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05 05:00:26

网络时代

网络时代篇(1)

到了网络时代后,我们刚刚要进房子,突然一个声音响起:“请输入密码!”我问:“爸爸!我们家的密码是多少?”“不知道,那个房地产服务小姐没有跟我讲哦!”爸爸摸了摸后脑勺。“什么?没有告诉?爸爸!你怎么搞的啊,你居然没有问清楚?你要知道房地产离我们有多远吗?”我怒气冲冲地向爸爸囔到。“没有关系啦!都是一家人,别计较来计较去的,陪你爸爸去哦,”妈妈对我说完后,转向爸爸,“你下次再敢忘东忘西的,看我怎么收拾你!”“知道了!”爸爸的脸上泛起了一阵阵红晕。

我们一家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搞定了密码这件事情,回到家里,我立马倒在在沙发上,说:“爸爸,有没有果汁啊!水也可以!”“哦,帮你找找看啊!”爸爸说。哦!看电视咯!可是我一开电视,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写问答题!“要开启电视,请经过网络调查。”我晕,开一个电视也要那么麻烦么?我作完答后,想换一个频道,电视又蹦出一样东东“要换台,请经过网络用户调查。”我狂晕,哪有这样的电视机哦?就这样,我每换一个台,就会蹦出一些鬼东西,我都快发疯了!我火起来,把遥控器一摔,喊道:“有什么了不起的嘛?大不了不看!”

网络时代篇(2)

忽然网络爸爸出来啦!他告诉我:“明天将会晴转多云,气温最高27度,最低15度。”

网络时代篇(3)

今天可真的是好倒霉呀!什么?为什么这么倒霉,当然是--不告诉你。想知道的话,那就请听我慢慢道来。

生活在这个网络时代里的人呀。每个人都有一台自己的掌上电恼,考试的时候,老师会让你发送36545到考试@32。com。上课时,每个人都要打开相应的网站才能正常上课。

今天,我约了几个同学去游乐场玩,可一到游乐场,才发现自己没带掌上电脑,真是祸不单行。我急忙往家跑,到了家门,原本以为可一放心了,但是妈妈却在我出去的一段时间里把房门的钥匙换成了网络钥匙,好不容易回到了家,打开掌上电脑发现妈妈发来一条邮件,上面写者:“颜铭江,请你把今天晚上想吃的菜发过来,我用电脑营养机进行分配看听不听你的建议。”“嘟嘟嘟”爸爸也发来了电子邮件“爸爸今天想吃回锅肉,请你一定要支持我呀!”

我的好朋友他们都说他们生活的“卫生时代”“精确时代”“卫生时代”都很倒霉。但是我却觉得我生活的“网络时代”才是最倒霉的,如果修改机器能从地下室搬出来的话,那我一定要我的好朋友帮我修改一下我生活的时代,朋友们,如果想来我生活的时代话,请一定要买一台掌上电脑哟,哦对了,还要记得上网,否则,嘿嘿,后果自付。

网络时代篇(4)

电子商务是网络银行发生的商业基础,可以说没有电子商务的发展,就不会有网络银行的兴起,电子商务是1种伴同因特网的普及而发生的新型贸易方式,它是当代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在商务领域广泛利用的结果。

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络银行。通常说,电子商务对于银行的请求有两方面:1是请求银行动之提供互相配套网上的支付系统;另外一面是请求银行提供与之相适应的虚拟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是1种网上交易方式,所有的网上交易都由两个环节组成的,1是交易环节,2是支付环节,前者是在客户与销售之间完成,后者需要通过银行网络完成。

网上支付系统的树立是电子商务正常展开的必要前提,否则网上交易没法进行。例如在一九九九年初,上海书城推出网上书店服务,从开业到二月九日的四0天中,走访该网站的有一.七万人次,而营业额却不足五000元,仅是上海书城正常营业额的一%。还有杭州“中国第1家网上书店”更是早已经夭折。是甚么缘由致使此类问题,主要是网上支付问题没有解决。要发展电子商务必需依靠先进的网络银行,网络银行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1个安全、安稳、高效的网上支付系统,从而有力地支撑了电子商务的正常展开。

2、网络银行的金融服务

网络银行是1种虚拟银行,它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网络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包含两方面,1是基础网上服务,2是增殖网上服务。基础网上服务是指网络银行向客户提供的基础性电子商务服务,它又由两部份组成。银行电子化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有:(一)银行零售业务电子化构成的金融服务品种,如ATM以及POS的发展使银行零售业务解脱了时空的限制;(二)银行批发业务电子化提高了其服务的范围经济效益;(三)银行同业清理转账电子化,如电子资金转账系统(EFT)、自动付费系统( APS)以及全世界电子表资金转账系统。转账系统的树立,也为网络银行的金融服务提供了首要前提。基础网上服务的第2个方面是网上支付系统,它主要是向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网上支付系统服务,这1服务是形成电子商务的核心服务项目。在网长进行的全体交易都需要通过网络提供系统来完成,它既是吸引网上客户的基本手腕,是网上金融服务的首要内容。

网络银行提供的第2项金融服务是网上增殖服务。网上增殖服务又主要体现在金融服务品种的在线多元化以及品牌化两个方面。银行业务品种多元化,是网络银行金融服务的优势。目前,网络银行所提供的服务可分为:(一)各类信息,包含静态信息、动态信息以及账户信息;(二)在线交易,包含开户、存款、支付账单、转账、贷款、保险及通过经纪人购买各种金融商品;(三)新型服务包含向客户提供投资咨询,股票分析等。

为了更大限度地知足顾客的随机性、便捷性请求,美国网络银行正在开辟下列在线金融服务:(一)客户综合服务网络,人们通常称它为“银行服务呼唤中心”。它是指客户应用必定通讯手腕,如电脑、电话、传真等,与服务中心获得联系后,可享受系统所提供的金融信息服务以及金融业务服务。(二)电子货泉情势的支付服务。它是指在网络服务供应商(ISP)的技术支撑下,网络银行提供电子票据支付、电子票据开立、购买保险以及共同基金和进行股票交易等各种电子货泉情势的支付服务。(三)网络金融工程的全方位服务。它是指向特定客户提供特定的服务方案,包含尖端金融产品的设计、证券承销支配,资金的吸收以及分流及投资组合策略等。

网络银行提供的增殖服务还体现在金融服务品种的在线品牌化上。现在的人们愈来愈注重品牌的选择,由于它有信用,值患上信赖。一样,在选择网络银行时人们也对于传统的老牌银行情有独钟,由于它们比新创建的银行更具深挚的企业文化基础以及更高超的市场营销策动能力,也有实力提供更利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3、网络银行的竞争优势

网络银行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有许多竞争方面的优势,凸起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对于本钱的替换效应以及对于服务品种的互补效应上。网络银行不需要具体的营业场所,因此其本钱替换效应主要表现在对于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以及营业网点的本钱替换上。此外,因为网络银行运作的基本策略是将传统的前台服务与虚拟的网上前台服务有效结合起来,将传统构成的后台数据处理与网上虚拟的后台数据处理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台前台后的业务以及数据处理1体化的服务,填补了传统银行金融服务的不足,起到互补的作用,从而大大的增强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竞争能力。

网络银行的竞争优势具体体现在下列几方面:第1,本钱竞争优势,即网络银行可以降低银行的经营以及服务本钱,从而降低客户的交易本钱。据美国1家金融机构统计;办理1笔银行业务;通过分行方式的费用是一.二五美元,使用ATM是八0美分,使用电话银行是四0美分,使用自动拨号方式是一0美分,而使用因特网只需

要一美分,可见,与传统银行相比,网络银行拥有显明的本钱型竞争优势。第2,差异型竞争优势,即网络银行可以突破地域以及时间的限制,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传统商业银行的营销目标只能细分到某1类客户群,很难提供1对于1客户服务,即便能提供,本钱也比较高,而网络银行能在低本钱下实现1对于1服务,从而构成差异。第3,知识优势或者无边界竞争优势。在现代信息技术前提下,尤其是在网络经济环境下,银行竞争的优先选择因素将是知识因素。经济全世界化以及信息化使银行之间的竞争从有形资本转为无形资本;从土地、资金以及人材竞争,转为人力资本、资金、思想观念以及知识的竞争。而网络银行应用它的信息技术以及信息资源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竞争所需要的知识要素以及竞争手腕。

总之,网络银行应用本钱竞争优势、差异型竞争优势及知识优势,向客户提供了低本钱、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改善了商业银行的形象,也扩展了主要客户的来源,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综合经济效益。

4、我国对于网络银行的发展做出的踊跃反映

网络时代篇(5)

说起网络对人的负面影响,作家恐怕是首当其冲的人群。

网络时代的年轻人大多很少买书,更谈不上逛书店。他们需要的任何读物,几乎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说来“痛心”,我的很多作品可以直接在一些网站下载,但那些网站通常很少得到授权。常会发生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有读者写来热烈信件,说网上看到对我某一部作品的介绍,于是想法在网上找到全文,读了很有收益……有的读者觉得光是网读还不“过瘾”,干脆利用单位的打印机将之一页页印打下来,装订成册(这是中国才有的现象),以便于回家细细阅读。这些读者自然增加了网站的点击量,但作者付出的劳动却毫无收益。于是,近几年屡屡看到作家呼吁的维权活动,但大多无果而终。有学者认为,将来作者的收入不是从售书中得来,而是来自于“原创者的权利、个性化、附加信息、广告价值、赞助、订阅收入――简而言之,就是那些不能复制的权利或价值”。这无疑是相当令人困惑的前景,不知需要怎样的操作和时日,才能将一本书与“那些不能复制的权利或价值”连接,最终化为作者的收益。

与此相同的还有网上购物。

早几年网上购物还只是少数人的时尚,现在网上商场可谓如火如荼。不少年轻人告诉我,同样的东西在网上购买可以省不少钱,于是大量商品直接从网上下单。人们问,衣服鞋帽不要试一试吗?他们会一笑:商场当然还是要逛的,包括一定要逛那些名品店。然而,那只是对商品的挑选,到试衣间试试衣服是否合体,花色穿在身上是否好看,鞋子套在脚上是否舒服?然后记下适合自己的型号、类别,回到网上成交。

网上购物没错,但这样免费消费商场提供的服务,无疑是一种网络时代的“侵权行为”。这种网络时代越来越普遍的侵权行为,几乎发生在大多数领域,其负面作用是可想而知的。它破坏了社会合理的交换法则,腐蚀着一个社会的道德伦理。

网络时代篇(6)

经过研究者对海峡两岸局部地区大学生网络阅读的调查发现,21世纪使用网络的主要人群之中,群众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原因之一是大学生在使用网络媒介数量上的优势,其二是大学生作为社会高等教育产生的高科技人才,对于网络的迁移运用能力占极大优势。在研究者调查的高雄地区与杭州地区之中,发现两岸群众绝大部分生都生存在网络建构的“美丽新世界”之中,网络阅读的形式与内容涉及之广几乎成为大学生的第二社会,甚至超越第一。在越来越仿真的网络社会中,阅读是否还保留着“阐释年代”的价值?如今的网络阅读覆盖人际、经融、文学、社会等众多领域,几乎如洪水猛兽般淹没了原有的线性的语言文字时代。从内容上的丰满到形式上眼耳口手脑的全方位突破,网络阅读的大潮势如破竹。研究者从社会角度研究两岸大学生网络阅读现状,发现大学生社会参与实践能力逐渐被剥离。这并不是说大学生不关注社会情况,而是指他们仅仅停留在关注社会情况上,将社会关注误作了社会行动参与。例如2014年7月5日,杭州地区七路公交车纵火案事件引发社会热点关注,社会舆论之中并不缺乏大学生身影,然而参与社会行动的力量却少之又少。相比较而言,台湾地区“太阳花反服贸”事件之中大学生参与社会行动的主动性更加显著强烈。阅读的网络升级不应当成为“被傀儡”者的养成区,而应当成为社会主人翁的三头六臂。

网络阅读有它的优越性,我称之为“短平快”。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时代,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亲近的方式取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当然有很大的意义。但网络阅读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缺乏深度,会导致人的精神的平庸化;另一个是网络阅读是群体性的,缺乏个体性、个人性的阅读,容易趋向潮流,容易倾向于时髦、被时髦所裹挟,这就需要经典阅读。经典阅读的最大特点是深度阅读,而且是个性化、个人化的阅读。比如,鲁迅作品不能只是默看,非得朗读不可。他作品里有那种有韵味、那种浓烈的而又千回万转的情感,那里面不可意会但能言传的东西,都需要朗读来触动你的心灵,通过朗读来进入情境,来捕捉感觉,产生感悟。这样的阅读是接近鲁迅内心世界的一个最好的通道。而我所强调的是情境、感觉、感悟,就是中国文化的特征。如果说西方经典主要是通过分析来接近的话,那么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不仅是古代的文化,也包括鲁迅的文化,不能完全靠分析,而要靠感悟、情境、感觉,甚至直觉,这是进入中国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一般人可能比较习惯用分析的方式进入经典,现在可以换一个方式――不是拒绝分析,必然会分析,但更多的,至少在开始时必须强调感觉、感悟、情境、直觉。

中国传统教育是这样的,启蒙的时候读《论语》,不是讲《论语》,而是读、背。通过读,获得感觉,通过背,体验那些东西。读了、背了,进入到你的生命里,然后分析,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也提示我们这是进入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经典作品得一点一点地看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世界,这告诉我们经典的阅读需要深度阅读,而深度阅读就是文本细读,通过文本细读达到对经典作品的一个深度了解。这涉及到经典阅读的特点,我认为经典阅读最大的特点除了通过文本细读达到深度阅读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也就是说不同读者对经典有不同的进入方式,因此也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发挥。

我强调“发挥”,也就是说阅读经典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要有我们的理解及l挥。最好的经典的意义都是原创者和阅读者、研究者共同创造的,任何经典都是这样。所以有一个过程。从经典变成学说,如儒家从《论语》《孟子》变成儒家学说,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解经者,解释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有新的创造的,所以出现了像朱熹、王阳明这样的大家,他们是接着孔子往下讲,对孔子思想包括孔子文本通过主动的、细腻的阅读有新的解释、新的发挥、新的创造,最后成为儒学。儒学就是孔子他们所开创的,被后来的阅读者、研究者不断研究、不断发展的一个学说。从教育环境着手,两岸大学作为大学生网络阅读和社会认同养成的主要区域,在两者的互相影响过程中同样起到关键的作用,如今各大高等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对于网络阅读的建设关注度近几年来被两岸许多教育界人士所关注。在高等院校中,大学生使用的图书馆、院校信息咨询和办理等多方面开始逐渐进入网络阅读时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图书馆如今已初具规模,它结合了传统图书馆和网络数据库图书馆,在资源总量和查找信息方面拥有了极大的提高。然而,高校建立图书馆等网络阅读配备设施仅局限在对于校园信息的建设工程之中,对于整个群众所需的网络内化与深化教育等建设却存在相对环节配备上的缺乏。

放眼未来,“互联网+”时代将带给人们无数惊喜,而面对教育人才与网络、社会的关联性发展,我们却为此担忧。“金钱是万恶之源。”是一句含金量极高的话,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时代,经济已和网络亲如兄弟,那么经济利益理所当然地占据了重要戏份。什么样的网络内容存在市场?必然是娱乐。这是市场经济带来的“美丽新世界”,它给予网络娱乐的属性,商业化的属性。

尼尔・波兹曼发表的媒介发展终将毁于娱乐制造的“美丽新世界”之中的寓言,网络媒介发展至今金钱娱乐化的现状,另外高等教育所培养的群众“被傀儡”的倾向现状,高校网络阅读机制构建的缺乏,这三足鼎立的趋势在泱泱大国需要敲响更多领域的警钟!

网络阅读不可托付于市场,亦不能全然依附于统一管理。前者终将主导娱乐至死的时代悲剧,阳春白雪自此不复存在。而后者缺乏自信的表现则使社会文化领域终成一潭死水。如今,抛开新媒介技术而恢复旧有决计是不切实际的,你无法另一个会跑的健全之人重新回到只用四肢爬行的原始阶段。而为此,网络阅读时代寻求两岸大学生教育发展的社会共识就成为了必然要求。教育的力量若能首先站在培养同一民族的高科技、高学识、高涵养的起点上,大学生网络阅读平台将成为两岸统一强有力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董一凡・大学生的“浅阅读”现状与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J]・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1(6).

[2]麦克鲁汉,郑明萱・麦克鲁汉认识媒体――人的延生[M]・台湾:猫头鹰出版社,2006.

[3]美・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网络时代篇(7)

20年前,网络空间(cyberspace)只是科幻概念,其话语前提乃十分技术化的控制论,前卫小说家试图通过它展示一些类似于电子神经系统的反乌托邦情境。但此后不久,电脑信息网络蓬勃兴起,人们几乎在一夜之间被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世界。尽管人们沿用了网络空间这一隐喻描绘他们的新奇遭遇,以万维网、虚拟实在为典范的新技术给世界带来的却是另一番生活化的景象:网际交往和虚拟生活。

一、网络空间中的生活

网际交往是现实交往的延伸,其动力机制主要包括寻求注重内涵的交往、建构新的社会网络、建立网际社会地位和形成网络亚文化群体诸方面。在网络空间中,身份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导致了多重自我现象,使得自我身份的认同远较现实生活复杂,也使网络交往具有与现实交往迥异的特征。从本质上讲,这种新现象源于现代人对交往的矛盾心态:一方面,人们希望与他人对话、交流、沟通,希望表白自我、理解他人并对他人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人们又对对话、交流和沟通的可能性缺乏信心,十分惧怕他人的误解、控制和伤害。当网络这种非面对性的交往平台出现时,人们便表现出信任与怀疑、互助与争斗、赠予与索取、游离与沉溺等相互交织的矛盾心态。

网络空间被喻为电子的新边疆,网络空间中的生活形式堪称虚拟生活。网络空间和虚拟实在的出现,强化了人们对游牧部落式的虚拟生活的向往,并希图以此摆脱政治―经济体制的制约。虚拟生活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建构某种角色化的通过志趣和情感联系在一起的社群部落,如亚文化群体的“狂欢”即属于此类。二是完全逃逸真实社会生活的“自娱自乐”。

虚拟生活凸显感性、个体、游离等后现代特征,被形象地喻为“后现代游牧部落”。网络空间和虚拟实在的确给予了人们诸多逃脱现实压抑和规范的“自由”,但这种“自由”的本质又是什么呢?网际群体抗议和共谋行动究竟是一种“能动者”的行为还是对现实责任的逃避?而更值得思考的是,在这种“自由”状态下,人们究竟是一个“体验者”、“参观者”还是“流浪者”?沉浸于网际的“体验者”们的生活状态究竟是沉溺还是乐不思蜀?浮光掠影的“参观者”能够永远与网络保持若即若离吗?在现实生活中丧失了理想和爱恋的网际的“流浪者”,能否找到生活信心和可以驻足的家园?

二、网络交往引起的问题

1、道德意识方面

网络交往在道德意识方面为道德相对主义提供了温床。它否认道德的普遍性,将个人视为自己道德行为的唯一判断者,对历史上的优秀道德传统与他人高尚的品德也持怀疑的态度。因为网络没有中心、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每一个“网民”均是处在无边无际的网络海洋中,每一个人都不是中心,同时又都可以视自己为中心。网民就可以完全“隐去”自己真实的社会身份,以一个或多个“虚拟”的身份从事网上活动和交往。一旦自己不满意,可以随时终止自己某种“虚拟”身份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同时,计算机网络还允许匿名发表个人意见,借用名人之名在网上活动,所以个人至上。至今,不少人尚未将网络上的不道德视为真实的不道德。网上人可以随心所欲,自己既不能驱使别人也不会被别人驱使,这容易导致忽视道德普遍性和个人主义、道德相对主义盛行。

网络的虚拟世界,解除了现实社会对人的身份、角色的束缚,使人具有了“多重身份”的特点,可以随心所欲、心想事成的扮演任何自己想扮演的任何角色。于是网络成了一些人的“精神乐园”,并以此缓解在现实社会中长期压抑的情绪、不能满足的欲望,从而获得内心的发泄、平衡。而终日与电脑终端打交道,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网络上,同他人的社会交往就会被削弱。在亲情方面,势必使家庭成员之间感情联系淡薄;在友情和邻里之情方面,也必然会使邻居之间、同事朋友之间的感情淡薄。

2、道德规范方面

网络社会是人类为自己开拓的另一个生存空间,这个崭新的虚拟世界,基本上还是没有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无序”社会;人们只是按照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人生体验来约束自己。目前,网络上的道德规范是非强制性的,只能靠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而不是像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要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三者同时来维持。

网络世界的发展对形成和发展道德标准,制定新的规范开拓了新的领域,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网络中,同样需要教养,也同样需要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原则。具体的道德规范在量上的积聚并不是无止境的,其结果必然导致向法律法规的转化。针对网络社会中的犯罪行为和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许多道德规范显得软弱无力,因此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力求规范团体和个体在网上的行为。例如美国通过的《信息净化法》、《总统反恐怖法》和《隐私权保护法》;我国为了促进Internet的健康发展,也于199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暂行规定》,并在1997年3月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刑法》中,也增加了对计算机犯罪的惩罚规定。

3、道德行为方面

建立在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由于不适应网络运行的新环境而形同虚设。面对新的网络领域,又一时没有形成新的道德规范,从而大量网上行为处于既不受旧规范的制约,又无新法可依的真空状态。在网络发展的初期,出现了大量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黄毒泛滥、版权侵权、网络隐私权受到挑战、计算机病毒传播、黑客骚扰等一系列极端不道德的网络犯罪行为。

在网络世界里,新的道德规范在建设过程中会不断受到传统道德规范的抗拒,这种不同规范体系的并存、冲突、必然造成网上行为的两重性。在网络遍及的每个角落,由于上网者的民族、国家、地位、角色的不同而接受的传统道德教育存在巨大的差异,对同一件事情的道德评价也会截然不同,甚至是完全冲突的。不管冲突是“有意”的,即某种文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有意通过网络宣传自己的信仰和思想,攻击与自己不同的或敌对的文化;还是“无意”的,即各方都无意攻击,但由于文化本身的差异造成隔阂、猜忌甚至冲突,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些冲突有范围扩大、加速化的趋势。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的范围超出了原有的地域。最明显的是黄毒泛滥已对网络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人们对网络各类信息认定标准上的差异、冲突。譬如网上色情刊物和服务,像美国网站的《花花公子》杂志,所刊登的色情信息,在某些国家可以合法的形式存在,而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则是非法的,是被严厉禁止的。现实生活中要求人们遵守纪律,承担责任,而在网络上,更强调言论自由和不受控制,不要对任何事情负责,两者并存的结局便导致大量的不负责任的谩骂,虚假信息等等。

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互联网所传输的一些不良信息、不良行为都会对他们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种族、民族意识,使民族认同感减弱。网上流动的各种冗余信息成为干扰青少年选择有用信息的“噪音”,而且计算机网络挤占了青少年阅读书本、思考问题的时间。阅读量的减少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知识结构的平衡,更重要的是极大地破坏了他们的文字应用能力。许多青少年计算机操作得非常熟练,却写不出漂亮的汉字、流畅的作文,文章中错字、病句随处可见,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

三、网络时代道德建设

网络时代面临诸多道德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网络技术所引起的道德问题;网络交往所引起的道德问题。电子计算机和远程通信技术蕴涵了巨大的潜能,但其中也当然地包括了破坏力。这里隐伏着一些问题,如人“应该”怎样使用网络?怎样发挥其正面效能而避免由其产生的负面作用?怎样使人“合理”、“善意”地使用网络技术而不是利用其发生危害?这是网络技术本身所不能解答或不应该解答的,发达的现代科技本身往往并没有自觉地加入相应的道德关怀。因此,必须超越技术层面,在道德价值观念层面上考察和研究网络现象、网络行为,建立相应的网络伦理规范,以避免和制约网络技术被盗用和加入恶意。

根据伦理学的基本原理,道德规范离不开道德原则,它的内容和实质被道德原则所规定,有什么样的道德原则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规范;而道德原则要由道德规范来体现,道德规范总是服务于和贯彻一定的道德原则。

1、第一原则:资源共享原则

网络上的资源共享源于信息共享。包括软件、程序源代码等。凡是使用过网络搜索引擎的人都知道,搜索的过程就是资源共享的过程,搜索结果就是大量免费的资源。而在一般的网络浏览过程中,资源共享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只要上网,就可以得到大量的资源,这也许是网络社会中最大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看,资源共享遵循的是“免费原则”。当然,这种免费具有约定性,它使用的是网络提供的默认值。如果超出约定的范围,这一原则就会收到挑战和限制。但是,无论如何,网络社会中的免费搜索、免费服务、免费信息等所体现的原则,毕竟不同于商品社会中的资源配置原则。后者体现的是利益最优原则,而前者却是以信息的最大化为出发点的。因而,作为网络社会所特有的资源共享,理应成为网络伦理学的首要的原则。

2、第二原则:一致同意性原则

一致同意原则强调网络行为都应遵循一般的道义性,它必须是诚实的、公正的和真实的。尤其在那些通过网络交往的人中间。双方一般都被理想化成为具有上述优点的人,因而值得信赖。这是网络伦理学在当前遇到的最具争议性的原则。虽然通过网络交往的人都希望对方所描述的都是真实的,但是由于缺乏一定的监督机制和惩戒措施,网络人还是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意愿,而不是按照大家通常希望的规则那样行动。这样就给这一原则增添了许多变数,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利用网络进行诈骗,侵权等等。

3、第三原则:自律性原则

自律性是伦理学的目的。在网络社会中,由于个人具有充分的自由,缺少约束,要达成一致同意,或完全享有整个资源,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每个网络人都遵循自觉性,遵守一般道义原则,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自律性原则可以看作一种最终的道德诉求而和其他原则共同构成网络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自律性的另一个意义是,遵循最小授权原则。即只在网络中获取应当获取的资源,而不越权去访问或者试图获取那些不应该获得的资源,否则就会被取消授权。因此,自律性为网络伦理学的终极目标和终极关怀。

网络是一个高度自由的虚拟社会,在一人一机的环境下,网民面对的都是一个“非熟人社会”,无标识状态使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道德约束被淡化,个体网上行为不受监督、不受约束。因此, “慎独”的道德功能在网络社会就显得尤其重要,网络主体只有将道德规范内化为对自身的内在要求,在网络的无标识状态下,也能自我约束、内省自律,自觉遵守网络伦理规范,实现网络主体的自律,才能实现网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俊、严耕:国外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7(2).

[2] 孔昭君:网络文化管窥[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5).

网络时代篇(8)

上了初中时代,“网络”这个词在我的字典里频频出现,也许是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却因性格方面,虽说外向,喜欢讲话,可我不曾向身边的任何一个亲朋讲内心话,我只把它深深藏在内心深处的最地层,但又憋着难受,无从发泄,因此,我开始助重于它,喜欢上它,甚至觉得它就是我的世界。

“网络”是虚空的,人人皆知,就因为它是虚的,所以我喜欢它,在网络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互不认识的,因为一个“缘”字,他们就聊得很开心,就会畅所欲言。

我喜欢网络,因为它给了我很大的自由空间,而这正是我想要的,在里面我敢想,敢写自己想写的话语,不会在逃避。

在游戏中,有失败,也有成功;在聊天中,有K人,也有被人K;在博客中,我不再像在游戏中只想打败敌人,不再像在聊天中怎样捉弄别人,只想安安静静的,用键盘打出自己的心声;在QQ空间里,我会精心地打扮它,寻思着怎样打扮才会更漂亮,更合我意!

网络确实给了我不少,但我总得有牺牲的,那就是--学习!

网络时代篇(9)

中图分类号:G2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7(C)-0339-02

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用户的信息需求,还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方式、技术手段等,都将面临新的调整与变化。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需求特点

加强用户信息需求的研究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石。网络时代,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有了很大的变化,图书馆只有充分研究和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才能积极迎合、引导、开发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多种方式的信息服务。

(一)信息需求用户的多元化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们的信息意识日益增强,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与使用己成为日常行为的必需,社会上每一位成员都将是信息和知识的需求者,对信息与知识的需求已成为人们自觉努力的方向和习惯,这使得用户对图书馆的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对象也有了全新的变化,从有条件限制地为本地区用户服务,转变成无条件地向全社会用户服务,因此用户群迅速庞大起来。

(二)信息需求的多样化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概念己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于经济建设以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用户除了需要学术研究方面的文献外,还需要其他一些全方位的综合性信息,内容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而且,图书馆信息用户的多元化也加剧了信息需求的多样化。

(三)信息需求的多层次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量的激增,学科的交叉渗透、综合化、整体化越来越强,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动态的,也有回溯的;既有国内的,也有社会娱乐方面的;既有科学研究、生产应用方面的,又有社会娱乐方面的。在网络环境下,这种需求更加突出,呈现出明显的多层次性。而且由于信息用户的职业、专业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用户个体的知识特征和知识储备不同,也决定了他们对信息需求的层次不同。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这种多元化和多层次的信息需求将越来越突出。

(四)信息需求的知识性

信息时代,人类社会生活进一步个性化、多样化,从事的工作更具专业化和创新性,人们再也不满足直接提供文献信息的初级信息提供方式,而是更需求以解决问题、形成方案为目标的、注重知识内容的针对性极强的深层次服务。这使得图书馆不再满足于为信息用户提供一般,而要通过知识信息分析、综合、整序,以新的序列化的知识单元提供给用户。

(五)信息需求的经济性

在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方面的。除图书馆外,互联网、新闻媒体、其他信息机构等也是读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读者在获取信息时,其方便程度、信息成本等成为读者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六)信息需求的系统性

过去,用户的信息需求只能在一个图书馆或一定范围内得到满足,所以用户需求的全面性与系统性是相当有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不断涌现,读者需求已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综合信息发展,希望能一次性地获取有关某一主题的目录、论文和著作的全文、照片、图像、声音等全面系统的信息。

(七)用户信息需求的精确性

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在给人们创造了无限的信息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信息污染,大量信息垃圾造成了信息缺乏。重复的低水平的网上资源占用了大量的上网时间却找不到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用户在要求获取全面系统的信息时,不再认为信息愈多愈好,而更注重信息获取的精确性。

(八)信息需求的新颖及时性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及时新颖的信息是抓住机遇,正确决策的生命;同时它又是启迪创新思维,激发创造智慧的火花。因此,用户对信息的新颖性和时效性显得越来越注重。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模式

网络环境下,随着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虚拟化,用户的信息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图书馆信息服务也将要朝着电子化、虚拟化方向发展,图书馆将为用户提供主动的、全天候的交互式的信息服务。

(一)服务方式虚拟化

因特网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设立自己的网站,建立自己的网络信息导航系统,以求在网络上收集资源与相关网址链接形成虚拟馆藏。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在自己的主页上设立了“网海导航”栏目,链接全国的大学、学院、在线图书馆、搜索引擎、大众媒体等,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组织、整理和有序化的重组,建立为特定用户群所需的信息资源指南系统,为用户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供导航服务。图书馆从单纯的以馆藏为基础的文献服务方式,转向文献服务和信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将成为现实。

(二)服务系统网络化

网络所具备的点对点、点对面的实时和双向的多媒体信息传递与分布功能,在电子信息服务系统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一方面,图书馆可在网上信息、提供信息服务,把其服务半径从本地扩展到整个网络空间,而成为网上虚拟图书馆。另一方面,读者利用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网络技术向图书馆提出服务需求,并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不必考虑时间、空间的因素,由此成为图书馆的“虚拟读者”。

(三)服务模式动态化

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将是一个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系统,可实现1对N、N对1和N对N的信息传递方式。它改变了传统信息服务的静态式、被动式、直接式、实物交互式的服务模式,以一种更为主动的姿态和超前意识向读者提供多维的、动态的信息服务,这包括对网络信息在内的各类信息进行系统化、逻辑化的分析和深加工,不断激活静态信息并挖掘其潜在价值,为信息主动寻找最合适的读者,以提供增值信息服务等。

(四)服务内容多元化

尽管网络上的虚拟图书馆有着信息量大、便于查阅的优点,但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图书馆,因为如果没有传统图书馆的选择、收集、加工文献信息,虚拟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就会匮乏。相反,如果没有虚拟图书馆提供新的信息环境,传统图书馆也不可能突破原有工作的局限,有限的馆藏和服务就难以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传统图书馆与网络图书馆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而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图书馆要继续做好传统的信息服务。

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将一改传统信息服务系统中收集、处理、存贮和流通物质形态的文献信息产品的单一局面,为读者提供更为多元化、纵深化的服务,如二、三次文献的开发利用、数据库服务、系统集成服务、专题咨询、定题服务、用户能力培训等,以此满足网络环境下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方位信息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根据用户的专业、研究领域和信息需求等情况,以文献跟踪服务的方式,主动、持续、系统地向用户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服务,并不断调整检索策略,把经过筛选、分析后的检索结果定期、及时地传递给用户。

结语:网络,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使用户对图书馆的信息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工作的便利,以及信息服务的周到。网络也离不开图书馆,网络的发展拓展了图书馆事业,为图书馆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将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开创更美好的前景。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方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应重视的几个问题.图书馆论坛,2002年第1期.

[2]伍昭嫦.新时期深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思考.图书馆论坛,2002年第1期.

网络时代篇(10)

Internet这种"无处不在"的特性,使客户产生了新的需求,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 ERP的内容和概念也由此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ERP 是在 Client/Server的计算模式下发展起来的。 ERP的传统模式还是源于工业时代工业企业的商业模式 ,而传统的 ERP软件也就围绕着人、财、物的管理 ,解决了如何优化配置企业各种资源 ,以最低成本和最快速度生产出产品的问题。

然而在网络经济中,企业管理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 ,如:如何管理和优化企业的外部资源 ,在世界的经济环境中建立业务网络 ,拓展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另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最宝贵的财产是客户 , 如何在各个业务环节中密切同客户的关系 ,在越来越复杂的供求关系中准确、及时地为现有的和潜在的客户提供 "个性化 "的产品和服务等。

企业的管理重点发生转移,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重心也正在发生改变。以前企业投资 IT, 对于内部控制的投入较多 , 基于大批量生产的模式 , 主要是降低库存、成本 , 提高生产效率。但现在 , 市场和客户需求决定了生产 , 企业必须更注重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客户关系等 ,企业的管理重点发生转移。销售、服务、营销等客户关系管理 (CRM)成为企业的重点。企业战略管理(SEM)产品、客户关系管理 (CRM)、供应链管理 (SCM)都已经成为广义 ERP应该包含的内容。

有人断言,在网络时代,由于其互动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ERP的概念显得陈旧了,而且随着因特网方便地沟通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联系 ,ERP 的效能受到了极大挑战。"在所有我们的用户所在的行业里 ,Internet正在迅速成为改变公司创造价值方式的决定因素。 "SAP公司 CEO这样说。我们也看到 ,国内外主流的 ERP厂商纷纷宣布加强对 Internet的支持 ,并想办法解决传统 ERP软件可扩展性的难题。如四班公司推出了支持 Internet的模块 ——Net UI。通过 Net UI,现有的 MRPⅡ或 ERP系统就可以通过 Internet进行访问 ,远程用户也可从中共享信息。用友、金蝶在意识到 "Internet改变了一切 "之后 ,分别提出了各自的产品策略。浪潮国强则采取与国内外厂商合作的办法 ,开发"支持电子商务的 ERP软件 "。它们认为 ,Internet给国内厂商带来了打破传统竞争格局的机会,支持电子商务将是 ERP软件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相比之下 ,SAP的动作更引人注目。这家德国公司不久前启用了名为 mySAP.com的网络产品 ,从而进入了电子商务市场。

总之,我们正在看到,Internet技术及电子商务应用的逐渐成熟 ,迫使传统的ERP正在由表及里地被突破。而网络时代的企业管理软件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 也许不久我们就能看得到。

一步化商业

SAP公司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现在Internet的应用与移动电话的应用非常相似 ,由于蜂窝式通信技术的产生 ,许多公司开始了移动通信的业务 ,于是产生了提供手持设备的供应商、提供基站的供应商和提供服务的供应商。而现在的 Internet业务 ,真是如出一辙。随着 Internet技术的成熟 ,ISP服务商就如同移动通信的基站供应商 ;越来越多的基于 Internet的应用软件 ,就如同越来越多的手机 ;而下一个更大的发展 ,将是 Internet的服务提供者 ,就如同移动通信的服务商。

由于基于Internet的应用,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成本上,都是到目前为止最佳的信息方案 ,而且其"无处不在"的应用方式,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列为主要发展的信息方案 , 然而作为一体化的世界经济环境 , 单一企业的应用所产生的效益是非常有限的 ,只有群体的应用效果 ,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

mySAP.com是SAP为所有企业级应用所提供的一个网际环境。对于企业级的 Internet应用 ,主要有 E2B(员工与企业间 )、 B2C(企业与消费者间 )、 B2B(企业与企业间 )和 E2C(员工与消费者间 )。在高度信息化的业务环节中 ,地理化的办公概念越来越模糊 ,因此一种基于时间和空间的工作方式将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在这种工作方式下 ,员工可以在家里、在咖啡馆、在游艇上 ,在所有地方处理他的商务 ,只是需要同 Internet进行连接。而且没有必要一定配备一台 PC,任何的 Internet终端工具都是可行的 ,因为每个人的应用习惯和常用的信息 ,都已经被存储在 mySAP.com的个人工作室中 ,你可以在这里接受公司的指令 ,处理你的业务 ,安排你的工作 ,同你的客户进行交流。

对于企业而言,基于Internet的商务交往将是最佳的模式 ,但现在的Internet上,每家企业都只说它自己的"语言",也就是每个企业都有它的材料及产品名录 , 它的销售和购买要求 , 以及它的结算方式 , 因此如何将不同的 "语言 "统一在一个共同的知识平台上 ,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在 mySAP.com的 "自由市场 "中 ,你可以根据一个互相对应的知识体系 ,找到你的商业伙伴 ,完成你的商业目标。同样 ,对于消费者而言 ,现在的网上商店往往只能提供一种产品的选择 ,很难为消费者提供 "货比三家 "的购买方式 ,而 mySAP.com中提供给你的是一个超级市场 ,你可以通过比较去选择你需要的产品。

如此复杂的Internet服务方案,仅靠一家公司是很难完成的 ,SAP公司一贯坚持联盟化的商业模型 ,在mySAP.com中,您能发现诸如微软的msn、Dell的网上直销、IBM的电子商务、HP的电子化服务等上百家公司的大联盟。对于使用者而言 , 你不仅得到了一个服务 , 更是加入了这一联盟。帮助企业直接进入全球化的商业是 mySAP.com的又一目标 ,选择 SAP和 mySAP.com事实上是选择了全球所有最佳企业的最佳服务。mySAP.com的推出,是SAP公司的一个大的转变,可以这样理解,原来的SAP公司只是一个卖手机的公司 ,那么它以后不仅仅卖手机,更会提供通信服务了。随着这一转变 ,传统的ERP正在被突破,而简单的提倡单一的iERP也只是一个过渡,未来企业内外资源的有效计划及其优化和执行 , 将是一个基于共同知识体系的全球化的应用。 "一步化商业 "已不再是口号 ,而是一个现实了。(黄骁俭 )

新一代 ERP的特点

J.D.Edwards公司

综观全球ERP现状及各供应厂商的追求目标 ,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扩展性

在广度上,ERP管理范围更广泛,呈现出行业化趋势。即针对每一行业特点 , 提供特有解决方案。 ERP 在深度上便呈现出智能化趋势。数据仓库、在线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应用 ,将使 ERP在智能化方面持续发展下去。

2. 技术先进性

(1)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技术体系

进入90年代后期,作为ERP系统底层的技术支撑体系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 GartnerGroup对此的评论是 :1997年的网络计算模式像 1991年的客户 /服务器模式掀起的革命一样 ,并将更有力地席卷整个市场 ……传统的客户 /服务器体系中的设备资源一旦安装好后 ,其担负的角色便固定下来 ,服务器只能作服务器用 ,客户机只能作客户机用 ,由于这种限制 ,其中的某一关键环节如数据库服务器一旦出现问题 ,则会导致整个体系的瘫痪。而采用可配置网络计算技术 (CNC),整个网络上的资源在 ERP系统安装后仍可灵活配置 ,各种设备的角色可以互换 ,大大提高了整个体系的可靠性 ,同时任务可按负荷大小进行重新分配 ,动态分布 ,增加了各设备的利用率 ,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也使系统面对外界变化的适应性大大增强。

(2)Internet技术

Internet技术已经历了多年的独立发展 ,随着这一技术的日益成熟,并且具有便捷、易用、普及方便等特点 , 它将在 ERP 系统中的以下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 如电子店面、一对一的交易、销售自动化等。

(3)事件驱动的对象技术

为了适应业务环境不断变化而对应用系统提出的高效、可靠的要求 , J.D.Edwards公司率先采用了事件驱动的对象技术 ,这一技术包括两部分内容 :事件驱动的编程与基于对象的业务规则。相对于传统的过程化编程 ,事件驱动编程方法将应用系统的控制权掌握在用户手中 ,而不是让用户跟着预先定好的应用模式走。而基于对象的业务规则灵活性好 ,同时又具备再用性高和可开发性强的优点。 J.D.Edwards在新一代的 ERP产品 OneWorld中 ,充分应用了这些技术。

3. 灵活性

实施作为ERP系统应用的重要一环,历来为各界所重视。传统的 BPR强调一步到位,让企业打破旧有的管理规范 ,再造新的管理程序。经过近 10年的探索,一些跨国大公司在BPR理论指导下获得了成功。但要赶上或超越行业的领导者 , 一味地效仿并不能达到目的 , 因此 3/4 的 BPR 项目都归于失败。

目前一个新的概念"业务流程选代——BPI(Business Process Interaction)"正在全球兴起 ,这一理论强调企业面对 "3C"(即顾客、竞争和变化 ),应保持持续不断的改进 ,因此可称为 "持续的 BPR"。基于这一看法 ,ERP系统的实施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进程 ,即使在 ERP系统实施完成后 ,亦要保持足够的灵活性 ,使得企业在面对新的机遇时 ,ERP系统可以迅速地支持企业将新的设想付诸于行动。

为了适应这种趋势,ERP系统本身应具备在实施中及实施后的灵活性。 IDC 评论 :"J.D.Edwards的 ActivEra是目前新一代 BPR应用的典型代表。 "

用友核心转向供应链

随着Internet时代的到来,以制造为中心,以提高生产率、降低单件成本、提高产量为目标的传统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ERP, 已经转向以供应链为核心、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 ,来 "拉动 "产品生产或服务 ,客户服务 (CRM)将成为 ERP的最重要系统。

企业管理的核心已从传统工业时代注重内部资源、控制生产环节转变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供应链管理。未来企业间的竞争将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使多个企业能够在一个整体的 ERP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同运作 ,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 ,从而大大提高该供应链在大市场环境中的整体优势。通过这种供应链 ERP管理的优化作用 ,达到整个供应链的增值。

技术平台是软件运行的载体和基石。一个优秀的应用模型如果没有建立在相应的技术框架之上 ,其管理作用无从发挥 ,必将流于空泛。

从MRPⅡ/ERP软件技术平台的发展历史看 ,F/S计算模式和C/S体系结构应用与当今瘦客户端的发展趋势不符 , 存在着很多弊端 , 成为 ERP 软件的瓶颈 , 制约着 ERP 的应用。

随着Internet/Intranet/Extranet 技术的不断发展 ,"Java+B/S+ERP"的完美组合昭示了 ERP技术平台今后的发展方向 ,从而导致了整个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从 C/S的主从结构向灵活的多级分布结构的重大演变 ,企业管理软件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跨入了浏览器 /服务器 (B/S)体系结构阶段 ,它兼备了集中处理模式和分布协同处理模式 ,并且大大简化了客户端 ,由于应用逻辑、开发、维护等几乎所有工作都集中在服务器端 ,使用户的总体拥有成本 (TCO)比 C/S结构大大降低。同时 ,由于 Java语言 "一次开发 ,到处运行 "的特点 ,又彻底解决了跨平台问题。客户机采用浏览器界面 ,简单易学 ,可与电子商务和办公自动化很好地整合。

"Internet改变着一切 "!在这场不可阻挡的技术潮流中 ,ERP厂商唯有审时度势 ,及时调整战略 ,方能求得机遇 ,不断发展。

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 ,将从思想观念到方式手段等方面对企业财务管理带来重大改变。财务管理将从 "桌面 "走向 "网络 ",一个新的 "网络财务 "时代即将来临。

我们认为 ,"网络财务 "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基于网络计算技术 ,将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远程报表 /报账 /查账 /审计等远程处理 ,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 ,实现集团型企业对分支机构的集中式财务管理 ,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 ,改变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 ,财务数据将从传统的纸质页面数据、电算化初步的磁盘数据发展到网页数据。网上理财服务将打破单一的财务软件购买和使用的方式 ,部分用户通过专业网站可直接获得理财服务 ,并按服务项目和数量付费 ,从而省去软件的购买、安装过程以及软件的运行维护。

金蝶吹尽黄沙始得金

从全球范围看,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包括ERP)在1999年表现出一些新特点,下面是对产品和技术的发展展望和分析。

首先,企业的经营平台受Internet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仅是集团企业,各种跨地区的企业组织,比如异地的销售和配送、对客户的个性化销售等要求能提供更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和思想 ,战略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等从企业的实务管理上揭示了一些办法 ,但是 ,企业经营管理在 Internet等的全面冲击下 ,要求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影响和可能。

数字化管理从管理思想上为未来的企业管理软件提供了指导 , 从解决方案上 , 企业从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一步步构建整个数字化管理的体系。企业管理的解决方案在现有的采购、库存、销售、生产、人事等模式的基础上 ,需要发生转变 ,更加注重客户关系、全球销售配送、跨地区生产、人力资源、知识管理等 ,分销体系 DRP、客户关系 CRM等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解决方案的多样性为企业管理软件的未来发展在具体的表现形态上提供了多种可能。

在技术应用上,我们的看法归纳为以下几点 :

·大型数据库应用 ,支持在线模式将是必然的趋势。为支持电子商务 ,远程交易、网上销售等产品和方案对实时响应的要求高 ,数据的容量大 ,而且对安全性、稳定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以 Web技术为支持 ,才使 CRM、 Front Office有了大规模应用的可能。 Web技术包括 :安全技术、网页技术、电子交易技术等。安全技术用来保护服务器的数据安全、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等。

·三层结构是必由之路。三层结构是一项先进且成熟的数据库应用结构。根据分布式计算原理 ,它将应用分为数据库端、中间层、客户端三个层次。数据库端即数据库服务器 ;中间层包含了封装商业规则的计算组件 ;客户端为用户界面 ,可以是 GUI、 ActiveX组件 ,也可以是 Browser。 Web技术和三层结构使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方案支持新的企业经营平台。

金蝶公司的举措是,倡导数字化管理,建立自身的数字神经系统,并帮助企业建立数字神经系统 ,以提高应变、管理决策速度 ,扩大管理层次和范围,实际构造数字化企业管理体系。

启动 i100战略 ,包括财务软件、企业管理软件全面向 Internet进军 ,在产品、营销、服务上 ,适应 Internet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的变化。金蝶 Internet战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 ,全面更新 Internet的概念 ;第二 ,金蝶所有的产品和技术全面向 Internet战略转移 ;第三 ,全面启动 B To C(Business To Customer)、 B To B(Business To Business)电子商务 ;第四 ,全面实施网络财务软件营销和服务 ;第五 ,帮助企业建立数字神经系统 ,实现数字化管理。

浪潮探索中国 ERP之路

国内开发商的优势有:产品更为接近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 ,符合国内用户的操作习惯,软件价格和服务成本相对较低 ,并且拥有数目众多的用户群。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 , 国外软件厂商原来的难点 —— 价格和企业管理水平方面的障碍已经被逐步弱化。国内 ERP产品如果在功能和产品可扩展性上比国外产品差一些 ,而仅是靠低廉的价格去竞争 ,将无济于事。毕竟企业花费几十万、上百万甚至更多的资金所希望购买的是真正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管理软件 ,这个时候钱绝对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 ,国内软件开发商必须开发出能够同国外产品相匹敌的 ERP软件 ,在功能上、可扩展性上以及所代表的管理思想上都不弱 ,这时 ,略低的价格、符合国情、服务本地化等优势才能发挥作用 ,国内企业甚至可以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二次开发 ,这些因素将使得国内 ERP厂商获得竞争优势 ,最终占领绝对的市场份额。

上一篇: 规范办学行为自查报告 下一篇: 自动化技术设计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