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护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0 16:06:57

用药护理论文

用药护理论文篇(1)

一、子午流注的定义

现代时间生物学证明,人体生命现象、生理活动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时间节律性,包括季节、昼夜等节律。有人称此为“生物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在源远流长的中医治疗临床实践活动中,子午流注的学术理论伴随着它独特的临床疗效而被肯定并流传下来。

“子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1数和第7数(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这里指时间。就1日而言,子为夜半,午为日中;就1年而言,子为冬至气在月(农历十一月),午为夏至血在月(农历五月);就气候而言,子时寒,午时热。由此可见,子午还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意义,说明子午是阴阳转化的起点和界限。

“流注”是将人体气血循环比做水流,表示脉气注输过程。

子午流注,简单的说,是以子午言时间,以流注喻气血,子午流注就是指人体的气血循环,从子时到午时或从午时到子时,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开阖都有固定的时间。气血盈时而至为盛,过时而去为衰,逢时为开,过时为阖。气血于寅时由肺经流注,卯时流注大肠经,依次为:辰时胃经、巳时脾经、午时心经、未时小肠经、申时膀胱经、酉时肾经、戌时心包经、亥时三焦经、子时胆经、丑时肝经,最后再流入肺经,首尾相接,如环无端。气血流注周而复始地流灌各脏腑。

二、应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择时服药

根据子午流注的理论,借着气血灌注,盛衰开阖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协调阴阳,调和气血。因此,服药时首先对疾病进行脏腑定位,然后区分病证之虚实,依时辰分别用药施治:大凡实证,在其经开之时,宜给药泻其有余之邪;虚证,在经开后1个时辰给予补益之剂。临床实践证明,按时辰分脏腑经络服药法确可提高疗效。笔者依据子午流注二十四时归属理论,当某经脉脏腑得到气血流注时,其功能则随之旺盛的特点,对10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择时服药规律进行了临床研究,观察中药择时内服疗法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治疗组择时服药为每日3次(8:00、13:00、20:00);对照组常规服药为每日2次(8:00、18:00)。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优于对照组80.0%(P<0.05)。选择服药的时辰在午时(13:00饭后服)正为气血流注心经之刻,心经功能在旺盛状态,有利于驱邪外出,并且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脾土有利于消化;在戌时(20:00睡前服)心包经最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再次增加心的力量,心火生脾土有利于消化吸收;辰时(8:00饭后服)胃经旺盛,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故在辰、午、戌时内服中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蔡仁英运用子午流注服药法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服药时间予以特定安排:上午服宣肺清肺化痰之剂,一次顿服,服药时间为5:00~7:00;下午服补肺益肾纳气利水之剂,一次顿服,时间为17:00~19:00,经与常规服药(每日1剂,分2次煎服)对照组比较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其他择时服药的护理临床研究涉及病种还有上消化道溃疡、子宫内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均显示出以子午流注法择时服药在临床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指导临床用药是十分重要的。临床实践表明,药物的药性特点与人体生理活动的昼夜节律相同步,就能获得药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晓平,马利华.子午流注学说与给药时间关系浅论[J].中医药学刊,2004,22(4):723.

[2]刘玉文.浅谈子午流注与时间护理[J].河北中医,1994,16(4):187-188.

[3]仲伟臣.子午流注服药法初探[J].山东中医杂志,1983,2(5):6-7.

[4]金远林.子午流注纳甲法、纳子法之节律探讨[J].湖北中医杂志,2004,26(1):20-21.

[5]蔡仁英.子午流注学说与肺心病择时服药护理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5):456-457.

用药护理论文篇(2)

2结果

32例儿科护理用药错误引起的不良事件或安全隐患的原因为:执行医嘱错误11例(34.4%),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8例(25.0%),操作不规范6例(18.8%),护士职业素质因素4例(12.5%),实习带教不严格2例(6.3%),药品过期1例(3.1%)。

3讨论

3.1原因分析3.1.1执行医嘱错误(1)主班护士处理医嘱时注意力不集中,常被其他事情干扰(如接待来访者、接听电话、处理呼叫器等),将医嘱转抄到执行单和输液卡时,易误抄漏抄;(2)儿科医嘱复杂、变化多,特别是临时医嘱多时医护疏于沟通,导致医嘱处理不及时或护士执行错误;(3)责任护士正忙时,有临时医嘱需其执行的,主班护士未交待清楚;(4)个别护士违规执行口头医嘱。此外,儿科护士工作强度大也是医嘱执行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4]。

3.1.2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1)护士未能做到每班认真查对医嘱,或查对时未做到医嘱单、电脑、执行单、输液卡或口服药卡的四核对,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医嘱执行错误;(2)配制药物时未认真查对,导致药品拿错、配错;(3)在给药前、中、后未认真查对药品和患儿身份,导致发错药、打错针、换错液体等。

3.1.3操作不规范(1)儿科输液分组多,有的护士常简化操作程序,一次配制多组液体,导致配制好的药物放置时间长,增加输液反应风险;(2)儿科用药剂量计算复杂,容易计算错误而致剂量不准确;(3)溶媒选用不当;(4)使用双头输液器时,同时开放两组液体,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如酚妥拉明与地塞米松、果糖二磷酸钠与10%葡萄糖酸钙同时输入会出现混浊、变色现象;(5)静脉滴注速度控制不合理,如脱水患儿需快速补液,而新生儿、心肺疾病患儿则需严格控制滴速,过快会发生肺水肿等严重后果;(6)药物用法不适宜[5];(7)在未询问清楚药物过敏史的情况下,未行药物过敏试验。

3.1.4护士职业素质因素(1)责任护士对分管患儿病情、用药不完全了解,未向患儿进行用药指导,使患儿用药依从性下降;(2)口服药未做到监督用药,患儿易漏服;(3)护士交接班不详细,对特殊时间用药、特殊用药或未及时用药的患儿未认真交接,导致换班后患儿药品漏用或错用;(4)儿科护士药学知识欠缺,对药品注意事项、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了解不够,不能科学地指导患儿用药,不能合理地安排静脉输液顺序,不能及时、全面地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3.1.5实习带教不严格有的实习生带教老师不严格,常让实习生单独操作,增加了用药安全风险。

3.1.6病房药品管理因素(1)科室药品未按要求进行管理,备用药品未进行不定期清点、检查,导致药品过期;(2)应该冷藏的药品未放入冰箱保存,需避光的未避光保存,使药品失效;(3)急救药品未按“四定”管理,班班交接,影响急救用药;(4)高浓度药品未单独分类保管,药物未入原装盒或多种药混放一起,容易出错;(5)毒性、品未专柜、专锁管理,存在隐患。

3.1.7其他如工作环境因素等。儿科护士在操作中常伴随着患儿的哭闹和躁动,除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外,还要承担沉重的心理压力,影响其判断力和操作准确性[6,7]。

3.2管理对策

3.2.1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贯彻落实规章制度是保障用药安全的前提,具体措施:(1)重新优化医嘱核对及处理流程,各班护士认真落实执行医嘱制度和查对制度;(2)进一步明确主班护士工作职责,对重整医嘱、新医嘱、特殊用药及在转抄执行单和输液卡时实行双人核对;(3)加强医护沟通,在执行医嘱时遇到疑问必须询问清楚,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必需执行口头医嘱时,要求复述两遍双方确认无误后方能执行;(4)加强责任护士责任意识,尽量让患儿不出病房就能解决问题,减少呼叫器响铃和患儿家长到护士站询问的次数,减少主班护士处理医嘱时的干扰因素;(5)每天做到对全病区所有医嘱认真查对,同时核对第二天输液卡后再行摆药,摆药时要双人查对,尤其注意查对早、中、夜班产生的新医嘱,及时发现、补救用药问题;(6)用药前、中、后要严格落实“三查七对”,杜绝错、少、漏用药发生;(7)在护士站,全院统一制作了安全信息提示板,把需在下一班使用的特殊用药、特殊时间用药在上面作好登记,每班交班前要认真查对所有药物治疗落实情况,同时做好床边交接班,严防遗漏。

3.2.2严格遵守用药操作规范(1)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液体现配现用,预防药物污染、变质;(2)配制液体时注意配伍禁忌,使用双头输液器输液时严禁一个通道两组液体同时开放;(3)准确计算药物剂量,特殊用药(如地西泮、氨茶碱等)需双人核算,<1mL的药量,须用1mL注射器抽吸;(4)根据患儿年龄、药物性质、病情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调整输液速度,对需要严格控制滴速的药物使用微量泵或输液泵;(5)勤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用药过程中患儿病情变化,注意有无液体渗漏,输注完毕及时更换;(6)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认真评估患儿有无过敏史,如有过敏史者严禁做皮试。

3.2.3加强护士职业素质管理(1)护士正确认识安全护理的重要性和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是安全用药的重要保障,故应经常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利用典型案例进行教育,加强护士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提高其慎独精神与风险意识;(3)责任护士要充分了解分管患儿的病情、药物治疗方案,做好患儿家长用药健康指导,让患儿或其家长知晓所用药品名称及药理作用,提高用药依从性;(4)加强口服药品管理,制定口服药品发放流程,做到“看服到口”;(5)科室要加强护士药学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儿科用药复杂,护士应拓宽自己的药学知识,掌握儿科常用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在使用新药、特殊药品前应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3.2.4加强病区日常管理(1)护士长要加强病区管理,尽量保持环境安静,倡导使用静脉留置针,减轻护士工作强度和焦躁情绪;(2)每天做好“五查”,随时检查全病区护理质量,重点关注新进护士的工作情况;(3)中班、夜班、节假日要合理搭配值班人员,新老互补,实时监管各班次用药治疗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4)加强实习护士管理,要求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

用药护理论文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12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25例新生儿,均为新生儿肺炎,体重1010克1例为男婴;1500克—2000克15例,其中男婴6例药学论文,女婴9例;2000—2500克21例,其中男婴11例,女婴10例;2500克—3000克30例,男婴14例,女婴16例;3000克以上158例其中男婴82例,女婴76例,住院时间最短为5天,最长为50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5天。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半,两组在疾病、病程、严重程度、体重、日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体 重

实验组(男)

实验组(女)

对照组(男)

对照组(女)

1010克

1

 

 

 

  1500克—2000克

3

5

3

4

2000克—2500克

6

5

5

5

2500克—3000克

7

8

7

8

3000克以上

41

用药护理论文篇(4)

护理安全用药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安全用药关系到治疗结局、药物不良反应/不良事件、资源浪费、纠纷等结果,情况严重的可危及生命。护士是安全用药的主要执行者,对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起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用药安全有关的缺陷占所有护理缺陷的33.5%[1]。

药物不良事件会导致严重后果,其中多数是可预防的。运用控制论中的前馈控制理论和方法在源头上加以控制及提前干预,是保证安全用药的重要举措。通过学习药物说明书进行前馈控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整理2012年1月1日~2 013 年6月31日肿瘤科不良事件报告、科室自查总结、护士会记录,有关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的描述共42起。将这42起事件作为前馈控制前的临床资料。将2013年7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发生的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作为前馈控制后的临床资料。

1.2 前馈控制方法

1.2.1应用前馈控制方法对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将前馈控制前发生的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进行归类,认真系统地分析原因。

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分类情况:滴数不当3例,用量不当3例,溶媒不当2例,浓度不当3例,用药途径不当1例,输液器选择不当4例,不良反应观察不及时4例,健康宣教不到位3例,药物保存方法不当5例,未避光输注3例,配置时间不当 1例,用药时间不当3例,用药周期不当4例,其他3例,合计42例。

由上可见,我科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士未掌握药物的说明书,药学知识不足有关。分析原因可能与2012年科室扩大为2个病区,新进护士多、患者数量增多故用药繁杂等导致药学知识掌握不足有关。

1.2.2 根据我科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有针对性的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采用学习药物说明书的方式对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的安全隐患进行前馈控制。

1.3药物说明书的使用方法

1.3.1准备一个“药物指导”文件夹,将科室所用药物的说明书根据药物作用相近原则进行分类整理后归入该文件夹,护士长组织专人学习,对说明书中的特别注意事项用红笔勾画标记。然后组织专科药物应用的学习交流,利用晨会提问与理论考核,要求人人掌握内容。特别对新护士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药学知识。

1.3.2制作“控制滴数”、“快速补液”、“避光输液”、“溶媒要求”、“浓度要求”、“低温保存”、“特殊输液器”、“观察重点”、“特殊宣教”等文档作为本科的用药指引(新药及时更新),打印两份。一份用于办公室护士校正医嘱,另一份贴于治疗室方便护理人员查阅,满足护士在用药过程中的需求,杜绝因药物不熟悉而致的不良事件。

1.4评价指标 将2012年1月1日~2 013 年6月31日(实施前)及2013年7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实施后)的资料进行整理,比较实施前后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学习药物说明书前馈控制前及前馈控制后半年对科室护士进行药学知识及用药安全意识理论考试,比较前馈控制前后考核成绩。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护士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前馈控制前及前馈控制后半年对科室相同的40名护士进行科室相关药学知识及用药安全意识理论考试。前馈控制前成绩(76.5±6)分,前馈控制后(95±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6,P

2.2前馈控制前后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前馈控制前发生42例次,前馈控制后发生7例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P

3 讨论

3.1前馈控制应用于用药安全管理,可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公众对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对药物安全高度密切关注,因而对药物治疗安全和防范差错的保障体系的建立刻不容缓。临床护理管理中,通常在不良事件发生后才对护士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及责任的追究[2]。

前馈控制在管理学中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控制,它通过控制影响因素来实现控制的目的,是一种“事前控制”,能防患于未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3]。

本研究对发生于肿瘤科两个病区2012年1月1日~2 013 年6月31日的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原因分析,我科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士的药学知识不足有关。因此,采用学习药物说明书的方式,提高护士用药相关知识水平,强化用药安全意识,按药物说明书规范用药来进行前馈管理。

3.2 药物说明书可以降低用药缺陷 肿瘤科使用药品种类繁多,尤其是化疗药使用方法复杂,因此安全用药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新药品种不断涌现,药品名称千变万化,护理人员仅依靠学校积累的药学知识已经无法满足临床正确用药指导的需求。在临床护理中,护士要了解每种药物,最直接的信息来源就是药物说明书[4]。

药物说明书在名称、性状、药理毒理、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患者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贮藏、有效期等方面对该药作出了全面而详细的说明。通过学习药物说明书,掌握药物相关知识,对安全用药提供了科学性的指导。

4 结论

给药差错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在护理差错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国内报道达42.31%~75.88%[5]。

本研究采用学习药物说明书的方式,提高护士用药相关知识水平、强化其安全用药的风险意识、按药物说明书规范用药来进行用药安全的前馈控制,降低了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白月玲,马双莲.护士临床用药中的安全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14-16.

[2]张建凤.护理安全用药管理中的前馈控制[J].现代医院,2015,15(2):98-102.

用药护理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 DF523;R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4(b)-0172-05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pa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reached a consensus about strengthening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Because of the lack of mandatory standards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preparation, irrational research focus and the documentation of knowled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system of China is not adaptable to the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preparation which is a unique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specially in the patent system and the business secret protection system. In view of the issues about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preparation and the system of benefit-shar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reinforcement theory research, published compulsive standard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prepar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bases & key technology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prepar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Benefit-sharing; Patent system; Trade secret protection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术界对加强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知识法律保护已取得共识。中药炮制作为中医药知识产权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重要桥梁,其蕴含的理论和信息是实现中药材物质与中医药知识产权进行交流的关键因素,因而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我国现行知识产权制度是以专利制度为核心构建的,其在中药炮制领域具有现实的不适性,无法实现对中药炮制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惠益分享制度为重新构建和塑造中药炮制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1 中药炮制的传统知识产权属性

1.1 中药炮制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在中医药悠久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药炮制成为我国中医药资源中一个独有的制药技术和工艺。中药炮制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辨证施治用药的需求和调剂、制剂、贮藏的不同要求,对中药材加工处理的技术和工艺的总称。中药炮制在中医药悠久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并随着中医药理论的发展而逐步完善,是我国劳动人民和中医先贤长期实践的智慧结晶。炮制,古代也称之为“炮灸”“修治”“修制”“修事”[1]。有关中药炮制的文字记载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成书于战国至秦汉的《黄帝内经・灵枢》中首次载“治半夏”[2],这表明中药炮制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应用。中药炮制工艺一般散见于历代本草专著,其对采摘时节和取药部位等有特殊的要求。

我国第一部制药专著《雷公炮灸论》,一般认为成书于南北朝刘宋时代(一说五代或赵宋)[3]。该书对当时流行的炮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其载炮制方法被后人称之为“炮灸十七法”。该书对后世炮制理论和工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本书久已亡佚。至明清时期,中药炮制工艺和理论最终完善成型。明朝缪希雍所著《炮灸大法》为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该书共载439种中药的炮制方法,并以药物类别分为水、火、土、金、石、草、木等14部分类列举各药物的炮制工艺[4]。明代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中专列“修治”一项。建国后,我国医药工作者在传统中药炮制工艺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经炮制加工后中药饮片的生物碱类成分、苷类成分等成分含量的变化,改进并完善中药饮片的现代炮制工艺。

1.2 中药炮制的表现形式

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通过炮制能改善甚至改变中药的药性,如改变中药的升降浮沉、归经、补泻润燥等药性,同时可提高方剂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和调整方剂适应证范围。现代药学研究表明,炮制工艺对中药饮片的生物碱、苷类、有机酸、鞣质类等化学成分的含量具有较大影响,相关实验表明炮制工艺具有减毒增效作用,因此炮制工艺为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节。中药炮制一般分为以下几类:炒法、灸法、煅法、蒸煮法、复制法、发酵法、发芽法和其他制法。在中药炮制过程中,一般会对生药选用特定辅料和特殊的工艺流程进行处理。中药炮制中所使用的辅料一般分为液体辅料和固体辅料两类。常用液体辅料一般为酒、醋、蜜、生姜汁、甘草汁、盐水、麻油等,常用固体辅料为糠麸、滑石粉、米、白矾、豆腐、羊脂油等[5]。

1.3 中药炮制的传统知识产权属性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理论、炮制辅料理论和炮制技术等传统知识和传统工艺的集合体。中药炮制显然属于我国传统知识产权保护范畴,中药炮制本身则兼具了中医药知识产权的有形和无形两种形式。其无形财产不仅包括中医药理论、炮制辅料理论以及专利、专有技术和商业秘密等,也包括以“南樟北祁”为代表的药市所建立的品牌。在传统中药材交易过程中,药帮以童叟无欺、炮制讲究而著称,其无形地扩大了中药炮制的影响力。民谣“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即为明证。明清时代较为出名的药帮为樟帮、建昌帮、京帮、川帮。在近代,普通民众最为熟知的当属京帮同仁堂。不同地区的炮制技术具有不同之处。如在炒法中对辅料的选择,南北方即有明显差异――南糠北麸[6]。有形财产体现在必须经过炮制的道地药材、炮制辅料本身、为炮制而设计的器皿和与炮制相关的书籍文献等。

2 惠益分享制度的提出

2.1 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的目标利益

在传统私法理论中,赋予权利所有人对其产出的智力成果享有独占权是为了保持权利所有人积极创作和研发的动力。现代知识产权法制度创立的初衷之一是加强创新动力,推动社会发展和维护公共福利[7]。商品的价值是在流通过程中体现的[8],知识产权作为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仍需在动态的流通过程中实现而非静态的持有实现。因此尊重和保护个体权利人的独占权外,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更加强调对智力成果的利用和创新,并以此实现促进社会进步和实现公共福利的双赢[9]。私权不可滥用原则是法学的基石之一,个别人和利益集团不当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实现对中医药知识产品的事实垄断。我国医药知识产权制度的初衷亦未在中药炮制领域实现,减缓甚至阻碍了医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

2.2 惠益分享的提出及目标

在国际上,将知识产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融于一体最为综合化的管制性努力体现在1992年通过的《生物多样性公约》。该公约将遗传资源的惠益分享作为其三大目标之一,该公约的通过与实施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传统知识的承认已达成了初步共识。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规定,每一个缔约国在取得遗传资源时,需征得资源提供国的事先知情同意并负有信息披露义务。规定信息披露的义务是防止未经授权或未给予合理补偿而使用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知识[10]。印度已在惠益分享制度方面创立了“印度模式”[11]。印度政府于2002 年通过并颁布了印度的《生物多样性法》(Biological Diversity Act),并于2004年出台其实施规定《生物多样性条例》(Biological Diversity Rules)[12]。印度在惠益分享所取得的成就对我国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我国知识产权制度无法协调不同产权行为带来的冲突,一方面是由中药炮制本身的现状导致的,另一方面和专利制度本身的漏洞有关。惠益分享制度为解决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对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知识的保护不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3 中药炮制现状

中药炮制在中药与中医沟通中发挥着桥梁作用。经过炮制后的中药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而是包含了中医理论、中药理论、炮制理论和辅料理论等多信息的集合体。中医和中药二者不可分割,以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凭借治疗效果呈现。同时中药炮制具有群体性和继承性,并以我国传统工艺的加工而具体呈现。

3.1 中药炮制强制标准的缺位

中药材进行炮制的前提即是辨证施治,因此中医的开方配药亦可称之为对患者用药的个性化定制。以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尚无法通过量化实验或者数据说明不同炮制方法的关键因素为哪些,更无法解释炮制的机制和原理。基于对以上因素的考量,我国政府在国家层面未对中药炮制技术标准进行规定,而是将相关制订权下放至省一级。各地炮制标准的差异是中药炮制知识产权保护中适用标准模糊的原因之一。

3.2 中药炮制研究重心的偏颇

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是强调君臣佐使,同一方剂不同剂量的改变则其针对的“证”截然不同。典型的如小柴胡汤,善用小柴胡汤的医家亦被戏称“柴胡先生”[14]。过于强调定量和数据分析而忽视中药炮制原理和疗效的研究重心明显是不妥的。药理学方面过于注重生药性能和有效成分等方面的研究,化学方面多是提纯并发现有效成分,我国学术界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典型的如青蒿素的提出和道地药材鉴定方法的改进[13]。然而由于中药材绝大部分为天然物,其成分复杂且有效成分极难确定,因此仅对比研究炮制前后单一成分的定量变化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3.3 中药炮制知识文献化及古文献整理的欠缺

我国传统知识大多属于超出原住社群以外的、散播型的传统知识,呈现分散、不特定的状态并具备高水平文献化的特征[15]。由于传统中药炮制的高度文献化,传统中药炮制技术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已经公开且很容易掌握的技术;第二类是虽已公开,但不易被掌握,需要由某些特定的人进行操作的,如一些毒性药材的炮制技术;还有一类是不适宜公开的、特殊的炮制技术[16],典型代表为云南白药、漳州片仔癀。中药炮制的高度文献化致使确定中药炮制知识产权主体的边界较为模糊且难以确定。此外,我国对中医药类文献的整理工作不够充足,更未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的数据库,致使我国民众对中医药存在着认识的误区,阻碍减缓了中医药在国际间的传播。

4 中药炮制知识产权保护的困境

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但尚未有针对中药炮制的专门法。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弱项,在中药炮制方面尤为突出,这与中医药作为我国为数不多具有优势领域的地位是不相符的。对中药炮制的保护更多地散见于《民法通则》《专利法》《药品管理法》《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中,在实务中更多的是依据国家政策和相关部门规章。

4.1 专利保护制度的困境

我国现行的专利制度为中药提供了保护,但除了中医器具发明专利、中医器具实用新型专利和中医器具外观设计专利外[17],中药炮制并未进入专利保护的范畴内。

中药炮制的权利主体不符合要求。我国专利制度要求专利的授予对象必须是特定的权利人。绝大部分炮制知识和工艺流程是由中药行业中的不特定人群所掌握的,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和发展是以集体创造、拥有为基础的,具有群体性的特征。因此中药炮制的权利主体不符合专利制度要求。

中药炮制不符合专利制度的“三性”要求。现行专利制度具有较高审查标准――新颖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中药炮制的传承和发展是通过师徒方式进行,外人往往难以探查,甚至可以说部分中药炮制知识和技术是中药炮制行业公开的“秘密”,中药炮制很难达到专利制度的新颖性要求。专利制度中对技术工艺进行公开的要求,与中国传统行业“宁舍一斗金,不传一口春”的传统相违背,中药炮制的专利化也不利于中药炮制的传承与发展。

4.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困境

我国政府已于2006年建立了“国家+省+市+县”4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其中中药炮制技术作为传统医药种类的一项出现在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2007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王孝涛和中国中药协会的金世元成为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截至2014年7月16日,我国政府共公布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批,共涉及137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但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实现对中药炮制的法律保护仍存在若干问题。首先,中药炮制存在主体不适格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四十四条对知识产权进行了排除性规定。因此,中药炮制的知识产权保护无法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实现。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虽对中药炮制传承人进行了规定,将传承人作为中药炮制工艺技术的典型代表而对其权利未进行规定,因而具有象征意义。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并未涉及中药炮制被他国组织非法攫取利用的问题,仅就中药炮制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做出相关规定。

4.3 商业秘密保护现状及困境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很显然中药炮制技术属于商业秘密中的中医药技术信息。商业秘密作为知识产权说被认可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1961年国际商会(ICC)通过的《保护技术秘密标准条款》为标志[18]。其与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具有同等作用。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商业秘密保护中药炮制知识产权尚存在争论。在实施中药炮制技术秘密保护时,仍面临以下问题:首先是对人的倚重,难以物化。商业秘密的权利客体是非物质性的信息,难以完全物化,对人的依赖程度较高,在涉及中药炮制时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在不同节气下中药炮制的工艺流程发生改变,工艺流程的调整和辅料种类、物料多少的确定均严重依赖老药工师傅的经验。在炮制过程中老药工师傅的经验化操作对中药饮片的药性影响很大。其次,侵权认定标准模糊。中药炮制权利边界的不确定和中药炮制强制标准的缺位致使难以认定侵权。最后,具有秘密泄露的风险,具有通过合法途径破解的风险,如可通过反向工程进行破解。因此现阶段在中药炮制领域实施商业秘密保护仍具有一定困难。

5 中药炮制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5.1 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标准

我国尚未有针对中药炮制的专门法,同时部级别的中药炮制技术标准和工艺流程的缺失使得中药炮制知识产权侵权难以认定。虽然《中医药法(草案)》中明确了以中药炮制和传承人享有的知情权和利益分享权,但中医药利益分享制度的建立是一系统工程,对中药炮制的保护仅依靠《中医药法》显然是无法实现的,除此之外也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规、规章进行支撑。同时尽快出台中药炮制强制标准不仅有利于加强中药炮制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质量管控,也可进一步促进我国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5.2 加强中药炮制理论的研究

中医用药的特点是医药不分家,医家往往也是药家。典型的如医家辨证开方时往往注明炮制方法。中药炮制的目的之一是转化、调整中药材的四气五味及冷热寒凉。可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炮制工艺流程后中药材的药性、药效的改变及临床疗效的差异性,扩大中医药传统知识在国际间的影响力,加强中药炮制理论、辅料理论等研究是当前保护中药炮制知识产权的务实之选。

5.3 中药炮制技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建立

根据中药炮制技术属于散播型传统知识的特点对其实行分级管理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可结合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将中药炮制技术按照一类、二类、三类进行层级管理。中药炮制技术一类为已公开且易掌握的技术;二类为已公开,但流传于特定群体且操作难度较大,如一些毒性药材的炮制技术;三类为不适宜公开的、特殊的炮制技术。通过层级管理,在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国际影响力的前提下实现对中药炮制关键技术的管控,从而长期保持我国在中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

5.4 加强对古文献整理并建立数据库

自春秋战国后,中医药便已自成体系。历代中医药流派的学术特点和学术思想以及中药炮制的工艺流程均不同程度地呈现在汗牛充栋的中医药典籍中,其中许多宝藏尚待研发。我国在古籍整理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就,如部分学者根据权衡器考证法、货币考证法和黄金密度考证等手段并结合文献论证确定仲景方中的用药度量衡古今折算[19-20],但与浩瀚如烟的文献相比,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在进行中医药古籍整理工作时,需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化的工作。相关研究表明在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中,电子数据库的建设路径更为适合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21],建立中医药数据库也是与将来知识产权更依赖数据化工具的趋势相一致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的中文版“中国中药专利数据库及其检索系统”(CTCMPD)是典型的传统医药专利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我国自1985年至今所有的中药发明专利,但与我国古文献中记载的常用中草药、经方、秘方等相比较,该数据库的不足之处非常明显。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的数据化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我国专利制度无论是理论还是实务均已取得了高度的发达,对惠益分享制度的研究无意于对抗专利的优势地位,其在知识产权保护是辅的地位。对以中药炮制为代表的中医药传统知识产权的保护,应当是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多手段的系统性工程。通过对惠益分享制度的研究可为重塑和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延年,刘晓秋.现代中药炮制[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

[2] 修彦凤,张永太,王兴发.半夏的炮制历史沿革[J].时珍国医药,2006,17(9):1774-1775.

[3] 吴皓,胡昌江.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

[4] 明缪希雍.炮灸大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1-2.

[5] 程志立,王凤兰,刘剑锋,等.中药炮制技术流变及标准制定的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2):355-358.

[6] 钟凌云,龚千锋,杨明,等.传统炮制技术流派特点及发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9):3405-3408.

[7] 李俊,崔艳新.新一轮国际知识产权规则重构下的中国选择――以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为目标[J].知识产权,2015(12):10-16.

[8] 王海明.劳动价值论新探(上篇)[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5-15.

[9] 知识产权强国研究课题组,韩秀成,陈燕,等.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理论思考[J].知识产权,2015(12):3-9.

[10] 王艳,宋晓亭.中医药传统知识利益分享思路建构[J].河北法学,2013,31(9):119-124.

[11] 张倩.论遗传资源利用的惠益分享制度[J].知识经济,2015(1):16-17.

[12] 林燕梅,成功.印度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4(10):87-91.

[13] 杨柳,张小溪.传统物质科学知识的筛选:来自青蒿素与古新星表的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32(1):119-121.

[14] 朱步先.漫话“柴胡先生”[J].中医杂志,2006,47(12):949-950.

[15] 张陈果.论我国传统知识专门权利制度的构建――兼论已文献化传统知识的主体界定[J].政治与法律,2015(1):79-92.

[16] 彭艳,王凡彬.中药炮制技术知识产权保护[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4):305-307.

[17] 董国锋.中医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J].科技与法律,2011,93(5):24-28.

[18] 周蕾.中医药商业秘密保护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28.

[19] 何丽清,傅延龄.《伤寒论》方药计量中重量单位的考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9):19-21.

用药护理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34-01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逐渐发展,社会对于医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药理学》作为高职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也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药理学教学注重理论的理解和巩固,忽视了与临床相关知识的联系,使得学生创新能力,实际运用能力与职业岗位能力欠缺。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护理学人才,我们对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进行探讨和研究。

1 药理学在高职护理专业中的定位和重要性

在高职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教育中,药理学对学生未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因为职业教育需要培养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而药理学作为高职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不仅仅只是一门基础课,还是一门专业课程。因为它既要要求学生掌握药物的适用范围,给药方法,给药途径,药物配伍禁忌等药理学的知识,又要求学生掌握药物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检测、观察、处理等护理宣教方面的技能。

2 目前高职专业药理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药理学》教材方面的问题。 现在使用的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内容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现用教材设置主要是针对医疗方面。总体上来说是从药效学,药动学开始,各章节相对独立,缺乏联系性。每个章节重点知识也是讲临床治疗方面的比如药物的代谢动力学,药物作用机制,适用范围等理论化的知识。而作为护理专业需要的药物监测,不良反应的报告、处理,用药护理注意事项等相对不够突出。

2.2 《药理学》教学方面的问题。 药理学在教学中主要存在“定位模糊”这个问题。因为药理学属于基础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单纯的理论化学习,从而导致和岗位脱轨,和临床脱轨。具体表现在讲解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作用及机理偏多,偏深,而对于药物不良反应及监测,临床用药咨询,健康教育等方面偏少。

3 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改革设想

3.1 明确课程定位,树立新的课程理念。 首先要认识到药理学对于护理专业不仅仅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专业课程。它为后续课程和临床工作提供大量的和药物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目标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知识目标:对于护理专业来说,需要了解药理学的基本的理论,熟悉常用的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注意事项。第二,能力目标:能够观察药物的疗效和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对临床上一些常见药物进行知识咨询、健康教育;能了解临床上常用药物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能够准确快速的换算药物的剂量。第三,素质目标:具有爱岗敬业、救死扶伤、尊重患者、关爱生命等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3.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理论课教学: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革。可以将临床专业中经常采取的病例式教学引入药理学教学当中,使理论知识和临床联系更加紧密,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多采取引导式自学和启发式教学,既能够观察学生学习的情况,又能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用药护理论文篇(7)

1 用药护理安全存在隐患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用药护理是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忽视工作制度,扰乱工作流程,用药的薄弱环节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安全问题就会日渐突出,漏洞会越来越大。因此,临床用药过程中,严格执行用药流程,防止出现护理差错事故,是临床过程管理的一个重点监控区域。保证临床用药的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质量提升的主要前提之一,但在临床工作中,用药护理安全存在较多隐患。

1.1 管理制度不严谨,不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如果护理人员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出现岗位责任意识淡漠,缺乏法制意识,工作懈怠,服务意识差,就会在护理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出现一系列护理问题。如交接班制度及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发错药、打错针、漏用药的事情在临床上时有发生;配药时不检查药物质量,使用有絮状物的药物,甚至过期药品,严重时则会危及患者生命。

1.2 业务操作水平及应激能力欠缺: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及危机意识,没有责任感。有的护士盲目执行医嘱,缺乏临床经验,没有辨别医嘱准确性的能力(不能确认药物的剂量、配伍及适应症、副作用),护士机械执行医嘱而又缺乏法律文书的记录;或者在抢救过程中及遇突发事件时,对药物存放地点不熟悉、对药物性能、不良反应等知之甚少,不仅忙乱无序而且不能在第一时间保证及时准确用药;或口服、注射后很少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等。

2 破窗理论与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

我们从2007年初始将破窗理论应用于临床,指导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应用该管理方法后安全管理效果满意。

2.1 成立临床用药管理小组:每个科室由护士长及2名护理骨干组成,选取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理论指导及沟通能力强的中级以上职称骨干护士,协同护士长工作。主要职责进行日常督导、提出考核方案,并量化考评;每周检查药物质量、使用情况,用药反馈等,发现用药过程及管理中的盲点,提出整改意见。

2.2 由护士长组织业务学习:包括规章制度的学习,重点为查对制度及交接班制度;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新药使用注意事项;药物的配伍禁忌;常用药物应用新进展等,每月1~2次。每周一晨会对上周用药管理小组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存在问题共同讨论,由全体参会人员提出改进意见,由用药管理小组成员将其整改意见和参会人员建议汇总后打印,形成临床用药流程或制度,共同遵照执行。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操作培训。

如为了提高抢救时用药准确率,我们不仅规定了急救药品放置位置、顺序、取用顺序,高危药品用红色警示标识,而且还每半年进行1次临床常用药、抢救药物盲取演练。将护士随机分成3人1组,由考核者发出用药指令,1人快速盲取药品,1人核对后抽取给药,1人核对后记录。考核所取用药物的准确率、操作速度及操作规范性。通过业务学习和操作练习,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对药物性能、剂量、不良反应的熟知度和操作准确率,提高实战急救能力。

3 杜绝“破窗”

对于完美的东西,大家都本能地维护,但对于毁损的东西,不仅对破坏行为视而不见,甚至会加剧它的破坏程度。在临床护理药物管理中存在这种现象,如果药物保管制度严密、检查使用有序,大家会按部就班地遵守,而一旦药物管理存在问题,如药物散放无标识、急救药物缺如补充不及时、毒麻药物不定位放置并加锁等,则相应漏洞问题就会不断出现。

3.1 首先要强化护士的法制观念,加强护理用药安全教育;其次,正确地执行医嘱,制定医嘱执行流程,强调每个步骤的查对重点,特别是配伍药物及易过敏药物,需配伍的药物应查配伍表,如属新药,应单独使用;使用药物前询问患者过敏史,避免定势心理。每项用药操作必须携带执行单,每日执行单应整合在一起,装订好统一保存备查。

3.2 管理者要加强督促班次查对,杜绝隐患。我们加强了交接班制度的落实,对于常用药,采取每日小查、每周二次大查、护士长随时抽查的方式。急救药品天天清点交接登记,执行近3年药品有效期登记制,没有出现过使用到过期药品。抢救车内定量药物放置近2个月者,以白色胶布绕瓶颈1周作为标识,在临床应用时先行使用。对于高浓度电解质类药物以红色醒目的标识进行分类标志,包括药名、浓度、剂量、失效期等。

用药护理论文篇(8)

 

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是由结核菌侵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软脑膜,蛛网膜进而累及脑实质和脑血管的病变,是最严重的结核病。目前死亡率高为20%~30%[1]。通过综合治疗,全面而系统的护理,治愈率已提高到93%[2]。其病情凶险,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精心护理极为重要。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结脑10例,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怎么写论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患者中,男5例护理论文,女5例。年龄22~60岁,住院时间10~160天。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头痛,热型为不规则热,根据病史、体征、症状、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临床均诊断为脑膜炎。

1.2 治疗 住院后根据不同情况予抗结核药物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吡嗪酰胺等选用4~5种联合正规方案治疗,同时予激素、脱水、对症、支持及营养等治疗,治愈好转。

2 护理重点

2.1 心理护理 本病病程长,病情重,加之应用抗结核治疗和激素治疗后可出现一定的副反应,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另外,一些患者对结核病存在误解,加之经济的拮据,从而产生一定的焦虑、恐惧心理。此外,一些患者又担心预后不良,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士应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本病的相关知识,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论文,放松心情,乐观面对本病。

2.2 饮食指导 患者由于颅压高致频繁呕吐,抗结核药物对胃肠道刺激降低食欲,持续发热及大剂量

脱水剂应用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清醒患者鼓励其多饮水,少量多餐,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高钙饮食,昏迷患者采用鼻饲流质饮食,合并胃出血及病情危重者增加胃肠外营养。

2.3 用药观察

2.3.1 应用脱水剂的观察与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常用的脱水剂为高渗脱水剂和利尿剂,所以,首先要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目前,常用的脱水剂为20%甘露醇,其对血管刺激性非常大,护士应保护好患者血管,如发生渗液、漏液,可立即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减少对皮肤黏膜的刺激怎么写论文。

2.3.2 使用激素的观察与护理 激素具有抗炎、抑制纤维组织增生、防止黏连、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护理论文,防止脑水肿的发生。使用激素用量过大或减量不合适、计量不准确就容易造成反跳现象,因此要严格遵医嘱给药,并嘱患者不能随意增药、减药,如患者出现不适,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3.3 抗结核药物的观察与护理 抗结核药物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关键,应遵循早期、联合、适量、全程、规律用药原则,否则,就可能造成耐药。此外,抗结核药物副反应大。因此,在服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如出现胃肠道的不适、肝肾功能异常,视力减退、听力障碍及变态反应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必要时停药。另外,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如利福平应空腹服用,可达到最佳疗效,同时也可减少其副反应。

2.4 腰椎穿刺的护理 进行腰椎穿刺术及鞘内注射是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常用的治疗和诊断方法。因具有一定的损伤性护理论文,患者往往会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耐心解释。术后协助患者去枕平卧4~6 h。

2.5 发热的护理 本组27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1.0 ℃。因此,应定期测量患者体温,出现体温升高,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对于出汗较多患者应协助其饮水,并加强房间通风,防止复发感染。应及时更换床单、衣服等,防止皮肤感染发生怎么写论文。

2.6 高颅压的护理 脱水疗法是治疗颅内高压的重要手段,常用20%的甘露醇静滴,应用时速度要快,确保200~500 ml甘露醇在30 min内滴完,否则影响脱水的效果。同时要注意观察有无低钾血症。

2.7 出院指导 结核脑膜炎属慢性消耗性疾病,抗结核治疗需要较长时间,待脑脊液检验正常及症状消失后即可出院,出院后仍须坚持抗结核治疗6~9个月。出院时嘱患者必须按时按量服用抗结核药物,并定期到医院复查脑脊液、血常规、肝功能护理论文,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劳累、受凉,以免加重病情。

结核性脑膜炎周期长,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常常是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或诱因。因此,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做好基础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预防和处理颅内高压。提高患者依从性,做好服药指导及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1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25-128.

用药护理论文篇(9)

结果:通过对ICU护理中安全用药的相关研究和实践,使ICU护理中护理人员强化了安全用药的意识和知识,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提高了ICU护理用药的安全性。

结论:ICU护理中用药是否安全直接关系着病患的生命健康,不能马虎,必须将病患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关键词:ICU护理安全用药注意要点重症科学科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57-01

药,一个与病患联系最紧密的物品。在治病过程中,如果用药安全合理,就可以保证患者生命的基本安全;而如果治病过程中用药不合理,甚至是不安全,就很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也是非常严重的事情。近几年,安全用药也一度成为了国际医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是ICU护理过程中用药安全的研究[1]。用药是否安全的一个重要评价过程就是通过对患者用药过程中的反应的观察,而患者用药时的反应和表现,最先了解情况的是护士。所以,在提高ICU用药安全性上,最需要注意的事项即ICU护理。

1从药物管理上确保用药安全

1.1药物的合理放置。护士在对ICU护理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将药物进行分类放置,这是保证用药安全的基本要求。ICU患者因为病情都比较严重,他们在治疗过程中,所用到的药物非常的多,如果护士在对ICU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能将药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放置,在遇到突况和紧急情况时,护士就很可能手忙脚乱,造成误用药物,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在ICU护理过程中,可以对药物进行一下几种分类方式:第一,口服药、外用药、注射药等;第二,毒麻药、普通药、抢救药等;第三,静脉针剂药、非静脉针剂药[2]。

1.2药物标识明显化。药物的科学管理离不开药物标识,而在ICU护理过程中,药物标识就更显其重要性。如果没有明显的药物标识,护士在用药过程中,就可能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在寻找药物的过程当中,这是对患者非常不利的情况。众所周知,ICU病情严重、紧急,早一秒治疗,病患可能就能多一份活下来的希望;反之,患者迟一秒治疗,则会增加一分危险。所以说,ICU患者的治病过程,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战役。在护理过程中,要对药物贴上醒目的标识,尤其是高危药物。

2从药物使用上确保用药安全

2.1保证患者与药物的一致性。医学上有一个最为基本的用药原则,即“对症下药”。从这个基本的用药原则中,可知患者与药物的一致性是多么的重要,如果给患者误用了其它的药物,那么,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将是不可估量的。虽然,有些患者所患的疾病时同一种,但是,在用药上,医生也是根据患者自身一些其它的特点,具体用药,在ICU治疗过程中,这种差别更为明显。所以,在ICU护理过程中,必须保证患者所使用的药物与医生所叮嘱使用的药物完全保持一致,不能有任何疏漏。同时,还必须保证患者药物的使用剂量、时间等方面准确无误。在用药过程中,最好能够经过两个人的共同核对,保证用药的绝对安全。

2.2保证药物能够现配现用。在给患者治疗疾病的过程,有一个经常出现的情况,即对患者所用的要去进行配比,尤其是注射类的药物[3]。注射类的药物需要护士通过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比才能使用,但是,如果配药过早,在患者还不需要的时候已经将药物配好了,就很难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因为,药物长时间的放置,可能会发生一些反应,而这些反应,很可能会影响到药物的效果,从而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所以,在对ICU护理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患者的药物是现配现用的,这是防止因药物发生反应而影响效果的基本要求。

2.3保证患者不良反应及时处理。给患者治疗过程中,最担心的一个问题之一,就是患者是否出现了不良反应。大量临实也表明,没有及时发现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必须严肃、严谨对待。在ICU护理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更是一个合理用药的重要信息。在ICU护理过程中,所有的护士人员都必须了解每一种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这些不良反应的具体措施,使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做到不慌不忙,井然有序。同时,可以建立一个不良反应的处理机制,从而提高用药安全性。

3从患者病情上确保用药安全

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最忌讳的一件事情就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不是十分的了解,还存在很多的盲区,这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用药安全性,毕竟,“对症下药”才能保证用药安全。ICU患者一般病情都是比较复杂的,他们很可能由一种原发病引发出一些并发症,而且,这类患者的身体变化也十分的迅速,也许上一秒还病情稳定,但是下一秒就已经病情垂危了。如果,在ICU护理过程中,护士根本不能很好的熟悉患者的基本身体状况,病情的发展情况,那么,护士就无法做到安全、合理地为患者提供药物。熟悉患者的病情是ICU护理中重要的问题,护士必须保证熟悉患者情况,才能确保用药安全。

4结语

提高ICU护理中的用药安全是保证ICU患者得到恰当、合理的治疗的基本保证,也是必要的保证条件。只有护理人员从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同时提高安全用药能力,才能保证ICU护理的最优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用药护理论文篇(10)

药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其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药理学实验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职护理药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是一门具有多层特征的课程,其实验教学应在实用型上多做探索,体现出高职护理特色。本文就实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谈几点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明确培养目标

在对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上,要把握两点。一要把握高职特色。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界定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卫生保健需求的实用型高级护理专门人才,使学生获得从事临床护理及社区卫生保健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二要把握护理特色,在防病治病过程中,医生的治疗方案要通过护士具体执行。但护士并不是单纯被动地执行医嘱,而是主动参与病人的的诊断、治疗、康复过程。药理学知识在临床护理和卫生保健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必需熟知药物的性能,熟练掌握给药途径和操作技能,协助医生搞好临床合理用药,观察分析病人治疗后的疗效与反应,要善于发现、及时解决不良征兆,防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达到药物治疗的最终目的。可以说药理课是联结基础与临床,联结医、护、药的桥梁和纽带,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与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相关。

(二)优化教学内容

针对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教师在实验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紧密结合临床护理及社区护理的工作实际,侧重于技能训练和用药监护,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观察能力,为学生顺利过渡到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护士的工作是直接执行医嘱、处方,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护士要主动配合医生正确执行医嘱,必需熟练掌握药物方面的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实验内容可选择一些如药品外观检查、对变质药物的判别技能、剂量的准确换算、药物配伍变化、剂量和途径练习等,与临床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

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多,给药后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首先是护士进行观察。因此,培养学生药物反应的观察能力及灵活应用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实验内容应选择观察指标明确、便于灵活处理、容易操作的实验。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解救、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动物血压和心率的影响等,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其更快的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三)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手段是老师讲实验方法,学生照着实验步骤去做。近年来涌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其方法是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不同实验设想予以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归纳式教学法,是通过仔细观察、分析零乱的实验现象,得出抽象的规律和原则,让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的知识,使之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讨论式教学法,是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多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力性和创造性。利用现代化实验设备微机化实验操作系统,利用其强大的生物信号转化和数字处理及显示功能,有利于观察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和组合。例如,“有机磷农药中毒与解救”实验,可采取实验前讨论、实验后归纳总结的方式。首先,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拟定2~3个思考题,如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毒理?临床表现和解救措施?实验设计方案,然后分组讨论。教师注意启发和引导,各组推荐代表发言。实验方法确定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具体实施,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仔细观察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时抓住那些容易消失或不易发现的现象,养成认真、仔细、有始有终观察的良好习惯。实验结束后,由学生归纳、比较,总结本次实验内容和经验教训。通过比较,会发现每个组的结果相差很远,有的组抢救非常成功,有的实验组因抢救不及时或静脉注射不熟练,未能及时给药,错过抢救最佳时机,导致动物死亡。通过分析比较学生感触颇多,深刻体会到护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及时的解救措施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从而受益终身。

总之,通过《药理学》实验教学,力求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药理知识、过硬的实践技能,提高观察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将来为解除病人的疾苦多出一份力量。

上一篇: 行政领导学论文 下一篇: 数控车床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