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计算机专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5 10:26:49

找计算机专业论文

找计算机专业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U6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在当今的教育领域中,电脑的运用越来越普遍。电脑虽然不是万能的, 但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离开电脑却是万万不能的,同时,在运用电脑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事实上在教育领域中电脑的应用既涉及理论问题又涉及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扩大视野,不仅应该重视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更要重视人的培养,即不断更新广大教师在电脑应用方面的理念,培养他们应用软件和硬件的综合能力。

一、树立广义的电脑教学观念

在英文中电脑教学常被称为call-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严格地来说应该是“电脑辅助的语言学习”。自从电脑慢慢普及开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电脑可以给教育学习带来新的生机,因为大家已经不满足旧有的手段和方式,希望有更先进的技术出现。音频、视频、幻灯等传统媒介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可以用于主动教学,但在学习管理、教学准备方面所起作用有限。

然而电脑在教学中提供了许多新的手段,我们应该把电脑看作是人与人之间实现真实社会交流的重要工具,使学生在实际的使用中自主学习。

建立这种广义的电脑教学观念非常重要。如果说录音机和电影电视等视听手段对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发生了影响,那么电脑的出现对于教学的观念、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管理和运作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现在教师在准备课程材料的时候必然会使用电脑,在管理学生学习成绩和进度的时候也要使用各种软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们现在进入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电脑已经成了我们须臾不可离开的工具。因此所谓的电脑教学应该视作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电脑,而不再是仅仅采用几个多媒体软件。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使教育领域走向新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特性使得很多人都在尝试将它应用于教学,20 世纪80年代初, 美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泰勒(Taylor)指出计算机应用于教育有三种模式:一是把计算机看作指导教师,起个别指导作用;二是把计算机看作被指导者,让计算机学会按照人们编排的指令来完成各种操作,替人工作;三是把计算机看作工具,辅助人们完成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任务。目前第三种模式比较受到重视,在教育领域中第三种模式比较具有可操作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含义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还认为学习的方法是: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显然Internet 下多媒体的教学比较适合建构主义理论的,也可以说Internet 下多媒体教学环境是建构主义理论的硬件基础。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教育领域如何整合

对于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的确如此,硬件有了,较为科学的教育理论也有了,怎样实施与运作呢?我们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谈谈教学整合的观点及具体方案。

(一)从工具tool 的角度出发,寻找专业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结合点。我们将计算机看成中文专业的应用工具,找出同一类专业课程工具的使用特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课程,同时各专业课也能找到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结合的侧重点。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从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专业课程结合的角度,专业课程可分为三类:作家作品类、基础写作类、语言文字类。

(二)从中文专业的角度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课程。从结合点出发,我们就可以找出中文学科需要开设的计算机位用技术课程。就现阶段而言,文件管理,网上资源,文字处理,计算机辅助写作系统,小型数据处理系统,多媒体制作系统,多种图形、音频视频转换工具,多种输入方式等与中文专业课程息息相关。我们可以设计出中文学科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操作系统与文件管理;文字处理及计算机辅助写作系统;Internet 的浏览与检索技巧;多媒体文本及幻灯制作.小型数据库处理系统;计算机日常维护及常用工具软件等。这些内容针对中文专业各门课程,是综合基础训练课程。

(三)从计算机应用技术角度改革专业课程。光靠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还是难于避免“割裂”,专业课程也要有整合举措,专业课的整合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整合课程内容增加介绍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多媒体、互连网)与本专业相关的动态信息。有的课程要做较深层次的调整,例如《写作》。

整合教材的课外资料阅读方式, 除传统方式以外要求运用网络资源电子读物来查阅积累资料。

整合教材的习题作业方式,要求运用计算机网络完成作业。整合教材的思考题方式, 用电子邮件、网上讨论组方式进行。整合作文方式,要求电脑写作,网上发表。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探索多媒体及网上教学新形式,用建构主义理论来设计教学。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 改革专业课程还要与实验训练结合起来。实验基地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四、存在的问题

电脑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为师生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找计算机专业论文篇(2)

计算机专业是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的专业之一,当今社会,计算机及其应用朝着专业化、行业化、多功能化、网络化的方向急速发展,使得计算机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应用极为广泛。但是,与之相对应的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却表现的相对落后,并与社会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及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计算机专业发展等,这些都与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不适应,造成教学成果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一、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

就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看来,除了进入高中继续进行求学的素质较好的学生外,大多数是学习素质较差的学生,他们选择中职学校、技校进一步求学,事实上是因为中职学校的门槛比较低。这就导致了学生整体的素质较差,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也逐年降低。但是目前,中职学校仍然沿用旧的国家中职教育的教学大纲进行计算机教学,大纲内容的使用对象与学生的素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落差,这使得教师在教学时面临一定的困难和被动。同时,学生的学习、就业也非常困难,很难找到合适的企业去就业。

2.专业设置的不合理

中职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的时候,强调专业学科的基础性,认为中职学生的专业基础非常重要。这种想法本没有错,因为就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而言,基础知识非常重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计算机操作实践及应用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发展很不利。教学过程的基础理论与学科实践联系不够紧密,使得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差,这让学生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

同时,由于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使得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往往忽略对应用能力很强的计算机软件、程序的教学。

3.师资力量的薄弱

目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师资力量相对而言比较薄弱,一是因为计算机在中职学校全面普及的时间还不长,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比较薄弱,学校的资金相对不足,不能满足计算机教学的需求;二是因为计算机人才流动问题,大多数计算机能力较高、学历较高的人,多数选择大学教学或者是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很少选择中职学校就业。一方面因为它的工资不理想,另一方面因为它对于就业者本身的专业素质没有很大的提升。这就导致了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课程的落后。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模式

1.以兴趣带动教学

尽管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比较差,但是学生的潜力是可以开发的,学校老师应该在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潜力的开发,不能放弃学生。只要学生选择了这个专业,不管是就业的需要还是真的感兴趣,他就一定想要有所收获,那么课堂教学就可以针对学生的思维、个性有所区别的进行教学,以取得最大的教学成果。比如: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小组搭配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可以有:软件开发、计算机网络应用、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计算机维护、网站开发与维护等等,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小组,带动他们学习的激情与活力。把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变为主动性,激发他们自身的潜力,这样一定会达到惊人的教学效果,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2.以赛促学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举行一些比赛以刺激学生的欲望和动机,掀起学习浪潮。让学生在比赛中,找到学习的紧张感、刺激感,同时给予物质上的奖励,更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学习信心。比如:举办一些办公软件大赛,让他们在钻研学习的同时,为将来在办公软件的发展上开拓道路。还可以参加全国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这个大赛的规模之大、项目之多、涵盖面之广、规格之高,都是史无前例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市级、省级、部级大赛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更是为学生未来就和进一步深造提供动力支持。

3.专业设置与未来发展趋势相贴近

随着广告业、房地产业、服装业及其他行业的迅速发展,“平面设计、电脑艺术设计等IT人才一直都比较热,需口很大,呈现出猛增的趋势”,人才的供不应求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方向提供了出路。当前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专业要求有:CorelDraw、Photoshop、3DsMA、PageMaker等技术,可见实用性、技能型是计算机人才的发展方向。因此,中职学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一定要与市场需求相符合。根据明确的专业培养方向,优化、调整专业课程结构,按职业能力的要求去设置具体的专业课程。学生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就会朝着目标一步步的努力,这样才能培养出自信、成功的计算机人才。

4.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计算机专业的成功,除了理论的掌握外,进行实践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中职学校的学生起点很低,素质有待提升,基础课对于他们而言异常重要。但是只注重基础理论课,没有实践课的操作,任何理论都不能变为实践,都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只注重理论课程教学,也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任何人对新事物都抱有探索的心态,中职学生同样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充满着好奇与向往,只有在实践中去检查理论学习的情况,才能让他们找到不足,进一步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中提升自己,以更好地去实践。还有,在机房的操作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处理一些遇到的网络、计算机问题,让他们相互探讨,主动去解决问题。一来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二来可以锻炼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结论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不同于高中、大学的学生,他们在中职教育的传统模式下,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更加实际的技术,以更好地去就业,它不同于高中教学为了学习、深造、学术研究。他们最大的目的是培养一批批专业技能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及其自身价值的实现。而目前的中职教育对这方面还不是很重视,也许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克服目前计算机教学的缺陷,进一步改革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找计算机专业论文篇(3)

准确定位 计算机专业找工作,首先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计算机专业就业方向有这几大分类:1.可视化编程;2.WEB应用程序设计;3.软件测试;4.数据库管理;5.图形图像制作;6.网络构建技术;7.网络系统管理;8.多媒体制作。这些专业方向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各不相同,同时,也都有相关的技能认定证书。找工作时,千万不要选错方向。因为计算机行业的特殊性,参加工作后几乎没有公司给你转型的机会,比如你在第一家单位做数据库开发,再找工作想转做嵌入式开发,除非有好单位愿意培养你。

找计算机专业论文篇(4)

卢涌:我的专业和高山相同,主要做语义资源的构建,是偏文的。

林举:我的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辅助发音教学,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高,还需要了解留学生的发音特点。

刘春花:我的方向叫计算机应用科学,更偏技术层面。

《大学生》:考北语的研究生难吗?那么多学校,为什么就选了北语?

高山:当然有难度。北语的留学生博士入学要求很严格,更不要说拿奖学金了。

卢涌:本科毕业时,我想去南开大学学语言学,但是本科导师跟我说,北语是专业性的语言学校,所以我就过来了。当时北语的语言学方向有十几个,我又不想学纯语言类的,导师就建议了计算语言学。

林举:文科生考北语的研究生相对比较难,理工科的容易些,毕竟想考北语研究生的理工科学生并不多,但其实来之后感觉都挺好的。

刘春花:我本科就是北语的,放弃了保研,准备考外校的研究生,但考分不理想,就调剂回来了。

为了解计算语言学专业学习的情况,记者采访了几位研究生。

高山

博二

埃及人

本科在开罗就读

林举

研三准备去新加坡国立大学读博

《大学生》:文科背景和理科背景读这个专业的区别在哪?

高山:计算语言学重点在于语言学、数学和计算机知识,如果做技术,对计算机功底的要求比较高,而要做语言资源的话,语言文学功底应该更强。

卢涌:这个专业对计算机知识有一定的要求,我所在的实验室侧重点是编程。文科转理科,难度还是很大的,要花很多的时间。与我一同进实验室的一位中文系男生,花了很多功夫学编程,他的毕业论文也基本上跟语言资源无关,做的是算法或计算。不论文理生,每个人在这儿读研都得补课,文科生补计算机,理科生补语言学。不过这也是优势啊,都成了复合型人才。每位导师手下都有文科生和理科生。

《大学生》:在北语读研的优势有哪些?

高山:计算语言学是文理交叉学科,北语的语言学研究在国内数一数二,有很多语言学界鼎鼎大名甚至鼻祖级的专家教授。另外,北语的学术氛围十分自由、融洽,导师都十分重视我们的学术研究,每周至少开一次组会,导师跟同学一起讨论研究的进展。

卢涌: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团队,每个团队有自己的组会,每周开一次,一个月有一次大的汇报。我们经常去北大等高校开合作组会,老师还会邀请国外老师过来。信科的基础设施、硬件设备非常好,每人都会配工位和计算机。

林举:从我的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发音教学来看,第一个优势是北语的汉语国际教学处于国内顶尖水平。第二,北语有很多留学生,做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需要很多二语资源,非常需要留学生,而在北语

我们比较有信心,也很看好这种语义分析的方法,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

非常容易找。我们前段时间录了300多个留学生的语调库,学生都是在北语找的。第三,将来我打算出国深造,北语留学生多,英语氛围好,很容易找到语伴。

《大学生》:可否介绍一下你们的项目?

高山:我们的团队会关注国内外的流行语,比如特朗普为什么有人不叫他特朗普,却叫川普?我们还统计了中华传统文化里的成语和小句,如在《论语》或《道德经》等典籍中,哪些成语用的频率多,这反映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等。我们还会在报纸里找成语的分布或者使用频率。此外我个人还在做汉语和阿拉伯语的计算机翻译。

卢涌:我现在在做一种语义分析方法。当前自然语言处理的语义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浅层语义分析方法,以语义角色标注为代表;一种是深层语义分析方法,比如语义依存分析。我现在做的深层语义表示( Deep Semantic Representation,简称 DMR),也属于深层语义分析方法,这是我们正在和鲁东大学的老师合作的项目。现在我们标注了 800多句,也正在制定标注规范,主要的难点在于对名词结构的表示上。它接近学术前沿,国内刚刚起步,比较有发展前景,也是老师们很重视的问题。我们比较有信心,也很看好这种语义分析的方法,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

林举:我做过一个留学生声调评估的项目,是导师张劲松教授帮助留学生学汉语的 APP的一部分。刚开始我做的是对单个字声调的判断,导师觉得做单个字太简单,便让我在连续语流中研究声调,比如“今天你吃饭了吗?”导师的博士论文刚好是声调识别,看完老师的论文,又调研一些文献后,我发现在连续语段中,第一声不一定是平的,它受上下文的影响

化。之前的传统做法,是用基频曲线判断声调的对错,通过调研,我发现音段(即声韵母)对基频曲线是有影响的。后来我把这个项目写成论文,在语音顶级会议 interspeech上发表了,还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

刘春花:我的导师荀恩东最近在做句法语义分析器,我承担了其中一个小任务,是汉语功能词的还原,让整个句子的句法结构更加清晰。汉语功能词是指像“了”“着”“或”这样经常用在动词后面的虚词。具体做的时候,我会先对一句没有功能词的句子――比如“他的老师给他提出很多建议”,判断“提出”后加“了”“着”“过”哪一个功能词合适,且哪一个功能词出现的可能性最大。这个判断是由我的计算机通过深度学习的模型得到的。

《大学生》:你们对自己就业有什么计划?

高山:同学们一般是考公务员,另外进百度、搜狗等互联网企业比较多。我现在还没有具体的计划,但就业前景还是很明朗的, IT公司急需我们专业的人才。

找计算机专业论文篇(5)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工作难找是我国目前计算机教育首要问题,按当今互联网的全面普及网络交易平台的火爆形式来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找工作应该并不难,实际上形成工作难找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高校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发展脱节

高等教育在计算机科学理论研究与知识推广方面有比较好的优势,但对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却有些单一。我所感受到现状是大部分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尚可,但他们仍缺乏实际应用程序开发以及对计算机硬件修复能力,由于有的学生接触社会晚,不了解社会计算机专业的实际人才能力的要求,而不能很好地将本专业技术的知识真正应用到生产工作中。

我们如今吧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的运用。社会对计算机技术从业人才需求自然越来越多,但同样是专业性的行业千差万别,这样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就业机会多很多,但同时出现在毕业生面前的问题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具备哪些专业能力才能去适应社会,满足企业,公司的用人需要。

从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来看,通常有系统开发和应用开发两种。系统开发包括系统硬件开发和系统软件开发,大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单单只对系统软件开发感兴趣,而忽略了对系统硬件的了解和掌握,硬件应用系统采用计算机实现其它信息与数字信息间的转换、处理和存储,以实现对生产、生活中的仪器、设备和系统的控制,这类从业人员没有过硬的硬件知识和技术显然是寸步难行的;计算机软件的掌握固然重要,但他还是以硬件作为基础的,计算机的软件应用系统是在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基础上,通过高级语言设计出不同行业不同公司所要求的应用程序,如果只是要求做出应用程序,从事程序方面的开发基本不需要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基础知识,只要具备相关专业的知识,就能设计出符合公司要求的应用程序,相比之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具备其它专业的专业知识,对这类程序应用没有占有优势,这样一来,程序设计人员常常来自各行各业,而不是计算机专业的人才。所以在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时,必须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都有充分的了解及掌握,必须具备其他专业人员不具备的知识才可占有一席之地。这些知识包括硬件知识、系统结构知识和算法等,将这些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结合,就可以设计出性价比更高的应用系统才能合理地选择软件和硬件,从而实现系统的最优。在找工作的时候能力更为突出。

二、高校的教学方法,实习实践环节缺乏

当前大多数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未能与社会科学的发展与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同步前进。而仍然沿照多年前的专业设置方案。这些方案以一味纯理论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作为实习实践的环节,而高校里的这些实践环节存在着学科片面性、与社会企业应用脱钩、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充分的实习实践环节。这些都需要在高校在教学方法,实习实践环节上进行加强改进。

三、高校的师资建设滞后

除了教学方面,在师资建设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多高校教学一线的教师多偏向于理论教学类型,平时教学任务繁重,无暇从事计算机应用项目的开发科研工作,缺少实践项目的经验,很少教师能够在计算机应用项目上给学生提供更好的经验指导及建议。

通过以上的阐述,结合我在高校计算机教学工作数年相关经验,为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对现行高校教学模式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

在计算机专业大四学年阶段以多进公司单位实习多进行实际操作实践为主,学校多联系专业相关的公司单位进行校企合作,在条件允许的期刊下多与企业创办实习基地。给毕业生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

记得小学的时候有篇文章叫《小马过河》,其中所讲的意思就是实践出真知,学生们在大学里大多学的专业知识过于理论化,程式化,即便掌握专业课程的基本应用能力,在社会实践运用时还是会有很多力不从心的时候,而通过在企业,公司的实习实践,学生会了解到需要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程的理论及其应用知识,一方面让学生走入企业中实习,观摩、学习、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这可以让学生更早地与企业接触,深入了解企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掌握业界内计算机最新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企业应用项目有一定的复杂度、时间限制,对同学们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有压力的驱动下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同学们与他人沟通协作的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晓明,陈平,张铭,朱敏悦.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4.

找计算机专业论文篇(6)

0 引言

由于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校内外获得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的完成。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训练,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撰写文章的能力。然而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普遍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毕业设计的质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达到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

1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

1.1 学生不够重视

一方面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只是教学环节的一个过程,不管完成的质量如何,都能蒙混过关,学生从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扩招,毕业生人数增多,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找工作、面试或考研中,对毕业设计只能应付了事。

1.2 日常教学与毕业设计没有有机结合

本科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内容涉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的能力,包括算法设计、软件开发流程、数据库的设计、程序调试等方方面面。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教学学时的限制或缺乏硬件设备等诸多原因,导致课堂教学只能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学生没有达到独立开发系统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不了解系统开发的流程等,导致毕业设计时多数学生不能按要求完成指导老师给出的设计任务或完成的质量不高。

1.3 所选的毕业设计题目不恰当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可以从理论、软件和硬件等方面进行选择,然而多数学生由于起点低,基础比较薄弱,毕业设计做软件或硬件的较多,进行理论研究的学生很少,我院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一般由两方面构成,一是指导老师给出题目,并指出题目类型、题目来源、题目主要内容、预期目标、要求解决的问题及重点、题目难易程度等方面的信息,之后由学生进行选题。二是学生自己命题,然后找老师指导完成。不管哪种方式首先都要由指导老师给出任务书,明确给学生提出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 、研究方案和目标、任务要求等,指导教师针对选题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献,学生根据指导老师提出的任务书,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包括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及预期目标、拟采用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步骤等,然而学生在选题时,由于老师给出的题目,理论性强或学生不感兴趣。不能进行深入思考导致无法完成。学生自选的题目,由于缺乏经验,没有进行切实的调研,所有的功能需求全凭想象完成,导致做出来的成品功能不全毫无应用价值,且题目多为各种类型的管理系统缺乏创新。

1.4 论文写作不规范

毕业设计后期,要求学生根据其系统的开发过程撰写出毕业论文。有的学生由于没有留出充足的时间来写论文,直到答辩前期才匆忙完成,导致毕业论文大多格式不规范、结构不合理,更缺乏对系统中关键技术进行论述,更多是靠粘贴代码或对系统界面进行截图来充当篇幅。

1.5 指导老师缺乏责任感

按要求,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开题之后,指导老师每周都要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及时与学生一起解决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填写指导记录,设计中期还要进行中期检查等相关工作,然而由于指导老师往往忙于教学或科研,加上学生不主动联系老师、老师也不找学生进行指导,到最后指导老师只是在设计方向和论文写作上把把关。从而也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1.6 毕业设计答辩流于形式

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最终成绩由指导老师、评阅老师及答辩成绩三部分构成,一方面由于学生的侥幸心理,觉得毕业设计做了,答辩就能通过,不重视答辩,对评阅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置之不理。另一方面由于本科生数量过多,答辩任务很重,答辩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起到从质量上把好最后一道关的作用。

2 相关应对措施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的主要依据,在本科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管理。

2.1 加强思想教育

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毕业设计的意义、毕业设计的基本过程和研究方法等,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另一方面加强指导老师的思想教育,将毕业设计与教师教学评价挂钩,从而提高指导老师的责任心。

2.2 加强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稳步发展校企合作基地。一方面通过校企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专业知识,同时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科研,熟悉科研环境及流程,为毕业设计独立完成系统的开发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指导老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毕业设计进行命题,让老师、学生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双向选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根据自己需求选择题目,比如准备考研的学生可以选择其科研方向相关的研究性题目,为今后的研究生学习奠定一定研究基础;准备就业的学生,选择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具有实际开发背景的题目,这样就可以通过毕业设计积累相关的就业实践经验,为就业打下基础。

2.3 加强制度管理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对老师和学生形成约束,规范毕业设计流程,严格执行各种检查制度,制定规范的毕业论文书写格式,在答辩过程中制定详细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毕业设计不仅要检查最终的毕业设计成果,还应该从学生调研、选题、毕业设计和论文完成的过程进行监控,尤其对不合格或达不到指导老师要求的毕业设计作品要严格执行淘汰制度,对其进行多次的补答辩,对抄袭、买卖设计或论文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在制度上纠正不良的学风。另外,为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应该对毕业设计质量高的学生和指导老师给予奖励。

3 总结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项任务,它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是教学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无可替代的环节,毕业设计质量高低也是衡量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因此,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找计算机专业论文篇(7)

(1)计算机软硬件相关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计算机软硬件教学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掌握,这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好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因此学生应当掌握其英文的表达方式。如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简史(TheEvolutionofComputers),计算机的基础知识(IntroductionofComputer),计算机软件(ComputerSoftware),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多媒体计算机(MultimediaPersonalComputer),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IntroductionofWindows)及数据库技术(DatabaseTechnologies)等等专业知识,这是计算机专业授课的主要内容,只有在了解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掌握基本的英文专业词汇表达方式,才能够后续开展深入英语教学。

(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补充。在给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英语授课时,关于该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和新产品新技术或是流行趋势都应当不断提及和及时传授,使同学们与时俱进,了解本专业最新发展情况,掌握发展趋势。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多搜集与计算机技术有关的热点新闻,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普及,要求人们紧跟发展步伐进入互联网时代,认识到网络的优越性和便捷性,在教学中,加入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词汇,根据情况选择有益的英语文献进行学习,促进高效课堂。

2.在英语学习中加入计算机专业知识及技巧。在计算机专业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介绍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词汇及表达方式和相关文献,还要加入关于相关的课程内容及学习技巧讲授。不能仅仅把英语当作是一门语言课程,由于计算机产生于美国,因此我们可以说英语就是计算机课程的“母语”。在学生的日常操作和练习中,会遇上许多英文提示信息及相关内容。在做FDISK练习时出现的全英提示界面,由于是固有的表达方式和信息且存在于系统中,因此将种在操作此种出现的提示信息作为课程内容来讲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学生在掌握好英语的同时巩固自身专业知识帮助颇大。计算机英语是一门重视学习技巧和方法的课程。在计算机专业学习中出现的英文单词词义虽然都不难,但每条信息都有自身固有的单配词组及用法。对于学生来讲,记忆单词很容易,但举一反三的进行词汇组合和词组搭配就不是一件事了。因而,在英语教学中加入计算机专业学习记忆的技巧,能够使学生在学生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入以下内容来进行讲授和学习:

(1)介绍计算机专业的特点以及英语学习方向。计算机专业与其它专业的相比较,其自身特点十分明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大量专业术语。别的专业的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注重英语语法的学习以及词汇的积累和阅读练习,而计算机专业除了要求掌握必要的英语知识之外,还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大量的说明书和文献广泛使用祈使句,对学生的泛读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其专业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及精炼性。所以,为了使表达的内容更加客观,往往采用许多的一般现在时和被动语态来进行论述。且所涉及的文献资料语句都较长,要求用词的重要性及准确性。与此同时,英语采用简练的词汇来对所描述事物进行准确表达,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名词化词汇非限定动词或是词组的简化形式。

(2)计算机的专用术语及命令。在计算机中存在许多特点的英文词汇词组及专业术语,如软件的专用名称Access(关系型数据库软件)FoxPro(数据管理系统)Delphi(视窗系统开发工具)Java(网络编程语言)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等;或是计算机的厂商及其商标名称如DELLEpsonMicrosoftIntel等;计算机的专用命令和指令的词组缩写,比如RD是指删除目录RemoveDirectory;以及网络操作中的流行缩写术语含义,如CU指的是seeyoulater,表示再见,或是有趣的表情符号等等。

(3)英语屏幕的提示信息。在对计算机进行日常操作中,屏幕上时常会针对其操作内容而出现相应的指示或提示信息是以英文专业术语的方式呈现的;在进行网上浏览时会出现大量的应用文提示信息;以及在运用一些英文软件操作时,会出现相关文档信息,使用者应当理解提示信息的具体含义,不然很难进行后续操作,也可能会导致使用者的误操作。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当加入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提示信息的翻译和讲授,来保证学生在操作中能够顺利进行。如当出现Syntaxerror时意为语法错误,这是在程序调试中会场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提示;出现Anunexpectederroroccurred,pleaserestart意为报告错误的信息提示,此时用户应当了解出现的提示是指当前操作有误,应及时重启程序。掌握诸如此类的信息提示,会帮助学生在了解英文信息词义的同时提升计算机操作能力,一举两得。

二英语的教学方法探讨

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外语课程,大量的英语内容不可避免会出现部分的枯燥,因此教师应当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提升课堂效率及教学质量。

1.打好英文专业词汇基础。采用适当的方式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量,词汇量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应当使学生掌握计必要的英语专业词汇的构造,熟记词根,不断琢磨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寻找适合的方法,鼓励学生学习英语,打好坚实的基础。

2.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在计英语的学习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因此,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于学好计算机来说是有很大帮助的。普通专业的英语学习多注重泛读,而计算机专业的英语教学则着重快读慢读和精读。快读学习应主要放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上面,不拘泥细节,重点浏览每段的标题和简介摘要等。而慢读则是逐字逐句的了解词汇具体含义,分析每句话的意思,且纵观全文每句话与文章的联系,都要理解。遇到重点的公式理论等专业性信息,要精确了解其义。而选读则是在阅读中有意识的寻找文章的重点内容进行着重学习,练习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重点的寻找和培养。

找计算机专业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4-0064-03

1引言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国家统计署公告,2003年有80万的大学生没有找到工作,2004年有100万,2005年已经达到120万,而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22%,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495万,形式更加严峻。在这个大趋势下,作为前几年人才市场上最抢手、最风光、最体面的高校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其就业状况也没能走出困境。我们不禁要问,是市场所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已经饱和了吗?还是质量太差,经过调查分析,事实并非如此。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不够明确,导致了结构上的不合理,即在社会需求与高校计算机毕业生之间出现了供需错位的矛盾。

2人才结构与供需状况分析

我国IT产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IT人才每年需求100万,其中仅软件人才缺口每年就达42万,但我国高校每年却有相当一部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高校IT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实际用人存在巨大差异,旧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使学生具有胜任岗位职责的技能。实际上是结构性过剩,供需不对路[1]。目前我国计算机求职者的构成比例呈现出不合理的橄榄型结构,软件人才结构士、硕士只占4.3万人,占7%;本科生19.6万人,占33%;大专生9.9万人,占17%;其他人员29.4万人,占43%。合理的软件人才结构应该是软件蓝领、软件工程师、软件架构与分析师并存的金字塔形状,人才基数由大到小,这种较为合理的呈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能保证高中低端人才合理的搭配,形成软件产业内部生产的合理价值链。目前的情况是计算机入门级人才堆积,过于臃肿,在软件蓝领方面的培养规模还不够,同时高级软件人才的数量也短缺,水平高的系统分析员和有行业背景的项目策划人员偏少,从事项目管理、研发等方面的中高级人也少。从2005年开始,IT行业中的IC人才、网络存储人才、电子商务人才、信息安全人才、游戏技术人才这方面是出现了严重短缺的趋势,用人单位的需求与求职人员的意向吻合度有所下降,这种供需不对路的情况造成一方面IT要找的“目标人才”匮乏,企业求贤若渴;另一方面高校毕业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却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出现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是“有业就不成”的一种怪现象,找不到工作,这就造成了矛盾的升级。

3搞活计算机本科人才教育的几点建议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作为高校计算机本科专业,需要与时俱进,作出相应的改革,以促进毕业学生的就业率。要作出改变,就要分析目前高校本科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改革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经过详细的分析与对比,本人认为,要搞活计算机本科教育,拓宽就业之路,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环节。

(1) 明确本科层次重应用型与工程型人才的目标定位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高校在明确培养目标上不明确,致使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出现了应用型及研究型学生都是用一套教学方式、方法。社会是需要研究型的人才,但是每年每个高校只有少部分学生能考上研究生进行计算机的科学研究、理论研究和系统研究,绝大部分学生是要走上工作岗位的。目前的市场要求本科计算机毕业生是一位“熟手”或“成手”,我从几个大型的IT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进行了解,人才市场上一旦出现具有3年工作经验的 IT从业人员,几家公司就会开始争夺。所以本科计算机人才的培养首先要紧扣市场需求,明确培养目标。由于计算机的应用涉及很多方面,社会上对计算机的应用要求有很多差异,因此要对目前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作一个调查,根据这个调查来灵活的确定培养目标。培养的目标可以是:要培养具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信息处理、系统开发、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和管理、电子商务应用的应用型、工程型人才。这一目标除了和市场相一致以外,还与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有关,因为计算机学科本质就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工程性的学科。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比高职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应用型人才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性,从而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要具有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具有更高的适应多种岗位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与学术型人才相比,他要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能较快地适应岗位的需求,解决工作实际问题。因此高校本科计算机与要明确人才培养方面的目标和层次定位,制定出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特色鲜明的培养方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用订单式的培养方式、工程化的教学模式、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培养“岗位专才”。在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与工程型人才的具体过程中,实施的关键点是要在学生实践能力(岗位操作技能与实务经验)、沟通能力(理解、表达与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理论应用)等方面加强锻炼和培养。

(2) 做好专业方向规划,进行逐层次能力提高的教学模式

专业方向的规划是根据计算机学科和技术发展趋势,结合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规划出如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测控技术、动画艺术等不同的专业方向。同时,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采用逐步渐进,一年一个台阶的培养模式:一年级进行基础训练、二年级进行能力训练、三年级进行专业训练、四年级进行综合性工程训练。

(3) 改革教学与教材内容,打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基础

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内容中普遍是不实用理论较多,而职业基础课程不足,专业技能训练又太少,此种状况从根本上影响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计算机属高科技技术,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并在实践中得以迅速发展,而目前的教学内容体系与新世纪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如开设了太多的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这些课程对学生的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并没有什么作用,而急需实践训练的环节却又安排得太少,即使在有限的上机实践课上,大多是只完成教材上的例题或老师布置的题目以进行理论上的简单验证,缺乏自主性,创建性的实验,造成学生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薄弱,所学与市场相当脱节严重。据报道,某高校的一位计算机本科毕业生毕业后找了几个月的工作一直都不顺利,自己对用人单位提出的计算机方面的应用要求一无所知,甚至于有些计算机的新技术在大学时听都没有听说过,于是用了一年的时间去著名的IT培训基地进行培训,进一步充电,结果一年后就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相关,高校教材内容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已是相当突出,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的课程教学模式,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足。据了解,直到目前,还有许多高校计算机专业依然在使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落后教材。这种课程教材内容严重落后于技术潮流的现象依然非常普遍。例如,现在许多高校计算机专业依然在教授的FoxPro课程,是早已经被绝大多数IT企业淘汰的一种落后的编程技术。学校在讲授基本的VB编程技术时,很多IT行业用的是技术。知识结构的落后使学生掌握的技能在社会中没有用武之地,从而让企业对学生的选择显得顾虑重重。面对高校本科计算机中走出的毕业生,企业仿佛是面对“鸡肋”一般,这些学生拥有完整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聪明的头脑,但却缺少实用的操作技能,丢了可惜,聘了无用。而在激烈的竞争中,以赢得时间为先的企业已经不可能有足够的耐心和精力去花费半年或更多的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可用之才。一位IT行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有很多高校正在使用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整体上已经落后于当前流行的IT技术潮流3~5年,内容的更新远远跟不上技术应用的进步,更不用说紧跟上时代的发展了。高校计算机专业必须加快教材内容更新的速度,主动地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课程设置,以满足整个社会特别是IT行业不断提高的用人需求。

(3) 加强师资力量,打造“双师”、“双高”的师资队伍

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学工作必须以教师为本。任何学校要想持续发展,必须抓住质量这个生命线,而质量的根本所在是教师。因此,师资培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的参与程度。只有教师认同改革理念,参与改革过程,才能使改革成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改革,都只有通过教师才能得以落实[2]。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同时也是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计算机课的教师既要像其它学科的老师一样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又要像工程师一样具有“工程能力”。在计算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打造“双师”(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双高”(高职称、高学历)的师资队伍。并逐步使这支队伍中高职称、高学历的比例趋于合理,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趋于完善。实施的策略是“内培外引”。现在各高校计算机老师的教学任务都很重,不仅要承担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也要承担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仅依靠教师自学来注入新知识是不够的,而且很多工程性的内容书上并没有,要依靠实际的实践经验。所以在师资队伍的培养上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现有人员的培训,学校应每年为计算机教师提供1~2次短期学习的机会。定期分批到一些IT行业进行培训,选送到一些大型的企业技术岗位上以解决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术的结合问题,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的管理理念,挖掘他们的潜在资源,还要到其他高校以提高学历。另一方面就是加大力度从高校和IT部门引进人才,充实师资队伍。

(4) 实行产学结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教学本应是一门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并重的学科,但如今的大学教育大多以枯燥的理论教育为主,能提供给学生走出去参与实际工作、项目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即使有实验课,实验课时也远比理论课时少。很多高校为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要进行毕业设计,这是计算机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他们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这一点是与其它学科另一个最不同之处,因为其它学科只要写出毕业论文即可,但是计算机本科的学生要做了设计才能写相关的论文。目前很多高校把学生的毕业设计大多安排在第四个学年的第二学期,但是学生找工作和做毕业设计的时间几乎在同一学期,使得一些学生能真正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毕业设计上的很少。

以往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常常由老师给出一个设计题目,比如设计一个学籍管理方面的程序,设计一个考试系统,或设计一个选课系统。大多数学生不会主动去思考设计的方向,不会选题。总体上来说,还是一种封闭式教学。为搞好毕业设计,要把实训课作为毕业设计准备的前提,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以合理的选题作为毕业设计的良好开端。为做好实训,高校计算机院/系要努力追踪产业前沿,密切产学关系,与企业合作,密切学生实习和就业的衔接,创造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环境。具体做法是,在毕业设计开始前,根据行业发展的情况、用人单位的意向及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拟定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毕业设计课题。计算机系可与多个企业共同合作,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按方向进行“3+0.5+0.5”或者是“3+1”教学方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3年,第四年到企业实习半年,另外半年回校进行毕业设计,或者是第四年都在企业一边实习,一边做毕业设计。如果条件允许,可由企业派专门的人来校共建实训基地。不管用哪一种方式,目的都是通过这种针对性很强的工程方面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提高实战能力,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需要。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思路广了,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校认可其学习时间和学分,企业可依据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表现,优先选择录用毕业生,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样学校、用人单位、学生、计算机院/系这四者都获得了双赢。

4结束语

面对计算机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面对严峻的就业情况,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与人才培养方式应作调整,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如果注重在培养目标,教材内容,师资力量,产学结合等方面进行进行改革,我们的本科计算机教育将会办得生气勃勃,对就业形式将会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莉. 我国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2(18):142-143.

[2] 姜美玲. 教师:革新的课程实践者[N]. 中国教育报, 2004,(1).

投稿日期:2007-05-12

找计算机专业论文篇(9)

http://

关键词 :以就业为导向 中职计算机 课堂教学

一、问题与背景分析

每年有大量的中职计算机毕业生涌入社会,却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学校里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有很大出入。毕业生掌握的技能不能满足企业要求。其实,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各种功能软件、网上商城、网络游戏、手机APP程序等的出现,都对计算机工作内容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大量的人才缺口与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引发了教育者对中职计算机教育模式的反思。传统的中职计算机教育中课程设计不合理,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造成了大量的毕业生无法顺利就业。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探索

1.坚持就业导向推行目标培养

要坚持就业导向推行目标培养,首先需要了解就业导向,了解企业中有关计算机专业的岗位内容:网站设计、网络游戏开发、APP程序设计、公司办公网络维护、各种应用程序的设计开发、网络广告宣传等。这些岗位对计算机专业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蕴含了很多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中职计算机课程设计要围绕企业提供的岗位要求,设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与就业岗位相匹配的工作技能,在学校打好基础,毕业后轻松就业。

2.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课程除了国家教学大纲统一要求的基础课程外,还有更重要的专业课程。这部分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学校需要紧密围绕市场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体系。对于企业重点要求的技术可以开设专门的业务课程,例如网站建设、电子商务等。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毕业后留在本地工作,学校可根据本地企业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具体需求设置课程体系,进行实际项目培训,使学生将各科知识综合运用,了解实际项目工作流程,直接方便就业。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现在已进入计算机飞速前进的时代,技术不断更新,各种新型设备的出现,都要求学校改变教学方法和内容。学校长期和对口企业合作,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工作中,在工作中学习。例如电子商务专业,学校承接企业建设电子商务网站项目,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亲自从网站建设、网店装饰、产品上架、企业宣传到客户服务等步骤,详细掌握整个流程设计,将所学课程综合运用,实际感受项目完成中的困难与成就。在项目完成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可以留作重点教学案例以供其他学生学习。

教学内容要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更新,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标。教学内容要能满足企业对计算机岗位的要求,与市场同步,采用最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一技之能。针对部分企业要求学生熟练操作各种网络设备的需求,网络专业可以以各网络设备的操作说明书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在课程中增设各种最新企业应用软件及设备的使用教程,如企业常用的OA软件,最新绩效考核软件等。要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操作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交流、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教学内容。

4.全面抓实职业技能培养能力

中职院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实操技能,提高应用能力,拥有一技之长。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掌握得再扎实,到了实际应用的时候也会出现很多问题,甚至完全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学校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力的培养,建立实训基地,加大实操课程的比重,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技能学习机会。计算机体系的更新速度快,学校也应及时提供给学生最新的硬件设备,以供学生技能培训。学校也可以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实习,体验企业中对技能的专业要求,了解市场需求,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为进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计算机迅猛发展,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育者一定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将理论知识培养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找好专业定位,合理设计课程内容,符合市场需要,满足企业岗位要求,并应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实际技能的培养教育,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http://

参考文献:

[1]马庆发.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2]吴庆松.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探讨[J].实践与探索,2012(15).

找计算机专业论文篇(10)

计算机专业校企联合实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就是理想的合作企业非常难找。一方面,适合批量学生实训的单位很少,外资企业或技术条件较好的IT企业顾虑技术资料和管理模式外泄而不愿接收,大型企业担心众多学生参与实习会影响正常的工作运行,规模较小的计算机公司又难以接收数十人的学生进驻。另外,学生到企业实训一般不会超过四个星期,短暂的时间不仅不会给企业创造价值,还需要专人管理和指导,虽然学院也会支付一定的费用,但与企业的付出相比确实太少,所以很少有企业愿意接收学生进来实习实训。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对合适的实训单位也有一定要求。计算机专业属于智力密集型专业,学生实训绝对不是随便找一个公司参观而已。对一些文科和工科专业的学生而言,到对口企业观摩学习,从中了解专业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是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较好途径。但计算机专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不能简单地看看了事,这是因为IT产品的生产过程比较隐蔽,一般公司的“生产车间”无异于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光凭参观是看不到实际生产的全过程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训最理想的情况是到能够提供技术开发的企业直接参与到项目开发过程中去。在找不到适合批量接收学生实训的企业时,由企业派遣指导教师在校内集中实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2合作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

开展校企联合的双方在利益关系上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对于高校来讲,建立校企联合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实际工程背景,籍此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于企业而言,在合作中则更侧重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一些趋利行为如果没有及时发觉,那么就有可能影响到实训的最终效果。从我院的经验来看,合作过的企业大致开展了以下3种类型的培训。第一种是由政府买单、企业牵头的公益性质的全免费培训。这样的培训由公司派人全程讲授,近一半的内容是在宣传企业文化,虽然也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整个培训过程更像是职业素质教育,计算机专业知识被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通过实训加强工程能力培养的初衷。第二种是由一些大型培训机构发起的商业活动,仅收取少量的实训费用。这些机构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教师大都来自企业,有大型项目的开发经验,编程熟练并且讲解精彩,对学生也有责任心。但其最终目的却是吸引学生参加后续培训,经过半年至两年不等的专门训练成为某一领域的高级人才,这类后续培训的费用相当高昂。第三种是一些软件企业瞄准了目前学生实习实训方面的困境,专门开展的针对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实训。由于背靠企业,他们对人才的需求极其敏感,在课程选择、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风向标的作用。这类培训一般采用商业化运作的模式,收取费用并尽量节约成本,会出现比如仅指派一名教师上大课合班讲授、提供设备台套数不足一套设备多人共用、教师只管教学不管纪律等现象,实训效果欠佳。

1.3校内集中实训,场地设施受限

如果大批学生同时进行校内实训,则很有可能出现场地设施不足的情况。原因有三,其一,校企联合实训对设备硬件的要求很高。以2012年6月的嵌入式实训为例,企方要求内存2G以上的计算机,在windowsXP上运行虚拟机,安装专门的嵌入式软件,软件运行后与现行的教学广播软件冲突,必须有投影仪才能正常演示。这样的硬件要求比平时教学高出许多,设备稍微老旧一点的实验室就派不上用场。其次,实验室的布局一般都比较紧凑,桌面被两台显示器一占就没给企业带来的小型开发设备留下多少可操作的空间了,还有电源接口、信号接口、网线接口扩充均受到限制。再次,鉴于利用率的原因,一些价值较高专业性较强的设备都不会按班购置,只是少量购置分组使用。学生同时实训,台套数不够。

二、搞好计算机专业校企联合实训的建议

2.1精心挑选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实训内容

虽然理想的合作企业不好找,但却不意味着什么样的企业只要有意就可以合作,参与计算机专业实训的企业必须是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或系统开发的研发型企业,研发方向要有前瞻性,并热衷于与学校合作。在签订合同之前,学院应仔细了解企业合作的动因是否合理、提出的要求是否恰当、指导的能力是否具备,依据合作共赢原则,精心挑选出真正两厢情愿的合作伙伴。在实训之前,双方约定授课学时、学生人数和企业提供设备的台套数等具体事项,尽量保证小班实训、小型开发设备一人一套、各研发小队设计题目不能重复等细节。由企业授课教师和校内专业教师共同拟定实训内容,作为严格实施实践过程和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实训内容不应脱离专业培养的基本目标,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体现学科前沿和市场热点,规避企业功利化的行为。

2.2校方应加强实训过程监控

校企联合实训的效果与双方的重视程度有关,我方应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格实施过程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协调解决,以确保实训质量。对我方来说,在实训过程中至少有三方面的内容需要有专人负责。一是设备场地的保证。在实训前安装相应的软件并调试通过,在实训中保证网络和教学广播软件的正常运行,如果需要新装软件则要及时响应,学生的计算机出了问题要快速恢复。二是要指派实训班主任,负责学生的考勤、纪律、调课、通知等琐碎事宜,确保学生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如果企业授课教师在课堂讲授上有什么问题能够及时沟通。三是要有本专业教师参与实训过程和考评。参与的目的一来是便于学院随时规范实训细节,二来也是高校教师向企业实践型教师观摩学习的良好机会。

2.3建设面向卓越计划的校企联合特色实验室

在解决实训场地设施的问题上,学院一边争取校方的支持,一边积极改造原有场地,建立了一个“面向卓越计划的校企联合特色实验室”。学院对原有计算机原理实验室进行改建试点,改建定位是:以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为主的,在胜任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的同时,也支持开展嵌入式实训,另外还能够将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集为一体的多功能实验室。实验室在设计时尽量留出了足够的可扩充的余地,在实训时企业会提供一些小型的开发设备,学生也可能自带笔记本参加实训,因此必须留下足量的操作空间,而且还要便于各类信号接口的连接插拔。实验室可以重新布局,给各项目小队模拟出真实的开发场景,便于团队讨论和协作。除实训外,该实验室同样用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日常教学,教室机房一体化,教师边教边讲,学生边学边做,理论课和实验课都在实验室内进行。目前该实验室已经建设完成,投入使用一年,师生反应良好。

上一篇: 纪检监察论文 下一篇: 企业人才管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