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专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9 16:09:34

测量专业论文

测量专业论文篇(1)

以下图为例,测量控制点的布局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本工程总占地面积约3.36万平方米,工程基坑南北宽126m,东西长238m,基坑深度11.650m,承台和集水坑、电梯井位置开挖深度在12.35~16.10m。整个工程共5座塔楼及裙楼。

2、本工程甲方给定的水准点位于南海路与宏达街交叉口,高程4.162米。在发达街上给定两个基准点,详见附图1。

3、根据实际情况,本工程引测水准点6个,基准点16个。

二、测量控制点的保护

1、甲方给定的基准点附近,禁止堆放材料,并派专人看管,定期对基准点进行复核。

2、引测的控制桩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测量专业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 G4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3?0054?04

针对当前工程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论文、轻设计等问题,2010年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的要求而提出的一项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1]。目前我国有61所高校被批准为卓越计划高校,其中部分高校开设了测绘工程专业(中南大学与黑龙江工程学院的测绘工程专业已被批准为“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2]。测绘工程专业是地学领域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之一,它涵盖了旧专业目录中的大地测量、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部分)和地图学等四个本科专业[3],这使得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培养要求具有更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由于“3S”(GPS、RS、GIS)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和普及,使测绘工作从工具到理论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专业整合、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及测绘学科内涵的不断扩展,使得测绘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卓越计划”正符合测绘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之一是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培养方案,它是从专业培养角度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主要包括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及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方面的内容。本文针对信息化测绘系统下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分析制定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具体研究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及校企联合培养方案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制定和实施“卓越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制定原则

“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定首先应对人才培养的层次定好位,然后根据专业特点,突出行业背景,注重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及生产管理能力的培养。

1. 人才培养层次的定位

行业和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从工程师的类型来说,有服务型、生产型、设计型和研发型[4]。笔者认为卓越测绘工程人才的培养至少应该分两个层次,即生产设计型和生产研发型。他们的区别只是侧重点不同,前一层次应强调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后一层则应多一些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高校具有多种类型,主要可分为研究型和教学型两大类。我国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层次有明显的不同,本次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包含这两大类型的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也应根据学校的类型在培养层次上定好位。同时,在制定培养方案或具体措施时,还要考虑同一学校中学生的个体差异。

2. 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

每个专业人才培养都应符合其专业的特点,制定培养方案时,必须根据专业特点设置课程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主要有:①实践性强。从工程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到测绘产品制作,都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主干课程都应安排较多的实验课程以及相对应的实践类课程,课程设置时,其占的总学时数应在30%以上。②专业涵盖面宽。从内容上来说,它涵盖了旧专业目录中的大地测量、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部分)和地图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因此,制定方案时要融合四个旧专业的主要内容,并以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的内容为重点。从专业服务来说,测绘工程技术可以应用于广泛的工作领域,如国土、矿业、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国防等,这就需要开设相关专业领域的课程,如土木工程概论、地质学基础、城市规划原理等课程。③依赖工具。测绘科学是随着测绘工具发展而发展的,现代测绘基本上就是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包括体现测绘学科特色的“3S”技术。根据该特点,方案中应设置计算机技术与测绘专业结合紧密的课程,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

3. 行业背景不同

虽然许多高校都在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但大部分高校仍具有行业特色。各高校在测绘工程专业上一般也结合其行业特色进行人才培养,如: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河南理工等具有地矿特色,同济大学具有土木特色,西南交大具有铁路特色,河海大学具有水利特色等。课程设置时应考虑增加一些与行业特色相关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并在专业课程的课程内容中体现出行业特色。“卓越计划”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实施该计划的前提,其中的校企联合培养阶段的培养方案可以更充分地体现行业特色。

4. 注重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及管理能力的培养

从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讲,“卓越计划”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生产管理与企业经营能力及人文素养。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我校以教师科研项目和科研实验室向学生发为手段,联通教学和科研,采用案例、启迪、学科交叉、科研训练、自主设计实验等方式,打造学生创新能力锻造平台,并设置相应考核办法以及必须达到的学分要求。在工程专业的教育过程中除了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哲学、经济、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5],人文社科的知识素养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创新视野和创新思维,培养方案中应加强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我校结合“卓越计划”的培养特点,在全校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从培养人才层次来说,“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应该是今后本行业领域的领军人才,这就需要加强培养其领导管理能力,培养方案中除设置相应的管理类课程外,在课外研学中也应有所加强。

二、培养标准

培养标准是指学校层面制定的本校加入“卓越计划”的各个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它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参与高校制定的本校实施“卓越计划”的纲领性文件,一般在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基础进行深化,强调实践创新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及企业管理能力的培养。测绘工程专业总体应达到的标准是: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测绘工程理论知识、掌握测绘工程专业技能、具备空间信息综合处理能力、较强的测绘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知识更新与自我完善能力、良好的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测绘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学生可从事测绘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从事空间信息的采集、分析、整合、评价、决策等测绘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及企业市场经营等工作。能达到工程测量师技术能力要求时,可获得工程测量员的技术资格,并具有在毕业4年后能获得国家注册测绘师的能力。对应国家标准又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拥有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感。

第二,掌握测绘工程专业所需的相应自然科学知识,具备扎实的测绘工程基础、专业理论基础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①具备从事测绘工程学科所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高等数学、概率统计、大学物理等。②掌握测绘工程技术所需的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实用数据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土建工程、工程地质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应用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③掌握测绘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包括空间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表达与利用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各种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监测各阶段的测绘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具体包括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编制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地籍与房产测绘的理论与技术。

第三,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能从事测绘工程设计与施工工作。

第四,能参与测绘工程生产过程和工程项目管理与实施,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和经营能力。

第五,善于沟通,能适应环境,不断学习,初步具有竞争和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与能力矩阵设计

培养标准细化后,就要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与“标准实现矩阵”,把相应的知识能力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本方案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六类:

①基础课程。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大学物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测绘学概论、大学计算机基础、工程制图等。

②专业主干课程。包括测量学基础、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控制测量学、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技术、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GPS测量与数据处理、测绘程序设计基础、地图学概论。

③“卓越计划”人文与管理特色课程。包括人际传播与沟通、文学与创意、经济法、领导学、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企业管理、公共关系学。

④校企联合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测绘工程监理、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⑤行业特色课程。包括地下工程测量、地质学基础、土建工程概论。

⑥校企联合实践课程。包括测绘基本技能训练、测量学实习(含设计)、控制测量生产实习(含设计)、工程测量实习、企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其中,实践类课程可以全部或部分安排在企业进行。校企联合培养的课程也可以部分在企业进行或者由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专题讲座。课程体系建立后,应对照培养标准中知识能力大纲所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素,与用于实现这些要素要求的每一门具体课程和教学环节一一对应起来,即建立起 “标准实现矩阵”(见表1)。在此基础上,拟定教学计划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大纲的制定应对照知识能力大纲中各要素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

四、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实践是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卓越计划”创立了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结合的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目的是通过此方式解决工程人才培养中校企脱节的问题。依据“卓越计划”的要求,学生在4年的学习中,有一年时间是校企联合培养。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培养方案分时段先后进入优秀测绘企业完成36周的工程实践,有5门课程校企联合授课。通过具体工程实践,参预测绘项目策划、技术设计、实施、技术总结、成果检查验收,使学生掌握测绘工程项目生产与管理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企业阶段的培养计划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指导与考核方式等。

1. 校企联合培养的课程内容

主要包括:①测绘基本技能训练3周。要求了解测绘基础知识,掌握测绘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距离、角度、高差测量以及方位角、坐标、高程确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②测量学实习5周。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小地区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测绘成果检查验收的基本要求。③控制测量实习4周。掌握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布设、观测及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对控制测量成果进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④工程测量实习3周。深入实践,广泛接触各种工程项目,掌握工程测量、变形监测的技术与方法。⑤部分专业课程学习5周。主要包括测绘工程监理1周,企业实务1周,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1周,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2周。⑥企业综合实习4周。到所在企业的总经办、总工办、生产部、综合部、法律部、财务部、市场部、质检部、后勤部、安全部等部门,学习测绘企业经营管理方法、测绘项目生产、技术管理过程。⑦毕业设计17周。在优秀测绘企业,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完成综合性较强的测绘项目的技术设计、生产、检查验收和总结工作,其成果作为毕业设计提交学校。具体内容和计划由学校和相应的大型测绘企业结合实际企业生产情况、岗位需求、学生特点综合制定。

2. 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学体要求

①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应根据各阶段实践的主要内容和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制定自身学习、工作计划。②掌握多种测绘仪器的操作及检校技能,掌握常规测量技术及现代测绘技术。③参加测绘项目的生产与管理,理论联系实际,验证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初步培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努力提高测绘工程专业素养。④了解测绘企业及测绘项目管理和经营体制。⑤做好企业学习日志、学结和实践报告或论文。

3. 校企联合培养阶段的指导和成绩考核方式

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学生的学习由在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联合指导,并实行导师制。中南大学在实施“卓越计划”时,要求全面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校外各有一位导师。校企联合培养首先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由校企联合制订阶段培养计划和预期培养目标,学生在校企联合培养期间要随时向企业指导教师汇报学习进展,在校指导教师也会定期前往企业对学生进行现场考核和指导,督促学生按进度完成学习任务。

在校企联合培养期间,学生除了需要获得上述课程的各科学习成绩以外,还需要获得企业综合学习成绩,该成绩由三部分组成:①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等,该部分成绩占校企联合培养总成绩的40%。②学生撰写的毕业设计(论文),该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40%。③学生的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校企联合组成),该部分成绩占企业学成绩的20%。

五、结语

为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教育部与国家测绘局决定联合实施测绘领域的“卓越计划”,并成立了工作组和专家组。以推进测绘领域的卓越计划的实施,协调相关政策措施,制定专业标准和实施方案,论证高校专业培养方案等工作。在此背景下,我校制定了“卓越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由于“卓越计划”刚开始实施,其标准体系和培养方案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探索完善之。

参考文献:

[1] 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77-92.

[2] 田青.教育部国家测绘局联合实施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N].中国测绘报,2011-04-08(1).

测量专业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经济全球化发展,推动了工程技术职业全球化和工程专业人才跨国流动,相应地推动了高等工程教育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由于不同国家、地区工程教育的体制和办学条件不同,如何界定和评价其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各国工程教育专业可比性和等效性的专业认证,是工程专业教育界和工程技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培养出的工程科技人才总量居世界前列,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一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扩展为大众教育,与精英阶段培养出的“杰出工程师”相比,目前教育质量落差较大,越来越引起公众的不满;二是我国工程教育面向工程实际的工程技术教育相当欠缺,迫切需要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管理、评估体系。本文结合专业认证,探讨如何设置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以提高测绘专业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对采矿行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专业国际互认,提升专业国际竞争力。

目前国际上,工程教育的学位互认协议有《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和《首尔协议》等4个,其中《华盛顿协议》被普遍认为是最具权威性、国际化程度最高、体系较为完整的工程教育专业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是一个有关工程学士学位专业鉴定国际相互承认的协议,1989年签约之初,这个协议覆盖了3大洲的6个国家,即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目前《华盛顿协议》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声誉,吸引了覆盖27国的欧洲国家工程协会联合会前来谈判入盟问题。我国在2005年、2007年、2009年作为华盛顿协议体系的观察员参加,2013年11月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华盛顿协议》全会一致通过接纳我国为该协议签约成员,我国成为该协议组织第二十一个成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工程教育规模取得高速发展,位居世界第一的同时,质量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学科于2013年5月接受并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的专业认证。笔者有幸参与组织、实施了本次专业认证工作。以下是笔者作为专业认证全程准备工作主要参与者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以供其他院校参考。

1 专业认证标准

认证标准分为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通用标准是各工程教育专业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专业补充标准是在通用标准基础之上根据本专业特点提出的特有的具体要求。

1.1 通用标准

通用标准共包含7个方面的内容:(1)学生,包括专业吸引优秀生源、学生指导、学生表现跟踪与评估、转专业、转学等制度;(2)培养目标,包括毕业要求、培养目标修订;(3)毕业要求,包括专业知识、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人文科学素养、创新和团队精神、国际视野、终身学习等;(4)持续改进,包括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社会评价机制等;(5)课程体系,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工程实践、毕业设计(论文)、人文社会科学类等课程;(6)师资队伍,包括教师人数、教师结构、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教师工程背景、教师教学时间等;(7)支持条件,包括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实习基地、计算机和网络以及图书资料资源、教学经费、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与服务规范等。在上述通用标准中,课程体系方面的内容很模糊,只给出了工程教育专业应在哪些方面开设课程,并没具体的课程名称。

1.2 专业补充标准

专业必须满足相应的专业补充标准。专业补充标准规定了相应专业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方面的特殊要求。测绘专业补充标准包括3个方面:

课程体系,分为理论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理论课程包括:(1)数学、物理类课程,其中数学类课程应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及线性代数等基本知识。物理类课程应包括力学、振动、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光学、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电磁学等基础知识;(2)工程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工程力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工程制图及电工与电子技术等;(3)专业基础类课,教学内容为: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数据处理等;(4)专业类课程,作为煤炭行业特色高校,除大地测量学基础、摄影测量基础、GPS现代定位技术等核心知识需要掌握外,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还应该包括矿山开采及沉陷控制工程、矿山测量学及土地复垦工程等。实践环节包括:(1)课程设计: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工程测量课程设计等;(2)现场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密切产学研合作,使学生认识和参与生产实践;(3)科技创新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毕业设计(论文)一项,要求选题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且以工程设计为主,需有明确的应用背景。

师资队伍。有两点要求,一是从事本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其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中,必须有毕业于采矿工程专业,部分教师具有相关专业学习经历,二是要求专业教师具有工程背景,即从事本专业教学(含实验教学)工作的80%以上的教师至少要有6个月以上的厂矿企业或工程实践经历。

支持条件,包括专业资料、实验条件和实践基地。一是专业资料,要求配备各种高质量的(含最新的)、充足的教材、参考书和相关的中外文图书、期刊、工具手册、电子资源等各类资料,其中包括国内外典型测绘工程案例;二是实验条件,一是要求实验设备完备、充足、性能优良,满足各类课程教学实验的需要,且实验室布置合理、安全,二是要求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充足,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等方面的实验;三是实践基地,需拥有校内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和以校外矿山企业为主的实践基地。

从上述通用标准和测绘工程专业补充标准可看出,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细化的基础,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保障体系,可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支撑条件是课程教学的配套体系,对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产生促进作用。因此,要使学生毕业时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最基础的是要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

2 课程体系建设

2.1 以培养目标为细化标准,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测绘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空间信息采集、表达、处理与利用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毕业后能通过运用全站仪、陀螺经纬仪、计算机、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化仪器手段或常规测绘方法,在城建、土地、房地产、矿山、交通、水利等部门从事各种工程的测量制图、勘测设计、资源环境信息分析处理及相关的设计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如城市与厂矿工程测量、测量数据处理与计算机制图。地理与土地信息系统开发、地籍测量与房地产管理、变形与沉陷观测及其控制、国土资源评价与管理等。

衡量培养目标实现的标准是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空间信息采集、表达与处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知识,即学生应掌握:(1)测绘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测绘工程的设计及实施方法;(3)基础测绘、矿山测量、土地复垦等技术;(4)先进的测绘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基本能力以及测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5)国家有关采测绘生产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6)测绘学科的发展动态;(7)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前述7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毕业。为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可从毕业生具有上述7个方面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如开设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测量学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摄影测量基础、测绘工程专业英语、现代测绘新技术、测绘法律法规、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等。以测绘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符合专业认证中测绘专业补充标准“专业基础类、专业类课程”要求。

2.2 以专业认证标准为基础,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专业认证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强调学生的实践,针对这要求,需要加强“面向工程实际”的工程技术教育,可设置各类课程设计和实习,训练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因此,除理论课程体系外,还要设置实践课,如测量学基础实习、矿山认识实习、摄影测量基础实习、基础地形图测绘生产实习、测绘毕业实习、大地测量课程设计、通风安全学课程设计,另外在有条件的厂矿企业,建设一批产学研基地,为实践课顺利进行提供实景场所。专业认证一个显著的特色是要求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生教学,来自现场的教师把行业发展形势和需求反馈到教学,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真正解决现场需要,因此,可设置一些反映行业形势的课程,如数字化测绘、现代测绘新技术、矿山测量新技术等课程作为选修课,供学生学习。另外,测绘专业属于工科,除开设一些诸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等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外,还需按照工程认证“通用标准”并结合“测绘专业补充标准”设置数学、力学和信息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和概率论、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等。

2.3 以毕业生服务行业为特色,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测量专业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一、测绘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测绘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的工作,工程测量作为测绘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各类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各阶段有关测绘工作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以及现代工程大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工程测量行业需要一批具有安心生产一线,工程意识强烈,理论基础适度,知识注重综合,专业针对性强,技术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敬业精神的新型人才。

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工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工程测量技术人才的实际需要,工程测量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土木建筑工程领域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造价、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

(二)就业岗位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特点是“精测量、懂施工、会管理”,办学宗旨是“做细做宽”,基础理论课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重点,掌握测量基本知识。所以通过三年的培养,针对性的就业岗位主要有:从事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煤矿石油工程等诸多行业工程控制网的建立、地形测绘、施工放样、设备安装、竣工测量、变形观测和维修保养等就业岗位以及相关管理岗位。一些优秀毕业生也可以进行测绘技术革新和新技术开发工作。

(三)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说明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可归纳为“1223”,其核心内容为“1条主线”、“2个主体”、“2个并重”、“3个阶段”。“1条主线”即指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主线,培养学生职业能力;“2个主体”即学校和企业;“2个教学主体”即在学校完成理论教学和一些课内实验、实训,培养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单项技能,在施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在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个重点”指高职高专学历教育与岗位职业资格教育两个重点,建设部、劳动部和各地方建设厅发文,明确要求建设行业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实行资格证书制度,施工员等必须持证上岗,只有文凭没有职业资格证书便不能在施工现场的项目部做技术与管理工作。

三、课程体系设置

工程测量专业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打破以往的授课顺序,以实际工程任务为导向,将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划分为模块,根据工程任务开设相关课程,使学生掌握胜任该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详见下表。

参考文献:

[1]魏旭东.高职高专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8,(3).

测量专业论文篇(5)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急需大量技术性的测绘人才,而目前,很多新型仪器及软件,都是英文界面,很多测绘专业相关的文献没有汉语版本,所以掌握一定的测绘专业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为使测绘专业毕业生适应岗位要求,很多高校针对该专业在校生开设测绘专业英语课程,旨在帮助测绘专业的学生全面了解测绘专业相关的英语表达,提高学生在测绘专业相关英语材料方面的阅读能力和词汇表达能力,为学生学习,理解和使用测绘专业技术提供便捷的途径。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技能型一线工作人员,特别是如测量工程这样的艰苦专业,高职生占的比例更大。相比于其他层次高校学生,高职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虽然高职院校大都开设了测绘专业英语课程,但与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是专业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新仪器新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为培养出称职的、能适应岗位需要并与国际接轨的一线高级技能应用性人才,有必要对高职测绘专业英语课程进行改革。

1.高职测绘专业英语教学存在问题

1.1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课时有限

大多数高职学院将测绘专业英语安排在大三的第一学期,性质为考查课,约为40个课时。这样的课程设置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大部分基础性的专业课已经学完,专业性更强的部分如:工程测量、GPS、摄影测量与遥感等专业课同步学习,起到中应对比,加深印象的效果。但是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的兴趣不浓厚,积极性不高,加之测绘专业英语词汇量大、组句复杂冗长、概念偏难,对于英语基础偏差的高职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1.2 教材难觅

测绘专业英语是很多院校测绘专业都开设的一门专业方向课,但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选用的仍是本科教材。本科专业英语教材一般阅读篇幅过长、词汇量过大,选用这样的教材既影响教学效果又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极不相符。

专业英语教材不同于基础英语,教材内容要求专业性更强。专业课程教材往往更新较快,采用最新的名词术语、技术规范,可以选择的版本数量较多,而测绘专业英语教材可供选择的数量原本就少,适合高职测绘专业英语教材就更难找到,且内容陈旧,无法反映前沿的新科学新技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教师能力有限

目前,高职测绘专业英语课程教师一般由专业课教师兼任,英语水平良莠不齐,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英语口语和英语教学训练,并且课程教学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测绘专业英语涉及的“大测绘”领域,而担任课程教师多为年轻教师,仅对某些领域较为熟悉,实践能力不强,教学中不免影响到教学质量。

1.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高职测绘专业英语教学一般沿用基础的教学模式,多采用词汇讲解、语言分析、阅读、翻译、回答问题、写作等方式。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同于公共英语[1]]。这样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体现专业英语的专门性、实践性,使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没能发挥专业英语的应有作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教师绝大多数采用讲授法,较少使用多媒体、网络等,课堂气氛沉闷,缺乏互动,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影响。

2.高职测绘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2.1提高高职测绘英语课程重视程度,适当增加课时

大多数高职院校学制为三年,在学习完测绘英语不久后,进行撰写毕业论文,论文中涉及撰写翻译部分、查阅外文资料,有的还需要使用到最新版本的英文界面软件。如果将毕业论文撰写与测绘专业课程学习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程教学实用性。此外,专业英语的课时较少,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质量的要求,如果条件允许,应适当增加课时量。

2.2选用合适教材或自编教材

在高职测绘专业英语教学选用教材方面,选取适应高职生的高职高专类权威最新的教科书,以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尽量缩小知识延迟。以我校为例:选用黄河水利出版社的高职高专精品教材ㄍ测绘专业英语》,难易程度比较适合高职学生,并且内容较为贴合测绘技术发展趋势。如果是条件允许的话,高校也可以组织师资自编教材,选用原版专业文献或是专业书籍报刊的一些文章汇编起来,紧跟测绘行业发展趋势,保证原版语言的纯正性。

2.3提高教师水平

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首先应增加自身测绘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积累,还需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如练习英语口语、学习英语教学技巧、坚持阅读原版外文资料和撰写英文论文。如果有条件,可以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出国短期或中期的学术交流和深造[2]。高校应把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教师水平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加大投入,储备一批胜任该课程教学教师团队。

2.4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注重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学习,主要包括课文学习、专业词汇学习、构词法学习、课后阅读、专业文献知识、课堂讨论等多个环节[3]。教师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双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改变传统的讲授法授课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调节课堂气氛,带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课文同步学习中,演示测量仪器说明书、运行测量软件等,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课堂的生动性。

合理布置作业,选取篇幅、难度、词汇量适中的,与课程学习很好衔接的英文科技文章提供给学生阅读翻译,以巩固课堂所学,延伸课外学习。

3.结语

专业英语已成为高职高专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当前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存在重视不够、课时不足、教材难觅、教学方法手段落后及师资水平有限等问题的背景下,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十分必要。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证明这些改革措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高学习效果,为学生以后的自学能力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王卫红. 谈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J]. 测绘通报,2002,增刊:80-82.

[2] 余正昊,赵斌臣,姚志强. 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探讨[J]. 考试周刊,2007(12):12-13.

[3]晁怡,郑贵洲,郭际元.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的教学与改革研究[J]. 测绘通报,2007(4):75-77.

通讯地址及邮编: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402160)

测量专业论文篇(6)

1.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分析

据中国教育在线(http ; // eol. cn/jiuyedy4516120060621/t20060621184927.shtml)知,从2001年到2006年,大学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1年6月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本科生就超过了80% , 2002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 % , 2003年就业率降为75% ,2004年73% ,2005年72. 6 %。因此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困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一个难题,其原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学扩招引起人才的相对饱和,就业市场供过于求。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的在校人数比以前扩大了几倍。全国大学毕业生2001年为114万,2002年为145万,2003年为212万,2004年为280万,2005年为338万,2006年为413万。大学的专业设置数量不断增加,就测绘工程专业而言,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据中国高等教育网统计,2007年计划招收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学校就有67所(如表1)。但是,测绘学科毕竟是比较小的学科,如此众多的学校开设测绘工程专业无疑给学生就业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第二,在“宽口径,厚基础”的指导思想下,培养的大学生专业素质不高。目前把大学教育定位为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大学开设的课程中基础课所占的比重过大,学生常常是2年之后才接触专业课程,加上学生要复习考研究生、找工作等等,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有效时间充其量就是1年半,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把众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修完,也只有走马观花、匆匆浏览了。例如某校的通识课程(基础课)和公选课包括形势教育、军事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应用文写作、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及程序设计、高等数学等等,其学分占到全部学分的35%左右,而在总授课课时中,占到了50%左右。

第三,专业课程设置过多,学生有专业而无专长。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和遥感(RS)的兴起,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传统的课程之外,还要学习这些新的课程,课程多了,每门课的教学时间短了,造成了学生有专业而无专长的状况。传统的课程包括测量学、测量平差、控制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测量程序设计、测绘专业英语等,90年代之前的工程测量专业也就学这么多东西,现在除了这些还有地理信息系统、GPS原理与应用、遥感、AutoCAD、数据库、数字测图、地籍测量等等,部分教材的编著者为了评职称的需要,有意的增加字数,造成内容不断增加,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经济负担。

第四,学生缺乏行业背景知识,造成了就业的又一大障碍。测量服务的行业除了测绘外还有建筑、土木、水利、电力、煤炭、公路、铁路、地质勘探、土地勘察、农业、航空航天等等,学生就业时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很难适应行业的需要。中国矿业大学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学习了采煤方法、煤田地质、巷道掘进等相关知识,到煤矿工作后就可以很快进人工作状态。90年代之前,所有的测绘专业都是有行业背景的,如河海大学依托水利水电、中国矿业大学依托煤炭行业、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依托测绘行业等,而现在随着国务院部委的撤销,专业部属的高校都转为地方或教育部直属,无行业背景的测绘专业逐渐增多,从表1中可见一斑。

第五,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流于形式,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以至于毕业生独立工作能力差,设计、指挥、协调能力更差。其实在学习期间有许多课程设计、实习,时间比较长。如某校数字化测图实习5周;控制测量课程设计1周;控制测量实习4周;工程测量课程设计1周;工程测量实习2周;测量平差课程设计1周;地理信息系统实习2周;摄影测量2周。这些实习各自为政,需要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将所学知识进行融合,但是,由于毕业设计和实习期间,正值学生找工作的黄金时间,再加上学校对实习经费的投人不足,很少有老师带学生到生产单位去实习,做的毕业设计题目也大多是理论上的探讨、研究,或者是程序设计,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基本用不到。

2改革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培养人才的主导性文件,反映培养出的人才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层次和工作能力。教学计划规定了什么时间设置什么样的课程以及课程的学时学分,从教学计划中可以反映出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性课程所占的比重,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前面已经分析了,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五个,而后面的四个都与教学计划有关,因此必须改革教学计划来培养出适应市场要求的学生。

第一,不要过分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史富贵在调查研究后指出,过分强调“宽口径,厚基础”是不适应测绘专业的。应适当的减少通识课程或压缩通识课程的学时数,或在通识课程中摒弃与测绘专业关系不紧密的内容。像前面提到的应用文写作,完全可以在通识课中删掉。比如,大学物理中与测量专业有关的内容主要是电磁波理论,其他内容就可以少讲甚至不讲。鼓励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参加四级英语考试,通过后学生就不要在英语上浪费时间了。这样就能够压缩通识课程的时间,增加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

第二,在同一专业中设置不同的方向,使学生有所专长。那么多的课程通通学一遍,其结果只能是样样精通,样样稀松。因此,应该设置至少两个方向,属于某方向的学生要加强在这个方向上课程的学习,而属于其他方向的课程要少学。例如可以设置工程测量和地理信息两个方向,两个方向的课程设置、学时数、实习、设计等应该有明显的区别。

测量专业论文篇(7)

高职院校测量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外业动手能力和内业数据处理能力,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生产单位的工作环境与职能。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全国的土地变更调查项目,各测量生产单位急需测量专业毕业生,并且要求毕业生具有较熟练的遥感影像与航片处理能力。为使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与生产单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和技能相对接,有必要开展对摄影测量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与变更土地调查工作过程对接的研究与实践,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一、对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的正确解读

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这里的综合职业能力由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专业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专业素质等能力组成。高职的教学体系目前总体上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类,前者主要通过室内教学开展,后者通过实验课以及集中生产实习、企业顶岗实习开展,所以,本文将从两大教学体系着手研究高职《摄影测量与遥感》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方案。

二、理论教学体系与工作过程的对接

《摄影测量与遥感》这门课程的技术目前正广泛地应用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如果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把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与测量生产单位中工作过程任务联系起来,就能把“对接”既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又作为一个人才培养目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同时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双赢”局面。

对接的具体思路是:首先,深入测量生产单位的实际作业现场,对土地调查项目的作业过程与测量技术岗位深入调查,确定工作过程中需要哪些《摄影测量与遥感》这门课程的内容;其次,通过与企业专家深度访谈,听取他们描述与分析测量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成长历程、职业工作过程及典型工作任务和对岗位群中相关岗位人员的岗位能力的需要,确定相应岗位群实际的典型工作任务。

三、实践教学体系与工作过程能力的对接

针对《摄影测量与遥感》这门课程的特点,如果说理论教学是武装了学生的大脑,那么,实践教学就是要完成将学生大脑中抽象的专业知识武转化为动手操作,形成职业能力的过程。要实现这一过程,首先需要教师对测量生产单位进行走访调研,获取全国土地第二次调查项目中成熟的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手段,并搜集相应航片资料。最后根据项目实施的具体操作流程来制订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与实施。

1.改革实训教学体系,开设创新型实训项目

高职《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课的实训教学按单项技能实训、生产性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层次进行实训教学。单项技能实训在课程中通过学习型教学任务进行;生产性实习实训要结合测量生产单位的实际生产任务进行;顶岗实习要结合企业实际生产任务进行,即“三层次一结合”,一结合是指工学结合。

2.建立实训教学评价评分指标

高职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评分指标的建立,是实现实训量化考核的基础,量化评分指标共有四大项:实习表现、完成任务情况、实习报告、技能考核。每一大项再细分,涉及出勤、安全、纪律、组员协调、工作进度、技术方案、数据处理、成果精度、仪器维护、实训日志、各项操作技能等。

3.建立与工作过程情景对接的教学

针对《摄影测量与遥感》这门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可以依托在全国土地第二次调查项目中航片处理这一工作情景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采取六步教学法,即建立项目、工作计划、工作决策、项目实施、检查、评价的过程完成工作项目。

测量专业论文篇(8)

[作者简介]蓝善勇(1954- ),男,广西博白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测量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程测量及GPS测量。(广西 南宁 53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科研项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践体系构建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c13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142-02

要进行各种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工程测量人才。因此,突出能力目标,改革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目前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工作思路

改革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改革的工作思路是:(1)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深入各行业和基层进行行业调研与分析;(2)根据调研和分析的结果,确定专业岗位及其要求;(3)根据岗位要求分析确定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职业素质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4)按照职业能力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修订各门课程教学标准(大纲);(5)确定课程体系的实施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反馈信息,再适当地调整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工作思路。

二、进行广泛的行业调研与分析工作,改革课程体系

1.培养目标。2005年5月,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成立了新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委员会主要由学院领导、系领导、教研室主任以及来自水利水电类、建筑类、测量类等企事业单位的高级工程师、教授等二十多位专家组成。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进行广泛行业调研工作,共调研了近三十家企事业单位。调研的方式采用电话、函调、开座谈会和教师深入到企事业单位和生产第一线进行调研。调研工作内容主要有:一是毕业生就业的单位及单位性质;二是毕业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情况;三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测量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校内外专家通过对大量的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提出了学院测量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数字测图、控制测量和工程施工测量职业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2.岗位要求。通过调研,摸清了学院测量专业毕业生在各行业就业的基本情况,即在水利水电行业占50%以上,建筑行业占10%,交通行业占15%,国土测绘10%,其他行业占15%。在各类行业就业中,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一般是在生产第一线上的测量员、测量组长和测量队负责人。测量毕业生所处的工作条件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工程测量质量要求较高,测量工作必须有多人共同完成,各行业中对测量工作内容要求不同,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能力要求也不完全相同,但是通过调研和分析得出工程测量专业岗位群对素质、技能、能力的要求:(1)职业素质要求。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必须具有遵纪守法、遵守规范、诚实守信、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数学基础、良好的专业英语、计算机的熟练应用、科技写作、艺术修养的文化素质;身体健康、身心健康的身体素质;爱岗敬业、责任心强、严谨求是、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的职业素质。(2)专业技能要求。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必须掌握的主要技能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测量仪器操作技能、野外数据采集技能、数字化成图技能、控制测量技能、工程施工测量的操作技能等。(3)职业能力要求。工程测量专业应该具有的职业能力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应用数学能力、工程制图能力、测量仪器操作能力、测量平差计算能力、数字测图能力、控制测量能力及工程施工测量能力。

3.职业能力体系。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体系包括:(1)职业通用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职业基本素质、信息交流、计算机应用;(2)职业基本能力,包括基本技术素质、仪器操作、识图与绘图、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工程测量基本技能;(3)职业核心能力,包括地形图测绘、控制测量、水电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路桥工程测量、输电线路工程测量;(4)职业扩展能力,包括公路勘测设计、工程施工管理、工程概预算、建筑资料整理、工程监理。

4.课程结构体系。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工程测量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综合能力进行课程改革,尤其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重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突出能力目标,体现实用、综合、实践的特点,不要像过去的测量专业那样,太专,知识面太窄,不适合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分为四大模块:职业基础课模块、职业技术课模块、职业能力课模块、职业扩展课模块。具体内容设置如下:(1)职业基础课:军事理论与军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与科学发展观、就业指导、高等数学、大学英语、体育与健康、计算机文化基础。(2)职业技术课:线性代数、测量学、AutoCAD、工程制图、房屋构造与识图、工程力学、工程地质、测量平差计算、数字测图技术、控制测量、水电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路桥工程测量、输电线路测量、房产测绘、全站仪测量、GPS原理与应用。(3)职业能力课:计算机应用实训、地形测量实训、AutoCAD实训、全站仪测量实训、数字化测图实训、工程地质实训、控制测量实训、水电工程测量实训、建筑工程测量实训、线路测量实训、房产测绘实训、GPS测量实训、毕业顶岗实训、毕业设计。(4)职业扩展课:道路勘测设计、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概预算、水利工程概论、工程监理、建筑资料整理、道路勘测设计实训、施工实训、建筑工程概预算实训、施工组织与管理实训、建材实训、水电安装实训。

三、课程体系改革实施的建议

1.对课程实施项目化改造。能力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所以一定要让学生进行能力训练,要用尽可能接近学生未来岗位的项目任务来训练。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立足于生产流程,着眼于课程知识体系的实效性,形成以专业实训大纲为教学指导,典型项目任务驱动的课程改革模式。对专业核心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基于工作过程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把专业知识渗透到项目教学内容中。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解决了理论与实际操作互相脱节的问题。通过完成课程项目化教学任务,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并具有岗位的工作能力,解决课程教学与岗位就业的衔接问题。例如,“测量学”和“全站仪测量”这两门课程,过去是分别进行教学。学生学习这两门课程时,是先理论、后实践,学完后,学生只能掌握零星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没有形成工作能力。现在将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数字测图”课程,对原来的课程内容进行组合优化,删去陈旧的内容,并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项目化改造。用“数字测图”作为一个项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按照实际岗位“数字测图”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的理实一体教学方法,按照“做、学、教”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过程中,体验岗位工作情境,熟悉岗位工作过程、工作方法、工作手段,掌握和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方法,按照“生手—熟手—能手—巧手”的职业能力提升路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建立科学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质量。(1)对教师课程教学方法的评价。教师是课程实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主讲教师在实施课程项目化中,项目课程都必须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在整体设计中必须明确其实现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课程内容、项目任务、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情境设计、成果呈现方式、考核评价方法; 以完整的工作任务为单元划分教学单元,单元设计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与步骤、相关技术理论知识、标准、规范、问题探究、拓展知识、考核评价手段与途径等。要对教师课程项目设计的内容是否先进,教学进度是否合理,是否有明确的课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在组织教学方面是否以学生为主体、用项目任务训练学生,突出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等。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主要由学院组织的有关教学评价机构和有关专家进行。(2)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课程教学效果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主要考核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是否达到课程项目设计中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其达到的程度如何。评价的方法不能简单用卷面考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采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项目任务的质量、提交项目成果的质量以及实践能力考核来综合评价。在评价方法上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企业专家的评价。(3)企业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经过课程项目化改造后,一门课程就对应于企业的一个工作岗位。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根据学生在岗位上的工作能力以及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与学校课程项目化设计中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的差异,来评价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对课程教学效果最真实的评价。根据企业反馈的意见,进一步调整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

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其决定因素在于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高水平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2009年,学院为了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聘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家戴士弘教授指导学院开展整体教学改革工作,对全体教师进行职教理念和职教能力的培训,扎实有效地推进整体教学改革工作,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突出能力目标,培养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改革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面比较宽,就业范围广,形成就业岗位群,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能吃苦耐劳,善于共事,工作能力强,适应工作广,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都在98%以上,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被评为广西优质专业。

[参考文献]

[1]李永刚.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32).

[2]孟昭学.突出能力本位加强测量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四川测绘,2001(4).

[3]刘小春,彭志良,金国钢.推进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几点做法[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测量专业论文篇(9)

 

1.引言

目前,提高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成绩已经引起了英语专业学生的高度关注并为众多高校列为外语教学的重点之一,但与之相关的实证研究却不多。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关键词汇量的重要性在高级阶段的英语测试中呈相应的下降趋势?

上文所指词汇量为消极词汇量(passivevocabulary),即学习者了解一个词最常用含义的能力(Laufer & Paribakht 1998: 370),这种能力的大小即词汇广度。关于词汇量与二语习得者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近30年里我国学者进行了很多研究,不过这些调查以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主,如吕长竑(2004)对西南重点大学理工科新生在正式开课前进行测试研究,分别测试了被试总体的词汇量和语言综合能力,并运用SPSS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的结果是,总体来说,词汇量对各项语言技能的预测力并不强;词汇量对阅读能力的影响而言,低语言水平学习者略高于高语言水平学习者。此项结论是否适用于TEM8测试的应试者,即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本文试图以英专学生为主体进行词汇广度与TEM8阅读理解得分关系的实证研究。具体讨论的问题是:在使用2004版八级考纲后,英专学生词汇广度和阅读理解得分率的相关性如何?词汇学习是否依然为高语言水平学习者提高阅读得分的学习重点?

2.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华东地区某综合性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共64名学生教育学论文,涉及两个英语平均水平接近的自然班;研究进行时间为三年级第二学期;采用两个测量工具来获得所需数据:一是2010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阅读试题,四篇文章共计20道单项选择题;二是笔者从上述阅读文章中挑选出的64个非高频词汇编制的词汇测试题,所选词汇未曾出现在该校英语专业课程中。测试分两组进行:实验组为一组自然班学生31名在阅读测试前两周拿到词汇测试题,被要求熟记词汇含义,两周后采用闭卷形式测试词汇,要求被试学生在10分钟内写出被测词汇含义。词汇测试结束后即刻进行阅读理解测试,用时30分钟。参照组自然班学生33名,随堂进行30分钟阅读测试,测试结束后即刻进行10分钟词汇测试。

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表1实验组和参照组词汇和阅读测试分数之独立样本t-测试

 

测试

组别

人数

平均分

标准差

T-值

P值

词汇

参照组

33

4.0000

3.22102

47.682

0.000

实验组

31

60.8387

5.98942

阅读

参照组

33

9.4848

2.70556

-.475

0.637

实验组

测量专业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45-02

一、引言

当前,工程测量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虽然我国高校培养了一部分测量专业本科生,但由于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决定了其设计、科研能力强而施工能力弱的特点,不能满足施工企业对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需求。另外,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在思想上不愿意到施工一线,即使在施工一线,或由于没有足够的实践训练不能很快适应施工一线的需要,或不安心施工一线的工作;而高专高职生则比较安心于施工一线工作,且动手能力强,上手快,能够满足施工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用人标准。这已在施工一线的实地调查中得到了证实。

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设置与优化情况

1.专业设置。工程测量专业为全日制三年专科,招收高中毕业生。毕业生主要面向公路、铁路、市政,辐射测绘、国土资源、城建、水利、煤炭、石油等部门从事工程测量、控制测量、地籍测量、矿山测量等测绘工作。

2.优化情况。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我系工程测量专业的建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我系专业教师和学工办辅导员每年对我系毕业生进行至少一次问卷调查。针对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在校期间的课程学习对工作和发展的帮助情况,对教育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提出的建议和要求等多种情况,进行详细而系统的跟踪调查。根据近三年学生反映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我系采取了如下措施:①根据毕业生反馈信息及用人单位信息修订教学方案,增减课程。②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训工作,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工程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施工及现场管理方面的知识。③联系用人单位,让学生走到施工现场,给更多的同学提供就业前顶岗实习的机会。④对文化素质课进一步加强,如应用文写作、大学生社团活动、演讲比赛等。

三、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工程测量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有较强的工程测绘及测设能力,善于施工组织和管理的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其专业特色是“精测量、懂施工、会管理”。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素质如下:

1.基本知识。①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②具有足够的高等数学、工程数学、计算机语言编程基础、工程制图基础。③具有道路、桥梁、隧道、土建等行业施工知识。④具有较扎实的工程测量专业知识。

2.基本技能。①具有较强的测量仪器操作技能,特别要突出以全站仪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设备的使用。②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技能。

3.基本能力。①具有较强的地形图和地籍图测绘能力。②具有较强的施工控制网外业布设能力和内业计算能力。③具有较强的对道路、桥梁、隧道、土建工程施工放样的能力。④具有从事数字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方面的能力。⑤具有一般工程施工管理能力。

4.基本素质。①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行为规范。②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稳定的心理素质。③具有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竞争意识。④有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团结协作精神。⑤热爱工程施工建设一线工作。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情况

1.根据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设置课程。根据工程施工一线岗位群对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和一线工作岗位,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最终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精测量、懂施工、会管理”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根据高职的教学特点,强化实践环节教学,突出核心能力培养,围绕能力培养核心,构建了如下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又可划分为基本素质系列课、工程背景系列课、专业理论系列课,所对应设置的课程如下:①基本素质系列课,开设课程有政治理论及法律知识、英语、高等应用数学、体育、计算机基础、VB语言、工程制图、AUTOCAD;②工程背景系列课,开设课程有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建筑材料、房屋建筑概论、道路工程概论、桥梁工程概论、隧道施工技术、工程招投标、施工组织与概预算;③专业理论系列课,开设课程有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控制测量、GPS卫星定位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地籍测量与数字化测图;④实践教学系列课,包括以下几部分:地形测量技术实训、控制测量技术实训、数字地籍测量实训、工程测量技术实训、课程设计实训、岗前实训及答辩。

2.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工程测量教学团队注重每门课程的案例教学,将现场的案例搬到课堂,抛出问题、带着问题讲解理论知识,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之间有互动、有讨论,始终将学生置于主动地位,让他们主动学习,各位老师对自己的课程都精心设计、精心准备。对于实践环节由于学生缺少感性认识,我们有时组织学生到现场一线进行讲解和参观,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课堂讲授效果要好得多。在第六学期我们选择了在行业企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北方经纬测绘”、“沈阳国源科技”、“沈阳金图测绘”、“中铁十九局”等多家企业作为岗前实训基地,由他们指派技术人员作为现场指导教师进行管理。

五、实践教学改革情况

1.测绘综合实训均在仿真的实训基地完成。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完成综实训任务,需要有一个仿真的实训基地作保障,在完善与建设实习基地方面,我们主要采取建立固定的校内教学实习基地与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方法,现已建立沈北新区帽山地形测量实训基地、虎石台控制测量实训基地。同时与省测绘院和其他路、桥、隧道施工单位合作,每年由他们提供基地来满足工程测量岗前实训的需要(如省路桥总公司、沈阳市政、沈阳高等级公路工程公司、铁道部十三局、十九局等)。

2.毕业顶岗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实训指导、考核标准等健全。工程测量专业从第五学期末开始进行顶岗实训,学生在此期间要完成实训报告,在同学们下到施工单位前,我们规定了岗前实训报告的格式及要求,每天要填写测量日志,还有施工单位的实训评价等相关资料,近几年我们一直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毕业生上岗前的职业能力训练,使学生毕业后与施工单位达到无缝对接。毕业答辩前两周指导教师开始审阅实训报告,提出修改意见,答辩环节教师严格把关,提出与其实训报告有关的内容,所提问题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均较强,答辩时有严格的评分标准,能够全面考核本人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施工现场测量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

1.积极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我校在测绘类专业的教学中所采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的课间实训及综合实训中。①课间实训。每门专业课程均以该课程的核心能力作为任务设计的主线,可以将一门课程设计为一项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成若干小任务,穿插在每个章、节中,每次课间实训任务及技能目标明确具体。②综合实训。综合实训在总体设计上要提供相应的任务书,布置综合实训任务,对于一项模拟测绘生产实训任务,在实施之前必须先进行技术设计,相关技术设计规定参照行业现行规范标准执行。

2.注重过程考核。对测量专业课程成绩的评定,我们十分注重过程考核,而不是以一张期末理论试卷考核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根据平时的单元小考、课间实训操作考核、学生团队意识考核等组成。教学实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测量实践性教学环节,其成绩考核单独进行。这样做,提高了教学实习在测量课程成绩考核中的地位,强化了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十分明显的。

3.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教学团队的教师都结合自己的实际制作了风格各异、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的改进,使大量的视频图片资料得到运用,极大地更新了教学内容,使得许多枯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可视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结束语

实践表明,高职院校与企业高度融合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过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做到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一致,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一致,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一致。这三个一致是实现高职院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42.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03.

[3]欧阳河.关于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的若干认识[J].当代教育论坛,2006,(3):112.

[4]赵红.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3,(1).

上一篇: 股票投资的方法 下一篇: 高效沟通的案例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