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防治大全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30 14:49:59

常见病防治大全

常见病防治大全篇(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0-0955-02

【关键词】 疾病;综合预防;学生保健服务

蛔虫、沙眼、贫血、营养不良、肥胖、龋齿、视力不良是中小学生的常见病[1]。它们不仅影响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而且对其成年后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990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校要做好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工作。1992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进一步强调了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制定了常见病综合防治具体目标、策略及措施。全国各地经过多年的贯彻实施,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显著成效,一些常见病患病率明显下降,学生健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的疾病谱和死因谱就开始发生变化,影响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由过去的急性传染病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影响青少年健康的疾病谱和死因谱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因此,对常见病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1 学生常见病防治现状

学生常见病患病率显著下降,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沙眼和蛔虫感染率大幅度下降,全国城乡学生的沙眼患病率分别从1992年的15.88%和17.87%,下降为2000年的7.5%和8.0%;蛔虫感染率从1992年的14.94%和26.60%,下降为2000年的1.1%和6.6%;贫血患病率明显下降,1992年我国城乡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6.47%和24.10%,到2000年下降为9.1%和11.4%,且贫血程度以轻度为主,中、重度基本消失;营养不良患病率也是明显下降,1995年我国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为21.2%,到2000年下降为19.5%,营养不良程度构成发生改变,2000年学生重度营养不良已很少见。

儿童青少年的卫生意识逐渐增强,良好的卫生行为逐渐形成。如1995年城乡学生的刷牙率达到83.0%和74.2%,分别比20世纪90年代初增加了13.2%和18.4%,2000年更进一步达到92.8%和87.1%。

尽管在学生常见病防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仍需加强。目前学生近视患病率仍居高不下,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2002年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26.96%,53.43%和72.80%,到2004年分别上升为32.5%,59.4%和77.3%。有2/3左右的省份儿童青少年恒牙充填率低于40%,全国平均的乳牙龋齿充填率不足10%,少数省份甚至是空白。

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迅速上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增长速度。1985年我国大城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只有0.2%(男)和0.1%(女),2000年全国城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上升到6%~8%(男)和4%~6%(女)[2]。2002年我国营养调查结果显示,与1992年比较,7~17岁城市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增加了30%以上,一些大城市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20%以上;一些发达农村地区,青少年的超重与肥胖问题日益严重,有的已接近城市水平,达到20%左右。如果这种趋势不能有效控制,到201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将达到18.46%(男)和9.18%(女),将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儿童少年[3]。

2 学生常见病疾病谱变化情况

随着社会变革的日趋加速,我国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出现了重大变化,一些早已在发达国家流行的与心理、情感、行为问题有关的“现代文明病”开始在我国蔓延,心理问题和健康危险行为以及伤害成为现阶段影响学生健康的新问题。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压力大,学习负担重,在中小学生中出现了焦虑、抑郁、自杀倾向等心理问题以及吸烟、酗酒、药物滥用、网络成瘾等健康危险行为[4]。心理行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5]。

中小学生伤害死亡率是疾病死亡率的2倍。伤害是我国儿童死亡的第1位原因[6],也是儿童少年致伤、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农村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率总体上超过城市,经济发达迅速的沿海地区伤害死亡率上升极为迅速。在各类伤害的类型中,交通事故伤害是儿童少年伤害最常见原因,居致死性伤害的首位;溺水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是1~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中毒及自杀等致死性伤害也占有一定比例。

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我国儿童少年营养状况日益好转,营养过剩导致肥胖逐年增多,肥胖不仅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也成为各种成年期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肿瘤等的隐患。目前,各种成年期疾病在青少年中发病率逐渐升高,呈现低龄化的趋势。

3 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控制

3.1 调整学生常见病防治策略 在制定学生常见病防治规划时,要全面地分析学生常见病患病的特点和规律,根据目前学生常见病疾病谱变化现状来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防治工作除对传统的常见病(近视、沙眼、蛔虫、营养不良、贫血)进行防治以外,还应增加对成年期疾病(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早期预防和控制;开展伤害(车祸、溺水等)项目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干预措施,有效地防制伤害的发生;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和健康危害行为的预防监测工作。

3.2 根据各地常见病患病现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由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不一致,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在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应根据当地学生常见病患病现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的防治目标要求,有重点地开展常见病防治工作。在贫困的乡村地区,要坚持传统的“六病”监测工作,特别是对沙眼、贫血和蛔虫感染的防治;在城市发达地区,重点则要放在近视、肥胖、伤害的一级预防上,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龋齿的防治工作,提高学生龋齿充填率。

3.3 加强心理疏导,预防健康危险行为发生 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针对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和健康危险行为持续增高的现状,要加强预防监测工作。心理问题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不是某一个因素的独立作用,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心理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环境不和谐,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紧张,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以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等。因此,预防和控制心理问题和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应从多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求家长改变不良的家庭关系和教养模式,减少父母子女之间的冲突;教师与学生形成相互平等、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减少师生冲突。另一方面学校应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各方面的压力,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技能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教会学生进行人际交流、情绪控制,抵制来自同伴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社会能力及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4 有效防制伤害 伤害严重威胁着儿童少年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伤害的发生并非偶然,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在规律,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采取适当措施,消除一切可能发生伤害的隐患,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

预防儿童少年伤害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领域广泛,需要社会各相关部门共同协作与支持,要把儿童少年伤害纳入疾病预防控制的轨道,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要建立儿童伤害登记报告卡和监测系统,组织多学科对各种伤害发生的危害因素、预防干预措施和建立高效急救转运系统等进行研究,普及现场急救和转运急救的方法和技能,降低儿童少年伤害率和死亡率。预防和控制儿童少年伤害关键在于做到医务人员、家长、学校三结合, 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普及全民安全卫生知识,强化儿童安全意识,提高儿童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技能,从而自觉地预防儿童伤害相关行为,避免伤害的发生。

3.5 控制肥胖,预防成年期疾病发生 成年期疾病通常指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成人易患的一些疾病。这些疾病可严重影响成年期的健康和老年期的生存质量。有研究显示,成年期疾病与人类的生活行为和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许多成年期疾病是儿童期隐患的暴露或疾病的继续。致病的危险因素往往自幼年形成,如不及时干预、纠正,大多可持续终生。

肥胖是多种成年期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据调查显示,肥胖儿童患高血压、血脂紊乱症、高胰岛素血症的风险分别是非肥胖儿童的数倍。北京健康教育所研究发现,近20%的肥胖儿童血压偏高,近50%的肥胖儿童血脂偏高。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表明,中重度肥胖儿童的高血压发病率为30%,脂肪肝的发病率则高达80%。肥胖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营养性疾病,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运动行为将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儿童的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7]。因此,要在学生中大力开展健康教育,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运动处方为基础,以行为矫正为关键技术,进行饮食调整,改变肥胖儿童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达到合理营养、平衡膳食;以家庭为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以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

4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组,编.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2-228.

[2] 汪玲.我国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及其疾病谱的变化.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277-278.

[3] 徐勇,谭琪.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7(3):166-167.

[4] 季成叶.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预防.中国健康教育,2004,20(5):415-417.

[5] 徐勇.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研究进展.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921-922.

常见病防治大全篇(2)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1050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播种面积广且产量较高,但是近年来玉米受病虫害威胁较严重,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给农户乃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为了缓解病虫害给玉米生产造成的威胁,必须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利用先进的技术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1 常见玉米病虫害概述

1.1 常见玉米病害概述

玉米常见病主要表现在以下3种:玉米大斑病害,其主要由于根部受影响所致,并由根部向上延伸,影响玉米植株整体,根部出现腐烂状况进而全枝枯萎;玉米病毒病害,其主要由昆虫传播影响,分为粗缩病和矮花叶病2种,大多数玉米都是混合发病,且在玉米生长期内均有发病可能性,以苗期最为严重;玉米丝黑穗病害,生长过程中受牙鞘影响所致,受此病后玉米生长受到限制,容易枯萎甚至不开花。

1.2 常见玉米虫害概述

玉米常见虫害主要分为如下3种:玉米蚜虫害,多繁殖于玉米植株背面或幼芽之中,导致叶子枯黄卷翘,严重影响玉米授粉和生长;玉米红蜘蛛害,其多繁殖于玉米叶或熊穗之中进行啃食,导致玉米缺乏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导致玉米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玉米螟害会啃食玉米茎部,造成水分流失,并且其也会对熊穗进行啃食,严重影响玉米的正常授粉。

2 常见玉米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研究

2.1 农业方面防治新技术

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农业防治新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玉米增产增收提供重要保障。例如在玉米耕种过程中,选择优良品种,以此保证其抗病虫害的性能,以北方玉米种植为例,可选择鑫玉37、伟科702等,并结合地区土壤和气候特征加强新品种的研制。此外,在耕作方式方面,进行合理的轮作土地做深翻处理,以此达到清除病残的目的。并且在有机肥播撒过程中保证其腐熟程度,以此降低细菌滋生的可能性,从而对病虫害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合理施肥及定期除草等常规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2.2 化学方面防治新技术

化学药剂的使用时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方法,防治效果^好且操作方面,受到广大农户的青睐。但化学药剂容易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其科学性。例如在应用化学新技术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方案,在播种后在玉米的出苗期,当幼苗植株达到2 cm时可进行相应的化学药剂防治,通常可采用1000倍液的辛硫磷乳剂(50%)或200倍液Bt乳剂进行喷洒,起到防治玉米病虫害的作用。并且在玉米的叶丝期可采取相应的药剂对雄穗进行滴注处理,通常采用800倍液敌百虫(90%)作为药剂,保证玉米授粉的有效性。

2.3 生物方面防治新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具有较强的环保性,其主要利用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法则进行病虫害防治,以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为依据,减少对化学试剂的使用从而降低了环境污染,具有较高生态价值。例如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根据自然界的守恒原则,合理运用生物之间的竞争,以此保证防治效果的最佳性,并不会造成新的生态环境危机。比如赤眼蜂对害虫防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喜欢在有害虫虫卵的地方进行产卵繁殖活动,其幼卵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害虫虫卵中汲取一定的养分,这样一来便破坏了害虫的繁殖,造成其虫卵受损,破坏力明显下降,充分利用赤眼蜂的繁殖特性能够较为有效地保护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

2.4 物理方面防治新技术

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根据玉米种植场地及病虫害的特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其中物理防治新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物理新技术应用中,可在玉米种植场地周围设置相应的陷阱来消灭相应的害虫。同时如果害虫本质属性为喜好光亮的,可在其活动范围内设置紫外线灯具,对靠近的害虫进行捕杀。但是由于此方法成本较高,建议在大面积种植区域内采用,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增强防治效果。

3 结束语

做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我国玉米种植的发展和农业经济的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加深对常见玉米病虫害的了解,并研究新型防治技术,从生物、农业、物理及化学4个方面出发,利用新技术提升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常见病防治大全篇(3)

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农作物,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不仅可以作为农业食品食用,也是重要的工业食品加工原料以及牲畜的饲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受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加之我国东北地区土质肥沃,因此我国大豆主要以东北地区的大豆产量最高和品质最优,这也使得东北地区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大豆供应地。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加大,也导致频频出现大豆病虫害,并逐渐成为威胁大豆产量以及品质的重要因素,导致大豆产量连年下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病虫害防治问题,本研究主要对东北地区常见的大豆病虫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积极的防御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和技术,旨在为大豆的种植质量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以提高东北地区大豆食产量。

1常见的大豆病虫害

近年来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加之大豆种植土地重茬,使得东北地区大豆病虫害日趋严重,大豆产量和质量连年下降,多我国的粮油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一般情况下,我国常见的大豆病虫害主要分为两大类:常见的大豆病害和常见的大豆虫害。首先,东北地区常见的大豆病害通常有大豆灰斑病、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菟丝子、大豆根腐病、大豆细菌斑点病、大豆霜霉病、大豆褐纹病、大豆灰星病、大豆灰斑病、大豆花叶病、大豆纹枯病等。其次,,东北地区常见的大豆虫害通常有大豆斜纹夜蛾、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豆天蛾、大豆蛴螬、大豆蚜虫、大豆造桥虫、大豆卷叶螟、大豆秆潜蝇、大豆圆跳虫、大豆四星叶甲等。

2常见的大豆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措施

针对我国东北地区大豆病虫害,一般情况下,大豆病虫害常见的措施分为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这四种,但是为了能够经济的、有效的、安全的防治病虫害,东北地区通常主要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具有一定的经济性,防治效果较好。

2.1农业防治措施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大豆病虫害的出现,首先,东北地区在进行大豆种植工作的初期选种阶段应该进行严格的调种检验工作,结合种子产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将品种的产量和品种的病虫害进行双重考虑,做到精选高产抗病虫品种,避免种子中会携带病原体。其次,种植大豆时,选地严禁迎茬、重茬,提高轮作换茬的科学性,避免大豆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大豆病虫害发生概率。再次,提高种植技术。开始进行播种初期应该根据田地的实际情况适期播种;在幼苗阶段及时清除带有病毒的植株;在施肥阶段,坚持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料;中耕方面,注意掌握中耕时间,提高土壤通透性,降低或消除病虫害对大豆的侵袭,整体提高大豆植株的抗病能力。最后,收割大豆后需要及时清除田间还存在带病株体,同时进行必要的耕翻土地工作,将病虫害翻到土表或者将病残体埋于地下,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大大的降低病原体的成活率,加速病虫害的消亡。

2.2化学防治措施

在大豆的不同种植阶段,具体的化学防治措施也不尽相同。首先,在进行豆种植工作的初期选种工作后,应该使用药剂拌种对大豆种子进行包衣,可以在种子阶段和幼苗成长的初期阶段对种子、大豆主根和幼苗对其进行保护,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侵袭,起到保护的作用。其次,大豆生长的不同阶段,产生的的病虫害也不同,针对东北地区常见的大豆病害和常见的大豆虫害,大豆灰斑病、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细菌斑点病、大豆霜霉病、大豆斜纹夜蛾、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大豆造桥虫等,应该在发现初期及时的取化学药剂防治方法。最后,加强大豆田地的田间管理,及时采用化学药剂清除田间杂草,不仅避免杂草中携带一些病虫源转移到大豆植株中,还能为大豆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有效的清除这些病虫源、减轻病害。

结束语

我国东北地区作为种植大豆的主要产区和优质产区,大豆病虫害是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大豆质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应该在未来的大豆种植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综合的防治,减少大豆病虫害发生的几率,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小铭,宋玉发,宁海龙. 黑龙江省无公害大豆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J]. 大豆通报,2007,04:19-21.

常见病防治大全篇(4)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074-1

1 苹果树常见病虫害分析

1.1 轮纹病

在苹果树的栽培与日常养护中,轮纹病是最为常见的病虫害之一,对于苹果树的果实、叶片、枝干的成长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苹果树出现轮纹病症状时,枝干上的皮孔周围可能出现圆形或扇圆形的深红或红褐色病斑,病健交界出现树皮开裂的现。在苹果树主干或主枝上瘤状病斑发生严重时,病部树皮或较为粗糙,呈粗皮状。轮纹病一般发生于果实成熟期以后,在幼果期间很少出现病虫害症状。轮纹病的症状还可能出现在果实上,果实上会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的褐色斑点,果实在短时间内腐烂,甚至变为黑色僵果。轮纹病的发病季节主要集中于多雨或晴雨天气,以秋季最为常见,金冠、富士、红星、青香蕉、玉林等品种的苹果树受害几率最为严重。

1.2 斑点落叶病

在苹果树的成长阶段,斑点落叶病是较为常见的病虫害。斑点落叶病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苹果树的幼叶、新梢、果实等受病菌危害严重,病菌以菌丝体潜伏于树木的受害叶片、枝条中越冬。苹果树斑点落叶病的发病高峰主要于春、秋两季,斑点落叶病的第一次发病从5-6月,主要危害部位为树木的树梢及幼叶;第二次发病为8-9月,苹果树在果实即将成熟时,树梢病虫害加重,进而造成树木大面积叶片枯黄和掉落。苹果树斑点落叶病的形成与加重同气候、降水、光照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如果在苹果树在春季叶片、枝条萌生时遇到连雨天气,病斑会明显增多。另外,果园地势低洼、树势衰弱、通风透光效果不佳、地下水位偏高等也是导致苹果树发生斑点落叶病的主要因素。

1.3 腐烂病

在威胁苹果树健康与成长病虫害中,腐烂病是成龄苹果树枝干上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部分地区也将腐烂病称为臭皮病或烂皮病。腐烂病多是由病菌引发的,苹果树一旦患病可能出现枝干枯死、树势衰弱等症状。腐烂病的传染性相对较强,如果不能对病树进行及时治疗,就有可能导致苹果树的大量死亡,甚至是造成整个果园的毁灭。腐烂病的主要发病部位为苹果树的主干和主枝,发病初期很难察觉,而在树皮下则出现暗褐色或深褐色的干斑或小斑。腐烂病多发生于春季,夏季进入病情扩散期,腐烂病多发生于酸性土壤地区,受到春季雨水较大或果园排水设施不足等条件的影响也较大。

2 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1 加强果园肥水管理

在苹果树的病虫害防治中,关键在于通过有效的方法预防病虫害的发生,而不是在病虫害发生时才进行被动的治疗。苹果树病虫害的发生一方面受到雨水、气候、土壤、温度、光照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果树的日常管理中人为因素对于病虫害的影响也是必须重视的。在苹果树的肥水管理中,果园技术管理员要密切关注果树的成长状况,并结合果树出现的早期病害症状,通过施加肥料或控制果园的给水、排水,提高树体的抗病虫能力。另外,在秋冬季节,要对苹果树的枝叶进行定期修剪,翻耕除草,合理施肥。在苹果树完成果实收获后,果园技术管理人员要组织专业人员对树木进行后全面修剪,彻底清除发生病虫害症状的枝叶,并选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药剂全面喷施,降低病虫越冬基数。对于已经出现轮纹病、黑星病等病症的果园,可施用增产菌或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以全面提高苹果树抗病虫和补偿危害的功能。

2.2 大力推行果园生草法

在苹果园的病虫害防治中,果园生草法是一项科学、合理、有效的土壤管理方法,以达到对各类与土壤有关的苹果树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治疗。在苹果园实行生草法不仅可以增加果园土壤的有机质,而且还可以招引苹果树病虫害的天敌,减少农药的用量,进而保证果品的天然品质与质量。果园生草法不仅苹果树发生病虫害的天敌创造了良好的栖息场所.而且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招引了大量天敌来定居。

2.3 化学方法

在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中,化学方法是一种合防治措施,其具有作用迅速,防治效果显著、使用方便等优点,也是通过人为干扰因素与树木病虫害作斗争的主要手段。在现代苹果园的日常养护与管理中,化学治疗是苹果树病虫防治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化学方法防治苹果树病虫害时,虽然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但是还要考虑到化学药剂对于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因此,应用化学方法进行苹果树病虫害防治中,果园技术人员首先要严格控制农药的品种与剂量,而且要坚持科学用药的原则,根据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对象,把单位面积上的用药计量控制在最经济的范围内。同时,在应用化学方法进行苹果树病虫害防治中,还要注意用药方法,尽量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使用生物农药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环保农药,无公害果品生产使用的生物农药主要用:华光霉素、阿维菌素、浏阳霉素等。

2.4 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频繁出现果品质量安全事故,造成了教坏的社会影响,对于果品品牌的推广与宣传也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在果园的日常养护与管理中,技术人员不但要注重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意识,而且要逐步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使病虫害防治始终被控至于系统化管理的范围内。在苹果树的成长与果实收获过程中,管理人员在应用现代电子监控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实行果园病虫害的科学化管理与全程监控。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的构建中,首先要贯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实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物理防治为主体,以农药防治为辅助的无害化控制措施,这样就能达到防止检疫病虫害随苗木传播的同时,避免的人为因素造成的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常见病防治大全篇(5)

【中图分类号】 G 478.2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9-0867-02

为了解海南省海府地区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以便为有效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007年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对海府地区9 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常见病、多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海府地区高中、初中、小学各3所,共调查9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15 462名,其中小学生5 264名,初中生5 186名,高中生5 012名。

1.2 方法 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检测实施方案》进行健康检查。贫血调查检验项目及其诊断标准均按照WHO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现场采血测定。工作人员根据《中小学生健康检查表规范》[1]进行培训,要求认真填写学生健康体检表。资料经整理后,输入学生生长发育监测信息管理与评价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价。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本次检查的15 462名学生中,视力不良患病率最高,达57.15%;肥胖率最低,为8.16%;龋齿、营养不良、沙眼、贫血患病率分别为35.28%,15.39%,17.60%和13.10%。

2.2 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比较 视力不良、沙眼、贫血患病率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 470.97,303.36,51.63,P值均<0.01);龋齿患病率小学生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74.17,P<0.01);营养不良患病率与肥胖患病率不同学段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见表1。

2.3 不同性别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比较 表2显示,除视力不良患病率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χ2=0.23,P>0.05),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龋齿、肥胖、沙眼患病率男生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72,9.71和16.28,P值均<0.01);贫血、营养不良患病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8.69,207.88,P值均<0.01)。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海府地区中小学生的常见病主要为视力不良、龋齿、营养不良、肥胖与贫血,其中视力不良率为57.15% ,高于2003年卫生部公布的平均水平(25.37%),并随学习阶段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与国内报道相似[2]。主要由于随着学龄的不断升高,学生的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学习时间延长;另外,电视、游戏机、计算机的普及等都使学生的户外活动减少,造成用眼时间与体育锻炼时间差距过大,视力不良的患病率也随着上升。学校应提高学生自觉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纠正学习姿势,并积极利用有限的时间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以增强身体素质,达到预防疾病,特别是预防近视的目的。海府地区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率为35.28%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12%) ,并随学习阶段的升高而降低,且男生高于女生。这可能与小学生常见病中,龋齿患病率最高,乳牙龋发病快、龋患率高[3]及进食含糖较高的精制食品较初、高中生多等因素有关。因此,应加大对小学生龋齿的防治力度,培养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发现龋齿及时填充治疗。结果还显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5.39%和13.1%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62%,9.1%) ;营养不良、贫血患病率女生高于男生, 是由于女生比男生易养成挑食、偏食的习惯、活动较少及追求苗条、盲目减肥有关,也与女生生理特点有关。肥胖、沙眼患病率分别为8.16%和17.60%,高于全国水平(3.18%,6.5%);男生高于女生,可能与家庭经济水平、膳食营养状况、饮食习惯、户外活动、学习负担、个人卫生意识差等有关,其中沙眼患病率随学龄升高而上升,可能是随着生活范围增大,又没有形成良好卫生习惯, 而从初中起住校学生较小学的多,同学之间感染机会增多有关。因此,要纠正学生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向学生家长宣传沙眼的防治知识,对沙眼病人要及时治疗,防止传播。

因此,对学生常见病的预防,重要的是要加强健康教育。各级教育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健康教育和健康普查(体检)工作力度,包括对教师、学生和家长3 个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尤其是家长和教师要相互配合;加强常见病的防治,做到从小预防,对发现的常见病要及时治疗和纠正,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降低常见病的患病率。

4 参考文献

[1] 殷大奎.学校卫生与防疫管理全书.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2 729-2 733.

常见病防治大全篇(6)

【中图分类号】R19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1-00-01

为调查学生常见病变化情况,以便为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实施营养干预,为学生常见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阜新市2005年和2008年监测点校学生常见病监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比较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实施方案和检测细则》的统一规定,对2005年和2008年阜新市监测点校体质调研监测数据进行比较。[1]

1.2 方法

各项指标的检测均按《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工作手册》规定进行,检测项目为学生常见病(沙眼、蛔虫、贫血、营养不良、龋齿)等方面。

2 结果

沙眼患病率:由2005年的3.2%下降为2008年的2.3%;蛔虫感染率:我市学生蛔虫感染率2005年1.6%,2008年检查没有查到蛔虫卵,感染率为0;贫血患病率:由2005年的6.0%下降到2008年的4.4%营养不良:城市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由2005年的28.4%下降到2008年的27.7%,农村学生患病率由2005年的27.2上升到2008年30.5%。视力低下患病率城市由2005年的49.6%上升到2008年的68.5%。农村由2005年的46.6%上升到2008年的59.9%;龋齿患病率:2005年同2008年相比,城市学生由22.8%上升到33.3%,农村学生由14.1%上升到29.3%。

3 讨论

从调查结果中发现,学生常见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沙眼、蛔虫、贫血呈下降趋势,营养不良患病率城市下降,农村增高,近视眼在增多,龋齿略有上升。[2]

沙眼患病率:2008年学生沙眼患病率为2.3%,已经省和国家检查验收,成为无沙市(沙眼患病率低于3%),以前每年要对全市中小学生普投利福平眼药水两次治疗沙眼。今后,将对学生加强防治沙眼知识的宣传工作,仅对患沙眼的学生进行治疗。

蛔虫感染率:我市学生蛔虫感染率2005年1.6%,2008年检查没有查到蛔虫卵,感染率为0,以前每年对全市学生普投驱蛔药一次,进行集体驱蛔,经过多年的检验,效果是非常好的。今后,将加强对学生的监测,但不在学生中进行集体驱蛔。

贫血患病率:由2005年的6.0%下降到2008年的4.4%达到了国家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的目标管理(10%以下)的要求。已对贫血学生发送《给贫血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说明贫血的危害及防治方法。贫血的学生有95%以上的属于轻度贫血,对中度以上的贫血学生,要求到医院检查治疗。

营养不良:城市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由2005年的28.4%下降到2008年的27.7,农村学生患病率由2005年的27.2上升到2008年30.5%,造成学生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与学生不合理膳食、偏食,特别是很多女学生追求轻体重,体态苗条,刻意控制饮食有直接关系。

视力低下患病率同全国一样逐年上升。视力低下患病率城市由2005年的49.6%上升到2008年的68.5%。农村由2005年的46.6%上升到2008年的59.9。防治方法:要求学生注意用眼卫生,坚持做眼保健操,并且要做的准确,以及其它各种治疗仪器的使用。

龋齿患病率:2005年同2008年相比,城市学生由22.8%上升到33.3%,农村学生由14.1%上升到29.3%,农村上升幅度较大,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农村龋齿防治工作也要摆在重要位置。龋齿的防治方法:城市小学进行了氟离子透入,对城市中小学及农村农村部分中小学进行了龋齿充填,并检查学生口腔卫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学生常见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沙眼、蛔虫、贫血呈下降趋势,营养不良患病率城市下降,农村增高,近视眼在增多,龋齿略有上升。说明:常见病防治工作只要常抓不懈,就会取得显著效果;今后,更应加强学生视力不良和龋齿的防治。特别应加强农村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常见病防治大全篇(7)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236-01

一、前言

河北省是国内的养猪生产大省,养猪场、种猪场数量居全国上游,生猪的价格也稳居中上游,政府对养猪行业户也有经济补贴,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养猪行业中来。但是养猪也是一门学问,在养殖猪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猪是易感染体,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感染源的影响,稍有不慎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需要人们的细心照料,如猪的常见疾病以及该如何预防猪的常见疾病的知识,这也正是需要养猪者涉猎的一门学问。下面将对养猪过程中常会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

二、猪常见疾病

猪的常见传染病包括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和支原体性传染病,此外还有寄生虫病、内外科和产科疾病等。每个大类里面包含了更多种的猪常见疾病,就不一一列举了,以几种常见传染病为例,如下:

1.猪瘟

猪瘟属于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这种病的俗称是“烂肠瘟”,是制约养猪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猪瘟在原始条件下不感染其他动物,只对猪这种生物起作用,而猪也比较容易受感染,病猪是最大的传染源,该病不具有季节性,传染性较高。生猪一旦感染此种病毒,就会根据轻重一次出现突然死亡,器官出血,食欲下降等症状,养猪者应注意观察。

2.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也属于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猪伪狂犬病毒在病原学上叫疱疹病毒。其主要传播媒介是空气,它不同于猪瘟,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冬季,相对而言较容易预防,而且其他动物也存在感染的可能性。但如若生猪感染上此病毒,则具有死亡的危险,较严重。外显症状生有多种,例如猪会逐渐消瘦;人们可以通过猪的呼吸情况来判断其是否感染了病毒;病猪会侧卧于地做划船状;病猪角弓反张等症状。猪的年龄越大和感染的天数越短对猪的威胁小一些,相反的会变大。

3.猪丹毒

猪丹毒属于一种常见的细菌性和支原体性传染病。病猪会有淤血的症状,尤其是出现在颈部和背部的皮肤,这种病毒是红斑丹毒丝菌,也叫猪丹毒杆菌,在炎热季节常发于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的架子猪,这也就说明了猪丹毒以感染架子猪,又因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引起,如果是炎热季节更会加重这种病,养猪的新技术有所发展,相应的饲养人员专业素质也会提高,在日常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猪的饮食,猪舍卫生,猪的皮肤等等。夏天湿热,容易滋生细菌,便于猪丹毒的传染,也会加重症状,加速病猪的死亡。症状是食欲不振、紫红色的斑块、呈犬状坐姿、急性的话会突然死亡。

4.猪流行性腹泻(属于病毒性传染病)

此种猪常见疾病经常在冬季的时候发生,架子猪和哺乳猪的感染率是绝对的,比较易感。主要是通过肠道感染病传播,症状是呕吐,腹泻,脱水。可能由于饮食,天气等诱因引起,与其他几种疾病相比更常见,不会威胁猪的生命,对年龄大的生猪威胁更小,但是这也有地方性与局域性,养猪场占地面积广,猪舍多,相互间应加强管理,避免传染。如果不严重,不用药物调理,就可以自然调息。

5.猪附红细胞体病(属于寄生虫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俗称红皮病,较易感染对象是仔猪,同时各个年龄阶段的猪都有可能被感染。通过病名就可以指导与附红细胞体有关,这种病事实上就是由它引起的,它破坏红细胞体从而导致猪集体贫血,具有继发性,危害性,广泛性的特点。一旦传染猪,,猪出现的症状较多,基本以上几种病的症状都会有,比较复杂。

三、常见疾病的相应的预防措施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流行性腹泻是几种常见的猪的疾病。对应的预防措施如下:

1.猪瘟的预防与防治

对于急性的猪瘟病,目前无特效办法。对于慢性型的猪瘟病通常会采取消毒、封锁的办法,并按时对病猪进行疫苗注射。一般猪场占地大,要对猪场进行隔离,避免未感染的猪感染上病毒。当前各国都在研制解决办法。

2.猪丹毒的预防与防治

预防:在未发现病情前,就要定期对猪进行疫苗注射。

治疗:感染病毒后,定时定量进行青霉素注射;查看体温;按体重的不同配注射液,对猪进行抗血清注射。

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预防与防治

预防:首先,喷洒喷雾剂,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飞虫,将其消灭;其二,保证生猪的日常营养,可以喂养全价的猪饲料;其三,在观察出感染症状时,及时在猪饲料中添加药物。其四,可以抽血检验猪的健康情况,并作出相应措施,进行隔离或者加强营养。

防治:药物治疗:贝尼尔、青霉素、牲血素、胺基苯胂酸钠。

4.猪流行性腹泻的预防与防治

因为猪流行性腹泻这种疾病较常见并且对猪的威胁影响小,有些时候猪会自然平息此病,所以当前无治疗的特制方法,多采用补充生理盐水、注射环丙沙星液的方法,起到防止继续感染的作用。

5.猪常见疾病预防的一般性原则与举措

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猪舍的选址、建筑、卫生、通风、消暑、隔离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若是大的养猪专业户更应从这几方面严格把关,做到卫生,干燥。这是从外界环境入手,其次要从猪本身预防,可以对猪采取保健措施,比如使用药物,注射疫苗。此外注射饲养人员注意观察猪的变化,例如饮食,皮肤,猪舍卫生等

四、结语

当前养猪产业发展前景巨大,而养猪中的常见疾病是限制养猪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通过以上对猪的常见疾病的列举、以及如何预防和防治猪的常见疾病,并结合河北当地的一些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预防与防治措施。希望能对一些养猪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常见病防治大全篇(8)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076-01

对森林的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也就是贯穿森林生产的整个过程,即生产、栽植、养护等,都要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来调节生态环境,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在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等。

一、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原则

内蒙古地区是我国森林工程建设的重要地区,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森林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当前内蒙古地区常见的森林病虫害有舞毒蛾、落叶松早期落叶病、落叶松癌肿病、鼠害等,这些病虫害对内蒙古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严重的影响,为此在造林以及护林的过程中应该要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过程,在各种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过程中应该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加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结合,是森林病虫害防止过程中的基本原则。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又要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应该要加强预防为主、治理结合的理念,尽量将病虫害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减少损失。在实际的防护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安全的问题。在进行森林的病虫害防治时,由于对象不同,防治治理过程也要考虑当前与以后的双重影响,需要灵活地运用一种或者集中适合森林实际情况的方法。比如保护利用病虫的天敌、运用物理机械和非化学药剂方法进行防治治理等。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病虫灾害,要采取不同的对策,用不同措施的长短相补,并且注意实施方法的时间,将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尽量做到无公害防治,以保证安全性。

二、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措施

1.加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病虫害防治的氛围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其社会性质比较强,防治森林病虫害不仅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也是社会每个人的职责,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要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宣传,争取各级领导对森林病虫害的重视,同时加强社会的认同。各级森防站应该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报刊、广播等载体,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点进行宣传。比如针对内蒙古地区常见的森林病虫害,可以加强病虫害的种类、特点、预防措施等方面的介绍,加强民众对当地的病虫害常见类型的了解。内蒙古地区常见的森林病虫害中有一种是落叶松早期落叶病,这种病害是北方地区落叶松人工林普遍发生的叶部病害。无论是幼苗、幼林还是老龄落叶松都有可能会出现这种病害,这种病害一般以5至20年生的森林的发病率最高,因此在宣传过程中应该要对这种病害的发病危害、特征等进行讲解,让森防工作人员能够针对一些森林出现的病害特征进行判断,从而进行及早发现及早预防,以防在病害严重时再进行预防则为期已晚。

2.加强常见病虫害的研究和防治技术的推广

不同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均不相同,因此出现的病虫害也不尽相同,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应该要因地制宜,与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才能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比如针对常见的落叶松鞘蛾,应该要对这种虫害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进行了解,从而便于森防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了解具体的病虫害。比如落叶松鞘蛾的成虫体长约3 毫米,暗灰色,有绢丝光泽和长绿毛,一般是生活在东北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幼虫于9月下旬开始以针叶做成筒状鞘,过冬之后的幼虫危害最严重,一般说来6月上旬是产卵最丰盛的时期,当落叶松受到这种虫害影响比较严重时会导致针叶变成黄褐色,好像被火烧过一样。加强这种虫害的防治,应该可以采用相应的非化学药剂,例如:苦参烟碱、阿维菌素等药剂;同时采用适宜的树种进行造林,保持合理的郁闭度,可以有效地防治落叶松鞘蛾。

3.加强药物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

药物防治是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方法,常用的药物防治手段都是采用1.2%苦参碱烟碱杀虫烟剂进行了防治松毛虫、舞毒蛾。该药具有速效性好,对环境影响不明显,施药成本低。该烟剂一拉即可以自动燃烧,燃烧过程无明火,燃烧后无余火,比较安全,适合林区应用。而且对低龄幼虫效果更好,烟点距离5米,6天对2-3龄幼虫防效达96%。还可以在树干上涂刷药物,以提高树木对相应病虫害的预防能力。除了采用药物防治手段进行病虫害预防,还应该要加强生态防治,比如利用黑光灯、性引诱剂等诱杀松毛虫、鞘蛾以及舞毒蛾成虫等害虫;根据生态系统中的法则,利用悬挂鸟巢箱的方法来招引燕雀、啄木鸟等食虫益鸟捕食落叶松鞘蛾幼虫、蛀干害虫、松毛虫幼虫等,还要加强对益鸟的保护,从而加强对虫害的防治。

4.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机制的改革

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应该要加强防治机制的改革,传统的病虫害防治理念已经不再适用,在当前的森防工作中,基本的原则是“谁受益、谁防治”,应该要逐步建立森林防治的防治体系,公益林病虫害以及一些重大的危险性病虫害应该由国家进行预防和治理,由于森林防治工作中的经费有限,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投入机制的完善,积极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从而调动相关部门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最终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结语

针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该要加强预防为主、治理结合的方针的建立,对传统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进行改革。由于不同地区的病虫害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在未来的森防过程中应该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取最合适的防治措施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预防,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各种病虫害带来的经济和生态损失。

参考文献

常见病防治大全篇(9)

一、传染病预防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在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及时的疫情报告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情报信息,健全的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及时的关键。

疫情报告时限和办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要求执行。

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学校医务室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可用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学校迅速报告,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果隐瞒不报、漏报、谎报或延期报告的,要追究当事人有关责任。

三、传染病控制措施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4、对传染病人所在的教室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全校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四、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学校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传染病预防工作措施不力,导致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对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以及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后不及时报告或隐瞒不报的,要依法查处直接责任人,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二】

为了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师生中的发生与流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今年我校传染病(常见病)防控工作计划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我校严格树立学校疫情无小事的观念,将传染病防控和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控组织体系,成立由元校长负总责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苏校长为副组长,各年级抓教学的主任(尚主任、万主任、李冬冬主任、石校长、牛主任、刘主任、莫主任)为年级负责人,各班主任为班级负责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任务落实,并建立起由学校领导牵头、校医为骨干、班主任为网点负责人的覆盖全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网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元校长召开春季预防传染病的专题会议

年级召开春季预防传染病的专题会议

二、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

1.充分利用校广播、班会、学生集会、健康教育课、健康小报、宣传栏、知识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有关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知识,引导师生养成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增强他们的防病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利用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三、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防控工作

1.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各项制度,制定规范的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预防制度和疫情监测及报告制度,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具体措施,重点加强冬春季、秋冬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2.加强对环境卫生的监督,制定完善的卫生制度。年级每日专人负责检查教室和环境的卫生,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文明班级量化考核中去,以提高同学们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抗病能力。

3.加强饮水饮食的安全卫生监督。学校由专人负责检查,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定期组织对食堂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堂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4.加强校园消毒和教室的通风换气管理。在冬春季节,建立专人负责制,做好校园消毒和各班教室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工作,以保证学习场所空气清洁、流通。各班既要扎实开窗通风,又要填好记录。

5.加强我校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工作:由校医室负责本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加强传染病监测工作,切实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每日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做好晨检、午检及因病缺课登记追查工作,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在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的同时,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区疾控中心进行报告。

6.严格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更新、充实卫生必备设备,准备足够的消毒、预防用品以及应急工作所需的经费。

7.认真做好新生入学及转入新生的卡证查验工作,为有效预防学校传染病提供科学参考。

常见病防治大全篇(10)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0-0021-02

冬季气温较低,是猪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季节,若防治不及时、有效,可能造成猪场极大的损失,猪的健康无法保障[1-3]。因而分析冬季猪常见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病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弄清其发病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防治,才能保证猪场内猪的安全[4-6]。笔者抽样选取某猪场1 000头猪进行发病原因分析,并与采取防治措施后的1 000头猪发病情况进行了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村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某大型猪场2014年冬季饲养的1 000头猪作为研究对象,并于2015年冬季继续选取该猪场的1 000头猪进行对比研究,所有猪在体重、饲养时间、饲养方式等方面无差异。

1.2 方法

对2014年冬季的1 000头猪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发病原因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全群防治,对2015年冬季的1 000头猪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同样进行记录,与2014年的发病情况进行对比。

1.3 发病主要症状表现

猪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量下降或者无食欲、结膜炎、眼睛分泌物增多、生产缓慢及消瘦、不同程度溃疡等[7,8]。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分析数据,数据采用t检验,P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见,2014年冬季的1 000头猪中发病18例,发病率为1.80%,高于2015年(0.10%)(P

3 小结与讨论

猪呼吸道疾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引发的呼吸道疾病总称,该病是由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环境应激及猪体免疫力低下相互作用引发,其涉及多种呼吸道疾病病原体,包括原发性感染疾病与继发性感染疾病[9,10]。由于该病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及病原体多样化,一旦猪场猪发病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而需积极防治猪呼吸道传染病[11,12]。

本研究发现,冬季猪较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原因分为两类,一为非传染性致病因素,二为传染性致病因素,其中非传染性致病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管理因素、饲料因素、生物安全因素等;传染性致病因素包括i蓝耳病、猪流感、猪Ⅱ型圆环病毒病、猪喘气病等。研究数据显示,2014年冬季的1 000头猪中发病18例,3例环境因素、2例管理因素、1例饲料因素、2例生物安全因素、2例猪流感、2例猪蓝耳病、2例猪Ⅱ型圆环病毒病、3例猪喘气病,1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2015年冬季仅1例猪流感。发病因素分析如下:①环境因素。猪场昼夜温差较大,猪舍内湿度大加上空气不流通、空气质量较差,圈舍设计不合理,环境较差。②管理因素。猪场管理不当,不同免疫水平、不同健康情况猪群及不同来源猪群混养,且未严格实施饲养制度;断奶猪严重应激或有的疫苗注射后应激反应强烈,猪群密度较大等。③饲养因素。猪在饲养过程中缺乏营养,缺少维生素A、E等,猪抵抗力较差;猪喂养过程中饲料霉变未发现或者饲料被污染,使得猪抵抗力与免疫力下降,导致猪发病。④生物安全因素。猪饲养过程中消毒不够彻底,免疫程度不合理或者效果不佳,生病有感染猪未及早隔离,未按照计划定期驱虫等。⑤猪蓝耳病。猪蓝耳病病毒使得猪细菌性肺炎感染性增强,可能继发链球菌病、胸膜肺炎等。⑥猪流感。由猪流感病毒引起,四季均可发病,冬季常见。⑦猪Ⅱ型圆环病毒病。其为引起多种疾病的新病毒,多发病于6~14周龄小猪,可感染肺泡巨噬细胞造成猪免疫抑制,引发间质性肺炎。⑧猪喘气病。其为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导致猪干咳、低热、生长缓慢,该病发病率较高。⑨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引起猪出血性坏死性胸膜肺炎,可通过飞沫进入呼吸道发病。

猪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病因针对性防治措施如下:①改善猪场环境。冬季温度较低,需保证猪场内温度,有必备的保暖措施,例如火炉、暖气等,还需要有局部保暖设备,例如保温灯、加热板等;保持猪舍内空气流通、做好消毒工作,保证空气质量;搞好猪场卫生,舍内保持干燥,降低空气中病原体与粉尘密度。②加强管理。加强猪场内猪的管理工作,不同免疫水平、不同健康状况猪群及不同来源猪群分开饲养,降低猪密度,以保证猪安全。③加强饲养安全。需保证猪饲料营养充足,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E等,饲料需安全、无发霉及污染。④做好猪免疫接种工作。冬季之前,做好猪免疫接种工作,例如链球菌病、口蹄疫、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的预防接种,并做好驱虫工作。⑤药物预防。采取药物预防猪疾病及感染,哺乳仔猪3、7、21日龄分别注射一次长效米先,预防呼吸道疾病。母猪分娩前后一周,饲料中加入黄芪多糖。仔猪断奶后一周,加入强力霉素。生长猪2~3周或者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其强力霉素、支原净、泰乐菌素等。种猪群与后备群每月预防投药一次,每次2 d。⑥药物治疗。每日密切留意猪的变化,一旦发现猪出现疾病,及时采取有效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保证猪安全。2014年猪的发病率为1.80%,而通过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后2015年发病率仅为0.10%,表明针对猪呼吸道传染病病因进行有效防治可显著降低猪的发病率,其措施安全可行。

综上所述,冬季猪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病因包括环境因素、管理因素、饲料因素、生物安全因素、猪蓝耳病、猪流感、猪Ⅱ型圆环病毒病、猪喘气病、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等,针对猪发病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可显著降低发病率,保证猪场内猪的安全,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之前.猪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J].大科技,2016, 7(11):182,183.

[2] 亓慧娟,刘 伟,王春燕,等.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及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382-4383.

[3] 李二民.猪细菌性呼吸道传染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12):125.

[4] 袁艳龙,丁秀丹.猪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及其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3,13(12):136.

[5] 杨 旭.猪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及其流行情况分析[J].现代畜牧科技,2016(6):156.

[6] 黄风平.一例猪流感与猪肺疫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J].农家科技,2015(9):34.

[7] 洪志良.冬季猪场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5(3):48.

[8] 徐新林.冬季猪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综合防治[J].兽医导刊,2015(16):105.

[9] 博永刚,蒋守钊,纵丰学,等.冬季猪场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J].业,2013,8(1):49-50.

上一篇: 优化设计与优化方法 下一篇: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