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有效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5 17:43:46

高血压治疗有效方法

高血压治疗有效方法篇(1)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4-0126-02

doi:10.14033/ki.cfmr.2015.04.062

高血压是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动脉血压升高,通常伴有心、脑、血管、肾等实质性器官的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1]。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发病因素很复杂,其中最主要的发病因素为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早期高血压的发病可能无症状或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眩晕、心悸、胸闷、呕吐等症状。高血压在中医临床上属于眩晕、风眩、头痛范畴,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肝肾阳虚及肝阳上亢,故临床上通常采用调理肺腑、使阴阳恢复平衡的治疗方法[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就诊的6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46~76岁,平均(52.4±3.7)岁,病程2~8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入选患者均满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2 诊断标准

成人在静息状态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3]。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降压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及钙通道阻滞剂等。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1)肝肾阴虚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昏、眩晕、血压升高、脉象沉细、舌红苔黄、双目干涩、腰酸腿软、夜间睡眠时容易惊醒、小便发黄,大便干燥。临床上可采用祀菊地黄汤加减以下几种药物进行治疗,20 g熟地黄,12 g山英肉,20 g女贞子,15 g丹皮,15 g泽泻,15 g祀果,15 g山药,获菩12 g,15 g葛根,15 g丹参,10 g怀,每日服用1剂,并分两次内服。(2)肝阳上亢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头胀、耳鸣目眩、血压升高、情绪波动、舌红苔黄、脉象沉细。临床上可以采取如下方剂治疗:20 g石决明先煎,12 g钩藤后下,12 g杜仲,10 g夜交藤,12 g天麻,15 g桅子,10 g母草,12 g黄芪,10 g朱获神,12 g川牛膝,2次/d,煎服。(3)阴阳两虚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血压升高、畏冷怕寒、视物不清、腰酸背痛、舌红苔白,脉象沉细舌。临床上可以采取如下方剂治疗:5 g肉桂,129 g山药,20 g熟地黄,9 g白茯苓,12 g山茱英,9 g泽泻,9 g牡丹皮,9 g牛膝,1次/d,煎服。高血压患者患者根据病情阶段不同可以选择上述药方,2周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4]。

1.4 疗效判定标准

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昏、眩晕、血压升高、脉象沉细、舌红苔黄、视力模糊、腰酸腿软睡眠质量差等。当患者的舒张压降低≥10 mm Hg,血压值在正常范围内或接近于正常范围内;进食后血压不明显升高;高血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时即可判定为显效。当患者的舒张压降低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治疗组治疗显效率为73.3%,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例(%)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n=30) 22(73.3) 6(20.0) 2(6.7) 28(93.3)

对照组(n=30) 15(50.0) 6(20.0) 9(30.0) 21(70.0)

3 讨论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极高,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6亿,而且患病人数仍在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高血压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临床上应加以重视及治疗[6]。高血压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伴有恶心呕吐、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易醒及肢体麻木等症状,在中后期主要表现为对血管的损害加重全身小动脉硬化,对心脏的损害加重心脏的负荷,对大脑的损害出现脑栓塞和脑出血,对肾脏的损害导致肾功能衰竭。目前,针对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负离子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方法、西医治疗方法及非药物疗法,其中中医疗法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高血压的手段,西医疗法由于经常伴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副作用,而使降压效果不理想。高血压在中医临床上属于眩晕、风眩、头痛范畴,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肝肾阳虚及肝阳上亢,故临床上通常采用调理肺腑、使阴阳恢复平衡的治疗方法[7]。

目前,针对高血压的治疗不能仅限于药物治疗,患者也应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情绪变化及运动锻炼等相关因素的影响。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包括肝阳上亢型、痰湿阻滞型、肝肾阴虚型三种,对于患者来说,其可能同时并发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征型,而且随着治疗阶段的不同,患者的中医征型还有可能会不断的变化,因此在中医临床上治疗高血压时要对患者的征型进行不断的辨证分析、更改药物处方,这同时也要求患者要配合医生治疗,按时进行复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辨证论治的目标,才能对患者的病情有所改善[8]。

本研究中共纳入60例高血压患者,通过中西医方法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对比,发现中医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对照组患者。这充分说明了中医疗法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不仅患者的痛苦少、副作用少,而且能增强患者的抵抗力,改善患者的体质,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高血压的手段。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采用中医方法治疗高血压的总有效率较高,中医疗法具有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疗效稳定等特点,其对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中医疗法还能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力,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总之,临床上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疾病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中医治疗高血压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冯振升.中医治疗高血压80例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10(17):44.

[2]董雅兰.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618-619.

[3]胡金娣.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2(19):354-355.

[4]雷丽君.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4,15(12):87.

[5]王振玉.中医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9):45-46.

[6]魏凌雁.中医辩证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9):86-87.

高血压治疗有效方法篇(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64-01

高血压病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难治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在我国,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约占所有高血压病患者的5%-20%[1],本病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难冶性高血压因血压长期的控制不理想,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极大。因此,积极的治疗难冶性高血压,对于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保护及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选择合理有效的诊治方案可很好的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强化改变生活方式治疗及改善药物治疗方案可有效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科门诊于2011年1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按照《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010版)的诊断标准,确诊为难治性高血压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3-75岁,平均(51.11±6.46)岁;高血压病1级者21例,高血压病2级者16例,高血压病3级者13例;平均收缩压(168.32±12.64)mmHg,平均舒张压(101.64±8.29)mmHg;合并冠心病24例,糖尿病2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强化改变生活方式治疗 所有患者均进行高血压病生活习惯宣教,使患者了解不良生活习惯对高血压病的严重影响,并根据每位患者的个体因素,协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结构及锻炼计划,同时监督患者戒烟限酒。

1.2.2 改善药物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及既往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史,调整用药方案。本方案首选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钙离子拮抗剂(CCB)﹢利尿剂治疗,药物由低剂量开始,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逐步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2周左右进行1次调整。治疗时间为3个月。

1.2.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一次测量患者安静时座位右上肢血压。疗效评定:显效:血压达标(非糖尿病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有效:血压并未达标,但收缩压下降超过10mmHg或舒张压下降超过5mmHg;无效:收缩压下降低于10mmHg及舒张压下降低于5mmHg,或需加用其他类降压药物;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3个月后,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8.00%。无效的16例患者中,9例患者加用另一种降压药物后血压可达标。而另7例患者加用另一种降压药物后血压仍未达标,需要进一步调整药物治疗,详见表1。

3 讨 论

难治性高血压,又称顽固性高血压,其有着低知晓率和低治疗率的特点。本病的病理基础主要为血管重构。在高血压发病的初期,血压升高是由血管张力增高所致,此时应用单种降压药物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如果此时未积极的进行治疗或者治疗所选择的方法不当,可使血压降低不明显。随着长期的高血压状态,使得血管内的结构性发生向心性重构及肥厚性重构,导致血管管腔缩小,血管内阻力增大,此时使用单种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血压持续不降[2]。本病的病因很多,用药不合理、患者依从性差、长期口服其他药物、高盐饮食习惯、代谢综合征、酗酒吸烟等都可以引发此病。目前治疗本病主要有严格改善生活方式及合理制定降压方案等。目前研究表明,严格的改善生活方式,对控制血压有积极有效的作用。临床观察显示,患者每日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g时,可有效的使血压下降5-l0/2-6mmHg[3],而积极有效的有氧运动及戒烟限酒,同样也可使血压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虽然血压降低的程度并不高,但对于本病的长期、综合治疗却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联合用药选药不合理或用药剂量不足是降压方案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导致本病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之一。联合选药应注意:①选择不同降压作用机制且可以起到协同作用的药物;②起始剂量不宜过高;③药物联用可以减少彼此的副作用。对于难治性高血压的最佳药物联用尚无明确方案,目前各临床指南均以在利尿剂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或ARBI)及钙离子拮抗剂CCB作为主要推荐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显示,治疗3个月后,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8.00%。而无效的16例患者中,9例患者加用另一种降压药物后血压达标。由此可见,强化改变生活方式治疗及改善药物治疗方案可有效治疗难治性高血压。

参考文献

高血压治疗有效方法篇(3)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079

对患者生活方式进行改善并足量合理搭配服用不少于三种降压药后, 仍不能将患者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控制在一个目标范围内的高血压即为顽固性高血压[1]。研究表明, 顽固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3%~19%, 其病因查找及医治等存在较大难度, 不但会给患者身体带来痛苦, 而且还会对其心理及经济方面带来较大的压力[2]。为了探讨顽固型高血压有效治疗措施,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收治的92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92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4例, 女38例, 年龄30~82岁, 平均年龄(54.3±9.3)岁。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顽固性高血压, 病程最短0.5年, 最长28年。所有患者中, 1级高血压15例, 2级高血压37例, 3级高血压40例, 其中患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者19例。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 发病原因包括用药不合理、运动量较少、饮食不当、依从性较差、精神过于紧张。

1. 2 治疗方法

1. 2. 1 药物治疗根据实际血压情况, 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①治疗初期, 使用抗高血压药要从小剂量开始;②可以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高血压药物联用, 同时还要充分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③使用一种抗高血压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或降压效果不理想时, 不能一味地增加药物剂量或与第二种抗高血压药联合使用, 而是直接选择使用第二种抗高血压药物;④临床医生要尽可能地选择长效抗高血压药;⑤临床医师要深入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 根据其个人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药物的使用效果[2]。所有患者均服用替米沙坦40 mg和非洛地平5 mg。

1. 2. 2 非药物治疗 ①肥胖患者要严格控制体重, 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使体重保持在合理范围内;②合理控制饮食, 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量, 保证食盐量≤6 g/d。此外, 还要尽量减少脂肪摄入量, 补充适量的微量元素, 例如钙、钾等。保证患者能够摄入适量的水分及优质蛋白, 养成多吃水果以及蔬菜的习惯;③将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 加强健康教育, 使其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 从而积极地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不良嗜好;④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加强交流与沟通, 从而使得患者能够放松身心, 保持平和心态, 减少精神压力, 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医师的治疗。

1. 3 疗效判定标准 优:经相关治疗后, 舒张压下降幅度>20 mm Hg(1 mm Hg=0.133 kPa);良:经相关治疗后, 舒张压下降幅度>10 mm Hg, 且已经控制到正常范围内, 或舒张压下降10~20 mm Hg, 同时收缩压下降幅度>30 mm Hg;差:经过治疗, 患者的血压下降幅度不大, 无法达到优与良的水平。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92例患者治疗前舒张压(118.3±11.7)mm Hg, 收缩压(167.8±10.1)mm Hg;经综合治疗后, 舒张压(90.5±6.2)mm Hg, 收缩压(131.4±8.6)mm Hg。本组患者血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 顽固型高血压患者的人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若血压控制不好, 就会大大增加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风险。顽固性高血压具有治疗困难和发病复杂的特点, 如果治疗方法得当, 可有效控制高血压病情, 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对于此类患者采用单一用药方法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而长时间使用药物后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 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加大患者的身心压力[3]。另外, 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增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 如大量饮酒、吸烟、过量食用钠盐以及肥胖等都会造成血压升高。因此, 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 从小剂量开始, 给予患者个体化治疗, 且采用有效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控制体重等。

本次研究发现, 92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 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治疗前(P

总之, 联合应用药物与非药物治疗顽固性高血压, 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 且治疗前应深入分析病因,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为其制定科学、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加强健康教育、膳食控制、体重控制等, 全面提升治疗效果, 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俊, 黄自明, 郭观华. 60例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33):560-561.

[2] 李万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52例临床分析. 医药与保健, 2014, 22(7):62.

[3] 龚开政, 陶金, 刘晨, 等. 42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21(18):157-180.

高血压治疗有效方法篇(4)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96-02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伴有心、肾、血管等功能性器官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高血压[1]。一般情况下,患者血压值为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90mmHg可确诊为高血压。高血压症会并发心、肾衰竭等,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2],本文以Meta分析方法对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全面、系统、客观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将抽取出于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间在本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的76例高血压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36例,研究组采取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络活喜药物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络活喜单一的西药治疗。本组患者中男40例,女36例;患者年龄最大70岁,最小21岁;患者均经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50例,继发性高血压26例,诊断标准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1.2.1 研究组患者

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中药采用成都康弘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中成药松龄血脉康胶囊,服用方法:饭后口服,1天3次,1次3粒,以4周为1个疗程;西药采用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络活喜(又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服用方法;1天1次,每天最大剂量为10mg,首次服用剂量为5mg。

1.2.2 对照组患者

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西医药物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服用方法同上。

1.2.3 疗效标准

高血压临床症状消失,收缩压与舒张压降至正常值,视为显效;高血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降低,视为有效;高血压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收缩压与舒张压无降低,视为无效。

1.2.4 统计学处理

本组所有数据均录入EXCEL表格中予以处理,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t检验,差异性以P0.05分别表示显著性或非显著性。

2 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中医证侯及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1%。其中研究组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70.0%和27.5%;对照组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44.4%和41.7%。

3 讨论

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在近几十年来不断提升,饮食构成愈加丰富,但是良好膳食习俗和锻炼习惯尚未形成,因而居民高血压不断升高的发生率随之而生。就祖国医学中高血压属于“眩晕、头痛”的范畴,阴阳失调,肝失疏泄是高血压最重要的病理基础[3]。高血压的中医证侯主要表现在肝上,中医证侯类型分别为肝火炽盛、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高血压的早期多为肝阳偏盛,中期多属肝肾阴虚,晚期多属阴阳两虚[4]。

Meta分析是1976年由心理学家Glass首次提出的。Meta分析是对具有共同研究目的的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合并,剖析研究间差异特征,定量综合评价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5]。本组研究数据采用Meta分析法进行分析使得结果更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客观性。

在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收缩压为(148.52±19.21)mmHg,治疗后收缩压为(136.25±18.25)mmHg,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的收缩压为(148.50±19.22)mmHg,治疗后收缩压为(130.00±17.89)mmHg;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舒张压为(96.87±13.62)mmHg,治疗后舒张压为(85.32±12.81)mmHg,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的舒张压为(96.55±13.82)mmHg,治疗后舒张压为(80.36±12.11)mmHg;研究组的中医证侯改善情况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在Meta分析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研究采用Meta分析法,结果显示中西医综合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春松,胡大一.高血压治疗原则的进展及我国高血压治疗策略的特点与变化[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4):380-382.

[2] 任毅,欧爱华,林晓忠.高血压病中医证侯分型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08,26(5):58-61.

高血压治疗有效方法篇(5)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我国总高血压患者总数的95%以上。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呈逐年递升的趋势,成为了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选择11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先报倒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的选择选择2008年8月到2010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119例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和对照组(硝苯地平组)。其中男性67例,女性52例;年龄分布为68.9±10.9岁。所有研究人群均符合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和分级[1]。

1.2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治疗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治疗方案: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次*d),连续服用8周;对照组(硝苯地平组)治疗方案:采用硝苯地平10mg/次。3次/d,连续服用8周。若治疗2周后无效则加大药物使用量。疗效评价;显效为舒张压下降值≧10mmHg并且降至正常值或舒张压下降≧20mmHg;有效为舒张压下降值

1.3治疗控制与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0进行数据双录入,以保证数据的质量。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统计方法为配对t检验和x2检验。

2结果

2.1研究人群一般资料分析

对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和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研究人群一般资料分析

2.2研究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前后比较

对研究人群收缩压和舒张压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2。

2.3研究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分析

对研究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总有效例数为58例,占93.6%;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47例,占82.5%,两组总有效率之间存在差异(P

表2研究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前后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表3研究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分析[n(%)]

注: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2.4研究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后不良反应分析

对研究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后不良反应分析发现,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2例,占3.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14例,占24.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表4 研究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后不良反应分析[n(%)]

注: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血压表现为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的综合征,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研究显示长期高血压不注意控制可影响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它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而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其他器官的并发症,因而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2]。

临床常见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为硝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等,其中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其可以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对平滑肌的作用远远大于心肌[3]。其与钙通道的相互作用决定于它和受体位点结合和解离的渐进性速率,因此临床药理作用逐渐产生,持续时间较长,利用率高[4]。本论文选择11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进行患者研究。对研究人群收缩压和舒张压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采用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相对于硝苯地平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加强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中华心血管杂志,2004,32(12):1060-1064

高血压治疗有效方法篇(6)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lendil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YE Shi-hua,YANG Ji-jun,WEI Zhen-hua,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9(14):034-035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effect of plendil in treatment of primary hypertension.Methods: 240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 80 cases),conventional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A (80 cases)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B(80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taking plendil;conventional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A patients taking nitrendipin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B taking Tongxinluo station Hi, compared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patients’ blood pressu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

【Key words】 Plendil; Primary Hypertension; Clinical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Huangjiang Hospital of Dongguan,Dongguan 52375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4.019

目前在我国,高血压发病人数1亿多,患者前期常伴有头痛、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入睡困难、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肢体麻木,中后期加重心脏负荷,损坏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冠心病、心律紊乱、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虽然,现在的医学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医学水平高超,医疗经验丰富,医疗工作者对高血压的研究有很大的进展,相应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也不断改进,但其依然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院2010年4月-2011年10月期间,采用波依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1年10月期间,在本院随机选择24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试验目的、方法和治疗方法告诉所有参加试验者。入选标准:患者有高血压史或者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 mm Hg和(或)舒张压≥89 mm Hg[2]。排除标准:血压过高、哺乳期妇女、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过敏者或者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排除。随机分成治疗组(80例)、常规治疗对照A组(8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B组(80例),三组患者在年龄、病史、病情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接受治疗前10 d,所有参与试验治疗的患者暂停服用降压药以及可能对治疗结果有影响的药物,进行血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和心电图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诊断,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服用波依定缓释片,早晨就餐前服用7.5 mg/d,1周以后,血压未达到正常水平的患者,剂量加至15 mg/d,疗程4周;对照A组患者服用尼群地平,每日早晨口服10 mg/d,1周后如果血压恢复情况不理想可增加为每日2次,每次10 mg,共20 mg,疗程4周。对照B组服用络活喜。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属片剂,初始剂量为5 mg/d。1周后如果血压恢复情况不理想可最大增至10 mg/d,观察血压情况。患者睡前不服用降压药,防止形成脑血栓[3],服药期间,慎用人参、麻黄素等高血压禁忌药物。

1.3 疗效标准 所有患者按照测量血压标准和规范,使用袖带水银柱血压计测量血压,并记录每次结果。结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显效:舒张压和收缩压都降至正常,或者降低20 mm Hg以上;有效:虽未降至正常,但收缩压下降超过30 mm Hg或舒张压降低20 mm Hg;无效: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未降到正常水平,且不符合显效和有效的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 9.2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服药后患者血压情况 三组治疗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B组血压较治疗前下降非常显著(P

2.2 服药后患者的疗效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A组有效率98.8%,对照B组100%。将三组4周后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和对照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75%(23/80),对照A组为53.75%(43/80),对照B组为31.25%(25/80),主要症状为便秘、头痛、头晕、心悸和恶心等。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高血压还可成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诱导因素,严重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长期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将会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尼群地平属于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具有降压及血管扩张作用。络活喜是目前世界处方量最大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它起效平稳和缓、作用持久,在全球的使用已超过400亿个患者治疗日[4]。本院通过对比试验,可以得到波依定和络活喜在有效率、作用效果方面优于尼群地平,具有良好的疗效。总之,波依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在本院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患者使用。

参考文献

[1] 钟冠峰,相有章.中国高血压病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0):301-302.

[2] 那开宪,张桂云,王平,等.波依定治疗轻一中度原发性高血压80例临床观察[J].首都医药,2005,12(6):25-27.

高血压治疗有效方法篇(7)

作者单位:518055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

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往往经过三种或三种以上单一降压药治疗均无理想的疗效,依然无法控制到正常血压,几年来临床通过多种搭配研究联合用药对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情况,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利用非洛地平和小剂量倍他乐克联合用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从而寻求更为有效、科学的临床治疗方法,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开辟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顽固性高血压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33~61岁,平均(43±5)岁;SBP(158.21±10.2)mm Hg,DBP(99.12±8.2)mm Hg。顽固性高血压确诊标准为原发性高血压,经过三种或三种以上降压药物(包括一种利尿剂)连续联合治疗≥3个月,药物剂量达到或接近最大剂量,血压仍然未被控制在140/90 mm Hg的患者,同时还至少具有下列两个条件中的一个:体质指数(BM I)≥25,糖耐量异常[1]。所有患者均行CT或B超检查,排除肾上腺或肾动脉病变所致高血压,所有患者均无其他并发症或β受体应用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 每日口服非洛地平5 mg,倍他乐克25~50 mg,每日清晨服药,1次/d,4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停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2周,并测量治疗前3 d血压情况,取平均值作为基础血压,治疗后随访血压情况,并采取治疗后第4周、第12周血压情况作为治疗后血压数据进行统计。

1.3 疗效评定 全部病例均按1999年WHO/ 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疗效评定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为DBP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或SBP下降≥20 mm Hg 40例; 有效为DBP下降未达10 mm Hg,但降至正常,SBP下降10~19 mm Hg;无效为未达上述标准者。

1.3 统计分析将治疗后第4、第12周SBP及DBP分别与治疗前SBP及DBP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以P

2 结果

2.1 治疗疗效 50例患者经过联合治疗12周后,显效39例(78%),有效9例(18%),无效2例(4%)。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2 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联合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第12周血压变化情况

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治疗后第12周

SBP158.21±10.2134.56±12.25125.65±11.23

DBP99.12±8.282.21±8.7180.98±9.56

表1可见,经过非洛地平和小剂量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大部分患者均有明显疗效,治疗后第4周血压平均值降至正常范围,治疗后第12周血压平均值进一步下降,且通过组间配对t检查分析,治疗后第4周和第12周与治疗前的SBP、DBP均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倍他乐克是一种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其能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从而抑制心脏运动,减慢心率,减少心血泵出量,从而减少外周血量,可见间接降低血压[2]。而非洛地平可以组织细胞外钙离子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从而组织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导致血管扩张,血管阻力下降,最终降低血压[3]。非洛地平靶器官是血管,而倍他乐克靶器官是心脏,而心脏和血管是血压构成的主体,因此两种药物从不同的药物机理去影响血压的改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组研究表明,50例患者经过联合治疗12周后,显效39例(78%),有效9例(18%),无效2例(4%),这表明联合治疗有有效控制血压,且无明显副反应,由于本次病例不多,副作用尚需进一步观察。而经过治疗前后的血压统计学分析均表明有学差异,进一步证明联合治疗的疗效是确切的,对顽固性高血压有针对性的治疗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治疗首先应该寻找病因,对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应对症治疗,解除病因,从而对药物治疗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高血压治疗有效方法篇(8)

中图分类号:R544.1 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9-0791-02

胰岛素抵抗(IR)可导致多种心血管病和代谢紊乱,是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与预后密切相关,严重地影响了高血压病病人的临床转归。本课题采用清热解毒药黄连清降合剂治疗高血压病并胰岛素抵抗病人43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根据1999 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的高血压诊断标准,选择原发性高血压2级病人79例,同时符合《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肝火上炎证的辨证标准。排除3级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及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和孕妇、哺乳期妇女、中重度糖尿病、恶性肿瘤以及不能停用其他降压药物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9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58岁±12-34岁;病程13-37年±7-17年;体重指数26.61 kg/m2±3.75kg/m2;收缩压165.7mmHg±10 4mmHg(1mmHg=0.133 kPa),舒张压94.1 mmHg±7.9 mmHg;合并高脂血症21例,合并糖尿病14例。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56-80岁±11-74岁;病程12-86年±8-73年;体重指数27-36kg/m2±3.96 kg/m2,收缩压166.3mmHg±9.2mmHg,舒张压95.2 nmaHg±8.7 mmHg;合并高脂血症18例,糖尿病1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血压及合并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入选病人在分组试验前,须经7 d洗脱期。在此期间,停用一切影响血压的药物,若洗脱期末病人的舒张压仍在90 mmHg~109mmHg,则将其纳入研究。治疗组口服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黄连清降合剂(由黄连、钩藤、泽泻等组成,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1 mL相当于生药材1.5 g),每次30 mL,每日2次。对照组选用卡托普利(济南东风制药厂产品),每片25 mg,每次1片或2片,每日3次。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不得使用其他抗高血压的药物及措施。

1.3 观察项目所有入选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记录症状、舌脉象的变化,测量血压、心率;治疗前、治疗8周末进行心电图、血脂、血糖、三大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治疗8周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胰岛素的变化,并据此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的测定用公式ISI=Ln(1/FPG×1/INS)计算(ISI为胰岛素敏感指数,FPG为血糖,INS为血清胰岛索)。

1.4 疗效评定标准

1.4.1 血压的疗效评定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或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或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未达10 mmHg,但达到正常范围;或下降10mmHg-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4.2 症状疗效评定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而拟定。显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少≥66.7%;有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少≥33.3%,无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少<33.3%。

1.5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根据观察数据的不同,分别采用X2检验、t检验、Ridit分析等相应的统计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治疗组43例中,显效24例,有效巧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70%;对照组36例中,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9.44%,两组经Ridit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降压疗效治疗组43例中,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05%;对照组36例中,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3.8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空腹血糖、血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虽有改善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血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血脂疗效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胆固醇、三酰甘油均有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虽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胆固醇、三酰甘油虽有下降,但无统计意义(P>0.05)。

2.5 安全性评价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病人无主观不适,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无明显改变。对照组有5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干咳,尚能坚持治疗。

高血压治疗有效方法篇(9)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高血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 例。给予对照组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使用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与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压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低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可有效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

关键词 贝那普利;苯磺酸氨氯地平;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动脉压升高,通常情况下还会伴有全身性的综合性疾病[1]。

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临床上的单一药物治疗仅能针对其中一种机制,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血压控制效果不甚理想。有研究发现,对高血压的治疗需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才可有效控制血压,使血压达标[2]。组合药剂联用,可减少患者服药次数,从而提高用药的依从性;同时因两种药物剂量较少,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我院使用了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并对其效果做了深入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 年5 月至2014 年5 月收治的60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无继发性高血压,2 周内未使用过降压药物,均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与钙离子拮抗剂,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19 例男性,11 例女性;年龄32 ~ 86 岁, 平均(46.12 13.33)岁。对照组20 例男性,10 例女性;年龄33 ~ 85 岁,平均(46.31 13.22)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 该组患者使用贝那普利(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840)治疗,初始剂量为10mg/d,若治疗效果不明显,可增加至20mg/d,每日2 次,连续治疗30d。

观察组:该组患者使用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沈阳圣元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388)治疗,贝那普利初始剂量为10mg/d,若效果不明显,可增加至20mg/d,每日2 次;苯磺酸氨氯地平初始剂量为5mg/d,若效果不明显,可增加至10mg/d,每日2 次,连续治疗30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主要为舒张压和收缩压,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

1.4 疗效评定

对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效果进行评定,评定标准为:显效:患者舒张压下降小于10mmHg,血压恢复正常水平;有效:患者舒张压下降大于10mmHg,血压升降幅度有所稳定;无效:患者血压水平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 有效)/ 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

治疗后,观察组30 例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8 例,无效2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30 例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10 例,无效8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4.32)。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方法较多,但大多数方法仅在短时间内有效,药效并不能维持长久。另外,患者长期服用一种药物,会产生较大的依赖性,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并且在治疗期间容易引发较多其他并发症。因此,单一抗高血压药物已不能满足于控制高血压的要求,应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有研究发现,单纯使用其中一种药物治疗高血压病,具有起效较慢且容易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的缺点,因此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优势互补,加快药效的发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起到平稳、快速、安全的降压作用。由此可见,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比单一用药治疗效果更好。

本研究中,观察组使用了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对使用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可有效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

参考文献

高血压治疗有效方法篇(10)

高血压、高血脂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相关研究表明, 5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会合并血脂异常, 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 多种药物联用会影响脂质代谢和降压效果[2]。而脑心通胶囊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 能够降血压、改善血脂。本院对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48例采用脑心通胶囊治疗, 取得了良好效果,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2年6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48例, 均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和《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关于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 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和药物过敏患者。其中男27例, 女21例, 年龄40~72岁, 平均年龄(55.27±9.84)岁, 病程1~14年, 平均病程(6.72±2.14)年, 合并冠心病5例, 肥胖10例, 吸烟7例。

1. 2 治疗方法 在治疗期间均给予低盐和低脂饮食, 戒烟戒酒, 加强体育锻炼;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个性化降压治疗, 在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基础上, 加用脑心通胶囊(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25001), 口服, 2次/d, 3粒/次, 2个月为1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血压和血脂基本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血压明显降低, 血脂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②血压水平:治疗前后对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进行测量。③血脂水平:治疗前后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进行检测。

1. 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 1 临床疗效 48例患者经过治疗显效20例, 有效21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85.4%。

2. 2 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 治疗后患者的SBP、DBP均有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 治疗后患者的TC、TG、LDL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 HDL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和高血脂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因而需要加强对患者的降压和降脂治疗。相关研究表明, 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均会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3]。但是由于高血压伴血脂异常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单纯采用单一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会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 但是会造成血脂紊乱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而本研究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4]。脑心通胶囊中含有黄芪、赤芍、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成分, 具有化瘀通络、益气活血的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脑心通胶囊能够抑制血小板集聚, 降低全血黏度, 抑制血栓形成, 还能够明显增加脑血流量, 降低脑血管阻力, 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增加心肌供血, 改善心肌重构, 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5]。

本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脑心通胶囊治疗后,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4%(41/48), 治疗后患者的SBP和DB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 TC、TG、LDL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 HDL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脑心通胶囊治疗高血压伴血脂异常,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降低血压水平, 改善血脂水平,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凌志敏, 曾翠兰, 卢雪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疗效观察.中国临床研究, 2013, 26(10):1108-1109.

[2] 关健.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病并血脂异常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4, 30(2):150-152.

[3] 朱冬梅, 张博, 万翔.脑心通胶囊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血脂异常.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1(9):1053-1055.

上一篇: 工程项目审计风险点 下一篇: 合同资产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