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1 15:51:59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篇(1)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导方向,大量的作业、枯燥的记忆和背诵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课堂没有生命力、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限制了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造成了学生情感价值的缺损,教学目标无法有效达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策略,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成为教师的努力方向。为落实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我们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呢?

一、用趣味性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激发学生求知热情,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关键步骤。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重视新课教学的导入环节,一贯采用“开门见山、直接讲解新课”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给人一种课堂氛围严谨、枯燥的的感觉学生下意识收起自己的好奇心,对教学内容没有缺少探究的热情,没有学习的兴趣点和探究的动力,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趣味导入法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师可以采用漫画导入法。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两幅图画:一副是一个白须老翁带领一群乡下人在凿石运土,汗流浃背。另外一幅图则是一个开着小轿车的年轻人直接从山中的隧道疾驶而过。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两幅图说说自己的感想:“愚公到底该不该去移山?”这时,学生会对图中老翁和年轻人的两种行为展开热烈讨论,积极思考和讨论两者行为的心态,探究他们不同行为的原因。通过这样的趣味性导入,既可以缓解学生课堂上的紧张情绪,又可以以趣味漫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愚公移山的精神,把课前的讨论和文章的主题联系起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启发式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古代启发式教育的精髓,也是古代教育家孔子一贯主张的教育理念。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中,一些教师认为课堂提问只是一种形式,与其花费精力去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还不如直接让学生记住答案更方便有效。学生只会一味地去背去写,不会思考答案的原因和过程,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目的、也不符合启发式教学原则,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落实问题教学法,通过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海燕》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海燕吗?海燕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作者在描写海燕的同时,还描写了海鸥、海鸭等海边生物的用意是什么”、 “作者写海燕的目的是什么”、“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等。这时,学生根据老师问题的引导,则会改变直接从老师嘴里得到的答案,调动起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层层推进地思考教师所提的问题,从而在一环扣一环的思考和讨论中,体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采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既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用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摆脱传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如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罗布泊变化之前和变化之后的一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人们的乱砍滥伐和肆意索取对自然环境的危害、直观感受到大自然的千疮百孔。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村庄周围的一些环境破坏问题,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说出一些保护自然,阻止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危害的一些方法和措施等。这样,学生可以从学习中了解到人类自私行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从而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接着让写学生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保护自然环境,这样又训练了同学们的写作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转变学生“读书只是为了升学和考试”的错误观念,拉近了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提高自身的社会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篇(2)

古人云:大疑则有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向导,问题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数学问题是数学生命的源泉,是数学前进的杠杆。在问题中生成是指在原有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创造新问题;在问题中发展就是在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再提升、再创造的过程。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渐培养。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习惯于回答问题,却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其实“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起点。因此,教师要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问题中生成,在问题中发展。教师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能激起学生提问的冲动。如:在探究直线与抛物线交点问题时,我预设这样的问题:直线y=2x+m与抛物线y=x2相交于A、B两点,你能确定直线AB的方程吗?如想使方程唯一,你该怎么办?这样的开放式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应变能力。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养成大胆猜想,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主动探求知识奥秘的科学品质。

二、关注教学细节,彰显课堂魅力

打造高效高中数学课堂,教师必须从捕捉、关注课堂精彩细节入手,利用课堂上的意外,灵活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他们有独特的思想,独到的见解,所以课堂上的“节外生枝”不可避免。教师不仅不能打压,反而要善待和有效利用这些“意外”的生成资源,回报那些期待的眼神。如:函数概念比较抽象,课堂上我请学生帮忙想出一种不易遗忘的记忆方法。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记忆的:把函数符号比喻为“加工厂”,“自变量”比喻为“原材料”,“法则”比喻为“加工的方法”,“因变量”比喻为“成品”,这个比喻形象而生动地体现了法则与自变量之间的作用与被作用的关系。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这些细节,让其成为一种生成性教学资源,师生共享教学智慧,就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多播一份关爱,多撒一缕阳光

新课程要求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真正使每位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得到进步,就必须解决“后进生”的问题。我认为:爱心是开启后进生心灵的钥匙;评价是消除后进生恐惧心理的良药;分层次教学是增强后进生自信心的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课堂上,教师要千方百计给“学困生”搭建成功的舞台,点滴的成功有可能成为学困生继续学习的巨大动力。如:作业布置上,教师根据平时上课的课堂反映分层布置作业。对后进生在数量上和难易程度上给予照顾。教师的一份关爱,如一缕阳光,给了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开通有效教学的康庄大道

电教媒体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情趣和求知欲,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二次函数图像》的教学,我在“几何画板”中通过拖动点的位置,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a、b、c对函数y=ax2+bx+c图像的影响;还可以看到函数y=ax2+bx+c图像是如何由函数y=ax的图像经变化所得,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望尘莫及的。因而,教师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使学生在欣赏到现代科技的同时,学习效率和兴趣也大大提高。

五、开放的教学模式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

开放式教学是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模式上打破封闭型教学活动,开拓更大发展空间的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例如,研究性课题: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我们可以这样来组织教学:(1)社会调查:获得了大量分期付款的信息资料。(2)课堂探究:举一个分期付款的实例进行分析。(3)撰写研究报告:从社会实践到数学课堂,学生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的探究,其深度和广度超出了教材的范围,学到了课堂中所学不到的知识。

总之,数学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悦中得到激励,赞叹中增强自信,问题探究中流连忘返,从而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篇(3)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自古情理不分家,让学生对化学“动情”,再让他们学习化学之“理”,自然效果倍增。那么怎样让学生对初中化学“动情”呢?无数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物经历表明,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内心对其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同样,学生内心对化学的热爱和追求,对其化学学科学习品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化学情感的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

1. 对化学教师“动情”。

要想你的学生喜欢上化学,那首先要让他喜欢上作为化学教师的你。所谓爱屋及乌,学生喜欢上了你,自然也就连带着喜欢上你教的学科,喜欢了,也就会认真,效果当然也就好。要学生对化学教师“动情”,首要前提是化学教师要有足够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体现在个人修养,为人师表,要让学生觉得你值得尊敬,应该尊敬。其次化学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广博的知识体现在备课充分,广博的知识体现在勤于钻研,知识要有深度,有广度,一个简单的现象要给学生意想不到的收获,能激发学生深度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勤于思考,挖掘出有深度,有广度的问题。

2. 对化学学科“动情”。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自然赋予其独特的魅力。化学“惊奇”,化学实验,化学现象常伴随着魔幻般的变化,开学初始,一节化学“小魔术”展示课,可让学生瞪圆眼睛。化学“奇妙”,空气是物质组成的,空气是有质量的;动物呼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等等,等等,无一不冲击着学生的思维。化学“实用”,用化学知识解释灭火的原理;用微粒运动解释气味扩散的原因;用小苏打发酵,治疗胃酸过多。等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会到化学的魅力,自然会喜欢上化学。

3. 对化学知识“动情”。

新课程教学目标中,增添了情感目标,要求我们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合理地开展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用能让学生“动情”的资料展示进行课题式研究,可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如用触目惊心的森林大火(包含起火、燃烧、危害、扑灭)录像短片展示,开展《燃烧与灭火》的课题研究。再如用浓盐酸的泄露图片展示,开展盐酸性质的课题研究。

二、思维策略――运用线性思维

化学线性思维指的是,分析化学问题时程式化有序性的化学思维方式。现在的初中化学教材编写意图,趋向于话题式研究,这种编写形式,打破了原来旧教材那种知识系统式研究,每一个话题的研究,都要涉及到多种不同系统的化学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有挑战,但同时,也造成学生思考问题时缺乏有序性,有时分析问题时甚至出现无所适从,不知道用哪方面知识从什么地方入手分析的情况。这无疑给学生解决问题造成了难度。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化学线性思维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研究物质的性质,还是进行化学计算;无论是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还是实验现象描述;无论是自主探究,还是集体讨论。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要使学生的思维是沿着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远到近的优化程序步步向前推进的,直至有效地完成任务、实现目标。

三、分层教学策略――设计开放性、发散性问题

我认为分层教学应该是侧重于教学内容上的分层教学。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用武之地,人人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通过多层次的问题,开展多层次的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较高要求。高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必须用心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而要较好的执行这样的思想,我认为最好莫过于设置开放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篇(4)

一、优化教学的含义

优化在字典里有许多含义,但归集起来主要有两点:(1)为了在某一方面更加出色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简单地说就是把一些不好的方法剔除出去;(2)使某人某物变得更加优秀的方法、技术等。在这里我们取第一点的含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把一些没有用的、重复的、不重要的方法舍弃,优化那些重要的、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然后在教学中把这些方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二、优化生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实效的意义

在新课改形势下,由于现在的高中课程越来越紧张,而且课本上的知识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合理地安排教学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介绍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事例,让学生对所学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边实验边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基础。通过优化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加深记忆,提高课堂的学习实效。

三、优化生物教学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的原则。在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有许多结论都来自于实验,这就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或在分析得出结论过程中,把实际的结果和实验现象报告给老师,不能作虚假报告或不做实验把凭空想象的报告交给老师。

例如,在高一生物课堂上,有一节课是用显微镜观察玻片上细胞的形状、数量、方向是否和玻片上物体方向一致时,学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凭感觉,随意跟着感觉走。所以,就要坚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这样还可以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认真对待科学的精神,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加深记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坚持以教学目标为原则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选择何种优化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极为重要,而坚持以教学目标为原则,这一方法显得尤为突出,因为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时需要老师补充一些与本节课题相关的课外知识或信息,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好所补充的内容不脱离本节课学习的目标,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所提高。

例如,在讲高中“生物染色体”一课题时,老师完全可以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亲眼看见书本上所讲的重点,知道染色体是两条双螺旋结构,还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糖葫芦,告诉同学染色体的双螺旋结构和糖葫芦形状差不多,然后完全可以再补充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染色体是谁研究出来及由谁命名的。让学生知道染色体的发展史,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更加深刻,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

3.坚持以积极创新为原则

在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达到优化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坚持以积极创新为原则。

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课题时,教师应该打破平日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完全可以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如,学习目标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在“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点:(1)了解渗透作用的意义;(2)明确细胞是一个典型的渗透系统,从理论上明确细胞具有渗透吸水的能力;(3)通过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进一步确认细胞是一个典型的渗透系统。先让学生明确这些学习的目标,然后先让学生自己先进性实验研究探讨,打破原来由老师带领学生设计实验、研究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学会自主自立,勇于发现和养成探索的品质。在学生做好准备的前提下,老师再对学生通过讨论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改正和补充,这样不但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而且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由此可见,创新教学是科学、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

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

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因为高中课堂一节课大约在45分钟左右,为了使这45分钟得到更好的利用,所以,要求教师要合理地安排教学重点,并且目标要准确清晰,有层次,这样,既能避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且可以使教学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

例如,在讲“从生物圈到细胞”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然而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学习的难点。针对这些重点难点,学生对其进行探讨和思考,当老师在进行讲解时,学生会把在探讨中没有明白的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理解,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更有效地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2.使枯燥的课堂学习趣味化

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有许多枯燥又乏味的概念需要学生去记住甚至背下来,这样让大多数学生感觉学习的乏味与枯燥,所以,教师在讲解这些概念时,需要用一些比较生动形象的比喻,把那些乏味的概念用生动、浅显易懂的语言或例子形象地讲解出来,让学生不仅对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还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讲自有水和结合水这一概念时,因为细胞中的水是以两种形式存在的,他们之间不但可以相互转换,而且还能够对细胞的新陈代谢产生影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想象河里的船只,冬天当河水结冰时,船只通行受阻,河上过往船只就有所减少;而气温升高后,河面上的冰融化成水,有利于船只通行。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的实例,学生就能够很快明白自由水和结合水之间的转化,课堂气氛也就不那么沉闷,变得活跃起来,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通过这种趣味化的学习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借助实验,使理性的课堂感性化

因为,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理性的学科,所以有时会需要借助一些实验来让这理性的课堂赋予感性化,这就需要教师要为学生制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学生具体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特征的观察,形象地理解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例如,在学酶的特征这一节课中,通过进行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利用实验,将知识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对其进行总结后,就能够很容易地掌握酶的特征这一知识点,酶作为催化剂的一种,化学反应必须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学生不但掌握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而且让学生对这一结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好习惯。

4.兴趣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提高高中生的课堂学习实效性,将学生的兴趣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是必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学习,使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压力和负担,所以,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以下几点:(1)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目标,知道所学的重点;(2)找些学生感兴趣的事例,把学习目标、重点和学生感兴趣的事例结合起来;(3)再讲一些有关现今生物科研的成果和事件,让学生有一种钻研探索的精神。

例如,在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教师应该先介绍一下现实生活中克隆羊“多莉”的出生,以及太空育种,太空大青椒和太空南瓜的形成过程,为学生学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做好铺垫,为以后学生学习基因遗传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老师介绍的事例,对“基因”这个概念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所以,在上课时就会更加专注地学习和思考,使学生很快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

总之,在现阶段的高中学习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发现教学的新方法,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而且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还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改进,让学生更有效、更愉快地学习,使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能够灵活地运用且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从而达到提高课堂实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洪波.优化课堂时间管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论高中语文课堂时间管理的方法和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1(05).

[2]吴良根.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2(20).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篇(5)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曾就文章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做过非常精辟的论述,那就是要做到“文质彬彬”。他强调好的文章一定要做到内容“文质”,就是首先要做到内容好富有文采,其次就是文章的形式也要很讲究,只有把好的内容与优美的形式很好的结合起来才称得上是优秀的文章。这里所强调的就是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只有美好的形式而内容却显得空洞的文章是达不到优秀的标准的。同样,对于一堂课而言,我们首先应该注意其实效性,就是要让学生有所收获,然后就是要在艺术性上下功夫,把自己的上课方式加以优化,让学生爱听喜欢上。当然,再好的课堂授课形式也应该是为课堂的有效和高效服务的,我们切不可本末倒置,以为花拳绣腿就是有效的实用的。

那么,如何丰富教学方法,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勇于创新,大胆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辅助形式,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活起来”

死板的教学方法必然会产生沉闷的课堂气氛,沉闷的课堂氛围必然会给人沉重的压抑感,如此,整个课堂便会如闻一多先生的诗作《死水》所描述的,混混沌沌,毫无生气,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会导致教者无力听者无味的结果。调查研究表明,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轻松自由的心情能让人的接受能力发生惊人的变化和大幅度提升。因此,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大功夫,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富有生机鲜活起来。

曾经听过偏远农村中学的一节课,讲授的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记得那是一个秋意渐浓的日子,有阳光,但已经不大能感觉得到暖意。教室里的设备很简陋,和许许多多农村学校的布置没有多少差别。走进教室的时候,我做好了“走过场”听课的心理准备――这样的条件下,能上出什么样精彩的课程来呢?然而,上课铃刚响过,师生相互问候之后刚刚坐定,一阵悦耳的歌声在教室里缓缓的流淌开来――是白雪演唱的《一剪梅》。委婉的歌声,莫名的愁绪,在这了无暖意的阳光里回荡,居然让人心神动荡。原来是讲课老师找来唯一的录音机,用借来的磁带配合自己的课堂,入情入境,学生们陶醉了,我们也陶醉了。那一节课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上课的女老师当时才刚刚参加工作,她年轻的思想所饱含的活力和机智却留给我更深的印象――就地取材,新奇的设计,让自己的一堂课整个儿“活”了。今天,我们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完备多了,我们拥有了众多的选用余地,我们可以查阅到更多更广泛的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借鉴参考以为自己所用。电子课件的制作愈来愈快捷方便,越来越多的老师也都纷纷利用它来辅助自己的课堂教学,给自己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朝气。尤其在众多的研讨课和展示课上,洋溢着浓郁的现代气息和简捷的节奏,效果明显的提高了许多。

当然,许多政治任务型课堂总给人一种“玩花样”的感觉。好像他们不是奔着为了自己课堂的实效性去的,纯粹是为了作秀,一味频繁大量的使用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电教设施操作水平的娴熟,整堂课搞得繁花似锦,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给人的的总体感觉是,哗众取宠,反而冲淡了课堂内容的主题,从学生中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二、拓宽视野,多方借鉴,从多元艺术文化形式中汲取可供使用的东西,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富有韵味儿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篇(6)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强烈兴趣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探索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现在的中学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多于实践技能的学习。这样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每况愈下,大多数对学习还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家长、老师“威逼利诱”的结果。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前提足:所做的这一切必须要引起学生的共鸣,若引不起学生的共鸣,课堂上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徒劳的,“言者有心,听者无意,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昕的昏昏欲睡”正是没有引起共鸣的写照。引不起学生共鸣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是所讲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脱节。学生不想听,不愿听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觉得所学内容空洞、与生活实际无关。理论知识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究其本源,无一不是来源于生产实践。如何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看似空洞的理论之间架起一座认知的桥梁?这是师生共鸣的关键,是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关键,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这需要教师高超的教材处理能力,找出教材中理论的实践来源,将高雅的通俗化、将抽象的形象化。使学生有r理论源于实践、跳一跳,够得着、努努力,能学懂的感觉。就化学课而言,巧妙设置悬念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质的变化是千变万化的变化现象是丰富多彩的,利用这些变化和变化的现象,精心设计实验从一些奇妙的化学现象创造悬念,创造欲答而不能,欲罢而不忍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二、充分重视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见效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指导学生预习方法。预习不是看一遍书即可,教师可列出提纲让学生白学,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指导学生听课方法。动耳听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动脑加以分析、归纳,将知识加以整理以便加强记忆;动手将重点内容做笔记以备复习。指导复习方法。根据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这就要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到后来可间隔一定时间再复习,间隔时间随复习

次数越来越长。学习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课堂教学效率必将大大提高,学生也将受益终身。

三、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

课堂卜,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问,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经验的教师从来不会“满掌灌”,而是在细针密线,鞭辟人理的同时,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为有以下一些方法:

1、抛砖引玉法。就是在课堂讲授时,教师讲关键,点要害,把线索思路抛出去,然后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引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好比射箭一样,教师引导学生张满了弓,却不发箭,让学生自己把箭射出去。

2、演绎归纳法。是指教师在帮助学生温习旧知,扫除障碍,作好铺垫,唤起联想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得出结论,形成规律。即教师演绎,学生归纳。如习题课上某一类题的解法,教师可通过一组或几组不同的例题,描绘山大致的轮廓,帮助理清思路,而解题方法或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3、蜻蜒点水法。如果说演绎归纳法是教师演绎,学生归纳,那么蜻蜒点水法则相反。此法教师只在重点、关键处点拨一、二,给学生以简单的提刖i,大量问题则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

4、举一反三法。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倡“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中也应如此,教师不必面而俱到。对于某一类问题,只需抓住典型范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以揭示规律,形成思路,而同类教材的其他内容,则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发散思维,触类旁通。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篇(7)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文章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总结归纳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紧扣新课程标准

研读课程标准,了解设置课程的理念,把握多维目标,了解新教材的编撰遵循的规律。新课程标准强化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设置,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旨在使学生自主发展成为新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只有认清当前的时代特点,认清时代对人的发展的要求,认清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们才能正确地发挥自己的职能。例如,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数学课程的特点是: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了标准,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因地制宜地提高课堂有效性。

二、多用“问题式”教学法

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和活动,适时设置问题,激起学生参与欲望,提高参与程度。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着多维目标的实现情况。

首先,问题应该有悬念性,以悬念的形式向学生呈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要将这一个大的、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的子问题,使难度降低,以利学生将问题和现有知识进行联系。

再次,所设置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梯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沿着逐个问题层层深入,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问题式”教学法,关键是问题的设计,教学设计应以问题为中心,突出重点,层层展开难点,层层深入。教学问题的设计,既体现人的共性发展需求,又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知识是科学,科学的本质在于其规律,只有我们把教材研究透彻,善于挖掘教材,将隐含的可以作为情感教育的点显性化,适时教育学生,才能在日常教学中践行这些要求,落实教学的有效性。

设计好了教学“问题”,才能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发挥教师才智所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真正使课堂的能与量得以充分体现,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师生互动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愉快的情感体验会使人精神焕发、思维活跃。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都可能在师生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可以使课堂的氛围既轻松又和谐。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运用商量的口吻,充分体现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方法,关键在于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例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交往与沟通,是教学的核心。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思想交互、碰撞的历程。在课堂上,他们彼此不断捕捉对方的想法,从而产生交流、渗透,使学生通过动手、思考、表达,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探究能力、攻关能力;提倡相互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在自主学习和合作研究中探究问题,得出结论,从而提升学习能力,得到相关知识。

重视过程评价,及时信息反馈。重视过程评价即指学生作出相应的反应后,教师要及时评价,重视师生情感交流,逐步建立师生情感纽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的评价对于学生是一种正强化,以后他们将会出现更多的我们所期望的行为。重视过程评价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产生兴趣,使学生乐其学,钻其学,精其学。

教育者的使命在于用人格孵化人格,用智慧点燃智慧,用生命影响生命。师生互动中,可以因地制宜,实施分层教学。我们应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每个学生总有一些特长,总会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为人类的发展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所以我们要重视每一个学生,让我们的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不遗弃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提高他们,挖掘他们的潜能。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篇(8)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迫切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在消耗相同的时间与精力的情况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数学是小学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工具学科。不管是在中考中还是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数学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正是笔者在研究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背景下,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做了简要总结与分析。

一、实现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关键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近年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近年来,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都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进行改进创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也有不少。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思维与逻辑结合较为紧密的学科,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阶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索,以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差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依赖或被动状态。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不假思索的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比较少,思维长期僵化不活跃,学生还没有形成与同伴合作探究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二)教师教学思想陈旧

许多数学教师对于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动机并不清楚,单纯的认为自己长期以来都是优秀的数学教师, 学生在考试中成绩斐然, 也深受学校、家长与学生的欢迎,就可以保持现状,不必进行改革。尤其是一些示范性小学的许多数学教师, 更是如此。在这些教师眼里,这是不合理也是不可理喻的要求,这些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好不透彻,教学思想也有待改进。

(三)对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认识欠缺

传统“灌输式”教学思想根深蒂固,教师已经习惯了“讲授法”教学,一时之间难以改变。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对小学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需要放开双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探索。另一方面,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指导。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很难打破,要想实现传统课堂向高效课堂的转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四)学生思考能力欠缺

想要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独立思考总结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方程求解这一模块中,学生会接触到求解方程的多种方法,每一种证明方法都有自己的限定条件和公式,不同的方法既有类似又有不同,如果学生不主动总结,进行对比记忆,很容易混淆。

面对这种状况,数学教师不能听之任之,而是要积极引导独立思考与总结,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正确思路与方法,积极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适当给予帮助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总结学习技巧的习惯。

三、改变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措施

(一)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在教师上课之前进行预习,学生能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概括的认识,也能在课堂学习中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要想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首先,要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其次,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最后,预习能力的培养贵在坚持,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才能把预习当成一种习惯。小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还较为欠缺,在预习过程中仍然需要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例如教师第二天要讲鸡兔同笼的典型习题,教师就可以在前一天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根据例题理顺思路,并额外做十道相同类型的题目。第二天上课前与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见解,为教师课堂讲授奠定基础。

(二)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与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小学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高效的课堂不仅可以让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讲解几何体时,只能在黑板上给大家呈现出立体几何的某一个侧面,这样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黑板上的平面图形不够形象直观,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维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三)实现小学数学的阶段性学习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高低不一、参差不齐,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兼顾大部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必要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内部互帮互助,在课堂上开设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自己的疑问。除此之外,学案设计和作业布置也可以有所差异,基础较差的同学只需完成学案上的基础题目,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可以继续完成拓展题目。分层次、分阶段教学,不仅能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深刻的认知,而且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营造趣味课堂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篇(9)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效果;问题;有效方法

Key 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problem;effective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247-01

0引言

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汲取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应该是每一个任课教师的宗旨。但想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要靠平时的点滴积累,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探索,找到一套合理、可行的方案。

1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1.1 教师没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功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技术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板书水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1]。有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学基本功的重要,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因此就容易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上课前没有将板书规划好,板书零乱,有些重要及难点内容也没有提炼出来,学生无法了解各部分内容该掌握的程度。

1.2 课堂气氛沉闷引起课堂气氛沉闷的因素有很多,教师的授课情况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一个主要原因。比如教学基本功不强,对知识不能融会贯通;语言不精炼,拖沓冗长,严重影响学生的听课热情;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听课过程中会感到很茫然,不知道所学课程在实践中到底有哪些应用,或是用于解决哪类问题,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3 学生与教师间缺少沟通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灌输,不太重视学生对所教知识的反应,甚至不希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疑问,认为这样会造成思路的中断或秩序的混乱,不利于授课;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没有向学生解释课程在就业及日后的工作中的重要性,这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听课热情。

2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2.1 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对所教授的课程进行研究、探索,使教学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掌握好理论知识,还应学以致用,同时还应密切关注实践,不断提高实践水平,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课堂互动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的思想交锋、观点碰撞,这不仅活跃了教师的教学思维,同时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2 提高试卷的创新性对现代大学生来说,试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专业课程的考核应以分析、运用、综合、创新等题型为主[2],增加创新思维、综合能力考核内容的比重,这样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水平和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必须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复习,有扎实的基本功,否则很难完成这些题型;非任课教师出题,使得学生必须对所有知识点都要理解或掌握,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平时成绩所占比重要合理合理安排平时成绩的比重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平时成绩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出勤成绩,根据平时出勤情况给分,另一部分可通过平进提问或课堂表现等情况给分,当然可适当的搞课堂小测验。如果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部会比较认真,以期待取得好成绩。

2.4 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授课教师来说,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圆满完成,营造良好的情感关系很有必要。因此在上好每一节课时,教师还应该心系学生,和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做学生的好老师、好朋友。和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动向,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提高课堂效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确实很多,需要每一名老师深思熟虑,尽可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出更大的努力,让大学课堂成为充满生机的课堂、充满活力的课堂、充满收获的课堂。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篇(10)

课堂教学目前仍是历史教育教学的最主要组织形式,学生在学校的历史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也是受教育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场地,它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大胆打破传统,摒弃传统历史教学的不足:教师仍然是历史知识的传授者,但知识传授不再是教师的唯一角色,他们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就像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宰者一样,他们是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与中心,他们不再只关注知识的记忆与背诵,而更要关注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在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探求、大胆质疑,体验历史过程;在师生角色的转变中,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多样化、现代化。仅仅依靠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显然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也融入现代化教育技术领域,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全面运用,将会进一步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这是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总之,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将使课堂变成一个和谐自然、轻松有趣的“生活”一角,是常态化的生活而不再是机械呆板、压抑沉重的“教育”场地。

二、明确教学目标

历史教学目标对历史教学的有效实施,以及建立历史学业评价的科学体系至关重要。教学目标有三个层次,一是宏观目标,即教育的培养目标,这是对任何学科教学都有的共性要求;二是中观目标,即学科课程目标,带有鲜明的学科特性,在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三是微观目标,即课时教学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应达到的预期状态,是宏观的共性要求与中观的特性要求的具体体现。

课时教学目标的清晰度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的作用,即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与应用都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课时教学目标还为学业评价提供了标准与依据。

三、掌握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课程改革引发了初中历史教学的重大变革,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明显增多。

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能盲目、随意地选择教学方法。由于历史的过去性特点,教师应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让学生知晓历史事件发生演变的前因后果,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去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课堂活动设计才是有效的。

四、把握课堂提问

上一篇: 高速公路市场分析 下一篇: 小学生假期实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