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企业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3 15:03:05

汽车企业管理论文

汽车企业管理论文篇(1)

一、拆卸分析法的概念

拆卸分析法(tear-downanalysis)是将竞争对手的产品分解为零部件,以明确产品的功能与设计特点,推断产品的生产过程,对产品成本进行深入了解。另外,还须根据对手其他信息来调整上述估计指标,如竞争对手现在及未来战略及其所导致的成本水平变化、企业环境的新趋势以及产业的潜在进入者的行为。当竞争对手的成本结构被确定下来之后,公司可以使用这一成本信息作为计量其自身成本业绩的标杆(benchmark),即以此作为目标和尺度来进行系统的、有组织的学习与超越。这一分析方法提供了公司与最佳业绩者之间的现在和未来的成本差异,反映了公司所处的相对位置,并指出了改进的具体目标与途径。、

二、拆卸分析法在战略成本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展开:一个是战略成本规划(strategiccosting)层面,旨在帮助企业通过事先的成本规划与控制,从根本上改进其长期的盈利能力。这一层面的方法主要有源于战略管理的价值链分析法,以及用于制定成本目标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规划法等。另一个是经营改进(Operationalimprovement)层面,旨在改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效率,落实成本规划。顺应这一思路的方法有Kaizen成本法、竞争对手成本分析法和标杆制度、成本动因分析法等。拆卸分析方法是作为竞争对手成本分析方法而得以运用的一种战略成本方法。这么多年来,竞争对手成本分析方法很少在企业实务界具体运用,由于资料的缺乏和浪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使得中小企业并不具备运用该方法的条件和能力,但是由于该种方法可以作为公司未来持续改进的标杆制度,逐渐的被大型跨国公司和国有大型先进制造企业所重视。

(一)实现知识的共享,通过建立跨功能协作的团队全面降成本

拆卸分析法将各个职能部门的专家结合在一起,研发、设计、采购、财务各专业的成员建立学习性组织,彼此不再是孤立的车身拆卸,而是各部门协同做战,从各项活动之间联系的高度来审视企业成本,并将研发数据和采购数据有机的结合起来得出各方接受的结果。

(二)有助于建立标杆制度,降低现有车型的成本

在进行竞争对手成本分析时,公司利用拆卸分析法提供的对手的详细的优势信息建立自身成本业绩的标杆(benchmark),即以此作为目标和尺度来进行系统的、有组织的学习与超越。

(三)对自身产品拆卸后建立成本预测模型

拆卸分析法不仅将竞争对手的产品包括在内,而且本公司的产品也在考虑范围。将本公司的产品拆卸成零部件后,详细统计其模型参数,建立实物成本和制造费用彼此的数量关系,这样,不仅可以预测公司未来新上马车型的费用,而且可用此模型适当推断竞争对手的成本状况。

(四)实地研究获得产品改进新的创意,使价值工程的精髓得以真正体现。

所谓价值工程,指的都是通过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功能分析,使目标以最低的总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价值工程主要思想是通过对选定研究对象的功能及费用分析,提高对象的价值。只有通过拆卸本公司和其他公司的产品才能一一进行功能成本比(V=F/C)计算出自己产品和对方公司的价值,寻找出产品改进的创意。拆卸分析法第一次将管理学的很多先进思想运用到战略成本管理实践,为企业从战略的高度提升企业的业绩提供了方法论支持。

三、拆卸分析法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在汽车行业中,我们结合汽车行业的特点成立了相应的成本管理小组,召集各个部门(研发、设计、财务、采购)的技术骨干对本公司和竞争对手的车身(竞品车身)做了全面和详细的分析,为管理者提供了很好的决策支持。

(一)项目分解的基本步骤

分解的基本步骤:

(二)车身分解项目的具体实施

1、实物成本的功能成本分析

利用拆卸分析法提供的思路将整车车身拆卸成若干个分析单元,同时引入价值工程法进行功能成本分析。

(1)原材料的功能成本分析

由于车身生产一次投料,可切割部分竞品车身原材料(主要是钢材)送权威机构检验,利用冲压专家合理估算每个冲压钣金件的原材料费用。

(2)辅助材料的功能成本分析

车身的辅料主要是油漆,考虑竞品车身的面积,借助油漆专家的帮助合理推算竞品车身所需要的辅助材料的消耗。

(3)外购件的合理消耗

外购件的项目众多,成本管理小组将外购件细分成协配件、电器件、底盘件、结构件等并作详细的功能成本对比,鉴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就电器件做一简要的介绍:

a、材料成本的研判

在拆分后的主要元器件的标识上寻找出主要供应商,召开电器件材料价格询价会议,由大家协同查出电器件的外购价格。

b、电器件功能的分析

电器件的功能是要量化出相应的功能指标,才能客观做到与本公司产品的功能对比。

某电器件功能指标表

在制定功能指标时,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功能指标的项目和权数,这样反映出来的功能指标会非常接近真实情况。功能指标虽然带有主观的成分,但仍然是获取重要的量化的功能指标的详细手段。

c、电器件的功能成本分析

V=F/C功能评价就是找出实现某一必要功能的最低成本(也称功能评价值)。以功能评价值为基准,通过与实现这一功能的现实成本相比较,求出两者的比值(也称功能价值)和两者的差值(也称节约期望值)。然后,选择价值低,节约期望值大的功能,作为改善的重点对象。

2、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1)本公司车身的作业成本核算

由于管理会计的使用者不同于财务报表的外部关系人,必须要分工序的向管理者提供车身产品的信息。自2003年东风汽车推行作业成本核算以来,实现了成本管理的突破。过去,技术人员限于专业知识所限,只知道按照工序去思考问题,而财务人员只专注于财务知识很少关心车身的工艺状况,作业成本法作为一项管理会计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将技术和财务人员结合起来,在预测公司未来车型和竞品车身时发挥了用武之地。

(2)利用本公司车身产品构筑模型

构筑模型是根据已有的作业成本核算结果使原材料和各工序的费用间建立数量关系,模型预测是合理估算未知车身制造费用的必要过程。

冲压作业部门的制造费用与冲压钣金件的原材料费用之间利用e-views或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Y=a+bx

焊接作业部和油漆作业部已经是成型的白车身,可以用比例法将制造费用与整车身辅助材料费用间建立比例关系。

总装作业部(玻璃件、电器件等)利用车身拆卸提供的技术参数(面积、厚度、重量)建立制造费用与内饰件的关系:

C制=a+C1X(x为外购件材料成本)

(3)预测竞品车身的制造费用

模型可用于本公司未来车身的预测,但对于竞品车身的制造费用预测,在对方企业工艺流程、设备状况、员工结构都未知的情况下盲目的用模型去预测竞品车身会导致模型的次优化。最好是实地调查研究并参考数学模型做辅助预测。

如果是上市公司可根据披露的人员状况和固定资产总额以及销售利润率合理的推断竞品车身的制造费用总额,同时实地调查竞品车身的工艺流程获取竞争对手的生产经营状况。

如果是非上市公司,只能以客户或供应商的名义进行现场调查,参考已建立的模型合理预测。

(三)分解项目结果评价

经过拆卸分析法进行分析,东风公司发现了彼此公司的价值差异点,以对方单位的优点作为本公司车身生产的标杆,合理的提出了成本管理建议。

1、提高漆膜的外观质量,保证公司车身从里到外优于竞争对手

东风公司的产品整体质量优于竞争对手,但是外在的美观度却处于劣势,以后还须进一步提高面漆的效果,

2、提升整车的装车效果

提高外观的整固效果。例如,分析电器件中的灯具价值时,对方的价值高于我们20%,通过公式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功能指标中的安装紧密性高于我们30%,因此,在今后的灯具开发过程中,可以学习竞品车身的前照灯和前组合信号灯的固定安装方式,减小面差。

3、改进流程和作业,裁减冗员

通过作业的定义、分析、成本化,辨认关键作业,确定最佳盈利点,集中力量进行改进,为降低成本找到突破点。合理降低资源消耗,在以后新开发车型上利用简易模去制造冲压钣金件,合理降低模具成本。此外,按作业定岗定员,裁掉冗员,降低东风公司车身产品的制造费用。

4、设计降成本和采购降成本是今后汽车行业降成本的努力方向

汽车企业管理论文篇(2)

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的物流配送业是高技术行业,是国际物流业公认的最复杂、最具专业性的领域,要求整个物流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必须十分顺畅、平滑。其中汽车整车物流是汽车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汽车整车物流受市场的影响较大,变化性强,不可控整车物流与汽车零配件、原材料物流不同。一般来说,零配件和原材料是根据汽车制造厂的生产计划安排物流,计划性相对较强,可以通过JIT方式或批量方式实现零库存或低库存。国内许多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已成功地解决了此问题。而汽车整车物流是根据各地销售商的订货要求安排的,市场需求的波动很大。由于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存在,使销售商的订单波动的幅度更大。因此,汽车制造厂为了保证市场供应必须保有大量库存。

2.汽车整车物流更强调“以顾客为中心”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给汽车消费带来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纷纷推出了“以顾客为中心”的项目计划,如通用汽车公司提出了“一切为订单而构筑”的项目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在顾客个性化的需求时间内将汽车造好,并交运到顾客手中。

3.汽车整车库存的管理难度较大汽车整车的体积、重量较大,储存空间占用大。每种车型的每一辆车都有自己的底盘号、发动机号,VIN码,并需要一一对应;整车按系列的不同在发车库中分区域停放;整车在同一库位只能放同一种车型,并且颜色要相同;整车管理流程繁多、复杂,包括调整、检验、倒车、新车准备、销售、借车、返修、退库、拆装箱等;整车出库按入库先后顺序实行先进先出的原则,汽车整车仓储管理的上述特点,使得汽车整车的仓储管理难度较大。

我国汽车物流的现状

从中国汽车物流目前的业务总量来说,物流规模已经相当可观,汽车物流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但如果从整个汽车物流行业运作的成熟程度来衡量的话,我们却认为,汽车物流服务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虽然,近年来汽车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但大部分只是一些传统的运输服务,还远远达不到现代化汽车物流服务标准。我国汽车整车物流起步较晚,整体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1.对物流理念认识的整体水平不高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存在“重生产、轻物流”的思想观念,对生产领域以外的采购、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环节顾及甚少,因此在很长时期内,对物流的基本建设投资一直偏低,使企业物流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一直落后。真正对物流重视和研究是近几年开始的,而国际上对物流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早在1970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物流成本学的权威学者西泽修先生就提出了“第三利润源”之说,日本企业纷纷重视物流,增加对物流的投资和创新。200年,我国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流动资本年平均周转速度为1.2次,而日本制造业的年平均周转速度为15-18次,一些知名的跨国连锁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资金平均周转速度为20-30次。我国的货运空载率高达60%,而仓储却是美国的5倍。工商企业为产品储存、运输支付的费用约占生产成本的30%-40%,而工商企业自有运输工具的空驶率为40%。受其客观环境的影响,汽车整车物流理念还未完全被企业真正接受。

2.整车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出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现象我国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发展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而与之相配套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还没有跟上汽车的发展速度,造成了为汽车服务的各项物流设施尤其是整车物流设施严重缺乏,极大地影响了整车物流的运作效率。各汽车制造企业为了对顾客实现“零公里交货”的承诺,自建汽车运输网络和投资建设仓库、船舶、铁路专线、运输队伍,出现重复建设、运力资源浪费等现象。近两年汽车销售出现井喷式增长,刺激了汽车物流企业迅速崛起,但总体而言,规模有大有小,运力资源分散。部分地区还存在着汽车需求与汽车产销以及轿车运输能力不匹配的现象。有些地方汽车产销量大,但运力不足,有些地方汽车产销量小,但运力过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汽车企业管理论文篇(3)

1汽车制造生产物流是一个“封闭”系统

汽车制造生产物流仅发生在企业内部,与外界环境并无实质性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企业物流的转换环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系统。因此,生产物流也称厂区物流、车间物流等,它是企业物流的核心部分。汽车制造生产物流包括:各专业工厂或车间的半成品或成品流转的微观物流;各专业厂或车间之间以及它们与总厂之间的半成品、成品流转;工厂物流的外沿部分包括:原材料、部件、半成品的流转和存放;产成品的包装、存放、发运和回收。生产物流系统的边界始于原材料、配件、设备的投入,经过制造过程转换成成品,止于成品仓库。

2汽车制造生产物流是和生产活动紧密伴随的企业的生产系统

实质上也是一个物流系统,企业的生产系统是用来支撑生产过程的。产品的生产过程就是一个物流的过程,同时它也导致其它的企业物流,如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以及废弃物流。生产物流系统是和生产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产物流可以看作是每一个工序连接起来形成的过程。例如,整车制造生产线就是一个典型的生产物流系统。这条生产线把车桥、发动机、车轮、变速箱、车厢装配成一辆汽车,是一个生产系统。但从物流的角度来看,是一个物流系统或者是一个生产物流体系,它按照一定生产节拍运行前进的装配线传送带,载着汽车的车架前行,经过各个装配工序,依次装配上发动机、车轮、变速箱、车厢,最后装配成一辆完整的汽车,下线后进入成品库待售。

二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基本职能

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部分。硬件通常是指搬运设备、生产场地、仓库、运输车辆、通讯设施等,它构成生产系统的物质形式。生产物流系统的软件指的是生产组织形式、人员配备要求、工作制度、运行方式、信息传输以及管理上的各种规章制度。笔者结合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结果,认为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主要包括:设施选址、设施布置、工艺流程设计、装卸搬运、物料计划与控制以及仓储和库存控制等6项基本职能。一般来讲,设施选址是首要的考虑因素,然后可以进行设施布置及工艺流程设计。最后可以开始进行装卸搬运系统设计、物料计划与控制以及仓储和库存控制等三项工作。

1设施选址设施选址是生产物流系统设计的首要内容

设施所处位置不仅影响建设投资的大小,员工工作和生活的方便性,更重要的是影响企业生产物流的物流量、物流路径的合理性,最终影响企业物流成本和生产成本。设施选址一旦确定下来,就很难改变,特别是对于投资额较大的项目,因此,设施选址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制约作用。国外汽车厂家在工厂地理位置和区域位置选择时,都把物流作为一个重要条件加以考虑。例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主要工厂布置在丰田市周围几十公里的范围内,距主机厂半小时的运输里程;法国贝利埃汽车公司的主要工厂布置在以里昂市为中心的75公里范围内,距主机厂一小时的运输里程;美国主要汽车公司的制造厂集中在以底特律为中心,沿大湖区的五个州内,而总装厂却分散在全国各地。设施选址对工厂布局和长远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体现了物流的重要价值。

2设施布置设施布置是指工厂范围内

各生产设施的位置确定,各生产设施之间的衔接和以何种方式实现这些生产手段。具体来讲,就是生产设备、仓库、厂房等生产设施和实现生产设施的建筑设施的位置确定。这是生产物流的前提条件,应当是生产物流活动的一个环节。在确定工厂布置时,单考虑工艺是不够的,必须要考虑整个物流过程,但以前建造汽车制造厂时忽略了这一点。如东风汽车公司,其地理位置十分分散,以东风公司十堰基地厂区同一汽厂区相比,一汽大院占地长4公里,宽1公里,东风公司分别是一汽的13倍和8倍;一汽发动机和驾驶室运到总装配的厂房外墙间距仅为60m和36m,东风公司分别是一汽的190倍和100倍。由于设施布置时没有考虑到物流,因而对以后生产和厂内搬运、运输活动等产生了严重影响,产品成本中的物流费用比例很高。

3工艺流程设计工艺流程可以看做是技术

过程和物流过程的统一体。加工过程中搬运路径过长、迂回运动以及相向运动等,反映了工艺流程设计过程没有充分考虑物流因素。一般来讲,工艺流程有三种典型的物流形式:一是加工和制造设备被固定,加工对象处于物流状态。在这样的生产车间内,集中了完成同一产品生产所需的设备、工艺装备和工人,可以完成相同产品的全部或者大部分的加工任务,如流水线装配汽车就属于这种类型。二是加工对象被固定,生产工人和设备都随加工产品所在的某一位置而转移。三是U型布置,即原材料或零部件从开始上线到结束下线,始终处于流转状态,上道工序结束后马上转入下道工序。通过完善的工艺流程设计,能够使物料在加工过程中减少搬运次数和搬运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和物流成本。

4装卸搬运系统设计装卸

搬运是物流过程中每一项活动开始及结束时必然发生的活动,在任何其他物流活动互相过渡时都是以装卸搬运来衔接,因此,装卸搬运往往成为整个物流的瓶颈性环节,是物流各功能之间能否形成有机联系和紧密衔接的关键。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搬运装卸耗费巨大,所以是在生产领域中物流主要职能要素的主要体现,是生产领域中物流可挖掘的重要利润源泉。要进行搬运系统设计,需要遵循集装原则、重力原则、路径最短、标准化、安全等基本原则,并从人员、路径、工艺、路线、方法等5个方面来对搬运系统进行设计与优化。例如,用传送带式工艺取代“岛式”工艺可以明显降低反复装卸搬运的频率。

5物料计划与控制

在进行生产计划制订时,需要考虑两种基本模式,即以物料为中心生产还是以设备为中心来生产。以设备为中心生产是一种以产定销的思想,通常会造成库存过多,满足不了及时响应顾客个性化需求等问题。以物料为中心生产可以将企业内部各种活动有目的地组织起来,从而按期给顾客提供合格的产品。一般来讲,加工过程是将原材料制成各种毛坯,再将毛坯加工成各种汽车零部件,最后将零部件组装成汽车。由此形成了物料的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为了满足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提供准确数量的物料给顾客,物料需求计划就显得非常重要,从而满足时间、品种、规格、性能、质量和数量的要求。通常可以采用MRP或者ERP软件来帮助制订科学合理的生产物流计划。

6仓储和库存控制

生产物流的仓储和库存控制的表现是对仓库进行管理。各种仓库的作用、设计及技术都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仓库可以划分成两种最基本的类型,一是储存型仓库。这种仓库只存储一些原材料、辅助材料、零部件、产成品、工具等。二是衔接型仓库。衔接型仓库是生产企业中各种类型中间仓库的统称,主要用来存储在制品,即尚未加工完毕,但由于加工设备处于忙的状态,故需要排队等待。在精益生产方式下,这种仓库可以得到减少甚至取消。精益生产模式下的生产物流是一个连续流,产品加工处于不停滞、不超越的状态,产品加工完毕后,直接进入下道工序,故不会产生排队等待的情况,整个生产系统由看板来进行调节,利用看板可以促进生产物流的精益化。

三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物流优化内容

如何对生产过程的物流进行科学规划、管理与控制是提高企业物流运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可以按照精益生产的思想,对企业生产物流进行全面优化,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生产物流优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工厂和车间选址,车间和设施布置、工艺流程设计、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库存控制和在制品管理、物料计划与控制、生产现场管理等。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而言,需要进行的工作有零部件加工装配工艺分析、车间设备和流水线优化布置、工序能力平衡以及车间物流成本分析等。为了更好地进行物流优化,常采用一些仿真软件如Petri网、Witness等来进行建模,对生产物流过程进行动态跟踪,全面掌控生产物流运作。生产物流优化的主要目标和主要方法,通过全面的优化,使工序能力平衡、物料流转通畅,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和交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多品种、质量高的产品,及时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汽车企业管理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160-01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汽车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产业,汽车产业结构却发展的并不完善。而战略管理理论被认为是当今的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企业的高度往往取决于这个企业的战略是否成功。本文试图以战略管理视角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战略管理概论

战略管理就是企业确立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本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制定决策和实施这些决策的动态管理过程。企业要想有规范全面的战略管理过程就必须经过三大阶段: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及评价和战略实施及控制:首先,我们在确立企业战略时有个前提就是要明确企业使命。其次,根据分析结果对战略进行探索、制定以及选择。最后,通过具体化的实际行动实现战略及战略目标实施战略并控制。

二、战略管理思想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启示

汽车产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几年的中国汽车产业还是呈一个增长的态势。目前,中国汽车产品形成了涵盖轿车、货车和客车等多品种、多车型的比较齐全的汽车产品体系。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汽车生产国,汽车产业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但汽车产业却有两点问题:(1)虽然中国汽车企业积极与国外著名的汽车企业集团展开合作,但中国主要的技术却要依赖于合资方,自主创新能力缺失;(2)世界主要的汽车企业集团已经在中国市场开始了全面争夺,而中国汽车企业由于规模小、生产集中程度低、效率低、未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重复建设、产业组织过于分散等弱点很难与国际抗衡。针对现代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作者总结以下几点建议,作为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启示:

1.确立创新发展,坚持自主品牌战略。自主品牌是改革创新的载体,扶持自主品牌可以使企业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获得可再发展,使企业进入良性循环:首先立足中国国情,做大众心目中名牌;其次应对国际竞争形势,做世界知名品牌。采取有效的营销手段的同时也制定社会责任规划,从根本上加强品牌形象的巩固,增强社会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信任和认同。中国汽车产业要加强产品创新投入。注重研发和人才,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已经进入了大众汽车消费,一定要保证汽车消费者能健康、持久享受汽车文明,所以产品创新的方向还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升级汽车产业结构,提高整体竞争力。汽车工业发展的基本都是走集团化、大批量生产道路。进入21世纪,国际汽车市场竞争加剧。针对中国企业目前情况,我们应该有目的性地推进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整合发展,扩大企业规模效益,提高竞争力。资源合理配置,避免重复建设,企业可以采取纵向一体化战略,建立相关后备支持产业部门,也可以加强与零部件企业间的合作,形成技术联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3.加快制定支持汽车产业的信贷业务。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汽车必然是下一个消费热点,因此我们也应在确保信贷安全的前提下,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专业服务于汽车销售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租赁等业务。通过汽车金融业务来引导消费,扩大市场占有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采取对中国汽车消费信贷持续、健康发展的有益建议。

参考文献:

[1]杨锡怀,冷克平,王江.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14.

汽车企业管理论文篇(5)

汽车作为一项重要的消费品,是一项消耗品。汽车的首要目的是代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逐渐被赋予更多的功能,用户对汽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传统汽车销售部门和维护部门,并没有意识到人们对汽车越来越多的要求,汽车销售的核心还是在汽车性能,以及汽车结构的维护上。但是如果汽车服务企业的领导能够意识到消费者想法,就能使汽车服务工作做的更好。

1商务类管理课程的重要性

很多认为包含汽车参与汽车专业教学的学生也有一种固有思维,认为汽车企业的管理和其他工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售后人员是难以成为汽车服务企业的管理人员的,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在汽车的管理中,很多高层管理都是科班出身,尤其是都是从售后上成长出来的,就以最常见的汽车服务企业—汽车4S店来说,4S店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依靠售后的收入,汽车售前的盈利在这个汽车的大环境下,已经越来越少。所以依靠售后盈利的情况下,汽车企业管理的核心就要像售后靠拢,一名从中职毕业的学生,一般有着两条发展路线,一种是从售后服务顾问起步,然后进阶为售后金领,之后在成长为汽车售后部总经理,最后成为店长,如果还能够继续发展就会不断的上升,直到成为区域等。可谓是前途无限,但是从售后金领开始就需要掌握商务管理的知识。中职学生的第二条道路,从维修技工开始,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最终成为车间主任等,这条发展道路较短,同时发展较慢,笔者推荐中职学生向第一条道路发展,这样必要的商务管理基础及其重要,所以中职教育就要做好学生的商务管理教育,培养学生向更高层次的方面发展。

2汽车商务管理的教学目标

商务管理的是汽车类专业的重要开设的重要课程,因为在汽车行业,学生们不能一直停留在维修技师的这个方面,始终要想管理层发展。汽车专业的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有汽车服务企业的运作流程,不同的企业运作方式也不同,其中汽车4S点汽车流程最为复杂,其次一些大型汽车修配企业的管理模式与4S相近,但是少了相应的销售汽车和汽车保险的环境。小型的汽车维修企业和汽车美容企业等,管理知识就很难有用?所以学生毕业后去越大、越正规的企业发展,管理学的用途的越大。汽车商务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汽车售后流程、汽车售前流程、汽车保险流程、汽车配件流程、汽车美容流程、汽车市场部的管理、汽车代销、汽车代维护、汽车鉴定、二手车业务等。汽车商务管理的内容很多。

3汽车商务管理课程及专业的存在的问题

中职院校的改革商务管理课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我国高校在汽车商务管理改革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盲区,需要高校一点的探索。我国中职院校普遍出现问题主要包括:第一,对市场不了解,观念落后。第二,商务管理课程定位不清晰。第三,中职院校重技术、轻管理。第四,管理类课程的比重小,没有当作必修课来重视。

3.1市场调查不及时,观念落后

造成对汽车商务管理课程的忽视的原因就是,现在的中职院校对汽车企业的了解不足,在中职院校搞教学的这些学者,空有理论知识,对汽车市场的发展状况并不了解,依靠自己的主观判断来教学,这样就对学生产生了错误的教学,有些教师虽然有着长时间的汽车行业经验,但是汽车企业发生剧变就是这几年的事,所以按照原来的汽车服务企业的思路来教学,思维早就不符合发展的趋势。高校的大量教师依旧认为汽车的销售才是汽车企业的盈利点,但是其实盈利早就转移到守护,对公司管理人员的选取,也从汽车的销售转移到售后的部分。所以高校作为汽车售后企业的一个重要人才培养平台,应该在培养守护人员时注意人才的管理方面素质的培养。

3.2专业定位不清晰

汽车商务管理专业应该属于文科而非工科,是管理类一门学科,严格上来讲应该划入管理系(学院)、商贸系(学院)等,目前,中职办此专业的院校,基本上都归交通系(学院)等管理。

3.3岗位能力培养方向侧重于技术而不是管理

这与专业归类和专业带头人有关,大多数专业带头人是工科出身的,他们自身对技术比较熟悉,自然在岗位能力培养过程中就倾向于技术。

3.4实践课程所占比重仍然偏小

一般院校实践课程占总课时50-60%,笔者认为实践课程占比在60-70%之间比较科学。第一学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为2∶3;第二、三学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为1∶4。这样的设计比较符合中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也符合中职教育从经验到知识的学习过程,实践证明过多的理论教学对中职学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4汽车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通道铺垫基础,总体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从汽车后市场职业领域中,又要考虑到未来发展岗位需要,这就是职业教育的前瞻性问题,区别于一般岗位培训要求;第二阶段是工作过程分析,根据企业岗位职责或岗位说明书,列出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总结出相应的行动领域,这个行动领域是相对稳定的、规范化的一项工作系统,是由工作任务、内容、对象、手段、结果等构成;第三阶段是教学过程分析,通过行动领域的任务要求和岗位能力的要求,归纳总结出相对应的学习领域。

5结语

中职学院的汽车专业,现在的发展较为落后,这主要就是因为缺乏对相应的商务管理专业的重视,我国的汽车行业的核心以及发生偏移,所以与时对应的学校的课程也应该重视汽车行业的发展,根据行业的变化塑造企业需要的人才。汽车商务管理课程不管对学生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学校能把这方面的教学做的出色,就能帮助实习企业和中职院校的双赢。所以这就要中职院校认识到自身在商务管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商务管理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马智锋.“汽车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开发与教学组织实施研究[J].电子制作,2014(21).

[2]史群安.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5(36).

汽车企业管理论文篇(6)

二、应用型本科汽车营销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一)缺少高素质一线汽车营销人才。国内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客户的需求越来愈多、对服务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等现状,使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巨大。(二)具有“交叉性”知识体系的复合型汽车营销管理人才将更加重要。优秀的汽车营销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汽车方面、管理方面、市场营销方面及战略管理方面等综合知识及技能。(三)汽车营销相关产业将会迅速发展。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以及汽车营销人才的频繁流动将使汽车市场出现大量相关服务,如汽车营销大学教育、培训、汽车营销咨询、第三方调查等。

汽车企业管理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F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2-0122-02

0 引言

竞争力是竞争优势在资源市场和产品市场上综合力量的体现。因此,竞争优势是产生竞争力的基础。从不同的竞争力主体考虑,竞争力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企业层次、产业层次和国家层次,各个层次的竞争力的含义是不同的。本文所要讨论的是汽车企业的竞争力,即生产经营各类型汽车产品的企业个体竞争力。

伴随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09年以来已经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新车生产和销售国,汽车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已经形成了多品种、全系列的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体系。但是,与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相比,我国核心骨干汽车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仍然与国外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存在较大差距,企业规模和组织结构不合理、自主研发能力薄弱、产品结构单一、可持续发展能力差等问题依然突出。

目前,国内关于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研究较多,而针对汽车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以及如何在新的竞争环境下进一步提升我国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还比较少。由于单个企业是构成产业的基础,企业综合竞争优势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相关产业竞争力的高低,因此,结合汽车产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研究汽车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对于指导我国汽车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保证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应用战略成本动因理论研究了新竞争环境下汽车企业竞争力的特点,构建了基于成本动因理论的汽车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并应用AHP方法分析了影响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为提升我国汽车企业竞争力提供有益指导。

1 战略成本动因理论概述

战略成本动因是影响企业战略管理活动的成本动因,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是立足于企业长期竞争战略的实现,研究对企业长期竞争战略的成本构成和成本实施具有战略影响的驱动因素。波特将其归类为规模经济、学习曲线、生产能力利用、相互关系、选择时机、自主政策、地理位置和政体等因素月。赖利在波特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战略成本动因划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其中,结构性成本动因是指与企业基础经济结构有关的成本驱动因素,通常包括规模效应、整合程度、学习曲线、地理位置等,具有全局性、深远性和不可逆转性等特点;执行性成本动因指的是与企业作业执行程序有关的成本驱动因素,通常包括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生产能力利用率、联系等。

根据战略成本动因理论可知,战略成本动因就是基于战略管理的需要对影响成本的各项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战略管理的全过程,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分析方法是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战略动因分析,其中,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是战略成本动因理论的基础,主要包括动因描述理论和决策理论。该理论框架的构建也采用了由“选择”到“优化”的逻辑顺序,即首先确定影响企业战略成本结构的重要因素,然后进行战略决策和优化。

2 基于战略成本动因理论的汽车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2.1基于战略成本动因理论的指标体系构建根据成本动因理论和汽车产业的特点,本文结合新竞争环境下汽车企业竞争的特点,将影响汽车企业竞争能力的战略动因分为两层,准则层包含规模效应、纵向整合、技术创新和基本能力等四类指标,子准则层共选择15个指标。

其中:①规模效应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包括企业整体生产规模、核心产品在市场中的表现,规模生产时的质量控制体系和生产能力调整程度等内容,本文通过产量、产品市场占有率、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和生产能力调整速度等指标反应。②纵向整合主要反应汽车企业与上下游配套企业纵向一体化的程度,包括企业间的技术创新方式、合作模式、交易模式等内容,本文通过纵向一体化程度、互补性、专用性投资金额和交易成本等指标反应。③技术创新是汽车企业吸收、改进和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重要手段。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通过增强产品研发能力建设、拥有自主品牌、创造性的选择和改进技术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产品更新速度、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R&D投入比率等指标反应。④基本能力是企业的基本要素,本文选取人员流动性、企业文化、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柔性等指标。

2.2基于AHP方法的指标体系排序根据建立的指标体系,本文应用AHP方法计算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具体流程如下:

①设计调查问卷、评定标准和评估表格;②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见表1),通过专家打分构造两两判断矩阵,并计算层次单排序(见表2);本次选取专家20人,其中,5人为系统工程专业背景,1Q人为会计专业背景,5人为企业管理专业背景。共发放问卷25份,回收20份,回收率80%。经过一致性检验,合格问卷为12份,有效率为60%。各有效问卷分别构成了独立的完整的判断矩阵。③计算层次总排序。

2.3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从准则层指标的排序来看,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影响程度的排序为技术创新>规模效应>纵向整合>基本能力。其中,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规模效应对汽车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具有深远影响,已经成为当前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

从子准则层指标的排序来看,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中,企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P32)的影响最大,其权重达到O.2312;其次是产品更新速度(P31),权重为0.1631:第三位是产品市场表现(P12),权重为O.1201;第四位为纵向一体化程度(P21),其权重为0.0934。

3 对策与建议

汽车企业只有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不断形成并提升竞争优势,才能保持持续的稳定发展。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技术创新、规模效应、纵向整合和基本能力等对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不同,本文在前述结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我国汽车企业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3.1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企业整体研发能力,同时要加强企业研发人员的培训和引进,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支强大的科技开发队伍,争取从技术上拉开与其它企业之间的差距。

3.2加快新产品研发进程,不断提升产品等级。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不断增强,对汽车产品的评价标准和使用需求也不断发生转变,价格、可靠性和品牌等传统标准在未来消费者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将大大降低,环保、燃油经济性、安全性、娱乐性、智能化和个性化等特点将日益成为关注的重点,而整合这些技术的中高档汽车将成为未来市场发展的重点。因此,要求汽车企业一方面要加大新产品

的开发力度,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开发流程,尽可能缩短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周期,提高新产品开发数量,另一方面要加大市场调研力度,明确企业的市场定位,加快引入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产品等级,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

3.3不断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实施以企业能力为基础的重组整合,提升企业规模。汽车产业是资金、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经济明显,企业集中度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规模经济效益低、能源消耗高、研发能力薄弱、无序竞争等问题,而目前我国汽车企业整体规模分散严重,资源配置不合理,规模效应不显著,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由于当前我国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以国有企业为主,因此,一方面大型汽车企业和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要不断改革内部运营流程,增强企业内部的运营能力,实施以企业能力为基础的兼并重组;另一方面,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在汽车企业兼并重组中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建立并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退出机制,鼓励和扶持大型骨干汽车企业集团发展,通过税前列支等税制改革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3.4加快实施以整车企业为核心的-体化供应链协作模式。随着消费者需求、标准法规及环境保护的日益严格,使得整车企业在产品研发、零部件供应、技术创新、销售与售后服务等领域与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越来越密切,国外整车企业也已经开始通过吸收和利用消费类电子、信息通讯、智能交通、金融服务、新材料产业等领域的创新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实力。因此,汽车企业应建立新型的产业链协作系统,一方面要积极延伸合作理念,加强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积极寻找可外包其非核心业务的合作伙伴,共同解决产品开发与技术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共同分担日益提高的研发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汽车企业应着眼于充分利用其他行业的创新资源,开发跨行业合作平台,实现跨行业合作。

参考文献:

[1]罗元青.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

基于汽车产业的实证分析[D].博士学位论文,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

[2]于焱,李京文,赵树宽.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汽车产业零部件竞争力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9):155-158

[3]王保林.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政策体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11):39-48

[4]陈伟,刘秋,刘冬.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商业研究,2005,(17):92-94

[5]徐晓明,傅惠敏,金浩,黎明.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2008,37(3):74-78

[6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235-242

汽车企业管理论文篇(8)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急剧膨胀,学生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已成为当今社会用人单位的首选条件。为了提升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及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必须让学生亲身体验管理问题,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因此从实践性思维过程出发, 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管理技能以及设计开发能力,建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管理模式是汽车运营管理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 1.生产汽车运营课程的特点

 《汽车运营管理》也叫“生产运作管理”,是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是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会计专业、汽车运营管理专业、人力资源专业、物流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生产运作战略的制定,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管理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通过系统学习,最终让学生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实务,较全面地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生产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工具,对生产与运作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设计或改善方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2.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汽车运营管理”这门专业基础课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普遍认为枯燥、抽象、难学,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学习“汽车运营”课程的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好,教学目标的实现大打折扣。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环节。使得实际教学同企业实际操作的结合存在很多脱节,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2.1 教育教学角度

 一方面目前的汽车运营管理基本上是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 这种授课方式仍是灌输式的,往往互动性差,学生只能机械的去接受,不能及时进行信息沟通。 即使增加了案例教学,也常常是就事论事的,就企业某一方面成功或失败的事例进行分析,仍然无法系统的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情境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许多高校教师是从学校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没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经历,本身缺乏实际运作经验,在授课过程中很难把生产汽车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计划控制、生产管理模式等与企业的实际运作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探讨, 师生交流和互动性比较差,因而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 2.2 学生学角度

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观察力,对管理问题独立思考不足。加之教材内容又多是理论介绍,既抽象又乏味,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的企业生产汽车运营体系结合起来,随之对学习失去兴趣;再者汽车运营管理课程教材的各章节之间内容孤立,并且质量管理、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章节与相关课程有重复。而汽车运营管理又是这些课程的后续课程,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

 2.3 课程设计角度

 汽车运营管理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环节是教学环节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目前生产汽车运营管理课程设计侧重于理论和方法,对于实践环节设计比较缺乏。偏重理论的教学使得学生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运用实践操作,没有实习场所印证其所学的理论,从而不能将其运用于企业的实际,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毕业后对企业汽车运营的内容、过程依然模糊不清, 没有掌握企业真正需求的技能,导致学生走向社会时,面对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难以学以致用,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

 3.面向实践的汽车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

 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开拓创新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对于这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无法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能力。针对汽车运营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分别从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设计、教师培养三个层面进行探索。

 3.1 运用多种策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 一是教材的选取要分层次,要有针对性。汽车运营管理课程的教材在种类、编排体例及课本内容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教师应以学生的“接受”程度为衡量标准,选择真正符合本地区、本学校学生层次和特点的教材。

 3.2 教学内容提炼和选择

 汽车运营管理课程是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通常包括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融入各个不同专业知识结构、能力解构,也就是说如何与前续课程和后续课程衔接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专业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和层次在授课内容上有所调整和侧重,比如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项目管理课程,在生产汽车运营管理课程相应章节讲解中就要适当简略;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供应链管理这一章节略讲或不讲。

 4.采用多种手段提高教师素质

 缺乏从事企业管理实践经验是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案例教学或案例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高《汽车运营管理》实践效果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既熟悉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又懂实践的教师队伍。高校要达到实践教学目的,师资的培养模式极为重要,要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就要组织培训,使教师的自我学习与教学改革进程保持同步。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积极开展和加强深层次的汽车运营管理理论研究,使理论研究领先于实践,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生产运作的实践能力,如组织教师深入到企业实践中进行专业对岗的挂职锻炼。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要让每位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在丰富实践经验的同时,运用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给企业解决一些具体的生产汽车运营问题。或者组织到企业进行调研,每年至少要有两个月时间到企业做调查,或鼓励与企业进行横向课题的研究等途径,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汽车运营管理”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其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明显的弊端。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为社会培养合格、急需的人才是高等教育办学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其最终发展目标。本文提出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设计、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汽车企业管理论文篇(9)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汽车经销商也在不断的成长壮大,部分大型汽车经销商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和积淀,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最根本标志。但是,通过对国内部分大型汽车经销商的调研发现,很多汽车经销商的企业文化还处于初级阶段,或者没有形成自身的体系,或者处在以推销观念为核心的初级阶段。而随着汽车经销商的进一步成长,服务营销文化的凝聚、导向、激励和约束功能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塑造一个有经销商自身特色的、科学合理系统的企业文化的问题日益突现。

汽车经销商企业文化与服务营销研究综述

企业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企业文化一般意义上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经营管理与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思想作风和行为规范等。它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组成的复合体。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具有四个显著的特征: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本文化;企业文化的主要管理方式是软性管理、模糊管理;企业文化的终极任务是营造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增强群体内聚力,提高企业效益。

汽车经销商服务营销文化的概念和现状

汽车经销商服务营销文化是全体成员在长期的汽车销售服务过程中逐渐积累和形成的价值标准、服务理念、思想作风与行为规范等等。对于汽车经销商的经营管理、销售服务具有巨大的潜在影响力的一种文化体系。一个以“客户满意为价值目标”的良好的汽车经销商文化往往能够起到六个力的作用:凝聚力、导向力、激励力、约束力、纽带力和形象力。

纵观国内部分汽车经销商的企业文化,总体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的水平,呈现以下特点:

缺乏系统性、战略性。国内很多经销商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但往往是局部的或者是几句口号性的文字,缺乏系统性和进一步的提炼深化和概括。

往往以推销观念为核心。国内部分汽车经销商的企业文化都很有自身的特色,概括总结地非常有特点,曾经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为经销商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起到了极大的激励和凝聚作用,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它的企业精神,带有明显的推销观念为导向的。

服务营销理论概述

早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全球经济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业由此也得到迅速发展。营销理论界对服务营销的特性开始予以越来越多的关注。1981年布姆斯和比特纳(BoomsandBitner)建议在传统市场营销理论4Ps的基础上增加三个“服务性的P”,即:人(People)、过程(Process)、物质环境(PhysicalEvidence)。7Ps的核心在于:

揭示了员工的参与对整个营销活动的重要意义。企业员工是企业组织的主体,每个员工做的每件事都将是客户对企业服务感受的一部分,都将对企业的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应让每个员工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中来,真正发挥员工的主人翁地位。

企业应关注在为用户提供服务时的全过程,通过互动沟通了解客户在此过程中的感受,使客户成为服务营销过程的参与者,从而及时改进自己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期望。企业营销也应重视内部各部门之间分工与合作过程的管理,因为营销是一个由各部门协作、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活动,而部门之间的有效分工与合作是营销活动实现的根本保证。

从服务营销的角度来讲,汽车经销商应该把销售顾问充分调动起来,以顾客满意为价值目标,从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来提升销售服务价值。

建立以顾客满意为价值目标的汽车经销商企业文化

以顾客满意为价值目标的服务理念是汽车经销商文化的主要部分

通过对国内部分汽车经销商企业文化的调研和分析,结合企业文化理论体系,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汽车经销商的企业文化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建议汽车经销商为了更好的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开展竞争,必须从战略的眼光出发,对现有的企业文化进一步提炼和深化,建立起以顾客满意为价值目标的汽车经销商企业文化。

对于汽车经销商而言,其经营管理都是为了给顾客提供更好的销售服务而服务的,因此,汽车经销商的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应该是以顾客满意为价值目标的服务理念。

塑造以“五心”为核心的汽车经销商服务营销文化

根据目前中国汽车经销商企业文化的整体现状和汽车经销商的整体特质,结合顾客满意和顾客让渡价值理论,我们提出一种以顾客满意为基础的“五心”文化。

所谓“五心”文化,是一种关怀式的服务理念,一种以CS既顾客满意为价值目标的服务理念文化,强调全过程顾客满意服务:

“舒心”——汽车展厅诗意一般的优美购车环境,让客户一踏进展示大厅就感到特别的舒心。

“温心”——汽车销售人员甜甜的微笑,让客户感受到一种家一般的温馨感。

“贴心”——汽车销售人员的恰到好处的介绍和点评,句句说到了客户的心坎上,让客户感到销售顾问都是自己的贴心人。

“称心”——经销商汽车的“三个最”:最完善的服务,最一流的产品,最合理的价格,让客户买了经销商的汽车之后特别称心如意。

“爽心”——经销商倡导的汽车维修服务模式,完善的售后服务,让客户感觉到买了经销商的汽车就是一个字“爽”。

构建的步骤与措施

构建以“五心”为核心的汽车经销商服务营销文化,可以按照以下ONSIC模式来进行:

第一步:组建以汽车经销商领导领衔的服务营销文化工作委员会(Organization)。

企业文化的构建和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推动服务营销文化的形成,必须有一个强势的组织保证。所以,第一步要组建一个以汽车经销商领导领衔的服务营销文化工作委员会,全面推动文化构建工作。

第二步:对汽车经销商现有文化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诊断(Needs)。

每个汽车经销商都有其个性化的营销理念,要构建以“五心”为核心的服务营销文化必须对现有的企业文化进行全面的内外部调研和诊断,确定本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员工的需求,同时吸收其他成功汽车经销商的文化理念,为下一步战略的制定奠定基础。

第三步:制定以“五心”为核心的汽车经销商服务营销文化战略(Strategy)。

有了组织保证,明确了需求之后,工作委员会要结合本企业的特征,制定以“五心”为核心的汽车经销商服务营销文化战略,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现有企业文化的需求评估;以“五心”为核心的服务营销文化战略实施方案;战略实施计划和控制体系。

第四步:以“五心”为核心的汽车经销商服务营销文化战略实施(Implementation)。

主要通过以下五种战略措施来实施以“五心”为核心的汽车经销商服务营销文化战略:员工的全面教育和培训,树立起服务营销和顾客满意的理念;通过各种企业活动来强化汽车经销商的服务营销文化;打造汽车经销商内部销售服务明星,塑造典型;通过汽车经销商领导垂范,激励全体销售顾问;完善顾客购车的展厅环境,提升顾客满意度。

第五步:不断进行服务营销文化评价、控制,继续提升(Control)。

明确建立服务营销文化的价值标准,在此基础上对服务营销文化战略执行之后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实时掌握服务营销文化构建的效果。同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完成对整个服务营销文化构建过程的监控和不断提升。

服务经济时代已经来临,2004年汽车市场的风云突变给汽车经销商带来了极大地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谁能继续在中国汽车市场立足,必需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而构建以“五心”为核心的汽车经销商服务营销文化是提升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和文化保障,也是汽车经销商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最根本标志。

参考文献:

1.彭越辉,周超.论企业文化的变革[J].广西社会科学.2002(3)

2.杜文华.论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塑造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

汽车企业管理论文篇(10)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4. 042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4- 0084- 02

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市政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专用汽车的制造也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步发展起来。据粗略的统计显示,当下,专用汽车的产量越来越大,产品的种类也趋向于多元化,总数已经接近5 000多种,主要范围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改造、交通运输发展以及化学工业等多个领域[1]。除此之外,随着产量的增长与选择的多样化,专用汽车的消费群体在汽车的消费观念上已经越来越趋向于理性和科学,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还是注重选择一些质量上乘、经久耐用的专用型汽车。作为专用汽车生产厂家来讲,必须要从材料的控制入手,强化和创新管理手段,促进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1 国内外专用汽车材料管理的发展现状

在当下,无论是普通的汽车生产厂家还是专用的汽车生产厂家,为了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极力推进和改善原材料的供应管理过程,使对材料的控制更加符合企业的长远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为企业的发展制定可持续的材料供应策略

在这一点上,国外的汽车企业做得比较出色,特别是一些专用的汽车生产企业,通过公开发行环境管理报告,完善了对企业的可持续原材料管理行为,加强了公众的监督力度。譬如,日本的专用汽车制造厂家将他们的原材料管理置身于整个企业的环境管理框架之中,对汽车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原材料的使用状况进行了统计,并对其中可能对外界环境造成影响的部分进行了控制。从研发开始,到生产运输、再到销售使用,再到最后的报废回收,专用汽车的材料管理链保障了材料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1.2 为企业的发展建立稳定的材料供应体系

当下,一些大型的专用汽车制造厂家在原材料供应管理的过程中建立了一套系统,名为IMDS,也就是国际材料数据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很好地利用网络技术,然后要求全世界的专用汽车原材料供应厂商向系统内提交相关的原材料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原材料以及生产配件进行跟踪[2]。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和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合作管理,了解材料的具体使用状况,专用汽车制造商为供应商建立了相关的网站。在网站中,任何原材料以及相关的部件的基本情况都需要进行详细的公布。这种双向互通的方式不仅仅节省了时间,更对专用汽车生产厂家的材料供应提供了质量保障。

1.3 尽可能改善服务,延长材料使用寿命

包括国内与国外的专用汽车制造厂商,不断地改善售后服务,提升汽车的使用性能,尽可能地延长各种关键零件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原材料的使用周期。譬如说很多专用汽车的生产企业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了一整套的服务体系,这个体系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汽车的各个零部件的使用状况进行调研,然后对其更换时间进行了较为严苛的设定。这种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节省资源,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原材料对于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2 改善专用汽车材料管理的措施

和普通的汽车生产厂家不同的是,专用汽车的生产企业所面临的消费群体较为单一,而这部分人对于汽车种类的选择面并不宽泛,对于专用汽车的质量要求往往更高。从这个角度考虑,作为专用汽车生产企业来讲,必须要对材料的供应与管理严格把关,特别是在当下,很多西方的先进的汽车生产企业进驻我国,我们需要更为积极主动地向他们学习,改变材料供应管理观念,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供应模式,促进我国专用汽车生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原材料管理供应工作经验,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改善管理观念,建立材料管理供应体系

在当下的专用汽车生产竞争环境之中,要想实现对原材料的科学管理,必须要积极地转变思路,将对材料的管理积极地融入整个企业的发展规划之中,要明确环境友好型的材料管理方式会是专用汽车企业一项重要的核心竞争能力。除此之外,我们应该积极与国外专用汽车制造企业合作,从技术层面来提升材料的回收效率以及降低材料生产对于环境的不利影响,努力借鉴国外经验,从我们专用汽车的生产实际出发,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整套的原材料管理体系,从材料的生产进行跟踪、控制和评价,确保材料质量符合企业生产的要求。

2.2 有效控制原材料质量

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在专用汽车的生产活动中,占据非常重要的角色,正是由于这种角色的确立,有必要在生产的过程中针对材料来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原材料供应链条关系,对于材料供应商的管理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除此之外,生产企业还有必要对分销商的材料回收过程进行规范[3]。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专用汽车和普通汽车不同的是在与其“专用性”,汽车使用过程的专用性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生产过程、材料选择的专用性,相比较来说,专用汽车对原材料的需求更加专业化和细致化,所以,建立有效的原材料供应体系,强化材料供应的稳定,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3 更新生产与服务理念,降低原材料消耗

在生产过程中,积极引进各种新技术,使用熟练的生产工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材料耗能,是企业内部优化材料管理的方式,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专用汽车的生产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在提高自身效益的同时,还必须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尽可能地延长专用汽车的使用周期,降低材料消耗。只有这样,专用汽车生产才会在未来获得持续不断的发展。

3 结 语

近些年来,专用汽车生产企业的蓬勃兴起促进了企业材料供应管理的科学化发展,在当下,专用型的汽车生产企业需要不断改善管理观念,在企业内部建立材料管理供应体系,与供应商合作,有效控制原材料质量,并更新生产服务理念,降低原材料消耗,以此来获得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整个专用汽车生产行业的可持续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上一篇: 教师职评论文 下一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