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01 00:33:20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篇(1)

二、加强业务学习,服务少先队工作

几天的培训,对于新担任辅导员工作我来说真是“雪中送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自己从前不知道的东西。*总辅导员讲的“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提升少先队工作的影响力”和沈功玲老师关于“改革开放30年与少先队发展”的剖析,为自己今后开展少先队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知识保障;袁莉老师的“辅导员的辅导艺术与技巧”、张静涟老师的“辅导员的说服力与影响力训练”让我耳目一新,增长了见识,拓展了思维。

1.少先队的基本知识是作为一名少先队辅导员应该熟知的,这样,我们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可以说,*总辅导员的讲的“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提升少先队工作的影响力”是最细致、最生动的。他的讲座图文并茂、讲练结合,通过几个面阐述了目前少先队工作面临的挑战,并将整堂报告的内容总结为:“讲孩子听得懂,听的进的话;干孩子乐参与,心中盼事;做孩子能认同,信得过的人”。袁莉老师的“辅导员的辅导艺术与技巧”、张静涟老师的“辅导员的说服力与影响力训练”,对我们的现实工作具有很明确的指导性,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32个字,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不要搞表演式队会,做到“重心下移,灵活多样,凸显自主,尊重个性,倡导探究”;其次,辅导员的艺术应做到“一、近、新、深”;最后,作为辅导员思想上要做到“忠于职守、多干几年”。前两项内容是对工作内容做了方向性指导,后一项内容是对辅导员思想建设方面提出的要求。

2.少先队活动要做大、做强。通过培训使我了解了搞好品牌活动的意义:给少先队员提供更多的参与实践的机会,在他们快乐童年时代留下深刻的记忆,促进队员良好品德在活动中形成,做到“有形活动,无痕德育”。少先队员是我们党的预备队,祖国的接班人,我们需要将队员放在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发挥组织优势,提升团队力量,促进队员们身心健康的成长。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篇(2)

理论素养方面,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面对思想活跃,求职欲强烈的90后学生,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也是很难胜任的。因此,我们还要不断地扎实理论基础,分析所带学生专业知识,发展前景,就业前景等问题。这样更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只有不断充实自我的同时才能更好地引导我们的学生。要坚持终身学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同时,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辅导员也要提升自我科研能力,不断的将自身从普通型辅导员教师转向专家型、大师型。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篇(3)

首先,谈谈学习的主要收获五天的学习,使我对现在的辅导员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包含工作内容、形式、方法;使我意识到我们的工作除了埋头干活还要抬头看路;使我真正意识到我们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增加工作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增强了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通过学习,我真切感受到了辅导员工作所承载的使命,感受到了上至中央领导下到基地和我院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可。通过学习和参与大讨论活动,我对当前全国辅导员工作的理论、方针、政策、形势、任务及其重大意义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开拓了思路、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信心、明确了责任。我们认识到辅导员工作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工作。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扎实做好我院辅导员工作,对于培养合格大学生,维护辽宁科技学院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谈谈自己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一、辅导员自身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第一,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所以必须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不仅要与大学生朝夕相处,而且还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所需所求,同时,每位大学生都希望得到良师益友的指导,渴望自己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辅导员要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稳定的情绪、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果敢坚定的精神。第二,辅导员必须具有很强的工作热情。辅导员应抱着对学生的诚心、爱心,在日常工作中做到热心、耐心。第三,辅导员必须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辅导员是班级工作的指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辅导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班级工作。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29-02

一、研究对象

选取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运用网络问卷调查法,通过网络填答问卷、回收问卷,主试经过审查确定有效问卷后分析问卷。

2.文献综述法:查阅中国知网()、百度()、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图书馆的期刊网和图书馆相关书籍进行文献研究。

三、研究结果

国家示范职业院校辅导员师资力量的基本情况。

1.国家示范职业院校辅导员人口学变量的基本情况。

分析上表可知,示范院校辅导员专职教师是这个辅导员队伍的主体,占总人数的80.9%,兼职教师作为辅导员队伍的辅助力量,占总数的9.1%;从性别分布角度看,男女教师比率相当,男辅导员占总体人数的百分率为54.6%,女辅导员占总体人数比重的45.4%;从年龄段分布情况来看,辅导员队伍呈现以青年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的特点,20~30岁辅导员占总体人数的比重为53.9%;31~40岁辅导员占总体比重为36.9%,41~50岁辅导员占总体比重为5.9%,51岁以上辅导员占人数总体的比重为3.3%。

2.国家示范职业院校辅导员师资力量的基本情况。考察示范院校的师资力量包括辅导员的学历情况、职称情况、学习培训情况以及辅导员的政治面貌共四个方面。

从辅导员的学历情况来看,专科学历人数为12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1.2%,本科学历人数为363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37%,硕士研究生人数为498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50.8%,博士研究生人数为7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0.7%。从培训间隔时间来看,间隔1~2年参加培训的人数为289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29.5%;间隔2~4年参加培训的人数为332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33.9%;间隔4~6年参加培训的人数为296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30.2%;间隔6~8年参加培训的人数为63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6.4%。从职称结构来看,无职称的辅导员人数为289人,占总人数百分比为29.5%;初级职称人数为441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45%;中级职称人数为218人,占总人数百分比为22%;高级职称人数为25人,占总体比重的2.5%。从政治面貌角度看,党员人数为885人,占总人数比重为90.4%;团员人数为57人,占总体比重的5.8%;派人数为12人,占总人数比重的1.2%;无党派人数26人,占总体比重的2.6%。

3.国家示范职业院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福利待遇中,依据辅导员满意度百分比,各项指标以此排列为优惠住房满意度(约占45%)>保险保障满意度(约占28%)>公积金满意度(约占12%)>医疗保障满意度(约占11.2%)>退休保障满意度(约占3.8%)。从辅导员对于现行的考核实施办法满意情况来看,按照人数百分比以此为:认为岗位职责与收入两者相匹配(占59%)>认为考核办法非常科学(占15.9%)>认为考核办法不科学没有体现工作特征(占13.6%)>认为考核实施办法没有效力(占11.5%)。从辅导员的职业态度取向来看,非常乐意从事辅导员工作人数(占73%)>迫于无奈选择人数(占18%)>职业态度淡漠人数(占5%)>职业盲从人数(占4%)。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篇(5)

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2%,标志着我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学分制推进,就业制度改革等方面引起思政工作的环境、对象、任务、内容深刻的变化。面对这种新形势、新要求,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立足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提高辅导员破解工作难题的能力,并通过科学的培训机制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素质,更好地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为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校辅导员培训机制与辅导员专业化

1.大学生思政工作对辅导员专业化的要求。

教育部24号令规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是对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明确定位。现阶段在经济结构全面调整和社会体制转型中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已成为大学生的主体,由于社会外部环境的多元化使得他们的个性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高校学生工作者要不断研究大学生的心理、行为方式等特点,全方位地为大学生提供学涯规划、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等各方面的教育和服务,这都需要专业化素质才能有效进行。而当前高校的辅导员队伍整体比较年轻,许多是由刚毕业的学生担任,或由本校的学生毕业留校担任辅导员,他们往往是由学校到学校,虽然易于同大学生交流,但缺乏社会阅历,在进行“人生导师”定位时力不从心,更多是凭借专业知识和思政技能承担“知心朋友”的角色,并在不断专业化的过程中,逐渐加深“人生导师”的角色。

2.辅导员培训机制是实现辅导员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目前,高校辅导员中大部分是由非思政教育专业出身的人员担任,虽然在进行选聘的时候,他们都是具备各个专业背景的优秀人才,综合素质较高,甚至不乏高学历人才,但由于高校思政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他们刚进行辅导员工作时很难全面理解和把握工作规律,工作效率和质量很难保证。另外,思政工作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培养,在职前只能靠零星积累,而要保征辅导员孥业素养的形成必须依靠岗前培训和职后培养。即使是思政教育专业出身的辅导员,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也需要与时俱进,根据专业化要求形成T型的知识技能架构,即既要专又要博,具有较为全面的知识和能力。

二、高校辅导员培训机制的科学性要求

1.辅导员培训机制需要规范化、系统化。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及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2006年―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等文件对辅导员的培训方面都有明确要求,高校在辅导员培训方面必须有详细的培养规划,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2007年9月,教育部在京召开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工作会议,公布了首批2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上海市的辅导员培训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上海制定了《上海市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实施办法》,依靠高校,成立了7个培训基地和5个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示范中心。目前,上海的辅导员培训机制已成系统化,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为龙头,以辅导员培训基地和研修基地举办的培训为重点,以高校举办的系统培训为主体,构建了分层次的培训体系。从培训层次上分,有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职业化培训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横向贯通。从培训方式上,满足教学、科研、实践交流三位一体的不同要求。从培训内容上,主要是嗣绕学生事务管理、主题教育、心理咨询、生涯规划等不同专题进行。

而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并不容乐观,学者焦文铭、陆林研究发现辅导员培训缺乏系统规划。不少高校对于辅导员培训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误区,对于培训以走过场、搞形式为主,随意性较强,缺乏计划,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针对这种情况,各高校可以依托省部资源,立足校本培训构建分层次培训体系。

2.辅导员培训机制需要和辅导员生涯发展结合起来。

完善辅导员培训机制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培养满足辅导员发展的总体要求,进而促进大学生思政工作。因此在辅导员培训机制中,各高校应要结合辅导员专业背景和综合素质,帮助其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引导他们将个人前途与队伍建设的整体目标结合起来。通过相应层次的培训,辅导员可进一步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提升职业素养,锻炼职业技能,激发发展潜能。一部分专职辅导员经过培训,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门人才,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确保辅导员骨干力量的相对稳定。同时把经过培训,高素质的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可向教学、科研工作和社会其他岗位输送,

3.辅导员培训机制要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培训机制既要满足辅导员整体的需求,又要满足骨干辅导员的发展要求。各高校可以按年级、资历和工作分工将辅导员进行分类,针对各类辅导员的培训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进一步鼓励和培养一部分辅导员提高专业化程度,成长为专家型辅导员。复旦大学培训基地于2008年举办了全国首期骨干辅导员高级研修班,以开放性、研究型课程为主,注重实践,坚持小班化、个性化和长效化,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并为发现和培养继续深造的辅导员提供了平台。高级研修班成为提升培训层次,促进辅导员队伍金字塔建设的重要方式。

4.在培训机制中搭建专业支撑平台。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队伍建设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学生事务人员培养的规范化。美国高教标准促进委员会了“学生事务专业人员硕士水平培养指导大纲和专业标准”对学生事务管理的硕士课程的内容、学分、范围、层次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知识面涉及高等教育和学生事务的历史和哲学原理、生涯发展理论、个人和团体干预、学生事务的组织和管理等相关领域,实践和实习也是课程的重点。国内高校可以针对校情立足辅导员培训基地,由学科骨干和专家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和导师,设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研究方向)的硕士点及博士点,纳入高校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为辅导员提供进一步深造机会,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专业支撑,促进辅导员队伍由“实践型”向“实践一研究型”转变。

三、高校辅导员培训机制的实践性要求

1.在培训机制中侧重实践性学识的培养。

英国科学家和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认为,隐性知识很难从“正规的”教育渠道加以传递,只能通过实践和直 接经验的方式获得。高校辅导员在岗前培训和各级职称培训中主要以课堂培训为主,学习了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课程。这些“显性知识”只能满足一定的知识储备要求。而思政工作中有很多“隐性知识”,具有个体性、情境性、文化性等特点不容易通过课堂传授获得。因此,在培训计划中各高校要通过分析辅导员岗位的胜任特征因素,寻求和发展令辅导员获取“隐性知识”的培训方式。辅导员的专业能力不应停留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相应技能,而应融合这些知识展开对于问题情境的“反思”,解决复杂情境问题所应具备的“实践性学识”。

2.在培训机制中采取多种形式落实培训效果。

有学者提出在高校辅导员培训中进行应用体验式教学,通过拓展训练、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调研等表现方式来落实体验教学效果。如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方式能将知识技能尽快结合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通过案例教学和分析、小组讨论与实战模拟、心理游戏等方式产生较好的培训效果,辅导员可以尽快掌握心理咨询技巧,了解并熟悉常用的测评工具,学会应对突发心理事件的心理干预能力。在培训中各高校还可以采用教育技能比拼、集体宣誓、才艺展示等方式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另外,实行辅导员导师制在培训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3.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推进培训的实践效果。

首都医科大学自2007年以来推出了以工作坊形式进行辅导员培训,通过个案交流、分析研讨、专家点评等方式,搭建深入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南京大学在辅导员培训中教授“九分割”艺术疗法,对于收集学生信息、了解学生心理动向有针对性的作用。

“融技术于课程的教师培训”是从国外刚刚引入中国的先进培训理念,通过以任务驱动、培训导师为促进,鼓励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重视评价反思等方式扩展创造思维,有效整合技术与课程,这大大改变了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培训模式。辅导员承担思政方面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在培训中可以学会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开展学习、教学和研究,以及如何在教学中高效地使用技术等。其实是通过信息技术学会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方式转变。

四、高校辅导员培训机制的开放性要求

1.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以培训机制的开放性保证前瞻性。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要求辅导员不断反思工作现状,及时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敏锐把握思政工作趋势,积极对大学生特点的动态发展进行科学研究。在培训机制中,各高校需创设辅导员论坛。促进辅导员针对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深度访谈和广泛研讨的形式,推动辅导员总结和寻找创新思政工作的载体和手段,以适应工作的新变化。

2.以开放的方式整合各种资源促进培训工作。

校本培训的核心理念是实践与合作。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应该结合实际需求,大力建设和引进师资,充分整合校内、政府机关资源、培训机构及兄弟高校等四个方面的资源,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辅导员培训。各高校应利用培训基地的资源整合优势,在导师制的引导下,让辅导员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

3.辅导员的培训机制必须结合辅导员工作机制的完善和发展。

辅导员的培训机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问题。辅导员培训机制必须围绕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进行。高校辅导员的选聘机制从源头上保证了辅导员队伍的质量,这是辅导员培训机制的基础。高校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完善学生辅导员考核制度,可使辅导员工作目标明确,为辅导员培训提供动力和针对性。辅导员双轨制、评聘教师和校内外交流等发展机制,则为辅导员培训提供了方向和目标。因此,作为辅导员建设机制的一部分,辅导员培训机制必须和其它关键环节联系起来系统考虑,构建长效机制,理顺辅导员从进到出的体制,从全局上把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童建福,周娟娟.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2]翁铁慧.培养专业化的大学生辅导员.职业技术,2007,(6).

[3]高向东.建立和完善高校辅导员工作机制的探讨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12).

[4]焦文铭,陆林.论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实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8,(12).

[5]陈洁.关于辅导员基地高级研修培训的探索与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9,(4).

[6]李永山.美国高校学生事务队伍专业化发展及其启示.思想教育研究,2009,(4).

[7]杨晓慧.加强高校辅导员培养推进队伍专业化建设.高校理论战线,2008,(5).

[8]徐今雅.校本培训价值的实现.教育评论,2005,(1).

[9]周宪.体验式教学在高校辅导员培训中的应用.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

[10]梁利苹.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11]唐家良.高校辅导员培训创新的若干思考与实践,当代教育论坛,2008,(9).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篇(6)

以前的大多数教师培训,课程都是专题性的,重在理论认知与知晓操作,具体到实际操作的内容不多,而本次却不一样,主要突出实际操作,这主要缘于调研的结果。

第一轮调研,培训对象数量调研,分两次进行。一次是由教委人事科进行摸底,要求各学校报送在村校工作的教师情况,由此统计出村校教师的基础数据。然后由进修校挂出培训对象,让各校再次进行核实与更动。根据培训人数,大约1800名的规模,进修校初步确定分两轮培训,每轮培训5天;培训内容初步定为专题培训,分师德专题、教育理论专题、教学设计专题、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班主任工作专题、学科教学论专题、教师专业成长专题、有效教学专题8个,每个专题半天时间。

第二轮调研,村校教师的教学生存现状与培训需求调研。由进修校的学科教研员负责,通过问卷调查、召开村校教师座谈会、听课观课等形式,对全县的村校进行分类别、分区域的抽样调研。通过调研,完全推翻了预设的8个专题的培训内容,几经座谈征求意见,几经研讨,形成了以“提高村校教师教学基本功”为主题的以备课模块、上课模块、听评课模块、班队活动设计模块的培训内容,并形成了培训课程表(附表)。

二、不一样的培训方式

1.分类实施小班化培训。根据村校大多数是包班这一现状,把近1500名培训对象分成语文、数学两类进行培训,语文、数学学科的申报由教师自己在第二轮摸底调研时填报。每类设20个班,每班配备一名班主任与两名学科辅导教师。每班学员最多38名,每名辅导教师最多辅导19名学员。 2.认真遴选辅导教师。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在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的前提下,辅导教师就至关重要了。我们首先召开汉丰一至六校的校长会,一是听取他们对村校培训方案的建议,二是让他们按教学尖子、师德楷模、管理行家、沟通能手四个条件同时具备推荐辅导老师。

3.扎实开展辅导教师培训。在村校教师培训展开前,提前一个月举行辅导教师培训,先集中讲培训的重要意义与相关要求,然后分语文、数学两组分别开展培训,既听取他们对培训内容的建议,更让他们明确重点、明确职责、明确做法,让他们初步掌握备课、上课、班队活动设计与听评课这四个模块的实际操作要点,确保他们提前精心准备,做到早启动、早筹划、早安排,统一认识、统一要求、统一行动。

4.统一要求与分班实做相结合。为确保20个班对备课、上课、班队活动设计与听评课这四个模块的培训要点与培训要求能够统一,采取了总辅导员在总控制室讲解,辅导员在班上组织学员收听讲座的方式,每个模块的讲座时间不超过90分钟。总辅导员讲授完毕,由辅导员组织本班学员进行讨论消化与实际操作。将总辅导员讲的操作要点一一落实到每个学员的实际操作之中。

5.统一辅导教师的辅导流程。20个班40名辅导教师,为保证每班的每名辅导教师的辅导内容与辅导行为基本一致,我们明确了辅导教师的操作要点。

三、不一样的培训保障

1.教学保障。培训分语、数两轮,每轮历时5天,4个培训内容模块用时4天,备课与上课模块各用了一天半时间,而专题讲座的时间又只占一天半时间的八分之一,其余时间均是在辅导教师的个别辅导之下的现场实际训练与操作,力求听得懂、记得住、用得来、效果好。在时间安排上,五天的培训时间里,学员每天都应于早上6:00起床,晚上10:00归寝,每天上、下午各排两节课,中途休息20分钟,每晚排90分钟的晚自习时间(最后一个晚上除外),晚自习由班主任到场两个晚上,辅导教师到场两个晚上,每个晚自习均有规定的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每天白天的每节课与晚自习,均要不定时地点名一次。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篇(7)

关键词:企业教练;辅导培训;学员成长;企业效益

Abstract: This paper do the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on the concept of business coaching, business coaching options, counseling-based training and business improvement in efficiency, corporate coach training techniques, as well as corporate training organizers how to do a good job of counseling training, it play a certain reference to various types of try to carry out the counseling training corporate training organizers.Key words: business coach; counseling training; student growth; enterprise efficiency

教练式辅导是最近一段时间企业内训中比较热点的培训方法。许多企业都开始尝试采用辅导式培训来提升领导力和工作绩效。作为一名企业的培训工作者,我在参与了一段时间的本企业教练式辅导培训后,对企业培训工作者如何配合教练做好辅导式培训工作,以落实培训效果的角度做一些总结和思考。

企业教练的概念

为了在辅导式培训过程中有的放矢,让我们先对“教练”的概念有个基本的了解。这个概念含义多种多样,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企业教练是体育教练技术、技巧、方式、原理和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是一套能够激发企业员工最佳表现、增加效益、达成目标的有效管理技术(1)。”

“教练是一门通过完善心智模式来发挥潜能、提升效率的管理技术。教练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过程,洞察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现可能性,令被教练者有效达到目的(2)。”

“企业教练是陈述和分析人们如何使用一项技能和或帮助人们提高或改善其工作绩效的一个过程(3)。”

“教练是一名教师、一位辅导者、一位圣贤,最重要的是他或她是那个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的人(4)。”

综上所述,对“教练”的理解,有的将其作为一种管理方式、有的将其视作一类人群、有的将其视作一种技术、有的将其视作一个过程……我作为一名企业培训工作者来说,更愿意将“教练”视为一门艺术。因为一名好的教练需要在辅导学员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学员的挑战,至少要不断地处理好来自于学员的三个方面的博弈。

教练与学员的博弈

教练与学员的博弈,似乎将辅导式培训中的教练与学员作为了一场棋局的两边,两方势必要对局并且拼出个胜负……实际上,我观察到的企业教练的目的是与学员达成共识、共创高绩效,但在教练辅导的过程中,却处处充满了博弈的味道。

成本与收益的博弈

企业培训的难点往往就在于成本与收益比当中。这一难题在培训的各个项目中均会有所体现。每当培训之后,上级主管问起培训产生的影响和收益如何的时候,企业培训工作者经常会十分头疼,因为培训的作用是隐性而循序的,加之培训的效能往往产生于企业经营效益当中,这样就让企业培训工作者难以量化培训的收益。

作为教练式辅导培训同样也面临这一问题,更为挠头的是,教练式辅导往往成本更高,这就更需要企业培训工作者与教练密切沟通,找好培训收益的切入点,以便在辅导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做好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工作,凸显出辅导式培训收益高、影响大的优势。通过培训实践的总结,我建议企业培训工作者在培训收益方面做如下功课,以便后期做好培训成本核算工作:

一是从培训促进学员之间感情培养角度讲。

企业组织结构中,不论是事业部制、集团制还是矩阵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员工彼此陌生、沟通不顺畅的现象。促进沟通的好办法就是利用培训。辅导式培训因为小班教学、培训周期较长、学员互动频繁等特点,特别适合于促进不同部门、不同分支机构、不同组织之间的相互了解,为学员培养感情、不同部门协调配合搭起桥梁。

二是从培训学员个体的成长角度讲。

辅导式培训可分为技能类和管理类。

对于技能类培训,量化学员的成长相对较为容易。培训前,测试一下学员对某种技能的掌握情况,培训后再测试一下,有提升就说明培训有效。作为企业培训工作者,需要的只是明确培训是要让学员掌握哪些技能,设计一个测试量表就可以了。

管理类培训相对较为复杂,因为无论是沟通水平的提升、果断力的提升还是团队管理能力的提升等等,量化测算都是较为困难的。上述这些技能都是隐性的、较为务虚的,对我们的教练和企业培训工作者是一个挑战。但也并非没有办法,以我的经验,隐性能力的提升也必须明晰化,这需要企业培训工作者和辅导教练之间的充分沟通、辅导教练的辅导水平、以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等要素。

培训开始前,可安排教练与参与辅导培训的学员以及学员的主管分别做一次沟通,目的一方面是了解学员哪些能力是亟待提升的,另一方面是比较学员自我审视与主管的评价是否一致。沟通后,企业培训工作者做好记录整理,与教练一道,研究每个学员的管理能力提升点,重点突破,并为每名学员度身设计能力提升档案(培训记录档案)。培训过程中,教练和企业培训工作者共同参与,记录下每位学员在重点提升的能力上有哪些进步,具体到某个语句、某个动作、某项作业等等,以作为辅导培训的阶段性成果。最后,辅导结束,教练和企业培训工作者针对每位学员的不同特点,做一次访谈或驻点记录,经过培训前后的对比,总结出学员的成长历程,最终分别给学员及其主管做展示。能力提升档案(培训记录档案)是学员成长的印记,更是培训成果的有力证明。

封闭与开放的博弈

这里的封闭与开放,讲的是培训学员的心态。辅导式培训的组织不可能做到每位学员与教练都是一对一的,绝大部分的情况都是几位学员和教练同时做辅导。其实,学员极大的挑战往往来自于发现自己的不足、接受它、改进它。这个过程对于学员来说是一个煎熬的过程。

学员往往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教练所要做的首先是分析学员的问题,并采用各种方式让学员知晓,其中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学员间的讨论。讨论就意味着学员要把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案例、自己的困惑分享给别人,再通过其他学员的讨论和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而往往这种讨论的结果是需要学员从性格上、心理上、管理等方式上的转变。这种剖析往往是学员很不愿意面对的。因为在他或她的内心深处,在坦然面对自己的时候,他或她清楚自己的硬伤,只是他或她并不愿意面对,把它隐藏起来,不为别人所知。既然学员连把这些硬伤展示给别人看的勇气都没有,就更不用提及改变自己的勇气了。

让学员的心态从封闭到开放是辅导式培训成功的一个关键点,同时让学员暴露自己的硬伤是一个非常艺术的过程,这需要教练营造一个平等而互信的环境。学员要养成教练和其他学员只是朋友,帮自己成长进步,不可能取笑甚至歧视自己的意识。这是改变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只有学员勇于暴露才可能勇于接受现实和创造未来。因此,企业培训工作者在这种时刻要尽量低调,如果企业培训工作者在场,作为学员某些“硬伤”的知情人之一,要充当学员保护者的角色。在这个环节上,培训人员也要关注学员的心态及环境的变化,如果教练没能有效的控制局面,就需要培训人员在培训过程中以及培训结束后和教练做充分的沟通,以便及时修正。

时间的博弈

时间成本比费用成本要高的多,参加辅导式培训的学员,大部分都是团队管理者。对于团队管理者而言,他或她的时间不仅是自己的,还是团队的。而教练看上去在辅导时只是使用了自己的时间。也就是说,看上去学员用在辅导上的时间成本要远远大于教练所付出的时间成本。从学员自身角度,必须有足够大的收获才能让培训在时间博弈中胜出。我的思考是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让学员有所收获。

一是了解自己。学员都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是往往是支离破碎的。建议教练和企业培训工作者用非常系统的人格测试方法来全面梳理和总结每位学员的性格特点、行为特征,这种测试的权威性和全面性毋庸置疑。一旦学员对于自身的了解加深并认同了,学员对教练和辅导式培训的接受程度会显著提升。

二是让他人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以后,学员都会有意愿与其他学员分享。如果在沟通中,了解别人的特点,会让学员之间理解处事方式不同的根源在哪里,有利于建立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有助于有效沟通的进行,工作效率会因此而提升。如果学员之间因为培训创造的互动从同事关系上升为朋友关系,更是学员在培训中的另一大收获。

三是提升工作效率。辅导式培训,不能是务虚的培训,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员性格分析这种简单的层面上,因为从根本上讲,学员培训付出的时间是需要在提升工作效率上去弥补的。这就需要辅导式培训务实起来。教练和企业培训工作者需要找到让工作效率提升的好办法。有经验的教练会有许多好的工具推荐给学员,或者在培训现场指导学员使用。企业培训工作者需要做的是敦促学员使用工具、收集和整理学员的工具使用成果。

每个学员,只要他或她认真的运用这些工具,就会发现工具很有益处,经常使用确实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这样学员付出的培训时间就没有白白耗费,全新的工作方式可能引燃全新的工作热情。

企业辅导式培训起步阶段的建议

(一)辅导式培训参与人数的建议

辅导式培训历时长、模块多,需要学员、教练和企业培训工作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为了保证培训的成果最大化,这就需要企业培训工作者精心组织培训,建议采用试点的方式,不宜全面铺开。

(二)参与学员的选择建议

因辅导式培训时间长、班级规模小、学员互动频繁,这些要素就需要学员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高的学习意愿。如果学员本身对于自我改变和增进学习就有抵触心理,最好还是暂时不要为其安排此类培训;或者在辅导式培训试点中,尝试安排个别培训意愿不高的人员,以求借助其他学员的带动和影响,来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取得高层管理者支持的建议

辅导式培训如在企业内部刚刚起步,势必会有高层管理者对辅导式培训不了解。辅导式培训要做好,一是把试点班的成绩拿出来。成绩就是学员技能掌握情况的量化指标和学员管理能力的提升情况,简单说来就是上面提到的能力提升档案(培训记录档案)。二是展示学员性格特征。如果高层管理者感兴趣,还可以把参训学员的最显著的性格特点展示给他们,让他们对自己的下属有一个更为充分的了解。三是借助行动学习法的经验,将培训中探讨的与某一个企业战略相关的工作思路、实施方法或者改进措施展示给高层管理者,使他们明晰学员不仅在培训,更重要的是在帮助高层管理者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

最后,作为企业培训工作者,协助做好辅导式培训是需要动脑筋、花精力的事情。培训的成果往往不仅取决于培训的过程,更取决于企业培训工作者对于企业战略的把握及对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于培训工作的期望当中。这就需要企业培训工作者巧妙地将企业发展与培训工作结合起来,认真研究切入点、精心总结培训成果,以便交给企业一份满意的培训答卷。

参考文献

1《企业教练法》【美】托马斯.G.克兰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年版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篇(8)

为促进项目的深入开展,省项目办开设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专题网站(省略),该网站是省项目办与各市、县(区)项目管理部门交流、协作的平台,为各级培训机构和教师提供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和相关培训支持等服务。

一、网络远程培训管理与教学管理方式

(一)课程的项目管理分为省、市、县(区)三级管理体系。

(二)各级课程教学组织管理方式:省项目办负责组织各市网络远程培训课程辅导教师和教学监督(管理者)人员培训和研修活动;市级项目办负责组织和管理本地辅导教师和教学监督人员,并组织开展一线教师的培训工作;县(区)级项目办负责组织本地中小学教师的远程学习与管理。

(三)课程的教学活动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在线进行。网络课程平台概述详见项目专题网站:资料下载。

(四)培训采用班级学习方式进行,班级组成要求为:

1 每个培训班学员人数为50~100人。

2 每个培训班设1~2名辅导教师。

3 每个培训班设教学监督员2~3人,分别由各级项目办指定专人具体负责。

(五)课程结业与证书

1 学员逐次完成相关模块测验、讨论和作业后,提交结业申请。

2 辅导教师完成对参训学员作业、讨论等评价后,平台将生成各学员的培训成绩。

3 省项目办审核后,将培训成绩反馈各市项目办。

4 结业证书由省项目办统一向培训合格学员颁发。

二、各级项目办具体职责

(一)省项目办职责

1 负责全省教师培训组织管理工作,制定各年度培训计划和方案,监督指导市、县级培训日常工作。

2 逐年完成各市辅导教师、教学监督员的培训和研修工作。

3 按照各市上报的培训计划完成开班工作(详见附件:网络课程开班流程)。

4 采取必要措施,协调、检查、指导、评估各市网络培训课程的实施情况。

5 定期在项目专题网站上通报每期参训学员学习情况和辅导教师教学情况。

6 负责参训学员的结业审批及颁发结业证书。

(二)市、县(区)级项目办职责

市、县(区)级项目办将在省项目办的指导下,负责网络课程培训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1 了解网络远程剖11的目的和宗旨。

2 了解网络课程的内容和平台的管理要求。

3 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研究本地区网络培训的发展规划、方案,确定培训对象和培训点。

4 按照网络课程必备的硬件及网络环境要求(具体要求详见项目专题网站:资料下载),为顺利开展培训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服务。

5 市、县(区)级项目办在省项目办的指导下,完成辅导教师、教学监督等人员的组织、管理以及研讨备课等工作,并完成学科教师的培训与管理、名单的汇总与上报等工作。

6 负责为每个培训班选派1~2名辅导教师和2~3名教学监督人员在线组织、监督管理参训学员的学习情况。

7 负责完成开班前各个角色名单的登记、汇总、上报、下发等工作,确保参训学员、辅导教师、教学监督等人员在开班前能够进入网络课程平台。

8 协调、检查、指导、评估各培训班网络培训课程的实施情况。每期培训班结束后,及时完成学员学习评价和辅导教师教学评估等工作,并及时汇总、上报省项目办。

三、辅导教师工作职责

辅导教师服从各级项目办的安排,认真负责地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承担培训任务。在网络远程培训期间,辅导教师须按照工作规范要求(详见项目专题网站:资料下载),保证在线辅导时间,有效引导参训学员学习,指导学员按照课程要求完成学习内容和相关作业。积极与教学监督和学员保持联系,及时反映并解决学员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和其他情况。

四、教学监督人员基本职责

各级教学监督员必须按照操作指南(详见项目专题网站:资料下载),严格对课程开展情况、学员在线学习情况、辅导教师教学情况等进行在线了解、监控和督促。

(一)培训进程的管理与评估:检查培训前各项准备工作情况;掌握课程计划实施进程;根据要求组织辅导教师进行开班前准备工作;收集、保存并分析培训过程中各模块的调查反馈数据;了解本地参训学员培训结业情况。

(二)学员学习情况的管理与评估:组织和监督参训学员在线登录和学习情况;了解和评估学员的学习进程、活动参与程度及作业完成情况;审核学员学习成绩。

(三)对辅导教师教学的管理与评估:通过多种方式检查、了解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评估辅导教师教学指导和协调能力,及时解决辅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四)教学监督员要及时将各方面情况向项目管理部门汇报,并就其中重要问题开展讨论,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

五、辅导教师、教学监督员选拔要求

(一)辅导教师选拔要求

1 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有较为便利的上网条件,并能保证培训期间每天登录教学平台的时间。

2 参加省级网络辅导教师培训并合格者,以学科教师为主。

3,热心于项目教学工作并具备相应的教育技术指导能力,能够承担本地区的网络课程培训任务。

(二)教学监督员选拔要求

1 具备网络学习的环境与条件。

2 参加过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并合格者,已深入了解网络课程教学和管理要求。

3 具有项目教学和管理工作经验并具备较高的指导能力。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篇(9)

胜任力模型是指个体对于所担任的某个特定的职位所需具备的能够胜任这个职位的特征总和。而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是指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岗位的绩效优秀辅导员所需具备的动机、态度、特质、价值观、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等胜任特征的总和。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体系的构建。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的定义

当前,国内不乏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探索,但是把胜任力与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相结合的研究为数甚少,系统性阐述专业化建设的理论体系建设、专业化平台建设、培训体系构建、考核制度建立以及激励机制健全的更少,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探索

以笔者前文研究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为基础,将其运用到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中去,从加强辅导员专业化理论体系建设、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专业化平台、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考核制度、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对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体系进行探索。

1.加强辅导员专业化理论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具有系统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制定一个以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为培养内容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方案。

当前,本科教育R抵幸运枷胝治教育专业与辅导员职业要求最为贴近,但根据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仅仅只能满足辅导员职业所需要的一部分知识范畴。所以,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可以尝试参照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开设对口辅导员职业的学生事务管理专业,结合辅导员职业所需的相关理论和知识要求,建立多学科交叉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体系,为高职院校培养具有职业规范、专业水准的拥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的辅导员提供相关学科和学术研究的强力支撑。

2.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专业化平台

可以尝试由辅导员工作沙龙、职业技能训练团队、科研项目研究团队、信息化建设团队等构成多元一体的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平台。通过辅导员沙龙,定期分享学生管理工作典型案例和交流日常事务处理心得体会,提升辅导员解决实际问题和预防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职业技能训练团队,加强主题班会策划、典型案例分析、学生谈心谈话等实践项目的专门训练,提升辅导员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通过科研项目研究团队,指导辅导员掌握国家相关政策方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归纳实际工作中的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帮助辅导员申报省部级以上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或项目,学会运用理论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创新性地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通过信息化建设团队,加强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学生基础大数据建设,探索对学生管理各类数据的综合应用、深度挖掘,为学生工作不断提升与创新发展提供辅助决策。

3.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就是构建基于提高辅导员胜任力的专业化培训体系。基于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将辅导员的入职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和学历提升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根据辅导员岗位要求和现有人员的素质状况,为全体辅导员量身定制培训计划,帮助辅导员弥补自身不足,有针对性地突出培训的重点,逐步从常规的学习专业知识、锤炼职业技能转移到提升辅导员个人素养、职业态度、工作能力等核心胜任力水平上来。对辅导员的胜任力培训,在前期偏向于提升知识、技能等基准性胜任特征,以期提升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后期偏向于提升特质、动机、自我概念、社会角色等鉴别性胜任特征,以期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学生满意度。每阶段培训结束后,相关部门要及时组织参训辅导员进行培训成果汇报交流,邀请相关专家对培训效果进行客观评估,对目前的培训计划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便后续进一步提升培训的效果和参训人员满意度。

4.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考核制度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篇(10)

新疆科技馆承担着面向全区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开展科技培训等职能,其核心则体现在科普展览与科普教育上,主要将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的展览内容、科普教育活动和观众参与互动的形式相结合,鼓励公众互动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科学知识的理解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公众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一个科技馆是否是观众喜爱的场馆,不仅仅取决与展区、展品等硬件设施的好坏,更取决于科技馆科技辅导员的创新能力与活动开发能力等“软件”的好坏。科技辅导员是科技馆展品与观众的桥梁和纽带,科技辅导员通过展品讲解、科普活动的开展等方面,满足不同观众的对科普知识的需求为观众答疑解惑。在不断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科技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是科技馆事业不断发展,提高全区公众科学素养的有力保障。

一、科技辅导员应具备基本素质

1.要具有为公众服务的意识。科技辅导员是科技馆展品与公众间的桥梁和纽带,是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科普活动,因此要有为公众服务的思想和意识,是科技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要有基本的职业道德。科技辅导员作为科普队伍的重要组织部分,肩负着传播科普知识,帮助公众树立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职责,这就要求我们科技辅导员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而且要有良好的行为,高尚的品德,做到育人为先。

3.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现在的时代是科技知识不断更新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首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水平,因人施教,针对科普的五大人群,分门别类创新地开展各项科普活动,为观众提供优质科普服务,有效提升科普效果。

4.是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科技馆作为公众了解科普知识的一个科普场馆,根据《科技馆建设标准》要求,科技馆的展品每年都必须有所更新,那么科普活动也同样,如要一层不变,没有新颖,公众对科技馆的关注度就会不断下降,科技馆的生命力持续减弱,因此科技辅导员必须要创新地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才能使科技馆事业不断发展。

二、新疆科技馆科技辅导员队伍的现状

1.人员紧缺的现状。新疆科技馆展览中心面积极为11117平米,根据国家的《科技馆建设标准》,新疆科技馆属于中型馆,展览中心应有工作人员62人,目前实有人员36人,从人员配置上来看人员紧缺是目前阻碍展览中心开展好科普活动的重要因素。

2.人才队伍不稳定的现状。新疆科技馆自新馆开展以来先后通过公开招聘形式招录了工作人员36名,因个人辞职、工作调动等多种原因现留在科技馆内工作的人T还剩20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人员的流动性较大。

3.业务培训机制不健全的现状。目前,新疆科技馆科技辅导员业务培训主要通过以老带新、以赛代训、集中学习等形式开展,没有建立一个长期的培训机制,培训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提升科技辅导员队伍素质的几个途径

(一)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人员紧缺的问题

以“选用优秀人才增强工作活力”为原则,积极探索“编制内与编制外相结合”的用人机制。通过公开招聘编内人才、积极吸纳优秀志愿者,使用科技馆免费开放项目经费通过劳务派遣的形式聘用单位所需的专业人才等多管齐下的用人模式,优化队伍结构,解决人员紧缺问题。

(二)健全科技辅导员培训机制,提高辅导员的业务能力

科技辅导员队伍培训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培训机制,才能保证科技辅导员队伍健康有序的发展,也才能使科技辅导员队伍培训更加有效。那么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是推进科技辅导员队伍培训的必由之路。

一是建立完善的领导机构。完善的组织领导和健全的领导机构是开展科技辅导员队伍的切实保障。成立以科技馆馆长为组长,分馆展教中心的副馆长为副组长,由人事部牵头,办公室、展教部等相关部门共同负责的领导机构,定期研究和讨论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拿出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确保科技辅导员队伍培训的有效性。

二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根据新疆科技馆和科技辅导员培训计划,将培训费用列入科技馆经费预算,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实话。

三是创新培训工作的形式。科技辅导员队伍培训工作的成效与培训的形式,师资力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打破固有的培训模式,提升师资水平。针对科技辅导员的礼仪、普通话及讲解技巧、科普剧本的创作等不同内容聘请具有专业知识的老师签订长期培训合同,定期为科技辅导员提供量身定制的培训课程。针对科普活动的开发,可选派优秀的业务骨干分批次前往行业内先进的科普场馆进行一年期的定期培养计划。

四是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培训工作的主体不仅仅是培训计划的拟定,更重要的是培训个体的投入力度。因此还要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机制、目标要求和总结汇报。通过培训期间的考勤,培训结束后的考试成绩,培训鉴定等多种方面将培训中产生的材料归入档案,每名参训的辅导员在全馆范围内进行总结汇报,并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本职岗位相结合,提出改进作可行方案。

(三)创新管理模式。用人打破日常部门分工、人员工作明确的工作模式,在常规工作不变的情况下,以项目管理方式建立了科普教育开发、科普剧等多个项目小组,以成员自愿、配备合理、注重实效为原则,实现馆内跨部门合作,有效促进了科技馆的工作效能。

上一篇: 优秀班主任推荐材料 下一篇: 化妆品网络营销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