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街道设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5 16:26:04

特色街道设计

特色街道设计篇(1)

2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要点

2.1街道设计思路的多样化

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街道交通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的街道景观设计已经满足不了现今人们生活的需求,不仅在速度上要得到充分的满足,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美感,带来视觉的冲击和享受,应在古朴的街道文化中融入现代元素,在最大限度地保留街道文化的同时,也给行人带来不一样的行走空间。因此,在进行街道景观设计时,要从不同的视角,多方面去设计街道,要结合当地街道的文化,在展现街道特色景观的同时,宣传城市的历史文化。这样不仅能从城市的历史中得到充分的设计素材,满足人们对过往经典的留念,而且街道文化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传承。

2.2林绿带化与景观设计

城市街道的绿化,对街道和人们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改善街道周边生活小区的环境和气候,净化由于行车带来的空气污染,而且还能减少由于车辆和行人造成的嘈杂声响,对交通路线的划分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此外,还能起到预防火灾和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在街道绿化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点的设计:防护绿带,一般设置在人行道和街道旁边的建筑物中间,主要是降低由于行人和过往车辆产生的噪音;人行道绿带,又称步行街道绿带,位于人行道和行车道中间,一般种植乔木等,有助于防止尘埃飞扬和降低噪音;分车绿带,主要是把快车道与慢车道分开,保障行车的安全;最后是其它区域的绿化,如广场、停车场等位置,也要注意绿化设计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对于绿带的植被选择也很重要。一般选择树冠较大,树枝比较浓密、生命力顽强,并且不易引发虫害、落叶晚的植被,这样的植被不仅易于管理,而且能有助于城市街道的建设。

2.3标识系统和细节设计

在城市街道的通行过程中,必要的交通标识符不仅能帮助车辆的行驶,为其指引方向,而且完整的标识系统标志着一个城市交通体系的健全。随着交通系统的不断升级,标识也逐渐趋向于人性化、系统化和智能化,各种各样的交通标识符的出现,丰富了城市街道的建设,大大提高了行车和行人的通行效率,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在保障车辆通行的前提下,更加要注重对街道景观细节的设计,设计要呈现出人文气息和人性化的考量,因为街道细节的设计直接关乎着城市的特色和城市的文化。例如,铺在街道上的石头材料,在满足行人通行的前提下,要达到美观、环保的效果,同时还要和周围的环境设施相适应,起到相互辉映的效果。

特色街道设计篇(2)

【Abstract】Lingnan Ling North Road is the old city of Lingchuan City, traffic traffic trunk road, the county government plans to build it as a characteristic neighborhood. This article explores Lingnan Ling Road as a characteristic street, how to consider the various aspects of road cross-section, how to balance the various contradiction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proposed program.

【Key words】Municipal road;Characteristic street;Road cross-section design;Design concept

1. 设计背景

(1)灵南灵北路是桂林市灵川县老城区的交通次干路,现有路面修建于20世纪初期,经过10多年的使用,路面已经破坏严重,急需修复改造或重建。

(2)灵南灵北路在老城区的路网结构中起到中抽线的作用。该路网东有桂黄一级公路,西有西环路,南有滨江北路,北有北环路,中间有灵东灵西路与灵南灵北路相交,灵南灵北路的改造建设会对路网内各道路的交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必须从路网全局的高度看待灵南灵北路的改造设计问题。

2. 设计定位

(1)道路设计必须服务于街道的总体设计定位,因此,作者对灵南灵北路的交通服务功能进行了解析研究,认为灵南灵北路应为五股交通流服务:第一股休闲交通,指在灵南灵北路上逛街、购物、饮食及休憩的行人交通;第二股慢行交通,指灵南灵北路上的行人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自行车、电单车、微循环招手即停电瓶车);第三股动态交通,指环城路和三条横向干道的主动脉交通,及主动脉周围的窄密支路网的毛细血管交通;第四股静态交通,指环线内停车场交通;第五股甘棠江畔漫步交通,指环绕老县城街区南部和东部的甘棠江两岸的滨江观景区的行人交通。

(2)经过对五股交通流与灵南灵北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设计定位确定为:融休闲交通和慢行交通于一体,链接动静交通及甘棠江畔漫步交通的特色街道。

3. 设计理念及设计思想

3.1设计理念。经过对灵南灵北路本身的空间结构及所在路网结构的充分研究,设计团队确定采用三个设计理念:

(1)理念一:交通微循环交通微循环指由次干路、支路及等外路等狭窄道路组成的密间距的道路网络,因类似血液系统的微循环而得名。交通微循环是近年来国际上倡导的路网规划设计新理念,是防治交通拥堵和兼顾生活便利的有效方法。理念的核心是“密而窄的路网”。

(2)理念二:慢行交通一体化交通微循环指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建在同一平面上,并用盆景、树木或水系等各种措施进行软隔离的设计方法。适用性:该理念适用于老城区改造而道路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

(3)理念三:无碳交通系统(微循环公交系统+骑行道系统)微循环公交是指以小型公交车为运载工具,以狭窄密布的街^道路为运行线路,以主干公交线路为接驳对象而循环运行的公交线路。

3.2设计思想。

3.2.1设计的前提。首先以交通微循环理念为引领,疏通全街区内的路网,并链接街区外的干线交通。

3.2.2设计的主要思想。以本街道的功能定位和问题解决为设计目标;根据横断面设计的需要,灵活运用慢行交通一体化理念,以融合灵南灵北路的休闲交通和慢行车交通,并链接街道南端的甘棠江畔漫步交通。

3.2.3交通品质的提升。应用无碳交通系统设计理念,全面提升老县城街区的交通品质。

(1)微循环公交系统:以微循环公交理念为引领,以电瓶车微循环公交为工具,驳接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甘棠江畔漫步交通和灵南灵北路的行人交通。

(2)微循环公交路网及交通管理方案如下:骑行道系统:以休闲、绿色、自由交通理念为引领,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驳接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甘棠江畔漫步交通和灵南灵北路的行人交通。微循环自行车路网及交通管理方案如下:

4. 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设计思想,我们对道路横断面设计了9个方案,重点介绍三个。具体如下:下面先对现状的道路横断面型式进行介绍,然后提出横断面设计方案。

4.1现状横断面型式(现有道路横断面图见图1)。图1 现有道路横断面图现状横断面的优点:有(1)横断面人行道宽达9米,方便沿街商业活动、行人休憩;(2)路侧停车方便、安全。缺点有:(1)完全的混合交通路权不明确,交通秩序混乱,安全隐患大;(2)现有树木树冠过大,阻挡观赏沿街立面景观的视线;由于现有的道路横断面型式具有不可弥补的缺陷,因此,对其进行重新设计具有现实必要性。

4.2方案一:双车道双向交通+ 慢行交通一体化(方案一横断面图见图2)。

4.2.1方案一说明:(1)本方案设计定位为休闲街和交通支路的混合型式街道,对称设计;(2)道路最中间是黄色单实线,其两侧有两条对向的机动车道,每条车道宽4米;(3)紧挨机动车道往外是宽1.5米的绿化带,绿化带以低矮灌木和花草绿化为主;(4)紧挨绿化带往外是宽2.5米的非机动车道;最外面的是宽7米的人行道。

图2方案一横断面图4.2.2方案一的优点:(1)采用了慢行交通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即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在同一个平面上,两者中间用盆景、树池、凳子、石球或小喷泉等方式进行软隔离,使其总宽度达9.5米,可为街景设计提供充足的空间;(2)弱化了道路的交通功能,环境优美,街道噪音、尾气、粉尘等公害较小;(3)能预防后期可能引发的交通拥堵。

4.2.3方案一的缺点:(1)不能随意停车,停车要绕行到附近支路或停车场;

4.3方案二: 双向四车道+慢行交通一体化(方案二横断面图见图3)。

图3方案二横断面图4.3.1方案二说明:

(1)本方案设计定位为交通次干路,对称设计。

(2)道路最中间是黄色双实线,两侧各有两条对向的机动车道,每条车道宽3米。

(3)紧挨机动车道往外是宽1.5米的绿化带,绿化带以1~2米低矮灌木和花草绿化为主。

(4)紧挨绿化带往外是宽2.5米的非机动车道;最外面的是宽4.75米的人行道,人行道上间隔种植3~5米高窄冠树木。

4.3.2方案二的优点:

(1)与方案一比,车道数多了2条,道路本身的交通容量增大;

(2)同样采用了慢行交通一体化一体化理念,拓展了人行空间;

(3)两个靠边的机动车道可根据需要灵活设置为临时停车位带。

4.3.3方案二的缺点:

(1)人行道宽度只有4.75米,较狭窄,留给沿街商业活动、行人休憩和街景小品的设计空间很有限;

(2)与特色名街的设计定位不太相符。因交通功能较强,建成后会引来更大的交通流量,若路网修建不完善会导致严重的拥堵;

(3)交通噪音、尾气、粉尘等公害较大;

(4)雨、污水管道需要布置在快车道边,井盖易坏,维修不便,会影响交通。

4.4方案三:双向两车道+两侧骑行道(方案三横断面图见图4)。

图4方案三横断面图4.4.1方案三说明:

(1)本方案设计定位为休闲街和交通支路的混合型式街道,对称设计;

(2)道路最中间是黄色单实线,其两侧有两条对向的机动车道,每条车道宽3.5米;

(3)紧挨机动车道往外是宽3米的红色骑行道;

(4)紧挨骑行道往外是宽1.5米的绿化带,绿化带以低矮灌木和花草绿化为主;

(5)最外面的是7米的人行道。

4.4.2方案三的优点:

(1)设置了专门的红色骑行道,对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有促进作用;

(2)弱化了其交通功能,环境优美,街道噪音、尾气、粉尘等公害较小。

4.4.3方案三的缺点:

(1)不能路侧停车,停车要绕行到附近支路或停车场,因此,路侧乱停车可能性大;

(2)公交车往港湾式站台停靠时会与非机动车的行驶轨迹交叉,对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3)没有采用慢行交通一体化的设计理念,狭窄的街道空间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5. 方案选择思考

上述设计方案,该如何选择?作者认为,设计定位决定设计方案!因此,需要问两个问题:

(1)我们想要休闲街,还是交通干道?

(2)四车道能否解决灵南灵北路的交通拥堵?

特色街道设计篇(3)

城市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框架,直接反映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街道景观的好坏对城市面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代的城市景观设计应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是一种贯穿历史、体现时代文化、凸显区域特色、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精神产品,包括文化价值和道德的体现,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促进整体环境的文化发展。个城市的街道景观应具有地理性、地方性,才能反映城市的景观特色,不同的地形、气候是有塑造特色城市街道景观的基础,街道景观特色的体现就在于城市本身与自然以及文化的和谐。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哈尔滨市地理位置及特点

哈尔滨是一座典型的中西结合又传承古今的城市,是一个集西方的浪漫与东方的典雅、悠久的历史与现代的节奏于一体的城市。哈尔滨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是中外文化融合的著名旅游城市,是一座具有异国情调及特殊历史进程的文化名城。哈尔滨位于北纬45’20,,4酽20,、东经]26‘15,,127’30,。属中温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一6℃。每年的冰雪期长达4个月之久,素有“冰城”、“东方莫斯科”以及“东方小巴黎”之美称。

1,2哈尔滨市街道景观现状分析及研究目的意义

在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对于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历史不长的哈尔滨而言,可以展现的历史文化景观较少,尤其是反映城市景观的街道景观设计,更是缺少地方文化特色。与哈尔滨历史面貌不相融合。城市街道功能单一、文脉断裂、人性化缺失、特色趋同、人文色彩淡化、历史风貌破坏、公共活动空间缺乏等问题,己对哈尔滨市街道景观设计的研究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打造特色化的街道景观成为哈尔滨现实而迫切的课题。 2,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从城市街道景观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设计原则出发,重点对哈尔滨街道景观进行深入地探讨研究,对城市街道的功能和街道景观的环境设计进行了分析,试图寻求运用艺术手段介入,期望以最佳街道景观设计模式来构建最具哈尔滨特色化的街道景观。从而完善优化环境品质,增加文化氛围及亲和力,让哈尔滨街道景观的建设在城市总体设计的理念下呈现出完整的城市地域特色。

哈尔滨是一座有着迷人的冰雪风光和欧陆风情的城市,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特殊的城市历史及独特的冰雪文化积淀。因此在营造城市街道景观时应充分利用哈尔滨的冰雪文化、欧式建筑等优势资源,从而打造出哈尔滨特色化的街道景观。

2,1结合得天独厚的冰雪文化凸显特色化街道景观

冰雪,对于哈尔滨来说是一笔得天独厚的财富,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冰雪资源,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哈尔滨是中国冰雪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冰雪文化的排头兵,哈尔滨创造了许多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冰雪文化之最和第一。哈尔滨丰富的冰雪文化积淀有着南北兼收,中外并蓄的特点。

如何利用哈尔滨的冰雪资源,提升城市景观的品位和魅力,使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和冰雪文化发扬光大,打造特色化的街道景观。我们需进一步的利用冰雪文化的拉动作用,使哈尔滨冰雪城市的形象再上一层楼。

做足了冰雪文化。不论是街道、还是街道广场,均主打“冰雪世界、冰雪文化”主题街道景观,使哈尔滨变成硕大的冰雪舞台,全力打造哈尔滨冰雪版的街道景观。让市民及外来游客亲身体验冰雪体育刺激的同时,更加深入的品味冰雪文化无处不在的欢愉,徜徉在哈尔滨市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冰雪氛围。

2,2借用独特的欧式建筑打造特色化街道景观

冰城哈尔滨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城市,因它独特的建筑而闻名,因它浓郁欧陆风情的百年老街而闻名中外,在这独具特色的欧陆风情建筑和最具洋味的中央大街中,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等欧式风格建筑。

营造哈尔滨特色化街道景观,应充分利用这些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不仅把中央大街打扮得更加富丽堂皇,成为哈尔滨最著名的建筑艺术长廊和最富特色的商业街道。而且还要打造风格各异的街道及休闲广场,构成了集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城市新风景,使哈尔滨精深久远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建筑艺术在街道景观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漫步美丽如画的街景中,欣赏着新异而独特的欧式建筑,犹如置身于建筑艺术长廊,五步一典,十步一观,使“小巴黎”的特征愈加凸现,诱人瞩目。

打造特色化城市街道景观,需要我们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城市优势资源,保持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和自然风貌,pl使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把哈尔滨建设成为优美舒适、特色突出的景观城市。

2,研究结论

特色街道设计篇(4)

绿色街道景观设计需要尽量减少对原有水温条件的破坏与干扰,从而实现绿色景观与城市雨洪管理系统的有机结合。为了让绿色街道景观设计发挥出雨洪管理的作用,在绿色街道景观设计工作中有必要做到根据城市街道中的雨水循环特点与水文特点对雨水管理景观设施进行分散的规划与设计,并形成雨水管理网络,从而发挥出绿色街道景观对雨水水质与水量进行管理的作用。与传统雨洪管理系统中追求雨水收集与排输的特点不同的是,依靠绿色街道景观系统进行雨洪管理体现出了对水文循环过程的尊重,通过利用土壤和植物来对雨水进行渗透与吸收。

(二)对街道进行立体绿化是绿色街道景观设计中的主要内容

对街道进行立体绿化是绿色街道景观设计中主要的表现形式。立体绿化与地面绿化相对性,通过开展立体绿化,可以解决城市中地面绿化难以满足生态环境需求的矛盾,从而实现最大化的生态效益。立体绿化的形式包括绿色屋顶、绿色墙面、绿色阳台、绿色桥体、绿色围栏与护栏、绿色柱廊、绿色棚架以及立体花坛等。立体绿化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而易见,值得重点提出的是,立体绿化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也不可忽视,通过对街道进行立体绿化,城市以及城市街道中能够具有更加浓烈的自然气息,具有多样化设计形式的绿色景观也能让街道景观与建筑更加协调,这对于陶冶人们的情操、调动人们在绿色街道景观建设中的积极性以及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具有着重要意义。

(三)景观装置艺术是绿色街道景观设计中的发展内容

景观装置艺术指的是装置艺术与景观艺术的结合。存在于公共空间中的装置艺术可以很好的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具体而言,景观装置艺术主要是在公共空间中使用装置艺术通过对材料、视觉表述、情感寓意等设计手法的运用来创造出能够让城市居民体验、观赏以及使用的景观,这些景观包括标识性进景观、庭院以及游戏和休憩空间等。随着景观设计技术的发展,景观装置艺术从功能与形势两个方面体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通过对景观装置艺术的应用,绿色街道景观设计可以在公共空间中创造标志性的景观,并在连接景观与建筑的基础上让绿色街道景观中的公共设施以及绿色街道景观所具有的文化性更加凸显,所以景观装置艺术的应用无论是对于完善绿色街道景观设计的功能还是对绿色街道景观进行点缀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绿色街道景观设计目标

(一)多样化

对居民的生活空间做出优化是绿色街道景观设计工作的主要目标与功能。通过绿色街道景观设计,不仅可以让城市中的生态系统平衡性得到调节,同时也能够发挥出治理空气污染、防洪蓄水的作用,而这些多样化作用的发挥,能够更好的提升居民对城市建设的满意度。绿色街道景观设计应当符合城市发展中对建筑多样化、功能多样化、街区短小且人流密度较高的要求。在阶段景观设计中频繁的使用拐角和分支小路不仅能够实现良好的通达性能,同时能够为居民步行提供方便;而绿色街道周边的建筑无论是何种情况,绿色街道景观设计中都应当重视与建筑风格的匹配;另外,绿色街道景观设计要凭借自身的功能来提高自身的吸引力,从而在提高人流密度的基础上提升绿色街道景观所具有的活力,在不造成交通堵塞和视觉污染的前提下实现绿色街道景观设计功能性的最大化发挥。

(二)人性化

特色街道设计篇(5)

1小城镇街道景观设计的现状

首先,小城镇盲目开发的现象非常普遍,不仅表现在旧城改造中,而且在新城的开发中,也都存在着一些与寒地小城镇整体发展不协调的行为。其次,小城镇道路超负荷运转,各项设施配套不完善,造成了较恶劣的街道环境质量。城镇化过程使得一个小城镇向膨胀的同时,必定又会呈现出更为强烈的内聚效应,小城镇中心密度大大超过其原有的规模。小城镇的街道只是盲目的改建拓宽,却很少考虑到街头的广场和绿地,人们在街道上找不到方便停留的场所,更不能举办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了。另外,小城镇道路大多都追求整齐划一的形式,从而缺少构成趣味性和多变性的空间,丧失了原有地形所特有的感觉和味道,结果自然没法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所以,小城镇街道景观设计研究应对街道周围的空间环境作出协调,处理好构成空间环境间的自然给予与所取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最后,小城镇街道景观设计建设理论滞后于实践,且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尚不能充分起到对建设实践的指导作用。

2小城镇街道景观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1以人为本

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是指在整体设计体系中一切设计活动、思想以及理念,其最基本的出发点应高度体现在人的利益和需求上,并以此作为设计效益的尺度。在小城镇街道景观的设计中,由于该地区自身环境特征,街道景观设计应高度重视生活在该地域人们的心理需求,在街道景观的功能、形态、生态以及人文等设计元素上,尽量减少硬质景观,而多增加软质景观,从而尽量降低天气给城镇人们生活带来的压力。

2.2强调特色

小城镇街道所具有的特色是体现街道景观风格特征的重要载体。在城镇景观设计中,如果街道缺乏特色景观,无论多繁华的建筑都会显得毫无生机,因此,强调特色是街道景观设计又一重要原则。设计中,应采取特色化的设计方法,尽可能地提高小城镇街道景观的异质性,对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进行协调,充分结合建筑、环境、空间与人的活动等各种设计要素,做到四季有景,体现景观设计的特色。

3小城镇街道景观设计策略

3.1丰富空间布局

在街道设计时将当地的人文、风俗、生活习惯、地域特色等软文化要求与地面设计有机融合,使人们能享受到当地生活风情的文化习俗,这也是体现地面设计的与众不同之处。对小城镇街道景观结构进行分析,景观设计不是城镇设计的某一阶段,而是贯穿于整个城镇设计的全过程。街道景观应从总体城市设计再到城镇局部地段,进行整体统一规划设计,与更大尺度上的城市设计联系在一起,使人们可以在不同尺度层次上把握整个街道的景观。

3.2增添公共活动空间及开敞空间

城镇街道的公共空间是人流聚集的地方,是小城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人与人交流的场所。针对小城镇街道存在的公共活动空间及开敞空间缺少的问题,小城镇街道景观在规划设计中应适当增添公共活动空间及开敞空间,应充分尊重自然、尊重人文,合理应用自然、人文、历史背景,凸显地域特色。

3.3个性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临街建筑的人口建筑与街区的结构巧妙结合,阳台的半街道空间与临街建筑入口的空间完美呼应,造就了临街建筑与街道相互作用的焦点,也是决定两者功效好坏的关键所在。通过对过渡性层次的良好把握,可以进一步增强主街中建筑的开放性,在居住街道中则有助于公共性和私密性之间的平衡。内外两个世界应该在这里搭接,而不是做截然的划分,设计中要增强两者之间过渡性层次,将建筑内部空间和街道室外空间有机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唐突的、断层式空间转化。

特色街道设计篇(6)

1 武汉中央文化区——楚河汉街的基本概况

武汉中央文化区位于武汉市核心地段,武昌区东湖和沙湖之间,地理位置相当于武汉市的几何中心。项目规划面积1.8km2,总建筑面积340万m2,是万达集团投资500亿元人民币,倾力打造的以文化为核心,兼具旅游、商业、商务、居住功能的世界级文化旅游项目。2011年9月30日,楚河汉街开业,项目总建筑面积21万m2,从开工到开业仅用8个月时间,建设速度创造业内纪录。

2 武汉中央文化区——楚河汉街的设计特色

2.1建筑特色

商业街的特色首先取决于街道及建筑特色,汉街采用了民国建筑风格,红灰相间的清水砖墙、精致的砖砌线脚、乌漆大门、铜制门环、石库门头、青砖小道、老旧的木漆窗户,置身其中,仿佛时光倒流。同时,汉街将具有时尚元素的现代建筑和欧式建筑穿插在民国风格建筑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3]。

2.2地方历史文化特色

汉街设有5个以湖北地方历史名人命名的大型广场,分别为“屈原广场”,“昭君广场”,“知音广场”(俞伯牙、钟子期),“医圣广场”(李时珍),“太极广场”(张三丰),每个广场按照广场主题布置一处整石雕刻的名人雕塑。汉街的小吃餐饮方面还是穿插了武汉热干面等地方特色小吃,景观的布置以及地面的铺设都很好的体现了地方的文化特色。

2.3景观设计特色

“楚河”贯穿武汉中央文化区东西,是文化区的灵魂。楚河全长2.2km,连通东湖和沙湖,滨河景观绿化带设计颇具特色,驳岸的处理古朴自然,整体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交响互应,很好的体现了主题。夜景的灯光设计极具绚烂,很好的照亮了楚河的景观带和和汉街的建筑群,成为城市夜景旅游胜地。

2.4公共设施设计特色

公共设施是一个商业街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汉街的小品设计极具历史文化品味,每一段主题广场的小品设计例如路灯,路边指示牌都很好的呼应了每个广场的主题思想,垃圾桶及其座椅的设计也同样融入了每个主题广场的文化氛围。

3 武汉中央文化区——楚河汉街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1步行街设计过于狭长和狭窄

传统商业步行街的适宜长度是600~1000m,汉街总长1500m,过于狭长的街道会令步行者身心俱疲。专家认为,步行商业街的宽度以20m左右为宜。[1]汉街的宽度设计过于狭窄,总宽度只有7~8m,而两边的建筑设计过于密集,很容易令游客在步行中产生压抑的感觉。另外,过于狭窄的街道难以保证充足的日照条件。

3.2商业定位模糊,缺乏特色

商业街定位是一个商业街规划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商业类型的定位要以突出传统商业街的地域文化特色为前提。汉街集合200多个国内外一流商家及其品牌,内容包括购物、餐饮、文化、休闲、娱乐等,但并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专业化, 令人感觉只是一个品牌及中外知名商家的大杂烩,没有自己专注的特色。

3.3街道绿化景观设计过于单一、平淡

汉街的绿化植物种类少而且单一,很多大的乔木选择比较牵强,而且不容易存活,街道两边的景观设计平淡而没有特点,无法很好的烘托气氛,体现主题。

3.4建筑设计不够体现主题文化

汉街的建筑设计整体和谐,但是很难体现主题“楚河汉街”这个中国历史文化意念很强的主题,整条街道几乎看不到中国古典建筑的影子。汉街中分布有最具特色的5座名人广场几乎都是中国历史人物,民国风格的建筑毕竟不能代表闻名于世的中国古典建筑,很多人并不了解民国建筑,并且整个汉街穿插了过多欧式风格的建筑,使我们这个太具历史地方风味的步行街显得有点不伦不类。

4 完善武汉中央文化区——楚河汉街规划设计的一些相关建议

4.1 进一步完善景观绿化设计

汉街两侧的绿化应该加强,特别是休息区的绿化作为重点,利用植物的暗示作用引导空间,帮助人们建立起行进中的目标,力图使步行者在行走过程中不产生压抑的感觉。楚河沿岸两边的景观设计应该增加其丰富性和层次性,提高植物生态效果,切实保证其夏季遮荫冬季透光,考虑在冬季主导风向一侧布置常青树挡风,在向阳一侧布置落叶乔灌木,并和休憩设施综合布置。改善楚河水质,恢复临水区应有的生态环境,使人们能够把水这一天然资源结合到游览活动中来[2]。

4.2注重商业策划与市场定位

圈定目标顾客,重点分析人口因素,明确目标顾客的年龄构成、职业构成、受教育程度和消费特色,从而对商业街的销售方式和商业特色有一个大致的分析。商业类型的定位要以突出商业街的地域文化特色为前提,要有一定数量的反映当地风俗习惯的特色经营,比如突出荆楚地区的一些特色餐饮和商业品牌。

特色街道设计篇(7)

1、建筑改造设计的定位

从街区的传统特点和现状来看,传统街区的功能复杂,而且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与现代文明和城市生活存在一定的冲突。对传统街区的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复杂的课题,包括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和较新单体建筑的改造、对街道空间环境的整治和对群体建筑的空间形态和建筑风格的保护更新等。其中建筑的风貌是建筑传统特征最直观的体现,建筑的风貌最先给人产生深刻印象。沿街建筑风格的统一是建筑风貌统一、体现街道整体性的重要阶段。

1.1 屋顶改造设计的定位。建筑屋顶的形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轮廓线,建筑的轮廓线是街道空间中最富变化、最为自然的要素,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街道空间的比例感受。特别是在传统街区的沿街建筑改造中,建筑轮廓线是设计过程中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坡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是塑造城市特色面貌的主要内容之一。坡屋顶设计是形成城市天际线的一种手段。建筑屋顶形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改造后建筑特色的体现,所以将屋顶改造设计定位于有关坡屋顶的改造设计。主要是传统居住区的“平改坡”的改造,应从形式的选择、色彩材料的统一、坡度的控制等方面来分析。

1.2 立面改造设计的定位。沿街建筑中,建筑屋顶是街道空间的顶界面,而建筑立面可以说是街道空间的竖向界面,是街道风貌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在对街道的改造设计中,沿街建筑的立面改造设计是沿街建筑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沿街建筑立面是街道的最直观的展示,也最直观体现建筑的风貌。建筑立面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里讨论的是传统街区沿街建筑的立面改造设计,所以主要从对街道空间的和对建筑风貌地域性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入手,对应的从建筑高度控制、色彩材料统一和细部特征处理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2、沿街建筑改造设计的内容

传统街区在长期渐进式发展过程中,始终遵循着中国传统的建筑空间布局,尺度宜人,建筑围合出街道空间,沿街建筑与街道空间密不可分、相得益彰。其生存能力就像人依靠人性一样,依靠于周围的建筑。完整的街道是协调的空间。街道正是由于沿着它有建筑物才成其为街道。

2.1 屋顶改造设计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各个城市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除了对建筑需求量的增加,人们对建筑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老式的平板建筑都成为建筑改造的对象。在传统街道的沿街面改造中,坡屋顶的设计也是屋顶改造设计的主要内容。这里主要从影响建筑风貌特征的几点因素,包括坡屋顶的形式,坡屋顶的坡度和坡屋顶的色彩材料等入手分析。坡屋顶有多种形式,改造过程中对屋顶形式的选择要针对性地以体现地域特色为出发点;坡屋顶的坡度控制是设计过程中重要的技术指标,它决定着屋顶的平缓高低,影响整个视觉效果;屋顶的色彩主要由屋面材料所决定,改造设计屋面材料的选择要以体现色彩统一为主要准则。

2.2 立面改造设计的内容。建筑立面作为街道的竖向界面之一,是影响街道空间效果最主要的因素。这里对沿街建筑立面改造主要讨论建筑的整体改造,在传统风格的改造定位下,沿街建筑的整体风貌控制是改造的重点,在改造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是沿街建筑的高度与风格问题。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直接影响到街道空间的剖面效果,而适合的高宽比是创造宜人空间的关键。建筑的风格则影响到街道空间的性格和氛围,统一的风格有利于形成较强的区域感和整体感,反之,杂乱的建筑风格则使街道失于零散。在建筑的立面要素中,色彩和材质同样具有统一风格的功能,在统一的色彩和材质下,不同的造型要素能够取得良好的协调效果。立面的细部特征的推敲,是体现建筑风貌地域特色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些构成要素都是在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设计中考虑的重要内容。

3、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案总结

特色街道设计篇(8)

1 概念探讨

作为地理名词,景观泛指地表自然景色。城市街道景观则涵盖城市街道景色和人造的景色。园林是西晋沿用下来的名词,园林设计是园林学的中心,孙筱翔教授提出Landscape Architecture可译为园林设计是正确的。园林设计因素包括构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和塑造、园林建筑布置、园林小品、园路和场地、园林植物、置石等等。是文科和理科的贯穿,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交融。绿化是建设绿地的行为,城市街道景观不仅有街道绿化要求,还要顾及园林城市建设,体现该城市的文化和艺术。

2 街道景观功能

①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框架,有人把城市街道景观比喻成城市景观的血管,在城市交通运输,购物,交往,都离不开城市街道景观。②城市街道格局是城市特色的重要反映, 每个城市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形成年代的不同,其街道格局也不同。③ 城市街道代表城市的形象。人们对街道的感知不仅涉及其路面本身,还包括街道两侧的建筑,成行的行道树、广场景色及广告牌、立交桥等等。④城市街道是展示城市景观的舞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荣誉教授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其著《城市的形象》一书中探讨了城市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问题,他认为“任何一个城市都有一个公众印象,它是多个印象的叠加。”

3我国城市街道景观现状

近十几年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但是我国城市景观与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不断努力。就目前城市街道景观的存在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功能设施不健全;环境质量差;街道环境“重车不重人”; 街道设施水平低下;街道建设缺乏个性。

4针对存在问题,街道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① “以人为本”的原则。②尊重、继承和保护历史的作用。③整体性原则。④可持续性原则。

5城市景观设计分析

城市街道可分为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商业步行和其它步行用道。它们要求都有自己的景观特性。但他们又有许多共性,即方便性、可识别性、可观赏性、安全性、适合性。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首先,街道形式的考虑。对于交通性街道,我们要以直线大半径的曲线为主,通过道路两侧的建筑和绿化树木的高度与街道宽比产生空间感受。这样为流动的车辆提供刺激的服务。在停车厂附近的墙上整一些壁画,为街道增添亮色。 步行街是交通性街道的延续,在设计时要注意合理使用收放的手法,中关村的北区在种植序列处理上就做的很好。如果再步加宽的地方设置一些园林小品如小型喷泉雕塑,增添了街道的自然情趣,如加拿大的特科果街。

其次,广告牌、环境雕塑小品和设施设计。广告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街道广告在现代城市景观中起了重要作用。街道广告的作用在于宣传,它需要强调刺激,为此尺寸较大,常常影响城市的形象,因此对于广告要严格审批。但如果街道广告和雕塑小品结合,既增添了不少乐趣,又节省了空间。街道雕塑小品、功能设施应当摆脱陈旧的观念,强调形式美观,功能多样,设计思想要体现自然,有趣,活泼,轻松。例如大胆的将电话亭、座椅和标示牌艺术化。

最后,城市街道绿化设计。 城市街道绿化设计是城市街道设计的核心,良好的绿化构成简洁、大方、鲜明、自然、开放的景观。古今中外道路绿化都备受重视。我国早在《汉书》中就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 说明2000多年前我国已有用松树作行道树,唐代京都长安用榆、槐等做行道树。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增多,功能各异,形成了各种绿带。也有将行道树、林荫道与防护林带共同联成绿色走廊。街道绿化设计同其它绿地一样也要遵循统一、调和、均衡、节奏和韵律、尺度和比例5大原则。城市街道绿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街道形式的选择要根据街道环境特色决定的。例如两侧建筑景观比较有特色,要表现建筑就要选择比较低矮的植物。街道绿化有其特殊性,其植物配置最为重要。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要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结合的美学的思想;在立地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通过隔离带的配置中、小乔木和花灌木,真正达到大、中、小乔木和花灌木的结合,是街道景观呈现层次化。城市街道绿化更应注意行道树的选择,改变行道树树种单一,地被色块过于重复的现象。应采取同一道路的行道树的配置手法相对统一的方式。我们可以选取十几种行道树作为基调树种,确保城市道路绿化能体现和谐一致的总体风貌,而中下层尽量丰富多彩。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大力推广本地自然条件适宜的树种。

参考文献

特色街道设计篇(9)

街道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在城市景观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城市街道除了其所具有的运输、行走等实用价值以外,还在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烘托城市建筑以及打造城市印象上起着重要作用。当前,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我国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引入园林设计理念,将城市建设和园林设计相结合,以期打造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环境,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而城市街道作为这项建设和打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和作用值得我们作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1.景观的概念

所谓景观,实际上泛指的是某一地区或地表的自然景色。比如我们熟知的城市景观,其指的便是城市的整体景色,包括自然景色和人造景色。而城市街道景观所涵盖的内容则主要包括城市的街道景色,以及人为制造和装饰的景色。

园林是西晋沿用下来的名词,园林设计是园林学的中心。园林设计因素包括构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和塑造、园林建筑布置、园林小品、园路和场地、园林植物、置石等。是文科和理科的贯穿,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交融。绿化是建设绿地的行为,城市街道景观不仅有街道绿化要求,还要顾及园林城市建设,体现该城市的文化和艺术。

2.城市街道的景观功能

在城市的景观设计中,街道也是其设计中的一项内容。即是说吗,城市街道也可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也同样需要对其进行正确、合理的设计。下面对城市街道所具有的景观功能作详细介绍。

2.1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框架

街道在城市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仅仅只是地域的连接者,还是一个为人们提供公共生活和公共活动的舞台。街道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整体框架,它承担着城市交通运输、观光、交往的重要职责。对外来游客而言,街道景观是其了解城市文化、感受城市活力的重要窗口。

2.2街道格局可体现城市的特色

纵观国内城市,几乎每个城市的街道格局都独具特色,很难找出一模一样的城市街道格局。这是由于每个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城市形成的时间不同而导致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与城市用地面积也得到了相应的正增长。现阶段,我国部分城市在原有基础上实施了城市扩建策略,将临近的老城或乡镇纳入到城市的规划建设范围中,扩大城市的版图;有的城市则选择脱离老城,在附近另开辟新城;也有的城市会选择新旧结合方式,将老城和旧城市结合起来,在两者之上谋求发展。

但概括而言,不论城市的发展形式如何,其城市街道的格局都是对历史的一种记载,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发展,或者说反映了一段历史,记载着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正是因为街道格局所具有的这一特性,所以当人们在经过城市街道,经过特殊地点时,就会产生相应的联想,联想到这个城市曾经发生过的一切。从这一点来看,城市街道其实是城市发展和历史活动的见证者和记载者,它蕴涵,并积淀了城市的文化。而反过来,城市形成和发展形态取决于,城市某一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具有代表性历史事件而形成的街道格局,同时也形成了城市在空间布局上所具有的独特风格和特色。

2.3城市街道代表城市的形象

人们对街道的感知不仅涉及其路面本身,还包括街道两侧的建筑,成行的行道树、广场景色及广告牌、立交桥等等。这一系列事物共同作用形成了街道的整体形象,而其中任何一种事物质量的低下,都影响整个街道的形象,而街道的形象又影响城市的形象。街道景观质量的优劣对人们的精神文明有很大影响。对于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来说,街道景观质量的提高可以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对于外地的旅游者和办公者来说,由于他们停留的时间较短,而且大部分时间在街道上度过,因此街道就代表整个城市给这些外来人员的形象。

3.生物的多样性与城市景观的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是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具体内容之一,同时也构成了自然景观。城市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动物和微生物无不藉山林和水泽等生长和繁育。山林包括了水、空气、土壤等主要的生态因子。一切生物都离不开地面,只有在地面上创造宜于多种生物生 长和发育的环境才能达到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城市建设一方面要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要对在城市化过程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的自然资源进行补偿,并建立 城市的人工生态系统,保证城市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人工塑造地形,以形成适应多种生物需要的人工小气候条件。

4.城市街道景观绿化设计

城市街道绿化设计是城市街道设计的核心,良好的绿化构成简洁、大方、鲜明、自然、开放的景观。古今中外道路绿化都备受重视。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增多,功能各异,形成了各种绿带。也有将行道树、林荫道与防护林带共同联成绿色走廊。街道绿化设计同其它绿地一样也要遵循统一、调和、均衡、节奏和韵律、尺度和比例五大原则。

城市街道绿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街道形式的选择要根据街道环境特色决定的。例如两侧建筑景观比较有特色,要表现建筑那么就选择比较低矮的植物。街道绿化有其特殊性,其植物配置最为重要。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要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结合的美学的思想;在立地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通过隔离带的配置中、小乔木和花灌木,真正达到大、中、小乔木和花灌木的结合,使街道景观呈现层次化。

5.结束语

目前,城市街道在城市景观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街道的景观功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本文对城市街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的分析,可以得出:城市街道不仅是城市景观的框架,是体现城市形象和特色的窗口,还是城市文化和城市历史发展的记载和见证者。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对城市街道所具有的实用功能和景观功能作全方位的考虑,尽量拓宽对城市街道的研究,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要求。

【参考文献】

[1]孟兆祯.园林设计之于城市景观.中国园林,2002,4:13-16.

[2]徐文辉等.杭州市城市街道绿化的研究.中国园林,2002,3:23-25.

特色街道设计篇(10)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g(2014)09―0093―02

简,雅各布思出版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说:“城市中道路担负着重要任务,然而道路在宏观上是线,微观上都是很宽的面,街道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是城市中富有生命力的器官。”由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近十几年间快速发展,在此趋势下,时有“建设性破坏”的发生。急速的城市扩张和旧城改造中,老街道逐渐陈旧狭窄,新街道往往忽略对城市历史人文的挖掘。

洛阳是著名的文化历史名城,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洛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伏羲得河图而画八卦,夏禹拥洛书以制《洪范》,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被誉为华夏文明的第一个高峰,周公制礼作乐,孔子入周问礼,儒学则兴,老子执史写经,道学始创,白马西天驮经,佛教首传,二程开馆授徒,理学远播。东汉太学,学生三万左思赋成,洛阳纸贵,以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为代表的我国古科技、教育、文化成就大都洛阳有不解之缘,正是为此铸就了洛阳崇尚理性、探微求真、大气恢弘、蓬勃向上的文化品格。但是随着近十几年整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事实文化名城,也推动着整个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使得其传统的街道被国家现代化的街道所取代,造成了景观趋同化的现状。

洛阳老城区街道现状问题

针对洛阳市最具有千年古都文化特色的老城区,主要的调研对象为老城区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于老城区城市街道的修补,是将街道上铺上青石板,重建丽景门,但是这种修缮不能改变老城区破败的现象。老城区最为洛阳市文化传承至今的核心物质文化载体,其该区域内的古城保护和整治是一种迫切的需求。

通过对城市街道景观使用者的问卷调查与城市街道的实地调研两种方式相结合,综合分析洛阳街道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对于城市的评鉴大部分认为洛阳是旅游及休闲城市,整个城市的生活节奏较慢,属于宜居型城市。以下为问卷结果分析(如饼状图1,饼状图2):

地域文化特色在其街道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城市地域文化特色景观的建设,是提升整个城市文化精神内涵的一种很重要途径。地域特色的街道景观设计是城市街道景观最根本的基础,文化是街道景观的内涵代表,体现着整个城市的精神和可持续的发展。在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中应该积极的理解和综合的运用其地域文化,强调在整个街道景观整体性和统一性,并着眼于其地域文化的特色,创造出具有明显地域化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

街道景观的设计原则

(1)保护和发展地域文化景观的原则

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文脉,历史是街道魅力与个性的体现。深入地研究城市在整个发展过程的历史发展、自然地理风貌、传统风俗习惯,结合其时展所产生的新的材料,营造出新形势下的街道景观,并通过此来提成整个城市形象及品位。

(2)以人为本的原则

街道景观的设计是以与人能产生良好的互动,作为衡量整个城市街道景观的标准之一。人群的活动也是整个景观环境设计所必须要考虑的重要的因素,因此景观的设计也要满足不同的人对于街道景观的需求,并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来合理地布置街道中的公共设计和绿化,真正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目标。

(3)可持续的原则

街道景观应为一种长期性的景观设计,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要依靠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良好的推动作用。

(4)整体性原则

从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其城市地域文化特色,也要考虑城市整齐的发展和布局,使整个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既有统一性,又具有整体的变化。

城市街道景观地域特色营造

通过对于洛阳老城区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四条街道的环境的营造来体现洛阳作为千年的地域文化,也是通过城市街道来展现洛阳城市面貌。老城区现还留存了部分体现城市个性特征和历史文化的街巷、胡同,是生活类街道的特色部分。

东大街特色营造

东大街是相对比较完整地保留其文化特色的历史街区,以最为古老的八角楼街道的分界点――鼓楼作为整条街区的终点。街道内名古屋(图1)和李占标故居,为街道的景观节点,以凸显历史文氛围。东大街在以后的修建中,要以保留其街道最原始的特色作为最根本的原则,将两侧建筑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织补形式的修建,保留其建筑外立面的整体格局。将:麦乱的电线进行规整,改变原来随意乱推各种杂物的街道环境。步行街形式的历史街区,应该设置其相应的雕塑、假山石、绿化景观以及城市家具等景观设施,作为街道景观中的衔接。

西大街特色营造

西大街属于生活类街道,这类街道的整体氛围是与本地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丽景门(如图2)为主要的老城区文化展示之一,在城门的入口处建有一些以文化展示为主的商业区域,将一些现代的设计元素与历史街区的进行融合,通过这种融合展示出城市发展的过程。街道两侧是以商业店铺为主,功能是满足所在区域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与游客对于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探寻。街边建筑主要是以二、三层的建筑为主(图3),建筑外延是传统的未经处理的砖墙最为装饰,店面招牌的装饰是以它们给人以历史感和对往事的回味,因此对待这些道路要慎重,改建时要注意不要改变道路基本形态。在尺度较小的街道空间,应尽量避免各种设施及构筑物的妨碍。在街道绿化方面可采用单行种植、自然式种植的多样形式,结合局部的装饰性铺装,还原一定的风貌。

南大街特色营造

南大街的主要形式,也是步行街也是商业街的另一种形式。商业步行街分为两种不同的区域,一种格式历史建筑为其街区建筑的主要形式,街区两侧沿街建筑和商业店铺的招牌形式都是依照传统特色来作为主体,用来凸显其地域文化特色。随着商业向多元化发展,商业、娱乐、休闲、美食、文化、旅游为一体,使得整个历史街区重新焕发生机。

北大街特色营造

北大街主要的形式是商业街区,商业街区通常在区域内的核心地段,两侧或单侧由店铺组成。由于步行的人流量较大,街道的宽度要考虑商业街的性质和规模以及机动车道和步行道之间的矛盾,因此需要将其进行分流的处理。(图4)商业街道一般是由沿街建筑、行道树、标志物构成,景观模式比较固定,因此需要注意建筑物和街道的连续和统一,适当地通过构筑物和街道家具创造均衡的空间,突出商业街特征的同时也突出文化地域特点。

街道的步行人流量大,密度高,且步行持续时间较长,因而需要设置人群休憩空间及设施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在步行街中,因为商业店铺的聚集,使人的活动有一个诱导性的、集聚性的规律,街道设施和小品的设计可成为既满足功能又有个性的街道景观亮点。比如座椅、雕塑、指示牌等都可以被赋予地域文化内涵,为人群提供舒适、识别、便捷的功能,同时起到烘托、点缀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图5)

上一篇: 合同信息化管理 下一篇: 档案归纳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