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材料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7 17:58:43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篇(1)

论文摘要:文章对现代职业教育中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指出了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如下课程建设的措施:精编教案;强化实践应用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学方法创新等。

“道路建筑材料”是研究道路与桥梁建筑,用各种材料的组成、性能和应用的一门课程。随着道路与桥梁建筑技术的发展,用于道路与桥梁建筑的材料不仅在品种上日益增多,而对其质量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材料质量、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在建筑材料的生产、采购、贮运、保管、使用和检验评定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造成缺陷甚至造成质量事故。因此,在土木工程专业中“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显得相当重要

1 学习“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目的和方法

建筑材料课程理论内容相对较多,知识点比较分散,文字性叙述所占比例较大,计算部分相对较少。课程内容包括石灰、水泥、混凝土、砂浆、钢材等多种主要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特性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合理选用材料和制品的方法,常用建筑材料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以及相关的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课程学习是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它与物理、化学以及材料力学、工程地质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刚开始学习时学生因其重要性而具一定的学习动力,但在随后的教学中,这种热情逐渐消减,知识点的繁多使得学生无法融会贯通。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建筑材料课程教学适应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需要成为当务之急。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不断进取,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科学的教学体系。在课程教学中,理论部分以“必需、够用”为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并及时把学科技术最新发展成果引入到教学中来;增加实践性环节,让学生参与建筑材料的生产、性能检验等试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

2.1教材建设

现在世界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信息社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通工具和信息技术。高速交通工具的出现推动了铁路、公路和隧道公路的快速发展,对建筑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型建筑材料层出不穷,材料类型也从单一型转向复合型,所涉及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也在不断更新,这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麻烦。一本书更改的内容太多,会极大地降低教材的权威性,学生自习教材的兴趣相应降低。所以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文件、教学补充讲义的备课,通过多煤体的辅助工具,我在网上下载了新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给学生参阅。贴近工程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强化实践应用性环节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实践性、应型人才,通过实践性应用环节,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巩固所学的材料理论知识,充分体现“行为知之始,知为行之成”。通过创建实训基地,给课程教学提供良好的实践性教学环境,以提升教学实验水平,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还通过道路建筑材料试验和综合练习这两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材料试验练习中,让学生从取样到试验操作以及试验成果的整理分析等作系统训练。此外还让学生参与道路建筑材料生产试验项目,进一步认识道路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在综合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主要是对各种组成材料进行正确的选择,如评定砂、石的颗粒级配,混凝土与砂浆、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使枯燥的文字内容变得丰富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应用能力水平。

2.3教学方法创新

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教学方法:①工程案例教学。道路建筑材料理论是随着工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工程应用性极强,若能结合工程实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工程案例的讲授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教学。注重课堂教学整体设计,通过引入实验现象、工程现象,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寻找答案,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③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除制作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外,另配有工程图片、实验录像以及工程案例等附件部分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一门严谨而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起来。

2.4采用科学的考核手段

采用科学的考核手段,正确评判学生的各种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觉得有能力将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学好。在考核学生时,不简单地以成绩来评定,也不以同一标准来衡量。要注重逻辑思维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对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可降低要求。毫无疑问,培养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而直觉、自主是创造力的源泉,而我们的教育到底给学生多大的发展空间呢?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我们不可以用相同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渴望成才,长期的失败、失败还是失败,会使他们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对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文章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更多地鼓励和关爱,让学生觉得只要我努力了,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3 结语

笔者在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完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完善了课程内容,逐步形成了启发式、互动式讲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坚持以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结合工程实际,根据工程实际中对建筑材料课程专业知识的要求及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按不同专业要求来进行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蒋玲_道路建筑材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篇(2)

关键词:材料涨价;铁路工程;公路工程;造价影响

0 引言

市场经济的直接影响是物价的时涨时落,近两年来,我们又面临着新的一轮物价上涨,特别是钢材、水泥、燃油料、当地料、火工品等主要材料的价格上涨对基建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许多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定量分析物价上涨等因素对工程造价带来的影响是我们必须面临的新的课题,对企业的发展也显的尤为突出和现实。

1 工程概况

我们以新建铁路某段工程作为例,该工程路线全长16.395km,管段工程类型多,结构复杂,综合性强,包含了隧道工程、桥涵工程、路基工程、轨道工程等铁路项目的站前工程。

下面以某新建铁路线某段工程为例进行分析。该段线路全长16.395km,管段工程类型多,结构复杂,包含了路基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轨道工程等站前工程。

本管段内主要工程量有:路基2381延米;八股道站场1座;桥梁5539.18延米/10座,其中双线特大桥2座、大桥5座(其中包含4线大桥447.65延米/2座),中桥3座;涵洞13座;双线隧道共8264延米/13.5座。

该项目投标时内部分劈总造价为66125.11万元,其中隧道工程占48.99%,桥梁工程占41.26%,路基工程占9.73%,轨道工程占0.02%,由于轨道工程所占比重很小,本次分析不考虑。

太中银铁路项目编制办法采用的是《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铁建管[1998]115号文,以下简称“115号文”)及《关于对铁路工程定额和费用进行调整的通知》(铁建设[2003]42号文,以下简称“42号文”),基期价格是《铁路工程建设材料预算价格》(2000年水平)(铁建设[2001]28号文以下简称“28号文基价”),设计概算(投标文件)材料价差已调到铁建设函[2006]2号文关于铁路工程建设2005年度材料价差系数水平;目前太中银铁路项目材料调价方式主要是采用相对于铁路“115号文”“42号文”编制办法的基期价,每年由铁道部材料价差系数进行价差调整,太中银站前工程施工合同中合同价款调整条款中明确铁道部批准调整的有关费用(如材料价差系数调整等);允许按铁道部的材料价差系数进行价差调整。

针对太中银铁路项目的特点,由于其材料供应方式为主要材料采用的是甲控料,因此分析时重点考虑了水泥、钢材、当地料、火工品、燃油料五大材料及辅助材料价格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两个测算小组分别对该段工程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以太中银铁路工程项目概算编制原则为基础,同时采用公路新定额进行施工图预算编制,采用同一时期材料价格,把两个小组的数据用归纳统计的方法分析各种涨价因子对该工程造价的影响。

2 材料涨价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影响

2.1 材料价格上涨分年度对造价的影响 按照该段工程到目前为止完成的工程量,我们重点分析测算了段工程每半年主要材料价格(含运杂费)上涨对所完成工程量造价的影响,其中:

2007年上半年段工程完成总价值占合同额10.34%(其中路基工程0%,桥涵工程14.28%,隧道工程9.09%)主要材料上涨到2007年上半年价格水平对总造价影响1.33%,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0%,桥涵工程影响1.69%,隧道工程影响1.29%。

2007年下半年段工程完成总价值占合同额28.43%(其中路基工程1.26%,桥涵工程27.32%,隧道工程34.78%)主要材料上涨到07年下半年价格水平对总造价影响5.41%,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0.22%,桥涵工程影响5.08%,隧道工程影响6.56%。

2008年上半年段工程完成总价值占合同额24.1%(其中路基工程3.05%,桥涵工程12.57%,隧道工程38.01%)主要材料上涨到2008年上半年价格水平对总造价影响7.21%,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0.81%,桥涵工程影响3.59%,隧道工程影响11.04%。

2.2 五大材料同时上涨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影响 我们测算了五大主材上涨对太中银铁路项目该项目部所承担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了主要材料(五大材)同时上涨从1%至50%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以发现假如五大主材同时上涨10%,路基工程造价上涨1.88%,桥涵工程造价上涨3.99%,隧道工程造价上涨3.99%,对整体造价影响达3.58%。

2.3 单项主要材料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影响

2.3.1 水泥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我们分析了该段工程中水泥从上涨1%至50%对各类工程和造价的影响,可以得出结论,水泥上涨10%,工程造价上涨1.19%,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0.21%,对桥涵工程影响1.25%,对隧道工程影响1.3%。从分析可以看出的水泥涨价对隧道工程影响最大,桥涵工程次之,路基工程影响较小。

2.3.2 钢材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我们分析了该段工程中钢材从上涨1%至50%对各类工程和造价的影响,可以得出结论,钢材上涨10%,工程造价上涨1.27%,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0.09%,对桥涵工程影响1.18%,对隧道工程影响1.07%。可以看出:钢材涨价对影响桥涵工程最大,隧道工程次之,路基工程影响较小。

2.3.3 当地料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我们还分析了该段工程中当地料从上涨1%至50%对各类工程和造价的影响,可以得出结论,当地料上涨10%,工程造价上涨1.14%,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0.81%,对桥涵工程影响1.15%,对隧道工程影响1.2%。分析看出的当地料涨价对影响桥涵工程最大,隧道工程次之,路基工程影响较小。

2.3.4 火工品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火工品上涨对隧道工程影响较大,我们分析了该段工程中火工品从1%至50%上涨对各类工程和造价的影响,可以得出结论,火工品上涨10%,工程造价上涨0.25%,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0.05%,对桥涵工程影响0%,对隧道工程影响0.47%。分析看出的火工品涨价对隧道工程影响最大,路基工程次之,桥涵工程影响较小。

2.3.5 燃油料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我们分析了该段工程中燃油料从1%至50%上涨对各类工程和造价的影响,可以得出结论:燃油料上涨10%,工程造价上涨1.25%,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2.56%,对桥涵工程影响1.09%,对隧道工程影响1.15%。分析看出的燃油料涨价对路基工程影响最大,隧道工程次之,桥涵工程影响较小。

2.4 辅助材料涨价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影响 随着主要材料的上涨,辅助材料也同期上涨,我们对辅助材料上涨对工程造价影响做了测算,辅助材料每上涨10%,工程造价上涨0.99%,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0.93%,对桥涵工程影响1.16%,对隧道工程影响0.88%,分析看出的辅助材料涨价对桥涵工程影响最大,路基工程次之,隧道工程影响较小。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由于铁路工程中材料费用占的比重较大,本工程材料费用占44%,各项材料因子价格上涨对工程造价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主要材料的涨价对桥涵工程影响最大,隧道工程次之,路基工程影响较小。

3 材料上涨对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

3.1 五大材料同时上涨对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 我们根据太中银铁路该段工程施工图数量按照公路新定额进行了预算编制,材料单价采用公路新定额基价(2006年水平),编制出各类章节费用组成,其中隧道工程占55.6%,桥梁工程占32.97%,路基工程占11.43。同样我们主要测算了五大主材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了主要材料(五大材)同时上涨从1%至50%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发现假如五大主材同时上涨10%,路基工程造价上涨3.52%,桥涵工程造价上涨4.33%,隧道工程造价上涨4.08%,对整体造价影响达4.12%。

3.2 单项主要材料对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

3.2.1 水泥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我们分析了该段工程中水泥从1%至50%上涨对各类工程和造价的影响,得出结论:水泥上涨10%,工程造价上涨1.02%,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0.19%,对桥涵工程影响1.15%,对隧道工程影响1.08%。水泥涨价对桥涵工程影响最大,隧道工程次之,路基工程影响较小。

3.2.2 钢材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我们分析了该段工程中钢材从1%至50%上涨对各类工程和造价的影响,可以看出,钢材上涨10%,工程造价上涨1.85%,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0.26%,对桥涵工程影响2.37%,对隧道工程影响1.74%。分析看出的钢材涨价对影响桥涵工程最大,隧道工程次之,路基工程影响较小。

3.2.3 当地料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我们分析了该段工程中当地料从1%至50%上涨对各类工程和造价的影响,可以看出,当地料上涨10%,工程造价上涨1.36%,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1.46%,对桥涵工程影响1.36%,对隧道工程影响1.35%。当地料涨价对影响桥涵工程和隧道工程基本一样,路基工程影响较大。

3.2.4 火工品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火工品上涨对隧道工程影响较大,我们分析了该段工程中火工品从1%至50%上涨对各类工程和造价的影响,分析看出,火工品上涨10%,工程造价上涨0.20%,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0.11%,对桥涵工程影响0%,对隧道工程影响0.38%。火工品涨价对隧道工程影响最大,路基工程次之,桥涵工程影响较小。

3.2.5 燃油料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我们分析了该段工程中燃油料从1%至50%上涨对各类工程和造价的影响,可以看出,燃油料上涨10%,工程造价上涨0.95%,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4.58%,对桥涵工程影响0.26%,对隧道工程影响0.78%。燃油料涨价对路基工程影响最大,隧道工程次之,桥涵工程影响较小。

3.3 辅助材料涨价对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 随着主要材料的上涨,辅助材料也同期上涨,我们对辅助材料上涨对工程造价影响做了测算,辅助材料每上涨10%,工程造价上涨0.87%,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0.49%,对桥涵工程影响0.76%,对隧道工程影响1.05%,辅助材料涨价对隧道工程影响最大,桥涵工程次之,路基工程影响较小。

3.4 各种材料涨价对公路工程成本的影响 从材料涨价对公路工程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在公路工程中材料费用占的比重较大,本工程材料费用占46%,各项材料因子价格上涨对工程造价产生了巨大影响,和铁路工程一样,主要材料的涨价对桥涵工程影响最大,隧道工程次之,路基工程影响较小。

4 综合对比分析

通过对材料涨价对铁路、公路工程的定量分析可以看出:各种材料价格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且同一种材料价格上涨对铁路、公路影响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我们把同一类材料价格上涨对铁路、公路影响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对比如下:

①五大材料同时上涨对铁路、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对比,同时上涨10%时路基工程铁路比公路低1.64%,桥梁工程铁路比公路低0.34%,隧道工程铁路比公路低0.09%,整体造价影响铁路比公路低0.54%。②单项材料中水泥价格上涨对铁路、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对比,水泥上涨10%时路基工程铁路比公路高0.02%,桥梁工程铁路比公路高0.1%,隧道工程铁路比公路高0.22%,整体造价影响铁路比公路高0.17%。③单项材料中钢材价格上涨对铁路、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对比,上涨10%时路基工程铁路比公路低0.07%,桥梁工程铁路比公路低1.19%,隧道工程铁路比公路低0.67%,整体造价影响铁路比公路低0.58%。④单项材料中当地料价格上涨对铁路、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对比,上涨10%时路基工程铁路比公路低0.31%,桥梁工程铁路比公路低0.16%,隧道工程铁路比公路低0.21%,整体造价影响铁路比公路低0.55%。⑤单项材料中火工品价格上涨对铁路、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对比,上涨10%时路基工程铁路比公路低0.06%,桥梁工程铁路和公路一样,隧道工程铁路比公路高0.09%,整体造价影响铁路比公路高0.05%。⑥单项材料中燃油料价格上涨对铁路、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对比,上涨10%时路基工程铁路比公路低2.02%,桥梁工程铁路比公路高0.83%,隧道工程铁路比公路高0.37%,整体造价影响铁路比公路高0.3%。⑦单项材料中辅助材料价格上涨对铁路、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对比,上涨10%时路基工程铁路比公路高0.44%,桥梁工程铁路比公路高0.4%,隧道工程铁路比公路低0.17%,整体造价影响铁路比公路高0.12%。

综上所述,材料涨价因素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定量分析和研究物价因素上涨对铁路、公路工程的影响,随时掌握市场各种材料的价格变化,作为建设单位可以随时掌握和控制物价因素对建设投资和概算的影响,设计单位可以预测物价上涨对未来几年工程造价影响的大小,施工企业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立于不败之地,把物价不稳带来的损失减小到最小,对于项目的成败和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篇(3)

道路建设建筑材料是我国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水泥、砂、石、沥青等常用道路建筑材料的性能、使用与检测方法,使其能够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出清晰的判断,是学习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等课程的前提,高校如何进行课程设计,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策略。

1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弊端

1.1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主要内容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主要是介绍了砂、石料石灰、水泥及水泥混凝土、砂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沥青和沥青混合料、木材、工程高分子材料及新型建筑材料等道路建设材料的基本组成、技术性能、技术标准、检验方法以及复合材料的配合比设计。

1.2 道路建筑材料教学存在的主要弊端

当前,本课程教学一般分为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板块。从学时分配上,课堂理论教学学时一般占课程总学时一大半,占到了三分之二左右;实验教学学时一般占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从教学内容上,课堂教学一般以传授道路建筑材料的基本种类、生产组成、基本性能、适用范围等内容,实践教学主要进行实验验证。从教学效果上来看,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效果不佳,实验室教学也会脱离了实际。

由此可以看出,高校的道路建筑材料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导,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新材料不断更新,教材更新跟不上新材料的速度,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相分离。

2 道路建筑材料的课程设计目标

2.1 课程设计基本思路

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基本思路可以采取“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理论结合实际能力”的基本思路。主要操作步骤是将本课程中的全部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将其分为课堂理论、实验检测、施工现场三大教学知识模块。根据固定的比例安排三大模块的具体学时来安排教学。首先是开展理论教学,在此基础上开展实验教学,最后向施工现场教学循序推进,实现“实践教学促进理论教学更好发挥”实践效果,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不断加强了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且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第二个基本设计来源于道路建筑材料的性质和作用。根据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发挥专家和用人单位的作用,确定课程内容的侧重点,将用人单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要求纳入课程设计中,成为学生考核的主要内容。既可以促进高校学生就业,也可以为用人单位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2.2 课程设计的目标

高校课程的目标一般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素质,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专业水平。许多高校在设计课程时,往往忽视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选修道路建筑材料的土木专业的学生,一般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为了保证土木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促进学生的学习内容能够与社会相适应,可以将理论培养与实践培养相结合。将实践能力作为一种课程设计的重要目标。

3 教学模式的改革对策

3.1 制定课程的标准,设计课程内容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大纲较为传统,不符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无法满足我国道路建设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高校办学者应该根据深入建筑行业的调研和收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加强对于道路建筑材料行业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行业目标、用人标准等基本情况的了解。根据得到的结论制定了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课程标准,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两大环节结合起来,作为制定课程的标准。使学生能够短时间、高效率的方法认识建筑材料、理解材料的基本性能、材料的检测技能,使得大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融入社会,走向满意的工作岗位。

3.2 改革教学方法,建立考核与评价机制

我国传统的课堂形式主要是“满堂灌”,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理解和吸纳是学生的任务,这种传统的模式使得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较为枯燥,学生“翘课”现象增多,教学效果差,学生的专业学习不够深入。

针对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我们应该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增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建立一个与实践能力挂钩的考核机制,评价学生不仅依赖于理论成绩,更应该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3.3 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师资力量

从老师主导课堂的模式向学生参与式课堂转变有利于高校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增加专业技能和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运用和迁移能力。同时,要加强招收老师的标准,不仅是单一的要求高学历,更应该注重老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等,提高教师的素质。

4 总结

现代的高校教育需要培养实用型和应用性的复合人才,道路建设建筑材料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模式改革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转变,为公路行业输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商艳.新建高校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模式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33).

[2] 蒋玲.《道路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J].新课程研究,2011(6).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H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25-01

中职教育初始阶段是以学科知识作为系统化开发的课程,只是把学科体系的课程进行简单的组合和删减,但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学科体系课程已不适合职业教育,随着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人们探索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模式――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课程,目前已成为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标准,本论文结合实际经验,论述了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专业《路基路面试验检测》课程的开发过程及内容。

一、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是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前提,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进行广泛调研,确定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路桥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公司,培养“懂技术、会施工、能管理”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明确了学生就业的岗位群。2.通过召开企业实践专家座谈会,对专业对应的职业进行分析,确定出本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3.进一步归纳出行动领域,进行教学论加工,将行动领域转换配置为学习领域课程,实现课程体系的重构。

二、 试验与检测课程内容的选取

《路基路面试验检测》课程的内容选择主要以路基路面试验检测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对工程材料送检工作任务进行排序,构建学习情境,并在每个学习情境下以真实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教学的内容秉承“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内容”的原则,每个项目教学内容,打破原来学科系统化知识,把筑路材料、材料检测、材料验收等课程内容重新按照材料送检的程序整合、序化,形成若干个子任务,通过各子任务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常用的筑路材料质量标准,具备正确验收和保管材料,能进行路基路面检测,并能根据检测数据正确判断筑路材料的质量。

三、 试验与检测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

以水泥试验检测为例。

(一)任务布置:由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来源于实际工作载体中的某个学习情境中的某个具体工作内容。

(二)教师导学:在每次布置任务后,老师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水泥的性质、种类、应用和选择,给出现行的水泥试验规程、规范,播放水泥检测的试验录像,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完成任务。

(三)现场检测:分组实施检测任务。具体包括:取样、检测、记录试验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结果、填写检测报告并得出结论等,实施过程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分步骤进行。

四、 试验与检测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根据企业实际筑路材料送检的工作过程,整合课程内容成为若干个学习情境。在进行每一个项目授课前,先根据某一实际工程提出具体任务,以完成施工企业施工过程中材料试验检测的项目为驱动目标,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试验员、质检员的角色完成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最后又以综合性任务来考核学生掌握专项技能的程度和水平。

(二) 教师导学的环节教学方法:中职学生不仅要掌握材料试验、检测的技能,同时还应掌握材料的理论知识,这样学生才能针对试验结果判断材料的质量。在组织该课程的教学时,设立了教师导学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主要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1.案例分析教学法,以实际工程中出现的案例为载体,针对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关于该工程材料的工程问题,引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材料展示教学法,工程材料种类多,老师上课讲解及学生观看一些图片后,对材料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学生对实际的材料还是分不清,为了增加学生对材料的直观的了解,学生直接观看实际材料。如:石材,石材的种类很多,有人造石材、花岗岩、大理岩等,水泥,硅酸盐类水泥按混合料多少和种类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钢筋,钢筋有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学生分不清有何区别,通过观看实物,对石材、水泥、钢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 模拟检测环节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根据实际工程材料检测流程要求,通过将某一项材料检测工作过程以详细的引导文列出,制成材料检测报告单形式,让学生到学校的工程材料检测中心进行取样、送样、检测、填写报告,将课程学习与工作实践相融合,使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增长学生的实践经验。

(四) 试验结果的评定环节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材料取样送检后,作为试验员、质检员应能根据试验结果判断材料是否合格,能否用于工程中,为了培养学生正确判断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主要采取小组讨论、老师点评的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是在材料检测后,根据检测报告中的试验数据,讨论分析检测结果是否符合材料的国家标准,为了能验证学生的判断的是否正确,老师最后进行点评。

五、 开展岗前对接培训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篇(5)

作者简介:黄宝涛(1975-),男,山东邹城人,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讲师。(江苏?镇江?212003)袁鑫(1982-),女,河南南阳人,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96)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83-02

近十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截至2010年,全国高速公路达7.41万千米,车道总里程为32.86万千米。“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已经提前全部建成。沥青路面由于无接缝、行车舒适、施工快捷、维修方便、噪音低成为了我国高速公路的主要路面结构类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决定了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长期使用性能,“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是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是道路建筑材料专业基础课程的深化,更是路面结构方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位必修课。该课程主要包括沥青和沥青混合料两大部分。“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是集设计理论和试验操作、施工检测、质量评定、养护维修于一体的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必修学位课。随着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新型沥青路面材料、新型施工技术、新型养护维修工艺层出不穷,这些新情况给该课程的教学增加了难度。为了实现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本、硕、博三级培养目标,让学生真正掌握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能将其应用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工程建设实践,必须不断进行课程教学建设,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新的试验教学方法。[1]

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研究对象是由级配石子组成骨料、沥青胶砂组成粘结料、中间有孔隙气体或孔隙流体组成的固、液、气三相非连续多孔介质材料。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是一门研究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动态特性及疲劳性能和沥青混合料的老化性能的学科,它是土木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多个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和硕士、博士生的专业必修课,该门课程的突出特点是集设计理论和试验操作、施工检测、质量评定、养护维修于一体。[2]课程横向跨度大,学该门课程前首先要掌握道路建筑材料、材料力学、非连续介质力学、接触力学、石油沥青和细观动力学等多门专业基础课。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研究的对象学生没有接触过、比较生疏,材料设计公式繁多以及试验操作、施工检测、质量评定的过程复杂等,因此,本科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沥青的物理性能和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及其长期路用性能是“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课程教学的主要部分。由于“无法按照需要设计出满足性能要求的沥青路面材料”,且随着技术的进步、试验手段的革新、新型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理论不断更新,但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教材更新速度滞后,课堂教学时学生基本都是单向地接受老师的传授,外加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抽象,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研究生更是不能积极主动地自学。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操作和长期路用性能评价的方法是该门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学生深入理解所获取知识的实践手段。但是,目前实验教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实验项目的开设受限于高校实验室的硬件设施,由于实验室设备不足,只能进行演示性实验教学。加上近几年以美国SHARP研究成果为代表的su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法需要的试验设备价格昂贵,比如:旋转压实仪、低温弯曲蠕变梁BBR试验仪、动态剪切DSR流变仪、析漏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仪等只有教育部行业重点实验室或国家重点实验室才能配备。一般学校的实验室无法配备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这种新型常规的教学试验仪器,教师只能进行课堂演示实验说明,更无法指导学生进行试验操作,这些都跟不上与时俱进的教学新形势,因此,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教学改革方面首先要购买新型沥青混合料试验设备。通过具体的试验操作,激发学生对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试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

二、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探讨

如何更好地上好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基础理论部分,让学生直观生动地接受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掌握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动态特性及疲劳性能、沥青混合料的老化性能的相关力学参数指标和性能评价方法及手段等相关的知识结构是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由于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基础理论部分涉及的影响因素太多,对于理论课的教学革新不能太着急,需要针对本、硕、博不同层次的专业知识要求,以及一本、二本、三本等不同素质的学生以及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等方面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革新。

1.关于专业要求方面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是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机场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等交通土建专业的学位专业课,因此,理论课程教学方式的革新需要根据专业的不同深度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改进,对不同特色的专业的学生不能统一传授相同的知识体系。譬如交通规划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标准就相对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的学生的要低,则讲授过程中需要针对交通规划与管理专业的要求对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课程教学内容适当精简压缩,学生只要知道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知识体系和什么场合铺筑什么类型的沥青混合料即可;对于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讲授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课程时,要详细讲授车辆间歇时间、随机轴载组合,最佳沥青用量对沥青混合料路面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动态特性及疲劳性能、老化性能影响的内容;对于硕士研究生教学,考虑学生需要对工程问题出现的机理和工程对策的需要,必需按照“细观认识机理,宏观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学生进行讲授,应该从材料组成、优化设计、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决定其宏观路用性能的观点,将非连续介质力学、接触力学和细观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2.在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方面

自从开设“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这门专业课以来,课程的理论教学覆盖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包括道路与铁道工程的硕士研究生、道路与桥梁专业的一本、二本、三本等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由于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授课过程中涉及车辆间歇时间、随机轴载组合,最佳沥青用量对沥青混合料路面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动态特性及疲劳性能、老化性能等相关的知识结构,对于理科出身的学生学习“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要相对容易些,而文科出身的学生由于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因此,要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浅显易懂地传授相关的知识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到交通工程施工企业的实验室和施工现场实地参观调研,通过施工企业工作人员对沥青混合料设计、检验、施工、检测、性能评定、维修养护等全过程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本课程关键知识内容。

3.关于任课教师方面

教师首先要具有深厚的知识结构,宽阔的道路与铁道的专业背景、丰富的施工组织管理经验、掌握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检测评定技能、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技巧。因此,任课教师要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去“充电”:缺少施工组织管理经验的要经常到施工企业去锻炼学习;缺少检测评定技能的要到有资质的道路检测机构去学习;教学水平欠缺的要去听优秀教师的课,以便掌握教学方式和方法;通过一系列的途径不断充实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和传授知识方式和方法。要求任课教师能够结合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最新情况,结合新型沥青路面材料、新型施工工艺、新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新的检测评价指标和评价手段、与时俱进地传授给具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目的的搜集国内外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方面的最近研究成果的图片,将高速公路、民航机场沥青道仓的新材料的跑道图片做进课件里面,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对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4.关于教材的选择方面

为了培养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硕士研究生、本一、本二、本三和成教等五个层次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编写不同层次的沥青与沥青混合料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层次不同而确定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宽度。譬如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要多增加些如何从材料组成、级配优化设计和细观动力学、随机荷载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的动力特性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土木工程专业重点介绍些适合住宅小区轻型载荷下彩色沥青路面的级配设计、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等方面的知识特性。定期组织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专业教师对所选用的教材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使教材的选用更趋于人性化、合理化、学习效果高效化。[3]由于沥青与沥青混合料与道路建筑材料、材料力学、非连续介质力学、接触力学、石油沥青和细观动力学等多门专业基础课联系密切,交叉较多,在讲授时应将教学内容有侧重地精选和融会贯通,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让学生掌握课程的精华。譬如新型环氧沥青路面材料方面,一些教材增加了长大钢桥面环氧沥青表面铺装层等现代新型沥青材料的内容,在教材选订时优先选订有关我国高速公路、汽车专用道、二级干线公路,三级、四级县乡道路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的新版教材。[4]

5.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背景和工程实践管理经验摸索出符合不同层次对象、不同专业特色、不同深度要求的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多介绍一些新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新型民用机场道面、长大纵坡重型交通沥青路面、耐疲劳抗退化的新型路面等工程实例,涉及的新型及设计方法和试验操作技能、施工检测手段、质量评定方法、养护维修新技术等概念都以工程实例图片进行讲解。另外,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任课教师首要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学中开展互动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也可以通过专题视频短片的放映,让学生通过图像音频讲解,深化对课堂知识的认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学校内部修建沥青路面试验段,理论课堂知识讲授完后,带领学生到沥青路面试验段参观,让学生近距离对课堂所传授的知识通过实物消化吸收,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验教学的改革探讨

对于沥青与沥青混合料实验教学来讲,教师对沥青混合料的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再实地操作,这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整理测试资料和分析测试数据的能力。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若发现新问题,则请教师指点,这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以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5]如果实验室暂时没有相关的教学仪器设备,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软件,通过虚拟实验手段将实验过程给学生演示一遍,效果更形象直观且生动。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实验基本项目包括石油沥青的性能、石油沥青、乳化沥青、改性沥青、环氧沥青的技术标准以及评价方法,沥青混合料矿料的设计方法及最佳沥青用量确定的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动态特性及疲劳性能、沥青混合料的老化性能等实验。[6]

随着高校由教学研究型向研究教学型大学的转变和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的开展,高校与企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高校缺少的试验仪器和设备,可以利用企业的试验仪器设备来弥补,做到优势互补和双方共赢。另外,以美国SHARP研究成果为代表的su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法所需的各种新仪器设备和各种先进的实验方法的诞生,要求实验教师充分利用高校与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积极组织感兴趣的学生一起参与沥青混合料研究项目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在进行相关实验时,体验科研的乐趣、分享新成果取得重大突破的欢愉。学校也可以定期邀请具有交通工程甲级资质的相关企业高管或实验技术主管,来做关于实验的学术报告,让学生在轻松交流的气氛中掌握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最新成果和试验技能。

四、结论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革新是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本文主要是根据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了每一教学环节应该注意的事项和教学革新的内容。教师要结合不同层次对象、不同专业特色、不同深度要求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增减和优化教学的具体内容、采取合适的方式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的开展,任课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与手段和实验实践等环节方面不断地创新与实践,强调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以培养我国交通行业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促进高速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丽娜.《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84-87.

[2]汪海年.《道路建筑材料》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06-109.

[3]李锐铎,王宇斌.新形势下道路建筑材料试验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内江科技,2010,(1).

[4]丁华.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204-205.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篇(6)

 

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城市居民和企业、事业单位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服务的基础工程,因此,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城市的各项经济建设。畅通的道路,快捷的交通,作为一座城市的窗口,直接反映了城市的管理水平。

1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

1.1准备期短,开工急。城市道路工程通常由政府出资建设,出于减少工程建设对城市日常生活的干扰这一目的,对施工周期的要求又十分严格,工程只能提前,不准推后,施工单位往往根据工期,倒排进度计划,难免缺乏周密性。

1.2施工场地狭窄,动迁量大。由于城市道路工程一般是在市内的大街小巷进行施工,旧房拆迁量大,场地狭窄,常常影响施工路段的环境和交通,给市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不便,也增加了对道路工程进行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难度。

1.3地下管线复杂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实施当中,经常遇到与供热、给水、煤气、电力、电信等管线位置不明的情况,若盲目施工极有可能挖断管线,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对道路工程进度带来负面影响,增加额外的投资费用。论文参考,质量控制。

1.4原材料投资大城市道路工程材料使用量极大,在工程造价中,所占比例达到50%左右,如何合理选材,是工程监理工作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施工现场的分布,运距的远近都是材料选择的重要依据。

1.5质量控制难度大在城市道路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片面追求施工进度,不求质量,只讲施工方效益的情况,给施工监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1.6地质条件影响大城市道路工程中雨水、污水排水工程,往往受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的影响,如遇现场地下水位高,土质差,就需要采取井点或深井降水措施,待水位降至符合施工条件,才能组织沟槽的开挖,如管道埋设深,土质差,还需要沟槽边坡支护,方能保证正常施工。论文参考,质量控制。

2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2.1测量质量控制由于市政道路工程的线型布置特点,平面控制点通常按复合导线布设,市政道路由于建筑物、构造物较密,地下管线复杂加之排水管道定位精度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应提高其测量精度,以免发生配套管线碰头和擦边现象;市政道路工程高程控制一般按线路布设成复合水准路线,水准点的布设应有永久性水准点和临时性水准点两种,在路线起、终点和需长期观测的重点工程附近宜设置永久性水准点,应标志明显、牢固、使用方便,高程测量的精度要求不低于三等,并按有关规范规定的观测计算方法进行复测并签证,测量控制要严格按照二级复核程序要求,即施工单位放样、复核无误后,报监理复核,误差值必须控制在允许误差值内,并及时完成测点任务后加以测量保护,监理检查、记录并复核签收。

2.2原材料质量控制目前,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各种材料销售名目繁多,对采购人员极易产生误导,所以要严把材料关,采购人员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优选供货厂家,随时掌握材料的质量、价格、厂方的供货情况,选择有国家认证的生产许可企业,有一定的技术检验、资金雄厚、社会信誉度高的生产厂家,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出厂检(试)验报告及复试报告,并注明使用工程项目名称、规格、数量、进场日期、经办签名及原件存放点,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机构进行复试,复试结果合格方可使用,递交材料。

2.3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2.3.1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填方路基

开工前,必须进行填方试验路段,试验时应记录压实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工序、每层填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等,根据试验得出的技术参数作为该种填料施工的依据。在填方路基前将原地面上的杂草、耕作物及地表层腐殖土清除干净,用平地机整平,再用压路机进行填前压实,如果清表后原地面、表层土含水量较大,就必须就地翻松、打碎、晾晒,在达到最佳含水量或允许偏差条件下,直接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如果路基下卧淤泥质土、欠固结土或砂土,属大孔隙比、高压缩性、低强度软土层应挖除全部软土,因地制宜,换填适宜填料,然后分层压实,提高路基的地基承载力,减少工后沉降。论文参考,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松铺厚度,路堤分层填筑的质量是保证整个路基质量的重点,故每层填实的松铺厚度都要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压实,压路机对路基填土压实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压后振动、先两边再中间、从低处往高处的碾压原则。

2.3.2挖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挖方路基应按设计的横断面及边坡坡度要求自上而下逐层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和欠挖。边坡开挖后及时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雨水冲刷边坡,严禁因开挖方式不当而引起边坡失稳或坍塌,土方开挖严禁用爆破法施工或掏洞取土;石方路堑边坡坡面严禁过量爆破,非特殊情况不得采用大爆破施工。边坡修整与边坡的稳定也是施工的主要工序,开挖层靠边坡的两侧宜采用减弱松动爆破或光面爆破,以利于边坡稳定。

2.4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时混凝土28d抗弯拉强度需达到4.0MPa-5.0MPa,抗压强度达到30Mpa-35MPa;为保证水泥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及抗腐蚀性,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单位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kg(标号不低于425号)。在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水灰比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进行适当调节,因各地施工方法不一,气温影响不同,采用坍落度大小也有差异,但一般为1cm-2.5cm,城市道路最大水灰比不应大于0.5;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应按骨料种类、最大粒径、级配和掺用外加剂等通过试验确定。

2.5人行道施工质量控制人行道采用5cm厚C30混凝土方砖铺砌,横坡为1%,应在稳定层施工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进行人行道的砌筑。人行道砌筑前先进行测量放线,利用侧石为基准,测出人行道的外边线,并每隔5m测放水平桩,以控制方向及高程,需对人行道的土路基进行机械压实,保证土基密实度达到96%以上,然后铺设10cm厚的水泥石粉稳定层,压实后再用3cm的砂垫层调平砌筑人行道预制砖。论文参考,质量控制。

3结语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成本、工期及使用寿命。论文参考,质量控制。市政道路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由于施工场地狭小,交通流量影响大,且工艺比较复杂,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论文参考,质量控制。所以,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使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飞,朱海珍,浅谈市政道路施工的测量工作[J],山西建筑,2008.36.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23-02

《工程材料》是机械类高职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技术类的基础课程。它既能引导学生入门这些专业领域的课程,又使学生可以掌握理论课程的最基本原理,它为其他课程的进一步学习起了打基础的作用。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道路工程材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加实践的课程。学习这门课程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理论和试验紧密结合。但现在的状况似乎不是这样,很多学校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都不能给学生安排适当的试验课,让学生亲手参与试验,导致了很多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被遗忘。以我校《道路工程材料》实验课为例,由于班级较多,加之实验教学环境有限,在教学中,常常是理论知识已经讲完一个多月之后才集中安排试验课程,这样一来,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很难把前后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体的知识层次。

2.教材建设滞后,教学设备落后。随着道路工程建设的发展,道路工程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如温拌沥青混合料、抗车辙剂、高粘剂等高聚物改性剂等,同时随着与世界接轨及科技的发展,许多材料的检测方法、检测标准也进行了调整与变化。但是经过对几所高校的调查研究发现,许多院校仍使用着多年前的老版教材,一些新设备、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艺、新标准都没有写进教材或是融入课堂。与此同时,很多学校由于经费及其他原因没有引进新型实验设备和仪器,实际工程中常用的先进的仪器配备很少,甚至没有,这样在实验课上就出现具体试验时,只是由一个同学操作,而其他同学仅仅是旁观,根本没机会操作仪器、也用不到新仪器,这样就打击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的热情。

3.实验项目和内容陈旧不合理。目前,很多学校《道路工程材料》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大多为注入性、验证性试验,很少或者根本没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及创新性实验,即使是验证性试验,所验证的材料也常局限于水泥、骨料、混凝土、钢材和沥青等主材,其他的新型材料、复合材料之类在实验室较为少见,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对整个道路工程材料形成较完整的认识,甚至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手段有限,教学场所单一。调查发现大多教师在《道路工程材料》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调,还是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很少推行启发式或探讨式的教学方法。“灌输式”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探索性,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有限,教学场所单一。教学多以“粉笔加黑板”的室内讲课形式为主,其他辅助手段较少,这就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道路建筑材料》教学改革探讨

1.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使得道路工程材料教学内容和信息量大幅增加,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网络上大量的图片、视频、动画,反映最新材料检测技术及其发展动态,让学生的学习不只停留在抽象的理解上,而是让学生们在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中学习知识。针对试验众多,难以用语言精确描述的问题,应用多媒体课件,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实现实验教学的形象化和可视化。同时,对一些比较复杂的试验过程,应用摄像机等照相器材,将试验过程进行录像并刻制成光盘,使学生在课上课下都可以对试验过程进行学习,温习,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图片、影像、动画等手段来描述材料特征及试验方法,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经过2010~2011年两年的实践,学生反响很好,教学效果明显,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很多高校和高职院校都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也为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提供了有利条件。

2.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从2010年起在《道路工程材料》教学教学过程中,逐渐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第一节课开始就现给大家播放大量实际工程的图片,以及国际上重大工程建筑实例,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道路工程材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尽可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枯燥的理论学习和生动的工程实例相结合。

3.改变传统的试卷考试方式。《道路工程材料》是一门理论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因此仅仅采用传统卷面成绩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如果试卷考核内容过于依赖教材,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时,甚至会出现,平时不学习,只有在快考试时才死记硬背教材的情况,而对实验课则能不上就不上,因此必须改革考试方式。在考核过程中应摒弃以往仅靠期末成绩考核学生的方式,应提高实践课程所占的比例。2010年的《道路工程材料》课程考核方式就采用卷面考试和和平时成绩,实验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期末试卷成绩占70%,考核方式为卷面考试;平时成绩占1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成绩,这样在平时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课成绩占20%,实验成绩应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纪律、实验报告四个方面综合评定。采用这一考核方式后,学生在思想上就对实验课引起了重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多开展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性的实验。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设计综合性、设计性试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路。例如,2010春季学期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就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过程,试验项目包括改性沥青的配制、集料密度及含水量测定、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确定等,从而探索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过程。讨论式课堂教学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如课堂讨论、课堂练习、课堂答疑等,尽可能充分地调动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辅以电子教案,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采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并积极开发各种形式的教学课件,把讨论式课堂教学推向深入,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学习兴趣,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在深入分析《道路工程材料》课程目前问题及特点基础上,提出必须结合当前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的环境,探索出更加合理、实用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保证《道路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综合型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立寒.道路工程材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秦迎春.《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工学交替改革尝试[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68~69.

[3]汪海年.《道路建筑材料》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06~108。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篇(8)

随着建筑材料检测技术应用的发展,建筑材料课程是道路与桥梁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建设具有相应专业职业能力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宜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将传统的主要以学科为体系、理论讲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转变为以能力训练培养为核心,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形式。如何实践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改革是道路与桥梁技术专业教学现阶段的广大教师的研究内容。

一、传统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脱离岗位工作过程

现阶段高职教学中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模式大多数是沿用道路与桥梁专业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模式强调的主要是课程内容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从而与道桥相关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毕业生就业时缺乏对工作过程的理解与和相关岗位技能。

(二)传统教材不够合理

传统的建筑材料教材内容过于陈旧,例如:普通粘土砖内容工程中已不再使用,传统的沥青油脂等也已逐渐淘汰。而对于道路与桥梁技术专业特点还需要增加一部分建筑材料内容,例如:建筑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在提高,建筑用水泥的品种的组件正在增多。可见,需要调整建筑材料教材以适应道桥专业的工作需求,从而适应道桥专业的发展。

(三)传统课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建筑材料传统教学模式是将课程教学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内容,且以理论教学为中心采取讲授形式,实验内容的教学则在实验室中进行,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符合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人才。仅仅依靠教师课堂讲解和验证性实验并不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四)考核模式不够合理

如何考核才能充分反映学生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关键。传统的考核模式虽然已经将考试方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在技能操作考核方面大部分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考核,很可能出现在一个小组中,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强,部分学生较差,而整个小组所有成员的得分却都很高的现象。还有可能部分学生考试成绩很高,实践成绩却很差的现象。

二、基于工学交替的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一)基于工学交替的项目化教学课程目标设计

1、课程总体目标。本课程立足于实际工作职业能力的培养,以道桥现场的试验室为切入点,以道桥用建筑材料为主线,以交通部试验检测员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构建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课程内容和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旨在为道桥工程技术专业提供一部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可操作性强、特色鲜明的课程教材,使学生熟练不同道路与桥梁用原材料的使用要求、各种原材料的性能指标、原材料的试验操作方法和试验数据的处理、试验室管理与试验数据的归档。

2、课程能力目标。以毕业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为依据,以检测员的职业资格要就为标准。通过道路建筑材料课程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工试验和水泥式样的操作方法与步骤;学习水泥混凝土试验掌握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掌握无机结合稳定料试验的方法与操作步骤;掌握钢材、石材试验等的操作方法与步骤。通过课程项目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掌握就业初期检测员的职业能力。

3、课程知识目标。通过改革后的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目标:熟练查阅道桥试验相关的规程、国家标准和法规等;掌握道路施工用土、道桥用集料的各项试验操作和试验结果的处理;掌握水泥的各项试验操作和试验结果的处理;掌握道桥水泥混凝土、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试验操作和试验结果的处理;掌握道桥用钢材、石材各项试验操作和试验结果的处理;掌握土工合成材料的各项试验操作和试验结果的处理;掌握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熟悉试验数据的最终整理与归档。

4、课程素质目标。通过道路建筑材料的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敬业爱岗、严谨细致、诚实守信”职业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创新工作的素能;具备较强的与施工人员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素质与能力;具有良好的施工现场检测能力;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二)基于工学交替的项目化教学课程内容设计

将传统的建筑材料课程的内容结合建筑材料检测内容,改为道路建筑材料与检测。以工程施工现场主要建筑材料检测为主线,并以主要建筑材料检测项目为具体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内容改革,设计出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建筑检测项目。1、项目一、公路用土的物理性能检测。2、项目二、公路工程用集料物理性能试验常规检检测。3、项目三、公路工程水泥物理性能试验检测。3、项目四、公路工程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4、项目五、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常规试验检测。5、项目六、公路工程用钢材和石料力学性质检测。通过完成项目培养学生建筑材料检测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三)基于工学交替的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在教学中考核方案是促进学生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体现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基于工学交替的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方案改变传统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考核方案,改革后的考核方案注重教学中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30%主要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占70%。

参考文献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篇(9)

前言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政府投资倾斜于集资渠道,为我国道路桥梁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上的保证;展望道路路桥梁的发展,把握时机,努力工作,为我国的道路建设出一份力。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的日益增长,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工程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队伍在技术方面的差异,道路桥梁在旋工质量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1.道桥工程施工质量存在问题分析

1.1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施工因素:

(1)路基与基层的质量。路基是道路的基础,所以路基的质量是关键,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路基的施工质量,做好路基的填料和防护排水工作,以免日后道路在使用过程中不平整,出现不均匀的沉陷情况。基层的工艺水平差和管理不严会导致沥青路面的厚度有明显的差别,甚至差6~7cm。竣工时虽然表面的平整度较好,由于面层厚度不同,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面层的压密形变也不同,这就导致表面出现小的不平整。

(2)面层摊铺材料质量。面层摊铺的质量与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配合比不合理,已铺筑的路面会产生壅包和泛油-油石比较小,路面会出现松散。矿料的质量不好,集料的压碎值和石料的抗压强度太差和细长扁平颗粒含量过高,使路面混合料的稳定度降低,容易出现路面的各种病害。沥青混合料拌和不均匀也造成摊铺困难,难以保证路面平整度。

(3)沥青混合料碾压。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控制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混合料温度过高时碾压,易使混合料产生推移,沥青层厚度不均;温度较低时,碾压达不到规定压实度,空隙率过火。

1.2路面与桥梁连接的质量问题

桥梁两端与路面之间的接缝连接稳定性直接影响列日后的行车。在道路和桥梁工程中,道路和桥梁作为两个单项上程在施工中只能分别施工,施工接近尾声时,必然牵涉到接缝连接,如果处理不好,那么在通行一年后,沉陷问题便暴露出来。行驶中的车辆到桥两端被迫减速慢行,反之,就要引起严重的跳车现象,严重影响了车辆的正常行驶。

1.3桥梁裂缝

混凝土桥梁由于开裂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倒塌,是城市桥梁施共行中应该注意的棚题之一。特别是在城市桥梁中广泛应用的预应力连续刚构梁,其腹板经常出现约45℃的不同程度的斜裂缝。混凝土构件裂缝问题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混凝土的材料性质、构造特点及施工过程,外力等各方面的问题。

2针对道桥施工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地解决措施

2.1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的措施

在施工中,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路基在填筑前,首先应进行原地面处理,路基填筑厚度一般以不小干30cm为宜,予以分层压实,并完善排水设施。

(2)沥青拌和站的生产能力应与摊铺能力相匹配,以保证摊铺机能连续、均匀、不间断作业。此时路面平整度就好,切忌摊铺机经常停机。

(3)碾压应在混合料较高温度下进行,一般初压不低于120℃,复压不低于90℃,终压完成时不低于70℃。

2.2为了防止桥路结合部出现错台,应采取一下措施:

(1)道路开槽甭旋喷桩桩顶,将桩间软泥尽可能用人工清理干净后回填碎石至设计标高,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静碾一遍,振动两遍,以保证碎石填满桩间窄隙。

(2)回填二灰前,实验审必须对回填材料进行现场取样,并检测石灰含鼍及混合料含水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进行摊铺。如混合料不合格则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理。

(3)回填中,控制虚铺厚度在23m,保证压实后每步厚度不超过20m。每步回填碾压完成后,试验人员要进行密实度检测,对不合格点要进行重新碾压,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4)回填中,对桥头及挡墙两侧部位,振动压路机压实不到处,采用小宝马压路机进行碾压后,采用火力夯进行夯实。

2.3桥梁裂缝的预防措施

(1)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控制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分层浇筑以及设计合理的养护措施,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工艺,特别是保证预应力束的张拉效果。

3.提高道桥工程质量的对策

3.1对工程使用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道桥工程的质量,必须选用优质的原材料进行施工。因此,一定要做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应对工程中选用材料的质量保证书、合格证以及出厂证明等进行审查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其次,应明确材料进场验收的职责,检验人员应认真对每一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行检查验收,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并且要做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工作,要本着先进先出的原则对材料进行合理的调配和使用;

再次,要做好随机抽样检查工作,对送至施工现场的材料,在进行施工使用前,必须先抽样并交由试验室测试,确定符合规范要求才能使用;最后,现场施工人员应正确、合理的使用原材料,避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将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建设中。另外,由于道桥工程施工中经常会使用到大量的混凝土以及一些防水材料等,为了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

3.2施工设备的选用及质量控制

在施工机械设备的选型上,首先,应从确保工程质量和降低工程成本这两方面进行考虑,同时还要突出机械设备与施工相结合的特点,选择适用性强、安全可靠性高和易于操作的设备;其次,要把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作为选择设备的根本依据;最后,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尽量选择能够满足施工需要的设备。

3.3控制好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是施工质量最为有效的技术保障,施工工艺与施工质量控制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在施工过程中重视施工工艺,并且应不断改进施工技术和提高工艺水平,以此来保证道桥工程的施工质量。

3.4控制好环境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首先,对于环境因素的控制,必须根据实际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进行控制,并针对各种不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其次,还应完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不断改善现场环境,以此来提高施工质量。

4.结论

总而言之,在道桥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对影响道桥施工质量的因素加以控制,只有不断地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道桥工程控制质量与施工技术重要性,施工企业应在完善质量控制与技术管理体系基础上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手段提升质量控制与施工技术效果,进而促进道桥施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是道路桥梁工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交通的发展和进步,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道路桥梁工程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工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道路桥梁工程,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关乎着整个道路桥梁工程的发展和进步,同时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也是提高施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当前,一些道路桥梁施工企业对于其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重视度还不够高,导致道路桥梁工程发生不安全事故的频率增加,严重损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由此可见,不断加强道路桥梁施工管理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道路桥梁施工特点

1、工作量大

道路桥梁施工的工作量相对较大,并且在施工中的施工投入资金也相对较大。需要注意的是,道路桥梁施工的工期也相对较长并且在各施工时间段的施工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

2、具有复杂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道路桥梁工程都具有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管理的复杂性。一方面使用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道路桥梁工程产品的多样性,导致道路桥梁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不同的道路桥梁工程建造区域有着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道路桥梁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复杂性【1】。

3、受外界影响大

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道路桥梁施工中的不稳定因素也非常的明显。因为受施工环境和施工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会使施工的难度加大,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道路桥梁施工的施工进度。

4、施工难度大

在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道路桥梁的施工条件相对复杂,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难度相对较大。因为在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路段,并且施工环境的复杂性有些也是不可预见的,在复杂的施工条件下进行道路桥梁施工是具有一定施工难度的。

5、管理困难

由于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施工项目管理的难度。道路桥梁工程生产作业与其他企业生产活动相比没有固定的生产地方,一些道路桥梁施工人员在一年或几年内需要进行跨地域进行生产作业,给施工作业人员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加上道路桥梁工程的特殊性,大多道路桥梁工程都位于乡村僻野,导致作业人员工作积极性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道路桥梁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难度。

二、道路桥梁施工管理影响因素

1、人的因素

任何一个工程施工,人都是其中的施工主体,因此人的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关系重大,其对工程质量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工程施工当中,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工程质量有大局影响,工程具体施工人员对工程质量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2、材料因素

施工材料主要包括施工所用原材料以及工程进行过程中的半成品与成品材料,这些工程所用施工材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关系着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倘若工程施工中所用材料不达标,质量不合格,那么就会造成整个工程质量的下降,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施工材料质量控制【2】。

3、外界环境因素

一般而言,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有诸多外界环境因素严重影响着工程施工,比如人文、技术、管理等各方面因素,而且各方面因素会出现交叉影响,也会同时出现,所以,外界环境影响相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因素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在工程实施前,对于该工程的环境因素加以分析和研究,还要依据已调查的实际状况,进行相应的预控措施,从而有效避免施工环境因素影响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

4、施工技术及设备因素

在市政工程施工设计的技术、工艺、流程以及组织等的选用会给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比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工程投资,延长工期,减慢施工进度。而且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所用的设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到工程质量。在当前的施工中,工程技术与机械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工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所以需要在工程施工前,严格控制工程施工技术与工程使用的设备。

三、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现场的管理较为混乱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整个项目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同时也是施工从业人员、施工信息机器供应重要的收集地。虽然当前我国政府大力提倡文明施工,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然而,由于道路桥梁项目特点,我国工程建设现场管理情况仍然很混乱。建筑材料、原料凌乱,没有清理垃圾,施工机械和设备未能按照相关标准要求使用,等等,这些问题将会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2、采购管理存在不足

施工期间的采购管理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部分之一,它不仅会影响项目的进展,同时也将影响施工的质量。采购管理工作需要加强材料价格、质量和进场安排的控制和管理,需要更多的信息。如果购买环节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后续施工。然而,当前有些道路桥梁项目管理理念落后,对于采购管理的重视度不够高,严重影响到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3】。

3、道路桥梁项目的施工质量较差

经常发生在道路桥梁项目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项目分包,严重的甚至层层分包,这使得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难度大大增加。工程建设期间,部分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不到位,建设的水平比较低,如在一些具有高难度的操作过程中,质量问题很容易出现。由于施工周期短,与此同时,一些道路桥梁项目,为了缩短工期,忽视了质量的重要性,给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

4、道路桥梁施工机械设备问题

用于道路桥梁施工机械和设备很多,钢筋混凝土施工设备,道路和桥梁施工机械设备等,都需要进行很好的管理,无论是在施工过程中还是使用后都要严格管理,然而,在实际的工程机械无序放置经常发生,这可能会导致一些潜在安全隐患【2】。

四、加强道路桥梁施工的具体措施

1、注重施工场地的管理

首先,创建一个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标准,促进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确保建筑材料的存储和应用,还要确保机器设备科学有序的放置;第二,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环境更为复杂的情况下,道路桥梁项目施工就需要相应地调整施工工艺,从业者需要结合项目施工管理环境,合理选择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第三,确保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定期检查施工现场,及时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的纠正或补救措施。

2、健全相关的保障体系

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和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控制是实现工程目标的良好保证。第一,完善的基本机制,由于道路桥梁建设项目众多,规模大,不同的项目所需的技术标准不同和质量要求也是各有不同。所以,应根据不同的项目,不同的部分实施分层技术以及质量分层,并确保选择技术可以适应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第二,形成系统的体系,以现代道路和桥梁的建设理论为理论指导,以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为主要标准的经验。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相关因素要加以管理,如材料、技术和其他因素进行分析,促进桥梁的建设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最后,坚持发展的概念,对于建筑工地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补充,以确保制度建设的有效性。

3、加大对施工建材原料的管理力度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期间的管理,建筑材料管理是重要环节之一,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甚至有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如果缺少满足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也不能建造符合标准的道路桥梁项目。所以必须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建筑材料的采购,根据工程质量的要求,选择良好的信誉,合理的价格的建材原料供应商合作;第二,原材料在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前,需要仔细检查,防止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入工地;第三,搞好建筑材料保管工作,不得随意堆放建筑材料,防止污染,增加建设成本;第四,创建项目建材分销标准,加强项目原材料的数量控制。

4、加强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管理

4.1 逐步建立施工技术管理责任制以及图纸会审制度。逐步建立施工技术管理责任制。具体的道路桥梁建设项目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完善相关的责任管理制度,建立管理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整个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体系,确保负责人能够具备全局观念,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其次建立系统的图纸会审制度。通过专家的认真会审,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图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和全局性,也可以有效地减少或者避免由于技术错误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

4.2 加强施工技术准备,重视桥梁施工技术准备的问题,道路桥梁建设的规范发展就需要做好技术交底,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管理技术人员,以及更好的培训新技术,在施工过程可以更好地提高技术操作水平。技术准备工作可以更好地避免更多的问题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同时也可以提高施工水平,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

4.3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在施工之前,结合施工合同和项目的实际情况,作为一个起点。事先设置施工工艺的控制点、确保施工技术和管理的目标具有一致性,从而防止技术使用不当造成的施工管理失败的后果。再次,注重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预置技术严格控制的同时,也应该按照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调整,从而更好地实现施工管理的目的,以确保道路和桥梁建设的质量,防止施工质量通病。

结束语:

总之,道路桥梁施工是关系着整个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要不断加强道路桥梁施工,针对出现的问题,合理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更好地促进道路桥梁施工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司法公正论文 下一篇: 抗滑桩施工技术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