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的指导思想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5 16:26:23

档案管理的指导思想

档案管理的指导思想篇(1)

人事档案质量审核工作及人事档案清理工作的做法,均属于事后治理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其效果是可以提高人事档案积累的数量和整理质量,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事档案管理的整体制度水平,即建立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人事档案数量和质量的制度规范,防止日后再一次的清理、审核。所以转变人事档案管理的“治理”思想,变事后治理为制度治理和全程治理,才能保证人事档案的齐全完整和质量优化。

第一,整体设计规则。保证制度建设的体系性和有机关联性,避免制度建设的零散性和矛盾性。

第二,整体推进规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体系一旦确立之后,就应当采取整体推进的方式予以落实和实施。不能搞所谓“成熟一个,推出一个,落实一个”的亦步亦趋式的制度执行,因为这样会造成执行者的困惑。由于新制度和旧制度(未改变的传统制度)在内容规定上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和对立,在旧的(原有的)制度未被废止之前,新的制度很难达到预期制度治理的目标。所以,坚持整体推进规则,为保证人事档案改革工作的正常进行,是必须要予以遵守的一项基本行为和思想规则。

第三,长期实践规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理论思想成果。在人事档案治理思想中,我们也应始终坚持这一重要指导思想,不能认为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体系一旦建构完成,就不能加以改变了,而应当根据人事档案信息发挥作用的规律性和特点,以及国家和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及时调整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的“不和谐”因素和规定事项,保证人事档案作为社会人力资源管理重要信息资源的实现。

第四,有效落实规则。对人事档案进行有效治理的思想观念、制度体系、保证措施的落实,是衡量人事档案管理改革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没有落实,好的观念和思想及合理化建议只是停留在“学术思想交流”层面,而在国家的人事档案管理政策、立法和制度层面却毫无反映,那么再好的“治理”思想和制度构想都只能成为泡影和空中楼阁,无异于“画饼充饥”。

第五,系统更新规则。对制度内容的调整或改革,不可只针对其中的某一项制度搞“小型手术治疗”,而应该充分注意到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整体性和内容的相互关联性,对制度的“诊断”和“治疗”均应全盘考虑,作到整体更新,以达到联动高效的制度建设目标。

二、“规制”思想

——变管制、控制为规制

通常意义上的“规制”是指依据一定规则对特定社会背景下组织的人事档案管理活动进行限制。其内容包括:规制的依据,即国家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规制不是随意进行的,必须有比较充分的依据;规制的主体,即由什么组织和部门来制定和监督“规则”的执行;规制的范围,即规制所涉及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领域和范围;规制的对象,即规制作用的组织、团体和人员;规制的特性,即规制实质上是一种限制性行为。国家可以通过制定有关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政策,激励社会组织为其从业人员建立完善的人事文件材料和相关数据资料的积累、保存、鉴选和利用制度,并通过提供有关的制度范本,引导各社会组织自觉地维护人事档案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如知情权、修改建议权、无偿的信息获取权等)。国家应根据现代社会人才流动的特点,从直接控制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扮演一个游戏规则制定者和监管者的角色,并逐渐形成一种社会激励机制和规范机制。这种变革思想,不仅可以使国家,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有效地减少管理成本和大量的事务性劳动消耗,而且可以充分地利用各种社会组织的资源,达到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实践表明,政府部门如果什么都直接去管,反而会出现许多人事档案管理活动中的漏洞,“挂一漏万”,而采用规制思想,则可以使整个社会的管理更加井然有序。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人事档案的管理思想是直接管制性的,而在市场经济时代国家对人事档案的管理思想则应当是更多地采用“规制”思想,间接地实现管理目标。从目前理论界的研究成果看,一种主流意见就是对“体制内人员”的人事档案采用直接“管制”的方式,严格地加以控制;而对“体制外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则采用“引导”方式来进行管理。这种思路看起来是一种比较稳妥的人事档案改革思路,但是并没有真正起到良好的现实作用,其有效性依然值得怀疑。因为,这种所谓的改革思路依然是以承认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基本合理为前提,并没有真正触及社会转型变革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所暴露出来的实质性问题。正如近年来中组部组织开展的人事档案审核工作,虽然是想对“体制内”的国家公务员的“干部档案”管理规范化做一些有益的工作,但是却使得整个社会中的许多单位和部门“闻风而动”,大规模地开展人事档案材料的“补充和完善”工作。尽管在客观上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由于“事后补充的材料”并不是伴随着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自然形成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事档案内容的真实性,也给许多单位和部门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额外的工作负担,甚至出现了“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情形。因此,转变管理理念,真正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行事,是每一位关注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人士都应首先确立的基本指导思想。

人事档案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控制”工具和手段,而应该是组织合理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发挥人才积极作用、增强人力资源合理使用价值的工具和手段。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观点,尊重人才,客观地反映和记录有关人员的德、才、能、绩等方面有价值的信息,才是新时代人事档案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基于此,我们认为当今中国人事档案管理改革首先应该消除的就是计划经济时代残留的旧思想和旧观念,为每一位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活动的“社会人”都留下比较客观的历史记录,而不应该使“人事档案”成为某些特殊人群的“专有物”。无原则地放开所谓“社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的思想,无助于国家掌握社会人才分布和使用状况,以及人员能力、社会诚信等状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国家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我们制订有关人事档案管理政策和人事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的重要指导思想,符合人员合理流动的客观需要,同时也能够体现“社会公平”原则。

三、“公开透明”思想

——赋予人事档案相对人以合法的知情权

人事档案的内容是否向相对人公开,是反映一个国家公民人权状况的重要尺度。从历史角度来看,我国的人事档案和户籍档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都是建立在对国民进行有效地区性控制的指导思想和观念基础上的。通过“户籍档案”把人控制在一个地域范围内,通过“人事档案”把人控制在一个“单位”内,从而实现对人的严格控制。这种政策和做法在封建时代和社会发展初期对有效管理社会居民,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利用社会人力等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城乡之间、单位或部门之间流动,寻求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创造更多价值的机会。与此同时,一些现代企业和单位为了谋求更强的生存和竞争优势,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采取各种措施招揽人才。正是在这种人与组织的交互需求的驱动下,社会人才和普通劳动者开始打破了传统社会的“户籍”和“人事”管理的藩篱,从一个地区到了另一个地区,从农村来到了城市,从一个单位来到另一个单位,从一个部门来到了另一个部门。然而,我们不难看到,我们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并没有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层面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国家的有关部门已经对“户籍管理制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城市绿卡”制度的实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政策的变革等都张显了党和政府适应时展需要和努力改革的决心。然则对于“人事”管理制度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却依然存在着“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一方面理论界、法学界、新闻界等社会层面的呼声很高,理论研究也提供了许多改革现状的思路,可是在实践层面却未见有什么根本性的变革措施出台。就社会各界人士关心的人事档案知情权问题来说,我们的组织部门、人事部门和社会劳动与保障部门都依然故我地明文规定“禁止本人查阅自己及直系亲属的档案”或“本人不得查阅自己及直系亲属的档案”。这类规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呢?也许只是按照“战争年代”或“以政治为纲时代”的封闭性管理要求所确定的“惯性”做法和规定,“顺水推舟”地沿袭下来罢了!

我国《宪法》所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法律精神应该成为我们的组织人事部门变革我国传统的、僵化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和法律依据。还权于民,把本应属于公民的人事档案知情权还给每一个人事档案相对人,并不是组织和人事档案部门及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对人事档案相对人的施舍和怜悯,而是历史性地重新确认了人事档案相对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民主权利——对记录自己德、才、能、绩等各方面数据和信息的人事档案的知情权。

知情是人事档案相对人对有关组织和单位错误记录和不合理、不合法的“组织结论”进行申述的前提。新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必须明确规定相对人的这种基本民主权利。就实践层面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来说,多数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根源就是对自己人事档案内容的不知情,不知道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对自己做出过什么样的“结论”。例如,一位到某所大学进行深造的学生在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后来才知道自己的人事档案中有一条这样的记录:“该同志由于经济方面的问题从本单位辞职”。这种不明确的组织揭露被许多用人单位误认为是:该同志由于在经济上存在贪污、渎职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才被迫离职求学的。类似的问题还存在很多,有的组织为了限制人员的合理流动就在人事档案中“塞入”了一些不客观的“组织结论”,致使一些相对人长期无法找到工作,甚至造成终生的消极影响。凡此种种,无不说明实施人事档案管理透明体制的必要性。

四、“多元管理”思想

——将人事档案的建档权和管理权赋予用人单位,彻底改变“档随人走”的一元化管理思想

作为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一项典型制度就是“档随人走”,相对人在组织之间的工作调动发生时,其人事档案也要转到相应的组织或单位的有人事档案管理权的部门集中管理。“档随人走”这一制度的设计初衷是为了给用人单位提供一套完整的反映相对人以往历史经历的记录材料,然而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该制度规定却已经暴露出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第一,人事档案成为一些单位限制人才合理流动的工具。在一些用人单位看来,你不是人才吗,你不是想流动吗,我偏不允许你流动,不给你调档,看你怎么办?急需人才的单位由于档案相对人的人事档案不能正常转出,也不能正常接收聘用。虽然有些走在改革开放前列的单位,“冒天下之大不韪”,为有关急需人才“重新建档”,但却都苦于没有政策依据,只能当作权宜之计。

第二,人事档案被一些“弃档”者视为“鸡肋”,成了事实上的“无头档案”。由于目前社会用人、用工制度的变革,一些用人单位也不需要人才原单位提供什么人事档案,只要你人来工作就行了,所以,这些人员的人事档案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头档案”——找不到档案相对人下落的人事档案。人事档案的功能和作用丧失殆尽!管理这些人事档案就成了社会的一种负担,没有什么管理效益可言。

第三,由于一些人员在办理出国手续、医疗与社会保险、子女就学等事项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人事档案还有用,所以到有关单位或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及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去寻找相关的政策所要求提供的“人事档案证明”材料,却发现本人的人事档案已经被转到了原籍所在地的档案馆或街道,而且记录不全。一些人找到了自己的人事档案后却发现原来人事档案中的相关证据材料根本就不存在;一些相对人即使找到了自己人事档案的下落,也被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所要求补交的巨额管理费吓倒,不得不无功而返;一些出国回来报效祖国的留学人员也发现自己的人事档案内容匮乏,无法给用人单位提供相对完整的人事档案证明材料。

重视人才的能力和在新单位中的工作业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用人单位的基本诉求。消除人事档案的一些不应存在的政策性功能,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普遍呼声!放开人事档案的建档权和管理权,让每个用人单位都能有权利为所任用或聘用的人员建立反映员工在本单位工作活动中的能力表现和工作业绩的新型人事档案,可以从根本上克服上述矛盾,充分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体现社会公平原则,并使人才为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减少不必要的后顾之忧。因此,在人事档案管理体制的变革方面,改变“一元管理”制度设计的内容,实行“多元管理”的新制度,即坚持人事档案管理的“属地原则”(档案在哪个单位形成,就保存在哪个单位)和用人单位的建档原则(每个用人单位都可以建立人才或员工的人事档案),不仅可以有效地保证公民的人事档案记录的完整性,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党和国家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要求。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的指导思想篇(2)

    二、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坚持以人为本

    档案管理工作最终的目的正是为了给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提供参考,为了人的发展提供基本服务等。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中自身就蕴涵着服务的工作,要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要为人的发展提供服务,要为决策者决策提供参考,要为历史留下痕迹等等。那么这些服务的完成,都离不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正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中强调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这个理念同样适用于档案管理工作。譬如以学校为例,档案管理工作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各个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配合,反过来,其工作的完成也正是为了整个学校的发展,可以为各个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服务。我们社会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工作都要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的工作也同样要以人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第一目标和动力源泉。于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我们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的需求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人的需求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与动力源泉。档案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人和事的档案的收集与整理,我们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需求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即体现了对人民利益的关注与关心,也体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人性化,也体现出来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价值。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事业,但其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社会的发展,为了人的发展而提供的一项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是其应有之意。

    三、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管理理念与技术的进步,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改进带来了变革的契机。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改进中,应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就是指,不论是管理理念还是管理技术都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进步,而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当前社会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档案管理工作中已经引进了不少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其中很大一部分却成为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原因就在于,档案管理部门或者是档案管理的上级部门并没有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或者说没有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理念,其档案理念依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并没有随着档案管理技术的提高而提高,导致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档案管理的理念和技术都能够跟上以后,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也非常重要,否则,火车头跑的再快,后面没有车厢,也是不能拉货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由此可见一斑。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也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档案管理工作应该有一个科学的适当的规划,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按照管理的理论,为档案管理工作做一个规划,规划又可以分为短期规划与长期规划,这样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与发展,既有短期目标,又有长期目标,足以保证其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四、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坚持统筹兼顾的思想

档案管理的指导思想篇(3)

二、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坚持以人为本

档案管理工作最终的目的正是为了给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提供参考,为了人的发展提供基本服务等。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中自身就蕴涵着服务的工作,要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要为人的发展提供服务,要为决策者决策提供参考,要为历史留下痕迹等等。那么这些服务的完成,都离不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正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中强调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这个理念同样适用于档案管理工作。譬如以学校为例,档案管理工作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各个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配合,反过来,其工作的完成也正是为了整个学校的发展,可以为各个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服务。我们社会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工作都要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的工作也同样要以人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第一目标和动力源泉。于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我们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的需求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人的需求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与动力源泉。档案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人和事的档案的收集与整理,我们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需求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即体现了对人民利益的关注与关心,也体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人性化,也体现出来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价值。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事业,但其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社会的发展,为了人的发展而提供的一项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是其应有之意。

三、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管理理念与技术的进步,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改进带来了变革的契机。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改进中,应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就是指,不论是管理理念还是管理技术都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进步,而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当前社会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档案管理工作中已经引进了不少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其中很大一部分却成为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原因就在于,档案管理部门或者是档案管理的上级部门并没有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或者说没有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理念,其档案理念依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并没有随着档案管理技术的提高而提高,导致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档案管理的理念和技术都能够跟上以后,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也非常重要,否则,火车头跑的再快,后面没有车厢,也是不能拉货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由此可见一斑。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也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档案管理工作应该有一个科学的适当的规划,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按照管理的理论,为档案管理工作做一个规划,规划又可以分为短期规划与长期规划,这样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与发展,既有短期目标,又有长期目标,足以保证其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四、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坚持统筹兼顾的思想

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同志说过:“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我们依然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思想。档案管理工作中,我们不仅要顾及档案的收集工作,更要注意档案的整理、保存工作(重要的档案还要备份),还要提供档案的查询服务等等。档案管理工作不能说是千头万绪,但是也是非常繁重复杂的,再加上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融入,档案管理工作现在的工作量确实不小。那么,在繁重复杂的工作中,我们就有必要引入和坚持统筹兼顾的思想,合理安排好各方面的工作,从而更好地完成档案管理的工作。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我们有必要在收集档案时就分清楚档案的重要性,决定是简单的整理保存还是要再做详细的分类整理,并加以备份,并设置合理的查询权限,以保证档案的查询功能的实现。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我们还要统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与业务能力,统筹档案管理工作领导人员的思想认识与管理理念,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有效的融入工作人员和领导人员的工作中,并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培训,让他们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意识,甚至有创新和改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只有这样,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档案管理的指导思想篇(4)

1、履行职能,为档案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高校档案馆既是高校档案管理的行政部门,又是永久保存和提供利用高校档案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其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档案法律、法规及规定,对高校各立档单位的档案及档案工作进行管理、监督、检查和指导,并依法集中统一管理全校党政管理、教学、科研、财会、基建、外事、出版、设备、产品、声像等不同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具体地说,就是依法对高校各学院(部)、各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并依法对全校各门类档案集中统一地进行管理和利用。高校档案馆的两种职能对开展高校档案资源建设工作、发展档案事业有着巨大优势。高校档案部门要充分发挥档案管理职能的功能,认真履行监督、检查和指导职责,真正使两种职能的优势成为档案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加强宣传。从思想上强化档案资源建设意识

档案意识是人们对档案的性质和价值的认识,以及对档案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高校档案部门要树立“依法治档”的思想理念,通过借助校园网、校报及档案馆网站等宣传渠道,开展广泛、深入、扎实的档案法制宣传活动,从思想上强化资源建设法律意识,增强高校各部门和教职工“依法治档、依法管档、依法用档”的档案意识和法律观念;要“见缝插针”,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呼吁各部门重视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及归档,注重工作中“痕迹”的保存;强化各部门及每一个教职工“既是档案的制造者,又是档案保护者”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人人懂档案、知档案、爱档案、存档案、用档案的良好氛围。

3、规范管理,为档案资源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档案资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应根据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和细化高校各门类和各部门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并用相应的法律、规定调整、引导和规范档案资源建设。通过行政手段或实行部门年度工作定量考核等相应的激励机制,大胆地在监督中进行指导,在指导中进行监督,确保档案资源建设和规章制度的落实。在管理机制上,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管理网络,将档案工作纳入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建立调离岗位监督检查和档案移交归档制度,确保职责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材料齐全完整;树立职权法定和权责统一的观念,对履行职责而不作为造成档案积压、损毁、丢失或将档案据为已有的领导或个人,依法行使档案监督、检查职责。

4、依法治档,以业务指导促进档案资源建设

《档案法》明确规定“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同时,教育部、国家档案局颁发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也进一步明确“高等学校中的个人对其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职务活动所形成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材料,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归档,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已有”。根据这些法律依据,档案部门可以大胆开展档案业务监督、检查、指导,理直气壮地收集属于国家和学校所有的档案材料。要树立“依法治档”的观念,克服“求人归档”的思想,将档案法律意识贯穿于档案业务指导过程之中,并在指导过程中加强档案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同时,要加大个人从事职务活动或非职务活动档案材料收集、征集力度,使每一个教职工明确其职责范围内形成的文件材料属于国家和学校的,应当无条件地向学校档案部门移交。

二、运用和谐社会思想理念树立档案资源建设新思想

1、强化指导,推进档案资源建设健康发展

构建和谐的资源建设体系,必须协调处理好监督与指导的关系。高校档案资源建设不仅需要高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各学院(部)、各单位及每一个教职工的密切配合,更需要运用和谐社会思想理念,加强档案工作各环节的指导。高校档案部门要广泛深入各学院(部)、各单位,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及时提醒和指导专(兼)档案人员做好档案的积累、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树立和谐环境下资源建设思想,关注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举措,跟踪教学、科研、管理等领域的发展方向,做到学校工作进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最大限度保留各类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的第一手资料。

2、重视民生档案,拓宽档案资源建设渠道

高校档案部门要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重视一切关于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档案资源。要把实施《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作为推动高校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重要手段,作为加强资源建设的重要举措,及时调整、修改、扩大档案归档范围,建立符合高校工作实际、体现以人为本思想、重视民生的档案资源建设体系。坚持以人为本,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切实将高校办学过程中有关个人教育教学、劳动就业与培训、收入与分配、医疗卫生、房屋分配、学籍、学生诚信、心理咨询及贫困生家庭情况等方面的档案材料纳入民生档

案的视野,纳入归档范围、保管范围、利用范围,从根本上实现档案工作的“两个转变”。

3、开展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推动档案资源建设

档案管理的指导思想篇(5)

1.1后端保护思想产生的根源

20世纪80-90年代是我国电子文件应用的初期,主要应用于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业务中,电子文件发挥的作用主要是纸质文件的副本,所以电子文件安全还不是文档工作的重点,即使开始关注电子文件安全,也是在文档分离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因而对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照搬传统档案保护的安全管理思想也是顺理成章的。

1.2后端保护思想在实践中的表现

后端保护思想的核心是以文件实体材料的安全为主要保护对象,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实行了一种权宜之计的“双套制”管理模式,即采取一式两样的方式,纸质版文件一套,电子版文件脱机备份一套。试图通过这种“双保险”的方式既保障文件内容的安全,又保留电子文件的特性。与此配套国家相继出台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GB/T13967-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DA/T15-1995)、《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下文简称《规范》)等标准,从这些标准内容可以清晰的反映出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是被放在传统保护框架内进行的。如《规范》中的“7.1归档要求文件形成部门或信息管理部门应定期把经过鉴定符合归档条件的电子文件向档案部门移交,并按档案管理要求的格式将其存储到符合保管期限要求的脱机载体上。”“8.1归档电子文件的整理按DA/T22规定的要求进行,8.2归档电子文件以件为单位整理”等,这些规定集中体现了对电子文件的管理是按照《规范》中所指的DA/T22,即《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00)来实施。虽然在《规范》中的第3条对电子文件的术语和定义做了规定和说明,关注到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的不同特性,但管理方法上并没有实质性的调整。

1.3后端保护思想产生的影响

传统档案管理思想的束缚和固有管理模式的惯性使电子文件管理初期形态存在诸多问题,给电子文件全面的安全管理埋下很多隐患,主要表现在:在管理理念上,夸大了电子文件的不安全性对电子档案代替纸质档案持怀疑甚至是否定态度,阻碍了对电子文件安全性问题的积极探索;在管理实践上,“‘双套制’的存在为电子文件(档案)取得信任设了一道难过的坎。”也给档案管理带来不少新的问题和挑战。诸如电子文件的流失、制作及保管成本的大幅度增加、电子文件方便利用优势的丧失等等。2008年的一个调查显示“在机构大量生成和使用电子文件的前提下,有73.5%机构认为电子文件不可以代替文件独立行使文件的职能”,这种情况至今没有太大改观。由于实体安全为主信息安全为辅的后端保护思想,不是从电子文件本身特性出发量身定制,因而它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子文件安全管理问题。所以,突破传统观念藩篱,建立符合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成为继续探索的方向。

2前端控制与全程保护的风险管理思想阶段

任何新事物本质的发现,都需要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电子文件这一新形态文件的出现,同样需要逐步了解和认识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最初的几年,档案学界和业界对电子文件安全所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摸索,基本上廓清了电子文件与纸质等传统文件(档案)的不同,为找到真正适合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恰当的实践方式提供了指引。由此我国的电子文件安全管理进入了实体安全与信息安全并重的风险管理思想阶段。

2.1信息安全是表征电子文件安全性的核心指标

透过对电子文件产生和管理环境特点的研究,可知电子文件与传统纸质文件相区别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计算机系统是电子文件生成和管理的必要环境;二是电子文件信息以二进制数字代码记录和存储。这两个基本特征应该成为探寻电子文件安全管理指导思想的出发点和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的重点。计算机系统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产品,它具有升级换代快,个性化强(不同的用户可按需定制软硬件系统,造成格式多样,信息不兼容等问题),安全漏洞高科技化(操作系统、信息流转通道中存在后门、黑客、病毒等恶意破坏和窃取信息的操纵者等多种风险)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生存在其中的电子文件形态多样且更新淘汰快,可操作性强,信息安全问题更加隐秘复杂,难以控制。照搬传统档案单一策略的后端的实体保护难以应对电子文件在生成和管理环境中面临的安全问题,只有将安全管理扩展到文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通过全程保护才能满足电子文件安全的需要。笔者认为上文提到的《规范》中已经界定了有关电子文件特性的内容,可为探求电子文件安全本质问题提供指导。《规范》中术语部分有三个重要概念的界定,即“真实性(authenticity)指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完整性(integrity)指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等无缺损;有效性(util-ity)指电子文件应具备的可理解性和可被利用性,包括信息的可识别性、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等。”这三个术语揭示了电子文件生成环境和管理环境基本特性的内涵,为确定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目标提供了方向。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三个指标的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将电子文件生成系统的安全、文件信息内容及流转过程中的安全、存储载体的安全等纳入到一个完整管理系统中进行全程动态监控和管理。所以,用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指标表征的信息安全是电子文件安全的核心指标。

2.2前端控制全程保护对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电子文件的产生使得人们更有必要以比过去大得多的热情关注文件运动的整体性,更积极的把文件‘从生到死’从头到尾的整个运动过程全面而系统地管理起来。”国际档案理事会也指出:“电子文件管理工作范围的第一项原则是‘档案馆应参与产生和保管具有档案价值文件的电子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以便文件真实可靠,且适合保存。’”由此出发,国际档案理事会1997年颁发的《电子文件管理指南》把电子文件生命周期描述为概念阶段、形成阶段和维护阶段。这种有别于传统文件生命周期的描述是充分考虑了电子文件的特性,因而是符合电子文件运动规律的。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概念(或曰设计)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它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电子文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和各种管理功能的实现。文档部门互相协作,科学指导是对概念阶段质量把控,满足生命周期全程保护需求的重要保障。具体做法是: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方案设计时文档部门要本着充分贯彻既瞻前又顾后的全局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管理系统具备为电子文件的生成、系统运行的过程控制和升级换代的日常维护等一切生命过程提供安全保障的功能。实际上,无论对纸质文件(档案)的保护还是电子文件(档案)安全管理,前端控制和全程保护都是必需的。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可知,所有形态的文件与档案都是同一内容的不同价值形态,所以只有保障文件(档案)从制作形成到寿命终结的每一个阶段的持续保护,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文件(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2.3风险管理在电子文件安全管理中的引入

前端控制全程保护与风险管理的理念高度契合,二者都是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来实施安全管理。风险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安全管理指导理念,同时也是一种安全实践方式。用风险管理的思路来研究和管理电子文件主要是通过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或减轻风险事故的危害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在档案界有关电子文件风险管理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是冯惠玲带领的课题组出版的《电子文件风险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该成果系统的阐释了电子文件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管理对策。该成果指出:电子文件风险是指“电子文件质量缺损及其引发其他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可能产生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负面差异”,通过对电子文件风险的识别、成因的分析、风险的评估等系统的规划,有效监控风险,应对风险,使电子文件更加安全。在电子文件安全管理中最能体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关于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的设计,二是对“元数据”功能的研究和管理。有关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设计在本文2.2已做了阐述,主要是通过前端控制来贯彻风险管理的思想。至于对“元数据”功能的研究和管理问题,档案界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重视的过程。元数据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元数据”是电子文件身份和内容的证明和封装,也可以表达为“元数据加上文件内容就构成了有证据作用的文件”。我国自电子文件产生以来,元数据的管理是比较最薄弱的环节。无论是“双套制”,还是专门的文档管理系统,一直存在“元数据”功能的残缺和管理缺位的问题,这也是长期以来电子文件的安全性和档案性不被信赖的重要原因。因而在电子文件安全管理过程中坚持贯彻风险管理思想的指导和实践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应用风险管理指导思想比较明确和有成效的实践是电子文件备份制度的建立和推广。2009年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上提出:“为确保国家档案安全,各级国家档案馆要通过建立异地备份库等形式,对本级重要档案及电子文件实行异地备份,对重要的电子文件还要实行异质备份,确保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绝对安全。”同时要求这项工作要在2012年底前完成。备份的方式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种是主要针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电子文件,通过建立专有网站或是开发应用软件对重要文件进行集中保存和统一备份;另一种是馆际互备,这是目前选择备份的主要方式。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全国已有47对副省级市以上国家档案馆达成协议,互为档案异地备份馆。此外浙江省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省情况,在2013年颁发了《浙江省档案登记备份工作规范》(浙档发〔2013〕23号),包含了传统和电子文件所有档案的备份工作要求,把风险管理贯穿到所有形态档案管理过程中。国家档案局在2012年颁发了《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开始推进电子档案的集中保管。电子档案移交的前提是电子文件必须完整安全的归档,所以随着该办法的实施,对电子文件安全性全面认识和科学管理将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前端控制全程保护的风险管理指导思想的贯彻也将更加有效。

3纳入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安全管理思想阶段

网络时代,乃至扑面而来的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已不断上升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范围的信息安全风险日益复杂,日益严峻,从国家整体和高度进行顶层设计的信息安全战略成为当今信息安全管理指导思想的主流。国家战略的目的是从国家意志的高度出发,统筹协调各个领域的安全问题,制定国家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不断增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电子文件是国家信息安全的核心资源,为了维护国家整体信息安全,寻求宏观层面的政策、标准等管理力量的支持,将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纳入到国家信息安全战略进行顶层设计和指导变得日益重要。

3.1国家信息安全战略思想的提出及其内涵

随着电子文件实践的深入,各种安全管理问题陆续展现。世界范围内对电子文件管理共性的认识和管理策略不断趋于一致,特别是一些信息化整体水平较高的国家,经历了由分布式管理到集中式管理的探索过程,在21世纪最初几年“纷纷以战略动议、政策引导、标准规范等形式提出体现国家意志和利益的重大举措,”进入“以顶层设计带动总体规划,以国家战略带动全面发展”的时期。我国在2006年以冯惠玲为代表的理论界率先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和实施我国电子文件管理的国家战略已经迫在眉睫。”随后她带领团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其成果集中体现在《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一书中。“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就是从国家层面和战略视角对电子文件管理全局性、基本性、长期性问题所进行的目标定位、统筹规划和基本制度安排。是一个国家对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的基本态度和总体思路,其表现是法规、政策、标准、规划、项目等体现国家意志、带有全局性的关于电子文件管理的国家行为。”由于我国实行的文档分离管理模式,以及各自为政的电子文件分散管理现状等,使得电子文件失真失控,信息孤岛等问题严重。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入系统论思想,将顶层设计思想应用于电子文件安全管理中,“摒弃单一部门,单一技术方法的做法,从国家安全的高度认识电子文件安全的重要性,协同多部门多途径维护档案的安全,”构建起基于立体的档案保护环境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

3.2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推进电子文件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实现的途径主要从技术、国家政策、标准规范等几个方面进行推进。

3.2.1技术层面的国家战略。信息安全关系到国家重大安全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掌握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主动权的发达国家,成为垄断和控制发展中国家信息安全的最大威胁者。美国微软公司对全球电脑操作系统的掌控,以及不断爆出的信息窃密事件,诸如斯诺登事件等,不断敲响信息安全的警钟。信息安全领域中高科技的窃密手段无孔不入,上到国家,下至个人,无处不在的第三只眼睛的窥探,隐私难保,安全岌岌可危。主动进行风险监控、防范是必要的,但更有效的办法是推动国家信息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从国家安全的高度考虑,国家已开始建设‘自主、安全、可控的IT系统’,把信息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确保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电子文件的管理对信息技术具有高度的依赖性,由于技术原因造成的安全问题也是最为突出的。我国在2009年4月9日成立了版式联盟,该联盟由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发起,联合我国版式技术应用领域产品与服务的制造者、使用者、政府和中介组织版式技术等部门,对广泛涉及档案管理、数字出版、数字办公、数字印刷、信息等领域的信息进行统一规范,为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长期可读性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

档案管理的指导思想篇(6)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档案工作怎样服务科学发展,档案工作自身怎样科学发展”活动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增强在档案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县档案事业科学发展归纳梳理出的的突出问题,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推进我县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改革创新,推动档案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对梳理出的影响和制约档案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逐条制定整改措施。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立即着手解决,对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有效解决,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整改,解决好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问题,解决好政风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整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在解决实际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上取得新成效,提高推进我县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前瞻性和科学性,促进思想更加解放,作风更加务实,制度更加完善,措施更加得力,档案工作更加科学发展,实现我县档案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真实效,努力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

三、当前影响制约我县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县档案局领导班子通过自我查摆、广泛征求意见和召开座谈会,对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了深刻剖析,主要存在五个方面与科学发展观不适应、不相符的问题:

1、思想还不够解放。一是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和民生服务方面,存在守旧求稳现象,对如何主动和创造性为我县经济社会建设方面提供优质档案服务存在因循守旧的思想。二是在档案管理上,存在着“看门守摊”的思想,重保管轻利用,求稳怕变心理突出。

2、档案资源整合不够、档案信息服务民生的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是档案馆保存的档案是在各单位档案室保存10~20年后才移交到县档案馆的,而老百姓关心的、与自己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档案信息分散在各单位、各部门,不利于惠民便民。二是档案的范围非常广,而与老百姓戚戚相关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收入分配、劳动就业与培训、衣食住行、教育等方面的民生档案,没有实行资源整合,民生档案信息得不到充分发挥。

3、档案馆建设滞后,档案馆综合服务功能发挥的还不够。一是馆藏结构单一、档案数量比较少、载体门类不够丰富,没有突出地方的民族特色;二是档案馆破损严重,基础设施不足,档案保管及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利用率不高,按照国家《档案馆建设标准》要求,不能满足档案馆“四位一体”即永久保管档案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信息中心、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的功能需求,严重制约了档案综合服务功能作用的发挥。

4、对各部门档案业务工作的指导和档案业务人员的档案业务知识培训力度不够。各单位都涉及档案工作,存在档案管理人员变动频繁,部分档案管理员档案知识贫乏、业务不熟,对提高档案人员的专业培训还存在差距,对部分单位的业务指导没有覆盖到位。

5、领导班子建设与机关作风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理解不深不透。在工作指导方面强调业务工作的多,对政治理论学习抓得还不够紧,对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要求还不够高,特别是对科学发展观缺乏系统学习,对其精神实质的理解还比较浮浅。二是实践档案工作的能力还不够强。运用科学发展观判断形势、研究问题、谋划工作、科学决策的能力还不够强;在运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宏观指导、监督管理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档案工作跨越式发展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三是领导班子作风建设还有一些差距。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领导班子带头转变工作作风、表率作用发挥的还不够充分。对档案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还存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够,调查研究少。四是机关干部作风、工作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有些干部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精神状态不佳,大局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等等。

四、整改项目落实具体安排

局长、党支部书记詹文虎作为第一责任人,全面主持整改落实工作,各股室根据工作分工具体抓落实。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1、整改目标: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破解阻碍档案工作科学发展的难题,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解决制约档案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消除影响档案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充分发挥每个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2、整改时限:2009年12月前。

3、整改措施:提高认识,狠抓学习,树立科学发展意识。要把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作为班子建设的主要内容来抓紧抓好,进一步完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制度,保证学习时间、内容、人员和效果的落实。要从自我满足、保管好档案就万事大吉的思想中解放出来,从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机关团体服务轻为群众服务的传统档案认识中解放出来,从“重建设、轻管理”的局限中解放出来,从“唯上唯书”、生搬硬套的教条束缚中解放出来。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保持昂扬的斗志,保持锐意进取的干劲和激情,以敢干敢闯、扎实拼搏的工作作风和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档案工作实现新一轮的大发展。坚持创新理念,不断为档案工作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要将创新作为档案的生命,树立档案工作是“记录历史、服务当代、着眼未来、造福民生”的崇高事业的理念。

(二)加强民生档案建设

1、整改目标:本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的理念,努力将涉及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民生档案进馆,确保各类民生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

2、整改时限:长期。

3、整改措施:加快整合馆藏民生档案资源,做好整理编目、开放审查等基础工作;扩大收集渠道,把所有涉及到人的档案纳入进馆保存范围,充实馆藏民生档案;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界定民生档案种类和内容,制定民生档案管理制度,为实现全体公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做好档案服务工作。加强对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林改、医疗卫生、土地征用、移民安置等政府公共服务部门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

(三)加快档案馆建设,发挥档案馆综合服务功能

1、整改目标:把档案馆建成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经济适用,满足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要求,作为安全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信息服务中心、现行公开文件利用中心和政府信息查阅的法定场所。

2、整改时限:长期。

3、整改措施:一是抓住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综合档案馆建设的契机,积极争取项目,建盖国家综合档案馆;二是加大档案编研力度,努力打造档案文化精品;三是充分发挥和拓展档案馆的“四位一体”功能,把档案馆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教育培训基地、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场所;四是积极争取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做到档案数据库建设、网络建设与电子政务建设并进;五是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网站的宣传和档案信息查询作用,向社会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指导档案业务工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展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提供优质便捷的档案信息查询,方便群众与社会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四)加大档案业务人员的档案业务知识培训力度

1、整改目标:积极组织开展档案人员培训,提高全县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掌握档案新知识及档案信息化业务知识。

2、整改时限:2009年12月底。

3、整改措施:组织开展业务和技能培训。2009年拟举办不同类型的档案培训班2期,三季度举办一期档案工作“八项工程”建设业务培训班,四季度举办一期贯彻实施国家档案局8号令专题业务培训班,培训对象为乡镇、机关的专(兼)职档案员。

(五)加大对各部门档案业务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

1、整改目标:推动机关档案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

2、整改时限:2009年12月底。

3、整改措施:结合牟定县档案工作实际,坚持依法治档,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强化业务指导工作。2009年将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加大指导监督力度,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抓实、抓好机关文件材料归档整理年度检查,推动机关档案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努力推动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整体上水平;加强对重点工程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提高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的覆盖面。

(六)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推进和深化局机关效能建设

1、整改目标:完善机关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机关干部队伍。

2、整改时限:2009年9月底。

3、整改措施:强化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以提高执行力为目标,以效能考评考核制度为重点,全面梳理规章制度,搞好“废、改、立”工作。一是建立完善干部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二是建立完善机关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三是完善政务公开方面的长效机制;四是建立完善党建、廉政建设长效机制,五是建立完善保密工作长效机制。

(七)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与机关作风建设

档案管理的指导思想篇(7)

一、强化人员队伍管理,提升档案人员素质。首先从规范化管理着手,通过建立用人机制,逐步完善“按照规章办事、用制度管人”的体系,完善科学绩效考核机制,为档案队伍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为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培养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档案专业人才,在搞好业务指导的同时,不断加大业务培训工作力度,以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对全县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档案专兼职队伍素质。

二、紧紧围绕加强档案工作“六项工程”建设,继续向上争取新建××县国家综合档案馆的项目资金,认真做好综合档案室星级评定验收工作。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的原则,深入各机关、团体、企事业、乡镇及村社等单位进行档案督查,积极做好档案工作各项业务建设,做好全县各单位综合档案室转、升“星级”达标工作。

档案管理的指导思想篇(8)

(一)扎实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迫切要求。一直以来,由于机制过于僵化,思想保守、观念落后,严重制约着档案事业的发展。根据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要求,我局及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并将解放思想纳入当前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认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围绕“档案与时代同步发展”为主题,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大家找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体干部职工思想进一步解放,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看门守摊的思想逐步摒弃。全局干部职工树立了科学发展观,增强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鼓足了团结干事的劲头,为促进我县档案事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围绕中心,不断拓宽档案工作新领域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拓宽档案工作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方式,努力提高档案服务水平。

1、加强重大活动和重点工程档案的管理。为做好重大活动和重点工程档案的监督、管理工作,我局及时派人对保山市第二届运动会档案进行指导整理,并接收了县火山旅游节、翡翠第一城揭牌仪式、国家、省、市领导人来考察的电子照片等重大活动档案、资料;同时抽派2名业务人员对驼峰机场和苏电公司进行档案业务指导工作。

2、积极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充分发挥档案馆的服务功能。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我局逐步完善了现行公开文件查阅中心,并在网上公开了档案目录、档案法律法规、档案查阅须知等。同时收集了各单位公开文件20件、国务院公报12册,丰富了查阅内容。从而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加强对改制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局加大了对改制企业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分别对县宣纸厂、服装厂、果品厂、衡器厂等15个企业的档案进行监督指导,并接收寄存了宣纸厂档案26卷,确保了改制企业档案不流失、不损毁。

4、积极开展国家重点公益林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今年3月以来,我局及时抽派3名业务人员对全县7个林场、1个保护所、5个保护站的国家重点公益林档案进行指导整理,使之规范化。

(三)关注民生,积极为人民群众服务

民生问题关系着人民群众直接现实利益的重要问题,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贯彻落实精神的重大举措,更是新时期档案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1、加强农村档案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局加强对、、、、等乡镇档案的指导、整理,为全面完成乡镇档案室星级建设奠定了基础。

2、积极开展复退军人档案规范化整理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局主动与民政部门联系,对复退军人档案进行指导整理,共整理档案1200盒。

3、加强林改档案的扫尾完善工作。通过派出业务骨干加强指导整理,目前林改档案已全部整理归档。

4、深入开展农村家庭建档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各项有效的服务。今年我局与县新农办联合对新农村建设试点开展家庭建档,7月上旬抽调业务指导人员对镇进行家庭建档,全镇1372户全部建立了家庭档案,共整理档案1835盒。

(四)扎实工作,努力推进档案工作“六项工程”建设

严格按照《省党政机关档案室建设验收标准》、《省乡镇机关档案室建设验收标准》和《省村委会(城市社区)档案室建设验收标准》,加大对机关、团体、乡镇、社区(村委会)档案室星级管理建设力度。

1、加强机关、乡镇、事业单位档案室星级建设扫尾工作。今年我局加大对机关、乡镇、事业单位档案室星级建设工作力度,现已有9家单位上报了星级管理验收材料。其中:机关6家、乡镇2家、事业1家,力争今年完成全县一级立档单位的星级管理工作。

2、积极开展村委会(社区)档案室星级管理工作,通过加强指导、协助整理,目前已有3个村委会、4个社区开展着档案整理工作,其中1个社区已完成档案整理,准备验收。

3、加强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家庭建档工作。上半年共有7家单位完成了家庭建档,共整理家庭档案298盒。

(五)规范管理,切实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加强馆藏档案安全、规范化管理,广泛向社会征集有价值的档案资料,不断优化结构,使档案馆形成科学、合理的馆藏体系,做好提供利用工作。

1、高度重视档案安全保管工作。档案安全重于泰山,我局高度重视档案安全工作。一是今年完善了《档案库房管理制度》和《值班制度》等相关安全制度。同时对库房安全工作进行经常性检查,使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二是确保档案安全。我局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购买了8个灭火器。三是库房管理人员严格履行档案的收进、移出、借阅登记和库房人员进出登记手续,严防档案失泄密。

2、加大档案收集工作力度,保证档案齐全完整。上半年,共接收了界头乡、乡、曲石乡零散档案86卷,并整理排列上架。

3、广泛向社会各界收集、征集反映历史、文化、经济、民族风俗档案资料。上半年共收集了《腾越州志点校本》、《足迹心声》、《历代名人与》、《大地新农村》等12册,进一步丰富了馆藏。

4、加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今年2月份以来,针对馆藏档案管理混乱的状况,我局制定整改方案进行规范化整理。上半年来对县委、政府、纪委、政协、乡、上营乡、小西乡、界头乡、中和乡、蒲川乡等67个全宗,15467卷档案的目录号、案卷号进行了科学化、规范化整理。同时对国家重点档案、《腾越日报》进行抢救整理,共抢救整理档案、资料500卷,77册。

5、积极为社会做好提供利用工作。上半年共提供了档案1246卷次,接待查阅利用者400人次,提供资料56册,101人次。为我县各部门编史修志、解决纠纷、落实工龄、工资待遇、婚姻、工作查考等提供了大量的依据,为我县各项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全面、及时、高效的社会服务。

(六)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1、加大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推广力度。通过宣传和培训,计算机管理档案方便、快捷、规范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到目前为止,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共安装档案管理软件78家。今年上半年共安装软件7家,其中:机关3家、社区1家、企事业3家。

2、加大馆藏档案目录录入力度。今年上半年共录入、曲石、农村续签合同档案358卷,共30066条。并对县委、政府2个全宗的目录数据库进行了修改。

3、启动全文扫描档案工作。今年上半年对革委知青办、农村续签合同、《腾越日报》进行全文扫描,共扫描104卷(册),合计15021页。

4、加强《腾越档案》网站的管理。及时更新了网页内容,对档案工作动态及档案信息进行了宣传。

(七)加强宣传培训,不断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1、年4月16日,召开了全县档案工作业务培训暨表彰会。会上对在档案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同时对档案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参训人员达200多人次。

2、为配合市局搞好档案宣传工作,我局及时制作了“华侨、名人、历史文化名城”电子展版。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半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档案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的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一是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单位领导重视不够;二是部分干部职工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学习不够深入;三是宣传力度不够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真抓实干,圆满完成年初预定的工作任务,为构建和谐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下半年工作要点:

(一)扎实推进“六项工程”建设。一是全部完成一级立档单位档案室星级管理工作;二是完成社区档案室星级建设工作;三是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家庭建档工作。

(二)加大档案抢救力度,加强档案资料的收集、征集工作,不断丰富馆藏。

(三)夯实基础、加强管理,力争年底完成馆藏档案的规范化整理工作。

档案管理的指导思想篇(9)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人事档案管理间的关系分析

档案以历史资料的形式进行记录,其历史性较为明显,档案管理作为档案作用充分发挥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促进医院有序发展。现如今,大多数医院对档案管理尚未形成规范认识,并且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责任意识较弱,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一直处于无序的发展状态,因此,急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加强学习思想政治知识。

医院在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进行人事档案管理时,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对管理人员进行新知识和优秀文化传授。与此同时,创新管理模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提高管理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养,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持。

二、人事档案管理中渗透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健全医院领导机制。要想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渗透,首先要健全医院领导机制,以党的正确思想为工作指导思想,以党政工作为基本的工作依据,日益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重视党政工作者的岗位选拔,完善选拔机制、规范选拔流程、健全考核制度。扩大宣传范围,以此提高医院员工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关注度以及重视程度,在此基础上,健全领导机制,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给予有力保障。

(二)完善规章制度。完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是建立健全领导机制的前提和保障。规章制度颁布后,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章可循,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出现无序的工作现象。此外,当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发生思想变化时,要视情况进行工作调整,这不仅能够加强制度的全面性,而且还能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规范运行。医院完善规章制度以后,人事档案管理中渗透思想政治工作会减少阻碍,并且员工能够依据制度规范工作行为,优化工作质量,此外,员工会增加对医院的认同感,为医院发展积极贡献才智。

(三)创新工作理念。医院内部开展思政工作时,档案管理者要坚持人本理念,充分、全面了解工作者的思想变化以及实际情况,当工作者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遇到现实困难时,管理者要积极主动地给予关心和帮助,及时解决工作者的困惑,这不仅能够增进双方友谊,而且还能促进工作者端正工作态度。在传统工作理念要求下,管理者与工作人员间要明确上下级关系,各部门间独立运行现象显著,缺乏系统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严重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创新工作理念,注重观察员工的思想变化,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这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还能促进管理工作可持续开展。

(四)丰富培训形式。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想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管理结果,务必丰富培训形式,以此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渗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首先,可以通过聘请专业人士来本院进行思想政治引导,使档案管理人员形成规范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认识。其次,医院为档案管理人员组织系统性思想政治培训,鼓励思想政治意识和行为端正的老员工对新员工进行培训,这不仅能够减少新员工和老员工的距离感,还能优化培训效果。然后,定期举行讲座,为管理人员提供充足的交流空间和学习时间,从而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并且员工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积极借鉴和学习先进的思想政治经验。最后,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及时进行实践检验和指导,这不仅能够为员工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能增加员工的工作经验,促进档案管理价值充分发挥。

档案管理的指导思想篇(10)

中图分类号:G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167-01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加强乡镇档案馆建设已逐渐成为推进乡镇档案工作的必然趋势。基于这一发展思路,我市近些年来也进行了乡镇档案馆建设的大胆探索和实践,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同时也不可避免面临着制度不完善、人财物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亟待将解决。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加快乡镇档案馆建设与发展,逐渐成为目当前档案工作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

1.乡镇档案馆建设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以档案馆为主体的档案工作在我国经济文化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乡镇档案工作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实现农村管理和乡镇发展的重要做成部分。另一方面,加强乡镇档案馆建设也是实现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

2.乡镇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乡镇档案馆建设已初步取得成效,但从总体上讲,各县区乡镇的建设仍存在一定差距,发展进程很不平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一些乡镇领导对建设乡镇档案馆的意义不明确,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因而在实际工作中虽然也给档案部门分配任务,也知道“三农”档案工作有积极意义。但普遍认为档案运行并不直接影响国计民生,因此多是说起来重要的“辅软指标”。这主要表现在部分领导多不重视或不支持档案馆建设,因此使得部分县乡的档案工作严重缺位,管理较为零散和落后。

2.2 档案基础设施滞后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广泛实施,我市多数乡镇建设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在购置了先进的办公设备,配足了相关的人员等。但相对而言,档案管理却缺少相关的基础设备和专门的办公室。甚至有的乡镇仍然沿用的是传统的木质档案柜,档案室杂乱不堪,阴暗潮湿。这必然不利于“三农”档案的安全和规范管理,也难以真正发挥档案的价值。因此,建立乡镇档案馆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3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传统的乡镇档案实行的是分散管理,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档案的内容涉及土地、农业、林业、水利等多个领域,关乎社会管理的经济发展,而档案室的室藏数量也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而日益增多。由于缺乏有章可循的管理制度,现阶段的乡镇档案室多是以一些财会资料及红头文件为主,难以保障档案的有效利用和安全管理。

2.4 人财物投入不足

从人员上讲,目前乡镇档案室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专业能力不强,业务熟悉度不足,且人员变动性大,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往往连贯性不强。从财物方面讲,部分乡镇财政资金周转困难,难以将档案馆建设落实到位。再者,也有的乡镇多用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而在档案馆建设方面,投入力度明显不足。

3.对策与思考

加强乡镇档案馆建设,关乎乡镇档案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也是发展新农村的内在要求。立足我市目前乡镇档案馆建设现状,笔者认为要实现乡镇档案馆建设的目标,就需各县区审时度势,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负责,切实关心和支持乡镇档案馆建设工作。

3.1 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重视

乡镇档案馆属于新生事物,其建立健全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和提高过程。在此期间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积极争取各档案部门人员、乡镇领导的重视,转变其认识上的偏差,以更好地保证乡镇档案馆建设的展开。这需要积极做好相关的思想协调工作,切实将乡镇档案馆建设列入重点议事日程和新农村发展规划,精心安排,狠抓落实。同时也需加强宣传,并结合各地工作实际,深入实际现场办公,转好进度监管,促进建馆任务的完成。

3.2 健全档案各项管理制度

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的乡镇档案管理,可谓是建设乡镇档案馆后的首要任务。因此,为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必不可少。健全乡镇档案管理制度,需要县市级档案主管部门的全力支持与指导。同时,应根据不同县乡的地区差异、资源状况及发展实际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的制定和完善。再者,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涉及“三农”发展的各个领域,如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产业调整、土地承包、农业规划等,内容繁杂多样,只有在制度管理条例的约束和指导下,才能更好地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保证档案管理有条不紊地运行。

3.3 加强档案集中统一管理

从当前乡镇档案工作现状来看,档案管理还存在着相对较为分散和杂乱,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乡镇档案管理的集中统一管理,是乡镇档案馆的重要职能,其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档案工作效率,也能进一步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促进乡镇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加强档案的集中管理首先要加强法制观念建设,促进相关部门档案意识的增强,树立其良好的责任意识,自觉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归档及分类保管工作。同时,也要对档案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业务学习指导,保证档案管理各环节工作的有条不紊和规范运行。另一方面,要切实实现统一管理,也需要积极与相关的主管机关的协调交流,共同探讨有效的管理办法,制定管理章程等。

3.4 着力解决人财物问题

乡镇档案馆发展,离不开人财物资源作保障。只有保证人财物的充盈,才能为其他各项建设的展开提供保障。针对当前乡镇档案馆建设人财物不足的问题,我们认为首先要争取县市级、镇区领导的支持,保证乡镇档案馆基础设施完善,同时积极加大必要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档案库房建设方面,应规划出足够的空间面积,并加强档案现代保管设备和装置的配备,如扫描仪、防磁柜等,以更好地满足档案数字化和集中管理的现实需求,确保档案的存放质量与安全管理。其次,还应明确乡镇档案馆的职能和机构编制,配备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员,并将档案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维持档案馆正常运转。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镇档案馆建设充分体现了新农村建设和乡镇档案工作的发展要求,有利于实现乡镇档案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当前乡镇档案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档案管理人员应引起相关的重视,并从思想、制度、管理以及人财物投入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档案馆建设,推进乡镇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广都.基于民生档案远程服务的乡镇档案馆室建设谈[J].档案时空,2014,10:34-36.

上一篇: 经济学专题 下一篇: 节水技术创新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