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青年教师工作经验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29 00:07:05

辅导青年教师工作经验

辅导青年教师工作经验篇(1)

2高校师风师德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师风师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即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对政治的了解与关心,对职业的投入与热爱,同事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良好得体的语言与着装,自律及要求等等。高校青年教师思维灵活,工作弹性大,大多数工作态度端正,充满着正面力量,高校需要这些青年教师夯实高校的建设,而与此同时,在社会经济过热的浪潮中,青年教师还需要道德沉淀与文化素质修养,以把这支队伍建设成为具有职业道德,作风严谨,蓬勃向上的一支队伍。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笔者通过走访调查与五年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经验,总结出青年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几点问题。

2.1一线教师学术作风不够严谨教学工作不够认真

一线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与精髓,是学生们答疑解惑,模仿尊敬的对象。而近年来青年一线教师人数过多,岗位认定与职称评定的竞争愈加激烈,导致青年教师们将精力大半投入到积累论文的数量,参与课题的数量以及奖项评选中。科研工作者普遍了解,论文的产出需要做实验,实验数据是大量的试验以及调研产生的,只有严谨的科研才会产出对本学科有积极贡献于社会意义的论文,青年教师有教学的压力以及家庭的压力,因此对于论文产出喜欢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许多论文的产出仅仅是为了凑数,这样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更不用提对本学科做出贡献。抄袭现象屡禁不止,且大都发生在青年教师当中。课题的报送面临的压力更大,不但要求青年教师拿出切实的研究成果,还需要与申请部门协调关系。青年教师在工作中面临如此强大的压力,导致很小部分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许多教师听到下课铃直接信步走出教室,不与学生交流,不解答学生课堂上的问题,对学生有问题的邮件匆匆一瞥,做不出合理与学术的解释,许多教师一学期过后还叫不出三个以上学生的姓名,令学生及其不满,与师风师德建设严重相背离。与此同时经济过热又导致青年教师们普遍认为自己收入过低,想方设法为自己再招揽一份兼职。在各个城市的私人培训机构,经常可见到高校教师在为中小学生们补课的身影。长此以往,青年教师教学的精力越来越少,会严重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以影响日后的学习。最后,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些许问题。多数青年教师缺乏科研经验使得课堂上理论内容较多而缺乏动手实验,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发挥。一些青年教师不够为人师表,课堂上有时满腹牢骚,将许多时间花在批判社会现状上,不给学生们正面力量,迟到早退的教学事故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自己忘记什么是“为人师表”,学生们忘记什么是“传道授业解惑”。

2.2青年辅导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待提高

目前,各个高校的辅导员大多都是青年教师,青年学生辅导员可以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经常可见学生与辅导员关于生活学习的问题促膝长谈,辅导员的确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情感的依赖对象。但是辅导员队伍的过于年轻化产生了许多道德建设的问题。笔者通过对辅导员的调查发现现状堪忧。辅导员队伍中许多都是研究生刚毕业的学生,在道德上不太善于掌控自己,对学生奖惩不一,有的有严重的情感偏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显得犹豫躲闪。许多辅导员决定着奖学金等级,优秀学生的称号,学生党员的名额,这就使辅导员们有情感偏向,归根到底是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其次,学生经常遇到生活学习上的问题乐于与辅导员探讨,有些辅导员在道德建设方面不够成熟,很少给出中肯切实的意见,这使学生有时感到困惑,不知遇到问题该与谁去讨论,及其容易走极端,说到底这是师德建设的问题。

2.3教辅青年工作者思想意识不够成熟

高教的教学机关与教学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高校机关是高校运转的命脉。青年教师不断地涌向机关也给教辅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青年教辅人员由于社会经验少,对本校的运转缺乏了解,经常在工作中出现纰漏,态度冷淡,知识贫乏是青年教辅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这些青年教室们思想意识不够成熟,师风师德建设有待提高与完善。

3完善师风师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笔者参考了不少讨论此论题的文章,大多数作者对师风师德建设的提出建议非常有限,且主要目标放在强化学习教育,规范教师行范,设立严格的奖惩机制上。而笔者认为,师风师德建设欠缺的主要原因在于青年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工作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笔者决定另辟蹊径,提出几点完善师风师德教育的建议。

3.1缓解教学与科研的压力以抵制学术不严谨作风

针对科研与教学的两座大山,笔者听取了沈阳药科大学外语教研室吴秀萍教授的评论“没有做过科研的教学工作者只能在讲台上重复别人的东西,不可能将创新能力与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笔者深有同感,抵制学术不严谨的作风,应把第一步放在缓解教学与科研的压力,理顺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中去。笔者认为,青年教师进入高校工作,应首先承担着一部分科研任务,学校应给与适量的经费让青年教师搞学术研究,并对青年教师的产出论文产出质量有严格的审订,只有发表出对本学科本专业有教学意义,社会贡献的论文,才有可能让这些青年教师在职称评定中有资格参与副教授的评选。而将更多的教学任务给予教授与副教授,因为学生更喜欢听有着科研经验,创新经历与学术积累的教授们上课,这样学生更有积累,更有启发,个高校产出的本科生更加有质量。只有学术严谨,才会更好的完善师风师德。

3.2拓宽青年教师视野成熟青年教师的思想意识

笔者指出,许多高校青年教师思想不够成熟,没有文化沉淀,这导致了这些教师视野狭窄,不能更好的进行科研与教学,笔者认为,刚入校的青年教师应该至少学习一门与本专业无关的科目,做出课堂笔记与评价报告,以达到拓宽视野,充实思想的目的。同时教师在完成教学的同时应结合专业特点,多下基层锻炼,例如在高铁建设现场试验,在其他高校实验室得出科研数据。此外,青年的教师申请的课题报告应由评审团反复讨论与不断修改,因为只有这样,青年教师才会对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不断的进行深入,创新;对其他专业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完善自己的思维,拓宽自己的视野。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会使师风师德建设进一步完善。

3.3营造浓厚的师风师德建设氛围

强化管理与严格考核许多青年教师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大多数是上班,下课,回家。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对学校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的大事件缺乏了解,针对授课教师这一特点,笔者认为,教辅机关应该在学校营造浓厚的师风师德建设的氛围,积极倡导“德育为主,教育文本,教学育人”,定期将一线教师聚集起来,使教师们有更多的机会交流,使这些会议成为青年教师表达意见,提出观点的有效渠道。同时,学校也应该强化管理和完善考核机制,多多听取学生们对教师的评价,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为主要的评选依据,使得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青年教师的自觉行为。

辅导青年教师工作经验篇(2)

――神奇的探索(历奇)教育

张德聪

张德聪教授主讲的团体辅导新趋势-神奇的“探索历奇”教育。以工作坊的方式,借助灵活多变的活动内容,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认识。参会人员都被张德聪先生的富厚积累及专业的程度所震撼。

专家简介: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辅导组)博士。现任国立空中大学台北学习指导中心主任,兼行政院青少年促进委员会委员、中国辅导学会常务理事、“财团法人张老师”基金会董事、台北市青少年心理卫生委员会委员等多项要职。

台湾专家张德聪教授(左一)在讲授探索教育课,和学员互动的场景。探索教育又叫历奇教育,意为经历一种崭新的经验的教育。看出两位老师的口型了吗?他们在异口同声地分享刚得的新经验:“Happy everyday! ”从他们生动的神情当中,我们不经意间领略到了探索教育的美。

心理辅导中“房树人”测验(HTP)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周光昭

中小学校心理辅导策略

吴晓蓓

此次主讲同辈团体的功能、形成、对青少年问题的影响和学校的三级辅导策略。

台湾专家吴晓蓓在北京市广渠门中学讲示范课。讲的是“同辈团体”对青少年的影响与辅导策略。关爱青少年学生,关心他们所受的“同辈压力”,吴晓蓓老师真是善解人意啊!

专家简介:吴晓蓓现任台北市立诚正国民中学资料组长。毕业于彰化师范大学辅导学系。

教师如何掌控心中的气候

韩正雄

此次主讲中小学生情绪【EQ】管理的方式和策略,教师如何掌控心中的气候情绪的自我修炼与应用。不与怄气共舞、要自在又自主。情绪有持续性与感染性,亦有可控制性,情绪掌控的意义,知人之明,人和事通。

专家简介:现任新竹青少年咨商中心督导。美国圣母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从事新竹青少年咨商中心辅导工作三十年。

专家简介:进修于彰化师范大学辅导研究所、台北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观护协会活动主委、教育培训主委、会员咨询技能培训。

台湾专家周光昭在讲“房树人”心理测验。听课的老师们专注认真地听课

谢月英

介绍辅导模式所依循的辅导理念,五种有效心理辅导策略及有效辅导策略检核表。谈了同辈团体对青少年的重要性,分析同辈压力下的从众行为、团体中的个人行为及相关的因素。

辅导青年教师工作经验篇(3)

为了提高国民文化科学水平,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人才国际化竞争要求,同时,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对教育多种需求与现有教育规模有限的矛盾,民办高职教育应运而生。截至2012年底,全国已有民办高职院校近九百余所,在校大学生数占全国大学生总数的半壁江山,如此庞大的在校生规模,让国家、政府和社会更加关注起它的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而辅导员作为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职业幸福感所带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是实现十要求的“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证。为此,笔者以本市民办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民办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并参考公办高校的相关作法,结合民办高职院校的自身特性,提出若干增进策略。

一、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岗位工作的特性

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我国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生源的特点决定了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岗位工作的特性。他们不仅具有这一年龄阶段青年人生理、心理和时代的共性特征;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过往求学受挫和高考失败的经历,以及家庭的期许也造成了他们与本科高校学生的不同心理差异,比如:①自卑心理和矛盾心理凸出。不愿意接受失败的现实,对民办学校缺乏认同感;②学习热情和学习惰性并存。虽然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目标,但是缺乏学习毅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③善于社会实践,但对理论学习满不在乎。虽然社会实践能力较强,课外活动积极性高,但不喜欢学习,蔓延一种学习无用论的想法;④依赖性强、沟通能力欠缺,强调个人主义,不善交际,上述这些表征现象也使得多数民办高职院校把学生归类为自主学习和生活能力较差,需要辅导员每天不停的鞭策和督促。所以,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与公办本科院校是有天壤之别的,他们需要五天与学生同吃同住,充当保姆、警察、陪读、叫早和服务员等角色,不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自己,不明职责、不管难易都会找辅导员,这迫使辅导员要向着完人和超人的方向努力,一旦有些纰漏就会受到学校的责难、引起家长的不满和学生的不理解。

二、民办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

(一)社会认可程度不高

在多数民办高职院校中,辅导员的政治地位普遍偏低,在传统观念里,他们始终认为辅导员是可有可无的,因而常把辅导员当成是流动人口,哪里需要哪里用。在教师队伍中,有部分教师则对辅导员工作采取轻视的态度,认为辅导员岗位工作缺乏专业性,没有技术含量,只有那些不擅教书的,或是专业不行的,才不得不选择这一职业。在学生眼里,由于辅导员一般不承担专业教学工作,所以有些学生会认为辅导员专业水平有限,仅能成为他们生活上的保姆,所以有时辅导员为他们付出的再多,在其看来也是理所应当的,到毕业后立马形同陌路。

(二)组织支持力度欠缺

1.多头管理,责任不明。在多数民办高职院校中,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使得辅导员受到多重管理的压力,即便已有文件明确辅导员的职责分工,但其实际工作早已远超既定范围。但凡只要与学生有点滴联系的事情,无论哪个部门都能调遣辅导员来落实各项具体工作,而其本职应该做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因精力有限,而被搁置一边。所以,有的刚从事学生工作不久的青年辅导员,会对于自己的职业定位表示迷茫。

2.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由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方面都需要得到辅导员的引导,所以在多数民办高职院校中,对于辅导员工作的隐性要求会比专业教师更高,比如:辅导员要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广阔的涉猎面和丰富的信息量。但是,多数院校在设计辅导员考核评价办法时,基本忽略了“隐性要求”所附带的专业技术含量,以致辅导员工作的绩效奖励与其个人付出和工作难易度是不对等的;同时,考核结果亦是与其个人的发展和收入分配不相挂钩。久而久之,考核机制形同虚设,钻“平均主义”空子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3.职业发展前景黯淡。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一般分为“终身职业、学工系统岗位晋升、转岗转编”三条途径。首先,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几乎无人愿意把辅导员当成终生职业,虽然国家和政府对于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提出过若干政策,但是其效果不佳,无法安定人心。其次,岗位晋升空间狭隘,一般都是学工系统的,其岗位责任和收获较之于其他中层岗位或副高职称仍有较大差距,所以此类的岗位晋升对于多数青年辅导员缺乏吸引力。再者,就是多数青年辅导员所热衷的“转教”。虽然,有的民办高职院校已经设定了辅导员的转岗年限,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即便到了时间,也往往会因工作需要或院系不愿意接收等因素,而难以如愿。

4.培训学习机制不畅。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上往往处在一个“二不管”境地,既不能参加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也无法享受专业教师教学教研方面的培训。可以说,目前适合辅导员岗位培训的项目是少之又少。所以多数辅导员仅凭经验,按部就班地做事,偶有培训也多流于形式,时间久了,难免就出现了职业倦怠。

(三)自我价值实现不够

1.职业自豪感不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党员青年加入到了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但这一可喜现象的背后却是颇多的无奈。因为多数选择这一岗位的青年, 不是为了逃避严酷就业竞争的,就是因为专业过于冷门而难有其他更优选择的。他们普遍认为辅导员地位低、工作累、待遇差、专业性不强等,以致多数个体在对外做自我介绍时都会宣称自己是“教师”,而不是辅导员。

2.职业成就感不足。首先,辅导员的工作特性决定了其在教学和教研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较专业教师而言在教育教学上难出成果,同时,辅导员是做人的工作的,这是一个见效周期长,短期内难有成效的工作;其次,生源的特点也给辅导员的政治思想工作加大了难度,尤其是对那些毕业不久,社会阅历尚浅的青年辅导员,经常会被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所纠缠,在处理有些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方法不妥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再者,辅导员每天时刻不停地处理着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以致他们不善或没有时间对内对外,对上对下进行人际交往,所以他们的辛苦和成绩往往被埋没,不被认可。

3.工作激情缺乏。受到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不少辅导员的敬业精神和风险意识开始淡化,“浮躁”情绪开始蔓延,他们的关注重点不再是根植于本职,而是开垦好“第二职业”,有相当数量的辅导员“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使命感不强,责任感缺失,影响了学生工作的效果。

在内外因素的双重作用下,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缺失表征为三个方面:一是生理方面,经常产生疲劳感、失眠、精力难以集中、思维逻辑性差;二是心理方面,感到辅导员工作没有意义和价值,缺乏工作兴趣、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情绪波动大;三是行为方面,无进取心、有畏难心理、工作按部就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

三、民办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增进策略

(一)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指的是个体职业得到社会的认可,它是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优化社会环境对于促进辅导员身心健康,缓解职业倦怠和压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里的“环境”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政策环境。国家和政府应通过政策倾斜,来建立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威信,改变外界对于辅导员岗位“无用论”和保姆角色的定位。同时,要用好经济杠杆来体现辅导员的岗位价值,要不断改善辅导员的收入待遇、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以让从业者收获一种体面劳动的感受。二是舆论环境。国家或政府应利用舆论宣传等手段,重新定位辅导员的高校地位,强调岗位重要性,明确该岗位的从业要求,从而提高岗位的社会认可度。

(二)加快辅导员队伍建设

1.明确界定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从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角度,清楚界定辅导员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其他部门涉及学生的相关工作,辅导员只是配合者和督促者,而不是替代者。辅导员的工作重点是引导学生思想政治,指导学生学习生活,辅导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学生日常事务。一旦工作职责有所界定,他们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思考、实践、设计适宜高职学生教育、引导和管理的方法,从而收获最佳效果。

2.合理设定薪酬分配和考核评价机制。首先,多数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薪酬设定仍遵循传统 “平均主义”的作法,这不利于提高辅导员岗位工作的积极性。在薪酬设定时,理应与所带生数、工作量、岗位责任大小、工作绩效相形挂钩;其次,由于辅导员具备教师身份,在享受校内其他福利待遇分配时,辅导员也应与同职称或同等学历水平的专业教师享受同等待遇,以从机制上消除岗位等级差异。再次,完善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树立评价考核在平时的观念;要把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考核纳入学生工作考核评价的内容体系;制定分类分方向的辅导员专业发展评价标准,及时树立分类发展的典型,推进分类发展的进程。

3.系统规划辅导员职业发展途径。第一,民办高职院校理应利用好民办教育机制的活性,人性化的、科学合理的制定辅导员职业发展途径。根据辅导员个体不同的特长、优势、兴趣,结合个人研究能力、职业发展愿望,围绕学校人才培养需要,设定专业化发展目标,科学划分辅导员工作领域和内容,引导他们逐步成长为工作领域的理论研究,或是实践创新的专家。第二,要构筑辅导员分类发展平台。根据辅导员个人选择的发展方向,围绕提高专业教学能力、专题研究能力和专项业务能力等,着力构建有利于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教学、教研、培训和交流的平台,塑造辅导员良好职业形象。第三,建立学生工作的学科体系,全面提升辅导员专业素质,增强其归属感和使命感,同时,这也是提高辅导员个体职业水平和应急水平的重要途径。

4.健全培训学习机制。首先,针对目前辅导员队伍年轻化的趋势,对于青年辅导员要加强岗前培训、校园文化认同教育和教育实践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岗位专业素养和从业能力,加强他们的集体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同时,建立岗位导师和专业导师的“双导师”制度,让他们在逐步掌握和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能力的同时,仍不偏废自身专业的发展,从而为他们岗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夯实基础。其次,组织开展校际间辅导员工作的交流和研讨,多学习取经,从同行的经验中找灵感、从同行的言行中找差距,以为做好辅导员工作开阔思路、开拓视野。再次,对于有培养提拔意向的辅导员,可以适当调整工作量,积极地为他们创造充电的机会,并营造相对适宜的学习氛围。

(三)提升青年辅导员个体的岗位胜任力

1.培养良好职业价值观,强化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职业价值观是职业幸福感建立的指向标,它的建立需要组织外部强势导入和个体主观认识提升相结合。首先,各民办高职院校应将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培养纳入长效机制加以考量和建设,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一系列的职业价值观的培训、讲座和交流活动,并通过集体培训和轮训等方式,让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强势注入每位辅导员的头脑。其次,辅导员个体要始终坚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基准;要超越“安身立命”的职业观,将自身的职业看成一项“功在千秋”的事业,在为这个事业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在培养良好价值观的过程中,辅导员个体还要通过自学和自省,来反思和自检本身道德情感上的不足,并通过积极投身道德实践来完善和升华自我。各学校亦可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用活动来树典型,倡新风,扬正气,比如:优秀辅导员表彰、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最美辅导员事迹宣讲等;还可利用校报、宣传栏、易班(微博)等多维渠道进行职业道德情感的教育宣传,将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面的道德风尚,润物细无声地沁入辅导员个体的灵魂和心田。

2.建立辅导员职业心理预警机制,提高正面情绪体验。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普遍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经验不足、抗压力弱等特征。有些青年辅导员由于从业时间短、经验不足、社会阅历缺乏等在开展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事倍功半的状况,有时甚至会因为方法不当、表达不妥遭到学生的反感和家长的不理解,以致教育成效离预期有较大差距。同时,职场历练的缺乏,让他们在面对超量和高压的工作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所以民办高职院校应建立由心理咨询中心牵头的辅导员心理预警机制,动态关注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心理危机,排解他们的负面情绪,提高正面情绪体验,促进辅导员的身心健康。

3.提高岗位专业技能,为快乐工作找准方法。辅导员是幸福感体验的传递者,更是创造幸福感技能的传授者。一方面,青年辅导员要注重自身的专业学习,充分利用学校有利条件,向书本学习、向同行请教、向前辈取经、向专家求学,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提高岗位专业知识的储备量。另一方面,要自觉主动地提升辅导员岗位工作的能力,改进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流程,这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工作压力,提高教育成效,从而在工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因此,优化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社会环境,完善职业发展支持系统才能为青年辅导员获取职业幸福感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同时,积极帮助民办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个体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他们获得职业幸福感提供正面的内部动机支持。在内因主导、外因辅助的共同作用下,他们就能逐步收获职业幸福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徐涌金,张珺.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4).

[2]陈延松,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构建:一项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4).

辅导青年教师工作经验篇(4)

2019年5月-6月(5月12日-6月30日的每周日上午8:00-11:00)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校外辅导站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成立槐子村校外辅导站工作小组。

组长:陈传娟  槐子村工作人员

副组长:陆扬  槐子村工作人员

辅导老师:陈寿峰 平山实验学校 教科处主任

三、工作主体:

工作主体为村工作人员、辅导老师、市关工委特约老师等

四、辅导对象:

槐子村小学一年级----六年级学生,名额30人左右(父母上班,无人辅导作业的学生)

五、活动经费

人民币3000元,用于给学生购买辅导书、学习用品,辅导老师车费补贴等等。

六、活动内容

1、文化知识辅导:青少年阅读和写作培优补差,达到夯实基础、巩固提高的目的。

辅导青年教师工作经验篇(5)

在中国高考录取制度之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一般都会存在着不良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这就给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带来了更多的工作量。而青年辅导员作为辅导员队伍中的主力军,据有关调查显示2012年高校辅导员30岁以下的占81.7%。他们直接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繁重而杂乱的工作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困惑,同时造成了多方面的压力。通过多年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经验以及对校内、周边院校的辅导员工作情况的了解,我们发现: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的工作困惑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对自身前途与发展的迷惑

调查显示,大部分从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人是因为喜欢学校的氛围,喜欢和学生一起或者留在高校工作,社会地位相对高,但也有少数是作为谋生手段,仅仅一个工作而已。不约而同的是,几乎一大半的青年辅导员在高职院校工作一两年后,热情度下滑,消极工作。很多人将辅导员发展之路分成三条:①终生职业。通过对相关职称文件的研读,评上正教授在高职院校很困难,所以很多人三十多岁就变得开始混日子,得过且过。②升职,对于这方面而言,第一升职机会少,对于大部分辅导员而言,升职机会为零;第二升职空间有限,升职上去也就是学工领导,这只是少部分人的追求;第三升职前景无吸引力,还在学工战线上,工作性质不变,压力变大。③转岗。根据实际了解,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青年辅导员转岗的文件,但是真的到了实施的时候,有的领导总是推三阻四,万般理由,所以真正转岗的人少之又少。

二、压力过大,心理长期亚健康

在高职院校中,凡是跟学生能够沾一点边的事情都跟辅导员相关,辅导员从早到晚忙碌不停。而青年辅导员虽说从学校到学校,但始终是从被管理者一下子转变为管理者,一下子承受来自工作的许多压力,主要有如下几点。

(1)工作岗位促发自卑心理。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文件,各高职院校也出台了很多规定,但是从实际实施过程中可以看出,更多的仅局限于纸上谈兵,没有把重视与关心落在实处。青年辅导员在跟别人说起工作时,一般只说是高校教师,不说是辅导员,从这个事例可窥一斑。

(2)工作经验的缺乏造成心理焦虑。青年辅导员一下子从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角色转变太快,对工作情况不甚了解。他们大多数是名牌高校的研究生,平时在学校里与辅导员接触很少,甚至很多博士生兼职学校辅导员,他们所了解和理解的辅导员工作内容与高职院校辅导员有很多本质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由于平时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的不好造成的学习不佳。进入高职院校后,这些研究生一下子面对转变如此之快的工作现实,显得无所适从,找不到工作规律,只是机械完成各项工作,并且质量得不到保障。长期下去,造成工作热情急剧下降,心理焦虑,身心俱疲。

(3)多重角色导致心理压力。高校定义辅导员为干部与教师双重身份,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大部分是作为“保姆”使用,关键这个保姆还得是全能型的,还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创业指导、学生党建、安全、心理健康疏导等等工作,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还得是服务员、朋友、家长等。青年辅导员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疲于奔波、忙于应付。另外还得应付突发的特殊事件,很多高职院校规定,辅导员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如果手机不开或者接不通,要按照教学事故处理。造成很多青年辅导员精神高度紧张,一到下班后手机不离身,睡觉不离身,非常害怕晚上接到电话,造成身心严重受损,极少数出现神经衰弱症状,无法入睡,失眠等。

三、付出太多,收获太少,生存现状堪忧

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一方面作为辅导员,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日没夜奔波于办公室、教室、宿舍、图书馆之间,苦不堪言。另一方面还必须承担一部分的教学任务与科研计划。甚至很多高职院校管理模式与中学无异,要求辅导员住宿值班,管理学生。青年辅导员作为刚进入社会工作阶段的人群,首先是生活,其次就是恋爱、结婚、生子。他们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但是高职院校在工资、奖金、补贴上没有任何倾斜,甚至于相对教学教师还有所减少。青年辅导员面对时间上的缺失与经济上的薄弱,生存状态堪忧,家庭幸福指数较低。

面对关系着服务地方产业的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解决,帮助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顺利度过高校工作生涯的前几年,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计划,并逐步实施。

一、高职院校领导必须重视新进青年辅导员的培训工作

(1)实行“导师制”。青年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战线的排头兵,肩负着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对于青年辅导员身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防患于未然,做好这个体系的研究工作。从进校开始,实行类似于教学方面的“导师制”,以有辅导员工作经历的学工书记或学工领导干部作为导师,进行三年的跟踪培养工作,从体制上、实际上给予青年辅导员重视和关爱。

(2)开设“寒暑假培训班”。对于平时忙碌的辅导员而言,不适宜再增加其工作负担。利用相对轻松一点的寒暑假时间,各抽出2天~3天的时段,进行新进青年辅导员培训,邀请有经验的老辅导员、学工书记、学工领导进行现身说法,以案例、事实引导青年辅导员学习、进步。

(3)创建“青年辅导员家园”。提供一个固定场所给新进青年辅导员,在这里他们可以无所顾忌地畅谈工作、人生、理想,相互交流工作困难与心得等,让这个场合成为青年辅导员学习、交流、交友、创新的圣地。

二、给予青年辅导员明确的职业之路展示

预防胜于治疗,等青年辅导员热情消退了,职业倦怠了,再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矣。在青年辅导员进入学校之后,我们就应该由高层领导召开全体新进辅导员大会,给予辅导员指明前进的方向:往哪儿发展,要哪样条件。倾听青年辅导员的心声,征求他们的意见,并且讨论后以具体的文件下发至全校所有院系领导手上,确保文件的真实性与执行性,以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安心在学校工作,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

三、高度重视青年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工作

(1)积极推进青年辅导员减负工作。很多高职院校给辅导员配备了助理,帮助其工作。可是我们的学校没有给学生信任,信誓旦旦天真地以为通过2年~3年的管理,让学生的外貌焕然一新,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是在成年前长期的培养过程中,这是一个从年幼到成年的十几年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而不是拼命驱赶我们的青年辅导员深入学生、深入课堂、深入宿舍来进行工作。我们应该将大力气用在引导学生成人,在他形成具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之前给予正确引导,为他们终身的发展夯实精神基础,教会他们去学习、去生活、去工作。相信我们的学生,用好我们的辅导员助理、我们的各级学生会、学生社团,将青年辅导员从繁杂的、无关痛痒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才是真正减负。只有真正减负,才能更好地做好青年高职学生的思想工作。

(2)积极推进青年辅导员优质工程。高职院校中有教学名师,但是好像缺少知名辅导员,我们应该给予辅导员相同的教学教师的学校地位,才有可能让我们的青年辅导员不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是一项学校内的“造星运动”,将我们的青年辅导员打造成学校重视、同事羡慕、学生敬仰的一批“明星”。通过辅导员的职业机能、爱好特长、专业素质等比赛,进行大规模的宣传:上校报、帖海报、做专访等都是可行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年辅导员感觉学校的重视与培养,更加刻苦地开展工作。

(3)建立辅导员心理治疗工作室。长期的亚健康会逐渐摧残一个人的身心,让工作在学生教育第一线的教育者保持如此状态,怎能做好学生工作?建立辅导员心理治疗工作室势在必行。可邀请校外的心理辅导专家,倾听我们青年辅导员的工作、生活心声。建立治疗工作室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青年辅导员有一个倾诉工作压力的场所,心灵得到缓解,以期得到治疗,摆脱亚健康状态。

四、切实提高青年辅导员工作待遇

学校设立辅导员专项培养基金,用于辅导员的特殊津贴、课时、教育培养之用。建立完整可行的辅导员工作津贴、课时发放制度,将青年辅导员工作时间之外的加班、值班折算成现金进行发放,将每年的青年辅导员培养计划在年初进行公示,每月公布其执行情况。青年辅导员经济压力很大,学校必须在多方面进行倾斜,以保障其工作的稳定性与长期性,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良性发展。要想办法排难解惑,为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成长成才加油。

参考文献:

[1]张效英,钟军.高校新任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J].思想

教育研究,2011(7) .

辅导青年教师工作经验篇(6)

1、成立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组织、教育、科技、科协、环保、团委、妇联等部门主要领导和各县(市)区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任成员的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规划制定和任务落实的督导、检查、考核。

二、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推进新科学课程的改革,在全市中小学校推广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探究性学习,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中小学校要按规定开足开齐科学实验课和信息技术课,普通高中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加强科技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加强创新方法的普及应用。

教育部门要会同科技、科协等部门,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TRIZ”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为主的创新方法的普及应用,传播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提升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激发青少年的创新兴趣、增强青少年的创新技能,从而为培养造就更多富有创新激情、精通创新方法、勤于创新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3、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系列活动。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配合科技、科协、环保、团委、妇联等部门,深入开展“中小学生科技课走进科技馆”、“科普大蓬车和流动科技馆进校园”以及“中小学生走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重点实验室”、“青少年科学主题实践和体验”等特色科技活动;利用主题周(日)和纪念日开展专题性科普活动;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征文比赛、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画展、青少年科技创新书画展、青少年制作网页、程序设计、科技小发明等系列活动,组织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和区、市每年一届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未来杯”中小学创意设计竞赛活动和科技创新论坛等活动,鼓励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

4、加强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能力建设。

地区各类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高校、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和高新技术园区等免费向青少年开放,并广泛开展经常性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鼓励支持各中小学校建设“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和“科普示范学校”,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经常开展。

三、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

1、建立专兼职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

各学校每个年级至少要配备一名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专兼职科技辅导员,并将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纳入教师岗位培训计划进行培训,注重科技创新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其科技创新综合水平,不断提高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科技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2、充分发挥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作用。

完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其在科技辅导员业务培训、继续教育、学术研讨、学术交流和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四、建立青少年科技创新保障激励机制

1、加大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投入。

各级政府对所属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每年进行考核,对考核获得优秀等次的学校,以以奖代补方式给予5—10万元奖励,专项用于“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科普示范学校”建设、运行和开展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同时,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和资助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2、充分保障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待遇。将

辅导青年教师工作经验篇(7)

一、明确定位是再创辉煌的前提

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大会召开,国家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定为教育工作的主旋律,我区也将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明确的定位使青辅协的工作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我这个秘书长必须改变“维持会长”的状况才能担负社会的重托和历史的使命!我立即向市内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专家求助,他们帮我理清了“壮大队伍、帮扶培养、快出成绩”的工作思路;我又请来市区教委和科协的领导把脉,制定了“争创一流、形成特色、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我还征求区内老科技辅导员们的意见,大家毫无保留的出谋划策,最终我们统一了认识,明确了定位,带着任务开始了新的征程。

二、建设队伍是再创辉煌的关键

谁都知道,建立一支高素质,极具创新能力,又肯无私奉献的科技辅导员队伍,是科技教育成败的关键。近年来,区青辅协会发展科技辅导员40多名,顺利完成了辅导员的新老交替。我在下学校视导时留心热爱科技教育活动的辅导员苗子,发现一个,动员一个,他们有的加入青辅协成为科技辅导员,有的发展为科技爱好者。我还帮助新辅导员与老辅导员结对子,使他们迷上科技活动,迅速成长。天星桥中学的凌廷发老师、实验一小的唐世乾老师以及重庆一中的研究员饶家澍老师都是我们“老带新”活动中的导师。新辅导员们在积极参加市、区各项科技培训的同时,还能得到这样的“师带徒、一对一”的贴心辅导,使他们信心倍增,很快就在各级竞赛中收获了喜悦,这支队伍也成为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的中坚力量。我们的科技活动还有一批忠实的粉丝,他们中有非科学学科教师,有学生家长,他们虽不是青辅协会的正式会员,但这些科技爱好者也为我区科技教育再创辉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开展活动是再创辉煌的手段

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家长的理解,校园内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多起来,区内赛事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扩大科技活动的声势和影响,也才能提高科技竞赛的成绩。本着这样的工作思路,我们花大力气开展了“宣传、帮扶、培训、竞赛”这四项活动。我利用各种机会向学校领导宣传,带队为一些基层学校组织校级培训、竞赛,营造氛围,使科技活动越来越得到重视。青辅协在区教委和科协的支持下,坚持为一些边远、特殊的学校免费送材料、送培训。我们为中学的藏族学生送了遥控赛车,让孩子们参加科技活动的热情高涨,次仁江措同学由模型赛起步,到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获奖,被授予“2011年度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为了让特殊学校的孩子们也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我们为工读学校的孩子们送去了电动飞机,该校朱杰同学获得“2011年沙坪坝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提名奖”;我们为磁器口小学、金沙街小学等农民工子弟学校送材料、送培训;我们将船模、车模交到土主小学、保农小学、凤凰小学等农村边远学校的留守儿童的手里……这样心连心的帮扶活动延续不断。由于建立了情感的链接,我区科技活动的参与面逐年提高,目前全区有40多所中小学长期坚持参与活动,区级模型竞赛的参赛人数每次都有700人以上,几乎赶超市级比赛规模,这么大的参与面是创造好成绩的基石。2003年——2011年,我区选手参加重庆市青少年科技竞赛有接近两千人获奖,参加全国科技竞赛有百余人获奖。

辅导青年教师工作经验篇(8)

在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基地根据在职教师职后教育的特点,坚持以现代培训理念为指导,突出先进性、实践性与实效性,着眼于科技教育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教师设计分层递进的培训方案:有的着眼于高端人才培养需求,重点培养和打造基础教育的领军人才,带动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有的旨在培养坚持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有效促进基层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有的针对在校大学生,为科技教育培养新一代青少年科技辅导员。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依托天津师大教师教育中心实验室与中小学、青少年宫、科技场馆等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在培训中采用“参与式”培训模式,强调问题情景下的深入学习,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师生研讨、调查研究、参观学习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员在学习中积极思考,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培训环境

“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坐落在天津师范大学新校区,依托天津师范大学教学资源,环境优越、功能现代,有多功能报告厅、多媒体网络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培训案例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培训

培训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采用参与式培训模式,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开发设计并实施的科普实践活动。

基于实验与实践基地的培训。

培训主要课程

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概述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介绍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的目标、原则、内容、途径、模式、类型和方法,使科普志愿者(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后备力量)具有从理论高度把握科学普及教育实践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教学。

优秀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案例评析

课程说明:本课程以我国科学普及教育改革中优秀的活动实例为案例,以“解读”的形式回答学生关注的问题,如什么是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设计,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设计原则,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设计的一般过程,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一般格式等。教师指导学生总结优秀案例成功的经验,达到使学生初步了解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基本知识的目的。

教学方法:本课程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师生研讨等方式。

利用科技场馆进行科学普及教育

科技场馆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教育的重要场所,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培训学员通过参观、研讨,学习如何利用科技场馆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普及教育的方法。

教学方法:听取天津科技馆专家讲座,小组到天津科技馆实地参观、考察,学习研讨如何利用科技场馆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教育。

天津中学科技教育理念、活动设计与实施

中小学是实施青少年科学普及教育的主阵地,本讲座对天津中学的科普教育先进经验进行了梳理,希望大学生科普志愿者从中汲取营养,能够站在较高的视角审视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

讲座主要内容:

四个基本理念:“向生活学习”、“自主学习和发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在活动体验中成长”。

目标系统:建立了以有责任感、会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会交往等12个基本目标为核心的目标系统。

内容体系:设计了“主题—专题—问题—课题”四题递进的课程内容体系。

学习策略:形成了情境中学、体验中学、探索中学、交往中学、反思中学,五个学习策略。

基本做法:形成了“深度交谈、个别化指导”、“成果交流展示”、“出版研究成果集”、“高年级

转贴于

学生做低年级学生的小导师”等彰显课程育人价值的六种基本做法。

评价方式:建立了“即时评价”、“成果作品评价”、“综合表现评价”课程学习的三种基本评价方式。

科技活动指导方案设计

在一线教师的指导下,从中小学科技教育实践基地的实际教育环境中选取活动主题,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分小组研究制订科技教育方案。

实践教学

参与培训的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收获

本次科普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科学教师,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有待提高……同时也要深深地思考对于科学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

我们有过争论、有过困惑……活动结束我依然在反思,在这次活动中,我是否太过强势,是否应该让组员们发挥更多?是否限制了组内同学个性、优势的发挥?我们认识到在活动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是必要的。如果有下一次活动,我相信,我们能做得更好。

作为指导者的我们,更是感受到了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制作的乐趣,遇到一个个小问题,一起讨论解决,一起收获辛劳的成果。之前紧张的情绪也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消失,尤其是当他们亲切地叫我们“老师”时,心里更是觉得暖暖的。

我们作为未来的科学老师应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并且我们有责任去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智力,使小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敢于挑战的新一代的青年。

2012年培训计划

“天文科学课程”培训班时间:2012年4月18-20日

培训对象:中小学科技教师(青少年科技辅导员)100人(其中全国各地区科技辅导员50名、天津市科技辅导员50名)。

“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培训班

时间:2012年10月下旬,计划5天。

培训对象:青少年科技辅导员150人。

培训团队

杨宝忠: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实验中心主任。中国教师教育学会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初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

石增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原教学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委员,天津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主任、水彩专业委员会会长。

杨书远: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原科学教育系主任。天津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工程”基地实践领衔专家;天津市“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小学科学课题指导专家。

辅导青年教师工作经验篇(9)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由周培源等著名科学家倡议建立,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协会会员的主体是工作在中小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的科技辅导员和科学教师。从成立以来,协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动员和鼓励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工作,提高科技辅导员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素质和能力。

协会开展科技辅导员培训的策略与实践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自成立以来,就把为科技辅导员提高素质和能力的培训工作作为为会员服务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近3年来,结合国内外科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结合课程改革实际,力推大学与中小学衔接、校内与校外相衔接、专家与科技辅导员对接的培训方式,在实践中形成了大联合大协作、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校内外科技辅导员共同发展的培训策略。

依托大学和校外教育机构建立培训基地,培训骨干与送培到基层相结合

从2009年开始,协会在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建立了4个“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整合和利用这些大学以及校外教育机构业已形成的培训资源,根据各个培训基地的不同特点,结合科技辅导员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不同需求,合作举办不同类型的骨干科技教师与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截至2011年底,培训人数达3800多人次。

与此同时,协会还成立了科技教育培训专家团,这支由科技专家、学者和一线优秀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组成的培训团队,每年都根据各地的需要送培训到基层。如2011年,分别将培训送达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四川省绵阳市、山西省太原市和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等地,培训科技辅导员近万人。

加强理论探索,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工作体系的研究,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

为了促进协会的培训工作,协会理论工作委员会组织力量启动了“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工作体系的实用研究”。研究成果编成《科技辅导员培训指南》、《科技辅导员学习指南》、《科技辅导员工作指南》工具丛书,成为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提高自身能力,参与青少年科学教育、科技传播和普及工作的重要依据。

科教合作探索适应发展的培训方式方法

“科教合作”是协会培训工作始终坚持的理念。在协会的培训中,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合作与资源整合具体化为科技工作者、科学教育研究者和科技辅导员之间的互动。例如,华东师范大学科教合作研究中心开发的培训课程,邀请一线科研人员、高校科技教育研究者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同时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出版了《科教合作――高中科学教师培训新探索》、《在项目中和学生一起成长》两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引导科技专家逐步从研究人员向培训师角色转变,引导参加培训的科技骨干教师向学生科技创新的导师转变。这种“科教合作”的培训模式在各个培训基地的课程设计与实施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是一个全新的培训运作系统建构和运作机制探索,必将为今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培养创新人才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为有效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业务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协会开展科技辅导员培训的未来探索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将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在科技辅导员培训中坚持“科教合作”的原则,不断推进人力资源与课件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不断探索有效的培训方式和策略,努力形成能满足科技辅导员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不同需求的培训体系。具体做法包括:

整合资源,形成品牌

每个培训基地都将打造出一个特色项目、建设一个资源平台、合作一个研究课题、开发一套实践课程,进一步推进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并充分利用协会网站等电子化资源共享与互动平台,把培训教材做成资源包,在线提供给有需要的科技辅导员,使他们随时随地可以学习。

科教合作,多方互动

协会的培训将继续推动大中小学对接互动、科技专家与科技教师对接互动、教师培训与教师对学生培养对接互动、科技辅导员培训与教师科技活动对接互动、学生探究学习与教师课题项目对接互动等,形成机制,促进发展。

示范带动,送培基层

协会将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使骨干教师在当地学校以及区域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省、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和科技馆的作用,坚持送培到基层,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培训,如采取以会代训、现场观摩学习等形式进行培训,建立一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联盟机制。

辅导青年教师工作经验篇(10)

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教师设计分层递进的培训方案:有的着眼于高端人才培养需求,重点培养和打造基础教育的领军人才,带动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有的旨在培养坚持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有效促进基层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有的针对在校大学生,为科技教育培养新一代青少年科技辅导员。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依托天津师大教师教育中心实验室与中小学、青少年宫、科技场馆等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在培训中采用“参与式”培训模式,强调问题情景下的深入学习,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师生研讨、调查研究、参观学习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员在学习中积极思考,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培训环境

“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坐落在天津师范大学新校区,依托天津师范大学教学资源,环境优越、功能现代,有多功能报告厅、多媒体网络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培训案例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培训

培训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采用参与式培训模式,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开发设计并实施的科普实践活动。

基于实验与实践基地的培训。

培训主要课程

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概述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介绍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的目标、原则、内容、途径、模式、类型和方法,使科普志愿者(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后备力量)具有从理论高度把握科学普及教育实践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教学。

优秀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案例评析

课程说明:本课程以我国科学普及教育改革中优秀的活动实例为案例,以“解读”的形式回答学生关注的问题,如什么是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设计,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设计原则,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设计的一般过程,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一般格式等。教师指导学生总结优秀案例成功的经验,达到使学生初步了解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基本知识的目的。

教学方法:本课程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师生研讨等方式。

利用科技场馆进行科学普及教育

科技场馆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教育的重要场所,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培训学员通过参观、研讨,学习如何利用科技场馆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普及教育的方法。

教学方法:听取天津科技馆专家讲座,小组到天津科技馆实地参观、考察,学习研讨如何利用科技场馆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教育。

天津中学科技教育理念、活动设计与实施

中小学是实施青少年科学普及教育的主阵地,本讲座对天津中学的科普教育先进经验进行了梳理,希望大学生科普志愿者从中汲取营养,能够站在较高的视角审视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

讲座主要内容:

四个基本理念:“向生活学习”、“自主学习和发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在活动体验中成长”。

目标系统:建立了以有责任感、会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会交往等12个基本目标为核心的目标系统。

内容体系:设计了“主题―专题―问题―课题”四题递进的课程内容体系。

学习策略:形成了情境中学、体验中学、探索中学、交往中学、反思中学,五个学习策略。

基本做法:形成了“深度交谈、个别化指导”、“成果交流展示”、“出版研究成果集”、“高年级学生做低年级学生的小导师”等彰显课程育人价值的六种基本做法。

评价方式:建立了“即时评价”、“成果作品评价”、“综合表现评价”课程学习的三种基本评价方式。

科技活动指导方案设计

在一线教师的指导下,从中小学科技教育实践基地的实际教育环境中选取活动主题,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分小组研究制订科技教育方案。

实践教学

参与培训的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收获

本次科普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科学教师,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有待提高……同时也要深深地思考对于科学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

我们有过争论、有过困惑……活动结束我依然在反思,在这次活动中,我是否太过强势,是否应该让组员们发挥更多?是否限制了组内同学个性、优势的发挥?我们认识到在活动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是必要的。如果有下一次活动,我相信,我们能做得更好。

作为指导者的我们,更是感受到了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制作的乐趣,遇到一个个小问题,一起讨论解决,一起收获辛劳的成果。之前紧张的情绪也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消失,尤其是当他们亲切地叫我们“老师”时,心里更是觉得暖暖的。

我们作为未来的科学老师应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并且我们有责任去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智力,使小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敢于挑战的新一代的青年。

2012年培训计划

“天文科学课程”培训班时间:2012年4月18-20日

培训对象:中小学科技教师(青少年科技辅导员)100人(其中全国各地区科技辅导员50名、天津市科技辅导员50名)。

“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培训班

时间:2012年10月下旬,计划5天。

培训对象:青少年科技辅导员150人。

培训团队

杨宝忠: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实验中心主任。中国教师教育学会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初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

石增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原教学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委员,天津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主任、水彩专业委员会会长。

杨书远: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原科学教育系主任。天津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工程”基地实践领衔专家;天津市“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小学科学课题指导专家。

上一篇: 安全生产监理工作总结 下一篇: 高二学期个人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