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维修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8 14:55:20

故障维修论文

故障维修论文篇(1)

(2)先外部后内部:应先检查设备有无明显裂痕、缺损,了解其维修史、使用年限等,然后再对机内进行检查。拆前应排除周边的故障因素,确定为机内故障后才能拆卸,否则,盲目拆卸,可能将设备越修越坏。

(3)机械后电气:只有在确定机械零件无故障后,再进行电气方面的检查。检查电路故障时,应利用检测仪器寻找故障部位,确认无接触不良故障后,再有针对性地查看线路与机械的运作关系,以免误判。

(4)先静态后动态:在设备未通电时,判断电气设备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以及保险丝的好坏,从而判定故障的所在。通电试验,听其声、测参数、判断故障,最后进行维修。如在电动机缺相时,若测量三相电压值无法着判别时,就应该听其声,单独测每相对地电压,方可判断哪一相缺损。

(5)先清洁后维修:对污染较重的电气设备,先对其按钮、接线点、接触点进行清洁,检查外部控制键是否失灵。许多故障都是由脏污及导电尘块引起的。

(6)先电源后设备:电源部分的故障率在整个故障设备中占的比例很高,所以先检修电源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7)先普遍后特殊:因装配配件质量或其他设备故障而引起的故障,一般占常见故障的50%左右。电气设备的特殊故障多为软故障,要靠经验和仪表来测量和维修。

(8)先后内部:先不要急于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在确认设备电路正常时,再考虑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

(9)先直流后交流:检修时,必须先检查直流回路静态工作点,再交流回路动态工作点。

(10)先故障后调试:对于调试和故障并存的电气设备,应先排除故障,再进行调试,调试必须在电气线路速的前提下进行。

2检查方法和操作实践

(1)直观法直观法是根据电器故障的外部表现,通过看、闻、听等手段,检查、判断故障的方法:①检查步骤:调查情况:向操作者和故障在场人员询问情况,包括故障外部表现、大致部位、发生故障时环境情况。如有无异常气体、明火、热源是否靠近电器、有无腐蚀性气体侵入、有无漏水,是否有人修理过,修理的内容等等。初步检查:根据调查的情况,看有关电器外部有无损坏、连线有无断路、松动,绝缘有无烧焦,螺旋熔断器的熔断指示器是否跳出,电器有无进水、油垢,开关位置是否正确等。试车,通过初步检查,确认有会使故障进一步扩大和造成人身、设备事故后,可进一步试车检查,试车中要注意有无严重跳火、异常气味、异常声音等现象,一经发现应立即停车,切断电源。注意检查电器的温升及电器的动作程序是否符合电气设备原理图的要求,从而发现故障部位。②检查方法:观察火花,电器的触点在闭合、分断电路或导线线头松动时会产生火花,因此可以根据火花的有无、大小等现象来检查电器故障。例如,正常紧固的导线与螺钉间发现有火花时,说明线头松动或接触不良。电器的触点在闭合、分断电路时跳火说明电路通,不跳火说明电路不通。控制电动机的接触器主触点两相有火花、一相无火花时,表明无火花的一相触点接触不良或这一相电路断路;三相中两相的火花比正常大,别一相比正常小,可初步判断为电动机相间短路或接地;三相火花都比正常大,可能是电动机过载或机械部分卡住。在辅助电路中,接触器线圈电路通电后,衔铁不吸合,要分清是电路断路还是接触器机械部分卡住造成的。可按一下启动按钮,如按钮常开触点闭合位置断开时有轻微的火花,说明电路通路,故障在接触器的机械部分;如触点间无火花,说明电路是断路。动作程序:电器的动作程序应符合电气说明书和图纸的要求。如某一电路上的电器动作过早、过晚或不动作,说明该电路或电器有故障。另外,还可以根据电器发出的声音、温度、压力、气味等分析判断故障。运用直观法,不但可以确定简单的故障,还可以把较复杂的故障缩小到较小的范围。

(2)测量电压法测量电压法是根据电器的供电方式,测量各点的电压值与电流值并与正常值比较。具体可分为分阶测量法、分段测量法和点测法。

(3)测电阻法可分为分阶测量法和分段测量法。这两种方法适用于开关、电器分布距离较大的电气设备。

(4)对比、置换元件、逐步开路(或接入)法。①对比法:把检测数据与图纸资料及平时记录的正常参数相比较来判断故障。对无资料又无平时记录的电器,可与同型号的完好电器相比较。电路中的电器元件属于同样控制性质或多个元件共同控制同一设备时,可以利用其他相似的或同一电源的元件动作情况来判断故障。②置转换元件法:某些电路的故障原因不易确定或检查时间过长时,但是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利用率,可转换同一相性能良好的元器件实验,以证实故障是否由此电器引起。运用转换元件法检查时应注意,当把原电器拆下后,要认真检查是否已经损坏,只有肯定是由于该电器本身因素造成损坏时,才能换上新电器,以免新换元件再次损坏。③逐步开路(或接入)法:多支路并联且控制较复杂的电路短路或接地时,一般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冒烟、有火花等。电动机内部或带有护罩的电路短路、接地时,除熔断器熔断外,不易发现其他外部现象。这种情况可采用逐步开路(或接入)法检查。逐步开路法:遇到难以检查的短路或接地故障,可重新更换熔体,把多支路交联电路,一路一路逐步或重点地从电路中断开,然后通电试验,若熔断器一再熔断,故障就在刚刚断开的这条电路上。然后再将这条支路分成几段,逐段地接入电路。当接入某段电路时熔断器又熔断,故障就在这段电路及某电器元件上。这种方法简单,但容易把损坏不严重的电器元件彻底烧毁。逐步接入法:电路出现短路或接地故障时,换上新熔断器逐步或重点地将各支路一条一条的接入电源,重新试验。当接到某段时熔断器又熔断,故障就在刚刚接入的这条电路及其所包含的电器元件上。

(5)强迫闭合法在排队电器故障时,经过直观检查后没有找到故障点而手下也没有适当的仪表进行测量,可用一绝缘棒将有关继电器、接触器、电磁铁等用外力强行按下,使其常开触点闭合,然后观察电器部分或机械部分出现的各种现象,如电动机从不转到转动,设备相应的部分从不动到正常运行等。

故障维修论文篇(2)

生化分析是临床诊断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血液和其他体液生化分析测定的数据,再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帮助诊断疾病,对器官功能作出评价,并可鉴别并发因子及决定以后治疗的基准等等。自动生化分析仪就是把生化分析中的取样、加试剂、去干扰物、混合、保温反应,P检测、结果计算和显示,以及清洗等步聚自动化的仪器,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稳定了检验质量,减少了主观误差,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类:按反应装置的结构分为连续流动式、分离式和离心式三类;按同时可测项目分为单通道和多通道两类,单通道每次只能检验一个项,但项目可更换,多通道每次可测多个项目;按仪器复杂的程度及功能分类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类;按测定程度可变与否,分为程序固定式和程序可变式分析仪两类。

临床化学分析基本包括以下步骤:标本定量吸取和转移,通过沉淀、过滤、离心、层析或透析技术分离并去除大分子干扰物试剂的定量吸取及同标本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反应显色,通过光学或各种电极技术进行测量、数据处理、显示、打印报告结果,以及测定后的反应容器,管道系统的清洗等。

根据仪器计算机功能的不同,自动生化分析仪一般分为全自动和半自动两种,本文对几种常见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故障进行探讨。

一、开机机器长鸣报警

在机器设置中,若设置是外置打印机打印,则必须先开打印机,后开主机,使主机自检时能检测到打印机,不然机器就会报警;红外自动感应器窗口上有污物或感应器灵敏度不够或失灵,清洗器应器窗口,排除错误进样信号,如感应器失灵,则更换红外自动感应器,无备用件时,可用Val+F1键代替。

二、开机调零显示“measurementproblem”

BASIC用蒸馏水调零,显示上述信息表示测定有故障,通常的原因是:

1、蒸馏水不干净。

2、流动比色池内有气泡,检查管道是否有破损或比色池是否有泄漏。

3、流动比色池内太脏,用5%的次氯酸钠或双缩脲浸泡半小时后冲洗;流动比色池外灰尘太多,用镜头纸擦拭。

4、石英卤素灯的电源是从电源开关取出来的,电源开关有三组接头,一线给主机供电,一线为电源地,还有一组给灯供电,测试该组接头并没有导通,拆下检查,发现是该组接头的弹簧及电源开关,故障排除。

5、拆下滤光片,用镊子除去粘胶,取出凸透镜,安装在机器上,重新调零,故障排除。

6、即使做了上述工作,调零仍然通不过。拆下比色池加热器底座,打开硅光二极管检测系统部分的盖子,进行光路调节,把室内灯光关闭,用一张白色纸片放在硅光二极管的前部,左右移动比色池加热器底座,同时调节比色池下面的高度调节螺钉,进行调零操作。当灯亮时,观察光分出来的光线是否和硅光二极管的位置吻合,反复调整,直到调零通过为止。上好比色池加热器底座的螺钉,重新开机调零,仍然出现上述故障,仔细观察,发现比色池加热器底座的底部有热溶胶,当把底座的螺钉上好后,改变了已调整好的光路,故而再次出现上述故障,在相应位置滴上热溶胶,重新安装进行调零,故障消失。

三、按动吸样开关后不吸样

首先听泵是否在动作,如泵不动作,检查吸样开关是否有信号产生,调整吸样开关中顶珠的位置,检查泵的内阻是否正常;其次检查泵管理否有泄漏或老化,从而更换泵管;如上述部分正常,打开机器顶盖,拆下流动比色池,发现流动比色池有漏液现象,用耐酸碱,无色的粘合剂进行粘接,等粘合剂凝固后,重新安装好流动比色池,故障消失。

四、机器测定结果不正确

首先用以下推荐的清洗剂进行流动比色池和管道的清洗:

1、0.1N的NaOH(KOH)溶液,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

2、有分解蛋白作用的酶溶液。

3、生化试剂中本身具有去蛋白作用的试剂,总蛋白试剂(双缩脲),肌肝试剂中的碱性组份。

故障维修论文篇(3)

关键词:数控车床霍尔开关继电器伺服驱动

一、换刀装置故障

数控车换刀一般的过程是:换刀电机接到换刀信号后,通过蜗轮蜗杆减速带动刀架旋转,由霍尔元件发出刀位信号,数控系统再利用这个信号与目标值进行比较以判断刀具是否到位。刀换到位后,电机反转缩紧刀架。在我维修数控车的过程中遇到了以下几个故障现象。

故障一:一台四刀位数控车床,发生一号刀位找不到,其它刀位能正常换刀的故障现象。

故障分析:由于只有一号刀找不到刀位,可以排除机械传动方面的问题,确定就是电气方面的故障。可能是该刀位的霍尔元件及其周围线路出现问题,导致该刀位信号不能输送给PLC。对照电路图利用万用表检查后发现:1号刀位霍尔元件的24V供电正常,GND线路为正常,T1信号线正常。因此可以断定是霍尔元件损坏导致该刀位信号不能发出。

解决办法:更换新的霍尔元件后故障排除,一号刀正常找到。

故障二:一台六刀位数控车床,换刀时所有刀位都找不到,刀架旋转数周后停止,并且数控系统显示换刀报警:换刀超时或没有信号输入。

故障分析查找:对于该故障,仍可以排除机械故障,归咎于电气故障所致。产生该故障的电气原因有以下几种:1.磁性元件脱落;2.六个霍尔元件同时全部损坏;3.霍尔元件的供电和信号线路开路导致无电压信号输出。其中以第三种原因可能性最大。因此找来电路图,利用万用表对霍尔元件的电气线路的供电线路进行检查。结果发现:刀架检测线路端子排上的24V供电电压为0V,其它线路均正常。以该线为线索沿线查找,发现从电气柜引出的24V线头脱落,接上后仍无反应。由此判断应该是该线断线造成故障。

解决办法:利用同规格导线替代断线后,故障排除。

故障三:一台配有FANUC-0imate系统大连机床厂的六刀位车床,选刀正常但是当所选刀位到位之后不能正常锁紧。系统报警:换刀超时。

故障分析查找:刀架选刀正常,正转正常,就是不能反向锁紧。说明蜗轮蜗杆传动正常,初步定为电气线路问题。在机床刀架控制电气原理图上,发现刀具反向锁紧到位信号是由一个位置开关来控制发出的,是不是该开关即周围线路存在问题呢?为了确认这个故障原因,打开刀架的顶盖和侧盖,利用万用表参照电路图检查线路,发现线路未有开路和短路,通过用手按动刀架反向锁紧位置开关,观察梯形图显示有信号输入,至此排除电气线路问题。推断可能是挡块运动不到位,位置微动开关未动作。于是重新换刀一次来观察一下,结果发现:果然挡块未运动到位。于是把挡块螺栓拧紧,试换刀一次正常。再换一次刀,原故障又出现了,同时发现蜗杆端的轴套打滑并且爬升现象。难道是它造成了电机反转锁紧时位置开关的挡块不能到位?于是把该轴套进行了轴向定位处理,将刀架顶盖装好。结果刀架锁紧正常了。

解决办法:对轴套进行轴向定位故障解决。

二、稳压电源故障

机床在运行时机床照明灯突然不亮,机床操作面板灯也不亮,系统电源正常,同时系统急停报警,和主轴无信号警。关机后重新上电故障依旧。

故障分析检查:经询问当时操作人员,没有违规操作,排除人为原因,也可以排除机械原因,应该是电气故障引起。该机床的电器原理图显示,这些失电区域都和24V有关,并且该机床拥有两个稳压电源,一个是I/O接口电源,另一个为系统电源。失电区域都与I/O接口有关,于是打开电气柜观察发现I/O接口稳压电源指示灯未能点亮,说明该电源未能正常工作或损坏。由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知道,稳压电源有电流短路和过载保护的功能,当电源短路或过载时自动关断电源输出,以保护电源电路不被损坏。于是试着把电源的输出负载线路拆下来,结果发现重新上电后电源指示灯亮了。这说明电源本身没有损坏。通过分析得知该电源为I/O接口电源,负载不大,也不会出现过载现象,应该是输出回路中有短路故障。沿着输出线号进行检查发现有一根24V+输出线接头从绝缘胶布中露出并接触到机床床体。原因很明显:由于该线与机床发生对地短路,造成该稳压电源处于自我保护状态,使得操作面板和一些I/O接口继电器供电停止,导致发生以上故障。至于变频器报警可能24V信号不能到位发出报警。

解决办法:用绝缘胶布把接头处重新包好,重新上电开机所有故障解决,报警解除照明灯也亮了。

三、系统程序锁故障

一台数控车,配有FANUC-0i-mate系统,无法输入对刀值等参数,不能编辑程序,并伴有报警。

故障分析检查:对此现象首先想到了程序保护开关,通过对比正常的系统发现:与系统锁住时现象一样。所以怀疑系统锁开关坏了,但经过短接,仍不能解决问题。通过观察故障系统的梯形图发现X56输入点无信号输入,说明这条输入线路断路。沿着这条线号利用万用表检查,发现在操作面板后面选轴开关接头处线头脱落,导致线路无法输入信号,使PLC逻辑关系不正确,才出现以上故障。

解决办法:用烙铁焊锡把脱落的线头重新焊接好,报警解除,参数输入正常,故障消失。

四、结束语

以上维修案例,可作为类似故障的排除参考。一般地,对于任何故障,首先是根据现象,根据原理来判断故障点,分析每一个可能性,如一个开关,一个线接头,一个螺钉都会是都会是故障原因,参照之前的操作、维修历史进行分析,能有利于缩小查找范围,有利于提高维修的效率。

参考文献:

[1]FANUC-0i-mate使用说明书.

[2]大连机床集团数控车床电器说明书.

故障维修论文篇(4)

2机电设备维修模型及关键技术

煤炭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机电设备本身就有很多参数,这些参数是设备运行状态以及设备发生故障概率的直接反映[2]。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理解可以了解设备运转以及维护的情况。通过设备的频数以及运行的时间可以发现设备的维修时间的趋势,煤炭行业机电设备的维修模型属于正态分布的数学模型,如图1所示。关于机电设备故障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智能诊断技术和数学模型判断技术。智能诊断技术是使用计算机来计算设备运行的轨迹,从计算机的判断来判断机电设别的故障问题。这种诊断方法是煤炭行业进行故障检测适应较为普遍的方法。数学模型判断则是把数学模型应用到机电故障诊断中,根据机电设备产生的数据参数进行分析,对机电设备的数值进行运算来判断设备故障发生的原因以及位置,为设备的检修提供依据。

3解决机电设备故障的措施

为了充分发挥机电设备在煤炭行业中的使用,就要采用一套合适的预防故障发生方案以及措施。

3.1事前预防

事前预防是保障机电设备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在大规模的工作环境下,机电设备一旦发生问题就会产生很大影响[3]。因此,事前预防故障发生就要及时对机电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提供好的设备条件。机电设备开始使用时要对其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设备合格而且能够用于煤炭环境工作。根据设备的说明书合理安排设备的放置环境,机电设备在平常使用中也要定期进行保养,最好每天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设备有故障就要进行处理。机电设备注油清洗等问题也要定期地及时进行,对于故障较大,设备老化等大的问题要及时上报进行更换。

3.2提高设备操作者设备

劳动力是最大的生产力,同一台机电设备在不同人员的操作下产生的工作效益也有所不同[4]。要提高机电设备的工作效益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操作人员就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和操作水平,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要根据设备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对流动性较强的机电设备,要实现分片责任,各区的操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并且对设备进行保养。机电设备的安装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安装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要进行记录,设备安装后要严格验收,只有合格的安装好的设备才能进行移交使用[5]。机电设备的维修人员要爱岗敬业,把维修作为自己的最大责任。一旦发现设备出现问题就要及时地进行解决。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如果没有按照规定操作就会引发很多问题,机电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都要进行教育和培训,让这些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机电设备的重要性和其工作性质。

3.3严格管理

煤炭企业的管理者要树立安全管理意识,把机电设备的管理纳入到经营管理中。管理者还要对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以及维修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落实各个工作人员的责任,严格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煤炭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把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纳入到员工的福利奖励以及绩效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有违规操作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处罚,表现好的工作人员要给与奖励,作为榜样带动全体的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

3.4维修三步骤

a)把握维修时间。煤炭企业的每台机电设备都要及时维护和保养,维修的工作人员要根据流程进行,找出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障维修后还要进行检修,保证维修到位;b)把握维修类型。机电设备维修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寿命型的维修,一种是偶发型的维修。因为有的故障维修不能停止设备正常运转,所以在维修过程中就要实行在线连续监测,采用保护系统来保证设备运行,以规避操作失误或者检查疏忽而引发故障停机;c)维修和维护结合。机电设备维修和维护要相结合,把预防放在主要位置,在监测设备磨损运行以及故障排除时要结合检修和预防。一旦发生问题就要及时维修,避免维修不及时导致巨大损失。

3.5维修方式

机电设备的维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a)事后维修。机电设备故障发生后进行维修;b)定期维修。在预订的时间内,无论设备处于何种状态都要进行维修;c)动态检测维修。根据设备在线检测的情况确定维修时间;d)机会维修。和动态检测维修同时进行,这种维修方式效率很高;e)改进设计。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后需要花费的人力和费用很大,因此对机电设备进行改进设计是最好的方式。确定设备维修的基本原则是:对安全生产、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较大,如果可以采用动态检测来确定故障征兆就采用状态维修,否则就采用计划性预防维修。

故障维修论文篇(5)

2煤矿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方式

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保养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通过保养可以有效的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下。所以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加强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工作。对于运行的设备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检修,做好保养和工作,而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则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及时维修。

2.1煤矿机械设备的维修方法首先,就来说说对煤矿机械设备的技术性的改造维修。在煤炭业进行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或者工程师运用不同的科技手段,以及不同的工艺技术对原来的煤矿机械设备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使得煤矿机械设备可以恢复到以往的生产水平。通过采用新防范,以及新的工艺技术对旧设备的改造,使得煤矿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得到了很大地提升,并且还可以使得这些煤矿机械设备更加趋于完善。其次,就是煤矿机械设备的绿色维修。煤矿机械设备的绿色维修是一种比较传统维修方法,所谓的绿色维修包括事后维修和预防维修。即事后维修为设备发生故障或性能劣化不符合生产要求时进行的计划外修理;预防维修以时间或工作量为基础的定期修理,根据规定的修理周期结构,修理间隔期和修理项目,按期修理,但要根据修前预检和修时判定的零件磨损程度确定是否更换新件。在煤矿机械设备的维修中,采用绿色的维修技术,可以把煤矿机械设备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在煤矿机械设备的维修中能够使用绿色维修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与现在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

2.2煤矿机械设备的维修策略为了使得煤矿机械设备可以在有效的生命周期当中,可以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就需要在这个漫长的过程当中,注意对煤矿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维护。但是,最为重要的是要注意对煤矿机械设备的预防性工作的开展。由于煤矿机械设备的结构不同,及煤矿机械设备的工作条件不同,或者煤矿机械设备的工作强度不同等等各方面的不同,煤矿企业应该根据这些不同进行相应的维修策略,以及保养策略的设计。煤矿机械设备的保养类型包括了特殊保养,以及定期保养这两种,这两种分类方式的划分主要是根据煤矿机械设备的不同类型,以及工作时间的长短不同来进行划分的。其中,定期保养是作为预测性的保养来进行设计的,而特殊性保养,则是以煤矿机械设备的不同性能进行较短时间的保养的。

3应用

煤矿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机械设备的性能的正常发挥,只有机械设备处于正常的状态下,才能为煤矿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在机械设备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发生磨损及损坏具有必然性,而受到磨蚀程度的增加,则会导致其工作状态受到较大影响,从而影响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所以加强对煤矿企业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科学合理的维护,不仅可以充分地体现出煤矿机械设备的价值,而且可以确保煤矿机械设备的性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使机械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确保煤矿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

故障维修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T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018-02

0 引言

现代生产设备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系统特性强,其故障不但表现为很强的随机性,而且故障损失严重,甚至是灾难性的。因此,对其可靠性和维修保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维修活动所涉及的无论是人员素质、维修装备、维修策略、维修计划、维修费用等相关方面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基于浴盆曲线的传统的预防维修理论和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生产设备的维修管理,受到企业实践的严峻挑战。先进的设备亟需先进的、科学的维修理论和管理方法与之相适应。

目前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维修理论有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美国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1-2],前苏联的计划预修制[3]和日本的全员生产维修制[4]。上述维修理论各具特色,然而不同的维修理论有各自不同的应用环境、使用条件和文化传统背景,也有不同的优势和不足。因此,有必要针对现代生产设备的故障特点,并结合我国企业对现代生产设备的实际应用和维修管理情况,研究适用于现代生产设备的维修管理理论和方法。

1 现代生产设备的含义和故障特点

1.1 现代生产设备的含义 现代生产设备是在传统生产设备的制造技术基础上,将机械、电气、液压、自动化、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进行集成与综合,集机、电、液、气为一体的设备。现代生产设备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外形尺寸大、其工作装置的容量、运转速度、加工精度、以及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系统特性强。现代生产设备是我国机械工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装备,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现代生产设备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许多领域,是机械、电子、汽车、石油、化工、建筑等支柱产业和能源、交通、原材料、通讯、军工等基础产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1.2 现代生产设备的故障特点

1.2.1 随机性:现代生产设备是集机、电、液、气为一体的复杂设备,其故障的发生表现为很强的随机性,这些随机性故障不可能通过细而密的定期维修得以解决,频繁的维修不但不能改善设备的可靠性,反而易诱发更多的故障。这些随机性的突发故障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与挑战。

1.2.2 复杂性:现代生产设备的故障不但表现为很强的随机性,而且故障错综复杂:故障部位可能来自于机械部分、也可能来自于电气、液压或气动部分、还可能来自于计算机控制部分;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硬件故障,也可能是软件故障,还可能是人为引起的故障。

1.2.3 危害性:主要表现在故障停机损失严重。据统计,一个乙烯球罐停产一天,损失产值500万元,利润200万元,一台大型化纤设备停产1小时,损失产值80万元。现代生产设备生产效率高、工作强度大、结构比较复杂,各零部件关联又比较密切,所以往往某处微小故障就可能爆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设备乃至与设备有关的环境遭受灾难性的毁坏。例如:1988年英国阿尔法石油气爆炸事故;1986年欧洲莱茵河瑞士化学工业污染事故等都是设备故障造成的震惊世界的恶性事故。国内,1995年山西某电厂一台2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毁坏,直接损失达千万元[5]。

2 传统预防维修理论的局限性

我国设备维修管理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普遍推行前苏联的计划预修制,至今大部分国有企业仍然沿袭着这种传统的、基于时间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然而,随着现代生产设备技术含量、结构复杂程度的增加,传统的计划预修制已明显暴露出其缺陷和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维修理论依据 计划预修制的理论基础是设备的故障特征服从经典的浴盆曲线。然而,经过60多年的发展,现代生产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已明显不同于传统的生产设备,其故障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故障特征曲线有非浴盆化的趋向,并表现为多样性[6]。

2.2 维修不足和维修过剩两大问题更为突出,维修缺乏针对性。

2.3 增加设备总体故障率,降低设备寿命 计划预修理论认为预防维修工作做的越多,设备运行就越可靠,但事实并非如此。频繁的维修不但不能改善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减少故障的发生,反而有可能将不稳定因素带入原本稳定的系统,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诱发更多的故障。

2.4 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现代生产设备技术含量高,故障复杂,每次维修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根据电厂统计,每台200MW的机组大修一次费用平均在1000~1500万元,几乎占每台机组所创利润的30%[7]。

3 差异预防维修理论体系的构建

故障维修论文篇(7)

关键词: RCM;高校;维修保障

Abstract: RCM;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aintenance support

中图分类号:T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063-03

0 引言

RCM理论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航空界,首次应用RCM制定维修大纲的是波音747飞机公司,之后,发展到整个美国航空界应用RCM制订飞机维修大纲的指导性文件。70年代后期RCM引起美国军方的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到80年代中期,美国陆、海、空三军先后颁布了其应用RCM的标准。目前美军几乎所有重要的军事装备的预防性维修大纲都是应用RCM方法制订的。1991年英国Aladon维修咨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John Moubray在多年实践RCM的基础上出版了系统阐述RCM的专著《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在军事、航空和工业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RCM理论的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其发挥的作用受到国内各领域的高度关注。尽管我国目前还没有颁布成文的RCM标准,但该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军事、航空、工业等诸多领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RCM维修理论之所以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显著的优势在于该理论指导下的维修,能在不降低设备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极大提高维修的经济性。传统的维修理论认为,故障是指由于材料、结构或系统不能按照安全有序的方式完成预定的设计目标,而必须修理或更换的状态,维修的目的就是恢复设备的原有的技术状态。而RCM理论认为:设备老,故障不见得就多,设备新,故障不见得就少,设备故障与使用时间没有直接关系,定时拆修不是对各种设备都普遍地适用。这种理论实际上包含了以下一些观点:视情维修是根据潜在故障发展为功能故障的时间来确定的,如果定时维修和视情维修二者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则采用视情维修;隐蔽功能故障与多重故障有密切的关系,多重故障的后果是有办法预防的,至少可以将多重故障率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它取决于对隐蔽功能故障的检测率和更改设计;预防性维修难以避免故障发生,不能改变故障后果,只有通过设计才能改变故障后果。

1 高校后勤维修保障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文化教育大国,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教育产业方兴未艾,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校生人数急剧升高,学校的教学、办公、生活以及公共场所水电暖用量随之大幅增加,导致水电暖费用支出抢占了办学成本相当大的比例,该项费用已经成为各校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严重影响到了对教学设备、科研经费的投入。因此,如何实现节能降耗,减少水电暖费用支出,已悄然成为高校后勤管理者积极探索的一个热点问题。

2 在高校后勤保障部门推行RCM维修的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水电暖气等后勤保障设备机械化、电子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设备的故障率曲线越来越趋向于完全没有早期故障和损耗故障,其故障率表现为常数,即故障是随机的,与运行时间无关。这是一种典型的“非浴盆化”倾向,完全打破了故障率随时间增长的传统观念。然而目前国内高校仍然普遍采用传统的维修方式,实行事后维修为主,定期维修为辅的制度。这种维修制度的最大问题是容易产生故障风险或寿命损失,出现维修不足或维修过剩,从而造成设备可靠性下降,影响设备的正常性能,还容易导致维修经费的大量浪费。因此,针对设备故障率变化的“非浴盆”规律,积极引进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现代维修理论,对于提高高校后勤保障设备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维修更具有针对性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强调对设备系统区分对待,对于次要的和不影响主设备性能发挥的系统部分不进行不必要的预防性维修,只对重要功能产品进行预防性维修和视情维修。所谓重要功能产品是指其故障会有下列后果之一的产品:①可能影响设备的使用安全;②可能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③可能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④隐蔽功能故障与另一个有关或备用产品的故障的综合可能导致上述的一项或多项影响;⑤可能有二次性后果导致上述的一项或多项影响。如何划分和确定重要功能产品需要掌握丰富的信息,以保证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些信息包括某设备在整个设备体系中的地位、故障特性、维修特性、备件供应情况、故障检测难易程度等。据了解,国内高校在后勤保障领域都设置了独立的维修队伍,专业从事水电气暖设备系统的日常维护与保养,他们拥有这些信息的第一手资料,如我校的后勤服务集团物业管理中心,他们是一支由30余人组成的专业维修队伍,肩负着全校后勤水电暖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任务,因此在这些部门采用RCM将使后勤保障设备的维修更加具有针对性。

2.2 维护更具备主动性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强调把维修工作的重心放到日常维护保养上,变被动维修为主动维修。后勤保障部门是设备的直接管理部门,能够及时掌握设备的劣化倾向,能够尽早发现设备系统的故障隐患;还能够在预防性维修的过程中获得关于设备技术状况等方面的信息,为随后的维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保养、操作人员监控、使用检查、功能检测、定时拆修或报废的工作能使设备的故障及早发现,及时维修。以我校为例,后勤服务集团物业管理中心下设的二次水供应中心、电力中心、热力中心、维修中心四个部门,承担着我校后勤水电暖设备及管网的操作、监控、保养及维护工作,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重点设备必须做好全程运行记录,要求小故障及时发现,及时排除,大故障找准病因,尽快排除;对于重要功能产品如锅炉、发电机、中央空调主机、中心配电箱、二次供水电泵等设备,不仅要实行严密的运行监控和定期保养,还要根据日常表象及检测数据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及诊断,客观掌握设备的性能状态,为维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样,就极大增强了维修工作的主动性。

2.3 维修更符合机械设备的动态性特征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注重通过开展状态检测、故障诊断工作,实现设备动态化保障。各高校后勤保障部门目前都会配备不同程度的先进的检测装备,而且重要设备还可能配备了故障诊断软件,这就充分保证了能够对设备的运转情况实时掌握,使各种潜在的故障和故障发生的趋势能及时发现。如我校电力中心的远程操控系统,通过电脑就可以实现对全校配电及供电系统的动态检测、诊断与遥控操作,使故障及时发现,及时排除;再如我校引入的高科技水电暖全智能校园物联网综合远程自动管控系统及高效节能管理系统,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对水电暖终端用户的远程检测与控制,同时使高效节能成为可能。

3 在高校后勤保障部门推行RCM维修的步骤

3.1 收集设备系统技术资料,建立分层次的设备技术库。

3.2 确定设备系统的重要功能产品。重要功能产品是指那些发生故障会造成安全性事故、影响任务完成或有重大经济损失后果的产品。重要功能产品分析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根据对设备的分类,从系统、台件延伸到设备内部的重要部件或关键件,每一层次中的重要功能产品都包括在内。

3.3 对重要功能产品进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FMEA)。按照GJB1391《故障模式影响及致命性分析程序》中的工作项目103规定的方法和表格,分析设备最低层次各重要功能产品的功能及功能故障(模式),导致功能故障的原因和影响。分析步骤如下:①明确分析范围:根据系统的复杂程度、重要程度、技术成熟性、分析工作的进度及费用约束等,确定系统中进行FMEA的产品范围;②系统任务分析:描述系统的任务要求及系统在完成各种任务时所处的环境条件。系统的任务分析结果一般用任务剖面来描述;③系统功能分析:分析明确系统中的产品在完成不同的任务时所应具备的功能、工作方式及工作时间等;④确定故障判据:制定与分析判断系统及系统中的产品正常与故障的准则;⑤选择FMEA方法:根据分析的目的和系统的研制阶段,选择相应的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方法,制定相应的实施步骤及规范;⑥实施FMEA分析:包括故障模式分析、故障原因分析、故障影响分析、故障检测方法分析、补偿措施分析以及危害性分析;⑦给出FMEA结论:根据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和危害性分析的结果,找出系统中的缺陷和薄弱环节,为后续制定和实施各种改进与控制措施,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需要强调的是,FMEA环节是RCM理论的重中之重,甚至直接影响到维修保障的成败。

3.4 确定具体的维修工作类型。对于重要功能产品的每一个故障原因进行RCM逻辑决断,最终确定具体的维修工作类型。维修工作类型的确定按照既适用又有效的原则进行分析决断,可分为预防性维修、视情维修和修复性维修三种。

3.5 确定维修工作间隔期。主要方法有两种:对于有较充分的故障数据的装备,采取建立可靠性物理数学模型,通过数据收集处理、计算仿真等方法确定首次翻修期和最佳维修间隔期。对于新研设备,故障数据少,需要根据研制部门的试验数据,产品的技术状态及有关的维修资料,给出暂定值。

3.6 通过进行工作组合分析,形成维修大纲。单项工作的间隔期最优,并不能保证总体的工作效果最优。为了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需要把维修时间间隔各不相同的维修工作组合在一起。工作组合分析应结合现有的维修制度以预定的间隔期为基准(日、周、月、季、年等),把各项维修工作按间隔时间靠入相邻的预定间隔期,从而形成设备的维修大纲。

3.7 接照维修大纲组织设备维修保障工作,并注意积累故障数据,不断补充和完善维修大纲。

4 在高校后勤保障部门推行RCM维修应注意的问题

4.1 在高校后勤保障部门大力推动和普及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工作,要注意保持工作的延续性。维修改革不能背离高校有关的现行条例基本精神,任何技术措施的实施不能干扰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行。考虑到技术工作的延续性,既要贯彻新思想,执行高校的有关规定,又要保证对现行管理体制无需进行大的变动。

4.2 在高校后勤保障部门推行RCM理论,应转变观念认识。国内众多高校后勤保障部门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维修保障方法,这套习惯的做法已经根深蒂固,推行新的维修体制,必然会有一定的阻力。为解决这一困难,就要进行RCM维修理论的普及工作,提高基层有关人员的认识,转变传统的维修观念。

4.3 在高校后勤保障部门推行以RCM理论为指导的维修工作,还应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维修技能。目前,多数高校后勤保障部门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尤其对一些新型高科技机械设备及一些进口设备的维修更是困难重重。

参考文献:

[1]贾希胜.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发展动态[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02(11).

[2]甘茂治.军用装备维修工程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故障维修论文篇(8)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和成本压力越来越大,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最大程度地提升经济效益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所谓的设备零故障管理。

1.设备零故障的概念

简单地说,设备零故障就是在设备故障发生之前,运用适当的维修方式检修设备,消除故障隐患和设备缺陷,使设备始终处于完好工作状态。

对于零故障概念的理解,应注意:(1)零故障并非设备真的不会发生故障,而是全力杜绝故障的发生,维持稳定的生产秩序。(2)零故障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单台设备实现零故障并不难,但是如何使它的停机检修对生产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点,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综合考虑生产设备的整体状况和生产系统的综合经济效益。(3)零故障概念的核心是杜绝非计划停机和紧急维修。非计划停机和紧急维修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有时后果非常严重。

2.设备零故障发生的原因和设备故障模式

设备故障的原因很多,分类方法也很多,以下仅从几个方面简单讨论。

2.1从设备使用周期看设备故障

可以分为两类:

先天性故障——由于设计、制造不当造成的设备固有缺陷引起的故障。

使用性故障——由于安装维修、运行操作、设备自然劣化等因素引发的故障。

2.2设备故障的认为因素

严格来讲,设备的先天性故障是人为因素故障,它除了与设计制造者的水平、责任心有关外,还受科学技术发展的阶段性制约。

设备运行后,精心操作和日常管理成为最主要的人为因素。古云:“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

2.3设备故障模式

设备故障模式主要由浴盆曲线体现,不同的设备,具有不同的故障模式,因此在实践中药认真研究具体设备的特定故障模式、特点,并相应采取不同的维护、保养和检修方式。对早期故障,应深入研究各种故障症状、追究剖析设备事故原因,指定相应对策和措施。在设备磨耗期,应避免意外突发故障,要加强TPM(全员生产维修),广泛应用各种监测技术手段,了解掌握设备运行趋势,进行设备劣化倾向管理。

3.设备零故障管理的维修方式分析

对于生产流程设备来说,事后维修是不可取的。因此,零故障管理下的维修方式,由以下几个方面:预防性维修(也称定期维修)、预测维修、主动性维修(也称改善性维修)。以上三种维修方式,构成了可靠性维修[1](RCM)的基本框架,其对比分析见表1.

总之,零故障管理的维修方式就是要解决“何时修,如何修”的问题。

4.实现设备零故障途径的讨论

设备零故障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管理过程是全方位的。它要求全员参与(从主管到操作工、维护工)、全过程体现(设备管理的各个阶段)。实现设备零故障管理的过程,也是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实现设备零故障途径从以下几方面讨论。

4.1通过减少设备缺陷来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

设备缺陷引发设备故障,设备故障引发设备事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实现设备零故障要从减少设备缺陷开始。减少设备缺陷的基本活动是[2]:

5S活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6S活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8字方针:整理、整顿、、调整。

4.2标准化

减少缺陷的活动是一个上升的过程,要达到理想状态,必须建立标准化的作业文件,标准化是前述活动的基础,是一切管理工作的灵魂。标准化的过程是一个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标注化文件需要不断修订完善。

4.3推行TPM和RCM

事实上,前述减少缺陷的基本活动和标准化工作,正是TPM的精髓,它以全员参与为最重要特征。RCM,见表1。它以预防性维修为出发点,根据设备状态监测的结果安排计划检修,以达到最高的设备利用率和最低的维修费用。

4.4强化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工作

这是避免设备故障和突发事故的有效手段。现阶段,对于中天钢铁公司来讲,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工作应重点作好:(1)继续完善设备科点检——工段点检两级监测网,推行定量点检,把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真正推广到工段班组和一线人员,这是实现设备零故障的关键。(2)形成标准化的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简易诊断操作文件。(3)加强关键设备的网络化在线监测诊断,大力推广网络化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及早发现设备隐患、避免恶性设备事故的发生。(4)重视诊断技术人员的培养。

4.5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全方位关心职工

从月度设备故障看,因“操作不当”和“维护不周”造成的设备故障,占月设备故障的1/3,甚至更高。为什么?除了前述基本活动和标准化作业没有认真开展好外,还与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公司的各级管理部门,应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从关心职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

5.结语

前文讨论了设备零故障概念、设备故障发生的原因、分析零故障管理的设备维修方式,重点讨论了开展零故障管理的具体方法。开展零故障管理,必须树立全新的理念和思维方法;开展零故障管理,没有统一的模式,应在实践中不断讨论总结;开展零故障管理,必将对设备基础管理的各个方面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故障维修论文篇(9)

 

1 引言

很多产品售出后都会有一个保修,给购买者提供产品早期故障保护,同时能够提升厂家的信誉。当保修期时间长时就会出现产品衰退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预防性维修对降低故障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1]。提供保修预示着增加厂家额外的费用,这包括维修的费用和由于停机造成的损失。而预防性维修可以降低保修费用,并且延长保修期外的使用寿命[2]。根据产品维修后的恢复程度主要分为完全维修、最小维修和不完全维修三类。

在以往的许多文献中,考虑完全维修条件的情况比较多,即假定产品能够“修复如新”,但对于一般具有老化或衰退特性的产品费用,由于维修器材、维修能力、维修人员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很难使其维修后恢复到“如新”的状态,称这种维修为不完全维修,不完全维修是一种更为贴近实际的维修方式,应用较为广泛[3]。

不完全维修[4]包括修复性不完全维修和预防性不完全维修,修复性不完全维修,可以使故障产品恢复工作,但不会使产品性能状态恢复如新。预防性不完全维修为描述产品在预防性维修前后的这种动态变化状态,引入改善因子[5]。假设产品在一次预防维修后性能得以改善,故障率下降到如同此次预防性维修前时的故障率,故障率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不完全维修下的故障率变化图

产品故障率的表达式可由递推关系得出:

本文主要基于改善因子法,针对产品在保修期内进行定期预防性维修,维修间隔内发生故障时则进行最小维修,对费用进行优化建模,最终确定保修费用最低的维修间隔期。

2 不完全预防性维修模型

2.1 符号说明

(1)T:不完全预防性维修间隔期;

(2)Tp:预防性维修所用平均时间;

(3)Cd:维修造成的每单位时间的平均生产损失;

(4)Cfr:每次故障最小维修的平均费用;

(5)Cpr:每次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的平均费用;

(6)Cf:每次故障最小维修总费用,Cf =Cfr+CdTf;

(7)Cp:每次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的总费用,Cp=Cpr+CdTp;

(8)C(T):在间隔期为T的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策略下,保修期W内的期望费用;

(9)ECfi(T):第i个预防性间隔期内故障最小维修费用的期望值;

(10)ECf’(W-n(T+Tp)):[(W-n(T+Tp)),W]:时间内进行故障最小维修费用的期望值;

(11)ni:第i个维修间隔期内发生故障次数的期望值;

(12):第i次不完全预防性维修周期的故障率,且。

2.2 模型假设

基于改善因子的维修模型,首先对产品进行如下假设[3]:

a) 假设产品在保修期W内进行预防维修,故障时进行最小维修。对产品进行预防维修后其故障率介于修复如新和修复如旧之间费用,而进行最小维修产品的故障率不发生变化;

b) 产品故障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c) 改善因子为常数;

d) 每次对产品投入的预防维修费用是一个常数,不随维修次数、年龄而变化;

e) 故障类型为单个故障,不考虑多重故障;

f) 研究对象为单部件产品。

2.3 保修费用模型

假设产品每个预防维修周期T内的费用包括每次故障维修的费用Cf和预防性维修费用Cp。

产品每经过时间T就进行预防性维修,之后故障率变为。若每个定期预防性维修周期的费用为ECf’(T)+Cp已知,则保修期内的保修费用C(T)可以表示为:

(1)

式中:N——保修期W内进行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的次数,N=int[W/(T+Tp)];

在第i次不完全预防性维修周期,故障率的表达式可由递推关系得出:

在第i次不完全预防性维修周期,产品出现故障次数的期望值为:

(2)

所以,N个不完全预防性维修周期内故障最小维修费用的期望值:

(3)

同理,在区间[n(T+Tp),W]发生故障的平均次数:

(4)

[n(T+Tp),W]时间内进行故障最小维修的费用期望值:

(5)

综上,将公式(3),(5)带入(1)式可得,保修期内以T为不完全预防性维修间隔期的保修费用率可表示如下:

(6)

3 实例分析

某产品的保修期为3年,故障服从威布尔分布:

其中,形状参数m=2,尺度参数=1000。进行不完全维修时的改善因子=0.8,且不完全预防性维修所用平均时间Tp=1天,每次故障时进行最小维修的平均费用Cfr=300元,每次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的平均费用Cpr=100元,由于维修造成的每单位时间的平均损失Cd=900元/天。

由公式(6)可得保修期内的费用:

图2 定期预防性保修费用

计算结果如上图2所示,易知T为73天时费用,C(T)最小为2.2579万元。即在保修期内进行定期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的维修间隔期为73天时,使得保修费用最低。

4 结束语

通过理论分析和产品的案例研究,得出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策略下,保修费用最低时的最佳维修间隔期。不完全维修是一种比较符合实际的维修策略,把不完全预防性维修引入保修研究中,能够节省厂家保修费用,可以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提高长期效益。因本文只针对固定改善因子的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策略的保修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而保修期内进行预防性维修是一种趋势。通过对各种维修策略研究对象比较有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可以在下一步工作中针对更广泛的对象以及不同的预防性保修策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R. Pascual, J. H. Ortega. Optimalreplacement and overhaul decisions with imperfect maintenance and warrantycontracts[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2006,91:241-248.

[2]Kim C S, Djamaludin I, Murthy D N P,Warranty and discrete preventive maintenance[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System Safety, 2004,84:301-309.

[3]徐文静,郭波.基于恢复因子的不完全维修模型分析[J]. 可靠性与环境适应性理论研究, 2008,26(4):15-18.

[4]Lie C H, Chun Y H, An algorithm forpreventive maintenance policy[J]. IEEE Transactions Reliability. 1986, R-35/1,71-75.

故障维修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 TG6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各行业对产品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数控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这不但极大的提高了整体的行业加工水平,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得以大大的提升。虽然数控设备在生产中优点突出,但是要想保证数控设备能够安全有效的平稳运行,就需要定期的对数控设备进行维修、维护和保养。

一、数控设备使用的注意事项

1、选择数控设备时要考虑到其加工精度、使用环境等参数

由于数控设备属于高精度设备,对使用环境有特别的要求,对工件的加工精度也有一定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数控设备的时候,一定要首先了解清楚,核对加工精度和企业实际能够达到的工作环境,只有这些参数都符合,才能保证数控设备发挥应有作用。

2、在数控设备使用时要按照设备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来执行

数控设备和其他设备一样,在使用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来执行,不允许违章操作和野蛮操作。与其他机械设备不同的是,数控设备属于高精度设备,一旦发生违章操作,将会对数控设备带来重大伤害。

3、在数控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做好日常的巡回检查工作

数控设备在使用的时候,正常的维护保养是必须要做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日常的巡回检查工作,保证数控设备都能在最佳状态运行。

二、数控设备的故障类型分析

数控设备的故障类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数控设备的自我诊断故障

数控设备一般都有独立的电脑程序控制系统,都有自我诊断功能,自我诊断功能是指靠数控系统内部计算机的快速处理资料的能力,对出错的系统进行多路、快速的信号采集和处理,然后由诊断程序进行逻辑分析判断以确定系统是否存在故障以及故障进行定位,如果发生故障的时候,都会由系统先进行自我诊断之后,查出故障类型。但是由于系统自身原因,有些时候自我诊断程序会出现故障导致数控设备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故障诊断。

2、数控设备的软件程序故障

数控设备之所以能够高效运行,主要依靠强大的应用软件程序进行控制。而软件程序在运行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生病毒感染或者程序紊乱的事情,这就造成了软件程序发生故障,影响数控设备的正常运行,比如:德国梅塞尔公司的生产的火焰数控切割机,由于经常需要通过移动设备传输文件,从而经常有病毒侵入导致系统不能运行,需要经常进行系统和程序的恢复。

3、数控设备的PLC定位及接口故障

目前数控设备普遍采用了PLC作为主要控制器,PLC控制器多为内置在数控设备之中,由此带来了PLC定位及接口故障,这已经成为了数控设备的主要故障类型之一,在本人维修过的设备中,由于PLC接口出现的问题时有发生,尤其以焊接类设备居多,焊接类设备移动频率较高,容易导致出现接口松动、虚接,环境不好而又保养不到位导致某些触点有磨损、尘土等问题,一般都比较难以定位到故障点,维修起来比较费时费力。

三、加强数控设备管理的具体措施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健全数控维修保养档案

数控设备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日常维护制度,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影响设备故障发生频率的重要因素。由于企业中的数控设备数量众多,并且每一个数控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情况不同,这就需要针对每一个数控设备建立健全的维修维护保养档案,以便于能及时分析、诊断出故障的原因并排除,也能更好的对设备进行日常保养。

2、建立健全的数控维修保养机构

数控设备是企业的重点、关键设备,要发挥数控设备的高效益,就必须正确的操作和精心的包养,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健全的数控维修保养机构,在机构体系上进行完善,制定和建立必要的定期、定级包养制度,给设备提供足够的体系支持。

3、建立强有力的数控维修队伍

数控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工作主要由企业的维修工人进行,因此,建立强有力的数控维修队伍,成为保证数控设备维修维护保养质量和数控设备正常运转的主要因素。首先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知识面要广,经过良好的技术培训,再有就是勇于实践,掌握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就是掌握各种电气维修中常用的仪器、仪表和工具。

4、做好数控设备的前期验收工作

数控设备安装的精度对设备的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减少数控设备的故障率,除了日常的维护和保养之外,还要做好数控设备的前期验收工作,对机床的各个运动环节的静、动态特性,机床的精度进行确认,对数控系统进行检测,保证数控设备进厂、安装、验收的工作。

四、做好数控维修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意义和必要性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数控设备都属于新设备,故障类型和维修方法大多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对于数控设备的维修,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从理论的角度对数控设备的结构及故障类型做全面的了解,并依靠理论指导实际维修工作。做好数控维修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开展实际数控设备维修的时候,要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知识

在数控设备维修的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共同发展互相促进。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要注重在维修实践中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在维修实践的过程中,要将实践经验融入到理论知识中,要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数控设备维修的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2、在开展实际数控设备维修的时候,要以理论知识为指导

随着数控设备在企业中大面积的配备,关于数控设备维修也形成了专业性的理论知识,而在长期的数控设备维修中我们发现,如果没有理论知识作为指导,仅仅依靠实践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开展实际数控设备维修的时候,必须要重视理论知识学习,要一理论知识作为指导。

3、深入研究数控设备的说明书和操作规程,分析典型故障类型

目前关于数控设备的维修,主要应依据设备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由于数控设备属于高科技设备,各个企业的维修人员都处于摸索阶段,在当前的维修中,都是根据说明书和操作规程来分析典型的故障类型,达到熟悉数控设备维修流程的目的。

五、常用数控设备维修方法

1、利用数控设备系统自我诊断提供的故障信息进行维修

考虑到数控设备具有先进的系统自我诊断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数控设备的自我诊断系统会向用户提供系统错误代码,用户可以通过查找说明书中关于错误代码的说明,轻松的获得数控设备的故障信息,从而针对故障开展相应的维修工作,在本人维修过的设备中尤其以数控切割机和数控钻床的故障比较典型,例如数控钻床坐标找不到零点,提供代码071,一般是零方向在远离零点,编码器损坏或接线开路,光栅零点标记移位,回零减速开关失灵。

2、直观检查法

在数控设备维修的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观检查法。直观检查法是利用感官去直接的观察数控设备的运行状况,从而对设备故障作出基本的判断。这种方法对于判断数控设备简单的故障具有一定的效果,也是在数控设备维修中经常采用方法,

3、对常用仪器仪表及易损部件进行重点检查

在数控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我们除了直接观察之外,还要对数控设备常用的仪器仪表及易损部件进行重点检查。因此,从经验上来讲,数控设备的多数故障都是由常用仪器仪表及易损件损坏而造成的,所以,对这些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可以直接判断出故障状况。

4、对怀疑存在问题的部件进行置换,判断故障之后更换新部件

数控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在未找到故障原因之前,我们应对怀疑存在问题的部件进行置换,通过观察置换前后的效果,达到判断故障是否由该部件引起。如果确定是由该部件引起的,我们应该立即更换新部件。如果不是,我们再进行下一部件置换,直到找到故障原因为止。

5、对数控设备的各个硬件接口进行重点检查和重新连接

通过对数控设备的故障进行维修我们发现,许多数控设备的故障发生在硬件接口的位置。这主要因为设备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接口容易出现松动或者老化的现象,直接后果就是危害数控设备的整体运行和某一部件的正常工作,所以,定期的对数控设备的各个硬件接口进行重点检查和重新连接是维修的常用手法之一。

6、对于数控设备偶发性停机故障,要采取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维修

由于数控设备对运行环境要求高的特点,在目前许多企业中数控设备的运行环境并未完全达到要求,这就导致了许多环境因素影响了数控设备运行稳定性,造成了运行故障。比如车间内粉尘、碎屑以及电源电压不稳定,都会造成数控设备的偶发性停机故障,数控设备一旦出现这种故障,我们就必须采取综合分析的方法分析运行环境等多种参数,进行综合维修。

结束语

综之,数控技术重要组成部分—数控机床维修技术应迅速适应数控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必须要培养一批数控机床维修人员,掌握新知识总结新的维修诊断的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我国数控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网络规划设计师论文 下一篇: 学生自主管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