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0 16:07:58

骨科护理论文

骨科护理论文篇(1)

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管理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如护理管理部分定期检查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反馈进行整改。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管理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计划:健全相关制度,规范护理行为。完善护理质量检查及考核标准,做到量化、细化、实用、方便,有利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三级网络,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士),成立压疮监控、护理风险防范及静脉治疗等三级管理小组。制定每周、每月的工作及学习计划;②实施。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细化每个岗位、班次及程序应承担的任务和责任,切实把好护理质量关。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病区基础护理工作,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正确执行医嘱,为患者提供护理专业技术服务,保障患者安全。按照卫生部最新护理文件写作规范要求,加强和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提升护理文书书写水平,确保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加强急救药品及器材的管理,做到定数量、定品种、定点放置、定人保管,每日核对,班班清点,确保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注重年轻护士培养,加强“三基三严”训练,建立日有提问、周有查房、月有讲座、季有考试的长效机制;③检查。根据护理质量管理目标,采用随机检查、定期检查和自查相结合,寻找护理质量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④处理。对于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限期整改,并落实整改效果,彻底纠正。

1.2评价方法

入组后第6个月,评价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主要包括病区管理合格率、一级护理合格率、急救物品合格率、常规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常用护理表格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达标率和住院患者满意度达标率。

1.3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

2结果

对照组病区管理合格率90.23%、一级护理合格率95.12%、急救物品合格率97.00%、常规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99.00%、常用护理表格合格率90.24%、护理技术操作达标率90.78%和住院患者满意度达标率90.36%。观察组患者病区管理合格率98.97%、一级护理合格率98.26%、急救物品合格率100.00%、常规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100.00%、常用护理表格合格率98.95%、护理技术操作达标率98.92%和住院患者满意度达标率98.00%。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考核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0、8.90、6.03、5.15、11.84、9.72、8.78,P<0.05)。3讨论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护患对服务供需的矛盾加剧,而护理质量在护理服务中就成为弱化矛盾最关键的因素。PDCA循环在一切管理活动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工作的循环过程,能使护理人员科学地安排工作内容,加强护理效率和提高工作质量,也有利于各项工作目标的完成。随着中国医疗体制和医学模式的改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研究将PDCA管理循环模式应用于骨科护理管理中,结果显示病区管理合格率、一级护理合格率、急救物品合格率、常规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常用护理表格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达标率和住院患者满意度达标率等均得到不同的提高。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使骨科护理人员在护理质量控制中有的放矢、有始有终、目标明确、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对患者的诉求、护理中的差错事件、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以及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总结,对于护理经验的总结具有连续性、系统性,能够不断提高护理质量。PDCA循环能够使小组成员间主动承担管理任务和解决问题,培养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PDCA循环虽然分为4个阶段,但是存在一定的交叉和渗透,紧密衔接,不是截然的分开,体现了护理质量管理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目前,许多护理管理者还将PDCA与其他多种相关管理模式相结合,如牟宝华等在品管圈实践活动中结合应用PDCA,每月按既定计划对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查找问题及原因,使护理管理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骨科护理论文篇(2)

1.2评价方法

在实习结束后,对实习生进行考核,总带教老师出卷考核护生专科知识和专科操作技能,且总带教老师向各个带教老师发放问卷调查表,在课堂笔记、服务态度、病历书写、工作能力4个方面考核实习生的综合成绩。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技术操作、综合成绩这3个单项,每项的总分为100分。

1.3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2结果

实习结束后,观察组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出科综合成绩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骨科护理论文篇(3)

2护士技术方面

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合格是我国在医疗方面发生纠纷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的医疗人员还比较年轻,在骨科护理方面还没有熟练的技术操作和相应的临床经验[4-5]。一旦发生紧急事件,医护人员就变得手忙脚乱,不知道该用什么措施对患者进行应急处理;而当发生复杂的情况时,医护人员又不知道该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另外,一些医护人员的业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还不过关,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不能用相应的专业服务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而一部分医护人员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掌握还可以,但是不能把它们与实际的护理工作良好的结合在一起,依然不能做好护理工作。对于此种情况,各个医院应该对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更高的要求,对她们进行集中的培训[6]。同时在医院内部营造一些模拟的护理环境,以增加骨科护理人员的实际临床经验,并且对于特殊的护理知识和技巧进行深入的指导,从而增强医院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的医护人员的水平,构建骨科护理的人才梯队建设。在人才梯队建设中,帮助护士进行职业规划,保障护士的成长及职业的满意度。在工作环境方面,为护士提供发展的机会,鼓励护士进行中高级职称考试。创立与专业技能挂钩的薪酬制度,激励专业技能的提升。根据相关的培训及人才建设,构建学习型的护士制度,促进护士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共同提升的良好氛围。

3医院制度方面

就我国目前的医院制度方面,许多医院的制度还不是很完善,这就造成了很多医院在护理监控系统方面有很多的漏洞,致使医护人员无法完成必要的护理工作。不仅如此,一些医护人员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经常对自己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失误进行隐瞒,并且其护理工作也不符合医院在骨科护理方面的规章。对于此种情况,医院应该先对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究,找出整个制度的漏洞并加以完善,使相关的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时候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章进行工作。此外,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要严格的贯彻监督工作,把监督检测放在整个护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对医护人员护理工作中的失误进行及时的整改,综合提高整个骨科护理的水平[7-8]。

4医护人员责任心方面

骨科护理工作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护理,其患者的突况、治疗后遗症、收口感染等方面的问题都比较多,这就使得骨科护理工作更加的繁重,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和技巧[9]。但是在实际的骨科护理中,一部分医护人员没有足够的责任心,对骨科患者的病情随意观察;病情信息的记录也不全,大部分的护理记录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非常相似,而且在书写方面也不能满足相关的标准;在对待患者和其家属态度上也不够热情,对患者心中的问题和疑惑视而不见,和患者之间只存在基本的交流,没有更深层次的交流。对于此种情况,各个医院在以后的骨科护理工作中,应该先对相应的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教导,让她们深刻的认识到医护人员拥有责任心的重要性。并且在护理工作进行中,应尽可能的对患者及其家属热情,耐心的解决他们心中的各种疑惑;其次,医护人员应该密切的关注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并做好日常的巡查工作,详细的记录患者病情。一旦患者的病情发生突变,先进行应急处理,然后立刻上报;最后,医护人员应该在护理记录的填写方面,尽量的进行规范操作,并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做好骨科护理的在记录方面的管理工作。对于医院来说,应该组织相应的医护人员集中的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提升全体医护人员工作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监督,定期的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医护人员的护理记录,端正所有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在工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医护、护患沟通,护士多与医生沟通,保持病历书写的一致性,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以便掌握与病情有关的第一手资料。提高收集患者资料的准确性,对护理文件书写及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10-11]。

5患者健康教育方面

对于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是给患者的康复训练做铺垫的。但是在目前的骨科护理中,对于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还不完善。相应的医护人员一味引导骨科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而忽视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得患者在康复训练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不利于康复训练的开展[12]。对于此种情况,相关的医护人员应该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知,积极的对患者灌输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让患者了解到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和核心内容,增加患者的心理素质和对抗自身病患的勇气。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时候,应该结合患者骨科疾病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合适的健康教育。不仅要注重健康教育的教导情况,还要注重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

骨科护理论文篇(4)

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骨科病房共收治患者1884例,骨科患者全部实施人性化护理.1884例患者中男1308例,女576例,年龄12-78岁.平均35.2岁.所有病例均为住院治疗患者.主要是各类骨折、椎体骨脱、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膝骨性颈椎病以及骨质疏松症等手术和非手术患者.

1.2方法

1.2.1礼仪化护理

礼仪不管在那种场合都是一个文明的象征,在我科对礼仪方面的护理也是有严格的要求的.首先,对于一些电话式的询问要注意礼貌性用语的使用,并且要轻声细语,让别人感受到重视他的电话.其次,在病人入院的时候,要耐心的给病人讲解病房环境与住院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在给病人安排病房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满足患者对病房的要求,安排好病房后在对患者病情测量的时候,要先介绍下自己,让患者有一定的了解;再次,在称呼患者的时候,要采用尊称,对患者要保持微笑的服务,不能让患者感受到不满情绪,对患者进行检查的时候,要先敲门,礼貌性的问候,然后实行相关的护理操作;最后,患者出院时,相关的责任护士要和患者或者是患者家属做好交接仪式,要提醒患者要注意的事项,发放我科的联系方式,能够及时的了解患者出院的康复情况,在为患者办理好出院手续后,祝贺患者康复.

1.2.2规范化护理

规范化护理就是在患者救治的这段时间尽可能的减轻患者身体痛苦以及心里负担,让患者处于一个平静的状态.一般针对骨科科室收治的病患者大多数都是骨折的,患者常会忍受到巨大的疼痛感,而在医院治疗的时候,医院护理要注意几个方面的细节问题的考虑:首先,减轻患者对整治的恐惧感,平复患者心理.其次,护理人员要随时了解患者各个方面的情况,从患者利益出发,减缓患者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感.再次,解释患者伤病的情况与主管医生的技术水平,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减轻了思想负担,使他们更能够放松的接受治疗.最后护理人员对患者提出的疼痛问题性质和病情情况正常性的疼痛范围和时间要及时的进行说明,减少患者的担忧,并且主动的协助其恢复,使患者早日康复.加强对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使护理人员能够全方位的适应岗位,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心的住院环境,同时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理人员礼仪的培养,人性化的发展医院护理,明确护理人员的服务性质,转变服务理念,发挥护理在医疗中取得的最大的成效.

1.3按需护理

1.3.1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是手术开始前的一个基础,为手术的成功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术前要尽可能的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和增加信心,稳定患者情绪.术前准备工作主要有:第一,护理人员要简单的介绍相关的一些病情情况和手术情况,使患者能够做到大致的了解,不至于由于未知而引发的恐惧;第二,对于特别的一些患者,可以适当的运用镇静药物帮助他们度过这个时期;第三,主管部门要对患者术前准备有个详细的分析,解释它的重要性,同时对在术中如何能更好的配合医生治疗有一个说明,当然也要讲解一些术后情况,特别是术后的一些需要特别注重的方面.使患者能动在最短的时间内减轻病痛,让患者恢复健康.

1.3.2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直接影响患者恢复程度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在手术后,当患者麻醉过后,要及时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麻醉后者运用止痛药物,缓轻患者术后的疼痛,同时护士要对患者手术情况要说明,对术后出现的一些基本的、正常的身体情况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说明,使患者和患者家属能够最好预防工作和保护措施,同时护士也要及时的观察和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的向医生反馈信息,更好的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1.4全责护理

有部分骨折患者为因为突然的行为不便和疼痛,使患者所面对的精神压力提高,有些患者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和性格暴躁等.这要求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患者的心理情况,予以谅解,并且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的沟通,使患者与医院人员建立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关系,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有利于后期的治疗和护理.对一些非骨折患者的护理要加强重视,因为这些患者由于病情的特殊性,需要长期住院,这给患者身体和心理方面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往往使他们对后期的恢复缺乏信心,不能积极的接受治疗.对于这类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有针对性的对其心理进行辅导,缓解他们的承受压力.通过沟通和细心周到的照顾,取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感受到关心,建立患者的信心.对家属进行病情的分析和以往这类病情的最后恢复情况,缓解家属的压力,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对患者和患者家属普及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保护措施,加强基本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在医疗护理和家属共同的协调、配合下增加患者的抗病信心.

2结果

骨科在对2012年8月-2013年8月这段期间住院的病人、护理人员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病人的满意度和护士的职业满足感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骨科护理论文篇(5)

本组抽选2013年3月~2014年3月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中医院住院部收治的264例骨科病人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男178例,女86例,年龄14~72岁,中位年龄(27.6±5.1)岁,住院12~31天,平均住院(25.3±5.4)天。股骨颈骨折30例、盆骨骨折125例、胫腓骨骨折41例、脊柱骨折12例,肱骨骨折34例,其他骨折22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办法,将264例病患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2例。两组的年龄分布、性别构成比、疾病类型以及住院时间等资料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部患者均能独立完成相关调查,并对研究知情。

1.2护理人员

本组共有15名女性护理人员,年龄22~40岁,平均(29.21±3.16)岁;文化水平:本科4名,大专8名,中专3名;工作时间:2~7年,平均(4.57±2.91)年;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8名。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管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人性化护理方案。一般护理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疼痛护理、给药护理、并发症护理、康复护理等。人性化护理则包括心理干预、健康知识宣教、个性化环境创设、个性化饮食指导、个性化康复方案实施等。

1.4护理观察指标

研究的观察指标有4项,分别为焦虑心理评分、抑郁心理评分、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及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其中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进行评分,SAS评分越高表明焦虑情绪越严重,SDS评分越低表明抑郁情绪越严重。护理纠纷例数根据护理部的记录进行统计。满意度通过向病人发放护理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调查,主要就本次治疗的服务态度、护理内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

1.5数据处理方法

本组全部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两组实施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更明显,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护理纠纷率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骨科住院病人大部分伤势较重,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康复周期长,护理质量的好坏对康复效果有较大影响,因此骨科护理的工作量大、要求高。传统的骨科护理更注重对疾病的护理,而对病人的心理缺乏关注,这极易引起病人对护理的不满。而且部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不注意操作力度,动作粗暴,导致病人出现疼痛、出血等不良症状,因而引发较高的投诉率、护患纠纷率。相比于传统的一般护理,人性化护理方式在护理管理中独具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人性化护理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注重人的需求,护理操作过程中,更强调动作的人性化及规范化,尽量提高病人身体、心理的舒适度,使其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怀,对医生、护士产生信任感,不但能够建立起友好型的护患关系,还能提升病人配合护理的依从性,有助于疾病较快地康复。②在护理管理中强调人性化理念,能促使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观念,掌握正确的护理技能,激发更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让病人获得更优质的服务。③人性化护理能够较大程度满足病人各方面的需求。使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提高,间接提升了医院的服务品牌,帮助医院吸纳更多的医疗资源。临床相关研究显示,大部分骨科患者对预后效果存在担忧、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为了改善骨科临床护理的质量,本院对骨科住院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方式。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①树立人性化理念。通过开展相关培训课程或者讲座,促使护理人员对人性化护理有深入的认识,树立以病人为护理核心的观念,掌握相关护理技能、技巧,并指导其如何在临床护理中实践。②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或者在手术前,针对病人的具体疾病类型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让病人对自身的病情以及治疗过程有充分的了解,缓解怀疑、担忧等不良情绪;而对于负面情绪较严重者,由专业的心理辅导员实施心理干预,改善焦虑、抑郁症状。护士要多鼓励、开解病人,提供一些成功的病例供其参考,增加病人的自信。③创造个性化的病房环境。传统的病房环境管理更注重卫生方面的整洁、干净,在人性化护理模式下,更注重创造令病人感觉身心舒适的环境。例如,骨科病人大多行动不便,需要长期卧床休息,长时间待在病房狭小的空间内,较易产生厌烦、焦躁情绪,这对疾病康复非常不利,所以要全面考虑到病人的需求,在保证较好卫生状况下,完善病房的设施,营造温馨的氛围,例如,提供一些书籍、之类的娱乐工具,播放病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或者播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这样的环境对开阔病人的心境、改善焦虑、改善抑郁情绪有较积极的作用。④根据病人的病情及康复情况作出详细的饮食指导,有助于身体的迅速恢复。建议病人多食用清淡、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营养食物,禁止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⑤个性化的康复指导方案。骨科病人大多存在康复期,这是帮助肢体恢复正常活动的重要阶段,恰当的护理能够令康复锻炼的效果事半功倍。由经验丰富的康复科护理人员先对病人的肢体活动功能进行评估,然后依照评估结果制定较具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并监督、协助病人完成计划。本组研究中,实验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人性化护理措施,结果显示,实验组病人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抑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人性化的护理能够较好地改善病人的心理状况,使其自信增加,更积极地配合治疗、护理;在护理纠纷方面,实验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而,实验组的满意度评分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

骨科护理论文篇(6)

我院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间诊治的1240例骨科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84例患者中,266例为男性,218例为女性;年龄在15~97岁之间,平均为(46.3±2.6)岁;骨折类型:210例为上肢骨折,154例为下肢骨折,78例为脊柱骨折,42例为其他;观察组的756例患者中,402例为男性,354例为女性;年龄在17~98例之间,平均为(46.3±2.8)岁;骨折类型:342例为上肢骨折,240例为下肢骨折,108例为脊柱骨折,66例为其他;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具体包括常规手术护理、治疗护理、常规康复指导等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具体包括:(1)入院护理。患者进入医院后及时对病情继续拧了解,正确评估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同时制定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2)评价患者的安全隐患。年龄超过70岁的患者可能出现跌倒及坠床的危险,因而患者入院后应及时对跌倒几率进行评分,对于高危人群应该增加窗栏,同时嘱咐患者家属不可私自将床栏取下,不可自行翻山,以免因血压波动导致摔倒。(3)并发症护理。①皮肤护理;②预防静脉血栓;③预防肺部并发症。

1.3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4.2%,对照组为12.4%,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7.6%,对照组为88.4%,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科护理论文篇(7)

1.2即时有效的录入护士携带PDA到患者床边,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数据进行采集时,信息可直接保存到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中,系统即时生成体温单,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医生的诊治提供了实时准确的数据。

1.3利用条码识别功能,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可将医嘱进行拆分,并可打印出带有条码的执行单,执行单上的条码和患者腕带上的条码一一对应,从而快速识别患者的身份,使护士在患者床边的查对工作更加准确、简单,更易被患者接受,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1.4利用腕带功能,确保治疗安全患者办理入院时,护士利用患者的“标识牌”———腕带,确认患者入院身份信息。在护士为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PDA无线扫描功能对患者身上所佩带的腕带和输液贴进行有效核对匹配,系统核对医嘱信息正确后才可显示医嘱保存成功并同时保存了医嘱的执行时间及执行者的签名。此功能还适用于护士发口服药及对患者的各种标本的采集,真正做到了“三查七对”。

1.5自动获取信息,录入方便省时“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要求减少护士进行护理文书书写的工作量,节约书写时间。护士利用PDA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信息进行床旁采集,避免了反复转抄带来的差错,省去手写记录过程。从而使得护士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骨科的护理工作中去,提高了工作效率,获得了较高的患者满意度。

1.6规范了护理行为,加强了护士的法制观念,登陆PDA系统时护士需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在执行医嘱时,PDA会自动记录下该医嘱的执行时间及执行者姓名。PDA的应用不仅规范了护士的行为,为护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资料,还避免了医嘱执行过程中责任区分不清及执行时间随意无序的工作状态,同时加强了护士的法制观念,提高了责任意识。

1.7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护理管理水平PDA的应用,使骨科护理管理更加严谨和规范。以数据为依据,实行对个人及全体护理工作的绩效考评,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促进科室护理管理科学化、正规化进程。护士长可以随时掌握全科的护理工作动态情况,使护理管理质量控制深入到医疗护理过程的每个环节,及时发现医疗护理过程中各环节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加大了护理管理的深度和力度。

2使用PDA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设备自身的不足PDA虽然携带方便,但存储量不够大,使图像传输受到一定限制,并且屏幕小,可视信息量少,待机时间短(约4小时),有时可能导致大量信息的读取不方便,这些问题尚需进一步改进。

2.2无法全面做到“无纸化”PDA录入生命体征后,系统可自动生成体温单,但不能自动生成护理记录单、生命体征记录单、血糖记录单、各种常用告知书、风险评估单以及健康教育记录单等常用的护理表格,无法做到真正做到“无纸化”。

2.3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不足主要包括:①数据传输时间过长,信息易丢失;②无法实现医嘱的提取、转抄、校对功能;③无法分阶段选择床号;④体温单内无物理降温等技术问题,使护士在实际执行医嘱过程中往往做不到与治疗信息同步录入,违反了真实记录的原则,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在人员培训方面,护士参加PDA培训的课程较少,厂家提供的技术人员有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给骨科护理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导致护士不愿意使用PDA。由此可见,有效的人员培训与考核、PDA硬件的优良性与网络问题是影响护士接受PDA与否的重要因素。

骨科护理论文篇(8)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永恒话题,护理风险管理是对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的识别、评价,并寻求处置对策和科学管理[1],是确保护理质量的核心决策[2]。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老年人接受骨科手术的几率趋于增加[3],而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着其他各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动脉粥样硬化、慢性气管炎、老年痴呆等;加之骨科病种复杂,治疗方法各异,康复时间较长,自理困难,近年来新技术、新项目又不断地开展,因此,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风险相对增加。近两年在护理工作中,针对老年骨科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制订并落实各项风险管理措施,确保护理质量,有效规避护理风险,体会很深,现介绍如下。

1护理风险的相关原因分析

1.1老年患者的特殊性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其他各种疾病,一旦受到外伤,不但机体防御功能受到破坏,引起病理变化;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易引起其他组织器官连续性病变,如脑血管意外、心梗等。老年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关节位置觉、痛觉及冷热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许多研究资料显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人,其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3]。

1.2骨科患者的护理风险

1.2.1压疮患者因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康复时间长,或护理未到位,如未及时垫海绵垫、未定时给予翻身及床单元未平整清洁等易使患者形成压疮。

1.2.2跌倒、坠床、烫伤因骨折后自理困难,行动不便,易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骨折后患肢感觉相对迟钝及年老体弱等原因,使用热水袋保暖时易发生烫伤。

1.2.3输液外渗骨科患者多用20%甘露醇脱水、消肿,因该药为高渗液体,如输液时外渗,处理不及时,易出现局部软组织坏死,甚至引起各种纠纷。

1.3护理管理风险因素分析

1.3.1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滞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法制日渐完善,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受传统护理习惯的影响,护士多按医嘱被动工作,对潜在的、无形的工作重视不够,护士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风险意识[4]。

1.3.2专业理论技术及新设备操作知识缺乏由于老年骨科患者存在长期卧床,骨折后限制活动,护理并发症高(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深静脉血栓等)。若对病情变化观察不及时,对病情变化无预见性防范并发症准备不足,就很容易出现并发症或加重病情;骨科手术发展较快,各种新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若对各种新技术,新业务的护理知识缺乏学习和了解就会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错;对下肢关节活动仪、创伤治疗仪等基本护理操作不熟练或者有误以及专业设备本身的问题也会带来护理风险,如机械故障、停电等。

1.3.3护理工作和服务理念没有很好地结合65%的护理纠纷是护士语言使用不当所引起的[4]。年轻的护士工作经验欠缺,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意识,缺乏沟通技巧,“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的概念未付诸实践,不能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使患者对其缺乏信任感。

2护理风险管理策略

2.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订风险管理预案风险管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员由护理质控人员、护理骨干组成。通过以往积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明确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再结合老年骨折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评估,制订各种应急预案。

2.1.1危险因素的评估评估内容:护理体检、心理社会评估、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压疮高危评估、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输液外渗评估等。

2.1.2制订各种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并熟练掌握,通过考试、提问等方式检查护士应急能力,保证每位护士均能独立应对各种护理风险。

2.2转变观念、更新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首先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风险管理,进行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事件范围,风险管理的流程、风险事件的呈报等知识培训,使全体人员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及目的,正确认识风险的存在,重视风险防范,坚持严格事前控制,做到有预见性,对潜在的风险重点分析,改进工作流程,及时杜绝和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对每一例护理缺陷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3持续护理教育培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定期组织业务学习,遇到疑难病例、复杂手术及新技术、新项目,邀请医师讲课,制订护理计划,有效地做好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士对疾病发展的预见性。对年轻护士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分阶段考核,营造学习氛围,鼓励护士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学术活动,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减少系统内部人为因素而引发的护理风险事件,对各种新设备新仪器实行专人管理,定时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操作规程统一挂在仪器上。

2.4加强人文关怀、提高患者满意度

2.4.1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时与患者或家属交流沟通,解决患者的疑问及不适,疏导不良心理反应,满足患者合理要求,确定把患者服务放到首位,强调主动服务意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

2.4.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护理风险预告制度,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并实施签字认可制度,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起生命和健康的风险,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提高患者满意度。

2.5加强护理管理、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常规制度的培训必须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定期组织人员学习应知应会内容,学习掌握是基础;工作落实是关键,故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在工作中检查、监督、反馈、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即使出现错误,也能最大限度挽回损失,降低对患者的伤害;医学是不断发展的学科,常规、制度也必须与时俱进。

3体会

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有风险。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认真执行制度和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做好班班交接、层层把关,消除各种安全隐患。1年来差错事故显著减少,各种投诉明显下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8%以上。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质量改进的一部分,通过积极改善服务态度和加强风险防范教育,重视对护理环节中不安全事件的管理,就能最大限度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雷玉珍.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国际护理学杂志,2004,26(4):418-419.

骨科护理论文篇(9)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5月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41例,女9例;年龄15~71岁,平均(23.5±4.9)岁。有15例为尺桡骨骨折,14例为锁骨骨折,12例为肱骨骨折,5例为脊髓损伤伴双下肢功能障碍,4例为胫腓骨骨折。对照组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17~74岁,平均(25.6±4.4)岁。有18例为尺桡骨骨折,12例为锁骨骨折,10例为肱骨骨折,8例为脊髓损伤伴双下肢功能障碍,2例为胫腓骨骨折。两组患者各基线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研究均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进行,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且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用药护理,并辅助患者进行适度运动、保证合理膳食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管理。具体措施有:

1.2.1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管理方法培训

人性化管理行为知识培训的内容包括生理、心理和家庭关怀照护行为等,时间为4周。关怀照护行为知识培训的内容包括人性关怀相关理论、沟通艺术、关心和理解别人等。培训以华生的《人性照护理论》为指导,制定《护理关怀照护行为指南》学习手册,学习人性化管理方法概论,共计20学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和讨论《护理关怀行为指南》,并进行经验交流。

1.2.2生理状况的人性化管理

骨科患者的主要生理性不适就是疼痛,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缓解疼痛的方法。(1)分散或转移注意力。让患者看电视、听音

乐、轻轻按摩伤口周围皮肤等,以对视觉、听觉、触觉等进行有效分散,并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性格和生活习惯选择疼痛的缓解方式。(2)幽默。给患者讲笑话,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其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幽默杂志,以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3)放松。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各种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慢节律呼吸等。(4)皮肤刺激。对患者进行冷敷、热敷、按摩等,前提是不会对患者的患肢血运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还可让患者应用活络油等皮肤搽剂。

1.2.3心理方面的人性化管理与诱导

(1)大多数骨科患者在肢体功能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常会对周围人产生较强的依赖感,同时在局部疼痛的影响下常对切口裂开情况有诸多担忧,通常采用保护性姿势,很少或几乎不活动。一些患者家属也担心患者过早锻炼会加重损伤,因此在配合医护人员方面缺乏主动性。这样常常使患者的功能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恢复。临床上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患者因错失早期锻炼时机,导致关节僵硬,最终被迫再次手术。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且耐心地对悲观失望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其克服不良心理,树立治愈疾病和生活自理的信心。(2)采用亲情教育。护理人员每天与患者打招呼时尽量保持足够热情,在称呼上尽可能使患者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帮助患者找回自信,从而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1.2.4营造温馨、舒适的人性化住院环境与氛围

如将花篮挂在病房的墙上,打扫干净病房的地面、桌椅等,保持病房卫生整洁、患者被褥舒适和病房适宜的温度。促使护士行为规范化,督促其保持整洁的仪表、和蔼的态度、大方的举止和贴心的服务,将医院环境、各项住院制度等详细介绍给患者,让患者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适应环境,有效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

1.2.5家庭方面的人性化管理方法

护理人员积极引导并指导患者家属运用正确的方式陪护患者,多照顾、关心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高患者解决日常生活难题的能力。

1.2.6实施效果的评定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观察组护士进行培训,使其较快地将理念向自觉关怀行为转换。护士长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关怀照护行为进行评议,每周1次;3个月后运用护士关怀行为质量评价表让患者对护士的关怀行为质量进行评价,运用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护士关怀照护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将数据输入计算机,比较两组情况。

1.3观察指标

采用相关的量表和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量的评价通过关怀行为质量评价表进行,满意度评定采用自制的住院病人满意率调查表。

1.3.1人性化管理质量评价表

根据JeanWatson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此问卷Radwin已有相关文章发表,因此,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十分良好。同时根据专家意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评价表共22个项目,每个项目5个等级。1分,从来没有;2分,几乎没有;3分,有时;4分,经常;5分,总是。让患者根据自身感受打分。评价中还应用了原量表和修改后的量表,等值性系数为0.873,信度和效度均较高。

1.3.2自制住院病人满意率调查表

根据医院和患者实际,自制住院病人满意率调查表,共7个项目,每个项目5个等级。1分,很不满意;2分,不满意;3分,满意;4分,较满意;5分,非常满意,最后设置一个开放性问题,让两组患者具体描述。1周后复测发现,重测信度系数为0.815,稳定性较高。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实验所得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处理,以α=0.05、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人性化护理行为的质量评价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对人性化管理各项行为的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实行人性化管理后,观察组对护理人员的各项行为的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3讨论

近年来,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成为护理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建立专科性强、特色突出的护理工作模式成为护理研究的重点。人性化管理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针对病情复杂、自理能力较差、治疗后恢复效果不佳的患者而实施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人性化管理在实施中,要充分体现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怀与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更好地帮助患者实现治疗后的康复。临床研究显示,骨科患者普遍存在创伤较大、治疗后恢复周期较长、患者心理负担较重的特点。针对骨科患者的这些特点,护理工作面临较多问题。多项临床报道显示,常规的骨科康复护理措施难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恢复效果,不能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有报道显示,因常规康复护理工作不能满足骨科患者的需求,导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较低,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也较低。针对护理工作与患者护理需求的矛盾,人性化护理管理应运而生。人性化护理管理强调人性化理念对相关护理人员的影响和改变。在骨科患者的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管理要求相关护士能深刻认识患者的需求,时刻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在人性化护理管理的理念下,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而改进护理质量。笔者将接受常规康复护理的骨科患者和接受人性化护理管理的骨科患者同时纳入本次研究,比较两组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实施在对护理人员培训的基础上展开,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人性化管理方法和《护理关怀行为指南》,并加强交流。之后,针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住院环境营造、家庭人性化护理等展开护理。通过分散或转移注意力,幽默地交流沟通,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各种放松训练,对患者进行冷敷、热敷、按摩等改善患者的生理状况。采用积极、主动而又耐心、细致的方法,对悲观失望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克服不良心理,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将医院环境和各项住院制度等介绍给患者,让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适应环境,尽快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结果进行分析。笔者发现,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较高,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较高,均明显高于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的对照组(P<0.01)。

骨科护理论文篇(10)

于2012年7月~2013年6月选取我院78名骨科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8份,回收78份,回收有效率100%。

1.2方法

编制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调查骨科护理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龄、职称等一般资料。第二部分,调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基本知识20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征20分、术后饮食及运动20分、术后康复护理知识20分、口服或注射药物种类及时间20分等项目。问卷调查形式:不记名,当场发问卷,独立完成。

1.3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组间对比应用独立样本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THR术后护理知识掌握总体情况

78份问卷调查中优良39份,占总数的50%;中等29份,占总数的37.2%,差10份,占总数的12.8%。可见骨科护理人员对THR术后护理知识掌握水平较差,THR术后护理知识培训工作有待加强。

2.2不同学历骨科护理人员

对THR术后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本科及以上36人,33人及格,及格率91.7%;大专32人,26人及格,及格率81.3%;中专10人,7人及格,及格率70%。本科及以上学历骨科护理人员的THR术后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大专及中专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同工作年龄骨科护理人员

对THR术后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护龄>15年21人,16人及格,及格率76.2%;护龄6~15年20人,15人及格,及格率75%;护龄<5年37人,22人及格,及格率59.5%。护龄大于15年的骨科护士THR术后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明显好于护龄15年以下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不同职称骨科护理人员

对THR术后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护士职称33人,26人及格,及格率78.8%;护师职称28人,25人及格,及格率89.3%;主管护师职称17人,16人及格,及格率94.1%。职称高的骨科护理人员对THR术后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明显好于职称低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上一篇: 企业法律论文 下一篇: 质量管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