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语文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3 09:45:16

高师语文论文

高师语文论文篇(1)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我国高校的主要目标。为顺应这一需求,在国家教育部的倡导下,各高校纷纷推出一定比例的双语课程,积极探索如何开展双语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成功与否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其中教师教学魅力是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有必要对目前高校双语教学中教师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双语教师教学魅力的构建。

1当前国内双语教学中教师因素问题分析

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其目标定位包括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通过使用外语进行学科教学,增加学生运用外语机会,从而使他们能用外语进行交流。(付承英,2004)国外双语教育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双语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2001年9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本科教育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力争在3年内开出5%~10%的双语课程。2005年《关于进—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规定:“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指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双语人才,各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双语教学,但是这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其中包括双语教学师资、教学理念和模式、双语教学教材、学生外语水平等问题,制约着双语教学的开展。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主要问题如下:1.1双语教师师资不足,水平良莠不齐。对高校双语教学的资料调查发现,中国双语教学面临的严峻现实是,师资严重不足、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一些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专业课教师能用流利的英语给学生讲授专业课知识,在双语教学方面相较于其他双语教师更有优势,他们拥有漂亮的英语发音、深厚的专业知识、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说他们是一批魅力无穷的老师,让学生从心里感到钦佩。然而,许多院校专业教师外语表达水平较弱,或发音不够准确,或英语和文化知识掌握不牢,虽然基本能够用英语向学生传授课程内容,但是却难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及时互动沟通,无法吸引学生,影响了教学效果。而另一部分原本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由于专业知识不足,很难真正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其结果是学生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都无法得到提高。1.2双语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各有不同。目前在中国高校中进行的双语教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双语教学理念和模式也缺乏统一的认识。例如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中采用母语进行授课,但是PPT、教案和教材是全英文形式,教师在授课中只对部分术语用英语解释。也有一些院校的双语课堂是由两个教师组成,一个中国教师,一个外籍教师,中国教师在课堂中是一个口译员,给外籍教师进行现场口译。双语课堂中汉语与英语的比例分配有明显差异。当然这与学生的外语水平和接受程度有一定关系,同时也反映出双语教师对于双语教学的理念比较含糊。1.3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双语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多元化课程,是教师魅力发挥的场所,教师应该尽自己所长,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研究发现大多数教师采用语法翻译法给学生进行授课,说一句英语然后翻译一句汉语,课堂枯燥乏味。还有的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授课模式,既没考虑学生的互动参与,也没考虑这样的授课方式是否能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教学魅力是指在教学中由教师综合素质产生的并能够吸引学生努力完成任务和积极完善自己的一种感召力量。(李建忠、刘松年,2009)虽然双语教学的成功开展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可以看出其中教师教学缺乏吸引力是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塑造提升自身教学魅力对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推动高校双语教学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高校双语教师教学魅力的构建

双语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任,教学魅力不仅是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也是影响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对于教师魅力的构建,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论述。美国学者D.Lanston认为构成教师魅力的因素包括知识、技能及运用能力,个人特质及运用能力,对工作、对人、对自己的态度三部分。美国学者乔第12期(总第084期)2017年12月瑟夫•纽曼认为影响教师教学魅力的因素包括知识、教学技能和品德。双语教学对高校双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扎实而全面的知识结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娴熟的教学技能以及个人魅力四个方面融合成教师的教学魅力,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效果。构建教师的教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提升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2.1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其全面素质的重要体现。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影响着教师自身素质的完善与提高,同时也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未来的发展。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双语教学不同于外语教学,它是以语言教学为手段让学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因此,双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而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同时兼顾外语语言知识。扎实而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核心,丰富的外语语言文化知识和运用能力是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中灵活运用两种语言组织教学,把相关学科的概念、理论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双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理念和最新发展动态。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注重专业词汇和课堂用语的积累,在课堂中尽量做到用地道的英语表达,给学生足够的语言输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2.2教学理念和模式。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目前广大双语教师对于双语教学定义的认识是“用外语主要是英语作为课堂用语进行学科教学”,这就使得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之间区分开来。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的双丰收”。(俞理明、袁笃平,2005)然而由于教师教学理念的差异,师生外语水平和学生接受程度的不同,双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操作还是存在很大不同。据调查,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有三类:第一类课程完全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全部英文讲课;第二类课程完全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用英文讲课课时占50%以上,其余课时用中文讲课;第三类课程完全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用中文讲课。(刘红、熊丽萍,2006)要想真正实施双语教学,双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理清教学理念,树立学科专业知识第一的教学理念,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同时重视英语能力与学科知识的双向渗透,确立英语作为媒介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汉语与英语的比例分配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摸索尝试,积累教学经验,寻求适合自己本学科的教学模式。2.3教学技能。作为教师教学魅力的重要方面,双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良好的中英文表达能力、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掌握运用以及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Baker(1985)指出:“双语教师除具有本专业知识外,他们必须具备授课的语言能力,这不仅包括语言水平,而且包括具备原语言知识以及文化理解的能力。”双语教学模式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融合两种语言的能力和丰富的跨文化背景知识,能用流利地道的双语传授知识、表达思想。教师魅力还体现在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学内容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技术。一个有魅力的教师还要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包括教学方法手段上的反思,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借鉴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营造双语教学环境,把学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的中心,真正实现学科知识获得和语言能力提高的“双丰收”。2.4个人魅力。双语教师的个人魅力也是教学魅力的一个方面。教师需要在敬业精神、个人品质、性格气质、情商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塑造自己的个人魅力。作为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把美带给学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之一,要让学生每天看到一个具有敬业意识、注重个人修养和外表形象,把乐观儒雅带到课堂的教师,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吸收知识的精华。教师也要意识到,个人魅力不等于单纯的外表漂亮,它要具有扎实的英语和专业基本功来支撑。在性格、气质、知识基础之上,双语教师还要利用情商来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情商主要体现在教师是否风趣幽默、是否积极乐观、是否自信等。如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没有帅气的外表,但他用自己的经历和阅历以及高情商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拥有超级个人魅力的教师形象。

3结语

作为高校双语课教师,我们承担着改革的重任,肩负着国家的嘱托和希望,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通过构建自身教学魅力来提升双语课堂魅力,从而使我们的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实现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双赢,让他们成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人才,投入到各种工作岗位,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创造财富。

参考文献

[1]付承英.从学生调查表中分析双语教学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4(3).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1.

[3]教育部.关于进—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Z].2005.

[4]李建忠,刘松年.教师教学魅力研究述评[J].高等建筑教育,2009(2).

[5]刘红,熊丽萍.高校双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6(4).

高师语文论文篇(2)

二、培养语文教学哲理美的意义

首先,语文教学语言的哲理化、艺术化绝非是可有可无的问题;绝非是可要可不要的问题。高职语文教学哲理化、艺术化它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这是由高职语文教学追求真、善、美的目的决定的。高职语文教学是文化建设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的深层内涵之一便是培养人们有意识地追求真、善、美,而语文教学的哲理美正是实现这一目的必要途径。目的和途径分离,目的总难实现。(2)这是语文知识传授过程和升华过程的统一,而传授和升华两者本身不可分离,若做到教学语言的哲理化,那么,语文知识传授的过程就是语文知识创新和升华的过程。由此而来,高职语文教学的哲理化就是教学的内容之一。其次,具有深邃哲理美的教学语言,实际上是更能详尽阐述教学内容的更有效的形式。教学语言深邃的哲理美,能使教学内容在多样化的形式中闪耀光彩,发挥效力。能使新鲜的内容在新颖的形式中变成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新信息、新观念;这能使新颖的语言形成为一种活化剂和驱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欣然自觉地投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过程后的人生哲理的思考。最后,富有哲理美的语文教学语言更能切合学生的思维状况、思维能力、思维方式以及学生的思想状况、思想水平的实际,从而更能有效地完成教书育人的教学任务。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感性的、鲜艳的、明亮的语言色彩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同时,教育心理学还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

三、培养语文教训哲理美的建议

高职语文教学语言是由教学内容所决定的,高职语文教学语言的哲理美来源于教学内容。它是语文教师在对教材进行深层次地挖掘与深刻把握的基础上,结合教师人生感悟和高尚的情操,以独特的审美慧眼从课文世界中“开采”出人生的真谛,给予学生以强大的人格魅力影响。这里对课文的“开采”既可以是对“点”(句或段)的生发,也可以是对“面”(篇)的升华。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要有审美透视力,从中发掘出美的光华,并结合自己深刻的人生体验,提炼出具有深邃哲理性的语言,与学生分享。首先,“点”的生发既很重要,又很必要;这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提炼教学语言的哲理美的开始。况且,在高职语文教材中具有丰富思想营养的篇目也很多,例如,《孟子》节选中那贯穿始终的精神主线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乡》那深沉隽永的结尾:“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生命的意义》中那段激励了几代人的、荡气回肠的名言:“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等等。在这些闪光的词句中,可以说已深刻地阐发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问题在于,教师应该在精心策划的基础上,用极富哲理色彩的教学语言作深刻的阐发与引申,留给学生足供咀嚼和品味的深邃启迪,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奋斗精神,使之为其圆满、充实地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奠定坚实的思想情操基础,也为培养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信念创造条件。其次,教师的语言还应当具有审美性。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是应当有文采的,高职语文教师的语言尤其应当如此。教师的语言美,仔细分析起来,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容美,一个是形式美。内容美要求教师的语言思想深刻,富于哲理,充实而又含蓄,常常具有令人豁然开朗的启迪性;形式美则是要求教师在遣词造句和修辞上显示出高超的艺术,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的规范化语言,要锦上添花,努力做到具有“建筑美、色彩美和音乐美”。许多产生巨大艺术魅力的教师语言范例,都是富于审美性的。

语言因为美丽,所以才动人,“大自然的美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也不同于充满青春活力的人体美。然而大自然的美又似乎融合了所有的美。尤其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锦绣山河,美得令人陶醉。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季节,展现出不同的姿态。今天我们要学一组文情并茂,描写四季景色的名家散文,来领略祖国大自然的美景”。这段导语通排比、对照、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富于哲理的美学思想和热爱祖国大自然的美好情怀,烘托渲染一种美的氛围,正与高职语文教学目标相吻合。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国文教学[M].上海:开明书局,1945.

[2]陈先菊.高职语文教育法[M].武汉:华中师范高职出版社,2001.

[3]杨道麟.语文教育学导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4]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3.

[5]赵大鹏.对优化高职语文教学语言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1997.

高师语文论文篇(3)

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以下这样尴尬局面,是不是令语文教师对自己的理论素质的低下而感到汗颜呢?如1.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语文教师自己能背诵吗?2.要求学生写作文时,语文教师首先自己可以下水示范吗?3.不看教学参考资料,语文教师还会上课吗?4.语文教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假如突然断电,还能不能照常继续上课?5.语文教师有没有在课堂里说过昧心话或不懂装懂、蒙混过关的情况呢?6.语文教师是不是要把学生考得云里雾里,才算显示出自己的“水平”?7.在高考复习资料没有参考答案的情况下,语文教师可以做出正确的答案吗?8.语文教师是不是每次都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特别是周记)9.没有现成的试题来考学生,语文教师会自己动手出试卷吗?10.语文教师是不是每天坚持读书看报,也在认真学习和做试题?11.《红楼梦》语文教师看过几遍?世界名著实实在在地又看过几部?12.语文教师是不是经常在课堂上回答不出学生提出的和课文相关与无关的问题?13.语文教师的论文是否是东拼西凑、抄袭、假冒的?14.语文教师当讲普通话远非学生讲得标准之时,会自惭形秽地抓紧练习和恶补吗?15.当学生的专著或作品出版时,语文教师有不如该生的感触吗?16.当语文教师缩手缩脑面对着电脑无法操作时,会不会向学生伸出援救之手……以上这些问题充分说明了语文教师素质的低下水平,可以说这些问题出现在课堂中是太正常不过的了,面对以上使语文教师尴尬的问题,语文教师是不是应该反思――目前要做的是尽快提升自己的理论教学素质,这绝对是不容忽视、刻不容缓的一个大问题!

二、语文教师理论素质的基本内容

所谓教师理论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一种素质。教师理论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认为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语言表达能力、兼顾掌握其他学科的内容、促进增强写作能力和锻造培养解读语文教材的能力。

(一)塑造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标志着一个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水平。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师具有了专业的理论文化知识外,还需要运用一个手段和途径把文化知识传播和表现出来,这就依靠和凭借一个传递工具――语言。可以说语言是所有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因而,语文教师要掌握语言的艺术和规律,学会说话的技巧和技术,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具体,而且还应该具有简明、形象、亲切、诙谐、风趣等特质,在不同文体时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感觉效果,如状物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抒情能使学生如坐春风,言志能使学生豪情满怀,说理能使学生由衷折服。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称职的“语文教师”。

(二)兼顾掌握其他学科内容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就在说教师理论专业素质的高低水平。教师理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发展。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中,各类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作为语文教师,不仅只是钻研本专业的知识,还应该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做到“专”与“博”有机的结合一起,相辅相成的统一,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信息时代,需要多媒体结合的人才,教师在这个行业里因受时代各方面的影响只能加强自身多元化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的多面手,这样才能够给学生知识的启迪,做到一个博闻强识,思维活跃,逻辑严密的人。

(三)增强促进写作能力

作为一位合格称职的语文教师,必须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有着比其他教师优越的特点,自己是否可以写得出精彩的作品或文章也是一个语文教师理论素质高低的象征和表现,可是现在的语文教师却没有多少能创作出出彩漂亮的文章,而现今语文教师的现状更严峻,已经没有多少语文教师可以示范去写作了,只是作为一名旁观者在批改和评论学生的文章。如果语文教师可以以身作则示范给每一位学生,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起到了指导性的针对作用和效果,学生看到老师动手写作,可以激发他们写作兴趣,更好的促进教学的全过程。

(四)锻造培养解读语文教材能力

高师语文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58-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要求享有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愿望不断增强,对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冲击,幼师生源质量在不断的下滑,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都相当薄弱;一些幼师学校过分注重技能课而轻视基础知识课的教学,逐渐形成了文化课教师教无压力的状况,导致目前幼师学校语文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缺乏实践性、操作性的现象普遍存在。幼儿教师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语言教育的水平,因此,必须对当前幼师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和反思,找出应对的方法和措施,以期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使语文教学成为提升幼师生语文素养的有效课堂。

针对幼师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重新考虑幼师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原则,调整幼师语文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幼师语文教学的质量,更好地为幼儿教育事业服务。笔者对幼师语文课程改革有些初步的探索,在此略加论述,以待方家指正。

1 立足幼师职业特点,正确定位学科方向

幼师语文学科在培养幼儿教师整体工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幼师语文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所决定的。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具有一定的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同时,幼师语文又具有专业性,能够而且必须吸收一些适应幼师职业需要的能力训练点。在《幼儿文学》与《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教学中更要突出其专业的性质, 紧密结合专业需要来强化训练。语文具有传递思想感情的功能,要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培养师德高尚、充满爱心的幼儿教师。

基于此,幼师语文学科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应该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听说能力和一定的幼儿文学创编能力。这就需要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还要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发展智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语言实践能力。

2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选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与需要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增加教学的效能。就《阅读和写作》这门课来说,选文应尊重学生的心理和趣味,满足学生的职业需要。不妨多选择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现代意识,能够关注当代社会生活和先进文化,反映时代的风貌和时代的精神,体现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的优秀作品,用洋溢着时代气息和语文精神的作品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滋养学生的情感与心灵。

教学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鉴于当前幼师生语言文字运用水平较差,应增设汉字知识与应用、现代汉语知识等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素养。为了使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确有实效,语言知识应按照“精要、易学、实用”的原则进行精选。《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教材中一些难度过大的内容如演讲、辩论等内容可适当删减,而讲故事等内容应进行扩充,这样不但更加适应幼师职业需要,而且也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更容易进行操作。而《幼儿文学》教材理论过于简略,应适当扩充内容,使学生对于幼儿文学的性质特点、发展历史以及先进的思想理念有系统的了解。增加指导幼儿文学创编和表演的内容,将理论学习、作品欣赏和工作实践有机融合,使《幼儿文学》真正成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重要课堂。

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为了改变这一面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运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的平台。例如,《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有些难度较小的文章,不妨让学生自己备课、讲课,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思考,体会当老师的甘苦;在口语训练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而《幼儿文学》的教学则应让学生多创作,多表演。这样的尝试有利于师生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一定的选择和学习的自由。

4 大力开展课外活动,拓展学习训练空间

必修课学习的时间毕竟有限,且班内学生人数多,难以因人施教,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因此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是难以达到练习要求的,学生对知识特别是技能的学习必须向课外延伸。选修课是幼师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修课的必要延伸和补充。要在必修课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兴趣和特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从事幼儿教育的职业能力。选修课的设置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组织地开展教学。选修课的方式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可以开展文学欣赏与创作课,讲故事与幼儿剧表演课等,发掘学生在这方面的潜力和特长,进而对其他学生起到示范和带动的作用,营造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

除了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外,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大型活动和比赛。如语文趣味知识竞赛、汉字规范使用“挑刺”比赛、诗歌朗诵会、童话剧表演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热情。

高师语文论文篇(5)

二、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我国高职英语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师的素质还无法满足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高职英语教师还无法实现从“传授者”到“学习者”的转变。在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中,教师作为一个语言传授者的角色而存在;但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知识的传播与获取都非常自由而迅速,学生与老师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学生需要向老师学习,老师也需要向包括学生在内的主体学习。因此,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高职英语教师从“传授者”的角色尽快过渡到“学习者”的角色,以谦虚的态度、积极的行动,与学生共同成长,才可能适应信息时展对一名高职英语教师素质的要求;然而,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及理论的影响,我国高职英语教师无论是在心理方面还是具体行动方面,还很难接受这种角色的转变。其次,高职英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还有待提高。网络公开课、MOCC(幕课)、大数据等这一系列网络教育模式已经冲击着传统的语言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运用各种信息技术的技能。但是,我国高职英语教师主要是英语专业出身,以女性为主体;专业上的差异,男女智力结构的差异,影响到了高职英语教师群体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再次,高职英语教师群体无论是在人文素质方面,还是在观念方面,还无法适应从“育分数”到“育人”的转变。在信息时代,工具理性具有替代价值理性的趋势,社会整体出现了过分追求功用,忽略人精神价值追求的趋势;因而,高职英语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还需要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确证“人之所以为人”这一教育的本质。这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哲学、历史、政治学等方面的知识,才可能让自己从知识储备到观念上,促进高职英语教育实现其价值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最后,高职教师将信息技术的工艺流程与高职英语教育结合起来的能力有待提高。信息技术工艺流程对于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师来说依然比较陌生,如何将商业、社会、心理、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与信息工艺流程结合起来,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而言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比如,以制作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网站为例,这绝不是一个网站建设技术的问题,还涉及到网站的界面是否美观有吸引力,网站的链接是否符合人们的心理期待,内容的选择能否吸引学生的兴趣等一系列的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的问题;即使英语教师无需直接参与到网站的建设,但网站的选择与使用,也体现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另外,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职英语教师与学生之间虽然联系方便了,但是师生之间的沟通往往通过课件演示,音频、视频播放,微信,微博,QQ,邮箱等工具进行,直接面对面的互动交流的机会反而减少,信息的堆砌代替了教师的音容笑貌,机器传递的声音代替了教师个性化的声音,这些都将削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效果。

三、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提高我国高职英语教师素质的策略

一般认为素质是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教育、努力、实践而形成的稳定的身心发展品质,它主要是教化的结果,但与自身的努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的素质是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水平的基础,我们应当针对信息技术条件下我国高职英语教师素质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合适的策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首先,高职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教育,让自身能力与时代对接,与高职特色对接,与国际对接。在信息时代,高职英语教师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的教育,在学习中充实自我,发展自我,运用好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条件,研究高职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保持与时代同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比较短,如何在英语教育中体现高职的特色,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教育工作,还是一个有待研究与解决的课题。我国很多高职英语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并不具备实际的工作经验,对高职学生面临的职业问题、心理问题等缺乏深层次的了解,这就使得教师加强自身教育有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实践中,高职教师自我教育通常可以分两种主要类型:一是,通过攻读学位、参加学术会议、脱产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对于英语语言及英语教育的了解,保持自身知识的时代性;二是,不断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特别是学习网页制作、网站管理、软件制作、办公软件运用等方面的知识,使得高职英语教师具备纯熟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其次,高校应创造条件,将高职英语教师培养为拥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信息时代,不同学科知识之间存在诸多交叉,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反映在高职英语教学上,表现为高职英语教育与其他的专业教育,特别是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高职英语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往往也会与职业技术教育、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融为一体。因此,高校培养高职英语教师的时候,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复合型人才。如通过鼓励教师就读或进修英语之外的其他学位来实现;也可以多派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高职英语教师到企业挂职,通过实际锤炼来提高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再次,高职英语教师要重视人文素质的提升。高职英语教育本身蕴含着生命教育、价值教育、历史文化教育等人文教育的内容;以往的英语教育,教师通常与学生面对面,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形成对学生的感染与教育。而在信息时代,网络、手机、电脑可获得的海量英语信息充斥学生的头脑,高职英语教师对学生言传身教的影响在削弱,已经很难通过英语教育实现对学生的精神的关注、成长的关怀。因此,高职英语教师需要强化自身的人文素质,多读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书籍,才有可能在现代的信息技术条件下,以更强大的“人格魅力”,将人文素质教育贯彻到英语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最后,高职英语教师要有奉献精神。英语学习需要老师对于学生的问题能够及时回应,为学生的努力提供正反馈,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信息技术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便捷沟通方式的同时,也给老师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高职英语教师除了必须掌握一些网站制作与维护的基础知识外,对于一些双向交流的网站,还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解答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而学生通过微信、飞信等通讯方式,可随时随地联系老师,这些都需要教师有极大的耐心与爱心,没有奉献精神是无法做到的。

高师语文论文篇(6)

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在于传统教育观向现代教育观的转变。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到底是人还是知识?过去语文教育观更多的着眼于社会性层面的认识和分析,很少关注人本身内在的东西,以致语文教学过分强调记忆背诵,忽视应用和评价能力的培养;重知识传授,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忽视创新;片面强调思想教育,忽视良好的性情的培养。这些都不符合语文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现代语文教育必须抛弃保姆式的教学方式,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让学生的个性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1.建立大语文教育观,变有限的课内学习为无限的生活学习。“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学习的外延。”语文学习的内容博杂广泛:教材无非是教学的例子。

2.语文教学要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其结论的非惟一性。教师只能提供合理的结论,讲解人类中美好向上、终极关怀的东西,也让学生进行创造想像、抒发内心感情、阐明不同见解的自由。

3.变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为能力是知识的基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学生的知识才干也会以几何式增长。

4.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阅读文章是学,模仿写作则是用,文学创作是高层次的运用,应用写作是现实性的运用。学是用的基础,用是学的深化,人类从事学习、探索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二、品德心理素质

语文教师要有崇高而鲜明的人格品质和人格特质。就人格品质而言,语文教师应当公正、宽厚、仁爱、有责任心和事业心,应以德立教,率先垂范。就人格特质来看,语文教师需要较强的感受能力,情绪稳定,善于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要求、自我修养,能协调师生关系,使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舒展开来,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高中语文教师应具有鲜明的教学个性。个性即教学之风格。有个性教学之教师是对学生个性成长良好的影响。

三、知识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在专业知识上达到精而深,更要有广博的各相关学科知识,要有跨学科联系相融的本领,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智力发展的要求。

高中语文教师要具有良好的知识素质,尤其是综合性的知识。如:文字、哲学、历史、自然、数理方面。以“大语文”为中心构成的结构性知识,把语文学科知识纳入这个广泛的知识体系中,使知识在内容上在本质上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知识等级。这样就会积淀出“语文”学的要义,即“人”学。只有实现了这种整合,并表现为语文教学活动的科学性、艺术性和个人性,才充分显示出中学语文教师作为一个专门职业所拥有的丰厚而独特的专业知识。

五、业务素质

语文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指语文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安排、计划和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反馈,以及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有意识的自我控制。语文课既是艺术课、审美课,又是人文教育课,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为精髓的一种教育。这就决定语文教学不是纯理性的、单向的,而是艺术的、双向的。艺术在这里既是形式――艺术的方法和手段,又是内容――展示作品的艺术魅力。

语文教学模式众说莫一。但我认为都离不开“导”、“启”、“励”、“评”四个环节:“导”,学习之初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启”,是关键,让学生在点拔中实现思维升华;“励”,是手段,学有成效就应激励学生自己探索;“评”,教师须对学生探索作合理的非惟一的评价。

这种语文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高师语文论文篇(7)

一、更新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如何把教师在学校里学的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更多地着眼于学习的层面,把它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去是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更为有效,让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致更高,就必须要在思想上彻底抛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逐步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应,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将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形成和谐高效的教学课堂。

二、确立民主平等的教师作风

在课堂上教师要有一颗容忍之心、宽容之心。只有包容,才能接纳他人,才会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也才能丰富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灵活的,而又具有很大争议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会见仁见智。但,学生的能力水平有高低,个人想法也有不同,面对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或是想法奇特的同学,教师不能全盘否定他们的想法,这样做很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他们今后不再愿意发言。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妨把它看成是一种独特的视角,借题发挥,甚至设置成相反的观点让学生争论,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解决了问题,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作风,包容学生,海纳百川。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和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三、注重引导,丰富学生想象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创造就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语文教学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为主要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意发展学生个性,多进行创作性的训练活动,挖掘想象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先导和母体。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点,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进入想象氛围。给学生一片想象、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要通过挖掘、诱导、使学生想象的翅膀能在广阔的天空中翱翔,从而达到语文课堂的最佳效果。

四、培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而且还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就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学生得到全面、有效地发展,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因此,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利用图片、幻灯、摄影、音乐、多媒体等一些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乐趣中步入乐学的天地。

五、拓展空间,利用自然优势发掘有效的教学资源

在上语文课时,学生的学习资源短缺,常常令教师感到为难。其实,教师只要肯动脑筋,充分利用好身边的环境,就可以指导和带领学生根据季节和地域特征,就地取材来拓宽语文课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柯罗曾明确指出“面向自然对景学习”的口号,唐志契也提出了“要看真山水,要得山水性情”的要求,李可染晚年也有句重要的话:“人离开了自然将不可能有任何创造。”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好身边的自然环境资源,让学生身临其境,组织学生开展“走进大自然”的课程活动。比如,让学生采摘些自己喜爱的鲜花野草和青青的枝条,随手编个花环、插只花篮,这些,都是学生习作的好素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又为学生表现大自然,写作大自然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淑红,高洪鹏.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

高师语文论文篇(8)

一、引言

为期两天的河南省第七届高校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于2009年11月在许昌举行,笔者有幸亲历了英语专业组大赛的全过程。通过对英语专业组大赛的分析,笔者发现新课改理念对高校师范生的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师范生在教学技能上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让人深感欣慰。但大赛也暴露出高校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让人深感忧虑。

本次教学技能大赛以说课形式进行,来自河南省各师范院校的24名选手参加了英语组的比赛。总体看来,参赛选手专业基本功扎实,教学能力较强。具体表现在:语音标准,语调自然,口语表达流利;课件制作精美,现代化教具操作熟练;教学理念较新,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较为合理;英语书法美观,板书设计科学;多才多艺,知识面广,综合素质较强,等等。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选手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以教师为中心,在传授书本知识之外还注重发展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部,2003),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这与新课标所提倡的“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的教学原则相吻合(教育部,2003)。依据选手们在大赛中的表现,我们感觉到新课改的理念和新课标的精神已渗透到师范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在校师范生已基本上具备在未来实际教学工作中实施新课标的能力。

二、说课中体现的新课程概念

依据说课的相关要求,参赛选手在说课过程中共涉及了七个项目,只是呈现顺序稍有不同。选手说课的具体项目内容、各项目涉及的选手人数及其在总参赛人数中的比重如表1所示: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均是说课的重要内容。从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每个选手在说课过程中都涉及到了这些方面。但在同样重要的学生分析和教学反思方面,关注到的选手人数则相对少了很多。下面笔者依据说课项目,结合实例分析参赛选手的教学技能对新课标精神的体现程度,同时剖析参赛选手的教学技能与新课标精神不吻合之处,并分析其原因或指出其不良后果,供高校在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过程中参考。

(一)教材分析

在说课过程中,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及其在单元或模块中的地位和功能,同时阐述教材的使用方法。“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教育部,2003),理应受到重视,但教材内容的处理应该灵活多样。绝大多数选手在教材分析这一环节中都不同程度地强调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各种方式机动灵活地处理教材,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扩展教学内容和活动步骤,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等。参赛选手对于教材的处理体现在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如:很多选手在说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第七单元Whatdoeshelooklike?时,合弃了书中的图片,而以自身和学生为素材,或者增加一些明星的图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教材使用的建议:“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合或调整”(教育部,2003)。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下表显示了24位选手所涉及的各项教学目标、每项教学目标涉及的选手数,以及选手的百分比。

英语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而“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上”(教育部,2003)。由此可见,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同语言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一样,都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因此均应受到关注。而在上表中,参赛者一致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其中大多数也关注到情感态度,但对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关注明显不够,仅占25%和8%。

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教育部,2003)。选手们在说课时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这表明目前师范院校对学生在学法指导上仍然重视不够。那么这些师范生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也可能会忽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这与新课改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另外,文化意识是影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也是得体运用语言的重要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参赛选手在说课时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关注不够,这表明他们自身的文化意识薄弱,这将不利于他们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三)教学用具分析

在说课的教学用具环节,选手们都提到了要运用现代化教具(如录音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并言简意赅地展示了它们的使用时间、方式和目的。如:在warmingup部分,有的选手播放短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在展示内容时播放节奏舒缓的乐曲,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有的利用PPT展示优美的画面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等,充分显示了现代化教具的优越性。这反映出选手们普遍认识到了现代化教具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并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使用这些教具。这也是新课标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教育部,2003)这一原则的体现。

(四)教学方法分析

演示教学方法是说课的主要环节之一。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地选择有效的教法,对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参赛选手在说课时主要用到了四种教学方法,其中“任务型教学法”占了71%,这与新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不无关系。与其他教学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有很多优势,但并不是完美的,应该和其他教学法结合起来使用。事实上具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应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而定,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需要为标准。恰当的做法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不同教学法的长处,使它们共同服务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

个别选手虽然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但设计的任务存在不少问题,如:没有明确的目的(先教授表示颜色的单词,后让学生用彩色画笔互画头像等)、缺乏真实意义(先展示听力材料,后让学生分小组背诵对话)、难度大不易完成(先学习有关电脑的单词,后让学生用英语解释某个组件的工作原理)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他们在设计这些任务时没有遵循新课标中的相关原则,没有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出的任务无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因而是不成功的。这种与新课标要求相违背的现象应该引起师范院校教学法教师和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教授教学法和指导学生实习时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多次展示实例的同时还应该详细深入地阐述理论知识。

(五)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分析

表3显示了参赛选手所采用的教学活动种类、每种教学活动的使用人数及其在总人数中的比例。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构成了新课标中的语言技能。在说课过程中,选手们普遍比较注重对学生听、读技能的培养,这说明选手们普遍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输入,但对语言输出的关注则明显不够:口语占58%,写作在课堂上仅占8%。这当然与授课内容有关,但也表明选手对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所有选手均布置了作业,且大部分作业的布置较有特色,不是单纯的抄写单词和句子,而是注重自由发挥,突出语言的应用。如:5号选手在结束Whatdoeshelooklike?这一课时,让学生回去画自画像,并用所学内容简单描述自画像;l3号选手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英语句子和周围的人打招呼,以加深理解,巩固所学内容;还有一位选手要求学生给家里的水果和蔬菜贴上英语标签,朗读和识记所学单词。从此可见,选手们注意使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在课外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

新课标提倡“利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教育部,2003)。但在参赛选手的课堂设计中,小组活动、同伴学习所占比例太小。如要达到新课标要求,就必须在课堂上加大这两种活动的比重。

<六)学生分析

在比赛中,只有58%的选手对学生进行了分析,这反映出近半数的选手忽视了分析学生需求这个重要环节,在“备学生”方面有所欠缺。需求分析是教学设计的起点,缺乏应有的需求分析就难以保证教学设计的适应性(鲁子问、康淑敏,2008)。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把教材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贾书建,2002)。

近半数参赛者忽视了分析学生需求,这可能会导致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不够,教学设计不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等后果。这一现象表明,选手们没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没能做到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这与选手所在院校教学技能指导上的失误不无关系,且与新课标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教育部,2003)的教学原则相悖。

(七)教学反思分析

高师语文论文篇(9)

教师教学能力的内容:良好的理论素养,开阔的视野,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学科功底。其具体包括:会备课、会上课、会设计练习、会辅导学生、会考试评价等等。这种教学能力由下列专业素养组成:知识(包括学科功底、教学心理学常识)、技能(包括教学组织、表达、板书、现代教学技术)、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控制、反思、研究能力)、观念(包括质量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规范(包括师德修养、敬业精神、学术规范、言行)。

一、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其能力结构中起核心作用

社会现实清晰地表现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的明显差异。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师德方面的,有教学条件方面的,有智能方面的,有非智能方面的等等,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们之间的教学能力水平不同。教学能力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它在教师能力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

教学有教学的任务,学生有自身发展的要求,谁来完成这些工作?当然只有我们的教师来做。教师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他们的教学能力,每节课的开始就是教师运用技能导入的开始,直至课堂结束,是教师技能运用的结束,整个课堂实在老师技能的运用和学生的配合接受下完成的。如果没有很好地教学能力,整个课堂必然会出现学生厌课的情况,那么这节课也必然是失败的一节课,因此,教师教学能力决定了整个教学质量。为什么有的教师和蔼可亲,有的教师呆板、恪守常规,有的教师博学多才,吸引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但有的教师的课堂,学生昏昏欲睡,哈欠连天?这些都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分不开的。有着良好教学能力的教师,其一开口讲话必将引起学生的听课的兴趣,课堂也会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各种能力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相长是与时俱进的重要条件。教育不是单方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育过程中,学生受育的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优点,挖掘自己的不足,借以更加提高并晚上自己的教育水平,即所谓教学相长也。

知识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就像我们所学到的那些“公理”、“定理”之类,等过了一定时期未必它们还是不可否定的。所以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是促进自己与时俱进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应全面及时汲取社会各方面信息,不断使自己适应适应这个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进而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达到视野开阔,更好地向学生输送知识的“甘泉”。教学质量提高上去了,自然是教师教育能力提高的表现。

二、中学语文教师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

这些年很多中小学一直把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办学兴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并积极从外地引进新教师,大大充实其师资力量。特别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年轻人。他们热情高、干劲大、有朝气、不保守,敢于改革创新,学校也极大可能地为新教师成长提供更多的平台,已经有教师技能比赛、新教师讲课比赛、有师徒结对、听评小组的评课、请专家来校指导、外出学习等形式。有绝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在不断提升,教学成绩也比较理想,他们的成长总结起来基本上有以下的途径:

为了达到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目的,中文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包括知识修养水平,以及从精神上提高对学生们的影响。中文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在中小学生的课程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

面对课程改革要求,中文教师要学会独自思考,独立思考是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径。现在的教学对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如何将自己的教学设想转成教学行为,更好地将自己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要深思的事情。中文教师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对教学目标、教学能力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够深入钻研、不断创新,才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进步。例如中文教师要备一节课,首先应该是自己先独立理解教材,领会课标、教参的精神,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能力、班级学生的基础,独立设计出符合自己教学水平、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来。这样的过程,凭的全都是教师自我的经验的积累,发挥的全都是教师自己的才智,那么得到提高的才可能是教师自己。

在借鉴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借鉴他人经验是提高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借鉴不是临摹、效仿、照抄,照搬、而是从经验中悟出道理。借鉴不是借“标”而是悟“本”。借鉴不是东施效颦,盲目效法别人,不仅没达到目的反而受人嘲笑;也不是邯郸学步,学习了别人的长处,去忘记了自己的优点,这样的顾此失彼是要避免的。

首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交流与合作是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学中中文教师不仅需要具有竞争意识,而且更需要合作。随着信息传递的迅猛发展,对中文教师素质也提出新的要求,其中能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责任是新时期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中文教师的合作是他们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中文教师通过交流与合作可以从同事那里获取教学信息和灵感,产生新的想法;中文教师在合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展示给学生,用无声的语言告诉学生合作很有益,他们也在身体力行他们所倡导的信念;作为一个集体,通过合作可以获得比个人努力更多的成绩;通过分析材料、计划及共同努力,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所以,与同行交流合作,是教师能力培养、提升的又一重要途径。

其次外校取经。现在很多名师名校,早已成为很多普通学校追捧学习的对象,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有利的契机,虚心求教外校的教学经验。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教育风格,“见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外校镀金也是中文教师能力提高的良方。

三、中学语文教师注重在反思中提高教学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者相辅相成。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应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的目的在于发现教学中的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加以改正,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活动。

首先课前反思,积极备课,并预想学生上课的表现,以及会出现的问题,预想着是课程按着自己的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使学生会有一个很好的课堂表现。

然后课堂反思,在课堂中观察学生反应情况,并迅速拟定教学策略,调整自己的讲课方式。这需要良好的临场经验,但目前这正是新手中文教师最缺乏的。

最后是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反思自己的讲课效果,学生的表现如何,对刚刚结束的课程做一个全盘的深刻回想,发现课程中存在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避免下次课中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在中小学教育中,中文这门课与数学、英语共同形成课程的核心要素。作为中文教师,其肩负着很大的责任,立足自身实际,尽一名光荣教师应尽的职责,不断锤炼自身的教学能力,在三尺讲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勤于帮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综合习惯

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培根也曾讲“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语文习惯的培养一直受到众多教师的重视,但是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更会有具体的要求,因培养的侧重点和力度的不同进而导致了培养方式的多种多样。

传统方法是课前预习,上课发言,课后复习,然后作业。其传统培养教育的方法已不能很好的提起学生们的兴趣,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建议广大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三点做起:首先尝试-----探究学习语文的习惯,其次自主----合作学习语文的习惯,再次巩固----创新学习语文的习惯。孔夫子曾教导我们“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中学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是凭空形成的,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经常巩固学习所学知识的习惯,一定能够促进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高师语文论文篇(10)

(一)对普通话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高职院校都明文规定了在教学时应该使用普通话。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大江南北。教师在教学时,若只是为了自己的方便和顺口,就不分时间和场合随意使用自己所熟悉的方言的话,那么对于方言区外的那部分学生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一方面,他们很可能会因为听不懂教师的方言,而失去对某门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有的学生也会认为这是教师对他们的不重视,从而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加大了教学管理的难度。所以,高职教师一定要顾及全体学生的需求和感受,使用好普通话,有意识地纠正自己不准确的发音,使学生都能听得懂自己所传达的内容。

(二)语言上对学生的尊重不够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对教师只能服从,这也就造成了师生地位上的不平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对学生颐指气使,反映在语言中则是很少使用礼貌用语,并且命令性指示语的使用较多。这常常让学生感到自己不被教师所尊重,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拉越大,给教学和管理都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三)对体态语言的漠视体态语言是人际交往中信息传递的一种副载体,它在使用中不需要凭借有声语言,但却对有声语言的理解起着强化作用。体态语言主要包括动作和表情两个方面。就动作而言,有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散漫地靠坐在椅子上,使学生觉得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压迫感,心理上会产生紧张的情绪;有的教师在与学生交谈时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使得学生对教师的诚意产生疑问,导致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和沟通的兴趣。就面部表情而言,有的教师在与学生谈心时,经常会皱眉和撇嘴,这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觉得教师对他们是不认可的,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的谈心也不再积极配合;有的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时候,没有以殷切的目光注视学生,而显得目光散漫,这也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心不在焉。因此,应改变教师对体态语言的漠视态度,让他们意识到体态语言是有声语言的有效延伸,运用得当可以显著提高教育效果。

(四)正面语言使用不够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往往较差,平时听到的多为教师和家长的抱怨与批评,在进入高职学习时已经积累了很多负面的情绪。然而,一部分高职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时还是常常使用负面语言,经常粗暴地用“不能”“不行”“不可以”等话语来回答学生;不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仍然以批评教育为主,忽视正面的肯定与鼓励。这些都容易激起学生的负面情绪,使他们对今后的学习感到痛苦和绝望,对教师的教学和管理也持抵触态度。所以,高职教师要正视自身在职业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多种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和消除,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语言素养。毕竟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他们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他们对教师的情感往往是建立在有效的语言沟通基础之上的。

二、提升高职教师职业语言素养的措施

针对上述高职教师职业语言使用中的种种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以期对提升高职教师的职业语言素养有所裨益。

(一)准确使用普通话为了使学生准确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避免因方言的原因听不懂某门课程,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使用标准的普通话。首先,在发音上,教师应努力做到口齿清晰、发音准确,要让学生听得明白、听得确切。其次,在遣词造句上,教师应摒弃粗鄙的方言俚语,使用通用的词语和说法,让学生准确理解教师的意思,避免因词不达意造成的师生误解。

(二)在语言表达上尊重学生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和学生地位的平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在语言上应该充分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使学生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习得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锤炼自己的语言,表现对学生的尊重]。

1.称谓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记住学生的名字,在课堂上教师若能准确地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往往会认为这是教师对其的重视,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对于叫不出名字的学生,教师也切不可简单地以“哎”“喂”呼来唤去,可以使用“同学”称谓。对于记住姓氏的学生,教师可在其姓之前加上“小”字用于称呼,这样的称呼使学生感到很亲切,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尊重的个体,从而在教学中更加愿意配合,也很好地化解了教师叫不出学生全名的尴尬。

2.问候教师和学生在校园里是“低头不见抬头见”,打照面的时候很多,这就涉及打招呼的问题。有的教师在学生进行问候以后,仍然板着一张脸,严肃地点点头,这种教师学生就觉得不容易亲近,自然就拉大了两者的心理距离。因此,在学生向教师打招呼以后,教师也要热情地予以回应,可以面带微笑回答“你好”,对于正好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也可以有一些关心式的回应,例如“最近学习怎样”“上次给你指出的问题有没有注意”等。

3.指示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常常会需要使用一些指示性的语言,在使用这些语言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句式的选择,多使用祈使语气的句式而不是命令语气的句式,多用引导式的语句而不是用语气强烈的反问语句。适当的句式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心理上也较为放松,进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而不恰当的句式会使学生心里紧张或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给教育教学带来障碍。

(三)重视体态语言的使用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培特通过实验证明:口头语言的效果=7%的内容+38%的声调+55%的表情。由此可以看出,体态语言的使用在信息沟通和交流就动作姿势而言,教师和学生谈心时,身体应自然前倾,不可懒散地靠在椅背上;当学生向教师讲述问题时,教师应耐心倾听,并频频点头加以回应;当学生说到困难和伤心之处时,教师可以适时地拍一拍他们的肩膀加以宽慰和鼓励,让他们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当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时,教师应保持和学生的目光接触,用专注、坚定、温暖的目光向学生传递真诚的情感和平等的态度。就面部表情而言,无论学生在向教师倾诉什么内容的时候,教师都应该认真倾听,切不可经常皱眉、撇嘴或露出鄙夷的神色。当学生向教师表达成功的喜悦时,教师应该和颜悦色、面带微笑,为学生的进步感到骄傲;当学生向教师倾诉苦难时,教师应该面色凝重,为学生的不幸感到同情,表现出心有戚戚、感同身受。

(四)多使用正面语言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信心减弱的现状,高职教师在教学中应多使用安慰性、鼓励性的语言,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上一篇: 建筑工程材料论文 下一篇: 水利施工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