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2 15:13:54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篇(1)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4年7~11月本科共收治重症登革热121例。其中男81例, 女40例。年龄17~86岁, 平均年龄(45.67±10.23)岁。随机将患者分成优质护理组(60例)和常规护理组(6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措施

1. 2. 1 常规护理组 均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方法[2]。

1. 2. 2 优质护理组 在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和方法的基础上, 采取以下优质护理措施[3, 4]。

1. 2. 2. 1 实施保护性隔离 按照医院的消毒管理制度实施相应的消毒措施和方法, 每天用含氯消毒液对地面以及相关医疗设备进行消毒, 一般早晚各1次;每日定期采用移动紫外线灯对房间进行照射1次, 1 h/次;采用空气净化设备对房间空气进行净化消毒, 确保空气新鲜;限制患者探视。

1. 2. 2. 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特征, 当出现高热、咳嗽等症状体征时, 应加以注意。

每2小时记录1次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数据, 并对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相关指标波动变化较大的患者应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进行实施动态监测。对于临床危重患者要注意观察其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如果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实施必要的抢救和治疗。

1. 2. 2. 3 高热护理措施 针对患者出现的高热现象要给予足够多的重视, 主要采用物理降温的措施, 避免酒精浴、安乃近滴鼻等措施和方法, 其临床目的是降低患者的出血风险和几率。同时, 也要避免使用退热剂, 降低退热剂对于患者肝肾功能的不良影响。

1. 2. 2. 4 出血护理措施

1. 2. 2. 4. 1 皮肤出血的护理措施和方法 及时发现患者皮肤的出血位置, 并时刻保持其皮肤的干爽、清洁;定期对患者的衣物进行及时更换, 确保清洁;定期对患者的体位进行变动指导;对患者相关床位上可能导致其受伤的物品进行及时检查和调整。

1. 2. 2. 4. 2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和方法 严格科学的控制患者的饮食, 对刺激性食物禁食;同时, 密切观察患者的是否出现腹痛、呕血和便血等现象, 如有发生应做好相关的紧急处理措施。

1. 2. 2. 4. 3 肺出血的护理措施和方法 对患者的核心情况进行密切的跟踪和观察,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高度重视。对其肺功能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密切监测。当患者出现咳血的临床症状时, 应协助其保持正确体位, 防止患者出现窒息的现象。

1. 2. 2. 5 心理护理措施 密切注意患者的各项心理状态, 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和处理, 增强患者的归属感, 并帮助患者建立早期治愈的信心。同时, 通过病例介绍、专题研讨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等。

1. 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两组入选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和平均住院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3.1 for Windows 软件包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优质护理组总满意度为96.67%;常规护理组总满意度为77.05%, 组间比较, 优质护理组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48, P=0.0014)。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优质护理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24±6.43)d;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4.34±7.98)d。优质护理组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672, P=0.0002)。

3 讨论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 登革病毒进入人体的最常见方式是通过蚊虫叮咬。在这样的前提作用下, 病毒可进入人体并发生作用。病毒进入人体后可以随血液循环系统迅速传播, 临床主要症状以发热最为常见, 同时部分患者也有病发肌肉及骨关节疼痛的现象。如果患者治疗不当或不及时, 患者生活质量将大大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5, 6]。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行介入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9例,女41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5.3±2.3)岁;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治疗,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多表现为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等;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疼痛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并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控制患者的病情。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①穿刺部位血肿护理。术后要求患者卧床休息1d,以重量为1~1.5Kg的沙袋按压穿刺部位6~8h,穿刺部位一侧患肢平直安置1d;观察穿刺部位皮肤颜色、温度、是否存在出血情况,如有异常,立刻报告医生进行处理。②发热护理。向患者介绍发热的原因,稳定患者情况,获得患者的配合治疗;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4500~6000ml;如患者体温在38摄氏度,则无需用药治疗;如患者体温持续>39摄氏度,则应配合医生进行抗感染治疗。③胃肠道反应护理。为进一步降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可在治疗前30min给予患者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779,5ml:5mg),进行静脉注射;术后指导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高纤维食物,嘱患者餐后漱口。④腹痛、腹胀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指导,分散患者注意力;以环形手掌按摩患者的腹部,如无法忍受可适当给予镇痛药,进而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13.0 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数数据用%表示,当P< 0.05 时,表示数据之间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研究组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9>0.05)。护理后,研究组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8

3讨论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儿科常见病,临床研究显示有3-4%的儿童发生过一次高热惊厥,小儿发生惊厥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对刺激的分析鉴别能力较差,弱刺激即可导致大脑的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惊厥[1]。一旦患儿发生高热惊厥,医生应及时给予准确的诊断,并进行对症治疗,采取急救处理,并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改善患儿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为研究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急救及护理,我院选取收治的8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均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全方位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所有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丧失、体温升高、口吐白沫、四肢肌群呈强直性以及呼吸节律不整等症状。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5±0.7)岁,惊厥时间为0-5min,平均为(2.4±0.7)min,发病原因:46例因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致高热惊厥,34例肠道感染致高热惊厥。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急救措施

惊厥发病比较急骤,进行抢救时需要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解开患儿的衣领,保持患儿平卧,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鼻中的分泌物,在患儿牙齿中放入压舌板,以免发生唇舌咬破和窒息。若患儿的脸色发绀明显,医护人员要及时给予患者面罩吸氧治疗。使用温水或35%-45%乙醇擦浴进行降温,或者采用冷生理盐水灌肠或者冰敷降温,应放置冰袋在患儿的颈旁、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进行降温。治疗时首选安定针以控制患儿的临床症状,给予0.3-0.5mg/kg地西泮静脉注射治疗,或者采用肌内注射10-15mg/kg苯巴比妥,若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治疗,并给予对症治疗。

1.3 临床护理

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取得其信任,缓解其焦虑烦躁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注意对患儿皮肤的护理,温度上升时由于全身皮肤紫绀,四肢冰冷,因此需要注意保暖。温度下降时通常患儿会大量出汗,因此需要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干燥,避免着凉。注意保持病房内安静,以免导致患儿烦躁。及时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饮食护理时需要为患儿提供高热量、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以补充机体的能力消耗,提高机体免疫力。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有效: 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体温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体温。无效: 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体温仍处于高热状态。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有效38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32例,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较长时间的惊厥或者不正常的处理均可加重患儿脑损伤,引发脑缺氧和脑水肿等症状,时间越长所造成的缺氧性脑损伤越重,甚至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安全[3]。因此一旦患儿惊厥发作,医护人员必须争分夺秒、有条不紊地实施抢救,确保呼吸道通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给予吸氧,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降温,给予有效的治疗。同时给予全方位的护理措施,保证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以保证后续治疗的有效。密切监护患儿的生命体征,详细记录患儿发生惊厥的实践和症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叮嘱患儿家属给患儿提供高热量和高营养的食物,合理搭配食物,以引起患儿的食欲,使其尽快补充能量,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治疗过程中多鼓励和安慰患儿,多与家长沟通,取得其信任,缓解其内心的焦躁情绪,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医护人员要向患儿家长宣传有关高热惊厥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便于家长及早确定患儿的病情,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4]。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经过急救与护理后,给予全方位护理的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与文献报道[5]情况相符,由此可见,对小儿高热惊厥患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采取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儿病情,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少患儿痛苦,促进患儿尽快康复,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吕春.小儿高热惊厥 168 例急救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95( 6) : 89-90.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篇(4)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1.47%的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使用综合护理干预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射频热凝术三叉神经痛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56-02

三叉神经是人体面部神经中最粗大的混合神经之一,对咀嚼肌的运动、鼻腔、口腔、脸部的感觉具有支配的作用,同时可以将头部感觉信息传至大脑,在人体中是一条较为重要的神经。三叉神经痛经常发生在神经区中多个或者是一个分支区,伴有阵发性、闪电性、突发性的强烈疼痛感,在神经内科是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在临床的治疗中多是使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但在手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现象,所以,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320例,均给予手术治疗。本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84例,女性患者136例,最小年龄44岁,最大年龄79岁。将320例患者随机分实验组160例与对照组1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征、职业、病程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在手术前进行常规检查,手术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CT室内对患者进行麻醉,使患者取平卧位,进行常规射频手术治疗。手术后进行常规抗生素治疗,防止感染现象的发生,一般3~5天,进行常规护理。

1.2.2实验组:在手术前进行常规检查,手术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CT室内对患者进行麻醉,使患者取平卧位,用射频热凝术进行治疗,使用射频电极刺入患者三叉神经半月节和后根部,对射频仪的输出功率大小进行调节,使用75°持续射频三次,使用43°持续射频三次,穿刺针退出后对伤口进行10min以上的按压处理。在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措施。

1.2.2.1手术前护理措施:①防止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由于病痛导致患者不能过多的进行讲话,严重者会无法进食或者是漱口,会使口腔的卫生情况下降,容易出现感染的现象。所以要对患者在每日早晚和饭后坚持使用多贝尔氏液和生理盐水漱口,使口腔环境得到改善,保持口腔的清洁程度,防止并发症和感染的出现;②饮食控制。患者在手术前要尽量进食,使自身机体的免疫力得到提高,可以食用半流质或者是全流质的食物,确保体质和营养的加强,禁止食用带刺、带骨、辛辣等食物,防止对口腔起到刺激影响,使疼痛感增加;③心理护理。由于病痛会导致患者不愿与他人进行沟通,会出现自闭、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况。护理人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手术治疗。

1.2.2.2手术后护理措施:①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进行严格的观察。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半月节内的蛋白质会出现轻微的变性情况,导致疼痛无法进行传导,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异常情况进行观察,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告知医生采取措施;②康复指导。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应进行定期的疾病知识教育和讲解,有助于患者树立良好的信心防止疾病的发生,告知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要大声说话、过猛咀嚼食物、注意卫生等,饮食避免发物及辛辣等,在恢复期间忌烟忌酒,注意休息,季节转换时注意患部的保暖情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

1.3护理疗效评定。

3讨论

三叉神经痛在临床疾病中是较为常见的顽固性疼痛疾病一种,射频热凝术是近年来临床中应用较多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手段,具有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创伤较小、费用较低等特点[2]。同时,在患者进行治疗中,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全程提供优质、精心、综合的护理,从生理、饮食、心理等方面对患者的预后和病情进行改善,使患者树立良好的治疗信心,增加对病情的了解程度,积极的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研究后发现,对患者使用综合护理措施后的治疗效果要优于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其中疼痛感消失的患者94例,占58.82%,大部分疼痛感消失的患者50例,占31.18%,有疼痛感的患者16例,占10%,临床中的总有效率为90%,并且没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由此可见,使用综合护理干预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可以使手术效果得到提高,对患者的预后和病情起到改善的作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篇(5)

盆腔炎为临床妇科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急性盆腔炎的危害尤为严重,如果患者不及时采取治疗,可能会出现腹膜炎和败血症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感染性的休克。在临床治疗中,不但要对患者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且还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以增强临床疗效。本文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8例急性盆腔炎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8例急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为32.4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1~55岁,平均年龄为33.5岁。两组患者经临床检查,均有腹部疼痛和腰骶部酸痛情况,经妇科检查,均存在子宫压痛并伴有月经失调和白带增多等症状,符合急性盆腔炎的临床诊断。两组患者在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多休息,注意皮肤和外的卫生清洁,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如果患者出现出血和腹胀等症状的时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所用方法仍应用于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护理人员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病情,依据患者的年龄、性格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如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健康的作息习惯和生活中对疾病有不利影响的因素等;②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措施,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护理方案,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和冥想等方法减轻身体的疼痛,并利用舒缓的音乐转移患者对疾病和疼痛的注意力,提高患者身心的愉悦感;③对患者采取合理的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食用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为其制定搭配均衡的食谱,保证患者对蛋白质与钙质的吸收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增强患者的身体机能。

1.3观察内容和指标

利用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两组患者对疾病的熟知程度,总分为100分,≥60分为熟知,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盆腔炎疾病知识熟知情况的比较

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前,观察组有9例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熟知率为37.5%,对照组有6例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熟知率为25%;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24例患者均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数值率为100%,对照组有18例患者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数值率为7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在出院后谨遵医嘱行为的情况比较

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在保持经期卫生、谨遵医嘱治疗和及时复诊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具体结果如表1:

2.3随访时两组患者出现发热和腰痛情况的比较

在对患者进行随访的时候,观察组患者中出现1例发热症状,2例腰痛症状,总发生率12.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4例发热症状,6例腰痛症状,总发生率41.7%。观察组患者出现发热和腰痛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从研究结果可以得知,通过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盆腔炎疾病知识的熟知程度、谨遵医嘱治疗和及时复诊等方面相对于对照组患者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其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16例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手段分成各有108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男57例,女51例,年龄0.5~6岁,平均(3.3±0.6)岁,发病时间8~50s,平均(27.2±1.5)s;观察组中男女均为54例,年龄0.5~6岁,平均(3.2±0.7)岁,发病时间在6~49s之间,平均(26.9±1.8)s。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小儿高热惊厥诊断标准[3];②年龄在0.6~6岁这一范围;③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②其他原因所致惊厥者;③沟通交流不便、配合度差者。组间基线数据均衡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用常规手段进行护理,严格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退热处理,积极物理降温,必要时可予以防抽搐针;同时需保护脑细胞,改善缺氧缺血情况。在观察组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具体措施如下:1.2.1物资集束化管理:患者出现高热惊厥时,即送入抢救室。我院将抢救室设在急诊候诊区与留观区之间,便于对患者进行抢救。抢救室内设专属儿科抢救床,护理人员能做到及时抢救与准确观察病情变化。抢救室拥有抢救车,在床旁摆放便捷急救箱,箱内存放高热惊厥急救药品和急救物品,所有物品摆放合理有序,提高物品存取的便捷性。1.2.2急救箱制作:急救箱应由半透明硬塑材质、耐磨损、封闭性长方体容器制成,为上开盖时,箱盖附有提手,便于携带。为及时准确地处理小儿高热惊厥发作,以减少患者脑功能受到损伤,科室人员应根据物品体积对急救所需用品进行总结。遵循存放安全、取用方便的原则,合理放置急救用品;不同类型的急救用品应分类放置。1.2.3急救技能培训:科室负责人应对护理人员进行小儿高热惊厥健康知识、临床表现、急救措施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急救流程的熟练程度;由参与急诊抢救工作的患者进行案例分享,总结归纳抢救经验,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促进护理人员症状识别能力和应急能力的提升。

1.3观察指标:参照我院自制问卷对两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判定,问卷由患者家属作答,采用百分制计分法,内容包括态度(25分)、技巧(25分)、安全(25分)和水平(25分)四项内容,分数越高,表明家属对护理工作越满意。两组急救时间、惊厥消退时间、高热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在统计学软件SPSS22.0中置入21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研究数据,满意程度和急诊情况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程度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得分为(90.7±1.9)分,与对照组的(75.2±2.4)分相比,所得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急救情况对比:观察组急救时间、惊厥消退时间、高热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所得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篇(7)

摘要: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重症疾病,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护理不及时、不得当,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作者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总结了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并探索出最佳的护理方式,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方式探讨 本文通过临床护理实践,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佳护理方式,对本院3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密切观察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中,有男20例,女10例,年龄在30~76岁之间。 1.2临床表现 呕血30例,黑便28例,暗红色便2例;上腹部隐痛25例,反酸17例,上腹部饱胀25例。既往有胃病史者23例,患病时间为3~15年不等;有肝硬化病史1例;合并腰痛、关节炎3例。查体有休克表现15例,上腹部有压痛28例,肠鸣音活跃11例。 2 护理措施 2.1 急救护理 患者入院后测BP、P、R、T并报告当班医生,予多功能心电监护,抽取血标本急查血常规、定血型及配血,同时开通2条以上静脉输液通道。休克患者给氧气吸入,绝对卧床休息、保暖,禁用热水袋及热水擦浴。严格者按重症护理,床上大小便。此类患者一般较紧张,休克前驱期,患者伴有烦躁情绪,应嘱患者家属陪伴。迅速补足有效血容量,维持有效周围循环。按医嘱正确、及时补充液体量及输血,纠正贫血对机体的影响,年老体弱及出血量多者尤应如此。 2.2 一般护理 ①口腔护理:出血期间禁食,需每日2次清洁口腔,呕血时应随时保持口腔清洁、无味;②便血护理:大便次数频繁,每次便后擦干净,保持臀部清洁、干净,以防湿疹和压疮;③使用特殊药物:掌握静脉输注速度,如有异常及时报告;④输血输液的护理:输血是最紧急的措施,由于患者血容量大量丢失,必然有外周血管的充盈不足,给注射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往往多数患者有组织水肿,使注射更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针见血就是抢救成败的关键。 输血输液对这类患者来说有特殊的治疗意义,患者由于大出血的恐惧心理,常存在神志不安的征象,要定期及时巡视病房,发现漏液和调整滴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保证其输液的途径通畅,这是必不可少的。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①血压观察。消化道大出血可导致休克,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表现为血压下降和脉压差缩小。②?脉搏观察。 脉搏的改变是观察休克的主要标志,休克早期脉搏加速,休克晚期脉搏细而慢。③体温观察。失血者体温多低于正常或不升。一般休克纠正后可有低热或中度热,一般低于38.5℃,持续数日或更久,原因系出血后分解产物吸收,血容量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失调而引起发热;若体温高于38.5℃,应考虑出血后诱发感染;如体温持续不退或退热后又不升,则应考虑再出血。 2.3 特殊护理 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第二个最紧急的治疗措施是三腔二囊管的压迫止血,着重是随时检查压迫效果,压迫的时间的限制等。有时患者有三腔二囊管压迫的不适应而烦躁不安,所以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感,以免引起呕吐,导致窒息发生。鉴于近年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的进步,目前已不推荐气囊压迫作为首选止血措施【2】。??由于大量液体输入,又由于卧位不习惯而致尿液潴留,及时发现和导出尿液就能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再就是大量积血,会使大量的氨进入血液,从而引起肝昏迷,及时给予患者灌肠是十分重要的护理措施。 2.4 并发症期的护理 ①肝昏迷的护理:肝昏迷先兆:及时发现并报告病情;意识丧失:主要是注意患者烦躁不安,以免造成意外伤害。② 防止褥疮的护理? 长期卧床,必然会发生褥疮的可能,因此,除了强调更换体位以外,按摩和酒精擦浴是积极主动的措施。 2.5心理护理 多与患者交谈,观察患者言行举止及面部表情,琢磨其心理活动,关心体贴患者,取得其信任和配合,尤其在大呕血时,护士不能惊慌,要沉着冷静,动作敏捷地给予相应抢救。向患者解释病情,告之如何配合治疗疾病,并在日后的饮食、工作及休息等方面努力配合。 2.6饮食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损害和胃癌。因此,对患者的饮食护理不容忽视,是减少再次出血的重要环节。尤其对有出血史的患者要反复强调,可以举些因饮食不当而出血的病例,使其充分认识到注意饮食的重要性,并向患者传授与疾病相关的饮食常识,指导患者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

[1] [2] 

结论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经保守治疗,出血停止的有例,死亡的有例。由此可见,通过以上几种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这些护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飞岚,聂红英,袁三云,胡理,刘海霞.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策略探讨[J]. 中国医药导报,,(). 薛留巧.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 尹桂玲. 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杨琳. 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J]. 吉林医学,,(). 文章屋在线:wzk.co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篇(8)

1 中医护理评估

评估是通过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物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出准确的推断,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中医护理的评估方法须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例如:患者表现神昏烦躁、面色红赤、恶热喜冷、口渴欲饮、手足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燥红、舌尖红、苔黄、脉数,则属热证,病位在心;表现纳呆腹胀、面色苍白、恶寒喜热、口淡不渴、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迟,则属寒证,病位在脾胃;病程较长,表现腰膝酸软、精神萎靡不振、声低气短息微、腰痛喜按、舌质淡、胖嫩、少苔或无苔,脉细无力,属虚证,病位在肾;病程较短,表现高热,精神尚佳或兴奋烦躁,声高气壮息粗,腹痛剧烈拒按,舌苔厚腻,脉实有力属实证,病位在大肠。同时,要了解发病原因是与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有关,还是因“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损伤相关脏腑,或由于饮食、劳倦、外伤所致。在基本分清寒、热、虚、实及病位、病因的基础上,才能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护理法则提供可靠的依据。因而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能运用中医理论正确判断。这绝非一日之功,临床实践中须在熟练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观察能力,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掌握具有中医特色的评估技能。

2 中医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是对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情志方面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其诊断范围必须是在护理职责范围内能解决或缓解的问题。现代医学从健康自理能力方面、营养代谢方面、排泄方面、心理活动方面、活动锻炼方面、睡眠方面、感知能力方面、症状及体征等方面归纳出128个护理诊断,每一诊断有名称、定义、诊断依据以及原因、促成因素和危险因素组成。

关于中医护理诊断的描述,不必强求全部采用中医理论,例如: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偏瘫有关;知识缺乏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等。但某些护理诊断是从中医护理评估中产生的,其健康问题和相关因素是应用中医辨证分析作依据的,描述中可采用中医理论或增加中医辨证的相关因素,以更全面、细致地反映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例如:关于营养代谢方面的,可以提出辛凉解表饮食的需要与外感风热有关。以此类推,可根据患者的证候提出各种饮食的需要。如:滋阴饮食的需要与肝肾阴虚有关,温补饮食的需要与脾肾阳虚有关,清热生津饮食的需要与燥热伤津有关等,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又如:关于排泄方面的,除西医护理诊断中的相关因素外可增加便秘与胃肠积热有关,或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血虚津少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等,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便秘问题;关于体温方面,可提出壮热(体温过高)、恶寒发热、寒热往来、但热不寒、但寒不热、畏寒肢冷等,可以更形象、准确地表述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其临床依据、相关因素各不相同,护理措施也完全不同;关于睡眠方面,可提出不寐、多梦易醒、入睡困难、早醒等,其相关因素中的病理因素除西医提出的以外,可增加肝火扰心、心神失守、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痰热扰心、神不守舍、饮食不节、胃中不和等,护理措施内容也可更有针对性。但中医护理诊断还有待于专门的学术机构探讨和研讨,以确立一系列具有中国国情和中医特色的护理诊断。

3 中医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应包括护理诊断的陈述、预期达到的目标、准备实施的措施和健康教育,制定一份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计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护理对象及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细致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因而必须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掌握关键的信息。(2)对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应进行最基本的辨证分析,确立其病因、病性、病位的前提下,才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在制定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时,应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开展有辨证施护,应用中医传统技术。才能使护理对象获得真正具有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

中医护理计划除以上介绍的护理诊断外,中医特色主要应体现在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中。

3.1 护理诊断

体温升高(恶寒发热)与外感风寒有关;预期目标:患者无恶寒,体温降至正常范围;

3.2 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2)遵医嘱给予辛温解表中药,服药后喝热牛奶一杯或热稀粥一小碗,加盖衣被,静卧休息2h。(3)观察汗出、脉象及体温情况,若微汗出,脉静热退为顺,若大汗淋漓或汗不出,热不退,患者烦躁不安,应及时报告医生。(4)汗出后及时用温热毛巾擦干,必要时更换衣被。(5)给以清淡半流质饮食,可进葱姜热汤面、香菜肉末粥等具发散解表作用的食品,忌油腻煎炸食物。(6)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防止患者直接吹风。

3.3 健康教育

(1)向患者讲解外感病须卧床休息的意义。(2)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解表药的服法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最佳药效。(3)向患者及家属宣讲热退汗出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被,防止受风的方法和意义,以免重感。(4)指导患者及家属调配饮食的方法,并讲解其必要性。

以上护理诊断是在恶寒、发热、咽痒、流涕、头痛、鼻塞等临床表现中提出的,其护理计划针对外感风寒证的发热制定的。能密切配合医疗,达到辛温解表、退热祛邪的目的,比一般的高热护理有更好的效果。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篇(9)

肾综合症出血热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导致肾综合症出血热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病毒感染。肾综合症出血热具有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危害程度高[1]。出血、发热、肾脏损害为其主要临床症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病情发展分为五期,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良好的护理干预可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保障作用[2]。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患者98例,探讨全面护理在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肾综合征出血患者98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出血、发热、腰痛、头痛等症状,经辅助检查,显示患者伴有HR损害,血小板数量减少。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2.5±6.7)岁;观察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29~63岁,平均年龄(41.8±6.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病房环境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

1.2.2观察组 行全面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及针对性护理。

1.2.2.1一般?o理 ①心理护理:当患者病情发作后,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因此,患者心理压力通常较大,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及时对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行疏解,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成功案例,鼓励患者树立康复信心。②饮食护理: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饮食以热量和维生素含量高,盐分含量低,且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可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当病情发展为多尿期时,应特别注意水分的补充。③消毒隔离:应该病症具一定传染性,因此须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避免病情传染给其他人员。病房须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期消毒。

1.2.2.2针对性护理 针对性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的不同时期来开展相应的护理,包括:①发热期护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同时做好体温监测工作,体温测定间隔2~4 h开展1次。为防止休克或休克加重,禁止采用药物降温,应进行物理降温。同时指导患者做好个人卫生,积极预防感冒。②低血压休克期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心跳、血压、脉搏)加强监测,为防不时之需,可将抗休克药物以及器材放置于患者床边,告知患者家属,避免对患者进行随意搬动。③少尿期护理:做好尿量监测工作,以及患者进液量(包括饮用水,静脉输注液体等),避免输液过量,导致肺水肿等情况的发生。做好眼部护理工作,如患者出现球结膜充血症状,可采用经生理盐水打湿的纱布,对患者眼部进行敷贴。④多尿期护理:饮食上多食高热量食物,同时对机体水电解质平衡进行维持,如患者尿量每天多于3000 ml,可视情况补充适量钾盐、蛋白质。⑤恢复期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患者适量运动,避免劳累过度,如感不适,及时就医。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显效:经过相应干预措施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出血、发热等)全部消失;有效:经过相应干预措施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出血、发热等)得以改善;无效:经过相应干预措施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出血、发热等)无明显改善,甚至更为严重。以显效率+有效率计算护理总有效率[3]。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满分100分,>90分为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理有效率比较

经过相应干预措施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相应干预措施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篇(10)

发热是婴幼儿时期最常发生的症状之一。当婴幼儿体温超过39℃以时必须在医生的指导进行退热治疗。当婴幼儿发热过高或发热持续的时间过长时,能够对婴幼儿的健康带来威胁,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发生,甚至造成高热惊厥,影响婴幼儿的发育[1]。发热给婴幼儿造成的痛苦和危害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质量,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对婴幼儿发热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笔者现将物理降温在婴幼儿发热中的护理应用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发热婴幼儿4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17例,年龄在3个月到2岁,平均年龄为16.92±4.93个月。发热时间为3d-8d,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药物治疗并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给予药物治疗同时给予物理降温护理措施,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疾病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药物治疗并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遵医嘱正确给药,水杨酸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儿童一般按照每公斤体重计算药物的用量,水杨酸类药一次按每公斤体重用量为10mg给药,两次用药时间为4h。乙酰苯胺类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每次按照每公斤体重10mg-15mg给药,两次用药时间为4-6h。2岁以下患儿可以使用10%的滴剂,2岁以上患儿可以服用5%的糖浆。吡唑酮类药物如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及安乃近等,芳基烷酸类药物如布洛芬等。

1.2.2观察组患儿在依照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物理降温护理方法:①物理降温护理:告知患儿家长多喂温开水、饮料或者富含水分的水果和稀饭等,病房室内要开窗通气,减少穿衣,解开包裹以及衣服颈部的扣子,暴患儿露头,有利散热;在发热时洗热水澡或用热手巾进行全身擦浴;将冷湿毛巾或毛巾包裹碎冰块敷头,将少热水袋内装少许冷水枕于患儿的头下,或将冰袋放置于大动脉波动处,如颈部、腹股沟内侧、双腋下。当体温超过39℃时给予酒精物理方法降温,用质地较软的纱布蘸取25%-35%的酒精,依次在患儿的颈部、掌心、腋窝、足背、腹股沟处反复拍拭,时间为15-20min,拍拭完毕后要暴露擦浴部位。②舒适护理: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内清洁,对于咽部不适的患儿可以用温盐水或者是复方硼砂液漱口、含服润喉片或者使用咽部喷雾剂。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干燥,为患儿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室内温湿度适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让患儿保证充足的休息。③出院指导:向家长讲解关于发热的相关知识,指导掌握发热的相关护理措施及家庭物理降温的方法。患儿出院后再次发作时能够就地急救,在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治疗。注意患儿的卫生,应尽量减少到公共场所玩耍,禁止与患病人群接触,适量加强体格锻炼,合理增加辅食,增加机体抵抗力,积极预防原发病的发生。

1.3效果判断有效是指体温在30min内下降,1h内体温恢复正常范围,2h体温无回升现象。无效是指体温30min、1h仍持续不下降,2h后体温下降在0.5℃以内。

1.4数据处理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

2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物理降温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发热仅是一个临床症状学的诊断,是许多相关疾病的严重症状之一;临床上对于发热容易做出诊断,但对于发热的病因鉴别诊断才是临床难点和重点。由于婴幼儿的发热病因较复杂,且无明显的其他特异性的症状,临床治疗中需要一定时间的观察,必要需要进行实验室以及特殊的检查,然后依照检查结果并结合患儿的疾病发展经过,甚至采取试验式的治疗,综合性的分析才能最终明确临床诊断[2]。婴幼儿发热的热型与成年人不同,加之近几年的糖皮质激素以及抗生素的早期应用,对临床的一些疾病的热型的特异性规律发生改变[3]。

总之,从临床治疗疗效果来看,物理降温的护理的临床效果较好,而且比较简单易行,尤其对于离医院远而又要及时处理的高热患儿更方便使用,但是无论哪种婴幼儿的降温方法均是对症处理的,而不是对因进行治疗,所以在进行物理降温的同时还应积极针对原发病进行有效的治疗,以免延误患儿的救治时机。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办公室团队建设 下一篇: 预算绩效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