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63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528-02
随着医疗改革不断敌深入,社区群众对疾病保健需求的不断提高。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预防保健是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预防保健在目前医疗机构中的社区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础在社区医疗服务中越来越得到认可与重视[1]。本文就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做如下分析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随机选取社区群众2000名,其中男1100例,女90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52.6岁;学历有高中760例,大学以上540例,中专420例,大专280例;无病人群1050人,有病(包括各种急慢性病)950人。
1.2方法在随机选取的社区群众2000名后发放中医预防保健知识问卷,内容包括中医预防保健基础知识,对中医预防保健基础知识的知晓度、认可度及接受程度等相关社区服务知识。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以x2,P
2结果
由上表1所知,中医预防保健知识问卷调查人群结果分析显示,问卷回收率100%,知晓度有病人群86.3%,无病61.9%,高中43.2%,大学以上95.6%,中专75.9%,大专85%;认可度有病人群73.1%,无病55.4%,高中38.0%,大学以上90.6%,中专71.7%,大专75.7%;接受度有病人群85.8%,无病59.5%,高中34.2%,大学以上92.8%,中专70.9%,大专86.4%;结果分析显示有病人群对中医预防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认可率及接受程度均高于无病人群,而且随着教育程度文化水平的提高,越对中医预防保健知识的作用认可和接受,因此,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服务中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作用。
3讨论
3.1中医预防保健指导原则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继承和创新中医优秀医疗文化,弘扬中医特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丰富发展中医“治未病”理论与预防保健实践[2]。不断完善中医特色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的独特作用,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
3.2中医预防保健理论基础中医学的整体观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局部组织或一个器官的生理功能一旦失调,或受疾病等侵害,则整体功能受损,各脏腑功能失去协调关系,就会发生阴阳失调,动态平衡发生病变。而中医预防则注重整体,以扶正为主,治未病为主要法则,重在保健。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人体生命根本机理在于人体内部“阴阳、气血平衡、脏腑之间协调”。同时顺应四时气候、外界环境不同的变化加强保健防病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3]。这种“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理论在中医整体观点的指导下发挥中重要的预防保健作用。
3.3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本组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在社区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有病人群对中医预防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认可率及接受程度均高于无病人群,而且随着教育程度文化水平的提高,越对中医预防保健知识的作用认可和接受,因此,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服务中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中医预防保健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治未病”为指导的中医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医疗健康文化元素,长期以来在保障和预防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健康及养生观念变化,中医“治未病”理念和预防保健知识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发展;②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深化,积极探索和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是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预防保健作用。是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医优势,保障和实现人民健康权益,为全面建设小康及和谐社会奠定重要的生产力基础;③中医预防保健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文化。在社区服务开展以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是以中医“治未病”为基础理论,坚持以个体健康状态为中心,规范地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是充分体现中医特色,反映个性化、系统化、全程服务化及切实保证服务质量的新的医疗服务模式;④中医预防保健的开展是在《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4]的指导下以现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主要依托,按区域需求进行规划,设立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室。利用各种医疗资源,发挥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服务的作用。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光荣,施永兴,潘毅慧,等.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9:110-119.
1 高校开展体育保健课的必要性
1.1 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实施“健康教育”的需要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党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员令,强调“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 为此,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等等都应做出相应的变革,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增加保护健康的知识。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 教师在学生当中进行有关体育知识的传授,尤其是健康保健知识的普及,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体育运动在得到身心愉悦的同时,更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学校体育要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为宗旨,严格区别于竞技运动,以健身理论为重点,加强体育保健知识的普及,让学生真正懂得合理的体育运动对人体有益;体育运动比其他业余文化活动更具吸引力。让更多的学生在众多余暇的活动中选择亲身体育活动,并在参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体育意识,丰富体育知识,提高参与层次,使运动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1.3 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当前,以建立终身体育观念为重点的体育教育思想,在体育界正逐渐形成共识。它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也是学校体育改革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1.4 现代人树立现代健康观念的需要 过去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是“没病就是健康”。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健康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都处于一种安宁、完好的状态”[3]。这种完美的健康观念正是终身体育追求的目标。
2 高校体育保健课的教学内容
以“康复、保健、健身”相结合,根据保健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以积极预防、祛病强身、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比如以武术太极拳、青年长拳为主要教学内容,乒乓球、篮球、排球、跑跳游戏、跳绳、健身器材、健身综合练习器练习等为辅进行教学练习。体育保健理论课授课内容应以康复体育的理论知识、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太极拳、长拳等基本知识及练习方法为主。
3 高校体育保健课的教学方法
3.1 以理论为基础 体育保健课的对象,条件千差万别,课堂教学不可能使所有对象都能得到和自身完全相适应的锻炼方法、手段等内容,必须从共性的基础理论出发,使学生知道,怎样的锻炼才是科学的、合理的,怎样的方法和手段才是和自己的身体状况相适应的[4]。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生理、心理、运动医学、运动学、营养学等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为独立进行长期身体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把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使学生不仅有抽象的理论概念,而且还能够把这些理论知识和运动实践感受结合起来,建立起对理论知识直观的、感性的认识。
3.3 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及养成教育的培养 因为体育保健课的对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身体状况的担忧和心理负担,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在上体育保健课时,要把终身进行体育保健锻炼对学生身体的意义、影响、作用等讲深、讲透,使其深刻认识到身体健康对人生的重大意义,树立起战胜身体弱点的信心。还有部分伤残体弱学生上保健体育课时,思想顾虑多,心理压力大,对体育锻炼、康复体育活动有担心会加重病情,影响学习,奖学金受影响等不同想法。教师应根据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锻炼方式,使学生感受到爱护和鼓励。
3.4 注重三基教育 体育保健课注重三基教育,但不应过分强调三基,特别是技术、技能部分,而应以教会学生掌握方法和手段为主。
3.5 教学过程要内外结合,互帮互教 体育保健课的教学,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要求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锻炼和生活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找出共性和个性要素,既要顾及全面,更应因人施教。注意发挥体质较好、学习动作快、掌握技术好的同学的带领作用。注意保护好其他同学,与他们一起进步。也可以分组进行练习,教师耐心地辅导,同学间互相帮助,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3.6 注重师生交流 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感,有利于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不断持续,有利于学生自觉地按更高的要求去做,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健全地发展,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3.7 掌握学生锻炼的适应证 注意锻炼内容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加强医务监督。
3.8 教师应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 教师除掌握运动相关知识外,应重点加强病理等医学知识学习的积累,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运动处方的设计。
4 高校开展体育保健课的对策
4.1 提高体育保健意识 把体育保健课的发展与完善纳入到体育课程体系之中,把保健知识、解剖生理知识等与体育专项理论结合起来,使学生从理论上了解自身身心发展情况,理解健康与环境、生活和运动的关系,使学生的保健知识和保健意识有显著的提高[5]。
4.2 提高教师的技术专业水平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国家教委应有计划安排在体育院、系设立体育保健健康学专业;培养专门人才,充实于学校体育教育;各高校应有计划地安排在职教师培训,不断丰富教师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形成研讨体育保健、健康教育氛围;通过校际之间的研讨会、论文报告会、系列讲座、专家教授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为搞好教学,科研打好基础,促进健康教育。
4.3 学校领导重视 学校应在各方面给予支持,创造条件不仅加强对有伤残、病弱学生的体育保健课教育,也应加强全体学生的教育,使他们学到终生享用的体育保健知识和方法。学校应尽快将保健课向所有学生开放,开设健康教育课,以便适应素质教学需要。
4.4 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 体育保健教学应与学校医院密切配合,制定出较有依据、科学的运动处方,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健康状况,因人而宜地开展体育保健措施,同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康复情况、健康水平,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4.5 加强教材建设 本着我国传统保健与现代保健知识相结合的原则,吸取国内、外现有的保健、健康教育丛书之精华,国家组织专家编写出较高水平的教材,统一、规范、丰富教学内容,做到知识新,方法、手段科学先进。
5 结语
深入推进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围绕体育保健、健康教育这一课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我国有近两亿在校学生,占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他们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力军,担负未来国家建设的重任。当今和未来,世界文明飞速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6]。世界竞争主要是人才竞争,因此培养和造就既有全面知识修养,又有健全身体素质的新一代跨世纪人才,是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赵斌,陈上越.体育保健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2] 许洪文.影响高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的原因及其对策[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1):51-52.
[3] 林致诚,郭琼珠.普通高校保健体育课课程教学的忧与思[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1):118-12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8-0731-03
【关键词】 健康教育;因特网;学习;学生
大学生健康教育旨在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和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大学生树立健康意识 ,掌握必要的卫生防病和急救知识,自愿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增进自我保健能力。
华南师范大学从1990年开始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选修课程,一直采用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形 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广大学生对保健知识的需求。为解 决这一矛盾,在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的资助下,华南师范大学于2005 年开始着手建设大学生健康教育专题学习网站,并将其应用于大学生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
1 大学生健康教育专题学习网站开发背景
目前,全国许多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健康教育选修课程,在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意识 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该课程一直采用传统课堂教授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存 在局限,阻碍了大学生健康教育全面、深入地开展:(1)课时有限,传授知识的涵盖面 不广,每周1次的课时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健康需求,远远达不到广泛、深入地开展健康 教育这一教学目标。(2)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单调,有限的课时主要用于医学理论的灌输, 很多操作技能只停留在理论讲解上,缺乏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和实践机会,学 生根本无法掌握其要领,使健康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3)上大课的形式使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减少,学生的许多健康问题无处咨询。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对大学生健康教育课进行改革,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的普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网络多媒体教学既是大势所趋 ,更是教改所需[1]。
2 大学生健康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2.1 建设目标 大学生健康教育教学目标的重点不是知识点的掌 握,而是一种医学普及教育,其 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意识,掌握必要的卫生防病和急救知识。因此 ,教学目标不是一个单纯的教学网页,而是一个教学网页与健康保健网页的结合体;既要 提 供基本的医学知识,又要提供大量卫生保健知识,还要提供健康咨询、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 的机会和场所。
2.2 规划与结构 根据建设目标,大学生健康教育专题学习网站开设了 专题知识学习、保健园地、学习资源、在线测试、健康论坛5个模块。见图1。
2.2.1 专题知识学习 在内容设置上,主要是围绕大学生常见健康问题,从 不同角度入手,进行多方面的知识搜索、整理,得到一系列与学习专题相关的文本、图片、 视频资料等素材,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主要开设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保健、性知识与性 传播疾病、院外急救技术、营养与保健、心理健康与保健5个专题。见图2。
2.2.2 保健园地 专题学习网站的特色是在专题知识的基础上着重于保健 园地的开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设计,呈现大量贴近大学生的保健知识。 网站开设了女生保健、疾病保健、营养保健等保健园地, 其中女生保健园地开设有青春期保健、月经期保健、避孕指南、性心理保健等栏目,使女生 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困扰能迎刃而解。
2.2.3 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将一系列能够为教学所利用的资源,如文本、 图片、动画、视频等,按知识点非线性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科学的逻辑体系。包括:(1 )图片资料库。收集大量的医学科普图片,如人体器官解剖图片、吸烟有害图片、艾滋病 预防宣传图片、避孕方法图片等,揭开人体奥妙的神秘面纱,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易于接 受。(2)视频资料库。收集有一定操作技能的视频资料,学生可以随时调看,自主学习。如 ,心肺复苏的抢救视频最受欢迎,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掌握其要领。(3)教学课件下载 区。由于多媒体课件教学往往存在学生记笔记不便的缺点,所以将全部的教 学课件上网,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打开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拓展了传统课堂 教学模式的时间和空间。
2.2.4 在线测试 本网站在每个专题知识后都设置了形成性练习,可以对学 习者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同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2.2.5 健康论坛 健康论坛模块是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协作交流 的主要区域,提供了一个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场所。这个栏 目又分为3个部分:(1)在线咨询区为教师答疑区,教师和学生在这里就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进行讨论。咨询区还负责作业的提交与批改,教师在此处展示学生中优秀的作业,既能起 到鼓励作用,又能让学生吸取学习经验。(2)学习讨论区。学习者可以就 教师提出的问题以BBS的方式开展交流讨论、小组学习和协作式学习,实现协作解决问题的 目的。(3)健康保健论坛。选取一些当今热点或人们关心的健康保健主题,组织和引导学习 者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励和引导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
3 专题学习网站教学应用效果分析
3.1 学生学习态度 为了解学生对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和评价,设 计“基于专题网站的教改试验问卷调查表”,对参与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的100名华南师范 大学石牌校区2005级本科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 结果显示:(1)对网络课程总体感觉“很好”的有52人,占55%;感 觉“好”的31人,占33%;“一般”的12人,占13%;没有人认为“差”。(2)认为网络课程 辅助教学能提供丰富的教学图片、动画、视频,有助于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的有76人,占 80%;提供相应章节的保健园地,可 以学到更多的课外保健知识的有86人,占91%;提供讨论区,有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 交流,加 强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感的有86人,占91%;在讨论区提交作业,有助于学习者互相参考、借 鉴65人,占69%。(3)对于教学方式的选择,回答继续实行传统课 堂教学方式的有5人,占5.26%;选择“课堂教学+专题学习网站辅助教学”的88人,占9 2.63% ;选择“专题学习网站自学+课堂答疑”的有2人,占2.10%;没有人选择教材自学+课堂 答疑。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课堂教学+专题学习网站辅助教学”模式持肯定 态度,其中对学生最有吸引力的内容,是“保健园地”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健康论坛讨 论区的交互、协作式学习方式。
3.2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采用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择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选修本课程的100名学生为对照组,继续实行传统课堂教学;以华 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选修本课程的100名学生为试验组,前4章内容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后6 章内容实施“课堂教学+专题学习网站辅助教学”。课程结束时,2个班参加相同的测试。
试验班测试总成绩平均分为(76.08±9.87)分,对照班测试总成绩平均分为(70.32±10.51)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P<0.01)。试验班与对照班2种教学方法 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采用“课堂教学+专题学习网站辅助教学”的学生,考试成绩明显优于采用 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而在试验组自身对照中也可以看出,试验组采取“课堂教学+专题学习 网站辅助教学”的后6章内容考试成绩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前4章的成绩,对照组无 明显变化。
4 讨论
大学生健康教育专题学习网站辅助教学不仅能使更多学生以自学的方式接受健康教育,而且 能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插入图片及录像、链接相关网页等手段,扩展、丰富教材内容 ,把科学性、理论性、教育性、可视性有机结合起来。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 势。
4.1 学习时间、地点灵活 学生能够灵活地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突破了 传统课堂时间及地点的限制;另外,其学习人数可以无限多,不必集中于同一地点,解决了 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从而让更多学生可以以自学的方式接受健康教育。
4.2 具有较强的交互式学习功能 通过健康论坛实现师生之间、学习者之 间的讨论,不仅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使学习思路更开阔、学习方法更多样、学习效率更高。
4.3 教学内容直观、生动 专题知识采用大量的动画、图片、视频,用直观 、形象的形式来表达抽象的知识,如学习心肺复苏按压时,用Flas分层展现方式,使 学生能够看到正确按压时心脏在胸腔内被按压的位置、血流的方向、胸腔内的压力变化等动 态实况;通过视频观看完整连续的实际操作,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富有真实 感,培养学生急救相关知识。
4.4 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专题网站除教学内容外,还开设各种保健 园地,既拓宽了学习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又解决了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减轻了教师 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4.5 教学内容动态管理 与网络课程和其他教学课件相比,专题学习网站的 内容实现了动态管理,可以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及时更新和补充,以保持内容的时效性和资源 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健康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在 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健康教育的教学活动,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的图片动画演示、在 线讨论、答疑、测验等功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从而 使健康教育不仅成为知识的传授活动,而且成为全面促进学生健康的实践活动。专题学习网 站的建设是一种新的具有探索性的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与价值。
5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19-02
引 言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大众自身健康的意识也不断增强,这使得对体育保健的关注度也呈现逐步升温的态势,《经络腧穴学》课程在高职高专体育保健专业当中的普及则显得尤为重要。这对相关的专业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做到对客观实际的有效结合,还应该做好《经络腧穴学》相关知识的教育,从而让学生做到对《经络腧穴学》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真正掌握,则可以通过对《经络腧穴学》体育保健的知识的充分运用来对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实践进行自觉指导,结合当前社会对于体育保健人才的客观实际需要,通过对《经络腧穴学》课程所做出的探索性和常识性的改革,这样在体育保健专业教学实践当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优化教学内容
《经络腧穴学》这门体育保健课程有着特别广泛的涉及知识面,其中也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教师要通过这有限的时间内讲授完该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要让学生达到岗位所需要的实践技能,这关键是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针对这种情况,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做到对应用基础理论知识的突出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经络腧穴学》的基础理论课则把握的度为够用和必需,确立教学重点为强化应用和厘清概念,为后续课程《保健推拿学》、《反射疗法学》、《筋伤学》、《运动创伤学》和《社区全科保健》等实践应用教学课程做好铺垫。
一方面确立教学内容将职业能力需求作为导向。由于体育保健专业《经络腧穴学》课程教育应该将着力点放在能力本位教育上,这不仅要求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做到掌握,还应该要让学生在今后长期的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实践过程当中具备基本的更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让学生做到向他人传授和讲解体育保健相关知识的能力。这从体育保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看,使其知识结构更合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立足可接受性和实用性原则,可把《经络腧穴学》这门课程分为基础、提高和应用三大模块。基础模块为基本概念,提高模块为进行经络腧穴的相关应用方法,应用模块则为校内实训与校外见习、实习内容。
另一方面确立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在对于体育保健《经络腧穴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以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服务作为切入点,把握住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并且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对于基础模块则应该把握够用和必需的度,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厘清概念和应用强化。而由于新的保健知识、理念层出不穷,一般教材都很难紧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为有效对学生视野的开拓,则应该在教学当中尽一切可能向学生介绍一些体育保健与康复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知识。
二、改革教学方法
《经络腧穴学》这门体育保健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并且还有这比较强的技术性,所以教学方法要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应该仅仅是停留在对知识的积累。
一是作业合理布置。反对学生在对作业完成只是机械性的抄写,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意义有限。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对课后作业的布置当中,则应该选取诸如:“怎样理解经络腧穴物质性和临床应用的科学性”、“怎样理解腧穴名称的医学意义”等一些具备实际意义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后主动去查阅相关资料,或相互讨论,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分析问题综合多学科知识、独立思考和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为走向工作岗位后继续提高奠定基础。
二是巧妙设置问题,做好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灵魂是问题设置,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来的问题应新颖并能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则在思考、讨论中启发,而达到掌握知识和问题解决的目的。例如,学生在没有开始临床或社会服务应用前,要记住腧穴的位置和属经都比较困难,老师可以把同一经络的腧穴前后联系起来,把腧穴与解剖位置联系起来,为学生设置问题:如何找出趣记的方法。阿坝师专体育保健专业老师还因此而整理出版了《腧穴位置与属经的趣记方法》的小册子。
三是授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通过对讨论式、启发式、讲授式等多种手段的结合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加强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把经络腧穴的知识贯穿于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服务的事例当中,从而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当中对知识的掌握。这样不仅仅使得授课显得更为生动,而且还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加深。集中讲授重点内容,而使用课后自学、课内集中让学生对上讲台讲解讲授非重点内容;具备比较强实用性的内容,则使用讨论法以便让学生加深理解课程内容。
另外还有在课堂中引进多媒体,教学示范手段形式多样,加强师生交流,师生角色换位等教学方法尝试,都不同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做好实践教学,加强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针对《经络腧穴学》这门体育保健课程具备比较强的实践性,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则始终做到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加强,做好实践教学,做到理论和时间的有效结合,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充分利用人体模型。为增强学生对《经络腧穴学》这门体育保健课程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当中则可以充分利用人体解剖模式与针灸铜人模型,通过这些人体模型的使用,增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认识腧穴的解剖位置与针刺层次,将学生的理论指导实践。
二是注重人体自身腧穴定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为了做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则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人体自身腧穴定位,这样学生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不受到空间的局限,都可以对《经络腧穴学》这门体育保健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实践。
三是与校外企业事业单位合作,使学生有足够的见习机会。为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对经络腧穴的应用能力,学校可以大力加强校外企业事业单位的合作,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见习机会,而让学生在足够多的见习机会的实践当中,使其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服务能力的有效增强。
四、利用学生社团,有效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经络腧穴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上课学时是有限的,可是所要讲授的内容比较多,教师要让学生在这有限的时间当中做到对丰富知识的全面掌握,这其中具备一定的难度。而了解到当前大学生有着丰富的课余活动的特征,为有效对课堂时间不足的问题进行解决,例如我们学校通过校内〇丨华·健道美道协会组织,在课余时间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做到对体育保健知识的掌握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
一是开展专门性健康知识竞赛或保健技能比赛。在对课程开展的中后期,为有效巩固课堂知识,以学校团委和〇丨华·健道美道协会组织,把不同专业分成专业组和业余组来开展专门性知识竞赛或技能比赛,学生们在积极抢答或技能展示的过程中,把内向的学生也带动了起来,也向别人证明自己对经络腧穴知识的掌握。这种形式深受学生的广泛欢迎,这样也对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突出。
二是开展专门性讲座。教师在课堂学习空闲时间,可以让学生自己对主题进行选定,准备材料,通过校内〇丨华·健道美道协会组织在专业内部举办专门性的讲座,比如以经络腧穴与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等方面关系为内容进行探讨。把经络腧穴的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应用,从而将体育保健的魅力进行展示,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做到对学生视野和知识面的有效扩展,做到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
三是组织开展操作实训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组织,通过校内〇丨华·健道美道协会组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兴趣小组实践活动。协会会员于每周星期三晚上7:00-9:00在体育保健实训中心开展反射疗法技能训练(经络腧穴的具体应用训练)。同学们相互学习,交流心得体验,共同提高。协会活动把不同专业的同学聚到一起,有利了专业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提高了技能训练的效率,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同时也有效提高校内师生的健康认知。
我们还通过校内〇丨华·健道美道协会组织,协会的利用,组织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问卷,调研大学生的体育保健状况,在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后形成调查报告。通过多彩丰富的校园活动的开展,来对学生对方面发展的客观需求的满足,让学生的实践愿望和认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五、考核方式做好灵活多变
对于期末考试突击的想法进行转变,让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有效结合考和学,在课程教学之前,明确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的比例和构成。传统的考核一般包括理论和实践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可以表现为试卷、口述等,而实践又可分目测、体测等方式。自学完成作业、出勤率、小论文、口试、期末考试。除此之外,如果学生某一项特别突出,还可以进行加分。这种考核方式的实施,可以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思维和学习模式打破,将关注重点由结果变为过程,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得到提高。
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推荐一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频评定法”。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学生佩带手机已经普及,而且绝大多数的手机都带有较高像素的录像功能。据此情况,我们进行实践考核时,要求学生在自己描述某一经络和其中的腧穴时,一边操作一边讲述此经络的循行,主治功用,或者描述腧穴的解剖定位、针刺层次及临床应用等,并由其同学把这个过程录下来。录成视频后,如果学生觉得表现不满意还可以重录,值到自己满意为止。老师把学生录成视频收集并时行评定,评定不过关的还可以让学生再录。这样的评定方式,既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还能锻炼学生的专业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旁观自己表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有利于其改进提高;并且,这种方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创新能力。当然,在对学生录成的视频进行成绩评定时,也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客观评价方法。
六、课程改革与实践效果分析
在对一定时期的实践之后,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绩比较好,学生能把经络腧穴的知识应用于后续课程如《保健推拿学》、《反射疗法学》、《筋伤学》、《运动创伤学》和《社区全科保健》等的学习实践中。
一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在改革之后,让学生能够积极去思维,饱含强烈的动手愿望,营造出融洽的课堂气氛,在课后学生也能积极主动的和学生对于在学习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让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二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理论和实践教学当中,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起着启发引导的作用。在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都感觉训练和提高了自己的独立学习、归纳总结、分析解决问题、口头表达文字表述能力等。
三是增强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能力。在这门课程完了之后,通过见习实践,让学生有着完整的了解体育保健课程体系,让学生有着一次全面锻炼的机会,有效提升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服务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实习在信息反馈结果显示,在实习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够独立开展工作,并且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参考文献:
[1]张素珍,沈步乙.对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及学制改革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02)
[2]谢军,吴初竹,李学武.用当代人才观指导体育课保健康复专业课程改革[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04)
在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末,我国中职体育课都是在偏重体能、体质的实践中开展的,体育教学的中心一直是学生为足篮排、体操、武术、田径等教学内容而奔波努力,没有体现体育课内容服务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体育教育思想,造成学生多年连续上体育课却没能掌握有效的锻炼技能,提高体育锻炼能力,既浪费了时间,又偏离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经典教育理念。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很多,一是中职体育教育理念的偏颇,没能体现体育教学内容为学生服务;二是体育教育大纲和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不能满足学生的内心需要;三是体育教师的培养体制不合理,专业体育教师的培养与中职体育教学实践严重偏离和错位,专业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重武轻文,职业化综合能力和素质欠缺。这就导致中职体育理论课教学质量不能保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职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影响了“健康第一”、“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这一体育教育理念的贯彻实施。
1.我国中职体育理论课教学存在的不足。
我国中职体育理论课长期处于被动局面,一些学校从领导到体育教师忽视体育理论课教学,理论课成了风雨天、风雪天的替代品,有的学校因天气原因体育课不能在操场进行,风雨天的体育课成了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课老师争取的对象。据2007年对一些地区和城市的中职体育理论课调查了解:60%的中职学校,雨天体育课被其他老师占用,而改上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课等文化课;30%的中职学校,雨天体育课让学生上自习;只有10%的中职学校,利用雨天坚持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课知识。长此以往,体育理论课成了风雨天体育教师的被动课、主科老师的抢手课、学生的自习课或失望课。
2.坚持以学生为本,贯彻“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中职体育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身体教育过程,体育教学实践的开展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在了解掌握现代中职生的生理发育特点、心理成长实际基础上,迎合现代中职生的体育需求,在现行体育教学改革的四个理念、五个领域、六级学习水平框架内,建立适合中职生实际需求的富有地域特点、学校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加强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和形式系统建设。此外,改革以前体育理论课刻板、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媒体、互动式等理论教学手段与方法,变教师“满堂灌”为师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开展解剖生理、体育保健、体育卫生、体育营养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为学生今后自主从事体育实践、坚持终身体育奠定理论基础。
3.强化中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与自我教育意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体育理论知识教育和其他学科知识教育一样,随着时代的进步,其教育理念、知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中职理论课教学中,教育职能部门和教师应树立体育知识更新意识,以积极的求知心态加强体育新知识、新理论、新信息的捕捉和学习。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起体育教师不断深造和继续学习的长效机制,为体育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把体育教师培训、继续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学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学习、考核体系,使体育教师不断更新体育教学理念,更新理论理教学方法,充实理论课教学内容,为提高体育理论课教授质量提供保证。
4.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确保满足全体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
体育理论课教学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对于来自城市、乡村等不同地区的学生,分层次开展教学。在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既要体现知识教学的普遍性,又要照顾学生的特殊性。在教学具有普遍性的体育卫生、体育常识、人体解剖生理知识时,坚持以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消化为主,兼顾少数学生;教学竞赛、新知识、新观点等时,坚持以少数带动全体,满足全体学生的求知需要。另外,不断挖掘和整理祖先宝贵的保健、养生文化遗产,诸如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气功、太极拳及古代起居、饮食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用祖先的优秀文化遗产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武装学生。
5.加强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为中职培养文武兼备、文理双修的体育师资。
中职体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有关中华民族未来的战略问题,中职生正处于快速生理、心理成长期,在开展健身技能学习的同时,有实效地进行生理知识、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养生知识等方面的学习,能有效指导他们的体育实践,为今后终身参与体育实践奠定良好基础。
要做好中职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在认真抓好现有中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深造工作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和加强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改革现有中职体育师资培养体制:一是不断更新体育教育思想,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教师、树立以服务中职生为目标的学习意识;二是掌握中职生的生理特征、心理需求、体育兴趣和建康观,围绕中职生的体育需要开展专业学习;三是加强对我国古代养生手段、保健常识、营养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西方先进的保健理念、健身知识体系、有氧健身方法等,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四是抓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理论课程配套改革,加大解剖学、生理学、保健学、营养学、运动损伤学、体育锻炼原理等课程的比重,为他们将来从事中职体育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五是强化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期前教育实习、体育术科实习、专业理论课实习、综合教育实习等实践配套机制,使高等体育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毕业后很快进入中职体育教师角色。
参考文献:
[1]马纯.高职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思考.池州学报,2010(3).
为了解孕期健康教育在推广盆底肌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提高女性对盆底肌康复必要性的认识,我们对2009年7-12月在孕妇学校接受盆底肌康复知识和孕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的孕妇进行了授课前后盆底肌康复知识和孕期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7-12月在我院孕妇学校接受盆底肌康复知识和孕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的孕妇,共182例。
1.2 方法 将设计好的盆底知识问卷和孕期保健知识问卷发给所有的对象,并讲解填写的方法及要求,包括孕次、产次、年龄、孕周等。接受健康教育后,所有对象再次填写盆底知识和孕期保健知识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82份,回收182份,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数据统计包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82例孕妇的年龄为22-35岁,平均28.30岁;孕次为1-6次,孕周22-38周,平均28.52周;文化程度为本科以上73例,大专50例,高中或中专30例,初中14例,文化程度不详者15例。
2.2 健康教育前孕妇盆底肌康复知识与常见保健知识知晓率
2.3 健康教育后的知晓率 孕妇接受健康教育后盆底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96.67%,常见保健知识知晓率为97.8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见(P>0.05)。
3 讨论
3.1 提高女性对盆底康复认识的必要性 盆底康复治疗是一种无辐射、无副作用、见效快的一种无创物理疗法。经过妊娠和分娩的女性,不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十月怀胎的过程已经使盆底肌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初期表现为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或小腹坠胀感、尿频、便秘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将渐发展为尿失禁(轻度:咳嗽、喷嚏、大笑或提重物时就发生漏尿;中度:走路快就会尿湿裤子;重度:站立时都会发生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给妇女造成难以言状的痛苦,中国女性约有1/3遭受尿失禁之苦[1]。国际上普遍认为早期盆底肌肉训练对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近几年才引进并开展盆底康复技术,并已引起国内妇产科专家的高度关注,成为继妇科肿瘤、内窥镜后的又一妇产科亚学科。
我院对在孕妇学校接受健康教育的孕妇在授课前进行了盆底肌康复知识和孕期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前有85例孕妇的盆底肌康复知识知晓率<40%,常见保健知识知晓率<40%为0例,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健康教育前孕妇对盆底肌康复知识的认识不足,知晓率明显低于常见保健知识的知晓率。
3.2 健康教育在推广盆底肌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虽然孕妇对盆底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但是在接受盆底康复知识健康教育后,她们对盆底相关知识的认识明显提高。由本文数据可见,健康教育前有46.7%的孕妇对盆底相关知识的知晓率<40%,健康教育后孕妇对盆底相关知识知晓率上升至96.67%,与保健教育后常见保健知识知晓率(97.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盆底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
总之,我国近年来才引进盆底肌康复技术,人们对女性盆底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4-0056-02
对象与方法
对象
2012年12月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某村20~74岁全部常住女性,实际调查人数501名。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一对一现场问卷调查,质控员现场审核。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个人健康状况、乳腺保健相关知识及需求、乳腺自查、早发现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健康状况量表等六大模块共159个问题。
结果
一般情况
501名女性20~29岁51名(10.18%),30~44岁135名(26.95%),45~59岁181名(36.13%),60岁以上134名(26.75%)。未婚6名(1.2%),已婚456名(91.02%),丧偶34名(6.79%),离异5名(1.00%)。小学及以下文化142名(28.34%),初中209名(41.72%),高中或中专105名(20.96%),大学及以上45名(8.98%)。
乳腺保健知识知晓度
12道乳腺保健相关知识答对率最高73.65%,最低6.79%,被调查者乳腺疾病知识知晓度普遍不高(表1)。
乳腺保健知识获取途径和需求
有132名(26.35%)被调查者接受过乳腺保健知识培训。411名被调查者中采取何种方式学习乳腺保健知识调查,前三位为医务人员咨询285名(69.34%)、专题讲座196名(47.69%)、电视广播录像169名(41.12%)。411名女性中想了解的乳腺保健知识前三位为自查技术293名(71.29%)、乳腺疾病高危人群和预防方法269名(65.45%)、乳腺疾病临床表现206名(50.12%)。
乳腺自查知识知晓度
501名被调查者中336名(67.07%)知道乳腺自我检查;193名(38.52%)被调查者学习过乳腺自查知识,被调查者中知道乳腺自查的最佳时间仅有99名(19.67%)。
乳腺自查态度调查
过去一年里,有191名(38.12%)被调查者做过乳腺自查,其中坚持每月做乳腺自查的为50名(9.98%),有时和偶尔自查的为141名(28.14%)。未做自查的原因前三位为不知道怎样做178名(57.42%),不知道需要做73名(23.55%),觉得没必要做45名(14.52%)。乳腺自查的态度调查结果见表2。
结论
调查表明,仅有26.35%被调查者接受过乳腺保健知识培训;乳腺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不高,可见要加强乳腺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妇女的乳腺癌防治认知水平和健康行为[1-3]。健康教育要结合人群特点进行。农村妇女更加喜欢向医务人员咨询、专题讲座和电视广播录像等比较直观获得保健知识。健康教育活动要文字内容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4-5] 。
调查显示,过去的一年里坚持每月做乳腺自查的仅为9.98%。知信行理论认为一定程度知识的掌握,会使态度转变采取合理行为的可能。人们从接受知识到转化为行为改变是一个复杂过程,有健康知识不一定带来行为改变。因此,在对社区妇女进行防治乳腺疾病健康教育时,不仅要系统地讲解乳腺疾病知识,讲清楚为什么要做乳腺自查和怎样做乳腺自查,同时更要指导他们坚持进行乳腺自查,按时参与乳腺筛查行动,做到不仅掌握健康知识,同时形成健康行为[6]。
参考文献
邵月琴, 谈佳弟, 黄芳, 等. 上海市嘉定区女性乳腺癌流行趋势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 2005, 17(8): 390-391.
徐继前, 余超, 古小平, 等. 川东北地区338名农村女性乳腺相关疾病认知情况的调查[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0, 25(2): 109-111.
李轶群, 高霞, 陈映文. 上海市某社区妇女对乳腺癌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现况[J]. 职业与健康. 2012, 28(3): 274-277.
赵亮, 李素君, 王涛. 北京市女性乳腺癌筛检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6): 658-659.
【中图分类号】R8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51-02
目前,南宁市爱婴医院(妇幼保健院、综合医院)、爱婴卫生院普遍开展孕产期的健康教育工作,将孕产期的生理变化、妊娠期、分娩期的注意事项、自我监护内容、方法、孕期营养、心理保健、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住院分娩准备等不同程度地宣教给孕妇,但壮族孕妇对宣教知识的接受程度、其健康教育知识来源、知识需求、其家庭拥有健康教育资料等情况,尚不了解。而掌握壮族孕妇在这个特殊时期的健康教育需求,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同时使其增加对医务人员的了解和沟通,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为此,进行了南宁市壮族孕妇孕产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和保健知识需求以及家中健康教育资料拥有情况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0-05来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孕妇学校教育的健康壮族孕妇200人。怀孕时间为(13~38)周,所有孕妇均无躯体疾病,无明显不良社会因素,自愿参加本次调查。
1.2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由孕妇学校老师向孕妇讲明本次调查的意义,消除心理顾虑,由壮族孕妇在理解填写内容后自行填写。填答完毕后,当场收回问卷并检查无错漏项,收回问卷158份。
1.3统计分析 原始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录入,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壮族孕妇年龄小于24岁18人,25~30岁130人,31~35岁7人,36~40岁3人,平均年龄为(28.0±3.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14人(8.9 %);高中90人(56.96%);大专及以上54人(34.18%)。
2.2 壮族孕妇获取孕产期保健知识的途径依次为医务人员、家人、朋友、杂志、电视、报纸、互联网、宣传册(表1)。
2.3 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相关知识包括孕期保健、避免哪些不良因素对胎儿的影响、孕期监测、孕期心理保健及对胎婴儿的影响、分娩前的准备、母乳喂养及技巧、分娩方式的选择、新生儿护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总分为100分,得60分以上的孕妇占94.5%,得70分以上的孕妇占65.1%。
2.4壮族孕妇对孕产期保健知识需求情况对孕产期营养、优生优育、妇幼保健、心理保健、产后康复等知识有普遍的需求。调查发现孕期营养需求居首位,其次为胎儿健康状况、孕期自我监测方法、产后康复和母乳喂养。
2.4.1 最需要的资料依次为孕期营养、妇幼保健、优生优育、心理保健、产后康复、急救、传染病防治、文体、环保、消防等知识。
2.4.2壮族孕妇家中拥有各种内容书籍和宣传资料情况结果见表2
2.4.3 对孕期宣教内容和方式的建议认为进行新生儿洗澡、脐部护理的操作实习有必要的孕妇153人(96.8%);认为有必要示范母乳喂养姿势的孕妇149人(94.3%);认为有必要开展孕期心理宣教育的孕妇130人(82.3%);认为有必要在孕期开展心理测试并针对测试结果采取措施的孕妇131人(82.9%);认为有必要开展丈夫体验怀孕感受的活动的孕妇125人(79.1%)。孕妇建议的宣教方式有:除授课外还可采用图表进行演示的101人(63.9%)。
2.4.4 壮族孕妇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明显差异,见表3。
从表3可见,壮族孕妇对孕产期保健知识、孕期自我监护的掌握,在孕期健康教育施教前后有着明显的差异,孕期健康教育收效良好.对促进围产期保健及降低妊娠期并发症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4]。
3 讨论
壮族孕妇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远远不够。其接受教育程度对孕产期保健知识需求影响明显。一般来说,孕妇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需求越迫切,这与朱淑萍等412例孕妇孕期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相一致[2]。
壮族孕妇保健知识需求与文化程度有关。调查显示大专以上组对母婴生理、心理知识需求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而初中及以下组对疾病防治方面知识的需求较高,对生理、心理护理等保健知识需求率较低。[3]提示对不同文化层次孕妇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是十分很必要的。
孕产期健康教育可减轻壮族孕妇及家属对妊娠、分娩的担忧和恐惧,促进妊娠和分娩过程更加安全,在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普及优生优育知识起到积极作用[5]。
从壮族孕妇对宣教内容和宣教方式的建议来看,壮族孕妇都是希望宣教更生动,希望有互动能参与。孕期健康教育方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和人际交流与咨询技巧的教学方法[6],学者不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教学方法不再是沉闷的教学讲授而是专题讲座,快速反应,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模拟示教等生动活泼的,人人都能参与的教学方法[7]。提示孕期健康教育可适当调整宣教内容和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
参考文献
[1] 王红,王志秦.,母儿系统保健服务需求趋势及健康教育策略[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3):3243
[2]朱淑萍,闾锦秀,李惠民,等. 412例孕妇孕期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江西医药,2010,45(1):77
[3]王端霄.健康教育对育龄妇女儿童保健知识及行为的影响[J] 中国健康教育,2003,19(5):390
[4]胡爱华,李玉兰,魏玉萍,等.孕妇孕产期保健知识需求与孕期健康教育浅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9,6(11):122
[5]罗碧如,马蔚,王毛琼,等.成都地区住院产妇孕期参加产前教育的现状及需求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717-719
[6]许虹,裘秀月,汪国建,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法在《中西医症状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J].中华护理教育,2005.9(2):134
中图分类号:R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4-0061-03
Analysis of the level of breast care knowledg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501 rural women
WU Linying1, XUAN Dongliang1, XIE Peiming1, LI Dan1, LI Qiang2, ZHANG Yiying1, JI Ying1, ZHOU Hao1
(1.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10800, China
2.Huating Tow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8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the breast care knowledg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rural women in Jiading district. Method: Five hundred-one rural women of 20 to 75 years old were investigated with questionnaires and studied with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and the total score was 20. Result: The average cognitive score of breast care was 9.8±4.2. Logis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higher literacy rate and the more breast care education or publicity that the women had, the greater breast care knowledge that the women had. Conclusion: The knowledge level about breast care is not high in the rural women. Health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beast disease; health care knowledge; influencing factor; investigation analysis
杨玲等报道[1]乳腺疾病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是一般妇女的2?4倍。乳腺癌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而获得较好的治疗及预后,关键要有较高的乳腺癌知识知晓率[2]。在农村,乳腺保健的宣传教育相对较少,农村妇女乳腺保健知识比较缺乏。本研究以嘉定区某农村社区20~75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女性的乳腺保健知识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村社区的乳腺保健工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嘉定区某自然村全部20~75岁常住女性居民501人为调查对象(表1)。
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配偶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医疗保险情况和家庭收入情况等;②乳腺保健知识问答,共15题。1~14题为单选,每题计1分;第15题乳腺癌的症状为多选(6个选项),每项计1分,满分为20分;③是否接受过乳腺保健知识健康教育。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一对一调查,调查员说明调查须知及填写要求,被调查者当场作答,质控员进行质控。共发放问卷501份,回收有效问卷501份。
1.3 统计学方法
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主要统计方法有一般性描述、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乳腺保健知识得分情况
501人平均得分(9.8±4.2)分,其中≤11分的314人,占62.7%;≥12分的187人,占37.3%(表2)。
2.2 影响乳腺保健知识水平的因素
2.2.1 单因素分析
利用x2检验对可能影响乳腺保健知识得分的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按照α=0.05,调查对象年龄(x2=17.9,P=0.00)、文化程度(x2=66.6,P=0.00)、职业(x2=44.1,P=0.00),配偶文化程度(x2=25.8,P=0.00)、配偶职业(x2=29.2,P=0.00),以及家庭月平均收入(x2=23.8,P=0.00),不同组别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查对象的婚姻情况(x2=6.4,P=0.10),不同组别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01例调查对象,曾接受过乳腺保健知识的132人,占26.3%,没接受过的369人,占73.7%。将乳腺保健知识得分与调查对象接受和没接受过乳腺保健知识宣教进行x2检验,曾接受过乳腺保健知识宣教的组得分高于未接受教育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04,P=0.00)。在未接受过乳腺保健宣教的对象中,不知道去哪里学习的有263人,不想学的41人,看不懂宣传资料的29人,其他原因的35人。
2.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乳腺保健知识得分设为因变量,将通过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设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调查对象文化程度的升高,乳腺保健知识得分呈上升趋势,说明高文化程度是乳腺保健知识得分的促进因素;接受乳腺保健宣教的人得分高于未接受宣教的人,说明接受乳腺保健宣教对得分有促进因素(表3)。
3 讨论
本调查显示,该地区女性乳腺保健认知水平较低,原因可能是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对乳腺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及激素类药物的影响、乳腺癌的症状等较专业的知识较难理解和接受。绝大多数调查对象没接受过宣教,而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在哪里可以学到。此外,居民获得相关知识的来源也较缺乏。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配偶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家庭月平均收入以及调查对象是否接受过宣教的不同分组之间,乳腺保健知识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相互影响,进一步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居民的文化程度高低和是否接受过乳腺保健知识的宣教是影响女性居民乳腺保健知识水平的主要因素。
根据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结论,调查对象文化程度和调查对象是否接受过相关知识宣教均是调查对象乳腺保健知识得分高低的促进因素。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农村女性居民的乳腺保健知识水平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要提高农村女性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其接受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二应加大农村地区乳腺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方式,提高乳腺保健相关知识宣教的覆盖率。
本研究仅对嘉定区某农村社区501名女性居民进行了调查,样本量偏小,也非随机抽样样本,代表性尚嫌不足,通过更大样本的抽样研究深入了解农村地区女性居民的乳腺保健知识水平是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research on healthrelated knowledge acquisition mode and demand in rural residents sang xingang,yin aitian,li dehua,et al.center for health management and policy,shandong uniersity (ji'nan 25001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healthrelated knowledge acquisition mode and demand of the rural reside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optimizing of health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methods by multi-stag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20 087 people were selected from 40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of 8 counties.investigators conducted facetofac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households.results 33.0% of the respondents accessed health-related knowledge actively.and 79.0% of respondents wanted to know the knowledge about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the percent of respondents who got knowledge by watching tv,consulting the doctor and reading newspaper and magazine was 59.0%,34.1% and 10.1%,respectively.60.5% of the respondents wanted to know the knowledge by consulting the doctor.conclusion there was only 33.1% of rural residents got health knowledge actively.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n health education in rural area through various ways.
key words: rural residents;health knowledge;health education
我国有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他们的健康状况备受关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1〕,2003年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的2周患病率为139.5‰,慢性病患病率为120.5‰。此次调查还显示,农村居民对医疗机构的利用减少,自我医疗比例逐年增加,由1998年的23%增加到31%。因此,通过健康教育方式增加农民的健康知识,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的预防疾病,在生病时可以采取更为正确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为了解山东省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知识获得方式及需求,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康教育改进措施,于2007年4月对山东省8个县(市、区)40个村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在山东省西部和中部抽取8个县(市、区),每县(市、区)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村,每村按户主花名册进行系统抽样,被抽取家庭内所有2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均为调查对象。每个村计划调查300户(约600人),户数不足300户的村,从临近村仍按照系统抽样方法补足。实际调查40个村,共20 087人。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并经过专家论证修改调查问卷,由调研员持调查问卷入户,进行一对一的询问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个人及其家庭的一般状况(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以及家庭收入等);被调查者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被调查对象平时获取健康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在实际生活中获取卫生保健知识主要途径以及希望获取知识途径,被调查者是否想获取高血压、糖尿病方面的卫生保健知识。
1.3 统计分析 采用access数据库2次录入,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20 087人,其中男性9 127人,占45.4%;女性10 960人,占54.6%。年龄中位数为50岁,35岁~45组5 124人,占25.5%。文盲半文盲占35.8%,初中文化占29.2%。从事农林牧渔养殖业生产占65.4%,工人占5.8%,其他职业占28.8%。
2.2 健康知识情况
2.2.1 卫生保健知识获取情况(表1) 在被调查者中,只有33.0%的人(6 575人)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在经常主动地获取卫生保健知识方面,男性高于女性;高文化程度人群高于低文化程度人群;低年龄组人群高于高年龄组人群;低收入组人群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的比例最低,高收入组最高。
2.2.2 卫生保健知识来源 在总调查人群中,卫生保健知识来源排在前3位为电视59.0%、医生34.1%和报刊书籍10.1%,其他途径为0.5%~9.7%。调查19 719人中,有3.725人(18.9%)不知道从那里获得卫生保健知识。
2.2.3 获取健康知识的意愿(表2) 有9 883人想知道高血压、糖尿病知识,占49.2%。男性高于女性;高文化程度人群高于低文化程度人群;低年龄组人群高于高年龄组人群;低收入组人群想获取高血压、糖尿病知识的比例最低,高收入组最高。
2.2.4 最想获得知识类型 调查9 856人中,想知道高血压、糖尿病预防知识的人数所占的比例最大,为79.0%;其次为想知道治疗方法为35.2%;想知道危险因素为25.2%;想知道病情发展的为8.2%;其他为0.1%。2 067名自报患者中,想知道预防知识的为65.2%,想知道治疗方法的为53.8%,想知道危险因素的为23.5%。表1 不同特征人群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情况比较表2 不同特征人群获取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知识意愿
2.2.5 最希望获得健康知识途径 调查9 811人中,最希望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前4位是医生告知(60.5%)、电视(58.7%)、报刊书籍(13.7%)、广播宣传(12.4%)。希望通过宣传手册、亲戚朋友告知、家人告知等途径获取卫生保健知识的则占9.9%。
3 讨 论
健康教育是控制慢性病的必要手段〔2〕。本次调查显示,山东省农村地区居民经常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的比较少,只占33.0%,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1〕的结果(39.5%)。从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的趋势来看,年轻人、知识文化程度高的人越主动获取,与王雨〔3〕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是,慢性病患者主要是老年人,他们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在开展健康教育需要格外关注。对高血压、糖尿病知识的需求方面,绝大多数(78.41%)的被调查者想知道预防知识,远高于想知道治疗知识的比例(35.03%),与陈维清〔4〕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可以看出山东省农村居民已经认识到了预防的重要性。
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者获得健康保健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电视和医生告知,与蒋雄京〔5〕等人对医院门诊病人的调查结果差异较大。从被调查者的意愿来看,他们最希望的途径首先是医生告知,其次才是电视、报刊杂志等。说明农村居民对医生是比较信任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农民较少去卫生机构,去看病时医生也不注意传播健康保健知识,农村居民的保健知识仍然主要来自电视。山东省的农村卫生人员,大多数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的专门培训,故难以为农民提供适宜的卫生服务〔6〕。
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途径方面,有18.90%的被调查者不知道从哪里获得卫生保健知识,这部分人群是开展健康培训的重点。在具体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农村居民的特点来具体组织,比如语言要通俗易懂、形式要喜闻乐见,同时,知识要全面,防止形成片面的认识;针对农村居民生活、劳动规律特点,开展随时随地的健康教育〔7〕。
【参考文献】
1〕 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http:///open/uploadfile/200412/200412314857549.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