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毕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3 09:46:03

机电设备毕业论文

机电设备毕业论文篇(1)

毕业设计在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如何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调查研究、亲历实践,提交出好的毕业设计作品,撰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对于学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机电行业发展迅猛,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成为社会急需的紧缺人才之一。企业的用工需求调研显示: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所涉及的工作领域包含了机电设备的装配与调试、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机电设备的售后服务等。机电设备的装调与维护维修工作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实施时一般分为机电设备电气装调与维修和机电设备机械结构装调与维修两大块。为此,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新增了《机电设备电气装调与维修》和《机电设备机械结构装调与维修》两门重要课程。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我专业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设置基本都按这两大块调整到位,教学效果良好,毕业学生普遍反应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相符,毕业后工作上手快。说明我专业相关的教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是,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直沿用老的课题库,主要有两个方向的课题:机械加工与夹具设计方向和机电液气系统设计方向。可见现有的课题库已经与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典型职业岗位群的任职需求严重不符,急需进行毕业设计改革,包括课题库的建设和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改革。本文旨在结合学院实际,利用现有条件,以机械装调方向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确实可行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实施方案,建立起一套全新的适应于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典型职业岗位群的任职需求的毕业设计课题库,为我院各专业的毕业设计改革提供参考。我们机械结构装调方向通过选取机械装调实训车间的机床作为学生毕业设计动手操作的载体,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对车间的机床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为实训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节省了大量的机床设备维修成本;同时通过对机床设备进行测绘,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制图测绘水平(我省教育厅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技能抽查项目中有一个模块就是零件测绘),同时也为我们《机电设备机械结构装调与维修》等核心课程提供了宝贵的图纸资料,可谓“一举三得”。

2 毕业设计课题改革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装调方向毕业设计课题以机床大部件拆装、测绘与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设计为载体,以课题小组的形式实施,课题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课题改革实施方案如下表1。

3 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3.1 毕业设计由校外完成为主变为校内集中指导完成为主

机电专业在学期教学计划中专门安排6周时间进行毕业设计,也就是说,毕业设计成了校内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系里将安排专门的毕业设计场所,指导老师在指定场所进行集中指导,对毕业设计进行全过程监控,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表1 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装调方向毕业设计课题库

3.2 毕业设计由“虚题虚做”、“真题虚做”向“真题真做”、“真题实做”转化

毕业设计选题体现以岗位职能为导向,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主导思想,力争真题真做,真题实做,让学生多接触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通过真题实做,让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习、巩固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真题真做的,可以多人一题(每组不超过5人),但每人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和侧重,并在设计成果中得到具体反映和体现。

3.3 答辩由书面答辩为主变为现场答辩为主

校内完成毕业设计的,原则上将全部进行现场答辩。毕业设计指导委员会将选派制图、机电教研室老师组成答辩工作小组,负责答辩组织和答辩成绩评定。每个学生的答辩时间为30分钟左右。现场答辩给了学生更大的压力,促使学生自主完成毕业设计,达到设计要求。

4 结论(下转第8页)

(上接第15页)经过两届实践,学生进行机械装调毕业设计的积极性高,动手能力普遍增强。经过对毕业生的回访,我们发现在三一重工、等企业从事工程机械装调与售后服务工作的我院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强,工作上手很快,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很高。由此可见,机械装调毕业设计符合当前高职教育研究与改革发展的需要,符合当前市场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机电设备毕业论文篇(2)

技工院校的机电专业设计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展开考核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工作能力的教学方法。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社会对服务第一线的具有熟练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提出更多的要求。因此,技工院校培养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能高超、具有一定设计能力的高级技工学生迫在眉睫。而毕业设计是提高学生根据企业生产的需求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达到产品的合理化设计和工装要求的最好方式。

一、机电专业设计的重要意义

毕业设计是许多技工院校专业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任务。尤其是在机电专业,通过对自身工学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展开设计是对高级技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理论知识、检验教学成果的主要内容,也是锻炼学生通过所学内容进行独立完成工作的重要考验。通过毕业设计,学生能自主查阅资料文献,正确运用工具书和机械设计手册,提高对工程的设计能力和计算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机电专业毕业设计是学生从学校步入自身工作岗位的重要过渡阶段,对学生在社会中生存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此其质量好坏是影响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对学生进行实践检验,了解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二、机电专业设计的选题

(一)选题原则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也是关系到整个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步骤。毕业设计作为学生在校学习课程体系的最后环节,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无论是教学目标、授课特点,还是教学模式,必须着眼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贴合学生的就业岗位,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设计。所以,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时应当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切实为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服务[1]。

(二)选题策略

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在选定毕业设计课题时,是由指导教师模拟设计课题,此类课题属于“纸上谈兵”,缺乏设计的针对性和实际意义。基于工学结合,机电专业高技毕业设计的选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选择:一是结合岗位需求,比如数控技术专业,可以选择轴类零件的加工及夹具设计为毕业设计课题。这类课题贴合就业岗位,对接岗位技能需求和职业能力,技术性强。二是结合企业生产需要,参与企业研发或生产的项目,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这类课题来自企业一线生产实际,实战性强,通过实践研究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增加实际工作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三是学生自由选择。比如笔者所在学校,13级机电班某学生小组毕业设计课题为《生产线上的机械手以及打物料的设计》,该课题是由参加机器人兴趣小组的几位学生根据共同的专业兴趣爱好选择的,设计积极性非常高。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学生设计理念一致,分工明确,参与度高,取得良好的效果,该设计被评为校优秀毕业设计作品。这类课题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自由选择,能激发学生参与设计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加强与老师、企业技术人员的联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和自主择业能力,为其就业创造良好的能力支持。

三、机电专业毕业设计的流程

在机电专业高级技工班毕业设计中通常可以分成三个主要的阶段,分别是前期的准备阶段、研究设计阶段、总结答辩阶段。具体流程如下:

(一)前期准备

首先是进行机电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在这一点上前文已有叙述。其次在选题确定之后,就可以完成毕业设计的任务书,在这一环节中指导教师需要准确把握设计课题难易度,合理确定设计课题的工作量。设计课题过难则难以保证完成性,过易则达不到人才培养要求,因此在选择设计课题时需要考虑设计环境和学生学情。考虑设计环境,即考虑学校的设备设施和企业一线技术支持等是否能满足课题需要;学生学情即为学生目前掌握的课程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水平是否能支撑毕业设计。并且课题本身的难易度也很关键,既要适合学生的学情能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又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让学生经过一番研究和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同时,在学生毕业设计时还需要完成一定的工作量,比如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的数量,编制工艺卡的工序数量,撰写设计说明书的页数。指导教师在课题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如上几个方面,由此保证毕业设计顺利的开展和完成。

(二)研究设计

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指导教师需要加大企业调研的力度。在毕业设计前期,指导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分批进入当地知名企业参观、调研,了解最新技术、生产加工方式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显性和隐形的要求,从而增加学生对就业岗位的了解,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拓宽学生的设计视野。二是注重毕业设计成果实物化。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设备和技术资料,鼓励学生从设计到制造全过程的毕业设计,即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加工出产品或设计出实物成果。以数控加工专业为例,毕业设计应包括零件工艺设计、自动编程、加工制造、零件检测四个阶段的内容,通过加工零件,使得学生对机床操作技能、零件工艺分析、产品检测检验技能等职业能力得到综合的应用。

(三)毕业答辩

在设计完成之后需要准备相关的答辩过程,在答辩结束后需要对设计材料进行妥善管理,将毕业设计整理上交给指导教师,由教研室保存。

四、结合工学基础的机电专业毕业设计改进方式

(一)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设计的实用性

在技工院校的教育目标中,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素质,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高级技术工人,其中包括了:职业技能、专业知识水平、职业综合能力等。需要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出专业领域的创新能力以及职业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而根据这一教育标准,在毕业设计选题上应当体现出技工院校的教学特色,选择的内容应当面向实际经济生活,面向生产第一线,直接为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符合当前机电技术领域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方向,这就需要在毕业设计中充分发挥出教师的指导功能,课题必须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贴近职业岗位需求,满足专业相关岗位或岗位群核心技术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要求,从而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后续的专业发展[2]。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在确定13级机电一体化专业高技工班学生毕业设计课题时,通过调查杭州登鸿、伟刚实业、胜达集团等企业实际需求,确定了楼梯扶手自动打磨机设计、瓦楞纸的加强筋黏贴流水线设计、V型纸板传递装置设计、瓦楞纸贴标机开发与设计及等课题,以项目为载体,围绕对接企业生产实际需求,完成技术改造和设备的研发。

(二)结合高技学生特点,发挥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是机电专业毕业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尤其是针对技工院校的高级技工学生,由于其工作性质属于动手操作性极强,因此想要创新思维能够被发挥,重点是对设计内容不能过于限制,可以根据学生以往的知识以及相关设计思维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毕业设计方案,让学生能够在广阔的空间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例如在数控技术的设计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设计工艺方法、不同的加工模式、编写不同的控制程序等,这就使得在设计方案中可以存在很大的自主性。在整个设计环节中教师主要负责主体方向的把握,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同时在设计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只提供基本的数据资料,剩余的资料可以有学生自行查找,同时根据查找到的相关材料设计出不同的方案。

(三)理论结合实践,培养职业素养

在机电专业毕业设计中,学生需要设计零部件,然后进行装配,最终完成一个合格的设计产品。许多机电设备对于机械的各个零件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学生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探讨零件的加工工艺,从而纠正在设计中出现的错误,实现了学生在理论设计与实践工作上的有机结合,也使得学生能够明白在许多看似简单的零件设计中其实隐藏着很多知识。例如在机械手的设计中,会有很多不同丝杠的设计,这些丝杠在尺寸上都严格的规定,因此在设计中提高了零件的加工难度,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进行反复的测量与更改,通过这一过程使得学生能够清楚只有将自身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的工作相结合才能使自己获得真正的经验。

(四)提升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

在毕业设计当中,指导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想要提高机电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还需要不断加强对指导教师的专业培养。由于技工院校教师所从事的多是专业理论教学和基本实操训练,其知识结构往往跟不上当今先进技术的发展。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在强调技能为主的技工院校教育中尤为重要[3]。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下企业实践等方式,增加教师对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企业工作流程、生产加工过程、生产设备使用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等多方面的了解,提高专业技能,丰富专业知识,拓展专业外延。使得教师能够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以及丰富的机电产品设计经验,保障机电专业毕业设计能够顺利完成。总而言之,毕业设计是技工院校对学生进行一次兼备学习、创新、研发、实践的综合性活动。尤其是基于工学基础上的机电专业高技班的毕业设计,选题应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为本地机械行业培养出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杨.机械中专教学内容的科学选择[J].科技资讯,2012(6):85

机电设备毕业论文篇(3)

作者简介:黎静华(1982-),女,广西博白人,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090701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4-0040-0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一直是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本科生的专业限选课,共36个学时。该课程主要包括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数字量和模拟量I/O通道的组成和原理,交流采样常用算法的分析,低频减载备用自投等智能装置,微机保护装置,数据通讯原理和技术,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靠性措施等。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变电站设备的工作原理及运行特点,使学生掌握变电运行岗位所需要的相关技术、规章制度、设备巡视的方法及要求,具有对变电站异常和事故处理的能力。然而,仅靠课堂的理论讲授,是不可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如此多的内容。且其中涉及到现场的实际设备的运行,大部分学生对现场设备很陌生,“填鸭式”的讲授让课堂显得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差,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不局限于课堂的讲授,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内容融入参观实习、理论讲授、课程设计、综合实验与毕业设计等多个教学环节中,调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参与其中的设计及实验,不仅减轻了学生“抽象”学习的压力,且学生能在设计环节中感受到学习乐趣,增加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启发学习的思维,部分学生还能有所创新,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变电站参观

“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在学习之前现对设备进行认识,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增强学习的兴趣。主要参观和认识变压器、互感器、刀闸、开关等一次设备及监控系统、微机保护、备用自投及低频减载等二次设备,掌握变电站运行的安全知识,体验现场运行工作环境。参观分为观前准备、参观及观后总结三个环节。观前准备主要目的是加强参观的效果,主要包括搜集整理变电站主要一、二次设备以及变电站运行方面的相关知识和资料,熟悉变电站电气主接线、主要电气设备构成,了解电气设备的布置,了解电气运行的有关知识。参观内容设置如表1所示。观后总结是必要和关键的一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个参观过程的理解和认识,认真思考变电站运行的特点,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理论讲授

综合自动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平淡的叙述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的直观性、图文声像及动态性等优势,向学生提供丰富、清晰及真实的背景资料,反映知识在实际中运用的方法,以便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讲述时,可以用相机拍下具体装置元件部分的照片,辅以说明,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视觉效果,而且让学生有种真实的感觉,从而更容易接受教师所讲述的内容。

例如,在介绍变电站微机保护硬件装置时,介绍完微机保护硬件逻辑图(图1),应辅以实际的硬件图(图2)。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加强其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缩短认识上的差距。

理论讲述的内容主要包括: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概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信息的测量和采集,变电站的通信系统,变电站监控系统,变电站微机保护,变电站低频减负荷控制、变电站电压和无功功率控制,备用电源自投入装置,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检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问题。

三、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学习专业技术课所需的必要教学环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巩固和掌握专业知识,并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做好必要的准备。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接触和了解局部设计从收集、方案比较、计算、绘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和绘图的设计能力。表2为作者设计的关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课程设计方案,供广大师生参考。

四、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环节巩固和加深对电力系统相关理论课程的理解,达到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训练的目的。鉴于数据通信是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设置了如表3所示的两个通信实验。

五、毕业设计

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基本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综合自动化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得到以下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设计题目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目的:

(1)了解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意义;

(2)熟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结构及要求;

(3)掌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结构及要求;

(4)掌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功能、结构;

(5)掌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微机保护功能及其工作原理。

任务:

(1) 根据变电站的一次电气接线图,设计一个合理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2)根据要求设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3) 设计监控系统,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系统设备进行选型;

(4)设计微机保护系统,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系统设备进行选型;

(5)设计其他智能装置,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系统设备进行选型;

(6) 绘制所设计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及原理图。

设计题目二:基于通用组态软件的变电站监控系统的设计

目的:

(1)掌握变电站运行的特点;

(2)掌握变电站的基本操作内容;

(3)掌握变电站监控系统的结构;

(4)掌握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功能。

要求:

(1) 灵活使用通用组态软件;

(2)利用通用组态软件绘制变电站一次接线图;

(3) 实现站内各数据量的采集;

(4) 实现采集数据与数据库的链接;

(5) 实现图形界面与数据库的链接;

(6) 实现Web信息功能。

六、结语

变电站是电力网中的线路连接点,是用来变换电压、功率和汇集、分配电能的设施,是电力系统中输配电的重要一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实现电气设备监视、控制和保护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保护、控制的可靠性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的重要保障,该课程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程。本文通过设置变电站认知实习、理论讲授、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和毕业设计等多个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变电站一次、二次设备的理解,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成林,杨茂涛.从高职评估探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09,(3).

机电设备毕业论文篇(4)

二电力系统工作经历对电气工程本科教学起到的积极作用

1教材选用目的更加明确

教材是高校实施培养计划的重要介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高质量、合理化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完成人才培养计划与目标的保证。作者在施教时参照自身的工作经验,选用更具有方向性与实践性的教材,提高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契合度。智能电网、数字化电站是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其要求电网信息化、自动化程度更高。因为这一目的,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被广泛应用到电力系统中,目前国内应用的PLC有西门子(SIEMENS)公司生产的S7系列、施耐德公司生产的Quantum等系列、三菱公司生产的FX3G系列等。随着日系PLC退出中国市场,西门子PLC被普遍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例如三峡电厂、葛洲坝电厂、溪洛渡电厂等大型水电站使用PLC对发电机组、辅助设备系统等设备进行控制。因此在向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教授《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这门课程时,应该选用以西门子PLC为基础讲述电厂及电网自动化控制的教材,教学内容更接近电力系统工作实践,使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2培养学生更具有方向性

现代电力企业对高校毕业生有着严格的职业要求。扎实的专业能力、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必要的公文写作能力是毕业生就职于电力企业所必须具有的素质。电力系统设备分为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两大类。就发电厂而言,从事电气一次设备的检修、维护及管理工作需要毕业生熟练掌握《发电厂电气主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机学》等专业课程的内容,熟悉电机、开关电器、载流导体、电抗器、补偿设备、避雷器、继电保护系统相关知识,这些是为适应发电厂工作而储备的理论知识。从事电气二次系统工作的毕业生则必须重点掌握《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子技术》、《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的相应内容。因此拥有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来服务电力企业,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实践动手能力在促使毕业生快速融入到企业生产工作中扮演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发电厂电气设备维修工作需要毕业生有较强的电气二次配线、布线及PLC编程能力。发电厂中大量布置电气二次控制盘柜,实际的检修与维护工作需要高强度的控制回路布线与配线工作,电力系统高度自动化则需要毕业生具备基于PLC的自动化程序读写能力。公文写作能力是现代化大型企业对职工的基本要求。我国各级电力系统的运营、管理、维护已经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实际的工作中需要职工撰写大量的公文,例如对发电厂而言,每个月要写电厂运营报告、机组检修报告、技术改造方案等,特别是实行工作票制度后,每天都要写设备缺陷处理报告及巡检报告。这些工作要求职工具有一定的公文写作能力。对于毕业生而言,必要的公文写作能力在求职及就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3将工作经验融入教学

将宝贵的工作经历融于课堂教学,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讲述《电路》第十一章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变压器的原理、空载和短路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在讲述《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时,以发电厂开停机控制流程、辅助设备自动化控制流程为例,将专业课程学习与电厂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更适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4将企业中应用的前沿技术

带进课堂随着数字化电站、智能电网的建设,大型发电机组实现并网发电,状态检测技术投入使用,开始对1000KV特高压技术进行实验研究。电力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设备更新速度非常快。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应当将当前电力系统的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带进课堂,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学生对前沿技术的求知兴趣。笔者从事过175MW、770MW水电机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及维修工作,巨型水电厂厂用电系统运行及维护工作,水电机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组建与维护工作。其中770MW发电机组自动化控制技术、巨型水电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都是当前电力系统的前沿技术。将这些知识带进课堂,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本专业的发展动向与趋势,积极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机电设备毕业论文篇(5)

二、学生需要上交材料:生产实习手册全部内容,是生产实习成绩的评定依据;毕业(顶岗)实习手册、实习报告,是评定毕业(顶岗)实习成绩的依据;毕业设计(论文),是评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依据。

三、实习单位:学生可以到各种机电设备(矿山、运输、农机、能源、轻工、化工、工具、食品、玩具等机械设备)生产与制造、模具加工、汽车维修单位;各研究院所;机电设备经营、销售与维修等单位实习。学生可以去学校统一安排的实习单位,也可以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四、实习内容:根据实习单位具体情况,熟悉机电产品造型、结构设计;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初具数控编程能力和数控机床操作能力;具备产品零件工艺设计能力和机电产品的基本装配、机电设备维护、维修及使用能力,能够解决机加工过程中实际问题。能够独立学习新工艺、新技术的能力,对机电产品设计、加工等工作结果的归纳能力。

五、实习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应在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具体参加有关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实习结束时,要求全部完成生产、毕业(顶岗)实习手册的内容。重点注意:

1.实习开始时,必须填写好实习申请表,指导老师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前安全培训,同时要求学生签定实习申请表。

2.实习结束前要填好“实习鉴定表”,并有实习单位盖章。

3.毕业(顶岗)实习报告内容必须与实习内容完全一致,否则成绩不合格。毕业(顶岗)实习报告格式统一,字数不少于10000字。

六、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要求:

1.指导老师将任务书、论文格式、设计预选题目等文件在学生离校前布置给学生,同时要求学生采用飞信、qq或电子邮件方式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每半个月至少给指导老师汇报一次。

2.根据学校教学安排,指导老师提前通知学生上交毕业设计(论文)时间、答辩时间。

3.答辩委员会组成可以根据老中青结合的原则按专业组合,不得少于2人,并确定组长一人,报教研室。答辩要求XX年4月底完成,成绩上交时间另行通知。

七、实习纪律和注意事项

1.实习学生应牢记“安全第一”,必须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操作制度,进入车间必须戴安全帽,并确保服装、鞋子符合安全要求。实习结束前不得提前离开实习单位,严禁下河游泳,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对不遵守安全制度造成的事故,由学生自行负责,对工作不负责造成的损失,必须追究相关责任。

2.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企业劳动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一律不准请假,特殊情况要取得实习指导人员和指导教师的同意,病假要有医生证明,否则从严处理。如果在实习期间,由于违反单位的管理规定或因品德表现等原因被实习单位退回学校,则视为实习成绩不及格。

3.学生必须尊重实习指导人员的指导和安排,对重大问题事先要向实习指导人员反映,共同协商解决,学生不得擅自处理。认真做好岗位的本职工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刻苦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在实习中努力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任务。

4.在实习期间,必须强化职业道德意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实习生和文明礼貌的员工。服从领导、听从分配,不做损人利己、有损企业形象和学校声誉的事情。尊重工地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搞好团结。

机电设备毕业论文篇(6)

关键词: 高职学生;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就业能力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graduation design;to guide the work;employment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235-02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正逐步缩短从课堂到就业岗位的距离。其中,学生的毕业设计就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学生的毕业设计必须向实际应用技术方向定位,以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环节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大程度的掌握企业工作所需技能的能力,使毕业设计环节成为学生最大程度的提高就业能力的环节。

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前的一门重要课程,应充分体现其价值所在。应通过毕业设计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毕业设计时对企业和社会的深入调研提高学生对社会和企业的认知能力,通过毕业设计过程提高学生独立工作和团结合作的能力,通过毕业设计作品的展示与答辩增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相互了解,而且毕业设计还可结合毕业实习使学生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大大提高企业对学生的了解与认可。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才是毕业设计这门课程的价值体现。

高职学生经过几年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系统学习,具有了良好的理论知识,也有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那么通过毕业设计检验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毕业设计检验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毕业设计做成一个通过实际工作任务或生产项目进行的一个完整系统的综合演练。

那么对于专业老师如何让学生毕业设计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即让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更有利于提高其就业能力,是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1 关于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

毕业设计主题定位的过程大致分为选择和确立主题、社会调查及收集资料、构思设计方案、实施与制作、作品展示答辩5个大的环节。

对于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应该尽量以做出实物为主,尽可能避免写研究型论文,只有开展有实战性的工作项目,才能全面体现毕业设计的意义和价值。指导老师在拟写和帮助学生选择课题时,应体现教学与生产、科研、文化、经济相结合的原则。课题范围不宜过宽。

指导老师可帮助学生从实习单位入手寻找课题,根据岗位工作需求进行设备改造或控制系统设计;也可以由指导老师根据现代企业生产状态,拟出与企业生产结合紧密的课题。通过完成毕业设计作品,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设计作品)。只有让设计蓝图变为产品,毕业设计才有价值和意义。

一个课题就是一个工程项目,可大可小,大的课题可以由多个学生共同完成,但必须使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完成的任务,工作量要适当,分工要明确,这也考验课题组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2 关于设计方案的确定

确定设计方案之前,要求学生要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大量的企业和社会调研,学生接触的事物越多,看到的资料越多,其设计能力就越强,设计者只有充分了解市场,分析消费对象,迎合消费需求,设计才有存在的价值。指导老师应推荐一些主要书目、参考资料以及一些企业工作人员做为咨询对象,并对学生的开题报告给予合适的意见和建议。

开始的时候需要学生对要研究的课题做调查,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清楚的知道自己要研究的课题有什么效果以及意义。然后才让学生对课题目前的发展形势和未来的发展的走向进行调研。最后协助学生理顺方案的原理以及声明做该课题的具备的条件,并大概的理出做好该方案的关键性步骤,以便在这里面选取一个比较合适的方案。

预则立,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告知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限制,要求学生根据选定的方案,拟定出阶段性计划,明确各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应达到的目标及主要负责人。合理分配时间也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优化时间资源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3 关于设计内容的分配

设计内容的实施与制作过程是最能体现学生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

3.1 硬件材料的准备和设计 硬件设备的构造和平台的搭建非常重要。对于机电控制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硬件平台的搭建能充分利用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要求学生充分研究课题,明确被控对象和明确控制要求。要求学生向有关工艺、机械设计人员和操作维修人员详细了解被控设备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了解被控对象机械、电气、液压传动之间的配合关系,确定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从而设计出硬件设备结构,或搭建出硬件工作平台。

其次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确定系统的输入设备的数量及种类,明确输入信号的特点,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输入模块。根据负载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输出模块。确定输入/输出信号的点数。同时还要考虑用户存储器的容量、通信功能是否能达到要求以及系列化、售后服务等因素。从而确定控制器类型及规格(如PLC选型)及相关电气设备的选择。

硬件的搭建和设备材料的选择很重要,指导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更细致的帮助,以使采购清单尽可能详细和全面,使采买工作提高效率。

搭建系统平台就是搭建整个设计的框架,要有设计图纸并经可行性审定,按照系统结构图进行系统硬件的加工、安装,组建出系统框架。然后再按照技术指标进行电路设计和安装接线。

硬件设计这部分工作量比较大,需要细致耐心,考虑周全,指导老师应给予更细致的指导和更具体的建议,必要时还需要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和考勤。

3.2 系统工艺流程和软件设计 对确定的设计对象,要明确划分设计系统的各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特点,阶段之间的联系,归纳出各阶段应产生的结果,画出系统流程图。

系统软件程序是系统的灵魂,只有软件程序能让硬件系统按照工艺要求动起来。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机电系统的控制特点和工艺流程,绘制工作流程循环图,并编写相关软件程序,如状态转移图、梯形图、指令表等。

3.3 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包括模拟调试和联机调试。联机调试,首先连接电气设备,不带负载,检查各输出设备的工作情况,待各部分调试正常后,再带上负载进行调试。通常调试过程也验证了学生的设计过程,都需要指导老师关注和引导。

毕业设计是个人与团队合作的结晶,同时也包括设计过程中导师和同学的智慧,是师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设计内容的实施与制作是未来工作的实战演练,通过设计内容的实施与制作过程可以反映出学生将来对工作岗位的态度和工作方式。从而可以使学生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就业做更充足的准备。

4 关于设计工作的整理与总结

经过不懈的努力,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记录下来,将自己的产品介绍给消费者认识并推销出去,这样对自己的文字写作能力也是一次挑战。

4.1 毕业设计产品说明 要求学生记录和总结毕业设计过程,撰写毕业设计产品说明书(或毕业论文)。

产品说明书主要包括:系统方案简述(包括工艺流程图、控制流程图、功能模块、关键技术等)、系统设备的选型、系统硬件设计(硬件设计、电路设计)、系统软件设计、运行调试、以及结论(结果与讨论、经济及社会效益说明、工程应用评价)、参考文献等。

4.2 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难点及解决办法的总结 高职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材料的选用能力、硬件的设计能力、软件的设计能力、故障的排除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信息传达能力、创新改造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等综合能力。

所以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可以做为学生以后工作的经验,如做开题报告时方案的确立方法、硬件系统设计时材料型号规格的选择方法、材料的加工方法,以及系统软、硬件的调试方法等,都应让学生认真整理和总结。总结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得与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如果说毕业设计的作品及作者是一个待嫁的新娘,那么企业就是迎亲的婆家。学生需要就业,企业需要人才。通过毕业设计与答辩的这个展示平台,学校将学生推荐给企业,达到培养人才的终极目标。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将学生个人和团队能力展示出来,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确定所需人才。因此,毕业设计为企业招贤纳士提供了直观、可信的服务平台,学生获得了与企业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企业对学生的个性,谈吐举止也能有一个初步的判断,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基础,充分体现毕业设计课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桂香.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电设备毕业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036-03

现代大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只有二者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才能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其中,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培养本科生的一个关键阶段,是高校尤其是理工科各专业实现其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对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毕业设计与科研和工程实践密切结合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是本科生教学环节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个教学环节。它不仅可以全面考查理工科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可以使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根据实际问题需要索取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为今后参加工作或者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2004年4月教育部就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专门发出通知,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加强毕业设计工作,要求各高等学校围绕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制订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把好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关,需要高等学校及高校教师提高认识、加强责任心、探索新思路。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不断加强和改进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中的突出问题是不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往往与科研生产实际脱节,课题缺乏创新性;部分毕业设计选题立意和思路不错,但由于学校毕业设计经费不足、科研实验设备欠缺,毕业设计论文只完成了综述和提出论题,分析实证研究深度不够,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的推进,对专业技术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要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变,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越来越依赖靠得住、用得上、开得路、动得手的专业人才。因此,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必须针对上述突出问题,使毕业设计教学环节面向科研和工程实践,以适应新的形势。

二、毕业设计与科研和工程实践密切结合的可行性

高校,特别是研究型高校作为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和工程技术创新的引擎,承担了国家的大量基础科研课题;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承接了大量工程技术攻关、新装备新产品研发、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等方面的项目;高校的科研和实验软硬件设施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都为高校面向科研和工程技术实践开展毕业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许多高校教师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指导大学生毕业设计纳入自己所承担的纵向或横向科研项目中,指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或其子项目的相关研究设计,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完成毕业设计,这样的毕业设计质量普遍较高,学生们也普遍感到底气足、收获大。高等学校则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和条件,制订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管理机制,做好科研与教学相结合这篇文章,使之成为大学生毕业设计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企业无论大小都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压力,都希望招聘的大学生新员工专业基础好、创新意识高、实践能力强、接受新技术快,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同时,许多经营状况较好,有相当经济实力的企业从社会责任和本企业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出发,大都愿意并且有能力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一定支持。高校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也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举措。其中,面向科研和工程实践进行毕业设计改革是众多高校的共识,这与企业“一拍即合”。近年来,国内许多知名企业都与国内大学建立了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如为高校提供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合作指导毕业设计、兼职校外指导教师、订单联合培养协议等,为大学生面向工程实践毕业设计的开展搭建了坚实、宽阔的平台。

这些年,国家教育管理和相关部门在全国高校中开展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新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各类大学生课外科技的竞赛和训练。尽管这些竞赛和训练是课外性质,但其内容往往和学生专业和科研实践相关联,其技术含量、工作分量大都不亚于毕业设计。将大学生的课外科技竞赛和创新训练项目与毕业设计课题有机衔接乃至融合具有可行性,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值得研究探索。

三、毕业设计与科研和工程项目密切结合的实践

(一)将毕业设计纳入学校科研课题和教师科研团队

高等学校应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和条件,科研项目层次高、数量多,科研支持教学政策到位、成效明显。采取政策和措施支持以科研团队为单位开展毕业设计工作,选题应主要源于高层次的科研项目,真题真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真正的科研能力训练。近年来,我院承担的部级、省部级重大科研任务和企业横向科技课题逐年快速递增,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水平。学院采取政策从毕业设计导师条件、一次允许指导学生人数、教学工作量计算考核等方面鼓励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科研课题指导大学生毕业设计,要求教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但应吸引研究生参与研究,还应当引入本科生毕业设计课题中,并双倍计算教学工作量。这使得教师们既有责任也乐意利用自己科研课题资源和经费,并动员研究生协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一大批教师将自己的科研项目与大学生科研训练和毕业设计(论文)有效结合,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基本科研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形成了以来源于科研、生产一线的实际科研课题为纽带的指导教师-研究生-本科生毕业设计新模式,使学生既参与了实际科研课题,又可以感受科研团队的工作氛围,同时也协助教师完成了科研项目的部分工作。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院教师将实际科研项目引入到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比率越来越大。由我院教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大都有本科毕业设计学生部分参与。通过参与实际科研课题,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实践、接触社会,感受实际工作中的压力,积极思考问题,这能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力。学生们在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和导师时,也对实际科研项目及与企业合作的选题表现出明显的偏好,毕业设计工作热情更高。

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实施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以此为契机,高校应当建立将“大学生创新训练”和“卓越工程师培养”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机制,支持鼓励学生大学头两年就积极构思、申报感兴趣的创新训练课题,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后续还可以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的平台和时机深化、完善自己的课题。这种结合对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探索精神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

高校实践教学必须借助社会资源,更好地体现教学的实践特性。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就是一种很好的模式。

建设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可以依托企业先进的技术、仪器、设备、场地,借助企业完善的生产、设计、开发和创新条件,利用企业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以及先进的文化氛围。企业具有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高级管理人员等优质资源,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和内容更加贴近科研和生产实际;另一方面,可以弥补学校师资力量(如聘请研究院的研究员、企业的工程师作为现场的指导)和仪器设备不足的缺陷,同时也加强了高等院校与企业的沟通联系,便于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让学生面向社会,毕业设计题目来自于企业、来自于社会,真题真做,这更有助于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

以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例,从2005年起,学院针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应用覆盖面广的特点,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策划,选择性地与省内外10个大型电气企业签约建立了“武汉大学(电气)教学实践基地”,其中涉及电气科研设计院所、供电公司、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超高压变电站、电气设备研发制造公司等,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为我院本科生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服务。每一级本科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都有相当一部分安排在教学实践基地进行。就毕业设计而言,学院分别与中南电力设计院、国家电网电科院、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武汉供电设计院、供电修试公司等教学实践基地联系,每年约有10%的本科生到有关教学基地参与实际工程设计和研究课题,聘请企业的工程师作兼职导师,合作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让学生结合工程实际完成毕业论文。这项改革的实践效果如下。

1.设计院所更加具体了解并充分肯定了学院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且给予了学生们很高的评价,大都主动给学生们提供工作津贴,有的单位还直接与参与毕业设计的学生签订了毕业就业协议。

2.学生们在工程师导师的指导下,上手很快,真题真做,参与完成了不少具体工程设计任务,为企业生产出了力。通过工程设计的实践,学生们普遍感受到理论和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受益匪浅。

3.学生们成为企业的“准员工”,遵循企业工作制度、参与企业的部分文化活动,培养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毕业设计与保研读研衔接

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到已保研单位(本校内或外校)跟随自己保研后的导师从事毕业设计。这部分学生实际上已经提前进入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衔接和连贯,及早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融入导师科研团队;导师则可以通过学生毕业设计了解学生的特质和潜力,为日后研究生阶段有针对性地培养奠定基础。获得保研资格的学生和研究生导师大都非常喜欢这样的毕业设计方式,这也成为大多数有保研资格的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的首选方式。同时,这也成为学院与其他高校、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相关专业进行教学交流沟通的一条渠道。

(四)毕业设计与应聘就业岗位相结合

支持鼓励已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的有条件的单位接纳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制订实施管理办法、主动发函联系。这种模式实际上使企业能了解高校的教学培养过程和要求。用人单位可根据自身发展和对员工岗位要求提出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由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及要求,并进行指导。这部分用人单位主要是从事产品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他们所安排的毕业设计选题和内容的实践性和目的性都非常强。通过毕业设计他们可以进一步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这为企业选拔合格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同时还可以省去岗前培训的环节,节约培训时间和费用。对学生而言,通过毕业设计实践,他们对企业会有更深入地了解,这为成功就业打下了基础。此外,通过毕业设计实践,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尤其是在实际动手能力方面),可以为以后的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学生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胜出,会非常珍惜在公司进行毕业设计的机会,力争给公司留下好的印象。在这种竞争压力下,毕业设计的质量更可以得到保证。

四、结语

本科毕业设计与科研和工程实践密切结合的改革创新举措,受到了高校同行、企业用人单位和学生们的关注与好评,毕业设计质量大幅度稳步提高。有的学生在教学实践基地做毕业设计中为企业开发的辅助设计软件模块被企业实际应用,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不少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成为其指导教师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或其他纵、横向科研课题工作的一部分;部分学生将毕业设计成果整理成科研论文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近年来,学生毕业论文共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近60篇,其中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在面向科研和工程实践的毕业设计基础上完成的,这充分证实了面向科研和工程实践毕业设计模式的生命力。

实践表明,与科研和工程实践密切结合开展毕业设计对培养大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推动学校与社会的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其开展起来有不少困难,但它也有许多可行的形式和途径。面向科研和工程实践开展毕业设计应成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 参 考 文 献 ]

[1] 胡志坤,孙克辉,盛利元.理科大学生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11(3):116-118.

[2] 武卫莉.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153-155.

[3] 李广凯,李庚银,赵成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5):102.

[4] 丁坚勇,饶凌平.加强大学生实验教学培养电气工程高素质人才[J].中国电力教育,2007(1):156.

机电设备毕业论文篇(8)

由于全国高校近年来的扩招,教学设备的建设相对迟缓或维持原状,工科学生们毕业设计所需实验研究仪器设备是否具备,所需经费的投入能否充分,实验室场和图书网络资源是否齐全等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文档、动画和图纸是毕业设计成果的重要呈现的方式,尽管大学们都已经接受过专业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育,学生计算机素养也逐年进步,但调查对象对水工应用的基本软件实践来看,对office、CAD、3D等操作水平低,灵活性差,文字排版、图表编排、公式编辑、CAD操作命令混乱、精密运算不准确、三维动画多媒体演示障碍等方面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和内容结构,不规范的命令操作和不熟练的技能运用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由计算机应用技术而影响到毕业设计质量的解决方案

学生要从自身提高对计算机技术对毕业设计质量影响的认识,了解这一实践环节的重要性,特别是专业的计算分析能力培养。建立研究团队,小组成员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不仅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专业领域中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指导教师必须规范选题范围,指导教师组织主导学生毕业设计全程,对指导教师而言,除了完成本职教学任务和高度的责任感外,更要加强工程科学知识和现代工程设计创新的引导,必要时也可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部分子课题的研究,对于毕业设计过程全面掌控,要结合学生自身能力科学选题,保证理论切合实际,适应时展,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专业高效整合的因素。目前国内各院校四年制本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开设课程有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水利工程计算机绘图,水利工程制图等课程,基本为每周2~4课时,考虑到学生基础差异和自主学习效果差异,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将计算机应用类基础课程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整合起来,使课程设置体系与时俱进,进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以一个专业为整体拟定人才培养方案,每种计算机技术在不同项目中的作用可能截然不同,例如:“90年代以来陆续开发的水电站地面厂房CAD系统、重力坝CAD系统、隧洞CAD系统等实例中包含了很广的专业技术知识,如:坐标画线、沿曲线标注、表格生成等,每种计算机技术在每个项目中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因此因材施教、分流培养,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为毕业设计各个方向的研究创建人才基础。

机电设备毕业论文篇(9)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是理工科教育培养学生利用基础理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不可或缺的途径,是对学生四年理论学习的一次综合考察,是对所学理论课程以及动手动脑综合素质的一次检验,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与实际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印证、运用和巩固所学各门功课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培养计算、设计、工程制图及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是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综合训练机会,所以加强对毕业设计教学与管理力度势在必行。由于学生就业机制转变、经济体制转型、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专业实践教学和管理模式陷入了困境,在编制培养方案和安排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时,往往割裂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导致部分学生的毕业实习流于形式,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和内容多数也只是“纸上谈兵”。所以,搞好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尤其是充分利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这两个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对学校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已不再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支持大学办学的义务。由于实习经费不足,学生经济负担较重;实习时间相对集中,生产单位在这一段时间内的生产情况变化不大,很难保证学生在这一段时间内学习和了解到生产制造的全过程,更别说学生上岗实践了;实习人数不断增加,集中实习给教学、管理、食宿、交通、安全等带来诸多困难。

高校扩招对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也有较大的冲击。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过快膨胀,师资力量及实践教学条件跟不上扩招的要求,生师比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存在每个教师带10~20个毕业生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大同小异的现象,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而且,由于毕业设计(论文)这段时间也是各用人单位进校招聘及研究生考试复试之时,学生思想精力较难集中,对组织完成好毕业设计(论文)将带来消极影响。这虽然已引起了学者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还未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作为本科教学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如何使之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各学校应根据各自的办学特色制定相应的对策。

2 毕业设计(论文)与毕业实习相结合的途径

为使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取得好的成效,我们车辆工程专业提出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带本人所指导毕业设计学生毕业实习的模式,使学生结合工程实践或指导教师所研究课题完成毕业设计,一方面有利过程管理,同时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深造或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1 与学生科技竞赛相结合的实习与毕业设计

我校汽车工程学院学生自2008年参加国家教育部举办的“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曾获全国比赛二等奖;自2007年参加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曾获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另外还有诸如“挑战杯”及“机电产品大赛”等科技活动,且成绩斐然。为使学生有好的环境进行科技活动,汽车电子电控实验室和汽车结构及节能减排实验室分别成立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研发中心”和“汽车结构及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中心”,学院专门为这些中心提供了实验室用房,每年从院发展基金中划出一笔经费购置台式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单片机开发设备、DSP开发板、二冲程发动机等。这些中心的任务是迎接学校的创新创业大赛、全国电子竞赛、嵌入式系统竞赛、节能减排技术竞赛等各种面向本科生的科技竞赛。成员也均来自本院对科技创新活动有浓厚兴趣的同学,特别是即将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的高年级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条件下,以这些科技竞赛为目标,参加科研活动。并且,我们将这些科技竞赛的准备也作为学生毕业实习的一种新形式,而不局限于所有的学生都去企业实习。

在这些科技创新中心,由导师负责指导,高年级学生结合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进行科研活动,学生熟悉科研活动和科技创新的基本过程及具备初步的科技创新素质。因学生结合真实的科技活动项目做毕业设计,带着问题学习,其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取得较好的效果。实行该项措施后,成果显著,该中心每年都有本科生在国家和山东省的挑战杯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节能电动车竞赛等多项竞赛中获得荣誉。在科技活动中心参加科研的学生在研究生录取和学生就业中得到学校导师和用人单位的青睐。

2.2 建立以导师项目和企业为核心的实习与毕业设计基地

安排部分学生到企业实习基地,如每年本专业有学生到中国重汽卡车公司实习,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学生本人兴趣拟定毕业设计题目,使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完成毕业设计及更好的适应工作打下基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由工程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承担,这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创新的乐趣,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使其建立了强烈的成就感,而且为他们提供了参加企业产品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等活动的机会,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

对考研学生,由于面临复试和联系导师等具体问题,为使学生毕业设计和考研两不误,通常要求学生结合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选一部分适合自己做的内容作为毕业设计题目,毕业实习在教师所在实验室进行,指导教师不仅对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给予指导,同时对学生考研复试及联系导师提供应有的帮助,使学生受益匪浅。

2.3 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结合企业生产的分散实习和毕业设计

通常大四部分学生已经有了就业意向,可安排学生到就业单位实习,并结合实习内容完成毕业设计。近几年,学生到江铃汽车底盘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和某些汽车电子公司等单位实习,实习中指导教师与学生保持通讯联系,了解生产企业情况及学生实习内容,为学生确定可选择的毕业设计题目(如:汽车底盘总成设计),使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完成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3 结束语

本文根据车辆工程专业的特点和现有培养方式的不足,指出了目前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车辆工程专业特色提出了一种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

机电设备毕业论文篇(10)

一、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和培养目标

(一)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1、制造业背景

制造技术是使原材料成为产品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制造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入世以来,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将其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我国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电工程技术进步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不断开发,从而推动了与此相关的教育服务的改革与发展。

2、行业背景

要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就必须发展装备工业,而装备工业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其核心代表是数控机床产业,要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必须优先发展数控机床产业。

据调查,抚顺挖掘机制造公司、韩国独资企业“双龙公司”、6409厂、三环机械制造总厂、煤矿电机厂、铝轮毂厂、减速机厂、抚顺机械厂、石油机械厂、星阳公司等都引进了机电设备及数控加工没备,需要相当数量高层次的机电设备及数控机床安装、调试、操作、编程、维护人员及车间管理人员。同时生产机电产品的厂家也需要懂机电技术的营销人员。

最近几年,机电专业毕业生年年供不应求,据2002至2003年就业统计,机电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为1:3。为此,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关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与之相适应的生产一线机电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也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3、学校背景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有二十多年普通人学专科机械类专业办学历史,现已发展为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数控应用技术”、“机电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一系列专业群。1999年以来,针对制造业对机电及数控人才的迫切需要,我校机械类专业主要围绕数控应用技术及产品安装、调试、维护专业方向进行人才培养,并于2000年独立设置了高职机电工程技术专业。

(二)业务规格与专业特点

l、业务规格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使学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根据学生能力及爱好的不同,建立以就业导向和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阶梯式的“多元目标模式”。一级:具有熟练的AutoCAD绘图能力,考取AutoCAD认证证书;二级:熟练的电工电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考取维修电工中级职业技能证书;三级:常用传动件的设计及典型零件的工艺规程编制,熟练使用CAXA电子工艺图表;四级:能够熟练掌握手工编程及熟练应用一款CAD,CAM软件(CAXA、Pro/E、MasterCAM)和数控仿真软件,考取数控工艺员证书,五级:熟练操作至少一种数控机床(车铣或加工中心),考取数控车(铣或加工中心)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六级:熟悉机床电气控制、PLC数控技术、机械工程检测技术、微机和单片机控制及接口技术知识,具有简单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的能力,考取机电设备维修工中级职业技能证书。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达到不同级别,达到其中任意一个即可实现就业。

2、专业特,最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强化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为特色,加强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机电行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同时使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

以就业导向和职业能力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为主题,形成培养高职人才的新模式一是在培养内容上,做到“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使学生知识够用,技能过硬。二是从培养方式上,做到“讲授与实训相结合”。三是从培养主体上,做到“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本思路和措施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为辽宁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械制造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岗位人才必备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课程的知能结构,重组课程体系:突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以技能和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常规技术训练与先进技术训练相结合,坚持数控机床单机训练和局域网条件下综合训练相结合,创建具有现代水平的训练教学基地,构建具有特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新体系。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强教学软、硬件的建设

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主题,加强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文件,加大教学资源与教学设施投入,改善实验、实习设施。

2、重组课程体系,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不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侧重于基本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应用。专业核心课程:AUTOCAD、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原理与编程、CAD/CAM(CAXA、Pro/E或MasterCAM)软件应用、机床电气控制与PLC等。

3、实践环节突出四个特性

一是基础实践教学环节的普及性。对于金工实习,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立足专业方面,这样在实际操作中,以车工、钳工、铣工、焊接等工种的操作为基础,紧紧围绕机电工程技术专业实施,特别在普通车、铣床与简易数控机床操作上多下功夫。

二是专业基础实训的严格性。专业基础实训学习量大,范围广,学生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对专业的认识。这一环节掌握好,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我们开设AUTOCAD实训、电工电子课程实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等。

三是专业实训的必备性。我们建设了CAD/CAM实验室和数控实训基地,装备了先进的计算机和正版CAD/CAM软件以及10台先进的数控机床,利用正版的数控加工系统仿真模拟软件实施教学,之后再到机床上真刀实枪的进行操作。把工厂中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常用数控机床操作、编程的内容整合成“典型零件的工艺制订”、“数控机床编程”等实训项目,保证学生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学会常规典型零件的数控编程,基本了解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四是毕业实习环节的针对性。毕业实习环节教学,主要针对学生面向社会需求,学生尽管是同一专业,但实际工作中会有不同的选择,因而毕业环节就应该体现这一点,以所学专业为主,结合自己情况完成毕业环节,尽量以普通机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为主,但考虑就业导向,有意拓宽,如在企业中流行的CAD/CAM软件的运用(AutoCAD、CAXA制造工程师等)、现代车间及班组的管理、机电设备的营销、机电设备的设计、开发等,做到真题真做。

4、加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

加快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专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现有实验室8个、专业机房1个,已建成数控加工实训基地,第一期购置两台生产型数控车床,华中的数控铣和数控车床各三台以及方正系统的电火花、线切割各一台,并已陆续开始使用,使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有了基本保证。

专业机房全天对全系学生开放,通过科学地管理,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扩展,实际动手能力逐渐增强,自身的务实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本着“先求合作、后求发展”原则,已与沈阳金杯汽车培训中心、市煤矿电机厂、市机械厂、双龙公司等多家不同性质、地域、行业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稳固校外顶岗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校内基地打基础,以数控加工操作技能为主,并进行数控设备编程与操作实训,故障诊断与维护实训等。校外实习基地主要针对机电设备、数控机床的装配、调试、验收等环节。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5、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对数控机床的结构、机械设计等内容,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以现场教学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技能证书与毕业证结合

实行双证书或多证书教育。课程实训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数控机床操作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完成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考取美国Autodesk公司颁发的AutoCAD二级认证、国家劳动部颁发的数控工艺员证书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等。

7、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双证书”学生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注重教师“双素质”能力的培养;采用自身培养与送到国家指定的师资培训基地等地相结合的方法,使多数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已有3名教师获教育部颁发的“双师素质”证书,有8名教师具备劳动部门认定的考评员资格,有2名教师考取了加工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工证书,还有4名教师专程到华中数控接受为期两周的培训;专业教师双师型素质合格率已达到80%,三年内将达到100%;现已基本实现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双证书学生。

8、毕业实践与就业环节相结合

改革毕业设计原有的限于纸面的图纸设计、毕业论文的形式,将毕业环节变为毕业实践、毕业设计和毕业制作,使其内容多样化、形式多样化、过程多样化,逐步转为对职业技能培训更有促进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或控制器的实体制造与制作。在实体制作与加工中,培养综合运用单片机、PLC控制技术的能力,培养数控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护能力,培养机电产品CAD/CAM技术应用能力。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为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人才提供了双赢的机会,一方面学生获得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缺少现代化人才的企业也招聘到了就了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对学校则初步实现了后期订单教育。

9、教材建设与规划

专业理论课:以教育部规划的高职高专教材为主,自编部分教材,无论选何种教材,都要以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为教学依据。积极参加各类教材编写,其中主编了《机械设计基础》等教材。

实习、实训课:以实习、实训大纲为指导,自编实习、实训指导书,明确实训项目、实习任务,实习、实训方式,实习、实训效果和成绩评定方法。实习、实训内容以操作技能的训练为主,突出训练过程和操作效果。根据新技术出现的实际情况,实习、实训指导书应定期修订。

拟自编教材有:《机械制图》、《机械工程基础》、《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实训教程》、《可编程控制器实训教程》、《数控编程及加工实训教程》、《电火花型腔加工及线切割加工教程》、{(CDA/CAM软件应用实训教程》等。

大力推进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音像制品等立体化教材的建设;现已做出机械制图、AutoCDA 2000、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原理与编程、CAXA制造工程师、MsterCMA等课程的多媒体课件。

10、注重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从2000级开始,将音乐欣赏和美术欣赏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通过学生的演讲、爱国教育等,培养学生勤奋、踏实、朴素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四、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现高职特色

根据学生能力及爱好的不同,建立以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阶梯式“多元目标模式”,坚持多证书毕业。

置受教育者于集机械、电子、信息、系统、和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工程背景下,坚持常规技术训练与先进技术训练相结合,坚持数控机床单机训练和局域网条件下综合训练相结合。

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注重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上一篇: 中国教育不平等论文 下一篇: 高中生消费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