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师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7 17:59:16

项目管理师论文

项目管理师论文篇(1)

 

一、引言

作为人类社会的交流形式、管理手段和思维载体,英语应用文在涉外经济、行政、司法、教育以及日常生活各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根据岗位需要撰写相应的英语应用文是高职高专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之一。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项目化教学是高职高专英语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典型模式,通过真实的任务情境、丰富的学习机会,团队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学习,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是改进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项目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教师对教学中的角色重新定位。本文在阐述项目化教学的内涵的基础之上,通过教学实例来探讨教师在英语应用文写作项目化教学中应发挥的作用。

二、项目化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项目化教学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团队合作为基础教育管理论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通过构建真实任务情境,围绕具体的学习项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际训练中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实践能力发展与提高的教学过程。具体来说,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的工作方式,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三、项目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区别

从教学目标来看,项目化教学突出实践性。传统教学是知识和技能的单纯传授,而项目化教学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合于项目实施过程,教师不再局限于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项目实施过程,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与新的知识融会贯通。

从教学内容来看,项目化教学具有跨学科性。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涉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研究方法以及当前社会的综合问题。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多种信息来源(如书籍、网络资料等)来理解和分析所遇到的问题。

从教学形式来看,项目化教学具有主动性和互动合作性。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学习中国。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教育管理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评价和验证假设,最后得出结论。学生需要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项目化教学强调学习活动中的互动与合作。教师、学生以及涉及该项活动的所有人员相互合作,形成“学习共同体”,共享资源和智慧,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合作完成项目。

从教学手段来看,项目化教学具有先进性。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项目化教学中,师生要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学习信息,利用PPT、网页、动画、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及进行成果展示。

从评估手段来看,项目化教学具有多样性。传统教学评估手段单一,多采用终结性方式。而项目化教学评估手段多元化,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四、教师在英语应用文写作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英语应用文写作项目化教学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的准备、实施与评价。

(一)准备阶段——项目设计、指导的作用

根据英语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知识体系及学生生活、职业岗位的需求,教师设计开发出与各项内容相适应的实践项目,将整个课程内容分为“个人事务写作、文秘事务写作和商务事务写作”三个模块,每个模块作为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再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构成教学内容。个人事务写作包括个人简历、申请信、求职信、求学信、名片、演讲稿等;文秘事务写作包括通知、公告、海报、总结、会议纪录、传真、电子邮件、备忘录、邀请函、致辞等;商务事务写作包括广告、建立业务关系、推销信、投诉及理赔信、询(报)盘、支付条款等。教师提出项目任务设想教育管理论文,与学生讨论并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以“个人事务写作”这个项目下属的子项目“求职信”为例,确定的项目任务是了解求职信的内容与特点,掌握求职信的写作格式、基本结构和典型词汇和句型。确定项目训练形式(课堂实训和课外实训)以及实训实施步骤。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整理和讨论与此项目相关的知识,词汇,句型,范文;准备图书、PPT、VCD、视频等工具,在这个阶段,教师是项目课程的设计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二)实施阶段——组织、引导的作用

课堂实训分为三个环节:案例讨论、错例修改、情景模拟训练。教师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实践教学环境,按既定的实施步骤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首先由学生展示准备的案例,师生讨论引出第一个知识点:求职信的概念和特点。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案例,引出第二个知识点:求职信的组成部分及写作格式。然后由教师展示错误案例,提出问题,比如该求职信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是否得体,应如何修改?师生共同讨论问题,修改错例。演示范文,讨论总结求职信的写作要点和技巧以及常用词汇和句型。最后,进行模拟写作训练,以PPT文件、纸质作业、角色扮演、讲述等方式进行成果展示。课外实训包括利用网络或其他途径查找相关案例,进行评析,仿写;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进行实战训练;结合专业学习、毕业求职或社会调查活动进行实战训练。教师提出目标,与学生共同制定计划教育管理论文,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定期检查、督促,实行过程指导。课堂实训和课外实训均由学生唱主角,采用“交互式”学习模式,教师当好“导演”。从主讲人转变为协调者;从教学生转变为帮学生;从一言堂转变为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在项目化教学情境下,学生遇到的问题更加综合和复杂。教师需要在心理上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勇于尝试、积极参与,还要培育学生善于合作的素质。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给予具体的帮助中国。在这个阶段,教师是项目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评价阶段——检测评估的作用

评价阶段是对整个项目活动的检查评估和总结。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中,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主要对学生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写作资料的收集准备情况、学习态度、参与实践、作业完成质量等)进行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能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及时地肯定学生的成绩,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位一体使评价更深入,更全面。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对项目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体验。终结性评价主要对学生的本课程期末考试情况作出评价。在这个阶段,教师是项目教学的评估者。

五、结语

教师在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重视自我发展,树立实践和终生学习的观念。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性和跨学科性要求教师除了具备较高英语语言水平之外,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要了解涉外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过程以及对人才的要求教育管理论文,才能够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工作任务来设计、组织、实施项目活动。不仅娴熟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商务、外贸、文秘、旅游、物流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这就要求教师成为一名终生学习者,不断学习新知识,并通过专题培训、企业挂职顶岗锻炼等方式,积累教学所需的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此外,在项目化教学中,项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教学情境和学习环境的创设和教学评估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教师还应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学会用研究理论来指导、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最后,由于项目化教学强调团队协作性,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师要从个体的工作方式走向合作,不仅要善于与学生互动,还要与同事,甚至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联合起来进行项目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2002,11.

[2]雷术海.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3]方义桂.高职院校实施英语项目课程的师资要求及其对策[J]. 现代教育科学,2009,3.

项目管理师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118-04案例教学法是将典型案例运用于课堂教学,以鼓励学生面对复杂工程环境独立思考,鼓励他们通过团队合作开展案例信息和问题分析,提出见解与决策判断,培养学生大工程观和实践创新理念,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实践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素养的一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具有以师生主动参与、更多投入增强知识应用能力[2],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方式保证教学质量,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以全过程系统联动方式保证教学效果等显著特征,是面向工程教育、培养卓越人才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

一、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与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内涵

(一)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法

工程项目管理旨在实现项目整体目标优化,是复杂环境多因素影响下的实践创新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特征。工程管理学科的创建是工程实践驱动和工程科学创立与完善的结果。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传授学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能力的核心专业课程,既需要理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更需要面向工程实践问题分析的实际针对性,其本质是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工程环境因素的全面分析和对工程具体实际问题解决的参与实践。面向工程实践的案例教学法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探究式、讨论式教学的核心方法。

(二)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就是以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为背景,将反复循环参与工程实践问题分析贯穿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全过程的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活动[3]。其基本思路是多次循环运用完整的工程管理实践案例,概括起来,包括4个循环过程。第一个循环,选择典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案例,通过多媒体演示和课程网站平台,使学生全面感性认识与了解案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实施的全过程;以主要章节为切入点,构建实践案例与理论知识结合的实践平台;以工程实践案例相应章节对应问题为导入,以学生参与讨论为主要方式,分析讨论与点评总结相结合,开展课程教学活动[4]。第二个循环,针对每章的理论知识内容,结合所选课程教学完整案例难易程度,给学生布置查找和分析自选案例作业,使学生通过重复选择实践案例,训练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程实践环境下深化与巩固所学知识。第三个循环,按照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教师指导与学生自选相结合,选择与课程教学案例难易程度相当的课程设计案例,基于工程实景按照模块化分工完成课程设计综合训练,检验与提升学生面向工程实践综合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第四个循环,基于课程教学的综合能力拓展,把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延伸至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阶段,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真题真做,完成毕业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撰写,综合应用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的相关理论创新性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及特色

(一)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教学改革

针对2006年提出的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构想,我们扎实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编写工程项目管理教材,开展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下师资培养途径、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有步骤地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按照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要求,开展基于工程实景的模块化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以自主命题、参与式讨论为主要内容,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环境下的考核方式革新。经过系统的课程建设改革实践,基本形成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体系,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二)基于完整案例教学法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特色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显现出以下3个特征。

其一,面向复杂工程环境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以工程管理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为主线整合与优化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体系,以复杂工程实践的完整案例为中心,面向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的复杂环境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基于问题导向的正确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管理创新意识。

其二,学生以多种方式全程参与教学,提升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采取案例讨论与评述、模块化综合性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社团、自主参与工程实践、自主命题与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从课前预习、课内讨论分析、课后练习作业、课程设计协作交流、实践实习反馈、毕业设计全过程参与教学活动,自我学习、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传授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方式,强化学生自学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

其三,密切与执业资格的联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围绕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建设项目管理师、咨询工程师、招标师等就业岗位需求和考试大纲完善课程教学大纲、革新考核方式、规范考试题型、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未来执业的系统专业知识储备与职业修养训练,按照市场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三、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在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一)案例遴选与背景分析

遴选典型案例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成功的关键。选择典型教学案例必须考虑案例实践的代表性、案例问题的真实性、案例资料的可靠性、案例过程的可提炼性[5]。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案例选择以校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单位工程管理实践为对象,保证案例资料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在案例遴选的四个阶段中,学生参与程度有所区别。第一阶段是课程教学引导案例遴选,以教师选择提炼为主,学生补充资料分析为辅,学生课前参与案例讨论分析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查找讨论案例的相关资料,全面分析案例背景资料,对案例系统剖析。第二阶段是课后案例练习,以学生独立选择案例为主要形式,教师仅提出案例选择的原则性要求,学生基于自我选择案例资料,独立完成案例分析作业。第三阶段是课程设计案例选择,师生共同遴选课程设计案例,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模块化要求完成基于工程实景的综合性课程设计任务。第四阶段是学生自主实践与毕业环节的工程案例选择,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指导教师引导为辅,选择实践单位和工程实践对象,围绕实习报告、毕业论文对实践训练与分析的要求,开展工程实践体验和工程问题分析。学生全过程参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案例遴选与背景分析,主动参与课程教学的教材与规划,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要求学习为自我规划学习,提升主动发现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工程意识、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课前小组案例讨论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采用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开展课程案例讨论教学。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主要章节[6],以完整案例为对象,由教师设计案例讨论问题,学生分4组课前组织讨论,选择或指定小组讨论召集人(或负责人),每次讨论各小组选一名陈述人和评述人,陈述人负责整理小组讨论结果,并在课堂陈述小组讨论结果;评述人对其他3组的陈述进行质疑与评述。课前小组案例讨论既拓展了学生课程学习内容,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又丰富了课外生活,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融合,强化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讨论评述与点评

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每一小组由陈述人用3分钟时间概括陈述小组讨论结果,由评述人用2分钟时间对其他3组陈述内容进行评论并提出质疑。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所授知识点点评与总结讨论结果。课题讨论评述与点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搭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平台,又给他们提供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风采、显示应变能力的机会,提升了他们沟通交流能力与演讲水平。

(四)自主命题与自我评价

结合未来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分章节或模块布置学生参与自主命题的课外作业,题型分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改错题、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自主命题恢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从被动考试变为自主考试,从被评者变为自评者,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根据实践能力和知识需求自我选择考核知识点,学生自主命题、自我考核,并将其纳入平时考核成绩,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参与式讨论考核也采取了学生自评与教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参与式讨论满分10分,分4组(4组中排名第1基础权分得10分,排名2基础权分得9分,排名3基础权分得8分,排名4基础权分得7分),每组30%为优、40%为良、30%为中及其以下(优权重1,良权重0.8,中权重0.7,合格权重0.6,不合格权重0.3)。每个人参与式讨论得分为所在组排名权分与自己优良权分之积。每组排名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拟定其他3组的排名顺序。教师根据每组讨论陈述与评述情况,结合学生提出的排名顺序最后确定各组排名;组内考核由各小组自行确定。

(五)基于工程实例开展模块化课程设计

依据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和大纲要求,师生共同选择课程设计工程实例。学生负责实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结合各自兴趣,分小组分工合作,分模块化完成工程项目管理综合性课程设计任务。课程设计针对实际工程背景和实践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并进行答辩,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自主实践,深化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体验

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热情。40%的学生利用寒暑假和周末主动联系工程实践单位,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实际工作,体验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发现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问题,应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办法。向工程实践工程师学习,深化对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七)自主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拓展知识创新与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工程管理专业以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特色,学生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学习为纽带,围绕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需求,针对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真题真做,增强学生就业实践的社会适应性。70%的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结合自身特点和就业意向开展毕业论文选题。从毕业实习开始,学生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收集工程项目管理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全面把握论文选题背景,认真剖析论文选题的实践问题,创造性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整体提升学生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有效运行不仅需要校内资源,而且离不开行业企业的社会资源,如案例资料的收集遴选必须有产学研合作单位、实习基地的大力支持。全面开展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可以为工程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现校内、校外两个课堂交融,专职、兼职两类教师互补。学习企业资源共享,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学过程,搭建广阔友好的平台,使学生、教师、企业、学校、社会多方受益,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9-91.

[2]张剑峰,管理类案例教学与案例分析方法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7(2):127-128.

[3]郭汉丁,王凯,马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探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7(12):13-17.

[4]郭汉丁,郭伟,马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探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0,24(增刊):122-126.

[5]安蓉,王梅.基于问题解决的工程案例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33-135.

[6]孙承毅,孙万东.案例教学模式的课堂管理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150-151.

Practice of ring-teaching with integrated cases

GUO Handing, GUO Wei, MA Hui

项目管理师论文篇(3)

[作者简介]韦大宇,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贸系教师,广西 南宁530226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7―0219―03

一、高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思路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于2007年2月13日下发了《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加强我区大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育,全面提高我区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试行)》。在“四种能力”中,实践能力居于首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所以,高职课程更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关联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使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实践能力是搞好这门课程教学的关键。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先讲授理论,然后学生上机实验、完成课程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虽然也理论联系实际,常常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的案例让学生知道别人怎么做,但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还是脱节的。如何把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其他课程运用项目教学法可以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还没有找到《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教学法的例子。笔者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已经尝试过项目教学法,在此谈谈本人的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高职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或设计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作品为目的的任务,具体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项目是指为企事业单位实现信息化管理而开发的系统。

项目教学法要求通过师生共同制作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完成教学任务。在《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教学过程中,必须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环节:

1.确定项目内容

确定项目内容,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前提。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项目的选取十分关键,教师可以根据项目选择应该满足的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吴言在《项目教学法》一文中提出项目的选择应该满足8个方面的条件,笔者从这门课程的特点出发,认为满足其中的5个条件即可:(1)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在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范围以内;(2)学生对所确定的项目及其结果是否有着较强的兴趣;(3)项目所涉及的内容是否是学生所比较熟悉的;(4)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所涉及的内容符合最近发展的理论,通过学生主动的探索和学习是否有能力完成的;(5)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是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综上因素,笔者决定选取《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作为项目来实施,考虑到这个项目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既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以学生都熟悉的现实对象为材料,能充分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笔者先给学生介绍项目教学法的内涵、要求以及应用在这门课程的优势,学生对这个能以主体的身份参与系统开发的教学方法很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项目教学法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于是笔者接着引导学生对学校日常管理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进行讨论,然后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分析,提出以系统登陆、学籍管理、班级管理、专业课程管理、成绩管理、奖惩管理、缴费管理、社团管理、毕业就业等九个子项目组成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总项目。这样,由师生共同完成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得到明确确定。

2.明确项目分工,制订项目计划

项目内容确定后,就应该组织全班学生对每个子项目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力求每个学生都明确各个子项目的基本功能与设计要求,然后根据子项目确定项目组。由于《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九个子项目来组成,因此,把全班学生分成九个组,每组4~5人,共同完成一个子项目。同时,要求每组推选一名组长,全面负责本组项目开展工作,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制定出本小组的项目计划。学生制定出来的项目计划,教师要认真把关,对计划中存在的问题,要召集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直到学生能够制订出可行的项目计划。

在明确项目分工后对项目分组时,还有一点值得教师注意,就是将优秀的学生和水平一般的学生进行组合,每组都要有编程能力强、文字组织能力强和分析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总之,根据学生的长处进行优化组合是关系到整个项目能否取得最终成功的关键。

3.实施项目计划

在确定好各组任务后,就开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与设计。按照项目计划;分三个阶段来实施《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前期各项目组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到学校各个部门收集相关的数据和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分析;中期的工作主要是对各个子项目进行设计和开发;后期的工作由各个项目组一起进行整合工作,把各自小组的子项目组合在一起,并且进行整个系统的试调和测试工作,直到系统成功运行。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工作,在必要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指导他们顺利地完成项目。

实施项目阶段是整个项目教学法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因此如何组织项目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做到三个转变:(1)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即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而是以学生为主,指导学生顺利实施项目;(2)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即教师不再是以满堂灌的形式传授知识,而是以实际的项目设计为中心来展开,学生在实际的项目开发设计过程中掌握课程的知识内容;(3)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即教师要引导学生紧紧围绕项目来展开学习,课本只是作为参考的辅导资料。

4.检查评估

在完成整个项目设计后,要对项目进行检查、评价。首先,要求各项目组进行自评,看是否按照原来的项目计划展开,是否实现项目功能;其次,各项目组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让他们发现各自的优点

和不足,促进相互学习和提高;最后,教师客观地从正面对各项目组进行评价,并对整个项目的完成给予比较高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和设计予以肯定。

检查评估是对整个项目的总体评价,教师要认真对待。教师在组织学生演示项目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成果,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并给予积极的肯定;对存在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评论谁对谁错,而是以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是否成功来评价。同时,教师也应该认真总结自己在组织学生实施项目的过程中的优缺点,以利于今后更好地运用项目教学法。

5.项目归档及应用

《学生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完成后,要进行归档工作,把学生设计的作品以及文档保存,并尽可能将项目推广到学校的各学生管理部门应用,检验项目的效果。在项目应用过程中,由于《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教学法需要不断探讨和积累经验,因此,教师应该随时注意联系使用系统的部门,及时收集反馈的信息,项目做得好与不足的地方都要认真做记录,为下一届更好组织项目教学法打好基础。

三、实施项目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1.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在现行高职教材中,一般都是为教师的教而设计,不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因此,教材选用是我们运用项目教学法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在实施项目计划的三个阶段中,实际上我们已经完整地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分析与设计、实现与测试运行等基本内容。但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必然有很多的疑惑,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并组织好讨论,让学生充分理解好理论知识再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项目教学法的实际,编写相关的实训教材,以解决选用教材难的问题。

2.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

学生的知识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项目教学法的效果,因此,实施项目教学法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例如,在进行《学生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设计之前,教师应该调查学生是否较好地掌握相关的系统设计工具如VB、AsP、数据库等基本知识,如果学生对这些知识还没有掌握好,将很难实现对项目的顺利实施。此外,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优秀的学生带动学习自觉性差或学习方法欠缺的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勤学好问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团结互助的学习过程当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动手设计的能力。

3.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

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有充分参与讨论和设计的机会,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者,能否以学生为中心,围绕项目来展开,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项目教学法能否取得成功。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了实验室的资源,认真听取每组学生的讨论,并作必要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团体协助和个人的主体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又提高动于能力。

项目管理师论文篇(4)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家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和力度不断加大,而水利工程项目一般都具有工程复杂、施工难度比较大、技术要求高、工期长等特点,这些决定了项目管理工作具有较大的难度。面对项目管理中的难度,近年来,水利建设单位引入博弈论原理进行项目管理,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具有很好的现实效果。

一、博弈论分析

所谓博弈论是指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通俗来说就是当一个主体的行为决策受到另一个行为主体的制约时,最终综合双方的意见得出最终决策方案,这种就是我们所指的博弈论。在水利工程项目中运用博弈论就是将监理单位与承包单位之间的行为决策相互作用,确保最终的管理方案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

博弈论可以分为很多种,一般有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双方在相互作用时,其最终结果是否一致。一般我们使用的都是合作博弈论,这种方式强调合作效率、公平、公正,体现了合作双方的理性、个人最优决策,通过双方的努力合作,最终得出的结果也是有效的。根据博弈论不同的角度还可以将其分为静态和动态博弈。这种划分方法主要是依据参与人对有关其他参与人的特征和战略空间等掌握的知识程度来划分,可以分为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博弈方法,建立有效的博弈管理模型。

二、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内容

工程质量管理是指为了确保合同所规定的质量标准,项目各方采取的一系列的质量监管和控制的管理方法、手段和措施。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包括很多方面,如施工、材料购买、工程变更、工程设计、施工图纸等各方面的管理,只有对工程项目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才能确保有效控制工程质量,使工程质量达到相关合同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和人们生命安全。

在水利工程项目中需要很多劳动人员的参与,如工程设计人员、工程现场施工人员、质量监督人员、项目委托单位等各方面的工作人员的管理。在进行人员管理时,单位要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让工作人员掌握博弈论理论知识,方便工作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博弈论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下面以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商之间的关系建立博弈模型。

首先分析两者之间的单阶段博弈论模型,主要参与者是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商。监理工程师的战略选择是认真监督和不认真监督,承包商的战略选择就是保证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或者不确保工程质量,在施工中出现偷工减料现象。在博弈论模型中,监理是否认真直接影响着承包商施工质量,如果监理单位认真监督,那么承包商就不敢偷工减料,反之,如果监督不认真,承包商在施工中就可能出现偷工减料现象。当监理工程师不认真监督时,承包商偷工减料给业主带来的损失就会增加,假定A和B是监理工程师不认真和认真监督时所消耗的工程成本,C是监理工程师在监督过程中发现承包商偷工减料现象,并且按照劳动合同进行的索赔。假设B

假设α表示监理工程师认真监督的概率,β代表承包商偷工减料的概率。我们假定β是已知不变的,监理工程师选择认真监督(α=1)和不认真监督(α=0)的理想收益分别为:πG(1,β)=(-A+C)β+(-A)(1-β)=Cβ-A;πG(0,β)=-Aβ+0(1-β)=-Aβ。解πG(1,β)=πG(0,β),可以得出β=A/(β+A),由此表明,如果承包商偷工减料的概率小于A/(β+A),此时监理工程师可以选择不认真监督;如果承包商头功减料大于A/(β+A)这个概率,监理工程师则需要认真监督,确保工程质量。根据这种推理方法,我们可以对承包商偷工减料进行不同程度的假定,然后计算出承包商偷工减料的概率,从而判断监理工程师的最终选择。

由上述博弈论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各项目单位在进行项目管理时该采用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这些都是根据其他相关博弈行动参与者情况所决定。本文主要是例举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商之间的博弈模型,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监理人还需要在水利工程中基于博弈论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监管,监理工程师、业主和承包商三者都是水利工程项目的博弈参与者,需要建立三者之间相互决策的博弈模型。其中监理工程师与承包商之间的博弈关系是最为重要的,在进行项目工程管理时,要根据承包商偷工减料概率判断监理工程师的选择。这种博弈模型对于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能透过表面现象深入到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中,不仅能树立单位的良好形象,还能为单位争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运用博弈论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可以通过表面现象对工程项目进行深入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能帮助单位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建立监理人与承包单位之间的博弈模型,从而规范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和建立单位的工作,避免出现工程项目质量问题,实现质量与效益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国强 周书杰.基于博弈论的监理人水利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J].水利经济,2010(02)

[2]王贺瑶.博弈论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2009

[3]姜国辉.基于博弈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水价及项目管理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2010

项目管理师论文篇(5)

在当前的高校管理中,“创新”成了一个人人耳熟能详、以至于最缺乏创意的词汇。不创新的高校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创新成为高校管理的常态。高校管理者以“创新”作为改善管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取得重大业绩、吸引生源的重要手段。但是,有些高校管理者热衷于提出一项又一项声称“创新”的管理举措,进而不断地召开诸多的管理“创新”会议,组织教师学习管理创新的文件精神,开展层出不穷的管理“创新”活动,强力推进学校管理各个领域的“创新”,整个高教界陷入“创新崇拜”之中。高校管理的“创新崇拜”倾向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使教师陷入痛苦之中。

高校管理对教师影响最大的是课程与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职称晋升管理。因此,使教师陷入痛苦遭遇中的高校管理“创新崇拜”倾向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课程与教学是学生、家长对高校最关注的方面,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为吸引众多的生源,获得社会的良好评价,高校必然在课程与教学管理方面各显神通,创新各种方法来提高课程与教学的质量。具有创新崇拜倾向的高校,不但会创新出课程设置的新的基本原则,更会创新出很多关于课程与教学的新名词,令人眼花缭乱。这种高校不断举行各种会议让教师学习关于课程与教学管理创新的文件精神,发动广大教师对课程与教学进行审查。在课程管理上,学校不断改变原来的课程整体设置方案以及单科课程的设置框架,要求每个教师修改课程大纲、课程讲义,并分别由院系、学校分级检查、验收,提出整改意见,直到达标为止,然后再开始新的循环。在教学管理上,为实现教学方法由传统的讲授法向案例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法的转变,一些学校不断地推出“观摩课”、“公开课”、“展示课”、“创新课”,先由院系组织广大教师集体观摩、讨论,再推荐部分教师代表院系到学校参加校级评比,评比结束就再也无人问津。

具有创新崇拜倾向的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科研业绩,创新了快速提升科研业绩的方法和检验教师科研成果的考核标准。科研业绩主要体现于学术论文的数量和刊发论文期刊的档次、科研项目与科研奖励的数量和级别以及科研经费的金额。学校管理者发动全校教职工运用各种关系和途径,重金请来著名期刊的编辑讲解论文的选题要领和投稿技巧,使教师对于如何撰写期刊偏爱的学术论文明了于心;重金请来参与部级、省部级项目评审的专家讲解如何撰写项目申报书、项目评审的整个流程和申报技巧,使教师积极参与到项目申报行动中,然后由学校出面集体攻关,以提高申报项目的立项率,特别是部级和省部级项目的立项率。除了动员教师自己外出寻找各种关系之外,学校还打通各种关节为主要管理者积极争取各种层次的科研奖励。另外,学校认识到通过纵向课题或项目立项所获得的科研经费数额是有限的,为了增加到位科研经费的总额,学校创新种种变通方法,甚至让教师自己交钱充当自身的横向科研经费,以便最终在各高校的比较和宣传中占据更高、更有利的位置。为了迅速提高教师的科研业绩,学校管理者普遍创新了各种方法,每年对各位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立项的课题、获得的科研奖励、到位的科研经费进行考核,并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而且,在一个聘职任期结束时还要对所有项目进行考核,凡完不成任务者不得续聘。为了加快科研业绩的提升步伐,学校管理者不断地创新科研业绩考核规定,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砝码,从而推翻往年的考核规定。

为了提高教师在课程与教学、科研方面的“积极性”,学校在教师职称晋升评审中不断地提高条件,并不断地打破往年的破格规定。一般来说,科研得分在职称评审中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虽然教学得分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但仅靠教学得分拉不开距离。随着职称晋升权力的下放,具有创新崇拜倾向的高校,在职称评审中不断地创新职称晋升的条件以及论文、科研项目、科研奖励、科研到位经费认定和赋分的方法,不断改变破格晋升的门槛。

总而言之,具有创新崇拜倾向的高校在课程与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职称晋升管理上忽视了对教育管理本真目的的追求,忽视了对教育精神的追求,忽视了对教育价值的追求,忽视了对教育历史的追问,使管理变成了以功利为唯一追求的创新,成为对人的德福、德慧失去关切的盲目创新,成为了无根的、放逐了历史的、浅尝辄止的创新。

高校在课程与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职称晋升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崇拜倾向极大地影响着广大教师的发展,使教师在理想、人格和能力等层面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转贴于

首先,教师面临着失去教育理想追求的危机。具有创新崇拜倾向的高校管理由于忽视了对教育管理本真目的的追求,在创新过程中逐渐被功利主义的追求所控制。学校对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创新加剧了对名声在外的轰动效应的追求,学校对科研管理创新也加剧了对于科研业绩的追求,论文、专著、项目、经费和获奖成为教师竞相追逐的对象。职称晋升管理上的科研业绩导向更加助长了这种对科研成果的追逐倾向。教师们看重的是发表文章的数量和期刊的档次,而不在乎发表文章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教师们看重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级别,而不在乎完成质量的好坏;看重获奖的层次,而不在乎获奖的手段;看重科研经费的数量,而不在乎获取的方法。对功利主义的追求成为教师的主流追求,至于何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何为,则淡出教师的考虑范畴,教师面临着失去教育理想追求的危机。

其次,教师面临着人格伤害的危机。高校管理中的创新崇拜倾向对教师造成三方面的心理伤害。其一,高校管理中的创新崇拜活动未充分征求教师的意见,往往表达的是主要领导者的个人意见,是对教师合法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权利的漠视。其二,高校管理中的创新崇拜活动的强力推进,是无视教学和学术的逻辑而对教师教学和学术自由的粗暴干涉。其三,高校管理中的创新崇拜使教师深深地担忧学生、自身和学校的前途,却未为教师建立表达意见的渠道,压制了教师的言论自由。这三方面的心理伤害导致了教师人格的压抑,造成了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从而影响了教师的心理健康。

再次,教师面临教学与学术水平停滞的危机。原因有两方面。其一,无力从事教学和学术工作。课程与教学管理中的创新崇拜倾向导致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琐碎的、毫无意义的教学和课程的改造活动中,而科研管理和职称晋升管理中的创新崇拜倾向导致教师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毫无价值的论文创作和科研项目中,从而使教师缺乏足够的时间投入到教学和学术水平的提升工作中。其二,无心从事教学和学术工作。一方面,高校管理中的创新崇拜倾向导致的功利主义倾向使教师不愿意从事艰苦的教学和学术水平提升工作;另一方面,高校管理中的创新崇拜倾向使教师的人格和权利得不到尊重,教师缺乏职业幸福感,从而缺乏真正提升教学和学术水平的动机。

项目管理师论文篇(6)

一、项目管理及高校项目管理

(一)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是“一个组织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在一定的时间、人员和其他资源的约束条件下,所开展的一种有一定特性的、一次性的工作”。[1]在工程项目中应用项目管理,可以将工程项目作为管理对象,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节约管理经费,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项目目标和效益的实现。

项目管理发展到今天,正在朝多元化方向发展。美国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委员会主席鲍尔・格雷斯说:“在当今社会中,一切都是项目,一切也将成为项目。”项目管理所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既可以在大的工程、技术性项目中应用,又可以在一个具体的任务中应用,包括一些非工程型、非技术性的“软”项目。

(二)高校项目管理

高等教育活动的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日常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又包括教学、科研的软件、硬件建设。“这些教学、科研的日常管理与硬件建设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重复性的工作,比如日常的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日常的科研管理活动等;另一类是一次性活动,比如大到新建一所大学、一个学科、一座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宿舍、校园绿化,完成部级重点科研、教研、教改、人才建设,小到制定一份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管理制度,编写一部教材、实验指导书、试题库,等等”。[2]

可以说,高校项目种类繁多,层次复杂。在高校管理中实行项目管理,能够强化民主作风和科学决策,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在高校开展好项目管理工作,有助于将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地总结和综合,提升成果价值,使成果得到最优化的资源共享与成果转化;有助于把志同道合的教师号召到一起,取长补短,互相交流,为教师们进行学术研究提供平台;有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便于形成良好的教师梯度……”。[3]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在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生源招收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各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受各类条件的制约,其发展也同时面临着很多困难。如何在高职院校竞争中脱颖而出,求得生存,是各高职院校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在职业教育中“引入项目管理体制,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是有重要作用的”。[4]

二、项目管理在高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一)项目管理在高校教学项目中的应用。高校教学活动,既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从教学周期来看,又具有一次性任务的特点,同时授课老师和学生各有不同特点,因此可以将高校教学活动(大到全校性教学,小到某一门课程的教学)作为一个项目来进行管理。例如,如果把某一门课程的一学期的教学视为一个项目,那么“项目的组成要素有:教师素质、教学主体一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课时、教学环境等。因此,我们必须对教师素质、教学目标、课堂环境、课堂组织、时间管理、知识反馈等项目因素进行管理。这一项目的项目经理应该就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引导者――教师,学生则应该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参与者”。[5]另外,精品课程建设、专业室管理、实践教学活动也可采用项目管理方法。

(二)项目管理在高校科研项目中的应用。高校科研项目具有周期长,不确定性强,监控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在科研项目管理中要加强质量、进度、成本的管理,而这也是项目管理的三大控制因素。那么利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来解决高校科研项目管理问题将会是行之有效的办法”。[6]

(三)项目管理在重大高等院校项目中的应用。普通高校中的“211工程”、“985工程”,以及高职院校中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骨干高职建设院校”等都可视为重大高等院校项目。“项目管理与示范建设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契合点,将其应用到示范建设中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对项完成时间、进程、质量和经费监控方面成效显著,是实现示范建设项目目标和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采用项目管理方式,将会有助于示范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7]

(四)项目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图书馆所担负的任务越来越多,既担负着文献信息中心的主要职责,又参与着一些如迎接评估、图书展览、信息系统的升级换代等工作。“图书馆作为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其活动越来越受市场经济体制和信息技术环境的影响。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效益高、灵活快速、高弹性的组织管理模式,可广泛应用于图书馆日益丰富和不变化的各项活动中”。[8]“在图书馆应用项目管理的最大益处,是令员工工作目标更加清晰、工作范围明确、责任分明、成果显著,提高管理效率,避免互相扯皮推诿,工作迟滞不前的状况”。[9]

(五)项目管理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应用。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任务之一。“以团队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师发展需求为中心,通过制定规划、分解任务和抓好审批、考核与服务管理等措施,保证了师资培训项目的顺利、高质量实施”。[10]

(六)项目管理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高校学生工作既包括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又包括学生组织(社团)活动。在这些工作中,可以将项目管理思想引入到其中,并且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生活动中,“将项目管理应用到高校的学生活动中,就将活动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化了。项目负责人就可以根据目标开展相应工作,根据目标策划各个子项目”。[11]

(七)其他方面。项目管理在高校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都可以灵活运用。

三、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引入项目管理,是可行且行之有效的。高校教育中的大大小小的工作、活动等均可视为一个个项目,并运用项目管理理论进行管理。项目会在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采购等不同方面存在约束关系,有的约束在项目开始阶段的重要性比较高,有的约束在项目完成验收阶段的重要性比较高,也有的是贯穿整个项目各个阶段的,它们不断循环、相互制约,为项目能够更好地完成提供全面保证。

参考文献:

[1]戚安邦.项目管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允修,宗刚.论高等教育项目[J].山东大学学报,2005,(4).

[3]王新,张弘.高校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08,(3).

[4]黄洋.浅谈项目管理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9).

[5]周红玉.项目管理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09,(11).

[6]刘筱鸥,胡承波.论项目管理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应用[J].基础理论研讨,2009,(36).

[7]韦莉娜.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实施项目管理的几“何”分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8]秦雪平.试论项目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3).

项目管理师论文篇(7)

2案例教学内容与方式

2.1案例编排与设计

1)案例编排与教学准备。首先,教师要根据《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本科生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要求,精心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案例。教师应当在合适位置编排适中典型案例,且案例必须根据教学设计量身定做,从实际的工程案例中选择适中的素材,设计案例背景材料、提出问题。注重典型性、针对性、时效性、趣味性。

2)案例内容。在每章讲授中加入1项~3项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这些案例既有来自文献报道,也有自己多年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施工以及房地产投资项目可行性论证和工程招投标、评标的经验,案例要少而精,要有启发性。对于开展课堂讨论,安排的学时约占总课时的15%。此外,采取启发式教学方式,在讲授过程中,可穿插一些小型的课堂教学讨论。

2.2案例教学形式

1)辩论式。采用争议较大且富有悬念的工程案例,教师可结合案例背景设计出一个中心议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如在“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等章节讲授中,关于容积率、建蔽率、绿化率、工程结构与造价等目标控制的内容,经筛选出几种富有竞争性的设计方案,分别从技术、经济角度展开辩论。

2)宣读分析式。要求学生预先在课下就案例背景提出的问题进行调查,完成分析报告,在课堂上扮演主讲人的角色宣读、分析,并接受倾听者的咨询,例如在“项目策划”“网络计划技术与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等章节讲授中,学生可分组针对案例背景,编制拟实施工程项目策划提纲、分部分项工程的网络计划进度表与确保工期保证措施等。

3)角色扮演式。角色扮演式是让学生扮演工程项目案例中的各种角色(如建设单位代表、现场监理和总监、项目经理、施工员、技术员、安全员等)实施和演练案例背景中所涉及到的场景,处置各种项目管理正常和应急事务。例如在“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建设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等章节讲授中,先介绍案例、创设情景,要求学生扮演相应角色,编制分项工程质量和安全交底、监理大纲和监理规划、模拟演练创鲁班奖工程的施工阶段管理方法等。达到油然而生、身临其境的效果,以此“点燃”和“燃烧”学生对案例教学浓厚的兴趣和参与案例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2.3案例教学具体方法

1)综合采用“质疑法”“讨论法”。在“项目策划”“建设项目采购管理”“建设项目投资控制”“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等教学中,在“讲授法”的基础上,综合采用“质疑法”“讨论法”。结合一个典型工程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就围绕可行性研究的全过程,并结合教师的讲授内容,综合运用质疑和讨论方式,完成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如青岛版棕榈岛,是迪拜世界集团在中国大陆投资的第一个酒店综合类项目,“小麦岛”地域将借鉴世界闻名的迪拜棕榈岛建设经验,采用填海造岛方式,将规划建设一个地标性的超五星级酒店,并附带集旅游、度假别墅和购物中心以及会展中心等高端的综合体项目。但该项目还未正式动工,迪拜世界就爆发债务危机。

2)综合采用“练习法”“模拟法”。在“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的特点及其应用”“建设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工程发包与物资采购的项目管理”“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等教学中,在“讲授法”的基础上,综合采用“练习法”“模拟法”。如在“资格审查和工程招投标文件以及评标”教学中利用练习和模拟进行教学,按照我国现行的招投标法律、法规和程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扮演招标方、投标方、评标方和政府监管的招投标中心,各自编制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在老师的指导下,模拟工程招投标,并得出中标结果.

3案例教学实践与体会

3.1从案例到理论、提炼并深化知识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案例、循序渐进的剖析以及学生对案例的共同分析,使学生根据其逻辑结构提炼出具有内在规律的理论知识点,并按照框架结构把知识点建立成知识体系。使学生通过接触案例开始到质疑、讨论、练习、模拟过程,探索其内在规律,从而提炼和深化所学理论,通过案例获得的知识是内化的知识。

3.2从理论到案例,提高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之后,再从理论的高度重新返回到案例,分析和鉴别正确应用理论的成功与非正确应用理论的失败之处,也可更深入分析随着案例所处客观条件发生变化,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既能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3归纳总结,形成知识框架体系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每一个章节的知识要点和关键点,而且更要让学生掌握其之间的逻辑和其他相关章节“点之间”关系,并通过归纳总结,形成整个知识框架体系。总结讲评是案例式教学的收关环节,教师应给予高度重视,在案例分析的结束环节,应汇总整理并总结出案例所内在的本章节理论知识要点和关键点,以及案例所涉及和辐射到的其他章节理论知识点之间相互连贯性。也可串讲,以便学生理顺各知识点内在联系,能够系统的、全面的掌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知识体系。教师要总结和讲评内容如下:1)学生分组讨论、质疑和参与练习、模拟的情况和成果物,对学生创新和精彩的模拟过程、环节应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一种成就感;2)积极认同学生分析案例的正确思考方式,对学生提出的正确的、富有挑战性的观点,应给予首肯和赞赏;对学生导出的一些不全面的、针对性不强的观点,应及时给予解释和引导,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一种知识不足和惋惜感的同时,由衷地产生一种奋发图强的学习意欲;同时适当补充教师的一些观点和意见。在课程讲授的第14周开始,安排学生编写工程项目课程设计,也可选择性或自愿性地安排学生撰写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小论文(如论文刊登,可计入课程成绩),以便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项目管理师论文篇(8)

1“学做合一”课程平台设计需求分析

1.1课程教学流程与教学考核分析

“学做合一”课程平台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提升中职生计算机素质和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技巧。“学做合一”课程教学流程如下:(1)确定教学内容并编写教案。(2)对学生进行分组和角色划分。(3)内部管理规则讨论与制定。(4)提交《需求文档》和《概要设计》。(5)教师设定计算机项目任务并进行分配和配置管理。(6)学生理论学习。(7)学生在平台进行项目操作。(8)项目作业提交。(9)教师审核与讲解。(10)学生巩固。(11)学习结束。在“学做合一”课程教学模式下,不再设置统一的考试,而是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在实际考核中,计算机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掌握,并对评价结果进行记录。

1.2用户角色分析

在“学做合一”课程教学平台上,设置一名“超级管理员”,主要负责角色维护、模块维护、用户维护、设置权限与数据清除。结合教学实际需求设置平台系统管理员,负责显示课程所有者、添加项目文档管理员、项目任务。计算机教师为“学做合一”课程所有者,主要负责课程信息、角色的分配,修改导出分数,上传教学案例与教学上课列表以及章节资源上传、布置批改作业、在线答疑等。学生登录“学做合一”课程平台之后,可以实现查看项目文档、查看周任务、提交作业、上报周报、查看分数等功能[1]。

1.3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为了满足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的“学做合一”,该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文档管理、项目管理、作业管理、分数管理、在线答疑、我的空间等。在教学系统中,文档管理与项目管理能够实现上传、查看文档。作业管理是教师下达作业任务给学生,学生按时完成。分数管理要求学生每周上交周任务进行检查打分,让学生更加重视过程,有规划地完成学习。在线答疑则是对一些学生不理解、学习困难的地方或者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或教师为其解答问题。

2“学做合一”课程平台架构设计

2.1教学平台设计原则

“学做合一”课程平台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主要原则:(1)实用性原则。要满足简单易用、操作方便的要求。(2)安全性原则。要保证教学平台稳定可靠,防止非法入侵。(3)简便性原则。教学平台使用界面直观,操作方便,功能使用。(4)一致性原则。教学平台系统信息采集、信息通信具备一致性设计规范与标准,并在界面保持一致性,让学生尽快熟悉教学系统。(5)易于维护和扩充原则。

2.2教学平台体系结构及功能模块

“学做合一”课程平台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服务层3层。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包括:登录模块、系统维护、信息管理、文档管理、作业管理、我的作业、在线答疑、分数管理、退出模块(见表1)。

3“学做合一”课程平台实践应用

3.1授课教师对教学及作业的管理

中职计算机授课教师以用户名和密码的方式登录到教师界面,然后将设计好的计算机教学的章节内容和教学资源上传到教学平台,将设计好的项目任务、项目作业上传,并进行学生操作的相关描述。中职计算授课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要明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任务;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给学生准备好完成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资源和学习工具;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学习;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搜集学习资料和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的资源及工具。教师应制定学习描述,让学生了解在该节课学习中应注意的事项,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岗位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之后授课教师展开课堂理论讲授,教学方法可灵活运用,如板书讲授、微课讲授、幕课讲授、反转课堂等方式。在理论讲授完成后,引导学生在“学做合一”课程平台进行项目任务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按照理论讲授中的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并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项目任务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真正掌握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并应用于实践操作的能力[2]。授课教师在完成课堂理论讲授和项目任务操作之后,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细致的讲解,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知识重点、难点、疑问等进行总结和巩固。之后授课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布置作业,并将作业上传到“学做合一”课程平台,让学生课后完成。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引导学生对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在线交流。

3.2学生学习及作业的管理

学生在完成课堂理论学习之后,登录“学做合一”课程平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项目任务学习,在项目任务操作完成的过程中,积极搜集学习资源和任务资料,对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如果经过讨论仍无法完成的部分,可通过平台的在线答疑模块进行提问,直至完成项目任务。此外,学生还应将学习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信息反馈,使授课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困难,进而能够实施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在完成课堂学习之后,学生在课后登录“学做合一”课程平台,自主或者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将作业上传至平台,以及将做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与教师或其他会做的学生进行讨论,最终完成作业。此外,计算机教师与学生以一周为一个周期,共同设计周报,并在“学做合一”课程平台上完成总结和交流,进一步巩固学习到的知识,使自己所学知识成为一个系统,提升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学做合一”课程平台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规范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效果,提升了资源共享效率,而且还显著提升了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大幅提升,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项目管理师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5-0026-03

1 引言

“软件项目管理”几乎是所有软件学院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不同于传统的“软件工程”课程,但与PMBOK定义的项目管理也有所不同,它不是抽象的项目管理,而是软件工程项目的项目管理,必须结合软件项目的特点。

由于传统教学主要讲授概念、理论、方法,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在实践中也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因此现在教改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也急于实践体验,往往又忽视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的学习。但是没有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会变得盲目、不系统,会走很多弯路。管理科学的理论是总结许多失败与成功的经验教训之后提炼抽象而来的,真正掌握了理论方法,实践才会更科学、更系统,同时也能避免走弯路。

“软件项目管理”的实践不像软件系统分析设计、数据库设计、面向对象设计等课程那样,让学生完成设计文档及编码实现就可以了。如果学生仅仅提交相关文档,根本无法体会实际的项目管理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如计划、质量管理等,尤其是那些非文档能体现的管理问题,如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等。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课堂讲授主要采取理论结合案例进行教学,学生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模拟企业的项目管理,亲自体验项目管理,自己解决问题,并且参与到考核中。

2 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学

管理科学的理论大多来自于实践,但却是经过整理、抽象的理论方法。面对这些理论,学生看到的是文字、符号、图表,要将这些文字、符号、图表再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管理的课程不结合案例讲解很容易变成空洞的说教,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理论方法也难以被学生理解掌握,但完全讲案例又容易变成讲故事、就事论事,曾有学生要求课上全部讲案例分析,但案例分析的基础是理论,如果不讲清楚理论无法系统、科学地分析案例。

因此,课堂教学我们采用理论结合案例的教学方法。授课以理论教学为主,但为了使学生理解、掌握理论方法,所有的理论教学都穿插小案例,而为了使学生对完整的项目管理有一定了解,课上会有一两个大案例分析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课上所选案例几乎都是国内的案例,而且大多数是授课教师亲身经历过的案例。事实上,影响一个项目的因素非常多,我们从文献资料上看到的案例描述是不完整的,所以很难对这些案例有真切的体会,在分析讲解时也会牵强,只有对自身经历过的案例,讲解时才能全面、深刻、生动。

此外,我们采取开放式的互动教学。由于每次开课选课人数都在200-300人,无法实时互动,但鼓励学生在课间提问及课后通过邮件提问,这样可以过滤一些绝大多数同学都明白的非常基本的问题,对于对同学都有意义的问题,教师会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讲解。尤其是有多年实习工作经验的同学,会提出非常实际但在许多企业解决得不好或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些问题给予解答,使其他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实际案例。

3 通过课程实践软件项目管理

理论在抽象的过程中必须抽取部分,落到一个点上,但是实践能够涉及到许多点,而且相互关联影响,远比理论描述复杂得多。如何将理论变成可操作的方法、有效的策略?解决某一问题有许多方法,哪种最合适呢?

亲自实践获取的感悟是最深刻的。读、听所获取的感悟、理解只在表层,必须实践,才能深刻理解所学的理论方法。为了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必须让学生通过课程实践体会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利用所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课程实践主要是模拟团队开发的组织与管理过程,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协作完成课程实践。课程实践不仅要求学生完成一些文档,还要求学生提交每次任务的组织过程,包括会议记录、问题与解决方案及效果,最后还需要提交一份将整个课程实践过程作为一个实践案例的案例分析。

下面分别从几个方面介绍作业实践的内容、方式与考核。

团队组建:课程实践要求学生自愿组成项目小组,五人一组,小组成员在每次作业中轮流担任项目组长,完成不同任务。小组人员不宜太少,如果太少,组员间协调的复杂度不够;如果太多,对于松散的学生小组而言,协调的难度太大,难以完成课程实践。

团队组建完全由学生自己组队,可以采取招聘的方式。比如,在学院网站上招聘自己需要的组员。一般,有项目经验的同学喜欢组成一个小组,没有项目经验的同学往往组成一个小组,但是由于这些没有项目经验的同学非常认真、投入,反而在实践过程中收获更多,完成作业的质量也更高。

选题:团队组建完成之后,每个小组通过讨论选择一个虚拟或实际的软件项目,以此项目展开整个课程实践。课程实践中途不允许更换项目,这样,学生在选择项目时就要认真分析讨论。

作业内容:课程实践要求提交五份作业,相当于完成五次任务。五次任务分别是针对所选项目完成以下工作:

(1)立项报告:对所选项目进行技术、市场、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可行性分析,重点是确定项目的目标、范围、关键技术等。立项报告是项目管理的纲要性指导文件。

(2)工作量估算:这是项目管理的的基础,项目的计划、任务的分配、成本等都依赖于工作量估算。作业要求利用课程讲授的估算方法,先对项目规模进行估算,在规模估算的基础上,利用课程讲授的估算方法进行工作量估算。

(3)项目计划:项目计划包括过程计划、资源计划、文档计划、风险计划、质量计划、人力资源计划及进度等多项计划,要求学生在工作量估算的基础上制定计划。

(4)任务分配:是在工作量估算和项目计划的基础上,将任务进行合理分解,并且在一定的时间约束下分配给每个组员。

(5)十大风险清单:每次作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提交上述文档,一部分是提交作业过程记录文档,包括会议记录、所遇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轮岗:为了使每个同学都能够深切体会到项目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要求每个同学都做一次项目经理,在其他作业中担任组员。在做项目经理的过程中,每个学生体会收获都不一样,每个同学遇到的问题也都不一样。当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向教师咨询,但是教师不参与解决问题,完全由同学自己解决问题。

这种方式使学生真正体会了团队沟通协作。许多问题来自于沟通,而沟通带来的问题往往与人的性格有关,而非技术或能力,这使许多同学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也意识到自身素质在团队合作中的重要性。

通过角色的轮换,使学生体会项目经理的职责与权利,体会组织、领导一个团队协同工作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学习如何被领导,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使学生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两种角度体会软件项目管理。同时,每次作业也都训练学生完成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如立项、项目计划、软件估算、风险管理等。

考核方式:教师在收到作业后,给每个小组打分,这个分数是项目组的成绩,也是项目经理的成绩。然后,将成绩发给同学,由项目经理给每个组员打分。项目经理根据组员在本次作业中的表现给组员分配成绩,遵循的原则是小组平均成绩不超过小组成绩。

为组员分配成绩作为项目经理的一种职权,不仅帮助项目经理在整个任务执行中能够有一定的管理力度,同时也让同学体会如何正确使用职权。当小组成员对项目经理的成绩分配有异议时,可以向教师提出申诉,由教师经过调查进行协调,或给予仲裁。

教师对小组作业考核的指标包括所提交文档的质量、过程文档的质量、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提交作业的时间等。项目经理对小组成员的考核标准包括工作量、完成任务的质量等。

作业讲评:教师会对每份作业批注,明确指出哪部分完成得好,哪部分存在不足,应该如何改进。在下次课堂上,教师会讲评优秀作业和完成质量较差的作业,让学生知道差距,从实例中学习如何改进。

4 课程实践效果分析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经过近十轮的教学,课程实践也在不断改进中。但无论怎样改进,课程实践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投入。一些小组为了完成作业经常一起讨论到凌晨一两点,他们在考核时也很认真,项目经理会认真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工作给予合理的成绩,这些学生反映通过课程实践真正体会了软件项目管理。而一些小组却可能每次作业委托一个同学完成,最后的成绩每个人都是平均成绩,这些学生大多数是工作繁忙的在职学生,他们由于工作繁忙难以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

在课程结束时提交的课程实践案例分析中,学生收获最大的是对于沟通管理的理解,以及作为项目经理的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的认识。当然,也实际训练了作业所要求掌握的知识与方法。

本课程实践没有要求学生提交项目的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代码等,但要完成工作量估算,至少要完成需求分析。无论如何,没有要求学生实现软件系统,学生还不能完全体会到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尤其是与技术、开发相关的问题。所以,经过几次课程实践之后,本课程的课程实践与分析设计课程的作业结合起来,要求两门课程的项目小组一样,用同一个项目完成所有作业。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程实践中完整体会软件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 [美] 斯蒂夫・迈克康奈尔.快速软件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 [美] 斯蒂夫・迈克康奈尔..微软项目求生法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 [美] 爱德华・.尤登.死亡之旅超常规软件项目的开发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项目管理师论文篇(10)

二、完善建设工程项目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路

教育部在2010年6月就制定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社会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也提出新的要求。基于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项目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路。(1)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科动态,帮助学生奠定理论基础,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在教学模式方面,引入一些工程实例,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原则,以工程技术为基础,同时需要融合管理、经济等专业的知识,按照复合型人才标准培养学生,在内容安排方面,重视双语教学,为学生进入国际市场奠定基础。(2)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在组织开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活动时,需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这是该课程的基本要求,对此,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涉及到的组织原理、控制原理等进行系统的阐述。(3)实践教学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中,需要重视实践教学,通过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体系中,融入课程设计、实习、创新竞赛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对于高校来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案例教学库。与其他课程相比,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特点主要表现为,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的同一性,科研项目提供了案例教学素材,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创造了实践、实习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借助教育教学活动,使之能够胜任项目的管理者、项目经理等工作。因此,要求学生一方面掌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具备观察、分析、调查、监督等方面的能力。基于此,在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通过案例教学、实践实习等,为学生创造培养能力的机会,帮助学生实现学校、社会的平稳过度。

三、丰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方面教学方法(1)讲授在组织开展建设工程项目教学活动时,需要教师对涉及建设工程项目的理论知识(整体管理、组织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进行系统的讲解,对于教师来说,这是实施其他教学方式的重要保证。(2)讨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讨论可以有效解决建设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重要问题或争议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例如,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发生安全事故等,那么通过讨论可以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3)案例教学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理论教学内容,可以将发生的典型案例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并案例中融合相应的知识点,例如,为了便于解释建设工程项目中索赔证据收集、索赔计算等,可以引入大亚湾核电站项目索赔案例,通过该案例讲解相应的内容。(4)研究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研究分析能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任课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专题,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和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然后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项目管理知识,帮助学生提升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另一方面教学手段(1)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将建设工程项目实例制作成动画、施工现场图等,借助先进的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时效性。(2)参观建设工程项目现场,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某些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帮助学生强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感性认识。(3)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论文。让学生参加一些课题研究活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观察、调研等,让学生撰写课题论文,帮助学生培养驾驭语言的能力。

四、结论

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其他课程相比,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培养综合素质,不断丰富教学模式,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进一步提升教学时效性。

作者:叶芳 单位:四川天一学院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网络技术基础论文 下一篇: 专科市场营销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