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4 16:48:03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篇(1)

林业病虫害防治必须要坚持无公害的防治思想,降低林业病虫害防治对农药的依赖,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治理路线,采取低污染、低成本、高质量的防治方法,以降低病虫害对林业生产的影响,为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

一、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1、人工造林的影响

造成林业病虫害爆发的原因之一就是防御工作没有完善实施。人工造林导致林木树种过于单一,成为直接导致林业病虫害爆发的诱因。对林木种类的配置不尽合理,人工林群本身的防御病虫害和自我修复能力较弱,应对外来虫害的抵抗能力低弱,对区域经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人工造林也存在着引进树种与当地地理气候条件不相符合的问题。树种的生存环境与实际所需不符, 同样也能引起病虫害大面积爆发对经济效益造成影响。另外,我国人工林业管理政策不尽完善,人工林区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技术过硬的工作人员, 使得林业病虫害的控制和预防没有做到及时、准确和科学,延误了最佳检测与防治时间,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与社会损失。对树种配置给予足够的重视,全面了解所辖林业的气候地理状况,完善人工造林相应政策等等,均可减轻人工造林对林业病虫害的促进作用。

2、人为因素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 市场对林木的需求日益增长, 需求增长促使企业为获取经济效益大规模砍伐林木,森林资源遭到了日益严重的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被严重破坏,林群自身的抵抗与修复能力下降,更容易被病虫害侵袭。同时,过量砍伐也会造成森林多样性破坏。经济增长也导致我国与国外贸易往来频繁。这为外来物种的入侵提供了极大的条件。外来物种造成我国本土林业病虫害大面积爆发已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另外,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害虫获得高抗药性,防治效果逐年下降,林木自身的虫害能力也大幅度降低。最后,人工砍伐期限制过长也是林区病虫害滋生过多的一大原因。大量繁殖的林木使得森林负荷能力超载,给病虫害生长和扩散提供了条件。可见,不遵循林业发展的相应规律,过度伐树、过度养成林木、过度引入外来物种等等不科学手段均会造成林业病虫害,导致林木生长不良。

3、林业管理不完善

林业管理上的疏忽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一大阻碍。林业工程规划工作没有彻底完善导致很多日常管理工作不具有科学合理的执行体系。森林植被的维护与培养同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往往是在大面积的病虫害已发生时再采取措施, 产生了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林业管理工作的执行也存在各种问题,往往存在避重就轻、忽视重点、不能有效快速的把握根源的问题。林业管理部门缺乏科学性、体系性。林木没有合理有效的养护措施,为病虫害的产生打下了基础。林业管理工作忽视对林木病虫害的检测与防护,往往出现问题再补救。

二、林业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1、森林抚育及管理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首先要坚持适地适树的种植原则,根据地形和土壤特点选择合适的苗木,并尽量挑选长势较好、没有病虫害且抵抗能力较强的品种进行栽种,以充分保证苗木的存活率。其次,要尽量保证林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尽量增加生物的多样性,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另外,为防止病虫害的产生和蔓延,必须要加强对林木的管理和养护工作,定期进行翻土和施肥,及时开展修剪和除草工作,并严格日常管理,杜绝人和牲畜对林间环境的破坏。特别是要严格杜绝乱砍乱伐的现象发生,以充分保证企业财产,避免人为因素而对林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完善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

人工林本身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较差,因此除了必要的扶育工作外,更要建立和形成一套完善的林业病虫害检测预警机制,提高对病虫害的反应能力,避免和杜绝病虫害现象的蔓延。林业管理人员必须要根据岗位制度定期开展林间巡逻工作,及时了解林区的空气情况、土壤情况及天气情况,并做好必要的统计工作。同时,林业企业必须要加强与天气监测站的合作,及时获取天气和气候变化信息,以做好必要的病虫害的预防工作,针对病虫害的具体特征及时进行防范。此外,在检查和发现病虫害隐患或早期病虫害疫情后,要及时采取治理或者隔离手段,以避免危险性病虫害的扩散和蔓延。

3、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科技含量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应该降低对农药等化学药剂的依赖,尽量提升病虫害防治手段的多样性,并强化林业生态系统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也可以采取生物处理方式即引入昆虫的微生物天敌,及时杀灭有害昆虫。目前,针对不同病虫害,市面上已经出现多种生物农药,林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其次,可以采取引进益鸟的方式来遏制病虫害问题,如啄木鸟、麻雀、喜鹊和山雀等鸟类,都是大量昆虫的克星。林业企业可以建造大量鸟巢,吸引鸟类进入林业生态系统当中,形成天然的保护屏障。

4、对林木苗进行检疫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也需要从林木自身入手,加强对木苗的培育工作,保证木苗的存活率和抵御能力,以更好地抵御病虫害对苗木的危害。林业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林木苗的培育和检疫工作,积极培养抵抗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和抗逆性强的木苗,消除病虫害的繁殖场所,增强木苗的抵抗能力。此外,在木苗的栽种过程中,可以适当采取穿插种植的方式,将两种或者多种木苗进行混合栽种,这样不但能够有效地提升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同时还能够降低某一类病虫害所造成的影响,促进林木的健康、快速成长。

5、加强林业保护,禁止乱砍乱伐

国家应该加大林业保护,禁止乱砍乱伐。天然林业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比较强,然而由于大量的天然林业被砍伐使得病虫害的发生次数越来越多。要加大森林的防护工作,把森林害虫和森林培育结合管理,依照林木的生长日期和特点进行适当的砍伐。枯木进行及时的清理,对濒死木进行及时救治,避免病虫害的蔓延,合理的修枝对害虫的防治也起作用。及时改造生长衰弱的树林,提高森林的抗病虫能力。工作人员应积极培育林木苗,使得木苗得以健康成长,并努力培育优秀种类,培育出更加优良的木苗种类,减少林业并害虫木苗的侵蚀危害。而且在林业工程重点建设中要采用多形式的混交林,尤其是对本土树种大力栽种,对优良树种引进时要注意树种的搭配工作,不仅对林木生长有利还可以防止病虫害。在退耕还林时利用抗逆性比较强的经济树种造林,做到草木、灌木及经济植物的立体开发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当前国家林业正面临着较为严重病虫害入侵现象,极大的影响着林业总产量以及相应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了使国家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对林业病虫害工作给予高度重视。要对林业病虫害进行极早的预防,积极展开林业的检疫,对农药的使用上加以节制,建立专门的病虫害防护体系,运用科学的手段加以控制,使林业病虫害得到良好防治,促进林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保证林业走在健康绿色发展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篇(2)

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除乔木、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居住的环境。森林并非是树木的简单集合,而是有一定结构,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并与外界环境发生密切联系的极其复杂的集合体。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在建国初期,国家为了改变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投入了大批的财力、物力营造了广袤的人工林。使得祖国的荒山秃岭都披上了绿装,也改善了人们居住的环境,使大部分人居住在如画环境之中。但是,在人们庆幸生存环境改善之余,大面积的人工林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因为人工林的特点是几千公顷甚至几万公顷都是纯林,这种单一的纯林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极易造成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使得林木及林副产品减产、甚至绝收,更有甚者森林病虫害会让大片林木死亡,造成大量森林资源的浪费。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林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着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2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20世纪70年代后期,全世界都在探索利用生物技术来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方法。通过几十年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索发现,化学防治具有防治效果好、收效快、使用方法简单、受季节性影响较小、适合大面积使用等优点。缺点是如果使用不当,能够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造成植物药害,长期使用还可使某些病虫害产生抗性等。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有很大的优点:不仅能直接消灭大量的害虫,而且可以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具有对人、畜、植物安全,不杀伤天敌和其他有益生物,不存在残留和污染问题,不会引起害虫的再次猖獗和产生抗性,对一些害虫具有长期控制等优点,即在林区内使用了生物制品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达到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篇(3)

1 植物检疫法

植物检疫法是为了在某一地区内保证植物的安全,禁止或限制人为对危险性病虫、杂草等传出或传人,或者采取相应措施限制其继续扩展传人。一般由地方政府或者国家设立专门的机构,同时颁布相关法令。

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是我国植物检疫的2种分类。为了防止输出国外或者由国外传人病虫草进行对外检疫,为了对局部地区的危险性病虫草进行封锁实施对内检疫,可以起到防止扩散蔓延作用。

2 园林栽培技术防治法

利用栽培技术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发育,起到减轻或防止病虫害发生和危害的作用。

2.1 田园卫生 及时清除绿地中的垃圾、堆积物、枯枝落叶和杂草等,这样可以大量减少多种害虫和侵染源,以起到防止或减轻病虫发生的作用,因为害虫和病菌的越冬场所或栖息地往往就是垃圾、枯枝杂草和落叶、堆积物等。

2.2 对园林植物选择种植,合理配置 杜绝检疫性和本地区没有的病虫渠道带入,应该选取无病虫圃地的材料进行绿地种植。在对植物材料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病虫的相互传染,即进行合理配置。

2.3 加强养护管理 合理浇水和施肥,能促进园林植物的生长健壮,从而增强植物的抗病虫能力。中耕除草会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在城市中因道路的硬铺装,使植物根系不能很好地生长,有的行道树甚至因为土壤结构受到铺装的破坏几年就死掉。可以通过采用透气砖或减少铺装为树木留下足够的营养面积。此外,中耕除草可以清除病虫的潜伏场所,减轻病虫危害的发生。

3 物理机械防治法

物理机械防治法即对病虫害利用温度、放射能、热、电、光等简单工具进行防治。

3.1 人工捕捉 当前城市中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人工捕杀,有着安全可靠、对环境无污染、群众性开展便利等优点,更为重要可以在不允许采用药剂防治的区域使用。如:对于不活泼和有假死性的害虫,可以采用人工捕捉成虫;对于有群居危害和较大个体的害虫,可以采用人工捕捉幼虫;对于块产的害虫,可以人工剪除卵块;对越冬利用墙体缝隙或土中的蛹虫,可以进行人工挖蛹等。

3.2 诱杀法和阻杀法等 对于某些条件或物质害虫有着强烈的趋性,可以利用这点诱集杀灭害虫。例如灯光诱杀、食物诱杀、色板和潜所诱杀等。对病虫害的侵害途径,通过设置各种障碍进行切断的方法称阻杀法。一般有涂胶环、涂毒环、设障碍物和土壤覆盖膜等方法。

3.3 高温处理法 利用害虫和病菌都很差的高温忍受力,杀死害虫和病菌用提高温度的方法称为温度处理法,有湿热和干热2种方法防治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可以通过用热风处理种苗或者温水浸泡等方法对种子内的害虫进行杀灭。可以用热蒸汽对土壤进行热处理,对枯萎病和土壤害虫可以起到降低发生的程度。此外,对土壤的热处理还可以利用太阳能。

4 生物防治法

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对病虫害进行杀灭和控制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在生态环境中生物防治可以起到改变生物种群的组成成分作用,同时可以直接消灭大量害虫,对环境无污染,不会危害安全对人畜和植物,也不会产生害虫的抗性和猖獗危害,可以达到长期控制一些害虫的目的。但是有防效缓慢的缺点,同时有着复杂的人工繁殖技术要求一定的环境条件等。

以虫治虫、以菌治病、以菌治虫、以昆虫激素等治虫方法是生物防治的主要内容。利用各种天敌昆虫有安全可靠、经济有效和方法简便的优点。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具有用量少和繁殖快的特点。

篇(4)

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除乔木、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居住的环境。森林并非是树木的简单集合,而是有一定结构,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并与外界环境发生密切联系的极其复杂的集合体。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在建国初期,国家为了改变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投入了大批的财力、物力营造了广袤的人工林。使得祖国的荒山秃岭都披上了绿装,也改善了人们居住的环境,使大部分人居住在如画环境之中。但是,在人们庆幸生存环境改善之余,大面积的人工林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因为人工林的特点是几千公顷甚至几万公顷都是纯林,这种单一的纯林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极易造成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使得林木及林副产品减产、甚至绝收,更有甚者森林病虫害会让大片林木死亡,造成大量森林资源的浪费。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林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著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2防治方法

篇(5)

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除乔木、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居住的环境。森林并非是树木的简单集合,而是有一定结构,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并与外界环境发生密切联系的极其复杂的集合体。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在建国初期,国家为了改变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投入了大批的财力、物力营造了广袤的人工林。使得祖国的荒山秃岭都披上了绿装,也改善了人们居住的环境,使大部分人居住在如画环境之中。但是,在人们庆幸生存环境改善之余,大面积的人工林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因为人工林的特点是几千公顷甚至几万公顷都是纯林,这种单一的纯林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极易造成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使得林木及林副产品减产、甚至绝收,更有甚者森林病虫害会让大片林木死亡,造成大量森林资源的浪费。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林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著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2防治方法

篇(6)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概念;防治方法

    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除乔木、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居住的环境。森林并非是树木的简单集合,而是有一定结构,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并与外界环境发生密切联系的极其复杂的集合体。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在建国初期,国家为了改变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投入了大批的财力、物力营造了广袤的人工林。使得祖国的荒山秃岭都披上了绿装,也改善了人们居住的环境,使大部分人居住在如画环境之中。但是,在人们庆幸生存环境改善之余,大面积的人工林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因为人工林的特点是几千公顷甚至几万公顷都是纯林,这种单一的纯林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极易造成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使得林木及林副产品减产、甚至绝收,更有甚者森林病虫害会让大片林木死亡,造成大量森林资源的浪费。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林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着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2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20世纪70年代后期,全世界都在探索利用生物技术来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方法。通过几十年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索发现,化学防治具有防治效果好、收效快、使用方法简单、受季节性影响较小、适合大面积使用等优点。缺点是如果使用不当,能够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造成植物药害,长期使用还可使某些病虫害产生抗性等。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有很大的优点:不仅能直接消灭大量的害虫,而且可以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具有对人、畜、植物安全,不杀伤天敌和其他有益生物,不存在残留和污染问题,不会引起害虫的再次猖獗和产生抗性,对一些害虫具有长期控制等优点,即在林区内使用了生物制品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达到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篇(7)

1 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一是常发性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呈上升趋势;二是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损失严重;三是危险性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四是多种次要害虫在一些地方上升为主要害虫,致使造成重大危害的病虫种类不断增多;五是经济林病虫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制约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和林农脱贫致富进程。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林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2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着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3 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4 森林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那么对于森林病虫害我们应如何来预防和治理呢?笔者认为根据病虫害和森林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抓好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4.1 着重抓好森林植物检疫和监测预报:植物检疫是预防森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对发生植物检疫对象地区,应划为疫区进行封锁;对种籽、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加强管理,采取严格

转贴于 http://

的检疫措施,确保营造健康森林,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要用科学的方法,侦察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状况,正确推断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并及时通报。快速掌握病虫发生情况,避免错过防治的有利时机。

4.2 因地制宜的搞好封山育林:封山育http://林应适地适树地通过各种选育措施,选择抗病虫力强的树种。同时应进行必要混交,这样能完善生物群落,增加天敌数量,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达到控制病虫的目的。封山育林是减少人、畜对森林植被破坏的重要手段。

4.3 加强育苗消毒处理:在苗圃建设中,由于种籽及土壤中潜存有一定的病源和害虫,在育苗过程中应对种籽和土壤进行消毒,才能确保出苗率,必要时还需进行轮作。

4.4 保护害虫天敌:在森林中生存着很多以林木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等有益生物,它们对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这些有益生物。

5 有效的生物治理措施

对待森林的病虫害我们要预防为主,并辅以有效的治理,生物治理则是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生物农药如:

5.1 昆虫病原细菌 苏云金芽胞杆菌(简称bt)是我国工业化和生产水平最高的生物农药之一,广泛用于防治松毛虫和其他森林食叶害虫的防治。

5.2 昆虫病原真菌 在森林害虫防治中,以白僵菌应用最为广泛,特别是我国南方许多省份,利用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森林生态环境,在松毛虫低虫口密度下施放白僵菌,实现有虫不成灾。同时,还用于防治松褐天牛等蛀干害虫。

5.3 昆虫病原病毒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cpv)是我国林业应用最多的昆虫病原病毒,生产上常将dcpv、bt和白僵菌等混用防治马尾松毛虫,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5.4 昆虫生长调节剂 灭幼脲是我国当前防治森林害虫上应用最多的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它具有对环境影响小、对天敌安全、有一定后效作用等特点,因此已作为防治马尾松毛虫主要农药之一。

5.5 植物源农药 苦豆碱是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野生灌木——苦豆草中所含多种生物碱中的一种。据初步试验,苦豆碱对松材线虫具极强的杀线活性,而且其毒力随时间而逐渐增大。

篇(8)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概念;防治方法

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除乔木、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居住的环境。森林并非是树木的简单集合,而是有一定结构,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并与外界环境发生密切联系的极其复杂的集合体。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在建国初期,国家为了改变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投入了大批的财力、物力营造了广袤的人工林。使得祖国的荒山秃岭都披上了绿装,也改善了人们居住的环境,使大部分人居住在如画环境之中。但是,在人们庆幸生存环境改善之余,大面积的人工林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因为人工林的特点是几千公顷甚至几万公顷都是纯林,这种单一的纯林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极易造成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使得林木及林副产品减产、甚至绝收,更有甚者森林病虫害会让大片林木死亡,造成大量森林资源的浪费。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林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著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2防治方法

篇(9)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概念;防治方法

    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除乔木、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居住的环境。森林并非是树木的简单集合,而是有一定结构,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并与外界环境发生密切联系的极其复杂的集合体。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在建国初期,国家为了改变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投入了大批的财力、物力营造了广袤的人工林。使得祖国的荒山秃岭都披上了绿装,也改善了人们居住的环境,使大部分人居住在如画环境之中。但是,在人们庆幸生存环境改善之余,大面积的人工林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因为人工林的特点是几千公顷甚至几万公顷都是纯林,这种单一的纯林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极易造成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使得林木及林副产品减产、甚至绝收,更有甚者森林病虫害会让大片林木死亡,造成大量森林资源的浪费。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林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着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2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20世纪70年代后期,全世界都在探索利用生物技术来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方法。通过几十年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索发现,化学防治具有防治效果好、收效快、使用方法简单、受季节性影响较小、适合大面积使用等优点。缺点是如果使用不当,能够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造成植物药害,长期使用还可使某些病虫害产生抗性等。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有很大的优点:不仅能直接消灭大量的害虫,而且可以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具有对人、畜、植物安全,不杀伤天敌和其他有益生物,不存在残留和污染问题,不会引起害虫的再次猖獗和产生抗性,对一些害虫具有长期控制等优点,即在林区内使用了生物制品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达到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1] [2] 

篇(10)

园林绿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绿化事业亦加快发展,树木花草的种类及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在花草树木的 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遭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从而使花草树木生长不良、畸形、腐烂甚至死亡,不仅降低花木的质量,失去观赏价值和绿化效果,而且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特别重要。

一、园林病虫害防治与苗圃地

城市各种园林绿地的苗木主要来源于园林苗圃,所以园林苗圃病虫害的防治直接关系到园林苗木的质量,关系到园林绿地景观的效果,关系园林植物后期的养护以及整个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病虫害防治问题。在苗圃病虫害防治方面可以做到两个方面。

(一)要从苗圃的卫生状况入手,苗圃的卫生是减少病虫害侵染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工作如下:苗圃地中病残体要及时收集,并加以处理,深埋或化学药剂处理。生长季节中要及时摘除有病枝叶,拔出病株,并对病土进行处理。园艺操作过程中要避免重复浸染,如摘心、切花是一定要防止工具和人对病害的传带。温室中的有病土壤及有病盆钵在未处理前不可能继续使用,在无土栽培时,被污染的培养液要及时清除,不得继续使用。在栽植苗木前进行深耕改土,耕翻后经过暴晒、土壤消毒后,可杀灭部分虫害。

(二)把好苗木的进出,严禁带有病虫害的苗木进入苗圃和销出。在苗圃里配备专门的园林病虫害的技术人员,在苗木进出时进行严格的检验,防治带有病虫害的苗木直接进入苗圃造成病虫害的交叉感染。同时在苗木出圃时也要进行严格的检疫,禁止带有病虫害的苗木流入城市园林绿地。若确实急需的苗木检疫出病虫害后也要经过处理病虫害后方可进出苗圃。

二、园林病虫害防治与植物检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口的、外地的花卉苗木源源不断流入本地,病虫害也会随之混入,爆发了大面积的病虫害,如:百锈病、樱花细菌根病菌由日本传入我国,给许多园林风景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这些苗木必须进行严格检查,禁止带有病菌和虫害的花卉及其繁殖材料输入,防止病虫害分布区域的扩大和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这就要求遵守并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新的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园林植物检疫的主要任务由三个方面:

(一)禁止危险性病虫害随着植物及产品由国外传入它不能传到无病区,并在检疫和由国内输出。

(二)将在国内局部地区的危险性病虫害封锁,分区把它消灭。

(三)当危险性病虫害侵入新地区时,应及时采取彻地消灭的措施。

目前,我国以颁布的与观赏植物有关的进口检疫对象(病害)由:柑橘溃疡病、桑萎缩病、苹果锈果病、柑橘黄梢病等。经检疫,如果发现由检疫对象应进行检疫处理。

三、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园林绿地施工

园林绿地施工是园林苗木进入城市绿地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我们在这个环节也要重视园林病虫害的防治,为整个城市系统病虫害的防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防治因为种植了外来引进的带有病虫害园林树木花卉,造成病虫害的感染;同时也要注重当地病虫害对新种植苗木的危害,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进购种植苗木前要严格检查苗木的植物检疫报告,没有检疫合格报告的苗木不能进入种植现场。如果发现购买苗木带有病虫害且不严重,但又急需时要对苗木进行病虫害处理后方可进行种植。带有严重病虫害的苗木应就地销毁,防治造成交叉感染,危害其它苗木。种植苗木前要对基地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深耕改土、耕翻后经过暴晒杀死部分病虫害。给苗木创造一个好的生长条件,增强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四、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后期养护管理

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包括以下内容:科学施肥;合理浇水;松土除草;合理整形修剪,以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并结合修剪,清除病虫枝叶;做好绿地卫生,清除病株残体,减少侵染来源;对草坪、草花等进行合理轮作;结合翻地消灭越冬虫害等。同时做好园林病虫害的监控工作,在各个季节都有相应的易于爆发的病虫害,我们只有做好预防监控,掌握病虫害的流行区域和时间做好预防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的机率。在治理病虫害时要采取多种治理方法相结合,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微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等。根据不同病虫害和园林植物的特点采用各自相应的治理办法。例如:在古树的病害治理种常用物理机械的方法尽是治理,避免了化学药物对古树的危害。

五、常见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1、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化学防治作用迅速、效果显著,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现已广泛应用。这种办法是应用有毒物质千扰有害生物的生理过程,从而将有害生物杀死、阻碍物质如抗菌素可阻止侵染物的扩展。排斥物质可影响害虫的感官,如散布难闻的物质。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许多优于化学防治的特点,如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产生抗性,且由于参与了生态调控能起到保护生态平衡、持续控制病虫害的作用。其缺点是防治效果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如化学防治速效,人工培养有益生物的技术难度较高,能用于大量释放的天敌种类不多等。总的来说,运用生物防治进行生态调控是园林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在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上应用较广的生物产品有细菌类的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管氏肿腿峰、周氏啮小蜂、阿维菌素、浏阳霉素、井岗霉素、烟参碱等。

3、微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微生物侵入病虫害体,杀死或抑制其生长发育。紫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相当有效的防治虫害的微生物它只对蝶类(鳞翅目)的幼虫有致病效用。这种微生物能产生一种在幼虫肠内溶解毒素,是适用于约150种鳞翅目幼虫的特有的肠毒剂。在欧洲、美国和苏联的林区,已成功地用于防治15种主要鳞翅目害虫,包括落叶松毛虫、栋绿卷蛾、松带蛾和落叶松线小卷蛾。这种菌剂可从飞机上喷洒,对其他生物体没有毒害作用。

4、物理防治

上一篇: 合同管理的主要措施 下一篇: 产业发展的趋势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