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6 18:30:58

高中政治论文

高中政治论文篇(1)

政治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与日上生活息息相关。老版的高中教科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而新版的教科书注重的是学生的兴趣、创新思维的激发。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直提倡的政治路线,一味的重视理论,忽略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就永远无法播种出现实的种子。马克思理论的传播就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种子,如果没有列宁的十月革命,这次伟大的实践,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全世界的传播与发扬。新时期的人教版高中政治正是注意到政治实践性、生活化的重要性,而将老版的纯理论改为现在的与实践、生活的结合,这样不单理论便于学生理解,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例如,在新版教材中,分为了四大必修模块,其中的每个部分都是与生活的结合,如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这表明了对政治生活化的重视,对教材实践性的要求。

1.2脱繁就简,淡化概念

新时期的人教版高中政治较老版在定义等死记硬背知识点上做出了很大改进,不再注重定义,而是将相关专业性强的定义形象化、生动化,避免了繁文缛节,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也便于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例如价值规律、纳税人等专业性很强的概念在新人教版高中政治中已经被删除,一些概念如分红保险等概念进行了简易,这些方式不单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同时突出了学习的重点。高中是普及基本知识的平台,而大学是对具体专业进行深入研究的学府,因此,让高中生掌握到这个阶段应该掌握的知识与程度非常重要。

1.3增加适量辅助文,开拓学生思维

辅助文是新时期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变动的内容,它通过举例或者拓展知识点,可以使相关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可以将有些不重要的知识点放入辅助文中,一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二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减轻了学生的学习疲倦感。例如将互补品概念列为了辅助文的内容,既可以使学生对互补品这个概念有印象,又减轻了学生将其视为记忆知识点的难度。同时,辅助文这次修订注重与课文内容的一致性,避免了无相关性的缺点,能使学生与本节内容相联系,便于对本节内容的掌握。

2新时期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选题变动的优点与缺点

2.1选题变动的优点

如上述所列举的变动方向,新时期人教版高中政治突出了政治的时代性,强化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减少了不必要的知识点和专业性非常强的概念,增加适量的辅助文便于学生的理解。这些变动的方向有利于使政治的发展随着国家的进步一同进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些优点有利于政治这门学科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2选题变动的缺点

任何改革都存在其缺点,因此才需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发展与完善。此次新的高中政治改革虽然减轻了学生的可以负担,但也忽略到与初中与大学的衔接。例如经济生活部分里面的专业性词汇删减或者简化,没有考虑到初中的学习程度,不便于高中生对整片文章的理解程度,且与大学衔接不上,导致学生学业拉后。又由于大量的知识点被去除,导致知识不成系统,影响教学的质量。这些缺点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相信通过不断的改革,教材会越来越完善。

高中政治论文篇(2)

2.教学方式单一。高中新课改要求开放课程观念,但是,目前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这样的课程只能是说教。老师在讲台上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百无聊赖,更有甚者会出现睡到一片的现象。单一的课堂说教几乎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老师将纯理论性的知识直接向学生输出,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高中课堂教学本身就枯燥乏味,一切为了成绩、一切为了高考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么内容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要么内容雷同,几年都不进行及时更新,和社会发展处于脱节状态。

3.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存在冲突。高中新课改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除了必要的考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还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4.信息网络发展带来的负面问题。高科技已经成为时展的主题,信息传播不再依赖纸媒,出现了手机、电脑、微博、微信、博客等等,信息传播方式增加,信息量也剧增。大量信息涌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在网络中有了更多可以表达个人观点的平台。但是,信息大量涌入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色情暴力、虚假信息及一些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等也随之大量涌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导致这些不良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屏蔽,高中学生同样可以从很多渠道了解到这些信息,这对学生思想上的腐蚀性是非常严重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了解人与人的关系,了解和掌握自己。

二、创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1.教师提高自身理论修养。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哲学基础理论水平。国家实行新课改,教师除了应该提高扎实的知识,更加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核心内容。改变高中政治教学的传统模式,丰富课堂内容。高中的思想政治教材虽然没有涉及高深的哲学理论问题,只是初步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理论,但是要把基础的理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让学生能够很快接受消化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如果教师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做保障,就很难实现教学目的。

高中政治论文篇(3)

二、结合案例进行教学,让教学更具说服力

在教学法律知识的时候,结合具体的案例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在对案例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探究时,既能使法律条文更加的生动、具体,而且这些真实存在的案件又可能对法律的条文提出一定的挑战,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对相关法律的认识和理解。此外,案例教学也有助于“活化”政治教材,而且还能够改革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逐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实例引入到政治课堂教学中,能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为构建高效率的政治课打好坚实的基础。比如,在组织学生探究“依法办事,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的相关内容时,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吸收这些知识点,教师就可以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邻里关系,特别是居民楼中上下楼层之间的相处关系。学生也举了很多这方面的真实案例,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分析等,让学生知道了依法办事的重要性:依法办事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安定,同时也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把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树立起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让学生掌握一些与自身实际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逐渐地促使学生养成遵守法律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行使权力的时候能够依法办事,自觉地去履行相关的权利和义务的理念。

三、在实践中深化学生的法制意识与观念

学习政治知识切忌死记硬背,因为死记硬背的收获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在传授法律意识的时候,教师要寓法制教育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当中,这样不但能让政治课堂“活”起来,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选举人民代表或者模拟法庭;讨论一些关于“青少年应该如何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辩论赛;也可以让学生自编一些法制小报展评的知识竞赛等。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既能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实践活动的开展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中政治论文篇(4)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表现

2.1日常生活的课堂化

当前时期的政治课堂,是要针对教学活动由空间、时空两个方面进行优化、调控,让生活的丰富经验可以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调动。总得来说,就是要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融入生活的内容,且这些内容是要丰富的、灵动的,把教学转变成为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2.2现实生活的学生化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表明,学生的生活包括了日常的生活活动及学习活动,在教学中,要注意区分好两者间的关系。但是,也要把学生的生活经历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一定是真实生活的映射,是对学生的一种真实反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学生对自己生活的控制。

2.3可能生活的学生化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道路上具有更强的发展及生存能力,需要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贯彻相应的教育思想,为今后的光明生活而开展教育。同时,这也是生活教育的本质。因此在课堂的教育中,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是为了帮助学生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给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的发展机会。

3将生活化融入于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方法

3.1改变教学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学生与书本分离,转移学生的视线并开发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去走近、走入生活,然后开始去做他们自己认为有意义事情。所以对于高中的政治老师而言,要走出讲台,走进学生,让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互相学习与探究,实现教育角色的变化,让教师可以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还要转变“唯书至大”的传统观念,只有把原有传统的观点改变了,才能运用更多元、更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吸引学生,让他们可在一个相对快乐及和谐的环境中去学习、掌握知识,形成自学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2创新教学方式

新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为基础,对他们的创新精神、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如果想要提升教学的目标,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去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力。生活化教学是以“生活”这一舞蹈作为背景的,其目的是为了找到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的最好切入点,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至生活及原有的知识架构中。教师在课堂上可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营造生活场景——学生去对场景进行体验——得出结论(由教师引导)——提升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单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更可实现知识理论的升华,让学生体会到更深层次的政治含义。同时,教师可多组织学生进行小品、话剧等表演节目,从而将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场景表现,以此来激发课堂的活力。例如,在讲解政治名词“卖方与买方市场”时,学生在理解时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那么教师即可联系生活让学生进行区分、理解。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当中的买卖场景,让学生可在演示的过程中感受到两者的区别所在。

3.3充分对生活资源进行发掘,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但最为重要的还是对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转变。即是让高中的政治课堂可以与生活化紧紧联系。从本质上分析,这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把多样性的生活资源转变成有效教学资源,大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可以更好去理解政治的内涵。

高中政治论文篇(5)

二、表演与教材内容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能力

老师可依据政治习题中所传达的讯息,强化自身的课堂表现力,让气氛轻松愉悦,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政治课的精粹。例如,在讲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剪纸活动时,老师可以对学生说道:“老师也想向你们一样学习剪纸,但是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老师只能退而求其次———撕纸,而且撕的是囍字。”说完,老师就可以撕掉一张囍字的剪纸。老师的一系列表演结束后,学生先是哄堂大笑,继而开始热烈讨论,课堂范围变得十分欢乐。许多年过去后,学生可能都记不清老师的模样了,但是课堂上撕囍字的表演会深深印在学生们的脑海里,也会记住课堂上还有如此有趣的政治老师。这种随性的表演,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契合高中学生的特点并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是老师亲和力的科学展现,能使学生爱上政治课、爱上政治习题课。而要想这种随性的表演为学生们所接受,老师应不断强化自我学习的力度,在不断为自身充电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整体素质,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吸引人的个人魅力;只有这样,才不会起到反效果。

高中政治论文篇(6)

当下,新课改已经在高中政治课中推广开来,它要求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摒弃传统教育空间上封闭、内容上单一、目标上机械、方法上保守的弊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让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活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现阶段的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使得要达到“高中政治课堂活起来”这个目标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老师在讲台上认真地进行教学,逐字逐句推敲,台下一些学生却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反应迟钝,最后弄得教师也心烦意乱,无心授课。这样的课堂,耗费了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不能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是一种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这种情况,当然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高考制度的影响、教材编写的局限、思想政治课程本身的特点等,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为教育客体的教师缺少激情。政治课本来就不如其他一些课程那样生动有趣,缺少激情的政治课就更是枯燥乏味。而如果教师授课时富有激情,就能极大地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很好地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激烈的共鸣;还能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激发自身的创造思维。1.变抽象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为学生喜闻乐道的知识需要激情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一些课程,特别是必修一政治生活中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于高中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枯燥的,要把这些“抽象枯燥”的理论变成有用知识传授给学生,需要教师有激情。如果教师缺乏激情,只是照本宣科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那么学生根本不能深入地理解这些理论的精髓,只会机械地记忆知识点以备应考,这就完全偏离了思想政治课的目标。2.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三观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激情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要落实好这个理念,需要政治教师充满激情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只有激情四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学生才会被感化,有树立正确三观的冲动。因此,教学需要激情,没有激情的政治课堂是平淡的,甚至死气沉沉的,有了激情,才能振奋学生的身心,使政治课教学富有情感性,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增强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有激情的教师?激情教师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有爱教育是情与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激情也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而是根源于真挚的爱———对真理的爱,对工作的爱,对学生的爱。对思想政治教学有爱(感兴趣),有了高度的责任感,才会乐于挖掘和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来丰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热爱学生,才会把感情投入到政治课堂中去,努力上好每一堂政治课,才更容易产生激情。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好学生本身就讨老师喜欢,爱一个“潜能生”才是对教师的考验。人非草木,接触学生久了,自然会产生感情,因此,好的老师对学生应是一视同仁的,不会因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而亲疏有别。“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与老师亲近了,才会认真听课并积极配合老师。2.热情热情是一名有激情的教师身上最显著的特征,它要求教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之中,用准确、简练、风趣、抑扬顿挫的语言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情感,同时辅以丰富的肢体语言,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通过热情来“煽情”,带动学生情感的激发,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般来说,性格外向的老师更加热情,因此也更容易迸发激情。3.积极乐观由于多方面的影响,政治课并不如其他课程那样受欢迎,不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不是很高,另外很多突况也会对教师的心态产生影响。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审时度势,放平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开展教学工作。宽厚大度、豁达的教师,能尊重和理解学生,其教学情绪不易被负面情绪影响,能够笑对挫折,保持快乐的心境。平时和课间,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同事之间善意的玩笑,适量的体育运动等等,都能帮助教师较好地调节心情,消除不良情绪。4.“满腹经纶”,有良好的知识素养一名政治教师要想在授课过程中产生激情,不仅需要过硬的政治专业知识,还需要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好的口才。如果把激情比作剧烈翻滚的火山岩浆,那么知识素养就是火山口,缺少知识素养则好比把火山口堵死了,任凭岩浆如何翻滚,都无法喷涌而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政治教师只有见多识广,才能在激情来到时思如泉涌、旁征博引,教学水平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5.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信息传播系统,激情教师会不断追求教学艺术,掌握教学技能,培养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他们知道,激情是一瞬间的爆发,就像火山那样,在猛烈的喷发之后又会重新进入休眠期,为下一次喷发酝酿能量。但有些火山喷发了几次之后,便成了死火山,逐渐丧失了活动能力。为了不让激情熄灭,为了再次点燃激情,他们不断学习,创新完善教学方法,不断挑战自我,寻求新的突破。

作为政治教师,该如何培养激情、运用激情?如果说激情是火花,那么培养激情的过程就是燃料的积累和准备的过程,有了充足的燃料,才更容易碰擦出火花。培养激情要学会不断调整心态,感受快乐,通过快乐酝酿激情。没有愤怒、沮丧、怨恨忧郁等不良情绪影响的教师,更容易对外界事物产生兴趣,能真正全身心投入教学,积累足够的燃料。单调烦琐的工作程序、不合心意的工作环境、紧张的人际关系、低素质学生的影响、不良的身体状况、烦躁的生活琐事等等,都是影响激情培养的不利因素,因此激情的培养应从教师的自我调节开始,积累激情的原料,进而学会主动从周围环境中挖掘利用有助于点燃激情的因素,如选择有趣的教学材料,使用生动的语言和一些夸张的动作,微笑教学等等,然后找到点燃激情的导火索,选择合适的爆发点,一鼓作气引爆激情。在课程开始时,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结合时政来诱导激情;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演讲式教学法,依靠灵活的教学语言来激发激情;收尾时,则能通过组织活动结尾、预留悬念结尾、创设情境结尾等方式强化与巩固激情;课后,还可以利用时政信息延伸激情。在《经济生活》中,教师可以骄傲地向学生展示我国经济的过去和现在,通过对比描绘出中国经济的美好蓝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伟大抱负;可以激愤地向学生揭露经济领域中各种违背经济规律的腐败现象,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责任心;可以抑扬顿挫地向学生讲述各种诚信经营、勤劳致富的励志故事,鼓励学生遵纪守法、自食其力。在《政治生活》中,教师可以追溯中华民族近现代的荣辱兴衰,让学生们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还可以通过介绍、评论时政信息,让学生们了解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用强烈的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刺激学生,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坚定其政治方向。

在《文化生活》中,教师可以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情怀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掌握较高的文化水平。可以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使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针砭时弊,抨击腐朽文化,使学生摒弃腐朽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总之,课前准备充分,将教学内容烂熟于心,胸有成竹,上课时放得开,不拘谨,真情流露,自然就能激情迸发,绘声绘色。激情是一剂催化剂,运用适当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放飞思想的高度,激发求知的欲望,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教学需要激情,创造激情课堂,将激情传染给学生,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当保持对上课的新鲜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想方设法使政治课变得“生机勃勃”,使学生激情澎湃,让政治课成为受学生喜爱的课程。

作者:周道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高中政治论文篇(7)

(一)迁移理论之知识迁移

高中政治学科的设置是螺旋式上升的,政治教学强调的是在基础知识基础上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理论分析社会现象。政治理论的教育是由政治学科主要承担的,但是却不是唯一的方式,在文史地,甚至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中,都会出现政治理论的相关知识。例如,在高中历史中出现的关于美国选举制度的,涉及对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历史呈现,这些都是高中政治教学中可以利用的相互知识。同时政治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政治现象反映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因此,政治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的日常所见所闻,如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教学中,结合生活中乡镇以下的直接选举以及县以上的直接选举,引导学生回忆在村长、市长选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来促进知识的学习。对于高中生来说,政治学习不是对一个毫无经验的陌生理论的探索,而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抓住新旧知识的纽带,促进学生的迁移学习。

(二)迁移理论之能力迁移

高中政治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先前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但是同时需要学生具备联系知识、使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迁移能力的培养不是政治一门学科所能够塑造的。迁移能力是学生在所有学科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渐培养出来的,包括阅读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分层次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文科知识的学习方法的积累等,这些能力在迁移学习的过程中促进着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在解决新知识疑难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高中政治的学习不单是一种知识的学习,而是知识和能力并重的学习,通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学生展开新知识的自主学习,自主阅读新知识、自主分析教师的导学问题、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进而自主建构知识,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政治课堂。

二、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形象化的情境促进知识的迁移

高中政治理论的抽象性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借助形象化的情境塑造形象具体的政治现象,将政治理论的学习建立在丰富案例的感知上,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是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办法。例如,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在班级模拟实践的方式开展教学。班级组织为期一周的“二手书籍出售”活动,学生把自己已经看过的图书拿到学校,投资图书者可以收到原价20%的投资费。在出售图书的过程中,设计三种工作人员,第一种是选择图书地点,设计图书出售宣传和价格制定;第二种是负责出售书籍;第三种是收入统计和发配人员,三种工作人员的薪资由班级学生共同商定,同时班主任作为举办方,要获得收入的20%,这个收入作为班费。班级学生分成三大组开始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按劳分配的内涵以及其他分配方式存在的必要性,理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采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平衡了社会主义在发展中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的矛盾。

(二)运用政治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

政治学科要促进学生政治理论的感知,培养学生对政治生活的分析能力,这个原则是政治学科必须要坚持的,但是政治学科中几乎囊括了所用学科的知识,一堂政治课的顺利开展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因此要利用政治学科和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来促进学习能力的正迁移。例如,《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这个内容的理论基础是比较抽象的,但是这个内容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多次涉及,苏联的经济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而西欧的改革由自由方式的经济发展向罗斯福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同时在中国的经济史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发展历程。这些内容都是学习本节课重要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就会简单很多。

(三)通过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来促进迁移

知识的迁移是建立在学生知识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只有在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关于政治知识的讨论才能够促进知识的迁移,也就是说,政治学科中迁移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敢说敢想的能力。例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学习,通过头脑风暴法来陈述自己认为的正确消费观是什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己的陈述,在相近或者观点对立的消费观的陈述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间的辩论,例如一组学生说勤俭节约是一个正确的消费观,而另一组学生认为勤俭节约不是一种正确的消费观,两个小组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展开自己的观点陈述和辩论,在辩论中学生逐渐明确正确的消费观是什么,并论社会生活中的“奢侈婚礼”“农民伯伯的攒钱观”进评析,促进了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树立。

高中政治论文篇(8)

二、提高学生的体验以及感悟能力

人文精神实质是人的主体社会思想以及文化价值观念,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不断地升华,继而凝固,逐渐形成的,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精神,所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性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领悟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学习人类历史文化的好习惯。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准确把握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通过对不同模块的知识进行调整,重新组合,将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次,将政治教学中的一些较为理性化的内容转变为生动、形象的语言。最后,运用多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将人文精神中的理想、态度、信念等内容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渐接受社会文化价值。只有坚持以上三点,学生才能掌握学习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确立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大方向

高中政治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高中政治教师的日常教学要紧紧围绕这一点,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习先进的理论。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大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将其发扬光大。基于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开展人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并学会运用正确的价值标准判断社会上的热点事件。

四、改进和健全考核机制

,对学生的各个方面做出综合性评价,而不是单纯注重学生的分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从内容上看,要包含许多方面,学生综合素质就是考核内容之一。教师可以将人文性渗透在政治试题中,如可以在试卷中设计一些主观性题目,体现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评价主体上看,教师评价要与学生评价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改进,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

高中政治论文篇(9)

注重研究,加强交流,增强资源开发的有效性

当前,在Internet网上有着众多的与政治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但其中为数不少的资源在有效性方面明显存在着不足,如教材中同一知识点资源重复开发较多,如《经济生活》第四课“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政治生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教材的一些难点资源开发明显缺乏,如《哲学生活》第十课“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以及《文化生活》的很多内容;有的资源明显脱离教学的实际,更不足的是有些资源在科学性方面存在问题。

这就要求资源开发者必须提高科学素养和责任感,从而消灭科学性、常识性错误;必须注重分析教学实际需要,从而避免脱离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必须加强众多开发者之间的日常交流,从而达到信息共享,促进资源优化组合;必须注重对各级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筛选,精心选择对政治课教学有用的资源。

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从教育哲学、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三方面选择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资源,即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有利于政治教师切实提高教学实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强资源开发的有效性。

面向教师,结合教材,增强资源开发的针对性

政治教师既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更是实践者,使用者,因而,政治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必须符合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若与教师实际相脱离,势必会造成网络资源使用率比较低。

另外,在新课程中,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更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因而,政治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必须依据教材、服务教材,若与教材相分离,则会大大降低网络资源使用的实际效果。

因此,我们应根据政治课教学的需要,开发和建设政治课程网络资源库,课程网络资源库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作用重大,教师们在使用资源时需要什么,就到这个库里进行检索和点击,可以节约大量寻找资源的时间。而且,同一资源可以为不同的教师反复使用,提高了使用效益。

政治课程网络资源开发的反思

高中政治论文篇(10)

二、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有效策略

在我国中小学实践开展的课堂教学模式,21世纪以前一直以接受—传递式为主,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内容。但是近些年随着新课程改革在中小学的不断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合作学习、导学案、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生活化学习、情景教学等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新课程对高中政治课程的目标要求更加综合化,由单一的知识要求向知识、能力、道德等综合素质的要求转变,与此同时课堂教学的综合性不断加强,课堂教学已不再是单一教学模式的实践场所,而是各种课堂教学模式走向综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教育环境综合使用各种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

(一)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

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缺乏积极主动的建构,未有效地激发新旧知识的链接,没有学会如何搜索资料、如何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如何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联系学生的社会主义的政治生活及明确自己基本的公民权利和义务。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课程开展的核心,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目标,展开教学。例如,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分析,使学生通过课本的学习能够基本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但是要达到内化吸收,需要教师在重点处予以点拨。因此,教师采用自学法、讨论法和讲练结合法展开教学。首先,教师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指引,引导学生展开对课本内容的初步自学。其次,以小组为单位划分教学任务,采用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的小组展示为基本方式,展开对课本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在小组展示完毕后,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进行内容的总结,并对难点进行解释和补充,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在教学结束后,教师组织班级的评价小能手(班级学生投票选出,采用轮流参与的方式)对本节课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讨论学习中的积极参与度,小组学习有没有发挥每一个成员的力量,在小组展示中,学生展示材料的选择和组织是否恰当,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板书是否简洁并突出重难点,班级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问题等,评价出本节课表现好的地方和表现好的学生,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和需要改变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和前提。

(二)以问题为中心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高中政治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情景都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情景只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触发学生联系到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多变的价格》中教学重点是价值、价格、供需矛盾之间的关系,这些内容与经济理论密切相关,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通过联系生活化的内容“水果多变的价格”,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平时观察到的水果价格,包括同一种水果在不同季节的价格变化,同一季节不同水果的价格变化,以及同一水果在不同超市的价格。教师将抽象的经济学理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促进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为学生的理解奠定基础。但是,要使生活化的内容成为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从生活化的现象和内容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上面的内容中,教师引导学生转化为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在不同季节水果的价格不同,秋季的苹果为什么比冬季的苹果价格低?第二,为什么有的水果价格一年四季都很高,如樱桃总是比苹果贵?第三,为什么同一季节各超市间同一水果的价格会有不同,而有的水果价格却相差不多?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同时学生又可以借助经验进行思考,也就是说问题是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思考,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更容易理解价格和价值、价格和供需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促进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这促进了知识的应用,提高了高中政治的教学效率。

上一篇: 房屋结构设计论文 下一篇: 班级建设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