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消费调查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6 18:31:24

高中生消费调查论文

高中生消费调查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制度,体育类大学生的人数逐渐增多。而体育类的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广西区内的学生,也有很大是来自农村家庭和偏远地区。有很大部分学生家庭是相对比较贫困的,而他们在大学的整体体育消费观是不容忽视的。本论文阐述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贫困类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基本概况,通过调查并分析广西师大体育教育贫困类学生体育消费的不足与制约因素,结合广西师范大体育教育贫困类学生体育消费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对应的措施,为促进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和我国的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与参考。

2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把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范围主要有从大一到大四的通过学校贫困认定的体育贫困大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研究需要,在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过人工查阅和计算机检索两种方法,查阅相关体育类学生体育消费的文献资料,收集并整理,了解体育贫困学生的基本概况,为撰写本文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2.2.2问卷调查法

运用周末例会形式向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当场指导填写并回收,提高回收率,共发放问卷160份,每个年级调查40人,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46 份,有效率为91%。

2.2.3访谈法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对广西师范大学的部分在校体育贫困大学生进行访谈,具体了解他们的体育消费的实际情况,从而检测学生在问卷中所反映情况的真实和可信度。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贫困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基本情况

3.1.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贫困大学生的生源分布情况

被调查的体育贫困大学生中生源地为地级城市的有32人,占调查总数的21.9%,生源地为县级城市的有2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7.1%,生源地为乡镇的有2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4.4%,生源地为农村的有6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6.6%。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大学生有一半来自县城和农村,来自城市和乡镇的体育大学生所占比例较少。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观念的改变,越来越注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来自农村的体育大学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学生的生活费用受到家庭收入的限制,城市、县城、乡镇和农村的家庭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的家庭收入比较有限,当他们解决了基本学习生活问题之后才可能有剩余的费用来进行体育消费,因此,在体育消费上,来自城市和县城的体育大学生比来自农村的更加积极。

3.1.2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大学生的生活费用基本情况

据本研究问卷调查显示,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长的资助,在本次调查中,生活费由家长给予的体育大学生人数为12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3.3%,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在生活费方面对家长的依赖性较大,经济独立程度较小,这都制约着体育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购买能力。

3.1.3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情况调查与分析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V西师范大学体育大学生较喜欢的体育项目为慢跑、羽毛球、篮球和排球。大多数女生较喜欢气排球运动,而硬排由于球速快、难度大,对弹跳、身高和技术等要求高,很少有女生选择硬排。男生则喜欢对抗性运动如硬排,篮球。

3.2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体育消费资金的数量反映了体育消费的水平。在调查对象中,每学期体育消费支出在100以下126人,占总数的87.5%;100-200元16人,占总数的11.1%;200-300元2人,占总数的1.4%;每学期体育消费支出在300―400元及400元以上的为0人。由此可以看出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整体还比较低,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生活费用非常有限,每月除了饮食费用的支出,还有用于书籍、网络、通讯等支出。当他们经过合理预算后,如有资金剩余才可能进行体育消费支出,而且不会过多投入。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贫困大学生的总体体育消费水平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生活费用主要依赖于家庭,生源地为城市的体育消费总体上比乡镇的高,生源地域经济差异制约着她们的经济能力,限制了她们体育消费水平。

(2)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整体还比较低,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高低与家庭的经济生活条件有直接的关系,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生活费用非常有限。

4.2建议

(1)学校应注重培养贫困大学生体育消费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消费意识,以“健康第一”为基本理念,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在保持实物消费的同时,向观赏型和参与型体育消费转变,使体育类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合理发展。

(2)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校可以提供体育专业类的勤工俭学平台,提高体育贫困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学业发展和提高学校学习生活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高福等.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水平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34-35.

[2] 韩雪.论体育消费心理文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35(5):20-21.

高中生消费调查论文篇(2)

体育消费作为提高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的手段,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是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群体之一,他们的体育消费价值观、体育消费内容、体育消费水平等,将会对体育市场的发展和高校体育改革的深化产生巨大的影响。伊犁师范学院是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管理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一半。因此,本文通过研究伊犁师范学院各个民族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以及分析影响因素,目的是为伊犁师范学院学生科学合理、正确的进行体育消费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伊犁师范学院全日制在校学习的大学生(不包含体育学院的学生),随机抽取大一、二、三、四各200份样本,其中100人为少数民族学生(男、女各50人),100人为汉族学生(男、女各50人)。

1.2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方面的著作、专著以及相关论文,对相关资料进行内容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法,在伊犁师范学院全日制在校学习的大学生中共发放问卷800份,共回收问卷798份,其中废卷3份,有效问卷795份;运用数据统计法,对调查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处理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伊犁师范学院学生体育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伊犁师范学院学生体育价值观的调查,100%的学生认为体育能促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但是,在调查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时,大一、二的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80%是为了应付考试,只有20%的学生是因为喜欢体育和能够促进健康,每周锻炼次数为2-3次;大三、大四的学生则每周锻炼0-1次,因素主要是学习压力、支教实习等,女生怕流汗、怕晒黑,少数民族女生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不便从事体育锻炼等。反映出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是正确的,但和实际行为相差很大,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会形成正确的体育消费价值观,但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则会影响体育消费。

2.2伊犁师范学院学生余暇时间支配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高中生消费调查论文篇(3)

为呈现我校生的真实的潜在的消费需求,且不以现有的消费结构判断其需求走向,而是根据其需求满意程度调查阻止需求实现的原因,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可靠全面的信息,我们开展此次问卷调查。本论文结论基于对我校大学生随机分层抽样问卷调查,本次发放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7.5%,回收的有效问卷195份。发放的问卷中有大一60份,大二60份,大三80份,比例为3:3:4。

数据表明,被调查的我校大学生月生活费主要集中在500--1000,占57%,其次是1000--1500,占28.7%。低于500元的比例为10.7%,高于1500的不足5%。我校大学生可支配生活费用差距不大且数额不大。在可供支出的生活费中,支出前三甲分别是食物,生活日用品和服饰,其百分比分别为31.3%,25.7%,23%,此三项为生活基本支出,这表明,我校被调查学生的基本生活支出占总支出的绝大部分,占总支出的80%,而开支最少的两项分别是恋爱支出与培训考试支出。

月花费为500--1000的大学生中,其消费支出前三甲依然是食物,生活日用品和服饰。这表明我校的大学生生活安排相对合理,在总可用的消费金额较低的情况下没有出现超前消费的现象,但是同时高比重的基本生活支出也反映出我校生消费水平较低,恩格尔系数过高。

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是,虽然食物,服饰和生活日用品支出占到了总支出的30%,但在剩余的可支出金额中,大部分支出又分布在通讯和网络上,比书籍支出,培训与考试支出和恋爱支出三项支出总和还多,占到了8.7% 。这表明,我校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总支出不高,而且文化消费主要形式是依赖于网络,属于自发性的独立完成的消费。

文化消费有许多不同内容,不仅包括专门的精神、理论和其他文化产品的消费。也包括文化消费工具和手段的消费;既包括对文化产品的直接消费,也包括为了消费文化产品而消费各种物质消费品,此外也需要各种各样的文化设施。[4]

不同的消费内容需要借助不同的载体完成,所以实现不同的文化消费内容的形式是不一样的。在本次调查中,被调查的我校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低,大部分资金用于基本生活开支。但是在这基本生活开支中,网络通信消费确不能归类于其中,据调查,超过57.4%的同学利用网络经行信息咨询查询,且被调查者的主要文化消费也是属于借助于网络平台的各种信息查询和娱乐享受。这表明我校大学生对文化信息的需求量大,但是迫于经济因素只能依赖成本较低的消费行为实现媒介——网络。而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除去57.4%的同学借助网络实现自己的信息专业信息需求,22.5%的同学选择询问他人,而只有19.9%的同学选择报班参加相关机构的培训。

网络成为我校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主要实现载体,通讯和网络支出成为我校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主要支出,这表明,网络对我校大学生的消费具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我校大学生文化消费满意度调查中,73%的学生选择了不满意,认为自己的文化消费支出过少,没有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和需要。这表明,依赖于网络媒介的文化消费虽然能够满足于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但是无法从根本上代替其他的文化消费内容。

文化消费载体的狭隘影响着我校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实现,而主要影响我校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形式和频次只要是经济因素,48.7%的同学认为文化消费的费用过高,文化产品的价格过高。

据调查,我校大学生在自己现有的消费结构上都有自己希望增加的支出部分,尤其对于文化需求(书籍和咨询培训),其比重占到了35%,为比重最大的希望增加支出的项目,其次是服饰支出为28%,再次是恋爱支出8.2%。这项调查显示,以往对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以及消费心理的阐述是具有普遍性的。[6,7]

但是我校生对于在希望增加支出比重较大的服饰上,虽然其意愿比强烈,但是对于是不是愿意或者希望服饰店进驻我校创业孵化基地这一问题中,只有22%的同学明确表示希望,而高达78%的同学的态度则是无所谓或者不希望。这表明,虽然我校大学生有着相对较强的增加服饰方面支出的欲望,但是对于校服饰店的青睐程度表现颇为冷淡。

与此同时,在被问到是不是希望增加创业孵化基地书店的时候,只有14.3%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希望,高达56.4%的同学明确表示希望增加书店,这表明,我校大学生对于纸质书籍有较高的消费需求,希望改变依靠网络看书的方式。

在被问到“如果创业孵化基地开设各经营专业考试资料及专业相关信息咨询的店您觉得如何?”这一问题时,54.8%的同学表示觉得很好,13.3%的同学认为不好,而21.9%的同学认为没有感觉。超过一般的学生认为在创业孵化基地增加与专业考试资料及相关信息咨询的店很好,并且在后续的“如果创业孵化基地开设各经营专业考试资料及专业相关信息的店,并且其收费适当,您会报名吗”问题中,69%的同学表示可能会去参加报名,13%的同学表示一定会参加报名,而只有18%的同学明确表示不愿意报名。这表明,我校大学生对书籍和专业信息考试信息需求很大,且消费意愿强烈。在文化需求的种种内容中,书籍和专业信息考试信息需求最为显著。

在对我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我校大学生文化消费需求呈现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即重视文化教育方面的支出(例如书籍和考试信息专业信息)和对技能的培养的支出(例如美体美容,包括舞蹈化妆健身等等)。而大三大四的同学对这一方面的需求更为明显,在“如果您是大三或者大四的学生,你觉得您在大一大二时缺少哪一方面的支出?问题中,超过80%的同学希望在大一时增加书籍和专业培训考试信息方面的支出,相对于另一项调查希望增加的支出方面占有率达到28%的服饰支出,对于大三大四同学的希望增加的消费意向项目中,其比重只占到了4%,而与此同时,对于文化教育相关的支出大幅增长。这表明,我校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受就业以及未来规划的强烈影响,大学生注重对自己的能力的培养,信息的掌握,技能的提升,形象的塑造,为将来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而根据调查,在希望增加的文化消费支出中,只有34.3%希望增加音像影视支出,其余的65.7%的同学希望增加专业信息考试信息支出和美容美体支出。根据数据分析,我校大学生的文化消费需求,最突出的是希望增加关于知识、信息和技能方面的支出,而对于文化享受文化娱乐方面比重相对较小。这种消费意向的形成一方面在于资金的限制,大学生希望利用有限的资金培养自己的技能增强自己入社会竞争的砝码,文化消费注重实用价值。根据调查,影响文化娱乐或文化享受消费因素中,20%是因为时间因素,32%是因为经济因素,而高达47%的同学认为是由于在接触的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文化产品没有新意。

调查综合表明,我校大学生对于文化消费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实用性和新颖性,对文化教育方面的需求大,希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或是技能,注重对未来发展的自身素质投资。同时对于文化娱乐方面需求相对较小,对于文化娱乐的消费注重其新颖性。这一现象的主要是,我校大学生对于文化娱乐消费范围不广,网络资源大多可以满足自己的文化娱乐需求。在文化娱乐需求不广的一大特点之外的另一大特点是十分注重其新颖性,潮流性。

据调查,我校大学生文化需求主要集中在文化教育需求,其满足程度低,消费意愿强烈,一方面受资金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孵化基地现有的经营项目中缺乏这一类的项目,供不应求,消费无处。48.7%的同学认为目前市场上文化消费的费用过高,文化产品的价格过高。希望在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出现价格相对低的文化教育服务项目。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于2009年12月,基地由大学生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以公益性、引导性、专业性为主要特征,以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创意产品为主体,搭建集政策理论研究,创业指导培训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创业孵化平台。入驻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项目主要分为三大类:科技类、劳动服务类、商品贸易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现在有17个被批准入驻的项目,在这些项目中,设计类的占8项、培训类的2项、商贸类的7项。

对于现有的入驻企业,大部分是以租赁为主的服务业,在策略上采取的是价格策略,即通过低价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受访的经营者表示,我校大学生大部分消费额有限,为确保企业的盈利,创业人员主要将自己的经营范围设定在需要程度大频次广且价格相对低端的服务项目上,例如出租服饰、洗衣店等等。而与设计相关的项目,虽是抱着发挥文化创意的初衷,但在真正执行上,为减少风险,往往创意工作室变成了打印室。而这些策略的形成主要是经营者基于对我校大学生消费水平不高甚至偏低,基础服务类的消费相对盈利保障大。

据调查,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所有的创业项目均没有亏损现象,只是盈利多少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创业就一帆风顺,实际上,由于学校免除店面租金、水电费加上政府税费减免的政策,如果将这些成本算在内,起码有三成企业将关门。这也就是孵化基地的目的,让大学生真正了解创业艰难。

根据以上数据,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可以发展与专业相关的咨询服务业,书店,美体美容咨询等项目。同时,对于文化娱乐方面的项目,应注重符合大学生时尚品味的新颖产品的开发。

对于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经营项目定位,一定要注重其专业性实用性,同时对于主打文化娱乐产品的定位要突出新颖性。

为辅助定位的成功,适当的宣传必不可少。“瓷缘”是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广告投入最多的一家公司,但对其知名度的调查中,只有不超过40%的同学知道这家店的存在,28%的同学购买过这家店的商品。根据调查,这家店的文化产品的价格相对商业街的饰品店的价格要低,顾客购后口碑较好,但是其知名度有限,因此,建议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经营者增加广告的投放,增加知名度。同时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的依赖较大,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发展和联系消费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11).

[2]李望平.大学生文化消费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1.

[3]王宋涛,谢兰兰.公平分配与居民福利——收入差距对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03).

[4]任翔.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1.

高中生消费调查论文篇(4)

一、前言

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成功举办,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显示了巨大的体育市场在中国所拥有的难以估量的潜力。作为高文化素养和强烈主体意识的现代大学生,应该能够体会到这种社会的进步和健康观念的变化,充分享受体育消费给他们带来的欢愉和健康。事实上,我国大学生群体在客观上已经具备了体育消费的三个条件:一是具备健康投资的消费观念;二是有实际的支付能力;三是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本文对石家庄市部分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发展学生体育消费的策略选择,为大学生进行自身体育消费行为的拓展和制约,同时也为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石家庄市六所高校(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男女本、专科生各50名,共600名(不包括一年级新生)。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体育社会学、体育统计学、体育消费、体育产业等相关书籍和学术论文,为本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内容综合设计了《石家庄市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调查问卷》经多次请专家审核、修改后定稿。经效度检验具有可效性。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50份,回收率91.7%(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所有有效调查问卷,用Excel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出结果并进行分析论证。

三、结果与分析

1.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调查与分析。调查显示出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精神娱乐、审美追求、社会交往等四项。而把体育成就和攀比炫耀作为消费动机的学生主要是几个学生运动队成员和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男生以社会交往为消费动机的人数居首位,占36.3%,明显高于女生,这跟男女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关,这些特征决定了男、女大学生在需要和行为上的巨大差异,反映了更多的男生把体育消费作为扩大人际交往、锻炼并显示自己能力的一种手段;女大学生的审美追求动机居首位,占38.2%,明显高于男生。通过访谈得知,女生主要是为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大方的气质而进行体育消费的。强身健体、精神娱乐这两种最直接、外在的体育锻炼的功能,也被相当一部分的男、女生作为体育消费动机,其中强身健体动机居于次要地位。随着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学习、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大,他们希望通过体育活动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因此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他们自然愿意花钱去买健康和快乐。

2.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内容调查与分析。本文在调查问卷时,把运动服装、鞋帽、体育健身器材、体育书报、体育音像制品、运动饮料、食品等方面的消费归为实物消费,把体育健身咨询与培训、体育、医疗康复、体育旅游、观看体育比赛等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归位劳务消费。调查结果显示,石家庄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中,实物型消费内容占了绝大多数比例;通过访谈得知,多数学生对“花钱买健康”的观念非常认同,少数学生较为认同;对于“你是否赞成在校园内有偿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一项的访谈中,表示赞成的学生占绝大多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体育的市场经济行为是不可避免的,作为省会石家庄市高校学生,受当地经济、文化、消费观念的影响,已普遍具有了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虽然体育消费支出的内容仍以有形的体育产品的消费为主,但无形消费也有所发展。调查数据显示,劳务消费中的观看比赛一项的消费水平已超过了实物消费中的购买器材和饮料一项的消费水平。

3.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从众性和个性化特点。学生是一个极易具有从众心理的社会群体,他们常常结伴购买体育用品或观看比赛等,因此他们的体育消费观念和方式会相互产生影响,甚至产生攀比、模仿、跟风、追随等心理和行为。此外,每个大学生自身条件,个性心理也存在差异,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消费经验的不断丰富,其消费行为的个性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喜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表现自我,这特别表现在选购体育商品时。(2)大学生面对体育消费时“求实”与“求名”的双重心理。大多数学生表示,如果能够提高月消费支出,那么无论是体育实物消费水平还是体育劳务消费水平,都会相应提高,并且他们的劳务消费水平的提高幅度会更快。调查结果说明,随着大学生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支付能力的增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会更趋向合理化,大学生对有形的体育产品的需求会渐渐向无形的体育劳务产品的需求发展。另有少数学生认为学业太忙无暇顾及体育锻炼,更谈不上体育消费了;还有个别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体育消费。

四、结论与建议

1.石家庄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精神娱乐、审美追求、社会交往等,男、女生在位居首位的消费动机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他消费动机大致相同。

2.石家庄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虽仍以实物型为主,但已透露向劳务型发展的端倪,并且消费方式也将趋于多层次、多样化。

3.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并对以“攀比”、“炫耀”为消费动机的学生加以教育引导。

高中生消费调查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269-02

一、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的重要意义

所谓“消费教育”,是指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全体国民传授消费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文明的消费观念和维权意识,提高消费者自身素质的一种社会教育活动[1]。全面系统地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现每个人身心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精髓,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规定和约束一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基本准则,也是衡量现代化发展程度的基本标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道德素质、消费素质、理智素质、健康素质等方面,这六个主要方面的提高,都离不开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通过消费教育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科技知识,增加大学生物质消费、精神消费的文化含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自觉地为净化和美化人类的生存环境而斗争,维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可以使大学生提高消费素质进而提高生活水平;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美丑、好坏的能力,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是促使大学生转变消费观念的重要手段

随着消费重要性的日益凸显,消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潮流正在迅速蔓延,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低迷生活方式、奢侈浪费等异化消费现象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的影响愈加严重,加之企业、广告商和商家精心设计的商业广告媒体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刺激与暗示,往往会激发大学生的消费欲望,产生各种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大学生消费特点存在着炫耀性、攀比性、超前性、情感性等问题,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转变大学生消费观念迫在眉睫。

(三)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是增强大学生维权意识,保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的有效方式

很多大学生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抱着忍气吞声、自认倒霉的心理,缺乏拿起法律武器,与不法厂商和商贩的非法行为做斗争的勇气。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向广大大学生进行消费法律法规知识和维权意识的教育和引导,对于增强大学生的维权意识和能力,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级消费者协会也应积极伸张消费正义,承担起创造流通领域的正常秩序、保护大学生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任。

(四)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是实现可持续消费的需要

从整体上看,我国大学生的消费方式还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炫耀性的消费导致大学生重视商品的符号价值而忽视商品的使用价值,消费成了大学生显示自己以得到心理慰藉、自豪的一种手段;攀比性的消费导致大学生热衷时尚、迷恋名牌、喜爱稀奇古怪的物品,电脑向高档次迈进,手机追求更新换代,服装讲究时尚新潮;情感性消费导致大学生热衷于交际应酬,聚会讲究排场档次,场面铺张浪费。这些消费方式都既消耗着大量的资源,又造成大面积污染,使资源、环境和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削弱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对于改变这种破坏力严重的消费方式,在全校形成文明消费、节约消费、科学消费的消费风尚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消费教育中的作用

从2004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普通高等学校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006年第24号令)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为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成长发展指导和学生事务管理而设置的专职工作岗位。高校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是学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格培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保证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2]。因此,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积极发挥在大学生消费教育中的作用,对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形成良好的消费心理,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消费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消费教育中的素质要求

辅导员要发挥在大学生消费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需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与其角色定位和岗位职责相适应。具体来说,辅导员应具备三种环环相扣的消费教育素质要求。

(一)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思潮、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知识的更新速度大大增强,带有时代烙印的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点也在不断变化,这要求高校辅导员要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种形势和挑战更加要求辅导员树立学习意识,养成学习习惯,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要及时更新观念,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高校辅导员应该加强学习的消费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1)消费经济学常识教育;2)消费观念教育;3)消费技术教育;4)消费习惯与消费方式教育;5)生活质量教育;6)可持续消费教育;7)信贷消费教育;8)消费决策教育;9)消费者组织教育;10)消费法律法规教育;11)中国消费思想的历史沿革;12)中外消费观念、习惯、方式比较教育,等等。

(二)掌握科学的消费教育调查方法

社会的纷繁多变,大学生自身发展的不稳定性和多变性,都要求辅导员要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以掌握大学生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前瞻性的消费教育对策。

第一,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数学方法在调查中的运用,是一种将统计原理应用于调查思想信息的方法,也称之为“统计调查法”,是实证研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辅导员要掌握问卷调查法的步骤,在调查实施阶段,要做好调查方案的设定、调查问卷的设计及调查的具体实施;在数据统计整理阶段,要采用电脑和相关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在分析总结阶段,要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以反馈的真实数据为分析研究的依据,揭示分析大学生消费状况的现实和成因,提出合理化建议,归纳出具有规律性、有指导意义的总括性的文字材料。

第二,访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最突出的优点就是灵活性与弹性,结合问、听、看三者,可依据一时一地的具体情况与被调查者的特点调整谈话内容,使用不同技巧。开展调查访问可以采用集体访问和个别访谈两种方式。在进行集体访问时要注意选择有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代表,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讨论;在个别访问时要事先做好明确的调查提纲。

第三,日常观察法。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观察大学生日常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这种自然发生的条件对于获取第一手的材料是十分难得和有益的,为挖掘现象的本质提供了可靠的事实依据。

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时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调查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多种调查方法配合使用,取长补短,以求收到预期的调查效果。

(三)具备开展具体的消费教育活动的能力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时,仅仅具备理论知识、进行理论研究和理论教育是不够的,还要将其付诸行动,开展实际的消费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理性消费行为。

第一,发挥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建设大学生成长成才所需的思想和精神家园。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其自我意识的不稳定性导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加之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使其容易陷入消费误区,形成不良的消费观。辅导员要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开展消费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杜绝大学生浪费行为;开展成才观教育活动,引导和鼓励他们通过考研、出国等途径向人生的更高目标迈进。

第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理性消费。对于大学生可持续的消费行为,辅导员应设置一系列完善的激励机制,及时地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以增强大学生可持续消费的积极性;对于大学生奢侈浪费、炫耀攀比、超前盲从等不合理的消费行为要给予批评指正,并加以一定的惩罚措施,以提高对非理性消费行为的警惕性。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科学、理性的消费氛围。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不仅使大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增长消费知识,提高消费能力,而且是抵制不良消费思潮,培养高尚消费修养的必要途径。辅导员要积极指导大学生通过举办专家讲座、创办社会活动、开展有关消费知识的演讲、辩论比赛等,培养大学生的可持续消费意识,形成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

大学生消费教育任重而道远,辅导员要积极做好在大学生消费教育中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形成良好的消费行为,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卢嘉瑞,吕志敏等.消费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高中生消费调查论文篇(6)

作者简介:张玉刚(1982―),男,汉族,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

引文格式:张玉刚,林伟英.高校周边消费环境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广州市龙洞八所高校的调查[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4,14(3):85―89.

摘 要:通过对高校周边消费环境和大学生消费之间关系的分析,结合对广州市龙洞地区八所高校周边消费环境和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可以认定:高校周边消费环境与大学生消费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要创建良好的高校周边消费环境、促进大学生养成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习惯,需要政府、高校、家庭、社会和舆论多措并举才能实现。

关键词:消费环境; 大学生;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4)03-0085-05

高校周边消费环境指分布于高校附近,针对在校大学生并对其生存和发展有一定影响的、外在的、客观的消费环境,包括经营日用化妆品、衣服饰品、数码产品、风味美食、休闲娱乐等的商家。消费环境作为校园周边环境中最活跃的元素之一,对大学生特定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的产生和正确消费取向、消费结构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并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影响着高校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因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1-4]

一、高校周边消费环境与大学生

消费现状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研究高校周边消费环境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影响,分析高校周边消费环境与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笔者对广州市龙洞地区8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11份,回收有效率为85.2%,所调查学生具体数据见表1。问卷利用SPSS13.0 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高校周边消费环境分析

1.周边消费环境存在布局和消费趋向引导不合理现象

目前,高校周边消费环境中饮食方面比例占的最大,书店、精品店比例却很少,两者比例的失衡不利于对大学生消费趋向的正确引导,也不利于高校周边环境文化底蕴的营造。在对高校周边消费环境满意度调查时,满意度最高的是餐饮,其次为大型超市,满意度最低的是教育培训,其次是书店(图1)。

笔者通过对聚集了8所高校的广州龙洞地区的消费环境的调查发现,餐饮占据较大份额(约60%),在“龙洞美食广场”聚集的餐馆就有上百家,既有中式餐馆的湘菜、粤菜、客家菜、粥店等,也有洋快餐肯德基、麦当劳等;其次是服装、美容美发、眼镜店、电子消费类、休闲娱乐、旅店、大型超市等;书店、咖啡吧、精品店、学习培训等营造文化底蕴和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消费场所却只有寥寥数家。笔者分析,一方面是由于该地区主管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文化底蕴的营造和大学生合理消费的引导重视不足;另一方面是当前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现实环境中的书店、精品店等消费环境冲击较大。

2.周边消费环境卫生状况堪忧,与高素质的大学生群体格格不入

调查发现,高校周边消费环境的卫生状况不佳,这也是大学生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广州龙洞步行街上,人们消费后的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随地可见,到了晚上,广州龙洞步行街更是脏乱差。一些学生不但不努力维护环境,反而熟视无睹,更有甚者将垃圾、大量食物随处丢弃,表现出不文明不节约的消费行为。成为环境脏乱差的“贡献”者,对高校周边消费环境健康发展和大学生形成高品位的消费群体产生不利影响。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第一,是人们从众心理和公德意识的缺乏;第二,是人们对文明节约和绿色低碳消费的意识还很淡薄;第三是当地主管部门对环境的整洁卫生保护和维护重视不够、措施不到位。

(二)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

1.消费来源以家庭供给为主,勤工俭学、奖学金等方式为辅

部分学生表示,他们已经通过勤工俭学、奖学金、校外兼职等方式来进一步拓展消费来源,但消费主来源的单一性还是没有改变。调查显示,选择家庭为消费来源的大学生占了84.54%(见表2),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在调查中,有6.26%的学生(见表2)通过勤工俭学来获取生活费用,多数大学生都有过勤工俭学、校外兼职的经历。这些都表现出了当前大学生有很强的自立倾向,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赚得生活费,而不是依赖于学校、社会和亲友。

2.消费水平总体适中、合理,但有奢侈型消费倾向

从图2可以看出,大学生消费水平总体适中、合理。63.60%的学生月消费支出在800元以下,但也近40%的学生月消费在800元以上,更有7.24%的学生在1 200元以上。由此可见,虽然当前大学生大部分消费是现实、合理的,但高档和奢侈型消费在大学生消费中占有很大比例。

3.消费结构不合理,重享受性消费

调查中,绝大部分(89.63%)的学生认为,饮食消费占据主要消费项目,这也符合常理,民以食为天,大学生也不例外。而且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吃已经不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了,走出食堂到校外就餐现象越来越普遍。

由于大学生普遍对流行元素比较偏爱,表现出一些追逐时尚潮流、盲目攀比的消费。如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购物(50.10%)、交通和通讯(62.23%)占据主要消费项目,说明现今智能手机的普及,交通的便利以及网络信息的发达,使大学生很大部分的精力和财力用在了打电话、上网、微博、外出游玩等赶时髦、图享受上,这也使大学生的行为认知表现出缺乏思考和实用主义、快餐文化的特征。同时,也导致与家人、老师以及学生间的日常交流减少,同学间的大小矛盾不断出现。

另外,有32.68%的学生认为休闲娱乐消费占据主要消费项目,而学习培训却只有26.42%(图3),说明大学生重享受性消费,轻自我发展类消费。在调查大学生在恋爱方面的消费时,有70.84%的被调查者表示尚为单身,并没有恋爱方面的消费,说明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把主要精力和财力放在学业上,正确处理情感问题。

4.出现了自控能力不够、透支消费、信用意识缺乏等现象

调查显示,45.40%的学生反应自身消费偏高(图4),这说明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无计划,自控能力欠缺。很多大学生第一次远离父母,独立地支配自己的各种费用。他们的消费往往没目标、没计划,而且具有明显的模仿性和攀比性。尽管大学生每人的生活费用支出不同,但大多数学生每月生活费基本没有盈余,而其中的很多消费都存在着从众的倾向和心理。[6]

另外,调查发现,时下一些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把大学生作为其庞大的消费群体。大学生在缺乏偿还能力和对个人信用认知水平较低的状态下刷卡消费,在享受刷卡的同时却带来了一系列的遗留问题。还有个别大学生的极端享乐主义不仅使他们荒废学业,长期的攀比消费还使他们形成畸形的消费心理,或者在消费欲望的强烈驱使下,有可能采取极端的恶,如抢劫、盗窃等来达到消费目的,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对金钱、财富只知索取和享受,不懂得创造和回报社会,从而造成大学生道德感、责任感的丧失、价值观偏差等。

二、高校周边消费环境与大学生消费的

关系分析

大学生从消费心理到形成消费行为,是一个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购买决策起决定作用的自身特点,如文化教养、心理素质等。

调查显示,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消费主流是理性的、科学的,但近年来受高校周边不良消费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中出现了种种非理性的消费表现。[7]有学者认为,个人消费心理的养成和消费行为的结果是其与周围环境相互交流和影响的结果,如张熙凤、夏永林和吴认为,教育的缺失以及社会大环境负面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形成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以及大学生消费社会化的缺失与不成熟。[1,8]王智腾认为,高校周边房屋租赁、KTV、台球室、游戏厅、室等的生意火爆现象,形成了“趋利”“享乐”的高校周边消费经营的氛围,容易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而且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消极的影响。[9]

通过上述对高校周边消费环境和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也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关系。调查也显示,53.62%的学生认为,个人的消费习惯与周边的消费环境有很大关系(图5)。这也与当前的研究现状论述基本一致。

如高校周边有些商家经营不规范、乱设摊点、夜间大排档的经营将道路围得水泄不通、卫生状况和产品质量差等现象,不但影响学校的作息安排和学生的寝食规律,也对学生的饮食健康安全带来了隐患,最终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又如,某些商家在店铺的设计上,忽略了年轻人追求新颖独到的特点,在外观整体上给人的印象就不深刻。其次,商家在推出的产品上难以做到精益求精以及推陈出新,且管理理念落后,店铺经常更换,不但不利于周边良好经营秩序的保持,也给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带来了不便。

另外,大学生不良消费所产生的高额费用也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很可能会造成家庭成员的矛盾;对整个社会来说,不良消费还会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背道而驰。

三、多措并举,创建良好的高校周边

消费环境,促进大学生形成文明节约、

绿色低碳的消费习惯

通过了解当前高校周边消费环境和大学生消费现状,以及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笔者认为,为创建良好的高校周边消费环境,促进大学生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习惯的养成,需要政府、社会、家庭、高校和学生自身等各方共同努力,多措并举,才能实现。

(一)政府提供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高校周边主管部门科学布局和强化管理

首先,政府牵头积极鼓励和指导当地主管部门从有利于大学生科学合理消费,增强当地人文氛围和居民素质考虑,对高校周边消费环境进行调整、规划、设计,科学布局高校周边消费环境的种类,适当调整消费类型的比例。如可增加一些特色店和休闲店,提供交流、看书、喝茶、聊天、听音乐的地方;其次,政府和当地主管部门应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强化管理,提升运营活动的卫生安全质量,如坚决取缔无证和违规经营的场所,缩短夜间营业时间,提高产品质量等;再次,商家可多设置一些大学生可以兼职的岗位,这既为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增加收入,又可以减少人力的经营成本,实现双赢;最后,政府还应制定相关财政税收政策,以扶持和鼓励企业从事绿色产品的研发和推广等。[10]

(二)高校应积极参与高校周边环境建设,以开设选修课、拓展第二课堂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第一,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周边环境对高校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高校周边环境建设,为周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并与当地主管部门保持良好沟通和互动。

第二,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公民道德意识等的教育和宣传,并以小见大,在形成良好消费习惯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如陈凯等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和认知方面的不足,建议在高校层面加强绿色消费教育和宣传,引导大学生形成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10]

第三,开设有关科学理财和绿色消费的选修课,让大学生从理论上也认识到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的重要性。孙杰等建议高校开设有关理财知识和理财基本技能的讲座和课程,帮助大学生养成可持续消费和符合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消费意识和成熟的消费观。[11]调查也显示,有58.71%的学生觉得很有必要开设有关理财的选修课(图6)。

第四,引导大学生举行扮靓高校周边消费环境的“大扫除”等相关的团日活动,用自己的行动,使校园周边的消费环境更美丽,更高雅。

(三)家庭在消费理念、消费习惯方面对孩子进行影响和熏陶

家人的熏陶教育和家庭的消费习惯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有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如张熙凤和夏永林提出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上教育、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的“三位一体”的对策,并认为家庭的影响是最重要的。[1]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庭应直接或间接地教育和引导孩子形成勤俭节约和科学合理的消费习惯。

(四)社会和舆论应积极倡导和大力宣传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趋向

在社会和舆论层面,应大力宣传、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习惯,使“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观念深入人心。[7]同时,也需在增强消费的文化底蕴上多下功夫。企业应加大绿色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并可通过广告宣传或公共关系等营销活动,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消费,[10]如近期央视播出的《文明天下》系列节目,不但曝光了一批铺张浪费现象和不良习惯,也展示了许多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举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和效果。

(五)大学生本人应厉行勤俭节约

大学生自身应该身体力行,自觉养成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使自身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并通过自身行动影响身边人。如孙杰等倡议大学生环保选购、理智消费和通过DIY的方式,“变废为宝”,创造绿色财富。[11]

参考文献

[1]张熙凤,夏永林.当代大学生消费社会化的缺失及其对策分析[J].商业时代, 2010(20):27―28.

[2]原晓苑.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和辅导员的引导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9(3):36―37.

[3]荆桂英,王旭.金融危机下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J].商业经济, 2009(11):119―120.

[4]秦正兴,郭娟娟,王小丽,等.高校周边环境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09(16):213―214.

[5]刘金勇,边策,金天星.部分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及其引导[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32(6):120―123.

[6]张敏,刘雪峰,郑福胜.大学生从众心理与行为的研究与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 2009(4):123―125.

[7]陈瑜玲,黄学茭,黄海霞.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引导[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增刊):366―367.

[8]吴.刍论高校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J].消费导刊, 2007(6):8.

[9]王智腾.高校周边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基于宁波市各高校的调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 33(3):83―85.

高中生消费调查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1.前言

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体育价值观的改变,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体育消费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己经占了很重要的部分,而且有扩大的趋势。[1]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校园的冲击和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经济行为己是不可避免的。大学生作为未来体育消费的主流,其体育消费行为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人们体育消费行为的走向。[2-4]

2.研究对象

以许昌学院和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抽取5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许昌学院共300名,男生200名,女生100名,许昌职业技术学院200名,男生100名,女生100名。

3.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CNKI)及其它互联网搜索有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的相关文献200余篇,以及近10年有关许昌市体育健身工程、许昌各高校体育相关政策等有关研究资料和文献,为本研究的开展和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3.2 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对大学生进行访谈的基础上,按照社会调查法和体育科研方法的要求,我们将针对相关问题设计问卷。

3.3 数理统计法

测试所获得的数据均在计算机上通过Excel2003建立原始数据库,并用Excel软件中的统计函数对数据进行统计。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许昌市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动机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表1):许昌市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首要动机是(1)男生的是健身和实物;女生的是实物、健身、娱乐和信息,之所以娱乐在女生中的消费动机占首要位置,主要是因为女孩子生性娇柔,不喜欢剧烈运动,以及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4.2 许昌市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结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表2),选择10元以下的学生占有绝大多数,其中这个群体里面聚集的主要成员包括:缺乏锻炼或者由于懒惰所导致的肥胖学生、与体育接触很少的普系学生占大多数、以及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学生;选择10元至30元,这个部分里的主要人群是对于体育有一点兴趣的学生,或者只是喜欢体育运动项目中的某一项的学生;很显然选择30元至60元和60元至90元的群体所占的比例是很少的。

4.3 许昌市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项目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表3),篮球,足球,乒乓球和健美操运动得到了不少学生的青睐,是由于实施起来对场地设施的要求标准不太高;而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学生数很少,这是因为它对场地设施的要求特别高,并且受到有些收费球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参加排球、武术、体育舞蹈和台球的人数很少,这主要是因为,第一:这几个运动项目的体育教师缺乏;第二:学生对于这几个运动项目的兴趣点很低。

5.结论

5.1 许昌市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是健身和消费。

5.2 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学生月消费水平、月正常吃饭费用、月体育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许昌市各高校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消费能力。

6.建议

6.1 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应响应国家的倡导,从实际出发,借助网络,充分利用学校的报刊、广播、宣传栏等措施,加强对体育消费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宣传、引导,强化大学生树立体育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健康、合理的进行体育消费。

6.2 对月消费偏高的同学应给予正确指导,对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应给予相应的补助,同时也应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体育消费。

参考文献:

高中生消费调查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6-0134-02

当前,大学生消费受到了社会各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消费群体,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之间的矛盾使得其消费状况呈现了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而他们的收支状况和经济意识也不同程度地反映着他们的实际生活和自我评价水平,所以正确认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提出相应的消费教育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分析

笔者对石河子大学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问卷99份,剔除废卷(包括漏卷以及不按要求作答的),有效问卷95份,有效回收率95%。其中,大一学生15人,占15.79%;大二学生28人,占29.47%;大三学生34人,占35.79%;大四学生18人,占18.95%。问卷主要选取了最基本和最常见的消费项目,设计题目 25 项,就大学生消费的总体状况、主要消费行为、消费态度等进行了调查。

(一)大学生消费概况

1.大学生消费支出的来源

调查数据显示,有92.63%大学生消费支出最主要的来源是家庭供给,另有6.31%的学生依靠学校的奖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来维持学业,只有1.05%的学生依靠自己劳动,满足上学所需费用。

2.大学生月消费水平

调查发现,有44.21%的大学生月消费额在300―500元,36.84%的学生在500―800元,6.32%的困难学生每月消费额甚至不足300元,而另有12.63%的学生每月消费额高达800元以上。可见,大学生群体中的消费水平差距较大。

在每月消费使用情况的调查中,排在前两位的是大学生通讯、上网的费用和服装、鞋帽化妆品的费用,分别占到了每月消费总额的68.42%和57.89%。

3.大学生主要消费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有90.53%的大学生选择现金消费,7.37%的学生选择信用卡消费,另有2.11%选择网络消费。虽然目前大学生群体中更多的人愿意尝试“刷卡消费”和“网银支付”这样比较方便快捷的消费方式,但传统的现金消费依然是大多数学生经常采用的消费方式。

(二)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行为

1.手机消费

调查结果显示,33.68%的大学生每月手机花费控制在50元以下,45.26%的学生在50―100元之间,有21.05%的学生此项花费超过100元。每月高额的话费超出了学生的支付能力,致使大部分学生不得不节省其他项目开支或向父母索要。

2.上网消费

调查数据显示,62.11%的学生有自己的私人电脑。有38.89%的学生平均每月上网消费在2O―50元之间,11.11%的学生在50―100元之间,另有8.33%的学生此项花费高达100元以上。这其中大部分支出是一种无意义且有害的消费行为,也造成时间的极大浪费。

3.日常人情交往

调查发现,31.58%的学生每月聚餐请客的消费在50―100元之间,18.95%的学生在100―200元之间,另有7.37%的同学在此方面的月均消费额高达200元以上。与此同时,60%的学生在别人请自己消费的条件下表示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回请。这种互相的请客吃饭形成了一种不合理的消费循环,最终成为学生无奈但又必不可少的消费项目。

4.恋爱消费

调查发现目前谈恋爱的大学生占到了调查总数的47.37%。其中有26.67%的恋爱学生每月的恋爱消费在50―100元,31.11%的恋爱学生在100―200元,另有24.43%的恋爱学生在此方面的消费高达200元以上。这样无计划的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良好消费习惯的养成。

5.学习消费

调查数据显示,有43.16%的大学生每学期此方面的消费在50―200元之间,有13.68%的学生在200―300元之间,有超过1/3(35.79%)的学生在50元以下,而在300元以上的仅占调查学生总数的7.37%。

二、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交际消费偏高,学习费用不足

大学生交际消费主要包括手机,电话消费,网络消费,同学、朋友交往人情消费以及恋爱消费等方面。从大学生消费现状来看,近半数的学生每月手机花费在50―100元之间,更有部分学生高达100元以上;有近2/3的学生在宿舍内配置了电脑,近20%的学生每月上网花费超过50元;有25%以上的学生每月的人情消费高达100元以上,超过一半的学生在别人请自己消费的条件下表示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回请;有一半多的恋爱学生每月恋爱消费高达200元以上。与此同时,大学生用于自身发展性学习的投入是不足的,有超过1/3的学生每学期用于学习方面的消费不足50元。综上,这种高额且不科学的消费行为不仅超过了大学生自身的承受能力,而且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应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存在非理性消费

许多大学生在消费时凭感觉、好恶或心血来潮随意进行,普遍存在冲动消费的现象。有些学生易受外界诱惑,如过于轻信广告,面对有奖销售、打折等商家的促销手段把持不住,引发不必要的消费行为。有些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受心情影响比较大,表现为用消费这一行为来调节自己的心情。在对大学生“是否经常用购物来调节自己的心情”进行调查时发现,有50.53%的学生选择了“很符合”和“比较符合”。这种冲动性消费还表现为群体的消费行为,如同宿舍的或是关系较好的几个同学经常会一起消费,女生较男生表现更为明显。

由于受到消费观念超前和消费实力滞后的双重影响,大学生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中还普遍存在“面子消费”问题。在对大学生“别人都有我没有,我会觉得没有面子”的消费态度调查中,有48.42%的学生选择了“很符合”和“比较符合”。这种不够理性的消费行为,往往会形成相互攀比盲目跟风的现象,不利于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树立。

(三)理财意识和能力薄弱

调查发现,一直没有记账习惯的学生占48.42% ,而一直保持记账习惯的学生仅占10.53%。在大学生消费计划性调查中,44.21%的学生消费计划时有时无,不能很好的坚持,而真正消费有计划的学生仅占14.74%。可见,当前大学生缺少科学地制定自己的消费计划,很少考虑如何将每月有限的生活费用合理安排,使钱的效能在自己身上发挥到最大等问题,消费技能中较重要的科学理财意识和能力也较薄弱。

三、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的建议

在有关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消费过程受家庭消费习惯影响的占调查总人数的27.37%,受流行消费趋势影响的有16.84%,受校园周边环境影响得有23.16%,受到身边朋友消费习惯影响的有32.63%的学生。因此,在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方面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一)优化大学生消费的社会环境

1.营造全社会科学合理的消费氛围

从社会大环境来说,重点要优化社会舆论环境,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倡导的科学理念在舆论的作用下得到广泛地宣传,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动力和判断事非的标准,为营造大学生的消费氛围创造条件。在学校这一社会小环境中,教职工们应当率先垂范,用自身健康消费理念和合理的消费行为对身边的大学生以积极的消费引导。

2.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应主动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联手对校园周边环境做必要的整顿,关闭那些不健康、低品位的消费场所;合理布局可以满足大学生基本消费需求的营业点,如超市、文印社、学习用品店、餐馆等,并严格依法管理,使大学校园周边真正成为优美的学习、生活校园环境的延伸。同时,在学校各校区的环境建设中,可设计一些宣传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语言标牌、人物雕塑等,用优秀文化传统陶冶学生,促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形成。

(二)重视家庭消费教育

家庭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鼓励节约、反对浪费,以自身“勤俭节约”的言行影响子女的消费观念,给子女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经济供给上,父母应坚持适度原则,把对子女的爱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要试着以各种途径让子女明白父母挣钱的不易。作为父母也应主动加强同学校的联系,积极关注学校学生的正常消费水平以及子女在校消费的大致情况,了解他们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以便对消费中的不良倾向及时予以纠正或制止。

(三)加强学校教育的引导

1.开设大学生科学消费指导课程

在学校设置的公共选修课中,可以适当增设关于大学生科学消费、科学理财方面的指导课程。消费教育课程应以消费观教育和消费道德教育为基础,以消费知识教育和消费技能教育为主体。理财教育应主要包括理财价值观的教育、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

2.丰富大学文化生活

组织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大学生课余生活的注意力,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其不良消费的时间和空间。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强化校园文化氛围,如举办以科学消费为主题的讲座、演讲、辩论及其相关社团的文体活动。另外,也可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如校园网、校园广播、校报等传播媒介进行直观形象的消费宣传,树立正确的消费舆论和导向。

(四)掌握科学理财的知识和技能

当前,社会舆论中的一些负面思想如“会花钱才会赚钱”、“超前消费也是一种时尚”等,无时无刻不在渗透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因此,大学生应自觉树立科学消费理念,提高自身文明、健康消费的认识。尝试参加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实践活动,如模拟公司、模拟家庭,在实际操作中深入掌握理财知识和技能,用所学的理财知识来控制自己的消费结构。另外,还应养成记账的习惯,经常性对自己的消费情况作以分析,找出不合理的消费及其诱因,并在以后的消费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收稿日期:2011-06-29

作者简介:马萍(1982-),女(回族),新疆阜康人,讲师,硕士,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张倩(1986-),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 卢嘉瑞,吕志敏,等.消费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21-124.

[2] 行岁锋.解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观[J].中国经贸导刊,2010,(9):35.

高中生消费调查论文篇(9)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健康投资的理念。体育消费作为提高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的手段,在人们的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未来社会消费的热点之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量的体育消费支出是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是体育运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保证,也是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得以开拓和发展壮大的经济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还很落后,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作为大学生,他们是体育运动开展很广泛的群体,其体育消费行为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人们体育消费行为的走向。本文着重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为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及有关部门制定体育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北省部分高校非体育专业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与本研究有关的大量文献与相关书籍。

(2)问卷调查法: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依据社会学调查的理论与方法拟定调查问卷,并请有关专家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为论文的分析提供了实证材料和数据。本文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80份,回收率96.67% ,其中有效问卷569份,有效率98.10% 。

(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获得的各项数据,运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三、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分析

1.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表1 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调查表

由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的体现”理解最深,占总人数的36.2%,其次是“体育锻炼应该由个人和学校共同投资”,占23.3%。由于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特殊性,即学生本身就处在消费者的位置,本身没有收入,大多数靠父母供给,因此在个人体育消费方面希望能由学校和个人共同投资。

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内容

消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前提,人类只有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前提下才会产生其它方面的需求。按照恩格斯的需求分类,体育消费是属于发展和享受需要的一部分。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期,往往以实物性体育消费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务性体育消费的比重会不断增大。现阶段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实物性体育消费为主,劳务性体育消费所占比重较低,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会逐步由物质产品的消费转向以发展和完善自我、促进个体身心健康的体育劳务消费上。

表2 大学生体育消费支出情况调查表

从表2可以看出,在运动服装、鞋、帽、袜等的消费方面,男女生的选择比例都比较高,几乎没有差异。主要是因为这些体育消费品具有可替代性,运动服既可以参加体育活动穿,又可以代替普通衣物穿着,可以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因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到俱乐部锻炼”这一选择项上,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可能主要是因为性别不同喜好项目不同的原因。女生比较喜欢健美操、形体训练及小球类项目,而男生则更喜欢篮球、足球等对抗性较强的体育项目。

3.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它从量的方面反映个人体育消费在某一时间的水平。通过调查发现,男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主要集中在200元以上和100--150元两个档次中,而女生能够承受的消费则集中在150--200元,占女生总数的31.41%。利用组中值加权法求得男生年均体育消费为145.55元,女生的年均体育消费额为138.44元。欧杨柳青等人的研究表明,我国居民在2000年的人均体育消费额为人民币78.5元。我省大学生年均体育消费远远高于我国居民年均体育消费水平。究其原因:第一,高校学生与普通居民相比具备了较高的体育消费能力,即消费者所具备的善于消费以及如何使用消费对象的知识和才能。他们不仅对体育消费的价值有较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能够认识到体育消费的生物和社会价值。第二,大学生较普通居民而言有较多的消费时间。由于高校学生大多寄宿在学校,学校提供的后勤服务使其花费在这方面的时间减少到最少,为其进行体育消费创造了条件。第三,高校学生由于受高校体育锻炼环境的影响,其体育消费意识较普通居民要好。

表3 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调查表

四、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缺乏场地器材、经济条件不允许、没有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有资料表明,我国居民人均场地到目前为止也不超过0.8平方米左右,而在发达国家,如美国的人均体育场馆面积竟达16平方米,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体育的社会化程度还比较低。除上述影响因素外,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还受消费心理、高校集合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的分析可知,我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较好,健康投资的理念已基本形成。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实物性体育消费为主,主要体现在运动服装、鞋、帽、袜等方面,总体上呈多样性。我省大学生的年均体育消费水平较我国居民的年均体育消费水平要高。

(2)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为场地器材的缺乏和经济条件不允许。

2.建议

(1)加强体育设施设备和体育场馆等建设,组织和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使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强化其体育行为,引导其健康合理地进行体育消费。

高中生消费调查论文篇(10)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正在让网络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新格局。今天我们看到十几年来互联网在中国长足的发展,它正以我们目不暇接的速度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当前不少研究人员对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但很少有人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网络消费行为。随着近十年民办教育在全国的迅猛发展,民办高校大学生逐步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网络消费的目标群体。本研究进一步细分了大学生网络消费群体,把民办高校大学生作为独立的样本进行研究。因其生活的校园环境的相对独立性以及他们区别于国内公办院校的性质,使得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本研究以科技接受度模型(TAM)为基础,结合理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文献研究等多种方式探究上海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特征。通过文献研究,选取若干重要因素作为模型的外部变量,同时将感知兴趣、感知风险变量以及网络时尚涉入纳入网络消费行为的研究框架中,构建了新的研究模型,研究模型内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网络消费行为理论。

一、网络消费行为和科技接受度模型的定义和内涵

网络消费,是指人们以互联网络为生活工具实现其自身需要满足的过程。本文认为“网络消费行为”在概念上比“网络使用行为”更为宽泛。网络消费行为就是指网络消费者在上网过程中的所有表现。我们把网络消费行为归纳为信息获取、娱乐休闲、通讯交流、网上购物等四种基本形式。在此基础上,又依据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传统理论,对网络消费的需求与动机进行深入探讨,并把网络消费的特征归纳和概括为理性化、主动性、“消费、生产”双重性、连带性以及复杂性等几个方面。

科技接受度模型(TAM)由Dvais于1986年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主要用来解释和预测用户对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认可度。他采用理理论的主要框架(Fishbeni&Ajezn,1975),再根据研究议题的不同将原来变量间的关系加以适度的调整,使其更简洁地解释信息系统的接受程度。Dvais认为,当行为是指对科技的接受行为时,态度比主观规范有更强的影响力,因而提出了认知有用和认知易用两个信念,并认为这两个信念决定消费者对科技的态度,态度进而影响行为意图,同时有用认知也会对使用意图产生直接影响。此外,Dvais根据以往有关信息系统的相关研究归纳出一个外部变量的影响因素,认为它会对认知有用和认知易用两个信念产生影响。

二、研究思路和模型构建

技术接受模型(TAM)具有心理学理论背景基础,同时它被许多学者用于研究个体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接受度,且不同的学者按照实际研究需要对TAM模型进行了不同的修正,它的适用性也在以往大量实证研究中得到了验证。因此,本研究也以TAM为基本框架,通过感知易用、感知可用、感知风险、感知兴趣以及时尚涉入来探索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因素。

图1:研究模型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如文献法、访谈调研、问卷调查、测评软件法、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以民办高校学生网络消费行为为主题,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涉及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100%的是有网络经验的学生。调查形式为纸面问卷发放和网上问卷调查相结合,大部分网上问卷调查主要是通过E-mali形式发放和回收的。发放电子问卷350份,回收277份,其中有效问卷248份,无效问卷24份,有效回收率70.85%。

四、研究创新性

本研究的创新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不仅全面分析了“网络消费行为”的概念,将网络消费行为的研究拓展到非购物行为层面,而且把网络消费行为明确的分为4个维度,并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2、将时尚涉入理论、感知兴趣以及感知风险纳入到网络消费行为的研究中,拓展了原有学者对网络消费行为实证研究论的应用范围。

3、编制适合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问卷,利用所编制的网络消费行为问卷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现状并对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五、研究分析结果

1、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上一篇: 消费者个性论文 下一篇: 计算机监控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