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1 17:02:18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89―01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发病原理是由于血液中非结合型的胆红素含量过高。当黄疸严重时,未结合胆红素能通过血脑屏障,引起下丘脑、大脑基底节和第四脑室的脑细胞变性、受损及坏死,导致胆红素脑病,直接威胁小儿生命或造成严重神的中枢经性系统后遗症。我们通过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加速粪便的排出及皮肤的排泄等,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选择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治疗进行跟踪调查,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临床表现仅为皮肤黄染、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浓度>221μmol/L78例;除上述表现外,同时伴有嗜睡、神经活动减弱、不愿吃奶等,并有不同程度感染或溶血等22例。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蓝光疗法

蓝光照射疗法是通过利用蓝光照射的方法,使4Z,15Z-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的4Z,15E-胆红素异构体,从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达到退黄的疗效。

蓝光照射治疗的护理干预方法简便而且安全,护士为具体的操作人员。具体操作方法为将患儿全身,用深颜色尿布遮住会,戴好眼罩。放入已预热好的光疗箱中。我科的光疗箱为单面蓝光,护士一般每2小时给患儿更换一次,仰卧、侧卧、俯卧交替进行。俯卧时,专人守护,以免口鼻受压影响呼吸。在蓝光照射的同时,给患儿适当多饮水,补充水分,并帮助胆红素异构体自尿液排出。蓝光照射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简便有效。

1.2.2新生儿沐浴

患儿游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在加速新生儿的结合型胆红素的代谢上能够取到很好的效果。在护士的陪护下,抱住婴儿进行游泳运动,保持头部的呼吸顺畅以及注意婴儿的手足运动情况,每天1次,每次10―20分钟,促使新陈代谢加快,促进皮肤排泄,清除皮肤黄染。

1.2.3新生儿抚触

通过抚触按摩,促进皮肤代谢,按摩腹部以促进肠道蠕动,促进消化道排泄。

2 结果分析

经过临床早期护理干预4d―7d后,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显著。其中有明显康复效果的患儿有89例,皮肤黄染全部消退,患儿能够正常吃奶和睡眠,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浓度

3 讨论

本文所进行的一系列针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和临床实践检验证明了其治疗的有效性。综合运用各种护理干预措施,注重在早期的治疗,最大程度地增加新生儿黄疸康复的可能性。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我们探索出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各种护理干预方法的相互配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篇(2)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指的是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各种诱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脑内动脉破裂、闭塞或狭窄,进而诱发脑血液循环障碍,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永久性或是一过性的脑功能障碍体征和症状。脑卒中通常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本次临床研究对早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对比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精选我科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140例脑卒中患者,均CT和MRI检查确诊并且生命体征平稳,都存在意识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男性112例,女性28例,年龄37~82岁,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医嘱继续降压、改善认知功能、营养脑细胞等等治疗,在基础治疗上进行护理干预,早期护理干预组在入院后立即制定护理计划,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组早期仅给予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干预在病情稳定后1~3 w(脑出血2~3 w,脑梗死1 w左右)。两组护理干预时间在3个月左右。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1.2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早期护理干预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入院至生命平稳、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后48 h内采取抗痉挛。多取患侧卧位头、健侧卧位。②采取被动运动、肢体按摩、促醒等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3~4次/d被动运动,肢体按摩进行2次/d,约为30 min/次,采用柔软毛刷刺激四肢皮肤进行促醒护理,从远端到近端,10 min/次,3次/d。同时2次/d配合针灸及电针针刺合谷、内关、印堂、人中、百会等穴位促进患者苏醒。③膀胱功能及排尿功能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排尿方法:留置导尿管、间断性导尿、自行排尿,对患者制定饮水计划并给以解释,确定患者的饮水量。遵守间断性导尿的操作规程,自控排尿的指导和训练,耻骨上叩击,屏气及挤压以及膀胱区中频电刺激,药物治疗指导,心理护理。④生命体征平稳后1 w后至功能恢复阶段。如患者尚未完全意识清醒,继续进行以上促进苏醒护理方法,并且以积极的心理支持护理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情绪反应模式,认知行为干预等。⑤饮食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做好身体护理,避免过敏或感染,低盐、低脂饮食,合理控制钠盐摄入量,多食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的食物。

1.3观察指标 使用国际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脑卒中评定量表之一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NIHSS)进行评定。运动功能评定使用Berg平衡评定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test)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使用巴士指数(BI)量表。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Berg评定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干预后3个月余进行神经功能恢复、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两组患NIHSS评分较入院时下降,Berg评定及BI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实施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树立患者康复信心。以往的临床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生理、心理因素是直接影响患者生存治疗的重要因素,我科在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在患者发病后即开始进行康复护理,改善受损的功能,给予患者精心的心理护理和功能锻炼,同时电针、生物反馈刺激等促醒护理促进患者神经轴突突触的早期建立,也有利于健侧脑组织的代偿功能的早期建立。传统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多在病情稳定后才开始,往往错过最初的一段最佳干预时间,即使后期采取运动康复训练。从我科本次研究来看,脑卒中患者分别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干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恢复、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虽然两组患者干预护理后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不同程度改善,但是早期干预护理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较常规护理干预更为显著(P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NIHSS评分、提高患者Berg及BI评分,提升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燕铁斌.常用康复护理技术排放[M].康复护理学,2012,6:1576-157.

[2]韩芳.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的康复护理[J].会议论文,2010,60.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R6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056-02

剖宫产是治疗异常分娩,妊娠合并症等需要尽快结束分娩的主要手段。早期积极下床活动是术后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若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术后6h即可开始在床上适当活动,并争取早下床活动[1]。术后无禁忌症的病人,活动时间与排气呈正相关系,即活动越早,排气越早[2],并发症越少。但在临床上有不少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做到早期下床活动,对促进术后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不良影响。我院2009年7月-12月随机抽取其中的115例剖宫产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有效在促进了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对照组随机抽取2009年1月-6月住院剖宫产术患者115例(妊娠合并症除外),其中,二次剖宫产18例,妊娠高血压25例,第二产程延长38例,社会因素剖宫产者32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98例,平均年龄23.8岁,住院天数4~9d。

1.1.2 观察组 随机抽取2009年7月-12月住院的剖宫产术患者115例(妊娠合并症除外),其中,二次剖宫产17例,妊娠高血压26例,第二产程延长40例,社会因素剖宫产34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00例,平均年龄24.1岁,住院天数4~7d。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即按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医嘱进行护理,如常规术前准备,术后治疗护理疼痛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

1.2.2 观察组 由专科负责护士护理,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按计划时间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制定《剖宫产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护理干预计划执行表》,规定干预内容,护士在实施每项护理干预后签名,注明实施时间,确保每项措施执行到位。

1.2.2.1 心理干预①建立干预基础,尊重、关心、体贴患者,并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其痛苦,使患者产生信任的心理;②减轻依赖心理:向患者讲术剖宫产的专业知识及注意事项,术后尽可能自己活动,如变换、行走,如厕等。嘱家属尽量减少过度搀扶动作;③解除焦虑心理:术后2h介绍剖宫产术后情况,指导母乳喂养,及时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指导产妇术后康复活动。

1.2.2.2 认知干预①护士对每一位产妇在术前、术后、24h内均要宣教以下内容:剖宫产术后治疗护理的基本知识;术后可以下床活动的最早时间,强调每位病情稳定的产妇均要在术后24h内下床活动;早期下床活动对术后康复的好处;如何促进肠蠕动排气排便,减少盆腔粘连等;正常活动对切口缝合无影响。有促进愈合的作用;②疼痛教育:手术后都会有切口的疼痛,术后24-48h疼痛最明显,以后会逐渐减轻。因切口疼痛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是影响产妇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把疼痛教育列入到剖宫产术后产妇认知干预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对疼痛,止痛药的认识学会深呼吸,听音乐等缓解疼痛的方法,教会产妇镇痛泵的使用和调节,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让产妇自己控制镇痛泵的速度,更有利于让产妇对术后疼痛产生控制感,减轻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无助情绪。

1.2.2.3 行为干预 ①术后6h,产妇麻醉状态消失,生命体征平稳,即开始鼓励产妇床上翻身活动,24h内首次下床活动,活动时护士要站在床边进行指导,先将床头摇高90°,让产妇呈坐姿,继而坐在床沿上双腿下垂,如无眩晕、恶心、心悸等症状,站在床旁,留置的导尿管活动前先将膀胱内尿液引流出,排尽引流袋内尿液,然后夹管,妥善固定。开始步行时,身体稍向前倾,可用手掌轻摁切口处,缓缓前行,活动时间10min左右,或量力而行。记录活动时间,病情变化;②对镇痛泵的患者,下床活动前先适当调整速度,进行有效止痛,将镇痛泵进行妥善固定,可放置在衣袋里或由家属手持,注意保护,防止脱落。

1.3 统计方法,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见表1)

3 讨论

3.1 正确评估、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针对不同个体,不同心理,不同健康问题,不同文化程的产妇,要正确评估,在实施既定干预措施的基础上,要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本能取得最佳效果。如子痫前期或合并其它疾病的产妇,身体素质,康复能力较差,在心理上要更加细致,关心,认知干预方面要更加耐心,语言通俗易懂,活动要循序渐进,首次活动时间不宜超过10min;身体素质好,痛阈高的产妇,要防止活动过度,对依赖性较强的产妇要鼓励、督促;对切口疼痛明显的产妇要做好疼痛护理,积极有效止痛,同时要消除患者对使用麻醉止痛药的恐惧心理。

3.2 明确责任 确保干预措施落实到位,责任护士是执行护理干预的总责任人,负责心理、认知、行为干预的全过程,同时负责查补夜班护士干预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及时记录,强调详细记录首次下床活动的产妇,要认真分析原因,实施相应护理。科护长要进行随机抽查,确保干预措施落实到位。

3.3 做好产妇家属宣教工作 陪伴家属是产妇最重要的看护和社会支持来源,其情绪很容易影响产妇的心理和康复[3]。无论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部分产妇家属,尤其是产妇有合并症的家属,存在较严重的焦虑心理,认为开腹是一个大手术,需严格卧床,对产妇过于宠爱,甚至限制产妇活动,使产妇依赖心理加重,增加了护理干预实施的难度。我们将对康复的宣教作为一项既定内容列入干预计划中,保障了护理干预的效果。

3.4 加强对不能早期下床活动产妇的护理,观察组中有4例产妇在术后24h内未能进行早期下床活动,其中妊高征2例,产后出血2例,我们对4例产妇实施:术后12h半坐卧位,定期扣背,嘱产妇深呼吸,每2h协助改变,嘱家属协助做上下肢被动锻炼。未出现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金婉芬,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2006.7(8):778

[2] 吴范超,昊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5

[3] 黄忠琴,林秋丽。急性轻度躯体外伤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调查[1]。上海精神医学,2004,16(3):182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2(b)-0123-03

Influence of early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bodily movement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e

CHEN Zhensu1 ZHENG Jinhui2 FANG Zhihong2 ZHANG Lingzhi2

1.Department of Surgical, the First Hospital of Wenling, Zhejiang Province, Wenling 317500, China; 2.Department of Surgical, Luqiao Hospital of Taizhou Enze Medical Center (Group), Zhejiang Province, Taizhou 3180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influence of early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bodily movement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e (TBI). Methods 7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BI in the First Hospital of Wenling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t random.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given lowering the intracranial pressure, nerve nutrition and other symptomatic and supportive treatment.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on craniocerebral injury, while the patients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given early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4 weeks. The changes of bodily movement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4 weeks′intervention, general Fugl-Meyer score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 [(81.17±16.05), (89.15±17.52) score] were obviously rose than before [(75.56±15.21), (74.24±14.82) score] (t = 2.16, 2.41, P < 0.05), and the rising rate in intervention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 = 2.17, P < 0.05). Meanwhile, MMSE and MQ score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26.05±4.45), (31.15±4.53), (88.05±18.25), (94.06±20.19) score]were obviously rose than before [(22.42±4.15), (21.94±4.08), (84.12±15.27), (83.93±16.43) score] (P < 0.05 or P < 0.01), and the rising rate in intervention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early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has obvious improvement on bodily movement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TBI, which can enhance the early recovery of brain function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disability rate.

[Key words] Traumatic brain injure;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Bodily movement; Cognitive function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颅脑损伤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等功能障碍,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到患者早日康复,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1-2]。近年来研究发现对创伤性颅脑损伤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3-4]。本研究观察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治疗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72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均行保守治疗,伴有不同程度神经、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以往有精神及认知功能障碍、继发性癫痫及失语病史;②伴有神经或肌肉骨骼疾病;③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研究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降颅压、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颅脑损伤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4周。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肢体康复护理:保持患者的关节及肢体于功能位,预防关节肌肉挛缩,协助患者在床上定时翻身预防压疮、肺炎等;病情稳定后进行上下肢关节运动,肢体被动和主动肌力训练相结合逐渐向主动肌力训练转变;逐渐下床进行坐位、立位、平走及上下楼梯等功能训练。②认知康复护理:早期主要通过图片、音乐和言语等方法刺激患者的躯体感觉,促进患者的感觉功能的恢复,提高其觉醒能力和辨别力;中期主要进行记忆、注意力和思维等方面的训练;后期主要增强患者的独立和适应性,加深患者记忆、注意及思维能力,提高中期训练中各种功能的技巧。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1.3.1 肢体运动功能的评估[5] 采用Fugl-Meyer评分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包括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平衡功能、四肢感觉恢复和关节活动功能5个方面。

1.3.2 认知功能的评估[6] 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MSE)和记忆商评分(MQ)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ugl-Meyer总积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Fugl-Meyer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Fugl-Meyer总积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t = 2.16、2.41,P < 0.05),且干预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t = 2.17,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ugl-Meyer总积分的比较(分,x±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 < 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 < 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MMSE评分和M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和MQ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上升(t = 2.37、2.12、2.98、2.91,P < 0.05或P < 0.01),且干预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t = 2.34、2.12,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的比较(分,x±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 < 0.05,**P < 0.01;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 < 0.05;MMSE: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Q:记忆商评分

3 讨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外伤,发生率仅次于四肢损伤,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需积极的干预治疗。以往临床上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上一直存在着重抢救生命,忽视早期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治疗中重要性,虽然其病死率明显下降,但使许多患者未得到早期康复锻炼,致残率仍很高[7-8]。近年来研究发现创伤性颅脑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具有重塑性,通过及时的早期干预治疗,可促进部分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激活部分备用突触形成旁路系统,实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重建;并可加速患者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使破坏的运动反射重建,实现病灶周围或健侧脑细胞中枢神经功能代偿,极大地发挥脑的可塑性[9-10]。

近年来国内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早期护理干预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大多数学者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受损的神经元的生长功能的改善和恢复,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神经、运动机认知功能康复和并发症预防方面中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11-18]。邱永珍[19]研究发现早期护理干预用于创伤性颅脑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促进患者神经和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伤残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李想等[20]研究护理干预在预防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中应用效果较肯定,可最大限度降低伤残临床和病死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和预后。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4周后,干预组患者Fugl-Meyer总积分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且MMSE评分和MQ评分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提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促进患者脑功能的早期康复,从而减少患者的致残率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总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促进患者脑功能的早期康复,减少其致残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Corrigan JD,Selassie AW,Orman JA. The epidemiology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J]. J Head Trauma Rehabil,2010, 25(2):72-80.

[2] 刘旭.颅脑损伤治疗的进展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7):89-91.

[3] 杨富英,吕小春,关惠仪,等.认知功能训练对脑损伤后记忆障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975-977.

[4] 徐慧英,李爱萍.创伤性颅脑损伤的康复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5):489-491.

[5] Blais MC,Boisvert JM.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following head injury-Which critical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oth partners develop?[J]. Brain Inj,2007,21(4):357-372.

[6] 张建宏,范建中,漆松涛,等.认知康复在重型颅脑损伤失语症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6):509-512.

[7] Rostomily RC,Berger MS,Ojemann GA,et al. Post operative deficits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followin grem oval of tumors involving the dominant hemisphere supplement ary motorarea [J]. Neurosurg,2008,7(5):62-68.

[8] 余荣花.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30.

[9] Tepas JJ,Leaphart CL,Pieper P,et al. The effect of delay in rehabilitation on outcome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J]. J Pediatr Surg,2009,44(2):368-372.

[10] 黄欢,金荣疆.国内近十年脑损伤后认知障碍康复研究概况[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2):105-107.

[11] 郭小叶,车文芳,贺慧兰,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1,26(22):87-88.

[12] 李秋平.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促醒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 25(18):30-31.

[13] 谢文芝.早期护理干预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5):66-67.

[14] 林.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麻醉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5):125-126.

[15] 蒙剑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监控的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9):66-67.

[16] 刘宝江,王守臣,李光雷,等.高压氧联合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9):673-675.

[17] 王双豹.早期与延迟PCT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的对比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7):1355-1356.

[18] 邓友邦,夏运福.急性颅脑损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5):1248-1249.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篇(5)

肛肠外科中痔疮,肛瘘为常见疾病,在早期发病时,患者可通过药物等方式进行缓解,但一旦病情加重,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故需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1]。肛肠外科护理不同于其他科室护理,术后患者的排尿排便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恢复,一旦出现排尿排便困难的现象,将会影响患者整个机体的运转方式,由于有些患者出现排尿排便困难时,情绪较为浮躁,这种状态制约着整个术后治疗质量,故在肛肠外科术后应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和健康教育,实施观察患者的机体和精神的变化情况,在精心的护理干预下,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统计调查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肛肠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12例,其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43例,患者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为(41.2±4.51)岁。统计分析患者的相关检查指标,其中肛瘘患者39例,痔疮患者73例,将两者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均无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干预组56例患者采用中早期护理方法对肛肠外科术后患者进行护理,而对照组56例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比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相关护理结果。

1.2.1常规护理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其步骤如下,首先医护人员应做好术前准备,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并辅助患者做好清洁等准备,并在术前尽量开导患者,使得患者心态处于平静状态,在术后对患者做好护理,观察患者机体变化情况,尤其是患者的排尿排便情况,并对患者情况进行记录,做为本次研究临床数据。

1.2.2早期护理 干预组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经过对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总结护理体会。

1.2.2.1心理护理 本文认为通常肛肠外科患者受到肛肠术后的作用,排尿排便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种身体上的干预将会给患者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肛肠外科术后早期护理中应着重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实时开导患者,并为患者讲解及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缓解患者的心情。在对干预组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中,相关医护人员应经常开导患者,尽量保持患者心情愉悦,减少不良情绪产生机率,通过语言技巧帮助患者重新建立信心。

1.2.2.2清洁护理 肛肠外科患者的早期护理要求其家属积极进行配合,尤其要注重患者的个人清洁问题。并在肛肠外科术后,相关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要求,告知并辅助患者对私部进行清洁,有些术后患者还需插入导管,故相关医护人员应时常检查患者导管的运行情况。

1.2.2.3药物护理 护士在进行药物护理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执行标准进行,及时对患者用药,由于肛肠外科术后患者伤口会影响排便排尿,必要时可使用止痛药物,患者患者疼痛,帮助患者解决排尿排便困难的问题。

1.2.2.4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内容其中包括,肛肠外科疾病的患病原因,讲授肛肠外科疾病的危害,在护理结束后,告诫患者相关注意事项,禁忌辛辣,酒精等物质对术后伤口的刺激。

1.3观察指标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排尿排便情况,并采用VAS评分法进行评分,其中分数越低证明护理效果越好,患者疼痛效果越轻。分数越高则代表护理效果不好,患者疼痛感并未消失或者加剧。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调研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利用?字2卡方检验,检验结果用P表示,P

2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排尿排便情况,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照组明显高于干预组,干预组VAS评分为(3.3±2.1)分,对照组患者VAS评分(5.7±1.8)分。且干预组患者的排尿排便较为顺畅,排尿排便顺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从护理满意度上来看,对照组低于干预组,干预组中满意患者为51例,一般满意为3例,不满意为2例,总满意度为96.42%。对照组满意患者为37例,一般满意为10例,不满意为9例,总满意度为83.92%。因此,对肛肠外科患者术后运用早期护理的方式,这种护理方式可帮助患者术后尽早排尿排便,且促进患者排尿排便顺畅,使得患者机体处于稳定恢复状态,有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故早期护理干预对于肛肠外科术后患者排尿排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见表1。

3讨论

近些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现代人群痔疮等肛肠外科疾病的发病率得到不断提升。肛肠外科中痔疮,肛瘘为常见疾病,在早期发病时,患者可通过药物等方式进行缓解,但一旦病情加重,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故需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为患者减除病痛。而在围肛肠手术期间,肛肠外科护理作为不同于其他科室护理,对术前术后患者排尿排便护理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一旦出现排尿排便困难的现象,将会影响患者整个机体的运转方式,由于有些患者出现排尿排便困难时,情绪较为烦躁,这种状态制约着整个术后治疗质量,故在肛肠外科术后应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和健康教育,实施观察患者的机体和精神的变化情况,在精心的护理干预下,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在肛肠外科手术中,患者通常出现排尿排便困难的状况,有时将会对伤口造成撕裂等影响,造成伤口感染,影响患者恢复[3]。因此,在肛肠外科术后应对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帮助患者解决排尿排便困难的问题[4]。本文研究以本院肛肠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例,同期观察两组患者的排尿排便情况。观察两者患者的VAS评分统计患者满意度,其中,对照组VAS评分明显高于干预组,干预组患者的排尿排便较为顺畅,排尿排便顺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从护理满意度上来看,对照组低于干预组。

综上所述,术后患者的排尿排便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恢复,一旦出现排尿排便困难的现象,将会影响患者整个机体的运转方式,故应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方式,帮助患者排尿排便,减轻患者疼痛,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唐淑明,朱明新.早期护理干预对肛肠外科术后排尿排便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1,12:148-149.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篇(6)

急性脑血栓症状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它发病急促,会带来极高的发病率以及致残率,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上的运动障碍,进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质量水平[1]。在患者发病早期阶段行以规范、积极的康复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致残致死率,同时提升其生活质量以及运动能力[2]。本文就将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我院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有急性脑血栓的患者100名,其中包括男性患者52例以及女性患者48例,年龄45~70岁,平均数是(54.67±4.21)岁。已经排除存在颅内出血症状的患者以及存在短暂脑缺血症状的患者。将其按照抽签的顺序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均不具备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对照分析。另外,全部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文研究。

1.2方法 对于参照组行以常规性护理干预手段,主要包括常规性健康知识教育、饮食结构调整、口腔清洁和皮肤护理等不同的方面。

对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之上加以行早期护理干预手段,主要包括积极、正面的心理干预,和患者以及家属展开亲切的交流,令其拥有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患者处于急性期的时候,调整患者的,左侧以及右侧、平卧等相互变换;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眼部训练,降低发生呛咳的危险;结合患者身体恢复的基本情况,适当安排训练的强度以及训练,按照一定的流程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性训练。除此之外,结合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肌力增强训练和运动协调性上的练习;在日常活动方面,指导患者饮食、穿衣等方面。

1.3临床观察指标 护理周期为4 w,对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并做以记录。观察项目为神经功能的缺损恢复程度。衡量标准为:①有效:功能缺损好转>80%;②好转:功能缺损好转≤80%且>60%;③缓解:功能缺损好转≤60%且>20%;④无效:功能缺损好转≤20%,或者没有明显改善。有效率为减去无效率的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对患有急性脑血栓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当中行以早期护理干预所具备的临床效果展开的分析当中,针对数据类型使用了统计学软件包SPSS 19.0对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处理,针对计数资料,选择(n,%)来进行表示,并行以χ2进行检验。

2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神经缺损的恢复有效概率上明显地优于参照组,见表1。

两组进行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χ2值约为4.000,P值约为0.045,显然P

3 讨论

在本次对患有急性脑血栓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当中行以早期护理干预所具备的临床效果展开的分析当中,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神经缺损的恢复有效概率上(96%)明显地优于参照组(84%),两组进行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

在早期对患者行以积极且良好的康复治疗干预,能够令大部分患者各项功能获得明显改善,并且尽快回归到社会角色上[4]。通常来说,最好是在患者的病情基本稳定之后1~2 d开展康复性的训练,不但能够避免大部分合并症的发作,同时还可以加快肢体血液循环情况,避免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症状,继而防止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带来患肢功能逐渐减退的负面影响。

从护理人员的角度来说,需要尽可能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并坚持,以便能够形成比较良好的锻炼习惯,同时给予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有针对性、规范科学的护理指导干预;针对患者的康复过程展开适当的管控以及效果评估,联系患者以及家属随时随地反馈信息,便于进行护理计划的调整,确保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可以持续且有效地运行[5]。

4 结论

综上所说,在临床护理中,对患有急性脑血栓的患者过程中行以早期康复护理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缺损,因此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更加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曹磊.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1):244-245.

[2]丁娅.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健康之路,2013,12(08):342-343.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篇(7)

结果:康复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4.4%,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7.8%。

结论:给予脑出血患者正确合理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出血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出血早期康复护理肢体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33-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大多数脑出血患者会出现偏瘫、失语等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都带来了许多不便,不但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物质及精神负担。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治疗,除了给予必要的医疗手段外,合理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也是至关重要的。笔者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36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探讨相应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2方法。本组36例患者在入院后即进行药物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的早期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语言功能训练、患肢关节活动护理以及用药方面的护理。

2结果

3讨论

临床上一般认为在发病后30天内进行的康复护理干预属于早期护理,但仍以尽可能早为原则。对于脑出血患者而言,病情稳定后的早期护理,可加快血液循环,增强神经功能,并可促进动静脉的回流。下面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经历,探讨总结一下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一些要点。

首先,心理的康复护理。几乎所有的脑出血患者均无法接受可能长期或者终身残疾的事实,故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忧郁以及烦躁情绪,这些情绪都会直接削弱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配合积极性。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在护理过程中给予细致贴心的照顾,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可借助于劝导、解释、启发等方式帮助患者认识问题,并可介绍一些成功病例,以进一步增强患者的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早期康复护理。

其次,患肢的关节活动护理。患肢关节活动护理须遵循循序渐进、频率适中的原则。若为上肢,医务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在卧、坐以及站时需保持肩胛骨的正确位置,如:侧卧以及仰卧时,应将适宜高度的软枕垫于肩背部,保证肩略前屈;坐立时,可以将患肢置于前方。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应站在患肢一侧,一手握住患肢一侧的手腕,一手置于肘关节上方,可轻缓地将患肢进行上、下、左、右等方面的伸曲以及旋转运动,运动幅度均由小到大,慢慢增加强度,每次15至20分钟为宜。若为下肢,医护人员可一手将患肢的踝关节握住,一手握住膝关节的下方,轻缓地进行髋膝关节的伸、屈以及内外的旋转运动。

另外,语言功能方面的护理。脑出血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语言障碍,可借助于语言康复护理提升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程度及速度。可通过反复朗读日常用语、发音训练以及器官训练等方式进行患者残留语言能力的增强及补助训练。在整个语言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注重循序渐进,要让患者不仅感受到成就感,而且又会激发求知欲,极大程度地恢复患者语言交流能力。

此外,用药方面的护理。医护人员应该根据医嘱给予患者静脉输注相关脱水药物,从而降低颅内压,输注甘露醇时的速度应适宜,确保药物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一般是15至30分钟内输入125毫升为宜。且在输注过程中要注意患者尿液的量以及色,若有尿血现象则提示可能是肾损害;尿多现象则提示可能是电解质紊乱,应进行尿检,从而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若患者使用了降血压药物,医护人员则需观测患者的血压,不可因血压过度波动而导致再次出血。

4结论

脑出血是临床脑卒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伴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病死率有所降低,但患者因病而导致的功能障碍却严重影响其生活及工作质量。而康复护理,尤其是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躯体致残率、极大地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更好地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篇(8)

【摘 要】目的:对新生儿黄疸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72 例新生儿黄疸进行研究分析,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6 例,通过不同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护理5天后血清胆红素、出生后3 天体重、胎便转黄时间和护理后第3 天、第5 天黄疸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黄疸护理中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早期综合护理干预;临床价值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患者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游离胆红素水平升高,并聚集增多,进而使患者皮肤和黏膜等出现黄染现象。一般出现在分娩后2—3 天,给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带来严重损害,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后遗症,影响患者健康发育[1]。为进一步了解新生儿黄疸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 年3 月至2013 年1 月收治的72 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6例, 男19 例, 女17 例; 患者平均年龄(35.27±2.76) 周; 患者平均Apgar 评分(8.56±1.27)分;对照组36 例,男20 例,女16 例;患者平均年龄(36.21±2.01)周;患者平均Apgar 评分(90.1±1.05)分。对本次研究选取患者的基本资料展开对比分析,P>0.05,可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给以患者早吸吮、早接触、母乳喂养、母婴同室和保暖等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

1.2.2 治疗组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其是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基础上加以游泳、抚触等护理措施。

(1)游泳:通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游泳护理,每日让患者在室温为26—28℃之间、水温在37—39℃之间的条件下进行1 次游泳,所用水为清洁水。在对患者进行游泳前,应用防水护脐贴对其脐部进行保护,并为患者佩戴专用游泳圈,每次游10—20 分钟。

(2)抚触护理:通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游泳或是沐浴后对其全身进行抚触治疗,每日进行2 次,每次15 分钟,持续抚触治疗5 天。抚触顺序为头部、胸部、腹部、四肢和背部,在对患者腹部进行抚触时可是当延长其时间,促使患者肠蠕动。

1.3 观察指标[2]

对两组患者护理5 天后血清胆红素、出生后3 天体重和胎便转黄时间进行密切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护理5 天后血清胆红素、出生后3 天体重和胎便转黄时间展开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护理5 天后血清胆红素为(110.03±9.86)μmol/L, 出生后3 天体重为(3.71±0.51)kg, 胎便转黄时间为(28.31±2.16)h;对照组患者护理5 天后血清胆红素为(157.61±10.67)μmol/L,出生后3 天体重为(2.94±0.35)kg,胎便转黄时间为(60.84±2.24)h。对两组患者护理5 天后血清胆红素、出生后3 天体重和胎便转黄时间展开对比分析,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

2.2 对两组患者黄疸指数变化状况展开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护理后第1 天黄疸指数为

(6.91±1.01)mg/ml, 第3 天黄疸指数为

(7.68±1.63)mg/ml, 第5 天黄疸指数为

(9.72±2.13)mg/ml;对照组患者护理后

第1 天黄疸指数为(6.94±1.07)mg/ml,

第3 天黄疸指数为(8.93±1.12)mg/ml,

第5 天黄疸指数为(14.26±2.81)mg/ml。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第1 天黄疸指数进行对比,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第3 天和第5 天黄疸指数展开对比分析,有一定差异性,P<0.05。

3 讨论

临床上,新生儿黄疸为一种常见疾病,其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可逆的神经系统伤残,不利于患者健康成长。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该种护理促使中的游泳措施,可促使患者肠蠕动,水波和水压对患者皮肤的拍打具有一定按摩作用,增加患者胃肠道激素和胰岛素分泌消耗的能力,进而增加患者食欲。同时游泳给患者一个类似羊水的环境,让患者得到安全感,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抚触措施可刺激患者体表神经,兴奋患者脊髓的排便中枢,减少胆红素吸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患者预后[3]。因此,在对新生儿黄疸患者护理中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显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患者中,通过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患者护理5 天后血清胆红素、出生后3 天体重、胎便转黄时间和护理后第3 天、第5 天黄疸指数均同通过常规临床护理措施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综上所述,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对新生儿黄疸患者护理中倍受欢迎,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R7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22-01

作为新生儿众多疾病中的一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除了引发患儿死亡及脑瘫外,还会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对其今后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讲,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积极的开展早期护理干预,能够在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病残率的同时,为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及智力发育提供保障。笔者在进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中,通过对80例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现对其做如下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0年1月-2011年10月期间,我院对80例围生期窒息的新生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在这80例新生儿中,均符合以下几点标准:首先,受母体产科病史的影响,导致胎儿宫内出现相应的窘迫现象;其次,除了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外,通过检测发现,婴儿的脐动脉血PH值小于7.0,BE小于-11.5;另外,在有出生窒息史的新生儿中一部分还出现电解质絮乱、颅内出血及产伤等原因引起的抽搐及感染;最后,在考虑到部分新生儿可能患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同时,也会对其脑部造成损伤者[1]。在新生儿家属自愿的前提下,将80例新生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进行治疗中,采取早期干预措施。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的40例新生儿在出生6个小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综合干预;而治疗组的40例新生儿则在出生2个小时后,采取早期干预,其干预内容主要为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包括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在正常范围,确保SO2处于90%-95%之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血糖在正常高值及病室内环境安静等多个方面。同时积极的配合医务人员,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症状进行观察、记录,针对危重患儿,应在第一时间内书写护理记录单。

1.3疗效评价:在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时,主要依据两组患儿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患儿的意识状态、机体反射能力以及脑干症状等。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应结合患儿的实际病情变化,适当的调整监护时间,并依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组中的相关规定,在新生儿出生14天后,进行必要的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2]。每一项评分有0分、1分和2分,满分为40分,以35分为分界线。在此基础上选用对咯咯声、对红球、对说话人脸的反应、头竖立及支持5项进行加分共10分。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应结合NBNA的测定结果进行。若总分在35以上,则表明发育正常,若在35分以下,则表明异常。这些,都为医务人员的临床分析提供了准确的诊断资料。

2结果

治疗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发病率、严重程度及行为神经测定中,各项指标都优于对照组,详情见表1。

表1对照组与治疗组患儿HIE(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率、

严重程度及NBNA(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比较 P

作为影响新生儿智力发育及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出现,给新生儿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针对众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在引起这一病症的过程中,多数学者将其归纳为血气指标诊断围生期窒息引起的。新生患儿由于窒息而引起脑部缺氧、缺血,导致其脑部无氧酵解大量增加、乳酸大量积累,在致使PH值及BE值下降的同时,还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治疗这一症状的过程中,早期干预在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

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中(NBNA),其重点在于研究新生儿的心理发育状况,其内容共有5个方面: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和一般评估共20项。通过大量临床研究能够证明,NBNA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新生儿的脑功能状况,预测预后敏感性及特异性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超过80%。所以在早期干预中,医务人员仍需要结合NBNA的检测结果,选择与之相符的早期干预措施,在满足新生儿生长需求的同时,还能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因此,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早期干预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篇(10)

本研究在社区对2型糖尿病采取个体化护理联合早期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2011年2月选择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糖尿病患者126例,入选的患者均符合WHO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2例,女54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7.24±10.20)岁;病程3~17年,平均病程(6.85±2.41)年;文化程度:文盲及小学31例,初中及高中65例;中专及以上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在上述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护理联合早期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1)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两组患者与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水平采用自行设计“社区老年糖尿病保健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1]。(2)血糖控制情况:测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水平[2]。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间差异用P值(P=0.05)表示。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干预前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例(%)]

注:采用x2检验,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 P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由表2可知两组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血糖控制情况

注:采用t检验,与本组干预前比较,c P

3 讨论

本研究于2010年2月~2011年2月对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制订的个体化早期护理及早期预防措施,将个性化护理、早期预防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并与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的对照组进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血糖控制效果等比较。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汉字教学论文 下一篇: 非效率投资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