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林业技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3 15:04:10

基层林业技术论文

基层林业技术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F31625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基层林业的发展对我国林业发展非常重要,然而,现阶段,仍然存在很多因素制约林业技术的广泛推广,例如,推广方式单一、管理机制不健全、专业人员素质低等等。新形势下,林业技术推广在基层林业站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基层林业站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

林业站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直接影响林业技术的推广,目前,我国严重缺失林业技术推广的专业人员,这会不同程度影响基层林业以及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伴随林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应转变传统观念,逐渐学习和接受新的林业管理理念,定期的参加培训,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

1基层林业站的推广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在推广林业技术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带来的弊端,在基层林业站技术推广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仍是依据上级指令进行工作,却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关管理人员应到基层林业站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基层林业站的基本情况,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不断变化。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来源,大部分农村青年劳动力都会选择进城打工,这使在家的青年劳动力非常少,留守在家的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人员,这部分人员无论在思想观念、接受能力、文化水平以及体力方面都不及青年人,因此,使林业技术推广举步维艰。

2推广经费不足

基层林业站是事业单位的下属单位,主要从事的是公益性的经营活动,经费的来源是财政拨付,然而,现阶段,大部分基层林业站都缺少经费,在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会花费大量经费,而经费的短缺会影响林业技术在基层林业站的推广,这也是基层林业站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如何有效的在基层林业站中推广林业技术加大基层林业站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由于基层林业站技术推广人员存在的各种问题,应建立健全林业技术推广机制,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应引进一批专业能力强、年龄结构相对合理、具有创新意识的技术推广人员,加入到林业技术推广的队伍中,为我国基层林业技术的有效推广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2]。

3推广途径的多元化

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管理人员应实现推广途径的多元化,应当与各大高等院校、企业之间合作配合,逐渐研究和探索适用于林业技术的推广途径,加大科研领域的研究力度,使林业技术能够有效的在基层林业站中推行并定期对基层林业站工作人员进行在职培训。

在基层林业站推广林业技术的过程中,因为基层林业站的工作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思想观念腐朽等问题,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应通过各种途径,使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通过在职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无论经验丰富还是新进的年轻人都应参与到培训学习中,以逐渐提高基层工作站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此外,为了能够确保基层林业站技术推广的工作质量,相关管理人员应进行现场指导,使基层林业站技术能够顺利、有效推广。

4加大推广林业技术的宣传力度

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强调创新的作用,因此,在推广林业技术方面,也需要进行不断创新,在推广林业技术的过程中,应研究和分析基层林业站发展的具体情况,了解农民的不同需求,以农民的经济利益为主要切入点,使林业技术得到有效推广。此外,相关管理人员应加大林业技术推广宣传力度,使农民能够认识到林业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使林业技术推广能够有效进行[3]。

5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林业技术在基层林业站中的推广,能够看出,林业技术对基层林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推广林业技术方面,长期以来,我国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林业技术的广泛推广。因此,现阶段,为了能够使林业技术更好的在基层林业站中推广,需要国家和林业技术人员共同合作、配合,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林业推广政策,不断对林业技术给予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为林业技术推广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林业技术人员应转变传统的推广理念,逐渐探索出适用于基层林业站的推广技术,使基层林业站能够更好的为我国林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汪樟春.林业技术推广在基层林业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家科技,2011,4(03):44-46.

基层林业技术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S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63

1 前 言

多功能林业是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已成为当今世界林业发展的主流。林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在基层,但是,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当前基层林业处于生态、经济和社会3者效益博弈的瓶颈之中,基层林业发展矛盾突出,如何平衡3者效益来应对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转变林业发展模式,逐步发展基层多功能林业和推动基层多功能森林经营模式。

2 多功能森林经营

2.1 多功能森林

多功能森林是这样一种森林,在这里,人们以林地为基础,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生产一系列的产品组合[1]。作为生物质的生产者,森林也是一个生命体,遵循着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由此而知,林业的发展既要兼顾森林的保护,又要发挥森林的最大效益,这便要“经营森林”,如何进行多功能森林经营,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在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是当前林业发展的研究热点。

2.2 多功能森林经营

多功能林业是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单一功能、简单的少功能林业而言的[2]。目前,关于多功能森林经营存在着多种观点,其中:张德成等[3]提出,多功能森林经营是指管理一定面积的森林,使其能够提供野生动物保护、木材及非木材产品生产、休闲、美学、湿地保护、历史或科学价值等功能中的2种或以上。

林业本身就是集自然森林、人类行为和经济活动等于一体的高级生态系统,多功能林业则是这个生态系统更接近自然更科学的表现形式,其所要求的生态系统复杂程度更高,管理经营更精细化专业化,这既需要遵循森林的自然规律,更需要社会多样化的参与。以此来通过对森林主体功能的经营,生产最佳组合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多重组合效益的最大化。

3 当前基层林业发展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基层林业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发展模式,受政策和不合理的经营活动影响,在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林业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很大制约,影响了其长期健康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3.1 地域政策影响较大,发展上出现滞后性

我国的基层林业发展长期受制于地域政策,政策导向影响着林业发展模式。改革开放后,在林业第2次创业规划以及大力发展商品林的政策扶持下,基层商品林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政府和社会对生态建设的重视,受我国林业宏观政策的影响以及大多数地区为商品林和公益林2种单功能林在空间上的机械组合[2]等诸多原因,导致当前基层林业始终处于一种瓶颈状态,这种非此即彼的理念也严重影响了基层林业的多功能发展。此外,由于地域之间天然的差别,地方林业政策的调整也往往滞后于当地林业的发展,导致发展遇阻。

3.2 林业科技停留在技术层面,基层推广步履维艰

基层林业科技的推广远没有跟上林业科技发展的步伐,林业科技只是停留在技术或研究层面,由于人才、体制和资金投入等多种因素影响,基层推广难于展开。比如:很多地区尚未建立完善的基层林业人才队伍体系,那么基层推广也就没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支撑;由于基层财政基础薄弱,县级林技推广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问题,对林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试验和示范投入不足,推广成效甚微。这些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林技推广的力量,阻碍了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规划、协调,使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难于落到实处。

3.3 森林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

基层林业发展往往出现“跟风效应”,尤其是商品林发展上,由于大多数的林农普遍追求短期高效的经济效益,所以速生树种是商品林栽植的首选,于是大面积的单一人工纯林是近年来基层林业的发展现状。但是,单一人工纯林的出现,造成了用材林比重过大,造成了林种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如湖南省防护林和用材林2项比例之和高达93.80%[5];同时,林分质量普遍较低,比如:海南人工林面积比例高达65.46%,人工林平均蓄积量仅为11.90m3/hm2,远低于林业发达国家的水平[5],低质量森林是生态资源的最大浪费。

3.4 森林抗风险能力降低,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当前基层商品林所暴露出的:森林结构的不合理、林分质量不高、森林经营模式的不合理等都造成了森林抗风险能力降低,生物多样性退化,易受水、旱等气候性灾害的影响,此外,森林病虫害发生率和火灾率较高,而且一旦发生,不仅极易扩散而且危害严重,造成重大损失[5]。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是在自然或是人为干扰作用下发生退化的,而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最终通过物种来实现的,所以生态系统中多样性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其功能。

3.5 观念制约,社会公益价值低

森林的功能是对森林提出的一种社会化需求,由于我国林业发展较晚,开始认识森林功能的时间也晚一些,认识程度较浅且未形成体系,基层林农从商品林中只是传统的追求木材产量和直接的经济效益[6]。由于当前基层林业经营技术水平限制以及相关技术培训的缺位,没有认识和开发森林的观赏价值、娱乐价值、科学价值和教育价值等社会公益价值。这些都影响了社会大众对森林休闲娱乐等社会功能的认识,从而造成森林的社会公益价值较低。

4 基层多功能林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4.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有利于多功能林业发展的政策

制度与政策保障对于开展多功能森林经营至关重要,需要构建一套合理的政策支撑体系(采伐、投入和生态补偿等相应的配套制度),协调林业发展利益关系,建立内在动力机制,促进多功能森林经营的发展[4]。林业的发展往往带有地域特色但同时又具有政策导向,地方主管部门应创新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及时调整相关的林业扶持政策以适应当地林业发展的需要,找到生态、产业、民生的利益平衡点,政府及地方相关部门应该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和平台对基层部门和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同时加大对森林经营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林业发展中出现的灾害性损失提供较为完善的保障体系和对策。

4.2 增强多功能林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提高基层林业科技转化率

科技必然要经历从理论到试点示范的过程,之后进入到推广阶段即技术扩散,而基层林业正是技术示范和推广的实验田。但是,面对当前所出现的一些瓶颈,需要着重做好几个方面: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加强基层林农和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人才专业和技术操作水平;建立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生产单位联手协作的理论与技术研发中心,网络信息服务中心,技术培训与指导中心以及多功能林业试点示范基地[4];提高基层林业的科技转化率,让科技在基层高效运转,伴随着科技的不断突破,可发掘的林业资源越来越多,通过优质树种良种繁育和特色种植来带动林业多功能发展,发展效益显著的优良品种:木本粮油、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等来助推基层林业发展。

4.3 示范点引导推广,树立多功能林业经营理念

树立多功能林业经营理念,要在观念上进行示范引导,既需要立足于基层自有的资源优势,更要兼顾林业资源的良好配置和良性循环,以此来创新基层林业经营发展模式,促进林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针对不同森林类型,开展多功能森林经营试点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示范推广,以点带面、示范推动,选择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作为先行点,把绿化与经济林果、乡土树种、珍贵树种等实用栽培技术推广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了绿化成效。以实现多功能森林经营的不断推广应用。

以“科技兴林,林农增收”这条主线深入推进分类经营,提高林业经济市场化程度和森林培育效益。对当前规定为商品林的森林尤其是人工同龄纯林,在保持主导功能是生产木材的同时,提倡增强其他功能,鼓励乡土树种造林和多树种异龄化改造,通过适度调控和集约化经营来提高森林的产出效益。

4.4 制定基层多功能森林经营规划,提升森林的功能等级

努力提高多功能森林经营的科技水平和集约化程度。因地制宜,特色经营。基层试点可以结合其地域条件、历史文化以及发展模式,开展有特色的多功能森林经营规划设计。经营者对区域内的森林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根据辖区内森林特点,通过整个系统结构的优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改善森林作业法单一化和简单化,既注重乡土树种的应用,又突出古树名木和历史文化,形成鲜明的风格;优化森林结构,大力改造低效林和残次林。在发挥森林主导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近自然理论模式,科学规划和合理经营,形成近自然的树种比例,持续提升、维持和充分利用每个区域的森林所有功能,提高森林的再生性和适应性,使森林的整体效益持续最优。

4.5 加大培训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多功能林业的认识

多功能林业的发展离不开它的社会化程度,林业经营管理人员及林农是它的实施者和推动者,而民众及整个社会则是它的消费者。其发展是它的实施者和消费者双方共同作用而成的,这既需要加强经营管理人员以及林农在内的有关人员的业务和技术培训,更需要向社会群众广泛宣传,让大家更好地发现和认识森林的多种功能。如今,森林体验教育是当今社会公认和推崇的生态服务创新模式,通过在森林中体验,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感知大自然的恩惠,从而激发关爱自然、保护森林的热情,逐渐培养和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也增强了森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服务功能[2]。

参考文献

[1] 侯元兆,曾祥谓.论多功能森林[J].世界林业研究,2010,23(3):7-12.

[2] 樊宝敏,李智勇.多功能林业发展的三个阶段[J].世界林业研究,2012,25(5):1-4.

[3] 张德成,李智勇,王登举,等.论多功能森林经营的两个体系[J].世界林业研究,2011,24(4):1-6.

[4] 曾祥谓,樊宝敏,张怀清,等.我国多功能森林经营的理论探索与对策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3(2):10-16.

基层林业技术论文篇(3)

1997年教育部对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在地理学一级学科下增设了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将近10年时间,全国已有100多所高校建立了该专业,其中大部分依托原有的地理学、测绘工程等专业,因此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存在着较大差异。2003年8月,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召开了首届GIS专业教育研讨会,提出了GIS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案,提出“低年级宽口径、高年级分类培养”的基本模式,但没有涉及到农林院校。随着地球信息科学和现代林业科学的发展,GI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广,层次不断深入,建立适应地理学类专业基本要求、又具有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应用特色的立体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发展平台,以及立体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对于GIS教育和现代林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北京林业大学GIS专业是在摆脱原有专业的情况下设立的全新专业,因此建立新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专业定位与特色

GIS专业的基本特点是该专业属于新兴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范畴。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通过对国内外GIS专业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的充分调研,结合我校的特点,适应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我们提出“立足林业,服务生态”的办学理念。通过专业建设,形成既适应地理学类专业基本要求、又具有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应用特色的立体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发展平台,以充分体现该专业的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和技术性,服务于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和手段改进、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构成专业建设的系统性工程,形成完善的立体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专业发展平台,构建立体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手段等各个环节都得到极大的改造和提升,形成创新性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学科发展的新特点,即:重视基础、面向应用、突出重点、深入前沿、分类培养、拓宽口径。

我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特色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和地球信息科学综合应用能力,以资源与环境调查、信息管理、监测、评价、预测及决策为主要应用方向。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遥感技术、卫星定位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专业定位概括为:3S理论技术基础扎实(专业的根本,提高培养层次);立足林业,服务于生态环境建设(体现专业特色);适当兼顾其他领域应用(拓宽就业渠道)。 br>

二、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

(一)专业培养目标

GIS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规划和管理、政务商务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地理学、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空间信息处理分析、系统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3.掌握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监测、评价、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状况,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6.受到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专业培养方式

GIS专业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综合实习为主要培养方式,由技术应用人才、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人才、科学研究人才、创新型拔尖人才四个层次构成立体人才培养模式。

1.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合理安排以及综合性实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毕业论文和综合实习环节,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掌握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

4.通过设置名师教室、科研训练学分和创新学分,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意识;

5.通过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等加强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组织能力,积极参与多方面的社会服务与公益活动,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

三、立体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立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想是严格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改革传统的一刀切这种单一的人才培养方式,根据生源的不同特点、兴趣和基础,将人才培养目标划分为不同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提出不同的培养要求,学生毕业后达到不同的专业层次。

(一)立体人才培养模式

由技术应用人才、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人才、科学研究人才、创新型拔尖人才四个层次构成金字塔培养模式。

第一层次(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掌握地球信息科学基础理论和技术,面向广大行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地学、数学基础,面向多行业应用,熟悉和了解森林资源与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土地资源评价,房地产评估,地籍与 施工测量,区域分析与规划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特别是森林生态学、森林经营与管理、资源调查监测与评价、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胜任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领域有关空间信息获取、管理、分析等工作。

第二层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人才):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在计算机、信息科学等方面具有较为扎实的知识和技术,面向企业、科研单位、教学行业的GIS设计与开发人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VC++、JAVA等程序设计语言和系统设计工具,数据库管理和应用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等基础理论和知识,了解GIS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从事GIS设计与开发工作。

第三层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掌握学科前沿理论和技术,具有进一步培养潜力的高层次后备人才,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硕士阶段的学习和深造,或成为科研、教学行业的研究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多学科交叉知识的背景,掌握人工智能、空间统计学等基础理论,能够利用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在资源环境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第四层次(创新型拔尖人才):这类人才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独立从事研究、开发的能力,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到国外深造。

将该模式用一个圆锥体来表示,圆锥的每一个截面构成一个不同的培养层次,在二维截面上,表示该层次应具备的知识和技术,底面是该专业的基本要求。层次越高,人数逐渐减少,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是相应截面下圆台的体积。通过该模式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可以成为3S技术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人才、软件开发人才、了解和掌握3S技术前沿信息的研究型人才以及高素质的拔尖人才。

根据此培养模式,在新的教学计划中,将第一层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作为专业基础和主干课程,通过不同门类的专业选修课达到该层次不同行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第二层次通过专业主干课和有关系统开发设计的专业选修课达到培养目标;第三层次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智能、空间统计学、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等理论、技术的学习,以及创新性实践活动(如科研训练)达到要求;第四层次通过从低年级的外语加强,到高年级的专业讲座、名家讲堂、导师导向培养等多种方式,培养拔尖人才。

转贴于 (二)立体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

根据立体培养模式,建立理论——技术——应用的教学体系。与此相适应,在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注重基础理论的培养,要求深而广;专业课的设置注重知识的深度,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从技术的角度加深;选修课则注重知识的广度,体现资源与环境特色,面向实际应用。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以3S技术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为核心,加强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基础,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以适应本学科综合性边缘学科的特点。

1.课程设置原则

(1)体现林业特色。我校GIS专业在加强专业基础的同时,应体现森林资源与环境应用的特色。因此,设置林业生态环境工程概论、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森林生态学等课程。

(2)加强开发能力培养。根据GIS专业的基本要求以及社会需求,加强开发的基础,使学生掌握GIS软件开发的基本方法、开发环境的工具,适应多种行业对软件开发人员的需求,设置VC++、C语言、GIS设计与开发等必修课,以及选修课Java语言、WEBGIS等。

(3)强化实践环节。GIS专业是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实践环节是教学效果和质量保障的关键。主要措施包括:综合实习5周,时间按排在第六学期末的暑假,不占用正常教学时间,地点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主,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内容包括数据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应用主流平台进行空间数据处理、模型与系统开发、数据维护等。

(4)尽早培养专业意识和创新意识。将遥感、GIS等主干课程设在二年级下半学期,使学生在二年级就开始接触专业核心。在核心课程教学中增加讲座、讨论教学方式,该方式已经在目前的教学中尝试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设置“数据仓库与知识挖掘”、“地学模型基础”两门选修课,跟踪学科发展。

(5)强调课程之间的衔接,体现学科交叉的特征。由于学科的交叉性强,涉及计算机、地理学、数学、资源与环境等多种课程,课程之间密切相关,将“地球科学概论”与“系统科学概论”合并为“地球系统科学概论”,体现专业的特征。

(6)体现分类培养的理念。根据专业特点,同时体现我校的特色,拓宽专业渠道。选修课分为三类:开发类、应用类和前沿类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相应类别的课程,并自成体系。

2.基本课程设置

(1)主要专业基础课:强调计算机、地学、数学基础,以面向多种行业发展。

①计算机课程:包括计算机技术基础(理)、VC++、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软件工程等。

②地学基础课程:包括自然地理学、地球系统科学概论、地图学。

③数学课程:包括高等数学A、线性代数A、数理统计等。

④资源环境管理:包括林业生态环境工程概论、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

(2)主要专业课:强调3S理论和技术的掌握。

包括专业概论、测量学、GPS原理与应用、计算机制图、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遥感图象处理、GIS设计与开发。

(3)专业选修课:注重计算机、数学、地学知识的扩展和在3S技术中的应用,与研究生教育衔接。

专业选修课包括:

①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微机原理、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方法、Java语言、人工智能、数据仓库与知识挖掘。

②地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③数学:地学模型基础、多元统计分析。

④应用: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地籍测量与管理、施工测量、森林生态学、WEBGIS、区域分析与规划、资源环境信息系统、森林经营管理等。

通过以上课程设置,以3S技术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为核心,加强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基础,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以适应本学科综合性边缘学科的特点。

四、立体实践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方面,改革和完善实习、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实习比重,以利于学生了解课程之间的联系并联系实际。立体实践教学模式包括四个基本层次。

(一)课堂实验

根据新的培养模式,对原有教学计划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部分专业选修课的实验环节进行系统分析和实验效果跟踪,根据跟踪结果对部分实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

(二)课程实习

实习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和开发能力,如在遥感图象处理与应用、GIS开发与应用课程中,采用国际主流平台培养学生的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组织学生到企业、科研院所参观学习,增强学生对科研和生产应用的了解,以利于学生扩展就业思路,确定自身专业发展方向。

(三)综合实习

通过项目研究,决定增加5周的综合实习环节,以教学基地为主要平台,联合相关企业开展高年级综合实习,由专业教师和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承担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理论和技术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四)科研训练

基层林业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林业技术推广 基层林业站 问题与对策

我国国民经济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就是林业。而林业不断的科学化以及技术化是发展以及培养现代化林业的基本,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林业的保证。因此,林业技术的进步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将林业技术推广至基层林业站。林业技术推广至基层林业站工作,并不只是为了进行有效基层林业科技工作提供了研究技术,并且还在很大的程度上对林业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护。将项目通过实验,实施,技术培训等手段,更好的将实用的林业技术以及成熟有效的科学成果推广延伸到林业生产过程中,从而更好的提高现代化林业生产的管理水平以及生产技术含量,用以对其质量以及效益进行确保,是林业技术推广至基层林业站的主要内容。传统的林业集体制度进行改革,无疑是为林业的发展增添了新活力,同时也对基层林业站的林业技术推广活动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一、林业技术推广在基层林业站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基层林业站的林业技术推广活动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相比较国外成功的例子来说,还由于缺乏经验而出现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于林业技术推广在基层林业站,政府给于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基层林业站进行林业技术推广时,乡镇等有关林业站是林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中极为重要的载体,在推广应用,示范试验以及引进技术,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并且做出相关技术咨询以及培训方面会起到极大的作用。然而,由于乡镇机构人少事多,因此在改革后,将县镇林业站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技术人员从事或者安排包揽了其他工作,导致于维持林业技术推广的力量极为薄弱,如此对林业技术推广造成了极大的阻力。

(二)基础条件较差

由于基层林业站大多技术设备不够,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直接导致其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不能高效率的吸收转化科技成果,因此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林业环境中很难以适应。

(三)林业技术推广在基层林业站的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在对新品种的林木进行选育,良种林木推广,以及在对基地栽培丰产林木等科学技术推广示范以及管理等方面,是基层林业站普通的员工技术培训远远无法满足的,实施缺乏老成的经验人员,而推广又缺少科学技术人员,直接导致了基层林业站里林业技术推广力度不过,技术指导以及咨询无法服务到位。

(四)有待提高工作方式

以国家下达的相关政策为中心,在根据实地情况采取措施,以此方法基层林业站进行林业技术推广是目前我国的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方式。但是,目前社会环境下,广大林农较多只会由自身的经济效益角度出发,不多考虑与其他方面的因素,这直接对我国林业技术推广至基层的活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担,使得农民的参与积极性直线下降,不愿意无自身利益的接受国家下达的指令,成为林业技术推广入基层的直接阻碍。

(五)基层林业站的林业技术推广无法被大多数农民的劳动力结构以及劳动意识所满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乡镇的青壮年劳动力均选择了进城务工这条路,使得基层留守大多是年龄较大的人员,这样一来直接影响了整个基层林业站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展开。大部分林业新技术都需要体力的支持,由于年龄较大人员的体力有限,直接使得基层林业站被推广的新技术难以得到落实。再加上年龄较大的人员思想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影响较多,以及其综合能力文化素质水平不够高,导致在对基层林业站在对新型技术进行宣传推广时,容易受到一定的阻力,从而对林业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阻碍。

(六)基层林业站的推广资金缺乏

林业技术推广以及研发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作为背景,但是,基层林业站往往都存在于或大或小的资金问题。缺乏活动资金,直接导致林业技术推广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无法提起积极性,甚至是把基层林业站的推广工作当成是负担,产生严重的惰性心理,只求敷衍了事。大部分工作人员无法将林业技术推广当成毕生伟大的事业,只是将其当做普通单纯性的工作,无法投入全部的精力。

二、林业技术推广至基层林业站问题对策

(一)适当适时的对员工进行培训

林业技术推广有关人员需要通过新项目的详细解读,新技术的示范以及指导来对基层林业站职工进行培训,鼓励以及指导,降低其对新技术,新思想的排斥性,才能根号的配合技术推广工作。同时,有关政府部门也需要一些有力的措施作为更好的开展林业技术推广的后盾,如创新培训,定向资助,贷款等,吸引流失的青壮年重新回到基层,参与基层林业站的林业技术推广,更重要的是这些青壮年会将在外习得的新思想,新技术,一同带回基层林业站,为林业站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二)建立起林业技术推广至基层林业站的推广体系

首先,高素质的基层林业推广人员是首要,必须明确其人员职责以及归属。其次,学习企业等单位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得基层林业站推广工作实行无偿服务以及有偿服务项结合,促进基层林业站适当的加速市场化。最后,需要以林农以及市场的需求为推广出发点,想林农与市场所想,即林农与市场需要什么,便推广什么,不可以自己思想代替林农以及市场的需求,主动为林农服务,使其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基层林业站林业技术推广带来的好处与便利。

(三)增加投入推广资金

需要乡镇等推广部门及时将基层林业站的林业技术推广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且适当适时的增加保障金,对于社会闲散资金也需要广泛进行吸纳,多种资金筹集渠道并存并且灵活妥善的运用。建立起脚踏实地的,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资金筹集体系,以确保基层林业站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得以顺利的进行。

(四)充分发挥出示范典型作用

林业技术推广至基层林业站的工作需要由点至面,以点为起始,面为终止,坚持将推广与示范,实验结合统一,对于示范项目选择重点进行培养,以成功的典型带动整体,对有效的推广工作体系,有价值的实践经验,以及实验效果好的科学技术进行总结推广。以点带动面,以示范典型带队其他项目的推广开展,逐渐形成规模效应,并且对林业技术推广有重大贡献者,需要以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以促进其以及其他人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发展林业技术推广活动。

基层林业技术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3009202

1引言

现阶段,国内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不但给我国的林业科技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为确保我国林业安全带来了有效保护。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借助于现代林业技术不断促进林业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尽可能地解决当前基层林业工作中存在的病虫害或其他相关林业安全检测等问题,进而实现保护基层林业。

2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现状分析

2.1思想认识上需要加强

随着近年来现代林业科技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利用水平也在持续提升,这也对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现阶段很多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作业人员并未真正意识到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依旧是以主观经验判断为主,不重视责任落实,影响了林业技术推广的实效性。另外,在农村地区很多青壮年都进城务工,剩余的劳动力相对缺乏且文化程度不是很高,这部分人员在接受宣传教育时难以理解和接受,在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没有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配合,阻碍了林业技术推广的有效开展。

2.2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从整体上来说存在结构不优化的问题,林业技术人才存在老龄化、招聘难、流失严重的现象。同时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从事技术研究与推广的作业人员必须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来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但是大部分林业技术推广人员因为不具备工作的积极性而缺乏创新动力和学习主动性,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2.3林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

林业技术科研能力的提高要求林业科技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但现阶段基层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依旧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也造成了很多不规范的现象出现在基层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极大的降低了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效率。同时政府部门的支持也是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的关键因素,林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必须要以当地政府支持作为基础。但是实际情况是基层政府和主管部门并未给予充分的重视,也没有投入充足的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难度。

2.4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模式存在问题

当前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模式依旧是以国家政策为主,之后通过相关的解决措施来实现。但是大部分林农仅仅看重自身利益,对于其他各种因素他们往往都不会考虑。林农这样的思想和行为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林业技术的推广,反过来也会对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带来消极影响。这一问题最终会造成林农不落实政府政策,导致推广工作出现问题甚至中止,因此必须要充分重视这一问题。

3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对策

3.1不断强化思想认识

一是要提升地方领导者对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将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真正纳入到地方政府的日常工作中来,领导者应当充分了解林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同时对技术推广工作中的各项资源予以优化配置;二是地方林业部门应当强化对技术推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林业部门必须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进而确保政策制度能够贯彻落实,为技术推广工作提供动力;三是必须要增强一线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一线工作人员是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力量,唯有强化其思想认识,才能够真正的促进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水平的提升;四是增强当地农民群众对于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和了解,林业建设离不开农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要促进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实效性的提升,关键在于获得农民群众的支持与理解。地方林业部门必须要加强对林业技术进行宣传,让农民群众能够了解更多的现代化技术,能够积极主动的应用这些技术,从而最终实现对林业资源的高效利用。

3.2定期组织员工培训

基层林业工作队伍的人员数量还相对较少,知识结构也需要进一步更新,目前的情况难以满足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要求,因此必须要加强林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的建设,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对在岗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更新其知识结构,让其能够熟悉的应用更多的新技术,促进整个技术推广队伍素质的提升。对于基层林业人员较少的问题,地方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委派技术专家到基层开展知识培训讲座,进行技术示范指导。同时还应当鼓励和支持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参与各种培训学习,帮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尽可能的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来。对于管理工作来说,还应当建立完善资格认证以及持证上岗机制,确保基层林业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定期开展科技下乡活动,让技术人员与林农知识培训能够实现有效衔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好技术推广工作。

3.3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市场的需求可以说是促进林业发展的源动力,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要求必须要明确的了解市场需求,了解各种新技术及其应用发展情况。如当前比较流行的果木、花木,可作苗木栽培的重点对象,在技术项目的选择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市场情况合理的考虑相应技术。另外在选择技术推广项目时还应当尽可能的选择生长周期不长、生长需求平稳、经济效益良好且市场发展前景较好的林苗,同时对其生长与栽培管理技术予以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技术推广工作计划。如速生桉的栽培与管理技术、高产果苗的培育与管理技术等,同时对可能存在的病虫害问题进行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手段并加以推广应用,强化林业技术项目的推广可行性与实用性,提升林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同时,要根据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和林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带来有针对性的林业技术推广服务。

2017年2月绿色科技第3期

窍蛐郏夯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资源与产业

3.4加快推广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体系应当从各个阶段着手,强化管理工作,做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管理。针对当地农民群众定期组织进行宣传推广活动,这也是林业技术推广前的必须工作。对当地农民群众的指导示范则是林业技术推广中的重要内容,另外还需要做好技术推广之后的沟通和反馈。反馈得到的信息对指导未来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林业技术推广人员管理机制,从人才的招聘到培养都必须要予以重视,对于人才选拔上应当选择那些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员到林业技术推广岗位上来,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通过完善考评奖惩机制来激发一线作业人员的工作主动性。

4结语

对目前的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来说,其不单单是基层林业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林业科研理论成果和生产力相互结合的重要纽带。所以地方人民政府必须要真正重视和开展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给相关部门和作业人员充足的资金支持,真正解决好现阶段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和林业生态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德忠.拓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思路保障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J].吉林农业,2016(23):113.

[2]尹文丽.林业技术推广在基层林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16(11):100.

[3]任志艳.山西省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建设探索研究――以乡宁县为例[J].中国林业产业,2016(10):47.

[4]马莹.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与措施[J].绿色科技,2017(1).

[5]陈建军.云南省云龙县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绿色科技,2016(5).

[6]刘文海,马廷均.甘孜州林业技术推广现状与解决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2016(15).

[7]廖丹玲.林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6(2).

[8]周志荣.浅析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所存问题和对策 [J].绿色科技,2016(3).

基层林业技术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0.003

Discussion on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or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Forestry Area

HU Zenghui, LI Hejuan, LENG Pingsheng, ZHANG Kezhong, ZHENG Jian

Abstract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or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forestry area is an important education mode to cultivate high-level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forestry talents, but many problem exist yet.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full-time master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forestry area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also proposed, to achieve the cultivation goal and provide the required talent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full-time master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forestry area;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党的十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目标和具体措施。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肩负着重要职责。而林业已从主要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传统林业,转向以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林业,对林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林业人才调查和需求预测,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全国林业从业人员和人才需求量将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据预测,到2020年林业人才需求总量将达到100万,目前的林业专业人才培养远不能满足林业建设的需求,特别是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林业专业人才十分缺乏。据统计,我国县级以上林业管理部门、林业规划设计单位、森工企业、国营林场、国营苗圃、中等林业专业学校的技术管理岗位和教师岗位目前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不足1%,①因此需要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充实这些岗位,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以满足林业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全日制农业推广(林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的旨在培养适应现代林业和生态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但目前在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培养目的存在偏差。

1 全日制农业推广(林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双导师制没能真正实施。为了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升,教育部在2009年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努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除校内导师外,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须由在林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专业生产或管理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完成硕士阶段的学习,但经过几年的实践,目前校内外双导师制并未真正实施。以北京农学院为例,林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配置基本还是在沿用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配置模式,只有校内一位导师,没有校外导师,不利于学生接触实际工作,以及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

(2)课程体系不合理。学术型硕士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的研究生教育,侧重于理论及其应用教育,以大学教师,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为主要目标。而专业学位硕士则侧重时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动手操作能力。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制一般为3年,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制仅为2年,但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的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尽合理,课程缺乏针对性,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差别不大,基本上仍在沿用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或者存在换汤不换药的情况。以北京农学院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为例,专业必修课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林木遗传改良与良种工程、现代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专业选修课包括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森林灾害防控技术及应用、现代林业信息技术、森林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虽然在课程名称上突出了技术、应用等,但在实际讲授过程中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在案例研究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依然较为薄弱,背离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目标。

(3)论文选题和评审标准有待改善。从目前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来看,与学术型研究生没有区别,仅是做论文的时间缩短,大部分还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选题没有体现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以基础研究为主。并且由于仅有两年时间,有的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要求更严格。在论文评审程序和标准以及答上基本上照搬学术型研究生,按照学术型研究生的标准去要求,缺乏针对性,没有因材施教。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没有林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行业专家,通常与学术型研究生一起答辩,答辩要求学术型研究生没有区别。

2 加强全日制农业推广(林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对策

(1)不断完善双导师制。基于社会对林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招生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基本与学术型研究生持平。因此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以及完善“双导师制”对于实现其培养目标也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将校外导师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让校外导师参与课题教学、实践教学、项目研究等各个环节的指导。除此之外,还应提升校内导师实践能力。林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的科学研究应该接地气,不能脱离实践,导师本身也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经验。由于近些年引进的年轻教师层次越来越高,多为博士和博士后,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但是专业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如以修剪树木为例,林学专业的年轻教师很少有人能够修剪好,因此有必要加强传帮带,以及到基层进行相应的锻炼和培训。建立和完善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制”,将高校和林业基层用人单位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实现高层次应用行人才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研究生就业。

(2)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应和其培养目标相一致,而不是简单的照搬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要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并且应该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特别是针对目前和今后长时期开展的生态建设,强化生态类课程的建设。并且在授课过程中,增加案例教学,增加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对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增强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强化校外林业企事业单位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利用实践基地,针对林业领域的实际问题,采用调查分析、实践模拟、计划制定、项目评估、技术或产品研发等实践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目前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已和百花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北京植物园、北京小龙门森林公园、北京大东流苗圃、通州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园林科研所等林业企事业单位开展了长期的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搭建了产学结合平台。在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利用实践基地条件,进行教学或顶岗实习,针对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由基地导师指导,采用具有符合职业需求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样化实践训练方法,培养研究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以及研究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制定合理的毕业设计选题及评价制度。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的选题也应符合其培养目标,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有所区别。学位论文的选题须紧密联系现代林业生产实践和生态建设,针对生产、管理、规划设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或在科学技术观点、试验材料和方法上有一定特色或新意,应体现出作者具有独立从事林业和生态建设科技工作的能力,以及解决林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可采取多种形式,包括试验研究、调研分析、林业生产项目规划与设计、产品与技术研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分析评估等。同时,在论文的评审以及答辩环节中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论文不同,要求至少应有1/3以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参与,以突出培养目标。

基层林业技术论文篇(7)

我国的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前进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我国有关的政府部门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其为我国的基层林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农民是基层林业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是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将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做好就必须从提高农民素质及专业水平入手,政府要经常举办农民培训班,对农民进行培训,使农民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将一些新技术应用到林业建设中。

基层林业技术论文篇(8)

当前,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有4种来源:第一种是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宏观监测数据,第二种是林业经营单位实施的森林资源规划调查数据,三是各种林业在重点工程建设上的专项调查数据,最后是各类执法性检查的监督数据。这些原始的数据都是来自对森林资源现状科学上的调查,具有真实可靠的性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上的客观事实已经不再适应现状了,所以森林资源上的实时监控是新时代赋予新技术的要求。

1完善设施以促管理手段的提高

对于基层资源数据管理的基础设施,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因地制宜地进行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投资,对办公条件及设备进行改善;更新现有的技术设备及资料,增加计算机、GPS、地形图、TM卫星图像的投入经费,彻底改变林业基层单位技术水平偏低、仪器设备短缺、信息数据采集手段落后的局面。要把此项工作搞好,关键是要求基层单位领导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资源数据是资源、是生产力、是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为森林资源数据的管理与更新提供物质基础和强有力的保证。

2提高林业基层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进行二类数据上的调查在目前的形势下一般会采用关系上的数据库,每个小班调查卡片是数据库中的一个记录,经过数据上的输入、检查与修改。在3S技术上的应用于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今天,GPS技术定位以及测图功能已经彻底的取代了传统的罗盘仪。TM卫星图像技术,充分的发挥了这种技术上的更新快与时效性强的特点。在地形土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不足,地理信息系统为森林资源实行动态上的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并且可以随时进行图面的更新。针对广泛并且全新的科学技术,基层技术人员应该首先从TM卫星图上的使用能力上着手准备。想要将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提升,就应先将基层技术人员对本地区的地理环境上呈现的情况做实地的考察,并建立一些解译标志性强的地标。通过TM卫星图像的普及与应用,用以提高广大基层技术人员的使用能力,可以对资源数据更新中存在的位置不准、面积不精确与地类属性等缺点。TM卫星图像在基层单位得到的广泛普及应用的同时,可以不用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上的资源,就可以建立起较大的TM卫星图像解译标志库,可谓是一举两得。

3对森林数据采集手段进行提高

目前,森林资源调查的数据采集上的手段相对于传统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完全脱离了“一张纸,一支笔”的时代,掌上电脑在森林资源野外的调查中作为数据采集上的工具已经发挥出绝对强有力的作用。“3S”技术与掌上电脑的有机结合也显示出绝对的优势,将TM卫星数据以及数据地形图进行压缩的处理,并将压缩处理过的数据导入到掌上电脑中,利用GPS定位技术;在掌上电脑上就能进行将人们的空间位置定位。解决了空间配准上的难题。与此同时,各种调查数据在掌上电脑进行储存,可以为森林资源上的管理与更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基层林业技术人员通过职业技术上的培训,对该拥有的技术进行掌握,对于森林资源数据上的采集可以做到快捷并且准确。

4努力做到森林资源制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图面资料是其重要成果之一,是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制图段限制了森林资源各种用图的制作,特别是资源档案图面更新的滞后,一张图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不变,导致表述信息严重失真。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上的广泛应用,使森林资源图面数字化、可视化、可动化成为现实,为森林资源图画档案更新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数据管理与更新中及时、便利、快捷优势的同时,还可以使森林资源制图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克服传统制图标准不一、表述混乱、制图质量因个人水平的差异而参差不齐等现象。也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制图层面特性(即对图面上的各种信息属性分层表述)。以基本要素来绘制初始图,这样可以使界线、地物等固定要素不变。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用途绘制出各种专题图,达到一图多用。目前,随着掌上电脑在林业调查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数字压缩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图面携带及应用带来极大的方便,将卫星图像、数字地形图及各种专业用图压缩在掌上电脑中进行野外调查,在实际工作中已开始得到应用。在一部掌上电脑中使GPS、RS、CIS技术相结合,一部机可同时完成空间定位、卫星图像判读调查、图形调绘等工作。在专业软件支持下与微机结合直接制图,进一步减少图面信息处理工序,并提高制图精度。

5更新森林资源基础数表

我国一些地区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应用的数据有些还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编制的,但是现实的林业资源经过几十年的变更在数据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几十年前的数据早已不再适用,早已不能对现行的森林资源上的质与量。无论是用怎样先进的手段与技术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与信息上的采集,使用不准确的数表对计算的数据进行衡量都会产生很大的误差,所以,更不要说是几年前或是几十年前的数据了。对森林资源调查基础数表进行更新,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只有对先进的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对基础数表上的更新,采取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对各类基础数表进行分区域的编制,在短期内使森林资源调查的基础表得到全面的更新,为森林的资源调查数据提供准确的“度量衡”。

6建立森林资源电子文档及影像资料库

传统的森林资源档案保存形式有3种类型:一是数据表格类;二是图面资料类;三是文字材料类。这些形式均是通过表述信息来反映森林资源现状的。随着人们对森林资源及森林生态环境重要性认识进一步的加深,迫切需要用直观的表象信息来反映森林资源的客观实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森林资源进行直观的、表象的记录,使动态地管理森林资源档案成为可能。

7结论

以上的论述是目前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管理与更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上的对策,只要各级林业部门将林业资源管理上的观念进行转变,提高对森林资源数据管理与更新上的认识,将现代科学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管理与更新上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并将科学的手段运用到管理中去,就可以使森林资源数据管理与更新适应新时代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贾志杰.森林资源有效管理机制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2.

基层林业技术论文篇(9)

    1.林业推广体系不健全

    林业推广体系不健全是制约科技推广的根本原因,当今很多县级林业部门都没有独立的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也没有专人负责,严重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具体工作随同项目落实的不够具体,乡镇林业站隶属于乡镇政府。但是林业技术推广方面的中心工作服从于乡镇管理,这样就造成了在工作上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严重制约了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2.推广运作的专项经费匮乏

    缺少经费也是阻碍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原因,从林业的快速发展来看,科技推广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需要的经费也就越多,经济是支持技术发展的基础,而同时推广所需的专项经费的严重缺乏。这样就造成科技管理、林业科技知识的宣传和推广、林业科技培训,林业教育培训、林业科技普及等一系列工作都不能正常运行,严重限制了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健康发展,严重影响了生态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同时由于经费的不足,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得不到很好的改善。人员培训,技术推广等工作很难进行,推广所需要的设备仪器也得不到配备,从而导致技术推广缓慢,技术服务落后,严重影响了林业技术推广的发挥。

    3.林业技术推广队伍不稳定

    林业技术推广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了科技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乡镇林业站是农业综合服务站,隶属于乡镇政府,在我国,市、县、乡三级林业推广体系还很不完善,还很缺乏专门的林业推广机构,这样也导致了推广队伍的不稳定。而推广队伍的不稳定就导致了林业推广工作严重缺乏从事技术的专业力量,在推广工作上出现断层现象,影响了队伍的整体素质,造成恶性循环,从而严重影响了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

    4.基层林业推广体制不够完善

    基层林业科技人员职能职责模糊,林业技术推广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林业技术推广宣传做的不够到位,林业推广媒介严重匮乏,尤其是在山区极其薄弱,很多人基本上对林业技术推广没多大意识,林业技术推广的职责与功能几乎等于空白无效的,这样就导致林业技术推广的力度很不够。作为基层技术人员,只是为本着简单再生产的需要而进行了一定的林业技术推广,仅限于本单位及小区域,推广的范围和力度极其有限,推广人员的工作体制和职责不明确,这样严重影响了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5.基层林业推广人员思想观念陈旧

    目前我国林业基层林业推广人员普遍存在着推广人员人才少,工作人员知识老化,结构单一,思想陈旧等现象。基层林业推广人员主要由基层林业站及国营林场的技术人员担任,由于基层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都较差,大中专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基层工作,这样就导致了林业基层工作人员素质很差。

    6.推广进程缓慢

    林业科技推广与其他技术相比,进程缓慢。许多基本的林业技术仍然无法全面开展,林业技术在基层林业生产上应用很少.许多技术应用都是停留在理论上,这样就导致理论不能真正联系实际,严重影响林业技术推广进程。

    7.政府及社会对林业技术推广的扶持不够

    政府对传统林业产业没有真正重视,没有形成从上到下的技术宣传推广和大力支持。

    二、林业技术推广的创新对策措施

    想要解决林业技术推广所面临的问题,要制定长远战略规划,明确科技创新目标。把握科技创新重点的同时凝聚科技创新合力。强化科技创新保障,加大科技投入,保证科技资金的正常使用,增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大提高技术创新奖励力度,以刺激基层员工的工总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人员和集体的奖励标准,加强林业的科研运行机制创新。强化机遇意识。加强自身体系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全面提高队伍素质。

    三、结论

    现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林业正步入科技创新的发展轨道,全国各地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非常活跃,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林业技术推广在林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上和技术项目的试验示范过程的管理上,技术推广经费投入上和基层单位推广对技术的掌握上等等都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致使很多地方的林业发展缓慢,林业技术推广进程缓慢,目前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所面临的这些问题亟需解决,而解决的基本是需要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和扶植。

    参考文献:

    [1]农业技术推广法[S].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3年7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号公布1993年7月2日起施行

    [2]田选明.主动适应林业建设新形势不断探索成果转化新途径[J].林业科技管理.2004(1)

    [3]扬旭东.刘鸣镝.对现代林业的再认识[J].林业经济,2009(5).

基层林业技术论文篇(10)

1林业科学研究现状

目前,无论是在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方面,我国都正处于社会变更时期,林业科学研究也正处于发展和创新的新阶段。3S技术、回归模式、GIS建模技术等技术和模式在林业科学研究中都已被广泛运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林业科学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而且提高了林业科学研究的管理和运作水平。尽管如此,与国外相比,我国林业科学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这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是我国需要改进的地方。就研究规范性而言,目前对林业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在国际上和国内还不是很一致,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林业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下设很多分支,目标是我国领土范围内的林木业;就研究系统性而言,无论在研究内容方面,还是在研究手段与方法方面,林业科学研究的系统性不强,一些研究只是为了功利性目的,并非为了研究而研究;就研究方法和手段而言,林业科学研究受到很多限制,仍然较多的采用传统的随机布点、野外观测等来观测数据,然后再做进一步研究,3S技术、GIS建模技术等现代新技术已有所应用,但是规模并不大;就研究内容而言,除了以往的研究内容外,林业科学研究的内容还应包括林业法规与政策、林业管理与经营等,但我国在这方面还不健全。

2几种主要的林业科学研究方法

方法对林业科学研究来说至关重要,而现代新技术在林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林业科学研究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了以下几种林业科学研究方法:

2.13S技术在林业研究中的应用技术

当前,3S技术在林业科学研究中应用的越来越广,它具有明显的优势:加快了林业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提高了林业管理、科研、预测及评估水平;改变了传统的林业调查作业方式,将研究过程转向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对森林病虫害、火灾、自然灾害等的监测能力;能适时信息,进行动态监测。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基础资源的获取方法,有纸质地图、小班图和调查数据的数字化与GIS获取的应用技术,遥感数据进行多尺度、多时空的数字化数据采集和GIS集成技术等;二是基础平台的建设方法,例如,重庆市于2004年制定的第十四批科技攻关项目的GIS基础平台就是建立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和资源研究所超图公司研发的SuperMapObjects全组件式GIS开发平台上的。应用技术研究的内容包括GIS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和林业信息管理平台体系的建设。此外,还要掌握3S技术的关键,例如,在重庆市的应用项目中就有两个关键技术,一是GIS基础平台开发技术,包括高性能WebGIS技术、集中化数据服务技术等;二是数据建设标准化技术,包括矢量数据处理技术、地图快速可视化处理技术等。

2.2林业科学异构数据访问技术

所谓林业科学数据的异构性,就是指林业科学数据所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及所用的开发平台与数据语义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严重影响了不同层面之间的数据整合与共享。因为数据整合与共享是林业科学数据共享的核心目标,因此,消除在操作系统、数据库和数据语义层存在的异构性是实现这一技术的关键所在。在操作系统层面,通过WebServices技术的采用,提出了基于服务的林业科学数据共享系统体系结构,从而解决了不同操作系统和应用平台层之间存在差异的问题,也实现了它们之间的分布式数据访问;在数据存储层面,基于设计模式的多源数据访问组件,面向接口编程,从而实现了不同数据库和多种数据文件数据的统一访问;通过公共数据元目录的引入,消解了数据在语义层的异构性,从而实现了异构数据流在林业科学数据平台中的自动交换。

2.3基于GIS建模技术的县级林业区划方法

上一篇: 教学资源论文 下一篇: 规范化管理制度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