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30 10:35:16

数字经济论文

数字经济论文篇(1)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因而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也将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要实现对国民经济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就要不断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最基本的战略措施就是大力推进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是指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供应、流程处理、资本运作、客户服务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软硬件设备加工生产新的信息资源,直观了解迅速做出反应,推动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各流程的不断完善。使企业将现有资源合理配置,使企业有效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有利于企业把握国家的政策,明确自己的目标,有利于了解社会现状,市场需求,提出可行方案。掌握市场销售动态,做出适时调整。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开发新的产品,是自己的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有利于企业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通过信息的处理可以让企业销售主管了解销售过程的进展阶段,判断下一步的应对对策,以及对潜在客户的重视程度。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能有效改善售后服务,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通过信息数字化管理健全呼叫中心、在线技术支持,实时关注用户动态,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身顾客满意度。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有利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企业才能推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创新的管理模式,使管理客观公正。信息数字化管理能有效支持管理复杂度的提高,有效解决传统管理无法完成的管理瓶颈。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有利于对订单迅速反应,保证客户需求。根据订单交货期合理安排企业生产过程,对订单的生产进度进行监控做出实时调控。信息数字化管理与生产各个环节不断融合渗透,尤其是在研发、设计、生产、组装等制造领域,使传统的机械化被自动化代替,柔性生产、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等多种新型生产方式不断普及,优化生产的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有利于控制企业成本,将信息化管理应用于成本核算、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计划管理、企业流程管理等多个方面,有效了解企业各环节资本投入,分析优化。

(二)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企业信息化具有创新效应。[2]有利于我国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它使得以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客观上就要求企业能够依靠信息化管理改变自身,包括研发设计阶段的创新应用,生产过程加工工艺的自动化应用,销售、服务网络化。企业信息化具有优化效应。有利于将企业原有的物质主导型向知识主导型转变。原有企业主要依靠物质和资源实现企业增长,而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合理优化现有资源,强有力地推进产业信息化,资源合理化,生产订单化,从而催发产业的蓬勃发展。企业信息化具有开拓效应。信息化管理能使企业了解国内外发展状况,明确产品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服务于客户。最大限度的占领市场,依靠信息化管理方法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变化,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企业信息化具有整体效应。有利于我国经济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通过网络结构,将国内外产业信息连为一体,实现了全球范围的资源共享,共同开发利用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从而加速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开拓市场,走向世界。信息数字化改革为知识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知识经济发展。

(三)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与国民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国民经济现代化进程和企业信息化进程相辅相成。企业信息数字化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础,而国民经济现代化又对企业信息数字化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可以为企业现代化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机会。根据国民经济现代化与企业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可知推动和加速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是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让社会可以充分高效地开发和利用现代社会中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济进步的信息资源,使信息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主要比重。

(四)信息数字化管理方法如何应用

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方法的建设基础环境是人的因素、规范化和系统运行平台等。人永远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的信息数字化管理方法的建设涉及人的观念、思维方式的转变,设计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转变,甚至还会涉及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的改变。因此首先需要改变人的经营观念和传统的企业思想。企业需要合理设定信息技术人员的地位,而信息数字化管理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需要有相应的专业人才辅助完成,因此,企业需要合理设定企业信息技术人员的地位。信息化管理需要企业规范基础工作,使企业的基本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规范企业数据,规范企业业务和信息处理流程。建立企业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数字化管理需要建立健全企业软硬件环境,主要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工作站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数字经济论文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深入,我们已步入一个经济化的时代。其实,埃德蒙・伯克早就说过,骑士制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随之而来的是诡辩者、经济学家和计算机的时代。在这个经济化的时代,每个人都应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知识。正如保罗・A・萨缪尔森所言,“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从摇篮到坟墓,都会遇到经济学的真理……,经济学不会使你成为一个天才,但是,没有经济学,你简直非吃亏不可。”现在,大量的英文经济学原版著作引入到中国,进入到大学课堂;英文报刊、广播、电视英语节目,大量涉及国际、国内财经报道,广大的英语学习者和英语爱好者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大量的经济英语文献。经济英语是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和经贸知识的结合。由于经济领域的浩瀚,以及经济学的不断发展,使经济学和数学结下不解之缘,出现经济学的数学化倾向。“特别是西方经济学家惯常运用晦涩费解的语言和复杂难懂的数学公式,其结果往往使读者难于理解他们所要表达的内容。”

一、经济学和数学

经济学是研究客观的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是最古老的艺术、最新颖的科学。经济学研究的经济现象,虽然不可以象自然现象那样进行精确地计量,但还是可以部分计量的。事实上,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考察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用数学语言来表述经济模型和经济理论,也可以用经验的统计资料对经济理论进行验证。科学的分析方法,必须在定性研究的同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量的分析,才能完善地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正如马克思所言,“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数学方法正是对客观事物进行量的分析。在经济分析中,运用数学方法的优点在于:(1)所应用的语言是更严密和更准确的;(2)有大量的数学定理为经济分析服务;(3)由于它使我们明确地表达一些假定条件,可以使我们避免采用一些不理想的含义模糊的假定;(4)它使我们能够处理有几个变量的情形。所以,数学方法被广泛地用于经济分析。

1.经济数学化

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加强了数学分析,甚至出现了经济学的“数学化倾向”。在西方经济学著作中,除了对经济理论进行必要的文字说明外,还广泛地运用几何、矩阵代数、微积分、概率论、差分方程和序列论等对经济现象进行数量分析。

2.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

数理经济学(mathematical economics)是一种经济分析的方法。在这种分析中,经济学家使用数学符号以表述经济问题,凭借自己已知的数学定理来帮助其推理。数理经济学和所谓“文字经济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数理经济学中,假设和结论是以数学符号表述的。另外,代替文字逻辑的是应用数学定理来进行推理过程,使表述更为严密和准确。

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则是在本世纪西方经济学“数学化”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把数理经济学和数理统计学兼容并蓄的特点。简言之,计量经济学是对已形成的经济理论所进行的实证统计考核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是数学分析方法在经济分析中应用的集中代表,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二、经济英语与数学

经济英语主要指与经济有关,或涉及到经济的英语。经济英文语篇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英语经济学文献,即英文版经济学原著和英文经济学论文等。应用经济英语文体,如商务沟通(business communication)等;报刊英语经贸文章、报道(财经报道financial report)。国际经济组织文献。由于数学方法在经济分析中的广泛运用,使得在经济学文献中,随处可见大量的数学词汇。如curve曲线,variable变量,coefficient系数,index指数,function函数,multiplier乘数等等,以及与之相应的经济学术语,如endogenous/exogenous variable 内/外生变量;coefficient of price/income cross elasticity of demand需求价格/收入/交叉弹性系数,Gini coefficient 基尼系数;Consumer’s price index,CPI消费品价格指数,Lerner index 勒拿指数;social welfare function社会福利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消费函数;deposit multiplier储蓄乘数,foreign trade multiplier对外贸易乘数等等,以及其他数学内容如:

1.图表

图形是说明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资料或变量如何相互联系的图示。它的优点在于,在很小的空间里汇集了大量的资料并易于理解。图形对于经济学者如同榔头对于工匠一样必不可少。你必须具备足够的图形的知识才能够掌握经济学。(保罗・A・萨缪尔森,1991:25)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中,附录1 就是“如何阅读图形?”。 所以,在西方经济学英文文献、英文财经报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大量的图表,如graph图表、图解,diagram简图,示图,curve曲线图,pie chart扇形图,bar chart条线图,block chart直方图等。其中,曲线图使用最多,如supply curve供给曲线,demand curve 需求曲线等。

2.数字

英文经济文献,特别是财经报道,总会涉及大量的数字(figure)。用数字来反映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情况,以数字说话。经济英文中的数字包括阿拉伯数字和其他英文数字。英文数字有表示准确数的,如dozen十二,double二、二倍,decade十年,century百年,hundred百,thousand千,million百万,billion十亿, couple两个、一对,duplicate二份、二倍,triplicate三份、三倍,quintuplicate五份、五倍,sextuplicate六份、六倍(多用于文件、合同中);也有一些表示模糊数的,如few,a few;little,a little,many,much等。

3.模型

这里的模型当然是经济模型(economic model),即经济实际的一个简化的解释,它可能是一个图形、统计表或方程组。总之,经济模型是各种经济变量间的数量关系的反映(杨玉生,1995:449)。经济学家在经济研究中,特别注意建立各种经济模型。雷诺滋就认为,“理论研究,简单说来,就是形成模型,并从中得出逻辑预测。”(牢埃得・雷诺滋,1983:11)。在经济英文文献中,常见的经济模型有work-leisure model工作-闲暇模型,income-expenditure model收入-支出模型, growth model增长模型等等。

综上所述,经济学数学化使经济英语与数学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明显的标志就是众多数学词汇的使用,大量的数字、图表,以及各种各样的模型等。要真正完整、准确地理解经济英文语篇,除了要具备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外,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语篇,特别是注意经济学和数学等背景理论知识的理解,才能准确地把握经济学理论,了解国际国内经济信息,成功地进行商务沟通,使英语语言学习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数字经济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5-0169-02

数字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图书馆资源采购中的比例也处于逐年攀升的状态,甚至在很多馆中,数字资源的采购总量已经超出了传统纸质文献资源的采购。同时,伴随着数字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读者对数字资源的接受程度也日益增强。IPAD,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设备的出现,也使得数字资源的使用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计算机,各式各样的移动设备都是读者获取、使用数字资源的平台,空间、地域都不在是获取资源的限制。因此,如何选取适合于高校图书馆,适合于高校读者群的数字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 当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的现状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采购并没有一个科学的规范与量化的比对,通常是数据库提供商将其开发的产品推荐给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部门,采购部门觉得适合学校的发展情况就将其作为试用数据库提供给用户使用,然后根据试用情况的结果并结合当年的经费划拨情况决定是否购买。同时,学术界也有一些针对数字资源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的研究,虽然对于开展采购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图书馆需要一套数字资源采购评价体系量化了解自身的数字资源结构,量化了解适合学校学科发展的数字资源结构,才能做好数字资源的采购工作,更好的为用户服务,为学校学科发展奠定基础。

笔者认为,由于现阶段无成型的数字资源采购评价体系,导致图书馆无法量化了解自身的数字资源特性,也导致图书馆无法量化了解学校在学科角度上对数字资源均衡性的要求。因而图书馆在数字资源采购中容易凭借自身的偏好,而不能系统、正确的看待整个学校在学科类别上的均衡。最终导致图书馆在数字资源的采购问题上有失偏颇,资源结构不合理,投入大,产出小,未能全面均衡学校所有院系、学科的资源需求。

2 建立数字资源评价采购体系的意义

要做出合理的数字资源采购决策,需要了解图书馆自身资源针对学校学科专业的结构比例,需要了解学校学科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结构比例,而这些并不能单凭部门的喜好来决定,需要有一个科学、量化的过程,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理想的数字资源评价采购体系可以对数字资源从学校学科专业的角度进行量化比对,有助于图书馆了解自身数字资源结构特点。同时可以对学校院系、学科的数字资源需求进行量化比对,得到适合学校学科发展的数字资源结构比例。

科学获得数字资源现状和数字资源需求现状的量化数据后,图书馆可为数字资源采购作出整体规划。进而从科学量化的角度做好数字资源评估采购工作,避免采购工作中的盲目性,均衡各院系专业间的资源需求,构建适合学校学科建设的数字资源结构体系,为学校学科发展夯实基础,做好铺垫。

3 科学建立数字资源评价采购体系

3.1 了解图书馆现有数字资源结构

目前,高校的学科、专业日趋多样化,专业之间的交叉也较为普遍,例如外语专业的学生并不是单纯的学习外语,还需要掌握计算机的知识,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不是单纯的学习计算机技术,还需要适当的掌握外语。同时,数字资源之间也同样存在的交叉、覆盖、重复的问题。因此按学校学科类别对所有数字资源进行分析统计是一件复杂的工作,需要仔细的按系统化来清理,按量化来操作,详尽科学的分析是研究的基础,这样才能得出对学校发展有益的真实数据。

高校购买的数字资源包括期刊论文、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电子书、试题、音视频文件等,需要根据内容分配不同的影响因子,一般来讲,博士论文的学术价值要大于硕士论文,影响因子就会较大,而期刊论文的划分更为复杂,以我校为例,《湖北经济学院学术期刊分级分类目录(2007年版)》(简称《目录》)是依据《2006年度CSSCI来源期刊目录》(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揽》(2004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和《200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的,《目录》中的期刊分为A、B、C、D、E五个级别。对于不同等级的期刊需要给予不同的影响因子。电子书中有专业性书籍与一般性书籍的区别,音视频文件中也有专业性教学内容与一般性科普内容的区别,因而也需要给予各自不同的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的确立不能盲目确定,需要集中专家、学者的力量统一定制,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如期刊成立的时间,花费的成本,学术界影响等等因素都需要兼顾。而且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资源的类型可能还会增加,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出不同的影响因子。

假设以10作为最大影响因子,博士论文与A级期刊的影响因子为10,B级期刊的影响因子为9,硕士论文、会议论文、与C级期刊的影响因子为8,D级期刊与专业性电子书的影响因子为7,E级期刊的影响因子为6,F级期刊与专业性教学类音视频文件的影响因子为2.5,试题类的影响因子为1.5,科普性书籍、一般性杂志与科普性音视频文件的影响因子为1。

数字经济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F061.5;F1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01-0044-05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信息技术革命,使信息化成为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动力,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借助信息化提升城市化水平。但在利用信息化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城乡数字鸿沟这一大障碍,对城市化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城乡数字鸿沟是美国通信与信息管理局(NTIA)于1995年提出的[1],它是指工业社会以来,特别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过程中在当前全球数字化背景下,城乡间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接入、利用差距以及影响接入、利用程度的主体意识与接入环境差距,反映了城乡信息化差距。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积极尝试利用信息化促进城市化,以实现城市化的跨越式发展。然而中国严重的城乡数字鸿沟却延缓了城市化进程。

阻尼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指运动主体由于受到阻碍造成能量损失而使得速度降低的现象[2]。经济学家Romer提出了经济增长阻尼理论[3],目的是研究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阻碍作用的大小。刘耀彬和陈斐[4]将Romer阻尼理论引入资源约束对城市化阻碍作用研究领域,利用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半对数函数关系式,将经济增长速度变量替换为城市化速度变量,构建了资源约束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阻尼测度模型,并通过线性回归方法拟合了阻尼测度公式,测算得出资源约束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阻尼值为0.3%,即中国城市化速度因资源约束每年要下降0.3个百分点。此后,有学者应用该模型测度了我国省市层面资源约束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阻尼,如阿依吐尔逊·沙木西[5]测算出库尔勒市的阻尼值为0.1%,刘耀彬和王桂新[6]测算出江西省的阻尼值为0.192582493%。此外还有学者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如段东平和薛科社[7]针对原模型中资源总量不变的缺陷,将资源总量设定修正为以固定比例增长,其拟合优度比修正前提高了13.76个百分点。

近年来,随着城乡数字鸿沟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影响日益凸显,有学者开始研究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的阻碍作用,但几乎没有正式提出过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阻尼的概念,而且相关文献大都停留在阻碍作用外在表现这样的表层研究上。如Inkinen[8]和Warren[9]认为城乡数字鸿沟不仅妨碍整个社会的通信技术现代化,而且阻碍农村居民社会生活方式向城市方式转变;Taubenbock[10]和Bruckner[11]认为城乡数字鸿沟阻碍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减少非农就业人口。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主要关注资源约束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阻尼,现有文献大都是借鉴Romer阻尼理论,将经济增长速度变量替换为城市化速度变量以构建阻尼测度模型,并采用线性回归方法拟合测度公式(但这往往与阻尼的非线性特征不相符)。在罕有的研究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阻碍作用的文献中,也仅仅是分析了阻碍作用外在表现,未能建立定量测度阻尼的模型,更没有学者直接计算出某一国家或地区的阻尼值。本文首次将Romer经济增长阻尼理论引入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阻碍研究领域,把这一现实阻碍提升到“阻尼”的理论层面,分析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的阻尼机理,通过概念模型运用非线性回归拟合出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阻尼测度模型,并对1990~2010年各年度的阻尼值进行计算。

2中国城市化进程、城乡数字鸿沟与阻尼

2.1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当代的中国城市化是城乡社会经济差距日趋扩大情形下的城市化。在经典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中,城市化进程应当是一个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经济融合以及城乡社会一体化的历史过程。纵观世界各国的城市化历程,没有哪个国家的城市化能像当代中国这样面临如此严重的城乡社会经济差距问题。虽然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之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高(已达49.95%)且速度也更快(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以上),但城乡二元性却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1)城乡劳动生产率、收入和消费都在普遍增长,然而城乡二元经济却在不断加剧;(2)城乡教育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然而城乡二元社会却更加明显。

2.2中国城乡数字鸿沟的性质

城乡数字鸿沟是我国信息化进程催生的现象,从“城乡”、“数字”、“鸿沟”三个关键词来看,城乡数字鸿沟实际上就是信息时代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一种差距,它具有如下性质:

(1)城乡数字鸿沟会使城乡社会经济差距呈指数放大,即形成“马太效应”。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城乡社会经济差距,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普及本应缩小城乡社会经济差距,但却因城乡信息技术普及的不均匀反而放大了这种差距。

(2)城乡数字鸿沟以对数形式逐年增长。目前国内外主流研究认为,从理论上看,城乡数字鸿沟的演变轨迹是一条对数曲线,其刚开始显现时增长很快,在城乡信息技术普及开始饱和时增长逐渐趋于平缓[12,13];White通过中国、印度、坦桑尼亚三个发展中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上述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运用自回归方法证明了城乡数字鸿沟确实是呈对数形式增长[14]。

2.3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的阻尼机理

根据Romer对阻尼的定义[3],我们可以将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的阻尼简单地理解为城乡数字鸿沟引起的城市化发展受阻现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乡社会经济差距很大,城乡数字鸿沟才有可能通过进一步拉大城乡社会经济差距而阻碍城市化进程。城乡数字鸿沟不是城市化内部的因素,而是引发城市化受阻的一种外部因素,它需要通过城乡社会经济差距来起作用。

城乡数字鸿沟拉大了城乡社会经济差距,最终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阻尼:(1)城乡数字鸿沟阻碍了信息时代的生产和消费资料在城乡间的流动,城市的资金和工业产品难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顺畅地配给到农村生产和消费所需单位,而农村的农产品原材料也难以顺利供应到城市所需部门,影响了农业向二三产业改造升级以及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等,加剧了城乡经济差距,城乡经济融合难以实现;(2)城乡数字鸿沟造成城乡间生活领域的信息难以互联互通,阻碍了以网络生活为核心的现代生活方式在农村的渗透,影响了农村网络教育和网络文化生活等,扩大了城乡社会差距,妨碍了城乡社会一体化。

3概念模型

Romer测度经济增长阻尼的核心思想是:用假设状况(无资源约束)与现实状况(有资源约束)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值来反映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阻尼,以测度资源约束造成经济发展受阻以致引起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程度。根据这一思想,本文用城乡数字鸿沟引起城市化速度下降的程度来反映阻尼,这可以用假设状况(无城乡数字鸿沟阻碍)与现实状况(有城乡数字鸿沟阻碍)城市化速度之差来表征,阻尼越大城市化速度下降程度越大,说明城乡数字鸿沟阻碍作用越大。

由经典的城市化速度理论[15,16]可知,城市化速度(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是由产业结构、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共同决定的。根据Romer经济增长阻尼测度概念模型,构建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阻尼测度概念模型应包含的自变量有产业结构、人口素质、生活质量以及城乡数字鸿沟(其中,前三个自变量是内生变量,城乡数字鸿沟是外生变量),因变量为城市化速度。Romer经济增长阻尼测度概念模型与本文阻尼测度概念模型的变量对照见表1。表1 Romer经济增长阻尼测度概念模型与本文阻尼测度概念模型的变量对照

Romer经济增长阻尼测度概念模型1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阻尼测度概念模型自变量1因变量1自变量1因变量经济增长速度制约因素

(外生变量)1经济增长速度决定因素

(内生变量)资源1资本、劳动、知识1经济增长速度1城市化速度制约因素

(外生变量)1城市化速度决定因素

(内生变量)城乡数字鸿沟1产业结构、人口素质、

生活质量1城市化速度综上所述,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阻尼测度概念模型可表示为如下形式:

Dragdu=v~du-vdu

v~du=u~duIC,PD,LQ,DD

vdu=uduIC,PD,LQ,DD(1)

式中,Dragdu=v~du-vdu为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的阻尼,v~du和vdu分别为无城乡数字鸿沟与有城乡数字鸿沟状况下城市化速度,u~du(·)和udu(·)分别为无城乡数字鸿沟与有城乡数字鸿沟状况下城市化速度函数形式,两者都依赖于产业结构IC、人口素质PD、生活质量LQ、城乡数字鸿沟DD 4个自变量。

4数据收集与检验

1990年代以来,随着移动电话、互联网在全世界的快速普及,城乡信息化差距越来越大。而在中国,城乡数字鸿沟更是迅速拉大,因此本研究中数据的起始时间取为1990年。城市化速度(v)是指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变动快慢,本文用城市化水平在一年内的变动来表征,其中各年度城市化水平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产业结构(IC)主要是指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本文用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之和来表征,其中各年度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人口素质(PD)主要用人口受教育程度来反映,本文用大专及以上人口比重来表征,数据直接来源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以及《中国统计年鉴》(2011);生活质量(LQ)一般是用除食品以外的个人消费支出占总支出比例来反映,联合国常用(1-恩格尔系数)来衡量生活质量的高低,本文也用它来表征,其中各年恩格尔系数来自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以及《中国统计年鉴》(2011);城乡数字鸿沟(DD)反映了城乡间信息化差距,本文结合中国的实情从信息技术的接入、利用、意识与环境差距系统全面地衡量城乡数字鸿沟[17],数据直接引用文献[17]的研究结果。

运用Eviews7.1软件通过ADF检验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所有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协整关系。

再对原始数据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变量间在1%显著性水平上有一个协整方程,在5%显著性水平上有2个协整方程,变量间存在着协整关系,故可对这些变量进行回归拟合。

5阻尼测度模型拟合与参数估计

5.1中国城市化速度与产业结构、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的函数关系拟合

设要拟合的函数关系式为v=u(IC,PD,LQ),通过观察三维统计散点的分布状况来设定拟合函数形式,再根据拟合优度检验情况确定最终的拟合函数形式。

(1)统计散点图描绘

首先运用Matlab9.0软件描绘IC、PD、LQ与v的二维统计散点图。观察发现,IC、PD、LQ与v的二维统计散点大致呈现带状分布,故猜测IC、PD、LQ与v具有某种函数关系。

再描绘三元数组(ICi, PDi, LQi)与因变量vi(其中i=1,2,…,21)的三维统计散点图。观察发现,坐标点都在三维正向空间,大致呈现有一个拐点的曲线形式,且曲线拐点以下为凸的、拐点以上为凹的,具有双曲正切曲线的基本特征,故尝试用双曲正切曲线函数族来进行拟合。

(2)拟合函数形式确定

设双曲正切曲线函数:

v=u(IC,PD,LQ)=EXP[2(λ1IC+λ2PD+λ3LQ)]-11EXP[2(λ1IC+λ2PD+λ3LQ)]+1(2)

式中,λ1、λ2、λ3为参数。由于式(2)是非线性函数,故采用非线性回归原始数据来进行拟合。运用SPSS19.0软件经过三步迭代后收敛,整体拟合优度为R2=0.84173,说明拟合优度较高。因此,可以用式(2)来拟合IC、PD、LQ与v的函数关系。

5.2有城乡数字鸿沟阻碍状况下城市化速度函数

基于中国城市化速度与产业结构、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函数关系式,结合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以及城乡数字鸿沟的性质,通过中介因素城乡社会经济差距将城乡数字鸿沟这一外部因素引入,以建立有城乡数字鸿沟阻碍状况下城市化速度函数。

首先,由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可知,目前我国是城乡社会经济差距日趋扩大情形下的城市化,故可采用城乡社会经济差异系数ψ来表征,ψ(0

其次,由中国城乡数字鸿沟性质1可知,1990~2010年ψ与DD时间序列数据之间应该呈指数函数关系,假设(其中j=1,2,…,20),又由中国城乡数字鸿沟性质2可知,1990~2010年城乡数字鸿沟时间序列数据自身应当呈对数函数关系,假设DDt+1=ep(DDt)=φlnDDt,其中φ为正参数。

综上所述,将外生变量DD引入中国城市化速度与产业结构、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函数关系式,得:

vdu=u(IC,PD,LQ)·ψφlnDD(3)

由于式中0

对式(3)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经过二步迭代后收敛,整体拟合优度为R2=0.85992,式(3)即为有城乡数字鸿沟阻碍状况下城市化速度函数。

5.3无城乡数字鸿沟阻碍状况下城市化速度函数

无城乡数字鸿沟阻碍状况是一种假设状况,这里用DD趋近于0的有城乡数字鸿沟阻碍状况下城市化速度函数极限来表示,即:

v~du=limDD0 [u(IC,PD,LQ)·ψφlnDD](4)

根据等价无穷小替换方法,当DD趋近于0时,式(4)中lnDD可以用其等价无穷小111+DD来替换,得:

v~du=u(IC,PD,LQ)·ψφ11+DD(5)

这即为无城乡数字鸿沟阻碍状况下城市化速度函数。

5.4阻尼测度公式

用无城乡数字鸿沟阻碍与有城乡数字鸿沟阻碍两种状况城市化速度的差值来测度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的阻尼,即用式(5)减去式(3),得到阻尼测度公式如下:

Dragdu=v~du-vdu=u(IC,PD,LQ)ψφ11+DD1-ψφlnDD(6)

5.5参数估计

由式(3)、式(5)、式(6)组成方程组,得到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阻尼测度模型为:

Dragdu=v~du-vdu

v~du=EXP[2(0.77256IC+0.53569PD+0.11458LQ)]-11EXP[2(0.77256IC+0.53569PD+0.11458LQ)]+1·ψ0.2138511+DD

vdu=EXP[2(0.77256IC+0.53569PD+0.11458LQ)]-11EXP[2(0.77256IC+0.53569PD+0.11458LQ)]+1·ψ0.21385lnDD(7)

6测度结果分析

将IC、PD、LQ、DD数据代入式(7),即可计算得到各年阻尼值(Dragdu)如表2所示,其表示当年城乡数字鸿沟使城市化速度下降了多少。可以看出:1990~2010年阻尼值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1年间增大了七倍多;阻尼年平均值为0.04481%,城乡数字鸿沟使城市化速度年均下降了0.04481个百分点,21年总计少增长了近一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农村向城市转移的人口少了约1500万。与资源约束对城市化进程的平均阻尼大小0.3%[4]相比,城乡数字鸿沟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平均阻尼不算大,仅为其七分之一。

(1)现实中的城市化速度统计值实际上是城乡数字鸿沟存在状况下观察到的,即有城乡数字鸿沟阻碍的城市化速度值。1990年的阻尼值为0.01164%,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城乡数字鸿沟的阻碍作用,城市化速度将达到0.21164%,而不会是统计值0.2%。以此类推,2010年的阻尼值为0.08653%,如果没有城乡数字鸿沟的阻碍,城市化速度将达到1.69653%,而不会是统计值1.61%。因此,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前提下,我国城市化速度还有提升空间,远没有达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韩经济崛起时的超高速城市化状态据文献[18],从世界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每年增长0~0.6%为“慢速”城市化,0.6%~1%为“一般速度”城市化,1%~2%为“快速”城市化,2%~4%为“超高速”城市化。 。而超高速城市化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调整好全社会的经济关系以及城乡关系,对经济体系的快速转型具有催化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城市化与城乡和谐发展的关系也越发紧密,如果我国能够抓住“超高速”城市化所带来的大好机遇,统筹好城乡发展,无疑会对实现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表21990~2010年城乡数字鸿沟阻尼值(%)

年份1 阻尼值1 年份 1阻尼值19901 0.011641 20011 0.0498219911 0.012931 20021 0.0541219921 0.013841 20031 0.0590519931 0.014081 20041 0.0636219941 0.014791 20051 0.0666219951 0.018161 20061 0.0699919961 0.023131 20071 0.0742519971 0.027241 20081 0.0777019981 0.034781 20091 0.0829219991 0.040041 20101 0.0865320001 0.045861 - 1-(2)从中国城市化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的阻尼主要表现在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人口城市化三个方面。一是城乡数字鸿沟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对群体的收入分配起着关键作用,拥有较多的信息意味着获取收入机会的增加(如通过网络进行交易、炒股炒基金等)[19],而缺乏信息则意味着获利机会的减少甚至实际收入的损失。农村居民掌握的信息资源往往少于城市居民,使他们失去了很多发家致富的机会,影响了收入水平的提高。二是城乡数字鸿沟扩大了城乡知识分隔。城乡居民思维方式和教育水平的全面改善是城市化的一大标志,而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传播起着关键作用。网上百科全书、数据信息库以及数以万计的在线论坛能够为广大城乡居民知识互动交流创造便利的条件[20],但横亘于城乡居民之间的数字鸿沟却使农村居民难以连接到网络上的知识平台,知识传播在城乡居民之间的信息渠道中受阻,这样就形成了城乡知识分隔。三是城乡数字鸿沟阻碍了城乡人口迁移。信息时代城市的很多就业信息都是通过网络的,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得知这些就业信息,他们对城市里的工作岗位数量、技术专业需求等知之甚少,失去了很多到城市就业的机会。城乡数字鸿沟造成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信息来源少,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难以在城市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阻碍了农业人口向非农就业人口的转变,最终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7结语

本文借鉴Romer经济增长阻尼理论,构建出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阻尼测度模型,并通过1990~2010年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90~2010年阻尼呈现持续上升趋势,1990年阻尼值最小,2010年阻尼值最大,后者为前者的七倍多;阻尼年平均值为0.04481%,城乡数字鸿沟使城市化速度年均下降了0.04481个百分点。通过深入分析这些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阻尼越来越明显;现实中的城市化速度反映的只是城市化被阻碍条件下的情况,目前城乡数字鸿沟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阻尼主要表现在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人口城市化三个方面。因此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可以提高我国城市化速度,以期达到对经济体系快速转型具有催化作用的超高速城市化状态。

城乡数字鸿沟是通过城乡社会经济差距对城市化进程产生阻碍作用的,而城乡数字鸿沟所反映的城乡信息化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居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数量太少,因此,应从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入手,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制定更多倾斜性政策推动农村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尽快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进而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全面融合发展,减小对城市化进程的阻碍作用,使我国城市化进程更快更好地发展。

值得说明的是,虽然城乡数字鸿沟会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产生阻尼,使得城市化速度下降,但是我国城市化并未停滞不前,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26.41%逐年上升至2010年的49.95%,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等正面因素对城市化产生动力作用,不断克服阻力推动城市化向前发展。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深入探讨城市化进程的动力与阻力的相互耦合特性,分析动力与阻力的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1]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Falling through the net: a survey of the “have nots” in rural and urban America[R]. Washington DC, USA: NTIA,1995 : 1-2.

[2]Serway A. Principles of Physics [M].London, UK: Harcourt College Press, 2003:212-213.

[3]Romer D. Advanced macroeconomics (second edition) [M].New York, USA: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1:30-38.

[4]刘耀彬,陈斐.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消耗“尾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11):48-55.

[5]阿依吐尔逊·沙木西. 自然资源对干旱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增长阻尼—以新疆库尔勒市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7(6):751-756.(下转第59页)

数字经济论文篇(5)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05-0074-06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一、绪论

在当今世界经济研究领域,各种经济理论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经济理论研究工作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然而,在这表面繁荣景象的掩盖下,经济学家的研究工作实际上早已进入了一个徘徊不前,无法突破的研究怪圈:忽视对宏观经济走势的研究,过分重视和追求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比如,当我们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去检验经济学家的理论是否有效时,我们发现经济学家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法则,无论是多么富有创见,多么令人耳目一新,但最终还是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无法把握经济的变化规律。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经济危机开始,至2008年的184年间里,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过21次经济危机。期间,没有一位经济学家能做到提前把握世界主要国家的宏观经济趋势何时将出现拐点,经济危机将何时发生。经济学家所做的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经济危机发生,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而经济学家至今却拿不出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来避免和防止经济危机的发生。

经济学家认为,经济理论研究包括纯理论研究和现实经济问题研究。前者是对经济理论的改进和完善,后者是对经济实际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对有关经济现象做出理论上的解释,并创立出新的理论。其实,在我们看来,正是经济理论研究上的主次混淆、舍本逐末才是导致今天经济理论研究工作进入一个怪圈的真正原因。经济理论研究应该包括主次两个方面:主要方面是研究如何依据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经济现象和数据把握宏观经济走势。次要方面是对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经济现象做出理论上的解释并发展新理论。这种理论上的解释必须既要顺应宏观经济趋势,同时又能起到对经济发展的微观调整的作用。如同一个良医,既要有诊病的技术,又要有治病的药方一样,经济学家既要有把握宏观经济变化趋势的能力,又要有把握这种趋势必须具备的理论和方法,两者不可偏废其一。在经济研究领域,宏观经济走势的研究必须占据主导地位,经济理论的研究应服务于宏观经济走势的研究。

宏观经济走势是什么?宏观经济走势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那些尚未发生的、仍处在“无”的状态下的变化趋势。也就是说,宏观经济运行趋势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的,所以一直以来经济学家无法在这一领域取得技术上的突破,甚至包括那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内的经济学家都坚持认为,未来的经济运行趋势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这些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的因素是造成经济学家无法把握宏观经济规律的根本原因。因此,经济学家的通常做法是根据现行的经济理论和个人的经验,去预测未来经济变化趋势。预测是事先推测或猜测,只能达到50%左右的准确率。尽管如此,在报端、学术刊物以及经济理论研讨会上我们经常会看到经济学家针对同一个经济问题发表观点相左的预测文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与猜谜语毫无二致。比如,自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以来,关于经济理论、经济现象的分析日渐活跃,从宏观经济到产业经济,各路经济专家纷纷上阵,发表他们的经济预测文章。这方面有两个实际的例证。一是对后奥运经济的预测,在北京奥运会召开之前,就有专家到处发表言论,预测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将持续较快增长。二是对中国房地产业走势的预测,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早在2007年就有人以专家学者的身份,用的方式坚称房价将会呈上涨趋势。他们的错误预测往往是误导了公众,对政府决策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无独有偶,自19世纪初至今的200多年间里,西方经济学家、金融学家、金融投资者为了获取高额的投资收益,先后研究出不下百余种的图表和指标分析技术,简称技术分析。长期的投资实践表明,技术分析仅能达到一种类似于猜测的50%的准确率,无法把握外汇、期货、股票的未来变化规律,因而掌握指标分析技术的投资者往往赚少亏多,外汇、期货、股票市场成为吞噬资金的无底黑洞。令人痛惜的是,从部级的投资集团,到大名鼎鼎的金融投资机构,再到普通投资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仍然在沿用西方技术分析,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大舞台上,正不断地上演着一幕幕投资失败的悲剧。例证一:2007年11月27日,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平安)宣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得富通集团约4.18%的股权,称为富通第一大股东,后增持至4.99%,前后共斥资超过238亿元人民币。到2008年11月份,富通的股价已下跌超过96%,导致中国平安238亿元人民币投资只剩下10亿元人民币。例证二:2008年10月21日,香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Citie Pacific Ltd.)称,因一位管理人员用判断澳元走势的衍生工具进行了不当操作,该公司面临着近20亿美元的损失。中信泰富是一家得到部分中国政府资金支持的香港上市公司。

从表面上看,经济规律似乎与外汇、期货、股票规律没有多大的关系,甚至有人认为两者毫不相干。但如果从这些规律的属性上进行一番深入研究,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经济规律还是外汇、期货、股票规律,其实都属于同一类规律。比如,经济学家要做的是如何把握未来的宏观经济运行规律,金融投资者要做的是如何把握外汇、期货、股票未来的变化规律,所以两者面临同样一个技术难题,即如何把握各自未来的变化规律。在规律的属性上,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均属于未来的变化规律。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学家和金融投资家所做的就是要把握未来中的那些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和价值的无形规律,如经济、金融以及外汇、期货、股票规律等。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经济学家和金融投资家尚未找到如何把握这类无形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

从1991年我们的技术研究工作开始,至2006年四维金融投资技术研究取得成功,历时15年,我们不仅从理论上找到了世界经济学家无法把握宏观经济趋势和金融投资家无法把握外汇、期货、股票的

未来变化规律的症结所在,而且找到了如何破解这种规律的方法。归纳为如下三点:

第一点,有形物质存在于三维空间。三维空间研究的是由一种有形物质形态向另一种有形物质形态的转化规律。把握三维空间中的有形物质变化规律的方法是分析、判断、推测、猜测等“有为”的技术方法。

第二点,无形物质存在于四维时空。四维时空是三维空间和时间的合称。四维时空研究的是无形物质与有形物质的相互转化规律。把握四维时空中的无形物质变化规律的方法是“自然无为”的技术方法。

第三点,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都属于未来的变化规律。未来囊括了所有的无形物质。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属于四维时空中的无形物质与有形物质的相互转化规律,必须使用“自然无为”的技术方法,才能把握这种规律。

我们认为,经济学家无法把握宏观经济规律和金融投资者无法把握外汇、期货、股票的未来变化规律的症结就在于:错误地认为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属于三维空间中的有形物质规律,因而使用把握三维空间有形物质变化规律的分析、推测等有为方法,去把握存在于四维时空中的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

二、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属于四维时空中的“有生无”的转化规律

(一)四维时空:三维空间加上一维时间构成四维时空。三维空间囊括了一切有形物质。时间囊括了一切无形物质。因此,四维时空既包含了三维空间中的有形物质,又包含了时间中的无形物质。

(二)四维时空存在无形物质与有形物质的相互转化规律:根据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形成之前的无形的“道”(0),经过“一”(1)这一阶段的孕育,诞生出一个包含阴阳的完整的物质实态“二”(2),“二”即表示一切存在于三维空间中的有形物质。这一阶段,物质运动形态经历了“由无形物质形态向有形物质形态转化”的变化过程。即“无”生“有”的变化过程。用“无生有”数字式来表示,即为:0-1-2。我们把这一变化过程称之为“一来”。

根据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物质形态的变化过程,既包括“无”生“有”的变化过程,也包括“有”生“无”的变化过程。所谓的“有”生“无”,就是把“道生一,一生二”,反转为“二生一,一生道”。这一阶段,物质形态的变化经历了“从有形物质形态向无形物质形态转化”的变化过程。用“有生无”数字式来表示,即为:2-1-0。我们把这一变化过程称之为“一往”。从而构成一来一往,非常对称。

在四维时空中,既存在由无形物质形态向有形物质形态转化的规律,又存在由有形物质形态向无形物质形态转化的规律。我们把这种“有”与“无”相互转化的规律,称为无形物质与有形物质相互转化规律。这种相互转化规律最初是由无形物质形态向有形物质形态转化,然后再由有形物质形态向无形物质形态转化。循环往复,没有穷尽。

(三)四维时空科学研究的是整个物质世界:四维时空科学研究的范围不仅包括从无形的“道”(0),经过“一”(1)的孕育,逐步诞生出来“二”的有形物质,用数字式来表示,即为:0―1―2,而且包括从“二”的有形物质,经过“一”(1)的孕育,逐步诞生出无形的“道”(0),用数字式来表示,即为:2-1-O。

(四)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属于四维时空中的“有生无”的转化规律:根据以上对四维时空中的有无相互转化规律的研究,我们能够比较清晰地认识到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属于老子“有无相生”中的第二阶段“有生无”的转化规律,即由有形物质形态向无形物质形态转化的规律。对于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而言,是由有形的数据信息向未来无形的数据信息转化。用“有生无”数字式来表示,即是2-1-0。数字式2-1-0不仅仅是用以表示“有生无”的转化规律,重要的是这里面包含了中国古代象数原理,也即万物皆有其象,有象必有数,象为外表,数为内在,象为阳,数为阴,象反映的是有形信息,数反映的是无形的信息,谁能把握事物内在的定数,谁就能把握事物的未来规律。所以只要破译了“有生无”数字式2-1-0,也就意味着破译了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中隐含的数字密码。

三、破译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中隐含的数字密码

(一)破译“有生无”数字式2-1-0

第一步,如何破译“有生无”数字式“2-1-0”中的“2”。

1 “2”表示三维空间中的一切包含阴阳两种形式的有形物质:即表示空间因素的阳性的有形物质,简称空间数字,和表示时间因素的阴性的有形物质,简称时间数字。

2 破译“2”的具体方法是,第一,提取表示空间因素的阳性的有形物质信息,也即空间数字;第二,提取表示时间因素的阴性的有形物质信息,也即时间数字。

空间数字,是指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在前一阶段运行过程中产生出来的表示空间因素的数字,如某个期货品种:上升了1000点,又回落了2000点。其中1000和2000,就属于空间数字。

时间数字是指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在前一阶段运行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与表示空间因素的空间数字相对应的时间数字。如某个期货品种:上升1000个点用了6个月的时间,6个月的时间与1000点相对应,6属于时间数字。又如某个期货品种:回落2000点用了10个月的时间,10个月的时间与2000点相对应,10属于时间数字。

第二步,如何破译“有生无”数字式“2―1―0”中的“1”。

1 “1”是由阴阳各半、质量对称的物质构成的,包含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1”包含了一半阳性的有形物质和另一半阴性的有形物质。

其二,“1”既包含阳性的有形物质――空间数字,又包含阴性的有形物质――时间数字。空间数字和时间数字必须保持完全对应的关系。

2 破译“1”的具体方法包括如下两点:

第一点,提取表示空间因素的阳性的有形物质信息,也即空间数字,然后将提取的空间数字进行周期量化,以确定提取的空间数字属于哪一个空间周期。

空间周期是指临界数字45、450、4500和50、500、5000,按照倍数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列,形成的一系列数字。空间周期又依照升跌幅度的大小,分为标准小周期、标准中周期和标准大周期。

标准小周期:以45和50按照倍数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列,形成的一系列周期数字。递增周期:45,90,135,180,225,270,315,360…等,和50,100,150,200,250,300,350,400…等。递减周期:360,315,270,225,180,135…等,和400,350,300,250,200,150…等。

标准中周期:以450和500按照倍数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列,形成的一系列周期数字。递增周期:

450,900,1350,1800,2250…等,和500,1000,1500,2000,2500…等。递减周期:3600,3150,2700,2250,1800…等,和4000,3500,3000,2500,2000,1500…等。

标准大周期:以4500和5000按照倍数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列,形成的一系列周期数字递增周期:4500,9000,13500,18000,22500…等,和5000,10000,15000,20000,25000…等。递减周期:36000,31500,27000,22500,18000…等,和40000,35000,30000,25000,20000,15000…等。

比如:若提取的空间数字是275,因为275大于250而小于300,所以就把275作为一个250点的标准小周期看待,剩下的25点作为超过250点空间周期的余数。

比如:若提取的空间数字是1200,因为1200大于1000而小于1500,所以就把1200作为一个1000点的标准中周期看待,剩下的200点作为超过1000点空间周期的余数。

第二点,提取表示时间因素的时间数字的正确做法是,找出与提取的空间周期数字相对应的时间周期数字。

时间周期是指与空间周期数字相对应的时间长度。提取的时间周期数字的大小,是依据空间周期数据而定,以确保时间周期数字与空间周期数字的完全对应。而空间周期数字与时间周期数字的对应,说到底,是两组“特别自然数”的对应。

“特别自然数”就是自然数字中,除了1以外,那些没有构成倍数的自然数。如,1、2、3、5、7、9、11、13、17、19、21、23、29、31、35、37、41、43、47、49、53、59等。其他数字,只要与以上这些“特别自然数”构成了倍数的关系,它仍属于“特别自然数”。

比如,与50、500、5000点空间周期所对应的时间周期可以是5分钟K线或50分钟K线、5日K线、5周K线等。表面上看50、500、500不是自然数,但它们是自然数5的倍数,所有也属于自然数。因此说50、500、5000点空间周期与时间周期5分钟K线、50分钟K线、5日K线、5周K线的对应,包含了自然数5与5的对应。

又如,20、200、2000点空间周期所对应的时间周期可以是20分钟K线,也可以是40分钟K线、4小时K线、4日K线。因为这其中,空间周期包含着自然数2,而20分钟、40分钟、4小时、4日K线是自然数2的倍数,所以20、200、2000点空间周期与时间周期20分K线、40分钟K线、4小时K线、4日K线构成对应关系。

由于“1”是由阴阳各半、质量对称的物质构成的,空间周期数字和时间周期数字中的两组自然数的完全对应,就是确保“1”的阴阳物质的对称。

第三步,如何破译“有生无”数字式“2-1-0”中的“0”。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还必须从“有生无”数字式“2-1-O”说起。“2-1”表示的是,阴阳两种形式的有形物质信息――空间数字和时间数字“2”,向空间周期数字与时间周期数字完全对应组合的“1”转化。此时的物质形态仍属于三维空间的有形物质。

1 “1-0”表示的是空间周期数字与时间周期数字完全对应组合的“1”向无形物质的“0”转化。此时的物质形态已转化为无形物质。

2 “0”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它存在于时间中。由于时间囊括了一切无形物质,我们要把握“0”这种无形物质的规律,就必须从“1-0”化生阶段中的时间周期数字入手。

破译“O”的方法包括如下两点:

第一点,计算时间周期K线数字:就是从“1”包含的时间周期数字人手,计算空间周期数字范围内的时间周期K线数字。

比如,美元指数从昨天的最低点81.000开始,到今日的最高点81.500,总计上升500点。据此,提取的空间周期数字应是500点,时间周期数字应是5分钟K线。

计算时间周期K线数字的方法是,在空间周期数字500点的范围内,计算从最低点81.000到最高点81.500之间,共有多少根5分钟K线数字。若得出5分钟K线数字是12,12就是时间周期K线数字。

第二点,时间周期K线数字是数字密码。在“1-0”化生阶段中,是“1”化生出了“0”。同样道理,“1”包含的空间周期数字和时间周期数字,化生出了“0”包含的时间周期K线数字。时间周期K线数字就是那些隐藏在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中,并且对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起着支配或决定性作用的数字密码。

(二)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的创立: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属于“有生无”的转化规律,所以要想破译这种规律,必须首先破译老子“有生无”数字式“2-1-0”的密码含义,创立一套完整的、可重复使用的、具有自然无为属性的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

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属于四维时空中的自然无为的规律。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试图以有为的方法去把握的这种自然无为的规律的做法,是注定要失败的。这就要求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既不可以掺杂任何在三维空间科学研究中人们业已习惯的有为的技术方法,也不可以使用文字语言,因为文字语言是三维空间的产物,是人与人交流所必须使用的“有为”的技术手段,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切性的缺点,所以必须使用数字语言。数字是自然的产物,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唯有使用数字语言,才能以自然无为的方式,直观地、准确地把握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

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为: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之“有生无”的转化规律=已经到达的空间周期数字+提取的空间周期数字+提取的时间周期数字+计算得出的时间周期K线数字。解释如下:

1 “已经到达的空间周期数字”,是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在前一个阶段运行过程中已经到达的空间周期数字,它相当于“有生无”数字式“2―1―0”中的“2”。

2 “提取的空间周期数字+提取的时间周期数字”,不是一般的数字相加,而是从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前一阶段的时空周期数字中提取的一对完全对应的空间周期数字和时间周期数字。它相当于“有生无”数字式“2―1―0”中的“1”。

3 “计算得出的时间周期K线数字”,是在空间周期数字的范围内,计算时间周期K线得来的一组时间周期K线数字,它相当于“有生无”数字式“2―1-0”中的“0”。

为了简化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我们不妨用N来表示“宏观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有生无’的转化规律”,N=已经到达的空间周期数字+提取的空间周期数字+提取的时间周期数字+计算得出的时间周期K线数字。

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包括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计算出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已经到达的空间周期数字”。

第二步,根据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在前一阶段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时空数字,首先“提取空间周期数字”,然后根据提取的空间周期数字,“提取时间周期数字”。

第三步,根据已提取的时间周期数字,“计算得出时间周期K线数字”。

最后,根据计算得出的时间周期K线数字,也即密码数字,可以确定并预知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未来一个周期的运行趋势和升跌周期数字。

四、四维金融投资技术的应用

(一)四维金融投资技术的计算实例

1 2009年4月29日计算伦敦铜近期和中远期的运行趋势及空间周期数字。

已知:伦敦铜从2008年7月2日最高点8940,下跌至2008年12月23日的最低点2825,共计下跌了6115点,6115点包含了一个6000点的标准空间周期。

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计算伦敦铜从最高点8940下跌6000点空间周期所到达的周期数字,即8940-6000=2940。

第二步,根据已有的空间周期数字6000,取用的时间周期为60日K线。

第三步,根据时间周期60日K线,经过计算得出伦敦铜6000点下跌空间周期范围内的60日K线数字是3。

兹列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如下:

N=2940+6000+60日K线+3

根据以上计算式中的空间周期6000、时间周期60日K线和K线数字3,得出计算结果如下:

其一,就中远期而言,2009年伦敦铜有3000点的上升空间,伦敦铜将要到达的空间周期点位是6817-6900点。

其二,就近期而言,伦敦铜从4月16日的高点4885开始,有一个1000点的下跌空间周期,也即伦敦铜将要下跌至3900-3800点。之后,伦敦铜将开始反转,进入一个1000点的上升空间。

2.2008年10月28日计算中国股票综合指数“中证流通”(代码:399902)下一个空间周期的运行趋势及空间周期数字。

已知:“中证流通”从2008年1月15日的最高点5736.52,下跌至2008年10月28日的最低点1626.04,总计下跌了4110.48点。4110.48点包含了一个4000点的标准空间周期。

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计算“中证流通”从最高点5736.52,下跌4000点空间周期所到达的周期数字,即5736.52-4000=1736.52。

第二步,根据已有的空间周期数字4000,取用的时间周期为40日K线。

第三步,根据时间周期40日K线,计算得出最高点5736.52至1736.52之问的40日K线的数字是6。

兹列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如下:

N=1736.52+4000+40日K线+6

根据以上计算式中的空间周期4000、时间周期40日K线和K线数字6,得出的计算结果是:2009年“中证流通”有2000点的上升空间,将要到达的周期点位是3603-3700。届时“中证流通”到达此点后,将会出现一个500点以上的回跌空间。

(二)四维金融投资技术的准确率

四维金融投资技术是人类科学史上第一项超三维空间科学的技术。根据宏观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有生无”转化规律的自然属性,四维金融投资技术是在破译了老子“有生无”数字式“2-1-0”的基础上成功创立出一套自然无为的、可重复使用的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在整个计算过程中,它使用的全部是数字语言,没有加入半点人为的分析、推测的成分,所以四维金融投资技术能够达到100%的准确率。

(三)四维金融投资技术的应用范围

1 四维金融投资技术可以用于计算和把握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经济规律。只要有详细的、完整的经济或金融运行数据(包括月、季、年的数据),我们就能够掌控经济变化的动态情况:其一,宏观经济运行趋势是继续平稳的向上运行还是将出现经济下滑?其二,若继续平稳运行,可以计算出宏观经济走势将平稳运行至未来哪一年。其三,可以提前一至三年计算出宏观经济走势下滑的大致时间。

2 四维金融投资技术可以用于计算和把握国际外汇市场、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所有投资产品的运行规律。

3 四维金融投资技术可以用于计算和把握现货市场中的任何一个产品的运行趋势。

五、四维金融投资技术的科学价值与市场价值

(一)四维金融投资技术的科学价值

第一,技术的准确性。四维金融投资技术是人类科学史上第一项四维时空科学的技术,具有100%的技术准确率。

第二,技术的可重复性。四维金融投资技术效法老子“有生无”数字式“2-1-0”,创立了一套自然无为的、可重复使用的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通过提取和计算相关数据,就可以十分准确地计算出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未来的变化趋势。

第三条,技术的社会贡献性。有了四维金融投资技术,我们可以做到:

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运行趋势,预知经济危机的发生时间,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避免危机的发生。

准确把握世界金融市场中的任何一个金融产品的运行趋势和升跌周期数字,帮助那些需要得到技术支持的投资财团,避免投资失败悲剧的重演。

四维金融投资技术的诞生,不仅在理论上理清了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是一种什么样的规律,而且在技术上破解了这个困扰着全世界经济学家和金融投资者200多年的世界性难题,结束了经济学家和金融投资家不能把握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的历史。

(二)四维金融投资技术的市场价值

数字经济论文篇(6)

众多媒体解读报告,为什么都用“说数”和“数说”的形式呢?因为在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数字比文字更加醒目。

数字经济论文篇(7)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经济增长、财政赤字、通货膨胀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热议的话题。部分学者认为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密切联系。uribe(2002)发现不可持续的财政赤字持续扩大是导致货币过度发行从而引发通货膨胀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有很多学者认为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并无显著关系。stanley fisher和william easterly(1990)证明,工业化国家赤字规模在gdp1%、发展中国家赤字gdp2.5%以下,则赤字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将不会引发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间的关系同样引发很大的讨论。干霖、董智勇(2011)发现gdp、cpi对各自贡献率和交叉贡献率均为近似余弦曲线。很多学者还对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进行了探究。戴蕾、王叙果(2011)发现虽然2008年政府财政赤字是可持续的,但公众预期通货膨胀率以及汇率的变动会对未来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产生影响。

已有研究成果多数是采用理论分析论证法,缺乏实证分析。多基于凯恩斯古典经济学或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上的剖析。针对已有研究缺陷,本文拟运用var计量分析模型,并辅助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技术,对财政赤字、经济增长及通货膨胀的内在关系做一系列的实证分析检验、评价和预测。

二、模型构建与分析

本文的数据是从1980年至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r)、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defbg)、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cpir)三个指标所构成的时间序列。数据从中国统计局网站的《中国统计年鉴》中获取。经单位根检验,三个变量均不存在单位根过程,由于序列趋势平稳或随机平稳,所以可以继续进行后续var模型构建和脉冲响应分析。

1.模型构建

用gdpr、cpir、defbg三变量构造var模型,再借助aic、hq、sc、fpe准则为方程确定合适的阶数,四个标准结果为:3,3,2,3,因此,将阶数定为3。

通过参数估计,具体的var模型如图:

2.模型评价

通过对模型残差的正态性检验、相关性检验以及条件异方差检验,证明残差服从正态分布、无相关性和异方差性。表明模型拟合的很好。

3.格兰杰因果检验

原假设 f统计量 p—value 结论

gdpr不是cpir和defbg的格兰杰原因 2.9841 0.01324 拒绝

cpir不是gdpr和defbg的格兰杰原因 1.8077 0.1138 接受

defbg不是cpir和gdpr的格兰杰原因 0.5401 0.7755 接受

从检验结果可以得出,gdpr是cpir的格兰杰原因,而cpir不是gdpr的格兰杰原因,表明说明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效应是单向的。gdpr是defbg的格兰杰原因,而defbg不是gdpr的格兰杰原因,表明经济增长对赤字的传导效应也是单向的,经济增长有助于削减财政赤字水平,但财政赤字也并非导致经济增长或谁退的显著原因。cpir与defbg间无格兰杰因果关系,表明通过膨胀对财政赤字无显著的因果影响,反之亦然。证明通胀和赤字间的相互影响是不明显的,存在间接的影响,不构成直接因果关系。

4.脉冲响应分析

本文每个变量扰动的脉冲响应关系如下:

由图1-1得出:gdpr对cpir当期及未来的影响都是正向的,验证了经济增长推动通货膨胀的增长。gdpr对defbg当期及未来的影响都是负向的,表明经济增长有助于财政赤字的减少但并不显著。由图1-2得出:cpir对gdpr当期有负向的影响,表明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抑制作用。cpir对defbg当期有较小正向影响,而后影响由正转向负并不断减弱,表明通货膨胀使得财政赤字在短期内小幅波动。通货膨胀一方面增加通货膨胀税、所得税、商品税提高财政收入、降低赤字,另一方面由于抑制

经济会迫使政府增大财政支出、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发行国债来抑制通胀并增加转移支付,增大财政赤字,政府作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通货膨胀对财政赤字的影响并没有显著作用。由图1-3得出:defbg对gdpr短期有较显著正向影响,而后转为负向影响,表明赤字对在短期拉动经济增长,长期由于财政挤出效应不利于经济增长。可见积极地财政政策在短期有效但不宜长期施行。defbg使cpir在短期内上下震荡,从第3期后转为负向影响并于第4起达到最大并最终减小为零。短期内对通货膨胀的正向作用可以由于财政政策的货币化,政府被迫采用增大货币供应量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从而增大通货膨胀率。长期财政赤字抑制经济增长,继而带来着物价水平的下降,并最终随着赤字对经济影响的逐步减弱而减弱至相对稳定水平。此外,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在第二期是达到最大。综合图1-4,defdg对gdpr及cpir的脉冲响应高度一致,可以得出财政赤字从影响经济增长到影响通货膨胀存在一期的时滞现象。因此,如果政府进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三年后适当地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将对通货膨胀起到更好的抑制效果。

三、结论和建议

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和财经赤字具有单向传导作用。财政赤字短期促进、长期抑制经济,因此财政政策不宜长期使用。通货膨胀短期、长期皆抑制经济,中国国情与菲利普斯曲线不符,因此稳定物价作为首要宏观政策是重要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皆非中性,货币政策更显著,财政政策更独立。财政赤字从影响经济增长到影响通货膨胀的存在一期时滞,因此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三年后配合适当紧缩的货币政策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uribe. a fiscal theor y of sovereign risk[r]. 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 2002

数字经济论文篇(8)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新闻的比重日益上升,尤其是专业类的财经媒体,其影响也在逐步扩大。而在经济新闻报道中,无论是报道宏观经济,还是具体企业,都需要借助大量产值、增速等统计数据来说明问题,因为数字可以从量化的角度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反映新闻事物的发展状况。一方面数据可以作为辅材料,解答或证明新闻中存在的问题,解释概念或说明事物特征,帮助受众更好的理解新闻内容;另一方面是将数字作为主体,对其进行详细的阐释,帮助受众理解经济数据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含义。专业的财经媒体是一种“窄播”形式,直接表现数字,势必影响传播效果,所以需要记者恰到好处的运用数据,深入浅出的分析经济现象,讲清经济道理。

一、数字意义的符号学阐释

数字作为语言的一部分,除了计数功能外,还肩负着传播历史文化信息的重担,所以说数字体系作为语言符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具有符号传播的特性,其和文化的传播紧密相连,数字的背后具有文化的支撑,因为“每个数字都是能指和所指结合的单个符号,其他数词是在单个符号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符合符号……,数词具有其他语言符号所具有的形和义之间的任意性,复合符号在行与义之间有理可依据,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的非一一对应性及符合复合符号的社会性等。”①所以,数字作为一种抽象的文化符码,从本质上说,是人们用数字来理解其他领域中的观念,在数字领域中,表现为数字的本体特征,而在认知领域,则表现为纷繁复杂的文化内涵。

符号学鼻祖索绪尔将符号分为所指和能指,两者之间关系的结合便产生了符号的意义,是一种二元论。而皮尔斯和索绪尔不同的是,他将符号现象分为符号、对象、解释项,解释项的存在是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皮尔斯认为“没有解释项,符号的意义便无从理解”。皮尔斯的理论重视解释者的作用,不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系统,强调社会、文化对于符号解释的重要影响。所以他的观点比索绪尔的理论更合理,解释力更强。在皮尔斯的基础上,美国的哲学家、符号学家莫里斯认为符号涉及三方面的关系:即形式意义、存在意义和实用意义,将该论断应用于语言符号系统研究中,便得出了语言符号的三种意义: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这当然也包括数字符号的意义。数字的指称意义“是语言符号和它所代表的客观世界中的某一实体或事件之间的关系所反映的意义,是语言符号的基本内容所传递的主要信息,它往往与字面意义重合”,数字的指称意义在经济、金融、投资或统计报告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表达的是确切的数量和比例,特点就是精确严明、客观准确。数字的语用意义是三种意义中较难把握和表现的,它体现的是数字符号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而我们的经济报道在运用数字方面恰恰忽略了这一层面的意义,经常干巴巴的罗列经济数字,没能展示这些冗杂数字背后的深层内涵及对于受众的影响。本质上来说,经济新闻使用数字是为了表达意义,是以数字为手段来达到表达观点的目的,所以如何使用数字,才能达到最大的传播效果则是传播者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经济新闻中数据语用意义的缺失

数字的语用意义是三方面中最难把握和表现的。符号学中对于语用意义的定义为语言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可进一步细分为数字传播者与数字的关系和受众与数字间的关系。由于传者和受众处于不同的立场,代表不同的观点,所以对于同一组经济数据会有不同的解读,在经济新闻中数据不再仅仅作为资讯的本质性和事实性,更重要的是其服务性和市场的需求性。而我们的媒体工作者往往忽视了受众在经济数字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站在受众的立场分析、阐释经济数据,结果造成了文中数据泛滥,枯燥无味,影响了新闻整体的传播效果。经济新闻中数据语用意义的缺失主要存在以下两类问题:

1、数据传播失真

忽视数字符号的语用意义结果可能会造成数据传播的失真,这里的失真不是经济数据和现实的不符,而是表达和理解的错位。比如受众对于一些经济数据,如PPI、CPI、GDP、PMI的理解会和媒体运用数据想要表达的观点不一致,引起不同程度的质疑,例如“各省的GDP的加总数高出全国GDP数万亿元人民币,各省的GDP增速几乎都高于全国GDP增速好几个百分点。”在这里,文本的意义失去了终结性和一次性,具有无限阐释的可能,就好像对于同一经济数据,官员认为是科学的,民谣的阐释则是:张家有财一千万,邻居九个穷光蛋,一平均个个都是杨百万。②

针对数据传播失真的现象,要想加以解决,首先需要确定立足点,经济新闻在对经济数据进行解读的过程中,要把“新闻话题处理成公共语言,把对数据的观点编入公众习语,”这样更易于受众接受这些声明和观点。当新闻中对于经济数据的解读不是站在受众立场,而是以一种宣传的姿态来表达,很多经济数据往往就被赋予固有的意义,报道透露出意识形态编码形成的表象。问题的症结在于对数据的阐释过程中,媒体将更多的话语权交给了所谓的权利部门,但是数据最大的影响是对广大的普通民众,民众对于数据解释的缺失,是造成传播失真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新闻的采访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机会留给普通受众,以此来消解数据失真给受众带来的排斥感。

2、数据表现方式缺乏新意

经济新闻中,数字的语用是重头戏,很多新闻都是出自统计数据,但是如何传播那些枯燥冗杂的数字信息却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数字的语用意义不但需要传播者站在受众的立场思考问题,同时也需要运用受众易于理解的语言及方式进行表达。经济新闻中和数据相伴的就是专业术语,对一般受众来说理解起来确实具有难度,这就需要我们消化理解数据信息,深入浅出,进行形象化表达。例如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曾在“节约用水宣传周”报道中说:“我国的水资源拥有量只占世界人口平均数的1/4,我国600多座城市,就有300座缺水,其中108座严重缺水。打个比方,如果世界人均每天一桶水的话,那么我国南方人均只有一壶水,华北地区人均只有一杯水。”主持人用一连串的数字加比喻,揭示了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实,形象、易记,让人警醒。在具体的应用中,我们是通过对比来表现数字,还是通过折算把数字形象化,亦或其他的表现方式,这应视情况而定,运用得好,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数字的语用意义也就得到了最大的呈现。

综上所述,经济数据的背后具有文化的内涵,是符号意义的传播过程。数字符号的语用意义是“受众本位主义”的一种体现。在新闻中,能否站在受众的立场和角度解读经济数据,是做好新闻的关键。数字运用的科学、合理,传播效果就会比较理想,否则就会造成传播失实或失真等现象。既不能很好的表达作者的观点,也影响受众的理解,造成传播障碍。■

参考文献

①刘晓雪:《汉语言中数字的符号意义及翻译探讨》,《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

数字经济论文篇(9)

关键词:赤字刚性 经济增长 支出有效性 基础设施

引言

根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践,凯恩斯主义主导下的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确实带来这些国家战后二十年间的繁荣。但在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出现“滞胀”,凯恩斯主义在理论上无力解释,在政策上无法给出强有力的建议。因此,一些否定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开始出现,这些理论认为过高的政府支出和由此带来的财政赤字会抬高利率,对私人投资有挤出效应,如戴蒙德在其著名的戴蒙德模型中指出,如果政府购买有一个永久性的增加,最终会导致高的均衡利率水平和低的资本存量,并影响长期增长。

如果经济持续增长率比较高,即使政府施以较大规模的财政赤字用于发展经济,对国民经济也没有危害,或危害很小。这是因为本国经济的吸纳能力随着国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而相应加强,价格水平不会出现明显上涨。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所言,在实际产出增长的经济中,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引起货币需求的相应提高。由于货币需求增加得越多,通货膨胀越低,因此,增长的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率相对较低。但是,如果经济增长率很低,即使存在少量的赤字,它对国民经济也有可能造成危害。

以上是理论界关于财政赤字效应的两种基本对立的观点,这种争论仍在持续。但撇开这两种观点,一个事实是不管财政赤字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如何,一些国家长期实行赤字财政的结果确实导致了一个越滚越大的累积赤字额,并且在赤字债务化的过程中转化成为一个巨大的累积债务额。尽管人们对于赤字效应的观点不一,但对于一个巨大的累积赤字额与债务额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少有质疑。

本文讨论的问题是,一个国家在某一年经历了外在冲击之后在当期出现了财政赤字,但赤字在接下来的年份中还会继续存在并不断上升,尽管这种外在的冲击已经消除。本文探讨这种“赤字刚性”的原因,并且如果默认一个巨额的累积赤字以及债务存在负面影响的话,试图给出一些压缩以至最终消除“刚性赤字”的建议。

赤字用于消费性支出情况的模型分析

本文考虑一个处于均衡增长路径上的封闭经济体。假定该国在t期正常的政府支出为Gt0,简便起见亦假定不存在政府转移支付,政府支出的增长率为gG且gG>0;正常的国民收入为Yt0,其增长率为gY且gY>0;税率为t,跨期不变;由于该经济体处于均衡增长中,则gG与gY均跨期不变。在正常年份中,该经济体并没有遭到外来冲击,因此预算平衡得以实现,即有Gt0=tYt0,并且政府支出的增长率与国民收入增长率也相等,即gG=gY=g,g为一个正的常数。设预算赤字为BDt(Budge Deficit),则有:

BDt=Gt0-tYt0

显然,在正常年份有BDt=0。

现假定该经济体在t期经历了一个外来冲击,如经济衰退或战争,则政府支出额外增加了Gt,Gt>0,则有初始赤字BDt=Gt。如果政府将赤字用于消费性支出,则本质上与私人消费支出无异,考虑到额外的政府支出(此处为消费性支出)对国民收入有一个乘数效应,即“引致收入为Yt=αGGt,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有,c为边际消费倾向。”则在t期,有:Gt=Gt0+Gt;Yt=Yt0+Yt

接下来考虑t期的冲击对下一期即t+1期的影响。由于t期政府将赤字全部用于消费,对资本积累没有影响,因此gG=gY=g跨期稳定。在t+1期,有:

由于税率t跨期不变,则有:

由于在t期仍有BDt=0,即Gt0=tYt0,且gG=gY=g,代入上式,有:

由于BDt=Gt,则上式变为:

因为0

经计算,有:

一般地,有:

直观地,有:

因此,在t期由于外在冲击导致的一个财政赤字BDt,如果全部用于政府消费,则会在接下来的年份也带来一个持续性的财政赤字。至于要比较之后年份的财政赤字(称之为引致赤字,下同)与初始赤字之间规模差异,由于各个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c、税率t和国民收入增长率g均不相一致,因此引致赤字与原始赤字间的规模比较需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g>0,BDt+i+1=(1+g)BDt+i(1+g)BDt+i>BDt+i,引致赤字的规模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扩大。参照多恩布什等给出的例子,有“c=0.8,t=0.25”,则:

,如果0

显然,BDt+2>BDt+1,但BDt+2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引致赤字的规模并没有立即超过初始赤字的规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年增长,越积越大,并最终会超过初始赤字的规模。

从以上的分析可见,政府支出在某一期的突然扩大并且用于政府消费确实会带来“赤字刚性”。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一定的经济规模需要一定的政府支出规模,一定的经济增长率需要一定的政府支出增长率,所以政府在某一期有一个额外支出后,接下来各期的支出增长率在原来的基础上延续,并不能因为要弥补赤字而有所下降,这是由客观经济状况所决定的。虽然政府额外的支出会对国民收入有一个引致增长,并扩大税基,在税率t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政府收入,这只能部分弥补前期的赤字,因为政府消费不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率,即始终有gG=gY=g。如在t+1期,有:

即在接下来的年份中引致赤字总是正的,并且政府还是用于消费,则引致赤字在之后的年份也会发挥效应;同时,初始赤字仍将在初始期之后的每一期发挥效应,如在t+2期,有:

依此类推,如果在某一期有一个额外的政府赤字,并且政府将之用于消费,则经济的长期增长率保持在与原先持平的水平,那么在接下来的年份中确实存在某种“赤字刚性”,表现为引致赤字总是为正且持续增长。

赤字用于投资性支出情况的模型分析

索洛模型认为,当每单位有效劳动平均资本量k不再变动时,经济就踏上了平衡增长路径,此时国民收入的增长率gY=n+gA,其中n为人口增长率,gA为有效劳动即知识的增长率,对应上一部分则有gG=gY=g=n+gA。若该平衡增长路径上的经济经受了某种外来冲击,如储蓄率上升,这会暂时性地提高每单位有效劳动的资本存量k,并且有,则gY=n+gA+>n+gA,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也会随之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k会继续上升并且最终使得=0,则此时gY=n+gA+=n+gA,即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又回到原先的水平。

按照索洛模型的分析,如果政府在某一期发生了赤字并将之用于投资支出,那么这与储蓄率上升的冲击对于经济平衡增长路径的影响是类似的,即政府的行为使得每单位有效劳动的资本存量k会暂时性地上升并使得gY>n+gA,但最终仍会使gY回落到冲击没有发生前的水平。对照前文的分析,以t+1期为例,有,此时gG=gY=g=n+gA已不再成立。由于gY>n+gA=gG,则相比于赤字用于政府消费的情况,t+1期的赤字BDt+1将会下降,而且这个过程会持续一段时间,此期间内每一期的引致赤字都将下降,直到冲击效应消失、gY回复到n+gA的水平为止。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如果政府将赤字用于投资性支出,那么“赤字刚性”有可能被压缩,压缩的程度取决于gY上升的程度和高于n+gA的持续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赤字刚性”的压缩肯定有一个时间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之后,如果赤字还存在,那么“赤字刚性”仍将持续。

赤字用于其他支出情况的模型分析

其实本文讨论的问题现在已经非常明朗了,即政府如果在某一期出现赤字,那么克服“赤字刚性”的途径就是使得经济的长期增长率有一个持续性的增长。由于在平衡增长路径上的国民收入增长率gY=n+gA,那么可能的途径就只能是提高人口增长率n和知识的增长率gA,本文集中讨论gA提高的情况。

因此,如果要避免“赤字刚性”,那么政府赤字支出的着力点应该是尽量提高知识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以此来持续性地提高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并最终克服“赤字刚性”。那么政府如何来提高知识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呢?知识生产函数为A・=B(αKK)β(αLL)γAθ,可以发现如果有β+γ+θ≥1,则规模报酬递增,那么政府如何进行赤字支出才能使得β+γ+θ≥1呢?如果从知识生产函数本身出发,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而且目前理论界也没有太多的研究。但若从知识本身的性质出发,认识可能会更进一步。众所周知,公共品私人提供的结果就是供给不足,类似地,由于知识具有非竞争性和至少是部分的非排他性,那么知识由私人提供的结果也必然是供给不足。既然知识供给不足,则可粗略地认为知识生产函数还没有达到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那么政府可将当期的赤字投入到知识的生产中去,扩大知识生产的规模以期获得递增的规模报酬,从而提高国民收入的长期增长率并最终克服“赤字刚性”。

结论与启示

由上可知,“赤字刚性”的抑制和克服必须依赖于经济长期增长率的提高来提供一个更大的税基,而这取决于政府赤字支出的有效性:若政府将财政赤字用于消费性支出,那么赤字支出的有效性完全丧失,对长期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和“赤字刚性”的抑制没有任何作用;若政府将财政赤字用于普通的投资性支出,则支出有效性部分存在,至少在一定时期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率并抑制“赤字刚性”;如果政府将赤字用于对知识生产的投入并致力于扩大知识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此时赤字支出的有效性是完全的,因为经济长期增长率可以获得持续性的提高,“赤字刚性”会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从另一个角度看,各国经济实践中“赤字刚性”的存在也证实了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其实是缺失的,赤字支出是无效的。

其实,以上的结论可以从赤字支出推广到整个政府的财政支出,即政府支出中投资性支出和对知识生产的投入所占的比重越高,那么长期经济增长率就越高,则政府在未来可以获得一个更大的税基和更多的税收收入。不过,相比于政府直接投资,政府对知识生产的投入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因为普通的投资性支出的效果会受到当期的生产效率的制约,而更多的知识的生产则直接提高当期和未来的生产效率。

日本经济在战后高速发展,其面临的真正的危机就是1973年的“石油危机”以及随后的西方世界全面的经济危机,日本政府遂通过大规模的政府支出,进而是赤字支出来刺激国民经济。当时的日本政府投巨资兴建了大批基础设施,不仅在城市,而且在人口密度很低、经济增长潜力不大的乡村地区也是如此。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属于投资性支出的范畴,虽然根据以上的分析投资性支出至少在一定时期内抑制“赤字刚性”,但事实上在日本连投资性支出的“部分”有效性也没有发挥出来,因为那些基础设施很多都是没有发挥效用的。

日本的状况对快速发展的中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即应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技术创新的深入,使得财政赤字能够对经济增长发挥出有效的正效应。

数字经济论文篇(10)

1.信息管理困难,制约数字环境出版产业经济发展现实中,在数字模式的催生下,一些公民有意识地构建一个公共信息评论或转发的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将一些付费文章、杂志、书籍等进行免费传播,导致出版产业的经济发展面临盗版及违法出版的困境。事实上,期刊社、出版社等也可以将文章通过数字途径进行传播。然而,由于数字出版的公开性和复杂性等原因,容易出现数字出版平台管理的漏洞,会制约这种新兴出版产业经济的发展。

2.网络出版文化价值取向偏离由于网络自身传播速度快的特性,使得网络出版文化产业的内容存在许多问题。如:传播方式、传播者身份、传播时间地点和经营者都出现了虚假性,最突出的就是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目前看来,数字环境中存在大量抨击社会、阴暗心理、极端思想的内容,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黑色网络出版文化,使人们扭曲自身的价值取向,也影响了出版产业经济的发展。

3.出版产业容易形成泡沫产业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热情高涨,纷纷建设网络出版产业基地,举办数字出版活动,这对推动各地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提高数字出版产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建基地和办展会比较容易见成效,因而近年形成了一股基地和展会热。有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多数出版社都已构建数字出版平台,相关的出版企业也进行了有效的联合,逐步构建了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在数字环境的影响下,不少出版企业也顺利转型为专职数字出版企业。然而,由于缺乏科学论证和规划,出版产业内部行业的重复建设、数字出版产业的盲目发展则容易形成数字出版产业的泡沫。

4.出版产业文化内容创新不足在数字环境的带动下,出版产业文化也不断发展。而目前中国所流行的网络出版发行,都是受广为传播的网络文学的影响而创建,在出版发行方式的设置和作品的选择上大同小异。深入调查目前成功的网络出版作品,其背后都蕴涵着本土化精神的力量,中国有美丽富饶的五千年文明历史,坐拥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丰富的文学素材,但却鲜有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和价值观的网络文学产品问世,这其实也是中国数字出版经济发展的重大不足。

二、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1.加强数字出版监管,营造健康的数字出版产业经济发展环境加强数字出版监管,一方面,要采取透明方式在网上公开,通过民众监督,严把数字出版中网络文化的真实性和价值性;另一方面,积极研究和借鉴国外管理经验,理顺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的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加快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经济顺利的发展。内容管理是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管理的重点之一,不仅要严格制止,还要提高防范,对于涉及不良内容的数字出版企业,要立即制止并根据其情节给予经济处罚。在数字出版环境下,有关部门应对出版产业的主体进行有效界定。由于数字环境下所参与的主体具有多样化特性,对出版主体难以有效界定,而这对于需投入大量资金与精力,并涉及侵权与侵权赔偿的出版业而言十分不利。实际上,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在网络上进行传播,而这也使得出版者众多,因此明确出版主体将大大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促进出版产业经济发展。

2.用正确价值观指引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经济的发展随着数字环境中网络文化给人们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带来的很大影响,出版产业数字化出版的价值取向已成为重要环节,因此只有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数字出版健康而有序的发展,才能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当前,数字环境的不断发展也带来诸多弊病,解决这些“疑难杂症”需要建立和完善计划机制,并使其具备长效性。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经济发展,以先进文化占领数字出版宣传阵地,建设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出版产业生态环境,是出版产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上一篇: 管理理论论文 下一篇: 无机化学课程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