帮助学生理解吸收,仅仅凭借教师讲解,只会使初中物理课堂死板又枯燥。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如互动教学模式、小组学习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等多种模式,为初中物理课堂注入新的元素,使初中物理课堂活跃起来,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培养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鲁教版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浮力和重力等共同作用的效果,也可以自己动手进行演示,并邀请学生亲自体会浮力的作用效果,以使学生对浮力的作用效果有更为直观的感受。

2.理论教学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有效性

初中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不足,理解能力有限,而物理课理论性较强,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真正了解掌握了以后再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研究,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也会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使学生十分有成就感。

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初中首次接触物理,学习好初中物理,可以为今后的物理学习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性。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篇(8)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9-0064-03

【作者简介】姜宁兵,江苏省薏韪呒吨醒В江苏如东,226406)校长,高级教师。

在当下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国内各地相继在批判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土化“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的理论,继而纷纷开展了关于如何实现教学有效性和高效性的课堂模式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独白和单向灌输逐渐被“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学习方式所取代,活跃的对话与丰富的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然而,调查发现,教育理论中一直强调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意识、深入探究精神在课堂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体现。不少改革后的课堂只关注外在表现形式,有的是“新瓶装老酒”,有的是在先进理论指引下进行着错误操作,忽视了学生的真正学习和深层学习。学生仅仅是记住了知识、认识了情感、了解了价值观,而非真正理解,更别谈迁移运用。

这种基于简单认知记忆和重复浅表训练的浅层次、低效能学习对于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笔者认为,我校“优学课堂”的研究正是对当下课堂教学这一显性问题,在运用“深度学习”理论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浅表化学习、形式化学习和虚假学习等问题的基础上,从优化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角度,探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优学课堂”研究的现实缘起

当前不少学校课堂教学确实存在“低效化”问题,具体而言,课堂教学存在备课简单化、讲授碎片化、提问浅表化、讨论形式化、点评主观化、练习扁平化、思维片面化等现象,集中表现为教师讲得太多,讲得不到位。这是源于许多教师没有从学科复杂性的本质特征研究和把握课堂教学,不少是在压力之下被动执行上级的课改要求而已,背离了学科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在这一意义上,这样的课堂教学并不是高质量的教育,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最高目标,是给学校的办学谋求新机遇,给教师的发展提供强助力,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大提升。也就是说,课堂改革的目标定位与发展方向必须充分反映“深度学习”的要求。只有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学习因我们的革新而在动力值、方法值、知能值等方面明显增加了,那么我们的改革才是合理的、科学的、高效的。

二、“优学课堂”内涵的概念阐释

首先,课堂教学应该实现学生真正的学习与发展。真正的学习是以学校特定的教育情境为背景,借助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互动平台,依托较为合适的教学环节安排和必要且丰富的学习资源,并辅以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和帮助,通过个性主动思考展示和群体互惠交流实现学生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经验增长、情智和谐发展。其次,课堂教学更要符合深度学习理论的要求,作为时下一个热词,“深度学习”,其英文为“deeper learning”,是以创新方式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核心学习内容,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批判学习新思想与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让他们学习后能够引用、迁移所学内容。这是一种基于项目、问题、探究,抑或是基于挑战的学习,目的是能够让学生在校内外具有更多主动学习的经历。深度学习的工具是技术,让学生感知、体验、理解和应用知识,在情境中积累课程经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优学课堂”的价值支撑,深度学习理论在课堂环节可以理解为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理解批判地学,整合抽象地学,迁移应用地学,终身反思地学。

“优学课堂”,既要实现学生真正学习,更要体现深度学习要求。具体而言,它是一种优先学习、优化选择、优质互动、优效生成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优先学习、优质学习、优化过程、优选方式、优效结果。“优学课堂”对学生而言,倡导学习态度积极,情感意志良好,师生关系融洽,思维状态活跃,学习生成自然的课堂生态。以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并充分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优学与优教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作为一种教学体系,这一课堂模式的建构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学目标更精准,设计更合理,内容更科学,方法更高效。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下的“优学课堂”研究,则是以深度学习理论为价值支撑,以高效优质教学为操作诉求,合理配置和利用优质资源,优化重要教学功能要素,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配套机制等实现最优化,实施优质优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和教学能效,既实现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个性发展,也有力促进了教师的理论修养、专业发展和教学提升。

三、“优学课堂”启动的现实意义

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中把学习定义为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能力或行为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笔者认为,“优学课堂”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会因师生双方对于教与学过程的高度肯定与享受而产生充实的意义感;会因知识的深入理解传递与能力的有效提升运用而产生良好的效能感;会因为彼此双方都有显性或隐性的知识或情感的汲取与升华而产生鲜明的获得感;也因为真正学习和深层学习的同时发生而自然生成较久的持续性;同时也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形成较大的支持力。

“优学课堂”的研究主要立足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着眼学生素质教育与课改要求,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符合教育规律、更科学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立足学校质量提升和转型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和勇于教学改革的新型骨干教师。三是致力于学生能力提升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乐于自主学习,懂得合作学习与创新的新型学习者。四是谋求课堂效能提升与良性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形成符合低耗高效、优质优效要求的校本化课堂范式。

笔者认为,改革的难度永远在于落后的地方,或者是薄弱的地方。当前课堂改革已到攻坚克难阶段,区域间、学校间存在较大差异,城乡之间也有明显差别。农村学校的课堂一定要改,但是要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考虑校本特色、师资设备等因素,明确方向精准定位。以我校为例,就是凭借一直坚持并推进的精致课堂、真学课堂改革的探索与研究的优势,以当下课堂改革的先进理论为指导,对我校影响课堂教学效能的因素和环节进行优化,对制约师生双方能动性的低效课堂进行革新,推出“优学课堂”模式与机制范例,能够更好地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校的质量提升和转型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优学课堂”模式的操作实施

“优学课堂”的实施,需要从优化教学常规、优化导学案、优化讲授方式、优化讨论展示、优化评价方式等不同层面进行突破,以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举措,探索出一套科学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整合课堂关键因素。对现行的课堂教学从素质教育与学生长远发展的高度,结合校本实际,进行全面深入的微观分析。针对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进行调研,坚持五个优先原t,即问题导学优先、独立思考优先、充分展示优先、自主评价优先和精讲精练优先,对课堂教学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展开优化,如优化教学常规、优化导学案、优化讲授方式、优化讨论展示、优化评价方式等。

二是优化课堂实施路径。重点探索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的融合途径,将理念贯彻到课堂,让课堂教学更富生机与活力。我们尝试以五步优化课改路径,即预习启航(学习目标、导学案),互学启迪(小组讨论、自主发展),教学启悟(积极评价、精准讲授),练习启能(分层训练、有序拓展),温习启智(消化前置、自主平衡)。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构建传统与革新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问题设置优效、合作讨论优效、展示评价优效、课堂达成优效和持续学习优效。

三是优化课堂基本模式。根据高中阶段的不同课型进行研究,如“优学课堂”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以尊重教育规律与学生发展特点为前提,重点研究不同课型的结构组成和突出特征。

四是优化课堂配套机制。课堂教学改革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科学性与实效性。要建立健全“优学课堂”的配套机制,如导学案的改造优化,讲义编写的优化,学生笔记的优化,以及评价机制的优化等,通过完善的配套机制来确保课堂教学的优质优效。

五是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在尊重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以教学实践与教学经验相融合,通过操作进行反思与总结,诊断与调适,形成简单科学、合理规范的教学实施策略。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和策略,进一步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以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篇(9)

物理学科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因此构建一个高效的物理课堂有利于快速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点。高效的物理课堂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物理教学,而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得学生在一节课内学到更多知识。通过改善课堂的学习氛围,创新实验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构建高效课堂,从而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1.改善课堂学习氛围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在高效的物理课堂上,老师要善于改善课堂的学习氛围,重视和学生的互动,通过讨论式、提问式、启发式等方法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的学习中,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例如,在学习噪音的危害与控制等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先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周围存在着哪些噪音,这些噪音有什么危害,并讨论控制噪音的途径。

2.物理创新实验教学

物理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高效的物理课堂不再是传统式的学生作为实验的旁观者,而是创新实验教学,通过创新实验设计、创新实验器材、创新实验过程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创新实验设计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趣味化、简单化、生活化的原则,既可以设计成分组实验,也可以设计成演示实验;在实验器材创新方面,不能只局限于专用的物理实验器材,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物品,万花筒,各种电动玩具汽车等,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熟悉的物品能够快速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在高效的物理课堂上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老师要对学生一一进行指导,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3.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高效的物理课堂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课堂内容进行微课教学,增添一些新鲜的教学元素。教师要在课堂上巧妙利用微课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显著。在初中物理的微课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确定好微课的教学内容;然后进行微课的制作,画面清晰,新颖有趣,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样在物理课堂的教学中老师讲授和微课展示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二、构建物理高效课堂的意义

1.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最有效的学习动力,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在高效的物理课堂上老师采用多媒体等微课教学方式,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素材和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能够让学生根据所展示的内容联系物理知识点,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上课掌握的情况在课下通过微课进行复习、巩固,不会再因为对物理知识点的枯燥和难以理解而逐渐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而是启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高效的课堂上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参与创新实验,不再是传统实验课上的旁观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在课堂上遇到问题积极提问,老师一一进行指导,在物理实验课堂上自己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物理原理,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生活中的日常现象从物理的角度来思考和研究,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重视。高效的物理课堂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相关的知识,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同时,在物理课堂上引入微课教学,情景化教学,创新实验教学等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发表自己观点和展现自我才能的平台,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要坚持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同时高效的物理课堂也需要老师在课后进行相应反思,不断完善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也有利于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老师的研究能力,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篇(10)

(二)国内外同类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随便翻翻我校订阅的几本教育教学期刊,几乎每本期刊都有对有效课堂练习的相关论述,再上网一查本课题的相关资料,更发现类似的研究很多,有的还很深入。这说明了国内外的同行们是越来越关注课堂练习的有效性问题,不过也几乎浇灭了我们再研究它的热情,可仔细一想:哪个好课题会没人研究?越多人研究不更证明它有研究价值吗?只要我们结合实际,重视研究的过程,相信本课题还是有很高的现实研究意义的。纵观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这些研究有以下共性:

1、关注转变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观念。新课标提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

2、提倡对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新课程强调增加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时间,必然会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从而减少课堂训练的数量与份量,有意识地设计针对性、梯度性的练习,对能否实施有效堂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须重视练习设计,确立效益意识。

3、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必须承认学生的生活实践及个性确实存在差异,所以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儿童心理学研究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根本动力是儿童的需要和已有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学生能否产生主动的学习活动,直接影响儿童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2、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理论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学生复制知识,并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具有主动发现、思考、探究、质疑的需要与可能。3、有效教学的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性概括为“三有理论”-----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其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理论应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并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合理的决策。

三、研究的目标:

1、深入挖掘新课程下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增强教师的预设意识,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更重视课堂练习的设计,提高教师对新教材练习意图的领悟能力和整合、优化课本资源,并设计出有效练习内容的能力,为实施有效课堂训练提供可靠的保障。2、积极探索新课程下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练习形式和合理优化的课堂练习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堂练过程中确有所获,发展思维、培养习惯,提升数学素养,向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3、着力完善实用有效的课堂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评价手段,打造一批讲究课堂操控艺术的骨干教师。

四、研究内容:

1、新课程下小学教学有效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与方法。2、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练习的形式与内容。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训练环节的结构与实施过程。4、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练习的评价系统。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制定好研究的目标与实施方案。2、调查法:调查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获取相关信息,制定策略。3、案例分析法:边实践、边探索;边归纳、边完善,总结提取有效课堂训练的方式、方法。4、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学习、实验,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撰写论文。

六、研究对象:

一至六年级

七、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筹集足够的经费,专款专用。2、时间保障:学校定期安排实验教师进行研究活动,每周通报一次研究情况,每月一次小结,每学期一次总结。撰写相关论文,并对研究人员进行考核、奖励。3、措施保障:学校鼓励实验教师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并为研究者提供材料、设备。

八、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论证阶段。(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

1、阅读文献,情况调查,确立课题。2、确立研究方案。3、开题论证。4、进行课堂练习设计、实施与评价问卷。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

1、进行课堂练习设计、实施与评价研究。2、适时反馈,调整研究策略。3、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论证,设计有效课堂练习内容与实施、评价的组织形式。4、实施的调查报告,撰写教学论文、案例,教学实践阶段经验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

1、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实施与评价模式展示。2、经验总结。

第四阶段:反思提高,结题。(2013年5月至2013年7月)

上一篇: 小微企业税收政策 下一篇: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