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21 18:22:12

大学英语课堂论文

大学英语课堂论文篇(1)

二、组织知识竞赛,使大学英语课堂成为比拼

知识的赛场有关教育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所以,只有积极主动的大学英语课堂学习才是有效的课堂学习。如果一个学生毫无课堂学习的兴趣,那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将不会在其身上产生作用。教师通过创设互动的氛围让大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在学习中比赛,寓教于乐,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如何才能组织好大学英语课堂竞赛,创设互动的氛围呢?英语教师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第一,目的明确,难易相宜。竞赛活动内容必须围绕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是为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的而服务的。即使目标明确,教师也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要做好预先的指导,适当地控制场面,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比赛内容要难易搭配,既让学生感到有挑战性,又让学生觉得经过一定努力即可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引导其不必过分计较成败。在比赛中,落后的大学生有可能会产生挫败感,英语教师应该引导这些学生看到积极的一面,不要过分关注内心的失落情感,应该重视的是在比赛中学到了什么,还应学什么,该怎样学。争强好胜是大学生的天性,而比赛则能让其将这种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比赛所具备的多样性、新鲜性、刺激性、知识性的特点能极大地满足大学生的挑战欲望。比赛不但能使参与者将自身的才能发挥到极致,而且能增强胜利者内在的信心和力量,也能促使失败者发现自身的不足,激发其努力上进之心,可谓一举多得。由此看来,大学英语课堂上的知识竞赛比单纯的“满堂灌”省事、省力,有竞争才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学习的热情。为了了解目前大学英语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情况,田甜对河南理工大学的教师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1%的大学英语教师都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4]

三、构建演讲式课堂,让课堂激情四溢

演讲式教学指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创设演讲的氛围,组织大学生演讲,让大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备课时,大学英语教师应先根据教学内容预留出5~8分钟的时间,给大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在台上,大学生进行慷慨激昂的演讲时,应让其他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每个学生既是观众,又是演讲者。而教师在学生演讲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学生的想法、动态,根据学生的演讲内容导入新课,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在讲每一节新课前,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搜集、准备资料,根据其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在学生演讲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并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归纳,提炼出与本堂课主题相关的内容作为教学目标,进行探究式学习。演讲式教学法可以活跃大学英语课堂气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新途径。创设演讲氛围、开展演讲活动的常见形式是课文复述式演讲。与单纯的课文复述不同,大学英语课文复述式演讲要求学生活用语言知识,对课文内容重新进行加工、整理、归纳,或在教师给定的情景中进行大胆的续写,然后口头表达出来,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演讲实践活动。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提出正反两个论点,让学生分别就两个论点来收集论据,进行辩论。这种演讲活动通常可设定在某一单元的学习结束时,由英语教师组织并兼任裁判,其形式可以是将全班学生按座位平均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或是按男女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实践表明,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在形式、内容、技巧等多方面都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四、改变课堂环境,使课堂在常变中常新

三尺讲台上,一本正经的大学英语教师站在黑板前,一列列“向前看齐”的桌椅,一个个正襟危坐的学生,时而抬头听讲,时而低头做笔记。这就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大学英语课堂环境。假如那些形状、摆放位置等十年如一日般从来不曾变过的讲台、黑板和课桌椅突然之间变作了另外一副模样,学生们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如果有一天,桌椅不再朝前看,而是“对对碰”,学生们不再对教师行注目礼,而是互相“注视”,那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简言之,要想改变大学英语课堂环境,创设教学氛围,英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改变桌椅的排列形式。第二,改变教室的光线和通风状况。第三,改变教室的空间和色彩。例如,用低矮的小隔板改变大学英语教室的空间,用盆栽等装饰花木美化教室,同时,调节教室的色彩。总之,只要学生们愿意,只要学生们身处其中能够更好地学习,就绝对没有什么坏处。教室空间是有限的,但只要英语教师用心思索,必定能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有利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氛围。为了了解目前大学英语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情况,薛良对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教师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3%的大学英语教师都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

五、重视课堂的结尾,让课堂充满回味

有个成语叫“善始善终”,意思是做任何一件事都应当圆满,不要虎头蛇尾,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学氛围再好,教学过程再成功,如果草草收场,也不能算成功。真正成功的大学英语课堂,其结尾应该是让人回味无穷的,有“余音绕梁”之妙。此外,大学英语的课堂结尾对创设良好的氛围也相当重要,有下面两种常用的方法:第一,学以致用法。英语教师在授完新课以后,出题让学生练习,使知识得以巩固,这也是普遍采用的一种结尾方式。但是,要使学生及时地消化所学的知识,教师就不能简单而随便地出题应付了事。在设计练习时形式要多样,或边练边讲,或先练后讲,或先讲后练,等等。第二,总结要点法。

大学英语课堂论文篇(2)

全人教作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新视角,包括两方面的意义:用全人类的教育代替民族利己主义教育,教育目的除传授知识外,更多是对人进行教育,是让受教育者心智得以和谐发展、人格得以健全[2-3]。目前,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已广泛传播至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教育思潮。全人教育研究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它在实践层面的重要性近年来也受到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专家的关注,其蕴含的理念能够契合《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符合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教学要求:“不但要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关于全人教育的理念,学者已经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由教育论,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深度发展学生自身的潜能,最终成为易于成就的人。20世纪初期,著名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发展不仅包括知识和智力,而且包括情感、志向、态度、价值观、创造力、人际关系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整体发展,在于促进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和内在潜能的充分体现。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隆•米勒对人的整体发展理论作了系统阐述,把这种理论最终定义为“全人”教育。隆•米勒认为全人教育着力于重视人的全面完整发展,实现培养诚信、公平、正义、平和、同情、爱等美德[4]。20世纪末前后,“全人”教育成为全球性的教育改革运动,逐步传播开来。全人教育理念在我国诸子百家思想中早有体现,近代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等的教育思想无不渗透着全人教育智慧。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全人教育的关注度不断增加、研究不断深入。《西方当代全人教育思想探析》的作者谭敏和范怡红指出:“全人教育思想是一场关于教育目的的革命,旨在纠正我国近现代教育的政治化、机械化、世俗化与功利化现象。”袁广林提出,全人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单面人”,而是具有健全人格、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冯建军在《论全人教育》中提出:“全人教育是由自然教育、真的教育、善的教育和美的教育四个维度构成的金字塔结构,四个维度是逐步递进的。”吴立保提出:“全人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与指导思想,而且还是一场教育改革行动与教育实践。”国内学者对全人教育的研究成果日渐丰富[5-7],但具体到对于全人教育在教学实践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本文以全人教育模式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大学英语课堂的实际,试在全人教育理念指导下探索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以期为推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进程助力。

2全人教育的理念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2.1转变教学理念和角色是前提

目前,我国关于全人教育观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讨论不多。一方面,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必需,还要与课堂以外的其他学习形态关联;同时,学科内容不仅是课程的唯一组成,还应该在界限分明的学科之间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最终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获取一定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更远的目标是让他们能够热爱学习,也不会因为一时的英语知识、技能的欠缺,产生畏惧和自卑心理,从而实现真正的“我要学”,不是在强压之下的被动学习。在全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师要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和提升素质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内外的活动,在活动中沟通、交流,不断锻炼自己的学习实践能力。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是老师引导下的同学间互教互学,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角色,引导同学们集思广益,通过相互沟通情感,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形成初步的社交能力。因此,要在课堂上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关系,逐渐改变“一言堂”的角色,由“讲授者”变成“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促进者”“帮助者”。要以一颗平等、友善、信任、宽容、尊重的心对待学生的情感、想法、观念和错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如通过英语角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提高英语表达能力;以“探究”“合作”“释疑”等教学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表现、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要善于搭建学生互相交流、合作的平台,引导学生讨论、质疑、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重视不同类型的文化之间相互借鉴,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以提高个人素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比较中外不同文化氛围的知识差异,积累民族文化,了解外国文化知识,做到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只有熟悉、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才能在学习、生活中更熟练地使用英语,培养较强的沟通能力,使学生在不断的交流和合作中学会做人和生活,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承担社会建设的责任感。如果坚持不懈在课堂贯彻这种理念,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必定会有长足进步[8]。

2.2细研深挖教材是基础

对于每个大学生而言,大学英语课程至少伴随两年的时光,毫无疑问是一门有重要影响的课程。在大学生人格形成、素质提升的关键阶段,深研教材、挖掘教材的人文特色,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素养的基础。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中通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很多,但大多存在更新周期长的问题,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多年来一成不变,缺乏时效性,内容陈旧枯燥,不能与时代紧密关联,课堂教学与现实社会脱节,学生面对这种死板的内容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除了及时更换、调整教材之外,还应该结合社会最新的内容,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外延,会发现课文中蕴涵着不少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好素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中许多文章就具有这些特点,富有时代气息、思想深意和文化内涵,可以增进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实现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同步提升。如College-TheLaddertoSuccess?DancewithLove、LessIsMore、BeatYourFear、TheWaytoSuccess、WhenWorkIsaPleasure、SecretstoBeauty、PassionGuidesLifeChoices等文章,如果把这些文章巧妙解构、合理运用,可以变成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坚持不懈等健康心理品质的好材料,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面对成功、选择、交友、恋爱、择业压力。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针对目前高校英语教材内容的选取,应与学生的文化知识紧密相关,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兴趣,降低语言理解的难度。比如,可以结合外国总统的就职演讲、国情咨文等,以及互联网上最新的一些消息。在教学中,杜绝把不同类型的知识人为地割裂开来,孤立地去学习某一门课程,造成学科之间相互孤立,这种倾向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和思维方式的僵化。要善于优化使用大学英语教材中这些文质兼美的课文,逐步增强大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审美情趣,善于培养美好情操,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形成完善的人格。只有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影响和渗透,跨越学科之间的各种鸿沟,才能开拓学生知识学习与问题研究的视野,这些目标的实现要求在教学中细研深挖教材,摒弃本本主义、唯教材论,大胆开拓,真正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3引导学生探究合作是关键

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课堂,唱主角的应该是学生。不能仅仅将英语教学活动作为交流工具,老师在课堂上僵硬灌输,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漠视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最终由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需求的缺失,导致他们在课堂上找不到感觉,只能靠玩手机打发时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体性地位的体现,需要英语教师长期的引导和熏陶。由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压力,大多数学生难以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甚至不能静下心来阅读英语作品,体味西方思想和文化的精神,为此,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作为弥补。由于学生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紧凑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要依赖老师的讲解,被动参与知识的接受,没有时间也不可能积极地思考问题,成为英语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被动执行者。在“全人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的目标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9-10]。要对学生正确的引导,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和思想表达能力、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学目标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着重于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贯彻终生,这一点极其重要而又极难实现,唯其难,所以要坚持。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一些变通的方式,穿插在课堂里面,比如授课前可以给学生10分钟时间,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presentation;也可以让学生就某个感兴趣话题发表看法,展开即兴演讲。也可以在课中设计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合作学习,让他们通过合作、交互式体验,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还可以利用课文主题设计访谈节目,让学生当主持人,采访“名企业家”,探讨他们成功的秘籍,以这些成功人士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悟[11]。黄源深先生指出,外语系学生易患“思辨缺席症”,这与我国教育工作中长期以来过于重视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训练,忽视对学生进行思维素质、能力培养有很大关系。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全人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最终实现以“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育人模式,也体现出人本主义思想在教学工作中的渗透。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点不一致,学生间、师生间的互相启发和讨论,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体素质。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平台,用好它、挖掘它,会使英语课堂灵动有趣,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2.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是保障

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离不开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作为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教授在《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中指出,“大学英语综合评估体系还有待建设和完善;大学需建构和谐语言生态。提升教学质量才是坚持科学的大学改革观的核心。”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是存在问题的,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是考试成绩,视其是否通过某些考试等作为最终评价手段。对于老师的主要评价标准也是看他们发表的论文数量和级别(所谓二类、三类、C刊等)。这种只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的做法显然是不科学的,是片面的,不利于让老师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教学研究,最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至于形成唯分数论英雄的局面。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把形成性评价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以及与之相关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作出调整,随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新的学习需求,这才是全人教育的根本目标之所在。而这种教育模式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在备课中、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精心设计,精心实施,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因地制宜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大学英语课堂可以事先设计一个以“朗读背诵”“自由读写”“口语交际”“课堂活动”“课堂表现”“作业测验”“个人特点”为主的表格,依照这个表格对学生评价,取代传统的以“出勤”“交作业”“参与活动”三大板块为主的评价学生平时成绩的做法,更新评价机制与模式。随着大学英语教师工作量的加重,大学英语教师的评价机制要尽快加以调整和改革。要本着教学为第一要务的原则,调整教师的工作重心:教师平时进行科研、是必要的,搭建“教学和科研”的平台则更重要,如何把“教学成绩和科研论文”合理地结合起来客观评价教师的工作,为他们职称评审、绩效考核“减负”更是一门重大课题,需要学校主动作为,切实为教师考虑,推进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大学英语课堂论文篇(3)

人本主义教育观是现代西方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以A.H.Maslow及C.R.Rogers为主要代表人物。人本主义教育观重视人的价值,把学习者的情感、动机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上,在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教学的人文化和对学生全人发展的关注,形成一种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以良好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成是教学主体的教学新模式。Rogers和Freiberg指出要解决学习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学习者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受教育者。人本主义理论强调的是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而不是认知因素,注重为语言学习提供安全环境而不是增加焦虑,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发展。人本主义教育观符合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到的“因材施教”及“个性化”等理念,这也与大学英语教学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价值取向一致。根据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教师的关键作用就在于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促进学习和成长的环境,教师应以“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为切入点,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融入情感因素进行设计,与学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新型关系,使师生共同体验教与学的乐趣,乐在其中,自然教学相长。

(二)体验式教学理论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明确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要以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基础,倡导释放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个性化、互动性的英语教学环境,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功能完备、内容丰富的网络学习平台,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外语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在实践中学,使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学习有关知识内容,实现自我教育,是一种新的语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在建立学生主体课堂,创设接近真实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加大信息输入,促进语言产出,为学习者提供交流互动、意义协商机会,培养自主性、用语言做事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潜能和价值进一步受到大学英语教师的关注和首肯。

二、大学英语新模式下的情感因素分析

大学英语新模式下的情感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个体因素和交互因素两类,个体因素包括焦虑、自我抑制、自尊、语言学习动机等,而交互因素包括课堂交流、合作学习、跨文化交际意识等。

(一)个体因素

语言学习是一个受许多复杂因素影响的心理过程。作为影响语言学习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心理因素,外语焦虑与外语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下,随着网络教育的学习格式(教学方法、学习过程、著作工具、学习环境、评价策略等)越来越统一,学习者,尤其是性格外向的学习者兴趣降低,学习动机减弱。此外,面对网络学习这种高结构化、统一的学习形式,许多学习者感到茫然,不知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容易产生不安、沮丧、自我怀疑、忧虑、紧张等焦虑情绪。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下英语学习者的焦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课堂教学焦虑和网络自主学习焦虑。课堂教学焦虑涉及教师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过程中出现的焦虑。网络自主学习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身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习者自我控制力不够,又缺乏外在的监督和约束,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很难得到发挥,网络信息甄别困难,在线测试设计人性化不足,师生互动交流缺失等问题都会导致学习者产生焦虑、自我抑制、学习动机缺失等情感。

(二)交互因素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过程,学习参与者进行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需要师生双方经过“教师输入—学生理解—学生输出—教师指导”等环节来完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一方或双方不满。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师生和生生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时不在影响着语言学习课堂的氛围、课堂活动的模式和学习的效果。作为教师,如何利用庞大而丰富的互联网资源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已成为每位教师面临的难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今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要探索更为现代化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相互协作又敢于竞争的能力。教师可利用学习者的电子档案对影响学习者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进行评估,对学习者自主学习管理能力、心理和行为展开干预,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创造更多的师生间的沟通机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创造轻松、和谐的网络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可采取鼓励小组讨论、自我评估等方式,避免过多使用测试或公开问答等传统语言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更有意义和实用的指导,鼓励和支持有利于网络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以提高学生的自信,消除孤独和焦虑心理,使师生关系融洽和谐。

三、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自20世纪后期以来,信息技术已越来越深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与学习中,使外语教学与学习的手段和方式都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变化。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个性需求与目标,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知识整合的环境来帮助学习者构建新的理解。教师将要承担一种新型的更进步的更具挑战性的角色,教育信息化关键在教师。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看,课堂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师生和生生互动教学环境中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不可或缺的中介作用在大学英语情感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了体现,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换位思考、调节课程设置等措施来满足学生情感和智力两方面的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反思课堂教学,激活课堂活跃因子

在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学生个性张扬、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教师如果不反思自己的教学,不重视教学研究,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就很容易跟不上时代步伐。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反思教学要求教师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关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把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形成教学理论,形成的教学理论反过来又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此外,教师还应该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通过优化教学互动,调节师生关系及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优秀教师总是通过反思课堂教学和情感因素,想办法创建与优化教学环境和课堂心理气氛,使课堂成为师生共享知识的乐园,并把外语确实当作一种交流的工具,而不至于当作一种焦虑和负担。教师不单单要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到精彩的求知世界,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夯实他们的理论基础和人文修养。

(二)换位思考,适时纠错与提问

换位思考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情感调节方法。师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多重身份的建构使得双方深刻体验到“教师的辛苦和学生的不易”,从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双方的人际交往更加和谐。新的教学模式多鼓励学生采用多媒体网络来展示个人或小组的学习成果,然而由于性格、情感以及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每位学生对自己展示的实践无法做到精准预期,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提醒、纠正,做出合理干预,适时纠错。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以自尊为前提,满足自尊成为学习动力的第一源泉。如果学习者的动力是单向的,语言学习也很难成功,还需要教师外在动力的配合。新的模式下,交际恐惧、负面评价恐惧和测试恐惧等传统因素仍然会使学生感到焦虑。教师如果不能忍受学习者的少量语言错误而立即给予消极的评价,学习者就会在语言输出时产生焦虑感。过高的焦虑使学习者瞻前顾后,出现行为失常和思维混乱的状况,极大束缚其认知能力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害怕他人批评或者由于出错而自责时就会回避没有把握的语言运用。学生没有足够的操练时,其语言发展会因此严重受阻。不管是正面反馈还是负面反馈,都具有情感的特征,教师必须鼓励学生,不能使学生产生胁迫感和疏远感。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必须是展示性提问和参考性提问的有机结合。参考性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需要做出更长且更复杂的回答,而过多依赖于课本的展示性提问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使其产生厌烦情绪。作为处于中高级阶段的大学英语课堂,课堂提问比重应向参考性提问倾斜,同时又适度保留展示性提问,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研究学生心理,创新课程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教师往往被认为是教学型教师,其主要任务是从事与大学英语教学相关的人才培养工作,但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已经成为教学的主导。针对教学如何服务于学校办学目标、服务于专业建设需要、服务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教师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研究所教学生的心理,调整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一起协商教学方案,共同设计教学任务与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新的课程设计应为学习者提供自然的语言使用环境。当学习者试图完成任务时,他们有充分的互动机会、合作机会和独立探究机会。由于学习者必须设法理解对方和表达自我,这种互动、合作和探究能够促使他们验证假设,修正假设,建立新假设,修订或重组原有的语言系统,进而促进了第二语言习得。有效的课堂互动可以将课堂变成师生、生生之间在语言、情感、行为和认知等方面进行相互影响和交际的场所,使课堂教学成为真正的意义建构。此外,教师还可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建立英语QQ群,定期解答学生疑问,通过书写英语EMAIL,关注学生的情感要求等方式,延伸出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

大学英语课堂论文篇(4)

近些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尤其是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改革在新的高校课堂模式、教育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所提供的教学氛围中,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在许多高校都逐渐开展起来了。第二课堂的说法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内教学活动而言的,它指的是学校在常规的授课教学活动以外为学生营造的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环境和活动。第二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向学生提供比传统课堂教学丰富得多的学习手段和内容。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学生是活动的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取向和兴趣爱好去选择参加不同的活动,而教师则可以因材施教,设计不同形式、不同难度的内容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但在很多高校,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还比较单一,教学效果也不够显著。这里,笔者将探讨英语第二课堂的几种活动形式。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如下:

1.安排常规活动:

1.1英语角

英语角活动是由专人负责的常设项目,可在校园内固定地点,定期进行。英语角能提升全校的英语学习氛围;它所创造的良好语言环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交流愿望,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英语角可以采用下面两种方式进行:

1)自由交谈。邀请外籍教师和英语教师参加,师生或生生之间进行自由交流也可以提前公布一些讨论的题目让学生有所准备。讨论题目的选定应具有代表性或是大家都比较熟悉和关心的话题。

2)访谈外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配不同的访谈任务。例如:了解某种风俗习惯,风景名胜,校园生活等。学生根据任务设计不同的问题,与外教进行交流。访谈结束后.各小组可以就访谈结果进行相互交流。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提问,如何与人沟通,而且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1.2英语情景棋拟室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搬进教室进行模拟,并定期开放。比如,商店购物银行交易、餐厅就餐、机场登机等等。在这种仿真的环境中,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会大大提高,英语操练的效果也会十分显著当然,这种活动同时需要多个教师指导组织并配合。同时,也需要一定数量的必要道具才能进行。

1.3影视欣赏英语影视教学的优势是多面的。首先,它能提供丰富的文化、社会背景,造就一种亲临其境的课堂氛围。其次,它能让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可以引导学生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再者,通过影视的形象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并激发其进行语言实践的热情。因此,学校应定期向学生开放多媒体教室,利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有价值、有利于练习口语的外语录像、电影等,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化环境,加上教师的适当讲解,师生之间观后感的交流,学生的英语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1.4英语专题讲座有计划地聘请一些专家、学者、外籍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掌控能力,增强语感、启发思维、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而且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领略到某一知识领域的精华,看到成功的希望,找到通向成功的方向。

2创办各类英语机构:

2.1英语协会

英语协会是由学生组织的社团,定期开展英语活动。外语协会可下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分支机构,供学生选择参与。如:英文演讲小组、英文剧社,英文合唱团,英语朗读小组,英语阅读小组,英语智囊团等。

2.2校园英语调频台

校园英语调频台是英语课堂之外覆盖面最大的辅助设施。它可以在学生的闲暇时间,如早晨、午休、晚间广播,让学生时刻处于英语的氛围中;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语言环境中逐渐培养他们的语感。培养语感在语言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多听、多说、多模仿自然就能形成一种语言使用上的感觉。校园英语调频台,可以招募一些口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担当主持人,分级分段播报各类英语节目。例如:转播经典英语广播节目、访谈外籍教师、介绍英美国家风俗习惯等,以增加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调频台的负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采、编、播,在制作精彩节目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节目播出后,应对学生的收听情况进行走访、问卷调查、并反馈,以便不断提高节目的质量。

2.3学院英文网站

1)利用学院教学网络平台创办校园英文报刊,开辟各类英语学习专栏,招募英语水平较高、有专长的学生负责相应的栏目,让他们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同时也鼓励其他学生踊跃投稿,由相关教师担任责任编辑进行审阅、定稿,上传到网上,定期出版。2)通过校园网络资源建立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安排教师在网上为学生答疑解惑,探讨英语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交流学习经验。)3在校园网上为学生提供多媒体学习软件、教师教案、在线测试等教学工具供学生自主学习、操练使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英文原版电影、英文歌曲、英文听力资料等有价值的视听学习资料。4)设立校园网上英语聊天室。聊天室的英语输出,形式上是文字性的,但实质结构是口语性的,甚至比口语还要简洁,还要有个性。这实际上是学生锻炼口语输出和新兴的网络语言输出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在聊天室内,除监督和提醒学生用英语沟通外,也会主动提供一些话题组织大家讨论。由于大家都用网名,所以不用担心自己的英语水平太差而遭人嘲笑,都能大胆地发表见解。所以这里的聊天不再是一种语言活动,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交际活动。在聊天室里,最关心语言形式的是教师,当他发现一个学生频繁发生某种严重错误时,应用巧妙的方式进行提醒,而不是打断他的谈话。

3开展各种形式的英语竞赛

大学英语课堂论文篇(5)

二、有关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高、教学成效显著的课堂,强调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要素方面的有效突破。就教师层面而言,指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及教学方法的高效运用;而就学生层面而言,则指学习预期的有效突破,其中包括语言学习预期和有效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其社会性情的有效培养等;而就社会层面而言,则强调该课堂的社会影响力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简言之,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三、大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基础的教学体系。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阵地和学生学习的舞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与坏一方面影响学生的成长,也影响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构建高效大学英语课堂势在必行。首先,树立正确的英语课堂观,切实转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师的课堂观和教育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作用和效果。当前,在实行素质教育和着力构建高效课堂的大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下狠功夫,努力改变现有状态,积极主动的调整教学策略以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中心,创设一个语言学习与情操陶冶共生的情境,帮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展示其主体角色,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应该跳出传统课堂的束缚,拥有更高的视野,了解到语言教学的流派,了解英语课堂的现状和动态,关注国内外外语教学理论的最新成果与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适应当代大学英语教育的要求。其次,充分诠释教材内容,为高效课堂的生成注入情感因素。第斯多惠曾说过:“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的情感。”因此,“怎样使自己预设的课堂目标最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搭建什么样的平台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点”、“针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怎样调整教学进程以引导学生走出困境”……这一系列问题应该成为广大教师在准备授课内容过程中思考的重大问题。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不论是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外教社的《大学英语》还是高教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或者清华社出版的《新时代交互英语》等大学英语教材,其内容基本按主题进行单元划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不仅仅要完成语言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将情感分析渗透到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分析中,以更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展开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新能能力,增强情感体验,充分、全面地掌握课文的主旨要义,实现大学英语课堂的育人功能。最后,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实现高效课堂氛围创设。教学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教”与“学”,也包括情感教育,即师生间在思想、情感方面的交流。通过近十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笔者发现,经过高三题海战术的熏陶,许多学生对于大学英语的预期存在一种误区,要不希望在大学英语课堂继续接受语言点讲解,要不希望大学英语完全跳离语言知识讲解而达到一个“未曾有”的高度,当然也存在不少对英语完全不感兴趣的学生。但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还是以过级为目标。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中的特殊群体———职高生,更是对大学英语教师和课堂有一种为难情绪,逃课、缺课、课堂睡觉成为他们应付大学英语的首选。这就要求我们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消除焦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比如引导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加强大学英语课的互动性和交流性,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与学生进行有效情感交流,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确保大学英语教学的高效进行。

大学英语课堂论文篇(6)

I.引言

问与答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方式,也是大学英语课堂中最主要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外语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桥梁。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能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检验教学效果,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但是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将就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谈几点认识。

II.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问题设计不合理

调查表明一些老师的提问过于简单。学生的回答只不过是“yes”或"no"或是单个字。比如“Doyoulikeit”。这些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提问收不到效果

2.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老师提问之后,不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叫学生回答,造成了学生回答不出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弱了学生的自信心。

3.提问机会不平等

有些老师总是叫少数人回答问题。为了答案的正确性或活跃气氛,有些老师总是叫少数学习好的学生回答,忽视了其他学生,从而造成了两极分化。1.忌偏食不少教师只喜欢向成绩好的学生提问,不愿意向成绩中差的学生提问——既担心答不出影响教学进度,又害怕他们不愿意答问。根据调查,各种基础的学生都有答问的愿望,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对教师是否提问特别敏感,认为提问是教师信任的表现,对教师提问时忽视他们的存在很有意见,他们强烈要求一视同仁。偏爱使提问艺术失去魅力。

III.解决方法

1.设计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

教师应该思考提问什么样的问题,对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思考和回应,启迪学生思维。要能引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LongandSato将教师提问分成两类:displayquestions(展示问题)和referentialquestions(参考问题)。Displayquestions(展示问题)是那种提问者知道答案的问题。(例如提问者拿本书问“Isthisabook?”或者Teacher:?CanyouspeakJapanese?Student:?Yes,Ican.Teacher:?Canyoutype?Student:?Yes,Ican.)Referentialquestions(参考问题)是那些提问者不知道回答者如何回答的问题。(例如Howdoyouspendyourfreetime?或者Supposeyouwin$50,000.Whatareyougoingtodowithit?)Displayquestions(展示问题)是在引出答案,而referentialquestions(参考问题)是在寻求答案。如果我们比较两种问题就会发现两种之间的区别。对displayquestions(展示问题)的回答相对来说多为短句,只是“Yes,itis”或“No,itisn’t”。而对referentialquestions(参考问题)的回答多为长句。如“Ienjoyreading/listeningtomusic/dancing/etc.inmyfreetime.”。当学生面对referentialquestions(参考问题)时,他们要思考,并组织语言句子结构,做出相对复杂的答案,就产生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教师应增加referentialquestions(参考问题)的数量。

2.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教师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这称为等待时间(waitingtime)。Rowe发现,教师一般只给学生一秒钟的时间思考问题就会叫学生回答。而给予学生回答的时间也只有一秒钟。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想要的答案,教师就会叫另外一位学生回答。实际上对于一个学习第二外语的学生来说,等待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时间用第二外语来理解问题和组织答案。一般情况下,发问时应给学生留3-5秒组织答案的时间。时间不能太短,但最多不要超过20秒。

3.给所有学生平等的机会均匀分布提问对象。

研究表明教师总是倾向于让固定的学生来回答问题。而学习好的学生比学习差的学生得到提问的机会更多。教师要给所有的学生平等的机会,提问的对象应面向整个教室的全体学生。教师应对问题的难易及学生的水平高低做到事先心中有底,让问题的难易与学生的语言能力强弱成正比,这样就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IV.教学实施

1.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回答问题可以建立评估机制

以往纯粹以考试成绩如期末的学业考试成绩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做法,仅仅局限于终结性的评估。缺乏全面性,难以有效、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应取消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做法,制定新的评估机制,从学习者在小组中完成学习任务过程的表现、课堂互动情况、作业成绩等多方面对学习者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为了调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课堂活动中提问的积极性,将学生提问次数和问题质量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善于思考、爱提问题而且所提问题质量较高的学生,除了口头表扬外,拟提高学期末总评成绩;对因基础差而回避提问的学生,教师应激发、引导、鼓励他们多问答;对惰性强、不思考、惯于依赖他人,帮助、教育无效的学生,平时成绩为零2.组建学习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建立相对稳定的8个学习小组,每组5人。分组后,建立各小组以及个体学习档案。内容包括各小组共同信息和组员个人信息,如提问次数和问题质量、教师评定等级等。教师课前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然后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再由小组代表在课上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师要注意的是每个小组的学生应轮流回答问题,得到的成绩应作为小组成员的共同分数。而课上独立思考回答问题的分数应作为学生的个人分数。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真正“动”起来了。主动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行为。

V.需要解决的问题

1.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向学生提问,54.2%的学生因害怕发言犯错误丢面子,担心会受到教师的责备或遭到同学的讥笑而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为了保全面子,他们往往一言不发。有的学生说:“当老师开始点名提问时,我害怕点到我的名字,我尽量把头埋在课桌底下,不让老师看见。当老师点到我名字时,我真希望钻到地洞里去。”就我们了解,学生极其渴望回答和提出问题,以展现自我。因此老师应多鼓励,引导学生。不要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就否定他的答案。可以与学生进行探讨,找出学生回答的不足。

2.学生口语能力亟待提高

虽然建立了评估机制,有的学生仍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语言基础薄弱,勉勉强强可以用英语表达,甚至无法用英语回答问题。但是如果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用汉语问答,英语教学就失去了意义。提问时,表述不清,提问的积极性就会受挫。让学生真正成为大学英语课堂提问的主体,关键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值得欣慰的是90.2%的学生渴望用英语回答问题和提问。因此亟待提高大学生的口语水平。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大学英语教师应顺应时展的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竭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多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活动,如小组讨论、对话、复述课文、扮演角色、情景对话等,以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地主动发言和提问,克服他们害羞以及害怕说错而被笑话的心理障碍。

总之,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具有一定的技巧性。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在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外语教师要充分认识提问的功能,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充分了解并掌握这门技巧,才会极大地推动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大学英语课堂论文篇(7)

关键词:英语课堂 人文素质 培养方案

大学是一个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园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是每个大学教师身担的重任。特别是在外语教学中,利用所教授的内容更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学会做人”,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风度气质等。 

二、人文素质培养与英语教学的内在联系 

教育部在全国52所高校开展的试点工作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通过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由此可见,在大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有关各个学科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去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做一个有崇高理想、优秀情操、完美人格、求实精神和儒雅风度的良好素质的人。 

大学英语教育也担负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重任,但却是很多英语教师忽略的部分,我们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语言本身的教授中,帮助学生们在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方面有所进步和提高,这些的出发点是完成教学计划和实现教学目标,更明确的目的是学生的四、六的通过率。把英语分割成一个个知识点,一个个不同用法的词汇和短语以及一个个包含了生词的例句。完全的把英语教学看成是语言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英语本身所带有的文化性,忽视了通过英语教学的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实际上语言是各种不同文化的载体,文化要靠语言去表达出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学习语言,而不了解其赖以自下而上的文化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永远掌握运用不好语言。”英语语言的学习,就是英语文化的学习,也就是人文素质提高的过程。 

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除了要对课文本身的内容及涉及到的词汇、句法和语用进行必要的讲授外,还要对与课文相关的其他内容进行必要的讲授。这些内容包括事件的因果,语言现象产生的背景等。对其如不进行解释或解释不清就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对其课文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讲解,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也能使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当然如何去进行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要靠教师把握,切忌本末倒置,总的原则是课文教学为主。

三、大学英语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话题课堂讨论 

英语教学中遇到很多值得同学们去思考文章,师生们可以通过课堂上的讨论来共同挖掘课文内深层次的含义。例如在大学英语新理念综合教程中,第一单元college life 中介绍了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开始新的大学学习之初要如何去做好准备去迎接新生活,如何去学习,如何去交友,如何去处理遇到的问题。这个话题对于新生来说很有意义,每次我都会在课前让学生们讨论你理想的大学生活,本单元结束后还会问一些关于新的大学生活你的计划之类的话题。 

2 开展系统的文化讲座 

英美国家的人文知识,仅仅依靠英语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毕竟是有限度的,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英美文化,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对于大学综合英语教程的每一个话题可以在学期之初分配给不同的英语教师,按着课程的顺序,在课余时间以

[1] [2] 

讲座的形式讲授。仍以第一单元为例,在讲校园生活时,可以介绍英美国家的大学,大学的类型包括两年制、四年制、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对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的著名的学府,可以重点介绍一些内容。然后让学生们通过对于英美国家学校的认识,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与西方的高等教育进行对比。 

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以影音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外语教学,不仅在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而且有利于人文素质的培养。多媒体教学中所提供的文化背景及社会的文化内容较为丰富多彩,而且“视听资料”都是“原汁原味”的精品佳作,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强,更贴近生活、自然,使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角度领略异国文化,品味地道英语,在轻轻松松的声像并茂的学习环境里去领悟目的语的妙趣及所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输入语言、文化信息的同时,输入文学艺术修养内容。 

突出教师作用 

教师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个人修养来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文素质去吸引学生。作为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因此,教师除精通英语语言的形式外,还应熟悉西方文化,自身的人文素质要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余时间要注重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大学英语课堂论文篇(8)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明确地指出了大学生们应该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且能用英语进行灵活得体的交流。这必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文化意识。

顺应形势的需要,《新编大学英语》应运而生。该套教材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编写,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听、说、读、写、译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选用的语料也具有规范性、知识性,同时兼具时代性和趣味性,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文化因素,从多方面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有效的进行文化导入,发挥出这些文化因素的功能,帮助学生从中了解多维立体的西方世界,正是教师们应该着重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二、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言与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一定的文化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语言,失去了其包含的文化内容,语言也不能独立存在。前苏联语言学家朱利·洛特门说过“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植根于某种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其中心的”。因此,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我们必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文化导入,在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充分了解语言内容背后的文化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而语言交际总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规则。不同民族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而作为文化外在表现的语言,在其本身的特点和使用上无不体现出该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在交际中语法错误往往能够被容忍,语用失误却容易产生误解。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森认为“母语国家的人在与外国人交谈时,对外国人的发音和语法错误往往采取宽容的态度;相反,对违反谈话准则的行为一般则认为是态度无理。”由于汉英文化之间具有巨大的差异,学习者往往会受到母语即汉语的负迁移影响,如果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只是依赖于汉语文化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不仅自己望文生义,也会因为交际不当使对方造成误解。因而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将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对汉英文化的异同进行比较,对于不同于母语文化的英语文化特征着重指出,使学生对英语文化中较为突出的特征加深了解,从而减少母语文化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

此外,学生学习了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如英语国家一些相关的地理常识、历史背景、政治经济以及文学艺术、和风俗习惯等知识,也能使他们知识面得以扩大,视野得以拓宽,最终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得以优化。

三、文化导入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由于大学英语并非英语专业,其教学课时相对有限,而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内容包罗万象,因此大学英语里的文化教学不可能像英语专业所开设的英美文化课那样面面俱到,而是应该与英语语言教学相结合,恰当而有效的进行导入。以下是笔者在进行《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三册教学的时候,运用不同的方法结合课文进行的文化导入。

(一)文化差异对比

因为汉英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了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对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和运用产生了巨大的干扰,要克服这种干扰,只有去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两种文化的对比,帮助学生发现汉英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且重点是差异和冲突。

以第四单元“择业规划”为例,作者在分析了当今学生找工作的误区之后,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其中提到换工作的观念,作者指出“换工作和改职业在任何年龄都会发生”,并鼓励学生如果发现选择的职业不适合自己,可以马上重新开始新的工作。在这点上,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中国换工作是否也和欧美一样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是否在任何年龄都可以重新开始。在激烈的讨论中,汉英文化的差异性也得到了分析。因为中国文化重视群体,强调“大一统”思想;相反,西方文化推崇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存在价值,因此两者也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中国人虽然也换工作,但换工作的时候考虑的因素不仅包括本人,还有其他许多周边因素,而欧美人相对换工作就比较简单,因为他们主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本人的发展。

又比如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社会问题”,通过如今很多孩子脖子上挂的钥匙体现出美国家庭模式的转变,即由以前的丈夫工作、妻子在家照顾孩子这一类型转变为夫妻双方都要工作,而孩子无人照顾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家庭经济支出的增长所带来的必然的后果。这一现象在中国早已发生,即所谓的双职工家庭,且如今中国家庭的另一新现象是父母都外出打工,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通过这些类似的对比分析,学生对对英语文化的感知能够加深,文化敏感性也可以得到提升,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自发地运用文化差异对比分析去了解英语文化不同于汉语文化的独特之处。因此文化差异对比分析是文化导入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二)课文背景知识介绍

在上每一个单元之前,对该课文的相关背景知识需要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一般包括一些相关的地理常识、历史背景、政治经济以及文学艺术、和风俗习惯等知识。这是因为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描述所产生的背景,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是文化导入的必需部分。

以第九单元“音乐”的阅读课文《甲壳虫乐队》为例,甲壳虫乐 队作为西方音乐文化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其音乐作品包含了那些急切需要被公众倾听的声音,具有从英国当时文学领域导入的工人阶级的现实主义风格,一直被认为当成引导摇滚从流行音乐走向严肃艺术的标签,影响了欧美的一代年轻人,时至四十年后的今天仍能找到遗留的痕迹。通过对甲壳虫乐队的成员、音乐作品、音乐风格以及产生的巨大影响的介绍,学生对欧美摇滚乐的知识也得到了一定的普及。文化导入的辅助作用也得以体现出来。

(三)多媒体手段

在信息发达的当下,多媒体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手段,尤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各种视频、音频以及最新的语料都能通过多媒体手段形象具体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起到的教学效果也事倍功半,文化导入也不例外。

第二单元“神话与传说”主题非常有趣,可以让学生分组制作幻灯片来给大家讲述自己所知道的神话传说。或者可以让学生先欣赏有关于神话传说的影片,然后进行相应的讨论。

同样,第七单元的“旅行的乐趣”,可以给学生欣赏一些欧美国家的风情,并适当的导入相关的旅游英语表达方式。而第九单元“音乐”还能让学生学唱一些简单又好听的英文歌曲,因为歌曲往往带有比较明显的文化风格和特色,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实践

教师在引导学生不断输入英语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不断的实践,使所学的知识真正融会贯通。

例如第五单元“语言”,课文讲述了海伦凯勒学习语言的故事,在分析完课文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英语的感受用英语互相交流,讨论学习的难点。多数学生均表示“中国式英语”是他们最头痛的问题,可是明知道使用不当,也很难改正。在交流的过程中,好多学生便面临话在嘴边却苦于无法恰当表达的局面,笔者根据这个也是众多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通病,指出“中国式英语”形成的主要根源在于对英语文化的不理解或一知半解,借机强调了了解英语文化的重要性,并向学生分析了之前错误表达的文化根源,同时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表达,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四、结语

由此可见,《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的编写为广大大学英语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来实践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相辅相成。同时,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从文化的角度去揭示汉语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表达方式背后的文化根源,培养他们从文化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英语的交际规约。而有了一套注重文化的英语教材,教师便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需要,通过设计合适的文化导入内容,并且恰当灵活地借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教材进行有效的发挥,就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自动自觉地融入英语文化环境中,并逐步地运用英语进行得体自然的交际,从而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设定目标。

参考文献:

[1]Juri Lotman & B.A Uspensky. On the Semiotic Mechanism of Culture[J].New Literary History,1978.

Wolfson,Ness.Rules of Speaking,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M],ed.by Jack C.Richards and Richard V.Schmidt,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fifth impression,1990.

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陈威.《新编大学英语》中的文化体现[J]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大学英语课堂论文篇(9)

 

近几年,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大学入校新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如针对课本的词汇、句子以及语法进行讲解的语言教学,使教学内容变得抽象、枯燥,甚至引起学生的厌烦。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缺乏互动式交流学习的机会。我们虽然不能期望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所有知识,毕竟语言学习依赖更多的是自学,但是教师应该在面授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提供正确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营造出利于英语思维的学习气氛,创造最佳语言学习环境,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具体,使学生在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提高用英语思维学习语言的意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机会,为学生创设逼真的英语语言环境? 英文电影的引入能为这个疑问提供一个解决之径。本文的研究内容就是如何将丰富的英文电影资源转变为教学内容, 如何为学生创造最佳英语学习环境,从而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影视片段教学的可行性 

1、现存问题 

调查显示学生极其欢迎课堂上采用视频教学方法。实际上,大部分学生都有观看英文电影的习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英语水平,尤其是增大词汇量,加强听力理解。繁杂的课程计划,有限的课堂时间,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无疑都成为课堂教学的绊脚石,电影作为教学手段所带来的效果并未完全开发出来。英文影视教学能否在课堂有限时间内得到有效利用,是否具有可行性成为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在很多人眼中,电影只能作为娱乐手段而非教学途径。很多教师对影视教学提出质疑,对英语电影欣赏课的教研工作也不够重视,只是将欣赏电影作为简单的消遣和娱乐。电影蕴含了大量的语言和文化信息,如果能将其转化为有效学习工具,以此设计各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活动,做到“物尽其用”,就能提高学生参与兴致。 

2、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 “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1] 学生对英语的惧怕和厌恶也使教师无形中产生更大的压力,在英语课堂上无法做到张弛有度,课堂变成了一个人的独角戏。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电影作为外语课堂的辅助工具,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成为宝贵的语言教学工具。播放英文电影有助于摆脱单调的书本知识,对于已经厌烦题海战术的学生而言,取而代之的是书本上无法给予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素材。如果能将电影和课本有机结合,就能使教学更加真实化。 

3、创造语境 

美国外语教学协会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表示,一个能完美运用外语的学习者必定知道“如何选择适当时机对哪些人说哪些话” (knowing how, when, and why to say what to whom)。如果要依据这个目标来学习英语,就必须深处“真实语境”之中才比较容易体会语言的深刻意境和细微差异,而最能为从未走出国门的学生提供各种真实英语学习环境的就非原版英语影视莫属了。真实的语言材料应该是英语国家观众在日常生活中观赏的电影和电视剧集等。原版影视提供了书本上无法给予的现实的语言环境。生动的画面,演员惟妙惟肖的表演和丰富的语言将一个个故事如画卷般展开。取自于真实生活的语境,而非做作的伪造的场景,大量风格迥异的地道语言应有尽有。英语电影帮助学生熟悉英语话语的节奏,逐渐建立流畅语感,熟悉外国人说话和思维方式,渗入到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之中。 

二、影视片段选择方法 

1、分段式放映 

对于是整体式放映还是分段式放映,意见难以统一。笔者认为整体放映电影固然较为理想,不会影响学生观看兴趣,更加有利于沉浸式英语学习,但是难免有喧宾夺主之嫌。除非是单独的电影欣赏课,英语课堂仍然应该围绕课文展开。具体来说,大学英语教学的对象是非英语专业学生,每周两节课时非常有限,无法满足放映整体电影的要求。而一般故事都接近两个小时,不论信息量,语言知识点和长度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难以消化,直接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另外,许多热门的经典电影学生早已看过,如果恰逢看过的电影,他们会很不耐烦,甚至觉得老师是在浪费时间。因此,我们需要将电影分割、切散,有助于他们消化和接受。但是,片段选取需要有目的性,可以针对不同的课堂计划,设计纯粹的听力练习,语法练习或是文化背景讲解等。 

2、以课本内容出发 

选择影视片段不能毫无目的,选材是上好课的第一步。一般来说最好契合每篇文章的教程主题,适当补充与其相关的资料,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话题或是活动应该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其次,要选择思想健康、内容积极向上的影片。“电影是道德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将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因此,影片反映的主题必须是积极的、高尚的”。[2]另外,在语言方面,应尽可能规范,不要选择含有大量生词、习惯用语或俚语等的影视片段,最好是教学大纲和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否则会让学生面对铺天盖地的新词无所适从,不得已将注意力仍然集中于单词学习而非增强语感上。当然,对白丰富、发音清晰、语速适中的影视片段最为理想。因为往往模糊的发音,过快的语速和生僻的口音会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样的电影只会使学生灰心沮丧,甚至更加坚信要懂得所谓真正的英语“难于上青天”。再者,选择的影视情节不能与现实脱节太大,和生活相关,又为学生熟悉的社会场景,很容易就能产生共鸣。例如美国经典情景喜剧《老友记》总共二百多集,其中内容几乎涵盖英美等国的所有风土文化,里面很多对白风趣、幽默,都很适合课堂上的学习。 

三、如何在英语课堂运用影视片段 

在英文影视欣赏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能不加选择地把电影从头到尾呈现给学生, 而应辅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影视片段教学之前,应为学生介绍故事的来龙去脉,相关词汇和文化内容。对选取的影视片段的充分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在观赏时加深理解,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提高学习兴致。将影视片段穿插在课文讲解中,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尽量轻松、愉快学习的同时也能牢记学到的表达方式和知识点。笔者下面主要介绍以下自己课堂上常用的几种方式: 

1、词汇练习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的课文有很多涉及西方社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场景等,而影视中很多场景与它们不谋而合。笔者借用这些场景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语境中学习生词。第四册《名气之尾》这篇文章中,谈到人们追名逐利的原因之一是希望得到追星族的追捧。《老友记》第二季中joey成名后,女粉丝疯狂的追星行为让人啼笑皆非。学生在笑声中牢记了at best, worshipping, lure等词,并能串词成句。第四册人物传记《卓别林》这篇课文中,他的形象家喻户晓。学生先从课文中学到对他外貌的描写,接着在观看由小罗伯特.唐尼主演的传记电影《卓别林》中,有一段情节是讲述他当初转型时在更衣室内如何选择服装的,他最终选的几件道具:

cane, mustache, huge pants and tail coats 和文章中的叙述不谋而合,这些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学生还风趣的说,这次他终于分清了mustache和 beard的区别,获益匪浅。

2)重复观看 

一部电影片段至少要放两遍。电影中的人物对白有时非常简单、明了。但是片段刚播出时,我们还不熟悉演员的发音和讲话速度。一旦掌握了他们讲话的节奏,很快就能进入状态。通常笔者喜欢第一遍不带字幕播放,纵使没有中文字幕,无法百分之百看懂也无所谓,听懂多少,就算多少。用电影来学习英语,不要强求自己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听懂,这样反而会阻碍了学习的兴趣。笔者经常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直觉,听到什么,就记什么,写下听到的“关键字”,“理解”加上“想象”,先大致拼凑出故事架构和片段主题。尽管从电影中听到的是模棱两可的结果,但是结合演员精湛的演技、配乐、场景,注意某个句子所用的具体的语境,注意揣测说话者的语音语调和心理,竭尽所能的去猜测,提高对未知信息推测的能力,这也正是学语言的规律。 

仍然以《卓别林》这课为例,原课文中有一段讲他的母亲被诊断为精神失常,电影中的有一情节是少年卓别林将自己的母亲送到精神病院,笔者放这段情节时并没有显示任何字幕,并设计了一道问题:“why did chaplin send his mother to the asylum?” 学生不明asylum这个词。但是结合课文中“she was temporarily declared mad”,都顺利的猜出了这段情节。不用字幕,可以培养做摘要的能力,也能锻炼口语水平。第二次可以附加英文字幕,对于自己怎么也听不出来的部分,看过之后印象深刻。 

3)主题练习 

针对每篇课文出现的不同主题,选取包含类似主题的影视片段,设计相关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三课是关于跨国婚姻的利弊。这样的话题对于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可能无法理解夫妻双方因为国籍、习惯、观念、风俗、语言的差异而争吵、烦恼。所以,笔者选了三段影视片段,《猜猜谁来晚餐》中的异族通婚的夫妻,《麻雀变凤凰》中的灰姑娘与王子,《老友记》中的monica和 richard这对忘年恋。三部片段中分别探讨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结婚面对的挫折。看完电影片段,笔者要求学生尝试用书上的单词和表达来描述电影片段中的情节,组织学生对影片涉及的社会问题进行讨论,大家学习情绪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显著。 

教师也可以针对课文当中出现的重要语法点,选取包含所授语法点的影视片段,指导学生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会话中。比如虚拟语气的应用,大家在平时对话练习中基本不用,但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它出现的频率很高,仅在《老友记》第四季第二十三集中,它就出现了至少三次。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影视片段进行听写练习,角色扮演,配音练习、翻译纠错和文化比较等,调节课堂气氛。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此过程中尽量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来理解和欣赏电影情节,心理和情绪能较顺利融入到学习任务中。[3] 

四、结语 

很多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下了决心,可是仍然无法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也无法与外国人有效地交流。于是不断地懊恼,抱怨自己的语法基础过于薄弱,词汇量太小,句型没有掌握好。大学生缺乏的并不是词汇量,也不是语法,而是机会和勇气,以及真实的语言环境。只要不时地为他们创造新颖、富有创意、贴近生活的语言场景,他们很乐意去练习。把英文电影引入大学英语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加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具有其他语言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英语水平,选取适当的、有针对性的英文影视片段,鼓励学生多多利用这类形态的语言学习资源,训练自我独立学习的能力,就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听力、阅读、写作和翻译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英语影视欣赏课程的目的更多的是希望学生改变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鼓励有心增进自己英语听说读写程度的学生自行制定计划,按步执行,加强个人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大学英语课堂论文篇(10)

 

关键词:英语影视片段 兴趣 真实语境 英语课堂 

 

近几年,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大学入校新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如针对课本的词汇、句子以及语法进行讲解的语言教学,使教学内容变得抽象、枯燥,甚至引起学生的厌烦。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缺乏互动式交流学习的机会。我们虽然不能期望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所有知识,毕竟语言学习依赖更多的是自学,但是教师应该在面授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提供正确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营造出利于英语思维的学习气氛,创造最佳语言学习环境,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具体,使学生在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提高用英语思维学习语言的意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机会,为学生创设逼真的英语语言环境? 英文电影的引入能为这个疑问提供一个解决之径。本文的研究内容就是如何将丰富的英文电影资源转变为教学内容, 如何为学生创造最佳英语学习环境,从而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影视片段教学的可行性 

1、现存问题 

调查显示学生极其欢迎课堂上采用视频教学方法。实际上,大部分学生都有观看英文电影的习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英语水平,尤其是增大词汇量,加强听力理解。繁杂的课程计划,有限的课堂时间,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无疑都成为课堂教学的绊脚石,电影作为教学手段所带来的效果并未完全开发出来。英文影视教学能否在课堂有限时间内得到有效利用,是否具有可行性成为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在很多人眼中,电影只能作为娱乐手段而非教学途径。很多教师对影视教学提出质疑,对英语电影欣赏课的教研工作也不够重视,只是将欣赏电影作为简单的消遣和娱乐。电影蕴含了大量的语言和文化信息,如果能将其转化为有效学习工具,以此设计各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活动,做到“物尽其用”,就能提高学生参与兴致。 

2、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 “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1] 学生对英语的惧怕和厌恶也使教师无形中产生更大的压力,在英语课堂上无法做到张弛有度,课堂变成了一个人的独角戏。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电影作为外语课堂的辅助工具,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成为宝贵的语言教学工具。播放英文电影有助于摆脱单调的书本知识,对于已经厌烦题海战术的学生而言,取而代之的是书本上无法给予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素材。如果能将电影和课本有机结合,就能使教学更加真实化。 

3、创造语境 

美国外语教学协会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表示,一个能完美运用外语的学习者必定知道“如何选择适当时机对哪些人说哪些话” (Knowing how, when, and why to say what to whom)。如果要依据这个目标来学习英语,就必须深处“真实语境”之中才比较容易体会语言的深刻意境和细微差异,而最能为从未走出国门的学生提供各种真实英语学习环境的就非原版英语影视莫属了。真实的语言材料应该是英语国家观众在日常生活中观赏的电影和电视剧集等。原版影视提供了书本上无法给予的现实的语言环境。生动的画面,演员惟妙惟肖的表演和丰富的语言将一个个故事如画卷般展开。取自于真实生活的语境,而非做作的伪造的场景,大量风格迥异的地道语言应有尽有。英语电影帮助学生熟悉英语话语的节奏,逐渐建立流畅语感,熟悉外国人说话和思维方式,渗入到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之中。 

二、影视片段选择方法 

1、分段式放映 

对于是整体式放映还是分段式放映,意见难以统一。笔者认为整体放映电影固然较为理想,不会影响学生观看兴趣,更加有利于沉浸式英语学习,但是难免有喧宾夺主之嫌。除非是单独的电影欣赏课,英语课堂仍然应该围绕课文展开。具体来说,大学英语教学的对象是非英语专业学生,每周两节课时非常有限,无法满足放映整体电影的要求。而一般故事都接近两个小时,不论信息量,语言知识点和长度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难以消化,直接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另外,许多热门的经典电影学生早已看过,如果恰逢看过的电影,他们会很不耐烦,甚至觉得老师是在浪费时间

[1] [2] [3] 

文章屋在线编辑整理本文。

。因此,我们需要将电影分割、切散,有助于他们消化和接受。但是,片段选取需要有目的性,可以针对不同的课堂计划,设计纯粹的听力练习,语法练习或是文化背景讲解等。 

、以课本内容出发 

选择影视片段不能毫无目的,选材是上好课的第一步。一般来说最好契合每篇文章的教程主题,适当补充与其相关的资料,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话题或是活动应该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其次,要选择思想健康、内容积极向上的影片。“电影是道德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将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因此,影片反映的主题必须是积极的、高尚的”。另外,在语言方面,应尽可能规范,不要选择含有大量生词、习惯用语或俚语等的影视片段,最好是教学大纲和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否则会让学生面对铺天盖地的新词无所适从,不得已将注意力仍然集中于单词学习而非增强语感上。当然,对白丰富、发音清晰、语速适中的影视片段最为理想。因为往往模糊的发音,过快的语速和生僻的口音会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样的电影只会使学生灰心沮丧,甚至更加坚信要懂得所谓真正的英语“难于上青天”。再者,选择的影视情节不能与现实脱节太大,和生活相关,又为学生熟悉的社会场景,很容易就能产生共鸣。例如美国经典情景喜剧《老友记》总共二百多集,其中内容几乎涵盖英美等国的所有风土文化,里面很多对白风趣、幽默,都很适合课堂上的学习。 

三、如何在英语课堂运用影视片段 

在英文影视欣赏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能不加选择地把电影从头到尾呈现给学生, 而应辅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影视片段教学之前,应为学生介绍故事的来龙去脉,相关词汇和文化内容。对选取的影视片段的充分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在观赏时加深理解,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提高学习兴致。将影视片段穿插在课文讲解中,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尽量轻松、愉快学习的同时也能牢记学到的表达方式和知识点。笔者下面主要介绍以下自己课堂上常用的几种方式: 

、词汇练习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的课文有很多涉及西方社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场景等,而影视中很多场景与它们不谋而合。笔者借用这些场景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语境中学习生词。第四册《名气之尾》这篇文章中,谈到人们追名逐利的原因之一是希望得到追星族的追捧。《老友记》第二季中Joey成名后,女粉丝疯狂的追星行为让人啼笑皆非。学生在笑声中牢记了at best, worshipping, lure等词,并能串词成句。第四册人物传记《卓别林》这篇课文中,他的形象家喻户晓。学生先从课文中学到对他外貌的描写,接着在观看由小罗伯特.唐尼主演的传记电影《卓别林》中,有一段情节是讲述他当初转型时在更衣室内如何选择服装的,他最终选的几件道具:

cane, mustache, huge pants and tail coats 和文章中的叙述不谋而合,这些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学生还风趣的说,这次他终于分清了mustache和 beard的区别,获益匪浅。

)重复观看 

一部电影片段至少要放两遍。电影中的人物对白有时非常简单、明了。但是片段刚播出时,我们还不熟悉演员的发音和讲话速度。一旦掌握了他们讲话的节奏,很快就能进入状态。通常笔者喜欢第一遍不带字幕播放,纵使没有中文字幕,无法百分之百看懂也无所谓,听懂多少,就算多少。用电影来学习英语,不要强求自己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听懂,这样反而会阻碍了学习的兴趣。笔者经常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直觉,听到什么,就记什么,写下听到的“关键字”,“理解”加上“想象”,先大致拼凑出故事架构和片段主题。尽管从电影中听到的是模棱两可的结果,但是结合演员精湛的演技、配乐、场景,注意某个句子所用的具体的语境,注意揣测说话者的语音语调和心理,竭尽所能的去猜测,提高对未知信息推测的能力,这也正是学语言的规律。 

仍然以《卓别林》这课为例,原课文中有一段讲他的母亲被诊断为精神失常,电影中的有一情节是少年卓别林将自己的母亲送到精神病院,笔者放这段情节时并没有显示任何字幕,并设计了一道问题:“Why did Chaplin send his mother to the asylum?” 学生不明asylum这个词。但是结合课文中“She was temporarily declared mad”,都顺利的猜出了这段情节。不用字幕,可以培养做摘要的能力,也能锻炼口语水平。第二次可以附加英文字幕,对于自己怎么也听不出来的部分,看过之后印象深刻。 

上一篇: 保健知识论文 下一篇: 道路工程职称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