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毕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2 17:31:54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0C-0012-05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依据2012年江苏省出台的《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溧水中等专业学校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合作培养试点。在中职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之间进行对接。为确保该项目能够高质量完成,对接学校积极开展企业调研,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衔接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构建,开发衔接课程内容。

一、汽车检测与

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高职衔接应该是基于一种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的衔接,不能是基于“学历嫁接”的教育层次上的简单衔接。所以必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系统化设计。但是,目前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中高职衔接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衔接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所面向的企业岗位或岗位群基本相同,都是汽车后市场的机电维修岗位,这导致中高职的培养目标基本相似,无法体现中职和高职的层次区分。这也是职教专家、专业教师一直讨论的热点。

(二)课程体系不衔接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中,除文化基础课程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基本都会开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汽车维护保养等课程,致使中高职的课程设置重复率过高。

(三)课程内容不衔接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基本一致,而且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基本相似,主要是讲授汽车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调整、维护、检修和故障的诊断及排除,导致中职学过的内容在高职阶段再重复一遍。

二、通过企业调研明确培养目标和定位

为保证该项目能够有效、顺利实施,针对存在问题,合作学校认真开展了前期的调研工作。调研主要围绕中高职学生的能力期望、工作岗位满意度、技能证书要求进行。通过对汽车维修企业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形成了以下基本结论。

(一)汽车维修企业对中、高职毕业生专业能力的期望

汽车维修企业对中职、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的期望如图1,反映了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专业能力的期望要高于对中职毕业生专业能力的期望。

(二)汽车维修企业对不同学历的从业人员满意度评价

汽车维修企业反馈的信息如图2。从中可知:高职毕业生最适合从事生产一线的业务操作,同时他们也最适合从事基层管理工作,如维修作业班组长;中职毕业生主要适合从事技术含量较低、处于生产最基层的工种,如:油漆钣金工、维修工等。

(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所需要的职业技能证书

汽车维修企业认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当持有的,最重要的三种技能证书为中级维修工证、汽车驾驶证、中级电工证,然后是高级维修工证和计算机操作等级证,而对大学英语三级证的要求相对较低。

三、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根据企业调研的结论,进行有效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逻辑起点是中职、高职的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前者确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后者规定培养到什么程度。有此基础,才能着手进行衔接方案的一体化设计。

在进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时,我们遵循了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坚持以职业生涯为依据,明确衔接的培养目标。根据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的要求,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确定技能型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明确各层次培养目标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的关系,保证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都能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二是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衔接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按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分析中职、高职就业岗位的差异性和在各阶段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考虑到毕业生今后的职业发展,系统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注意各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既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又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三是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参照,强化衔接的技能训练和技术应用。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中职阶段进行中级维修工培训,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进行高级维修工培训,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四、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

按照以上设计原则,完成衔接方案的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开发,并组织实施。具体为“四个衔接”,即培养目标的衔接、课程体系的衔接、课程内容的衔接、技能目标的衔接。

(一)培养目标的衔接

中职阶段主要是培养汽车维修服务一线的“汽车护士”,具体目标是培养面向汽车后市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具备汽车总成拆装与调整能力、汽车维护与保养能力,在汽车维修生产一线主要从事汽车维护与保养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高职阶段主要是培养汽车维修服务一线的“汽车医生”,具体目标是培养面向汽车后市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汽车总成检修能力、汽车性能检测能力、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在汽车维修生产一线主要从事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排除或技术生产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的衔接

专业培养目标的衔接最终要通过课程体系的衔接来实现。合作学校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通过多次的研讨,最终明确在中职阶段学制为“2.5+0.5”,高职阶段学制为“2+1”,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衔接课程体系。

此课程体系主要特点有:

1.在不打破原有中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的文化基础课教学。将数学由180课时提高至352课时,将英语由144课时提高至352课时,为高职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2.将中职原来的汽车综合基础课程拆分为机械识图、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同时增开了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提高专业基础教学的针对性。

3.将中职原来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和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三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企业调研的结论进行了调整,侧重汽车的结构、原理、拆装和维护。将课程名称修改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和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拆装。同时将原来中职专业课程中的汽车空调系统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等课程并入高职的专业课程中。

4.在学生中职阶段学习了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7门项目化专业课程的学习,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进行项目课程改革,侧重元件检测、汽车性能检测、故障诊断、故障排除。

5.高职阶段开设了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和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的衔接

在课程内容衔接,中职阶段专业课程侧重汽车的结构、原理、拆装和维护,高职阶段专业课程侧重元件检测、汽车性能检测、故障诊断、故障排除,具体课程内容设置见表1,表2。

(四)技能目标的衔接

根据企业调研,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当持有汽车驾驶证、中/高级维修工证、中级维修电工证以及相应的计算机操作等级证和大学英语三级证等职业技能证书。

结合毕业生应该获得双证书的要求,分别在中职、高职教育阶段加以实施、考核、获证。中职阶段应取得的证书为汽车维修工中级证书和计算机证书,高职阶段应取得的证书为汽车维修工高级证书、汽车驾驶证、英语应用能力证书。中级维修电工证则不做明确的要求。

五、结束语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溧水中等专业学校中高职“3+3”分段合作培养试点3年,针对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中高职的培养目标,构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职―高职衔接培养的课程体系,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为汽车维修类专业的中职―高职衔接教育提供一个示范性样例,对其他专业的中职―高职衔接教育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陆国民,王玉欣.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开发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6).

[2]焦传君.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4(29).

[3]段标.“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3).

[4]李贵炎,杨益明.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实例分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4(1).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Automobil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hesion

WEN Ai-min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篇(2)

中职院校是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中职院校主要是负责培养技能型的人才,企业是负责接受技能型人才,两者的关系本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然而,现实中企业和中职院校之间常常会在就业衔接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中职毕业生汽修专业就业现状问题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要求,从而浅谈中职毕业生汽修专业就业安置的方法和策略。

一、中职毕业生汽修专业就业现状问题

汽车一般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等四个基本部分组成,汽车的发展是由这些机械装置向机电结合装置转变,这就要求汽车维修人员在掌握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的同时,必须尽快掌握电子维修技术、更新维修理念、改变维修方式,以便适应企业的维修岗位。在现实中,汽车维修专业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学科,对于实践能力的要求比理论知识更加重要,然而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相关体制机制的影响,往往导致学校、整车制造、售后服务三者严重脱节。教育严重滞后于维修行业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企业求贤若渴,但引进毕业生后却不对路、不实用,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学校为毕业生就业一筹莫展,培养的毕业生学非所用,学识陈旧,就业率低。由于汽车维修企业的综合实力相对于其它其他企业而言不是很强,其提供的薪酬待遇不尽人意。当然,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因为同时具备汽车维修行业的基础素质和专业操作技能两项能力,对于汽车维修服务行业而言至关重要,其能不经过培训直接上岗,但是在职位晋升方面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分析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要求,便以专项培养汽车维修技术性人才

(一)必须为企业提供最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在用人方面,一直都遵循得才所用原则,运用人才来获得最高的经济收益,便于减轻工资负担和成本支出。对于操作性强的基础工作,企业一般选用能够及时完成工作任务的人才。对于汽车维修而言,实际维修占据着主要地位,实际操作最熟练的员工能够很快地缩短维修时间,帮助企业节省另外聘请维修人员,同时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需要注意的是,这类人员的学历要求不追求过高非常适合中职院校的毕业生胜任,以避免与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层次重叠,更加容易管理。对于汽车维修部门的基层管理的人才,企业不会过于强调学历,但是有一定的学历要求,要求这类人才必须具有很好的专业基础和综合素质。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主要考虑从业资历、专业知识层次,关注其工作实绩,借助其过去的工作更好地判定其工作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

(二)注重专业能力,注重思想品德

企业在用人时,注重的人才的扎实专业知识,优秀地专业业绩表现。对于企业而言,员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企业更加青睐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人才。同时,企业重视人才的再学习能力,希望人才的知识能力能够多样化。在企业管理中,有这么一句话:有才有德是“正品”,有才无德是“”,无才有德是“次品”,无才无德是“废品”。因而,人才的思想道德在人才录用方面也占据着重要位置。企业也非常关注人才的性格,因为性格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工作细节,而细节问题是决定汽车维修成功的关键因素。

三、中职毕业生汽修专业就业安置的方法和策略

(一)针对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建立相应的人才网络

针对中职院校的毕业生,中职院校应该根据该毕业生在校表现情况、专业程度和个人特长,建立相应的求职信息档案,帮助毕业生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中职院校应该在此期间积极与合作汽车维修企业加强联系,帮助毕业生寻找合适的岗位。一旦中职院校与汽车维修企业达成就业协议,安置办法就应该按合同要求组织相关毕业生,提前做好毕业生就业前的思想准备、物质准各工作,以便和汽车维修企业接轨。中职院校还可以与就业人才市场进行合作,建立了多专业多层次的人才库。中职院校也应该建立了相应的人才输出信息网络,对于地域性人才需求进行详细的调查,便以及时更新就业信息,为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

(二)健全安置环节的护送网络

针对毕业生的工作安置的问题,中职院校应该考虑到各个护送环节,保障汽车专业维修专业的毕业生的生命安全;应该与相关的运输部门建立了友好关系,保障护送环节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及时性;应该与相关企业建立相应的衔接关系,保障汽车维修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三)建立健全相应的跟踪服务工作

跟踪服务工作不是短暂性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项工作难度大,程序复杂,必须由就业办公室全面负责,可以采用电话回访、网络沟通等多种形式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态。针对出现就业问题的学生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及时有效地处理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的劳务关系,从而保障中职毕业生汽修专业就业安置的有效性。

四、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于汽车的需求量越加增大,汽车维修工作也越加重要。由于汽车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汽车维修行业不断提升维修手段,促使汽车维修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含量。中职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的毕业生作为汽车维修行业的主要原动力,中职院校对其进行相应的就业安置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必须保障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才能把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做得更好。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079-03

为了进一步了解浙江省汽车维修企业的现状、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适应状况及维修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笔者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浙江省的汽车维修企业展开了深入调查。本次调查采用抽样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65份,有效问卷465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93%。

浙江省汽车维修企业现状

汽车维修企业的存在形式 目前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1)普通的或传统的汽车维修厂。以这类形式存在的厂家数量较多,约占55%。这类企业可以修理各类车型,但汽车维修技术相对落后。(2)专项或专业汽车维修厂,如自动变速器修理厂、汽车空调修理店、汽车电子及电器修理、汽车美容、快修店和特殊车辆维修厂等,约占25%。这类维修企业专业化程度较高,维修专业水平及维修技术相对先进。(3)以特约维修形式存在的特约维修站或“4S”店(整车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信息反馈),约占20%。这类汽车维修企业大部分都进行了现代化改造,管理比较规范,汽车维修技术水平比较专业,单种车型的维修水平保持与世界同步。

汽车维修企业从业人员的构成 在笔者调查的465家维修企业中,具备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及技师以上职称的人占3%,高级工占17%,中级工占30%,初级工占15%,还有38%的从业人员没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在持证上岗者中有95%的人接受过培训。

维修企业的服务流程 如图1所示的服务流程通常是“4S”店的服务流程,对于一般的维修企业,工作流程也大致差不多。企业有专门的信息员,对客户信息进行筛选,提前15天发信预约,7天后打电话确认客户是否来厂维修;客户来厂后,业务员要出迎问候,进行外观确认,填写表格,提醒客户贵重物品寄存,并装好三件套(座套、方向盘、脚垫);由保修鉴定员对客户进行询问,填写问诊表;工时核算员根据问诊表初步核算维修工时,制作估价、估时单;经用户确认后,车间主管填写派工单,维修作业人员领出所需零部件进行修理作业;作业完毕后,维修检验人员进行质量检验,通过检查后填写竣工单;送检人员进行洗车并持修理卡到前台制作账单,与用户结算修理费用并向用户解释说明;最后交车、送别用户,并在一周内用电话、信件等方式联系用户,实行质量跟踪。

汽车职业岗位的嬗变与衍生 现代汽车的生产工艺日益先进,技术大为提高,汽车故障发生频率大大下降,局部损坏现象大为减少,汽车使用寿命延长。因此,汽车维修工艺中大量的工作被认为是整车或局部的性能调整。过去的工作以多年积累的经验为主,根据经验对汽车进行定性的分析诊断,工作方式以修修补补为主。现在的维修工艺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要求修理工会使用先进仪器仪表对汽车的故障作出精确的定量分析和准确的诊断。主要工作不再是对汽车进行修修补补,而是以换件为主。一些重要的、精密复杂的部件则由专门的维修厂家进行修理,如自动变速器、电脑等。在汽车特约维修站里,凭以往掌握的汽车维修技术和经验积累不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取而代之的是内部技术通报、案例、内部培训等等,会使一个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员工很快提高并掌握这种车型的维修技艺。由此导致汽车维修工的职业岗位也在发生变化,出现了专门使用先进仪器对汽车的技术性能进行检测调整的技术工人,暂且称其为汽车调整工,像这类因汽车工艺技术发展嬗变而衍生的新的职业岗位还有空调修理工等。规范化的汽车维修业的发展也分化出一些新的职业岗位,如汽车维修企业的业务接待员。近年来,因行业管理规范化而新出现的职业岗位还有专职从事汽车送检工作的送检员、维修企业工时定额结算的汽车维修结算员、特约经营服务中理赔行为的理赔员、专职汽车产品三包服务鉴定的鉴定员等。

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

在调研中,汽车维修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有点出乎笔者意外。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笔者给企业设定了有关员工基本素质的10个关键词,如:(1)机电一体化;(2)精修理工艺;(3)能检测诊断;(4)敬业;(5)能吃苦;(6)有质量意识;(7)会英语;(8)懂电脑;(9)懂管理;(10)其他。要求限定选择认为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最后,有近70%的企业选择了敬业、能吃苦、机电一体化等三个关键词;有40%的企业选择了有质量意识、能检测诊断、精修理工艺、懂电脑等四个关键词。由上述的调查结论明显可以看出,敬业等传统美德在市场经济时代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需要发扬光大,“德”是人才之根本。这也反映出汽车维修企业的忧患意识,再难的技术可以学习,而员工无德企业便难以生存。

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要求有以下几点。

政治思想方面 工作有责任心,有刻苦钻研精神,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作风正派,遵守职业道德和厂纪厂规,搞好团结,上进心强,实事求是,具有为企业献身、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思想。

专业技能方面 任何一种汽车维修职业(工种)都需要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熟练使用解码器,懂英语,会查询相关汽车维修资料,具有独立操作和故障诊断的能力,做到技术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掌握现代汽车新技术,熟悉电控电路,熟练掌握电喷发动机(EFI)、自动变速器(ECT)、ABS装置等技术知识,能操作现代化的电脑检测诊断设备,并能紧跟市场形势,及时掌握国内外汽车新产品投放所需要的技术知识,预知维修市场的发展方向。

适应性方面(后续能力培养) 汽车维修企业普遍认为,做一名合格的汽车维修工,文化理论基础不一定很扎实,但一定要灵活,有个性(有发展潜力),有学习和表达能力,有健全的体魄,能解决问题,能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这也正反映了职业活动导向教学目标的要求。

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可从事的岗位

在调查中,笔者非常关注汽车维修专业的毕业生可从事的岗位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根据对汽车从进厂维修到交车出厂的各个环节的分析,汽车维修专业的毕业生可就业的岗位群如图2所示。

在调查中,企业反映现在维修企业最缺的工种是机电工、钣金工、油漆工、检测工等。

对技校修理专业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调查及启示

根据现有的调查结果统计,有73%的企业认为技校培养的汽车修理工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专业能力比一般职业学校毕业生要强,经过一定时期的短期培训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但是也有近60%的企业认为技校的学生文化素质一般,综合素质较差。

在这次调查中,笔者得到了一些启示。

启示一:技校教学应该坚持职业活动导向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职业教育成功与否,关键要看企业或行业是否满意。所以,技工学校在设计课程、确定培养目标、开发专业方向时均应进行职业分析,坚持职业活动导向。

启示二:要加强基础教育 在调查中,有近60%的企业认为技校毕业生的文化素质一般,综合素质较差,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要能够迅速地迁移所学的知识于新的环境,能够迅速地更新知识以适应新生的行业或职业的要求。单纯具有操作技能是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还必须掌握工作原理与工作程序。这些变化都要求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要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文化水平,拓宽专业,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进一步淡化普通教育与技工教育、技工培训的界限,进一步融合普通教育、技工教育和技工培训的课程。

启示三: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要求实现课程模块化和综合化 在调查中得知,企业最需求的岗位是复合型的岗位,如机电工、钣喷工等。这是因为汽车的结构从基本的机械装置发展为机电一体化装置,如电喷发动机、自动变速器、ABS防抱死装置、安全气囊等。这些变化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技工学校放眼未来,将重点放在打好功底、夯实基础、优化素质上。课程结构应由内容本位转向内容本位与素质本位整合,课程种类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会加快。课程模块化和综合化将成为课程改革的趋势。

启示四:要继续加强技能训练 在调查中,有73%的企业认为技校毕业生在操作技能上比其他学校的毕业生要好,顶岗能力比其他学校毕业生要强,这与技校长期以来坚持以技能为本的做法是分不开的。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增强竞争力,必须继续加强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1]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4,(8).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019-03

1 引言

随着我国职教事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职教毕业生进入社会,一方面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抱怨找不到能适应工作的毕业生。究其原因,是职教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没能达到企业的期望,造成学生、企业双方均不满意。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并能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更侧重于专业技能。事实上,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为关注的就是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因此,对职业学校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合理的学生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以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构建学生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2 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依据

2.1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构建必须立足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必须正确定位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而五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面向汽车后服务市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从事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和汽车维修、检测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重点是要突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

2.2 根据就业岗位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根据就业岗位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因此,正确划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就显得尤其重要。根据有关文件规定: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属于交通运输大类中公路运输类专业(《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试行)》)。通过调查汽车后服务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就业意向:可以将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分为主要就业岗位、次要就业岗位和其他就业岗位三类(如图1所示)。

2.3 根据工作任务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根据市场调研,整理归纳出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其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并拟设相应课程。

1)整车维护。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具有汽车新技术的相关知识;能熟练使用汽车维护常用工具、量具;具有汽车维护的知识和技能(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等);会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四轮定位仪、车轮动平衡仪、灯光检测仪、废气分析仪、喷油器清洗机等诊断、维护设备。②拟设课程:整车维护、汽车结构认识、汽车使用常识。

2)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发动机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知识;能熟练使用发动机拆装、维修常用工具、量具以及常用故障诊断仪;具备发动机维修、故障诊断操作技能;能根据电路图查找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具有收集维修资料的能力。②拟设课程: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发动机总装与调试;柴油机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现代汽车电控设备。

3)底盘故障诊断与排除。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底盘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自动变速器、ABS系统等知识;能熟练使用底盘拆装、维修常用工具、量具以及常用故障诊断仪;具备汽车底盘维修、故障诊断操作技能;能根据电路图查找底盘电控系统故障;具有收集维修资料的能力。②拟设课程:底盘构造与维修;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现代汽车电控设备。

4)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汽车空调、安全气囊等系统知识;能熟练使用汽车电气设备维修常用工具、量具以及常用故障诊断仪;具备电气设备维修、故障诊断操作技能;能根据电路图查找汽车电气系统故障;具有收集维修资料的能力。②拟设课程: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空调故障诊断;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现代汽车电控设备。

5)企业经营管理。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体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具有企业人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财务知识。②拟设课程:财务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与作业管理。

6)汽车性能检测。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具有汽车性能检测的知识和技能;会使用、维护常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②拟设课程: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典型案例分析;汽车维修质量检验。

7)汽车配件管理与销售。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熟悉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等汽车各大系统零件名称及作用;能熟练使用汽车配件管理软件;掌握汽车配件的编码原则;掌握汽车配件进货方式;具备鉴别货源的能力;工作细心,责任心强;具有货物运输的基本知识。②拟设课程: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营销与配件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驾驶;现代物流管理。

8)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含汽车保险与理培)。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结构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具有规范的电话礼仪和交谈技巧;具有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具有汽车维护、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具有汽车保险与理赔的基本知识;具备规范的社交礼仪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驾驶证。②拟设课程: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公共礼仪;交流与口才;汽车保险与理赔。

9)质量控制。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具有汽车维护、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了解车辆维修流程;了解汽车维修质量检验的方法;具备一定的与人交流的能力。②拟设课程: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公共礼仪;交流与口才。

10)钣金。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备汽车车身检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会汽车钣金焊接;能修复汽车车身的损伤。②拟设课程:汽车车身检测技术;汽车钣金焊接基础;汽车钣金修复基础。

11)涂装。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备汽车涂料基础知识;掌握汽车调漆技术;掌握汽车喷涂技术。②拟设课程:汽车涂料基础知识;汽车调漆技术;汽车喷涂技术基础。

2.4 根据专业课程设置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五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专业课程结构可由四部分组成:专业(实训)课程、选修课程(含方向课程)、证书培训考核和毕业顶岗实习(含毕业答辩)。

1)专业(实训)课程:机械制图及CAD、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液压与气动、财务管理、汽车维修质量检验、人力资源管理、汽车概论、汽车维修接待、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整车维护。

2)选修课程: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典型案例分析;钳工基础;现代物流管理;现代汽车电控设备;(二选一)汽车类专业入门、汽车使用常识;(二选一)汽车结构认识、摄影;(二选一)汽车文化、社交礼仪;(维修方向)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柴油机维修、汽车空调故障诊断;(营销方向)汽车营销与配件管理、汽车保险与理赔、旧车鉴定与评估;(钣金方向)汽车车身检测技术、汽车钣金焊接基础、汽车钣金修复基础;(涂装方向)汽车涂料基础知识、汽车调漆技术、汽车喷涂技术基础。

3)证书培训考核:中级汽修工证、高级汽修工证、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及其他专项工种。

4)毕业顶岗实习(含毕业答辩)。

3 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内容

五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毕业生与高职高专(高中后)毕业生相比较,其优势在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强。因此,在构建五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技能考核体系时,必须突出动手能力的考核。根据毕业生今后可能从业的方向,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构建主要有核心技能项目部分、辅助技能项目部分和选考技能项目。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如图2所示。

4 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实施

在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施的情况,不断完善和丰富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内容。教学部门应成立专门考核机构来负责组织实施,以确保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实施的质量,真正达到提高毕业生专业技能的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进程的安排,分阶段按年实施,也可以在毕业生离校前集中组织考核。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构建和实施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专业技能考核体系,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同时也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篇(5)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211

0 引言

现在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都非常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各个院校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实训中心和实训基地,但不同层次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趋同化现象比较严重[1],比如很多职业院校虽然购买了大量设备,但并没有培养出满足需求的人才,反而造成资金的大量使用、教学成本的大幅度提高,所以制定符合所在职业院校层次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汽车技术不断更新致使汽车后市场所需人才质量必须提高的要求。

笔者团队经过不同阶段的市场调研、院校调研,组织专家论证,最后总结出不同层次职业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该遵循以下策略:

1 明确所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范围

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地点多分布在汽车4S店、汽车修配厂、汽车保险理赔公司、汽车装饰改装公司等,汽车专业的学生可以做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销售、汽车配件销售、汽车二手车销售、汽车售后服务顾问、汽车定损与评估、汽车钣金喷漆、汽车保养美容等工作,属于汽车后市场,不同院校要确定自己培养的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

2 了解汽车后市场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

(1)人性化的服务意识。未来的汽车后市场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汽车消费者在各方面的服务选择也会越来越多。比如,某客舻哪掣銎车零部件需要更换,不需要从指定4s店中获取,可以有很多渠道,因此,为了不失去客户,维修服务人员不只要专业技术,其人性化的服务更为重要。(2)不断提高的人文和文化素养。在汽车后市场中,无论是汽车销售,还是汽车售后服务亦或是二手车交易等,人与人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前提。这就要求汽车后市场服务人员懂汽车文化、懂汽车专业、懂顾客心理;充分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内涵,这样无论遇到家乡是哪里的顾客,都会很容易找到沟通的切入点。简单来说,就是要与顾客有得聊。(3)综合性的服务技能。长期以来,我们倡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本身却只注重兴趣,重点学习汽车维修中自己刚兴趣的部分,而忽略了对自己全方位的综合服务能力的培养,这是不适合现在和将来的汽车服务市场的,应该对整个汽车上的部件都能够做简单的维护与保养。(4)与时俱进的网络服务能力。汽车后市场早已进入互联网+时代。比如利用网站、APP、微信卖车、卖配件;比如连锁汽车4S店的资源和服务共享;比如账务的网上交易等等,都离不开快速安全的网络服务能力。

3 定位所在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层次

职业院校应该根据本校汽车专业的教学资源、师资水平、学生生源和就业市场需求等条件来采用相应的培养模式。如果院校所在地在经济发达地区,汽车专业的教学资源丰富,师资队伍比较庞大且学历和技能水平都较高,学生生源主要是高中毕业生且分数比较高,毕业后主要留在一线大城市的汽车服务行业,这样的院校属于第一个层次。如果院校所在地在经济中等地区,汽车专业的教学资源能够基本满足教学要求、师资队伍中等且学历和技能水平相对较高,学生生源一部分是高中毕业生但分数不是很高,一部分是技能非常好的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留在二线城市,这样的院校属于第二个层次。如果院校所在地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汽车专业的教学设备较少又不够先进、师资队伍较小且学历和技能水平一般,学生生源压力较大,毕业后主要留在中等经济地区或乡镇,这样的学校属于第三个层次。

4 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目标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即学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做的规定”。[2]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应强调其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不同层次职业院校要确定自己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以适应汽车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招生选拔与培养年限。不同层次院校有不同的办学资源、历史积淀、师资水平、教学硬件设施等,在招生选拔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院校的特点,确定招生的来源(初中毕业生或高中毕业生)和录取分数,确定其要培养的年限,凸显自己院校的优势和特色,为社会培养出定位准确且合适的毕业生。

(3)课程的设立及其结构比例。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实践课等。公共基础课要充实,以培养学生观念、思维能力和体能锻炼等为主,比如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体育等。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要学习机械基础、电工电子等。专业课是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区别于其他专业的课程,要设立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最能体现本专业的特点,汽车专业的核心课程要充分认识汽车,并在不同方向有所偏重,比如维修方向注重检测修复,电子方向注重电器诊断,销售方向注重沟通技巧等。实践课程是锻炼学生的技能水平,要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本专业学生要达到的技能目标。不同层次职业院校设置课程的比例建议如下:第一个层次的学校,要注重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理论课(人文基础、专业基础等)的比重要在一半以上,实验课的比重也应该在三分之一左右。第二个层次的学校理论课的比重在一半以下,应更加注重具有专项技能的人才,所以实验课的比重应该大一些。第三个层次的学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理论课学起来会比较吃力,所以动手的实验课应占大部分,主要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动手工作,有几项动手强项。当然,无论哪个层次,都要安排一定的人文课程和网络课程。

(4)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为了深化理解并充分运用理论知识,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3]。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安排符合自己硬件条件的实践,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水平,根据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自身的特长,给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不同年级和不同组别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院校特点、具体分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同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又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为不同的汽车后市场提供对口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009-02

近年来,虽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中等职业学校越来越热门,但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也出现了频繁离职、缺乏行业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会使汽修专业的在校生不能很好地提高自身的行业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创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一、造成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的原因

(一)学校对学生缺乏就业创业的心理辅导。结合近几年中职学校就业数据来看,中职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并不乐观,许多学生到工作单位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便选择辞职,不仅如此,有部分学生在辞职后选择从事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许多学生毕业后进入汽车修理厂工作,但实际的工作与在校内的工作强度差距较大,毕业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就业创业心理辅导,将毕业后的工作想象得过于美好,以至于在面对真实的工作环境时,心理有了巨大的落差,实际工作环境中高强度的工作以及严格的规章制度,让刚出校园的毕业生感到无所适从,进而产生了逃避的念头,从而出现了许多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单位一段时间后辞职的现象。究其原因,老师并未对学生进行较好的行业职业素养的心理辅导,学生对就业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对就业压力不能做好准备,才使得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显得无所适从,从而选择逃避。

(二)中职毕业生工作压力大。除了学校对毕业生缺乏就业心理辅导之外,就工作本身也存在着压力过大的问题。就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而言,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多半是进入汽车修理厂或 4S 店工作,而这些单位的工作强度都比较大。随着汽车产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汽车数量的持续增加,因此,对汽车维修行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汽车维修企业为了增加收益,必然会要求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长。对于毕业生而言,刚刚走出校园,先前也没有经过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一时间要接受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的确是困难的,有些单位还将员工工作效率与工资相挂钩,这也给了毕业生更大的工作压力。而这些毕业生大多年龄较小,暂时难以适应这样的工作环境,当面临较高的工作压力时,往往会选择逃避、辞职。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除了上述两点原因以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便是毕业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有所脱节,理论知识无法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汽车维修专业是一个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产业,在学校的专业学习中,虽然课程设置以实践训练为主,但是缺乏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由于缺乏理论知识的指导,毕业生在实践中无法举一反三,在遇到不同的车型的故障时便显得不知所措,而又由于毕业生缺乏行业职业素养,因此在遇到汽车维修方面问题不知如何应对时便想要离职转行。

(四)中职校专业师资队伍现状不容乐观。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不足,尤其是有经验的专业骨干教师严重不足,是当今许多中职学校存在的问题。没有专业技术过硬而且数量足够的专业教师,是培养不出质量合格的中职毕业生的。

二、应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建议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与创业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造成的原因进行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一)就业创业课程中应灵活融入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以汽修专业的就业与创业课程为例,这门课的科任教师在给汽修专业的学生讲授“就业与创I”内容时,应该把汽车行业的相关内容融入进去,使汽修专业的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有更充分的认识与了解,提高学生对汽车维修专业的学习、就业与创业的兴趣,让学生对汽修职业工作岗位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使学生对其自身工作发展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与心理准备,并能让学生提前做好自己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除此之外,学校平时还应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向学生传授心理知识,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地面对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摒弃不切实际的幻想,积极工作,在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

(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一个人的职业道德、职业认识、职业技能的综合表现,主要通过日常行为与工作中的表现展示出来。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应该对自身职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树立起自身的职业使命感。汽车维修企业也应加强对毕业生进行行业职业素养的培养,使毕业生对工作有良好的心理准备,鼓励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要积极面对难题,客观地看待自己,努力提升自己,从而建立起对汽车维修这份职业的热爱。

(三)改进专业课程设置,增加理论课程。针对学生在实习工作中理论与实践不能融合、相互脱节的现象,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可以对课程的安排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学生缺乏理论指导,无法解决汽车维修问题,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专业理论知识的课程,安排有经验的专业教师进行教学。通过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还能够使学生对汽车理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进行实践工作时能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并且在实践操作中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使学生在工作时获得实际操作的愉悦感,进而提升学生对于汽车维修这一行业的兴趣与热爱。

(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与提高学校专业水平与就业创业水平息息相关。

1.加强专业教师从业年限要求。在中职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其中一个策略便是需要严格对专业教师的从业年限提出要求。纵观国际上中等职业学校较为发达的国家,其对于专业教师的从业年限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中,澳大利亚就要求中专教师需要具有三至五年的教学经验,而加拿大更是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五年的教学经验。而在中国,对教师从业的年限要求一般为三年以上,从业年限要求低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这也导致某些教师在招聘考试时钻了空子,给师资队伍的水平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该严格对应聘教师的从业年限要求,使得有经验的专业教师能够投身于教育工作中,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

2.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中职学校应该拓宽教师的来源渠道,提高具有经验的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中职学校与普通中学不同,其课程内容实践性较强,需要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来传授学生更为实用的知识。因此,中职学校在吸纳教师资源人才时,应该适当提高公司、企业的专业技能型教师人才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在公司、企业有过就职经验的专业性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工作中的实际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校时便能够了解到实际工作中的真实情况,对所学专业就业前景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3.改善中职教师比例结构。除了以上傻悖中职学校的教师比例结构也需要进行改善。一方面,学校应该适当增加兼职教师的比例,提高现有兼职教师的待遇,稳定现有兼职教师的数量,使兼职教师能够专心于当前的工作,避免教师人才资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学校更应增加“双师型”的教师人才比重,鼓励在校任职教师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除了完善自身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重视自身的工作实践技能的培训,重视提升自我,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聘请校外具有资质的专业人才到校兼职任教,与在校教师相互交流经验,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进步。

总而言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与创业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从学校、学生、工作单位等三方面入手进行解决。不仅需要从学校课程设置入手,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职业素养的培养,还需要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师结构比例,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为学生、课堂带去新鲜的活力,从而激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针对就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合作,当然最重要的,需要学生对就业摆正心态,积极面对工作,客观看待工作、收入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廖颂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09(25)

[2]张庆龙.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科技咨询,2012(35)

[3]孙秀延.以就业为导向 加强中职学校专业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3)

[4]张 惠.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42-02

一、行业背景

随着汽车在我国逐步普及,直接带动了汽车维修行业的繁荣,它已成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庞大产业。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它的管理和技术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汽车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发展的瓶颈。

1.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方面

汽车维修行业在我国还是小型的修配厂居多,其管理者文化水平比较低综合素质不高,没有成熟的管理经验,从而造成维修企业的无序竞争、盲目发展。

2.汽车维修业技术、服务发展方面

检测、维修设备落后,技术发展不平衡,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服务意识,没有形成好的服务理念,技术工人没有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

那么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现在汽修企业人员综合素质现状与行业要求不一致,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二、汽修行业人员综合素质现状

1.维修业人员的组成比例不合理,综合素质偏低,技术水平偏低

汽车维修企业从业人员中有相当数量的文化水平偏低,且未经过正规、系统的专业培训,在一线技术人中,技师和高级工少,中、初级工多;半路出家的和农民工多,来自技校、中专和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少,所以造成行业内的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偏低,而且,有不少老员工受知识和经验所限,技术上保守,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从而制约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因此汽车维修企业一线工人的技术更新进步,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2.维修企业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淡薄

许多汽车维修企业从业人员没有良好的服务意识,缺乏服务技巧与热情,没有好的服务理念。

3.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不科学不严密,人员执行力不彻底

汽车维修企业要提高服务的质量,必须作到管理标准化、科学化,企业要组织制定健全科学的管理标准。建立并贯彻执行管理标准是企业管理上台阶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管理区别于传统管理的一个鲜明特征,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维修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4.员工忠诚度不高

汽车维修企业的技术工人工资,没有统一的标准,我开价、你还价,随意性很大。这样的工资制度无法调动技术工人的积极性,工人干活,企业给钱,往往彼此斤斤计较,只要有企业出更高的价钱,技术工人就毫不犹豫地往“高”处流。造成员工忠诚度不高,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

以上是现在行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现状,那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行业的要求是什么呢,并应如何保证呢?

三、汽修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期望要求

1.管理人员复合化

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求是懂一定的技术和企业管理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现存的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去经营,规范运行,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懂管理,善经营,熟悉有关汽车维修市场方面情况,能够合理运用企业各种资源要素,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维修人员有知识,主动学习能力强,素质高

随着汽车机电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汽车上的电子化设备日益增多,汽车的故障表现为电子故障而非机械故障,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汽车工业的进步,而且由于现在汽车的新品牌、新装备、新功能层出不穷,汽车的技术资料种类繁多,所以维修人员要有主动学习能力,能快速接受新知识,熟练使用高科技检测设备。

3.从业人员执行能力要强,服从管理,严格遵守各种操作规程

4.身体健康,头脑灵活,思维逻辑性强,有责任感,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善于合作,工作踏实肯干

5.处理一般事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具有与用户沟通、协调的能力

6.对企业忠诚度高

四、汽修行业对中职毕业生不满意原因的分析

1.中职毕业生基础素质差,主动学习能力差,性格浮躁

2.工作态度不踏实,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3.执行能力不强,不服从企业管理

4.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技巧缺乏

5.合作能力差

6.缺乏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处理一般事件的能力

7.频繁跳槽,对企业不忠诚

五、解决措施

我认为我们的汽车维修职业教育,不能仅仅从学生选定的职业方向、专业内容考虑,还应该从学生当前在校的学习、就业后的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考虑,更要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考虑。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究其原因是由于我们的培养模式无法与行业需求很好的结合,所以我们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适应就业,适应汽车行业的发展。我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有以下认识:

1.影响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因素

(1)是否有较齐全的配备。

实用的实物教具和先进的检测设备是职教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能否配备较实用的,实物发动机及整车作为教具是目前各中职学校的当务之急。

(2)教师的个人技能素质是否过关

教师队伍主要有三部分人群:一是既有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年龄偏高);二是只有理论知识,缺乏实操经验和技能(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三是只有传统的国产汽车维修经验的教师,没有理论基础。所以,教师的个人技能素质是汽车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

(3)学生的基础素质状况

学生的素质是汽车职教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中职教育系统中,生源的文化素质都比较低。要想把这些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就需要了解他们的基础素质状况,再加上教师的努力,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解决方案

科学的教学手段是汽车职业技术教育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鉴于目前学生的状况,我们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适应汽车维修业的发展呢?

(1)对学生进行理论授课时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2)对学生进行实习授课时的德育教育

(3)培养学生的忠诚诚信

(4)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职业教育如何把这批学生培养成社会上有用的人才是一件艰苦的工程,但这也是职业教育的职责和使命,必须努力去完成,积极的改造我们自身,改革创新。这样,我们才会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我们才能与汽车行业的发展相同步,学生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仍然保留原有“三段式”的课程设置模式(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即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分段排列;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缺乏彼此应有的沟通;基础课、专业课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联系不紧密,没有达到理论教学为生产实践服务的目的,学生的实际技能训练时间和项目不足。另外,制定教学计划时对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考虑较少,灵活性较小,加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是建立在“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上的,课程设置受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影响太大,专业基础课中机械类课程如《工程力学》、《钳工工艺学》、《机械制图》、等安排过多,没有考虑到本专业毕业生的业务范围基本不涉及机械设计与加工的内容,而与汽车有关的技术课程,只有《液压与液力传动》和《汽车电工电子基础》两门课程。机、电课程比例不当,使得教学时间得不到有效和充分的利用,加上专业课程和实训的课时不足,没有足够时间去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另外,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缺乏弹性,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对市场变化缺乏快速的应对措施,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

本专业目前使用的教材,虽然增加了部分新内容,但课程的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内容陈旧,难以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制动系统等各个方面的控制之中,甚至在载重汽车上,也采用了技术含量很高的柴油机,但是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并没有到充分反映。另外,汽车维修作业中的车身修复技术,钣金与喷漆技术则几乎没有涉及。这些情况使本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竞争力不强、择业面较窄。

教学方法落后,先进的实训器材和设备不足在教学手段方面,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当多的课堂时间用于板书和绘图,课时容量小,加之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设备、模拟设备、检测仪器以及维修设备缺乏或者严重落后,严重影响理论教学和实训的效果。另外,近些年该专业的毕业生有相当数量从事汽车检测、汽车及其零配件的销售、汽车维修及其附属设备的销售、汽车保险等工作。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则

更新中职人才教育观念,强调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切实改变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知识单一,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过分强调知识本位转变为以学生能力为本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除了培养专业能力以外,还要注重培养诸如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市场把握等综合能力,把知识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从封闭性课堂教学转变为开放性教学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新体制,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并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

改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贯彻“以学为主”的思想把教育过程转变为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更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课程体系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根据市场调查,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从事汽车维修、检测、管理、评估、保险、销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总体来说,汽车运输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下降,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维修市场在不断扩大,对汽车尤其是小轿车维修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应主要满足汽车维修企业的需求,兼顾汽车运输企业及其他企业的需求。

1.打破“三段式”教学模式,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市场需求化。以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最高目标,破除“三段式”教学模式,从实际岗位需求引出课题,提出解决方案,开发“宽基础、多模块”课程体系。强化汽车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维修和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课程,同时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增补、重组,将其变为必修专业课和数个专门化方向的选修专业课。

(2)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确定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般专业能力是计算机应用能力、汽车英语阅读能力、汽车驾驶能力;核心专业能力是汽车拆装、检查、修理能力、汽车故障诊断能力、汽车性能检测能力、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能力;基本素质要求是:较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水平、良好的身心素质;最终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课程体系。

(3)增加汽车运用与维修学生实训的时间和项目。增加学生就业前的实训,使学生在毕业前得到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高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其获得在与汽车有关的职业群中广泛就业的可能性,而且就业时可以顺利顶岗实习。

(4)采用任务型模块化教学方式,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选择性。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式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企业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新课程体系把选修专业课按多个专门化方向分为多个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专门方向,学生也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专门化课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修其他的专门化模块,如电控发动机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行驶安全系维修、车身电气设备维修等模块,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5)添置先进的检测、诊断设备,满足汽车维修市场的需求目前汽车技术正飞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检测、诊断设备也不断更新,先进的发动机综合诊断仪、解码器、示波器等诊断设备和汽车性能检测设备在汽车维修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学校应该增加专用的检测、诊断和维修设备以改善教学效果。

(6)改变教材结构,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开发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模块化教材体系,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在主要专业教材结构上有根本的突破,每门专业课程教材大体由基础技术篇和适用技术篇构成。基础技术篇主要解决入门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应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部分内容相对稳定。适用技术篇采用“积木式”结构,一方面可根据生产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增减或组合“积木”。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来讲,要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

四、结束语

汽车运用与维修在新课程体系改革中,实训和项目安排过少等现象,通过以市场设置专业课程、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增加学生实训的时间和项目、进行模块化教学等措施。其目的是培养出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黄尧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5(5).

[2]张尧学.全国中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篇(9)

二.背景

根据权威部门,截至2016年11月底,山西机动车保有量达到6055667辆。而且这两年多,山西平均每天新增机动车1190辆左右。截至2017年底,太原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为 1450414辆,当年新车注册190874辆,注销登记17066辆。

2017年山西全省GDP为14973.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增速比上年加快2.5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557元。

201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32元,增长6.5%,快于前三季度0.1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17831元,增长5.2%;经营净收入2443元,下降8.1%;转移净收入6667元,增长16.2%;财产净收入2190元,增长9.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88元,增长7%。其中,工资性收入5462元,增长5%;经营净收入2824元,增长3.4%;转移净收入2337元,增长16.9%;财产净收入164元,增长10%。

太原市现有汽车维修企业近836家。

随着我省(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持续提高,其中城市居民家庭用于交通和通信的消费支出增长16.36%,个人拥有的汽车数量逐年增多,对汽车维护和修理的需求增加。

随着汽车技术含量的增加,汽车维修由机械修理为主稍带一些简单电路检修的传统方式,逐步转向依靠电子设备和信息数据进行诊断与维修。许多汽车维修设备生产厂家推出最新的专用检测设备和仪器,为机动车维修行业注入了高科技成分。有了这些专用的检测仪,就可以方便地探明汽车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准确判断故障所在,为快速地排除故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同时对维修技术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研究问题及研究目的

(一)研究问题

由于本专业的不断发展,对未知的汽车市场人才需求,需要确认汽修专业的现状情况,市场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二)研究目的

1.掌握目前我县及周边地区汽车行业企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了解并掌握企业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与能力要求。

3.加强与汽车行业企业的交流,寻求与企业的深层次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4.提高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知名度。

5.锻炼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师的社会活动能力。

6.工作岗位需求分析、岗位能力要求分析、工作领域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7.确定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计划。

四.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方法是:

(1)对本专业的资料进行收集汇总;

(2)组织调研本专业的专业现状;

(3)确定针对本专业所涉及的企业调研的范围;

(4)确定采样调查的企业;

(5)设计调查问卷(行业人才需求、企业人才需求、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典型工作任务等);

(6)执行问卷调查。

五.调研设计

(一)调研总体情况

1.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主体为刚毕业的毕业生20人以上,企业5家以上,一线员工10人以上,一线管理人员10人以上以及部分中职院校。其中一线管理人员包含:

(1) 本地区4S店、维修厂等企业总经理、部门经理、技术总监、技术顾问、技术骨干等。

(2) 本地区汽车汽修厂或4S店,总经理、部门经理、技术总监、技术顾问、技术骨干等。

2.调研方法

(1)深入企业实地现场观察、考察。

(2)与企业相关负责人访谈(见企业负责人访谈记录表)。

(3)发放调查问卷(见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

(4)网上搜索、书籍、报刊、杂志查阅。

(二)问卷设计

1.问卷类型

根据目标消费群体(主要消费群体和辅助消费群体)的实际情况,此次调研的问卷包括对汽修专业毕业生发放的问卷和对企业员工发放的问卷两种类型,其中对毕业生发放的问卷采取自填式,对企业员工的问卷以自填式和访谈代填式为主。

2.设计原则

(1)内容简洁明了,逻辑清晰。针对毕业生的问卷要言简意赅,针对企业员工的问卷要通俗易懂,问卷内容不宜过多。

(2)便于回答。针对毕业生或针对企业员工面访调查,不宜耽误他人过多时间而影响到受访者的生活、休息,因此问卷以封闭式的打钩题为主。

(3)目的性明确。问卷的问题应该覆盖本次调研的4个研究目标,从而保证问卷信息的有效性。

3.问卷结构

问卷内容包含:标题、说明、调研内容和被访者项目

六.现场工作以及资料收集

(一)调研人员构成及安排

1.调研人员安排:此次调研工作将本小组各相关人员联合成立专门的调研组:

(1)组 长:张丽凤(负责编制调研计划、设计调研用表、召开调研会议、控制调研进度、检查评估调研质量、统编调研报告)。

(2)副组长:范常盛(负责落实调研计划、汇总整理分析调查资料、进行费用报销)。

(3)成 员: 彭亮、李赟、梁卫强、田振芳、 靳炜、 叶美桃、王秀林、王金仙、乔露露、吕旭(负责行业企业调研、 简单分析调研资料)。

本次调研共有调查员12名。为方便调研工作的开展,具体人员及其工作安排如下:

(1)调研一小组:5人,分别是范常盛、彭亮、田振芳、叶美桃、王秀林(范常盛为调研一组组长)负责调研问卷的设计与修改、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工作及最终的数据处理和制定调研报告等工作。

(2)调研二小组:5人,分别是张丽凤、梁卫强、李赟、靳炜、乔露露(张丽凤任调研二组组长)负责调研人员的培训、实地调研工作的组织开展。

(3)调研一小组和调研二小组10名调查员以企业员工为调研对象,负责10家以上企业实地调研。

(4)吕旭、王金仙等2名调查员以汽修专业毕业生为调研对象,采取随机电话、网络、面访等方式,负责向本专业的毕业生发放不少于50份调查问卷。

(二)资料收集

调研所需的相关参考资料和既有研究成果有项目技术小组人员负责整理收集,收集方向和范围为:汽修专业现状资料,人才需求资料,行业人才需求,企业人才需求,企业管理岗位职业能力,典型工作任务,专业机构的统计资料等。

七.调研要求

1.人员要求:

所有调查人员,外出调查时要穿校服(没有校服的要求着装正统),要体现学校精神、展现文明风采,绝不能有损害学校声誉的言行举止。

本次调研工作意义重大,任务重、时间紧,各位成员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随机应变,确保调研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2.质量要求:

了解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法,并予以指导。

在调研中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普遍调查与典型分析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检验调查结束的问卷是否完整,有无遗漏,可否补救。

访谈时要注意内容的详细记录(如有必要可录音,供后续整理)。

八.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主要采取书面报告和口头讲解的形式。书面报告将对调研问卷中的每一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决策建议,以便对专业建设以及企业前期的市场准备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书面报告结构包括:封面、目录、概要、调研目的、调研过程、结论和建议、附录。其中结论和建议是报告的核心部分。

九.情况、费用和时间

(一)企业情况

本次实地调研的企业主要有10家,具体名册如下:

序号

企业名称

联系人

联系方式

具体地址

调研时间

1

2018.1.10~1.31

2

2018.1.10~1.31

3

2018.1.10~1.31

4

2018.1.10~1.31

5

2018.1.10~1.31

6

2018.1.10~1.31

7

2018.1.10~1.31

8

2018.1.10~1.31

9

2018.1.10~1.31

10

2018.1.10~1.31

11

2018.1.10~1.3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费用预算

本次调研的费用预算主要用于调研人员培训和调研活动开展两方面。具体费用安排如下:

项目

细项

费用(元)

时间(天)

参与人数

合计(元)

问卷设计及印刷

问卷设计

400

4

3

500

问卷印刷

1000*0.1

人员培训

场地及组织

400/天

3

20

1200

人员费用

加班补贴

60/人/天

7

20

20000

交通补贴

5/人/天

伙食

10/人/天

杂项

项目备用

1000

——

——

1000

总计(元)

——

——

——

——

21700

(三)时间安排

项 目

时 间

负责人员

内 容

调研问卷的设计、修改

2016/5/5

调研问卷的设计及试调研后的问卷修改

人员培训及前期准备

2016/5/6-5/18

1.调研人员的培训

2.调研问卷的印刷

调研工作开展

2016/5/20-2016/5/31

调研人员按安排各自开展调研工作

数据统计与调研报告

2016/6/1-2016/6/8

对调研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调研报告

十.调研工作计划

序号

研究任务

研究内容

调研方式

调研对象

调研时间

调研人员

调研材料

1

对汽修专业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汇总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专业特色、专业能力、专业现状、专业课程、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等

查阅、收集、分类、汇总

书籍:

网络:

2016/4/20-2016/4/25

书籍、网络

2

对收集汇总材料进行分析及确认调研对象

对汽修专业的资料进行专家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制定调研范围

讨论、分析、查找、确认调研范围

汽修专业毕业生范围

企业范围

2016/4/28

专业汇总材料、毕业生名单、企业名单

3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制作

针对总结的汽修专业的所需研究内容对毕业生及相关企业的人员制定调查问卷表

设计、制作

1.《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查表》

2.《企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历程自我分析表》

2016/5/5

电子、纸质调研表格

4

对调研人员进行培训

对调研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分工培训

分工、培训

调研相关人员

2016/5/6-

2016/5/18

调研表格

调研形象

访谈内容

5

对汽修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问卷调查

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专业课程、工作岗位能力分析、对母校的教学建议等

填写问卷调查表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

2016/5/20-2016/5/31

五寨县职业中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查表

6

对企业进行调研

行业人才需求、企业人才需求、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典型工作任务等

填写问卷调查表、访谈

企业一线员工、一线管理人员、人事访谈、总监访谈

2016/5/20-2016/5/31

1. 五寨县职业中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查表

2.企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历程自我分析表

7

调研表格收集、分类、汇总

收集毕业生以及企业的调研表,访谈纪录及调研照片

收集、分类、汇总

1.调研相关表格

2.访谈记录

3.调研照片

2016/6/5-

2016/6/7

1.《五寨县职业中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表》

2.《五寨县职业中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

3.《五寨县职业中学校毕业生跟踪情况调查表》

4.访谈记录

5.调研照片

8

分别对调研表格内容,访谈记录进行分析、讨论、总结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的相关调研表格和访谈记录

分析、讨论、总结

1.调研表格数据

2.访谈记录资料

2016/6/10-2016/6/15

1.调研表格数据

2.访谈记录资料

9

写调研报告初稿

写《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专业建设调研报告初稿

撰写报告

以上有效材料

2016/6/16-2016/6/25

1.调研表格数据

2.访谈记录资料

3.调研讨论内容

4.调研总结内容

10

本专业教师讨论记录及总结

针对本次调研和报告内容进行讨论和总结

讨论、总结

以上有效材料

2016/6/25-2016/6/28

1.调研表格数据

2.访谈记录资料

3.调研讨论内容

4.调研总结内容

5.调研报告初稿

11

编写《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编写《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撰写报告

以上有效材料

2016/7/1-

2016/7/2

以上有效材料

12

专家讨论记录及总结

职教专家、企业专家、课程专家进行汽修专业头脑风暴、讨论和总结,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计划

讨论、总结

本专业材料调研报告及有效材料

2016/7/3

调研报告及专业教师讨论材料及相关资料

13

编写《人才培养方案》

编写《人才培养方案》

撰写报告

以上有效材料

2016/7/5-

2016/7/10

以上有效材料

14

方案论证、学校审定和定稿

组织专家进行方案的论证,学校审定,和最后的定稿

论证、审定、定稿

1.《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人才培养方案》

2016/7/11-2016/7/18

1.《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人才培养方案》

十一.企业访谈提纲

(一)企业访谈简介

企业访谈旨在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主要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要求,本调研内容如下:

1.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及分布;

2.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升迁经历;

3.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就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

4. 企业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社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具体要求。

(二)访谈提纲

获悉贵单位在人才培养与管理方面有一定独到的见解和阶段性的成果,特我们前来拜访调研与学习,希望能得到一定思路上的借鉴和启示。感谢您的分享!具体访谈问题如下:

【人才结构类】

1.贵单位的岗位(群)设置是怎样的?即有哪些岗位分布?

2. 贵单位的岗位设置是依据什么标准或规范?

2. 请简单谈谈这些岗位的能力要求是怎样的?包括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

3. 未来三年,贵单位最需要的是哪(几)类人才?

【人才现状类】

1. 目前在贵单位就业的人群主要来自于哪些途径?专业对口的占比多少?

2. 目前在贵单位就业的人群缺乏(或者需要进一步提升)哪方面的技能?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篇(10)

1 人才社会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国外汽车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汽车以每年12%--14%的速度增加,汽车产量2005年570.7万辆,已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

汽车保有量2005年为3160万辆,2006年为3800万辆,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3亿辆,即每十人就拥有一辆汽车,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

随着汽车新工艺和新技术的采用,汽车新技术从高科技向着技术普及方向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汽车运用从业人员技术素质不高、缺少现代汽车运用技术和新的维修理念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目前,汽车维修已从以机械修理为核心的传统汽车维修向以汽车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综合诊断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汽车维修发展。

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具有大专学历人员极少,熟练掌握现代汽车新技术的高级维修技术人才更是微乎其微。汽车运用技术人员在数量和水平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差较大。汽车运用技术人员严重缺乏。

因此,大力开展现代汽车运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是解决现代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缺乏的有力措施。

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最终目的是要为社会服务的。在培养中应着眼于企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需要不断更新课程体系,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使毕业生具有上手快、适应性强等特点。

2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人才,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学校的课程体系应该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熟练掌握现代汽车新技术的高级维修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汽车技术的特点是涉及学科门类广,前沿领域的新技术多,技术含量高。汽车几乎集成了所有现代科技成果的精华,如机械、材料、电子、能源等行业的先进技术无不率先在汽车上付诸应用。因此,从事汽车行业,必须具有宽广的各学科知识,掌握许多各学科前沿领域的新技术,还应具有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继续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为此,我校汽车运用专业确定了“基础理论牢固,专业知识宽广,强化实践技能”的人才培养定位,并据此制定了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

2.1 深厚牢固的理论基础

为适应从事汽车行业的特点,必须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为其打下坚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作为基础课包括人文社科类公共基础课、自然科学类公共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等课程。其中公共基础课主要集中在第一、二学期,技术基础课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学期,专业课主要集中在第三~四学期。

人文社科课程由学校统一设置,是为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所开设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修养、社交能力和均衡的综合素质。

自然科学类公共基础课只有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大学英语三门课程。这几门课程是学生专业知识建筑所铺设的第一层理论基础,是基础课中的主干课程。这一基础深厚牢固与否,不仅关系到对以后的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领悟,而且对学生未来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潜力具有长远的影响。由于我校是我省同类高校中的排头兵,有相当高比例的学生未来还会进入本科甚至研究生进一步深造,这几门课程将为他们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因此虽然自然科学类公共基础课课程门数较少,但每门课程的学时数都比较多,以保证其难度和深度,使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与普通高校本科生相当。

技术基础课在知识获取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于汽车专业涉及多门学科和交叉学科,其技术基础课门类繁多,需要学习机械、电子、化工、材料、能源、环境等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但由于学制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也是本专业课程设置的关键和难点之一。考虑到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关课程进行了适当舍弃。经过适当取舍,本专业的技术基础课设置仍涵括了机械、电子、金属材料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理论。

2.2 宽广实效的专业知识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汽车使用、维修、检测、诊断、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性技术人才,其中的培养重点是使用和维修能力。检测和诊断能力既可作为独立技能从事车辆管理工作和试验研究工作,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和维修的理论水平。营销和管理则是在使用、维修能力基础上的扩充和延伸。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与培养目标密切关联。表2示出本专业的专业课设置及其和培养目标的关联关系。

由表中可见,每一项培养目标都几乎由所有课程所支持。全部课程均是科技含量高、应用针对性强、并有一定理论深度和实用效果的课程。其中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设备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直接关联着全部培养目标。汽车运用技术、汽车维修则是密切针对本专业培养重点的骨干课程,这两门课程的特点是实用性强,实际效果明显。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一方面直接对应诊断、检测的培养目标,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两门课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可使学生的能力达到更高的层次和水平,并为未来向科研开发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由于学制和课时数的限制,我校汽车运用专业舍弃了一些与汽车相关的课程。对于一些概论性、综述性的内容,如汽车发展史、汽车文化、汽车外形和空气动力性、汽车新技术应用、汽车发展前景、汽车的能源和环保等,没有专门设置课目,这些知识拟通过开设讲座、专家座谈、参观展览、观看录像等轻松灵活的第二课堂形式使学生了解。对于汽车设计、汽车制造由于不属于汽车运用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没有专门设置汽车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等课程,但通过技术基础课中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机制工艺等课程的学习,结合专业课中的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等课程,如果有学生将来希望从事汽车设计和制造工作,也应该能够胜任。

通过以上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我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仅能够具备社会急需的汽车行业应用技术性人才的知识结构,而且对于专生本的学生,也可以顺利适应车辆工程、交通运输、热能及动力机械等对口专业的进一步深造。

2.3 熟练实用的实践技能

实践教学对学生技能的掌握、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向实践能力方面转化,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前述课程的总学时数包含了课堂教学和随堂实践。在一些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结束后还安排针对该课程的专门实习,这些课程实习有金属工艺学的金工实习、机制工艺的机加工实习、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设计、发动机构造和汽车构造的拆装实习、汽车维修的维修实习、汽车检测与诊断的检测实习等。此外还有专门的综合实践环节,包括属于认识实习的汽车驾驶实习、属于综合训练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本专业全部总学时中课堂教学占55%,实践环节占45%。图3为各类课程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对比。

根据各种技能的难度、广度和性质不同,需要的实践课时量亦不相同。如本专业的汽车维修技能,是所有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其故障表现、原因和解决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并且直接体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安排更多的实践课时。本专业除了在汽车维修课程讲授过程中安排27学时的随堂实习,在课程结束后还有多达280学时的集中实习。并且在综合训练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期间,主要还是围绕汽车维修进行。图4为汽车维修技能的培养环节。

为了保证学生的实习条件,本专业目前已经建成汽车发动机构造实验室、汽车电器设备实验室、汽车底盘构造实验室、汽车使用技术实验室、汽车修理(故障诊断)实验室、汽车配件实验室、汽车综合实训实验室、汽车驾驶训练场等。另外建有校外实习培训基地,与银座汽车、山东鸿发汽车、山东优配汽车零件贸易公司、齐鲁汽贸、济南东岳汽车、华达汽车等企业联合办学,并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

大量丰富的实践环节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通过实习学生不仅可以对所学的理论加深理解和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论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汽车使用、维修、检测、诊断、营销、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为目标,以“基础理论牢固,专业知识宽广,强化实践技能”为人才培养定位,符合现代社会对急需的汽车应用专门技术人才的要求。本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为一有机整体,环环相扣,科学合理,高效实用,符合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规律,体现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也为学生将来的进一步深造和创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楼宇智能化论文 下一篇: 银行保险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