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3 17:01:46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篇(1)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57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和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教师要想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就一定要重视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将会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数学技能的完善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力求尽可能早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时间、更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那么,高中数学教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在数学语言上更抽象、思维方法更趋于理性、知识内容在数量上剧增。因此,学生若还像初中阶段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着教师的惯性运转,坐等上课,被动学习,久而久之成绩必然日趋下降。有效的预习就像赛跑时的“合理”抢跑,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上课时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简单地说,就是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因此,在新生入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一些新的具体要求,着重阐明以下两个方面:

一、强调学好数学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从数学的素养看,本次课改强调“三维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应当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打好坚实的“双基”,学会“数学的思维”,认识数学的科学、人文价值,养成理性精神。当代学生虽然大都知道数学是重要的,但不懂得重要的真正含义,只停留在“人云亦云”的状况。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教师有责任向学生进一步说明数学是重要的。如在立体几何中,笔者还时常穿插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二、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很多学生上课时只是习惯于被动接受,并不喜欢主动思考。针对这种思维惰性,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如在讲授《复数的概念》第二课时,有“两复数不全是实数时,不能比较大小”这一结论,但没有证明,教学计划中也没有证明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当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笔者写出解答。笔者就因势利导,向学生介绍了数的大小比较的原则,并利用这一原则说明了“i>0”不能成立的原因。然后,话锋一转,对那位学生说:“关于详细的证明的过程,笔者在课后再跟你面谈。”这样,虽然增加了课时的内容,但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地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最后,教师还应以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提出的见解,即便其见解不完全正确,也总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而很多学生对审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往往是匆匆把题目浏览一遍,一看此题似曾相识就急于下笔,结果忽略了一个小小的条件而全盘皆输。笔者要求学生不要吝惜审题时间,特别是对论述比较长的题目,笔者要求他们列出题目所给的条件有几个,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条件与目标之间可用哪些知识方法搭起一座桥梁。通过这样反复的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四、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篇(2)

从牙牙学语的婴儿身上我们可以认识到,他们先是从听开始学习语言的。先听再模仿。可见,学习语言听是关键,听是接收和理解口头信息的关键。

二、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

语言是有声的艺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英语的学习也是如此。读也就是朗读。朗读时首先要读准单词,理解大意。要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就是要让学生发出声音地读,大声地读,带有情感地读,全神贯注,眼耳口脑并用,边理解边记忆地读。

三、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毕业生有关“阅读”技能的要求是:能理解阅读材料中的观点和态度;能意识到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让学生从高一起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在三年后能从容地面对高考,同时为他们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教师应该尽量提供给学生说英语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说的环节。从简单的开始,再逐步到较长的。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做值日生报告,课前自我介绍、表演小品、看图编故事等。教师应组织学生充分练习,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锻炼。这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让学生养成说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培养学生写的习惯

在写作教学中,必须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抄写字母、单词到写短语、句子,写连贯性的语段,进一步发展到写短文、应用文、书面表达。教师在让学生逐步养成写的习惯的同时,要加强写作练习后的及时批改,肯定学生的成功之处,并当众宣读写得好的作文,以鼓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六、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篇(3)

我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多年,高中物理让学生“想说爱你容易”。随着学习不断深入,难度增加,很多学生无从下手,对物理怕到恐惧。追究其原因,主要是物理学习良好习惯没有养成。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养成的一种自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习性,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培根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那么高中生在学习物理时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重要环节。明确本节课的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另外,在上课过程中还要求学生利用课前一点时间准备好上课所需要的课本、练习册、作业、笔记、文具等,从而保证尽快进入听课状态。加强课前预习,布置预习提纲,初步教给学生自学物理课本的基本方法。“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让学生养成专心上课的习惯,老师应该通过充分备课让每节课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作为学生自己应该提高自己的专注度,让自己投入课堂之中。积极思考,认真观察,跟着老师的思路,伴着老师的节奏,产生共鸣。老师在课堂中通过提问、课堂实验等途径,让课堂过程层层深入,引领学生到达知识的彼岸。

课后对于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通过自己钻研,与同学讨论、请教,当然最好的方法是向老师请教。要善于提出问题,积极思考,让自己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往往有些学生在解题中出错就是因为一知半解。

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作业是对自己掌握知识情况的检验,同时也是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践。往往有些学生不会做就去看别人的,一看觉得非常简单,甚至养成抄袭作业的恶习。日复一日,就越来越怕物理。所以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环节,往往学生忽略这些,觉得作业是一种任务观点。

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多动手的好习惯

高中物理不同于初中物理,概念抽象,内容复杂,往往字面简单,但是深入理解需要多下工夫,以思考琢磨。比如高一物理中的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看似很简单,有很多学生在分析受力方向时出现错误。所以对于这些问题就要多思考,掌握其关键点:相对运动。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生活中有很多与物理相关的现象,这就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实践的机会,尽可能多做实验,不要怕实验耽误时间,影响学习进度。动手实验让学生觉得物理不是那么抽象,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通过动手也让学生能领悟物理“高深的理论”。学以致用是学习物理的精髓。曾经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摇绳发电”,感受电磁感应的“神奇”。学生非常兴奋,积极参与,互相讨论,获得真知,在动中学,在愉快中学习。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解题是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最好途径。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和解答物理问题是巩固和检查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习物理的重要一环。良好的解题习惯对物理学习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很多学生怕做题,尤其对文字多、过程多的问题,往往是“老虎吃天无法下手”。做题时要遵循“读、审、建、构、解、思”六步骤,即拿到一道题后,首先要仔细解读题目所叙述的物理现象,认真思考题目所给的每一个条件(尤其是隐含条件),用笔标注出来关键的部分;其次,弄清题目所描述的物理情景,用笔画出草图,这个往往学生懒得动手。从学习物理开始就让学生多动手画草图,以榜样的力量要求学生。判断物理过程服从什么规律,用什么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对于一个复杂问题可以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再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显然,弄清物理情景才是解题的关键,只有分析清楚各个状态和过程,把握住具体的物理情景,才能正确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才能正确写出与实际情形相联系的表达式求解。在分析过程图上要尽可能地规范、美观、准确,这对题目分析有很大的帮助。从中培养学生严谨、踏实、认真科学的态度。虽然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但是它有很多美与和谐的地方,从解题的过程中去领悟、感受。

在书写解题时,要规范、整齐、美观,让人觉得视觉上美的享受。画出必要的示意图。有些学生,前面分析过程很到位,但是在书写公式颠倒位置,公式字母写得似不像,比如把’q”写成“g”,甚至”9”。这样无畏的出错太不值得。所以物理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细心,细节决定成败。还有些学生把不重要的中间计算过程也写在上面,让人觉得繁杂无章,丧失物理的简洁之美。所以在平时做题中要注意这些,做到过程书写简洁,整齐,美观,突出重点。注重规范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其中包括笔记规范、解答问题步骤规范清晰、利用直尺、铅笔作图及标识的规范,考试卷面整洁、设计合理等习惯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课后反思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视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却不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在课后之余不断反思。高中物理知识有些抽象、复杂,可能通过一两节课的学习和作业的练习还是不能够完全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利用时间讨论,动手、动脑反复推敲斟酌,把困难解决,深入理解其中内涵。对知识的反思,可能出现柳暗花明的感觉,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喜悦。高中学生完全具备课后反思的能力,通过培养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五、培养学生归纳的习惯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篇(4)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培养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学习习惯。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篇(5)

一、良好的预习习惯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高中英语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3000―4500个单词和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课前朗读与识记是预习的最低要求,也是最简单的预习方式,因此它是使用得最多的方法,适用于各个年级、各类课型的预习。学生通过反复拼读而记住所学生词,通过多次试读而达到能流畅朗读所学句型和课文,并能初步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如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做些听力模仿练习,如字母、音标的读音,单词的拼读、连读、失去爆破、升降调、意群及停顿等练习。在课文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听课文录音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增强语感。而且通过听课文的改写、缩写和内容简介等录音,学生在预习新课的同时又能提高听力水平。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掌握文章的基本类型,熟悉和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如果熟悉相关文章的结构,那么就能够提纲挈领地理解文章的大意,以及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记叙文预习重点注意主要人物的言行,事件的起因、时间、地点。学生可通过人物的言行、事情的经过理解人或事物的意义。议论文预习重点捕捉作者的观点,阅读时注意力应集中在首尾段,注意分清主要段落和次要段落。充分预习,能大大提高听课效率,并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二、良好的听课习惯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学生要提高听课效率,首先,养成认真记笔记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的加工能力。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学生上课要做好笔记,必须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课,要了解哪些是重点、难点,哪些要做笔记,哪些可以当堂消化吸收。做笔记要做到眼、脑、手并用,避免上课分心、开小差,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积极的状态,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另外,课堂笔记使学生复习时能找到重点、难点,复习起来有的放矢,避免复习的盲目性。

学生还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特别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合作学习不仅是有效学习的手段,而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一个人的成功经验多半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合作能力,为此教师的着眼点应重点放在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极佳的学习方式,它能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使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共同提高。

三、课后及时复习练习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课后复习是学习的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知识的巩固加深要靠及时复习,课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复习要求,基础较差的同学以课本为主,加强基础知识如单词、词组、句子的复习;基础较好的同学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后复述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自编对话、利用句型组织造句或写些简单的短文。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根据高中学生的交际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高中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高中阶段听、说、读、写的训练应该立足于学生对这几个方面的发展需求。因此,课后加强阅读训练尤为重要。为此,精读篇目,教师要指导学生细读短文,抓住时、地、人、事,结合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测词句的意义,推理文章隐含的意思。做题时,可以指导学生先看文后的题目选项,使学生对所考查的内容心中有数,从而正确地做出选择和判断。

总之,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积极听课习惯和及时复习练习习惯是缺一不可的,这些是他们高考必胜的法宝,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篇(6)

由于高考的原因,高中学生在语文上的时间更愿放在高考必备的篇目和一些基础知识上,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普遍认为阅读文本只要知其大概即可,甚至把阅读等同于浏览。事实上,近几年的《江苏高考考试说明》都非常明确,阅读这块恰恰是个重点,无论是语言运用题、诗歌还是现代文阅读,甚至作文,都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至关重要的联系。这几年的江苏高考试题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学生更注重所谓的答题技巧,一旦少了阅读理解的基础,那么这一切都将成为空中楼阁。因此,从进入高一开始,教师就应给学生灌输阅读的重要性,从起始年级就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并坚持始终,相信到高考时必能收获累累硕果。

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提醒我们必须注重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新课标的形势下,阅读教学摆脱传统教学的模式已经成为迫切需求,但阅读过程中,学生虽然很刻苦,但自身的阅读能力底子相对薄弱,对教师过分依赖,自身在阅读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得到很好发挥。如不勤于朗读背诵、阅读文本粗枝大叶、不太喜欢课外阅读、不愿做阅读摘抄、不勤查工具书等不良阅读习惯在我们学生的身上尤为明显。由此而形成的思维惰性严重影响并阻碍了学生健康思维的发展,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也存在不足,教师缺乏自己对文本的个性解读,教学时严重依赖教参提供的固有信息,教学陷入模式化,只重视照本宣科,完全忽视学生的需求,教学逐渐僵化,缺乏活力,同时也打击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

为此,只有针对高中学生的现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落实到目前的新课程中,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想阅读、会阅读,从而实现阅读的高效和阅读教学的超越。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篇(7)

良好的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那么习惯是什么呢?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高一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甚至整个人生的自主学习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小学、初中已经形成一些学习习惯,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去帮助学生改掉不好的学习习惯而培养起适合高中数学学习的好习惯呢?下面就我个人的做法谈几点看法。

1.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

许多学生在课前从不准备好要用的书本,等教师开始上课了,才开始翻箱倒柜地找书本,理由往往是不知道老师上课要用什么材料,无法课前准备。为了改掉学生的这种自由散漫的习惯,我会在上课前将本节课要做的事情告诉科代表,由科代表提前转达给全班学生,学生必须在课前准备好所需用的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工具书等,严禁在课堂上翻东找西,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已形成了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课堂上我要求学生认真专注地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发言,要积极和老师配合,随时跟上老师的思路和节奏,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对分组讨论的问题要积极踊妖,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同时,要养成一个善于记录课堂笔记的习惯,要记录学习的要点、学习新得以及老师对教材的补充和延伸,以便逐步加深和更正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对学生做得好的地方教师要善于表扬,甚至小小的奖励也是必要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形成各种数学能力。很多学生上课时只是习惯于被动接受,并不喜欢主动思考。只对这种思维惰性,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再次,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 、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

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最后,教师还应以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提出的见解,即便其见解不完全正确,也总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应多予以表扬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欲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而很多学生对审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往往匆匆把题目浏览一遍,一看此题似从相识就急于下笔,结果忽略了一个小小的条件而全盘皆输。我要求学生不要吝惜审题时间,特别是对论述比较长的题目,我要求他们列出题目所给的条件有几个,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条件与目标之间可用哪些知识方法搭起一座桥梁。通过这样反复的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4.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一方面,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活的,但有些解题步骤是死的,教师必须把那些固定的解题步骤对学生严格要求;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做题时先在演算纸上进行,把步骤组织好了再往试卷上写,卷面一定要保持整洁。

5.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

高一学生刚开始还能独立完成作业,随着学习难度和作业量的增加,一些学生就开始copy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依赖性,这对以后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教师首先应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其次,作业量不宜太大,让学生踮一下脚就能够到最好。再次,教师在批改作业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找相关学生谈话,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在学生作业中发现的有新意的解题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应提出表扬,这个小小的表扬有利于激发"当事人"的再创新欲望,也有利于激发其他同学的赶超意识。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篇(8)

高中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感情丰富,求知欲强,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但他们意志薄弱,易受外界影响,学习上往往只凭一时的兴趣和好恶,忽冷忽热,一曝十寒。针对中学生的这种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一方面学生要在每学期初制定一个学期总计划,明确学习任务,确立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根据课程进度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周密计划。许多学生执行计划时往往有始无终,这主要是没有遵守学习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所定计划目标过高,超过自身生理负荷所容许的范围,尽管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预定的学习目标却未达到。这种挫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机、信心、情感、意志等动力要素,产生学习的心理障碍。所以制定计划时必须正确认识自我,计划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体验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成就感,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

2.以高中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多样化

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高中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像游泳一样,高中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高中生头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够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外语教学最有害的缺点是讲得太多,练得太少,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高中生什么也学不到。教师利用教学艺术,根据高中生的好胜心、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把所学的内容用多种练习方式,通过启发高中生思维,让高中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引导高中生在大量口语练习中形成能力。使高中生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要做到这些,教师要精心设计,把每一课都导演成高中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语言情境,让高中生比较轻松、自然地达到训练目的,培养高中生良好的语言素质。

3.强调高中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对于英语来说,审题是解题的基础,而高中生好动、精力不容易集中,经常会出现马虎大意的行为,对英语题目缺乏耐心细致的审题,从而酿造一系列的失误,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在英语教学中,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注意观察细节,学习细腻的处理问题。在英语作业上,监督学生认真审题,集中精力,专心答题。

4.强化高中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对于高中英语的学习来说,需要专注课堂学习,认真听讲,在英语课堂上,要想实现良好的学习倾听习惯,必须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这些素养。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表现欲望加强,喜欢自己说,不喜欢听别人讲话,爱插嘴或者抢话,这些都是对学习极为不利的。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必须想方设法的提高学生的倾听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课堂中,老师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倾听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视听习惯和倾听习惯。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再给学生讲英语故事时,充分采取抑扬顿挫的语言,或者利用手势、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来调动他们倾听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运用悬念法,让学生产生好奇,促使他们认真地倾听,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分散他们说话的意识,让他们认真倾听;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才能在数学课的学习上提高学习效果,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

5.着重培养高中生英语作业的书写习惯

作业的写作习惯关乎到所有的学科,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极为重要的。在学校有一定的规范来约束高学生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来写。但还是有一大部分学生不能做到自律,对于作业敷衍了事,不认真,不整洁。所以在英语课堂,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以身作则,做个示范作用。老师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要想让小学生具备良好的书写习惯,老师要在学生平时书写给予关注和多加注意,突出自己的书写良好习惯,给学生榜样的力量。在英语课堂板书上要做到认真、整洁、仔细、规范,让学生感到敬佩和欣赏,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动力,促进今后的自身发展。

6.发展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习惯

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赞可夫语)。也正像一句古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其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习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为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习惯,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几个途径。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篇(9)

高中英语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在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融入社会的需要,英语学习被当作一件大事。英语教学在其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在英语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效果,不仅要求教师踏踏实实地教,更要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学。要想学生认真学习,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养成翻检工具书的习惯

文字是语言的材料,工具书是学习语言材料的好帮手,教师应当要求每个学生都配备一本英语词典,如《英汉小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等。向学生大致介绍查阅方法和相关的内容,让他们在预习中或阅读后经常使用工具书这位无声的老师,在它的帮助下做到会读、会拼写、会解释、会运用,不等、不靠、不放、不模棱两可。教师可以给学生举行“查词典”竞赛,看谁查词最熟练、最准确。通过反复操作训练,使之成为一种学习英语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教给学生查阅、使用其他一些参考资料、文献资料的初步知识和方法。

二、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

英语首先是一门有声语言,学英语就要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朗读是形成语感的重要手段。只要情况允许,就要出声朗读。大声地朗读,就会全神贯注地沉浸在课文的境界中,能够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地投入进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意思,体味感情,加深感受,加强记忆。朗读时应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顺畅无误、声情并茂,不加词、不漏词、不读错词、不吞吞吐吐、不平淡无味,还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不知不觉增强了语感,牢记了单词、短语和句型,也就增强了理解能力。

三、养成做阅读练习的习惯

经常做阅读练习是提高并检查自己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认真阅读文章之时,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文章中心、作者态度等,并在严格查对答案后认真思考出错的原因,努力寻找并总结阅读方法。做题时做到认清文体,“四联”(联系中心、联系段意、联系写作方法、联系上下文),“三不离”(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积极动脑,敢答善答,总结答题方法。做的练习多了,答题水平自然就会提高。

四、养成课堂大胆发言的习惯

要养成学生敢于开口说话的习惯,这个敢于说话不是指坐在位子上的窃窃私语,也不是上课插嘴叫一句、嚷一下。这是指学生能够站起来,甚至走到讲台上,姿态端正自然,不慌不忙,口齿清楚有条有理地说话,而且能说一整段的话。有识方有胆,敢于发言是课堂精力集中、积极思考的表现,也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不仅要善于回答老师的提问,而且要善于提出问题,不仅同老师进行交流,还要与同学合作讨论。在互相问答中整理语言、交流思想,在你争我辩的过程中互相启发,获得更多的收益。发言时应态度大方、不卑不亢、声音洪亮,不要紧张,不人云亦云。

五、养成用心聆听的习惯

要养成学生留心听话的习惯,就是要培养他们听整段话的习惯。克服只听片言只语的习惯。听一段话要能讲出要点,要注意里边的词组、句型。许多成绩好的学生听的能力都比一般同学好,他们一般都能听整段的话,不会“听三落四”,能把握重点。而一般成绩差的学生听的能力都相对地差。他们往往听一句两句话,就拼命记,而整个意思却不知道,在上课时大声嚷嚷要老师再说一遍的都是他们。听,不仅在课堂上听老师、同学的话,还要善于聆听街谈巷议、电视广播。不仅听“话”,而且要听歌、听广告、听大自然美好的声音。让“听”成为我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的一种有效途径。

六、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文章是改出来的”,只写不改,写作水平就难以提高。修改时要严格运用修改符号,从主题、内容、结构、语法、单词拼写等方面逐一过滤,不放过任何一处,哪怕一个标点、一个措词,都要讲究,要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精神和意志,写完就改,隔天再改,再三斟酌,反复修改,“语不惊人誓不休”。收集错误并分析是修改文章的重要一步。要求学生将自己作文中常犯的错误收集汇编,保留错误之处,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上正确的修改并作相关分析。

七、养成积累运用的习惯

英语的工具性特征非常明显,要想学好英语,首先需要打好词句的基础,它们是构成文章的材料。词+词=词组,词组+词组一句子,句子+句子一段落,段落又聚合成为文章,因此,学习英语的核心应该落实到词句上面,这也是各种考试考查的重点。要充分地认识到打英语基础既是技艺之学,也是积累之学,是检测学生真正英语水平的习惯之学、根本之学。

八、养成模仿的习惯

语言是一个充满着抽象规则的复杂体系,而且还存在着许多不规则的现象。但是儿童却能够在出生后不久,就顺利地掌握母语。于是外语教学就提出了“习得”(acquisition)的理论。“习得”就是要模仿别人如何讲英语、写英语、学英语。我们不仅要模仿别人的语音、语调,还要模仿他们的写作模式、学习方法等,要借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有些学生自己能很流利地读英语,可是听上去总是那么的生硬、不舒服,那主要是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没有婴儿时期的模仿环境,所以,我们必须寻找模仿的对象。

总而言之,方法不是什么难掌握的东西,讲一次、做一次都不难,但要培养成一种习惯,却是相当的难,难就难在严格要求,难就难在坚持到底。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为他们自己的东西。”愿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习惯上也要发扬这股锲而不舍的劲头,使学生真正地获得自学自得的本领,达到叶先生所说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地步,这才是我们英语教学的高境界。

参考文献: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篇(10)

体育教学不仅能使人的体力得到发展,而且能使人的智力得到启迪。科学实验证明,经常坚持锻炼,可以提高大脑的质量和皮层的厚度,使人变得更加聪明,从而提高学习和运用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强调学生体验运动与锻炼的乐趣,要有多方面功能,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其继续锻炼下去,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培养学生具有体育锻炼能力的目的,为全面发展身体,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打下基础。下面我想就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突出教师主导地位,引领学生逐步养成良好锻炼习惯

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前提。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因此,体育教师不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1、加强理论教育

高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体育理论教育,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知,身体锻炼应遵循人体自身运动规律进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尤为重要,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理论教育能使学生明确终身体育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从而指导终身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理论课学时、量是完成教材的重要保证,力争把教材的内容讲深、讲透、讲具体,才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拓宽体育知识面,从而终身受益。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教师的体育教法和学生的体育学法都不可偏废、偏用。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摒弃“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观念,误解成淡化运动技术。应当明确:必须摒弃“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观念,必须改变教师单纯地为运动技术而教学生单纯地为运动技术而学的做法;应该促进学生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了解体育锻炼的原则,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将体育锻炼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

教师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必须在正确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克服一切凭空想象、没有科学依据、脱离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教学实际的现象,把理论与实践、观念与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更贴近高中学生的身心实际,进而保证体育教学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进行,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终身体育观并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和方法,真正地体现体育教学的价值。

3、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努力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反复训练,熟能生巧。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上一篇: 施工过程合同管理 下一篇: 合同管理的重点及难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