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4 09:43:45

高校档案管理

高校档案管理篇(1)

1 高校电子档案分析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的今天,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已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中。无纸化办公掀开了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篇章。目前各高校基本已普及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文件的产生已然是高校政务信息的主体,也是高校办公过程中的主体。电子文件对传统纸质文件的大量取代,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亟待我们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研究、探索和总结,本文就此做一探讨。高校电子档案是按照相关规范对凭证信息或是高校历史背景等进行把偶才能,利用电子形式对其进行处理,生成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与电子文件不同,电子文件在实际储存的额过程中,可以完全代替纸质的档案,并且与电子档案共存。

2 高校档案管理中电子档案管理问题分析

目前,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应用电子档案管理技术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无法提升电子档案管理效率与质量,难以提升高校档案管理效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工作量较大。一是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对大量电子文件进行鉴定,只保留有价值的文件进行保存,在实际工作期间,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二是因缺乏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数据库、服务器等设备,大部分高校的电子档案管理沿用传统的物理存储方式,保管方式落后,整理强度大,不利于检索利用。

第二,电子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工作,经常会出现电子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的现象,无法利用高效便捷的方式开展相关工作,导致电子档案信息数据利用效率降低[1]。

第三,电子档案标准程度不足。目前,部分档案管理部门在开展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没有制定完善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不能积极应用各类方式提升档案管理标准化程度,难以增强高校电子档案管理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期间,相关工作人员不重视电子档案管理技术的应用,无法提升其工作效率与质量。

第四,电子档案远程传输频繁,存在安全隐患。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入学量较大,并且信息量较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做好就业与入学等档案管理工作,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利用远距离传输的方式提升其工作效率,然而,在远程传输频繁的情况下,高校档案信息的流动率逐渐提升,导致出现安全问题。

3 电子档案管理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在高校?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可以提升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增强其管理效果。

3.1 制定安全性管理制度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应用电子档案管理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可以提升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例如:定期对电子档案进行维护与检查,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备,都需要建设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保证可以增强其安全性。同时,还要建设网络安全管理人才队伍,使其可以更好的对电子档案安全性进行管理[2]。其次,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阶段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档案安全培训工作,让档案管理人员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3.2 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要树立正确的电子档案管理观念,保证可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素养,要有创新的观念、改革的精神、发展的眼光看待电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在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等方面作谋划。利用电脑及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电子档案库,利用网络管理等方式和途径,为电子档案管理现代化铺平道路。,逐渐提升其发展效率。首先,档案管理人员利用电子档案技术,保证可以提升电子档案技术的应用效率,增强其发展效果。其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电子档案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阶段性的开展安全培训工作,利用各类方式为电子档案管理人员树立安全操作意识,使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熟练掌握操作技巧,进而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3.3 创新电子档案服务手段

首先,通过各种学习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能熟练掌握电子档案管理业务知识,掌握电子档案管理技术,进一步提升电子档案的应用效率。其次,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应用电子档案管理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创新电子档案服务手段,保证可以提升其工作效率与质量。一方面,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做好电子档案整理工作,对于不合格的电子档案,需要予以重新加工处理。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需要重视电子档案应用质量,构建媒体与信息整合的服务体系,进而提升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3]。

3.4 加大电子档案的投入力度

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要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就必须加大档案管理资金的投入力度,配备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与硬件设施。硬件方面要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照相机等现代办公设备;软件方面要配备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与档案信息利用平台,切实满足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实现档案存储介质的多元化发展,有效保障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性与便捷性。

高校档案管理篇(2)

一、高校档案建设

高校档案是伴随着高校产生而逐渐积累形成的,高校档案也有悠久的历史。但在我国古代,档案主要是用作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高等学府所产生的档案记录统一归作国家档案的形式进行保存,所以并不存在单独的高校档案记录。自近代以来,才形成了不少面向社会大众的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这些高校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珍贵的档案材料。但是当时无论是北洋政府时期还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并没有建立管理高校档案的制度,都是由高校自身进行档案管理,此时国内局势不稳,战争多发,抗日战争时期很多高校又相继内迁,严重影响档案工作的开展,高校档案损坏严重。

高校档案建设真正走上正轨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后,着手对包括高校档案在内的国家档案建设事业进行了统一部署,于1954年建立了国家档案局,1956年国务院了《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在这里规定了国家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集中统一管理国家档案。自此之后各高校相继加强了对高校档案工作的领导,成立了文书档案室或科技档案室,增加了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形成了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局面。在之后的时期,高校档案工作又收到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不少档案材料的损失和破坏,高校档案工作停滞发展。为扭转这一局面,重新规范高校档案工作,1989年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校档案管理办法》,第一次对高校档案工作制定了单独的管理办法,同时这一文件的和实施标志着我国高校档案统一管理的内部管理体制初步确立。在此之后我国高校档案建设迎来大发展时期,各高校按照要求合并了文书档案时和科技档案室,建立了档案馆、档案室,加强了学校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规范了档案工作的流程,加快了我国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2008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对高校档案工作进行了新的规定,明确了高校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延伸了高校档案的管理范围,指明了高校档案服务的方向,促进高校档案工作更快的发展。

根据《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目前我国高校档案工作形成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国家档案行政部门和地方档案行政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的体制。依此规定,全国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统一管理的高校档案工作体制,即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主管全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各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同时接受国家和地方档案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在每所高校内部,建立以高校校长为领导的高校档案工作机制,通过设置档案馆、档案室来开展全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我国高校档案工作机制和我国档案工作规定的统一领导,分级集中的总体要求是一致的。

高校档案工作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7年底教育部对直属72所高校的档案工作情况进行调查,情况如下:“教育部直属高校档案馆(室)共有72个,其中档案馆61个,档案室11个;共有档案工作人员1129人,其中,专职人员750人,兼职人员379人;共藏有档案4841129卷,其中,建国前档案案卷为66761卷。调查还显示,随着直属高校的跨越式发展,招生规模逐步扩大,高校的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点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重大改革工程、重要工作内容与日俱增,直属高校档案馆(室)的馆藏量以平均每年9.49%的速度递增”。

二、上海A高校档案管理现状

上海A高校是上海市属公办本科普通高校,其前身是1950年建校的中央税务学校华东分校。经过多年发展,学校从过去的干部培训学校逐步发展成为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并于2004年获批升格为二本院校。现已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000多名,就读于23个本科专业和24个专科专业。该校成立了综合档案室对全校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学生、基建、财会、外事、出版、设备、声像、实物等各类档案及相关资料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建设有档案库房、办公室、阅览室各一间,面积共计400平方米,存有自1956年产生的档案一万多卷,同时还成立了校史馆。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以校长办公室主任为直接负责人,按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全校档案管理工作,目前已形成一支包括2名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和28名兼职档案管理人员构成的档案管理队伍。

(一)形成校长领导的档案管理体制

上海A高校是从历史上的干部培训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直到现在的本科高校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在学校成立开始并没有定位为高等院校,所以在档案管理方面长期以来和一般的高校档案管理建设是不一样的。从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开始,该校逐步按照高校档案工作要求开始规范档案管理。尤其是自2004年升格为二本院校以来,该校迎来大发展时期,档案工作量也成倍增加。为了更好地开展全校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为全校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根据《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该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领导,校长办公室主任为负责人,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的档案管理体制。通过这一领导体制,确保了档案工作在全校工作的重要性,有力地促进了档案工作的开展。

(二)制定和实施了学校的档案管理相关文件

上海A高校综合档案室未成立之前,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一直是以国家颁布的《档案法》和《普通高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法规为操作依据。但是在面对学校日常档案管理工作时,又有着针对性不强、落实不完善等问题,遇到具体问题时会面临无从下手无据可依的情况,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综合档案室成立之后,通过整理档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按照国家档案方面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参考兄弟高校制定的高校档案工作办法,并经过学校领导、各相关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的讨论,相继制定了本校一系列的档案工作办法。这里面包括有对全校档案工作总体要求的《上海A高校档案管理办法》,涉及档案和工作中产生文件的《上海A高校文件处理办法》,《上海A高校重大活动、重要项目档案管理规定》,《上海A高校档案室档案库房管理规定》,《上海A高校档案借阅利用规定》等涉及档案管理方面的操作方法规定共计13条。这些操作方法覆盖了档案管理中收集、整理、归档、鉴定、服务、利用等方面,涉及到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学生、基建、财会等方向,形成了一套档案工作实施方法,为该校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做好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

上海A高校在制定了适合本校自身的档案规定之后,档案管理工作开始步入正轨。首先做到的就是根据高校档案工作的规律,严格落实高校档案的收集制度,确定每年5月底是全校这一学年产生的档案向学校综合档案室移交归档的时间。第二,对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开展档案工作指导,包括归档范围、档案整理方法,案卷编写规范等,使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兼职档案人员掌握基本的档案工作方法。第三,开展了档案统计工作,将过去该校历史上形成的档案材料进行分类、清点、统计,对这部分档案的清理核对工作为该校校史馆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四,对该校的档案工作进行有效监督,通过日常档案工作的深入进行和监督,保证了重要文件的及时归档,保护了档案资源。第五,开展学校档案编研工作,根据学校活动产生的各项成果,先后编制了《教学成果汇编》、《科研成果汇编》、《规章制度汇编》等,并为年鉴工作提供档案材料支撑依据。

(四)积极开展档案利用服务工作

档案具备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档案的价值只有在利用的时候才会更好的体现出来。上海A高校综合档案室自成立开始,便将档案的利用和服务工作作为重心之一,提供如学籍学历证明、学位鉴定、档案查阅、档案借阅、档案证明等服务,服务对象主要包括本校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工作需要、教职工及学生个人需要以及社会上其他需要等。据统计,该校综合档案室在2001~2011年期间,共接待查档人员4630人次,查阅档案11670卷次。其中,校内人员查档3115人次,占查档人员总人次的67.27%,查阅档案8793卷次,占总查阅档案的75.3%;提供社会查档服务1515人次,占查档人员总人次的32.73%,查阅档案2877卷次,占总查阅档案的24.7%。

(五)实施了校内档案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同样列入到高校档案发展的关键点。通过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更好地方便使用者从网络上就能查阅到需要的档案材料,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上海A高校在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首先是在硬件设施方面,完整地配齐了计算机、扫描仪、复印机、服务器等设施,保障了传统档案纸质文件转化为电子文件工作的开展。另外还通过向档案中介机构招标方式开展馆藏档案的扫描工作,完成了学校利用频率高的档案数字化扫描。其次,在软件方面,使用“南大之星”档案管理系统对校内档案进行管理,并与学校OA系统进行衔接,在OA系统里操作的日常公文、汇报请示等数据都可以导入到档案管理系统,方便了归档工作。最后,通过在学校网站上对学校的档案工作进行展示,包括档案宣传教育和校史展览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网上直接查阅档案方面还需要继续完善。

参考文献:

[1]韩狄黎.学校档案管理理论与实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王芝兰.高校档案规范化管理[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高校档案管理篇(3)

高校档案建设真正走上正轨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后,着手对包括高校档案在内的国家档案建设事业进行了统一部署,于1954年建立了国家档案局,1956年国务院了《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在这里规定了国家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集中统一管理国家档案。自此之后各高校相继加强了对高校档案工作的领导,成立了文书档案室或科技档案室,增加了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形成了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局面。在之后的文革时期,高校档案工作又收到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不少档案材料的损失和破坏,高校档案工作停滞发展。为扭转这一局面,重新规范高校档案工作,1989年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校档案管理办法》,第一次对高校档案工作制定了单独的管理办法,同时这一文件的和实施标志着我国高校档案统一管理的内部管理体制初步确立。在此之后我国高校档案建设迎来大发展时期,各高校按照要求合并了文书档案时和科技档案室,建立了档案馆、档案室,加强了学校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规范了档案工作的流程,加快了我国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2008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对高校档案工作进行了新的规定,明确了高校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延伸了高校档案的管理范围,指明了高校档案服务的方向,促进高校档案工作更快的发展。

根据《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目前我国高校档案工作形成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国家档案行政部门和地方档案行政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的体制。依此规定,全国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统一管理的高校档案工作体制,即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主管全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各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同时接受国家和地方档案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在每所高校内部,建立以高校校长为领导的高校档案工作机制,通过设置档案馆、档案室来开展全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我国高校档案工作机制和我国档案工作规定的统一领导,分级集中的总体要求是一致的。

高校档案工作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7年底教育部对直属72所高校的档案工作情况进行调查,情况如下:“教育部直属高校档案馆(室)共有72个,其中档案馆61个,档案室11个;共有档案工作人员1129人,其中,专职人员750人,兼职人员379人;共藏有档案4841129卷,其中,建国前档案案卷为66761卷。调查还显示,随着直属高校的跨越式发展,招生规模逐步扩大,高校的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点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重大改革工程、重要工作内容与日俱增,直属高校档案馆(室)的馆藏量以平均每年9.49%的速度递增”。

二、上海A高校档案管理现状

上海A高校是上海市属公办本科普通高校,其前身是1950年建校的中央税务学校华东分校。经过多年发展,学校从过去的干部培训学校逐步发展成为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并于2004年获批升格为二本院校。现已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000多名,就读于23个本科专业和24个专科专业。该校成立了综合档案室对全校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学生、基建、财会、外事、出版、设备、声像、实物等各类档案及相关资料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建设有档案库房、办公室、阅览室各一间,面积共计400平方米,存有自1956年产生的档案一万多卷,同时还成立了校史馆。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以校长办公室主任为直接负责人,按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全校档案管理工作,目前已形成一支包括2名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和28名兼职档案管理人员构成的档案管理队伍。

(一)形成校长领导的档案管理体制

上海A高校是从历史上的干部培训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直到现在的本科高校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在学校成立开始并没有定位为高等院校,所以在档案管理方面长期以来和一般的高校档案管理建设是不一样的。从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开始,该校逐步按照高校档案工作要求开始规范档案管理。尤其是自2004年升格为二本院校以来,该校迎来大发展时期,档案工作量也成倍增加。为了更好地开展全校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为全校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根据《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该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领导,校长办公室主任为负责人,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的档案管理体制。通过这一领导体制,确保了档案工作在全校工作的重要性,有力地促进了档案工作的开展。

(二)制定和实施了学校的档案管理相关文件

上海A高校综合档案室未成立之前,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一直是以国家颁布的《档案法》和《普通高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法规为操作依据。但是在面对学校日常档案管理工作时,又有着针对性不强、落实不完善等问题,遇到具体问题时会面临无从下手无据可依的情况,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综合档案室成立之后,通过整理档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按照国家档案方面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参考兄弟高校制定的高校档案工作办法,并经过学校领导、各相关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的讨论,相继制定了本校一系列的档案工作办法。这里面包括有对全校档案工作总体要求的《上海A高校档案管理办法》,涉及档案和工作中产生文件的《上海A高校文件处理办法》,《上海A高校重大活动、重要项目档案管理规定》,《上海A高校档案室档案库房管理规定》,《上海A高校档案借阅利用规定》等涉及档案管理方面的操作方法规定共计13条。这些操作方法覆盖了档案管理中收集、整理、归档、鉴定、服务、利用等方面,涉及到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学生、基建、财会等方向,形成了一套档案工作实施方法,为该校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做好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

上海A高校在制定了适合本校自身的档案规定之后,档案管理工作开始步入正轨。首先做到的就是根据高校档案工作的规律,严格落实高校档案的收集制度,确定每年5月底是全校这一学年产生的档案向学校综合档案室移交归档的时间。第二,对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开展档案工作指导,包括归档范围、档案整理方法,案卷编写规范等,使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兼职档案人员掌握基本的档案工作方法。第三,开展了档案统计工作,将过去该校历史上形成的档案材料进行分类、清点、统计,对这部分档案的清理核对工作为该校校史馆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四,对该校的档案工作进行有效监督,通过日常档案工作的深入进行和监督,保证了重要文件的及时归档,保护了档案资源。第五,开展学校档案编研工作,根据学校活动产生的各项成果,先后编制了《教学成果汇编》、《科研成果汇编》、《规章制度汇编》等,并为年鉴工作提供档案材料支撑依据。

(四)积极开展档案利用服务工作

高校档案管理篇(4)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3日

高校基建档案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其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比较频繁,所以存在着大量的高校基建档案需要管理。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基建档案的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从而影响了高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本文在论述高校基建档案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促进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高校基建档案主要特点

高校基建档案与高校其他管理档案存在一定的不同,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独立性。高校不同的基建档案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每个高校基建档案都需要进行分开装卷,同时需要根据工程的不同阶段,将相关的资料准备完善;第二,广泛性。由于我国高校基建项目的种类比较多,同时规模大小也不尽相同,所以说高校基建档案的来源比较广泛,参与高校基建项目的人员比较多,资料相对来讲比较复杂;第三,实用性。高校基建档案的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高校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高校基建档案中主要记录着工程的重要信息,同时也记录着重要人员的信息等等;第四,长期性。高校基建档案的管理工作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从高校基建工程的开始到基建工程的结束,这一时期的资料都需要进行整理,所以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二、目前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基建档案的内容比较复杂,而且管理的信息也比较多,这就对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通过本文的调查和研究得知,目前我国高校基建档案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没有认识到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于很多高校来讲,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缺乏对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使得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充分意识到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容易造成高校基建档案中信息的缺失,从而影响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的设施不全,由于高校没有对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引起重视,从而使得高校基建档案管理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资金和资源的投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缺乏完善的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制度。虽然很多高校都在对高校基建档案进行管理,但是其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部分高校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无法对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约束,因此造成了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混乱,无法保障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有序正常地开展;第二,一些高校虽然制定了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制度缺乏一定的完善性,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对高校基建档案管理进行指导;同时,很多高校在开展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完全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从而影响了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管理人员的用心工作。但是,通过本文的调查和研究得知,目前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但是很多高校聘用不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对高校基建档案进行管理,从而无法顺利地完成档案的管理工作;第二,目前很多高校对高校基建档案的管理采用系统化的管理程序,但是很多管理人员不具备计算机等相关知识,无法更好地完成高校基建档案的管理工作,影响了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完善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高校基建档案与其他资料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同时也使得针对高校基建档案的管理工作更加复杂。所以,在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从而影响了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完善对高校基建档案的管理,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一)重视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很多高校来讲,忽视了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这是造成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重视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积极宣传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得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约束自身的行为,促进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增加对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使得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利用先进的管理设备,从而提高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更好地为高校管理工作进行服务。

(二)完善高校基建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制度,能够更好地指导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对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因此,完善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也是促进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措施,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补充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细节,在进行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很多细节如果不注意就可能影响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所以将这些细节写入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能够更好地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从而促进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可以借鉴其他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势,不同高校在进行完善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学校自身的特点其侧重点有所不同,所以可以借鉴其他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势,不断弥补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促进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目前,我国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信息化进程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需要进一步促进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需要为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投入更多的信息资源,例如:计算机设备、办公设备、网络设备等,这样才能为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奠定基础;第二,在对高校基建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除了需要保留纸质版的档案之外,还可以建立电子版的档案,这样能够方便地对档案进行复制和存储,有利于更好地进行高校基建档案的保护。

(四)进一步提高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影响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能够使其熟悉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按照规章制度约束自身的行为;第二,提高管理人员的操作技能,随着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不断完善,对于管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促进管理人员信息技术的提升,才能更好地满足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进一步促进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高校基建档案对于高校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是保证高校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本文在分析高校基建档案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目前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促进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措施,相信随着我国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能够更好地对高校基建档案进行管理,从而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主要参考文献:

高校档案管理篇(5)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178-01

高校教学档案是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实物、声像、计算机软件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的总和,全方位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才能发挥其对教学的参考、指导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教学档案的作用

建立教学档案,其作用不仅是为了保存和管理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文件材料,为宏观的教学决策、微观的教学管理及教学科研服务,而且是为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1.1教学档案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怎样提高教学质量,这些都与教学档案息息相关。有完整的教学档案也就有了比较多的经验和成果,并加以完善和提高,为教学活动提供借鉴和分析,才有可能提高教学质量。

1.2教学档案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素材

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与学生学,好的教学方法不仅使教师教得轻松,还能使学生学得愉快。通过查阅历年教学档案,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理想的教学方法。

1.3教学档案为加强教学管理提供参考

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校的教学质量,影响学校在社会上的信誉度,教学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依靠教学档案。通过对教学档案中有关内容的分析、总结、预测,从宏观上可以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制定教学计划,更好地安排师资,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短期规划和长远规划,特别是根据师生的奖惩材料、思想汇报材料等,可以适时调整对师生的思想工作,解除他们的思想包袱,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教与学。

1.4教学档案为编写校史和教育名人传记提供素材

任何一部校史都是该校教与学的发展史,校史既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成绩,也反映了该校科研能力和发展过程,而教学档案则是编写校史的第一手史料。

1.5教学档案使用方便

教学档案分类清楚、明确每一个分类都装在各自的分类档案盒中,档案盒内附有该盒档案资料的登记表,需要查阅档案时只需打开所需的档案分类盒,查看登记表就可以找到所需资料,方便了教师查阅。

2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

从高校档案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高校教学档案工作虽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的问题日渐突出,给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消极影响。

2.1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从目前档案管理现状来看,很多高校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尤其是基层教学档案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存在着诸多问题。

2.2对教学档案的重视不够

随着高校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不少领导的兴奋点在发展上,而对发展的基础之――教学档案的管理,不论在管理系统的设计、机构和专兼职人员的配置,还是现代化档案管理条件的完善,人员的培训,都较少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

2.3教学档案缺少开放性

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方式往往是建档入库,注重保藏而忽视其应用价值,缺少开放性。档案室门口“安全重地,严禁入内”的牌子让人望而却步,教学档案也被误认为是与其它的档案信息资源一样保密性极强,这样就严重制约了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

2.4教学档案管理的数字信息化水平偏低

目前计算机教学档案管理还局限在目录检索上,利用率还较低。尽管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将长期共存互动,并不能完全替代原始手写档案和纸质文档,但教学档案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将大大改善其管理和利用的效率。

2.5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队伍不稳定

目前许多高校都没有给这些部门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其教学档案的管理基本是由各部门的教务、教学管理人员兼任,而且人员更换非常频繁。由于他们身兼多职,往往忽视档案管理工作,到年度归档立卷时敷衍了事,给教学档案管理带来很大不利。

3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高等学校档案工作是高等学校工作的组成部分。由于档案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因此,高等学校要把档案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逐步改善工作条件,使档案工作能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协调发展。要把各种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列入学校各部、系的岗位责任制,纳入教学、科研和各项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逐步做到“四同步”。加强有关档案工作的宣传,使广大教职员工进一步认识到档案工作的意义和作用,积极支持档案部门作好工作。

3.2遵循“三纳入”、“四同步”的基本原则

即纳入教学计划、规划,纳入教学管理制度,纳入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作为考核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下达教学任务与提出教学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检查教学工作与检查教学文件材料形成积累情况同步,评审、鉴定教学质量、教材、毕业论文、优秀教学成果与审查、验收档案材料同步,毕业生就业,上报评审材料、教师考核晋升与档案部门出具归档证明同步。

3.3提高全员档案意识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使档案信息在高校各项工作和改革建设中发挥其作用。教学档案工作重点是将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档案人员的劳动开发、挖掘,及时为学校发展建设提供高效能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工作管理人员应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服务意识,学校其他人员应提高对档案尤其是教学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予以重视。

3.4加强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

档案信息化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建立高校电子教学档案数据库,通过将传统的纸制档案转化为电子信息,完成“固化”档案资料到“活化”信息资料的转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教学中相关文件、数据库,及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网,使档案信息传递及时,通过网络向广大师生方便迅速地检查和查询所需的档案信息资料,为学院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服务。

3.5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与水平

高校档案管理篇(6)

教职工的档案意识淡薄,信息搜集平台逐渐搭建。人事档案工作是人事组织部门的基石性工作,同时也是与全体教职工利益相关的一项工作。严格人事档案管理,善用档案是一项重要工作。不断加大档案管理宣传幅度,不断增强教职工的档案意识,是强化高校档案工作的前提与保障。人事档案部门定期对他们进行有关档案知识的培训,把档案工作与教职工前途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唤起教职工们重视档案工作的意识,让档案工作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档案材料收集力度小,档案的及时性与完整性难以保证。人事档案材料收集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石。随着我国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高校对教职工需要分类入档的材料不断增加,为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带来发展性要求。因此,建立档案管理人材料时首先应保证外部收集与内部收集相结合,外部单位调入档案时,需要认真清查、核实,发现有缺漏材料,及时追补和持续动态完善资料。其次,档案收集工作应转变被动为主动。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人事人员主动出击,构建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系统,保证材料齐全完整。

档案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不够健全。高校档案管理技术相对滞后,学校需要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步加大资源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档案管理的技术设备与信息平台。首先,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建立高校人事档案信息通用数据库,彻底实现人事信息档案数字化。其次,要建立并逐渐完善高校人事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三是独立建设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网站,建立以人事档案信息通用数据库为中心,充分形成用户与人事档案管理者间的良好互动[1]。

2、高校档案管理创新途径

2.1 持续强化档案综合管理职能。综合管理是档案部门的基本职责之一,对高校各种档案及档案信息实行集中管理;对所属信息档案工作进行监督与规范指导;对高校的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强化职能管理的方式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对不同特点、不同载体的档案,可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同时加快实施高校数字化档案馆工程建设,争取建成档案局域网、贯通校园网、互联网,高校档案信息数据库等三网一库档案管理系统,逐步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远程在线查询[2]。

2.2 持续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职能。档案管理工作自身性质决定其是一项条件性与服务性工作。提供档案信息资源,为培养高级教育教学人才、发展高新科学技术研究型人才、培训高级专业性管理人才,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服务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宗旨。当前,随着高校的发展,应进一步强化大众服务意识,不断拓展档案管理工作服务领域,加大高校档案开放力度,持续加快推进高校档案服务社会化。强化服务职能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服务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档案材料与信息资源的利用。

2.3 持续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职能。档案管理法及档案法令法规赋予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权力,是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走上法治轨道,建立档案工作新秩序的重要举措。高校档案部门应积极参与高校的各项管理活动,以确保档案形成质量认定;在评定职称、晋升工资、提升职务等具体工作中,为有关职能部门提供准确、可信度高的晋升职级职称、上报科研成果、保护房地产等权益的档案凭证。高校教职工对其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职务活动所形成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材料,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归档存放。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在履行档案执法监督职责同时,需要坚持监督与优质服务相结合,使广大教职工能在现代科学管理的高度,认识并理解收集归档的意义与责任。同时应依法制订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从组织上、制度上、管理细节上强化监督职能[3]。

2.4 持续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职能。高校档案业务指导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思想性、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管理工作。持续强化档案工作指导职能一方面需要依法指导,另一方面对职能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要做好业务咨询指导和专业培训与服务。坚持强化搜集、简化整理、细化检查、深化利用的管理业务工作方针,简便、高效、科学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坚持贯彻部门建章立制,规范执行文件材料的形成、流转、累积、立卷、归档流程是保证归档材料齐全和完整性,提高卷宗质量的关键环节。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应加强对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业务指导。指导方式需要形式多样,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重点指导和普及指导相结合,集体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4]。

高校档案管理篇(7)

一、高校档案管理现状

纵观近几年高等教育发展情况, 2011年相较于2010年,高校(含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数量增加了几十所,学生总规模增加了一百万左右,高校教职工人数增加了十万;而2010年相比于2009年,高校(含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数量增加了三百多所,学生总规模增加了近两百万,高校教职工人数也是以万为单位递增;连续三年,高校数量、学生及教职员工人数都呈稳定持续增长态势。

具体地看,全国高校档案管理现状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工作量大:由于高校的独特环境,每年都有大量学生、教职员工的档案数据变动,录入或者迁出,全国每年变动的各类档案都是以千万计,加上就业、继续深造等各种情况,档案的变化呈现数量大、变动频繁、跨区域调度等特点,加上其他档案的维护、保存,都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

第二,电子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信息技术是高效的信息处理手段,但是目前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还没有完全发挥其优势。高校档案主要还是以纸质档案作为保存媒介,电子信息管理只是起到检索、交换、备份等辅助功能。电子化档案的推广仍处于起步阶段,管理工作人员对自动化软件的选择和使用还未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第三,档案管理操作的标准化程度不高:由于各个高校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所设定的制度、规范存在差异,导致各高校之间对于档案管理操作的步调不够一致,甚至存在极少数相互抵触的情况,这就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带来了障碍。

第四,远距离传递频繁:由于学生入学、转学、毕业以及就业等情况每年都会发生,学生的流动性强,所以档案也经常需要远距离传递,跨省市、跨地区甚至跨国调用都是时常出现的情况。

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许多档案资料处于长期堆放的状态,没有及时整理归档,更谈不上利用。由于档案的专业性各异,档案管理人员可能不了解专业和技术知识、工作程序,缺乏档案管理的实践能力,使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不及时、规范。

(二)档案管理制度遵守情况较差

目前,大部分学校根据《档案法》完善了档案管理制度,但是由于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领导和监察力度不够,致使档案管理人员及师生员工对档案管理制度的遵守情况较差。例如在收集档案的过程中,制度形同虚设,交不交都行,档案管理人员也不去催促。在档案归档的过程中,许多档案没有及时归档,部分档案仍分散在基层单位管理,不符合事毕立卷的要求,致使最终有些档案损坏或遗失。

(三)档案利用率低

由于对档案的利用价值认识不够,大多数人不去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由于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及受过时的档案规章制度的制约,档案利用者往往需要办理许多手续才能借阅所需的档案,有时甚至无法满足利用者的需求,工作效率很低,降低了档案的利用率。

(四)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迄今为止,国家对大学生管理出台了多个文件,但是没有专门针对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法规。因此,大学生档案管理体制呈现出多样化。但不管实行哪种管理方式,因为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都不愿意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等进行专项管理,使得大学生档案管理杂乱无章。

(五)档案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

传统的档案管理内容比较简单,全部为纸质档案,以手工服务为主要手段进行档案管理。近年来,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档案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多。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推广应用,学校档案管理也配备了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这为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提供了硬件设施。

三、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档案管理是高校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工作,因此,应加大高校档案管理力度,最大限度地提高档案的利用率,为高校发展服务。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理念,提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

高校档案管理正逐步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正确认识档案的重要性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关键和保证。因此,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武装档案工作,其核心就是重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

(二)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度。

虽然大多数学校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但是执行情况不佳。要想改进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一方面,应该通过教育、培训、考试等方式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建设一支知法、懂法、守法的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在工作中坚持照章办事,努力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另一方面,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考核指标量化,赏罚分明,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规范高效地进行。

(三)加快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从纸质档案到无纸档案库的过渡。

对高校来说,档案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妥善保管,以便进行查找与使用。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非常麻烦、繁琐,而且使档案库存不断增大,占据了大量空间,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高校档案管理篇(8)

科学规范的会计档案管理有利于促进高校整体资金的运筹发挥最大效益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对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意识淡薄。高校财务档案借阅制度不完善,不规范,管理环节 分散等问题,因此,加强高校会计档案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对现阶段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内容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具体包括:①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凭证;②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帐、辅助帐、其他会计账簿;③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和其他财务报告;④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⑤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会计凭证、账簿、报告等的介质,包括磁盘、磁带、纸质等,还包括:①每年一次的数据库备份,②财务软件升级前的数据库备份,③打印输出的经过盖章签字的会计资料,④每年一次的经系统管理员签字的系统管理维护记录本,⑤所有版本的系统、网络、数据库、软件,⑥其他应该存档的有关资料或数据。

二、提高学校的财务档案管理

1.增强财务档案管理意识,建立高校财务档案领导体制

财务档案首先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把财务档案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深入组织学习好《档案法》。校领导、财务负责人带头学习,通过学习与广泛宣传,使教职工增强财务档案意识,使教职工做贯彻落实《档案法》的先锋,形成每个人都重视财务档案,支持财务档案并自觉地维护学校财务档案工作的氛围。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可行的档案工作与高校整体发展相适应的财务档案管理体系。

2.强化业务,提高能力

加强财务档案管理者自身业务素质,一方面积极参加财务档案业务培训,认真学习财务档案专业知识理论,另一方面选拔 热爱档案事业、默默奉献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人担任学校专职档案管理员。

3.加强财务档案综合服务功能

高校财务部门应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严格的做好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力争全面系统完善财务档案工作职能范围,这样才能为领导决策服务服务。目前档案存在着大批档案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甚至有些很有价值的档案长期被搁置,相当一文不值的废纸,造成档案浪费;领导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校财务运行情况,不能有效地利用档案;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价值也难以在利用档案的效果中体现出来,因此,健全档案的各种检索工具,汇编各种有利用价值的财务资料,使财务档案管理方法科学、管理机构高效、档案工作标准,不断增强档案部门的综合服务功能,让财务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学校领导决策服务。

4.加强档案馆的安全与保密工作是财务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

要做还财务档案的保密工作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中应把档案保密工作列入管理参与者的行为准则。促使人人都重视档案保密工作,在工作中坚持照章办事。再者,提高档案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对财务凭证利用者和查阅人,谨防偷撕或涂改,还要杜绝火灾隐患。增加必备手提式灭火栓,并定期检查更换以确保长期有效利用。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线路安全使用情况,对有安全隐患的做到及时维修,确保电器设备安全运转。还要注意档案的科学储藏保护,做好档案的防霉、防蛀与空气净化工作。

5.做好财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财务档案管理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重要的一部分,运用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现代化技术设备,提高财务档案管理水平,财务档案信息 网络化是实现档案信息利用效益最大化最佳途径。通过构建网上档案服务平台,把已有的档案目录数字化,建成目录查询系统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利用校园网络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的索引、统计、编集、检索,替代传统的手工抄写劳动,把部分纸质财务档案转化为数字档案信息,建成各类财务档案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实现财务档案的自动化处理系统和网上检索查询。

尽管高校财务档案管理在 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受到诸多客观性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财务档案管理 建设还存在诸多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应抓紧对高校财务档案管理 建设的全面探析。才能确保档案的质量,使学校档案工作保质保量限期完成。

高校档案管理篇(9)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高校档案管理篇(1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3-0044-01

高校档案管理是高校科学管理与服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档案对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办公档案管理日益凸显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一、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是高校档案管理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是对高校档案工作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沿用原有落后手工检索的档案管理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档案工作的计算机化管理,特别是高校档案现代化管理已成为摆在高校面前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速度扩大,学科专业不断的增加,科研技术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校园的各项基本建设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由于现有的档案工作人员多是兼职,甚至是身兼多职,工作量大,疲于应付,加之对专业知识技能缺乏,从而造成档案管理不够规范。

三、加快高校档案工作现代化管理的对策

(一)档案管理意识的现代化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高校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关键。档案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具体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创新意识,变手工操作为计算机管理,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变封闭管理为开放管理,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和信息传输技术开展校际联网,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2.树立科技意识,掌握一定的现代经济、科技、法律等管理知识,既熟悉档案现代化管理,又懂得计算机操作应用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3.树立效益意识,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争取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

为适应现代化管理制度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做好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对档案实施电子化管理势在必行。但是电子文件的不安全因素,影响了对它的管理和长期保存。其次根据本校具体实际情况购买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一套好的应用软件,必须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能自动立卷、组卷,实现文档一体化,且具有数据的维护与查询等功能。完成好硬件、软件的配置,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三)增加专管人员的投入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机构设置变多,职工和学生人数也随之增多。因此,高校在设置学校综合档案室的前提下,可根据需要在各处室分设档案室,并配备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高校领导也应转变过去那种将档案部门作为安置、分流人员场所的陈旧观念,要在档案工作中引进竞争机制,制定档案人员岗位职责,把档案工作的完成情况作为部门考核的重要依据,将工作成绩同工资晋升、职称评聘、评选先进等结合起来。为档案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时间和财力,激发他们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快高校档案队伍建设。

(四)档案管理队伍的现代化

当今信息社会不仅对档案管理手段现代化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而且对档案管理者的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高校应从专业、年龄、职称等方面,对档案管理队伍进行优化组合,并通过合理配备和引进专业人才,建立一支精通档案管理业务、具有现代意识、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的档案管理队伍,这是推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基本保证。

五、高校档案管理自动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量力而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步渐进。应该注意到,高校档案管理自动化并不完全排斥传统管理手段。特别在改革刚起步阶段,在新旧交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协调等问题,更要注意发挥传统管理手段的过渡和缓冲作用,以免工作的脱节和失控。

二、严格抓好档案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档案数据格式的统一是档案信息人员从网上获取信息的保障条件,档案部门制定标准化工作时应考虑全网性、各类信息数据库的兼容问题。

上一篇: 商业合同管理 下一篇: 二手市场的机遇与前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