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研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4 09:44:00

风险评估研究

风险评估研究篇(1)

关键词:

电网雷害;风险评估;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理论;防雷措施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对输电线路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生产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于输电线路来讲,雷击跳闸一直是影响高压送电线路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1-2]。而大气雷电活动的随机性和复杂性,造成架空线路的雷击跳闸成为困扰安全供电的一个难题。尽管国家电网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相应的电网安全问题也开始越发突出,其中雷电灾害作为无法避免的外部灾害,给电网的安全运营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通常情况下,由于变电站安设有直击雷防护装置而使得雷电灾害对变电站的影响有限,其影响主要集中在高压输电线路。

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是电力系统防雷工作的重要方面,常用的防雷改进措施有[3]:架设避雷线、安装避雷针、加强线路绝缘、采用差绝缘方式、升高避雷线减小保护角、装设消雷器及预放电棒与负角保护针、使用接地降阻剂等。解决线路的雷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通常而言,雷电灾害轻则造成输电线路同一输电通道多回线路相继跳闸、同塔双回线路同时闪络等故障,重则造成长时间电力供应中断甚至永久性故障。目前,对于高压输电线路遭受雷害的风险研究[4],相关学者及机构仅以雷击跳闸率作为高压输电线路遭受雷害的评价指标,这是不合理的,因为尽管雷击引起的线路跳闸次数较多,但因重合闸成功率较高,其占非计划停运比例要比其占跳闸比例低。此外,输电线路的雷电灾害影响因子不是单一的,它除了受雷击跳闸率控制,还与输电线路雷电活动强度、地闪密度、线路走廊雷电活动频率、地形地貌、输电线路对电网重要性程度等因子有关,需要考虑多因素影响结果[5]。因此,本文从电网遭受雷害的多影响因子作为出发点,采用层次分析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理论,对其展开风险评估研究,并对此提出防雷措施,以给工程实际提供指导与借鉴。

1理论方法

1.1层次分析法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学者SattyT.L.提出了层次分析法[6],它是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能够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多目标、复杂问题展开准确的决策。层次分析总的来说包含4个步骤: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1.2模糊数学法模糊数学又称Fuzzy数学,是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现象的一种数学理论和方法,1965年,模糊数学开始得到快速发展[7]。模糊数学法首先要求给出电网雷害影响因素集合U及雷害风险发生级别集合V,U中每一个单因素对应雷害风险级别V的模糊子集为单因素模糊矩阵R,再根据每个因素对目标贡献程度,得到权重矩阵A,最后对矩阵R进行关于A的模糊变换,得到目标事物的评判集B。

1.3综合评价层次分析的优点是能够定量地得到定性的因素的权重值,再结合模糊数学理论,才能够综合计算出要分析对象的结果。基于层次分析-模糊数学综合评价,首先要确定各层次各因素两两之间的权重。为避免对权重定性赋值带来的失准,SattyT.L.提出了一致判断矩阵法,该方法采用1~9标度法的相对尺度,以提高准确度,当一致性比率小于0.1时,认为能够得到满意的一致性[8]。

2电网雷害多影响因子分析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它暴露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里面,因此很容易且无法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损害,尤其是当雷雨天气发生时,输电线路易于遭受雷击,并发生停电事故。因此,要进行电网雷害研究,首先要确定影响电网雷害的因素有哪些。电网遭受雷害的影响因子不是单一的,也不是几个因子单独发生作用,而是多个因子发生耦合作用。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9-10],评估电网雷害风险的因子主要有雷击跳闸率、雷击重合闸率、手动强送成功率、供电可靠性、线路重要性等级、运行时间、设备损害性指标。据此,建立电网雷害多因子层次结构示意图,结构为:A为目标层,即:电网雷害风险;B为准则层,具体为B1(供电可靠性)、B2(运行时间)、B3(重要性等级)、B4(设备损害性);C为方案层,即:各个线路,具体为C1(线路1)、C2(线路2)…Cn(线路n)。层次结构示意图见图1。

3工程实例分析

3.1工程概况我国南方某地区500kV电网含有3条输电线路D、E、F,现以该地区这3条输电线路2007—2012年的实测数据,来分析预测该地区的雷害风险等级。3条输电线路的准则层实测数据占比如表1所示(以1为基数)。

3.2综合分析

3.2.1层次分析结构根据电网雷害多因子分析结果,结合应用实例表1数据,在Yaahp层次分析软件建立电网雷害风险等级的层次结构模型,层次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对于层次结构模型中的电网雷害风险等级,本文划分为4个级别:Ⅰ级无风险、Ⅱ级低风险、Ⅲ级中等风险、Ⅳ级高风险。

3.2.2一致性检验矩阵在层次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结合1~9标度类型及专家系统意见,赋予B1~B4、C1~C3相应的权重分值,最终得到A-B、B1-C、B2-C、B3-C、B4-C5个判断矩阵。

3.2.3计算权重在矩阵判断一致性检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A-B、B-C排序的单排序权重值及6个因素的总排序权重值,权重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把表2中的权重值用向量的形式表示,即得权重矩阵:A[0.475299,0.257689,0.267112]。

3.2.4隶属函数和模糊矩阵就每个雷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与分析,每个因素对应的不同雷害级别为一个隶属函数。本文定义该隶属函数为降半阶梯分布函数,取阶次k=1。分布函数的方程。3.2.5综合评判根据上述计算,现对模糊矩阵R进行关于权重矩阵A的模糊变换,最终得到目标事物的最终评判集B。根据模糊数学中的贴近度原理,所得到的评判集B=[B1,B2,B3,B4]=[Ⅰ,Ⅱ,Ⅲ,Ⅳ级雷害风险],其中最大隶属度Bi所在的位置即对应目标的最终评判级别。因此,该地区电网的最大隶属度为B3=0.902=Ⅲ级中等雷害风险,需要采取相应防雷害措施。

4输电线路的雷害原因分析

输电线路雷击闪电是由雷云放电造成的过电压通过线路杆塔建立放电通道,导致线路绝缘击穿[11]。这种过电压可分为直击雷过电压和感应雷过电压。输电线路感应雷过电压最大可达到400kV左右,它对35kV及以下线路绝缘威胁很大,但对于110kV及以上线路绝缘威胁较小[12]。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多由直击雷引起,并且同接地装置的完好性有直接的关系。直击雷又分为反击和绕击,都严重危害线路安全运行。反击雷过电压是雷击杆顶或避雷线出现的雷过电压,主要与绝缘强度和杆塔接地电阻有关,一般发生在绝缘弱相,无固定闪络相别。绕击雷过电压是雷电绕过避雷线直接击中导线而出现的雷过电压,主要与雷电流幅值、线路防雷保护方式、杆塔高度、特殊地形有关,主要发生在两边相。

5电网线路防雷措施

结合目前我国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我国各地雷电活动的规律、线路所经区域的不同地形、地貌特点、土壤电阻率等自然条件,目前常用的防雷保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3-15]。(1)架设避雷线避雷线能够对雷电产生分流作用,降低杆塔顶端电位,同时,其对导线有耦合作用,对导线有屏蔽作用,它是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路基本的防雷手段。(2)改善接地网形式由于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大小是防止雷击闪络的关键,因此可以通过改善接地网形式,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值,对杆塔降低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防止雷电波反击的有效措施。(3)架设耦合地线架设耦合地线无法减少雷电绕击率,但其能够通过增加避雷线与导线间的耦合作用,来降低绝缘子串上电压,达到分流雷电流的目的,进而增加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4)适当提高杆塔的绝缘水平提高杆塔的绝缘水平,能够对防止绕击起到一定的作用,也能对防止雷击杆塔顶部的反击过电压产生效果。(5)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当普通的防雷措施不能满足现代高压及超高压线路的防雷要求时,可以通过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以避免双回线路在遭受雷击时同时跳闸。(6)装设避雷器避雷线的架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但不是完全消除,这就要求安装避雷器来将雷电流泄放到大地,从而限制过电压,保障输电线路及设备的安全。一般在线路交叉处、高度较高的杆塔顶端、终端塔上装设避雷器以限制过电压。

6结语

电网雷害尽管是小概率事件,但其具有随机性强,一旦发生损失大的特点,而输电线路的雷电灾害影响又是受诸如雷击跳闸率、雷电活动强度、地闪密度、线路走廊雷电活动频率、地形地貌、输电线路对电网重要性程度等多因子控制,因此在实际电网雷害风险评估中,需要考虑多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此外,还应结合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经验以及系统运行方式,通过比较选取合理的防雷设计,以提高高压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淳,陈家宏,王剑,等.电网雷害风险评估技术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1,37(12):3012-3021.

[2]马御棠,王磊,马仪,等.云南电网雷害风险分布图的绘制与应用[J].高压电器,2013,49(4):76-81.

[3]程宏波,何正友,胡海涛,等.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及预警[J].铁道学报,2013,35(5):21-26.

[4]崔雪.用电负荷管理系统终端设备雷害风险评估[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5]张晓明,吴焯军,甘艳,等.一种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输电线路雷害风险评估模型[J].电力建设,2012,33(8):35-39.

[6]赵焕臣.层次分析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7]杨纶标,高英仪.模糊数学原理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8]孙雷雷,王小霖,龚学毅.基于雷电定位数据的广州白云机场10kV配网雷击风险评估[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4,30(3):40-47.

[9]赵淳,阮江军,李晓岚,等.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措施技术经济性评估[J].高电压技术,2011,37(2):290-297.

[10]李振,余占清,何金良,等.线路避雷器改善同塔多回线路防雷性能的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1,37(12):3120-3128.

[11]方宏,周青.高压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3):61-66.

[12]孙禔,孙鹏.湖北省高压输电线路防雷现状及综合防雷措施[J].中国电力,2006,39(2):35-38.

[13]莫付江,陈允平,阮江军.输电线路杆塔模型与防雷性能计算研究[J].电网技术,2004,28(21):80-84.

风险评估研究篇(2)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practical engineering, the risk of collapse assessment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has strong targeted and value sex,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s collaps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Evaluation index

中图分类号:S4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崩塌主要发育于山区高陡边坡,危崖突石地段,影响崩塌的因素诸多,形成崩塌类型也不同,因此对崩塌的风险性评估建立在不同的基础。

某铁路地处我国陆地地势三级阶梯中的一、二级阶梯之间,线路主要辗转于四川盆地至云贵高原的过渡带。由于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该段现处在强烈抬升期,山高坡陡,水深流急,地形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地质灾害频繁。自建成通车以来,饱受崩塌落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地震灾害的困扰,对铁路安全运营造成一定威胁。

2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该铁路K242-K331,主要在甘洛境内,铁路线路海拔高程起伏较大,地貌上主要属中低山河谷地貌。

铁路沿线左侧靠近牛日河,河流自铁路大里程向小里程方向径流,K242-K250段植被覆盖一般,部分基岩,K250-K331断靠近甘洛县城一段基岩基本,途径隧道较多。

2.2地层岩性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以沟谷阶地,冲洪积及地表坡残积层,、第三系为一套半胶结的砾岩、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泥盆系、奥陶系、寒武系。区域以砂岩为主,以及志留系的灰岩、页岩出露较多。

2.3地质构造

该铁路沿线地质构造具有多期性和继承性,褶皱构造,背斜多紧密,向斜多宽缓,有被切割的现象,断裂两盘也有再次褶皱的现象,拥有复杂的地址构造,该段铁路主要有四大褶皱,七大断裂构造带。

2.4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可分为大渡河、牛日河谷区和山区。大渡河及牛日河谷区于路肩高程以下,不构成对崩塌发育的影响。山区按含水层性质,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种类型。区域降雨量充沛,大气补给对崩塌发育产生较大的影响。

3研究区崩塌灾害类型

研究区内已查明发育有60处崩塌、落石工点,主要集中在隧道的进出口段,以及高陡边坡处。崩塌主要发生在45°~70°的斜(边)坡中、上部,构成斜(边)坡的岩性多为页岩、砂岩和粉砂岩、泥灰岩居多。研究区内发生崩塌的斜坡多为天然斜坡,褶皱及断裂发育,且坡体表面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研究区内主要典型崩塌类型有滑移式崩塌、拉裂式崩塌、错断式崩塌、滚落式崩塌等四种崩塌形式,各类崩塌形式常常组合发育。

4基于综合指数法对崩塌危险性分析与评价

4.1评估方法

该文中进行危险度评估时运用的是基于层次分析的综合指数法。综合指数法的模型如下:

(1)

式中, 为第i单元的“危险度”指数;i为评价因子;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权重;为第i单元评价因子在第i单元的赋值;n为评价因子数。

在该模型中,权重的确定可以采用AHP法。作用指数是表示各因子在危险度判别中,是一个相对比较的数,是定性分析的定量表示。本文中危险因子等级一般用极大(极高)、大(高)、中、小(低)等来定性描述,并初步赋予各等级如下定值:极大(极高)为0.8,大(高)为0.6,中为0.4,小(低)为0.2。

4.2层次分析法原理

层次分析法(AHP),基本思想是将一个复杂问题层次化,并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把系统分析归结为最底层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权值的确定。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然后综合确定决策因素权重的总排序。

(1)单层次模型结构。此模型由一个目标C及隶属于它的n个评价因素A1,A2,…,An和决策者组成。由决策者在这个目标意义下对这n个素进行评价,对它们进行优劣排序并做出相对重要性权衡,如图1所示。

图1单层次模型结构

(2)评价计算步骤。

1)造两两比较矩阵,如表1。

表1

式中aij表示对于Ck来说,Ai对Aj相对重要性的数值体,通常a可取1、2、…、9以及它们的倒数作为标度。

2)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λmax和其对应的经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W。即首先对与判断矩阵A求解最大特征根问题:

(2)

3)单层次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检验。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或对事物认识的片面性,判断矩阵很难有严格的一致性,但应该要求有大致的一致性。因此,在得到λmax后,还需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和随机性检验,检验公式为:

(3)

式中,CR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I为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由下式计算。

(4)

λmax为最大特征根,m为判断矩阵阶数;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RI由大量试验给出,对于低阶判断矩阵,取值如下表2所示。

表2 AHP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值

对于高于12阶的判断矩阵,需要进一步查资料或采用近似算法。即令

(5)

当CR<0.1时,即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说明权值分配是合理的;否则,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直到取到满意为止。

4.3评价因素的选择

崩塌稳定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由物质组成、坡体结构,控制性结构面、边坡高度、风化程度、地下水及其状态,防治工程的合理性等。此外,边坡的集水状态、地质构造、地貌、降雨、坡度及人为条件等因素都对崩塌的稳定性有影响。结合该段铁路的特点选择岩性、坡高、坡度、岩体结构、地下水发育程度、不理结构面与坡面夹角、风化程度、既有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八个因素作为崩塌危险度等级的评价因素。

图2崩塌危险度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

4.4评价过程及结论

4.4.1构建判别矩阵并计算权重

根据层次结构模型采用1~8度法,逐项就任意两个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同时参考专家意见,确定它们的相对重要性并赋以相应的分值,得判别矩阵A为:

表3

对于判断矩阵A:W=[0.261,0.17,0.261,0.084,0.084,0.035,0.062,0.041]T,

λmax=8.032由CI=(λmax-m)/(m-1)=0.0046,RI=1.41得CR=CI/RI=0.0033<0.1,满足一致性检验,故上述的特征向量W可作为权向量。

即权向量集为:A={0.261,0.17,0.261,0.084,0.084,0.035,0.062,0.041}。

表4评价指标权重值表

指标 岩性 岩体结构 控制性不利结构面倾角 坡高 坡度 地下水发育程度 风化程度 既有防护措施

权重值 0.261 0.17 0.261 0.084 0.084 0.035 0.062 0.041

4.4.2根据综合指数法计算危险度

模型评判值

式中, 为崩塌危险度, 为判别因子的权向量, 为判别因子的作用指数。

DL≥0.74时,评价为极严重危险

0.61≤DL<0.74时,评价为严重危险

0.37≤DL<0.61时,评价为中等危险

DL<0.37时,评价为轻微危险

结论

崩塌灾害是铁路工程中颇多且繁杂的问题,往往需要多种手段的综合分析治理。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并结合成昆铁路崩塌数据计算说明,利用综合指数法分析评价崩塌的危险性,为后续地质灾害评价及防治提供了有利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柳源.中国地质灾害(以崩、滑、流为主)危险性分析与区划[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14(1):95-99.

风险评估研究篇(3)

中图分类号:S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71

引言

在近几十年来,关于风险评估的理论得到迅猛发展,并深入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针对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进行的研究却是为数不多,现存的研究成果也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今后的研究工作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到底哪个方面的研究更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已成为相关研究人员的必须面临的课题。

1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

1.1 国内研究现状

从国内的研究来看,关于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研究文献有出版于1999年的《中国农业灾害风险评估与对策》,本书的核心是风险分析技术,书中有关于农业气象灾害的概念、理论、模型和方法等内容的分析,但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的理论研究还是比较缺乏的。到2003年薛吕颖选取了京津地区及河北地区1949―2001年之间每年的冬小麦产量数据为依据,估算除了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这两个地区的冬小麦年产量增减的风险概率。再到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的王素艳开展的关于北方冬小麦的抗旱风险分析及风险区化的研究,其中详细地分析了北方冬小麦的特点和特征,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温度和光照的因素,对冬小麦的生产能力进行风险评估,并做出了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这也是有史以来,对小麦的干旱风险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系统的风险评估和区划。从文献的研究记载中可以看出,我国在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者一方面还没形成统一的认知标准,还缺乏具备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风险评估模型。

1.2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风险评估的研究中,通常按照研究倾向的不同重点将评估模型划分为经济型风险、社会型风险、环境型风险、潜在型风险和综合型风险等五大基本类型,在各个类型中,应用于不同的领域有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风险评估模型。美国研究专家William J.Petak和Arthur A.Atkisson在《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与减灾对策》这书中,对美国主要的各项自然灾害作了详细的研究和概述,并分析了主要灾害的损失期望值和风险程度,同时提出了应对灾害的管理措施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方法。但没有涉及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从国外的风险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国外对自然灾害的研究更倾向于经济领域,对农业领域的重视程度还不高。

2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2.1 关于风险评估指标的问题

根据统计的文献显示,我国在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一般包含有洪涝方面的风险评估、干旱方面的风险评估和冻害方面的风险评估3个内容,但这些风险评估的实用性却不强,尤其是在干旱方面的风险评估更甚。几乎所有关于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研究记载中,都是采用降水负距平作为评估指标,这种方法的评估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例如降水负距平只适用于长期干旱的地区,而对短期间的干旱风险的评估是不够准确的。总体来说我国现存的风险评估指标的适用性和实用性都不高,缺乏充足的科学技术含量,所以推进和完善有关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研究还需后人加大努力。

2.2 关于风险评估和区划的问题

国内外在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方面都是把目光集中于大的方面,例如对全国或某个大地区或某种农作物的风险评估进行研究,而对于具体的小范地区或针对某一气象灾害对某一作物的评估却很少,造成了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区划研究不完整、不全面、不深入的问题,今后的研究应该引以为鉴,开展系统的细致化的气象灾害研究。

2.3 今后的风险评估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

对农业气象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和区划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农业的生产提供服务,所以对评估的区划的研究应该更多地考虑在农业生产上的效用性问题,将研究工作不断精细化,不仅要对大范围、大区域进行研究,也要对具体的某一气象灾害、某一农作物进行研究,并对研究中的关键因素进行多元化的分析,使研究能真正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3 结束语

从上文中对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相关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在风险评估体系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研究的点和面也比较窄;外国在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已经较为健全和深入。同时国内外都缺乏在农业气象灾害这一领域的研究,还需后人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霍治国,李世奎,王素艳,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6):692-703.

风险评估研究篇(4)

1信息系统安全风险概述

 

众所周知,信息系统主要由信息技术系统、系统运行环境以及信息资源三部分组成,因此,着三项也是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重点评估对象。信息技术系统包括计算机的硬件、软件以及其他固件,主要负责信息采集、处理等。系统运行环境包括信息系统运行中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在对系统运行环境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信息系统自身安全配置与管理运行等综合因素。信息是进行信息系统安全评估的主要保护对象,一般而言,攻击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破坏或者获取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数据与相关代码[1]。

 

2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其内部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因此,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已经不仅仅是由外部攻击而引起的,也很有可能是来自内部破坏或者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漏洞。到目前为止,国外关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方式,包括基础设施、网络环境、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等多个方面。相对而言,我国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风险标准较为落后、缺乏适合的系统理论与先进的研究设施、风险评估模型不成熟以及缺乏专业人才。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已经成为信息技术的重点研究项目,这项研究对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此,我国应该加强基础建设和资金投人,引进国外较为先进的指导理论与评估软件,并尽快培养出既有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才,以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气

 

3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量化方法研究

 

3.1安全风险的定量分析

 

一般而言,风险事件的发生是主要还是由于信息系统自身存在漏洞或者管理弱点,在信息系统存在问题时,如果遇到外在的威胁就可能出现风险事件。而其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威胁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两个层次。

 

信息系统受到攻击的动机一般分为主动攻击和意外事件两类,其中,多数风险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于系统受到主动攻击。因此,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要充分考虑到对方的破坏动机与破坏能力,以此计算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对安全风险进行定量分析时,要严格按照分析程序,步骤包括分析风险影响、选择影响评估项、确定各评估项的权重以及计算风险影响值。

 

3.2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风险量化评估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根据其中的隶属理论从而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概括而言,就是指利用模糊数学的优势对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或制约的事物做出一个客观整体的评价。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信息系统安全评估,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适合解决非确定性问题。模糊综合评价法中主要涉及的步骤为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指标、构建完成相关的权重向量、构建评价矩阵以及将评价矩阵与权重进行合成。

 

在对评价因素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之后,以各评价因素的特征为根据,确定评价值与评价因素之间的隶属度函数,对于确定两者之间的隶属度函数方法并没有严格的规定,通常研究人员会采用F统计方法,也可以与经验丰富的专业学者进行商讨,从而借助专业学者的现实经验进行评价,做出最后的评价结果。但是客观而言,过度依赖现实经验虽然可以减少研究步骤,降低工作难度,但是最终的结果可能会失去客观性与科学性,因此,对于关系社会发展与经济的信息系统,最好根据具体情况,对评价因素进行系统性的筛选,科学客观的确定评价值与评价因素值之间的隶属度函数关系,并且要合理的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3]。

 

3.3故障树分析法的风险量化评估

 

故障树分析法是安全系统工程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可以运用逻辑方法对潜在的风险进行直观的分析,分析结果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可以对系统安全问题作出准确的预测,因此,故障树分析法既适用于定性分析也适用于定量分析。顾名思义,故障树分析法就是一种倒立树状逻辑因果的关系图,它有自身独特的表示方法和语言形式,可以清晰明了的描述出系统中各个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研究故障树图可以完整的发现各级之间的关联作用,也正是因此,故障树图分析法的应用可以预知故障事件的发生。故障树逻辑图的构成主要依赖于逻辑门,因此它既可以分析由单一构件而引起的系统故障,也可以分析由多个构件在不同模式下而产生的系统故障问题。运用故障树分析法进行的风险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而且通过研究,故障树分析法还在不断的完善,其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泛,分析结果也会更加具有说服力'

 

4结语

 

随着社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逐渐增大,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但是信息系统复杂且庞大,对专业性和严谨性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只有防患于未然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在问题发生之前,通过客观系统的分析,对信息系统做出清晰准确的安全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效的防范于解决措施,以免问题扩大,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黄芳芳.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量化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湖北工业大学,2010.

 

[2]李鹏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量化方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

 

风险评估研究篇(5)

1.工程概况

弘农涧河特大桥全长1173m,主桥为5跨变截面PC连续刚构桥。跨径布置为82+3×150+82m。设计荷载公路―Ⅰ级,桥宽39m。主桥箱梁横截面采用单箱单室截面,采用纵、横、竖三向预应力体系。

2.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桥梁设计、施工、使用等过程中出现的,对相关团体的某种既定目标造成影响的不确定的事态,可称之为桥梁的风险事态。对桥梁风险事态进行识别,对其影响程度、出现可能性等进行某种形式的量测,并对量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处置,制定合理对策的过程称为桥梁风险评估[1]。

弘农涧河特大桥设计方案为主跨150m变截面PC连续刚构桥。大桥跨径大,具有一定的建设难度且桥位区域大风、地震、等各种不利因素对大桥的建设和运营影响大。因此,需要结合当前技术现状,评估项目现状条件下的风险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预期导致的损失。所以开展项目风险评估具有紧迫的工程价值。

3.风险评估的流程

桥梁风险评估的流程包括风险交流、风险定义、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风险交流贯穿于整个评估过程,其目的是通过研究者和相关人员广泛、深入的交流,明确研究的目的、风险偏好等问题。

风险定义需要明确风险评估的对象,并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适的风险量测形式,收集基本的项目资料供后续使用。

风险识别是根据研究对象和目的,研究和发现潜在的风险事态、明确分析重点的过程。

风险估计包括风险概率估计、风险损失估计和风险量测。风险概率估计是对风险事态出现不确定性的估计。风险损失估计就是估算风险事件给业主带来的各种损失。

风险评价基于风险估计的结果,考虑风险承担者的风险态度和承受能力,对风险程度形成具体的评价结果,同时给出风险对策。

风险控制包括风险决策和风险监控两部分。风险决策是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从风险对策集合中选定合适的对策处置风险;风险监控是指对潜在风险事态进行检测,并适时启动有关风险控制措施的过程[2]。

4.风险评估的方法

4.1定性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方法往往需要凭借分析者的经验,或者业界的标准和惯则,为风险管理诸要素的大小或高低程度定性分级,主要回答“有没有”、“是不是”方面的问题。

定性评估方法主要采取专家调查法。

专家调查法就是通过收集和积累数据,确认当前工程状态和假定条件,并在专家判定风险概率和风险损失程度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分析,完成桥梁风险分析的方法。

4.2定量评估方法

定量评估方法是对构成风险的各个要素发生概率和潜在损失的水平赋予数值或货币金额的概念,当度量风险的所有要素都被赋值,风险评估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就可以被量化了,主要回答“有多少”方面的问题。

目前工程实际中,可以采用定量评估方法的情况还很少,很多关键技术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实践验证。

5.弘农涧河特大桥风险评估

5.1风险识别

5.1.1建设条件

(1)风致灾害风险:大桥桥址区强风将对结构施工期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需要考虑大桥的施工期抗风性能、强风环境下混凝土养护施工质量和运营期行车安全等问题。

(2)地震灾害风险:大桥桥位区域处于Ⅶ度地震区,场地地震级别不是太高,在正常状态下,施工期间发生大震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在采取正常的抗震设防措施情况下,运营期间地震损毁桥梁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3)地质灾害风险:在桥梁墩台施工期间,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必然会对墩台的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采取切实有效的工程地质条件处理措施保证桥梁施工安全的情况下,工程地质灾害的风险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在运营期注重雨水按时排除,从而使桥台下土层遇水而不致强度有所降低的情况下,运营期地质灾害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

5.1.2结构方案

(1)超宽单箱单室大悬臂风险:本桥主跨箱梁顶宽为19.45m,采用单箱单室截面形式,顶板悬臂长度为5.15m。本桥在设计的过程中遵循“安全、适用、耐久、经济”的基本原则,对单箱单室设计、施工方案,深入论证、全面必选,精心设计,以充分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可靠性,确保该风险处在可控状态。

(2)运营期箱梁开裂下挠风险:大桥为了避免箱梁开裂下挠,设计中在跨中底板设置了纵向预应力钢束,施工中采用了先合龙中跨,再合龙次边跨,最后合龙边跨的合龙顺序,不会对成桥后的线形和受力状态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在次边跨合龙前在合龙口实施了对顶顶推,从而抑制了跨中下挠。在配合施工、运营时定期对箱梁开裂及主桥线形进行观测的前提下,此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5.1.3施工技术

(1)压缩工期风险:随意压缩工期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风险状态,所带来的影响往往更为严重,损失形式以人员伤亡安全事故、严重质量缺陷、倒塌事故为主。该桥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工期,使得该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2)高墩墩身施工风险:大桥墩身高达46.5m,高墩墩身施工时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因素,需重点加以关注。墩身的垂直度是高墩墩身施工的关键,高墩施工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要确保混凝土、钢筋等满足规范要求,以免墩身产生混凝土裂缝等现象。

(3)挂篮悬臂施工风险:本工程块件长度以3m和4m两种为主,挂篮对称悬臂浇筑属于比较常规的施工方法,风险可控性强。该风险可以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

5.2风险应对措施

5.2.1建设条件

(1)在主梁大单悬臂状态时,避开强风期;在大风期停止施工等。

(2)增设施工期间临时抗风措施。

(3)在运营阶段制定相关措施,以保证行车安全。

5.2.2结构方案

(1)增大箱梁根部梁高,提高上部结构整体刚度,同时能够降低腹板主拉应力,并确保竖向预应力筋的有效性。

(2)桥梁主跨跨中设置一道横隔板。

(3)进行混凝土结构及体外预应力耐久性设计。

5.2.3施工技术

(1)延长悬臂施工阶段混凝土加载龄期,加强混凝土的养生。

(2)对次边跨跨中合龙段的合龙口进行对顶顶推能有效抑制跨中下挠。

(3)要求挂篮、托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承载力。

(4)针对上下部结构及关键部位加强施工管理及施工质量的保护措施。

(5)避免在大风、暴雨等恶劣条件发生期间进行施工。

6.结语

本文介绍了大跨径PC连续刚构桥风险评估的必要性、流程以及方法。并对弘农涧河特大桥展开了风险评估,给出了风险应对措施。

目前,大跨径PC连续刚构桥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开展的尚不够深入,部分主要问题仍未解决,这方面工作有待进一步研究。 [科]

【参考文献】

[1]阮欣.桥梁工程风险评估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风险评估研究篇(6)

雷电灾害风险的评价与管理工作,是当前国际减灾防灾管理中较为先进的模式,已经成为灾害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课题。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是指在一定时限范围内,对风险区遭受到雷击灾害的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其内容主要包括2个层面:一是对发生雷击灾害可能性较大的区域,进行雷击风险的评价;二是对评估区域内发生的雷击灾害进行综合性分析。通过对雷击灾害风险进行识别、估测、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对各种防控风险的方式进行优化组合,就可有效管控雷击灾害带来的损害并且妥善处理损失,以最小的成本来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目标。

2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及作用

就减轻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而言,通常有3种方式:一是加强雷灾天气的预警工作,提醒人们在雷电灾害到来之前做好相关预控措施,例如关闭各种用电设备等;二是防雷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防雷能力;三是强化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的能力。我们国家虽然对雷暴的临近预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依旧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一些特殊的公共行业来说(电力、医疗等),要求在雷暴来临之际关闭所有的电力设备有些不切实际。而目前的技术对雷电灾害救援工作来说也还不够成熟,所以进行防雷建设的就成为最重要工作,防雷措施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物的防雷击能力。雷电风险评估是根据评估目标所在地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雷电灾害特征,分析、评估、计算雷电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程度与危害范围等方面的综合风险,达到优化项目选址、合理功能分区布局、确定防雷类别(等级)和最佳防雷措施,并能实时应急处理雷电灾害事故的目的。雷电风险评估是雷电防护目标实现综合雷电防护的首要程序,为科学设计、经济投资、应急处置雷害提供准确的数据,是实现预防为主,科学防雷理念的必要条件。因此,一方面要加强雷暴灾害的预警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对雷灾风险的研究,确定雷电灾害高发区域的范围,以此来有效地提高防雷资金的可利用效率,合理安排防雷工程的建设,根据雷电灾害风险程度依次确定最佳的防雷计划,对不同目标采用差异化的防护,使防护措施有最高的性价比,防止防雷工程的盲目性建设。

3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雷电灾害带来的风险与其他自然灾害的风险本质相同,都是多种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往往受到某个区域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等因素的影响。在相同的区域内,因雷电造成灾害的风险机制大致相同,孕灾环境也别无二致,因此可以采用相同的风险评估办法,来表示该区域内雷电灾害风险的大小以及对比关系。以历史气象灾害统计的相关数据为依托,采用模糊数学法、灰色系统法等数学方法,对当前的雷灾风险作出预测。当前公认评价较好的自然风险形成机制,主要包含的内容为:在某区域内发生自然灾害的风险,由自然灾害危险性(H)、暴露(E)、承灾体的易损性(V)、防灾减灾能力(C)4个风险因素相互交织而成,表达式为:R=H•E•V•C。但是这些因素比较抽象笼统,因此需要与雷电灾害的形成机制相互结合,再采用多元分析法或者分层分析法等数学方法,对其进行量化,得出该区域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计算公式才可以更加准确、详细地对雷电风险进行预测,而且可操作性更强。

4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表达式

由于文中涉及雷电风险评估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以及建筑物,因此建筑物遭受雷击风险的通用表达式为:此外,若该建筑物使用类似避雷针等预防雷击的装置,那么建筑物遭到雷电打击的风险大小可以依据该装置的避雷效果呈现降低趋势。

5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系统的设计

把建筑物所受到雷击评估的流程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设计成雷电评估数据库,进而建立雷灾风险评估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建筑物受到的雷击风电度做出快速的评估,然后依据评估的结果,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有效防治雷击的措施,进而减小损失。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建立雷击灾害风险评估界面,同时要求设计数据处理窗体,存储输入、修改评估参数。2.建立数据库,主要用于保存雷电闪击次数及损害几率等常量,在该系统运行时,能够有效、快速地对建筑物所受到的雷灾风险值进行估算,进而采取适当的防雷保护措施。3.评估系统由很多功能不同的窗体组合在一起,每一个窗体都表示一定的功能块,所以用户可以在相关窗体下执行相应功能模块的操作。评估系统模块组成图如图1所示。

风险评估研究篇(7)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软件的爆发式增长,软件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软件开发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软件在开发以及最后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造成了使用者的不便,也产生了很多的额外成本,这与当今人们对软件质量日益提高的需求极为不符。传统的软件风险评估多是借助于计量模型,利用一定的数据来进行定量的计算,但是软件使用中的风险存在着很多的额不确定性,各种各样的因素都会影响到软件效用的发挥,一些因素也不能转化成数据而直接进行计算,这些缺点导致传统的软件开发的风险评估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希望更精确地评估风险的要求了。证据理论是一种新兴起的分析方法,它是一种基于不确定因素的定性的分析方法,这几年在软件风险评估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应用,它虽然不能给出精确的风险值,但是可以给出具体方案的一个可行的实施范围,这对现代软件开发风险评估方式来说是一大进步,它取代了传统软件风险评估要求在不确定因素中选择确定性数据定量计量的不足。

一、传统软件开发风险评估的方式

软件开发工作自身是一项智力投入高,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性活动,而且其研究的也不是具有实物形态的产品,而是各种各样的代码与数据库。软件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风险,这与软件开发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软件开发的客观性和普通性、不确定性、行为的相关性、多样性以及对称性决定了软件开发过程中风险的不确定性与来源广泛性,如果根据风险的本质来进行分类的话,大概分成三个种类:产品自身风险、项目特殊化风险以及开发环境的风险,对这各种各样的风险有着很多的评估方式。中国对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风险评估方式主要是源于西方的研究内容。最早的软件风险评估方法衍生于SEI对软件风险管理的研究中,SEI运用分类法来对软件开发过程的风险进行评估,分类法是一种简单而且实践性很强的风险识别方法。后来SEI又根据分类法设计了调查问卷进一步完善了分类法,而这种问卷的核心是根据分类法设置的属性根。风险评估一般含有评估者的主观性比较大,而且各个项目的特点不同,某些项目上经验丰富的专家很难找到,这就使得项目成本大大提升,因此,有人就将风险评估与成本分析一起作为研究对象,RayMadachy和KariKansala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Chittister则从功能性角度、时态角度、失效来源角度价格风险评估视为一个“整体”。

二、什么是证据理论

证据理论又称D-S证据理论,是由Dempster和Shafer提出来的,它属于人工智能系统,是一种不精确的推理方法,可以用在处理不明确,模糊的信息上,最早是应用在专家系统之中,因为它能分析不确定因素的特点,现在被广泛地应用在软件开发的风险评估、模式识别、信息融合中。证据理论虽然不需要定性的测量,但是也需要建立一定的理论框架,进而确定在一定风险区间内的决策选择情况。证据理论的框架以人们知道的信息和想要知道的信息为出发点,他们一起被称为证据理论的辨识框架,证据理论通过辨识框架来区别“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进而得到人们想要的结果。在进行证据理论建模的时候首先要确定BBA(mass)生成问题,来将不确定的信息进行具体的表述,以便应用到模型中去。而BBA生成问题的关键是关于随机变量的分布与建模的难题,这恰恰与具体研究的问题有关,需要根据问题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BBA生成。

三、从证据理论的风险评估方式

风险是人人都不想看到的,所以对风险的评估以及管理就显得极为需要。证据理论因为可以将影响风险发生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作为模型变量而考虑到模型中,所以适用于对于不确定性风险的分析。实际上,现在的很多风险管理都是根据三个部分建立的:风险识别、风险决策、风险反馈,然后再用统计计量的相关方法进行分析,这与其他的风险管理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分。本文运用证据理论的分析方法来将以前不能考虑到没模型中的因素考虑进去,使得软件开发的风险评估更为可行,更加具有应用性。证据理论在使用中首先要进行赋值,即将不可测量的不完备、不精确或不易获得的数据转化成易衡量易获得的指数而纳入模型中,我们在分析的过程中涵盖了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等不同的阶段以及进度、技术、费用的风险等具体的参数,具体如下图基于分层然后无确定了各个指标的具体赋值的概率情况,我们认为概率赋值较高的指标为关键指标,而概率赋值教的指标则成为非关键指标。在进行具体的赋值与分类之前,我们需要将各项指标进行证据融合,以期望得到信任函数,在这个步骤中可以采用交叉列表法来进行具体的证据融合,之后我们就可以得到具体的指标赋值概率,然后利用信任函数经过具体的计算就可以得到各个指标的风险值情况,然后将各个指标分配一定的权重就可以得到软件开发过程中受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的风险范围。

作者:于婕 单位:天津卓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韩德强,杨艺,韩崇昭.DS证据理论研究进展及相关问题探讨[J].控制与决策,2014,29(1):1-11.

风险评估研究篇(8)

二、资产评估风险识别

(一)评估固有风险

评估固有风险是资产评估机构本身不能直接控制的,但又可能导致评估结果发生错误或重大偏差。这种风险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无法控制。其表现形式有:

法律法规欠缺带来的风险。截至目前,中国尚未制定《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法》,评估行业本身也没有制定完整的法规体系。中国评估监督体系尚未形成,资产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性也很难验证,评估人员缺乏充分的执业法律依据。

市场信息不完善带来的风险。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完善,很难找到公平的估价标准。各种失真现象严重,市场交易信息、相关技术参数不充分,信息的可靠性不高,增大了评估师的评估风险。

行业自身发展不成熟产生的风险。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形成和发展的时间较短,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评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尚未形成,使评估师缺乏充分的执业依据而带来风险。

(二)评估程序风险

评估程序风险指资产评估师通过预定的评估程度未能正确估价的可能性。评估风险是资产评估风险要素中唯一可以通过资产评估师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要素。其表现形式有:

评估机构内部管理不健全可能带来的风险。比如,个别评估机构法制观念淡薄,对某些不合法或有争议的资产也进行评估;采取压价、垄断等不正当竞争的手段,承揽业务;在承揽业务时违规操作,为关联方或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客户提供评估服务;评估机构规模大小、人员结构、执业水平等因素与评估目的存在差距等。

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可能带来的风险。中国《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诚实正直,勤勉尽责,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但在实际执业过程中,有些评估师过分依赖委托方提供的信息资料,忽视对资产价值尺度判断的市场性,无原则地满足委托方的不当要求,明显高估或低估委估资产价值等,由此导致评估风险。

评估人员专业水平有限、执业能力不足而带来的评估风险。中国《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经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胜任所执行的评估业务。但是,实际中评估师个体的知识结构和评估经验总是有限的,而评估对象及面临的客观环境在不断变化,这就会使评估结果存在发生错误的可能。

三、资产评估风险预警机制

(一)评估固有风险规避措施

从理论成果来看,应充分挖掘和运用资产评估风险防范的理论创新、评估科研成果,应用于评估实践,指导服务评估工作,并在评估工作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将理论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制度成果,使理论、科研与评估实践有机结合。对评估工作中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工作经验进行研究,尽快形成防范评估风险的制度成果。

从管理机制来看,首先是推行评估标准化作业。制定包括评估业务立项、评估程序设计、评估程序实施、评估报告等评估业务操作规程和风险防控指南,大力推进计算机评估、联网评估,以标准化建设促进评估质量提高。其次是严格执行评估复核制度。认真落实评估复核制度,完善评估复核的具体办法,明确复核事项的重点。积极探索在评估组开展初步分析和评估风险,从评估现场源头控制评估质量。第三,建立健全决策制度、规则和程序,不断完善依法评估和科学民主决策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内部评估制度,贯彻评估程序。

(二)评估程序风险规避措施

首先,增强资产评估风险意识。资产评估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在一定程度上是职业道德水平较低的表现。评估人员除了应加强知识技能学习外,还应积极参加职业后续教育。如果评估人员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就必然不关注资产评估工作的质量,这无疑会加大资产评估的风险。因此,对资产评估工作质量进行科学严格的考核,可以有效地督促评估人员的强化风险意识。

其次,注重资产评估质量。执行资产评估业务基本的流程是编制资产评估计划、资产实地调查、收集资产评估资料、评估估算这四个结算。科学的资产评估计划编制是保证评估质量的关键。评估计划是对人、物、时间等各种资源的整合。要做到通盘考虑,不可顾此失彼,尤其要注意尽可能不应受到工作重要性及完工期限的影响。当必须要满足某个较为苛刻的时间目标时,时间估算要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可以接受。资产实地调查是对评估资产的整体描绘,评估人员可以选择使用各种不同的搜集资料方式,如通过与直接接触评估资产的人员沟通、照相、录像等手段以保证对评估资产的准确认识,增强评估结果的可信性。资产评估的相关资料收集过程中,应列示资产评估清单,防止漏掉重要的评估资料。通过资料的收集情况,确定合适的评估方法,从而确定评估结果。

参考文献:

[1] 张志红,韩芳.评估机构业务质量控制责任及其质量功能展开[J].中国资产评估,2011,(6).

风险评估研究篇(9)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雷电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首先要对研究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其次简要了解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以及当前仍然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1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必要性

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种原因:

1.1 关系社会经济、人民生命安全

雷电灾害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1.2 雷电灾害大量发生

通过专业数据显示,每年在全世界平均会发生10000起雷电造成人死亡的事件,除了直接雷击导致的人死亡之外,比较长发生的事故现象就是雷电引起的爆炸和火灾,从这庞大的数据上就可以看到,雷电对人类造成的灾害是非常大的。对于我国而言,仅就2007年重庆开县的一个校园中一场雷电事故就造成了7个学生死亡,39个学生重伤。

1.3 高层建筑加大了雷电灾害造成了损害

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紧张状况,高层建筑不但能够通过建筑单位确保质量,而且也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有效方式,然而,城市中建筑物体的高度越高,其所受到雷电灾害的威胁性就越大,同时,随着自然环境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各种自然规律也受到了破坏,雷电灾害发生的规律已经超出了我们所掌握的程度。

1.4 降低风险系数

通过对某些地区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能够大致判断出整个区域可能遭受到雷电灾害的风险系数,对于当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大型的工程建设项目来说,也能够通过专业的风险预告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 风险评估方式

不同地区、不同风险类型其所选择的风险评估方式都是不同的,同时,选择何种风险评估方法对评估结果有着直接性的影响,所以,在雷电风险评估过程中要想实现保证风险评估实际效果,就要根据很多综合因素选择适当的风险评估方式。在社会上出现的风险评估方式有很多,但是比较正规的,比较长使用的风险评估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定量、定性与综合评估等。

2.1 定量风险评估方式

这种评估方式所依据的思想为“对构成风险的各个要素和潜在损失的水平赋以数值或者货币的金额。”那么,如果对风险评估中所涉及到的任何要素都进行了明确的定量,那么整个雷电风险就是一种可测量、可量化的过程。这种风险评估方式在风险量化上存在一定的优势,其能够以数据的形式给出建筑物风险值的大小,从而根据风险值与风险方向制定行之有效的防雷措施。

2.2 定性风险评估方式

这种风险评估方式所选用的评估方法比较宽泛,之所以能够进行雷电风险评估,所依据的就是评估者自身的理论知识、评估经验、历史教训、政策、案例等储备性内容。这种评估方式的资料都是来自于对评估对象范围内生活的大众进行的访谈所获得的资料,但是这些资料需要以科学的系统和方式进行演绎,最终以一种编码的形式把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形成调查结论。这种风险评估方式的优点就是对评估对象进行定性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评估结果的主观性相对较大。

2.3 IEC 62305评估程序

这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程序实际上是对量化评估程序的延伸发展,主要是“通过分析各种被评估体的各种潜在的风险因子来计算所有风险分量的大小,进而计算出被评估体遭受雷电灾害的风险值大小。”最后,通过对该建筑物的实际风险承受值与可能出现的风险值进行比对,最终通过比对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防雷以及采取何种防雷措施。

3 当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尚存的问题

虽然,当前对IEC 62305这种评估程序应用比较广泛,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评估程序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例如,这种评估系统在建设过程中的主要依据是欧美地区的防雷资料以及当地的雷电状况而进行的,这样的风险评估程序应用到我国自然环境中,必然会存在很多不适应现象。尤其是在对该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发现选取风险因子过程中所依据的主要是一些以往的经验,这种数值并没有通过科学系统的验证就被应用,其实际应用效果一定不会收获想要的效果,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积极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自然状况数据资料库,通过大量的研究,了解我国雷电灾害发生的规律以及地区适应性,以更好的解决当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程序中所存在的问题。

应用范围狭窄,目前IEC 62305这种评估程序仅仅对孤立建筑物的雷电风险评估有明显的效果,对整个建筑群或者是一个大型的待测区域进行风险评估与测量就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比如,在评估过程中会遇到雷击截面重叠,这种重叠主要是由于建筑群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体系,如果能够通过相似性来进行建筑群的风险评估会收获更好的评估效果,避免单个风险评估之后的简单叠加造成的风险数值无限增大。所以通过以上分析,虽然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有很多,最新的方式应用也比较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是会遇到很多阻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长远发展的问题急需解决。

4 结束语

其实,在社会中风险评估已经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所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自然环境中发展的社会也需要对雷电灾害进行风险评估,以确保社会发展过程中能够依据评估数据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防范措施的选择。本文就主要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必要性、风险评估方式、当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尚存的问题等。

参考文献

风险评估研究篇(10)

一、引言

重大工程项目是指具有一定投资规模,关系国计民生或对一定区域内关乎民众利益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有着重要影响,容易导致社会民众利益冲突的工程项目。尤指水利水电重大工程项目、交通运输重大工程项目、工业重大工程项目等这样的重大工程项目。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是指因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引发的引起社会冲突的可能性。尤指重大工程项目在前期选址、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方面产生的社会冲突的不确定性。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参与上海从鑫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稳评实践的基础上,对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影响因素按照其内在因果、隶属等逻辑关系进行层次分解,初步拟定构建了较全面、系统的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专家意见法筛选并优化指标体系。

二、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综述

国外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研究随着重大工程项目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日渐凸显。国际反贫穷工程师协会2008年总结提出了工程项目建设中最易导致民众冲突的关键社会风险因素,并提出为应对这些社会风险因素需要在项目早期筹划阶段给予周详的考虑。世界银行于2009年提出了两种包括风险发生前和发生后的操作性强的重大工程项目社会风险管理策略,并倡导投资项目社会风险评价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强调民族、社会性别、弱势群体贫困、非自愿移民等的敏感性分析。国内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主要针对具体类型的建设项目,如石化、交通项目等。陈桃生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轨道交通项目自身”和“轨道交通项目外部环境”为一级指标,形成了12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林淑娟采用“ALARP”原则对项目整体社会稳定风险水平进行预测、评价,形成了8大类37个子类的风险因素等级表。程书波、郭曼丽以郑州某地铁项目为例,构建了16个影响社会稳定风险的因素指标,并对影响较大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规避措施。陈秋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4大类13小类的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指标赋予分值,通过打分得出项目整体风险等级。可见,目前我国在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研究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实践工作中,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也没有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如何识别工程项目中的社会稳定风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指标体系建立依据。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借鉴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理论,结合上海从鑫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的实践案例,基于全面性和独立性的原则,初步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专家意见法对初拟的指标体系进行修改,最终确定了重大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括“重大工程项目自身风险因素”和“重大工程项目外部风险因素”两方面,如表1和表2所示。表1重大工程项目自身风险因素。2.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分析。2.1重大工程项目自身风险因素。这是导致社会稳定风险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贯穿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营的生命周期,从前期的选址规划,项目审批、土地房屋征收征用,到建设中建设管理、项目安全,再到运营期间的风险,及施工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这些风险因素是由项目建设和运营自身引起,表现为项目选址不科学、项目审批程序不合理、公众参与度不够、房屋土地征收征用程序不合理、补偿未落实、建设或运营不规范、没有采取合理的安全防护措施等对周围群众及施工人员产生影响,引发群众为自身经济利益受损的上访,对项目施工的各种噪音、粉尘影响的抗议,拆迁后生活、工作、社会关系改变产生冲突等事件。2.2重大工程项目外部风险因素。这是导致社会稳定风险事件的间接原因,这些风险事件虽然表现为当地群众对项目建设不满,引发,其本质原因是当地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所呈现的不稳定因素,如当地失业率高、治安状况不佳、行政投诉事件不断增长等。

作者:俞亚楠 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琳,罗鄂湘.重大工程项目社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3):43-46.

[2]胡智强.我国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社会稳定风险预警机制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14.

[3]赵振亭.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指标体系与评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4]陈桃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15(5):29-32.

上一篇: 档案管理创新建议 下一篇: 评估资产价值的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