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检修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0 16:10:05

设备检修论文

设备检修论文篇(1)

化工介质的高危害性、生产的连续性对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保证设备运行可靠,必须随时了解设备状态,对设备异常及时发现并做出调节或修理,防止设备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化工特种设备与岗位布局方式决定了必须进行巡回检查。化工特种设备往往是设备连着设备,一个岗位集中管理和控制相邻的十几台甚至几十台设备。化工生产具备连续性大生产的特点,除开停车中需要操作人员到设备现场对设备进行操作外,正常生产中,操作人员的大部分工作时间是通过岗位控制台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与调节。这一点与普通机床设备操作人员始终在设备身边进行操作很不相同。控制室的监控参数不能完全反映设备状况(如设备局部的泄漏、振动等),这就要求通过巡回检查来弥补监控上的不足。

巡回检查分操作人员的巡回检查、片区维护检修人员的巡回检查和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的巡回检查。巡回检查和由此决定的调节与修理是化工特种设备日常维护的主要内容。

一、同步检修与协同检修要求

化工生产的一个操作单元的各个设备之间、多个操作单元形成的子系统的各个设备之间、多个子系统形成的总系统的各个设备之间,一般都通过管道相连。生产原料从一端设备投入,产品从另一端设备产出,中间没有间断、停留与机械运输。这与化工产品的生产介质大多为流体有关,这样可以实现连续性大生产。这种特殊的生产工艺对设备的维护检修提出了同步、协同检修的特殊要求。一台设备出现问题,往往造成一个操作单元、或者一个子系统或者总系统停车,这时就需实施该单元、或者子系统或总系统设备的同步、协同检修。同步指检修时间、周期、类别上的同步。协同指在处理某一设备问题时,充分利用该停车机会,协同处理同一单元、同一子系统或总系统中其他设备问题。

二、怎样实现同步和协同检修

化工特种设备检修按检修时机分:临时的停车检修和停产大修;按检修工作量分:大修、中修和小修。

当总系统运行一定时间(如一年)后,系统全面停车,主要目的是为了系统内设备集中大修,称为停产大修。停产大修停车时间长,可以安排较多设备的大修,但并不能安排所有设备的大修,一方面受停车时间、维修力量限制,另一方面设备种类、设备质量状况、运行环境条件的不同,设备的大修周期不可能统一。同一系统内种类相同、检修周期相近的设备可以分批实施大修,错开每批设备之间的大修时间。某次停产大修中不进行大修,而中小修周期到了的设备可协同进行中小修。以上这些大修和协同的中小修就形成了停产大修计划。

尽管如此可以使设备大修的集中度降低,但停产大修往往时间紧、任务重,施工组织难度大。因此必须有效利用临时的停车机会,尽可能多地实施中小修和可能实施的大修,例如一些可能与总系统隔断或短时断开的子系统或操作单元的设备。但子系统内或操作单元内设备也应实施同步的和协同的检修,以便减少停车次数。

中小修工作量相对较少、检修时间短,除在停产大修期中协同实施外,主要安排在临时停车时进行。化工生产要求实现连续不间断生产,但实际运行中短时的局部子系统或操作单元停车或者总系统的临时停车不可避免。如某关键设备的异常故障、巡检中发现某种危及安全的隐患急需处理、某岗位人员的操作失误、水电气原料供应不足等都可能产生临时停车。此时是安排该系统或操作单元设备中小修同步检修和协同检修的最佳机会。

三、压力容器、管道的维护检修

化工生产的管道完成各设备之间介质的传递输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由不同的储罐完成介质平衡与储存。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是化工生产中的主要设备,属于特种设备,对其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检修与改造实施安全监察,其维护检修除重视日常维护中的巡回检查外,重点是开展定期检验。定期检验是国家安全管理法规规定的强制性检验,主要分为每年至少一次的在线检验和相隔一定运行周期必须进行的、停止运行的全面检验。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修理必须按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一般将检验与修理(修理决策的主要依据是定期检验的结论)结合进行,与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相关的安全附件的定期校验、定期检修也与定期检验同步进行。

四、更高的安全检修要求

化工特种设备的管道相互连接,介质具有流动性、带温带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一些设备较大、较高,检修时需进入设备内部或登高作业。这些特点决定了进行化工特种设备检修必须有更高的安全检修要求。设备检修一般应在停车的情况下进行,应将介质排尽。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需进行吹除置换、清洗消毒;进入设备内部检修需从设备内部有代表性的部位取样分析,办理相关进塔入罐作业证方可进行检修。登高作业需带安全带,办理登高作业证;在一些有易燃易爆介质的生产现场或设备内部检修时,需对环境空气取样分析,办理动火作业证。生产中对系统的某台设备检修时,必须将其与系统断开,防止相连设备管道中的介质喷出伤人或造成燃爆、中毒事件。

五、化工特种设备修理决策方式

设备维修规程结合设备实际状况的决策方式。原化工部组织起草了各类化工特种设备的维护检修规程,对各类化工特种设备的维护检修制定了日常维护、大中小修周期、检修内容、质量验收标准、检修安全注意事项等等。这就产生了以化工特种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为决策依据的修理决策方式。但它的缺点是没有考虑到设备自身质量、设备运行条件和状况、操作和维护检修水平上的差异,严格按规程进行修理决策,会造成修理过剩或修理不足。为此,以化工特种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为主要决策依据,由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相关管理部门技术人员结合设备状况,对设备大修周期进行调整、共同决策是一种相对科学的修理决策方式。目前大多数化工企业都采用了这种修理决策形式。但实际运作中相关人员的技术素质、责任心、对现场设备的熟悉程度、对设备故障事故发生规律的认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出自不同的利益,往往会影响设备的修理的科学决策。

依据状态监测的决策方式。状态维修的最大特点是,完全依据设备的运行效能、运行状态来确定设备的维护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其实质是:在全面掌握设备状况的基础上,根据设备故障发生发展规律,选择最恰当的时机,对设备实施有的放矢的修理。这无疑是一种科学的修理方式,这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和做大量的基础研究才能得以实现。这也许是这种决策方式目前难以推广的原因。

化工企业压力容器由于有国家的强制性定期检验要求,检验工作开展得较早较好,随着人们对压力容器故障和事故发生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入,许多化工企业压力容器的修理决策,基本做到了以定期检验结论为主要依据,可以说正在或基本形成了压力容器的状态监测决策模式。

按规程结合实际加状态监测的组合方式。目前一些大型化工企业,一方面在总系统中选择一些大型、关键、贵重、出现故障事故对生产影响、危害性大的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另一方面对大多数设备按检验规程结合设备实际状况进行修理决策,尽可能使修理决策科学化。

设备检修论文篇(2)

化工介质的高危害性、生产的连续性对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保证设备运行可靠,必须随时了解设备状态,对设备异常及时发现并做出调节或修理,防止设备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化工特种设备与岗位布局方式决定了必须进行巡回检查。化工特种设备往往是设备连着设备,一个岗位集中管理和控制相邻的十几台甚至几十台设备。化工生产具备连续性大生产的特点,除开停车中需要操作人员到设备现场对设备进行操作外,正常生产中,操作人员的大部分工作时间是通过岗位控制台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与调节。这一点与普通机床设备操作人员始终在设备身边进行操作很不相同。控制室的监控参数不能完全反映设备状况(如设备局部的泄漏、振动等),这就要求通过巡回检查来弥补监控上的不足。

巡回检查分操作人员的巡回检查、片区维护检修人员的巡回检查和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的巡回检查。巡回检查和由此决定的调节与修理是化工特种设备日常维护的主要内容。

一、同步检修与协同检修要求

化工生产的一个操作单元的各个设备之间、多个操作单元形成的子系统的各个设备之间、多个子系统形成的总系统的各个设备之间,一般都通过管道相连。生产原料从一端设备投入,产品从另一端设备产出,中间没有间断、停留与机械运输。这与化工产品的生产介质大多为流体有关,这样可以实现连续性大生产。这种特殊的生产工艺对设备的维护检修提出了同步、协同检修的特殊要求。一台设备出现问题,往往造成一个操作单元、或者一个子系统或者总系统停车,这时就需实施该单元、或者子系统或总系统设备的同步、协同检修。同步指检修时间、周期、类别上的同步。协同指在处理某一设备问题时,充分利用该停车机会,协同处理同一单元、同一子系统或总系统中其他设备问题。

二、怎样实现同步和协同检修

化工特种设备检修按检修时机分:临时的停车检修和停产大修;按检修工作量分:大修、中修和小修。

当总系统运行一定时间(如一年)后,系统全面停车,主要目的是为了系统内设备集中大修,称为停产大修。停产大修停车时间长,可以安排较多设备的大修,但并不能安排所有设备的大修,一方面受停车时间、维修力量限制,另一方面设备种类、设备质量状况、运行环境条件的不同,设备的大修周期不可能统一。同一系统内种类相同、检修周期相近的设备可以分批实施大修,错开每批设备之间的大修时间。某次停产大修中不进行大修,而中小修周期到了的设备可协同进行中小修。以上这些大修和协同的中小修就形成了停产大修计划。

尽管如此可以使设备大修的集中度降低,但停产大修往往时间紧、任务重,施工组织难度大。因此必须有效利用临时的停车机会,尽可能多地实施中小修和可能实施的大修,例如一些可能与总系统隔断或短时断开的子系统或操作单元的设备。但子系统内或操作单元内设备也应实施同步的和协同的检修,以便减少停车次数。

中小修工作量相对较少、检修时间短,除在停产大修期中协同实施外,主要安排在临时停车时进行。化工生产要求实现连续不间断生产,但实际运行中短时的局部子系统或操作单元停车或者总系统的临时停车不可避免。如某关键设备的异常故障、巡检中发现某种危及安全的隐患急需处理、某岗位人员的操作失误、水电气原料供应不足等都可能产生临时停车。此时是安排该系统或操作单元设备中小修同步检修和协同检修的最佳机会。

三、压力容器、管道的维护检修

化工生产的管道完成各设备之间介质的传递输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由不同的储罐完成介质平衡与储存。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是化工生产中的主要设备,属于特种设备,对其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检修与改造实施安全监察,其维护检修除重视日常维护中的巡回检查外,重点是开展定期检验。定期检验是国家安全管理法规规定的强制性检验,主要分为每年至少一次的在线检验和相隔一定运行周期必须进行的、停止运行的全面检验。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修理必须按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一般将检验与修理(修理决策的主要依据是定期检验的结论)结合进行,与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相关的安全附件的定期校验、定期检修也与定期检验同步进行。

四、更高的安全检修要求

化工特种设备的管道相互连接,介质具有流动性、带温带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一些设备较大、较高,检修时需进入设备内部或登高作业。这些特点决定了进行化工特种设备检修必须有更高的安全检修要求。设备检修一般应在停车的情况下进行,应将介质排尽。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需进行吹除置换、清洗消毒;进入设备内部检修需从设备内部有代表性的部位取样分析,办理相关进塔入罐作业证方可进行检修。登高作业需带安全带,办理登高作业证;在一些有易燃易爆介质的生产现场或设备内部检修时,需对环境空气取样分析,办理动火作业证。生产中对系统的某台设备检修时,必须将其与系统断开,防止相连设备管道中的介质喷出伤人或造成燃爆、中毒事件。

五、化工特种设备修理决策方式

设备维修规程结合设备实际状况的决策方式。原化工部组织起草了各类化工特种设备的维护检修规程,对各类化工特种设备的维护检修制定了日常维护、大中小修周期、检修内容、质量验收标准、检修安全注意事项等等。这就产生了以化工特种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为决策依据的修理决策方式。但它的缺点是没有考虑到设备自身质量、设备运行条件和状况、操作和维护检修水平上的差异,严格按规程进行修理决策,会造成修理过剩或修理不足。为此,以化工特种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为主要决策依据,由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相关管理部门技术人员结合设备状况,对设备大修周期进行调整、共同决策是一种相对科学的修理决策方式。目前大多数化工企业都采用了这种修理决策形式。但实际运作中相关人员的技术素质、责任心、对现场设备的熟悉程度、对设备故障事故发生规律的认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出自不同的利益,往往会影响设备的修理的科学决策。

依据状态监测的决策方式。状态维修的最大特点是,完全依据设备的运行效能、运行状态来确定设备的维护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其实质是:在全面掌握设备状况的基础上,根据设备故障发生发展规律,选择最恰当的时机,对设备实施有的放矢的修理。这无疑是一种科学的修理方式,这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和做大量的基础研究才能得以实现。这也许是这种决策方式目前难以推广的原因。

化工企业压力容器由于有国家的强制性定期检验要求,检验工作开展得较早较好,随着人们对压力容器故障和事故发生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入,许多化工企业压力容器的修理决策,基本做到了以定期检验结论为主要依据,可以说正在或基本形成了压力容器的状态监测决策模式。

按规程结合实际加状态监测的组合方式。目前一些大型化工企业,一方面在总系统中选择一些大型、关键、贵重、出现故障事故对生产影响、危害性大的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另一方面对大多数设备按检验规程结合设备实际状况进行修理决策,尽可能使修理决策科学化。

设备检修论文篇(3)

2焦化厂机电设备检修维护的方式

改善检修、预防维修和事后维修是现阶段我国焦化厂机电设备主要的维护方式。事后维修是指在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当设备的各项性能和精度无法保证产品质量时才对相关的设备进行维修。事后维修无法有效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但企业检修人员日常的工作量较低能够有效降低维护的日常成本。事后维修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于对生产影响不大的机电设备,某些备用或者是使用率低的设备,当发生事故后时不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机电设备,当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地提供配件进行维修。预防维修是指按照相关的检修计划和设备状态而对机电设备进行检修,从而达到降低设备的事故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目的。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是预防维修主要方式。

1)定期维修。定期维修是指在规定时间的基础上实行的预防维修活动,具有周期性特点。定期维修是根据零件的失效规律和事先规定的修理间隔期、修理类别、修理内容和修理工作量而进行的。它主要适用于已经掌握设备磨损规律且生产稳定、连续生产的流程式生产设备、动设备、大量生产的流水线设备或自动线上的主要设备以及其他可以启动的设备。

2)状态检测维修。这是一种以设备技术状态为基础,按实际需要进行修理的预修方式。它是在状态检测和技术诊断基础上,掌握设备劣化发展情况,在高度预测的情况下,适时安排预防性修理故又称预知的维修。这种维修方式的基础是将各种检查维护和修理,尤其是诊断和检测提供的大量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正确判断设备的劣化程度、发生故障的部位、技术状态的发展趋势,从而采取正确维修类别。这样能充分掌握维修活动的主动权,做好修前准备并且可以和生产计划协调安排,既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又能充分发挥零件的最大寿命。因受到诊断技术发展的限制,它主要适用于重点设备以及利用率高的设备。改善维修是指通过对相关机电设备零件及结构框架等方面的改善,从而达到降低设备的事故率和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等目的。从定义可知改善维修分为两种一种是技术改造,另一种是结构改善。技术改造和结构改善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技术改造是为了提高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和产品精度而对设备的磨损进行补偿;而结构改善是指为了降低相关机电设备的故障率而对设备的总体结构进行改善。现阶段,随着焦化厂管理体制的不断进步,相关的机电设备主要采用预防维修制度。在进行设备维修时焦化厂根据机电设备相关零件的损坏周期和设备的故障周期,对相关设备制定相关的检修维护间隔期。当焦化厂相关电设备运转达到规定隔期时,为了防止出现机电设备的损坏事故并保持相关设备正常的技术状态,需要对相关机电设备进行相关的检修和维护,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降低相关设备的故障率。预防维修制度基本内容是计划检修和定期保养。检修能在焦化厂机电设备的磨损程度将要达到极限时,进行及时的修理工作或者是更换不能满足工作指标的零件,从而使焦化厂相关的机电设备达到良好的工作指标。做好机电设备的预防检修维护工作,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设备的故障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企业的生产活动。

3机电设备维修中面临的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在不断变化,与此同时焦化企业机电设备的升级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各种机电设备的种类样式越来越多,设备零件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各个厂家的设备维修保养措施又不尽相同。如果制定统一的机电设备检修的间隔期显然不科学,因为有的设备质量高不需要经常维修,有的设备精密度高需要经常地进行维护。为此要根据机电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检修和维护安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和物力上的浪费,甚至造成恶性后果。要根据机电设备的工作状况决定设备是否需要进行中修或者是大修。根据检修的间隔期和预计的工作时间制定相关设备的预维修计划。机电设备在进行检修时需要检测设备各项参数,但是由于检测花费的时间较长并且对检测设备的要求较高,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执行比较困难。大量机械零件的相互组合与协调运行使机电设备的各项功能得以合理地体现出来,但由于制作工艺和材质的不同,设备中每个零件的寿命不同。有时即使设备在进行定期维修时很多零件的依然在极限磨损的范围内。在某些设备进行大修时,不得不将很多没有达到磨损极限的零件更换下来,这就造成了大量的设备浪费。

设备检修论文篇(4)

故障检修是存在较早的检修方法,比较符合初期的思考模式,即在设备出现故障且不能正常工作时,才进行设备的修理。这种检修方法应用的时间较长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有很多弊端,缺点较为明显。缺点主要只有一下几点:(1)故障检修是事后检修,不能对用电事故进行预见分析,这使得只有出现用电事故后才能进行用电设备的故障检修,使工作人员的精神高度紧绷,影响工作的判断力。由于每次的用电事故都是无法事先判断和通知,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对生产和生活造成不便。(2)因为故障不可预见,为了能够尽量修复,就需要准备很多的设备材料和零件。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造成浪费,使得整个维修的成本增加。(3)当设备故障出现后,为了尽快的完成抢修,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就会很大,只能尽量的简化操作步骤,但在此期间常会出现失误导致安全事故。电是很危险的,在进行电力抢修时常会出现人身伤亡,使用故障检修会会增加事故的发生频率。(4)电力系统范围大,工作任务多,常是时间紧任务重,这就使得工作人员无法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检修,只能做到排除故障,解决当前问题。这样就会造成问题解决不全面,故障出现频繁,不仅工作强度增大,还浪费材料降低设备的使用年限。

2、计划检修的缺点

和故障检修相比,计划检修在故障预见性上有了一定的提高,是采用时间为依据,确定检修的时间和周期,并按照规定进行设备的检修工作。但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在发展初期设备较少的情况下,计划检修有一定的优势,随着电力系统的大范围覆盖,设备激增,这就使得计划检修必须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定期检修,但在很多时候是盲目的是无用的。可见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检修方法也要随着改变,计划检修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电力发展需求。(2)为了进行定期检查,就需要对设备实行断电处理,这就造成电路部分停止供电,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对电网的冲击较大。为了检修彻底,需要对设备进行周期的拆卸,在重新组装的过程中会留下安全隐患。(3)只要检修就要进行断电,停送电的操作过于频繁,检修手法不到位,没有特定的检修环境,使得设备损坏程度增加。(4)设备基数较大,即使是定期部分设备检修,也会影响到电网系统的部分工作,这就需要进行断电处理。当检修设备需要的时间超过电网能够安排的停电时间时,设备检修就要停止,就会影响很多检修工作的落实。在加上检修环境不理想,更是加重了设备的损坏几率。

二、状态检修的优点

状态检修方法是现行的较为广泛的检修方法,它是以设备的运行状态为基础,通过预测设备未来一段时间的状态,对是否发生故障进行评估。从这一点上看状态检修是可预见性检修,能够很好的补充故障检修和定期检修的不足,是比较可性的方法。

1、状态检修的状态管理在进行状态检修工作之前要进行设备的状态管理,将设备的初始状态记录下来,便于多角度的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可以制定出切实的养护方案和检修方式,提高设备的运行安全。进行设备管理工作可以提高设备故障的预测水平,使工作向少量高效的发展。

2、状态检修可以降低工作强度状态检修是根据预测来进行检修的,避免了定期检修的工作量,减少了工作成本。在设备的配件上,可以做到定性定量,避免了传统检修方法的盲目性,不但节省了存储空间,还可以节省设备的经费。

3、状态检修可以减少设备磨损设备状态检修是可预见性检修,不在针对全体的设备进行疲劳性的拆卸和组装,可以避免因不必要的检修方式造成的设备损害。状态检修只需对设备进行维护就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4、状态检修可以快速发现故障并减少计划性停电状态检修是持续的对设备状态进行记录的分析,一旦设备出现问题可以在初始阶段进行处理,做到及时排除限制故障的可发生性,对于设备的改进和故障的预防提供参考数据。由于装坛检修可以降低计划性检修,从而减少计划断电。这样不但提高的居民对供电的满意度也减少了电量的浪费,增加了售电的收入。状态检修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目前最实用的检修手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发挥作用。

设备检修论文篇(5)

(一)煤炭机电设备早期运行故障

煤炭机电设备早期运行故障主要发生在机电设备磨合时期,一般情况下不同类型的机电设备所需要的磨合期是不同的,磨合时期发生故障的概率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降低。该阶段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机电设备自身设计存在的缺陷、出厂时质量不达标及其使用的具体环境与机械自身不协调。

(二)机电设备运行中期发生偶发故障

机电设备运行中期一般情况下是其运行效率最高的时期,该阶段发生故障的概率往往是整个机电设备故障最低的时期,但是也会出现一定的偶发性故障,这些偶发性的故障往往没有任何规律。探究该阶段该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为煤炭机电设备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的使用规程及使用不恰当的机电设备中期维护方式等,要想降低该阶段的煤炭机电设备故障率,相关的人员应当从严把机电设备入厂时的整体质量,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使用机电设备及全面的做好机电设备的定期保养和定期检测工作。

(三)机电设备后期发生的磨损故障

机电设备后期发生的磨损故障的主要原因为随着机电设备运行时间的不断增长,其内部相关的零部件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上老化、磨损、疲劳及不同程度的腐蚀等情况,对于该些磨损故障发生时,相关的技术人员应当实现对于机电设备相关零部件的及时更换,并做好定期的检查维修及保养工作。

(四)机电设备发生故障的相关类型

煤炭机电设备发生故障的主要类型有五种,分别为:机电设备老化性故障,主要现象为机电设备内部零部件出现变质、老化、剥落及异常磨损等情况;机电设备松脱性故障,主要表现为机电设备内部零部件的脱落或者松动等;机电设备堵塞或者渗漏性故障,主要表现为机电设备出现漏水、漏气及漏油的情况出现,或者为发生设备堵塞的情况;机电设备损坏性故障,主要表现为机电设备出现变形、断裂、龟裂及拉伤等情况;机电设备功能性故障,主要表现为机电设备相关功能的减退及不同程度的失常等。

二、煤炭机电设备故障检测

现阶段煤炭机电设备故障检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为机电设备变频器故障检测与工况故障检测。

(一)机电设备变频器故障检测

在进行机电设备变频器故障检测的过程中主要为将机电设备各个工况检测点的相关数据传送给机电设备相关工况点和故障检测中心,然后通过故障检测中心相关的处理工作之后,做出相应的保护检测功能。在机电设备实际的运行过程当中每个变频器都拥有自身一个独立的电子显示器,能够将机电设备的电机电流、牵引速度及运行电压等相关参数直观地显示出来,其最为主要的功能是实现相关信号的传输工作,信号通过检测中心之后,检测中心会做出相应的故障处理信号,最后以图形或者文字的形式将所要表达的信号表示出来。

(二)机电设备工况故障检测

煤炭机电设备的工况检测是一种电脑计算机程度,该程序主要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检测。机电设备工况故障检测主要是为了发现存在于机电设备的故障或者为根据其中相关数据的变化实现对于煤炭机电设备内部相关故障的预测。如果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相关的检测设备发现了机电设备故障的存在或者潜在故障的存在,检测程序将会将相关的故障信息传递给机电设备控制中心,并且能够发出比较醒目的机电设备故障预警信号,煤炭机电设备日常维护人员收到该信号之后,能够实现对于相关故障的第一时间处理工作,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实现相关故障的预防工作,这对于降低由于煤炭机电设备故障发生而带来的巨大损失。

三、煤炭机电设备维修

机电设备维护及维修工作人员应当明确机电设备日常维护和计划维修之间的关系,所谓的机电设备维护工作是机电设备维护人员采取预防为主的相关措施,对煤炭机电设备进行全面的日常检测和维护,进而实现对于机电设备实际的运行状况及相关磨损情况的掌握,并且通过日常的维护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机电设备以外事故的发生。同时,当在维护的过程当中发现机电设备运行效率较低,磨损情况较为严重时,相关的机电设备维修工作人员就应当制定相关的计划维修工作,做好对于机电设备的相关维修工作。煤炭机电设备管理单位应规划好机电设备维修和煤炭生产之间的关系,因为在进行机电设备的维修过程当中必然会影响到煤炭生产的顺利开展,并且在维修的过程中也会消耗煤炭企业相关的财力及人力,尤其是在年终煤炭企业抓紧生产的过程中,相关机电设备的维修及必要维护工作给整个煤炭生产带来的影响往往较大,很多煤炭企业在该时段往往选择放弃机电设备维护,保证自身煤炭产量的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出现相关的机电设备在状态较差的情况下进行高负荷的运转给整个煤炭机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带来较大的影响。此外,煤炭企业应将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和定期检修工作相结合,应当全面的认识到机电设备的定期检修工作是机电设备日常维护工作的延续,日常检修工作是机电设备管理单位每天安排相关的人员实现对于机电设备每天的保养和检修,而定期检修工作是按照预先设备的日期实现对于机电设备更为全面的、深入的检修工作,在进行机电设备维护的工作当中,应将两者有机结合到一起,从而全面保证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机电设备维护相关人员在进行日常维护的过程当中,应全面的按照相关的规程进行操作,全面的提升机电设备维护工作的质量。

设备检修论文篇(6)

2加强电气设备检修的技术管理的方法

1)健全电气设备的检修技术管理制度。一方面,按照电厂的实际情况设计检修方案,开展设备检修,始终明白检修的目标,最大限度的降低设备故障,保障设备正常并高效运行,提高电厂的效益。因此,进行设备检修的前提是科学制定检修方案、健全检修制度,完善检修技术管理工作。检修制度的制定要坚持新的检修技术理念,按照现阶段的技术管理要求,多方考察方案和技术的可行性,增强创新性,以现代化的检修技术管理制度保证电气设备的良好运行。另一方面,针对具体的方案,还要确保方案的可行性,从而保证检修任务的完成。由于检修方案的可行性直接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转,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设备检修环节,必须对电气设备的故障原因进行仔细分析,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提高检修工作效率。

2)加强电气设备的检修技术的整体管理。前期管理方面,可以开展预知性管理,即采用原始、实时、准确的数据,以现代化信息处理方法展开数据预测,及时发现检修工作中的问题并解决,减少检修工作的盲目性,增强检修效率。例如,对于运行正常的监控设备,可以适量延长检修周期,如果数据检测出现问题,则需要增加检修频率。通过此种方法,使得电气设备的检修频率、强度等科学化、合理化,降低检修的无用功,节约检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在电厂的检修技术中期管理方面,可以定期开展座谈会,加强对电气设备管理的集中安排;或者开设专业电气设备检修技术管理部门,做好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建立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检修团队,提高检修人员的责任意识;在电气设备的检修管理制度制定上,要从实际出发,以一定的工作原则、目标为前提,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电气设备后期管理中还要完善资料保存工作,保证检修管理的规范性。此外,针对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以及效率低的问题等,认真总结原因、经验,调整好检修工作。

3)增强电气设备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综合素质。电气设备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综合素质能够影响检修工作的准确性、高效化。对于电气设备的检修人员必须实施高的工作要求,能够全面应对各种检修情况,对设备故障能够准确判别,可以进行独立判断并给予及时维修。此外,还要掌握专业知识,增强设备运行状态的辨识,这些综合的素质、技术需要长期的实践训练才能积累和拥有;对于设备的故障处理成本要进一步减少,尽量降到最低,提高迅速找出设备检修关键时间点的能力,提高电气的运行效率,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技能的培养方面还要做好专业技能培训,增强检修人员的电气检修知识和技巧,使其不断积累经验,提升电气检修人员的综合水平,保证检修任务的及时完成。

4)建立并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由于电气检修技术管理具有某种风险性,因此,一定要建立并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加强人员的风险管理教育和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隐患意识,这样对于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实施。培训内容主要有:员工的安全管理条例、设备操作管理安全制度等。培训中要将安全的意识和安全技术有机结合,真正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设备检修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1-0115-02

随着社会对电的依赖程度的加大,目前供电可靠性是供电部门与用户最为关注的焦点。为保证对用户的可靠供电,需要实时掌握输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以便及时对故障设备进行检修,避免故障的扩大化与严重化,造成大面积停电。早在2008年,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电业局作为试验点,开展了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至今已有将近5 a的时间,基本建立了状态检修体系构架。本文从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过程及此过程中的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做相应的理论分析,并以莆田电业局实施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实践为基础,概述现阶段供电企业开展状态检修工作的现状,找出我们在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方面的欠缺和不足,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形成一套适合现阶段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模式的配套方案。

1 供电可靠性的迫切性

早在几十年前,我国的电力事业技术还很薄弱、规模很小,国内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不高。但是随着我国的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规模的扩大,国内对电的用量的需求是越来越大,对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保证重要用户的安全、持续、可靠的供电,国家供电部门把电网中的用户按照停电带来的危害及损失程度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一级负荷是不允许停电的,一旦电网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允许切掉三级负荷,甚至是二级负荷,来保证一级负荷的可靠供电。但是停电将对后两级负荷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这将影响的人们的正常生活与社会生产。然而供电的可靠性主要是靠输变电设备来保证的,所以为了尽可能少的发生停电,应该首先保证输变电设备的可靠运行。电力系统中的输变电设备需要时常检修,如果采用传统的定期检修,可能会使得一些潜在的故障因素逐渐恶劣,最后发展成重大故障,造成停电。为解决输变电设备工作的可靠性,目前正在试探性的使用状态检修的方法,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参数来反映设备的健康与否,及时发现不正常的因素并及时对不正常工作的设备进行检修。

2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

输电设备的状态检修是指采用在线监测系统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把运行参数读入系统进行对应的状态评估、风险评估。评估的结果分为等级制,并不是只有好与坏两个极端,但是只有在最低等级下才进行检修。最终由相关人员对评估结果作出检修策略并实施检修。

2.1 状态检修的优点

状态检修与传统的检修模式相比较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传统的检修模式主要是计划性检修,每隔一段时间对设备做一次检修。然而这样的检修并不具有科学性,具有盲目性,有时候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在检修设备时可能设备根本就没有任何故障,对于有些设备经常的拆卸反而会增大设备故障的发生率。同时,这样的检修也加大了工作人员的误操作的概率。计划性检修还会带来检修过程中的损失,对于本身正常工作的输变电设备,如果停下来检修必须要切除部分负荷,这样对电力企业造成损失同时对用户也是一种损失。采用状态检修的模式就可以避免计划性检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状态检修是通过对采集到的状态参数进行状态评估,操作人员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制定检修计划。采取这种检修模式可以有的放矢的把握检修时间,针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可以及时制止,对于设备性能好的设备可以延长检修的周期,起到很好的经济性的效果。从上面对比来看,状态检修明显优于计划性检修,可以替代计划性检修。

2.2 状态检修的过程

状态检修主要包括三个过程:状态量的采集、状态评价、确定检修方法。其中前面两个过程都是靠信息自动系统来完成的,通过自动系统得到运行状态的运行状态分析结果,操作人员根据结果确定检修方案。

2.2.1 状态量的采集

状态量的采集其实就是运行参数的采集,这一步是状态检修的根本。当电力设备投入运行,它的运行状态总可以找到相应的运行参数对应,所以可以通过对运行参数的监测来反映设备的运行状态。状态量的采集主要是利用在线监测装置进行采集,采集的参数包括设备的电压值、电流值、功率值等物理量。采集装置将采集到的参数送入到系统处理单元进行数据处理。

2.2.2 状态评价

状态评价主要是延续状态量采集后的后续工作。电力设备的运行参数经采集后被送入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进行状态评价,通过评价的结果判断存在故障的风险性,综合风险性与检修经济性的双重因素来决定是否检修。

2.2.3 确定检修方法

根据状态评价的结果,如果需要检修,则在保障其他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条件下,选择损失最小的方法。

2.3 高压断路器的检修

在电力系统的发、输、变电环节中,高压断路器的作用至关重要。其功能主要是连接电力网络、电力设备并输送电能,开断正常电流及故障电流,以保障电力系统正常稳定的运行。目前用得最为广泛的高压断路器主要有真空断路器、SF6断路器。我局针对这两种断路器的检修提出采用状态检修的方案进行检修。

2.3.1 真空断路器

真空断路器由于灭弧性能好、结构简单,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真空断路器故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灭弧室中的真空度的下降,所以在状态检修的时候以灭弧室的真空度为状态变量。真空度的变化若在灭弧的范围内,即风险允许的范围内,则不用立即检修,否则则需要立刻检修,以免故障因素扩大,造成重大影响。整个过程的流程如图1所示。

2.3.2 SF6断路器

SF6断路器是用SF6作为绝缘气体及灭弧介质的高压断路器,属于气吹式断路器。目前在高压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因成本较高,在中、低压系统中用得较少。

SF6断路器的灭弧性能好、电寿命长、可频繁操作、维护量小等优点。但对密封性的要求很高,发生泄漏会使得内部压强变低。在状态检修中选择内部压力及分、合闸的时间作为状态变量。如果内部压力过低,低于了额定压力则需要检修,补充SF6气体至额定压力;如果分、合闸时间太长则需要检修,其检修流程如图2所示。

3 结 语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地发展,在电力系统中供电可靠性是越来越重要,同时对电力设备运行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电力设备的检修方案逐渐不能满足可靠性的需要,将被日益成熟的状态检修方案所取代。状态检修模式以实时运行参数为依据,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价,综合设备的故障风险性、检修经济性以及设备损坏带来的损失等多方面因素,最终决定是否检修。

莆田电业局是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试点,在这5 a内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采取状态检修模式不仅降低了人力、财力上的浪费,还充分利用了健康的设备,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输变电设备的工作价值。使得操作人员走出了传统的计划检修的模式,避免了检修的盲目性,并且还降低了误操作率。状态检修的推广与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目前还不是十分成熟,但在不久的将来状态检修将是保障电力系统可靠性运行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兰志成,刘玉会.浅谈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

[2] 吴红艳,刘建勇,王伟.水电站变电设备状态检修[A].2010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北京: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10.

[3] 张建彬,李睿,李红奎.架空输电线路设备状态检修探讨[J].经济策论,2011,(5).

[4] 汪海燕.电气设备的状态检修技术探讨[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05.

[5] 范青川.水电站机电设备状态检修综述[A].全国大中型水电厂技术协作网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北京: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05.

设备检修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电力系统各项输送、供电环节持续、高效的前提是整个电力设备安全高效运转,所以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持续高效运转,我们需要采取科学的检修方法。传统的计划检修方法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像不足维修、过剩维修、临时性维修以及频繁性维修、盲目维修等等,这使得企业每年在设备维修方面需要支付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检测方法——状态检修(CBM),一般情况下,科学的状态检修方法可以使电力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不低于5%,与此同时还可以降低30%的后续电力设备的检修费用,所以很明显,对于创新与完善电力设备科学的状态检修方法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1实现电力系统的状态检修的策略

1.1总结制定整体规划方案

从近几年电力系统的国内外状态检修发展的现状和成功的案例来看,应针对公司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分析、调查、推理论证,提出适合本公司需求的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

1.2完善状态检修的工作流程

与传统的电力设备检修模式相比,科学的状态检修模式是在设备管理理念上的一次重大突破,随着这种全新的检修方法的应运而生,必须也要有与之对应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要求,制定电力系统状态检修的技术、管理及实施的全方位策略,规范设备管理的全部信息,如:图纸、档案、设备台账、故障参数等基础数据,以为实现科学的状态检修奠定坚实的基础。

1.3可操作性的分析论证

可操作性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其中不仅要评价其可靠性,还要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否能完成了预定的使用效能是设备的可操作性分析,评定设备的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故障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能造成设备故障的所有因素,从而确定设备的故障发生概率。而经济效益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预测手段,主要是设备能否为我们创造所期待的经济效益。只有通过可操作性分析,才能得到最佳的状态检修方案,才可以使设备安全放心地投入使用。

2状态检修技术的发展

伴随着现代的故障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状态检修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由于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得其在工业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进而其理论和实践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探究,美国、德国、法国等一些国家都报道了相关的技术。能直接提高状态检修工作效率、与其密切相关的技术和理论主要包括设备的寿命管理、设备的可靠性分析、设备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信息管理以及决策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2.1设备的寿命管理

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之间,许多工业国家的电力系统都得到了极大地扩充,电力设备的使用时间大概在27年左右,伴随着电力设备的老化比例逐年增加,这就迫切的要求各电力公司考虑如何延长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状态检修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合理科学的安排设备的检修,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2.2设备的可靠性分析

机械设备在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称为可靠性。系统的可靠性数学模型在许多文献中都有过一定的介绍,主要包括马尔科夫模型和非马尔科夫模型。设备可靠性一般可用可靠密度函数R(t)来表示,由于设备的可靠性特征曲线似浴盆,故传统的电力系统设备的可靠性评估可以基于威布尔提出的浴盆曲线法,将强度和寿命理论与可靠性预测理论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使电力系统各部件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2.3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

故障在线诊断和离线分析技术的基础是设备状态检测。自七十年代初到现在,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已经从简单的故障机理与诊断方法的研究发展到了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制开发,目前为止,许多的专家系统暂时不能对设备进行自动诊断,还要依赖于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分析判断,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现有的知识还不能足够的反映设备的故障征兆与其对应的原因之间的映射关系。

2.4信息管理和决策

状态检修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检修体制,其是与多方面的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芬兰的IVO输电公司开发了一个变电站维修管理系统(SOFIA),该系统建立在对一座变电站的长期检修计划的基础上,从寿命周期费用入手,使用设备的状态模型来估计将来的状态,SOFIA通过考虑预算、设备的状态及检修费用的优选,降低了总的费用。在我国电力设备检修过程中,也应加强信息管理与决策工作的开展,以提高电力设备运营水平。

3提高电力设备状态检修专业人员的素质

状态检修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具备高素质的电力检修专业人员,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计划性检修只要求技术人员熟练掌握一个专业方面的知识,而状态检修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它不仅要求技术人员具有各单位、各级技术部门的全面专业知识,能掌握故障分析和状态检修监测的手段,更要求其要具备独立的判断能力、综合评价设备健康状况的能力、参与检修决策的能力以及较强的事故处理能力等,这就是现代所说的“一专多能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确保高的整体效益和设备利用率,将设备运行过程中设备的故障处理和设备检修花费地经费控制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点,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对检修员工进行“一专多能”的专业培训,造就一大批既懂得设备的管理维护,又懂得对设备的工作状态、健康状况作出正确分析判断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设备科学的状态检修是一种全新的设备检修理念下的系统工作,为此他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指导,高素质复合型的的人才作支撑,合理科学的体系作后盾。随着电力系统的日渐庞大,企业更加重视经济效益,供电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而采用先进的状态检修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电力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很大程度上避免故障的发生,还可以节约开支、提高其经济性。因此采用和发展现代化的状态检修模式,是电力设备企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突出表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与要求。

设备检修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企业作为国家经济战略中的先行企业,如何来提高供电质量的安全可靠性,如何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水平,是当前电力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显然,之前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了,如何来改善供电设备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如何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的事故发生率,是目前我们电力企业急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

二、传统周期性检修中存在的问题

1.不从设备的实际状况出发,一律按预先规定的检修周期执行检修,这样在“量”上往往表现为检修过多和检修不足,在“质”上有时还表现为负效应,这样就会直接导致出现变电设备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以至于使设备“不修还好,越修越坏”,从而危及电网安全。

2.因为计划检修需要长时间停电,停电的次数也较多,使检修工作所需时间较长,从而使事故发生的几率增大。目前电力企业主要是超量检修,这样使一些本来完好的设备损坏,而且还会增加误操作、误接线和误碰的概率。

3.电力企业所需要维护的变电站和设备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多,但是检修人员和检修成本不可能也同比增长。如果依旧按照计划检修的检修方式来运作,肯定难以满足各方面要求,从而使检修的质量和电网、设备的安全受到影响。

4.现在设备寿命的故障规律与计划检修周期存在很大的差异。通过大量的中外设备统计资料可以发现:所有的设备在使用寿命周期内的故障率曲线都是一条向下凹的浴盆状曲线,所以在电力设备的整个使用寿命期内按照统一的周期性检修制度执行检修不科学,而且这也与设备的客观实际情况不符。

三、加强变电系统状态检修的措施探讨

状态检修遵循的原则是“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状态检修的流程是根据电力设备状态的综合评价结果,周全考虑设备的风险因素,从而制定合理的设备检修计划及检修内容。因此状态检修开展的核心就是设备的状态评价。状态检修的主要任务就是充分保障电网和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并且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在此前提下,状态检修以电力设备的状态评价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提升电网安全水平为目标,通过加强基础管理的手段来规范电力设备的管理流程以及落实安全责任,并且加强电力设备的运行监视和运行状态分析,消除设备周期性检修及维护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从而提高检修及维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保证供电可靠性和设备的良好状态。

1.掌握设备的初始状态。状态检修需要清楚地掌握设备的初始状态,综合起来主要是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充分保证设备在初始时有着良好的健康状况;另一方面则是要求在设备投入运行之前,对设备各方面参数有着比较清晰的了解,并尽可能多的掌握设备信息。

2.加强设备运行状态的统计分析。状态检修主要是通过对设备状态的分析对比,从而确定是否要进行检修和维护。所以加强对设备运行状态的有效统计分析,有利于指导状态检修工作的开展,可以更好地保证系统和设备的安全。其主要手段则是根据以往的设备缺陷,充分考虑新设备应用等情况,及时将新的运行状况汇报,从而建立健全设备缺陷分类定性汇编,并且在系统中应用先进的检测设备

3.制订完善的状态检修工作流程。状态检修总体来说是一项非常复杂繁琐的工程,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规范来实现设备的状态检修。即需要一整套的管理体制、方法机制、技术手段、保障体系等来维持状态检修的开展。

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的核心是如何基于对设备状态评估的结果,制定出经济、合理的维修、试验计划。设备检修的目的是通过检修消除设备缺陷,使设备恢复健康的运行状况和出力,从而保证设备在检修周期内稳定可靠运行。因此要顺利对变电设备实施状态检修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专业管理模式,必须转变到新的管理模式上来,并且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要求。从而根据在线监测采集到的设备运行状态的信息,对比分析,然后对变电设备的整体状况进行评分,再根据评分值来判定设备的健康状况,并以此为依据适当延长或缩短设备检修周期。

对设备状态评分所依据的信息主要包括试验数据、运行工况、在线监测数据以及设备缺陷、检修等一些相关数据,这些数据统称为状态信息。对设备状态目前主要采取综合分析、加权计算的方法进行评分,并且实施百分制评价,这样更有利于清晰明了的体现出设备的健康状况。而针对一些重要的信息,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加权系数,并通过计算分析,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分析工作的效率及准确性。

四、状态检修的建议

1.注重运行、检修、试验数据的分析

利用生产MIS系统实行设备数据的动态微机化管理。 逐步建立以计算机技术、专家系统等为手段的设备状态判定系统。

2.加强对运行和基层检修部门的人员培训

提高一线人员分析和判断设备状态的水平,避免走入状态检修就是不检修或事后检修的误区。按照 《变压器状态检修规定》、《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规定》、《继电保护状态检修规定》等技术规范,每年组织专题会议分析设备状况。

3.以可靠性为中心,实现设备最优化的状态检修(RCM)

开展设备状态监测、检修工作,并不能完全替代原有预防性试验等传统检测方法,而是注意两者的异同之处,将其有机结合。 可根据变电设备的重要程度,分别采用TBM、CBM、PDM的方法,使检修合理化。

4.状态检修的关键在于如何及时、正确判断电力设备性能、状态。充分利用新技术开展在线或离线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提高故障诊断的实效性与准确性。 目前重点开展红外热像检测、局部放电检测、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及断路器机械特性在线监测技术。

5.研究变电设备技术参数与运行工况的关系。建立一套完善的设备状态判据,并使状态判据量化和具有可操作性。

6.推行大运行、大检修生产体系建设 ,注重运行、检修、试验数据的积累,加强检修与运行的数据融合。

7.在目前设备状态监测手段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必须大力开展带电测试等外部诊断方法,结合预防性试验、运行巡视、停电检查等传统手段开展状态检修工作。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电力企业定期检修必然会被状态检修所取代,从而成为输变电设备有着独特优越性的主要检修方式。输变电设备状态的检修是输变电设备检修中的重点部分,在实施检修过程中,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状态检修质量,成为实施状态检修的关键。所以,我们应该加强状态检修过程中设备状态的评价,努力提高对设备状态评价的准确性,确保状态检修达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凌,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分析与实施[会议论文] 2010 - 2010年全国发电企业设备检修技术大会

[2]王世祥,变电二次设备状态检修信息系统构建[会议论文] 2010 - 2010年全国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交流研讨会

[3]梁文焰,南宁电网变电设备检修现状及状态检修信息系统建设情况[会议论文] 2008 - 2008年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

设备检修论文篇(10)

关键词:

机电设备;优化检修;电厂

引言: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生产用电和生活用电需求大大增加,巨大的用电需求必须确保电厂发电的稳定与安全,而要保证电厂运行的安全与稳定,电厂设备检修工作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传统的设备检修方式以计划性检修为主,使得检修工作失去主动权,无法满足实际设备状况,存在效率低下、质量差、消耗大的问题,为此不得不应用新理论和新方法来优化电厂设备检修工作,进而提升电厂设备检修的质量与效率。

一、当前电厂机电设备检修现状

1、检修工作缺乏稳定性

电厂设备检修工作中依然保留传统的检修方式,将设备运行与检修分离,虽然电厂有专门的设备维修部,但是设备运行部门与维修部门分工不明、权责不明的问题,使得检修工作不能稳定持续运行。比如设备出现一点小故障时,检修工人不能及时处理,使得检修工作中断,进而影响设备运行效率,同时损害了电厂的经济效益[1]。

2、检修工作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众所周知电厂设备运行久了就会折旧,使用寿命就会减少,机电设备使用到一定期限后必须进行固定的检修与保养工作。如果在机电设备检修过程中存在遗漏或检修不到位的问题,就好比在电厂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这类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极有可能是部件损害严重、水轮机超速等,最终损害电厂的经济效益。

3、检修工作缺乏科学性

很多发电厂在机电设备检修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计划检修方式,这种方式就是根据设备的结构、安装工艺以及运行调试等状况进行定时检修,有计划地设定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这项检修工作由电厂生产部门复杂。但是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是随机的、突发的,而计划检修方式不具备动态性,定期维修需要对设备进行大拆大装,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机械设备,并出现反复拆卸的故障问题,且找出安全隐患的概率较小,因此计划检修方式缺乏科学性[2]。

二、机电设备优化检修在电厂中的应用

1、革新检修理论

电厂机电设备的优化检修就是在机电设备的稳定与安全的基础上,对机电设备进行可控制性的、可维修性的科学化选择,这种优化检修方式是综合多项检修方式的结合版,它综合了改进性检修、状态检修、定期检修以及故障检修多种方式,既保证了设备检修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还大大提升了设备的可靠性,确保电厂发电设备的持续有效运行。全新的检修理论的运用能够科学有计划地安全检修工作,全程动态性掌握设备运行现状,并且合理评估设备运行状态和运行稳定性。然而优化检修理论并不会单纯在检修方法上的革新,它是从全方位的角度革新传统的检修方法,主要表现在检修人力资源、检修设备资源、检修项目内容、检修模式、检修周期等方面,最终确保检修工作的全面革新优化[3]。

2、采用全员设备维修

全员设备维修是指将多种维修方式综合运行的方式,重在调动电厂包括生产、设计、检修等所有部门在内的所有员工参与的检修活动,以维护电厂机电设备安全有效运行和提高生产系统效率为最终目的,从生产系统整体出发将设备故障、损耗防范于未然。全员设备维护管理主要包含五个方面:一是设备导入层。这一层面将机电设备导入后,对机电设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审批,做好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与购买,然后对导入后的设备进行调试、验收,最后将其投入服务。二是设备使用层,这一层面注重设备操作和日常关键点的检修。三是设备保全层。主要包含自主保全、定期检修、预支检修、事后检修四个部分。四是设备改善层面,主要针对设备的性能、功能以及保全性进行优化。五是设备退役阶段,这一阶段机电设备使用寿命快终结,这一阶段要对设备进行再改造或零件回收再利用。

3、运用可靠性维修

可靠性维修是一种效益高成本低的检修方法,他是在优化检修的基础上以确保机电设备可靠性为核心的检修方式,以机电设备和电厂系统经营目标为主,从而选择最适合电厂设备的检修策略,进而帮助电厂提高设备检修效率,确保电厂发辫安全稳定。

4、贯彻风险维修

风险维修在优化设备检修理论中属于至关重要的部分,首先要根据设备评估其风险,然后科学选择检修方式。风险维修与事故维修、状态维修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确保机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并有效降低设备检修的成本,从而达到优化检修制度的目的。风险检修还可以结合当前高科技实现智能化管理,全方面监控风险点,进而持续化保证点成运行的稳定安全。

三、结束语

电厂机电设备检修优化的核心就是选择最科学、最合适、最经济的检修方式,以保证电厂机电设备安全、稳定、有效运行为前提,最大限度节省开支,通过革新检修理论,引进全新的检修技术,提高自身风险意识和检修水平,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韦电.关于机电设备优化检修在电厂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科技,2014,11:143.

上一篇: 电影评论论文 下一篇: 能源动力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