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规划评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7 15:45:12

工作规划评估

工作规划评估篇(1)

1?引言

近年来,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密集建设及地下空间的深层次开发使地质环境条件,特别是工程地质条件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日益凸显。在深基坑开挖及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工程问题偶有发生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重大项目在规划建设前充分考虑及预测可能面临的工程地质风险,从而合理规避或有效控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天津市文化中心周边地区项目建设工程地质风险评估为例对评估工作思路及方法做以探讨。

2?评估工作思路及方法

2.1?项目规划建设特点分析

天津市文化中心周边地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41公顷。规划建设主要以高层、超高层为主,且地下空间高强度利用,近期考虑30m以上的开发。此外,5条轨道地下线规划途经文化中心周边地区。

2.2?评估对象选择

文化中心周边地区工程建设大致分为民用建筑工程建设及地铁工程建设。

民用建筑地下工程建设可细分为建筑物桩基础施工建设和深基坑施工建设。目前桩基础施工总体技术较为成熟,而对于深基坑工程,其建设影响因素多,且发生问题时产生的破坏发展快,造成的损失大。地铁可分为车站及区间段两个不同的构筑物。根据规划,地铁车站将采用明挖法施工,地铁区间段可采用明挖法或暗挖法进行施工。地铁车站及区间段采用明挖法施工时其地质风险与建筑物深基坑类似。因此,本次工作将深基坑工程建设及采用暗挖法进行地铁区间段建设时的地质风险作为评估重点。

2.3?评估方法

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在指标选择、指标赋值等方面将采用工程分析及工程类比进行确定。

综合分析评估风险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3?评估区关键性土层及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分析

可能对深基坑工程及地铁隧道建设产生影响的关键性土层主要为:

(1)人工填土:一般厚度为1.3~5.2m,可分为杂填土、素填土及冲填土,对工程基坑开挖降水影响大,在维护结构发生渗水时,往往很快反映为地表的变形沉降。此外,对地铁隧道顶板埋深的选择亦造成较大的影响。

(2)淤泥质土:一般位于埋深12.5m以上,强度较低,压缩性较大,对基坑工程侧壁稳定性影响大,对地铁隧道变形影响大。

(3)粉(砂)土:透水性较大,分布于基坑侧壁时往往导致基坑侧壁渗水,在基坑底板以下时,可导致基坑突涌。对于地铁隧道盾构开挖,易造成隧道涌水、开挖困难等。

4?深基坑工程地质风险评估

4.1?风险因素分析

根据深基坑建设特点及评估区工程地质条件,类似基坑事故的诱因分析等综合确定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基坑侧壁失稳,基坑流砂及基坑突涌。

4.2?风险评估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分为三个评估对象,即开挖深度分别为14m、20m基坑工程。

在逐一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开展深基坑工程地质风险综合评估,将评估区划分为建设风险小(Ⅰ区)、风险中等(Ⅱ区)、风险大(Ⅲ区)三个区分别予以风险提醒。评估结果表明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基坑建设风险亦在增大。

5?地铁隧道工程地质风险评估

5.1?风险因素分析

根据评估区地质条件及地铁隧道建设特点综合分析,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建设风险因素主要包括隧道顶板沉降变形、隧道开挖面涌水失稳及隧道突涌。

5.2?风险评估

根据文化中心周边地区现已规划建设的地铁隧道埋深及区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评估分析。在风险因素评估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图3),将评估规划区划分为建设风险小(Ⅰ区)、风险中等(Ⅱ区)、风险大(Ⅲ区)三个区。

图3?地铁隧道综合风险评估分区图

6?结语

基于项目建设特点及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性,目前工程地质风险评估的评估方法仍未有统一认识,且评估工作多以定性、半定量为主。因此,进一步加强评估方法乃至评估工作标准的研究工作对于指导重大项目规划建设具有实际意义。

工作规划评估篇(2)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中央军委机关各有关部门、武警部队,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2018年是贯彻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机制》)要求,我委将会同各有关方面组织开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形成评估报告,履行相关程序后,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中钢天源:2017年盈利1.4亿元 同比接近翻番

工作规划评估篇(3)

—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__-20__年)中期评估工作汇报

按照市会议精神,我县从四月中旬开始,对20__-20__年我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县政府对这次评估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以主管副县长任组长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经过主管部门的周密安排和综合协调,各有关单位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在预定的期限内顺利完成了评估工作任务,并撰写了《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__年-20__年)中期监测评估报告》和《中期监测统计报告》。

我县共有人口近50万,妇女占总人数的一半,0-14岁儿童有9万人。20__年初,县政府制定了《乐亭县妇女发展规划(20__年-20__年)》和《乐亭县儿童发展规划(20__年-20__年)》(以下简称《规划》)。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既定目标任务,我们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形成了符合我县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整体工作格局。即:党委重视,政府协调,人大监督,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支持配合,广大妇女儿童积极参与的格局,有利地推动了规划的实施,妇女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到目前为止,妇女儿童《规划》中所涉及的各项指标大部分均已达到,仅有一小部分没有完成。全县妇女儿童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双提高”(妇女儿童地位提高和妇女儿童素质提高),“双促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的良好效果。下面将五年来我们的具体做法向各位领导做以简要汇报。

一、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奠定了妇儿工作的思想基础

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设计部门多、工作对象广、任务指标实、专业性科学性强,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为此,在工作中,我们不断加大政府干预的力度,强化管理、落实责任,有政府把《规划》中涉及的指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合理安排,统筹兼顾,系统管理,并作到了“三个到位”:

1、领导认识到位。妇女是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伟大力量,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21世界的主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为此,县委、县政府把妇女儿童工作做为头等大事来抓,提高到战略的位置来认识,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到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了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副县长亲自抓此项工作。各级领导把《规划》的实施作为自己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密部署,真抓实管,同时注意摆正了三个方面的关系。即:摆正了完成《规划》与本地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关系;与提高全民素质的关系。为规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目标责任到位。明确目标,划分责任,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可以减少互相扯皮,又有利于加强协作。工作中各单位从强化责任入手,把《规划》的落实纳入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范畴,明确规定把完成指标的情况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政绩的一项重要依据,并建立健全了妇女儿童的网络体系;即以卫生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局牵头的妇女儿童保健体系;以妇联、司法局、法院、公安局牵头的维权体系;以 教育局、宣传部、广播电视局牵头的宣传教育体系;以人事劳动局、总工会、卫生局牵头的妇女就业与劳动保护体系;以农委、妇联、科技局、畜牧局牵头的帮扶体系;以县委组织部、妇联、教育局牵头的妇女儿童人才培养选拔体系。同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每月的联络员例会制度、委员汇报制度、宣传制度、培训制度等。使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沟通密切配合,为落实《规划》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3、督导检查到位。为掌握全县《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便于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每年召开两次专门会议,听取各成员单位的工作情况汇报,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排部署。同时,县妇儿工委还成立了监测评估小组,每年对《规划》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自查评估。通过自查评估,使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工作任务,明确哪些指标已经完成,哪些方面和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便于研究制定响应对策,为《规划》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齐抓共管,措施得当,确保了规划实施的整体推进

实施《规划》涉及到部门多,领域广。为使这些职能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规划》中指标凡是涉及两个以上的部门都做到了及时沟通、协调,共同完成,使各自一摊分条管理的工作真正符合妇女儿童发展的总体要求,使各“条”在“块”中结合,在妇女儿童身上形成综合效益。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部门配合,协调联动,全面实施“四大工程”

1、素质工程。五年来,为落实好《规划》,我们始终注意把提高广大妇女儿童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常抓不懈,并注意从基础抓起。为提高人口素质,县妇幼保健医院积极开展了预防神经管畸形项目;县计划生育局实现“四上门”服务制度,即:婚后上门传授优生知识,孕后上门指导孕期保健,产后上门讲解科学育儿及节育知识,术后上门开展生殖保健服务;县妇联还积极协调计划生育局、民政局、卫生局在全县开展“十万家长学三优”活动,先后组织了“读书竞赛”、“少生快富美好家庭征文”,以及“爱心献给孩子们”巡回医疗服务等活动;县妇联在全县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这些实质性工作的开展,使我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降到了目前的千分之4.78;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实施“春蕾计划”使我县千余名贫困女童得到了救助,继续完成学业,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为提高广大妇女的科技素质,县妇联牵头与县科技局、县农业局、畜牧局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积极为广大农村妇女提供科技知识,按照我县农业产业化特点和区位优势,大力普及种植、养殖、加工等项新技术;县妇联在全县组织开展“双学双比”竞赛活动,依托三级科技培训网,对参赛妇女进行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培训。为提高广大妇女的法律素质,县司法局、县妇联采用妇女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炕头学法,编制法律小故事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妇女群众依法维权的自觉性。为提高广大妇女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宣传部、文明办、县妇联还积极组织开展了“家庭美德事迹报告会”、“公开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活动,对广大妇女进行“四有”、“四自”教育。各学校通过主题班队会、校外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儿童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通过“三校联办”(农民业校、农业技校、人口学校)、“三教统筹”(科学知识教育、家庭教育、计划生育教育),既讲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又讲科技知识和科学育儿知识,教育引导妇女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社会多奉献。充分调动了广大妇女儿童参与《规划》实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保健工程。为改善全县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条件,县委、县政府多次研究以产科建设为重点的医院房屋改造问题,要求每个卫生院都要达到300平米以上的医疗业务用房,产科必须有独立的专室。20__年政府投资2316万元用于基层卫生院的改造和卫生事业发展,建起了符合要求的医院和家庭病房,购置了先进设备30多台(件);为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这五年中我县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达到了99.7,产前医学检查率达到了100,孕产妇死亡率降至为0。进一步加大了镇(乡),村防保站建设力度,各站配备了3名防保人员,负责本镇乡妇女儿童保健管理、监督检查以及业务指导等项工作,充实了大批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承担妇幼保健任务,加强农村乡级医疗保健网络建设,实现了一村一个卫生室;以卫生局为重点,创建爱婴县、爱婴医院。全县2所县级医院、5所基层分院达到了省要求的标准。

3、人才工程。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赢得了主动。为此,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我县把培养新世纪人才做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坚持抓早、抓小、抓妇女人才的培养。在0-3周岁散居儿童家庭中,我们积极引导儿童家长注重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爱好,并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当好启蒙教师。在县妇联的协助下,通过社会力量办学,在我县建立了早期教育学校,实施了0岁教育计划,为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孩子的能力,还建立了“爱信诚”学校。在学校教育中,全县中小学普遍成立了文艺队、 体育队,组建了各种活动小组,设置了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劳动技术等课程,丰富了校外活动,优化了第二课堂,使一大批特长学生脱颖而出;在培养妇女人才工作中,县妇联通过开展“双学双比”竞赛活动,着力培养了千名女农民技术员,这些女技术员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大对妇女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和能力,县妇联建立了妇女后备干部人才库,与组织部后备干部人才库联网管理。县妇联对妇女干部进行跟踪考察,并不定期地向组织部门推荐,做到了成熟一个推荐一个,使一大批优秀妇女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目前,全县干部人数9282人,其中女干部数为4762人,副科级以上女领导干部68人,县级女干部5人;女人大代表和女政协委员分别有41人和42人,女性比例占19和24。同时县委组织部还加强了对女知识分子、各类女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为她们施展才华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从生活上关心她们,使她们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4、拉手扶贫工程。为了让贫困妇女脱贫致富,让贫困面临失学的儿童完成学业,县妇儿工委还在全县实施了拉手扶贫工程。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对贫困妇女和贫困儿童的帮扶工作,把全县贫困户分包给28个涉农部门,多方扶持,鼓励他们尽快脱贫。几年来,县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和畜牧局等多家职能部门对贫困户妇女在项目、技术、信息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县妇联以“双学双比”竞赛活动为依托,在全县开展了“一助一”(一助多)团结互助奔小康活动,使全县三百多名科技专家与女能手结成了帮带对子,女能手与贫困户妇女结成了帮带对子,这些贫困户不仅脱贫致了富,有的还成了女能人。县计生局以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为依托,对全县符合条件贫困户妇女在项目、资金等方面也给予了政策上的优惠;为让因贫困即将失学的儿童继续完成学业,县成立了“救助会”,制定了章程,并设立了救助基金,除政府拨专款外,鼓励社会热心人士捐款资助。到目前,我县没有一名儿童失学。

(二)抓重点、攻难点,着力实现“三大突破”

在实施《规划》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需要急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在硬件建设、基础教育投入、人才培养、改水改厕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妇女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制约《规划》的顺利实施。为此,工作中我们加大力度,狠抓了“三个突破”。

1、实现硬件建设的突破。我县是农业大县,基础薄弱,财政比较拮据,财政的不足成为困扰《规划》实施的难点问题。为确保各项指标均衡发展,县委、县政府班子形成共识: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一定要舍得投入。为此,五年来,县财政性教育经费共支出40260万元,卫生方面的投入8084万元,主要用于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建校舍、医院和卫生院以及卫生室,购置先进设备等,如今各大医院设备齐全,各卫生院都配备了各种医疗保健设施,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购置了b超仪和红外线治疗仪等先进设备。为妇女儿童保健提供了可靠的医疗保障。

2、实现妇女儿童生存保护环境的突破。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我们把妇女生存保护环境做为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加以改善。五年来我县的爱婴医院的建设已经达到了高标准,妇幼保健人员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通过举办孕妇学校,发放母乳喂养的宣传手册等,使“母乳喂养好处多”的观点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在有条件的分院、卫生院和县级医院设立了母婴室,不断加强对孕产妇母乳喂养的宣传指导。县委、县政府把乡村卫生室建设列入小康建设的规划中,要求与党支部“两室”建设一起布置,一起检查验收,使这些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规划》的目标任务,村村建起了活动室。同时我们把改水改厕工作也纳入重点难点工作之中,这项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量大面广,最直接的阻力就是传统的陋习。为彻底改善妇女儿童生存环境,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改水改厕规划》,确定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并做为小康村镇建设达标的验收条件,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经过各级组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使这项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63.18,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了80.65。

3、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突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家长教育观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新的“读书无用论”以及“只有高考一条路”等错误观念又有所抬头,实施《规划》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县妇联、教育局联合全县开展了“素质教育进家庭”活动,县妇联还结合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素质教育0岁抓起”的新思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引导广大儿童家长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子观、人才观,努力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新型公民。

三、求真务实,扎实运作,推动了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

五年来,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规划》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展顺利,妇女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达到了“四个优化”。

(一)优化的社会环境

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三个面向(面向领导层、社会、妇女儿童),加强宣传,营造了全社会都来关心妇女儿童事业进步发展的良好氛围,“男女平等、儿童优先”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只要是涉及妇女儿童的事,各级各单位都予以优先考虑。妇女儿童置身于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学习、生活、劳动,充分享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广大妇女学科学、用科学,努力为社会贡献聪明才智,儿童少年学文化、爱科学,长大立志成材。

(二)优化的育人环境

五年来,从硬件投入到基础教育投入,我们的育人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到目前,全县已经全部修建和改建了危房,破旧校舍已经不复存在了,由于生源的逐渐减少,各镇乡逐步在撤校合并,预计今年暑假后全面完成撤、并校工作。大力普及了学前三年教育,3-6岁儿童入园率达到93.2,学龄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了100,小学巩固率达到了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9.2,残疾儿童入学率为91.6。各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初中全部普及了语音室、微机室,实验室、仪器室全部达到了二类以上标准。学校以净化、美化、绿化、地面硬化和校园文化“五味一体”的创建花园式学校充分发挥了校园环境的隐形教育功能,并全部通过了普九验收。由于公安、司法等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加强了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我县未成年人犯罪率降至为0.023。为了教育引导广大妇女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在农村,村村建立了妇女儿童活动室,购置了各类图书;通过“双学双比”各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充分调动了广大妇女学科学、用科技,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县共培养女农民技术员1280名,十万名参赛妇女掌握了2-3门实用技术和1-2门高新技术。在城镇,广大女职工积极参加“巾帼建功”竞赛活动,她们爱岗敬业,一技多能,成为 企业改革的支持者和参与者。通过加大培养选拔妇女干部的力度,到目前全县县直大部分单位都配备了女领导干部,14个乡镇全部配齐了女领导干部,女领导干部中大专以上学历的达到98。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参政议政能力也不断增强,

(三)优化的就业环境

《规划》实施以来,社会各界积极为女职工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针对下岗问题,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对下岗女职工再就业实行减免税收等政策。为了使下岗女职工适应社会不同岗位的需要,掌握实际技能,县妇联成立了巾帼培训中心,各种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并和县劳人局再就业培训中心联合,组织下岗女职工参加培训,使广大妇女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为她们积极开拓就业渠道,教育引导下岗女职工转变择业观,下岗不矢志,鼓励她们自谋职业,闯出自己的新路子,使她们尽快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五年来共培训下岗女职工20__多人,全部走上了工作岗位,上岗就业率达到100。

(四)优化的保护环境

工作规划评估篇(4)

1、从表(一)的各项指标来看,全镇就业的女性的比例较大,占54%;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女职工比例相对偏低,仅占38%和50%;农村养老保险女性股保人数就更少,只有0.032万人。从数据显示来看,女性是一个占相当数额的社会劳动群体,但身心健康、老有所养等社会保障还远远跟不上,这是城镇女性和农村女性迫切要求改进的一个薄弱环节。

2、表(二)的各项指标显示,人大代表女性、政协委员女性、政府领导班子女干部的人数和比例,无论从县级还是乡级均显示为0;党委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面县级为0,乡级仅占20%;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仅1人,比例为33%;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17人,占30%。从以上统计数据来分析,女性参政、议政及执政的比例相当低,要提高女性的地位,树立女性的威信,我们认为女性领导配备面的比例有待提高。

3、从表(三)的各项指标显示,小学女生净入学率仅359人,占45.5%;小学生辍学2人,占0.21%,而初中阶段女生毛入学率人数只有402人,占38.6%;初中女生三年巩固率373人,占35.4%。这些数据表明乡镇的入学率较低,九年义务教育有待加强,从女生入学率来分析,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有重男轻女的旧思想、老观念。

4、从表(四)的各项指标来看,各项指标还较达标,这是加强妇女儿童保健知识、孕产妇保健知识和孕产妇住院分娩宣传取得的成果,我们将继续采取措施,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5、表(五)各项指标显示,农村改水受益人数为4824人,占29.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4582人,占28.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562人,占0.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均为0。这些数据表明,乡镇农村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相当差,这也是人民群众最迫切改变的状况。

6、表三的统计表的各项指标显示,办公室行政编制1人,办公经费较低,20__—20__年仅为0.25万元,全镇17个村均未配备妇儿工委办公室,办公经费也未纳入预算。这表明村级还未健全机构、制度等,有待急需解决。

工作规划评估篇(5)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证落实科学发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校园为依托,以提高家长素质为根本,以建设和谐家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培养一代四有新人为目标。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家庭教育长效机制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我校把家庭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规定了家庭教育工作的各项目标,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二是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机构,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和服务。我校成立了家长学校。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对家庭教育中的突出问题、热点问题进行座谈、研讨;深入社区、农村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家教咨询活动。

(三)加强家长学校建设,传播科学家教知识和方法

一是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阵地。近年来我校经过有计划、有步骤、全方位、多层面的努力,使家庭教育水平和家长素质明显提高,家庭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宣传普及覆盖面不断扩大。截止目前,家长受教育率达到95%以上。家长学校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并坚持经常性地开展活动。通过举办家教报告会、家教咨询等,在传播科学家教知识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使家长素质和教育子女能力不断提高。二是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家长学校领导小组。加强组织,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家长学校教学要适应形势变化和学生家长的接受特点,确保教育既富思想性、教育性,又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先进个人和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长,营造了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重视质量,家长学校主渠道作用明显增强。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学校优势,形成整体合力、全面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上新台阶。一是创办新型家长学校。积极探索网络家庭教育经验,二是有计划地组织家庭教育教师到家长学校、到社区、农村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宣传咨询、报告会讲座等活动。三是十一五以来,针对我校农村留守儿童多,学生家长家长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农村家庭教育阵地匮乏等新问题,创建了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

(五)多措并举,全面提高家长和儿童的素质。十一五中期,通过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把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宣传到家庭,传播给家长。

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各地认真学习教育、心理、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及时吸纳国内外现代人才学新观点,确立了以人为本、儿童参与、亲子互动、实践养成等具有时代特色的家庭教育工作新理念。提倡两代人文化反哺、在家庭道德教育实践中相互学习并共同成长的现代家庭教育内涵,把家庭教育工作较好地导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因地制宜的开展疏勒县东营第一希望小学十佳小队员评选活动、家庭教育图片展、 家庭教育报告会、 感恩教育活动、庆六一、城乡儿童手拉手演讲活动、关注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慰问活动、情系贫困儿童、播洒真情爱心、家庭教育成果展等多项大型家庭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使广大家长直接参与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理想。

不断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各地立足于家庭育人,抢抓机遇,有效推进了家庭教育工作在新时期实现新发展。为使家家学习、相互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得到弘扬,使家长的自身素质在活动中得到提高,积极向广大家长儿童宣传抵制不良信息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免费安装过滤软件等各类服务,做好绿色上网行动,动员全社会共同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组织开展了争做学习型家长、创建学习型家庭大讨论等活动,旨在通过广大家庭参与阅读学习、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的活动,努力为未成年人创造安全的成长环境。

关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十一五中期,全面落实农牧区贫困学生两免一补的范围,对在校农牧民子女全部提供免费教科书,免除学杂费,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团体及社会力量捐资助学。使更多的流动人口家庭贫困学生得到救助,保证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并针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面临的教育、心理、健康、安全等突出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强执法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构建监护网络、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关爱体系等建议。

(五)建立队伍,提升家庭教育服务指导能力 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水平。 十一五中期,家长学校针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工作,不断提高家庭教育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承担家庭教育的教师潜心研究家庭教育理论,积极参与培训骨干和指导广大家长的实践活动,

不断充实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十一五中期,为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建立了以家庭教育专家和教子有方的优秀家长为主体的知识宣讲组队伍,汇聚着社会各方家庭教育工作专业人士和各级家长学校工作人员的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为加强队伍建设,先后举行了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读书知识竞赛活动启动仪式;加强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素质建设,促进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

二、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缺乏。目前,家庭教育工作缺少专项经费,社会赞助又很困难,不利于开展规模性、系统性的家教活动。

2、家庭教育工作城乡发展不平衡。在城镇,各种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家长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在城镇普遍较高。在农村,特别是较为偏僻的边远地区,家长的文化素质低于城镇的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传授渠道相对较窄,因而成为家庭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

三、思考和建议

工作规划评估篇(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实施的策略研究――基于中美日三国比较的分析》(09XJC81000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哲学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新型团场战略性绩效评价研究》(08BSK07);石河子大学“263”青年骨干教师项目(JM07015)。

摘要演区域人才规划的实施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评估区域人才规划的实施情况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和人才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文章根据我国各地区域人才规划评估的实践,分析了区域人才规划评估的现状,并指出区域人才规划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强区域人才规划评估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区域;人才规划;评估

中图分类号 F061.5;F2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0)06-0065-0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评估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常规工作,主要有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甚至还有年度评估,这也推动了人才规划的评估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各地对人才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越来越重视,许多地区在终期评估的同时,开始开展人才规划的中期评估。可以说,区域人才规划评估已经成为当前各地组织人事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和研究课题。

一、我国区域人才规划评估的现状

我国在十五期间开始编制区域人才规划,人才规划的评估工作最早也出现在十五期间。一般组织人事部门在编制下一个五年人才规划时,要对上一个五年人才规划的执行情况作一回顾,其实就是对上一个区域人才规划的终期评估。有些地区还在区域人才五年规划执行期间,开展中期评估。根据目前的实践,我国区域人才规划评估呈现以下特点:

1.评估主体以组织人事部门为主

区域人才规划是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项规划,在各地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加强专项规划评估的要求下,编制规划的人事部门一般会组织本地区的人才规划评估,有些地方组织部门也会参与评估。以北京市为例,从十五期间开始,北京市由人事局负责组织人才规划中期评估,目前已进行两次正式中期评估。

2.评估内容主要集中在人才的队伍建设、项目实施、政策落实

各地开展人才中期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人才规划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找出对策,保证整个人才规划的顺利实现。由于人才规划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支队伍、两类人才”建设、人力资源项目以及政策落实等方面,所以人才规划的评估也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以武汉市“十一五”人才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为例,主要对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推进情况、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并提出人才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3.评估方式以自评为主

人才规划的评估方式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由编制规划的人事局自评;第二种上级主管部门评估;第三种是由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目前,各地区域人才规划以自评方式进行评估的居多,如江苏省、湖南省、贵州省等;许多省市也采用上级评估的方式,如北京市和江苏省在完成本级评估的同时,也要求下属地区人事部门完成本地区的人才规划评估并上报评估结果,这些评估结果作为上级总体评估报告的重要参考,因此下属地区人事部门非常重视;还有个别地区采用第三方评估,如北京市在“十一五”人才规划中期评估中,聘请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作为第三方进行评估,人事部门负责联系调研,并参与调研过程和报告提纲撰写,第三方负责撰写评估报告。

4.评估方法主要采用座谈会的形式

虽然各地也要求评估过程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但各地人才评估多采用定性的评估方法,主要以座谈会为主,座谈会一般由涉及人才规划的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人事部门、科技部门、教育部门、国资委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参加人采用现场汇报和评估组询问的方式进行。在地方人才规划的汇报中,一般由主管人事工作的相关部门领导汇报,有时会邀请人事人才工作突出的单位或者本地区影响较大的代表单位出席。

5.评估结果以总结报告的形式为主

各地中期评估的结果以总结报告的形式为主,一般交由相关单位备案,有些会上报给本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个别地区会以正式报告的形式公开发行,如北京市在“十五”期间和“十一五”期间先后出版市级和各区县人才规划的中期评估报告,供社会各界审查,并将报告呈交给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阅。

二、我国区域人才规划评估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各地已开展许多人才规划评估,也取得了许多进展,积累了许多评估经验,但目前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

1.人才规划评估与经济社会规划发展联系不紧密

虽然人才规划评估一般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评估同期进行,但两者之间实际上没有太多联系,主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评估的发展和改革部门并不参与人才规划的评估,评估工作仍由人事局等部门自己完成,特别是在考察人才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支撑作用时,由于得不到充分有效的信息,目前还无法准确评价人才规划发挥的支撑作用,可以说,人才规划评估只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一项工作,其它部门还没有真正参与到人才规划的评估中。

2.人才规划缺乏成熟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我国还未形成比较成熟的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各地在人才规划评估中缺乏一个规范的具有指导性的评估体系,造成各地的人才规划评估内容存在很大差异,人才规划评估的效果就难以保证。北京市“十一五”人才规划中期评估的评估内容主要有预期目标完成情况、主要任务和重要工作、政策制定与实施成效、人才规划实施的制度措施等四个方面,而贵州省“十一五”人才规划中期评估的重点内容,包括对规划中提出的目标任务的实现程度、组织保障、人才开发投入、完成五年目标的趋势判断等进行分析评价;对重点工程和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对规划中提出的建立健全规划管理、组织、实施体制机制有关要求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根据最终形成的报告来看,各地选取的人才指标还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人才数量、结构、学历等,这些指标每年都有统计报表,出现在评估报告中只是起到汇总作用,指导意义不是很强。

3.人才规划评估重视成就轻视问题

各地人才规划评估中比较重视人才工作进展的表述,对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却轻描淡写。这是因为随着各地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重视,人才工作在很多地方成为领导考核的一项内容,而负责评估的人事部门并不是干部考核主管部门,不愿把本地区属地或同级部门的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在评估报告中叙述太多,再加上人事人才工作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人事部门就尽量使这些问题淡化。目前公布的许多地区的“十一五”人才评估报告中,并没有指明与本地区“十一五”人才规划目标的差距有多大,在“十一五”末是否能够顺利完成这些目标。

4.人才规划评估方法比较单一

在评估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评估队伍,各地评估工作基本上采用常用的汇报座谈会式,这种方法虽然具有简单、省时的优点,但对比较复杂的人事人才工作来讲,就显得方法单一,难以全面了解人才规划落实中的问题,有时可能在座谈过程中,很多下级单位提供信息比较有限,并且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导致很多信息不能准确收集上来,这就降低了人才评估工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5.人才规划评估结果的作用不明显

评估结果的作用主要在于能够很好地推动人才规划的整体目标的顺利实现。但在各地人才规划评估过程中,由于以上几方面问题的存在,使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可信度,再加上评估结果公布的不及时,很难使评估结果发挥应有的监督和促进作用。

三、加强我国区域人才规划评估的对策建议

人才规划评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许多部门,做好人才规划评估就需要具有战略眼光,整体规划,系统安排,从多个方面开展评估工作。

1.加强人才规划评估的导向性

人才规划要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人才规划评估过程中:一是要评估人才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贡献,判断现有人才规划是否能够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否需要进行人才规划的调整;二是要评估人才规划的进展情况,特别是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重点指标的完成情况,加大人才规划的实施力度;三是要评估人才规划的配套措施制定和落实情况,人才规划涉及多个部门,如果缺乏配套措施,就会加大人才规划执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通过评估配套措施制定和落实情况可以提高相关部门的参与度[1]。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人才规划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作用。

2.把握重点问题,确定重点评估领域

任何评估都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再加上区域人力资源战略的复杂性和广泛性,人才规划评估不可能涉及所有领域,因此,要将人才评估的重点放在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紧密、决策者关心的、影响最大的问题上[2]。我们必须具有战略眼光,使评估计划与决策过程紧密结合,选择本地区最需要、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决策者最关心的领域进行评估,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决策制定提供充足、可靠和有用的信息。要以提高区域人才竞争力为标准,不仅要弄清本地区人才发展的基本状况,还要与同一水平的其他地区进行人才竞争力比较,从而确定人才规划实施的质量。例如,一个地区人才增长5%,而同区域的其他地区人才增长5.5%,那么即使这个地区的增长量比较高,但横向比较仍说明本地区人才竞争力不足。

3.逐步建立人才规划追踪评价系统

人才规划作为各地区一项重要工作,加强评估工作就需要逐步建立人才规划追踪评价系统。一是要建立人才规划的年度评价制度,加强组织人事部门与各相关部门和各地区的协调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要以量化考评为主,并不断增加评估的透明度,可根据情况引入第三方评估模式或者专家协助评估模式。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可以聘请专业机构制定规划中期评价技术方案,开展人才规划实施情况的社会调查。

4.发挥评价结果的激励督促作用

评估结果使用得当,能够起到很好的激励监督作用。理想的结果评价方法包括质和量两方面,这是评价其人才规划是否成功的重要方面。由于人才规划的实施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层次,既要从纯经济角度分析其投入产出问题,更要考虑其社会属性,即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贡献问题。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和成熟的区域人才规划评价体系,但对于具体的人才规划开发项目,就可以开展效益评估。要增加人才规划评估工作的透明度,更要评估结果及时公布,使相关机构和个人能够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从而发挥评估结果的激励督促作用。对于评价结果,重点是找出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并为动态调整和修订规划提供依据。目前不宜搞评比,不宜采取惩罚措施,可以对实施较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在项目申报和指标分配中给予倾斜等。要加强评估工作的经验交流,将实施较好的地区和组织的典型经验在区域范围内进行交流,不仅可以为落后地区提供学习的榜样,对于人才规划的执行也将会起到很好的激励督促作用。

5.建立人才规划评估机构

目前,我国区域人才规划的评估基本上由组织人事部门自己组织评价,缺乏专业的评估专家,评估方法比较简单。因此,当务之急是设立一个人才战略规划评估委员会,对评估活动发挥组织者的作用,该委员会应由政府、政党组织、权力机关、专业评估组织(包括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公众、被服务的第三方人等多方评估主体组成,实行垂直管理和领导,承担拟订评估方案、制定评估计划、指导评估工作等职责[3]。在现有体制下,建议成立由组织部门牵头、其它各级组织和各利益群体代表参与的战略评估机构,对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这个评估机构成员中一方面要保证有一定的非官方群体代表人数;另一方面要保证人才战略评估专家的人数比例,这样可以确保人才资源战略评估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6.吸收公众代表参与相关实施机构

在相关人才规划机构或虚拟机构建设中,积极吸收公众代表参与,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以此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4]。让更多的社会公众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参与规划实施和依规划办事的良好环境。具体来讲,目前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作出规定:一是要在各级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中,吸收一定数量的公众代表参与进来,改变这些机构行政人员过多的局限;二是在人才评估机构中,应该吸收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战略专家或公众代表进来。这些公众代表应该是人才规划实施利益相关的群体代表,他们能够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他们在这些机构中要能够献言献策,在人才规划制定和决策过程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在评估过程中能够发挥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朱 深.提高区域人才执行力[J].中国人才,2006(11):39.

[2][美]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著,谭功荣,等译.政府改革

手册:战略与工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3.

[3]汪玉凯,黎映桃.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从标准、指标和制度视角

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6(12):18.

[4]余仲华.人才战略规划的发展趋向与研制建议[J].中国人力资源开

发,2004(11):92.

The Evaluation of Regional Talent Planning:Actualities,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Reality

Liu Zhui

工作规划评估篇(7)

一,大学发展规划评估的内涵、功能、原则与指标

大学发展规划评估,是指运用数理统计等分析方法,依据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分析,对学校发展规划在一定时期内的执行情况与规划的合理性做出客观准确的衡量与评判。发展规划评估是高校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监控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与依据。

大学发展规划评估有战略导向功能。所谓的战略导向功能是指通过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评估结果的处理、反馈以及根据评估绩效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等三个环节,有效地将全校不同组成系统引导到学校发展规划的方向上来,确保学校规划目标的实现。大学发展规划评估可以促进让全校各院(系)按照发展规划目标努力。

评估的原则有系统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系统性是指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结构与功能关系)使评估体系能体现高校的特点。系统性使评估体系科学的评估高校发展情况。导向性是指以有利于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为导向。导向性促进大学的发展。在大学发展规划评估工作中,需要系统性和导向性相结合,促进大学科学的脚踏实地的向前发展。

评估的指标[3]

(一)学校规划目标实施的达成度。这是考查和评价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学校发展规划的目标能否实现,不仅取决于能否民主、科学地制定规划,还取决于能否脚踏实地地实施计划。学校发展规划目标与要求最终要落实到学校的行动方案,这样的行动方案是实现学校发展的具体行动计划,也是学校日常运行的主要依据,它规定了什么时候做什么、如何做、达到什么效果,而行动方案最终要看这些规划目标是否真正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学校各项工作的实际效果上,它所体现的就是学校规划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的达成度。

(二)学校在实施规划中的创新与发展。一个好的学校发展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会不断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不断遇到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需要学校在实施发展规划过程中不断开拓视野和提升教育理念,对规划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不断地开展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因此,对学校发展规划实施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看学校在实施规划过程中的创新点,要看学校的新突破与新发展。

二,我国高校发展规划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我国的高校发展规划工作中,普遍存在忽视规划实施评估环节的问题,制度化的评估机制尚未形成。评估主体不明确、评估方法缺失、未能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持续有效的跟踪与监测,使得高校发展规划仅仅停留在文件层面而流于形式,发展规划目标与学校实际运行方向脱节,失去了高校发展规划工作应有的价值与意义。同时普遍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发展规划一经制定,其执行与否过于依赖部门自觉,很难通过有效的反馈渠道全面反应规划的实施情况,使得高校发展规划停留在文件层面,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因此,重视高校发展规划工作,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规划评估机制[4]

三,完善我国高校发展规划评估规划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确立评估主体[5]

首先是成立评估领导小组,它是评估的领导机构。然后是成立评估的专门机构,它是评估的工作机构。负责组织专家组、制定评估方案、组织评估的实施。再次是成立评估专家组,具体实施评估方案,提出评估结论。

(二)界定评估内容。

在评估内容方面,高校发展规划实施评估应主要集中于规划基础与规划绩效的检查、评估。一方面,应重点检查高校发展规划的环境基础,也即重新审视高校规划实施的内、外部环境变化情况。高校发展规划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特征,是一种面向未来的长远计划,规划本身的科学性有赖于规划实施环境的变动与否。因此,高校发展规划落实情况的评估指向必须包括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变动,特别是对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有着重大影响的环境要素变动应进行跟踪,并据此对规划本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作动态评价,为规划的动态调整与修订提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高校发展规划实施评估还应重点对规划绩效进行客观评价,也即对规划的落实情况、执行效果以及执行偏差等进行准确的衡量与评估,并分析出导致规划执行偏差的因素。这种针对高校发展规划执行情况的评估,有利于全面了解规划的执行进度,及时提供规划执行过程中动态调整的决策依据,保证高校发展规划的有效贯彻与落实。

(三)评估的实施[6]

首先是依据评估标准,全面、完整、客观、求实地收集评估数据;然后是依据评估标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评估;再次是作出评估结论;最后是分析诊断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四)建立反馈机制。

高校发展规划实施评估还要求建立健全一整套评估反馈机制。规划评估的目的在于控制与调整,而评估反馈机制正是实现由评估到控制的桥梁,缺乏有效的评估反馈机制,规划评估将毫无意义。国外著名大学发展规划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显成效,与其注重规划执行的反馈是分不开的。以美国的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为例,该校每年都要向全体师生和校外相关人士提供发展规划的最新进展情况报告,并通过网络、宣传册广而告之,以此反映学校运用战略规划来指导行动和配置资源的落实情况。[7]因此,我国高校发展规划工作规划评估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应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实现对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定期与反馈,为学校高层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依据。

参考文献:

[1][2][5][6]娄星.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课程课件[R].武汉:高等教育研究所,2014.

工作规划评估篇(8)

全面了解“两个规划”实施十年的成效,掌握全县妇女儿童发展状况;总结十年来实施“两个规划”和促进妇女儿童发展的经验,找出妇女儿童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明确未来一段时期妇女儿童发展的重点,提出促进妇女儿童进一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实施2011—2020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推进妇女儿童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二、评估原则

1、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原则。对纲要的所有领域,进行从执行过程到实施结果的全面评估;对各个领域中的重点指标进行重点评估,突出妇女儿童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在评估工作中,既进行定性分析,侧重质的描述;又进行定量分析,侧重量的说明,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有机结合。

三、评估方式

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对“两个规划”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并对承担的县级“两个规划”相关目标进行评估;县政府妇儿工委完成县级评估报告报市妇儿工委办、接受省级工作组评估检查。

四、评估内容

1、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人口情况、国民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可支配收入、财政预算内教育和卫生经费的投入等,看妇女儿童发展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协调同步。

2、组织领导情况。总结回顾法规政策制定及修订情况、领导

责任落实情况、工作机构及制度运行情况以及宣传培训、经费投入和监测评估等情况。提出完善实施“两个规划”组织领导工作的建议。(见附件5)

3、“两个规划”目标达标情况。各单位实施“两个规划”的目标达标情况。通过对照定量目标的达标标准、综合分析定性目标的实际状况,判断各项目标是否达标,并分析其原因;分析面临的问题及挑战,提出下一个阶段政策建议。

五、评估步骤及时间安排

1、建立评估机制。3月下旬,县妇儿工委成立“两个规划”终期评估领导组、监测评估组;制定县“两个规划”终期评估方案。

2、召开县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会议。3月下旬,召开“两个规划”终期评估工作动员暨培训会、布置“两个规划”终期评估工作。

3、开展自我评估,形成自我评估报告。4月初,县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形成自身终期评估报告,报县妇儿工委办(正式文本一式两份,同时报送电子版)。

4、形成县级评估报告。4月上旬拿出“县‘两个规划’终期监测评估报告”初稿,并召开县妇儿工委监测统计组和评估组会议,听取意见。4月8日形成县级“两个规划”终期评估报告,送县妇儿工委主任审批。

5、迎接省评估检查。4月20日前,筹备并迎接省级“两个规划”工作组评估检查。

六、评估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妇儿工委负责终期评估的组织领导、宣传发动、督促指导和检查工作。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负责本部门的评估工作,统计局做好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质量把关工作。

工作规划评估篇(9)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3-0001-05

一、引言

目前我国各级区域规划种类繁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确实对规划对象的科学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但也有的规划被束之高阁。对于此种规划,到底是规划本身还是规划执行过程出了问题?基于此,需建立规划评估制度,对区域规划的实施进行评价和反馈调整,反思规划的编制价值和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建立规划评估制度的必要性

(一)建立完善的规划评估制度,是规划科学发展的必然方向

传统区域规划比较注重最终规划成果,方案一经审批,意味着规划编制结束,规划的实施部门严格执行规划即可。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区域规划是动态的过程,应强调规划编制与实施间的动态反馈。在瞬息万变的区域环境中,不存在“一劳永逸”的规划方案,规划应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规划作为一个过程,不存在起始状态和终极状态,为了提高规划实施效果,要建立并运行规划编制与实施全过程控制系统,包括回诊、会鉴、检讨、纠错、报废与置换等追踪监控,以适应区域与城市动态变化的要求。规划管理重点应由强调规划结果向强调规划过程转变。

(二)建立完善的规划评估制度,是不断提高规划工作质量的需要

一是以严肃的态度评估正在实施的规划;二是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评估规划工作方法和成果。

(三)建立完善的规划评估制度,是区域规划作为决策系统组成部分的基本要求

作为决策系统的构成和支撑,就不仅仅包括制定、决策和执行过程,还必须要有评估、反馈和修订程序,两者相结合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开放的循环提升过程。对于正处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关键阶段的国家而言,各类引起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对于规划的影响,都需要通过定期评估来实现有效的改善。

三、如何进行规划评估

分析当前我国为数不多的规划评估报告,所采用的方法大致包括两种:一是对于空间布局、结构体系、政策措施、实施保障机制及实施成效等的评估,仍然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再一个是对规划阶段性目标、指标、比例、公众满意度等评估方面采用了定量分析方法。英国的做法可为我国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英国在经过2004年规划体系的变革后,建立起了全国性的年度监测报告制度,各地方政府按照要求定期对地方发展框架进行监测评估。针对现阶段我国国情,规划评估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对规划对象整体与综合的评估方面,积极探索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期系统地、客观地把握规划对象未来发展需解决的基本问题,进而为改善和充实规划工作,适应发展的要求奠定基础。

规划评估可以在规划中期和规划后期进行评估。一般而言,规划后期进行评估,能全面、系统地考察规划执行情况,也便于对规划本身进行反思。但是,要想及时发现规划中的问题,或者及时扭转规划与实践的偏差,规划中期也应作一次评估。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全国和部分地方开始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系统的中期评估,但效果不甚理想。

四、规划评估的主要工作内容

不同专业人员会对规划评估工作有不同理解:行政管理者注重规划的“实施率”;规划师侧重规划方案的比较;科研人员看重建立评估的数学模型等。规划评估到底是关于规划方案本身的评估、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还是规划对象发展的评估?

我们认为,对于规划评估工作,不能对既往规划成果简单评判,更不能为了短期功利性目的去“掩盖”或“夸大”某些问题,而应当本着科学的态度,通过对既有规划实施效果与不足、规划对象发展问题与走向、规划工作应对策略与目标深入分析,实事求是地改善规划工作使之更加适应,为规划对象科学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五、我国“十一五”规划目标执行情况的评估

对规划目标执行情况地评估,是规划评估最具可行性和操作性的重要评估工作。规划目标执行情况评估工作着重于两个方面:如果规划目标远没有达到或大大超额完成,要么说明规划对象运行出了问题,要么说明规划本身出了问题。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经济社会运行面对南方大规模气象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国内外复杂形势和重大风险挑战,整体上经济社会运行仍较良好,外界不利环境未对经济运行情况造成根本冲击,突出表现在五年间经济发展、科技教育、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等方面呈现出较为平稳和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主要得益于在“十五”期末国务院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较合理的指导。然而,“十一五”规划在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较好的前瞻性、预测性和引导性作用的同时,囿于经济社会实际运行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把握不足,“十一五”规划目标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十一五”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一)“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情况的简要评估

工作规划评估篇(10)

一、规划中期评估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1、规划评估的研究意义与重要性

国际上利用社会科学方法进行的评估研究已经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从发展历程上看,以评估方法进行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社会学家史蒂芬用实验设计方法对美国罗斯福总统的“新社会计划”进行评估,从而使得政策评估开始步入较大规模的系统科学范畴。评估是一个系统过程,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来评估国家或组织完成目标的效率或影响力。中期评估可通过反馈,帮助国家或组织了解规划的实用性、效果和可持续性。中期评估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比较全面地对规划的阶段性实施结果和影响有一个清楚的评价,一方面可以用来总结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规划的下一步调整有更加清楚的认识。

2、欧盟经验借鉴

强化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三期”评估评价与评估已成为欧盟国家规划编制和实施的重要手段。欧盟形成了较为体系化的评估机制,主要针对与凝聚政策相关的规划进行评估。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欧盟的评估工作走过了从欧盟对其规划进行评估,到成员国承担对各自规划评估的责任,从前期和后期评估,到前期、中期、后期都进行评估(三期评估)的发展过程。强化成员国的评估责任,提高了其规划管理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中期评估工作,则可以发现规划执行中的问题,以便根据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对于规划目标等进行调整。通过后期评估,则能够“数量化”地反映规划或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确切的影响,从而为今后编制更加科学的规划提供了基础。

3、规划评估的主要内容

规划评估研究以科学研究方法为工具,主要内容涵盖从方案的设计到执行的整个过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评估的对象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与计划,通常包括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估和政策影响程度的评估;

评估的方法必须采取多元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一类是社会指标、回归分析、民意调查等定量化方法;另一类则是专家评断法、田野调查法等定性化的方法;

评估者包括官方与第三方的评估者,前者如国会、行政部门特设委员会;后者如独立思想库、利益集团、政治家或大众传媒等;

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目标完成情况,指标进展情况,规划实施工作,区域发展特色,主要发展成绩,主要问题障碍,基本经验总结,发展趋势展望,发展思路对策。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期评估的历史演变

1、“一五”——“九五”时期:以年度监测为主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同意李富春副总理作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1956年6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检查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情况的几项规定》。加强对“一五”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以期进一步加强对五年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并防止和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问题。1956年6月18日李富春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作《关于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发言,评估了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对一些缺点和错误进行改正。

此后基本形成惯例,每一年人大会议都会有五年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此外几乎每一个五年计划的开篇部分,都会简要的回顾上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情况。但是,这些报告都不是专门的系统的评估报告。

2、“十五”时期:首次尝试官方中期评估

国家计委在总结“十五”计划编制经验时提出,我国已编制和实施了十个五年计划,但在规划期的确定、规划编制主体、规划的性质与作用、规划编制程序、规划的、规划的评估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够规范的问题。下一步需要加强探索如何规范规划体系、规划性质、规划期、规划实施、规划评估与调整等重要内容。

为此,2003年,在“十五”计划实施过半的时候,我国第一次开展五年计划中期评估,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提交了《十五计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从的评估报告来看,这只是一个粗略的、实验性的官方评估,总体上是描述式的,没有对因素进行深度分析。但在规划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3、“十一五”时期至今:依法进行中期评估

根据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第二十一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在实施的中期阶段,人民政府应当将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规划经中期评估需要调整的,人民政府应当将调整方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国务院有关要求,国家发改委组织各地区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自2008年下半年起,首次依法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工作,并聘请了第三方独立评估。其中,第三方独立评估是新增加的程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和世界 银行驻华办事处三家机构分别以各自的视角和独立的分析提交了评估报告,包括客观的批评意见,同时各自提出下一步实施规划的政策建议,作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起草中期评估报告的重要参考,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集中各方意见,形成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上报国务员审核后,于2008年12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顺利获得通过。

三、我国开展规划中期评估的经验与不足

从经验方面来说,我国从“十五”时期才有正式的五年计划官方评估与第三方评估,经验相对缺乏,尚未形成成熟的评估方法,针对具有特定周期的政策议题或项目进行总体评价难度很大,往往为传统的阶段总结取而代之,而不是科学的评估报告。由于“五年规划”是一项很具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国际通行的评估方法也很难直接照搬只具有部分借鉴和参考意义。

从重视程度来看,省一级政府对规划的重视和执行情况较好,基本上都在地方人大会议上做了关于中期评估的报告。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对规划定位的理解上有偏差。尤其是在一些市县一级的规划中,规划只是对上一级规划的“拷贝”。这样的规划,操作性和可行性有限。还有一些规划在实际执行中往往带有地方领导的个人意愿,大而空以致根本无法实现,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是虽然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GDP等经济指标为核心的干部考核机制,许多部门追求眼前利益,“领导指挥规划”、“项目引导规划”的现象较普遍,产业结构升级、地区协调发展、保护资源环境等战略性内容统统让位于经济增长。因此,评估工作也难以起到实际效果。

从评估方情况来看,评估过程主要包括各部委组织对本部门的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地方各级政府对本级政府的规划实施情况评估;第三方评估。“十一五”规划首次引入了第三方评估,充分体现公共政策实施评估的专业化、国际化。但是,第三方评估机构受聘于规划的制定者,这在独立性和客观性上会有所欠缺。

从评估效果来看,由于规划实施监测工作尚未启动,中期评估后发现问题进行纠偏,往往滞后于实际,无法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若不依法把年度的、即时的监测与中期评估结合起来,建立起完整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规划评估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真实性,中期评估就可能演变成运动式工作,效果会打折扣。

上一篇: 税收管理的方法 下一篇: 经济管理基础理论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