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6 18:31:59

幼儿园艺术论文

幼儿园艺术论文篇(1)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艺术教育观念较为明确但差异明显

对于艺术学习和教授的目的,将“提高素质”视为艺术的最主要功能是绝大多数受访对象的选择,其中在校大学生对于艺术目的观的认识基本一致,而幼儿园教师的某些看法与在校大学生相差较大。如在学校艺术培养的最主要作用问题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选项比较集中的依次是提高素质(62.5%)、丰富学生课余生活(20%)、增长知识(7.5%),而幼儿园教师的选项比较集中的则是提高素质(36%)、增长知识(18.7%)和迎合社会潮流(18.7%),除了关注于提高素质外,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关注于课余生活的丰富和知识的增长,而幼儿园教师则较关注迎合社会潮流和知识的增长。在个体学习艺术的目的观方面,除了普遍关注提高素质外,幼儿园教师还比较重视增强幸福感(18.7%)、增长知识(17.3%)、迎合社会潮流(12%),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则关注于增长知识(22.5%)、丰富学生课余生活(17.5%)。在艺术的最大功能观方面,除了关注提高素质外,幼儿园教师还比较重视增长知识(16%)、迎合社会潮流(16%),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则关注于增强幸福感(23%)、增长知识(5%)、丰富学生课余生活(5%)。这应该与她们分别所处的教育情境有着巨大的联系。即在校大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属于受教育者的角色,课余时间较多,且以学习知识为主,而幼儿园教师则属于教育者的角色,尤其是幼儿园学生课余时间自主管理能力较差,但为了迎合社会、家长的需求,在学校教育中除关注于学生素质提高外,更关心增长知识和对社会潮流的迎合。值得关注的还有一点,即在以上三个问题上均有个别幼儿园教师持有“艺术毫无用处”的观念,虽然人数不多,但在校大学生却没有任何一人持此类观念,此种苗头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与反思。

2.艺术能力的自我评价相对较低

为了更好地比照各类不同受访群体艺术展现能力的差异,在调查问卷中共设计了10道关于艺术能力的题目,并以量化的形式进行得分,分值区间为0-50,得分越高,则说明对自我的艺术能力评价越高,分数越低,则说明对自我的艺术能力评价越低。从上述数据可知受访对象均认为自己拥有一定的艺术能力,而在三个类别受访对象中,幼儿园教师自我艺术能力认知所得平均分最低,为29.40分,而在受访对象中极小值也在幼儿园教师中出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得分相对较高一些,可以表现出在艺术能力方面在校大学生自我评价相对较高,而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我评价最高。然而,在某些个案的访谈和实际观察中,却发现幼儿园教师在艺术能力的自我评价方面往往比较客观,比如说第66题“对于五线谱或简谱,你很熟悉”,选择“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的幼儿园教师均能做到较好地识谱且能唱谱,而在校大学生无论是学前教育专业还是其它专业,很多选择了“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却不能真正地做到识谱和唱谱,这可能与实践机会的欠缺有一定关系。

3.艺术实践活动参与相对较少

为了更好地比照各类不同受访群体艺术参与和实践活动的差异,在调查问卷中共设计了8道关于艺术实践的题目,为了更好地量化分析,将每个选项进行赋值,分值区间为0-40,得分越高,则说明艺术实践参与越多,分数越低,则说明艺术实践参与越少。其中类别1指幼儿园教师,类别2指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大学生,类别3指非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大学生。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在艺术教育素质方面,首先幼教师资普遍具有较正确的艺术教育理念,能够正确地看待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但与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相比差异不大,可知在艺术教育理念培养方面还应适度增强;其次幼教师资在艺术实践方面参与度较低,尤其幼儿园教师在阅读、艺术鉴赏、艺术表演等方面参与更少,这一方面与幼儿园教师的实际职业状况有关系,与其个人的艺术教育理念也有一定的相关;再次幼儿园教师的艺术基础知识掌握的广度和准确度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营建文化艺术氛围

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在校大学生,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现在的社会是多元性的,充满了多种多样的信息与诱惑,虽然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公共设施建设也愈来愈健全,但相对于购物中心、娱乐场所、网络来讲对于社会公众的吸引力相对不强。为此,政府和某些宣传媒体应充分发挥其功能,借助报纸、图书、新闻、媒体节目等营建文化氛围,并刻意增加艺术因素在社会引导方面的作用,如增加免费的艺术展览,借助各种活动扩大图书馆、博物馆等的影响,让艺术实践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而在幼儿园和高校中,应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并由专人负责各项艺术实践活动的宣传工作,可将艺术实践参与活动作为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定和在校大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切实增加幼教师资艺术实践参与兴趣的提升。只有艺术实践参与度高了,艺术教育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升,并可以潜移默化地将这种艺术实践的兴趣和热情传递给幼儿,这也应是艺术教育素养的应有之义。

2.加强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

伴随近十来年高校扩招和近五六年来学前教育师资的急缺,有相当数量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教师资培训机构盲目扩大招生规模,且片面地强调培养学生外显性的艺术表现能力,如吹拉弹唱等,且在课程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大量音乐、舞蹈、美术类课程,而其课程模式则与音乐专业、美术专业完全雷同,无法体现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性。更有甚者,某些幼教师资培训机构以赢利为目的,缩短教学时间,压缩某些理论类课程,让受培训人员仅用一年或半年的时间学习一些简单的儿歌、舞蹈、美术知识后就推向教学一线,而像《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等基本课程根本未开或仅让学生买书后自学,导致某些在职幼儿园教师学科知识严重欠缺,而艺术教育素质甚至不如某些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兼之某些幼儿园教师在职业发展上遇到各种问题,对于学前教育事业信心不足,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混日子,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不仅无法关注到幼儿艺术教育的方式方法,甚至无法胜任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为此,加强幼儿园教师的职后教育迫在眉睫。最近政府机构也采取了大量措施增加了幼儿园教师的轮岗培训工作,并且付出了较多的财力、物力,在此基础上还应改革幼儿园教师的职称评定模式以促进其职业长期发展。幼儿园教师虽有专业的教师资格证书系统,在过去的职称评定中却只能评小学高级和中学高级职称,造成大部分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发展困境。此外还应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和监督,切实控制好班额,增加幼儿园教师的编制,并为每班配足配好专任教师和保育人员,适当减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强度,只有这样幼儿园教师才能有时间和精力来改善教学状况、增加艺术实践活动参与度,就此而提升艺术教育素养。

3.改革高校教学培养方案

幼教师资所面对的对象是幼儿,他们接受和模仿能力高,好奇心强,对各方面知识均充满了兴趣,尤其是好跳好唱,好写好画。为此,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应能充分体现全科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特点,除了像《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学科基础性课程外,还应开设《幼儿音乐教育》、《幼儿美术教育》、《幼儿舞蹈教育》等艺术类技能课程。然而有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对于过去一味强调理论教学模式的弊端矫枉过正,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幌子下过多开设艺术表现类课程,如《声乐》、《键盘》、《舞蹈》等,而最关键的问题是其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乃至教学理念都是和音乐系、美术系高度一致的,造成了当下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艺术表演能力上不如艺术类专业学生,而在理论知识积累上则不如其他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尴尬处境。鉴于此,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应适当缩减培养艺术表演能力的课程而增加幼儿艺术类课程,而将过去占据课堂主导的艺术表演类教学放到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中进行,这样做既为其他课程的开设腾出了必要的课时,也能真正做到以兴趣为指向,让学生真正能够做到以兴趣为师。还有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素质提升,除了技能类课程外还应开设《艺术概论》、《美学常识》等课程,以更好地弥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类课程知识,尤其是此类课程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对于艺术理论的了解和艺术观念的形成,并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对艺术现象的整体感知,间接地也能促进其参与艺术实践如阅读、欣赏、评鉴等活动的积极性。而现在实际情况是仅有极少数的学校开设有此类课程,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此类课程开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4.完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模式

幼儿园艺术论文篇(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而教师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是启发幼儿想象,开阔思路的重要保证。法国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地是问号。” 提问是集体教学的核心,是教学中的“常规武器”。好的提问能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反之则会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幼儿教师应提高语言素养,关注并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中的提问,通过良好有效的提问艺术,真正拨动幼儿的心弦,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学质量。

一、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教学活动中,提问可以启发幼儿思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但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效率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问数量多,教师语言繁琐,质量不高。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中存在着教师高密度的提问,但这些提问质量都不高。往往幼儿都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用诸如:“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等方式提问,幼儿根本无需思考,就可以机械地用“对、好、是”等来回答。这样程式化的提问方式不仅显得累赘,而且限制了幼儿思维活动的空间,剥夺了他们发现、体验的机会,幼儿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教师后面。

(二)只满足极少部分幼儿发言的需要,强调认识目标的问题,忽视非认识目标的问题.

在散文欣赏春姐姐教学中,A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中是这样设计提问的:

1、教师朗诵散文,幼儿欣赏。提问:散文的名字叫什么?

2、幼儿欣赏朗诵录音,提问:散文里有哪些好听的词、好听的句子?请若干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这种提问更多地突出作品本身,是强调客观存在的内涵,没有关注幼儿“喜欢不喜欢”。更多孩子对问题的想法只能埋藏在内心,从某种角度剥夺了他们参与活动的权利。类似于这样的提问主要停留在知识水平,其思维水平还比较低,同时忽略非认识水平问题,缺乏情感激发。

(三)幼儿应答机会不公平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喜欢请“能干”的小朋友回答问题,发展水平较好的幼儿回答的机会最多,而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可能连一次机会也没有。在教学活动中,会出现教师的提问似乎仅仅是为那么几个敢于又善于大胆发言的孩子准备的现象。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个孩子可能都会对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且忽略了让每个孩子享受参与回答老师提问的快乐以及与同伴分享自己经验的乐趣。长久下来,由于答问机会的不平等,致使一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或宁愿置身于教学活动之外,成为“边缘人”。②这种提问产生的负面效果应引起教师高度警惕。

(四)教师给予的待答时间太短,不利于幼儿思考

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为达到预设目标,在提问过程中为赶进度,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太短。在小班语言教学《甜蜜的礼物》中,教师:“妈妈的妈妈收到妈妈的礼物,心里的感觉是怎样的?”一幼儿站起来还没有来得及表达自己的认识,教师就请另外的小朋友起来帮助他。小朋友没有发挥思考的作用,这样容易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五)幼儿回答问题的方式简单,教师回应的方式机械

经观察,教师在提问后常采用幼儿“齐答”和“个别”回答为主,且使用次数频繁。“齐答”只适于有唯一答案的简单问题,长期使用这种方式会导致幼儿思维肤浅化和表面化,“个别回答”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孩子的发言机会不均等。而适合于幼儿发展的“讨论后分组回答”和“自由回答”这种形式常因教师怕耽误时间或影响课堂秩序而忽视或否定。

针对幼儿给予教师提问的回答,教师一般采用的应答方式是“简单肯定”、“习惯性重述”。这种形式的评价缺乏诱导追问、鼓励质疑,不能引导幼儿拓展和加深讨论,师生互动的质量停留在较低的水平。

二、对精心设计提问,提高提问的艺术性的几点思考

(一)提问艺术的基本原则与作用。

1、一个好的问题首先要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幼儿教材,又要熟悉学生。要掌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幼儿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不对”,即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过于简单的不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太难太深奥又会使幼儿不知从何下手,打击积极性和自信心。要使幼儿“跳起来摘果子”。难度过大的问题应注意设计铺垫性提问。

2、其次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应避免提问中包含着答案或者只有一个答案。如果教师经常提不必动脑筋的问题,便会抑制幼儿的创造力。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能启发幼儿朝许多不同的方向思考,即启发幼儿思维的求异性、独特性,然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评价,通过集中思维,选择出最好的结论。

3、提问应考虑认知水平问题与非认识水平问题的结合。提问的范围不局限于直接感知的内容,还要提出一些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能启发幼儿联想事物间的关系的问题,让幼儿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其分析、综合、评价、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不能忽视幼儿情感、态度、价值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观察幼儿的情绪反应、情感、态兴趣与需要。通过设计提问内容,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

(二)注意提问艺术的适宜性,注意灵活性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似乎随时都可以发问,但如果变成满堂问,就会使幼儿产生厌倦感,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找准时机,找到最佳发问时机很重要。时机选得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幼儿只有在产生疑惑时,才会对教师的发问进行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究。可见,最佳发问时机即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要求教师能够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三)学会艺术性提问

如何保证教学过程中,让语言艺术促进教学最优化,提问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如何学会艺术性提问是幼儿教师应该认真思索和研究的。

1、首先,教师要钻研教材,精于设计问题,注意问题的目的性、价值性。力求少而精,并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优选问点,问在关键处。能够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发问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架”。

2、提问要灵活多变,注意多样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提问也是如此。提问应从灵活、实际的教学进程入手,注意关注生成问题。可以让幼儿自由回答,集体回答,还可以让幼儿分组讨论,在合作交流中得出答案,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而教师最优化的艺术提问可采用直问、曲问、泛问、特问、设问、反问、疑问、激问、疏问、追问、理解、研究、探讨、发散和比较性提问③,做到因材施问, 从而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3、在精心设计教师提问的同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幼儿,注意广泛性。幼儿教师提问应面向全体幼儿,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考虑用不同方式提出不同类型或不同层次的问题,吸引所有幼儿积极参与。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差异,避免只叫“能干”幼儿,忽视中等幼儿,冷落发展相对较慢幼儿的局面。良好的集体教学,教师要通过语言艺术、提问艺术调动起每一位幼儿的思维热情。

(四)给予幼儿思考的空间,丰富教师的最佳回应方式。

教师“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开拓幼儿的智慧,如果幼儿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思考,那就没有达到“问”的目的。教师的问题提出来以后,应给幼儿更大的思维活动空间和较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幼儿有更多相互讨论、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机会。

在教师针对幼儿给予的回答的回应方式上,教师应加强指导性的评价。有的老师对幼儿的评价全是“很好”、“不错”、“真能干”之类,要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应进一步的具体指导。对正确的答案要多一些诱导追问,激发幼儿再思考,或是艺术性地纠正幼儿的错误观点,引导幼儿正确思考的方向。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特别注重幼儿的发散思维,尊重幼儿观点,诱导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有意识地让幼儿之间为某个问题产生争议,让幼儿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教师要随机应变,体现教学机智,在某种意义上,艺术性提问=陈述语气+疑问语缀④ ,如“你认为如何?”还可将提问延伸,获得更深对话的契机:“为什么要那样?”如果教师耐心期待并积极想办法促成转机,幼儿的回答可能会更精彩。

艺术性提问是集体教学的核心,幼儿教师应加强语言素养的提高,总结教学提问中存在的不足,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尊重幼儿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学最优化。

主要参考文献

①阎承利 教学最优化艺术 [M]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

②④杨莉君 康丹 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观察研究 学前教育研究[J] 期刊 2007年2月

幼儿园艺术论文篇(3)

(二)唤醒儿童的民族文化精神诉求人是文化的人,人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必然把自我塑造成为“文化的人”。可以说这就是人的真正本质,人的唯一本性。由此,个体一旦离开文化,离开塑造自我的文化将会面临着一种文化上的失语,没有了自己的文化权,这样的人将会是一个没有精神存在的空壳躯体。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对本民族文化的诉求是强烈的但较为深沉且内隐,从而导致人们对儿童的民族文化精神诉求的忽视。甚至于身处其中的民族个体都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自我对本民族文化的精神诉求,而这种精神诉求对个体自我精神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很多人不得不承认自己对本民族的服饰有着一种特殊的、深刻的情感,而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情感在现实生活中被人们忽略了,但我们不能否认在个体内心深处这样一种情感的存在。而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机会,唤醒儿童的民族文化精神诉求,并使个体这样的一种精神诉求在与民族文化不断的接触中得到满足。人类学家兰德曼告诉我们:“由于人有漫长的童年期,所以文化的掌握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他在漫长的、必要的时间中,不仅必须及早接触文化,而且需要不断地接触文化。单纯认识文化制度和习惯本身是不够的,可以说,不仅必须熟悉文化的词汇,而且也必须熟悉文化的句法,要花大量努力去看透这个复杂的装置,并且有意义地运用它。如果靠本能而没有自己的贡献,就不能实现文化的移入。因此,幼儿园民族文化艺术课程中存在教育的开展是非常有必要且有价值的,它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工具层面上,更为重要的是它让儿童及早地接触了本民族文化,而且提供机会让儿童不断地接触文化,从而时刻唤醒民族文化中个体的民族文化精神诉求,并给予满足。

(三)塑造儿童完整的精神人格完整的精神人格是教育培养个体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更是具有高包容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等基本属性的普惠性学前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完整的精神人格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所需的生理性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二是作为群体的存在所需的被理解、被需要等精神上的追求。普惠性学前教育追求的不仅是群体之间的高包容性与非排他性,其实也包括其培养对象即儿童个性人格中的高包容性与非排他性。而这样完整的人格塑造不是强调工具性的课程所能培育出来的,必须依靠人文课程特别是艺术课程的逐步熏染,而幼儿园民族文化艺术课程中的存在教育无疑能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个体的生命本身,只有在与外界他人的交流对话中,才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同时,在个体生命的历程中,各个人生阶段的角色及其与之相连的价值担当活动,能够给个体更好地诠释生命意义所在。因此,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起点更应该努力引导儿童在人生伊始就建构自己的完整的精神人格。幼儿园的民族文化艺术课程把儿童从本民族文化这个自我封闭的世界中释放出来,既满足了儿童对自我民族文化的一个精神寄托,更促进儿童学会在与他人共同生活中超越自我的存在,从而避免因为片面的、孤独的个体存在而感知不到生命存在的意义。

二、民族文化艺术课程的儿童存在价值构建

正如石中英所言:“现代的教育归根到底就是‘生存的教育’,而不是‘存在的教育’。这种教育给予了人们赖以生存的意识和能力,却没有给予人们生存的理由和根据。其结果是,在现代教育的作用下,现代人拥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的生存能力,但是却越来越对生存的必要性发生怀疑。这种怀疑使得现代人的生活充满了无聊、空虚、寂寞和无意义感,从根本上威胁到人生的幸福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教育特别是作为人生基石的学前教育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就不能只考虑作为“工具的人”,而更应该关注作为“目的的人”,即幼儿园民族文化艺术课程的实施不仅要考虑如何提高人的生存能力,而更应该关注如何增加人的存在意义。

(一)重视“人类的儿童”儿童不仅是作为“儿童的儿童”,而且是作为“人类的儿童”,儿童既分享着人类的尊严,又遭遇着人作为人的存在问题。教育儿童不仅意味着要帮助他们提高生存能力,而且要帮助他们提高存在的智慧;教育者不能仅以功利的眼光来看待教育,还应该以存在的眼光来打量教育。在民族文化艺术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把儿童看成是作为“儿童的儿童”,设置课程必须时刻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儿童还是作为“人类的儿童”,即儿童遭遇着其作为人的存在问题,诸如死亡问题、孤独的问题、自我认同的问题、自我归属问题以及自我价值问题等。民族文化对个体的内在价值是无限的,我们只有在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自我民族文化中得到滋养,实现自身文化建构和精神升华,人的心灵才会找到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人的自我存在感才会贮存在我们的生命血液里,伴随着我们走出有意义的生命之路。幼儿园的民族文化艺术课程于儿童的价值也深刻地蕴含其中,而当我们把极具个体存在价值的民族文化仅仅作为一种工具渗透在幼儿园的艺术课程中时,这其实是一种捡其皮毛丢其内在的做法,民族文化艺术课程的深刻价值没有更好地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民族文化艺术课程的对象观,不仅把儿童看成是“儿童的儿童”,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教与儿童认知方面的知识,我们更要把儿童当成“人类的儿童”,教予儿童关于自我存在的知识。

幼儿园艺术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152-03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目前世界各国都纷纷致力于本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许多国家从幼儿园伊始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启蒙工作。作为绥化市的民办幼儿园,沉浸绥化市独有的文化氛围中,又独有足够的课程灵活性,这为绥化市民办幼儿园进行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民间艺术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

民间艺术是普通劳动群众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创造的,经由历史积累和集体传承而发展起来的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民间艺术集材料、功能、形式于一体,其文化形态十分广泛:有的和日常生活相关,有的和传统节日习俗相关,有的和礼俗交往相关,有的和游艺竞技相关等等。[1]这些民间艺术蕴涵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可以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民办幼儿园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将绥化市的民间艺术作为真实、形象、生动的教材纳入幼儿园的课程研究中,在丰富了幼儿园课程的同时也间接继承、发扬了本地区的文化遗产。

民间艺术题材能从不同角度展示家乡的特色传统文化,它的许多艺术内容反映了当地人民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生活的特点。民间艺术往往将艺术性、教育性、趣味性融合在一起。因此,挑选有益于幼儿全面发展的民间艺术作为课程资源纳入到现有的课程内容中,既能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增强教师在课程选择和实施中的创新意识,又能开阔幼儿视野,丰富其感性经验,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开发其智慧潜能,还能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

二、绥化市民间艺术的特点

绥化市是一个拥有众多民间艺术的地区,它的特色文化是以满、汉、回、蒙、朝鲜族等各族民间文艺综合而成的。近年来,绥化市深入实施寒地黑土特色文化战略,加快寒地黑土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古老的民间艺术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目前,绥化市拥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项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8项。绥化市多个县、市、区获得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美誉。

望奎皮影戏以它精美绝伦的影人、高亢委婉的腔调,博得众多人的喜爱,与将皮影艺术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来而创造出的皮影画一起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望奎皮影艺术,目前望奎县的皮影戏已经被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海伦剪纸已经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绥棱农民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艺术特色,汲取了民间剪纸、民间刺绣、木板年画、门神等其它姊妹艺术的技法和形式,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起源于兰西的热烈、火暴、欢快的舞蹈双扇舞。除此之外,还有北林风筝、肇东国画、安达书法、海伦的东北二人转、庆安版画、望奎皮影、兰西挂钱和绥棱黑陶等。

三、绥化市民办幼儿园民间艺术课程开发

虽然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资源,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绥化市的民办幼儿园对民间艺术的利用主要集中在环境创设中,从未将民间艺术纳入过课程中。大多数的园长和教师还没有认识到民间艺术的教育价值,虽然也有一些教师觉得应该让民间艺术走进幼儿园,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才能让这些民间艺术较好地融入幼儿园课程。对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学前教育市场,幼儿园如何凸显其教育理念,彰显其教育特色,是一个幼儿园区别于其他幼儿园的外显特征,也是幼儿园能够在众多的幼儿园中占得一席之地的重要保障。因此,探索一条既符合幼教发展规律,又能得到家长和社会认同;既能运用先进理论,又不脱离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对于民办幼儿园来说,就显得尤为迫切了。[2]

(一)民间艺术课程开发程序

根据绥化市民办幼儿园的管理特点,构建一个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开发系统,包括课程分析与选择、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是循环往复的过程,以帮助民间艺术课程在绥化市的民办幼儿园得到长期有效的开展。

1. 课程分析与选择。不同类别、不同特点的幼儿园具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幼儿园具有的基本条件也不一样,这些都直接制约着幼儿园的艺术课程目标。首先,园长牵头组织全园教师研讨,从本园幼儿发展的情况和办园理念出发,确定符合本园的艺术课程目标。其次,在目标确定好之后,对所有的民间艺术课程资源进行分析,非所有的资源都具有在本幼儿园开发利用的价值,都适宜进入幼儿园的课程,因此有必要对这些课程资源进行筛选。由于进行的是民间艺术课程,所以必须要考虑师资条件、本园的基础设施条件。在幼儿园结合自身情况对课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最终选择何种民间艺术课程来实施。

2. 课程设计。在对幼儿园自身情况和绥化市的民间艺术资源进行分析和筛选后,就需要设计幼儿园民间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总体方案。总方案可以由园长带领全园教师共同进行,要明确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方案目标、实施细则等,并且做好责任分配、资料的收集等安排。课程设计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做好对民间艺术的重新整理和编排,因为民间艺术到幼儿园的艺术教育还需经过一定的改编,使其符合幼儿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在完成总体的课程设计后,由各个班级自行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活动方式、活动时间等。

3. 课程实施。基于民间歌谣的幼儿园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总体方案确定后,就需要按照方案的要求逐步进行实施。这一步对幼儿教师而言尤其重要。因为课程的实施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对于课程理论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的教师,要进行课程理论以及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技能等相关培训。[3]幼儿园方面需要做好保障工作,为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积极有效的支持。

4. 课程评价与反思。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中所有资料的分析,判断课程的适宜性,为下一步课程的开发通过经验借鉴。民间艺术课程的评价也可以从幼儿发展和教师专业化两方面来评价。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做好课程评价工作,在民间艺术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尽量保存所有相关材料,实施课程的教师要及时记录实施心得。

(二)绥化市民办幼儿园民间艺术课程开发注意事项

1. 做好民间艺术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限于绥化市民办幼儿园自身的师资水平,民间艺术课程开发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难的一件事情,因此做好前期准备对于他们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做好师资培训工作。教师是课程资源最重要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教师队伍在此方面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民间艺术课程开发。对教师的培训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培训课程开发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这需要民办幼儿园与地方高校合作,利用他们的教师资源对教师进行此方面指导,甚至是与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合作来共同开发。二是提高教师的民间艺术素养。通过文献资料了解绥化市的民间艺术;走出幼儿园到各民间艺术的发源地参观考察;请这些民间艺术的传承者对教师进行培训。

其次,深入了解绥化市民间艺术。绥化市的民间艺术非常多,但由于各种原因,对于这些民间艺术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民办幼儿园的教师以35岁以下年轻教师为主,这些教师对于绥化市民间艺术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决定了幼儿园对民间艺术课程开发的效果。同样,在整个课程开发中占据着很重要的领导者,支持者位置的园长,他们对于民间艺术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整个课程的开发。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先深入了解各种民间艺术,包括它所体现的文化、操作流程、制作工艺等方面。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去选择,去进行筛选和改编,才能有效地将其融入到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变成幼儿园的特色课程。

2. 注意对现有资源的利用。幼儿园民间艺术课程的开发利用,不仅需要社会各届、各部门的支持、帮助与理解,同时也需要幼儿园主动与社会各部门、各机构交流,争取社会各部门、各机构为幼儿园老师和幼儿提供知识、技术、人力和物质的支持。[4]在绥化市一些小学已经开设了一些民间艺术课程,绥化市政府和民间艺术传承者们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宣传和推广这些民间艺术,很多幼儿的家长可能本身就是某一项民间艺术的传承者。民办幼儿园要主动寻求这些资源,可以以合作的方式将他们作为重要的课程开发参与者。将一切可以利用的外部资源考虑进课程开发之中,加强民办幼儿园与社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注意对现有的物力、人力等资源的利用。

总之,绥化市的民办幼儿园应该重视绥化市民间艺术资源的独特教育价值,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让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在幼儿园课程中得到开发和利用,让其更好地为幼儿的发展服务,让其在幼儿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也能建立起幼儿园的特色,让幼儿园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江严冰.江苏民间艺术素材在大学艺术教育中的价值[J].美术时代.2008.06.

幼儿园艺术论文篇(5)

一、课程资源的定义及分类

所谓课程资源亦称教学资源,是指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及其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所必需的物力和人力,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由此,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因素,如学校中的人力资源,物质设备,财政来源方式,历史文化,自然地理环境等都是一种课程资源,它是对我们实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所存物质的一种智慧的提取。课程资源的选择、管理与运用作为课程设计里的一部分,它与一定的课程理念,教育观,课程目标间接相连,与课程内容和实际可利用资源直接相关。

课程资源的划分根据不同的维度,主要有三分法和七分法之分,前者主要是根据教学资源的普遍性、特殊性,将教学资源划分为普通资源、特殊资源和社区资源。后者是根据资源的归属因素不同,将资源归属于人的资源,事的资源,时的资源,地的资源,物的资源,团体与组织的资源,资讯与科技的资源。然而不管是怎样的划分方法,采用的是什么样的维度和视角,课程资源必定是来源于生活和理念之间的一种平衡。因为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具有其他教育领域的共性,也有自己的特性,其资源的选取自有其特殊的原则和方法。

儿童的艺术一直有“本体论”和“工具论”之争,艺术该为谁服务,在儿童的成长中充当着怎样的角色,一直是影响我们制定艺术课程计划和标准并直接影响到我们选择课程资源的很重要的原因。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的规定了幼儿园的艺术课程目标要求“让幼儿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2] 即通过儿童艺术教育的实施能够培养幼儿审美感知力,激发创造潜能,形成审美的生活态度,从而促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不同的学者基于此目标的达成将艺术课程资源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滕守尧教授将幼儿艺术课程资源划分为幼儿园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三类。[3[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第一论文 网]]另有学者将其划分为物质类艺术课程资源、精神文化类课程资源和人力资源三部分构成。[4]

在现代多元化社会价值体系下,越来越多的人提倡幼儿的课程要立足于儿童文化,儿童的天性和自然,要回归到幸福的童年,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连,这是儿童发展自身的需求。幼儿艺术课程的理念与此有相通之处。此外,由于人们对艺术批评、艺术史、艺术美学的研究不断进步,大多数美学家、教育家都认为儿童艺术涉及的绝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授予,它更是一种高级的智慧,即创作性智慧的汲取与学习。儿童通过不断的从事艺术创作活动,不断的丰富自己和更新自己的生活艺术体验,刺激身体感官,又为心灵的成长提供了沟通和理解。艺术教育目标的达成不是一种固定和终极性的东西,它需要环境不断的刺激与点悟,从多层次,多方面来对学习者进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这是一种艺术创生的力量要求。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就决定了艺术教学实践绝不仅仅是作为人力资源的教师对学生的责任与爱,更是一种从儿童自身经验和人类共有经验的来激发儿童艺术创作动机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好的艺术课程更是应该引领儿童走向新的经验和实践,这是艺术文化自身需促进儿童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另外,人生活、行事于无形的社会之网中,社会文化和社会规范对人的活动选择和实施具有很多的强制力和约束力,所以艺术资源的选择也要考虑社会的自身文化和需要。笔者经过阅读一些文献和自己在幼儿园实践观察,对艺术教育中的课程资源选择原则做出一些粗浅的总结,主要是从儿童发展因素、社会文化价值观因素、艺术活动过程因素三个主要方面来阐述。

二、幼儿园艺术课程资源的选择原则

1.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个体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杜威(John Dewey)尤为关注生活如何向艺术靠拢,并提出了“完美的经验即艺术”的见解。而这种完美的经验就是一种审美的经验。生活世界是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中的一[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第一论文 网]个重要概念,它着重指个人生活于其中的,并可以直接感知的现实而具体的环境,是由传统、习俗、经验、和常识等构成的人的生存场域。杜威提倡“教育即经验”、“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强调教育需要有准备的情境,设置能激发儿童创作激情与兴趣的教学情境,使儿童能将自己的经验融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形成新的经验。注重儿童的经验对课程资源的关键选择就是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他们的年龄、发展阶段、兴趣、需要、生活、经验为课程资源选择的立足点。如以儿童绘画为例,在幼儿涂鸦期(1.5岁到3.5岁),最适合锻炼幼儿肌肉运动的绘画工具是黑色蜡笔和平滑的大纸张,或黑板和粉笔;在幼儿象征期(3.5到5岁)在这一时期能促进儿童心智较好发展的工具是硬毛画笔,广告颜料,吸水性较好的大纸张,粘土等。在幼儿图示阶段(5岁到7岁),这个时期很多的绘画材料和工具,毛笔,紫砂泥,毛毡,高丽纸等都能被他们使用并很好的运用。艺术工具的选择一定要建立在儿童手眼脑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与他们实际上所有的经验相连。

此外,近几年,“为生活而艺术”的艺术教学理念风靡美国,在很多的艺术课堂中都受到教师和儿童的喜爱。该教学策略主要就是强调艺术教学活动一定要和社会生活和儿童自身的经验相互联系,艺术不是精英阶层把玩之物,而是更多人能参与其中,所以它的课程素材的选择一定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极易获得、最能扣儿童心弦的一些媒介,一些我们司空见惯的主题选择,如环保,自我认识,爱,社会问题等,一些我们熟悉的材料,一样的蜡笔,水粉,纸张……所不同的是它的 创作过程一定是发自儿童的内心真实感受和亲身的经验所得。

2.符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活动的流程

艺术课程资源的选择最终是要统一于当前的课程价值观之下。现在一种全人式教育观引起了很多教育专家的重视,它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处于不断发展中的人。在艺术课程方面,全人式教育尝试通过自我表达素材来培养创造力,如使用不拘于形式的素材,不提供具体的模型给儿童,素材的提供要和儿童的情绪、社交、感官相互联系,这一课程观念给我们提供艺术素材带来了很多好的借鉴意见。

另外,在统整课程观和生成课程观的带领下,现在的很多的幼儿园艺术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都采取主题或是单元的课程模式。为了配合教学课程目标,教师们可以选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的资源在教学整个过程中呈现,但是每一步艺术课程步骤都要最终统一于既定的艺术课程标准计划之中。如在某园大班的以“认识恐龙”为主题艺术活动当中,该园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如开始的科学探索课程,通过开设讨论小组,图书、图片等教学资源来初步认识恐龙,再是通过对《丛林组画》艺术作品的欣赏,其他的多媒体设备来激发儿童的想象,来编制各种有关于恐龙的故事,最后通过绘画、游戏、戏剧表演来体验和恐龙有关的各种事物。课程资源还要和课程活动相联系,因为“幼儿园课程不是静态的文本,而是动态的过程,这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特质。”[5]资源既能保证目标的一致性,还要能不断的顺应活动过程自身的变化不断的做出“二次添加”或“筛选”。

3.与社会价值观、民族地域文化、园所文化相符

(1)社会价值和文化资源

多元化的社会,艺术作为世界共同的语言,如何体现艺术的沟通性,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资源和手段在教学课程中的导入和渗透。幼儿园自身资源我们可以利用,园外的资源我们也可以用。我国《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6]多媒体和互联网的交替使用,可以将视觉艺术更好的呈现在儿童面前,对世界各国不同派别和艺术门派的作品都能有更一定的认识;通过集体参观一些艺术展览馆,艺术博物馆,儿童亲眼观察欣赏作品,亲身感悟艺术的魅力,所获得的经验体会是看艺术复制品和图片所不能达到的,他们能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艺术家的成长历程,了解艺术史的发展;幼儿园联合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如组织家长和幼儿之间的亲子艺术创作活动,让家长主动自觉的参与到幼儿艺术创造的评价中去,在社区中巡回展示幼儿的艺术作品,集合社区的力量给幼儿创造的场地和一些资源,像瑞吉欧那样形成一个稳定、互动的家、园、社相互联合的艺术教育网络,让幼儿身处其内,熏陶其中。

(2)民族艺术文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们秉承世界艺术文明时,我们更要重视本民族自己的文化,中国的民间文化和艺术也是幼儿园艺术[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第一论文 网]资源的重要来源。因为“民间艺术是人类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大众的艺术形式,是最直接的来自生活、反映生活的艺术。”[7]所以民间的艺术一定要成为幼儿园艺术课程的一部分,要因地制宜的选择一些能够反映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工艺材料,如让地方的戏剧,剪纸艺术,壁画制作,风筝工艺等进入幼儿园课堂,让当地的老民间艺人走进幼儿园,展示他们的艺术作品,并和幼儿一起参加讨论,指导儿童创作,这样一方面能够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一方面增强儿童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3)园所文化

良好的幼儿园艺术文化也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园所文化的构成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如美工区、艺术工作室、艺术展览馆的设置以及园所区角和墙壁的装饰体现艺术特色,但是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一种艺术素养和对艺术的追求对幼儿园艺术环境氛围的营造,这样才能让儿童时刻真切的感受到艺术的需求和创造的渴望。艺术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力量能最大限度的陶冶幼儿的爱美、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情操,塑造幼儿的和谐、自由的心灵,促使幼儿全面的发展。

4.资源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创新性

这就是说资源的选择要以容易取得、操作、经济实用和多元利用为原则,资源的购买不超出幼儿园的财政预算,所用资源能多次重复利用,减少浪费。这不仅是一条生态、环保、经济之路,也是一条通向创新之路。在艺术课程资源的选择中,艺术教师们绞尽脑汁的想各种可用的材料,很多的都是废弃材料都为艺术课程所用。秋天的落叶通过简单的剪、贴、粘,就可以创造出精美的美工拼贴作品,做成各种各样的小鱼,水草,人物;各色大小的瓶盖不仅可以用来做盖印画的工具,还可以作为做泥塑的材料,美丽、形象各异的小丑便显现出来了;气球可以利用,荒废的瓶子可以利用,棉签可以用,鞋盒可以用……生活中我们一些看似其貌不凡的,和艺术很难相连的不用之物,都可以被艺术教师拿到幼儿艺术课程上,经幼儿之手,创作出精美、天真的艺术作品。收集这类材料,不仅能考验教师的艺术素质,艺术教学的敏锐性,而且给教师一个反思课程资源、创新教学的机会,此外,这些来源于生活之中的小物体与儿童的生活相连,更能激发儿童表达艺术创作的激情。

与上述课程资源相对应的教学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主要有演示,作品展示,讲座,视听展示,小组活动、艺术游戏、校外考察、戏剧化表演等。

结语:

幼儿园艺术资源[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第一论文 网]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创新性、衔接性、统一性,是一个不断思考发现的过程,在课程资源的创见中,也是儿童经验不断生成的过程。鉴于很多的理论还束之高阁,实践的阻碍诸多,对艺术课程资源的选择也是一个很漫长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美丽.生活课程理论与实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5:257

[2]教育部基本教育司.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3]滕守尧.艺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79

[4]吴丽.议园外艺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美育,2010,(6)

[5]虞永平.回到过程之中——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路向.学前教育研究,2007,(2)

[6]教育部基本教育司.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

幼儿园艺术论文篇(6)

前言

民间艺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发展与创新的源头。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有助于以民间艺术为载体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能够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间艺术文化美的熏陶,得到相应的德育、美育的影响。同时,如何针对幼儿特点及幼儿园教学特色进行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新的思考方向。

一、在幼儿园课程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课程是实践的课程,民间艺术也是实践的艺术。民间艺术来源于生活实践,同人们日常的生产劳动和生活行为密切相关。民间艺术的实践属性与课程的实践属性自然地相契合,这使得民间艺术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渗透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具有独特和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作为一种大众的、生活的文化,不仅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同时也代表着特定区域的民族群众的审美和生活习惯,是当地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幼儿园课程中渗透民族文化,也是吸收民间文化的重要形式,不仅能够使课程更具实践性和适宜性,增进课程的生活化、趣味性,而且能够提升儿童的民族认同感,并更好地接纳社会和他人。在实践中,我们根据所在幼儿园身处满族民间文化的特点,进行了诸多课程方面的尝试。首先,在对满族民间艺术内容进行认真挖掘、筛选的基础上,我们遵循课程内容必须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正面反映生活且具有满族特点的基本原则,建构了以满族民间文学(包括民间童谣、民间神话传说故事、寓言故事)、民间音乐戏剧(包括歌曲、舞蹈、皮影等)、民间美术(包括农民画、剪纸、刺绣、编织、玉雕、泥塑等)为基本内容,以满族民间节日习俗、民间游戏、民间饮食为辅助内容的显性课程体系。其次,在对挑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中,我们力图吸纳皮亚杰的建构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以保证课程内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能够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二、在环境创设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实施媒介,在整个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常常充当隐性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这是符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特点的。因此,我们在将满族民间艺术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时,注重营造教育性、丰富性、艺术性、参与性、操作性、探索性的满族民间艺术环境氛围,以此充分激发幼儿探索、创造、表达的欲望,让幼儿在自然、愉快的环境氛围下表现自我、展示自我,认识自身的能力,并获得自我认同。在此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探索。首先,努力创设富有民间艺术气息的整体环境。在对幼儿园环境进行装修和布置时,除了要求整体设计体现一定的审美情趣外,我们还努力把各种满族民间艺术作品有机地融入其中。如在走廊、墙面、楼梯等地方,把由儿童制作的、包含满族民间艺术文化内容的美术作品、剪纸、手工艺品等自然陈设其中,一方面既形象地展示了满族民间艺术,另一方面儿童参与环境设置的积极性也得到激发,使得整个环境布置在丰富儿童的感知觉经验的同时,能够激发他们良好的民族认同情感;不但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而且使儿童的创造性得到发挥。其次,努力创设包含民间艺术文化元素的、幼儿积极参与的操作环境。幼儿园环境教育功能的发挥必须依赖幼儿同环境的积极互动。因此,创设蕴含民间艺术文化元素的区角活动,营造能够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如在语言区、美工区、益智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区角呈现特色鲜明的、满族民间特有的学习材料,可以帮助儿童以自主的学习和游戏来获取知识经验。此外,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还可以在材料丰富的学习环境中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而使幼儿的能力得到最充分的提升。

幼儿园艺术论文篇(7)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装饰画是一种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帛画艺术,它并不强调很高的艺术性,但它是一种非常讲究与环境协调和美化的效果的艺术。

剪纸装饰画就是利用幼儿的一些简洁明快、表现夸张,随意性强的剪纸作品对园内的走廊、窗户、吊饰等一切可以被装饰的物品进行装饰并达到审美情趣的一种形式。可以通过全班集体活动、区域活动、个别指导等多种手段,积极探索一些创造性的装饰技能和方法的活动。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给幼儿自由发展的空间较大,注重幼儿的个性和创造性培养,在艺术教育方面有独到之处。重视培养幼儿艺术审美能力,强调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动性,突出艺术活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让艺术和生活紧密联系。从幼儿作品可以看出幼儿用他们的表达水平、表达方式,表达对真实生活的理解和自我情绪的再现。他们更尊重幼儿,相信幼儿的能力。这一点正是我们中国幼儿美术教育在发展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探索过程中所要借鉴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对中国教育的反思,中国教育开始越来越重视人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重视艺术教育对人的创造性发展的独特作用,上海、珠海、苏州等城市的许多幼儿美术教育者和幼儿教师都在发掘幼儿创造潜能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促进了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些派别,幼儿开始敢想了,敢画了,开始从作品中看到幼儿自己了。随着国外先进的艺术教育思想的引入和幼儿心理学、创造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国内新的教育理念的确立,必将给幼儿艺术教育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纲要》也明确提出“幼儿的创造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这一切都说明未来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在顺应幼儿自然发展的前提下,以幼儿审美创造力发展为核心的。因此剪纸装饰画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更注重的是幼儿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等等。

四、研究价值

1.将剪纸装饰画纳入幼儿园素质教育的范畴,不仅可以扩大丰富幼儿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适应了21世纪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对当今课改思想的验证与实践。

2.以剪纸装饰画为切入点,将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某些知识融入其中,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3.开展剪纸装饰画的实践与应用,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园的园本课程,形成并巩固我园的办园特色,使老师获取更多的民间艺术理论知识;使幼儿了解了更多的民间艺术形式。

4.在创造心理学理论和幼儿美术创造规律的基础上,认真领会《纲要》精神,进行具体的教育实践探索,在教育行为中调整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新观念指导下,让老师重新认识剪纸装饰画活动时的幼儿,达到既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又提高幼儿的审美表现力,同时促进幼儿创造性人格形成的目的,建构一种方便可行的、新型的幼儿美术教育优化机制,即创造型美术教育。

5.研究过程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在促进幼儿审美创造力发展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幼儿则在一次次的自我创造中,实现想法,张扬个性,发展技能,体会成功,促进创造性人格的形成。

6.将创造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美术创造的规律、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于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使美术活动成为幼儿爱玩的“游戏”,成为幼儿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成为启迪幼儿创造力思维的摇篮,成为懂得欣赏、自信的小“艺术家”,更好地发挥美术即剪纸装饰画活动独特的内在价值。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一)研究的目标

通过活动能给儿童愉快的情绪体验,让儿童感受和体验“创造安全感”和“创造成就感”;重视幼儿这一学习主体的自我成长,关注幼儿的学习策略和操作态度,强调在实践操作中建构美术技能,强调运用启发式教学,在开放而丰富的环境条件下,在师生双方积极探究、积极实践、积极思考和大胆表现中,实现师生双方“自我价值”,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充分相信孩子,为解放孩子的头脑、眼睛、耳朵、嘴巴、手脚,调动各种资源优势,提供和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实现想法,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认知性和情意性的儿童,如:自信心、合作、创造性思维等,奠定未来做人、求知的基础。让剪纸装饰画活动成为幼儿娱乐和游戏的玩伴,成为幼儿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成为启迪幼儿创造力思维的摇篮,从小让幼儿学会懂得欣赏、懂得创造的小小“艺术家”。

(二)具体研究内容

1.制定剪纸装饰画活动中的幼儿不同层次发展目标、以及评价指标体系。

2.探讨剪纸装饰画教学活动的艺术环境营造、美术材料提供、作品表现内容、个性表现方式、多元组织形式、有效指导方式和作品展览赏析等。

3.探讨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区的建立,为幼儿个性化的自主艺术创造提供空间和条件。

4.研究不同类型剪纸装饰画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策略、表现策略,探索有效指导策略。

5.剪纸装饰画活动与创造性人格培养的关系。

(三)研究重点

1.研究不同类型剪纸装饰画中幼儿的学习策略、表现策略,探索有效地指导策略。

2.剪纸装饰画中幼儿有效评价策略与研究。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从实践到应用,基本上延续了我园剪纸教学的再深入,形成了我园一套完整的可操作性的园本课程体系。我们在原有的剪纸基础上,以剪纸为出发点,以装饰画为最终目的,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意愿,在各种自主的、愉快的、富有创新和挑战的多种形式活动中,引发幼儿探究、创作、表达、体验、想象和吸收等行为,鼓励幼儿在剪中乐、乐中剪、在装饰中创新、发展,从而促使幼儿在情感、认知、道德、审美等各方面得到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1.按行动、实地调查、原材料收集、整理汇编、教学试验、反馈改进等步骤逐一开展研究。

2.创设环境:学校设立剪纸装饰画专门教室、作品陈列展览室。

3.课外活动:举办剪纸装饰画展览,开展幼儿、教师、家长剪纸装饰画竞赛,编印园本教材,给幼儿提供更多认识、提高、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4.采用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等,同时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研究、教学手段,以保证研究过程的科学、实用性。

(三)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将分三年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宣传发动期;调查园内剪纸教育现状,了解装饰画知识,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儿童创造性心理学和创造性美术教育的理论)、各班在剪纸方面确定一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并写出有关前期调查报告、经验论文以及教学案例等。

第二阶段:拟定创造性美术教育(剪纸装饰画)下的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及幼儿作品评价表;对小、中、大班在剪纸装饰画方面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性研究及成果验证性研究。

第三阶段:通过多种活动展示幼儿剪纸装饰画成果,并编印“探究活动方案集”“研究论文集”“教育随笔集”、及幼儿作品集。

主要观点:把“体验为本、生活为源、整合为系、自主为魂、需要为动力”作为课题的主要观点来研究。

六、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前期调查报告。

2.经验论文、随笔、观察记录。

3.《剪纸装饰画方案集》、中期报告。

4.幼儿作品集 、图片或光盘。

5.结题报告、编印《探究活动方案集》、《论文集》、《作品集》大、中、小班剪纸装饰画教材。

七、人员组成及分工

根据课题计划,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按工作需要将对人员分工进行分工,参与课题研究人员,都要目标统一,并随时相互沟通,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八、开展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和职责,责任到人,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例会,定期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相关理论,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

2.重视本课题研究工作,园领导将课题研究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紧、抓实,设立本课题研究的专项经费,保障活动场地、设备、材料和时间的落实到位,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3.定期选派课题组核心成员外出学习,并有计划的聘请专家来园作课题研究指导,保证课题研究科学有序的进行。

4.在研究过程中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以环境创设、课外活动、实验法为辅助方法,时刻关注幼儿在剪纸装饰画活动中的行为和表现,并对这些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对出现的问题能及时的给予幼儿支持性的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总结出一些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理论观点。

5.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家园合作,将课题进一步深入研究。

九、开展研究的保证措施

幼儿园艺术论文篇(8)

1、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民间艺术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民间艺术教育设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幼儿学习的活动,是班集体或小组性的学习活动。如在“欣赏陶泥作品”活动中,我们首先将各色各样陶泥艺术品的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之后,再提出“你看到了什么”、“陶泥是什么样的”等问题,充分发挥幼儿的观察力、艺术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我们积极引导幼儿讨论陶泥作品的色彩、造型、动态及制作材料等,如启发幼儿讨论陶泥作品的色彩、造型、动态及制作材料等,如启发幼儿思考“陶泥有哪些颜色,它们是怎样制作的”“有什么形状”等问题,感受民间美术作品大胆、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了解色彩的装饰性,图案的对称性等特点;此外,我们还提出“陶泥可以制作成什么”等问题,让幼儿通过观察分析,感受陶泥艺术品的形态特征。由于历史的沉淀,每一件民间艺术品都有丰富的含义,或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寄托对朋友、亲人的衷心祝愿等等。在活动中,我们设计了“陶泥制品与瓷器有什么不同”、“人们为什么要做用陶泥制作物品”等问题,让幼儿思考作品背后的社会意义,从而提高其审美活动的质量。最后我们请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在这个阶段,我们引导孩子避免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判断,也不要引导孩子异口同声地说“喜欢”等语句,而是鼓励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提高了孩子的价值判断水平和审美能力。

2、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幼儿的知识是在操作与探索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现在的许多幼儿园都开有区角活动区,区角是一个没有局限的地方,幼儿可以在里面尽情的活动。现在幼儿园里的区角活动有很多种,如游戏区、美工区、表演区、图书区等一些活动区域。

在游戏区,可以运用家长、教师收集大量的民间玩具放进游戏区,并且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安全因素等进行例如陀螺、沙袋、风车、木板、降落伞、冰棒棍等适合游戏的材料。这些材料可塑性强,可以千变万化,来源于一代又一代有的生活,所以深受孩子的喜爱,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可以一物多玩,充分发挥了孩子的创造力。在美术区可以放进橡皮泥、彩色纸、彩带、碎布头和大量的农村自然材料,让幼儿通过画、剪、贴等进行简单的工艺操作,在这里进行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让孩子渐渐流露出对民间艺术的迷恋,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尽情的享受民间艺术美的熏陶。

3、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当中

幼儿园艺术论文篇(9)

[作者简介]杨达(1969-),男,四川阆中人,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管理。(四川绵阳621709)

[中图分类号]G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065-03

一、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教师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她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这就要求从事幼儿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素质。

二、幼儿教师艺术素质的内涵解读

第一,教师要具有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的艺术教育理论和技能技巧。生命从童年开始,艺术从儿童开始,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要从尊重儿童,保护个性开始。许多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幼儿期,艺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重要阶段。创造力培养主要应采用渗透的方式在幼儿喜爱的活动如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中进行。

第二,发现和开发有艺术天赋幼儿的艺术潜能。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在各种艺术活动中观察幼儿的反应,有艺术天赋的幼儿,对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活动,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参与热情和良好的素质。有的孩子能比较容易地分辨不同的旋律和音节,有较强的节奏感,可以尝试让这类孩子更多地接触音乐,培养孩子的音乐细胞,挖掘出孩子所潜藏着的天赋;有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协调性好,喜欢闹热和参与各种活动,说明具有舞蹈天赋;有的幼儿对形象的记忆特别清晰,画画时大小比例比较准确,运用色彩感人丰富,表明他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对色彩、造型有较强的辨别能力,具有绘画的天赋。

第三,设计和组织艺术课堂教学。好的课堂设计和组织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针对不同类型艺术课,其组织和设计是不一样的,必须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其语言、动作、思维等发展来设计和进行有效的幼儿活动。幼儿的学习来自生活,艺术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一定利用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素材,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实施幼儿艺术课教学。

第四,创作艺术的能力。艺术修养还体现在作品的创作上,教师是否能够创造性地运用钢琴演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为幼儿歌曲即兴伴奏,并能够做到边弹边唱;运用所学舞蹈的基本手位、脚位、动律及民族舞蹈的基本知识和组合进行儿童舞蹈的创编,还应具有较强的儿童舞蹈教学能力;在美术方面除具备基本绘画形式蜡笔画和水粉画,利用废旧、环保的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外,更应该具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智力发展创造性的进行环境创设,引导幼儿观察事物,并发散思想进行创作。

三、提高学前专业学生艺术素质的途径

(一)明确艺术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

1.艺术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999我国颁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培养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艺术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高校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它对于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及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2.艺术素质从事幼儿教育的基本素养。通过艺术进行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幼教工作者要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具有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弹、唱,会画、跳的基本技能、技巧以及能够欣赏音乐、美术、舞蹈等作品的基本素质。还要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并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还要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离开了技能技巧,“审美情趣”、“素质教育”就无从谈起。

(二)激发学生学习艺术课的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因此,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才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大学生的身体、心理都比较成熟,对于艺术课过去接触很少,即使在高中和初中学习过,也是表面的、粗浅的,现在成为她们的专业技能课,一周要上好几节,并随时要还课、考试,大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认为自己学不好。教师必须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多元的教学手段,艺术地设计课堂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经过艺术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就像一盘色香味具全的菜肴,令人难以抵御它的吸引。如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通过讲解这首歌、这首曲的创造背景,表达的思想感情,以画面、幻灯投影、电影等形式给学生以丰富的感知,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曲目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强烈兴趣。如欣赏音乐作品《铁蹄下的歌女》,总能使人热血沸腾,总会将我们的思绪带入到那个苦难的年代,日寇的铁蹄践踏我中国大地,焚烧我家园,杀害我同胞,“谁甘心做人的奴隶,谁愿意让乡土沦丧。”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振兴中华而抛头颅,洒热血,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加深了同学们对作品的理解。

艺术课教学要善于运用丰富、幽默、感染人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热情。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的艺术性。20岁左右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音乐、舞蹈、美术本来就很困难,接受慢,效果不是很好,不要求全责备,而是给予理解和鼓励,对于学生取得一点点成绩和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一定不要说伤自尊,打击积极性的言语,应该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朋友、知己和学习的支持者。艺术地运用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苏联教育家孔德拉秋克说:“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运用教学方法。”艺术课中老师的示范、动作的分解和辅导非常重要,并讲求方法,教无定法,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最关键,教学方法运用得当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加强文化素养,提高艺术学习能力

加强学前专业学生文化素养主要是指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观,发展观。著名流行音乐作曲家付林曾在书中的一句话“素质是水,专业是船,水涨船高”。可见文化修养对艺术课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想象力、审美力。每一幅美术作品、每一首歌,每一段舞蹈都有深刻的内涵,都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只有丰厚文化修养的人才能读懂它、听懂它、看懂它,理解其传递的信息。如:声乐艺术是人和音乐的心灵的撞击,是歌唱者的文化品位、文化韵味同音乐的交融,依赖于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文化修养。舞蹈通过人体的肢体语言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感情,如蒙古舞的手、腕、肩、胯的动作充分表达了蒙古民族在辽阔的草原上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展现了蒙古族人激昂奔放的性格和激烈豪放的传统风格,为了更好体悟“味道”,必须了解当地民风、民俗和民情等相关舞蹈文化知识,才能准确理解蒙古舞动作和风格。美术艺术主要指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著名国画家孔奇说:“美术艺术就是心灵中文化素养的爆发和流露。”由此可知艺术和文化素养是相辅相成,文化素养在艺术中起到很关键的决定性作用。没有真正文化的艺术作品是苍白无力的,表现是肤浅甚至庸俗的。

(四)多渠道提高学前专业学生艺术素质

1.学校课程设置上,增加艺术课的比例。我国著名的幼儿心理与教育专家殷红博所著“关键期与潜能开发系列丛书”阐明3岁半左右,是幼儿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期;3~5岁左右,是幼儿音乐能力开始萌芽的关键期;3~4岁左右,是幼儿初级观察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6岁左右,是幼儿观察能力开始成熟的关键期。表明3~6岁是幼儿身心发展正处于艺术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影响幼儿艺术教育水平的高低关键是教师的艺术素质,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最直接的组织者、实施者、创造者,必须具有较高的艺术专业知识、艺术教育水平和较强的艺术教育技能。幼儿园教师职业素质所包括的会写、会画、会唱、会弹、会舞、会做也都是艺术教育方面的基本技能技巧。要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职前教育阶段具备良好的艺术技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就必须要强化学生艺术技能的训练,在课程设置上,加大艺术课的比例。

学前专业除开设必修音乐基础(乐理、试唱练耳、琴法)、美术基础(素描、色彩、设计、简笔画、手工)、舞蹈基础(基训、民族舞、幼儿舞)和幼儿园艺术活动指导课等外,应开设一定比例的选修课,如幼儿园实用美术、幼儿园环境艺术、幼儿音乐创编、儿童歌曲即兴伴奏、幼儿舞蹈创编等。这些选项课贴近幼儿园实际,增加了专业的实践性,缩短岗位的适应期。丰富多样的选修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而且还增强学生良好的幼儿音乐、美术、舞蹈的审美情趣,并在表演、创编中获得丰富的艺术审美体验。学前专业艺术课的内容上考虑专业特性,防止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等同于艺术专业的艺术课程内容,要以满足幼儿园艺术教育要求为原则来编制艺术课程内容,要在传授艺术教育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进一步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独特的专业特性和要求,加强蜡笔画、手工制作、儿童歌曲的即兴伴奏、边弹边唱、幼儿舞创编等内容的教学。不仅要强调技能,还要重视艺术知识,欣赏艺术、创造艺术等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幼儿教学中引导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实现美好的人生理想。

2.师资配置方面,引进和培养“双师型”的艺术老师。“双师型”教师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保证。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它既具有师范性、职业性,又具有实践性,这就要求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她们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较为熟练地进行大学艺术课的教学,又能深入幼儿园,了解当前幼教艺术教育动态和前沿理论,具有较强的幼儿园实践教学素养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懂得幼儿园老师如何运用说、演、弹、唱、画、编等技能于教学之中进行艺术教学,能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编排各种节目,组织各种活动,如六一儿童节等,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指导幼儿去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3.加强学生艺术实践能力。艺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必须多参与,多实践才会习得较强的艺术能力。多给学生在实训室练习的机会。学生必须利用课堂内、早晚自习、课外活动等一切机会多到琴房、练功房、画室、手工室、陶艺室等实训室练习,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检查,掌握正确、科学的练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艺术课外活动,社团要举行频繁、规范的排练或演出活动,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学生自己开展的艺术教育活动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艺术方面的专业造诣,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社团活动使他们变得自信、乐观,同时学会了合作,锻炼了领导才能。多开展艺术比赛活动,如声音比赛、器乐比赛、幼儿舞比赛、儿童画创作比赛等,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创作及与同学间多交流的机会,以其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审美情趣。

4.加强学生在幼儿园的见习、实习活动。新《纲要》的贯彻,要求幼儿教师要具有多重角色意识。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既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还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因此高校应采取集中见习、分散见习、参与式见习、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参与教育实践形式,让学生观察、思考音乐、美术、舞蹈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游戏中是如何运用的,幼儿园是如何组织艺术课教学的,并主动参与,使学生组织、实践艺术能力在真实情境的依托下得到培养,促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离校前基本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5.改进现在艺术课的教学方法。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针对性强、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让枯燥的课堂鲜活起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完成教学任务。由课内走向课外,由学校走向幼儿园,构建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原型,去感知,去领悟。如学习民族舞蹈,不仅听老师讲解、看老师示范,还可以看一些视频,条件允许尽可能到这些民族地区去体验和观摩;学习幼儿舞时,到幼儿园去观看小朋友是如何表演的,动作的夸张性,表情天真纯洁性,是如何享受这一过程的,自己今后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幼儿舞创编。教师在艺术课堂上应该是一个完美的表演者,艺术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姿态进行教学活动,建立一个师生同乐的学习活动空间,激发学生学习艺术课的兴趣,教会学生今后如何组织幼儿艺术活动课。

6.制定考核标准,严把出口关。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技能过关标准和毕业生技能达标标准,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实行人人过关、抽考、免测相结合,把平时的课堂教学、参加各种活动的次数和效果等情况结合起来,多途径促进学生练习。

[参考文献]

幼儿园艺术论文篇(10)

本土课程资源是由“本土”“课程资源”两词共同组成的。目前,对于课程资源内涵没有统一界定,具有代表性的界定有以下几种。吴刚平博士认为:“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1] 徐继存等认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2] 范兆雄认为:“课程资源是指可能进入课程活动并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支持课程活动进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一切。”[3] 范蔚则认为:“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和。”[4] 刘春蓉、陈丹丹认为是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具有本地区特色或本地区特有的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内容的各种因素的总和。[5][6] 而彭芝兰则在其硕士论文中采用了吴刚平界定的课程资源的狭义概念,认为本土课程资源是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具有本地区特色或本地区特有的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7] 隗峰、谢淑海则将本土课程资源定义为:“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条件所形成的与教学相关的本地文本、实物、人力和信息化资源。”[8]

关于本土课程资源的特点,吴丽、倪志明等人认为本土课程资源除具备课程资源所共有的潜在性、具体性、多质性、广泛多样性等特点外,还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如审美性、生活性、地域性、民俗性、自然生态性、群众性、乡土人文性等。[9] [10]

二、开发利用本土课程资源的意义与价值研究

张卫民、陶红莉等人从幼儿园课程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认为开发本土艺术课程资源能够丰富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另外,将本土艺术资源开发为课程可以实现幼儿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从而完善幼儿艺术课程的功能。[11] 肯定了进行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在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完善课程功能等方面的价值。朱从琴也认为进行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可以完善课程结构,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促进课程与生活、课程与社会的联系。[12] 也有学者从幼儿园教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开发乡土课程资源能够扭转长期以来教学只关注由抽象概念原理和规律构成的科学世界的状况,使教学关注教师和儿童的现实生活,赋予教学以生活意义。[13]

冯季林、郭玮从幼儿、幼儿教师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认为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改变了课程只是教学科目总和的传统课程观,让师幼认识到课程是一种“跑”的过程,从而促进动态课程观的形成;在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儿童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而是在与“人”和“物”的对话中不断进行意义的构建,从而促进了儿童学习方式的改变;另外,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可以提高幼儿对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认同。[14] 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基于本地区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有利于拓展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促进专业能力的发展及角色的转变,并促进其建立专业理想,形成专业自我。[15]

赵淑芳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进行思考,认为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民间工艺可以实现文化的传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进行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16]

三、开发利用本土资源应该遵循的原则研究

付洪岭认为,在开发利用本土课程资源中,要尽可能将所有有用的精华资源都挖掘出来,并且幼儿园管理者、教师、家长、幼儿、社区人士等都应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即要遵循多元性原则。最主要的是课程资源开发要遵循适应性原则,即必须根据幼儿园的实际需要、把握住时代特征、有目的地进行开发。并且不仅要考虑到幼儿的共性特点,而且要照顾到幼儿的具体特殊情况。当然,在开发的过程中,也要坚持经济性原则,即努力做到所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易得到、花费少且用处大。并要对幼儿园、周围社区的课程资源优先考虑,以避免舍近求远带来的资金浪费。[17] 张卫民、彭芝兰等人认为,在甄选本土资源时要遵循本土文化原则(即所选资源必须能代表当地文化发展的方向)、体验性原则(即在筛选本土课程资源时,必须注重儿童的审美体验,以幼儿能感受和体验为准)、生活性原则(即所选资源必须源于本地区人民的现实生活,并能随着生活情景变化而改变)以及整体性原则(即不同的内容之间彼此联系,构成统一整体。相同内容按一定心理顺序和逻辑顺序组成整体,以发挥整体功能,从而促进幼儿身心整体有机发展)。[18]

王善安认为,在课程资源开发中要做到类型、空间、途径的开放性以及开发主体的系统性。[19] 徐赛赛则提出了活动性(发生互动,积极自我构建,学会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学会自主学习)、发展性(着眼于未来,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和持续发展,为健全的人格发展打下基础)等原则。[20]

四、开发利用本土课程资源的方式与途径研究

1.理论层面

对于本土课程资源的利用方式,在理论上进行过比较整合、系统研究的是湖南师范大学的张为民教授及其学生。他们以本土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例,总结了以下几种方式。

① 附加活动方式。即在不改变幼儿园艺术课程结构、目的、特征的情况下,以一个或几个附加活动的方式,将有关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资源的内容融入其中。② 主题单元活动方式。即根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中有关艺术教育的精神和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利用的指导思想,结合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现实调研,将相互关联的同一内容或同一类型的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分成若干主题单元,形成一定的问题或活动系列,再以每一系列为主题单元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③ 主题网络要素发散方式。主题网络要素发散方式强调利用多元化的本土艺术课程资源,不仅要对幼儿艺术学习的内容做不同层面、不同部分的深入挖掘,而且要求教师独辟蹊径,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艺术课程资源拓展艺术课程内容。[21] ④ 陶冶渗透式。指将本土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渗透到幼儿园专门的教学活动之外的其他教育活动及环境中,旨在通过潜移默化的陶冶与渗透让幼儿获得更多有关本土资源的知识、经验以及探索、操作的机会。[22] ⑤ 主题外展式。与主题单元式所不同的是,主题外展式事先没有设计详尽、具体的活动计划,而是确定某个主题后,为幼儿提供适宜、充分的条件和环境让其能获得与主题相关的丰富经验,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观察,与幼儿展开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并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层层分解、递进,进而开展一系列的具体活动。[23]

2.实践层面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区幼儿园将常州本土的名小吃常州大麻糕、银丝面,艺术品梳篦、艺术名胜古迹文笔塔作为课程资源融入到小班美术教学的主题活动中,让幼儿在观察、欣赏、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本土的美术资源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24] 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幼儿园对西关文化所蕴含的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从中提炼出富有教育价值的本土文化资源,整理归纳为“粤语童声、名胜建筑、粤韵风华、风俗礼仪、食在广州、美在西关”六类,然后纳入到园本课程中,以主题活动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以促进幼儿隐性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25] 浙江省绍兴市灵芝镇嘉会幼儿园在园中创设了民间游戏活动区、本土风情展示区、本土资源制作区,将挖掘到的农村本土自然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并融入其中,充分利用了农村幼儿园的优势,充实了幼儿园的课程,给农村孩子带来了无限的情趣和快乐。[26]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① 幼儿园的专门性课题。如浙江瑞安市滨江幼儿园开展《“亲亲瑞安”本土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 》的课题研究,将瑞安本土资源经过反复的研讨、斟酌、整合,分解为瑞安民间艺术、瑞安民俗风情、瑞安名胜古迹、瑞安名人轶事、瑞安本土特色、瑞安本土经济六大模块。以“幼儿发展”为“经”,以“瑞安本土文化资源”为“纬”,将这六大模块运用于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在当地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27] ② 硕士论文中的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如彭芝兰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湘西自治州地区的本土艺术资源进行整理分析,并从开发利用的目标、原则、内容、方式四个方面展开探讨,然后选取5所幼儿园进行观察,与24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访谈,再结合行动研究的实践,对湘西自治州的本土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自己的教育建议。[28]

五、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以往的研究成果,可以将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种:① 幼儿园方面。忽视家长和社区人士的参与;幼儿园在本土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开发方式比较单一;强化教材的唯一性地位,致使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被淡化;大量的本土课程资源被闲置浪费,其教育价值没有被充分开发与利用,已开发的课程资源未能在教学中得到很好利用;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止于课题的结题。② 教师方面。教师课程资源理论基础薄弱;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欠缺;教师对本土课程资源没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教师在本土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所利用的内容贫乏、开发方式单一;教师在本土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其他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本土课程资源的经费不足;缺乏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师培训和评价机制;缺乏外部支持系统;家长的不理解,造成教师与家长在本土课程资源开发问题上观念有冲突等。

针对上述本土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者提出的解决策略主要有:构建有利于本土课程资源开发的管理机制;重视本土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多元化,争取广泛有力的社会支持;注重开发方式的灵活性和多元性;建立健全本土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有效的利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幼儿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对教师本土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知识培训;教师要充分挖掘可以开发为课程的本土资源,丰富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鼓励教师的合作性参与,形成学习共同体;建立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增加开发的动力;转变家长对本土课程资源的认识偏差,努力构建良好的开发利用本土课程资源的舆论环境等。

六、总结

我国关于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主要包括了本土课程资源的概念及特点、开发与利用本土课程资源的意义与价值、开发本土课程资源应遵循的原则、利用本土课程资源的方式与途径、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等一系列问题。理论框架和研究体系已初具规模,但已有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目前对本土课程资源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将一般课程资源的理论简单应用于本土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实践中,研究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中虽然涉及了不同区域的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总体上来看,研究中对文化的差异性考虑不全面,存在跟风现象;在本土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实践与认识的反差较大;对于在实践中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得不深入、不彻底,对教师层面的问题的研究相对较为集中,基本没有从课程的直接受体幼儿身上找原因;在本土课程资源的挖掘中,对本土人文资源的研究较多,而对其他方面资源研究得较少甚至没有;一些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对本地区的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实践研究多为阐述各园的研究成果,往往只停留在实践经验总结的层面上,缺乏理论的提升。可见,在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理论和实践上还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北碚,400715)

参考文献:

[1]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1(9).

[2]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2002(2).

[3]范兆雄.课程资源系统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4]范蔚.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J].教育科学研究,2002(3).

[5]刘春蓉.侗族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以新晃侗族自治县A幼儿园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0.

[6]陈丹丹.农村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以耒阳市农村幼儿园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1.

[7][23][28]彭芝兰.湘西自治州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8]隗峰,谢淑海.论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的价值失落与价值实现[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9]吴丽.诌议园外艺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以湖南师范大学幼儿园为例[J].当代学前教育,2010(3).

[10]倪志明.论乡村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学园(教育科研),2012(2).

[11]张卫民,陶红莉,吴金英,田庆珠.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6(12).

[12]朱从琴.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园本课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5).

[13][14]冯季林.论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11).

[15]郭玮.基于蒙古族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16]赵淑芳.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意义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

[17]付洪岭.幼儿园乡土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3).

[18]张卫民,彭芝兰,杨素琴,吴金英.湘西土家族幼儿园本土艺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7(11).

[19]王善安.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以渝东南土家族A幼儿园为个案[D].西南大学,2010.

[20][27]徐赛赛.“亲亲瑞安”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21]张卫民,陶红莉,田庆珠.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利用方式探究——以湘西土家族幼儿园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08(4).

[22]刘贺佳.基于民间歌谣的幼儿园艺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长沙市A幼儿园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0.

上一篇: 旅游管理教学论文 下一篇: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