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课程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30 13:02:29

大数据课程总结

大数据课程总结篇(1)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43

SQL Server2005和是很多IT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可以使用编写应用程序的前端部分。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数据库管理与开发能力。

从高职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程序设计语言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就成了该门课课程教学的关键。笔者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主线,阐述了全面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和表创建及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通过对一个完整应用系统开发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继而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能力。

一、教学总体设计

SQL Server2005和课程教学设计中,首先应明确教学任务、教学实施方法以及学生应该达到的专业能力。教学任务围绕学生应达到的专业能力,要求学生首先能够完成一个后台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然后通过的教学学生完成前台管理开发。教学方法是带着问题边学边做、层层递进、举一反三的一体化项目教学法。而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最终项目是实现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系统设计。其功能实现包括相应信息的编辑、各种查询和排序和系统维护。功能菜单如下:学生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成绩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维护。

二、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实例

对于数据库,学习内容包括数据库设计与对象创建、数据库数据管理及应用、数据库数据维护、数据库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等。建立教学实例以及对应的子项目,将实例融入分解成几个子项目(见表1)。建立项目与任务学习的对应关系(见表2)。

对于,课堂教学主要包括过程设计、窗体界面设计、数据库访问技术,包含的常用类有:Connection类、Command类、Data Reader类、Data Adapter类和Data Set类,实现对数据库访问连接的步骤。在其中讲解项目的创建、类的添加与设计,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二)课堂教学

要尽量将“教”转移到“学”上。避免整个课堂大满贯,及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课程知识及时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能力。课堂教学主要分为教师课堂授课与学生实训,其中,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训的课时比例为1∶2。上课前,分析本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明确哪些任务知识点需要老师边讲解边现场编程。

课堂上的讲授不断提出任务,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寻找一切可能的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在讲新知识前,提出一个实际的问题,由问题带出任务,如要建立学生信息表,先与学生讨论需要哪些必要的信息,如学号、姓名以及相应的数据类型的意义和如何定义,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在学习数据库时候,学生有的还不是很明白这个数据库的作用,可以先给学生看到一个完整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对数据库的操作,然后再讲解通过创建界面,使用连接数据库,让学生明白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

另外,应优化教学内容,淡化语法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没必要侧重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语句和语法的详细讲解,把实例项目作为贯穿教学的主线。在实例代码窗口中渗透语法和句法,将知识通过实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不至于感觉杂乱、抽象、无整体逻辑,使学生在工程项目中去掌握语法规则,不但能促进学生正确掌握语法,还能让学生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训项目任务

SQL Server2005和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而且高职高专的学生对实践操作类课程的热情较高,项目任务布置时,应该明确实训的目的、实训要求、实训内容,完成时间,引导学生独立操作,学会分析归纳使用到的知识点,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巩固复习。每一个实训项目按照课堂的实例步步深入,通过一个个实训项目的层层推进,让学生明白该项目的整个软件开发过程。

在教师课堂演示实例后,布置学生完成课内的实训任务环节,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情况、学习主动性等存在的问题。教师这时就要在课堂进行巡回观察指导学生的操作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普遍错误,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帮助,分析解决,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解决的新思路、新的方法给予奖励,并请学生演示,调动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软件编程思维。

(四)总结与考核

总结评价考核分为:过程总结评价与终结总结评价相结合,过程性总结评价占50%,终结性总结评价占50%。每个子项目的完成都进行一次总结和讲评,对项目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总结会上与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最后教师进行点评,从中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同时,实训任务完成,根据其学习情况、操作的熟练程度给学生一次平时成绩。学生学习完成所有知识后,安排学生2周到3周时间完成课程项目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为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内容与本学期的实训任务相似。最后,学生应该提供《项目开发总结报告》及作品,总结报告包括:设计思想、设计过程,回顾所学的知识,得出的经验和体会。

三、教材选择

教材应该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教材体系结构。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教材应把知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好是在项目中进行穿插讲解。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去理解抽象晦涩的概念。

四、拓展设计

除了学习,还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自学掌握目前较常用其他的前台开发工具,如 或者JSP等。这一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实现远程登录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效果与总结

教学中学生参与到项目实现,以学生较容易的内容进入知识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学生通过实践从中获取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编程的能力。

教学法不是单一的,它往往是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根据课程的学习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将多种教学方法紧密地结起来,大胆进行教学法的尝试,善于总结,让学生不把学习为一种负担,这样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刘引涛.项目递进驱动教学法在SQLServer2005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08(7)

[2]顾益民,高峰.项目教学法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8(11)

[3]尧有平,韦抒,李士丹.课程整全与综合教学法相结合的实践[J].广西教育,2008(3C)

[4]廖继红.项目任务教学法在SQL Server2005课程教学设计[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大数据课程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422(2010)05-0090-02

1 系统体系结构与设计模式

1.1系统体系结构

系统使用Browser/Web/Database的三层体系结构。Web服务器接受客户端的请求,通过WEB服务器执行逻辑处理并与数据库服务器进行通信,然后将结果返回输出,从而实现与客户机的数据交互。数据库服务器用来存储系统中所用到的各种数据,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1.2设计模式

在大多数B/S结构的Web应用程序中,浏览器直接通过HTML或者JSP与用户交互,响应用户的请求。但这样逻辑处理和界面代码混在一起,用户界面就不能被重用。如果增加功能,就要对现有的代码进行多处修改,如果对单独一段代码进行修改会造成副作用。因此,在中间层上采用基于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的设计模式。MVC把多个组件集成到一起,相互合作,协调一致的进行工作。Model层(JavaBean或EJB)封装应用数据,处理商业逻辑。View层(JSP或应用GUI)用来显示给用户的界面。Comroller层(Servlet)主要负责接受用户动作,并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处理业务逻辑。在这种设计模式下,各部分之间的数据传递如图2所示。箭头方向表明了数据的流向,序号表明了先后顺序。

2 系统需求与功能模块的设计

2.1系统需求

用这个系统,学生们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网站进到选课系统。在选课系统上有详细的课程说明和教师介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为了处理的灵活性,学生也可以在指定时间内修改所选的课程。同时,为了便于管理,也提供了对学生、教师、课程、系部的资料进行维护的功能,可以对其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更新等功能。普通的管理员有对系统进行基本管理的权利。

由于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所有学生选课需要,有一定选课条件来限制学生选课。每门课程可以对院系、专业、年级、修课人数等选课条件进行设置。在选课结束后,教学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条件生成各种报表和学生名册用来汇总信息。

2.2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划分为系统管理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和统计模块等4个模块。模块功能如下;

(1)系统管理模块: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信息管理3个子模块。

①学生信息管理:实现对学生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操作。

②教师信息管理:实现对教师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操作。

③课程信息管理:实现对课程的添加,添加时为其分配任课老师、上课时间和地点;实现对课程的修改、删除,查看等。

(2)教师模块:实现查看自己所教授课程、有哪些学生选修该课程。

(3)学生模块:实现学生选课,并可以查看、修改自己的选课信息。

(4)统计模块:对所学课程可以按班级,课程等进行汇总统计。

3 数据库设计

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大量的数据获得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这就必须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一个结构良好的数据库,可以使系统迅速、准确的处理数据,是衡量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数据库如果设计不好对系统维护、变更和功能的扩充,都会带来比较大的问题。

3.1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在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各个部门的数据需求,设计出规模适当、数据冗余少、存取效率高、能满足各种数据处理要求的数据模型。为了更好的组织数据和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数据库,应该注意要对数据进行规范化描述。

3.2数据库需求分析

网上选课系统要求是要准确快捷的管理学生的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和选课信息。学生信息与教师信息通过课程想关联。由此总结出如下需求信息:

(1)用户分为管理员用户、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

(2)一个学生有多门课,一门课对应多个学生。

(3)一个教师可以教授多门课程。

3.3数据存取技术

目前,基于页面的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库的技术有很多,其中JDBC是Java程序比较常用的连接和存取数据库的应用程序接口。Hibernate是一个开源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对JDBC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可以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Hibernate应用在Servlet/jSP的Web应用中,完成数据持久化的任务。Servlet通过Hibernate将查询的数据传给JSP,由JSP页面将结果返回给提出请求的浏览器。这样将客户端与数据库服务器分开,提高了数据库的访问效率。

4 表现层设计

大数据课程总结篇(3)

1 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是计算机理论与技术的重要基石。《数据结构》上承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下启算法分析与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素质框架中的脊梁骨,对学生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向来是计算机本科教学的重中之重。调查表明已毕业的学生通过他们的工作实践认为《数据结构》是最有用的课程之一,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该课程的重要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及应用技术,《数据结构》在培养目标的实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理解计算机科学与程序开发技术的关键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数据结构》课程既是对以往课程的深入和扩展,也是为将来更加深入地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课程中所学习的排序问题的算法,以及基本的树、图等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功。B+树等高级数据结构,也是数据库、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等后续课程的基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考研的统考课程,也是很多大赛(“蓝桥杯”、ACM等)必涉及的知识。

《数据结构》与其它课程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结构》与其它课程关系

《数据结构》在培养目标中的作用如图2所示。

图2 《数据结构》在培养目标中的作用

2 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主要内容

2.1 课程的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线性表、栈、队列、树、图等常用数据结构的基本运算的实现及应用;

(3)熟练掌握排序和查找的常用算法及应用;

(4)能够对算法进行时间复杂度度、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5)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组织数据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来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设计有效的算法。

2.2 教材与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耿国华《数据结构(用C语言描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教材选择的依据:

(1)该教材跟踪技术发展需要,体系科学,是“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

(2)该教材理论的阐述由浅入深、通俗易懂。

(3)该教材理论结合实际,配有大量的例题、习题与实习题。

主要参考资料

[1]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张铭,王腾蛟,赵海燕《数据结构与算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朱战立《数据结构――使用C语言(第4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

[4]王晓东《数据结构(C语言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

[5]西北大学数据结构精品课程网站

http//:/datastr

[6]北大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网站

http:///pkujpk/course/sjjg/

[7]洛阳理工学院数据结构精品课程网站

http//:/sjjg

[8]洛阳理工学院数据结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

http//:/ds

2.3 知识体系

《数据结构》知识体系可分为分为三大块,如图3所示。

图3 《数据结构》知识体系

数据结构课程的基本知识模块是以数据的逻辑结构为主线,顺序介绍线性结构(线性表、栈、队列、串、数组、广义表)、树形结构、图结构。在介绍每种数据结构时,再讨论其存储结构以及相关的算法。在介绍完基本的数据结构及其存储结构和相关的算法后,介绍了两种常用技术:查找和排序。

3 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3.1 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线性表、栈、队列、二叉树、图典型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操作的实现方法,各种典型的排序和查找算法思想。

难点:各种数据结构的操作实现和应用

第1章是对数据结构课程的认识,基本概念比较多,概念要讲清楚、准确,第一章要通过丰富的例子讲解如何分析算法时间复杂度,这是贯穿整门课程的内容,也是本课程的一个难点,第2章是整个课程的重要基础,要讲得十分详细,为后面的章节打下良好的基础,第3章的栈与递归的实现是本书的一个难点,要通过例子讲透,并且在第6章还要进一步地讲递归到非递归的转换。第四章内容较简单,而且学生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中学习过字符串,因此留给学生自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五章数组和广义表一般讲解即可。第6章的二叉树要详细讲解,第7章的几个关于图的算法较难,要结合例子讲解,第8章中的难点是平衡二叉树的调整和B树,要通过例子把算法的思想讲清楚,使学生能实际操作。第9章要把各种排序的思想、特点讲清楚,特别是较难的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基数排序一定要结合实例讲解。

3.2 课时分配

表1 总课时:72;理论授课:58,实验:14

4 课程实践环节

数据结构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理论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更好的掌握,因此必须强化实践教学。数据结构实践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随课程进行的实验,另一部分是课程结束后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通过合理、有效地设计上机题目,改进实验考核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并能创新应用,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

实验内容包括六个实验项目,分别为:线性表的基本操作(2学时),栈的基本操作(2学时),队列的基本操作(2学时),二叉树的建立及遍历(2学时),图的遍历的实现(2学时),宿舍管理查询系统(4学时)。其中宿舍管理查询系统实验为三性实验。

课程设计是课程结束后进行的很重要的实践环节,本课程课程设计给出14个题目,这些题目都是综合性的,学生可任选一题,完成后要写出课程设计报告。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各种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用系统的观点和软件开发一般规范进行软件开发,使学生具备软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作风。

学生完成实验后,不仅要求学生提交高质量的规范的实验报告,还要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开阔视野。好的实验作业要放到班级公共邮箱里和所有学生共享。

5 课程的建设情况

5.1 课程资源情况

该课程教学文件完备。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了必要的一些辅助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参考书、参考课件、声像、影像等),并且使用效果良好。补充的学习资料有:

(1)教学网站:http:///sjjg/

http:///ds/

(2)搜集了大量探讨数据结构理论与算法、介绍学科前沿动态的中、英文学术论文和硕、博论文,对其分类整理后在课程教学网站上提供下载链接,以供学生深入研究、学习;

(3)自编《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4)多媒体电子教案的纸制版和网络版;

(5)数据结构与课程实验指导书的纸制版和网络版;

(6)自编的算法演示器;

(7)Flash课件和Flash算法演示;

(8)图书馆内,国外优秀的经典教材。

5.2 实验实习条件

所有实验在计算机系机房进行,机房现有的实验平台功能齐全,课程中所涉及的实验项目均可在平台上完成。目前课程实验大纲中所列的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实验教学效果良好。

5.3 课程成果

该课程2010年被评为河南省级精品课程,2012河南省级精品资源课程。

6 教学设计

《数据结构》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由于理论的抽象性,学生难以建立起数据结构的相应算法概念,容易产生畏惧和茫然的情绪。因此教学中在积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拓展课堂讲授的相关知识,便于同学自主学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另外,组织独立习题课,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教学中要贯彻“以理论学习为主线,以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为补充”的教学思想。

6.1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分析学生的需求和现实,同时紧紧抓住教学目的,参考相关院校的教材和教学计划,取长补短,参考考研大纲、软考大纲,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严格的筛选,删除一些较深且应用不是很广泛的内容,对于重点的内容要精讲、细讲,而对于有些较简单且与先修课程交叉的内容(如字符串与数组),就粗讲,甚至可以留给学生去自学。这样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每种数据结构都按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内容,并且把这三个层次的思想贯穿于数据结构教学的各个环节。第一个层次,基本概念、方法,这是最基本的内容,学生必须掌握,在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这个层次的内容后,可进入第二个层次,基本概念、知识的简单应用,这一层次是对基本概念、知识加深理解,这个层次学生必须达到。第三个层次就是基本概念、方法的深入应用,把所学的知识、方法串起来灵活运用。要达到这个层次,需经过大量的训练才行。

6.2 实现数据结构课程与其先修和后续课程的无缝衔接

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是本课程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先修课程,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是该课程的后续课程,这些课程不能各自为政,而要无缝衔接,教这些课程的老师要互相交流,这样在讲程序设计语言时可以有的放矢的把和数据结构联系紧密的内容预先告知学生,这样学生就会对相关知识印象深刻,到数据结构课中就很容易用的得心应手。在数据结构课中讲到各种后续课程中用到的数据结构时也告诉学生,并且在后续课程中用到相关数据结构时提醒学生这是这种数据结构在本课程中的应用。这样使学生的知识一脉相承,使学生在学习各门课程时把知识融会贯通。

6.3 精讲多练,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结构既有大量的理论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要很好地掌握这门课,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经过大量的上机实践。因此,针对应用型本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即注重理论,又重视实践,加大上机实践的力度。实践由与理论课同时进行的上机实验和理论课讲授完毕后的课程设计两部分组成。对所学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要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习题。整个实践过程要结合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实践的内容。每部分的实验习题必须精心挑选,和上述三个层次对应,分为基础与验证型实验、设计与综合型实验,开发与创新型实验。既要把基本知识掌握好,又要会灵活运用。基础与验证型实验是基本的、较简单的题目,主要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展开,学生可以对在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算法进行验证;设计与综合型实验是具有挑战性的较难的新颖有趣的题目,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相对较复杂的应用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开发与创新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6.4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6.4.1 启发式教学

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提高教学和学习水平。鼓励学生多动脑子进行思考,在学习过程中不拘于以往的解法,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提出不同的解法,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另外还要强调学生自己学会对知识的总结、梳理、推演和挖掘。总结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可忽视。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梳理、推演和挖掘,理清内容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对所学内容提炼出精华的东西。(下转第260页)

(上接第167页)6.4.2 对比式教学

对同一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找出多种方法来解决。比如,在解决约瑟夫环问题时,可以采用循环链表作存储结构,或采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也可以采用数组作存储结构。这种对同一问题寻找不同算法实现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同时通过对不同算法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6.4.3案例教学

通过实例引入知识点。比如讲最小生成树可以通过城市间建立通信联络网为例引入最小生成树及其求解算法,再比如讲最短路径可以通过去旅游选择最短路径为例引入最短路径及其求解方法。

6.5 把课程与考研、软考、相关竞赛有机的结合起来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考研和软考的必考科目,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考研和软考引入教学中,使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够从容应对考研和软考中的数据结构题目。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程序员,高级程序员证书考试,辅导学生参加各种编程竞赛比如ACM大赛。

7 考核方法

要加强平时的学习过程管理,不定时地进行一些随堂的小测试,课堂提问等。考试以学生完成日常作业和实验环节为必要条件,期末考试采用笔试方式。成绩评定由三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占总成绩的20%,综合考核学生该科成绩。

8 结语

《数据结构》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程,组织好教学,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很好地掌握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大数据课程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1]。该课程的原理和算法比较抽象,难以根据实际问题自行设计数据结构及其算法,因此,很多学生感觉学习难度大,对该门课程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差。针对上述问题,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根据理论教学内容事先精心策划和准备案例,指导学生提前阅读,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案例,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将知识融入案例之中,重视实践,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2]。

案例的设计

在案例教学方法中,案例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应该在备课时精心选择案例。在选择案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3]:(1)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案例,选用难易适当的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案例应具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典型性特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3)案例的选择应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的兴趣点。

本文作者使用耿国华的《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1]教材,根据书中章节安排设计案例如表 1。

表1 案例设计表

案例教学法在数据结构中的应用

1.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1)分析案例。在开始讲解某种数据结构时,教师应首先给出案例问题及要求,然后引导学生首先分析出问题中的数据结构,然后确定存储结构,并说明该类数据结构的特征以及操作特点。(2) 讨论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教师要结合本节知识,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且要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3)评价总结。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予以评价、总结。在评价时,应注意以正面鼓励为主,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将案例的解决方案展示给学生,并进一步让学生课后思考:“自己的解决方法与案例中的解决方法,各有何长处与不足?”

2.在“图”结构中的应用。案例描述:实现高速公路查询系统基本功能,任意城市之间都有可能通有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双向的。具体要求有:(1)设计某国各个城市,城市个数不超过200个;(2)为用户提供城市信息的查询;(3)为用户提供任意城市之间高速公路的查询:两个城市之间是否通有高速公路?如果有,有哪些通路?哪条公路是最节省时间的?(4)如果要走访多个城市,如何设计路线最节省时间?

案例分析:(1)首先抽象出数据的逻辑结构。根据问题的描述,本案例中要处理的数据对象是城市及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由于城市之间高速公路的任意性,也就是任意数据元素之间都可能有关系。可引出数据结构——图。(2)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如何存储各城市及城市之间高速公路信息?可引出图的存储结构,有邻接矩阵、邻接表等。并给出各种存储结构在C语言中的类型定义。(3)算法设计。确定本案例存储结构,如采用邻接矩阵存储。按照案例中要求完成的问题(1)可引出创建图的操作和问题。(2)可因此掌握图的各种遍历方法和问题。(3)可引出求图中任意结点之间路径的问题及最短路径的问题。(4)可引出求图的最小生成树的问题。

总结与扩展:由教师总结各组同学的讨论结果。如题目中描述的图是无向的带权图,即无向网。总结了无向网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操作的实现后,教师可再扩展出其他形式的图,如有向网,可假定高速公路是有方向的,便可引出对有向网的操作,如求有向网的关键路径问题。

总 结

在案例和问题的驱动下,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产生了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很自然地就掌握了该课程的内容。经课堂实践证明,在数据结构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该课程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也可以引入到计算机类其他软件类的课程中。

参考文献:

[1]耿国华.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2]宗瑜.案例教学法与《数据结构》教学改革[J].皖西学院学报,2009,25(2):30-31.

大数据课程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TP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7)14?0030?03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performance in students′course selection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a design method of a course selection model based on large data analysis is proposed. The overall structure model of student optimal course select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firstly. A large data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conduct information fusion and optimal access design of student course resource database to get comprehensive decision model of student course selection by combining adaptive equilibrium with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program development is performed in Linux kernel. The cross compile environment for student elective system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X86 architecture. A script menu is collocated in the virtual file system. HTTP server and telnet server functions are integrated in the network module to realize data sharing and remote transmission of the curriculum information. The system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debugging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urse selection scheme model has good data analysis ability and strong reliability, and can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configuration and selection of courses.

Keywords: big data analysis; course selection; model design; information fusion

S着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优势,结合学生的课程和专业的差异性,采用选课制进行课程搭配设计。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也更科学地搭配高校的教学资源。选课制,也称课程选修制,允许学生对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对任课教师、上课时间以及进度仅有一定组合的选课机制,采用选课制教学,更有利于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整合高等教育的教学资源。然而,学生在进行选课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需要有效的信息系统进行指导,设学生选课方案优化信息管理系统,在大数据信息时代,对更好地利用高校的教学资源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1 学生最优选课方案设计总体构架

为了实现对大数据处理环境下的学生最优选课方案模型的优化设计,首先分析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模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学生最优选课方案模型是建立在学生选课资源数据库的信息融合和优化访问设计基础上的,结合数据信息处理模型进行学生最优选课方案模型设计,采用LabWindows/CVI进行大数据处理环境的选课方案分析[1?2],结合均衡博弈思想进行选课资源的优化配置。学生最优选课方案模型系统建立在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基础上,本文设计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学生最优选课方案模型主要元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大数据课程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当前,计算机的计算模式已由单用户发展到主从式或主机/终端式结构、C/S结构、B/S结构,进而发展到了Web服务与网络计算时代,而数据库及其技术一直是它们的后台与基础。

当前国内软件产业发展迅速,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必须全面培养学生的软件项目开发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中,不仅应该掌握一定的理论与技术知识,而且应该树立管理理念,建立项目工程思维观念。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学生实践数据库理论知识,真正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技能所必须的学习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面对大量而复杂的数据管理要求时,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于2004年完成对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改革,不仅在教学手段(包括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考核方法等)上进行了体系化和规范化,而且与“软件工程”课程结合,对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整合。

通过两课整合的课程设计,不仅使学生在理解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上,实际动手开发一个实际的应用系统,而且培养学生应有的团队协作、自主管理、主动学习、创新思维、综合运用、动手实践等能力,使课程设计真正成为学生验证理论的“实验场”,成为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实战能力的“战场”,成为体验项目开发过程的“运动场”。

2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案

2.1基本内容

学生运用已学数据库理论思想和数据库设计理念,具体设计一个实用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设计过程按以下顺序进行――自选课题研究方向,调查用户需求,总结归纳数据流程,分析性能,书写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报告(包括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库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系统功能模块),完成应用系统的开发,汇报设计成果(包括撰写设计报告、系统验收、结果汇报),在这一系列工作中树立学生项目开发管理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2进度安排

为使学生充分感受数据库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安排课程设计进度如下。

2.2.1前期准备阶段

该阶段主要任务是理解数据库、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数据模型及数据

库系统的设计方法;进而确立自选课程设计题目,并依据软件工程中项目需求调研方法进行系统需求调研,绘制系统数据流程,提出系统要解决的问题。该阶段成果主要包括3份报告。

(1)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包括采用的工程开发模型,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系统功能。

(2) 数据库信息要求报告:对数据库中要存储的信息及语义进行详细描述,对数据约束和数据之间的关联进行详细描述。

(3) 数据库的操作和应用要求报告:详细描述数据库的数据操作要求、处理方法和处理流程,画出系统功能划分的模块图。

2.2.2基本操作阶段

主要任务是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SQL语言的应用以及利用DBMS的工具进行数据库定义、维护、查询及掌握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完整性和并发控制技术等基本操作,初步设计系统测试数据,并能够正确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该阶段的成果包括一套系统数据表、关系以及基本数据。

2.2.3技术提高阶段

该阶段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书本上的内容,而且还需要自学一些数据库系统开发新技术和相关知识。主要任务是掌握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技术以及有关的数据转换、复制、传送和数据库系统编程技术。该阶段成果为新技术交流讨论资料。

2.2.4设计完成验收阶段

该阶段教师通过3种方式对学生设计的应用系统进行全面验收:系统运行测评、分小组成果汇报和上交课程设计报告。

2.3全程指导原则

在课程设计进行过程中教师仅从宏观上把握一系列原则,让学生自己有更大的可选范围,实践时间长,紧密结合应用,实现了在课程设计中全面培养项目开发能力的目标,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方案实施中严格要求学生从理论出发,与实际项目结合,从而提高他们项目开发的综合能力。

2.4评分原则

2.4.1根据数据库系统总体结构对系统从三方面进行评测

数据库原理、数据库应用和数据库设计三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数据库系统的总体结构,因此对课题设计的评测也从这三方面着手,达到对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的评测。

(1) 数据库原理部分:主要评测学生在数据库的数据结构设计、数据库系统总体设计以及数据库安全保护方面完成的工作。

(2) 数据库设计部分:主要评测学生如何将现实系统的数据通过某种数据模型组织起来,并利用DBMS系统提供的功能,完成结构及其约束的建立。

(3) 数据库应用部分:主要评测现实系统业务逻辑的实现,即通过某种应用模式(C/S模式、B/S模式)和某些(个)程序设计语言、开发技术和工具,在数据库设计以及DBMS平台支持的基础上,实现现实系统的业务功能,为用户提供友好和人性化的业务操作界面。

该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对于理论课中涉及的内容和自学内容进行综合实践以达到对它们之间关系的清晰理解,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2.4.2严格把关和考核,确保每一名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

由于课程是在学生第七学期开设,并且贯穿整个学期,很多学生面临考研或其他一些毕业前的事务,为了防止有些学生对课程设计任务敷衍了事,我们对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划,实施过程考核,而不是结果考核。具体考核步骤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开题阶段:在第1~3周进行,要求每组写一份开题报告,包括课题内容、建立的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小组成员任务分配、具体时间分配计划等,审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系统开发。

(2) 中期检查:在第8~9周开展,根据计划表检查学生开发进度,纠正问题,督促学生按计划开展课程设计。

(3) 系统验收:在第13周进行,学生演示系统,说明和解释运行效果。考查的重点:每名学生是否完成了分配的任务以及任务量的多少、完成情况等。通过该阶段以后方可进入答辩阶段。

(4) 答辩:在第14周进行,每组学生指派一名代表进行陈述,然后进入教师提问环节(可提问小组中任何一名学生,为了鼓励学生参与提问,凡是提问的学生可以获得成绩加分)。考查的重点:陈述是否清晰、回答问题是否正确。

(5) 课程设计报告:报告的编写是考查一个学生总结工作,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考查的重点:报告是否内容完整、充实,条理是否清楚,格式是否符合科技文章规范。

以上各个方面考查的结果,进行汇总和综合评判,最后得出评分。

3数据库课程设计的创新点

3.1整合课程

目前在我国项目管理人员奇缺,大多数项目负责人在技术上能独当一面,而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缺乏,并且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因此导致项目开发效率低、花费大。我们在课程设计中结合软件工程课程中学习的项目开发管理思想,对整个课程设计任务进行全面管理与实施,树立工程概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调管理理念。

(1) 认真执行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2) 合理制订时间执行计划,记录与分析时间分配效果,积累时间分配经验。

(3) 个人分工明确,团队合理协作,通过全过程管理理念的贯彻,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进行项目开发的素质。

同时各项目小组在课程设计的各个阶段还需填写阶段性报告,包括项目开发计划、小组角色的职责、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项目开发日志等。

通过全过程管理理念的贯彻,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进行项目开发的素质。

3.2丰富选题

教师推荐部分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自拟题目课题。但是课题的选择要由教师把关,主要依据以下几个原则。

(1) 随着Internet和Intranet的普及,网络数据库应用需求越来越广泛,因此课题注重开发基于B/S或C/S结构的网络数据库系统,以适应时代需要。

(2) 选题要求学生尽量选择实际需求的题目,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走出“象牙塔”,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国内计算机应用发展的状况,开阔眼界,而且在开发一个真实项目中,带来求学的动力,激发自主学习的渴望以及创造力。

(3) 对于虚拟题目,要求学生切合实际需要,符合发展潮流。

3.3工具多样

市场实际可用的编程开发工具与日俱增,且不断更新,为此在课程设计中,对于学生到底选择哪种开发工具,不做过多限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程序设计工具进行系统开发,一方面锻炼他们自学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成为项目开发的决策者,这种“主人翁”意识使得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决定了项目开发的成与败。

实际运作中教师会随时了解开发工具的发展形势,提出指导性意见,使学生根据选题“量身订做”工具,避免所选工具“大材小用”;跟上当前发展方向,实践技术“与时俱进”。同时,要求学生以讲座形式分类介绍所用新的开发工具,讲解自己学习新开发工具之后的体会,通过这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避免学生重复学习、盲目学习,同时打开眼界,更加广泛了解技术发展局势。

3.4彰显个性

在完成数据库应用系统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安全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美术功底等突出系统特色,完善系统性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的素质。

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进一步要求。

(1) 强调系统中信息安全保护的实现,把理论课中关于“数据库安全保护”的教学内容应用到所开发的系统中,学以致用。

(2) 用户界面友好、设计合理、画面优美反映系统设计人员的审美意识,强调色彩的协调,布局的合理,操作的方便。

(3) 各组之间允许选题相同,但必须突出本组特色,使学生通过竞争,努力发挥个人特长和创新意识。

3.5理论联系实际

系统的评测按照数据库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从而达到对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内容和框架进行评测,使学生对于理论课中涉及的内容和自学内容进行综合实践,以达到对它们之间关系的清晰理解,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3.6过程评测

课程设计分阶段,每阶段设有检查与评估,既做到及时指导,又确保督促每一名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考核依据环节的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考评,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编写技术文档、科技论文的能力,而且可以发现有组织能力的人才。

4实践效果

依据汇总的五轮评测统计表格可以看到,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学习积极性高涨,开发出来的系统形式多样,有单机版、C/S或B/S结构的网络版,甚至C/S和B/S结合的网络版,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从小型DBMS,如VFP、ACCESS到大型DBMS,如SQL Server、Oracle等,前台开发工具从传统的Delphi、VB到先进的.Net、Java等,学生们普遍乐于挑选新工具、新技术,积极检索学习资料,参与网上BBS技术论坛,相互讨论,全面体验网络学习环境的乐趣。各组学生除了完成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外,都在努力突出系统性能特色,完善系统功能,发挥本组同学的特长。各组开发的系统基本符合课程设计总目标的要求,并有几个系统成为他们工作后继续研究的方向。

通过数据库课程设计,表现出大部分学生具备参与一个项目开发的基本能力,并使他们动手实践、自主学习、积极创新等科学素质得到很好的培养,反映出课程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素质,说明我们培养的学生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5小结

学习是人生的一个环节,就业是大学学习后的现实目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人力,提升他们的竞争能力,是教师的责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方法,开展课程教学过程的改革,是教师的必须任务。这里所做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改革,意在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摆脱“没有工作经验”难于就业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 钱雪忠. 数据库原理及技术课程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苗雪兰.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美)Stephen R.Schach.面向对象软件工程[M]. 黄林鹏,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 张海藩. 软件工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The Training for Students’ Project Developing Ability in Database Course Design

WANG Yan-hong, ZHANG Xiao-li, JIANG Xiang-gang

大数据课程总结篇(7)

2系统需求

2.1总体需求描述

通过学籍管理系统,获取学籍管理过程中的信息,记载学生基本信息、成绩及学生学籍信息异动情况,生成符合教育部学籍学历管理平台的所需的学生数据。除基本的记载功能,为发挥学籍管理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通过学籍管理关键点与人才培养过程主线的结合,把包括专业引导、课程引导、行为引导、技能引导的导向体系引入到学籍管理中。

2.2系统功能需求

角色用户管理。角色权限分配及用户账号管理、用户操作日志管理和用户操作权限管理。操作权限管理按行政职责分层级、分部门管理和维护。基础数据管理。原始数据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和报表。包括学生基本信息、专业信息、课程信息、成绩信息、学籍异动信息等。技术数据分校级基础数据和系级基础数据,分别由学校教务处和系管理。学生管理。报到注册、学籍异动操作、学生转专业申请及审批、学生奖惩情况等。课程设置管理。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分专业设置6个学期的课程,课程类别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公共选修课等。按授课类型分为理论课、实践课、理实一体课等。课程成绩管理。课程成绩包括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总评成绩、补考成绩、重修成绩、毕业补考成绩等。另外,还包括证书类考试成绩如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和专业证书等。根据学生每学期所获成绩,汇总学生总体情况。毕业资格管理。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专业设置该专业学生毕业所需条件,包括课程、学分、证书情况等。

3系统设计

3.1总体结构设计

B/S结构与C/S结构各有优缺点,结合导向型学籍管理系统特点,采用基于B/S和C/S的混合结构(见图1)来设计学籍管理平台,以C/S和B/S混合模式合理的规划系统总体结构。B/S结构具有分布性强、维护方便、开发简单且共享性强、总体拥有成本低的优点,C/S结构具有交互性强、响应速度快、操作灵活、高强的事务处理能力、可以实现复杂的业务流程的优点。对于数据的浏览、查询、输入等简单功能,采用B/S结构;对于大量数据处理、统计,毕业数据审核等,采用C/S结构。混合结构可以充分发挥B/S和C/S的优点,提高学籍网络管理平台的性能,更好的为学校学籍管理服务。

3.2系统模块设计

学籍管理网络平台中,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有多类用户,系统管理员、学籍管理员、教务员是学籍管理的专职管理人员,起到对学籍管理重点的管理,另外,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也是重要角色,担负对学生思想教育、专业教育、质量评价等工作,是学籍中过程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另外,家长作为学生监护人,在学籍管理中,是重要的监督角色,和学生一样,可以查询学生的学籍信息。按角色划分,系统可以划分为系统管理员、学籍管理员、教务员、辅导员、班主任、家长等多个功能模块。为突出学籍管理网络平台的导向功能(图3),本系统以事务划分模块,包括系统设置、基础数据、学籍异动、课程管理、成绩管理、导向管理、毕业审核、统计查询等。

4数据库设计

4.1建立数据库

学籍管理网络平台使用SQLServer2000数据库,表(Table)是数据库中最基本的对象之一,是某种特定类型数据的结构化清单和结构化的文件,可以用来存储某种特定类型的数据,比如保存学生基本信息、课程信息、成绩信息等。首先建立数据库db_xjgl,然后根据需要建立以下表:用户登录表:tb_yhxx,专业信息表:tb_zyxx,班级表:tb_bjxx,学生信息表:tb_xsxx,学生学籍信息表:tb_xsxj,教师信息表:tb_jsxx,成绩表:tb_cj,课程信息表:tb_kcxx,技能证书信息表:tb_jnzsxx,学生考勤表:tb_xskqb,毕业标准表:tb_bybz,学生评价表:tb_xspj,专业引导表:tb_zyyd,课程引导表:tb_kcyd,技能引导表:tb_jnyd,行为引导表:tb_xwyd。数据库SQL四大功能:插入、删除、查询、修改四个基本命令:插入记录:INSERT[INTO]表名[列名1,列名2,…]VALUES(表达式1,表达式2,…);删除记录:DELETE[FROM表名][WHERE<条件表达式>];查询记录:SELECT<字段列表>[INTO新表名]FROM<表名/视图名列表>[WHERE条件表达式][GROUPBY列名列表][HAVING条件表达式][ORDERBY列名1[ASC|DESC],列名2[ASC|DESC],…,列名n[ASC|DESC]][COMPUTE行聚合函数名(统计表达式)[,…n][BY分类表达式[,…n]]];修改记录:UPDATE表名SET{列名={表达式|default|null)[,…]}[from另一表名)[,…n]][where<条件表达式>]。

4.2数据表设计

表1是用户登录时的身份认证,用来核对用户身份和密码并授予相应权限的表,由于系统用户登录后的使用用途不同,比如学籍管理员用户,要进行学生信息添加、修改,班主任用户要对学生表现予以设置相关数据,学生用户要进行数据查询,所以各用户在表中设置的权限不同,并且运行客户端、浏览器端的界面也不相同。表2和表3分别是课程信息表和技能证书信息表。

5学籍导向功能的实现

通过对学籍信息数据库相关数据表的分析,获取对学生的导向内容,学生通过浏览器端可以查询(图4)。

5.1专业引导

对学生成绩表进行分析,按课程性质分别计算学生公共课、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在所在专业的绩点排名,以一个专业100人为例,符合公共课绩点排名处在80名之前且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绩点排名处在80名以后的学生可以申请转专业;查找学生信息表、技能证书表、获奖表,获取学生有兴趣或具有相关特长的专业;写入学生课程引导表(tb_kcyd)。

5.2课程引导

对比所在专业必修课课程库与全校公选课课程库,筛选出与专业必修课不同的课程;根据公选课与专业的关联度,筛选出有关联课程和无关联课程;写入学生课程引导表(tb_kcyd)。

5.3技能引导

对比学生技能证书信息表(tb_jnzsxx)和毕业标准表(tb_bybz)获取学生还需考取哪些技能证书及关联的技能说明;如果证书成绩小于70分,获取该证书相关联的核心技能说明;获取成绩表学生实践类课程小于70分课程相关联的技能说明;将应获取的技能证书及关联的技能说明、其它还需进一步加强的技能写入技能引导表(tb_jnyd)。

5.4行为引导

查询学生考勤表,全勤为继续保持,每月违反考勤5次为警告,每月违反考勤10次以上为预警;查询学生评价表,获取学生在校表现的文字描述内容;写入行为引导表(tb_xwyd)。

大数据课程总结篇(8)

 

1、问卷基本设计

 

根据查阅的相关满意度调查研究的文献和具体实例,针对医学类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并结合成人教育培训市场满意度实际情况进行问卷设计。

 

问卷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问卷说明;第二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主要了解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专业、区域、单位性质、参加目的等信息;第三部分为问卷调查问题,主要对医学类成人教育培训的课程设置、需求、时间安排、授课方式、课程实用性、授课效果、服务支持和继续深造意愿等情况进行调查。

 

2、各个潜在因素的问题评价指标

 

(1)认知需求

 

Q1、您倾向于需要哪类课程的培训教育?

 

A.专业技术类 B.医院管理类 C.人文社科类

 

Q2、您倾向于哪种授课方式?

 

A.集中班级授课 B.网络自学 C.专题讲座 D.课程进修班

 

(2)满意评价

 

Q3、您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

 

Q4、您对授课时间安排的满意程度;

 

Q5、您对任课教师授课效果的满意程度;

 

Q6、您对授课方式适应成人特点的满意程度;

 

Q7、您对学院提供的课程学习资料的满意程度;

 

Q8、您对课程辅导答疑的满意程度;

 

Q9、您对使用学院网络教学平台的满意程度;

 

Q10、您对教学实习计划安排的满意程度;

 

Q11、您对专业课程对您的理论知识水平提升的满意程度;

 

Q12、您对专业课程对您的实践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满意程度;

 

Q13、您对学院提供的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的满意程度;

 

Q14、您对学院设施整体情况的满意程度;

 

Q15、您对工作单位关于成人教育培训要求的满意程度。

 

(3)学生忠诚。

 

Q16、您是否会继续报读本院更高层次的成人教育进行学习?

 

Q17、您是否会推荐身边的亲友报读本院成人教育?

 

(4)意见建议

 

Q18、您对本院成人教育工作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过程

 

调查过程主要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以教学点为单位,分别在A医学院本部及各校外教学点中随机选取部分在读医学类成人教育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三、数据统计汇总

 

全部问卷回收后,将整理好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汇总。按照问卷编号顺序对应将问卷内的各项原始数据录入EXCEL数据汇总表中,最后将EXCEL数据汇总表导入SPSS软件进行信效度检验和结果分析研究。

 

四、调查结果分析

 

1、数据的信度检验

 

本文采用了Cronbach's Alpha系数对统计汇总的数据进行信度检验。通过SPSS 18.0软件将汇总的问卷统计数据(Q1—Q17)进行可靠性检验,得到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53,整体数据可信度较高,适合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2、数据的效度分析

 

通过SPSS 18.0软件将汇总的问卷统计数据(Q1—Q17)进行“KMO and Bartlett's Test球形度检验(K)”,其中KMO值为0.97,显著性水平P(Sig值)为0,说明问卷的结构效度极好,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通过对问卷中的“满意评价”(Q3—Q15)和“学生忠诚”(Q16—Q17)的统计数据进行一系列详细的因子分析,分别得出结果表1、表2、表3。

 

查表中分别显示“满意评价”和“学生忠诚”各主成分解释原始变量总方差的情况,其中“满意评价”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两个因子维度,其特征值均大于0.5,总共集中了原始变量的77.974%;“学生忠诚”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一个因子维度,其特征值大于1,总共集中了原始变量的82.909%。

 

3、统计结果分析

 

从上面的统计调查数据来看,参加医学类成人教育的学生中男女比例为27%:73%(由于护理专业学生占大部分且从事护理的女生较多,因此女生比例较大),大多数集中在16—36岁(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下,尤其1—5年最多),且拥有初级职称和大专及以下的学历的层次。这部分人群属于社会新生代,处于刚毕业或工作几年急需借助成人教育培训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学历层次,以寻求更好的发展道路,因此医学类成人教育培训的主要对象正是该群体市场。

 

因此A医学院可通过从专业课程设置、授课时间安排、教师授课效果、授课方式特点、课程学习资料、课程辅导答疑、网络平台使用、实习计划安排、咨询服务支持等方面全方位着手加强其成人教育的教学工作及服务质量,进而提高市场满意度,争取做到规模和效益双赢。

 

由于调查对象都是在读成人教育的学生(首次参加成人教育培训培训),因此其忠诚度层次应基本无大偏差。“学生忠诚”所对应的问题Q16和Q17,大多数学生选择了“肯定会”(36.2%)和“可能会”(49.4%)继续报读A医学院更高层次的成人教育进行学习;而对于是否会推荐身边的亲友报读A医学院成人教育,大部分学生也选择了“肯定会”(44.4%)和“可能会”(44.6%)。两者均说明了学生对于A医学院成人教育的品牌教学和服务质量均相对满意且较有信心,忠诚度比较高。“认知需求”和“满意评价”是前提因素变量,“学生忠诚”是结果因素变量,前提因素变量综合影响着结果因素变量。从上述一系列分析中不难看出,本次A医学院成人教育培训市场满意度调查的“认知需求”和“满意评价”的情况较为理想,直接导致“学生忠诚”的情况也相对较好。

 

五、结论

 

大数据课程总结篇(9)

《数据结构》不仅是程序设计的基础,而且是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系统程序和其它大型应用程序的重要课程之一。为学生今后从事理论研究、应用开发、技术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是专升本、考研和等级水平考试的必考科目,也是学生学习中感到比较吃力的一门课。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对象特征,掌握数据组织方法和计算机的表示方法,以便为应用所涉及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相应算法,初步掌握算法时间空间分析的技巧,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本文对如何学习、掌握《数据结构》课程内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有效学习方法。

一、注意前导课知识的熟练掌握

《数据结构》的前导课包括一门计算机语言(PASCAL、C或C++,本文以C++为例)和高等数学。要想轻松学习《数据结构》,必须先打好这两门课的基础。学生学习感到吃力主要是这两门课掌握不牢,用起来生疏,算法思路有,但却无从下手,不能熟练地用C++语句描述出来。所以,从c++语言入手,加强程序设计基本素质的培养,是学好数据结构的重中之重。

C++知识点主要有:(1)包含文件语句:#include。例如,#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是常用的系统头文件。(2)函数和函数参数。在C++语言中,程序由一个名为main的主函数和若干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函数模块组成。函数的调用是关键,要区分形参中值参和引用参数的使用。基本函数有:max(表达式1,…,表达式n)、min(表达式1,…,表达式n)、abs(表达式)、exit(表达式)。(3)运算符重载。在数据结构中经常要用的是在自定义的结构类型上对关系运算符进行重载,使得记录同记录之间、记录同其中一个域类型的数据之间也能进行比较。(4)类。当开发者的应用程序需定义自己的数据类型时,要使用C++中的类。(5)抽象类型和模板。用于实现软件的复用,提高利用率。(6)基本语句有:赋值语句、选择语句、循环语句、结束语句、输入/出语句、注释语句等,一定要彻底理解、熟练掌握这些语句。通过C++的学习,应该建立起良好的程序设计思想。

计算机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及算法分析,涉及到很多数学知识。例如:集合、阶乘函数、排列、组合、对数、级数求和、递归,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数学证明方法,要对这些基本知识加以熟悉。

二、数据结构课程体系的归纳

数据结构讨论的范畴:数据成员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也称为数据的逻辑结构,简称为数据结构;数据成员极其关系在计算机存储器内的存储表示,也称为数据的物理结构,简称为存储结构;施加于该数据结构上的操作,ADT抽象数据类型描述。

教材的主体可以总结为:基本概念、三类数据结构,两种存储结构、两种算法。三类数据结构有:线性(线性表、栈和队列、串、数组和广义表)、树(树和二叉树)、图等。两种存储结构有:顺序结构和链接结构。两种算法为:查找、排序。抽象数据类型(Abstract Data Type,缩写为ADT)是整个教材的核心。

抽象数据类型(Abstract Data Type,缩写为ADT)包括数据结构的定义、表示、操作实现三部分。定义如下:

ADT

Data:

Operation:

end()

数据结构常见的操作有:插入、删除、检索、遍历、排序等。每一种数据结构可有多种不同的存储方法。在不同的存储结构下,同一操作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复杂度。例如:线性表既可以用一维数组顺序存储,也可用指针结构链式存储。向线性表中插入、删除一个数据元素,顺序存储下,需平均移动表中一半元素,而链式存储下,仅需修改指针而不需移动元素。所以,要根据实际应用问题的操作,选用合适的存储结构,以提高执行效率。

三、总结章节特点,指导数据结构的学习

针对每章不同特点,总结学习方法及重点。如对线性表、树、图三种数据结构均按照“逻辑结构定义、特点、ADT描述;线性存储结构及ADT实现、算法复杂度分析;链式存储结构及ADT实现、算法复杂度分析;典型应用案例分析”模式进行讲解,也就是说,只要按此主线掌握了数据结构的内容,就达到了学习目的。

对查找方法从概念、算法思想、查找过程、算法实现等方面去掌握,从查找速度、占用存储空间多少、算法本身复杂程度、平均查找长度ASL(Average Search Length)等方面去评价分析各种方法,总结各自的适用条件。

对排序方法从概念、算法思想、排序过程、算法实现等方面去掌握,从排序所花费的全部比较次数、移动记录次数、占内存辅助空间的大小等分析时空复杂度,最后要考虑算法的稳定性,总结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四、算法的学习

算法设计技能是学好数据结构的关键,根据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训练:

1 吃透课本例子。每学完一次新课,让学生对课本例子先分析任务、再自己编写算法与课本对照,找出不足,然后改进。如此反复练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而且还会养成遇事三思、认真、周密的作风。

2 精选上机题目,要求调试通过。每章找出一个综合性的应用题目,如怎样设计旅游线路,使得费用最少或路程最短;课程计划的编排等,要求用C++语言编写可执行的源程序,上机调试。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抽象变具体,理论变实践,对这门课有更深的认识。

3 阅读填空法。找一些经典算法,配上必要的说明,适当去掉语句或表达式,让学生通过阅读填补空白,训练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4 准备一个经验本,记下自己出错的解决方法及老师讲解的其他同学出现的常见错误,抽空常翻看,逐步积累经验,使以后避免。

5 强化和本课程密切相关的结构体、指针和函数等知识点的再学习及上机训练。

6 加强算法阅读训练,模拟执行过程。通过大量的阅读分析和模仿,吸取算法精华,提高编程能力。如对教材中的类C语言算法改写程序,上机通过,掌握基本技能,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加深了对算法的理解。

7 掌握算法设计的步骤。①明确算法要解决的问题目标。②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确定在所选的数据结构上必须有的操作,写出抽象的算法,然后存储结构。③分解每个操作的实现步骤,用c++语言对应地写出实现程序。

大数据课程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5-0054-03

新形势下,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质量30条)和《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简称:评估12条)为高校进一步做好评估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测与保障体系是否完整有效,成为落实国家“五位一体”教学评估制度的关键。从高校教学系统的构成和运行过程出发,专业、课程、教师、学生、教学管理、教学资源是影响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验教学评估、学生培养质量评估、教学管理评估和毕业设计(论文)评估等专项评估构成了高校教学自我组织、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有机整体[1]。核心课程是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居于核心位置,对学生知识、能力、素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关键课程。因此,开展校内核心课程评估工作是强化学校自我评估制度,加强核心课程内涵建设,提高核心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一、评估理念

(一)学院是核心课程评估的主体

学院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是人才培养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2]。当前高校管理重心普遍下移,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日渐成熟,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和经费分配方面具有较大的自。核心课程评估应强化学院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的评估新模式,学校制定评估标准、指导学院实施评估方案,学院组织核心课程负责人开展课程自评、自主聘请校内外专家评价课程、总结本院核心课程的教学成效与存在不足、制订并落实改进计划。

(二)以学生为本

首先,核心课程是高校为学生提供服务的主要形式,核心课程评估的指标体系应能反映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摒弃“教学是知识的传递”、“学习是知识的积累”等陈旧教学理论,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重点关注课程师资配备和课程资源是否保障学生学习需要,课程内容和课程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课程考核是否真实反映学生能力素质[3]。其次,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顾客、是消费者,学生对核心课程的评价和满意度,是检验核心课程教学质量的内在标准。

(三)为教师服务

评估对普通教师而言往往意味着“折腾”,一是要花费大量精力准备无休止的书面材料,二是评估结果常以负向激励为主,容易对教师职称晋升、评奖报优产生影响,致使教师消极地应付评估工作。核心课程评估应树立“为教师服务”的宗旨,坚决防止和克服“轰轰烈烈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的倾向,要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激发教师潜能,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评估工作的受益者。

二、功能定位

核心课程评估可以有效发挥五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导向功能。学校能够引导广大核心课程授课教师以打造一流精品课程为目标,重视教学、投入教学、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凝练教学特色,全面提高核心课程教学质量。二是诊断功能。核心课程授课教师通过课程自评、学生反馈、专家评价等环节,能够及时发现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改进不足,提高课程自身的竞争力。三是监督功能。学校从校级层面宏观分析核心课程师资配备、教学资源、教改成果、考试成绩分布、试卷评估质量、学生满意度等数据,能够准确鉴定全校核心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四是合理化功能。通过核心课程评估,学校能够有效检验相关教学政策的合理性和执行效果,明确政策改进方向,促使教学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并为合理调控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4]。五是对话功能。学校、学院、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者能够围绕核心课程,开展教学思想大讨论,共同研讨“大数据”、“微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智能学习平台”、“学生学习成果评估”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教学理念引领核心课程改革的方向,促进核心课程适应时代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核心课程教学在全国的影响力。

三、评估内容

教学院长、本科教学督导、核心课程负责人、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教育学专家、管理学专家、教务管理人员等利益相关者在充分调研、深度研讨的基础上设计出核心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以保障和提高核心课程教学质量为导向,依据学校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将原则性和抽象性的评估目标逐级分解,使之成为具体的、行为化和可测量的分目标,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注重静态评价和动态发展性评价相结合,注重教师参与和学生参与相结合,注重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

(一)专家对核心课程自评报告的评价

学院聘请学术造诣高、作风严谨、熟悉课程内容的专家,审阅核心课程自评报告,系统总结核心课程教学取得的主要成绩、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改进的对策与建议。核心课程自评报告主要依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标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标准》和《河海大学核心课程建设任务书》等文件精神,开展课程团队、课程资源、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设计、课程成效、课程特色等方面的评估,全面考察课程建设现状,推进课程内涵建设。

(二)专家对核心课程试卷的评价

根据学校规定,教学内容相同的课程应采用同一试卷,对未达到统一要求的课程,该课程所有的考试试卷要全部接受评估。学院应选取最新的核心课程空白试卷,完善开课学期、学生专业年级、考试方式、学分数、考试时间等信息,聘请校内外专家评估。专家从命题规范是否符合大纲要求、难易程度、题量与题型等方面评价试卷质量,规范试卷管理,提高试卷质量,推动考试改革。校内专家还需对试卷批阅质量作进一步评价。

(三)学生对核心课程满意度的评价

学校对在校生和毕业生开展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法、学习成效等方面的满意度调查,注重学生参与,强化“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满意度为导向的核心课程评价机制。

四、实施重点与难点

(一)设计学生调查问卷

一是核心课程的开课学期分布在大学四年,不同专业学生所学的核心课程不一致,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所学核心课程也不一致,学校要根据学生所在专业、所在年级、所学课程设计出个性化的核心课程调查问卷。二是高年级学生所评课程数量较多,部分课程开设时间较早,学生印象不深刻。为保证学生调查问卷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学校为调查问卷设计出四个模块:第一个模块采用单项选择题,要求学生评价具体课程的教学效果、认同度、对后续学习或工作的实际作用。第二个模块采用多项选择题,设计了六项指标:(1)课内教师采用案例式、研究性教学的课程(如: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社会实践、科研课题等,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2)课外教师投入精力较多的课程(如:课后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交流研讨等);(3)考核评价比较合理的课程(如:重视过程性评价、考试体现能力要求);(4)教学安排不合理的课程(如:开课学期、开课周次、学分等不合理);(5)教学内容陈旧的课程;(6)照本宣科现象严重的课程,要求学生依据评价指标选出最相符的核心课程名称。第三个模块采用主观题,学生可以反馈核心课程教学和学习的感受和建议。第四个模块是关于所有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的描述,有利于启发学生更加准确地评价课程。三是纸质问卷与电子问卷相结合。为提高学生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对大二、大三、大四的在校生采用纸质问卷调查,对刚毕业一年的往届生采用电子问卷调查。

(二)减轻课程自评工作量

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衡量核心课程自评报告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填写课程自评报告时,部分数据难以准确收集,如:团队教师获奖、讲课竞赛、参与教师发展中心项目等,部分数据统计工作量大,如:考试成绩分布情况、学生对课程组织与设计评价情况等。学校要为教师做好服务工作,汇总整理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成果奖、研究性示范课程、全英文课程、精品课程、教师获奖、学生评教、课程考试成绩分布、学生调查情况等相关数据明细,减轻教师课程自评工作负担,提高核心课程自评报告的质量。

(三)规范评估过程

有好的教学评估制度设计,不等于一定收到好的结果,关键在于有效的组织实施[5]。学校宏观指导、学院主动落实是规范开展核心课程评估工作的根本,要抓好、抓准影响评估过程的主要因素,保障评估工作高效、有序开展。一是学校明确主要工作时间截点,如:学生问卷调查、课程自评、专家评审、学院总结交流会、学院核心课程评估分报告、学校总结交流会、学校核心课程评估总报告等。二是学校召开核心课程评估工作通气会,促进学院教学负责人、核心课程授课教师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的目的、作用、办法和指标体系。三是学院根据不同的核心课程聘请相关校内外评估专家,并将专家信息报送学校备案。四是学院全面审核课程自评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学校随机抽查部分课程自评报告。五是学校组织开展在校生对核心课程满意度评价,与学院一起做好毕业生对核心课程满意度评价,并最终提供在校生、已毕业学生评价的调查数据。

(四)学院与学校核心课程评估报告

核心课程评估的目的在于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管,旨在激发学院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用事实和证据客观分析核心课程教学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学院层面以诊断个体课程为主,学校层面以解决影响和制约全校核心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领域为主。一是组建校级核心课程评估指导小组。依托校本科教学督导组,吸纳部分教学院长和教务管理人员,根据学院学科特点分成工科组、理科组、文科组。二是召开院级核心课程评估总结交流会。评估指导小组赶赴各学院,本着平等交流、实事求是、为学院服务、为教师服务的态度,与核心课程授课教师深度研讨,具体分析每一门课程专家和学生的评价得分和主观意见,帮助教师明确教学改进的方向并提供个性化的改进策略。同时,评估小组专家还应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中肯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指导学院完成核心课程教学评估分报告。三是召开学校核心课程评估总结交流会。二级学院总结交流会结束后,学校召开全体评估指导小组专家会议。首先,评估指导小组总结各学院核心课程评估工作的成效与特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代表学院向学校呼吁给予经费、政策等支持措施。其次,评估指导小组从全校层面汇总课程自评数据、专家和学生评价数据,综合运用数据库、SPSS等现代数据分析工具,利用多种统计学方法逐一评价每个数据字段的质量。最后,学校全面总结全校核心课程教学的成效、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进一步提高核心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提供对策和建议,并校内核心课程评估总报告。

五、提高核心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2013年,河海大学开展了校内核心课程评估工作。全校共有202门核心课程接受评估;共有161位专家参与评估,其中校外专家78位,校内专家83位;共有8691名学生参与调查,其中大二学生2830名,大三学生2973名,大四学生2111名,刚毕业一年校友777名;学院与学校系统分析总结,完成了学院核心课程评估分报告和全校核心课程评估总报告。本次校内核心课程评估突出诊断性质,通过“亮家底”、“把准脉”、“破难题”、“抓落实”的实践方式,通过详尽严密的数据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核心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受到学院和广大授课教师的普遍欢迎。

(一)推动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

依托教师发展中心,通过“新教师研习营”、“教学加油站”、“名师成长苑”等项目,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经验,着力开展教学研究、教学能力培训、教学服务咨询、教学质量评估等活动,推广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大力创新教学模式。

(二)健全教学常规

实施核心课程负责人制度。由核心课程负责人牵头,定期组织团队教师研讨交流,厘清学生专业能力及其培养的有效路径,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周历,增强课程与专业培养的契合度,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学习需求。

(三)加强核心课程网络资源建设

以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为契机,有序推进核心课程转型升级,优先考虑面广量大的公共核心课程和名师领衔的专业核心课程。由课程负责人带领团队教师协作完成全程教学录像、教案或演示文稿、作业、参考资料等网络课程内容。

(四)完善公共核心课

大力改革公共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剔除陈旧的理论和知识,使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教学内容与考证、考级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优质资源的覆盖面,部分优秀任课教师可采用300―500人大班授课方式。

(五)改革专业核心课

大力支持青年教师进企业、考取行业资格证书,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提升青年教师工程(社会)实践能力,加大专业核心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建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合作平台,邀请企业、行业、校外专家协同开发课程,合力完成教学。

(六)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核心课程过程考核,推行以大作业、小论文、课程实验、交流报告、口试等多种方式为主要构成的累加式考试制度,杜绝死记硬背、“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试方式,促进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研究式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鞠平.河海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概要

[J].中国大学教学,2007,(9).

[2]张清江,万小朋,支希哲.高等学校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状

态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0,(4).

[3]陈磊.基于质量保障体系的学生评教指标研究[J].现代

教育技术,2011,(10).

[4]阚阅.当代英国高等教育绩效评估研究[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10:130-135.

上一篇: 网络营销渠道策略 下一篇: 综合会计实训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